采薇的学案

时间:2023-09-01 09:27:4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采薇的学案(推荐10篇)由网友“秀智”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了采薇的学案,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采薇的学案

篇1:采薇学案

采薇学案

《采薇》情景交融,化景语为情语的写作方法,成了后世写作边塞战争诗努力追攀效法的楷模。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采薇》是如何体现《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

4.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学习重点]:

1.《诗经》六义及重章叠唱的手法

2.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手法。

[学习难点]:

1、赋、比、兴手法的理解

2、有些词句理解起来也可能有困难。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诗文

导语设计: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诗经》是什么吗?有没有同学愿意说说你所知道的《诗经》?可以结合资料和初中的知识说一说。

二、字词点击

1.录音范读,疏通词句。

2.学生朗读,纠正字词。

岁亦莫(mù)止:“莫”,同“暮”。

玁狁(xiǎn yǔn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

载(zài)饥载渴:又饥又渴。 王事靡盬(gǔ):没有止尽。

彼路(lù)斯何:“路”,通“辂”。 四牡骙骙(kuí):马强壮的样子。

小人所腓(féi):隐蔽,掩护。 象弭(mǐ)鱼服:用象牙装饰的弓。

我行不来(lài):慰问。 雨(yù)雪霏霏:下雪。

三、集体朗读,思考讨论。

1、我们初中学过《关雎》和《蒹葭》,知道“参差荇菜”、“蒹葭苍苍”都是起兴的作用,那么本诗的起兴之词是哪个词呢?在本诗中又是如何由“此物”兴“彼物”呢?此物是什么?彼物又是什么呢?

以采薇起兴,薇菜从发芽长到柔嫩又长到粗壮刚健的过程,是一个时间流逝的过程,然而戍役军士从“莫”、“阳”中盼回家呀盼回家,却始终没有回家,这漫长的戍役刚好与薇菜的生长过程相应,一起喻示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

2、他们总该回家吧!但转眼又是一年,他们却顾不上家室,甚至连一封家书都不能带到家,这是为何呢?

ⅰ为了猃狁入侵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ⅱ戍期未定,又有谁替他们带回家信?(驻军地不定,不能互相通信)“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ⅲ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3、战事频繁,连年奔波,戍期未定,乡音阻隔,在这样情况下戍卒的士气如何?有中途逃跑的吗?阵容又如何呢?4、5两章在描写车马服饰之盛 ,武器装备时,流露了什么样的情感?

周家军队军威盛大,纪律严正,卒伍精强,日日加强戒备。

不能忽略的是,在这一部分的歌唱中还透露出对苦乐不均的怨恨情绪。描写了将帅车骑的威武、服饰的华美,但语气间已带讥讽之意。

4、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这本来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然而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不是这样的呢?为什么?

ⅰ 长久的戍边生活

ⅱ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

ⅲ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

四、脉络梳理

五、末章品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晋人谢玄把这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由于《诗经》素以浑厚、质朴著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因而它便成了《诗经》抒情作品的一个典范而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那么这四句诗是怎样的抒发主人翁的感情的呢?

1本诗借景抒情。诗含着两个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吹拂柳枝依依惜别的画面,一是寒冬季节雨雪纷飞的.画面。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2本诗借助“杨柳”意象来抒情的。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象,开了借杨柳怀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诗词之中,青青杨柳枝成为牵绊游子、离愁别绪的象征性植物。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每当古人送别离人时,杨柳便出现在渡口、驿站、城外,杨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每当古人怀人思亲时,杨柳出现在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似乎解人意。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其次,还因为“柳”与“留”谐音,“柳”者即“留”也,挽留之意。正是这些原因使得古人喜借柳来抒怀。

例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

周邦彦《兰陵王•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柳条过千尺。”

六.问题探讨:

(1)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2)与初中所学的过《关雎》和《蒹葭》相对照,重章叠唱的手法在本诗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来引起下文。这三章虽然采用重复的形式来表达同一种情绪,但是作者在字句上略加变化,从而表现出感情的进展。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 何时才能归家呢?──这些意蕴都是通过薇菜的变化表达出来的。

