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腊八粥香时优美散文

时间:2023-09-10 08:26:0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又到腊八粥香时优美散文(锦集8篇)由网友“一日丰胸丸”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又到腊八粥香时优美散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又到腊八粥香时优美散文

篇1:又到腊八粥香时优美散文

又到腊八粥香时优美散文

“小孩小孩莫要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进了腊月,耳边又响起这首童谣,记忆里便弥漫着儿时满世界的粥香。

那几年父亲常驻西北,母亲则在扬州求学,我便成了个留守儿童,回乡下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腊月里,奶奶备好红枣,剥好花生,精选上好的绿豆、红豆,与麦仁掺和在一起,放在竹匾里吹晒,说是等腊月初八那天,煮粥给我吃。奶奶说吃了腊八粥春节便离我们不远了,父母就会回来与我们团聚,我带着这种期待,盼着腊八节早点到来。

时光在期待中一天天消逝,终于,腊月初八日到了。那天爷爷早早起床,将奶奶备的作料用井水淘洗干净,倒入铁锅,盛上水,点上些麻油,便生火煮粥。那时我还在暖暖的被窝里酣睡,当甜美的粥香弥漫整个小屋时,奶奶便轻轻地附在我耳边唤道:“乖乖,起来吃腊八粥了。”我一骨碌下床,睁着惺忪的双眼,穿过堂屋走到厨房,只见爷爷在冒着腾腾雾气的灶台旁,用勺轻轻搅拌着沸腾的腊八粥,那香味随着勺的搅动向四周蔓延开来。我深深地吸一口气,馋涎欲滴。

爷爷安慰我:“等一会,待我敬了神灵,爷爷便盛粥给你吃。”我走到一边,倚在奶奶身旁,看爷爷盖上锅盖,走到水池边,用瓢舀水,将手洗净,然后从碗橱里拿出一只蓝花瓷碗,回到灶台边,掀起锅盖,盛上粥,慢慢地走到贴着灶王爷的灶台边,放上粥,点上一炷香,对着灶台虔诚下拜。那时我还小,不知道爷爷在做什么,奶奶说这是在求灶王爷保佑,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合家平安。那天的`腊八粥是奶奶盛给我的,一只小花碗里,五谷绽放着花一般的纹路,奶奶给粥里加了些糖,我坐在小凳子上享用起来。爷爷坐在对面吸烟,火焰在他的手指间忽闪忽灭,他深吸一口,眯上眼,吐出如幻烟雾,那种满足与期待让我至今不忘。

多少年过去了,我对腊八粥的记忆都存留在爷爷期待的目光、虔诚的背影里。以后随父母生活的日子里,便再也没有了腊八粥,他们忙这忙那,似乎忘了腊八节的存在。时过境迁,腊八粥已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人们似乎淡忘了对于腊八粥的期待,因为时今市面上粥品名目繁多,什么“八宝粥”、“皮蛋瘦肉粥”、“鱼鲜虾仁粥”……品种齐全,应有尽有。如今我喝着这些既营养又保健的粥,却再也找不着当年喝爷爷熬的腊八粥时的那种感觉。那份香甜和幸福至今仍深深刻印在我的记忆里,那是乡人淳朴心理的反映,是乡人祈望来年有个好收成的美好期盼。

不由得想起仍旧生活在乡下的爷爷奶奶,希望他们来年身体依旧健康,希望同我爷爷奶奶一般淳朴的乡民们来年有个好收成。

篇2:又到端午粽香时优美散文

又到端午粽香时优美散文

布谷鸟清脆的鸣叫不绝于耳,乡野沟河便涌动着翠绿的苇浪,芦叶的清香随风飘来,身心即被那端午前夕的感觉包裹,思绪亦被牵扯得很远。

童年的记忆犹新,放学回家蹬一双胶底布鞋,钻进那没顶苇荡,不知是谁捷足先登将岸边肥硕的芦叶摘去,眼巴巴看着河心油油的叶片望而兴叹。花两个午后的时光,将端午裹粽的苇叶备足,扎成把用细绳串起悬挂屋外,照上几晌午太阳,屋里院外便弥漫着沁脾的粽香。

