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柳如是的散文

时间:2023-11-26 07:32:2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描写柳如是的散文(精选12篇)由网友“lzit58cn”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描写柳如是的散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描写柳如是的散文

篇1:描写柳如是的散文

金粉楼台,画舫深处的桨声灯影黯淡下来。

你这秦淮盛卷中的耀眼荼靡,若不这般傲然,或许这一生不会如此历尽坎坷。

做一个平凡的女人多好!

远离那些背信弃义的名流才子,不去做女中豪杰,明朝和清军都是别人的事。平凡如沧海一粟,寄蜉蝣于天地之间,随着岁月的轮碾没在流光里。

如是,你有庙堂之忧,报国之志,却在红尘的路上越走越远。

这骨血里的孤寂,在落日的余晖中越来越重,但爱的脚步却越走越近,你们在“半野堂”相处得锦瑟和谐。

命运将你静养于温暖的“我闻室”。

他虽不是英雄,不堪湖水寒凉,难舍此生,但他爱你白的面、黑的发,你亦爱他白的发、黑的面。他可以给你一个紧紧依偎的怀抱、称你为妻,让你这叶漂泊红尘的孤舟,有一个休憩的港湾。

如是,而如今人情寡淡,胜于草木之灰。

尸骨未寒的钱谦益音容宛在,钱氏家族冰冷的箭簇却将你围在五楹二层的“绛云楼”里。

你终于可以丢弃这浮生。

带著名山秀水,带着所有的爱恨,所有的风雨苍茫,最后尖锐地晃动一下,便如诗一般地静静隐于西湖的朝霞夕雨之中。

篇2:描写柳如是的散文

昨晚看完《柳如是》,有些别样感觉。然后趁着黑夜自己下楼走了一遭,天上没有几颗星,甚至也没有看到月亮。我常觉得,也可以穿越时空,因为古往今来仿佛只有星空与月夜是永恒的。

上一阵看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书中亦写了几位史上有名的美才女,不论其对文坛贡献多大,但从我一后人角度看来大多不那么完美。我对才华横溢的女人都有种崇拜感,柳如是的诗,实话说来我基本读不懂,所以不去评价她文坛上作为,仅从一女人角度看其一生。

以前也从各种读物上看过秦淮八艳的一些故事,后人众说纷纭,但我认为他们都是些敢爱敢恨有情有义之人。我一直认为课本上出现的人物,中学课本上出现过陈子龙,所以在《柳如是》中看到起名字时颇为吃惊。柳如是,书中作者说是“中国文人梦中的红颜知己”我觉得世间几百年才能出现一位美貌才智具备之人。可惜她她长于那样一种地方,我不知那对她是幸还是不幸。如果她只是一贫家女子,不读书亦不学艺,纵使是貌胜西子,或许仍可安稳一生。她会寻一平凡男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夫教子,如湮没于历史烟尘中的所有女子一般。如若她是一大家闺秀,或许会如李清照一般寻一志趣相投之人,也会有“赌书消得泼茶香”的美谈。命运时常戏弄人,偏偏让那如花美眷落入淤泥,误了那似水流年。本想为一人盛开,却被众人窥去了芳颜。雨后新荷却遭爱莲之人后人亵渎。风吹雨打过后,她却是姿容更胜才华更绝。多少男子日日守她门前,她却只等有心人儿来要入梦。

宋征舆对柳如是,我确信那是爱慕。我一位百多年后女子甚至对其倾心,试问世间男子谁能对此佳人不动心。宋征舆终是没有珍惜。陈子龙英雄救美亦获得芳心一片。柳如是为其写《男洛神赋》,表达自己痴情一片。那样一个时代,这样作为是何等叛逆,可是你却不得不欣赏这样一个勇敢的追求爱情的女子。我希望这就是柳如是的归宿,让那些飘摇的日子成为过去,从此一生一世一双人。可现实常常不满足人们美好的愿望,陈子龙迫于家庭的压力与柳如是分离。也许这个结局她早已料到,只是太过于贪恋,所以不忍割舍。即使陈子龙家中同意她做个侍妾,她肯定会感激涕零的。然而结局对于她只是悲哀,她最终没有追到梦中的幸福。

它兼具女人与文人双重心性,相思与她定是格外浓烈。几次相思几番折磨,纵使不能断的干干净,却也终是屈服于命运了。她将相守化作相望,将刻骨之恋隽于心底。我不知当相思一寸寸化成灰时,她是否真的解脱。

柳如是与陈子龙分手五年之后,她以一句“桃花得气美中”得到钱谦益赏识。后又一袭男装去拜访钱谦益,两人相谈甚欢。最后,。钱以娶妻之礼纳她为妾,书上说是“红颜白发两相欢”。也许漂泊半生的柳如是早已累了,她需要一个港湾。她经过与陈子龙的缠绵与挣扎,已不再是那个一心扑向爱情的飞蛾了。钱谦益爱她懂她护她,流落半生,那颗痕累累的心还有何奢求呢?

小家的命运常因社会的动荡而而动荡。清军入关,对于这种王朝更替,文人常常是那种宁死不屈之人,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这时常表现得淋漓尽致。柳如是曾劝说钱以身殉国,钱胆怯,柳想先行而去,钱好言相劝,柳终投湖不成。在那个“留头不留发”的时代,钱竟剃了头。此时的柳定是失望之极,可是她毕竟是一女人难以阻止这一切。钱满怀兴奋北上做官,柳未陪同。钱最终失望而归,亦醒悟,开始与柳加入反清斗争中去,多次资助义军,甚至将全部家财都散尽。时代更替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妄想以自己之力阻止时代的步伐,现在看来他们做的是一些无谓的挣扎,但是你却不得不佩服他们坚韧的信念及英勇的精神。

钱死后,发生了著名的“钱氏家变”,柳如是登楼吮薛立遗书,然后悬梁而尽。此时距钱死仅两月余。一代才女终以此种放式结束自己一生。

如果没有“钱氏家变”,柳如是恐怕也会一身殉葬。她殉的不仅是钱氏对其恩情,空害怕还是那个一去不回的大明王朝。

我相信有些东西是不泯不灭的,无论多少沧桑年华流过。白落梅说林徽因“化身千千万”。我相信柳如是亦是化身千千万。

篇3:描写柳如是的散文

明末清初活跃于金陵秦淮河畔的“秦淮八艳”,陈圆圆,顾眉,卞玉京,董小婉,马湘兰,寇白门,柳如是,李香君,其中柳如是位列八艳之首。它容貌俊美,才华横溢,自小工于琴棋书画,她的书法遒劲洒脱,临摹当时大书法家董其昌的字画,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她的一级画作《月堤烟柳图》现收藏在故宫博物院。明人评价它的诗作《戊寅草》、《我闻室梅花名》、《湖上草》、《东山酬集》、《红豆村杂录》、《河东君诗文集》、《尺赋》、《红梅集名句》、《我闻室鸳鸯楼记》为“闲情淡致,风度天然,尽洗铅华,独标素质”。

她是秦淮八艳中诗写得最好,文学水平最高。这要感谢徐佛和周道登。徐佛自身修养颇高,“性敏慧”而能“操琴写诗,善画兰花”,是他教给了柳如是写字作画、弹琴赋诗的基本技能。曾经做过明朝文渊阁大学士的周道登常常将柳如是“抱置膝上,教以文墨”。在两位名家的指点下,柳如是的诗词书画技艺声名昌盛,它的诗具有“幽艳秀发,如芙蓉秋水,自然娟媚”之特色,气质俱佳,引来众多的追求者。

