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何处散文随笔

时间:2023-10-22 07:47:1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家园何处散文随笔(共10篇)由网友“a55546546”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家园何处散文随笔,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家园何处散文随笔

篇1:家园何处散文随笔

家园何处散文随笔

近年来,头脑中总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念头在萦回:我的家园在何处?古人说过,“鸟近黄昏皆绕树,人当岁暮定思乡。”难道我的人生已进入岁暮了?

家园,在中国文化里,自古就有双重含义:一是指现实的家园,是曾经生我养我的地方;一是指灵魂的故土。曾经生我养我的那个小山村,已是遥远的记忆了。人们说,父母在处即是家。母亲在我还不能记事时,就离开了我们;父亲也已离开近十年了。有属于自己的老屋在,还可以经常回老家看看,可属于我的老屋已没有了。偶或回去,走进儿时生活的小山村,却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现实中的故乡,早已成了他乡。现居住的小城,虽也有百多平方的居所,但炎炎夏日,却找不到为我拂过的一缕清凉的'风;冬夜晚归时,看不见为我守候的一盏温暖的灯。有人说,书斋是知识分子最好的心灵栖息场所。我阁楼上的书斋,足有30平米,各种书籍也有几千本,可即使独坐书斋,还是感受到难耐的酷热和切骨的冰冷,每天早早离家,到十余平米的办公室中安身。

灵魂的故土又在哪里?以前年轻时也曾做过各种各样的梦,也曾为自己的梦努力奋斗过,但随着一个个梦的破碎,近年心也逐步怠惰。随着心的怠惰,变得无所适从。苏轼说:“此心安处是吾乡。”心无所安,于是就有了“家园何处”的追寻。我的心该安放何处?这时,我想起了爱因斯坦说过的这样一段话:“摆脱日常生活的单调乏味,试图去创造合理的世界图像,这个世界的图像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从而获得日常生活中不能达到的安定。”“创造合理的世界图像”,是指个人的事业追求,“获得日常生活中不能达到的安定”,则指在享受“创造”过程中的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看来,人不能没有梦,否则,将是行尸走肉。儿时的梦,虽已大多破碎,但为了不使自己成为行尸走肉,有必要重拾旧梦。这时,我的耳边似乎响起了《我的天空》的歌声:

在无尽的黑夜

所有都快要毁灭

至少我还有梦

也为你而感动

原来黎明的起点

就在我心里面

只要我还有梦

就会看到彩虹

在我的天空里

篇2:家园何处散文

家园何处散文

我一直以为,像我这般有着诸多身体缺陷的人,大抵活不过古稀之岁,而今,历时近半个人生,终于攒得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可以直起腰板告别长久以来寄人篱下缺乏安全感的日子,我是该满噙热泪深感欣慰了。可是,我仍无法自信地宣称我给孩子营造了一个完整的家,因为我没有能力让孩子的母亲过上有“家”的生活,早已无奈地任由她另寻新“家”了,面对残缺不圆的一家人,我既悔也愧,幸而小女尚懂是非,准我以双重关爱对待她,这令我心生些许酸楚的安慰,便心满意足地安排父母双亲一同住进了这虽小却也温馨的家。

可家父总住得不自在,常常念叨着想回家,回老家。

已过耳顺之年的父亲虽不算老,只因一生劳碌,过早地同脑梗塞抗争,已略显龙钟之态。父亲一生清苦,身为四个差辈弟弟的兄长,壮年时的他曾是老家农村人非常羡慕的工人阶级,但他一肩挑子女,一肩挑幼弟,从一个随时都可能丧命的煤矿工人,到慢性危及生命的水泥工人,老老实实,任劳任怨。直至水泥厂的倒闭,常住的居所渐趋成为荒芜的禁区,任时光将斑驳的房屋一一剥离,推倒。在差辈的弟弟们都已长大成人,生儿育女,移民建房之后,一身病恙的父亲已是无力劳作,为方便相互关照,作为唯一儿子的我,便把父母从那个被遗弃的水泥厂小区迁引至我工作所在学校做门卫,和我一起过着寄居单位宿舍的生活。

门卫工作并不苦,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开门关门,开锁上锁,单调到乏味之极,父亲也渐渐厌倦了,他想回家,回那个他年轻时就离开了的老家。

老家不远,只有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我知道,那里曾经埋藏着父亲充满无限生机和轻快身影的记忆。对于老家,父亲是有着很深感情的。而这种感情,我丝毫无法理解。记忆中老家的房子,须穿过一条长长的石子铺就的一米宽的路,房子周围,倒也种过一些青绿的果树。记忆中最富童趣的,也许是看着小叔叔们爬上高树采摘凉粉籽,然后一个个捡起来,让奶奶教我们怎样提取粉末,制作可口美味的凉粉。或者是同近龄的小叔一起,去瓜田里守夜,躺在简易睡蓬里,数天上的星星和瓜地的萤火虫。可残存的这些美好,总会被更大的遗憾填满。上山采摘野果,下水摸捡螺蛳,惬意地坐在牛背上做将军,悠闲地爬到高树上充大圣……这些快乐的行为于我是不被允许的。

我曾无数次为自己的缺陷而感伤,直至父母亲跟我讲述了那段我记事前的过往,让我真正对老家心生一种难以言说的恨。上承双姊的我,在为生计奔波的父母委托给老家的奶奶照顾后,却因一次突如其来的高烧,被小叔缠身的奶奶稍稍耽误,让我付出了健康生命的代价。庆幸我捡回了一条命,也庆幸我还能苟活到现在,但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留在老家,对老家的恨也由此生根。我不恨我的奶奶,她的高产也是那个时代的印记,然而也并不如我日后的叔家弟弟们那么顾念奶奶,以至于爷爷入土归仙的`时候,我始终挤不出一滴眼泪。

时间可以淡化一切,也一并淡化了我对老家的恨。

父亲叛离了老家,而离老家很近很近;父亲的弟弟们扎根老家,却离老家很远很远。

这一年的清明,神智有些混沌的父亲,死活要回老家祭祖,我说,几个叔叔已经从外地赶回来了,你身体不便,就由我代你去吧。父亲稍有自知,便不再言语。四位叔叔已知父兄病恙,只因皆打工在外,便达成了两家一年轮祭的协议。行至某一处祖坟山头,因草杂树乱,坟冢散布,二叔不辨己他,求问于我。我不禁感慨:作为王家子嗣,竟连祖宗之地都忘却殆尽了!