掐着指头算好容易捱到端午节那日,随母亲早早起床将晒干的芦叶水中蒸煮,香味扑鼻,不自觉间馋涎欲滴。那日上课感觉时间好长好长,好容易盼到放学的铃声响起,一溜烟跑回家,母亲正坐在屋前的天井内聚精会神地裹着粽子,面前一只硕大盛水桶内飘动着溢香的芦叶,旁边的竹篮已盛满形状大小不一的粽子。我惊羡母亲娴熟的.手艺,指头间灵活协调一拔弄,一只造型别致的五角粽便艺术般形成。“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我们不知。母亲便娓娓道来,尽管现今想来只有小学文化的母亲对端午的来历讲得并不完整和地道,但她让我们记住了那个怀石投江,魂归楚地的屈原。多少年后,在读《屈原列传》“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时才真正被一个爱国忧民的国之栋梁的真实情感和气节所感动,自后端午的意义在我的体验中也较之于一般吃粽感观上的满足而深远得多。

芦叶飘飘,又到端午粽香时,我也得像当年母亲那样为我的孩子包上些许粽子,告诉他当年母亲所告知我的一切,兴许我的这点知识远不足以对读大学的儿子灌输,但我觉得在简单的复述中,却有一种思想与精神在悄然传承。

篇3:又到花开芬芳时优美散文

又到花开芬芳时优美散文

五月的黄山,如同百花盛开一般,五彩缤纷。黄山高尔夫就是黄山百花中的那支百合,自然而高雅,美丽而纯洁。

“走进高尔夫乡村俱乐部那雄伟的大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条幽静的景观大道,道路两边点缀着各种名贵的草木,再远处就是那碧绿的高尔夫球场,还有那苍绿的松柏树,明净的湖水……”

有人说,工作环境会影响人的前程。如果没有好的工作环境,就如同无法搭建施展能力的`平台一样,并直接影响对工作的兴趣。我很肯定这个说法,工作更应该是一种享受。

我喜欢雨后的高尔夫。推开落地窗,迎风飘来淡淡的泥土气息,粉嘟嘟的花朵、娇嫩的树叶上面还托着圆润的雨珠,就如海中珍珠一样精致。在这里,倚窗欣赏着这雨后翠绿的草地,极目远眺尽情汲取着山野所独有的清新空气,这样的绿色天堂,谁人会不陶醉呢?!

我喜欢阳光四溢的高尔夫。花草树木都尽情绽放着,清丽而娇嫩。在这里,看着蓝天白云以及树木掩映着的酒店别墅,听着鸟鸣声,吐纳着花草四溢出来的芬芳香味,享受着这片土地所特有的气息,这样的绿色世界,谁人会心不舒畅呢?

我喜欢松柏矗立、四季常青的黄山高尔夫。春夏秋冬,郁郁葱葱,挺拔傲立。雷电击不垮,大雪压不倒!它们正是黄山高尔夫成长的最好见证人,黄山高尔夫也正是因为有了如松柏一般的精神而四季长青,是因为有了百合花般的纯真而美丽高雅,是因为高尔夫人的那一片赤胆忠诚而永久长存!-->

篇4:又到初冬腌菜时优美散文

又到初冬腌菜时优美散文

这两年,一到腌大菜的时节,我总要向爱人提出腌大菜和萝卜的要求,但总被拒绝。她说现在一天三顿几乎都不用吃咸,中晚是饭,早上在外面吃早点倒占了大半,若需要吃咸到超市买一点就可以了。她说的也不无道理,但我要腌咸却因为怀旧情结。

我们这里将蔬菜腌制品统称为“咸”。百里之外的临泽,将咸的概念则涵盖到整个菜肴。明明一桌子菜,还谦恭地说:“今天不得咸招待你们,不好意思。”