因此,她的情史是丰富而坎坷,这与她的身世和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柳如是,生于16,自号河东君,三岁父母已亡。幼年的她寄于舅舅门下,十一岁时,舅舅去世,被迫流落风尘,进入青楼,不久被吴江名妓徐佛买到家中为婢女,后来崇祯故相周道登纳她为妾。周家的众妻妾容不了柳如是,告她与男仆私通,周道登又将她卖回青楼。那一年,她才十四岁。柳如是的爱情历程颇多曲折。她与同龄才子宋征舆短暂相恋,可惜,宋家横加干涉,宋母严厉指责儿子,同时又受社会舆论的压力,生性懦弱的开始疏远柳如是。不久之后官府下令逐妓,柳如是受到影响,宋征舆不说娶她,又不敢去为她说情,只说“姑避其锋”搪塞柳如是。柳如是一气之下,拿刀一刀砍琴,七弦俱断,与宋征舆一刀两断。她是那种敢爱敢恨,心性刚烈的女子。然后又做过当时文坛风云人物陈子龙的情人,她与陈子龙本是同一路人,性格都有豪迈爽性的一面。柳如是主动追求陈子龙,“风尘中不辨物色,何足为天下名士?”是她质问陈子龙。她对国事、文学的见解,比一般男子还要深刻,陈子龙不禁为柳如是的风采和才气所深深折服,也写诗将柳如是比作曹植笔下神采飘逸的洛神宓妃,倾慕之情注意力溢于言表。“淡滟笼烟寒白日,柔条丛萼相交加。有时吹入玉窗里,春梦方长人不起。”是他俩幸福生活的写照。后来,他们不得以分开时,柳如是在她的别赋里写道:“虽知己而必别,纵暂别其必深。冀白首而同归,愿心志之固贞。”大有缘浅情深,愿意做陈子龙一生一世精神情人的意思。最后,以二十四岁的芳龄嫁给了六十岁的“文学盟主”钱谦益。后来,二人恩爱无比,情投意合,才学俱卓。可见柳如是对爱情的追求是感情或才华至上。

才貌双全的美女,古今中外数不胜数,然而柳如是的人生观,性格却是别具一格。在大明朝灭亡时,柳如是,曾要拉着钱谦益一同跳水殉国,她崇高的爱国情操,深深的感动着我们。她曾在《赠友人》一诗中表达了自己报国效忠的豪情,“大羽插腰箭在手,功高躣马称精奇”。她虽然身在青楼,却不喜欢闲谈风花雪月,而是热衷与志士名人纵论国事。

她的爱国情丝是得到了其父的遗传。柳如是从小就是抗金女英雄梁红玉的'“粉丝”。每次读到梁红玉擂鼓退敌一节时,就向往不已。听说这位梁红玉也是倡优出身,感同身受,更激起流落风尘的她的强烈共鸣。是大家眼中的“奇女子”。

也许是父亲的正义感影响了她,她绰约有风姿,更兼落落有男子气,她常常以“幅巾弓鞋,著男子服”出行,见到男子抱拳作揖,称兄道弟,完全是一位翩翩公子的做派。她主动向“以色侍人”规则的宣战,她强大的内心世界和她的诗文书画的才能给了她宣战的动力和激情。在她男子般的大开大阖的洒脱气质里,那种细腻缜密的女子情思始终没有丢掉,如她试探徐公子的情感真伪。

不甘心于沦落风尘的柳如是,在内心深处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抱负,就是找一个可以托负终身的奇伟男子,来实现自己救国救民的梦想。一个烟花女子,一个一生把梁红玉视为偶像的柳如是,她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不同凡响的人生观。

1666年,钱谦益死后,他的族人争夺他的家产,柳如是为了保住钱家家产,以死相逼,上吊自杀死了,不过四十八岁。她是秦淮八艳之中,唯一有子女送终的人。

卓越的常识才气和艺术成就、崇高的爱国情操和敢于追求真正爱情的精神,不愧为“秦淮八艳”之首,更是中国历史的云烟里绽放出令人心碎的光艳。

纵观柳如是这一生,她性格中,以男子般的果敢主动为主,又辅以女性特有的明艳清爽。她的刚烈和浪漫完美的结合,她是绽放在旷野里的一朵铿锵玫瑰。

篇4:描写柳如是的散文

当西湖边最后一片杨花落尽时,她知道他再也回不去了。

一身缟素的她,泪眼婆娑地跪倒在云间第一桥上,任周围无情的雨水肆意地撞击着她那柔弱的身躯。

她的心灵知己,她的灵魂伴侣,她的青葱岁月,她的陈君子龙,都随着他那纵身一跃,从而永远地埋葬在这寒意侵人的古浦塘江中。

苍然万木白苹烟,摇落鱼龙有岁年。人私许玄登望却,客如平子学愁编。

空怀神女虚无宅,近有秋风飘渺篇。日幕飘零何处所,翩翩燕翅独超前。

一位是风度翩然的奇男子,一位是侠骨柔肠的风尘女。

他们都曾天真地以为,他们会是彼此的彼此。

曾经的曾经,他们秉烛对酌,谈诗论文,抚琴弈棋,好不热闹;

现在的现在,满目昏鸦孤坟,荒草漫芜,无处凭吊,好不凄然。

莫非真的是我柳如是命该如此!

注定了今生我要一个人一直这样孤老下去,注定了但凡懂我之人必将离我而去吗?

她越想越痴,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

她转而又想到人生苦短,知己难寻;想到自幼孤苦,红颜命舛;想到世事难料,祸福不定;想到荣华富贵,终究一梦。

想着想着,直至肝肠寸断,欲罢不能。

她渐渐地闭上了双眼,继而张开怀抱,像一朵盛开着的水仙花,向着水中迎去。

花开为谁祭,花落为谁泣。

当她再次微微地睁开双眼时,眼前的一切对她而言竟显得是如此地陌生而又熟悉。

这个地方似乎曾多次地在她的梦中闪现。

“半野堂”?

正当她欲起身坐立时,只见门外一年近六旬,身着蓝缎儒衫的老者走了进来。此人虽已满头银发,但那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那种气质竟是常人所不能比拟的。

她的心不由得一怔。

就在他对她一番好言劝慰后,她才知道眼前的此人竟是常熟才子、东林领袖,人称“东林浪子”的钱谦益。

而他,也惊愕地发现,面前的这位姑娘就是“秦淮魁首”柳如是。

少顷,见她稍稍平静下来,他便轻轻起身,情不自禁的吟诵道:

轻风淡丽绣帘垂,婀娜帘开花亦随。春草先笼红芍药,雕栏多分白棠梨。

黄鸝梦化原无晓,杜宇声消不上枝。杨柳杨花皆可恨,相思无奈雨丝丝。

她又一次愕然了。

这首《杨花》还是她少时之作,诗句中的那份相思,那份风流,有时连她自己都无法企及。而此刻,眼前的这位老者,竟就如同她心中的知音一般,轻而易举地就让这首小诗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

她彻底地懵了,她怎么也想不到这一切竟是如此地不可思议。站在她面前的他竟是如此地知她,懂她,怜她,惜她。

文人之间的这种感觉有时真的很微妙,很多时候,彼此竟无需多言,在沉默中相互感受那一份真正属于他们之间的浑然天成。

正是由于彼此间的这份相知相惜,下面的一切也就显得如此地理所当然。

这段日子以来,寂静的“半野堂”中时常会荡漾起这一老一少、一对忘年之交的欢笑声,他们一同踏雪赏梅、寒舟垂钓,相处得竟是那么地愉悦,那么地和谐。

几个月后,他为了感谢她的相慰之情,也为了将来他们能够将这份默契与和谐更好地进行下去,他命人在自家附近的红豆山庄中专门为她特筑一楼,他亲临现场督工,仅以十天时间,一座精美典雅的小楼就建成了。

用心良苦的钱谦益还根据《金刚经》中的“如是我闻”一句,特将小楼命名为“我闻室”,以暗合柳如是的名字。

清樽细雨不知愁,鹤引遥空凤下楼;红烛恍如花月夜,绿窗还似木兰舟。

曲中杨柳齐舒眼,诗里芙蓉亦并头;今夕梅魂共谁语?任他疏影蘸寒流。

面对着钱谦益的这一片深情,柳如是她真的被感动了。

想想自己一生坎坷,自幼沦落风尘,平时所遇所见之人,大多逢场作戏,难得几人真心。好不容易遇见心中所爱陈子龙,但又在阴差阳错中错失彼此,直至现在两人阴阳相隔,好不悲切。

然而不知是天意弄人,还是命亦如此。就在自己心灰意冷之际,上天竟把这位年逾花甲的知己送到了自己身边。

这一切让她不由得感慨万千。

裁红晕碧泪漫漫,南国春来正薄寒;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

画堂消息何人晓,翠帐容颜独自看;珍贵君家兰桂室,东风取次一凭栏。

她被他的浓浓深情深深地融化了。

对于这段不为世俗所容的感情,他,怡然自得;她,不屑一顾。

婚后不久,他们又在西湖畔修筑了一座五楹二层的“绛云楼”,画梁雕栋,极其富丽堂皇。夫妻俩安居其中,日日欣赏西湖上的朝霞夕雨。在春花秋月间,时光如诗一般地静静流过。

然而,林欲静而风不止,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本就是之前谁也无法预料的,他们俩的这种平静生活也很快就被一场政治漩涡给搅乱了。

甲申之变,崇祯帝自缢于煤山。

随即,整个华夏大地,风云突变。

闯王破京,南明复辟,清兵入关。

成者王侯败者寇!

