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初冬腌菜时优美散文(精选9篇)由网友“曾湿西湖雨”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又到初冬腌菜时优美散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又到初冬腌菜时优美散文
又到初冬腌菜时优美散文
这两年,一到腌大菜的时节,我总要向爱人提出腌大菜和萝卜的要求,但总被拒绝。她说现在一天三顿几乎都不用吃咸,中晚是饭,早上在外面吃早点倒占了大半,若需要吃咸到超市买一点就可以了。她说的也不无道理,但我要腌咸却因为怀旧情结。
我们这里将蔬菜腌制品统称为“咸”。百里之外的临泽,将咸的概念则涵盖到整个菜肴。明明一桌子菜,还谦恭地说:“今天不得咸招待你们,不好意思。”
在我们高邮腌青菜也叫做腌“大菜”,何为大菜,可能与本地的菜种高大肥硕有关,一棵菜都有二三尺高,斤把重,叫大菜也有别于“三矮子”之类的矮棵菜。小时候家里腌大菜可是一件大事,当北风吼起来的时候父母亲总会商量:“今年腌几担大菜?”因为一冬一春全家的主要菜肴都与之有关。它的重要性几乎可以和北方人储藏大白菜一样的重要。
大菜也叫“马子菜”,新鲜吧!我曾在《咸菜慈姑汤》里描述过:“城郊的菜农,按街道区域,包干城区居民的马桶粪便,分单双日,每到清晨,‘倒马子啦!’听到清脆悠扬的吆喝声,每家每户的妇女们就纷纷端出马桶,倒尽内容物,‘刷刷,刷刷刷’,马刷与马桶的摩擦声,此起彼伏地响个不停。马桶冲洗干净,每家的马盖架在马桶上一条边的朝阳晾着,真好似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菜农们为了感谢城市居民提供粪便,不但不收服务费,还于初冬时节,免费馈赠每个女性100斤,未成年女孩50斤大菜。”为何叫“马子菜”,读了这段文字便知了。
大菜一弄回来先撂地上挨排地晒上一两天,去黄叶洗净下缸,一层菜撒一层盐,用手搓揉均匀,然后再一层层叠放大菜,再一层层撒盐。腌菜的当天,码叠的菜要高出水缸好多,过两天就矮下去了,再上下翻倒一次,然后在菜上放上石头之类的重物,三四天后腌渍溢过菜顶,即可食。现在看来,腌制开始的几天,咸菜的亚硝酸盐含量最高,最不宜食用。但那时没有这个概念,“烧虾子等不到红”,还先挑菜心吃,那脆嫩鲜美的味儿还真带劲。风雨雪天,咸菜自然就成了餐桌上的主角,大咸菜烧豆腐、大咸菜炒慈姑、大咸菜炒百页可是上好的小菜。但最好吃的还是大咸菜煮小鱼,咸菜里加点慈姑片,就成了咸菜慈姑汤,汪曾祺先生在《故乡的食物》里的一句:我很想喝一碗咸菜慈姑汤。一道普通的'家常菜,经美食家、文学大师汪曾祺一推崇,现在竟成了“汪氏家宴”的一道名菜。
与大菜同期腌制的还有红萝卜与雪里蕻。记得40多年前,每逢这个时候酱醋厂里的萝卜就堆成了山,我曾随家里的人去酱醋厂切过萝卜,一来可挣点钱贴补家用,二来萝卜随便吃。腌雪里蕻与腌大菜的方法相似,也可将雪里蕻切碎加盐放在盘内反复搓揉后,用沙布滤掉卤汁,然后放进玻璃瓶内压紧后封口保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大咸菜及其它蔬菜腌制品逐渐淡出了人们的餐桌,但腌大菜仍然是我不解的怀旧情结。
篇2:又到腌菜飘香时征文
又到腌菜飘香时征文1000字
立冬过后,又到了家家户户忙着腌菜的季节了。天气晴好,不但菜场里卖白菜、萝卜的菜农多了起来,需要晾晒的白菜也纷纷挂了出来,绿白相间的白菜成了冬季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腌制后的白菜萝卜鲜美可口,食而不厌,是经典的“爽口菜”,这样的腌制习俗不知从何时开始,现在它依然在延续传承。社会进步了,物资丰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腌菜的习惯仍然保留了下来。
在众多腌菜中,我对腌香菜情有独钟。外婆腌制香菜,更是令人难忘。外婆小脚,菜重了拎不动。每年去河塘洗菜,都要选在星期天我不上学的时候,用两只菜篮子挑到河边。外婆胆战心惊地走上水跳板,放上圆型蒲草垫,双膝跪着洗菜。外婆特别爱干净,别人洗菜不放心。洗好后,我再挑回家中。外婆腌制的香菜,色泽特别好,入口特别脆,味道特别鲜,保存时间特别长。