在每章的后六句具体描写思归之情时, 表达形式也有所变化。显然,随着戍边时间的延长,乡情也日益深重。作者就是采用这种反复吟诵,渐次深入的方式,让读者一步步走到戍卒的心灵深处,体会着他们与日俱增的思乡之苦。

拓展阅读:《采薇》的作者是谁

《诗经》的作者的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民间歌谣是如何集中到朝廷来的,则有不同说法。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种说法: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诸侯之乐献给天子,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

尹吉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诗经》的主要采集者,被尊称为中华诗祖。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篇2:采薇学案

关于采薇学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 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 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过程与方法

1 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 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教学重点

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

六、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独立预习,完成学习过程评价表。

归纳·整理1

学习本板块时,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词语?2你了解哪些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3你能背出《采薇》最后一节吗?4标画出诗中体现“古典的乡愁“的句子,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思考·感悟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发现·创新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2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评价:

课前检查与反馈:

1字音2字形3解释加点字5翻译下列句子

(二)新课导入

(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 。生背诵)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三)整体感悟

1自主学习《采薇》。

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全班交流,师生评点。

① 诵读(鼓励学生进行诵读竞赛,并由学生去比较和评点,促进提高。)

② 翻译③ 了解作品主旨

问:《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问: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答:“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④ 当堂成诵

(四)合作探究

1分组讨论:前后座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

2全班交流:由每一个讨论小组推出代表发言,再由学生自已汇总补充修正。

① 乡愁出现的不同场景:

《采薇》写的是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生活场景中的乡愁。

② 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③乡思情结的内涵:

(师评: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更多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意义。故乡常常被赋予的意义有: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在比喻意义上,往往指向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五)鉴赏

1再读《采薇》,围绕问题讨论:

(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允许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读去看。答错了不批评。然后再分小组讨论发言,进行交流汇总。)

① 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

分三个层次:1-3章为一层,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4-5章为二层,直接写战争。

6章为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② 前三章,据你看,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

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

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③从4-5章来看,你又发现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两章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一: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资料二: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资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师评: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六)交流延伸

1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2将你的诗先在小组交流、修订后,再在全班交流。

3课后搜集更多的表现乡情的诗歌散文作品,将你最感动的一篇拿到班上与同学分享感受。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篇3:《采薇》 学案

《采薇》 学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 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 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过程与方法

1 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 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教学重点

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独立预习,完成学习过程评价表。

归纳·整理1

学习本板块时,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词语?2你了解哪些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3你能背出《采薇》最后一节吗?4标画出诗中体现“古典的乡愁“的句子,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思考·感悟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发现·创新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2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评价:

课前检查与反馈:

1字音2字形3解释加点字5翻译下列句子

(二)新课导入

(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 。生背诵)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三)整体感悟

1自主学习《采薇》。

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全班交流,师生评点。

① 诵读(鼓励学生进行诵读竞赛,并由学生去比较和评点,促进提高。)

② 翻译③ 了解作品主旨

问:《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问: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答:“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④ 当堂成诵

(四)合作探究

1分组讨论:前后座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

2全班交流:由每一个讨论小组推出代表发言,再由学生自已汇总补充修正。

① 乡愁出现的不同场景:

《采薇》写的'是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生活场景中的乡愁。

② 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③乡思情结的内涵:

(师评: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更多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意义。故乡常常被赋予的意义有: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在比喻意义上,往往指向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篇4:《采薇》学案

《采薇》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 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 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学习重点难点:

1 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 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学习重点:

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独立预习,完成学习过程评价表。

归纳·整理1

学习本板块时,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词语?2你了解哪些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3你能背出《采薇》最后一节吗?4标画出诗中体现“古典的乡愁“的句子,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思考·感悟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发现·创新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2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评价:

课前检查与反馈:

1字音2字形3解释加点字5翻译下列句子

二、新课导入

(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生背诵)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三、整体感悟

1自主学习《采薇》。

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全班交流,师生评点。

① 诵读(鼓励学生进行诵读竞赛,并由学生去比较和评点,促进提高。)

② 翻译③ 了解作品主旨

问:《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问: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答:“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④ 当堂成诵