这本就是统治者之间的游戏,自古皆然。

而此刻无辜的百姓却成了他们手中的玩偶,他们杀红了眼,所到之处,尸横遍野,饿殍满地,民不聊生,暗无天日。

作为旧朝遗臣,又是一方名士的钱谦益,更是引起了新政权的注意。

要不纳为己用,要不杀无赦!

对待文人,统治者向来如此。

为了避免了江南文化界遭遇更大的浩劫,为了能够在去国怀乡的悲凉与屈辱中苟活下来,钱谦益不得已用自己的变节来成全这所谓的太平天下。

大清帝国礼部侍郎!

对于钱谦益而言,这个有名无实的官职更像是一顶极其耻辱的帽子,紧紧地扣在了他的头上,让他从此背负着天下人的骂名。

人去也,人去凤城西。细雨湿将红袖意,新芜深与翠眉低,蝴蝶最迷离。

人去也,人去鹭鶿洲。菡萏结为翡翠恨,柳丝飞上钿筝愁。罗幕早惊秋。

人去也,人去画楼中。不是尾涎人散漫,何须红粉玉玲珑。端有夜来风。

人去也,人去小池台。道是情多还不是,若为恨少却教情。一望损莓苔。

人去也,人去绿窗纱。赢得病愁输燕子,禁怜模样隔天涯。好处暗相遮。

人去也,人去玉笙寒。凤子啄残红豆小,雉媒骄拥亵香看。杏子是春衫。

人去也,人去碧梧阴。未信赚人肠断曲,却疑误我字同心。幽怨不须寻。

人去也,人去小棠梨。强起落花还瑟瑟,别时红泪有些些。门外柳相依。

人去也,人去梦偏多。忆昔见时多不语,而今偷悔更生疏。梦裏自欢娱。

人去也,人去夜偏长。宝带乍温青骢意,罗衣轻试玉光凉。薇帐一条香。

就在钱谦益北上为官的那两年,善解人意的柳如是一方面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身陷囹圄的夫君,另一方面又在和夫君一起倾尽家产资助反清力量,秘密策划反清的战略。

他们的这种感情在如此的社会大环境下却愈显珍贵,两人相互扶持着,相互激励着,共同度过了人生这段非凡的经历。

然而,伴君如伴虎。

此话一点不假。一向谨慎入微的钱谦益还是在一次宫廷政变中成了替罪羔羊。

得知他被关在总督衙门的大牢里,尚在养病的柳如是挣扎着起来,冒死上书总督府,要求代夫受刑。

总督府暗地里收受了柳如是的几万两金银,再加上后来正好朝廷新主登位,大赦天下。又过了些日子,他便从总督府中被放了出来。

经历了几十天牢狱之灾的钱谦益有惊无险地度过了劫难,更是看破尘世,对柳如是也更加敬重了。

“不意山河变迁,家国多难。相公勤劳国事,日不暇给。奔走北上,跋涉风霜。从此分手,独抱灯昏。妾以为相公富贵已足,功业已高,正好偕隐林泉,以娱晚景。江南春好,柳丝牵舫,湖镜开颜。相公徜徉于此间,亦得乐趣。妾虽不足比文君、红拂之才之美,藉得追陪杖履,学朝云之侍东坡,了此一生,愿斯足矣。”

“功名富贵,贵在知足,年逾花甲,夫复何求!”

再遥想这个官职本就是用自己的耻辱换来的,那何不趁此机会急流勇退,隐居山水。况又有柳如是这般真心女子相伴,真乃人间快事。

既然主意已定,那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第二天,他就向朝廷托病辞官,很快便获得了应允,脱下官袍,再度回乡。

西湖边,柳如是与钱谦益又开始了那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扁舟遨游,竹篙点拨,丝竹相伴,爱人相拥,闲观风雨,笑傲江湖。

好一对才子佳人,好一对恩爱鸳鸯!

然而终于在一个秋风萧瑟,寒意逼人的深夜,83岁的钱谦益病殁于杭州。

丈夫死后,厄运便也接踵而至,失去了依靠,失去了生活希望的柳如是随即便受到钱氏家族的排斥。为了家产之争,族人更是与她纠缠不休。为了保护钱家产业,她吮血立下遗嘱,用“以死谢君心”的方式在三尺白绫上结束了自己风雨飘摇的一生。

可怜一代风流奇女,香消玉殒,余恨不禁。

柳如是死后,不但未能与心爱夫君钱谦益合葬在一起,反而被逐出钱家坟地。她的墓在虞山脚下,那是一座孤坟,墓前石碑只一米多一点,上面刻有:“河东君之墓”。百步之外,钱谦益与原配夫人合葬一墓。

他还能听到她在心底对他倾诉与呼唤吗?

“一见倾心、盟誓如山、冰雪情坚、松柏耐寒、此中情事,十年如一日……”

西湖的水,情人的泪。

泪为西湖之美而流,泪为情人之伤而流。

若干年以后,当西湖边的最后一抹余晖在我的身上停留时,我紧紧地握住身边爱人的双手,陪她一起看风起云落,日出花开。

不为那曾经的永远,只为这此刻的拥有!

篇5:描写青海湖散文

描写青海湖散文

在中国,要论西部面积最大的湖泊,就当说青海湖了。它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在神话传说里面,人们就知道,它是王母娘娘的西海,而且二郎神的方天画戟也在这里炼就呢。所以这湖就十分的神秘,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令人心驰神往。

描写青海湖散文

在梦里,我曾多次幻想她那神秘的容颜,展望那一望无垠碧蓝的湖水,望见她带着面纱,使我情不自禁的向她走去…..一觉醒来,本以为身处湖边,却发现这只是如此逼真的梦境,她,是我魂牵梦绕的炫彩世界。

记得不久前,我曾看过青海湖的一个神话故事,更平添了几分对她的向往之情,促使我早早的去一探究竟 。“古时青海湖美丽而宽广,但这里的部落头人肆意欺压百姓。有个叫库库淳尔的英雄,解仇释怨,除暴安良,才使各族群众团结和睦,亲如一家。

他死后被天帝封为团结之神,保护善良,从此蒙古族称青海湖为“库库津尔”(即库库诺尔)……我克制不住对她的思念,便收拾好行囊与她来一场初夏的邂逅。   大巴车驶入刚查县境内时,映入眼睑的便是遥远的.天边飘荡的朵朵白云,它白的一尘不染,犹如少女的面纱遮挡在半空。车内放着韩红高亢嘹亮的“青藏高原”,这湛蓝的天空、青青的草地使我感到分外新鲜。

一下车热情淳朴的藏民兄弟捧着哈达和美酒向我走来,让我也更加感受到藏族朋友的盛情和好客,也加深了我对高原的热爱和崇敬。终于来到青海湖畔,波浪微漾,一望无际的湖水和天空融为一片,碧绿的湖水荡漾着粼粼的波光;在阳光的照射下她是那么的纯洁干净,晶莹而透彻,就好像一块蓝宝石般镶嵌在湖中央,她像海,却没有波澜,像湖水,却一望无际。

湖水是宁静的,恬静且神秘的。三五只小黄鸭在湖中嬉戏,白色的海鸥在空中翱翔,这更为青海湖平添了几分生机。青海湖的美是需要用心灵去感悟,用灵魂去触摸的。

美丽富饶的青海湖,浩瀚缥缈,波澜壮阔。她虽没有西湖的妩媚,东湖的清丽,少有玄武湖的桨声,昆明湖的灯影,但青海湖的美是原始雄浑的,不是雕琢的自然之美,她是大自然赐与青藏高原的瑰丽珍宝。

置身湖畔,你会为她的美怦然心动,看,那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随风摇曳,那被神秘色彩所笼罩的美丽的大草原,还有那随处可见的耗牛饮水,羊群吃草,构成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画卷。

站在碧蓝纯净的湖边,当你身穿藏族服装,身披雪白的的哈达,伸开双臂,好想去拥抱这梦幻般的湖,她真的太美了,美的那么纯粹,那么自然。好想让时间静止在这一刻,就让我沉浸其中,离开城市的浮华与喧嚣,使我的心灵得到释放与洗涤,美丽的青海湖啊,你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恩赐,我将牢牢把你的美丽铭刻在心灵深处。

