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如是我闻的故事-如是我闻的寓意-如是我闻的意思

时间:2023-09-22 08:20:0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如是我闻-如是我闻的故事-如是我闻的寓意-如是我闻的意思(共6篇)由网友“很好”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如是我闻-如是我闻的故事-如是我闻的寓意-如是我闻的意思,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是我闻-如是我闻的故事-如是我闻的寓意-如是我闻的意思

篇1:如是我闻成语意思

【成语】:如是我闻

【拼音】:rú shì wǒ wén

【简拼】:rsww

【解释】:如是:指佛经经文内容如此;我闻:阿难自称我闻之于佛。佛教传说,后为佛经开卷语。

【出处】:《佛地经论》一:“如是我闻者,谓总显己闻,传佛教者言如是事,我昔曾闻如是。”

【示例】: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一章

【语法】:作宾语、分句;为佛经开卷语

篇2:如是我闻-如是我闻的故事-如是我闻的寓意-如是我闻的意思

【成语】如是我闻

【拼音】rú shì wǒ wén

【简拼】rsww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解释】如是:指佛经经文内容如此;我闻:阿难自称我闻之于佛。佛教传说,后为佛经开卷语。

【成语出处】《佛地经论》一:“如是我闻者,谓总显己闻,传佛教者言如是事,我昔曾闻如是。”

【成语用法】作宾语、分句;为佛经开卷语

【例子】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o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一章)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生僻

篇3:如是我闻金刚经体会

《金刚经》我已经坚持读了4个多月了,至少有100多遍了。早就说要写一篇关于读《金刚经》的体会,今天下决心完成了此文。

最早知道《金刚经》,是在中学时上历史课,老师说,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和书籍,就是19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发现的一卷印刷精美的《金刚经》,它印制于中国唐朝咸通九年,即868年,距今有1100多年历史了,后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我去年去敦煌时,还特地就此事询问过当地的工作人员。

《金刚经》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万千佛经之首、之母,并被称为中国古籍三大经[《金刚经》、《道德经》(即《老子》)、《南华经》(即《庄子》)]之一。它先后有过多人翻译,但以鸠摩罗什的最好,唐玄奘次之。唐玄奘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翻译最好,《心经》被称为《金刚经》的压缩版、解释版、补充版,其实严格上说这是两部几乎完全不同的作品。在这两者中毛泽东更看好《心经》,认为《金刚经》太长了,不合适流传;《心经》简短,比较好读,是最好的一部佛教文本。其实不然,不管从哪方面说,《心经》又哪里比得上《金刚经》呢?这就说明,学问思想博大精深、堪称百科全书的老毛,在佛学方面的造诣还是颇有限的。

《金刚经》几乎涵盖了佛教一切最基础、最本源的理论和学说,融宗教、哲学、文学、文化于一炉,内容丰富广博,思想深邃睿智,画面精彩,形象生动,情节圆满,语言优美,文字整饬,流畅通达,浑然一体,朗朗上口,完全可以媲美于西方宗教的《圣经》、《古兰经》,哲学的《理想国》、《查拉图斯拉如是说》等一流顶尖名著。

黄炎培读《道德经》,总结4字:“为而不争”;读《金刚经》,亦总结4字:“如石不动”。其实我的体会,却是刚好倒了过来:读《道德经》应是“如石不动”,读《金刚经》才是“为而不争”。为什么呢?其实,道家和佛家都讲“有”和“无”,但是,道家的“无”确确实实是没有,空空如也,把一切放弃,看破红尘名利,求得超脱和平定,这便是“如石不动”;而佛教讲的“有”和“无”本质上是指“多”和“少”,是让人丢掉“少”的,将来才会得到“多”的,丢掉次要的,将来才会得到重要的,先舍后得,有舍才得,这便是“为而不争”。

文中有大量类似“如来所说XX,即非XX,是名XX”的句子,很像《道德经》的开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说法,都极富有逻辑性和辩证法思想,那也正是这两部作品各自的特征:《金刚经》是让你把手头原本看得很大、其实并不大的东西看小它,从而去追求和获得真正大的东西;而《道德经》是让你将干脆该对象看穿、看破、看无。[记得毛泽东第一次见到赵朴初时,还跟他开玩笑说:“如来所说赵朴初,即非赵朴初,是名赵朴初。”]