在我们高邮腌青菜也叫做腌“大菜”,何为大菜,可能与本地的菜种高大肥硕有关,一棵菜都有二三尺高,斤把重,叫大菜也有别于“三矮子”之类的矮棵菜。小时候家里腌大菜可是一件大事,当北风吼起来的时候父母亲总会商量:“今年腌几担大菜?”因为一冬一春全家的主要菜肴都与之有关。它的重要性几乎可以和北方人储藏大白菜一样的重要。

大菜也叫“马子菜”,新鲜吧!我曾在《咸菜慈姑汤》里描述过:“城郊的菜农,按街道区域,包干城区居民的马桶粪便,分单双日,每到清晨,‘倒马子啦!’听到清脆悠扬的吆喝声,每家每户的妇女们就纷纷端出马桶,倒尽内容物,‘刷刷,刷刷刷’,马刷与马桶的摩擦声,此起彼伏地响个不停。马桶冲洗干净,每家的马盖架在马桶上一条边的朝阳晾着,真好似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菜农们为了感谢城市居民提供粪便,不但不收服务费,还于初冬时节,免费馈赠每个女性100斤,未成年女孩50斤大菜。”为何叫“马子菜”,读了这段文字便知了。

大菜一弄回来先撂地上挨排地晒上一两天,去黄叶洗净下缸,一层菜撒一层盐,用手搓揉均匀,然后再一层层叠放大菜,再一层层撒盐。腌菜的当天,码叠的菜要高出水缸好多,过两天就矮下去了,再上下翻倒一次,然后在菜上放上石头之类的重物,三四天后腌渍溢过菜顶,即可食。现在看来,腌制开始的几天,咸菜的亚硝酸盐含量最高,最不宜食用。但那时没有这个概念,“烧虾子等不到红”,还先挑菜心吃,那脆嫩鲜美的味儿还真带劲。风雨雪天,咸菜自然就成了餐桌上的主角,大咸菜烧豆腐、大咸菜炒慈姑、大咸菜炒百页可是上好的小菜。但最好吃的还是大咸菜煮小鱼,咸菜里加点慈姑片,就成了咸菜慈姑汤,汪曾祺先生在《故乡的食物》里的一句:我很想喝一碗咸菜慈姑汤。一道普通的'家常菜,经美食家、文学大师汪曾祺一推崇,现在竟成了“汪氏家宴”的一道名菜。

与大菜同期腌制的还有红萝卜与雪里蕻。记得40多年前,每逢这个时候酱醋厂里的萝卜就堆成了山,我曾随家里的人去酱醋厂切过萝卜,一来可挣点钱贴补家用,二来萝卜随便吃。腌雪里蕻与腌大菜的方法相似,也可将雪里蕻切碎加盐放在盘内反复搓揉后,用沙布滤掉卤汁,然后放进玻璃瓶内压紧后封口保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大咸菜及其它蔬菜腌制品逐渐淡出了人们的餐桌,但腌大菜仍然是我不解的怀旧情结。

篇5:又到山芋飘香时优美散文

又到山芋飘香时优美散文

严冬,寒风扑面,冷的彻骨。路过某个小巷,或某个不经意的角落,往往,可以闻到一股久违的香味。循香而去,但见一个大大的暖炉,里面燃着红红的炭火。三四个人戴风雪帽,围站一旁,或探脖子,或跺脚,焦急的等待。拿到手的,烫着呢,不停地从左手交换到右手,嘴里“呼呼”的吹着气,一边匆匆剥下皮,急于一啖美味。

记忆中,山芋却全不是这种烤法。母亲将洗净的山芋,埋在土灶的草灰里,不消半个时辰,取出,山芋皮,焦黄,冒着热气,最诱惑人的是那要命的香味啊,迫不及待,用冻得通红的小手,一把抓来,不顾母亲的提醒,咬上一口,烫得直吐舌头,引来母亲一声嗔骂。