篇6:描写父亲散文

关于描写父亲散文

今年春节,父母是在小妹家过的。一向不爱出外的老爸呀!到小妹家没有几天就想回老家,我们姐妹说什么都不同意,接二连三的电话阻劝,爸才勉强在小妹家住到过完年。现在一个人已从小妹家回到老家多天,母亲不在家,我们姐妹担忧爸吃不好,穿不暖,姐妹三个电话一天打几遍。

刚挂了爸的电话,泪在眼里打转。自小,爸在我心目中虽算不上伟大的形象,但却是个什么都精通,优秀而慈爱的父亲。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在我们大队的加工厂开拖拉机,很少在家。稍大一些,记得经常有一帮一帮的人给我们家用牛车送干柴或一些米面什么的……

那时,年幼的我常常疑惑:这些人为什么给我家送这么多东西呢?后来,听母亲说,是我爸给一些大队修机器,人家大队为感谢爸才给我家送的。当时,村里许多人家都吃黑馒头或是杂粮面掺白面做的馒头,而我却从来没有吃过。

到我读书时,爸就不在加工厂开拖拉机了,而是回来买了打面机,榨油机,磨粉机和小型收割机。那时,我每天放学没有走进家门就听到我家“隆隆”的机器声。院子里都是十里八村的乡邻,在我家打面粉的,榨油的,打红薯粉的……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我的爸妈与比我大八岁的`姐姐则是忙得不亦乐乎。

后来,我家在爸的经营下,渐渐富裕起来了。于是,我家有了我们村第一家先盖起的七间瓦房,还有第一家先买来十四英寸黑白电视与老鹰牌自行车的,在那个时代,我家算得上富裕户了。那时候,母亲还没有开始反对我读书。所以,那几年我的学龄时光真可谓是阳光灿烂,到处到洋溢着青春年少,幸福快乐的味道!

爸,不仅把家经营得很好,而且在外面的人缘也很好,因为他精通各种修理,所以,远近十里八村的乡邻,都找他修理缝纫机,收音机,自行车,手电筒,还有各种耕耘,播种,收割的机器,而且也不收手工费。所以,爸走到哪里都被人热情招待和赞誉。而我们兄妹无论走到哪里,只要问起我们爸爸是谁,都会受到格外的亲切,倍加的关照。那时真为有如此优秀的父亲感到自豪!

可到了我十四岁那年,姐姐的出嫁,母亲开始反对我读书。接下来哥哥结婚,结婚后没多久,家中矛盾重重,哥嫂闹着不让我和小妹读书,而且非得让他们当家。无奈之下,我主动放弃了学业。最让我痛心的是我的下学并没有改变什么,而且哥嫂还不让小妹读书,因此,一向沉默少语的父亲,非常生气地跟哥嫂发生了激励的争执,为此,像泼妇一样的嫂子竟然拿起棍子去打爸。看到那样的情景,我的心在滴血。为一直含辛茹苦抚养我们兄妹的爸,感到委屈,心寒呀!后来在叔叔和大伯,乡邻们的呵斥下,嫂子总算罢休了。可一直被乡邻们拥戴,聪明,优秀的爸,竟然被儿媳打,气得浑身发抖,脸发青,生气得一语不发,我趴在爸的肩头泪如雨下。也是从那时起,哥嫂与爸妈的关系一直僵持着。最后终于分了家,分家后一个院子里住,哥嫂还是隔三差五地跟爸妈吵架。无奈之下,爸妈把破破烂烂的家当搬到村里没有人住的旧宅,躲避唯一儿子、媳妇的吵骂。

父母虽然搬离开自己半辈子经营的家,可还百般疼爱地照管着他们的孙女和孙子,我侄女从七个月就是母亲管,一直到上初中,小侄子是爸每天走到哪背到哪,好吃的,好喝的,二老都给两个孩子留着。如今,侄女都读高三了,小侄子也读初二了。可是,让我们姐妹寒心的是,哥嫂还是不知足,经常因为一些琐事故意跟父母吵架。母亲每天拖着病体,泪如雨下。一向沉默少言的爸,寒心地哀叹着。

去年,十一月份,我做胆结石手术回到了家,这是我有了孩子后老公没有开车回家,唯一没有让爸接的一次。

想起,自有了女儿和儿子后,我跟老公带着孩子在外的那些年,每次我带着两个孩子坐班车回家,都是爸开着他那破旧的老年摩托车和母亲去县城接我们的。每一次看到日益苍老的母亲和驼背的爸,我的心拔凉拔凉的。

那时候,公公嫌弃我们穷,又带着孩子像讨饭的,只要我们娘三一回家,他就铁青着脸指桑骂槐地在院子里骂。听到那阴森的骂声,我入骨地恐惧害怕。只好收拾东西,又回到有爸妈的家。回到爸妈哪里,爸妈与老伯父最疼我们的。可住久了,哥嫂烦死了,还让十四岁的侄女,撵着我女儿打,爸妈要说她几句,她就跟母亲哭闹着说我父母偏向外甥女和闺女,不对孙女亲。还撵着我们娘仨,让我们回自己的家。每到此时,我看到母亲偷偷抹泪,看到爸的眼睛也红红的。我的心呀!千疮百孔撕心裂肺地呻吟着。

痛心欲绝之下,我决定还是带着孩子就是在外面讨饭,也要跟着老公把孩子养大,再不拖累、难为我可怜的二老双亲了。每次,离家也是爸驼着背,迈着踉跄的步子,送我们娘仨去车站的。爸,每次把我们娘仨送上车,帮我们找好座位安置好后,又匆匆下车给孩子买来一些吃的喝的,再挤上将要开走的车子,把零食塞给我,依依不舍地转身离去了,那苍老的身影,是我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

车子开了,隔着车窗,爸还踮着脚不停地嘱咐着:“管好孩子,到了,记住给爸妈打电话……”我转过脸去,一任揪心的泪水在脸上冲刷。

如今,我们姐妹仨个都过得好了,母亲每年都到我们三姐妹的家里住一段,可爸却总不舍得离开他住惯了的家,无论我们姐妹怎么请求,他总是以家中有事,走不开为由,一直不肯出来。直到今年,哥嫂和侄女又一次和父母吵架,气得母亲的病一直好不起来。爸,才决定跟母亲一起去小妹家散散心的。可没住几天,小妹打来电话说,爸着急了,想回家。我和大姐知道后,都一再电话里劝阻他,他才勉强住到过完年,一个人又回到了老家。

爸,您可知道?每当女儿坐上自己家的小车,打开我听过无数遍的那首歌曲《父亲》,您驼背送我们娘仨上车的身影,就在我眼前浮现,多少次我感恩父亲的泪水,止不住地在脸上冲刷……

篇7:描写菊花散文

菊花赞

鲜艳夺目、斑驳陆离的菊花呵

唯你象金鸡昂啼,婷婷玉立在篱笆上

垂落的群芳在秋风里纷纷飞扬

在寂静的夜色里沁透出淡雅的幽香

全身笼罩着滴银的月光

如醉如痴的疏枝淡影,象白帆姗姗摇晃

多么坚韧潇洒,多么妍丽宁谧

放声高歌,怕惊醒你浓浓的梦幻

银纱下敞露着美丽旖旎的风光

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菊花呵

你婆娑的倩影,在月光下翩跹起舞

飘飘渺渺中浮显出无数熟悉的脸盘

黑黝黝的短发在花影里吹拂

无限深情的眼睛,眺望着祖国的新生

杨开慧、赵一曼、江姐、刘胡兰……

一群中华儿女不倔的花魂,

用革命先烈的乳汁抚育着我们茁壮成长

永远坚毅刚强,象菊花在群芳里挺胸昂扬

篇8:描写菊花散文

菊花

菊就是秋天的花

采一朵,最颤的

一只金黄的蝴蝶就停留在

村妇的留海,东张西望

采片叶子,成熟的秋天就走进去

那些衰败顺着山尖高去

是燃烧吱吱响的思想啊

依偎在菊花的怀里歌唱,目送大堤上的白杨

排上天际

菊花啊我们小刘村人的好心愿

把采篓挎在肩上,一朵朵灿烂在积聚

一袋袋品牌走向市场

让一杯清水飘香,喝上一口的人平静

我们的生活在芬芳

菊花,一个古老的春意

流放在大地上

到处都是欲动

到处都是欲动中的残余

那金黄的苞蕾开了么

那开阔的田野闹了么

那些衰败复活了么

如果大地上第一场雪来了

菊花,菊花借你燃烧的火焰

把我们温暖

篇9:描写人生哲理散文

知名的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有一次去拜访长者,到长者住所时,因为房门太小了,头不小心撞在门框上,富兰克林痛得掉下眼泪,长者在一旁笑说:“是不是很痛?此行你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这个吧。