剪菜丝,是费神费力费时间的事情。记得小时候,剪菜丝时,我们全家老小齐上阵。外婆没有文化,贤良聪慧。每次剪菜丝,都是提前吃晚饭,力争晚上十二点左右剪完。为了提高我们的积极性,鼓励我们认真剪菜丝。快要剪完时,外婆总会提醒我们:留点菜心,下面条吃。本来剪的就是菜心,再留的菜心,就是心中心了,只有大拇指大。全部剪结束后,用菜心下面条,而且面条也是米面,比平时多放些猪油。菜心特别嫩,进入口中就化了,味道特别香。
印象中腌制香菜大概有五个步骤:第一步是选料。要选择入冬后经过霜打的大白菜;第二步是切丝。切丝是一种非常细致的活,将新鲜的白菜用刀切成大约一寸半长,直径为零点五厘米的细丝,菜丝要切得均匀,否则就会影响“香菜”的品质;第三步是晒制。将切好的菜丝在太阳底下自然晒干;第四步是揉制。揉制是制作“香菜”的.关键。将晒好的菜洗净后,挤干水分,放在木盆里,加盐揉制,揉制香菜是一个力气活,以前在我们家乡一般都是由男人干的活,传说“汗手”揉出来的菜才味道正宗;第五步是下料。揉好的菜一般要放一夜,让盐充分渗进菜中,然后才下作料,常见的作料有八角粉、辣椒粉、姜米、蒜米、味精、香油、糖、熟芝麻等,一边加作料,一边用手拌匀,作料的多少可根据菜的多少和各人的口感来定。作料放好后,即入坛加盖密封保存。腌制好的“香菜”,色泽青中带黄,非常亮泽,加上麻油后,一道味道鲜美香菜就“出炉”了,是人们早晨喝茶必不可少的珍品。
如今, 腌菜仍然是老百姓最普通的生活内容之一,它反映的是生活的味道,这几乎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进而形成了一种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了。(伍传平)
篇3:心情随笔生活日记:又到一年腌菜时
小雪前后,千家万户抓住晴好天气,开始忙着购买雪里蕻、萝卜等蔬菜,准备腌渍咸菜,以便在漫长的冬天下饭佐粥。俗话说:“家有咸菜,早 餐不慌。家有咸菜,吃嘛嘛香。”我也和大家一样,每年都有在小雪前后腌渍雪里蕻、萝卜干的传统习惯。虽然有点辛苦,但苦中有甜,乐在其中。
雪里蕻
小雪前后,丰收后的雪里蕻大量上市,这是腌渍雪里蕻的最佳时间。一是价格便宜,二是经过第一场雪的冷冻,雪里蕻翠绿鲜嫩,腌渍后味道清香可口。
我腌渍雪里蕻的步骤是:先去掉老黄叶、大根,清洗干净,散开后放到阴凉处凉上一至两天,以减少雪里蕻中的水份。准备一个盛菜的小缸,提前清洗凉干。雪里蕻和大盐的比例可以按照10斤菜1斤盐比例就行。一层菜撒一层大盐,越到上层撒盐越多。第三天雪里蕻开始渗透盐水,这时可以每天用力搓揉一次,连续两至三天为宜。雪里蕻香味辛辣,搓揉时冲得泪流满面。经验告诉我,经过搓揉后的雪里蕻才清脆香浓。第四天可以把雪里蕻装入缸中,用塑料纸封口,防止进空气生霉,确保香味浓郁。一般一周后就可以吃了。每当打开缸口拿雪里蕻时,香味扑鼻而来,令人口涎欲滴,食欲大开。保管好的雪里蕻,一般可以吃到第二年农历二月。
雪里蕻的吃法多种多样,营养丰富。炒肉丝酸甜酥脆,味道鲜美。炒青豆青绿相间,有滋有味,清香宜人。烧豆腐一清二白,风味独特。我在品尝的同时,联想到雪里蕻朴实无华、豆腐冰清玉洁的品质也是做人所必备的。烧小鱼色香味俱佳,成为我闲瑕时独自小酌的下酒菜。雪里蕻与虾皮、红辣菽清炒,则开胃可口。
雪里蕻有较高的食疗作用。经过专家研究表明,第一醒脑提神。雪里蕻含有大量的抗坏血酸(维生素C),是活性很强的还原物质,参与机体重要的氧化过程,能增加大脑中氧气的含量,激发大脑对氧气的利用,它有醒脑提神、清除疲劳的作用。第二解毒消肿。它能抗感染和预防疾病的发生,抑制细菌素的毒性,促进伤口愈合,可用来辅助治疗感染性疾病。第三开胃消食。腌渍后的雪里蕻,有一种特殊的鲜味和香味,能促进胃肠消化功能,增进食欲,可用来开胃,帮助消化。第四明耳利膈,宽肠道便。它是减肥的绿色蔬菜的代表,可促进人体排出积存的废弃物,净化身体,使之清爽干净。第五排铅功能。维生素C与铅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从而随粪便排出体外,达到排铅的功效,而雪里蕻富含维生素C。第六具有防癌抗癌的功能。
