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断案》原文及译文

时间:2023-11-08 07:34:1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李崇断案》原文及译文(整理6篇)由网友“abb6688”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李崇断案》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崇断案》原文及译文

篇1:《李崇断案》原文及译文

《李崇断案》原文及译文

李崇断案

寿春县人苟泰有子三岁,遇贼亡失,数年不知所在。后见在同县人赵奉伯家,泰以状告。各言己子,并有邻证,郡县不能断。(李)崇曰:“此易知耳。”令二父与儿各在别处。禁经数旬,然后遣人知之,曰:“君儿遇患,向已暴死,有教解禁,可出奔哀也。”苟泰闻即号,悲不自胜;奉伯咨嗟而已,殊无痛意。崇察知之,乃以儿还泰。

(选自郑克《折狱龟鉴》)

阅读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遇贼亡失 ( )

(2)崇察知之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禁经数旬,然后遣人知之

3.李崇“以儿还泰”的依据是

4、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遗失 (2)观察,明察

2、拘禁过了几十天,然后派人(分别)告诉他二人

3、得知儿子暴死的消息,“苟泰闻即号,悲不自胜”

4、要善于开动脑筋,找出事情之间的特点解决问题

【注释】

断:判断。

旬:一旬等于十日。

禁:监禁;禁制。

遣:派遣。

知:告知。

亡:丢失。

向:已经。

以:凭借。

耳:语气词。

【文学常识】

《折狱龟鉴》又名《决狱龟鉴》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案例汇编,由南宋郑克所著。关于郑克的生平,《宋史》无传。据宋人万桂荣《棠阴比事序》、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记载,以及清人朱绪曾所作考证,也只知道他是开封人,字武子,一字克明。

【译文】

寿春县人苟泰有个三岁的儿子,遇到贼,(孩子)丢失了,几年都不知他在哪里。后来在同县的赵奉伯家里出现,苟泰递诉状告到官府。他们两个人都说那个孩子是自己的儿子,而且都有邻居作证。郡县的官员不能判夺这件案子。李崇说:“这个很容易就知道真相了。”将两个父亲和儿子分别安置,让他们独处几十天,然后让人告诉那两个父亲说:“您的儿子生病,已经突然死了。现在接到命令,您的行动禁止解除了,回去准备丧事吧。”苟泰听到后嚎啕大哭,悲伤的不能自已。奉伯只是嗟叹就完了,并没有特别哀伤的样子。李崇知道了,就把儿子还给苟泰。

篇2:“李崇,字继长,顿丘人也”原文及译文赏析

关于“李崇,字继长,顿丘人也”原文及译文赏析

李崇,字继长,顿丘人也。文成元皇后第二兄诞之子。袭爵陈留公、镇西大将军。高祖初,为大使巡察冀州。寻以本官行梁州刺史。时巴氏扰动,,诏崇以本将军为荆州刺史,镇上洛,敕发陕、秦二州兵送崇至治。崇辞曰:“边人失和,本怨刺史,奉诏代之,自然易帖。但须一宣诏旨而已,不劳发兵自防,,使怀惧也。”高祖从之。乃轻将数十骑驰到上洛,宣诏绥慰,当即怗然,寻勒边戍,掠得萧勣人者,悉令还之。南人感德,仍送荆州之口二百许人。两境交和,无复烽燧之警。在治四年,甚有称绩。

以本将军除兖州刺史。兖土旧多窃盗,崇乃村置一楼,楼置一鼓,盗发之处,双槌乱击。四面诸村始闻者挝鼓一通,次复闻者以二为节,次后闻者以三为节,各击数千槌。诸村闻鼓,皆守要路,是以盗发俄顷之间,声布百里之内。其中险要,悉有伏人,盗窃始发,便尔擒送。诸州置楼悬鼓,自崇始也。

先是 ,寿春县人苟泰有子三岁,遇贼亡失,数年不知所在。后见在同县人赵奉伯家,泰以状告。各言己子,并有邻证,郡县不能断。崇曰:“此易知耳。”令二父与儿各在别处,禁经数旬,然后遣人告之曰:“君儿遇患,向已暴死,有教解禁,可出奔哀也。”苟泰闻即号啕,悲不自胜;奉伯咨嗟而已,殊无痛意。崇察知之,乃以儿还泰,诘奉伯诈状。奉伯乃款引云:“先亡一子,故妄认之。”崇断狱精审,皆此类也。