但我也能理解他们,毕竟为谋生计,各奔东西,叔叔们几乎有十年没能亲自来给祖坟填土了。亏了父亲十数年如一日,尽心尽力为弟弟们尽子嗣之孝,才使叔叔们得受祖宗的荫庇,十年间把自家的房体越建越高,装修也越来越豪华。毕竟是到过大城市,见过世面的人啊!父亲老了,父亲的弟弟们富有了,我很想为叔叔们能有今天的改观而骄傲和自豪。祭祖回来,奶奶在二叔皇宫一般的家里和二婶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午餐,我们喝了一箱酒,意犹未尽,叔叔们执意留我晚上再喝,盛情之下,我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整个下午,我盲目地随两位叔叔东窜西窜找牌局,他们上桌后吆三喝四,我便百无聊赖,一丝也不相融于此。终于停下手中的纸牌后,我问叔叔们可有留在家里科技务农的想法,叔叔们的答复是外边的钱好赚,从没想过呆在家里能做什么。我环顾这座富丽堂皇的“别野”,突然感觉心里空落落的。难道,一年一度一小段家的享受,就是他们毕生所追求的吗?想到这里,我再也骄傲和自豪不起来了。叔叔们家的弟弟们,尽管也一一长大成人,但他们无一例外地重复着农家父辈们外出捞金的老路。放眼我的老家,几乎家家几乎都住上了新房子,家家几乎都在攀比内外装修的美观程度,可除了装修日和年节日,家的主人又何在呢?房子新了,整齐了,农田废了,荒芜了。只顾着在外赚钱的人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忽而天上忽而地下的生活,却忘记了,在豪华舒适的家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的家园,正遥遥无期地等待着他们去灌溉,去雕琢。

老家早已没有了父亲的落脚之地,也永远不可能是属于我的家园。而我心中的家园,你又在何方?

篇3:何处是家园散文

何处是家园散文

每当有人问起香菱的过去,她总是回答我不记得了,好像她真的是个小迷糊,将自己的身世走一程丢一程。

若她果真是这样没心没肺的人怎么会对诗歌发生兴趣?她的几篇处女作虽质量平平,却透出多愁善感的女儿家心性,更妙的是她与黛玉谈论诗歌的妙处时,说:“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的意思,想来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来竟是有理有情的。”并说:“王维‘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与‘青’两个字,看似无理,再一想,只有这两个字才能形容得尽,念在嘴上倒像有千斤重的一个橄榄。”

“橄榄”的比喻多么精彩,可见香菱的“呆”是表象,下面藏着一颗同样敏感、同样:善于领悟的心。她所谓的不记得,很可能只是不想记得。想必是那记忆太痛苦,她不是为了骗别人,而是为了骗自己。

曹公倒是语气平淡,只说她自幼被拐子抱走,转卖于各处,然后被冯渊看中,后又被薛蟠抢走。这简约的叙述中隐藏着多少磨难?小小的香菱在打骂中颠扑,躲闪,在陌生的路途上颠沛流离,可能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欺辱与折磨使十二三岁的她认为,今生如此,必是前世的罪孽。

冯渊的出现是命运给她的一线生机,这个少年家境尚可,人品风流,虽然此前是个同性恋者,但见到香菱之后,竟能立志与昨日的自己一刀两断,也算是前世的缘分。当幸福离得如此之近,香菱同所有不幸的人一样,不是被快乐冲昏头脑而是患得患失。这样的好事,多么不真实,香菱几乎不敢相信它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听见冯公子令三日后过门,即“转有忧愁之态”。

她的愁苦,连门子看了都不忍。这个门子,虽做过和尚,却不像虔心向佛之人,很可能是农民或城市贫民的孩子,投身佛门只是为了生计。葫芦庙遇焚虽是一场灾难,对他也算是一个跳槽的契机,因他原本不是一个耐得住凄凉景况的人,如今长大成人就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做一个门子,是因为“这件生意还算轻省热闹”,由此可见他的性格有点热心,又有点喜欢投机。

他见贾雨村的那场戏很有趣,貌似恭敬却有故人的自我托大,又是冷笑,又在伪君子贾雨村的劝说下告座,还自作聪明出馊主意,殊不知对方原是个老江湖,他有的只是一些小花招。

就是这个人,既能全无心肝地建议贾雨村胡乱判案,又能派内人安抚香菱。他的道德水准也是一般市井小民的那种,大气节上不讲究,却不乏朴素的善心。可惜好事一般多磨,不希望的事情一般都会发生,半路杀出个薛霸王,打死冯渊,强抢了香菱。曹公笔墨大多落在这一场混乱的官司上,有谁推想过香菱的感受?她对于那个叫作冯渊的男子、那个唯一热烈真诚地爱过她的人应该有过温柔的想象。此人一朝死于非命,她却必须屈服于薛蟠的'淫威之下,其间的苦楚,外人难以体会。

