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时间:2022-05-07 12:35:2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锦集20篇))由网友“吃西瓜不吐籽”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过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篇1: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了保护企业的信息安全,特订立本制度,望全体员工遵照执行。

二、计算机管理要求

1、IT管理员负责公司内所有计算机的管理,各部门应将计算机负责人名单报给IT管理员,IT管理员(填写《计算机IP地址分配表》)进行备案管理。如有变更,应在变更计算机负责人一周内向IT管理员申请备案。

2、公司内所有的计算机应由各部门指定专人使用,每台计算机的使用人员均定为计算机的负责人,如果其他人要求上机(不包括IT管理员),应取得计算机负责人的同意,严禁让外来人员使用工作计算机,出现问题所带来的一切责任应由计算机负责人承担。

3、计算机设备未经IT管理员批准同意,任何人不得随意拆卸更换;如果计算机出现故障,计算机负责人应及时向IT管理员报告,IT管理员查明故障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如属个人原因,对计算机负责人做出处罚。

4、日常保养内容

A、计算机表面保持清洁。

B、应经常对计算机硬盘进行整理,保持硬盘整洁性、完整性。

C、下班不用时,应关闭主机电源。

5、计算机IP地址和密码由IT管理员指定发给各部门,不能擅自更换。计算机系统专用资料(软件盘、系统盘、驱动盘)应由专人进行保管,不得随意带出公司或个人存放。

6、禁止将公司配发的计算机非工作原因私自带走或转借给他人,造成丢失或损坏的要做相应赔偿,禁止计算机使用人员对硬盘格式化操作。

7、计算机的内部调用

A、IT管理员根据需要负责计算机在公司内的调用,并按要求组织计算机的迁移或调换。

B、计算机在公司内调用,IT管理员应做好调用记录,《调用记录单》经副总经理签字认可后交IT管理员存档。

8、计算机报废

A、计算机报废,由使用部门提出,IT管理员根据计算机的使用、升级情况,组织鉴定,同意报废处理的,报部门经理批准后按《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到财务部办理报废手续。

B、报废的计算机残件由IT管理员回收,组织人员一次性处理。

C、计算机报废的条件:

(1)主要部件严重损坏,无升级和维修价值。

(2)修理或改装费用超过或接近同等效能价值的设备。

三、环境管理

1、计算机的使用环境应做到防尘、防潮、防干扰及安全接地。

2、应尽量保持计算机周围环境的整洁,不要将影响使用或清洁的用品放在计算机周围。

3、服务器机房内应做到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整齐;非主管维护人员不得擅自进入。

四、软件管理和防护

1、职责:

A、IT管理员负责软件的开发购买保管、安装、维护、删除及管理。

B、计算机负责人负责软件的使用及日常维护。

2、使用管理:

A、计算机系统软件:要求IT管理员统一配装正版Windows专业版,办公常用办公软件安装正版office专业版套装、正版ERP管理系统,制图软件安装正版CAD专业版,杀毒软件安装安全杀毒套装,邮件软件安装闪电邮,及自主开发等各种正版及绿色软件。

B、禁止私自下载或安装软件、游戏、电影等,如工作需要安装或删除软件时,向IT管理员提出申请,经检查符合要求的软件由IT管理部员或在IT管理员的监督下进行安装或删除。

C、计算机负责人应管理好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或软件的用户名、工号、密码。若调整工作岗位,应及时通知IT管理部员更改相关权限。不得盗用他人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计算机,或更改、破坏他人的文件资料,做好局域网上共享文件夹的密码保护工作。

D、计算机负责人应及时做好业务相关软件的应用程序数据备份(刻录光盘),防止因机器故障或被误删除而引起文件丢失。

E、计算机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或出现错误代码时,计算机负责人应及时上报IT管理员进行处理。

3、升级、防护:

A、如操作系统、软件需要更新及版本升级,则由IT管理员负责升级安装、购买等。

B、U盘、软盘在使用前,必须先采用杀毒软件进行扫描杀毒,无病毒后再使用。

C、由IT管理员协助计算机负责人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木马程序检测和清理工作,要求定期更新杀毒软件。

五、硬件维护

1、要求:

A、IT管理部员负责计算机或相关电脑设备的维护。

B、对硬件进行维护的人员在拆卸计算机时,必须采取必要的防静电措施。

C、对硬件进行维护的人员在作业完成后或准备离去时,必须将所拆卸的设备复原。

D、对于关键的计算机设备应配备必要的断电、继电保护电源。

E、IT管理部员应按设备说明书进行日常维护,每月一次。

2、维护:

A、计算机的使用、清洁和保养工作,由计算机负责人负责。

B、IT管理员必须经常检查计算机及外设的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六、网络管理

1、禁止浏览或登入反动、色情、邪教等不明非法网站、浏览非法信息以及利用电子信箱收发有关上述内容的邮件;不得通过互联网或光盘下载安装传播病毒以及黑客程序。

2、禁止私自将公司的受控文件及数据上传网络与拷贝传播。

七、维修流程当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停止操作,上报公司IT管理员,填写《公司电脑维修记录表》;由IT管理员负责维修。

八、奖惩办法由于计算机设备是我们工作中的重要工具。因此,IT管理员将计算机的管理纳入对各计算机负责人的绩效考核范围,并将严格实行。从本制度公布之日起:

1、凡是发现以下行为,IT管理员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处罚并追究当事人及其直接领导的责任,严重的则交由上级部门领导对其处理。