儿时,我生活在父亲下放的农村。每年秋季前后,田埂上,极目四望,一条条长长的绿带,绵延成一片绿色的海。状若鹅掌般的山芋叶,嗅起来,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是农村喂猪极好的材料。但,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山芋叶也成了乡下人家的救命菜。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母亲就背着竹篓,早早的赶到田间。在我睁开眼的时候,灶台前,母亲的半条裤腿早已被露水打湿。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母亲落下伤寒腿的毛病,每到冬季,就疼痛难忍,需用膏药热敷。

母亲将山芋叶分开,摘净清洗,老的藤叶,切碎,兑糠麸煮熟喂猪;嫩的,摆在一边,拍碎一把黄豆,冲好玉米面,放入大粒的粗盐,烧上一大锅芋叶粥。还不及揭开锅,就有要命的香气,冉冉飘出,极诱惑我小小的胃。

或许就是源于芋叶的缘故,家乡少有人栽种水稻。不像现在的孩子,挑三拣四,极厌烦的推开面前的白米饭。在我记忆中,儿时,很少吃到米饭,难得的几次,也是用纱布包起米粒,在粥里煮熟,留给年幼的弟弟和在地里做农活的`父亲。我和母亲,喝着芋叶粥,就着咸菜,吃那一煮一大锅的山芋头。吃的多了,连胃里泛出的都是酸水。只有逢年过节,才可以盛上一大碗香喷喷的米饭。那时候,我常常想,要是天天有白米饭吃,那该有多好啊。

收获的季节,是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候。土里浅埋的,是一根粗粗的藤条。用钉耙,轻轻一刨,大大小小,连在一起,一拉就是一串。忙碌的只是大人,孩子的世界,永远是无忧无虑的,在田里打滚,在干了的沟渠里捉迷藏,看南飞的大雁排成“人”字形从天际飞过。千百年来,谷满归仓,是农人的最殷实的愿望。父亲在院子里挖了几个深深的地窖,将山芋窖藏起来。青黄不接的日子,有了越冬的山芋,日子,于年少的我们来说,多了一份香甜与企盼。

母亲手巧,总是变着法子,做出不同的饭菜。小小的山芋在母亲手里,或煮或烧,或煎或炒,生的山芋,母亲用来生切成片,晾晒几个日头,在粥里一煮,就是极富嚼劲的山芋干了。煮熟的山芋,吃不完,就切成条状,在阴凉处晾干水分。上学的时候,在书包里塞上一把,金黄,绵软香甜,是记忆中最好的零食。

如今,移居城市,吃腻了大米白面,也很少有机会再吃到山芋了。今天与昨天的距离,有时,就像是弹指一挥间。每次,与儿子讲起喝芋叶粥的故事,儿子总是张大嘴巴、瞪着眼睛看着我,那种感觉,久远而遥不可及,恍若隔世。

“有些日子,没有吃芋叶粥了!”母亲常常这样念叨。我也越发咂摸出,记忆中,那种久远的清香与绵甜。但,于都市中,找一些芋叶,实属不易。也暂且搁下了这门心思。前些时候,乡下的姨妈进城,恰好带来了一包芋叶。母亲从超市买来黄豆和玉米面,做了一锅粥。配料不变,芋叶依旧,却再也吃不出儿时的风味。原来,像我一样,母亲所一直惦念的,只是那些刻骨铭心的日子,以及,那一段在岁月长河中早已定格泛黄的记忆。

篇6:又到一年处暑时优美散文

又到一年处暑时优美散文

在我的老家流传着一句农谚:处暑动刀镰。处暑刚过,农田里就有割绿豆、收黍子的农民兄弟的身影。秋天来了。

今年风调雨顺,田野里农作物长势喜人,草地、沟壑、坝堤、林间,有名、无名的杂草长得十分繁茂。处暑刚过,散步于杂草丛中,儿时打秋草的场景情不自禁地浮现在眼前。

草儿,山野之中,比比皆是,无处不在。它虽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但对于农民来说,也是一种宝贝。庄稼地里荒草最为可恨,与粮食作物争夺水分和肥料,影响庄稼的生长和产量。但在村边地头、沟沟坎坎之中,山野之间,生长着的那么多的野草却是有用之物,它们并不可恨,倒是很可爱的。没有它们的存在,当年许多农民兄弟的日子将不好过,从这个角度来说,草也是家乡人们的恩人和朋友。