五月,大霖雨十有三日, 大水入寿春城,屋宇皆没,崇与兵泊于城上。水增未已,乃乘船附于 女墙,城不没者二板而已。州府劝崇弃寿春,保北山。崇曰:“淮南万里,系于吾身。一旦动脚,百姓瓦解,扬州之地,恐非国物。昔者王尊慷慨,义感黄河;吾岂爱一躯,取愧千载?吾必死守此城,幸诸君勿言!”时州人裴绚等受萧衍假豫州刺史,因乘大水,谋欲为乱,崇皆击灭之。是时非崇,则淮南不守矣。

崇深沉有谋略,宽厚善爱众。在州凡经十年,常养壮士数千人,寇贼侵边,所向摧破,号曰“ 卧虎”,贼甚惮之。萧衍恶其久在淮南,屡设反间,无所不至,世宗雅相委重,衍无以措其奸谋。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勒边戍勒:命令

B.无复烽燧之警烽燧:战争

C.崇断狱精审 审:审判

D.吾岂爱一躯 爱:吝啬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顿丘人也 B.元皇后第二兄诞之子

吾其还也 句读之不知

C.以本将军除兖州刺史 D.城不没者,二板而已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乃轻将数十骑驰到上洛,宣诏绥慰,当即帖然,寻勒边戍,掠得萧绩人者,悉令还之。(4分)

(2) 萧衍恶其久在淮南,屡设反间,无所不至,世宗雅相委重,衍无以措其奸谋。(4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李崇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5分)

参考答案

8.C(审:形容词,细致、慎重、确实)

9.C(以:介词:用,凭借。A也:助词。表判断语气/表委婉商量或希望的语气。B之: 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D者:代词,用在动词后,表示“……的地方”/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0.(1)于是李崇率领数十个骑兵轻装疾驰到上洛,宣读诏令慰问边民,巴氏当即安定。不久命令戍边的军队,凡是擒捉到萧勣一方的平民,全部送还。(“帖然”、“寻”、“悉”各1分,语句通顺1分)(4分)

(2)萧衍痛恨李崇长期镇守淮南,多次设反间计,手段用尽,但世宗非常信任李崇,萧衍没有拿来的办法施展他的奸计。(4分)(“雅”、“无以”、“措”各1分)(4分)

11.李崇忠于职守;善于抚慰边民;设楼悬鼓,群防群治禁绝盗贼;断狱精审,善破疑案;沉深有将略;宽厚善御众。(一点1分,答对5点得满分)(5分)

参考译文

李崇,字继长,是顿丘人。是文成元皇后二哥李诞的儿子。继承爵位陈留公、镇西大将军。高祖初年,担任大使巡察冀州。随即用本官(陈留公)的身份代理梁州刺史。当时巴氏蠢蠢欲动,下诏命令李崇用本将军(镇西大将军)的身份镇守上洛,命令陕、秦二州派兵护送李崇到治所。李崇推辞说:“边民失和,本是怨恨刺史,臣奉诏代任,边民自然容易安定。只须宣读一下诏旨,不劳征调军队自卫,使人民心怀恐惧。”高祖听从了。于是李崇率领数十个骑兵轻装疾驰到上洛,宣读诏令慰问边民,巴氏当即安定。不久命令戍边的军队,凡是擒捉到萧勣一方的平民,全部送还。南人感激,也送还荆州的平民220来人。双方边境安和,不再有战争警报。在任四年,很有政绩。

用本将军身份出任兖州刺史。兖州一带过去盗贼很多,李崇便命令在每个村庄建一座楼,楼上悬挂一面鼓。盗贼出现的地方,立刻就猛烈击鼓,四面最先听到鼓声的村庄击鼓一通,闻鼓声一通的村庄以二通鼓为一节,再后听到的村庄以三通鼓为一节,各击鼓数千槌。各村庄听到鼓声,都出动把守道路要口。因此盗贼发片顷刻之间,鼓声传遍百里,其中险要的关口都有人埋伏。盗贼一出现,就将他们擒获。各州都建城楼悬大鼓,就是从李崇这里开始的。