一个人想立足于世间,要过得平安顺利,就得要常常低头,放下身段,千万要记取这个痛的教训,将带给你不少的利益。”富兰克林牢牢记住长者的教训,从此把“低头、谦逊”列入生活准则。20岁时,就创立了沉默、规律、节约、勤勉、诚实、正义、中庸、清洁、养生、平静、纯洁、决断、谦虚等著名的13训。

学会低头,对他成为一代伟人不无帮助。

篇10:描写人生哲理散文

有人问哲学家说:“从地到天究竟有多高?”哲学家道:“二尺高。”“为什么这么低呢?我们人不都长得至少有四、五、六尺高吗?”哲学家答:“所以,凡是超过三尺高的人身,要立足于天地间就要懂得低头。”所谓“低头是稻穗,昂首系莠稗”,越成熟的稻穗,垂得越低,只有坏稗麦头才抬得高高的。 汉代名将韩信,未成名前,有次走在淮阴的路上,有个不良少年看他不顺眼说:“你看起来挺神气,不过,只是中看不中用。有气魄的`话,你就来杀我;不敢,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忍一时之气,从不良少年胯下爬过。他的低姿态,后来为他立了不少战功。

古有明训“伸手不打笑脸人”,真正的强不是用强,而是用柔。要想进入一扇门,就须低头比门框矮;要想登上成功的顶峰,就得弯腰做好攀登的准备。行事能低头,事情会更顺畅;低姿态可避免嫉妒障碍。放下身段才能与人和平相处。学会低头,受用不尽。

篇11:描写父亲散文

描写父亲散文

六月的第三个周日是父亲节,有人说洋节日不过也罢。我却觉得只要能宣扬传统,找个理由给老人一份欣喜,洋节日也无妨。

说起父亲,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幼时的我是不常见他的,父亲对我来说就是那个清晨匆匆出门、傍晚匆匆归来的身影。他和我们是疏远的,从不会主动和我们说话,我们一般也不会主动和他搭讪,有什么事都是通过母亲和他沟通。

我在上学时作文很突出,经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在班上读。我喜欢写自己的生活,但我的作文中从没有父亲,他离我太远了。初二的一次作文课,老师让以“我的爸爸”为题写作,我很为难,觉得无法下笔,但还是写了。就是一些很琐屑的小事,结果却很让老师看好,大大表扬我,我很不解,觉得平平常常的东西却使人很赏识。这篇作文不久就被我们同村的校长讲给了父亲。我不知道父亲有什么感受,但从那以后他看我的目光就隐含了一些什么了。

从那开始,我也就关注起父亲。

其实以前零零落落地从祖母那里也听说过一些。

父亲是家中的老大,他从小很得宠,亲戚朋友也疼爱有加,从小知礼明事,受人欢迎。兄弟间知道礼让,为人处世知进知退。很得长辈怜爱。

的确父亲是个好儿子,好兄弟。他十八岁就出门谋生,独立支撑一家人的花销。祖父很早就不再经营家事,父亲就是家中的顶梁柱。他努力地为祖父盖了房子,又为自己操持了一切,两个叔叔的房子和婚姻也全依赖他。他是长子,一直默默地奉献着,视这一切为己任,从无怨言。

父亲是一个技术工,技术十分精湛。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但单位整改时,别人进了城,他却因技术好留在集镇,不知道父亲是否为此失意过,只知道他一如既往地忙碌着,白天出门,傍晚回归。

父亲是一个好客的人,我们家一年四季不知道要有多少酒场,朋友来了喝,亲戚来了喝,邻居来了还是喝,平素不在家,就晚上安排。

我记得我们家常常晚上灯火通明,母亲有时抱怨,父亲就说都不是外人,其实外人也照样喝的。父亲不是一个嗜酒的男人,但逢人喜欢喝一点,表达他的热情,所幸酒量还好。

父亲的生命中是有着一些遗憾的,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对我们的厚爱。他特别支持孩子上学,我们几个大都受过教育,这在我们那个大环境中是很难得的。父亲曾经给我说过他上学很努力,但每次考试祖母都会祈愿他别考上,好回家帮她分担家事,我对此觉得很不解,但父亲说是真的,他没读完小学,但很刻苦,打得一手好算盘,后来学了技术也是顶尖的棒。

不知道别人的父亲是不是这样,我父亲虽然在外工作,却从不会给我们带哪怕是一丁点的零食,如果说想不到,可每次遇到别人家的孩子,他都那么慷慨。孩子的世界是单一的思索。我们便也在日子里习惯了他的作为。只是没人关注他的来来去去,似乎他的一切和我们的喜乐无关。

我大爷爷和三爷爷也都在外忙碌。他们和父亲就不同,每每傍晚回归,自行车后座上都带着很多好吃的、好玩的。通常是一袋袋花红柳绿的玉米制品。所以我们和他们更亲近一些。每天都殷勤地迎接。

我不知道父亲是否喜爱孩子,印象中他从不会把谁家的孩子抱在手上。我们也一样。没人奢求他的亲近。不过很奇怪的是,我幼时曾得到他的垂青,依稀记得那么一些夜晚,他在下班回家收拾好一切后,会拉着我的手,和我说一些话,和我讲他的过去,还教我打算盘,教我唱“穆桂英挂帅”。我很喜欢中国戏曲,那铿锵的音响给人极度振奋的喜悦。我三姐是个戏曲迷,唱得更经典,但这和父亲无关。可惜我数学不好,算盘也学得马马虎虎。大家很羡慕父亲对我的厚爱。我并不十分的骄傲,那叫厚爱吗?说说话而已,但大家羡慕,我也就知足了。但父亲和我说的最多的是我以后该干什么。孩子的志向是不封顶的。我的回答常换来父亲爽朗的大笑。但交流是偶尔的。更多的时候我们仍然陌生。距离产生的不仅仅是美感,更多的滋生的是敬畏。我只知道他是我的父亲,如此而已,我的生活起居还是和他无关,包括上学需要的一切也认为都来源于母亲。我们的生活中他没留下什么,我们只知道我们有一个很受人尊重的父亲,伙伴们有时会羡慕,我却并没有骄傲的感觉。偶尔和母亲说起。她会说父亲不容易,怎么不容易,她没时间解释,我们也不感兴趣。

印象中父亲一直高高在上,对我们说话口气威严,他在这个家庭中享受着很多特权。很早时,生活还不够宽裕,我母亲做饭都是给他另做的。他的饭碗中比我们丰富得多,我们既不惊讶,也不眼馋,已经习惯了他的特殊。把他当圣人一般的疏远着,偶尔他会夹给谁一些好吃的,大家默默地接受,既不惊喜,也不拒绝。他在我们眼中永远是一个领导者,随时可以对哪一个做最高训导。这样说并不表明他是一个暴躁或者严厉的人。相反父亲说话一直很和蔼,从不会大声嚷嚷,吵人也一样和风细雨,但我们对他的怕却不因这个而改变,没人敢在他面前随随便便,他看你一眼都让你战战兢兢。

父亲对我们的学习很关心,其实就是对我们的考试分数关注,我和我四姐是最受关注的两个。四姐还不错,但文化课不够突出,不过她体育相当出色,在中学运动会中常常包揽长跑、短跑、跳高和跳远第一。但父亲对这个不感兴趣。他曾经拿着一沓姐姐的奖状对母亲说“这都是顽皮得来的奖状”。似乎对体弱多病却文化科稍好的我更用心。我日子就不好过了。常常大家在一起吃饭时他会问起我的成绩。稍微不如意,他那种眼神让我食不下咽。有时溜走是最好的选择,但要听完他不温不火的责备后才行。

父亲的孝顺远近皆知,祖父为此很自豪。的确父亲特别的孝顺,下班回家,第一站是祖父那儿,汇报完毕,回我们家,我晚上经常在祖母家玩,总能遇到他,有时回家给母亲说,母亲说知道的。她已经习惯了。不仅如此,父亲因为孝顺还经常委屈母亲。我就亲见过。