四、合作探究

1分组讨论:前后座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

2全班交流:由每一个讨论小组推出代表发言,再由学生自已汇总补充修正。

① 乡愁出现的不同场景:

《采薇》写的是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生活场景中的乡愁。

② 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③乡思情结的内涵:

(师评: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更多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意义。故乡常常被赋予的意义有: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在比喻意义上,往往指向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五、鉴赏

1再读《采薇》,围绕问题讨论:

(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允许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读去看。答错了不批评。然后再分小组讨论发言,进行交流汇总。)

① 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

分三个层次:1-3章为一层,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4-5章为二层,直接写战争。

6章为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② 前三章,据你看,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

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

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③从4-5章来看,你又发现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两章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一: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资料二: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资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师评: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六、交流延伸

1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2将你的诗先在小组交流、修订后,再在全班交流。

七、附《诗经•采薇》原文注释及译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生,指初生、刚发芽)止(语气词)。曰归曰归,岁亦莫(“暮”的古字)止。靡(无;没有)室靡家,猃狁(猃狁:北狄,匈奴)之故。不遑(闲暇)启居(启:跪、危坐。居,安坐、安居。古人席地而坐,故有危坐、安坐的分别。无论危坐和安坐都是两膝着席,危坐(跪)时腰部伸直,臀部同足离开;安坐时则将臀部贴在足跟上),猃狁之故(以上两句是说远离家室是为了和玁狁打仗)。

采薇采薇,薇亦柔(柔嫩,指苗的柔嫩,意思是说野豌豆长大了一些)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非常强烈),载(副词,又)饥载渴。我戍(防守)未定(稳定。这句是说驻防未有定处。),靡使(使者)归聘(问候。这句是说没有回家的使者代我向家人问安)。

采薇采薇,薇亦刚(坚硬。指薇将老而坚硬)止。曰归曰归,岁亦阳(十月为“阳”,现代对农历十月还称为“小阳春”)止。王事靡盬(gu,停止,此为“止息”意),不遑启处(意同“启居”)。忧心孔(很;非常)疚(痛苦),我行不来(归来。一说“慰勉;慰问”。不来:是说无人慰问)!

彼尔(花繁盛有样子)维(语气词,加强语气)何,维常(常棣,一种植物名)之华(以上两句是以开得很繁盛的常棣起兴,引出下文对壮盛军容的描写)。彼路(“辂”的假借字,大车)斯何(意同“维何”),君子(指将帅)之车。戎车(兵车)既驾,四牡(雄马。)业业(壮大的样子)。岂敢定居(犹言“安居”),一月三捷(接。谓接战、交战。一说,抄行小路为“捷”。三捷:言多次行军,就是不敢定居的意思。)。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kuí,雄强,威武)。君子所依(“依”犹“乘,乘坐”),小人所腓(féi:小人指兵士。腓:隐蔽。此句说步卒借戎车遮蔽矢石)。四牡翼翼(安闲的样子。谓马训练有素),象弭(mi,弓的一种。象弭,以象牙装饰弓端的弭。)鱼服(服:是“菔”的假借字。菔是盛箭的袋子。鱼菔,就是用鱼皮制成的箭袋)。岂(怎么;怎能)不日(每日)戒(戒备),猃狁孔棘(棘:急。孔棘,很紧急。此句说猃狁很猖狂凶狠,敌情很紧急)!

昔(指出征之时)我往(到……去,指到前线去)矣,杨柳依依(杨柳柔弱随风不定之样子)。今我来(归来)思(语气词),雨雪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行道迟迟(迟缓的样子),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 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啊说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没有妻室没有家,只与玁狁相拼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只与玁狁相拼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 薇菜柔嫩长势佳。

说回家啊说回家,心有忧愁且牵挂。

心中忧愁像火烧, 又饥又渴真难熬。

我的驻防无定处,没法托人捎家书。

采薇采薇一把把, 薇菜已经长老了。

说回家啊说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战事频繁不作罢,想要定居无闲暇。

心中忧愁积成病,回家只怕难上难。

光彩艳丽什么花?棠棣开花真烂漫。

又高又大什么车?将帅乘坐的战车。

兵车早已驾好了,四匹雄马真强壮。

边地怎敢图安逸?月内战事无休止。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雄马排整齐, 鱼皮箭袋象牙弭。