家乡的杂草大致可以分三大类:一类是以蒿草为主体的那类,植株高大,茎杆粗壮,这类主要是当作做饭的柴禾。另一类是以羊草为主体,叶儿比较肥大,主要用来喂牛羊的。做柴草之用的杂草,在初秋时节多是连根一起薅回家,有根的耐烧。俗称拾柴草。用于喂牛羊的多是用刀割,俗称打草。而第三类是用来喂猪的,如西天谷、灰菜等多是现采现用,少部分也会晾晒干了粉碎,冬春季节添加在饲料里,常常被称割猪草。

我从小时候就与草打交道,七八岁的时候就割猪草,打羊草,拾柴草,一直到20岁上大学离开家乡为止。

那年头每家都要养猪、养鸡、养羊。养猪是为了过年。过年了,腊八前后,家家都要杀头猪,由于饲料不足,哪家的都长不大,也就百十来斤。那年代人们俗称100斤为一称,过年杀猪超过一称可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不过哪家过年杀都要请亲朋好友来做客,也不用给什么特殊的好餐,杀猪的四大件“血肠、炖肉、炒酸菜、杀猪菜”就足够了。好脸的家庭要准备散白酒。在我的老家,好多朋友都有酒瘾,可以不吃肉,可以不吃血肠,但要是没有酒会觉得吃得再好也没有滋味。前曾遇到过一次过年杀猪请客没有酒的场景,主人真的好面子,请的'都是他认为有头有脸的人,那可不是杀猪的老四样了,几乎猪身上好吃的都做了,弄了一大桌子菜,可惜就是没有酒。坐桌上了,邻居大哥看了又看,怎么没有喝酒的洒盅呢?感觉很奇怪,用手捅了我一下,同我耳语:怎么没酒?我小声的说:不会吧!就在我俩耳语的时候,女主人递过来一碗加虹豆的高粱米饭。大哥看没有酒,脸上立刻没了笑容,一碗饭是一个粒儿、一个粒儿送到嘴中的,感觉吃得十分不情愿。在回家的途中,我曾有意引逗大哥说说心里话。怎么感觉你今天吃饭没什么情趣?大哥一脸的无奈:这饭吃得太没意思了,一桌子菜没酒,没酒我这嘴里就没有唾液,没唾液吃什么也没滋味。那么半天你就吃了一小碗,吃得也太少了,有好菜没酒真的吃不下去饭,回家还得喝二两,再吃一碗饭。后来我问过大嫂,大哥那天真的回家又吃了第二次饭。

由于那个年代每人每年只分360斤左右的毛粮,人都不够吃,没有做猪饲料的粮食,哪家养猪都是靠淘米泔水及极少的米糠、野菜等艰难度命,而为了让猪长得快,春天挖苣荬菜、猪毛菜、西天谷等猪喜欢吃的鲜嫩野菜及野草,来补充足够营养成份。夏天的猪草是十分丰富的,那时候大人们常常告诉我们:猪吃百样草。现在看来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其实猪是没有消化粗纤维的能力,但食入一定量的猪草还能使猪有暂短的饱腹感觉,最少不至于总叫圈。打猪草夏天很方便,不论多大的篮子很快都能装满,那时候打猪草是每天的必修课。不过夏天要天天打,而且是风雨不误,不然猪会饿得拱着圈门子叫个不停。