祖父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太好,源于祖父重男轻女的偏见。我无意袒护我的哪一个亲人,但祖父之于母亲的不重视甚而苛求确实不够坦荡,有时令旁人咂舌,我们的邻居们是熟知的。有很多人为母亲不平,但母亲是有修为的,她懂得一个家庭的经营,可谓煞费苦心,她性情刚强,宁折不弯,但在家庭中,却知道如何周全。她很顾全父亲的形象,不会让父亲为难,一般对祖父敬而远之。但那一次祖父确实做得过了。在公众场合他践踏了母亲作为一个母亲的尊严,在我们面前母亲永远是不屈的化身,她一直用自身为我们做着表率,为了捍卫她作为守护神的形象,她第一次不计后果地挑战了祖父的权威。祖父很尴尬,母亲的勇敢是他所没预计到的,我觉得那是他作为一个大家心目中的智者的形象第一次遭遇质疑,母亲的机智善辩和有理有据的陈述震撼了他,他有点手足无措,在众人的劝解下悻悻的回家了。其实祖父饱读诗书,学识渊博,很受人尊重,但传统陋俗在他脑中根深蒂固,使他显得不再慈祥。

但母亲知道该来的不会不来,她一直在等父亲归来。很晚的时候,父亲回家来了,脸色很难看,显然祖父肯定狠狠地训斥了他。他阴沉着脸,一言不发。母亲也保持沉默。

到底是父亲打破了沉默:“抽空去给父亲认个错。”

母亲沉默了一会,她显然早预料到了,慢慢地说:“我没错,干嘛要认,大家都在,你可以去问的。”

父亲反而平静了:“没错也要认,他是父亲,你要为我着想。”

母亲一言不发了。以后的事情我不知道父母是如何沟通的,但家中的空气一直沉闷了好久。大概过了有两周的时间,父亲有一次在晚上到家的时候,给母亲说:“不能再拖了,现在去吧。”母亲放下了刚端起的饭碗,跟着父亲走了,我相跟着去了。

来到祖父的家,祖母很殷勤的问候,母亲平静地做了回答,祖父不耐烦地打断了祖母,依然半躺在床上。屋子里很安静。我觉得窒息。大家都在看母亲,但她一直不说话,父亲急了,小声给她说:“说啊!”母亲看了父亲一眼,我看得出来,她有点激动了,话是说了,但口气不是多委婉,谁都能听出是一种很表面的道歉,语言里满是“筋骨”。父亲似乎松了一口气,但祖父还不是十分的满意,他低声嘟哝了几句,看父亲没什么反应,也就挥手示意我们离开。

回家的路上父母一句话都没有,但到家后,母亲第一次在我们面前放声痛哭。父亲在她面前平静的看着,母亲为他做足了面子,他应该是理解的。以后的日子里,母亲就一直避免到祖父家去了,偶尔不得不去,也是一闪而过。倒是祖父从此有所顾忌了,我暗暗地为母亲骄傲。同时对父亲的成见也有所积累。我不知道除此之外祖父还给了母亲多少的委屈,偶尔提起,母亲还是止不住泪水涌现,真希望那些记忆在她心底消失。

记忆中父亲和眼泪无关,他似乎一直对什么都得心应手,像个弄潮儿一样生活得很自信。但十二岁那年我初次见识了父亲的眼泪。

按常理父亲在祖父面前应该是最得宠的,他一直为祖父身边的一切做着铺垫,他理所当然的自信自己在祖父心中的分量。这本来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但偶尔的一个亲戚的到来,打破了父亲的自信。

那是祖母的娘家弟弟,和父亲很亲近,父亲特意给单位请了半天假作陪,说是作陪不如说张罗,父亲在饭前一直急急忙忙的买这买那。吃过饭后,祖母照例给小孩子分发礼物吃,麻糖,每人一根。妹妹不小心把自己的那根掉在了地上,摔碎了,她是家中的老小,平时大家都宠着,这会就哇哇大哭了起来。父亲正和客人叙话,闻声奔出来,问清后说:“别哭,我给你拿。”去了半天,也没拿出来,妹妹已经忘记了,和其他人玩了起来。

其中发生了什么事我不大清楚,但晚上回家后父亲生平第一次痛哭流涕,母亲说他喝醉了酒,他说没有。我知道父亲的酒量好,从来没喝醉过的,这一次很意外。父亲在家一直不善言语,这一次却说了很多。断断续续地我听出了大概,原来他去给妹妹拿麻糖,祖母在忙着,告诉他位置让他自己拿,他告诉祖父,祖父却说没有了。后来祖母问父亲找到了吗,父亲以言相告,祖母说有的,祖父却说要给叔叔家的小弟弟留着呢。原来如此,怪不得父亲那么悲哀,祖父又一次做得过了。他重创了他最为孝顺的儿子的内心。狠狠地打击了父亲的自尊。父亲的大放悲声也就理所当然了。哭是哭了,但第二天父亲依然如故。依然每日回家第一个去看望祖父,依然忙忙碌碌地为祖父做着一切。

父亲的孝顺成就了美名,他越发地受到人们的尊重,村里谁家的老人有了难处,往往就拄着拐杖在傍晚光临我们家的小院,给父亲说道说道自己的难处,有的甚至老泪横流。父亲会抽空过去调解,确实有困难的他会慷慨相助,至今为止,父亲当年借出去的钱、物还有在欠的。每每说起,他都会说:“借时就没打算收回,都是乡亲,谁没有难事啊!张口借是不得已而为,帮人一把,他会记住的。”这话不错,父亲无论什么时候到哪里去,大都有人请喝酒的。偶尔听人提起他的为人,那一份敬佩,令我吃惊。

父亲为人大方,但在家中却十分节俭,从不允许我们随随便便地添置衣物,我是穿着姐姐的衣服长大的,她们的衣服我来穿不是大就是宽松,很难有合适的。我就一直盼望有一件自己的新衣服,但很难得到,久而久之我也就习惯了。

不过父亲偶尔也会大方一回。

我升初中的那一年,彻底阔绰了一次,在等待入学的日子里,母亲先从集上带回了一双运动鞋,彩色的。鞋底黑色,鞋帮蓝白相间,鞋带是黄色的,非常漂亮。大家很高兴,但不知荣耀属于谁。最终母亲递给了在一旁看书的我,我有种受宠若惊的喜悦,仿佛天上掉了馅饼。妹妹愤愤然,母亲说因为我考上了中学,当然奖励。后来更大的事情发生了。父亲居然托人从哪儿给我买了一块手表。我都惊奇得不知道该怎么好了。我们家首先戴上手表的是父亲,其次是四姐,她很突出,当时在家中是能够独当一面的。而我的手表比四姐的还要好,是当时最为人艳羡的“上海宝石花”。

那一个暑假,我彻底体会到什么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但同时我也体会到父母寄予我的希望有多大,从那开始,我就明白了,我没有理由不努力,没有理由使他们失望。但父亲没有因为我的好学就放宽对我的约束,他一直很苛刻地要求我,好在他不常在家,母亲相对宽容些,所以我的学生时代还算悠游自在。但父亲确实剥夺了我不少的乐趣。

少年时候,乡间的娱乐十分有限,偶尔每年春夏镇上的放映队会来一两次。那对于农人们就是盛大的节日。每家每户往往天不黑就开始做饭,饭后赶着看电影,更有甚者,有的家庭的孩子,不吃饭就搬着几个小板凳等在放映的幕布下,给大人们占座位。

有一年的夏天,放映队把幕布支在了我们家门口。母亲早早就做好了晚饭,并且买好了葵花籽,适逢父亲也回来得早。一家人边吃饭便议论着要放映的电影,我暗暗地想,每次放电影我都在家看书,这次就在院墙外边,父亲该不会不让我看吧。正想着,听到父亲问我:“景洪就别看了,在厨房写字吧。”我低着头假装夹菜,眼泪却在眼眶里打转。我感到大家的目光都在注视着我,还有母亲,但她没有说话。在我们家,父亲的话没有人反驳。吃过饭,大家都搬着板凳去看电影了,我独自一人趴在厨房的案板上做作业,眼前放着那包母亲分发的葵花籽。电影开始了,人物对白很清晰地传进了我的耳朵,书本上的字迹变得游离起来。我发了一大会儿呆,拿着葵花籽磕了几个,就又拿起了课本,放下……折腾了好大一会儿,终于,我把心思集中到了课本上。平生第一次,我战胜了自己,那年我九岁,上小学三年级。

乡村的事情有着独特的解决方式,家长里短,邻里纠纷,往往是由几个有威望的人出来斡旋,东家走走,西家说说,大家也就互相谅解了。当然,矛盾激化的调解起来很麻烦,那几个调解者就成了两方的攻击目标,父亲就是其中的一员。