萝卜干
选什么萝卜腌渍萝卜干有讲究,一般以赣榆区沙河镇沙土地的红萝卜最好,它个大、甘甜、不辣,腌渍后咸香、脆口。腌渍萝卜干,选择晴天暴晒很重要,一般三至五天最好。如果是连续阴天多雨,则不宜腌渍,以免生粘、发霉,所以一定要掌握一周的天气预报再动手。
在获悉了本周天气晴好的信息后,我和妻子开始腌渍萝卜干。我负责拎水清洗萝卜。她为萝卜削皮,刀切成条。一百多斤的萝卜,妻子切了两个多小时,直到切的虎口起泡,腰酸背痛。按照一百斤萝卜撒上1.5斤大盐的比例,一层萝卜撒上一层盐,放在盆里腌渍。两天后在盐水中捞出凉晒三至五天,而盐水则保存备用。萝卜干放在竹帘上面晒,两头用凳子支撑,便于通风晒干。每天要翻动两至三次,防止上面干下面粘。晚上收萝卜干时还要用力搓揉,而这个体力活就由我承包了。经常累得气喘嘘嘘,微微出汗。在第四天,再将盐水烧开冷却,把萝卜干放在盐水浸泡一夜,以增加它的咸味,再晒上一到两天就行。看着渐渐晒好的萝卜干,劳动创造幸福的喜悦难已言表。最后将萝卜干装入坛中,洒上五香粉,用保鲜膜密封,随吃随拿。可以说经年不坏,香味不散。
五香萝卜干,色泽红褐,皮嫩肉脆,咸香爽口,老少皆宜,是人们早餐时爱吃的小菜。萝卜干既可成小块用香醋浸泡一夜,加上辣菽、大蒜、香油即行,风味独特。也可以加上青菽清炒,开胃,脆口。萝卜干有着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一是具有补脾、益气作用。它所含的维生素B极为丰富,铁质含量高。所以它是最不起眼最便宜的却是最好的养生食物。二是具有开胃、清热、生津的作用。三是能够清油腻、破气、化痰、止咳。
咸菜虽然香醇爽口,但也要注意不要吃的太多,科学解毒。咸菜里面的亚酸硝盐含有致癌物,我们可以吃解毒食品大蒜、维生素C的蔬菜、茶叶,既可以抑制细菌感染,又可防止亚硝盐转化为亚酸胺,化解致癌风险。如大蒜中的大蒜素可以抑制胃中的硝酸盐,还原菌使胃内的亚硝酸盐明显降低。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能防止胃中亚硝胺的形成,控制亚酸胺的致癌作用。茶叶中茶多酚则能够阻止亚酸胺的形成。
一代伟人毛泽东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己动手腌渍雪里蕻,萝卜干等咸菜,虽然有点辛苦,但吃得放心、舒心、省心,没有后顾之忧。一日三餐中不仅需要有鸡鸭鱼肉、生猛海鲜等阳春白雪的大菜,而且也离不开每天百吃不厌的雪里蕻、萝卜干等下里巴人的家常小菜,民间往往有“饭中鱼肉不如一口咸菜”之说。
我在每天享受雪里蕻、萝卜干小菜美味的同时,也在享受雪里蕻、萝卜干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当然,我们也注意适量佐餐,科学解毒,多吃点大蒜、新鲜蔬菜、茶叶等,把致癌危险降到最低限度。
作者:方明元
公众号:东方散文杂志
篇4:又到花开芬芳时优美散文
又到花开芬芳时优美散文
五月的黄山,如同百花盛开一般,五彩缤纷。黄山高尔夫就是黄山百花中的那支百合,自然而高雅,美丽而纯洁。
“走进高尔夫乡村俱乐部那雄伟的大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条幽静的景观大道,道路两边点缀着各种名贵的草木,再远处就是那碧绿的高尔夫球场,还有那苍绿的松柏树,明净的湖水……”
有人说,工作环境会影响人的前程。如果没有好的工作环境,就如同无法搭建施展能力的`平台一样,并直接影响对工作的兴趣。我很肯定这个说法,工作更应该是一种享受。
我喜欢雨后的高尔夫。推开落地窗,迎风飘来淡淡的泥土气息,粉嘟嘟的花朵、娇嫩的树叶上面还托着圆润的雨珠,就如海中珍珠一样精致。在这里,倚窗欣赏着这雨后翠绿的草地,极目远眺尽情汲取着山野所独有的清新空气,这样的绿色天堂,谁人会不陶醉呢?!
我喜欢阳光四溢的高尔夫。花草树木都尽情绽放着,清丽而娇嫩。在这里,看着蓝天白云以及树木掩映着的酒店别墅,听着鸟鸣声,吐纳着花草四溢出来的芬芳香味,享受着这片土地所特有的气息,这样的绿色世界,谁人会心不舒畅呢?