起先,寿春县人苟泰有个三岁的小孩,遭遇强盗而丢失,很多年不知道下落。后来,在同县赵奉伯家里看见自己的小孩。苟泰就到官府告状,双方都说这是自己的孩子,都有邻居作证,郡县的官吏无法断案。李崇说:“这容易知道。”让把两位父亲和这个孩子各安置在不同的地方,几十天里禁止他们见面。过了几十天,然后派人分别对两位父亲说:“你的孩子遇到祸患,不久前已经死去了,现在解除禁令,可去奔丧致哀。”苟泰听了即刻号啕痛哭,悲不自禁;赵奉伯听后只叹了几口气,毫无悲痛的意思。李崇仔细观察后,便把孩子还给苟泰,诘问赵奉伯为什么欺诈,赵奉伯招供,说自己的孩子早先死了,所以冒认了他。李崇判案精密确实,都像这样。

五月,连绵不断的大雨下了十三天,洪水灌入城内,房舍全被淹没,李崇与兵士站在城头上。水位上涨,没有停止,他又乘船靠近城墙,城墙只剩下两块木板那么宽的地方没有被淹没。州府官员都劝李崇放弃寿春城,到北山自保。李崇说:“淮南辽阔万里,安危系在我一人身上。我一旦离开这里,百姓顷刻四散逃去,扬州这一方土地恐怕不再成为国土。昔日王尊慷慨抗洪,忠义感动黄河;我怎么敢吝惜自己的性命,而蒙羞千载呢?我一定死守在这里,希望诸君不再多说。”这时州民裴绚等接受萧衍任命代理豫州刺史职位,凭借洪水,图谋叛乱,李崇都将他们打败、消灭。这个时候,如果不是李崇,淮南就不能保全。

李崇深沉有谋略,待人宽厚,善于统领部队。在扬州共经营十年,经常训练几千强壮士兵,寇贼侵扰边境,他率军迎战时所向披靡,号称“卧虎”,敌人非常畏惧。萧衍痛恨李崇长期镇守淮南,多次设反间计,手段用尽,但世宗非常信任李崇,萧衍无法施展他的奸计。

篇3:《李贺小传》原文和参考译文

《李贺小传》原文和参考译文

李贺小传 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①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②下榻叩头言:“阿 ③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 ④有烟气,闻行车嘒管⑤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注]①程限:让人遵循的标准、规范。 ②欻(xū):忽然。 ③阿 (mí):母亲。④ (bóbó):烟气向上的样子。 ⑤嘒(huì)管:声音轻微的管乐器。

参考译文:

京兆杜牧替李长吉集作序,描绘李长吉的奇特很是详尽,这就是世上流传的。长吉的姐姐嫁姓王的,说起长吉的事来尤其详尽。

李长吉为人纤瘦,双眉相连,长手指,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最先被昌黎韩愈知道。与长吉一起交游的,以王参元、扬敬之、权噱、崔植最为密切,长吉每天都与他们一同出游。从没有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按照法式连缀成篇那样,以符合作诗的规范为意。常常骑弱马,跟随一个小书童,背着古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取囊中所有,见所写很多,就怨怒地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肝才算完吗?”说完就点灯,送上饭给长吉吃。长吉从婢女那里取出书, 研墨拿纸补成完整的诗,投入其他囊中,不是大醉及吊丧的日子全都如此,过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参元、扬敬之等随时来从囊中取出抄好带走。长吉常常独自骑驴来往于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所到之处偶有诗作,随意丢弃,放在沈子明家的仅是所剩四卷罢了。

长吉快要死的时后,忽然大白天里看见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人骑着红色的有角的'龙,拿着一块木片,上面写着远古的篆体字或石鼓文,说是召唤长吉,长吉全都不认识,忽然下床来磕头说:“我母亲老了,而且生着病,我不愿意前去。”红衣人笑着说:“天帝刚刚建成一座白玉楼,立即召你为楼写记。天上的差事很快乐,不苦啊!”长吉独自哭泣,旁边的人都看见了。一会儿,长吉气绝。他平时卧室的窗子里,有烟气向上冒,还听到行车的声音和微微的奏乐声。长吉的母亲赶紧制止他人的哭声,等了如同煮熟五斗小米那么长时间,长吉最终死了。长吉的姐姐是不会编造出长吉这些事来的,所见到的确实像这样。

唉,碧蓝幽深的天啊,是那样的高,天上确实有天帝吗?天帝确实有林苑园圃、宫殿房屋、亭观楼阁这些东西吗?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天的高远,帝的尊严,也应该有人的文学才华超过这个世上的,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噫,又难道是世上所说的奇才,不仅仅地上少,就是天上也不多吗?长吉活了二十七岁,职位不过奉礼太常,当时的人也多排挤诽谤他,又难道是奇才,天帝特别重视他,而人们反到不重视吗?又难道是人的见识会超过天帝吗?