但是,那又怎么样?各人有各人的造化,谁也替不了谁,香菱还得在她的命运里随波逐流。多灾多难的小半生已经让她学会了两件事:一是逆来顺受,一是自得其乐。她好像忘记了一应过往,甚至使自己爱上了薛蟠。薛蟠挨了柳湘莲的打,她把眼睛哭肿;薛蟠去了远方学做生意,她写的诗里便有这样的句子:“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她和丫鬟们斗草,弄了一枝夫妻蕙,豆官取笑她说:“你汉子去了大半年,你想夫妻了,便扯上蕙也有夫妻,好不害臊。”说得香菱红了脸,要去拧豆官。

薛蟠却是个粗人,不会回应她这精致的爱情。薛蟠还是个喜新厌旧的人,得手之后不过三天两夜“便看得如马棚风一般了”。他离去之后,香菱爱上了诗歌,也让人怀疑她爱上的不是诗歌,而是与诗歌在一起的感觉。看宝姑娘和林姑娘她们在那里吟诗弄文,丢弃姐姐、妹妹的称呼,唤对方为“蘅芜君”与“潇湘妃子”,好似与寻常的生活没一点关系。那种诗文自有魔力,能够让人忘记眼下、忘记现实,徜徉于另一个世界里,只与风花雪月结缘。

卑微的人总想踮起脚够到一个伟大的东西。杜甫念念不忘“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有一部分原因是他眼下过得不好,所以才会有这点不太切实际的理想,香菱也是如此,提笔的那一刻,她会以为自己是个诗人,而不再是一个被丢到脑后的通房丫头,这些伟大的东西是逃避现实的法宝。如果说香菱一开始的忘记是被动的收缩,学诗的她就是主动逃避了。

除了上述两种方式,香菱还以礼数来保护自己。有智者说礼数吃人,但对于无路可走者,纵被它囫囵吞下,总好过无望的挣扎。所以她会为薛蟠娶妻高兴,并忿忿于宝玉替她担忧,因为一个合乎尺度的社会格局中,一个殷勤的侍妾应该对未来的主妇充满善意。香菱愿意想象,她正身处于这样的格局中,唯如此,她才能得到一个最终的藏身之所。宝玉的担忧首先是陷她于不义,其次打破了她的平衡,却毫无意义。

既然自己无法做主,不妨闭上眼睛,任凭生活的裹卷,她只用快乐或佯装快乐的心态去面对,这样是香菱的唯一选择。

可惜,生活再一次把她摁到死角,她欲臣服而不得。夏金桂认为这个美丽多才的侍妾是她战略性的敌人,即使眼下还没出手,早晚也是心腹之患。香菱再毕恭毕敬也不行,再小心谨慎也不行,夏金桂为她只准备了一条出路——消失。

一退再退,香菱退到了绝境。高鹗却笔锋一转,给了她一个似乎完美的结局:夏金桂害人害己,命丧黄泉;香菱被扶正,还生了孩子;她老爸甄士隐又将她度脱,送到太虚仙境。高鹗真是个大好人,圣诞老人似的到处赠送好运,只可惜在他的叙述中,我们只能找到故事,却找不到故事后面隐藏着的那些满怀心事的人。

香菱的判词上只说她最后是回到了家乡,可是风烟弥漫,归路茫茫,对于这样一个被命运逼到极限的女子,何处是她的家园呢?

篇4:何处惹尘埃散文随笔

何处惹尘埃散文随笔

这沉沉的冬日,总会过去。那万紫千红的春,也会如约而至。生命中那些尘埃,惹了也便惹了,相信总有一日会被拂去。那时,或许我也能拈花一笑。

前阵子阴雨绵绵,整个人也是湿漉漉的。这几日倒是消停了,却不干爽。还得太阳底下晒一晒,彻底赶走那股子潮气。奈何,太阳总不爱露面!好不容易露一回脸,不到一刻钟又缩回去了。像是古时闺阁里的女子,怕羞而不敢见人。

你可别小瞧了她,脾性上来,也是没法整的。偶尔中午露个脸,火气旺的.不得了,还得请出伞君帮忙。即便如此,我还是喜欢阳光,喜欢那股子清新而绝不拖沓的味道。一如此刻,码着字,很想一抬头便能瞧见阳光越过窗台,在我的房间展现她婀娜的身姿。可惜,没有。外面是灰蒙蒙的天,欲雨不雨。

是的,欲雨不雨,根本揣摩不透。如此刻的心情,有点复杂。若是有一缕阳光投入心湖,瞬间也开朗了。若是飘来一天细雨,也跟着风雨不断了。说起来,心情的变化,跟周遭的人事还是脱不了关系的。若处在一个开心的环境里,心中也是明丽亮堂的。奈何,很多时候,开心的因素太少,而那些乱七八糟的人事却搅得你不得安生。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确,心台当长扫,才不至尘埃满布。当然,心中有尘,已落了下乘。若心中无尘,何须拂拭?正如惠能所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烦恼皆自招,喜乐唯自主。若是心经已参透,何来烦恼种种?如窗外浮云,来来去去,随缘而已。它们并无一定的方向,聚便聚,散便散,何等潇洒自在!哪像人,诸多羁绊,诸多思量,终是心乱身忙,不得快活。

近日读白落梅的散文《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的:心动则万物动,于是体会到世间万般苦。心不动,则不伤,清静自在,喜乐平常。余深以为然,却恨自己修为不够。不能像六祖慧能般参透一切,了悟众生。

大彻大悟,真需大智慧。小智小慧,顶多是劳心劳力,却绝不是清静自在。碌碌尘世,几人得享清欢?芸芸众生,或许不知为何而生,为谁而活。一如此刻的自己,略略的茫然。任由自己在岁月的长河里沉浮,终不知自己何去何从。