我喜欢松柏矗立、四季常青的黄山高尔夫。春夏秋冬,郁郁葱葱,挺拔傲立。雷电击不垮,大雪压不倒!它们正是黄山高尔夫成长的最好见证人,黄山高尔夫也正是因为有了如松柏一般的精神而四季长青,是因为有了百合花般的纯真而美丽高雅,是因为高尔夫人的那一片赤胆忠诚而永久长存!-->
篇5:又到腊八粥香时优美散文
又到腊八粥香时优美散文
“小孩小孩莫要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进了腊月,耳边又响起这首童谣,记忆里便弥漫着儿时满世界的粥香。
那几年父亲常驻西北,母亲则在扬州求学,我便成了个留守儿童,回乡下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腊月里,奶奶备好红枣,剥好花生,精选上好的绿豆、红豆,与麦仁掺和在一起,放在竹匾里吹晒,说是等腊月初八那天,煮粥给我吃。奶奶说吃了腊八粥春节便离我们不远了,父母就会回来与我们团聚,我带着这种期待,盼着腊八节早点到来。
时光在期待中一天天消逝,终于,腊月初八日到了。那天爷爷早早起床,将奶奶备的作料用井水淘洗干净,倒入铁锅,盛上水,点上些麻油,便生火煮粥。那时我还在暖暖的被窝里酣睡,当甜美的粥香弥漫整个小屋时,奶奶便轻轻地附在我耳边唤道:“乖乖,起来吃腊八粥了。”我一骨碌下床,睁着惺忪的双眼,穿过堂屋走到厨房,只见爷爷在冒着腾腾雾气的灶台旁,用勺轻轻搅拌着沸腾的腊八粥,那香味随着勺的搅动向四周蔓延开来。我深深地吸一口气,馋涎欲滴。
爷爷安慰我:“等一会,待我敬了神灵,爷爷便盛粥给你吃。”我走到一边,倚在奶奶身旁,看爷爷盖上锅盖,走到水池边,用瓢舀水,将手洗净,然后从碗橱里拿出一只蓝花瓷碗,回到灶台边,掀起锅盖,盛上粥,慢慢地走到贴着灶王爷的灶台边,放上粥,点上一炷香,对着灶台虔诚下拜。那时我还小,不知道爷爷在做什么,奶奶说这是在求灶王爷保佑,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合家平安。那天的`腊八粥是奶奶盛给我的,一只小花碗里,五谷绽放着花一般的纹路,奶奶给粥里加了些糖,我坐在小凳子上享用起来。爷爷坐在对面吸烟,火焰在他的手指间忽闪忽灭,他深吸一口,眯上眼,吐出如幻烟雾,那种满足与期待让我至今不忘。
多少年过去了,我对腊八粥的记忆都存留在爷爷期待的目光、虔诚的背影里。以后随父母生活的日子里,便再也没有了腊八粥,他们忙这忙那,似乎忘了腊八节的存在。时过境迁,腊八粥已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人们似乎淡忘了对于腊八粥的期待,因为时今市面上粥品名目繁多,什么“八宝粥”、“皮蛋瘦肉粥”、“鱼鲜虾仁粥”……品种齐全,应有尽有。如今我喝着这些既营养又保健的粥,却再也找不着当年喝爷爷熬的腊八粥时的那种感觉。那份香甜和幸福至今仍深深刻印在我的记忆里,那是乡人淳朴心理的反映,是乡人祈望来年有个好收成的美好期盼。
不由得想起仍旧生活在乡下的爷爷奶奶,希望他们来年身体依旧健康,希望同我爷爷奶奶一般淳朴的乡民们来年有个好收成。
篇6:又到山芋飘香时优美散文
又到山芋飘香时优美散文
严冬,寒风扑面,冷的彻骨。路过某个小巷,或某个不经意的角落,往往,可以闻到一股久违的香味。循香而去,但见一个大大的暖炉,里面燃着红红的炭火。三四个人戴风雪帽,围站一旁,或探脖子,或跺脚,焦急的等待。拿到手的,烫着呢,不停地从左手交换到右手,嘴里“呼呼”的吹着气,一边匆匆剥下皮,急于一啖美味。
记忆中,山芋却全不是这种烤法。母亲将洗净的山芋,埋在土灶的草灰里,不消半个时辰,取出,山芋皮,焦黄,冒着热气,最诱惑人的是那要命的香味啊,迫不及待,用冻得通红的小手,一把抓来,不顾母亲的提醒,咬上一口,烫得直吐舌头,引来母亲一声嗔骂。
儿时,我生活在父亲下放的农村。每年秋季前后,田埂上,极目四望,一条条长长的绿带,绵延成一片绿色的海。状若鹅掌般的山芋叶,嗅起来,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是农村喂猪极好的材料。但,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山芋叶也成了乡下人家的救命菜。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母亲就背着竹篓,早早的赶到田间。在我睁开眼的时候,灶台前,母亲的半条裤腿早已被露水打湿。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母亲落下伤寒腿的毛病,每到冬季,就疼痛难忍,需用膏药热敷。
母亲将山芋叶分开,摘净清洗,老的藤叶,切碎,兑糠麸煮熟喂猪;嫩的,摆在一边,拍碎一把黄豆,冲好玉米面,放入大粒的粗盐,烧上一大锅芋叶粥。还不及揭开锅,就有要命的香气,冉冉飘出,极诱惑我小小的胃。