怎不天天严戒备,玁狁侵扰情势急。

当初离家出征时,杨柳低垂枝依依。

如今战罢回家来,雨雪纷纷漫天下。

行路艰难走得慢, 饥渴交加真难熬。

我心伤感满腔悲,悲苦多多谁人知。

篇5:采薇的学案

一.Méng chī fěi qiān qiōng yuán shì

Zài jìu xù tuō shāng

Jiān cháng wǎng mí xì xī pàn

二.恋爱 结婚 婚变 有变化

三.1.见面 送别 约婚

2.男子忠心 女子热心 期待恋人出现

3.比兴 暗示女子婚姻的不幸。

4.伤心 男子变心

5.比喻 不满,果断,清醒

篇6:采薇导学案

采薇导学案

《采薇》用铺陈的表现手法,把不同时空的景象统摄到一幅画面中来,引发读者心灵的共鸣。下面是课文导学案,我们一起看一下吧。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学习方法:

颂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诗经》有关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诗经》的语言特点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二、学习《采薇》

1.学生朗读,整体把握。思考讨论: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2.再读诗歌,疏通词句。

3.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及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4.赏析: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5.《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6.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7.明确特点,熟读成诵。

从艺术上讲这首诗很有特点。首先,诗歌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但我们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战争的残酷。其次,是情景交融,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再次,是它的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三、布置作业:

背诵最后一段。

拓展阅读:采薇课文分析

采薇①采薇,薇亦作②止③。(采一把薇呀又采一把薇,薇菜新芽冒出了地面。①薇:wēi,薇菜,也叫“巢菜”或“野豌豆”。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花紫色。嫩苗和种子可作蔬菜。②作:起,指薇菜长出地面。 ③止:句尾语气词。)曰①归曰归,岁亦莫②止。(说回家呀道回家,年末又到还是回不了家。①曰: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②莫:古体“暮”字。)靡①室靡家,玁狁②之故。(说什么家呀说什么家,不杀退玁狁没有家。①靡:mi,无。②玁狁:xiǎn yǔn,亦作“猃狁”,我国古代西北边区民族。春秋时称“戎”或“狄”。)不遑①启居②,玁狁之故。(说什么坐坐呀说什么歇歇,不杀退玁狁不能安居休息。 ①不遑:没有功夫。遑,空暇。②启居:指坐下来休息。古人席地而坐,坐时双膝着地,臀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上身伸直,臀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又写作 “跽”。)

采薇采薇,薇亦柔①止。(采一把薇呀又采一把薇,薇菜新叶儿嫩生生。①柔:肥嫩,指刚长出来的薇菜柔嫩的样子。)曰归曰归,心亦忧止。(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忧心烈烈①,载饥载渴。(满腔愁绪如火烧,又饥又渴苦煞人。①忧心烈烈:忧心如焚。)我戍①未定,靡使②归聘 ③。(我驻防的地方不安定,书信托谁捎回家。我戍未定:也可解为“我的驻地不固定”,意即今天在这里,明天又在那里。①戍: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②使:信使。归聘:归问家人。③聘,遣使访问。)

采薇采薇,薇亦刚①止。(采一把薇呀又采一把薇,薇菜已老发杈枒。①刚:坚硬,指薇菜的茎叶变老变硬。)曰归曰归,岁亦阳止。(说回家呀道回家,又到十月小阳春。)王事①靡盬②,不遑启处③。(王室差事哪有完,想要休息没空闲。①王事:指征役。②靡盬:没有止息。盬,ɡǔ,停止。③启处:与上文“启居”同义。)忧心孔疚①,我行不来②!(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①孔疚:非常痛苦。孔,很。疚,jiù,病痛。②我行不来:我从军远行之后一直回不来。行:hánɡ,行伍、军队。这里用如动词,从军。来,归,回家。)

前三章是诗的第一部分,依次描写戍边士卒春天、夏天、秋天采薇充饥的情景,表达他们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