活着就是活着,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吗?我不知道,我亦不想深究。每一朵花开有时,每一朵花落有期。生命的规律,循环往复。我们这一遭,算不得轰轰烈烈,总有些无可替代的精彩吧。

我的菩提树或许终有一日会枯萎,我的明镜台或许终有一日会倒塌。然而,此时此刻,它是真实的存在。我的心中亦有一缕尘埃,拂拭不去。

这沉沉的冬日,总会过去。那万紫千红的春,也会如约而至。生命中那些尘埃,惹了也便惹了,相信总有一日会被拂去。那时,或许我也能拈花一笑。

或许,某一日,看见风吹幡动,我心能不动。

篇5:根的家园散文随笔

根的家园散文随笔

我家的旧房子有一棵枣树,它就长在院子的东南角。那是父母刚搬过来的时候,在春天里种下来的。恰在那一年有了我这一个弱小的生命的开始。

种子因泥土而生长,汲水解渴,在雨中变绿。它拱顶一捧黄土,立于阳光之下,就像一个和我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的小伙伴。几年间,它已是一棵大树,根深而枝繁叶茂。因为热爱土地而坚挺向上,经风雨,愈显浓郁葱绿的颜色,得大地之浮汁,赠给人世间一片绿荫。

每年春天,一朵一朵的碎黄花开了,像阳光洒在树上,扑面而来的是一片清香。

夏夜里,天晴的时候,月亮下,一家人就在树底下,围着一张桌子,在萤火的跳动中吃着晚饭。

秋天,北风一吹,众多的叶子纷纷落下了,只剩下一树枣红,满满的,密密的,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儿,像一个喝醉了酒,歪歪斜斜的汉子,笑得红了脸儿。树下,堆着三颗花石头。我在石头的下面藏了一只塑料碗。如果那一天,我不想吃饭了,跑出来,在枣树下,捡几颗红红绿绿的大枣儿,坐在石头上,捏起一颗一颗枣子甜甜的吃下去。一个下雨的日子,一声霹雳,一道闪电之后,这一棵树在风雨中倒了下来,剩下一截根儿埋在地里。后来,母亲把树根刨了出来,扔在南墙角下。

有一天,学校要组织一次艺术品展览大赛。我发现了墙角上的枣树根子,感觉它像什么,却在一时间想不起来。

我终于想起来了,它像一只大头鞋,就是母亲给我买的那双大头鞋。经过一番巧妙的构思,我决定把它雕刻成一座跋山涉水的大头鞋。几天里,放了学,我就抱着大树根,坐在院子里的石头上,一刀一刀下来是抠、挖、削、剔……换用十八般武艺,终于在一个星期日的.下午,我花费多日的“大作品”问世了:一只朴素、厚重的大头鞋,在抬起的鞋下面是一座山,在鞋的旁边是一条浪花滔天的大河。在鞋的周边我还雕刻出一些草木。我竭尽所能给我的大头鞋起了一个梦幻、飞扬、寓意深长的名字:远行。后来,它又经父亲的精心的打造,它更形象了,更加神采奕奕,让人看了有所启示,联想翩翩,悟出一些人生的真谛。

没曾想,在学校的艺术品大赛中,我的《远行》获得三等奖。老师发给了我一个塑料皮的蓝色日记本。虽然它是一项未等奖,但对我来说也是一个鼓励。毕竟这是我努力的结果。

离家的日子,我把这件根雕带在身边。

每当想起故乡的时候我就把它从书案上捧起来,在平凡的日子里深深的把它端详几番。许多年了,它还带着故乡那种浓浓的泥土芬芳,我仿佛又走进了长着树儿的院子,看见小鸡儿跳到猪圈里,闻到母亲在厨房炒起青菜的香味。

它是我从故乡带回来的一首诗,它是我从故乡带来的一个沉默的朋友。

根是一种情结,是一个寄托物。根在泥土里,泥土是你的家,也是我们的家园。

一棵树永远的走了,只留下它的根,却不能忘记它曾经给予我们的爱,曾经给予我们的绿色和果实。

你,对于一个远离故乡的人是一种寂寞的安慰,一份思念的解药。

我不像那棵树上的一片飘零的木叶子,想象中我是在那棵树上的一只燕子,岁月中无论我飞得再远,飞的再高,那屋檐下的窝巢永远是我春天的家园。

抬起的鞋子总是要落在地上,远行的人们总是要回到故乡。

每一个春天都是思乡的季节。每一个秋天都是回家的季节。即使离家的日子再长,再长,一颗心却永在梦的天国中走进遥远的故乡。

篇6:同心共建美丽家园散文随笔

同心共建美丽家园散文随笔

爹和娘一踏上从北方到南方的火车,似乎一下子就后悔了,“这一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突然要离开这片他们生活了半辈子的黑土地,离开故乡那熟悉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爹和娘的眼睛里满是泪。

爹和娘作出要来云南的决定是在去年冬天的一个早晨。那天,为了告诉我这个消息,娘蹒跚着脚步,用手托着她多年患病腰杆,走了半天,才赶到20多里外的乡上给我打电话。娘说,去年的一场大病差点要了她的命,花了好多钱才治好。她害怕见不着我,于是和爹一咬牙,就下了来南方的决心。

到了我这里,饮食成了困扰他们的`大问题。北方人多以面食为主,南方人的主食则是米饭,菜里要放辣子,爹娘很不习惯。更糟糕的是,初来乍到,他们听不懂这里的方言。饮食和语言障碍,像壁垒一样横亘在他们与这个城市之间,离开故乡的他们越发显得孤独寂寞。终于有一天,娘当着我的面流泪了,说她命苦,老了竟然如此漂泊,没有了家。我劝娘说,儿子家,就是你自己的家。可娘却说,叶落归根,咱毕竟是北方人呐!