或许就是源于芋叶的缘故,家乡少有人栽种水稻。不像现在的孩子,挑三拣四,极厌烦的推开面前的白米饭。在我记忆中,儿时,很少吃到米饭,难得的几次,也是用纱布包起米粒,在粥里煮熟,留给年幼的弟弟和在地里做农活的`父亲。我和母亲,喝着芋叶粥,就着咸菜,吃那一煮一大锅的山芋头。吃的多了,连胃里泛出的都是酸水。只有逢年过节,才可以盛上一大碗香喷喷的米饭。那时候,我常常想,要是天天有白米饭吃,那该有多好啊。
收获的季节,是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候。土里浅埋的,是一根粗粗的藤条。用钉耙,轻轻一刨,大大小小,连在一起,一拉就是一串。忙碌的只是大人,孩子的世界,永远是无忧无虑的,在田里打滚,在干了的沟渠里捉迷藏,看南飞的大雁排成“人”字形从天际飞过。千百年来,谷满归仓,是农人的最殷实的愿望。父亲在院子里挖了几个深深的地窖,将山芋窖藏起来。青黄不接的日子,有了越冬的山芋,日子,于年少的我们来说,多了一份香甜与企盼。
母亲手巧,总是变着法子,做出不同的饭菜。小小的山芋在母亲手里,或煮或烧,或煎或炒,生的山芋,母亲用来生切成片,晾晒几个日头,在粥里一煮,就是极富嚼劲的山芋干了。煮熟的山芋,吃不完,就切成条状,在阴凉处晾干水分。上学的时候,在书包里塞上一把,金黄,绵软香甜,是记忆中最好的零食。
如今,移居城市,吃腻了大米白面,也很少有机会再吃到山芋了。今天与昨天的距离,有时,就像是弹指一挥间。每次,与儿子讲起喝芋叶粥的故事,儿子总是张大嘴巴、瞪着眼睛看着我,那种感觉,久远而遥不可及,恍若隔世。
“有些日子,没有吃芋叶粥了!”母亲常常这样念叨。我也越发咂摸出,记忆中,那种久远的清香与绵甜。但,于都市中,找一些芋叶,实属不易。也暂且搁下了这门心思。前些时候,乡下的姨妈进城,恰好带来了一包芋叶。母亲从超市买来黄豆和玉米面,做了一锅粥。配料不变,芋叶依旧,却再也吃不出儿时的风味。原来,像我一样,母亲所一直惦念的,只是那些刻骨铭心的日子,以及,那一段在岁月长河中早已定格泛黄的记忆。
篇7:又到一年处暑时优美散文
又到一年处暑时优美散文
在我的老家流传着一句农谚:处暑动刀镰。处暑刚过,农田里就有割绿豆、收黍子的农民兄弟的身影。秋天来了。
今年风调雨顺,田野里农作物长势喜人,草地、沟壑、坝堤、林间,有名、无名的杂草长得十分繁茂。处暑刚过,散步于杂草丛中,儿时打秋草的场景情不自禁地浮现在眼前。
草儿,山野之中,比比皆是,无处不在。它虽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但对于农民来说,也是一种宝贝。庄稼地里荒草最为可恨,与粮食作物争夺水分和肥料,影响庄稼的生长和产量。但在村边地头、沟沟坎坎之中,山野之间,生长着的那么多的野草却是有用之物,它们并不可恨,倒是很可爱的。没有它们的存在,当年许多农民兄弟的日子将不好过,从这个角度来说,草也是家乡人们的恩人和朋友。
家乡的杂草大致可以分三大类:一类是以蒿草为主体的那类,植株高大,茎杆粗壮,这类主要是当作做饭的柴禾。另一类是以羊草为主体,叶儿比较肥大,主要用来喂牛羊的。做柴草之用的杂草,在初秋时节多是连根一起薅回家,有根的耐烧。俗称拾柴草。用于喂牛羊的多是用刀割,俗称打草。而第三类是用来喂猪的,如西天谷、灰菜等多是现采现用,少部分也会晾晒干了粉碎,冬春季节添加在饲料里,常常被称割猪草。
我从小时候就与草打交道,七八岁的时候就割猪草,打羊草,拾柴草,一直到20岁上大学离开家乡为止。
那年头每家都要养猪、养鸡、养羊。养猪是为了过年。过年了,腊八前后,家家都要杀头猪,由于饲料不足,哪家的都长不大,也就百十来斤。那年代人们俗称100斤为一称,过年杀猪超过一称可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不过哪家过年杀都要请亲朋好友来做客,也不用给什么特殊的好餐,杀猪的四大件“血肠、炖肉、炒酸菜、杀猪菜”就足够了。好脸的家庭要准备散白酒。在我的老家,好多朋友都有酒瘾,可以不吃肉,可以不吃血肠,但要是没有酒会觉得吃得再好也没有滋味。前曾遇到过一次过年杀猪请客没有酒的场景,主人真的好面子,请的'都是他认为有头有脸的人,那可不是杀猪的老四样了,几乎猪身上好吃的都做了,弄了一大桌子菜,可惜就是没有酒。坐桌上了,邻居大哥看了又看,怎么没有喝酒的洒盅呢?感觉很奇怪,用手捅了我一下,同我耳语:怎么没酒?我小声的说:不会吧!就在我俩耳语的时候,女主人递过来一碗加虹豆的高粱米饭。大哥看没有酒,脸上立刻没了笑容,一碗饭是一个粒儿、一个粒儿送到嘴中的,感觉吃得十分不情愿。在回家的途中,我曾有意引逗大哥说说心里话。怎么感觉你今天吃饭没什么情趣?大哥一脸的无奈:这饭吃得太没意思了,一桌子菜没酒,没酒我这嘴里就没有唾液,没唾液吃什么也没滋味。那么半天你就吃了一小碗,吃得也太少了,有好菜没酒真的吃不下去饭,回家还得喝二两,再吃一碗饭。后来我问过大嫂,大哥那天真的回家又吃了第二次饭。