这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来引起下文。“采薇”即采集野生的薇菜,后勤不继,粮草不续,士兵只好以它充饥。诗歌的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面带饥色的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章虽然采用重复的形式来表达同一种情绪,但是作者在字句上略加变化,从而表现出感情的进展。例如,第一章开头两句写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第二章写道:“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这是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大嫩生;第三章则是:“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是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刚老而粗硬。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这些意蕴都是通过薇菜的变化表达出来的。

在每章的后六句具体描写思归之情时,表达形式也有所变化。比如,第一章作者仅仅说,到了年底,还回不了家;并抱怨:“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是玁狁害得他有家难归,是玁狁害得他终年奔劳得不到休息。而第二章则说:“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他因思乡而心头烦闷,好像火烧一样,而且感到饥渴难忍,还想到:“我的驻地没有一定,连捎个家信也不可能”。第三章,眼见已到十月小阳春了,回家还是没有指望,戍卒不禁发出痛苦的呻吟:“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心情极其痛苦,谁能宽解呢?──显然,随着戍边时间的延长,乡情也日益深重。作者就是采用这种反复吟诵,渐次深入的方式,让读者一步步走到戍卒的心灵深处,体会着他们与日俱增的思乡之苦。

彼尔①维何②?维常③之华。 (那盛开的花是什么花?那是棠棣密丛丛。①尔:通“薾”,ěr,花盛开的样子。②维何:是什么。维:句中语气词。③常:通“棠”,即棠棣树。)彼路①斯② 何?君子③之车④。(什么车儿高又大?将军战车高又大。①路:通“辂”,古代一种大车,供将帅作战时用,又叫戎车。②斯:语气助词,无实在意义。③君子:这里指将帅。④车:兵车,即“路”。)戎车①既驾,四牡②业业③。(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雄马齐奔腾。①戎车:兵车。②牡:mǔ,鸟兽中的雄性,跟“牝” 相对。③业业:强壮而高大的样子。)岂敢定居?一月三捷①。(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多次捷报传。①捷:胜利。)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①。(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强壮又雄骏。①骙骙:kui kui,马强壮的样子。)君子所依①,小人②所腓③。(将军威武倚车立,车为兵士做掩蔽。①依:指将帅靠立在车上。②小人:指兵士。③腓:féi,掩护,隐蔽。古代打仗是车战,主将在兵车上指挥,步兵在兵车后面,靠车身掩护自己。)四牡翼翼①,象弭鱼服,。(四匹马儿并排走,鱼皮箭袋和雕弓。①翼翼:行列整齐的样子,形容训练有素。②象弭鱼服:形容装备精良。象弭,用象牙镶饰的弓。弭,mǐ,角弓,末端用骨做装饰的弓。鱼服,用鱼皮做的箭袋。服,fú,通 “箙”,盛弓箭的袋。)岂不日戒①?玁狁孔②棘③!(怎么会不天天戒备?玁狁之难很紧急啊!①戒:戒备。②孔:副词,甚:很。③棘:通“急”。)

第四、五章是诗第二部分,通过描写战车和战马,从侧面反映戍边生活。将帅们驾着车马上路了,戍卒也踏上艰难的征途;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卒们则围在车的两旁,打起仗来就靠它来隐蔽。他们南北转战,一个月要转移多次,不敢安居;他们时刻警戒,不敢松懈,因为他们面临的是极其凶狠的敌人。从字面上看,这一部分没有写思归情愫,但那一股苦涩的情味始终萦绕在诗人的歌声中。这些可怜的戍卒,当他们拖着疲乏的身子,挣扎着在车马后面奔跑的.时候,当他们靠着车厢躲避敌人飞矢的时候,当他们枕戈待旦的时候,怎能不加倍思念安宁和平的生活呢!