听了娘的话,我知道任何安慰都是多余,便哑然无语。呆在一旁的爹默不吭声,一个劲儿地用眼斜娘。

和我们一起住,娘说不方便。于是我就在外面给他们租了房子。心想,搬出去,爹和娘生活的空间也许会自由些。他们想吃什么,就买点什么;想到哪里走走,就到哪里走走。可结果却不是这样。几日后,我去看他们,娘还是一脸忧郁。她说:“儿啊,老靠你养着,我们却闲着,不成呐!”我说:“娘,你就别多心了,劳累了大半辈子,也该享几天福了。”娘又说:“可你一个人养活好几口人,那样没命地苦,我们瞅着心疼呐!如果老是这样的话,我和你爹还不如回北方种点地呢!”我一听就不高兴了,心里埋怨娘不懂得到生活条件好的地方过日子。于是口气生硬地甩出一句:“回嘛回,要回也得等到明年!”说罢便甩门出去,就在我转身离开的一刹那,我蓦然看到了娘眼眶里的泪水潸然而下。

回到家里,渐渐平复的心情,让我后悔起刚才的举动。我知道,习惯于劳作的爹和娘并不习惯城里人的悠闲自在。他们渴望用自己的双手去劳作,去创造,就像小草渴望甘露、庄稼渴望阳光一样。而现在对他们来说,闲着无异于一种精神的苦役。

一转眼,大半年过去了,令我欣慰的是,在这样一个夏天不热冬天也不太冷的小城里,爹和娘居然没再闹过病,总算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和气候。更让我高兴的是,有一天,爹竟然跑过来跟我说:“儿啊!你娘认识了附近的几位农村老人,跟人家相处得特别好。没事的时候她就找人家去拉家常呢!”不知道为什么,听了爹的话,我略显欣慰的心头多的却是内疚。来南方快一年了,因为忙于工作,我与爹和娘的交流少得可怜。爹和娘的那种孤独是我无法理解和体会的。他们能够适应这里的生活,能和这里的人们进行交流,完全是被“逼”出来的啊!那一刻,我的心情异常沉重,纠结到了极点。

爹跟我说完这些,很满意地走了。望着爹蹒跚远去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到南方以来,爹没有像娘那样消沉,而是把所有与这个城市的不适都藏进了心里,始终保持着一个男人山一般的沉默。但这种不外露的沉默也许更复杂、更折磨人。是啊,爹和娘的根在远离城市的乡村,虽然他们的儿子已在城市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但他们知道,脚下的城市并不属于他们。

年轻时,我们放不下故乡;年老时,故乡放不下我们。我知道,尽管爹和娘离开了北方,来到了南方,但这在他们生命的旅途中,只能是一段短暂的停留。他们的心永远在乡下,永远在那片与他们有着割舍不断血缘关系、生长着小麦和山药的乡村……

篇7:故土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散文随笔

故土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散文随笔

回家的路上忽然注意到路旁一家小小的院子。低矮的墙垣,掩映在夕照的光影间,残破得恰到好处。让我不禁驻足凝望,微笑慨叹。一刹那,我想到鲁迅先生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也想到,我的故园。

在每个人的心中,故园总是最美的地方。即使是墙角的一株嫩苗,也让小小的我们欣喜。回想从前,那美好的回忆就如天堂,留给我的,是少却甜美的记忆。

三岁就离开,幸而我记事很早,两岁半以后的事情都模糊地留在记忆中。多年,故园总是入梦来,很多次我试图拨开重重叠叠的时间幔帐,好清楚地看到更多的细节。

比如家里那棵春天时便开满白色花朵的梨树,当年父亲放我上去时,我是坐在哪一根枝桠上的?那时太小,只记得那一树雪白的梨花年年开得热闹欢腾,我坐在枝桠上踢腾着双脚也笑的肆无忌惮.可再去追寻更多细节的时候却好似被满树的梨花遮住了眼,只听到那小女孩儿的笑声,一直穿透了时空,传到耳边。

还比如,夏日午休时候,房前那棵树的叶子间流动的浮云,当时到底给了幼小的我什么样子的感受?按我在床上休息,我却总是睁了眼睛,把耳朵张得大大地听着各种动静。乡村的午后很静,知了的声音,草丛里蛐蛐的声音,远处池塘里“咕咚”一声青蛙跳进水里的声音,还有不知谁家的牛低沉的哞哞声,院子里母鸡的咕咕声……小小的我悄悄地望着房前那棵树投下的阴影和树叶间露出的浮云。看着我家的大白狗在树下的荫凉里打盹的样子,偶尔还有一只母鸡到树荫下散步捉食。我就趴在睡熟了的母亲身边,偷偷地睁大眼睛看着,听着。这样子的声音和景色交织在一起,成为记忆里故园的底色。

彼时太小,不懂得什么叫做欣喜和感动,只知道那时每天张着耳朵听这些声音,看着相同的蓝天和浮云也从不腻烦。现在想来,那时必定感受到美了,并且为这美收摄了心神而安静乖巧。只是这样的后知后觉,在我离家长大后,无数次睡梦中幻听到那些属于当年的遥远声音时才一一觉醒。在曾经走过生命的无数个时空里,经常有一种安详温暖的感觉倏忽而至,然后童年午后那时的声音和景象便千山万水地一一赶来,汇集在漫漫沙尘的道路旁,汇集在我的眼眸里。并成为一种生命里的特质和性格,被保留下来。

小时,最不喜欢的是睡觉,最喜欢做的便是背诗和看星星。院子很大,总有一个小小的人搬了小凳子,坐在院子里托着下巴看星星。记得妈妈教过我很多关于星星的儿歌,童谣。有有曲调的,也有些是没有曲调的,只是有很押韵的韵脚,念起来也是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印象中有一支童谣是这么说的:“一颗星,两颗星,咕噜咕噜转油瓶。油瓶转,狗推碾,猫在炕上捏窝窝,鸭子拐啦拐啦地拿柴禾。”