由于那个年代每人每年只分360斤左右的毛粮,人都不够吃,没有做猪饲料的粮食,哪家养猪都是靠淘米泔水及极少的米糠、野菜等艰难度命,而为了让猪长得快,春天挖苣荬菜、猪毛菜、西天谷等猪喜欢吃的鲜嫩野菜及野草,来补充足够营养成份。夏天的猪草是十分丰富的,那时候大人们常常告诉我们:猪吃百样草。现在看来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其实猪是没有消化粗纤维的能力,但食入一定量的猪草还能使猪有暂短的饱腹感觉,最少不至于总叫圈。打猪草夏天很方便,不论多大的篮子很快都能装满,那时候打猪草是每天的必修课。不过夏天要天天打,而且是风雨不误,不然猪会饿得拱着圈门子叫个不停。
那年头养鸡为了买油盐,平日里我们上学需要买本、铅笔、橡皮,只要同妈妈说清楚了,妈妈会从她放鸡蛋的瓦罐中给掏出几个,嘴里说着:拿供销社卖了,想买啥就买啥吧!我常常会手舞足蹈,一手攥个鸡蛋,出门前会在妈妈的额头上吻一下,嘴里说着:“谢谢妈妈,妈真好!”妈妈会说:“这个小馋猫,给了鸡蛋妈就好了,不给挤猫尿。”挤猫尿是我们这儿的一句方言,就是掉眼泪的意思。妈妈给的鸡蛋常常卖了钱总都会有结余,我会用结余的钱买几块糖,说真的,每次我都会将本来不多的几块糖给弟弟留点,从没有自己独享的时候。不过在那个年代,为了让鸡多下蛋,我同弟弟可没少出力。虽然鸡不吃草,但我们会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为鸡弄到更多的食物。从现代的饲养学中可以知道,鸡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是影响产蛋量的,那时候,夏天我们会下河为鸡捞鱼、蝌蚪,雨天捉水牛子,秋天捉蚂蚱,而吃足了鱼、蝌蚪、水牛子、蚂蚱等小动物后的鸡下的蛋,蛋黄都是鲜红的,这样的鸡蛋炒出来颜色非常特殊。虽然养鸡与割草没什么关系,但我们常常是在割草的空隙完成为鸡捞鱼捉虫。
其实那个年代养羊可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养得了的,那年头常常批资本主义,养羊虽然能给家庭带来经济收入,但有发展资本主义的嫌疑,只有成份好的家庭才能偷偷地养,没有人光明正大地养。养羊真的给我的家庭带来不少的收入。每年春天卖羊毛,妈妈都要给我们添夏装,秋天卖羊羔也会为我们添置防寒的衣物。由于养羊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打羊草也有劲。好多时候放学的路上都会薅一捆草带回来,甚至会在羊舍里看着羊儿把草吃完。
俗话说:三春不如一秋忙。入秋学校要放秋收假,我们这些半桩子秋收假的主要任务是打草。我们每天上山先打柴草,多是拔蒿子,拔过后要将其摊放在向阳的地方晾晒。待到傍晚的时候,用蒿草拧成草绳捆成一次背得动的捆子。打捆儿可有学问,实在的人为了一次多背些,要将蒿草稍与稍对接,根朝外,俗称“两打接稍”。而有的小朋友为了图好看,只是将根一侧摆齐了,不管稍一边多蓬松,这样的捆法我们称为“一头齐”。其实一捆“两打接稍”几乎是“一头齐”的两倍,但背同样重量的子,“一头齐”的梱儿可比“两打接稍”的看着捆大多了。邻居小宝家是继父,为讨继父的欢心,他总是那样干。常听他继父讲:我家小宝真能干,每天去山里打草回来,草捆子都比同龄孩子的大。其实我们知道,他常常偷懒。他背的是“一头齐”,没人去捅破这层窗户纸。
那年头秋天上山打草,中午回家胳膊上挎一篮子给猪吃的野菜,肩上还要扛一捆喂羊的草。只有到晚上才能往家背晒干的柴草,而常常是背回来一趟,到家吃根黄瓜或吃个柿子,喝点凉水,还会趁天凉快再背一趟。每个夏天有半桩子的家庭柴草垛都会攒很大。
其实在秋天我们更爱打羊草,一是自己家的羊有吃的,更重要的是一旦大雪封山,生产队会买个人家的羊草,虽然只有2—3分钱一斤,但一次卖千八百斤的,收入几十元。对没有什么花销的小学生来说,可是不小的积蓄,一年都花不完。
当年学校也经常组织我们打草,上小学、中学的时候都组织过,有的生产队收干草,学校联系好生产队,我们就天天上学带草,带来的草学校集中起来。为了检验每个学生是否完成了任务指标,带来的草要估斤。在我的记忆中,当年的劳动委员看好了一位女同学,每次她带的草少,但估的斤数要比别的同学多。班里同学中曾流传过“朝中有人好做官”,也许这话在如今的生活中真的是这么回事。学校把草再卖给生产队,钱归学校作为班费。
打草不小心用镰刀划破手是常有的事,那时没有创可贴之类的东西,就地取材,干脆就撮一撮干土敷在上面,用嘴吹吹,嘴里会不停地说“土土……你吃血”一会儿血就止住了,从没见有谁得破伤风啥的。让现在的医生看见,肯定会大呼“不得了”!