所以,人们曾经常说佛教宣扬的是四大皆空、一切虚无,这实在是误解了佛教。佛教其实是把道教的出世和儒教的入世结合了起来,就是说既要积极地对外做事,又要保持自身内在的清净修为。这两者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佛教并不是说什么都不要做,而是要放眼广大、不拘小节,丢掉烦恼、心胸豁达,不要固执、转移视线,打开心智、专注事业,干大事而舍小我,既为又不争;否则,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佛教事业,又怎会做得像今天这样巨大呢?至于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是发展到了禅宗的境界,有些类似于道教了。

当然,这只是我一个人的体会、目前的体会。待我再过段岁月,把《金刚经》读到500遍、1000遍、遍的时候,可能又会有不同的体会了,到时再来写几篇新的文字。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篇4:如是我闻的哲理故事

关于如是我闻的哲理故事

条件

寺里来了一个有烦恼的有钱人。有钱人问师父:“师父,我非常想为世人做点好事,可是总是条件不够啊。”师父问他:“你需要什么条件呢?”

“我想献血,可总担心血站拿我的血牟利;想捐款给贫困儿童,担心善款会被贪污;就算想给乞丐一点儿钱,也怕他是骗人的。”

师父笑笑说:“我可以开解你,但是需要条件哦。”有钱人愤愤不平道:“出家人也讲条件吗?我诚心来寻佛,你却问我要条件。”

师父微笑,道:“出家人不讲条件,行善更无须讲条件啊。你只要一心向善,善意与善行自然可以传递。”

仁心

小林在读《论语》。他问师父:“孔子讲仁,佛讲不讲仁呢?”

师父领他到院中,一只寺里新近收养的唤作“小黑”的小猫正在晒太阳,毛茸茸、懒洋洋的。

“小林,看到小黑,你有什么想法?”

“小黑很可爱,看着让人感觉内心柔软,不忍伤害。”

师父颔首道:“内心柔软,即是仁,即是慈悲,儒与佛的区别,在学术,不在心。”

篇5:如是我闻之心王的散文

如是我闻之心王的散文

不管人们如何执着于外在事物,或追求经济上的富有,或执迷事业上的成功,或沉湎于玩乐享受,终有一条无形的路,将我们引向自己的内心,关注那些深刻而细微的内在感受,形成对人生的观照。这条路就是通常所谓的心路。心路显现的前提,一定要等到积累了人生阅历,丰富了生命经验,证得了自我观照的智慧之后。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生的经历,其实就是心灵的经历。人的一生,就是心的一生。我们幸福与否,就是内心宁静安详与否。

如果这种看法成立,那么,“心”就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事实上,一切以成就智慧、安顿灵魂、实现圆满人生为归宿的哲学和宗教,无不是从“心”出发,将“心”作为生命世界的原点,以此开始自己的逻辑求证和践行之路。孔孟的儒道自不必说,从“正心”、“诚意”出发,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的`几乎都是“修己治人”、“内圣外王”的道理,通俗言之,也就是如何从内部做大做强自己的道理。

老子所提出的道,虽然说得很玄妙,很神秘,无形无相,无数无量。究其实质,也是一种源自内在经验而带有原初性质的主观客体。所谓修道,乃是修心。涤除玄览、抱元守一的过程,就是洗心、清除内心杂念的过程。将心洗浴得干干净净。这就是“浴,神不死”。这不死的心,就是生出一切有和无的玄牝。

对“心”的重视,是有缘起的。从心物二元对立的立场看,人们之所以重视“心世界”,那是因为可供依靠的“物世界”的可信度遭到了破坏,生命易逝,健康易损,名利身外之物得而倏忽丧失,人世间,好像什么都靠不住。靠不住的的外在世界,无法给予生命以安乐与告慰,于是心灵开始转而内观,去发现和重建一个方便灵魂安妥和栖居的“心世界”。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可以说,一切哲学和宗教都起源于现实的苦难,身心的苦难。哲学是安妥苦难心灵的精神家园,而宗教是抵抗和告慰苦难的庇护所。苦难,将人心引向或者驱赶进入了一片更加自由更加丰富多彩的天地。

当然,可能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哲学和宗教的创立者都是智者大德,比之凡夫俗子,他们更加善于耕种痛苦这块希望的田,更加勇于正视自己的内心,以大智慧识得人生的本来面目乃是”心为宗“。