我便好像看到每一颗星星里都有一个温暖的家,这个大家庭里住着狗,猫,老鼠……还有好多好多我能想到的`动物。它们就像我和我的家人一样,在那个小小的星星里过着幸福的日子。它们也会吵架闹脾气,但是它们一会儿就和好啦,然后大家就坐在一张大床上,一起做饭了。那它们会不会也在晚上看星星呢?它们一定也能想到在其他星星上也有象它们一样的我在看着它们吧?我看到每一颗星星里的动物们都很开心,即使它们有些是在撅着嘴闹脾气呢,但是我就是知道它们其实很开心,想一直这样子呢。它们看我的时候我也是乐的。

老爸是我识字之前的故事书,尤其是夏夜里,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是极舒服的乘凉场所。在这里,我听到很多很多,美丽的传说。记忆深刻的是七夕晚上老爸在这葡萄架下给我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即使是小,这故事带给我的触动仍然清楚。第一次,我有些讨厌那银河了,还记得小小的我听完很不开心。爸爸便告诉我说:“每年这个日子就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会有喜鹊来给他们搭鹊桥相会。七夕都会下雨,是他们见面时因为思念和激动而哭泣。据说如果在这天坐在葡萄架下就能听到他们说话。”我信以为真,竖着耳朵努力听,可是只有风拂过时叶子翻飞的沙沙声。老爸便说:“也许今年他们聊了一些高兴的事,没有人哭,所以没有下雨。听不到他们讲话。”过去很多年,我却一直记得这个说法,一直想挑一个下雨的七夕夜,去葡萄架下听一听他们一年的爱恋和思念,以及那无怨无悔的等待。多么希望,天下所有有情人终成眷属。

当我还被放在屋子里的八仙桌上乱爬的时候,热爱文学的姐姐便开始教我背诗。小小的人也许当时并不理解“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美丽,也不解“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娇憨。但那些如月影一样的美丽与哀愁,必是随着这些诗句,一起植入我的灵魂里。自此,不论走到哪里,总有一根细细的线连着我和那个遥远的故园。最后,就以一首席慕容的《乡愁》来结束这篇永远停不下思绪却不得不止于笔端的文章吧。祝故乡的月光可以夜夜照进天下游子的梦中……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编辑点评:

每个人在行走间,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景,然而,有些场景虽然不同,牵扯到心境便有了思绪的变幻。作者在无意间发现了一个院子,那种似曾相识感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的故园,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即使是墙角的一株嫩苗,也让小小的我们欣喜。”带着纯纯的语调让读者眼前一亮,有了一个美妙的画面,开始回忆,承上启下。作者先将雪白的梨花,小女孩儿的笑声,流动的浮云,形形色色的声音将故园装扮一番。然后,人物出场,妈妈教童谣,爸爸讲故事,姐姐背诗歌,年幼的“我”耳濡目染着,给故园增加了更多的故事情怀。最后,作者借用席慕容的《乡愁》收尾给人以遐想回味的空间。作者文笔清新,感情真挚,如果在文字上经过锤炼和推敲,会更加出色。欣赏佳作,问候作者,推荐赏阅,与大家一起分享。

篇8:笑问客从何处来散文随笔

笑问客从何处来散文随笔

或许我们早已在梦中见过,自你我初见那一刻,才会觉得如此清晰和熟悉,一点也不感到迷茫和陌生。

——题记

你从春天走来,仿佛脚踏着春暖人间的七彩祥云,手挽起清新可爱的魔法花篮,洒下了阵阵醉人的遍地花香,像春雨绵绵一样滋润着我们的生活。纵使春风十里,皆不如你——那代表新生力量的孩子哭声。

那哭声的穿透力似能划破长空,却稚嫩得又如黄莺出谷、春燕归巢那般清脆悦耳,直接见证着人类新生命诞生的最美时刻。

你知道吗?爸爸妈妈曾经多么渴望你是妹妹,但你哥哥却说喜欢弟弟。如今看来,你比较爱听哥哥的话吧?

你还知道吗?现在你终于出来了,但你哥哥却一脸茫然地笑问:“弟弟他是从哪里来的?”

我竟一下无言以对,只好也笑笑回答:“跟你一样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因为他是你的小时候。”

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你的笑容那么熟悉,我一时想不起。

或许我们早已在梦中见过,自你我初见那一刻,才会觉得如此清晰和熟悉,一点也不感到迷茫和陌生。

我应该是见过你,你那可爱迷人的每一个神情,与每一个动作,及那酣睡的样子,仿佛早已深深的刻骨铭心。

我确定是见过你,你是我前世修来的福份,所以今生注定与你有缘,有缘让我们结成那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篇9:心情散文随笔:女人,辗转一生何处是家

如同在孩子眼里,比房子更重要的,是你的微笑和拥抱。

01

初识一个女孩,我问她:你家在哪里?

她答:“我没有家......”