记得有一年,同村的两家闹了矛盾。本来两家一块卖烟草(我们这里是烟草区,但烟草不允许跨省卖,许多人呢为了卖个好价钱,就偷偷地开农用四轮车去临近的河南省出售。),为了不被发现就选择晚上赶路,不料正好遇上车祸,驾车的安然无恙,搭车的那家男主人却睡熟了,被甩到公路边上,脑袋磕在路边的方石上,当场死亡。死者一家当然委屈,好好的人出门,回来的却是冷冰冰的尸首,所以闹着让车主赔钱。车主也觉得委屈,好心让邻居搭车卖烟草,又没要油钱啥的,反过来还得赔钱,似乎也说不过去。两家人各诉各的委屈,各说各的道理。但事情到底得不到解决。后来,两家人就找出了包括父亲在内的四个人出面调解。那个闷热的夏季,父亲便忙忙碌碌地在两家人间奔走。不知费了多少口舌,最终确定了一个赔偿数额,可兑现又成了问题。这一次,当事人开始每天去我们家,开始是催促,后来是哭诉,再后来变成了指责,直接针对父亲的指责,仿佛钱不能按时兑现是父亲的错。父亲呢,开始是一次次去催促,后来是一边安慰一边去催促,再后来就是一边尴尬的催促,一边忍气吞声的听指责,仿佛真的是自己办错了事。我也因此受了连累。当时我读初中,那个失去父亲的女孩经常和我同路,那个时候,她就曾经不止一次地在同伴面前说起这件事,并且直接指责我父亲断事不公,办事不力。我本来就对父亲吃力不讨好抱不平,那时就更加生气,当时就跟她吵了起来。另一方呢,父亲也没落好,听父亲和母亲闲聊,那一家把父亲他们几个简直当成了瘟神,父亲一次次过去催款,招来的是女主人的冷嘲热讽,甚至指桑骂槐。但他们还得硬着头皮一次次去。母亲有时会说父亲:“何必呢?”父亲苦笑着回应:“都是乡里乡亲,人家找到了,就得给过问,好在以后大家都会明白和理解。”

几十年过去了,父亲就是这样在村庄中为别人的家长里短忙忙碌碌。

一直以来,父亲像山一样矗立在我的心中。

真正认识父亲的另一面是从母亲得病开始。

母亲一生任劳任怨,积劳成疾,加之误诊,当我陪她在我们这里的人民医院诊疗时,已是很严重了。当我决定陪母亲去蚌埠肿瘤医院时,父亲坚决要求跟着去,姐姐们都不同意。我觉得父母亲在一起更好,父亲虽然已是七十高龄,但他经常出门,兴许可以帮到我。最终,我们决定一起去。

到了蚌埠已是很晚,住院部病人很多,初步检查后,我们只能暂住旅社。母亲精神状态一直不错,晚饭比平时多吃了点,但父亲却吃不下饭,问他怎么回事,他回答说不饿。但从他沉重的脚步中我感知到他深深地担忧。父亲的脆弱让我有点心疼,更有点意外,或许真是岁数不饶人,曾经走南闯北,在许多大事面前坦然自若的父亲,在母亲的病痛上,表现的比我更加脆弱。一瞬间,我明白,这个老人,已是需要女儿的支撑了。看病的过程,变成了我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安慰父亲。

更深的体悟父亲的脆弱,是在母亲术后不到一年的时间。

母亲手术后正处于恢复期,父亲不少受累,加之村里的红白喜事,父亲的身体似乎有些吃不消。听姐姐说父亲吃饭老是觉得嗓子不舒服,那阶段,天气干燥,细问起来,父亲说:“头时候,最明显,喝稀饭,就好得多,也许是上火吧。”在村里的卫生所拿了药吃,然后会感觉好一些。姐姐打电话给我,很是担心,母亲还躺在床上养病,父亲不能再有事了。我便一次次催促父亲到市医院检查。父亲却一直说病不碍事。我担心他像母亲那样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索性不停地电话催促。

记得那一天是周日,我催促他到市里来,他说:“不行,正在xx家忙,人家在娶亲……”筒里,人生噪杂。

我说:“就明天。”

父亲答:“行,明天xx家女儿回门。”

我说:“就后天!”

父亲答:“是不行,后天,xx家儿子订婚,人家都提前说好的,不好不去。”

我有些恼火:“后天行吧,一大早过来,检查完你走,结果我拿!”

父亲听出我的情绪,沉思了一会,说:“吧,查完我就回来。”

周三一大早,我就到了医院,父亲来得更早。看过专家门诊,我带父亲去做胃镜。早就听人说做胃镜很痛苦,在排队的间隙,我询问父亲:“撑住吗?要我一起进去吗?”亲答得很干脆:“事,我自己行!”到他从检查室出来,我问他感觉如何,他很干脆地说:“没什么啊,我一点反应也没有。没事!”父亲话音刚落,检查室一个医生就探出头问:“谁是xx的家属?进来一下。”我应声走了进去,用征询的目光注视着医生,我试图从医生的表情中发现什么,医生却干脆地告诉我父亲的病不太好,最好做个病理切片,验证一下。接过单子的瞬间,我的心重重的疼了一下,我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强压心底的悲痛,我安排父亲回家,然后拿着单子去病理科,下午结果才能出来。父亲回家继续忙碌,我却备受煎熬,暗暗祈祷结果能好一些。

结果出来了,应了那句“祸不单行”——中晚期!触目惊心!学医的同学委婉地劝说我应该保守治疗,并列举了许多类似病例,但我思虑再三,决定带父亲去更权威的医院看一下,听听权威医生的建议。

晚上,大家聚集在父亲家里。我们已经商议妥当,带父亲去林县诊治。从给母亲治病开始,我就意识到父亲老了,不能再经受打击,所以我们决定隐瞒他的病情。但父亲很坚决地表示哪都不去。劝说过程很艰难。父亲坚持说自己的病自己清楚。我说:“即便没什么大不了,那也是个瘤,我们去林县找专家看看,实在没什么大家都放心了不好吗?”

“林县我知道,那是专治食道癌的地方,我去过,我又不是食道癌,我去那干什么,不去。”

父亲说的不错,堂叔的食道癌是在那里治疗的,当时是他带堂叔他们去的。村里还有几个食道癌患者也是父亲带着去的林县。父亲年轻时候走南闯北,去的地方很多,村里一旦有什么需要出远门的,都会让他一起去。

“孩子们既然都这么说,你就去看看吧,看看没事不就放心了吗?你看,我躺着已经很倒霉了,你可不能再有事了!”病床上的母亲看我们的劝说丝毫不起作用,也忍不住开始劝说。

“我说了,我没事,真没事,家里那么忙,到那去干嘛,你们谁说也不行,我不去!”任我们说破大天,父亲还是一个态度——不去!

夜已经很深,劝说还在继续,但父亲丝毫不为所动,我们只有干着急的份。

实在没有办法了,姐姐想到了二叔三叔他们,父亲平时待叔叔比我们都亲,兴许他们的话会有效,大姐去找二叔,二姐去找三叔,我则给舅舅打电话。无论如何,大家奔着一个目标努力——让父亲愿意去林县。

第二天,二叔来了,三叔来了,舅舅也来了。他们陪父亲聊了很久很久,我们焦急地等待着结果。

“你们净瞎折腾,我自己的病自己还不清楚,啥事都没有。非要去什么林县,去就去吧,到那里也得回来,去,去!我看你们能折腾出什么来!”父亲终于答应去了,听得出他很勉强,也有些生气。

大姐陪着父亲去了,我因为工作忙,就用电话关注着病情,从大姐那里知道,父亲到的.当天就做了检查,确认了病情,听取了医生的分析和建议——立即手术,别无选择!我很庆幸,还有手术的余地!但难题又来了,固执的父亲坚决不同意手术。医生的建议被他否决,大姐尽力劝说无济于事。手术时间已经定好,父亲却要收拾行李回家,大有谁拦也不成的架势,大姐急得直哭,跟着去的外甥也束手无策。

我一边乘车赶路,一边电话安抚着父亲。姐姐们也都从不同的方向奔向医院,这一次,父亲焦躁而恼怒,大发脾气,生平我第一次见父亲发这么大的脾气。

他愤愤地说:“我说我的病不碍事,你们非要我这里,来就来吧,居然要手术。我不是癌,用不着手术!即便是癌,我也不手术,今年我都七十一岁了,正是关口(我们这里,老人们传说着这么一句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爷不要自己去。”),真要走就走了,我也不挨那么一刀了!咱们家族里,男的最多才活到六十九岁,我都七十一了,不抱屈了!”