不能忽略的是,在这一部分的歌唱中还透露出对苦乐不均的怨恨情绪。你看,拉车的马儿“业业”“骙骙”,高大强壮,可见喂养得好,不言而喻,它们的主人吃喝更不会差;而士兵却靠着采集薇菜勉强果腹,个个面带饥色,骨立形销。将帅坐在车上,服饰鲜明,神气活现;而士兵们则整日跟在车后跋涉,满脸尘土,衣衫残破……尽管在这里作者只是描写了将帅车骑的威武、服饰的华美,但语气间已带讥讽之意。比如第四章开头四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翻译成现代语言,便是:“什么花开得繁华?那都是棠棣的花;什么车高高大大?还不是贵人的车”(见余冠英先生的《诗经选》),嘲讽之意是很明显的。这些描写与戍卒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更激起他们怀乡思归的情感。

昔 ①我往②矣,杨柳依依③。(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①昔:过去、从前。②往:指当初从军。③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今我来思①,雨雪 ②霏霏③。(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①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末助词,无实在意义。②雨雪:下雪。雨,yù,动词,从天上落下。③霏霏:fēifēi,雪下得很大的样子。)行道迟迟①,载渴载饥。(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①迟迟:缓慢的样子。)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理会!)

第六章是第三部分,写戍卒在还乡途中。这是诗的尾章,但却是全诗中抒情意味最浓的章节。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这本来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然而我们在这里看不到一丝欢愉,只感到一片悲凉。长久的戍边生活在戍卒心中留下了难以弥合的精神创伤,他是怀着一颗破碎的心走向故乡的。他忧伤地想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当年我离开家乡的时候,正是春天,和风送暖,柳丝低拂;而今天呢,“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今天我重返故乡,却是雨雪迷濛的冬天了。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这是乐景写哀,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这是哀景衬哀,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隽永,味之无尽。晋人谢玄把“昔我往矣”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这是写戍卒归途上的情形。路途是那么遥远,似乎总也走不到尽头,他忍渴耐饥,挣扎着走向故乡。在这艰难的归途上,戍卒痛定思痛,回忆起离开故乡后的种种经历,默默地吮吸着内心的苦楚,体会着自己的孤独,他痛苦地吟唱:“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的心情非常悲苦,有谁知道呢!诗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篇7:《采薇》 导学案

《采薇》 导学案

《采薇》是《诗经》的《小雅》一章,是一首描述战争的史诗。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采薇》是如何体现《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

4.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学习重点:

1.《诗经》六义及重章叠唱的手法

2.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手法。

学习难点:

1、赋、比、兴手法的理解

2、有些词句理解起来也可能有困难。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诗文

导语设计: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诗经》是什么吗?有没有同学愿意说说你所知道的《诗经》?可以结合资料和初中的知识说一说。

二、字词点击

1.录音范读,疏通词句。

2.学生朗读,纠正字词。

岁亦莫(mù)止:“莫”,同“暮”。

玁狁(xiǎn yǔn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

载(zài)饥载渴:又饥又渴。 王事靡盬(gǔ):没有止尽。

彼路(lù)斯何:“路”,通“辂”。 四牡骙骙(kuí):马强壮的样子。

小人所腓(féi):隐蔽,掩护。 象弭(mǐ)鱼服:用象牙装饰的弓。

我行不来(lài):慰问。 雨(yù)雪霏霏:下雪。

三、集体朗读,思考讨论

1、我们初中学过《关雎》和《蒹葭》,知道“参差荇菜”、“蒹葭苍苍”都是起兴的作用,那么本诗的起兴之词是哪个词呢?在本诗中又是如何由“此物”兴“彼物”呢?此物是什么?彼物又是什么呢?

以采薇起兴,薇菜从发芽长到柔嫩又长到粗壮刚健的过程,是一个时间流逝的过程,然而戍役军士从“莫”、“阳”中盼回家呀盼回家,却始终没有回家,这漫长的戍役刚好与薇菜的生长过程相应,一起喻示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

2、他们总该回家吧!但转眼又是一年,他们却顾不上家室,甚至连一封家书都不能带到家,这是为何呢?

ⅰ为了猃狁入侵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ⅱ戍期未定,又有谁替他们带回家信?(驻军地不定,不能互相通信)“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ⅲ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3、战事频繁,连年奔波,戍期未定,乡音阻隔,在这样情况下戍卒的士气如何?有中途逃跑的吗?阵容又如何呢?

4、5两章在描写车马服饰之盛 ,武器装备时,流露了什么样的情感?