想起上山打草的日子,也很有意思,一切都自己把握,你愿意干就干会儿,愿意歇就歇会儿,没有人管你,你自己管自己。累了,去山坡上摘点儿梨、摘点酸枣儿,饿了,吃点自带的烙饼,就着清甜的泉水,呼吸着山野的风,也是很有情趣的,浑身的劳累也就消失了。沟崖路旁,有长得很茂盛的酸不溜,味道酸酸的,吃多了能把牙酸倒,回家后都咬不动饼子。还可以沿河捞小鱼儿,一群群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像一幅游走的动画。等游到岸边的时候,一伸手就能捧出几条,双手捧着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很滑腻很凉爽,开心极了。我们常常会用细树根将捉到的鱼串起来,拿回家里可是鸡的上好饲料。
在那个年代,打草累了,我更喜欢站在山坡上遥望的感觉,有草的地方一般离村子几华里,近的地方早就被人们割过了。望着山下的村庄——那是我生命的摇篮,那是带给我多少幸福和快乐的村庄啊!
秋日在山上打草,那是多么好的日子、多么好的时光啊!
时间过得真快,离开我的远山、我的草甸子,还有那些打草的小哥们已经几十年了,如今由于过度的开发,很难见到那宽阔的草甸子、淡淡的线条浑圆的远山。但每次途经老家的野外,偶尔见到一片草地,哪怕只是一片小小的草地,都会勾起我对那片曾经打过草的草甸子的回忆,更忘不了那些曾经和我一起在草甸子打过草的伙伴们。
篇8:初冬优美散文
初冬优美散文
朔风乍起,燥热的南方便开始有了凉意。早上起来去学校,居然打了个寒噤。传达室的老沈叔倚着校门在望着天空发呆,似对我又似自言自语地说:“冬天就要来喽!”
可不,刚过立冬,晴了几个月的天空突然就变了个脸,阴冷阴冷的。校园围墙外的两排梧桐树的叶子五彩斑斓,它们似乎已等待了整个秋天,北风一来,便迫不及待地从枝头飘落,有的从门洞钻进来,有的索性越过围墙轻轻飘落在校园操场。飘飞的树叶白天看像掠过房窗的一只只鸟影,晚上则不断地拍打着周边的屋檐。整个操场铺满了落叶,遍地皆彩锦啊。仰天望望那些梧桐树却露出了枯瘦的枝丫,树梢上还有北风留下的稀疏的叶片,它们在风中不停地飞舞着,好像一只只彩蝶。
铺满落叶的操场是多彩而又充满诗意的.。可这几天老天却下起雨来,又湿又冷,不像初冬却让人感觉如春天般寒冷料峭。气候变化显著又彻底,一点儿也不拖泥带水,彻底得让你来不及思索,彻底得让你还来不及更换棉衣。前几天还穿着时尚夏装的女孩子,畏手畏脚,瑟缩一团,很无奈地拿出厚厚的冬衣,保暖内衣、羊毛衫、羽绒服、手套、帽子和围脖全副武装,还呵着气,搓着手,跺着脚,逢人便说:“好冷啊!”那感觉仿佛严冬真的到了。
我是个怕冷的人,所以我是不大喜欢冬天的,特别是这样骤然来临的湿冷的冬天。但秋去冬来,季节变幻,寒冷的冬天迟早都会到来。只不过从时令上说,这的确只能算得上初冬。天气预报说:南方各大城市在11月中旬就降雪,且是这么大的强降雪,本世纪以来绝无仅有。且不说常绿的松柏、冬青还是那样的精神抖擞,就连柳树也刚刚开始谢顶。校园里的各种花儿开得正艳,一排排的桂花树还在吐露芳香,红、黄、紫、白多姿多彩的颜色正装点着初冬的热闹。
周末回家去看老妈,老家的秋收早已结束,初冬的田野显得空旷辽远。村子里非常静谧,漫步在乡间小路上,举目远望,四野苍茫,田野里那些翻耕的和还未翻耕的土地形成黑白反差强烈的景象。路边,一群麻雀叽叽喳喳忙着觅食,看见人来,“呼”的一声飞走,又远远地落下。远处一只鹞子从空中猛地冲下,却又徒劳无功地飞去,或许以为看到了什么猎物?它让我想起了过去田野的繁荣。
儿时的伙伴过来探望。妈拿出取暖器给大家取暖,又炒了几个小菜,温了点自家酿的米酒请大家喝。在这浓云和朔风围困的日子,几个好友聚于小屋,拥一怀温暖炉火,把一盏新酿米酒,促膝叙旧。虽然寒流在野,却暖意盈屋,乐陶乐融。“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此情此景,会让人想起香山居士那首诗。想来,这真是人间难得的赏心乐事,在这寒冷的初冬,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温暖。