然后她说,虽然和男朋友一起生活,但那不是她的家,自己租有一套房子,那也不是她的家,父母有各自的家,她不知,何处才是自己的家。

所以大多年轻女孩都对婚姻执着不悔,以为只要结了婚,就会有个属于自己的家。

02

凌晨1点,一女友说,孩子睡了,想喝酒。

我立即穿着拖鞋下楼赴约。

女人到了一定年纪,在外要兼顾事业,在内要兼顾家庭,带孩子、做家务、应付公婆......内忧外患,身心疲惫。

需要偶尔释放体内不良情绪,像手机要经常清理删除无用内容,否则垃圾太多,总有天会出现故障。

酒致微醺,话透悲凉。

说起结婚时,和他租房住,连个像样正式的婚礼仪式都没有。几年来一心一意辛苦操持的家,却越来越感觉自己是寄人篱下,没有归宿感。

丈夫和公公婆婆一家人其乐融融,张口闭口那是“他们L家”,而自己活像个免费保姆,永远是外人。对外人或许还会友好些,对媳妇连基本的尊重都没有。

回到娘家,父母却比外人还要客气,已把你当成客人。

总在夜深人静时,默默流泪,内心像个迷路的小孩,找不到回家的路。

03

你曾经在QQ签名上写:此心安处是吾家。

浪迹天涯,心依然没有归处。直到遇见他,对你说,要给你一个家。

你认为这是最深重的情意,决定用一生去回应。

可是有一天吵架,他脱口而出:“滚”。你愣住,说不出话,转身就走。

他跟到门口,你以为他要留你,心里想着怎么原谅他,他却怒气冲冲说:“要走就把钥匙还给我。”

你赶紧手忙脚乱把钥匙扔过去,收拾起被踩碎一地的自尊心,逃也似的离开。

到楼下,抬头回望那个你守望过无数次的窗口,细雨迷蒙中,浑身冰冷的你才醒悟,那个你一手悉心打造的家,最终与你也没关系,好像梦一场。

04

前段时间好友霞邀请去她的新家做客,一套并不宽敞的2居室,布置温馨舒适。

我知道她夫家家境优越,房产不少,自家住一栋三层的房子,夫妻俩住一层楼,爷爷奶奶帮忙照顾孩子,凡事安排妥帖,她几乎不用操心孩子和家事。照理说这样的生活很安逸。

她却想方设法也要自己买套房子,一个人搬出来,努力辛苦工作。

问她为什么?

她说,感觉这才是属于自己的家。在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不用看谁脸色,不用顾虑谁的感受,不用受谁干涉自己的生活,更不用担心哪天被赶出来,也不会在吵架后一个人走在街上,不知道去哪里......

05

还是文章开头的女孩,我问她,那你妈妈现在过得好吗?

“她现在很幸福,她后来遇见的这位叔叔对她很好很好,虽然叔叔各方面条件都比不上我爸,但对我妈,真的比我爸好太多。我爸什么都好,就是对我妈不好。所以我都支持我妈离婚。”

我对这女孩的通透感到即惊讶又佩服。

最终女人真正需要的家,不再是给她一把伞,因为没伞的人挨着有伞的人走,靠得再近也躲不过雨。

所以她还不如自己买把伞,即使没伞,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阳光天地,广阔天空。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大多女子的期许,也一首最悲哀的诗。

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

可是如果有个人偏要说:“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一生一世都别离开。”且用实际行动珍重她,不让她受到任何伤害,她跟他走到哪里都是家。

因为,他就是她归宿,是她那颗流离失所的心,可以安放的地方。

公众号:雨轩小记(yuxuanxiaoji )

篇10:有关故乡的抒情散文随笔:故乡,心灵栖息的家园

我在大山任教十多年,吃过大山里乡亲们的百家饭,觉得自己的身心已与大山融为一体,成了地地道道的山里人。对那里的山、水、林、田、沟、梁、岭、坎,碾、磨、巷、院,甚至各家各户的家庭状况,都了如指掌。特别是那淳朴的民风,实诚、善良的父老乡亲,在我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对我的关心、爱护、帮助,时时感动着我。美丽的山村,热情的山里人,常常萦绕在我的梦境,

八月,正是植物疯长的季节,十里山乡飘浮起多彩的云。大山是养育我的第二故乡,我也是这云中的一朵,我这个游子再也耐不住了,捎上心爱的相机,背上简单的行囊,骑上山地车,冒着酷暑,向久别的大山进发。我那清脆的车铃声,摇出了一个崭新的早晨。

一路风景一路歌,山山水水都是画。不知不觉,已经来到我任教过的小山村。推着车子,走到村子中央,看不见一个人影,听不到鸡鸣犬吠,唯闻树林中鸟雀子和山蝉的欢叫。我心生纳闷:“这里的山村怎么如此静悄悄”。

管它呢:“先把车子停在付大哥门口再说”敲了敲门,里面没人应答,我想:“他这时可能下地干活去了”,把车子推进院子里,来到大街上,四周看了看,这小小的山村与前些年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山还是那座座山,溪还是那条条溪。房还是那幢幢房,变化大的就是刚修了没几年的水泥路,这九曲十八弯的山路,已与宽阔的临九路连接。回想在此任教的时候,这条路连辆拖拉机都跑不起来,颠簸得厉害。真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如果星期六下雨回家,就愁死人,骑上自行车走不了多远,两个车轱辘就塞满了黏糊糊的黄泥。找来一根木棍抠一抠,再走一段,直到骑不动了,推不动了,才把车子扛在肩上深一脚浅一脚地慢慢挨下来。想到这些,心中不免五味杂陈,感慨万千。

山脚下的悬崖边有一口老泉,圆圆的井壁上已长满绿绿的苔藓,四周有一道道光滑的深沟。可见老泉为村民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多少年了,清澈的泉水依旧汩汩地泛着雪白的浪花。这泉水清冽甘甜,富含多种矿物质,是天然的优质矿泉水。我在这里工作时,天天早晨来挑水。泉水离井口不深,用草绳系在水桶上,左右摇摆几下,水就满了。再用手交替着把水提上来。用担杖钩住两只桶,弯下腰把担杖放在肩膀中间,站起来直起腰迈开步子向前走,一只手放在担杖上,另一只手有节奏地一甩一甩和双脚配合好,一会儿就挑到了学校。