父亲又搬出了他的那部经来念,在平时,一有什么不舒服,父亲就会说起这回事。的确,大爷爷去世时候六十四岁,三爷爷去世六十七岁,爷爷去世时候六十九岁。在平时每当父亲说起,我都给他说:“时代不一样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医疗技术更先进,人的寿命自然就长了。”但父亲一直不认可,这个时候,又念起了这部经。念归念,但手术还是要做,大家绞尽脑汁,好说歹说,终于平复了父亲的火气,最终他沮丧的同意手术,但不忘愤愤的说一句:“你们非得把我坑苦才罢休!”

父亲的手术安排在了下午,我没想到父亲对我那么大的火气,进入手术室前还不忘抬起头对我说一句:“你非把我坑苦!”

手术室外的等候漫长而煎熬,那个下午,一共有三台手术,父亲是最后一个进入手术室的。

所幸父亲顺利地切除了病灶,并第一个出了手术室。看着父亲因手术显得更加苍老,更加瘦弱的面庞,我一阵心酸。我叫了父亲一声,父亲微微睁开了眼睛,应了一声,看了我一眼,在麻药的作用下,父亲是那样疲倦。

傍晚的看护十分关键,父亲身体内外都有创口,全身光管子就插了三个,手上脚上都输着液,头要向后仰着,还带着氧气罩,十分痛苦。但我们要不停地唤着,不能让他睡沉。上半夜我和三姐夫、四姐夫看护。姐夫他们负责输液,看着父亲的脚和手,我则负责用棉签蘸水湿润他的嘴唇,一边唤着父亲,不让他睡沉。

术后的父亲皱着眉头十分痛苦,我轻轻地唤着他,给他润湿嘴唇,他却恼怒似的动弹着,后仰着的头让他很不舒服,创口让他疼痛,在麻药的作用下,他一次次地晃动着头,把氧气罩扭掉,并拒绝再带上,我只好不停地用棉签润湿他的嘴唇。父亲还不满意,偶尔睁开血红的眼睛,对我低吼:“水!”我就赶紧拿起刚挪开的棉签,擦拭他的嘴唇,并安慰他:“不会让你干的,我一直在擦。”父亲听到我的声音,又睁开血红的眼睛,看了我一眼,痛苦地呻吟后埋怨说:“你把我坑苦了!”

下半夜时候,父亲完全清醒了过来,他睁开眼睛,看到我一直弯着腰站着,就说:"把氧气罩给我戴上,你别一直弯着腰,快去躺会!”父亲知道我腰椎不好,治疗后,医生告诫一定不要长时间弯腰。

此后,瘦弱的父亲表现得十分勇敢,术后为了尽快排出气管中的痰,须病人用力咳嗽,而咳嗽带来的痛是刻骨的,因此许多病人不敢用力咳嗽,父亲却很早就很用力的咳嗽.大姐叮嘱他别太用力,慢慢来。他却说:“赶快恢复好了回家,你们这么多人困在这里多麻烦,你妈还躺在床上,说不定多担心呢!”

这就是病中的父亲,脆弱却又坚强,易怒却又慈爱。

手术后的父亲,胃肠功能都很脆弱,稍稍吃饱就会不舒服,他就还会抱怨我坑了他。抱怨遇上阴天刀口就发痒。还会振振有辞地宣称他的病其实没什么。但是他会准时服药,会很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很准时的按医嘱复查。

母亲的离世对父亲的打击是巨大的。

一直以来,父亲是母亲的支柱,母亲是父亲的依赖。他一直悠游自在的享受着来自母亲的照顾和帮助。母亲病情的加重,让父亲时常感喟生活的残酷。在母亲的丧事中,父亲一直沉默地忙碌着。送走了母亲,父亲时常流泪,对着母亲的遗像,他时常说起和母亲一起走过的艰难岁月,称道母亲的持家有方,缅怀母亲的美德,慨叹母亲的坚忍和无私付出,惋惜母亲的过早辞世。每当这时,我们便只有默然。母亲走了,父亲孤零零一个人,他不再是我们的山,脆弱时常伴随着他,这个孤独的老人,他更需要来自女儿的陪伴和安慰。

时间的长河依旧不停地奔流着,术后恢复得不错的父亲又奔忙于乡邻们的家长里短里,在终日的忙碌中充实着他的生命。且行且珍惜。父亲在,家就在,我们就不是无根的浮萍,这世上就有人关注我们的喜怒哀乐。父亲虽已不再伟岸,甚至需要我们的支撑,但走在他关切的目光中,我们依然是幸福的孩子。

愿父亲安康、快乐!

篇12:描写桃花散文

每年的春天都有不同的颜色,我唯独喜欢桃花的色彩。

今年的春来得早,春风也格外暖,春风里桃花也早早地绽放在枝头。“桃花美,桃花艳,开在那三月间,……”听着这首韵味无穷的桃花谣,欣赏着美丽的桃花:桃花积蓄了一个冬天的寒冷,一个冬天的寂寥,带着满腔的期望伴着和煦的春日来到人间,洒给春天无限的希望。

你看阳光里的桃花,一瓣一瓣地反射着耀眼的光芒,向后退,放眼望去你会看见一大片一大片的的玫瑰红,那鲜艳欲滴的玫瑰红能把心灵染透。这时你会感到桃花不仅清淡文雅,集聚的桃红还深情似火。这一片片的玫瑰红燃烧着你的希望,那一片片的洁白定能让你体会出灿烂的率真。洁白晶莹的桃花,也能让春天的颜色绚烂起来。白色的桃花洁白如玉似棉,如雪的花团,像朵朵洁白的云,远远望去让你神秘莫测,桃花丛中有一位美丽的小姑娘在照相,那粉红的脸蛋在洁白的桃花中间,又似一朵光辉灿烂的花朵。这美让人怦然心动,定会吟出“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这样的景致,怎能不让人赞叹不已?

桃花美景让人醉,桃花四溢的香气弥漫在春天里,让春天有了沁人心脾的味道。温暖的阳光下,寻着花香,飞来了勤劳的天使——小蜜蜂,它飞旋在花丛中,闻闻这一朵,嗅嗅那一朵,朵朵不放过,它们在酿造甜美的生活。桃花也竞相开放,围着蜜蜂朵朵争艳。

迎风迎日向太阳,桃花盛开在年年春天里,桃花盛开在蝴蝶飞舞的季节里。蝴蝶盘旋在桃花林中,描写着一叠叠的梦想。一只漂亮的彩蝶是来寻找爱情的吧?一对比翼齐飞的蝴蝶,恰似一对恋人飞入花丛中,它们采集着甜蜜幸福的爱情。

通向幸福快乐美丽的路是桃花铺成的。春雨过后,桃花谢了,桃花来得早,走得快,还没读懂桃花的美丽,还没品出桃花的韵味,还没来得及赞美,一阵风雨吹落了粉红,吹走了白云,花瓣在春风里铺成了一条美丽的路:梨花开了,杏花开了,牡丹艳了……百花齐放了。

春天是迷人的季节,桃花装点了春的绚丽多彩。桃花去了,那玫瑰红似的彩云依然在我脑海飘荡;桃花去了,那朵朵洁白依然在我心头缠绕;桃花去了,留给了我无数多姿多彩的梦。

又是一年桃花绚丽。我赞美桃花美、桃花艳……

桃花闪烁的美让我应接不暇……

三月桃花水作文

三月桃花水的全部答案

四年级《三月桃花水》知识点总结

三月桃花水优秀教案

文学批评的三个向度阅读附答案

白居易《长恨歌》的教学设计

长恨歌教学设计

白居易《长恨歌》教学设计

文化眼光阅读答案

阮郎归,阮郎归孙惟信,阮郎归的意思,阮郎归赏析

描写柳如是的散文
《描写柳如是的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描写柳如是的散文(精选12篇)】相关文章:

阮郎归,阮郎归詹玉,阮郎归的意思,阮郎归赏析2022-10-09

乐乐二班三月安全教案2022-12-02

阮郎归,阮郎归李壁,阮郎归的意思,阮郎归赏析2023-03-31

阳光女人散文2023-03-05

古诗故事2022-11-05

《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2024-04-12

《散文》阅读答案2023-06-19

《卖茶老妇》散文阅读及答案2022-10-06

阿婆,您看这日历-中考满分作文650字2022-05-07

古代才女知多少?2022-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