篇4:《李夫人赋》原文及译文

《李夫人赋》原文及译文

李夫人赋

两汉:刘彻

美连娟以修嫭兮,命樔绝而不长。饰新官以延贮兮,泯不归乎故乡。惨郁郁其芜秽兮,隐处幽而怀伤。释舆马于山椒兮,奄修夜之不阳。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神茕茕以遥思兮,精浮游而出畺。托沈阴以圹久兮,惜蕃华之未央。念穷极之不还兮,惟幼眇之相羊。函荾荴以俟风兮,芳杂袭以弥章。的容与以猗靡兮,缥飘姚虖愈庄。燕淫衍而抚楹兮,连流视而娥扬。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欢接狎以离别兮,宵寤梦之芒芒。忽迁化而不反兮,魄放逸以飞扬。何灵魄之纷纷兮,哀裴回以踌躇。势路日以远兮,遂荒忽而辞去。超兮西征,屑兮不见。寖淫敞,寂兮无音。思若流波,怛兮在心。

乱曰:佳侠函光,陨朱荣兮。嫉妒闟茸,将安程兮。方时隆盛,年夭伤兮。弟子增欷,洿沫怅兮。悲愁於邑,喧不可止兮。向不虚应,亦云己兮。嫶妍太息,叹稚子兮。懰栗不言,倚所恃兮。仁者不誓,岂约亲兮?既往不来,申以信兮。去彼昭昭,就冥冥兮。既不新宫,不复故庭兮。呜呼哀哉,想魂灵兮!

译文

你的姿容纤弱而美好啊,可叹性命短暂不长久,装饰了新宫久久期待着你啊,你却消失了身影不再回归故乡。荒草丛生一片凄凉景象啊,你身处幽暗之地令我神伤,把车马停在陵墓旁啊,长夜漫漫何时天明?秋气寒凉令我心中惨痛啊,那可人的桂枝玉陨香销,我的灵魂孤独地思恋着远方的你啊,精神脱离躯体四方漫游。长期寄情于地下的你啊,痛惜你花容如繁华早逝,天的尽头大概并不遥远啊,我想念你那翩翩徜徉的身姿。花蕊绽放等待着春风啊,沁人的芬芳愈加浓郁,明亮的面容婉顺安详啊,飘摇于风中却更加端庄。燕儿飞去飞来栖止于楹梁啊,你美目流盼娥眉轻扬。我如有所感心中追寻着你啊,你却将红颜深深地掩藏。相会欢愉亲热又终于分离啊,我深夜从梦中惊醒心下茫然,你忽然逝去再也不回转啊,魂魄放任无拘自在逍遥。思绪飘渺无定啊,你徘徊驻足我心哀戚,道路越来越远啊,恍惚中你飘然离去。如同红日西坠,霎时不见了踪迹。一切渐渐朦胧起来,静悄悄地再也没有了声音我对你的思念如流水不绝,心裹永远凄怆伤怀。

结语说:佳丽光彩照人,却如鲜花般凋零;那些嫉妒卑贱之辈,如何能与你相匹敌!正当鼎盛年华,却夭折而亡,兄弟小儿哭个不休,涕泪交流。悲愁郁结于中,哀声不绝于耳。我们的哀痛你无法知晓,真令人无可奈何。可叹你忧伤瘦损,又哀怜年幼的'小儿,你哀怆不语,心中定是有所希冀。仁者不必发誓,难道对待亲戚还要誓言。你虽从此一去不复返,我还是要表白自己的诚意。你远离光明的人世,前往昏暗的阴间,降临到了新宫,不再去往日的庭院。可悲啊可叹,我终日想念着你的魂灵!

篇5:《李端公》原文及译文

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好友相别实在是令人伤悲。

你去的道路伸向云天之外,我归来时只见暮雪在纷飞。

从小丧父早年就客游外乡,多经磨难我与你相识太迟。

回望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在战乱年月再见不知何时。

《李端公》赏析: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章,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时令当在严冬。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此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颔联写送别的情景,仍紧扣“悲”字。“路出寒云外”,故人沿着这条路渐渐远离而去,由于阴云密布,天幕低垂,依稀望去,这路好像伸出寒云之外一般。这里写的是送别之景,但融入了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这一笔是情藏景中。“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友人终于远行了,留在这旷野里的只剩诗人自己,孤寂之感自然有增无已。偏偏这时,天又下起雪来了,郊原茫茫,暮雪霏霏,诗人再也不能久留了,只得回转身来,挪动着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踏上风雪归途。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句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于淡雅中见出沉郁。