今晚,站在窗前,却见寒星满天,月牙儿斜斜地挂着,湛蓝的天空显得高远、明净。街上少有行人,四周悄无人声,甚至没有虫鸣狗吠。如霜的月光透过窗前的树杈洒落下来,地面显得斑斑驳驳。夜气好像都凝滞不动了,初冬的夜,万籁静寂。稍许,树叶儿发出一阵轻响,起风了!我顿时感觉一阵寒凉,明早该有霜吧?是的,我在等待严冬的到来。想来那一定是到处一片萧煞,小草枯萎,花儿凋零,树木秃谢。可我更愿意能来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让它覆盖着整个山川大地。我仿佛又看见了雪地上孩子们的奔跑,闻到了小时候火笼中的小盒子里发出的豆香,听见了雪地下万物拔节的声响。
篇9:散文:又到杀猪时
散文:又到杀猪时
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优美的电话铃声响起,我急忙去接电话,姐夫,明天杀猪,和姐来吃猪肉,一定啊,好的,谢谢!。放下电话才想起又到了杀猪的季节,这是一个接近年关的季节,是一个亲人和朋友聚会的季节,是一个幸福温暖的季节。
在东北,每到入冬的农闲季节,当气温转到零下,雪花飘舞、天寒地冻的日子,就是农村人杀猪的时候。特意上网查了一下这一东北杀年猪的习俗:杀猪菜,起源于东北的农村,每年秋收农忙之后,人们为了庆祝丰收,或过年前把家中的.肥猪宰杀,制成各种菜肴,招待乡邻。这就是原始的东北地方杀猪菜。杀年猪,一般多在腊八之后杀,故又有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的民谚。过去乡下一到腊八,过年的大幕就徐徐拉开了:杀年猪、做豆腐、蒸豆包、办年货......十里八村、家家户户,就连清冷的空气中,也洋溢着一股浓浓的喜庆气息。由于现在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杀猪也不受时间的限制,过年、过节、办喜事等也都杀猪。
当厨房准备好两锅滚开的水后,正式的杀猪就开始了。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把猪抓住,绑上四蹄、缠上猪嘴,放上案板,一杀手将一锋利的长刀顺着猪的脖颈捅入,直至捅入心口,才能放出猪血来,另一人端起一个大盆一边接血一边搅动,防止猪血凝结。当猪死后,为了易于褪毛,还要在猪腿上割一个口,用嘴吹或用气管子打进一些气,使猪膨胀起来,然后就将热水浇到猪身上,开始褪猪毛,十几分钟后,一个或黑色或白色或花色的猪就变成了一个白白胖胖的猪了。处理干净后,有一杀手运用庖丁解牛的本事,将猪分解开来,形成头、蹄、尾、肉、油、排骨、肠等。然后,就将洗净的大块猪肉、猪肝、猪尾等放入大锅中煮熟,并加入大料、盐等。将煮熟的肉捞出后,再舀出一些肉汤兑猪血,灌成血肠或面肠。再将切好的酸菜汇入烀肉的老汤中煮熟,将血肠、面肠也在锅中煮熟,杀猪菜就完全做好了。
最热闹的还是大宴群贤的时候。当主人拨一通电话后,陆续的群贤毕至,村里的知交好友、亲友尊长、七姑八姨、三叔二大爷,装的是满满一屋,炕上地下,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斟满浓烈的乡土散白酒,道一声恭贺年年杀大猪,推杯换盏,热情洋溢,唠的是一年里的辛勤劳作,赞的是村里的家长里短,想的是来年的春季播种。真的是肉香、酒香、菜香,沁人心脾;亲情、友情、人情,情暖人心。过去杀猪菜,不过是猪肝、烩菜、猪肉、血肠四道,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又加了四道,肉炒青椒、肉炒芹菜、凉菜、面肠。
纯正的杀猪菜,醇厚的乡土情,飘香的东北风!
★ 腊月的雪优美散文
★ 春草小记优美散文
★ 母亲的优美散文
★ 南瓜疙瘩散文
★ 小雪节气活动方案
【又到初冬腌菜时优美散文(精选9篇)】相关文章:
我怕过年散文2023-11-16
小雪节气民间传统习俗介绍2022-05-17
过年随笔散文2022-09-14
小雪节气的天气平均气温2022-12-10
过年的随笔散文2022-09-22
一节有意思的课作文600字2023-05-15
春天来了的说说朋友圈2023-10-02
大雪是冬季第几个节气2022-10-15
咸菜茨菇汤阅读答案2022-05-08
节气小雪到来说明什么202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