“心”的功夫做得最彻底的,是佛。在佛学的体系中,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佛家认为,心是王,是三界万法之主,万法唯心所造。心生万物,靠的是念,念念之间,不但生出人的精神世界,也生出花花绿绿的物质世界;一念之间,不但生出清净智慧,也生出种种妄想执着。心生一切的同时,也可心灭一切,转念之际,可以将一切归于空寂;一瞬之际,可以化虚妄为般若。总之,世间的有,是心欲令其有;无,是心欲令其无。

在佛家看来,世界的一切事物是变动不居的,都是短暂无常的,人所拥有的一切,名誉、地位、金钱、包括人本身这具色身在内,都不是实在的东西,而是虚妄的“相”。我们之所以拥有这些,那只是短暂的因缘和合而已,说的简单一些,就是凑巧归了你而已。如果过于执着于这些相,就会起贪嗔痴之念,一念而生无明烦恼。人们之所以痛苦,都是因为我们妄想、分别、执着,追求那些错误的东西,不知道世界万物只能为我所用,不能为我所有。人生的过程,应该如百花从里过,片叶不沾身。二六时中,不倚一物。

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认识,也是一种直透本质的洞见。若停留于此种认识,也只能说明佛看得比较彻底而已,看到了存在的荒诞与虚妄,却并不能给予实际人生以教益而停留在劝慰的阶段。前,一个长辈同事,在年届天命,正值春风得意之际,突遭儿子夭亡的变故,从此一蹶不振,整日闷闷不乐。一年后,他自己体检又查出癌症。我多次登门探望,与老人家谈心,见老人言语之中颇多悔意,郁结深重,为了让其尽量放开心境,在开导劝慰之余,特意买了一本《金刚经》相赠。但是,三年后,老人还是含恨去世。

举出这个事例,是因为它给了我很大的震动和启示,有些事,有些道理,并不能因为自己认识了,看懂了,便能改变我们的态度和行为。所谓易容易,易心难。认识和践行之间实在有很大距离。因此,佛从彻底悲观的世界观出发,主张将观心作为修行的一项重要法门。观心,也就是观照我们自己的内心,时刻保持一颗清净的心,一颗如如不动的心,不要妄自动念,做到横超假想,证悟空性,一尘不染,一念不生,诸缘自断,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智慧。到此境界,即如《心王铭》所云:是故智者,放心自在。莫言心王,空无体性。能使色身,作邪作正。非有非无,隐显不定,必性离空,能凡能圣。

归根结底,无论是佛家的妙解义谛,还是实际人生过程中的修身养性,都在指向一个结点:人生的功夫,在于如何降服自己,降服自己的内心。如何降服自己的内心,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努力证悟。面对人生之种种。平凡人能够做的,也许就是在执着之余,持有一份警醒,努力让自己的内心多一份清净、多一点智慧,多一念慈悲,以此不断澄明心境,拓展心量,学会打包处理多余的杂念和郁结。如此,便是无量福缘。

篇6:生财有道-生财有道的故事-生财有道的寓意-生财有道的意思

【成语】生财有道

【拼音】shēng cái yǒu dào

【简拼】scyd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解释】原指生财有个大原则,后指搞钱很有办法。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例子】元・钱霖《哨遍》:“乾生受,生财有道,受用无由。”

【英文翻译】expertly in making money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如是我闻成语意思

钱谦益《徐霞客传》原文及翻译

钱谦益诗词名句

地藏菩萨本愿经唱读

地藏经菩萨本愿经全文

金刚经讲义-法会因由分

陈序经的“全盘西化”文化观评析

长豆作文范文

观自在美文

《地藏菩萨本愿经》全文及译文

如是我闻-如是我闻的故事-如是我闻的寓意-如是我闻的意思
《如是我闻-如是我闻的故事-如是我闻的寓意-如是我闻的意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如是我闻-如是我闻的故事-如是我闻的寓意-如是我闻的意思(共6篇)】相关文章:

七种神态2022-05-06

尚湖导游词2023-03-23

描写柳如是的散文2023-11-26

高手寂寞2经典语录2022-10-31

经续解析 金刚经 心经2022-05-04

高手寂寞经典语录2023-12-30

《金刚经》全文解释2022-07-23

金刚经讲什么2022-05-24

论《金刚经》之般若2023-05-26

心经全文及译文2024-05-1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