周家军队军威盛大,纪律严正,卒伍精强,日日加强戒备。

不能忽略的是,在这一部分的歌唱中还透露出对苦乐不均的怨恨情绪。描写了将帅车骑的威武、服饰的华美,但语气间已带讥讽之意。

4、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这本来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然而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不是这样的呢?为什么?

ⅰ 长久的戍边生活

ⅱ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

ⅲ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

四、脉络梳理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首四句,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朱熹引用程子的话说:“古者戍役,两朞而还。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复留备秋,至过十一月而归。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诗集传》)这段话告诉我们,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言戍人念归期之远,而忧劳之甚,然戍事未已,则无人可使归而问其室家之安否也。”诗仍以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五、末章品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晋人谢玄把这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由于《诗经》素以浑厚、质朴著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因而它便成了《诗经》抒情作品的一个典范而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那么这四句诗是怎样的抒发主人翁的感情的呢?

篇8:采薇课文学案

采薇课文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生掌握诗歌的主题思想,理解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诗中流露的保家卫国的自豪感,戍卒急欲回家和继续在外抗敌的矛盾心。

2).学生能指出起兴手法的运用,能说出重章叠唱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本篇为古典诗歌,反复阅读,熟读成诵。

2).听《采薇》的吟诵音频,掌握重章叠唱所营造的音乐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理解诗中,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把握戍卒王朝强盛的自豪感,对不平等的愤怒,急欲回家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保家卫国的强烈挣扎的矛盾心。

2)理解古今戍边战士思家之苦、闺中女子思夫的共同情感。

3)学生能对和平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赋比兴、重章叠唱的艺术手法。

2.教学难点

1)把握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把握戍卒王朝强盛的自豪感,对不平等的愤怒,急欲回家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保家卫国的强烈挣扎的矛盾心。

2)理解古今戍边战士思家之苦、闺中女子思夫的共同情感。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预习:

1听《采薇》吟诵音频,并大致能唱,感受其中戍卒的情感变化。

2.思考:我们学过哪些表达类似情感的诗词,这些诗词都有什么共同点?

3.自主选择其他《诗经》篇目,对其简要赏析。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已经预习了《采薇》,你喜欢《采薇》吗?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明确:凄苦的思乡之情

《采薇》是一位久戍思归的戍卒在回乡途中吟唱的血泪之歌,是一幅凄凉的物是人非的图画。我想,每个同学读完此诗,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今天,让我们一起读这首诗,再次走进戍卒的内心,感受那份凄苦与凄凉。

二、1——3章,把握重章叠句,感受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

1.吟诵1~3章,本诗前三章写采薇有何作用?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将使用赋、比、兴的诗句找出来?

赋: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比兴: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2.1~3章的兴咏唱的是什么?“采薇”做什么?为什么要采薇?

采薇,采集野生薇菜,戍防战士所为,粮草不够,为了生计,辛苦坦然去做,不勉强,也不做作。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面带饥色的戍卒一边在荒野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

3.1~3章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这种艺术手法叫什么?具体赏析。

特点: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这三章虽然采用重复的形式来表达同一种情绪,但是作者在字句上略加变化,便更深刻的表现了士卒的内心之苦。痛苦的感情层层递进。

从“作”到“柔”到“刚”暗示了什么?

第1章: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

第2章: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这是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

第3章: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是写秋天,薇菜的叶茎老而粗硬。

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这些意蕴都是通过薇菜的变化表达出来的。

时间流逝,不得归家

4.每章具体描写思归之情的是哪几句?

第1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到了年底还回不了家,并抱怨:“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猃狁害得他有家难归。

第2章: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他因思乡而心头烦闷,好像火烧一样,而且感到饥渴难耐,还想到:“我驻守的地方不确定,连捎个家信也不可能”。

第3章:眼看已经到了十月,回家还是没有指望,戍卒不禁发出痛苦的呻吟:“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士卒极其痛苦,可又有谁能宽解呢?显然随着戍边时间的延长,乡愁也日益深重。