那年头养鸡为了买油盐,平日里我们上学需要买本、铅笔、橡皮,只要同妈妈说清楚了,妈妈会从她放鸡蛋的瓦罐中给掏出几个,嘴里说着:拿供销社卖了,想买啥就买啥吧!我常常会手舞足蹈,一手攥个鸡蛋,出门前会在妈妈的额头上吻一下,嘴里说着:“谢谢妈妈,妈真好!”妈妈会说:“这个小馋猫,给了鸡蛋妈就好了,不给挤猫尿。”挤猫尿是我们这儿的一句方言,就是掉眼泪的意思。妈妈给的鸡蛋常常卖了钱总都会有结余,我会用结余的钱买几块糖,说真的,每次我都会将本来不多的几块糖给弟弟留点,从没有自己独享的时候。不过在那个年代,为了让鸡多下蛋,我同弟弟可没少出力。虽然鸡不吃草,但我们会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为鸡弄到更多的食物。从现代的饲养学中可以知道,鸡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是影响产蛋量的,那时候,夏天我们会下河为鸡捞鱼、蝌蚪,雨天捉水牛子,秋天捉蚂蚱,而吃足了鱼、蝌蚪、水牛子、蚂蚱等小动物后的鸡下的蛋,蛋黄都是鲜红的,这样的鸡蛋炒出来颜色非常特殊。虽然养鸡与割草没什么关系,但我们常常是在割草的空隙完成为鸡捞鱼捉虫。

其实那个年代养羊可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养得了的,那年头常常批资本主义,养羊虽然能给家庭带来经济收入,但有发展资本主义的嫌疑,只有成份好的家庭才能偷偷地养,没有人光明正大地养。养羊真的给我的家庭带来不少的收入。每年春天卖羊毛,妈妈都要给我们添夏装,秋天卖羊羔也会为我们添置防寒的衣物。由于养羊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打羊草也有劲。好多时候放学的路上都会薅一捆草带回来,甚至会在羊舍里看着羊儿把草吃完。

俗话说:三春不如一秋忙。入秋学校要放秋收假,我们这些半桩子秋收假的主要任务是打草。我们每天上山先打柴草,多是拔蒿子,拔过后要将其摊放在向阳的地方晾晒。待到傍晚的时候,用蒿草拧成草绳捆成一次背得动的捆子。打捆儿可有学问,实在的人为了一次多背些,要将蒿草稍与稍对接,根朝外,俗称“两打接稍”。而有的小朋友为了图好看,只是将根一侧摆齐了,不管稍一边多蓬松,这样的捆法我们称为“一头齐”。其实一捆“两打接稍”几乎是“一头齐”的两倍,但背同样重量的子,“一头齐”的梱儿可比“两打接稍”的看着捆大多了。邻居小宝家是继父,为讨继父的欢心,他总是那样干。常听他继父讲:我家小宝真能干,每天去山里打草回来,草捆子都比同龄孩子的大。其实我们知道,他常常偷懒。他背的是“一头齐”,没人去捅破这层窗户纸。

那年头秋天上山打草,中午回家胳膊上挎一篮子给猪吃的野菜,肩上还要扛一捆喂羊的草。只有到晚上才能往家背晒干的柴草,而常常是背回来一趟,到家吃根黄瓜或吃个柿子,喝点凉水,还会趁天凉快再背一趟。每个夏天有半桩子的家庭柴草垛都会攒很大。

其实在秋天我们更爱打羊草,一是自己家的羊有吃的,更重要的是一旦大雪封山,生产队会买个人家的羊草,虽然只有2—3分钱一斤,但一次卖千八百斤的,收入几十元。对没有什么花销的小学生来说,可是不小的积蓄,一年都花不完。

当年学校也经常组织我们打草,上小学、中学的时候都组织过,有的生产队收干草,学校联系好生产队,我们就天天上学带草,带来的草学校集中起来。为了检验每个学生是否完成了任务指标,带来的草要估斤。在我的记忆中,当年的劳动委员看好了一位女同学,每次她带的草少,但估的斤数要比别的同学多。班里同学中曾流传过“朝中有人好做官”,也许这话在如今的生活中真的是这么回事。学校把草再卖给生产队,钱归学校作为班费。

打草不小心用镰刀划破手是常有的事,那时没有创可贴之类的东西,就地取材,干脆就撮一撮干土敷在上面,用嘴吹吹,嘴里会不停地说“土土……你吃血”一会儿血就止住了,从没见有谁得破伤风啥的。让现在的医生看见,肯定会大呼“不得了”!