颈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还是没离开这个“悲”字。诗人送走了故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禁产生抚今追昔的情怀。“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人生少孤已属极大不幸,何况又因天宝末年**,自己远役他乡,饱经漂泊困厄,而绝少知音呢。这两句不仅感伤个人的.身世飘零,而且从侧面反映出时代**和人们在**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感情沉郁,显出了这首诗与大历诗人其他赠别之作的重要区别。诗人把送别之意,落实到“识君迟”上,将惜别和感世、伤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高潮。在写法上,这一联两句,反复咏叹,词切情真。“早”“迟”二字,配搭恰当,音节和谐,前急后缓,顿挫有致,读之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

尾联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诗人在经历了难堪的送别场面,回忆起不胜伤怀的往事之后,越发觉得对友人依依难舍,不禁又回过头来,遥望远方,掩面而泣;然而友人毕竟是望不见了,掩面而泣也是徒然,唯一的希望是下次早日相会。但世事纷争,风尘扰攘,不知何时才能相会。“掩泪空相向”,总汇了以上抒写的凄凉之情;“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这样作结,是很直率而又很有回味的。

作者简介:

卢纶(739年—7),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篇6:《明史王崇古传》原文及译文

《明史王崇古传》原文及译文

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由郎中历知安庆、汝宁二府。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四十三年,改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隆庆初,加右副都御史。吉囊的子吉能据河套为西陲诸鄙长,南扰河、湟番族,环四镇皆寇。其冬,进崇古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崇古奏给四镇旗牌,抚臣得用军法督战,又指画地图,分授诸大将赵岢、雷龙等。数有功。吉能犯边,龙等出花马池、长城关与战,大败之。吉囊弟俺答纳叛人赵全等,据古 州地,东入蓟、昌,西掠忻、代。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归者接踵。其冬,把汉那吉来降。把汉那吉者,俺答第三子铁背台吉子也。崇古念因此制俺答,则赵全等可除也,留之大同,慰藉甚至。俺答方掠西番,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使使调之。崇古令把汉绯袍金带见使者。俺答大喜,屏人语日:“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遂遣使,并请互市。崇古以闻,帝悉报可。俺答遂缚全等十余人以献,崇古亦遣使送把汉归。崇古广召商贩,听令贸易。布帛、菽粟、皮革远自江淮、湖广辐辏塞下。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诏进太子太保。十五年,三封告成。又二年卒。赠太保,谥裹毅。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B.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C.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D.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郎中,战国始置,后从隋唐到清朝,朝廷各部都设立郎中一职,分掌各司事务,位于尚书、侍郎之下。

B.旗牌,指写有“令”字的旗和牌,是朝廷颁给封疆大吏或钦差大臣准许其代替王命、便宜行事的凭据。

C.袭封,与“荫”相同,均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上辈的封爵,都是一种封建皇帝封赏大臣子女的制度。

D.互市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的贸易,汉朝时期出现最早的互市,有名的如明朝的“茶马互市”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崇古通晓军事,保护一方平安。他任宁夏巡抚时,熟悉各边关的险要关隘,组织抵抗防守,收纳投降归附盗寇,屡次出兵直捣敌巢,使敌寇不敢残害宇夏。

B.王崇古善于用人,具有战略意识。他统辖陕西等四地区军务时,画出防区,分别授权给赵岢、雷龙等大将,这些大将各自独立作战,灵活机动。

C.王崇古巧抓时机,促使事况转变。当把汉那吉来降,他认识到这是处理蒙汉关系的契机,厚待把汗,让其穿绯袍束金带,趁机安抚俺答,铲除了叛徒赵全等人。

D.王崇古重视贸易,稳定发展边境。他广招商贩,听任贸易,数千里边地不动兵兴武,每年节省了很多费用,出现了数千里军民安居乐业的现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

(2)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

参考答案

10. D

11.C

思路点拨 “荫”是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入仕权利。

12.答案 B

思路点拨 “各自独立作战”错,原文意为,王崇古上奏请求给四镇发放旗牌,使抚按大臣能够按军法督察战事。并没有“各自独立作战”之意。

13.(1)他又发檄文慰抚少数民族和汉族陷落敌手的军民,率众来降以及自己逃同的人,全部进行安抚。(关键同”劳”“自拔”“存抚”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王崇古仍旧每年到弘赐堡宣告皇帝的威仪圣德,各部族环绕着下拜,没有敢大声说话的人,从此边境安宁。(关键词“诣”“罗拜”“休息”的翻译各1分,人意2分)