这种反复吟咏,渐次深入的`方式让读者一步步走入戍卒的心灵深处,体会他们与日俱增的思乡之苦。

5.播放《采薇》前三章吟诵,归纳重章叠唱的艺术作用以及1~3章所表现的士卒的思想情感。

篇9:采薇教学案

采薇教学案

《采薇》一诗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学习目标】

1、疏通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2、了解《诗经》的艺术特点,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3、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4、反复诵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重点难点】

1.《诗经》六义及重章叠唱的手法是学习要点,赋、比、兴手法的理解鉴别又是学习的难点。

2.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学习的要点。

3.有些词句理解起来也可能有困难。

《诗经》因距今时代久远(近三千年),加之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今天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我们在学习中首先要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预习课文,把握大意;然后再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反复熟读课文直至背诵,透彻理解。学习的重点不必放在字词句的逐一解释上(但某些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至今仍在沿用的词语、成语一定要掌握);重点应是学习掌握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所刻划的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以及章法结构和停顿节奏等的艺术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学习方法】颂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二、了解《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②孔子删诗说。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有些诗,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三、理解思想内容

1.学生诵读、翻译。

鼓励学生进行诵读竞赛,并由学生去比较和评点,促进提高。

学生翻译,尽量由学生补充、订正,教师适时加以启发、指点。鼓励学生课前翻译全诗。

译文:野豌豆苗采几把,一些豆苗已长大。说回家啊难回家,岁末又将来临啦。没有屋来没有家,只因匈奴太凶煞。没有空闲坐下来,只因匈奴久徘徊。

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柔嫩刚发芽。说回家啊难回家,心总忧愁总牵挂。忧心如焚烤艳阳,又饿又渴实难当。战事难将帐安定,无人归家问音讯。

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茎叶老又硬。说回家啊难回家,转眼又去半年啦。朝廷差事不停遣,没有一处可休闲。忧心积郁成久痛,只恐死讯往家送。

路边何花争娇艳?白棣花开一片片。路边何车真威武?将军出征将路堵。战车前方套上马,四匹马儿真高大。如此怎敢图安乐?一月捷报一箩箩。

趋车策马征四方,马儿强健势浩荡。将军树威车旁立,兵士也靠车隐蔽。四马雄威多整齐,雕弓箭袋不曾离。哪敢一日不戒备?匈奴战事催人急。

想我当年出征日,杨柳春风真美丽。如今归来返故里,却是雪花纷飞时。行路迟缓路漫漫,又渴又饿不胜寒。无限伤悲在我心,谁人知晓叹伶仃。

2.整体把握。

思考: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答:“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3.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篇10:《采薇》优秀学案

《采薇》优秀学案

《采薇》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今昔对比,写出了戍边战士回乡归途中伤心悲苦的心情。下面是《采薇》优秀学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习步骤】

一、了解《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1、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2、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3、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二、学习《采薇》

1、学生朗读,整体把握。思考讨论: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2、再读诗歌,疏通词句。

3、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及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4、赏析: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拓展阅读:《诗经·采薇(节选)》介绍

诗经.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写作背景:

《诗经.采薇》是写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进追昔,回想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周宣生(公元前八二七至公元前七八二年在位)执政的前夕, 狁曾乘周王朝政治**和遭遇丈旱灾的机会, 侵扰北方边境.(公元前八二七年悬望曾出兵征讨)

诗的背景:

原诗共六章,阅读材料节选的是第六章的前四句,分别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这首四言诗,在我国以《诗经》为代表的古诗中是很常见的.

诗的意思:

春天,柳条随风飘动;冬天,雪花飞舞.

诗经氓教案

农村中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氓、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 导学案(人教版高一)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永宁县回民高级中学自主探究学案(高一必修二)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论文

《蜡烛》 导学案设计(八年级上册)

必修二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总结

《古诗》 学案设计(八年级上册)

高一下册《采薇》教学反思

采薇的学案
《采薇的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采薇的学案(推荐10篇)】相关文章:

诗两首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2024-01-09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精选2023-08-06

九年级下册第4课《外国诗》的说课稿2024-01-29

采薇作文100字2022-08-08

必修二《采薇》教案2024-01-05

《采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2-07-26

读采薇有感2022-05-04

高一语文随笔反思2024-03-25

《采薇》获奖教案2022-05-08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2023-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