想起上山打草的日子,也很有意思,一切都自己把握,你愿意干就干会儿,愿意歇就歇会儿,没有人管你,你自己管自己。累了,去山坡上摘点儿梨、摘点酸枣儿,饿了,吃点自带的烙饼,就着清甜的泉水,呼吸着山野的风,也是很有情趣的,浑身的劳累也就消失了。沟崖路旁,有长得很茂盛的酸不溜,味道酸酸的,吃多了能把牙酸倒,回家后都咬不动饼子。还可以沿河捞小鱼儿,一群群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像一幅游走的动画。等游到岸边的时候,一伸手就能捧出几条,双手捧着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很滑腻很凉爽,开心极了。我们常常会用细树根将捉到的鱼串起来,拿回家里可是鸡的上好饲料。

在那个年代,打草累了,我更喜欢站在山坡上遥望的感觉,有草的地方一般离村子几华里,近的地方早就被人们割过了。望着山下的村庄——那是我生命的摇篮,那是带给我多少幸福和快乐的村庄啊!

秋日在山上打草,那是多么好的日子、多么好的时光啊!

时间过得真快,离开我的远山、我的草甸子,还有那些打草的小哥们已经几十年了,如今由于过度的开发,很难见到那宽阔的草甸子、淡淡的线条浑圆的远山。但每次途经老家的野外,偶尔见到一片草地,哪怕只是一片小小的草地,都会勾起我对那片曾经打过草的草甸子的回忆,更忘不了那些曾经和我一起在草甸子打过草的伙伴们。

篇7:又到端午粽香时

又到端午粽香时

又到端午粽香时

长兴县实验小学601班    刘宇阳

一转眼,又是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到了。往年,我吃的都是奶奶或是外婆包的棕子,今天,在学校里亲手包了一回粽子。

我们带着兴奋与期待一起走进了食堂,不一会儿,食堂的阿姨搬来了糯米赤豆,取来了准备好的箬叶与棉线。

首先,一位阿姨为我们演示。瞧她那娴熟的动作,包粽子好像真的很简单。我迫不及待了,照着阿姨的样子挑了一片青翠的竹叶卷成一个小漏斗形,别的同学也都笑嘻嘻地动手了。

接着便是灌糯米和赤豆,我用手将盆里的糯米大把大把地灌进竹叶里,结果却发现,米放多了,一挤便涌了出来。我只好倒空重头开始。这次我吸取了教训不敢灌太多,但却拿不定主意到底灌多少,我推推一旁的王青青:“哎,这点够了吗?”她看了我的粽子一会儿,不确定地说:“应该……应该够了吧?”

米灌好了,现在要把粽子给绑牢了。听周校长说,包粽子一定要捏紧,不然就会漏米粒甚至赤豆。我也不晓得应该怎样将竹叶裹牢,就胡乱地凭着想象将棉线往粽子上绕,哪儿有缺口我就往哪绕,粽子被我“五花大绑”,上面缠满了白色的'棉线。我心里猜想:要是哪个倒霉的吃到我的粽子光拆线就会让他累得心发慌、急得直跳脚……

我速度挺快,一连包了三个质量“上佳”的粽子。突发奇想,(www.fwsir.Com)干脆将粽子串成串拎在手中――啊,真是有趣极了!

再看看我身边的同学,有的熟门熟路三下两下便完成了一个;有的折腾了好几回,包了散,散了又包,叫苦不迭;有的同学将“小漏斗”卷得老长,棉线缠得比我的还要多,简直成了一只鸡腿……

下午,我们品尝到了我们的劳动成果。当香喷喷的粽子端来时,同学们都很兴奋,我吃到的虽然不是我自己亲手包的,但却感到比往年任何一次吃的都要可口!