参考译文

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由郎中历任安庆、汝宁二府知府。调任常镇兵备副使,在夏港攻击倭寇,在靖江追上并歼灭了他们。跟随巡托曹邦辅在浒墅作战。不久,与俞大猷一起追倭寇出海。他积功升任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嘉靖四十三年,他改任右佥都御吏,任宁夏巡抚。王崇古喜欢谈论军事,完全知晓各边关的险要关隘,亲身参加部队作战,修治进攻和防御设施,接爱投降和归附的人,多次出兵直捣敌人的巢穴。敌寇屡屡残害其他的边镇,唯独宁夏完好。隆庆初年,他被加封为右副都御史。吉囊的儿子吉能占据河套做了西部边疆各部落的首领,向南骚扰河、湟番族,周围四镇都遭侵犯。这年冬天,王崇古升任兵部右侍郎,统辖陵西、延、宁、甘肃地区的军务王崇古上奏请求给四填发放旗牌,使扼按大臣能够按军法督察战事,他还根据地图画出防区,分别交给大将赵岢、雷龙等。他屡次立功,吉能侵犯边关,雷龙等人从花马池、长城关出兵与他们作战,大败他们。吉囊的弟弟俺答收留了叛贼赵全等人,占据古丰州地方,向东攻八蓟、昌地区,向西劫掠忻、代地区。隆庆四年正月,诏令王崇古总督宜、大、山西地区的军务。王崇古禁止边防兵卒擅自出境,却放出一向通敌的人深入敌营充当间谍。他又发檄文慰抚少数民族和汉族陷落敌手的军民,率众来降以及自己逃回的人,全部进行安抚。回来的人接连不断。这年冬天,把汉那吉来投降。把汉那吉是俺答第三个儿子铁背台吉的儿子。王崇古考虑可以趁此制服俺答,铲除赵全等人,便将把汉等人留在大同,慰问安抚备至。俺答当时正在辅掠西部少数民族,听到事变急忙回师,急切地索要把汉,派使者刺探。王崇古让把汉穿绯袍束金带接见使者。俺答很高兴,屏退随从对他讲:“我不作乱,祸乱是赵全等人所为。希望天子分封我为王,永远为北方首领,各部落谁敢生祸乱。即使我不幸死去,我的孙子应当世袭封爵,他接受了朝廷的厚恩,怎敢辜负呢?”于是派遣使者,并请求互市通商。王崇古将这件事上报,皇帝全部答复可以。俺答就绑缚了赵全等十多人献给朝廷,王崇古也派使者将把汉送回。王崇古广泛地招集商贩,听任他们做生意。布匹丝绸、豆子米粮、皮革远从江、淮、湖广密集到了边塞附近。王崇古仍旧每年到弘赐堡宣告皇帝的威仪圣德,各部族环绕着下拜,没有敢大声说话的人,从此边境安宁。东起延、永地区,西到嘉峪关七填,故千里地区的军民安居乐业,不动兵兴武,每年节右十分之七的费用。诏令晋升他为太子太保。万历十五年,三次封贡都成功了。又过了两年,王崇古去世。封赠为太保,谥号襄毅。

李重,字茂会,江夏钟武人也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李崇,字继长,顿丘人也”原文及译文赏析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原文和译文赏析

李彦仙字少严其先宁州人也原文赏析及译文

《北史陆俟传》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隋书·李崇传》原文与翻译

《北史苏绰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崔光文言文字词翻译

《魏兰根,巨鹿下曲阳人也》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北史·郦道元传》原文阅读及翻译

《李崇断案》原文及译文
《《李崇断案》原文及译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李崇断案》原文及译文(整理6篇)】相关文章:

崔光日先进事迹2023-04-28

《崔光》 阅读答案2023-08-14

宋史韩琦传文言文翻译2023-11-03

刘禹锡,字梦得,自言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2023-02-14

《大唐新语·卷四·执法第》阅读题答案及译文2022-12-22

少任侠传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2-08-28

独愁,独愁李崇嗣,独愁的意思,独愁赏析2023-03-24

明史·丘福、李远传 阅读答案及译文2022-09-13

《旧唐书高士廉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2-11-02

《明史·梁廷栋传》阅读答案及译文2022-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