时间还早,我便顺着弯弯的石板路,围着村子转转,看看各家各户的老石屋,看看现已成为住户的老学校,看看乡亲们养的鸡和羊,每到一处,我都要驻足一会儿,偶尔碰到乡亲,总要亲热地互相问候,聊上一会儿。

爬上最高的南山,站在山顶俯视,山下的美景尽收眼底。树林里,蝉、雀争鸣,山鸡呱呱,溪流潺潺,满目绿意浓荫。梯田上那一片片碧绿的玉米地,地堰上一行行,一棵棵花椒树、柿子树、山楂树,果实已经透出微红的色彩。山坡上、崖壁上金灿灿的方瓜花、金针花、野菊花竞相开放。勤劳的小蜜蜂嗡嗡嘤嘤地在花间忙碌,漂亮的蝴蝶闪动着彩色的翅膀,在花海里起舞。山路旁,大树下,放蜂女把帐篷搭。树影里时时闪出她的幸福、美丽的笑脸,看样子,心里比吃了荆花蜜还甜。远处,村里的老石屋,被村中的大树遮掩得若隐若现。

此情此景,令人陶醉。握起相机,按下快门,记录下一幅幅精美的画面。

晌午了,肚子开始咕咕地叫起来,我拨通了付大哥的电话,说中午到他家蹭饭,他说:“我从坡里回家看着像是你的车子,和你嫂子已经烧水做饭了!”下得山来,遇到几个年长的村民,他们和我一一握手,互相寒暄。并邀请我到他们家喝茶吃饭,我说,下一次一定去。

付大哥付大嫂勤劳能干,朴实厚道,待人热情。听他说,孩子们已成家立业,在城镇工作生活。他和老伴在家种地,这几年,种了好几亩谷子,年年能收上万斤,深受城里人的青睐,不用出村,就被人家抢购一空,收入很可观。家里也刚装修了房子,打了院墙,盖了偏房和大门口,很有气派。

坐在宽敞明亮的客厅,付大嫂已把饭做好了,摆了满满一桌子,有煎山鸡蛋、炖野蘑菇、凉拌金针、野韭花酱、腌花椒、炸蝉蛹等,使得满屋飘香。这时来了五六个乡亲,我们少不了又是相互握手、问候。坐下来,付大嫂给我们倒上香喷喷的苦菜茶,整个房间里飘溢着菜香、茶香,充满着欢声笑语。我感受着这浓浓乡情、亲情。不是吗?他们和我称兄道弟,听起来倍感亲切,没有一点儿拘谨感、距离感。付大哥给我们倒上自家酿的柿子酒、野酸枣酒,那浓浓的果酒香溢满老屋。喝一口,甜丝丝、酸溜溜、香喷喷。乡亲们一一向我敬酒,我再回敬。不多时,我已脸红脖子粗,微有醉意了。和乡亲们喝酒吃饭,真是有滋有味,其乐融融,因为那股淳朴的乡情,那股如家人的亲情使我胃口大开。

吃罢了饭,我们来到天井的大槐树下聊天,聊年景、聊收成、聊衣食住行、聊农家风情、聊自改革开放带来的好日子,聊小康、聊中国梦。付大哥说:“你别看咱们村都是老石屋,但大部分都到城镇盖了新房,有的还买了楼房,日子过得可滋润了。乡亲们七嘴八舌地说:“咱村原来七百多口人,小青年都到外地打工去了,收入都不少,逢年过节都带着老婆孩子开着小轿车回家,一点儿不比城市人过的差。小孩子们都跟着父母搬到城镇读书去了,村里只剩下一些出不去的和上了年纪的人,儿女让他们到城里去享福,可他们就是不愿离开这大山,守望着住了一辈子的老石屋。干点力所能及的活,种点庄稼,放几只羊,养几只鸡,农闲时,采点草药。一年下来,收入也可以。特别是每年的春节,在外的大都回来过年,村庄里才是最热闹的时候……我接着话茬说:“咱村里这么多的老石屋,平时住的人很少,要告诉乡亲们千万不要扒掉,要好好保护,说不定还大有用场呢!将来拍个电影电视那可就出名了。现在不是大兴旅游吗,在咱临朐已不好找这样美的古村落了,乡亲们个个连连点头称是,好像看到了那美好的愿景。我也打心眼里替他们高兴,故乡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下,已告别了贫穷和落后,终于走向文明,走向富裕之路。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染红了西边的天空,牧羊的老汉甩着响鞭,赶着羊群从山上下来,到小溪里饮水。锄禾的村姑扛着铮亮的锄头哼着山歌回家,一群群小鸟欢叫着归巢。

故乡,我亲爱的故土。我和你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对您的情愫是难以割舍的,而且会愈来愈萦绕在意识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我想:“大概每个人都如此吧!无论走到哪里,不管离开多少时间,对于养育自己的故乡,都有解不开的情结吧。

故乡,我亲爱的热土,你永永远远是我心灵栖息的家园!

作者:冯矶法

公众号:临朐

时光流逝我思何处散文

何处归途散文

何处是故乡作文

王维桃源行原文,译文及赏析

《我心归去》教案2 教案教学设计

《前方》教案7 教案教学设计

《我心归去》优秀教案设计

前方报告

舅妈,你在何处作文

风与柳作文

家园何处散文随笔
《家园何处散文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家园何处散文随笔(共10篇)】相关文章:

家园岁月散文2022-09-14

王维《桃源行》唐诗鉴赏2024-01-03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2022-10-22

青春之魂飘逝在何处散文2022-06-06

唐诗桃源行鉴赏2023-08-06

教育随笔我的植物2022-09-03

五月里的北川优美散文2023-12-05

一抹暖光一抹希望散文2023-12-09

我心归去教学反思2022-05-24

遥远的炊烟优美散文202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