指导老师:吴文菊

篇8:散文:又到杀猪时

散文:又到杀猪时

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优美的电话铃声响起,我急忙去接电话,姐夫,明天杀猪,和姐来吃猪肉,一定啊,好的,谢谢!。放下电话才想起又到了杀猪的季节,这是一个接近年关的季节,是一个亲人和朋友聚会的季节,是一个幸福温暖的季节。

在东北,每到入冬的农闲季节,当气温转到零下,雪花飘舞、天寒地冻的日子,就是农村人杀猪的时候。特意上网查了一下这一东北杀年猪的习俗:杀猪菜,起源于东北的农村,每年秋收农忙之后,人们为了庆祝丰收,或过年前把家中的.肥猪宰杀,制成各种菜肴,招待乡邻。这就是原始的东北地方杀猪菜。杀年猪,一般多在腊八之后杀,故又有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的民谚。过去乡下一到腊八,过年的大幕就徐徐拉开了:杀年猪、做豆腐、蒸豆包、办年货......十里八村、家家户户,就连清冷的空气中,也洋溢着一股浓浓的喜庆气息。由于现在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杀猪也不受时间的限制,过年、过节、办喜事等也都杀猪。

当厨房准备好两锅滚开的水后,正式的杀猪就开始了。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把猪抓住,绑上四蹄、缠上猪嘴,放上案板,一杀手将一锋利的长刀顺着猪的脖颈捅入,直至捅入心口,才能放出猪血来,另一人端起一个大盆一边接血一边搅动,防止猪血凝结。当猪死后,为了易于褪毛,还要在猪腿上割一个口,用嘴吹或用气管子打进一些气,使猪膨胀起来,然后就将热水浇到猪身上,开始褪猪毛,十几分钟后,一个或黑色或白色或花色的猪就变成了一个白白胖胖的猪了。处理干净后,有一杀手运用庖丁解牛的本事,将猪分解开来,形成头、蹄、尾、肉、油、排骨、肠等。然后,就将洗净的大块猪肉、猪肝、猪尾等放入大锅中煮熟,并加入大料、盐等。将煮熟的肉捞出后,再舀出一些肉汤兑猪血,灌成血肠或面肠。再将切好的酸菜汇入烀肉的老汤中煮熟,将血肠、面肠也在锅中煮熟,杀猪菜就完全做好了。

最热闹的还是大宴群贤的时候。当主人拨一通电话后,陆续的群贤毕至,村里的知交好友、亲友尊长、七姑八姨、三叔二大爷,装的是满满一屋,炕上地下,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斟满浓烈的乡土散白酒,道一声恭贺年年杀大猪,推杯换盏,热情洋溢,唠的是一年里的辛勤劳作,赞的是村里的家长里短,想的是来年的春季播种。真的是肉香、酒香、菜香,沁人心脾;亲情、友情、人情,情暖人心。过去杀猪菜,不过是猪肝、烩菜、猪肉、血肠四道,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又加了四道,肉炒青椒、肉炒芹菜、凉菜、面肠。

纯正的杀猪菜,醇厚的乡土情,飘香的东北风!

又到桂香满园时的作文

又到初冬腌菜时优美散文

寻找年味作文

又是一年粽香时作文

咏叹调八年级作文

初中生优秀作文:梦游尾巴节

五月槐香之启示作文

槐花香优美散文

寻找年味小学三年级作文

桂花飘香时心情散文

又到腊八粥香时优美散文
《又到腊八粥香时优美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又到腊八粥香时优美散文(锦集8篇)】相关文章:

漫野不见载接处,最数扑鼻溢香时散文2023-06-27

牧笛永恒,净土留槐香优美散文2022-07-29

四月槐花香散文2023-01-27

又到秋色斑斓时散文2022-04-30

腊月欢乡村作文2022-12-27

小寒的抒情散文2023-03-11

腊月的雪优美散文2022-08-22

冰蝴蝶的写景散文2022-07-22

红豆院,此物最相思散文2022-07-23

又是一年粽飘香抒情散文2024-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