A、私自安装和使用未经许可的软件(含游戏、电影),每个软件罚________元。

B、计算机具有密码功能却未使用,每次罚________元。

C、下班后,计算机未退出系统或关闭显示器的,每次罚________元。

D、擅自使用他人计算机或外设造成不良影响的,每次罚________元。

E、浏览登入反动、色情、邪教等不明非法网站,传播非法邮件的,每次罚________元。

F、如有私自或没有经过IT管理部审核更换计算机IP地址的,每次罚________元。

G、如有拷贝受控文件及数据,故意删除共享资料软件及计算机数据的,按损失酌情进行处罚。

2、凡发现由于:违章作业,保管不当,擅自安装、使用硬件和电气装置,而造成硬件的损坏或丢失的,其损失由责任人赔偿硬件价值的全部费用。

九、附则

1、本制度为公司计算机管理制度,要求每一位计算机负责人和员工都必须遵守该制度。

2、本制度由行政部负责编制与修改。

3、本制度由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篇2: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条 根据xx集团公司下达的xx集科[xxx]83号文件《xx集团公司多媒体广域网络系统管理办法及信息技术规范的通知》的要求。制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适合在大同发电有限公司内的管理信息网络中使用。

第二条 安全管理制度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物理层、网络层、平台安全,物理层包括环境安全和设备安全、网络层安全包含网络边界安全、平台安全包括系统层安全和应用层安全。

机房安全管理

第三条 大同发电公司网络机房是网络系统的核心,除网络信息处管理人员外,其他人不经允许不得入内,网络信息处的管理人员不准在主机房内会客或带无关人员进入。未经许可,不得动用机房内设施

第四条 机房工作人员进入机房必须遵守相关工作制度和条例,不得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宜,每天下班前须检查设备电源情况,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方可离开。

第五条 为防止磁化记录的破坏,机房内不准使用磁化杯、收音机等产生磁场的物体。

第六条 机房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第七条 机房温度要保持温度在18±5摄氏度,相对湿度在50%±5%。

第八条 做好机房和设备的卫生清扫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除尘,保证机房和设备卫生、整洁。

第九条 机房设备必须符合防雷、防静电规定的措施,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处理,计算机及辅助设备的'电源须是接地的电源。

第十条 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认真履行机房值班制度,做好防火、防水、防盗等工作。

第十一条 机房电源不可以随意断开,对重要设备必须提供双套电源。并配备UPS净化电源供电。公司办公楼如长时间停电须通知信息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并指明电源恢复时间。

设备安全管理

第十二条 网络系统的主设备是连续运行的,网络信息处每天必须安排专职值班人员。

第十三条 负责监视、检查网络系统运行设备及其附属设备(如电源、空调等)的工作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向网络信息处领导报告,遇有紧急情况,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妥善处理。

第十四条 负责填写系统运行日志、操作日志,并将当日发生的重大事件填写在相关的记录本上。负责对必要的数据进行备份操作。

第十五条 负责保持机房的卫生及对温度、湿度的调整,负责监视并制止违章操作及无关人员的操作。

第十六条 不准带电拔插计算机及各种设备的信号连线。不准带电拔插计算机及各种设备。不准随意移动各种网络设备,确需移动的要经网络信息处领导同意。

第十七条 在维护与检修计算机及设备时,打开机箱外壳前须先关闭电源并释放掉自身所带静电(可摸一下暖气管或接地线)。

网络层安全

第十八条 公司网络与信息系统中,在网络边界和对外出口处必须配置网络防火墙。

第十九条 未实施网络安全管理措施的计算机设备禁止与internet相连。

第二十条 任何接入网络区域中的网络安全设备,必须使用经过国家有关安全部门认证的网络安全产品。

第二十一条 在计算机联入企业信息网络之后,禁止一其他任何方式(如拨号上网、ISDN、ADSL等)与internet相连。

第二十二条 对于公司企业内部网路应当根据应用功能不同的要求,必须进行网络分段管理,以防止通过局域网“包广播”方式恶意收集网络的信息。

系统安全管理

第二十三条 禁止下载互联网上任何未经确认其安全性的软件,严禁使用盗版软件及游戏软件。

第二十四条 密码管理:密码的编码必须采用尽可能长并不易猜测的字符串,不能通过电子邮件等明文方式传送传输,密码必须定期更新。

第二十五条 登陆策略:仅给经过授权的用户暴露账号,不得设置多人共用的账号,连续登陆三次失败,须暂时禁止此账号并通知该账号用户。

第二十六条 普通系统用户:未经相关部门许可,禁止与其他人员共享账号和密码;禁止运行网络监听工具或其他黑客工具;禁止查阅别人的文件。

第二十七条 系统管理员:不得随意在系统中增加账号,随意修改权限,未经管理部门的许可,严禁委托他人行使管理员权利。

第二十八条 外来软盘或光盘须在没联网的单机上检查病毒,确认无毒后方可上网使用。私自使用造成病毒侵害要追究当事人责任。

第二十九条 网络系统的所有软件均不准私自拷贝出来赠送其它单位或个人,违者将严肃处理。

系统应用安全管理

第三十条 实行专人负责检测病毒,定期进行检查,配备相应的实时病毒检测工具。

第三十一 条 严禁随意使用软盘和U盘等存储介质,如工作需要,须经过病毒检测方可使用。

第三十二条 严禁以任何途径和媒体传播计算机病毒,对于传播和感染计算机病毒者,视情节轻重,给予适当的处分。制造病毒或修改病毒程序制成者,要给予严肃处理。

第三十三条 发现病毒,应及时对感染病毒的设备进行隔离,情况严重时报相关部门并及时妥善处理。

第三十四条 实时进行防病毒监控,做好防病毒软件和病毒代码的智能升级。

第三十五条 应当注意保护网络数据信息的安全,对于存储在数据库中的关键数据,以及关键的应用系统应作数据备份,数据备份应当满足《xx电力大同发电公司数据备份管理制度》的要求。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从公布之日起实施。 本办法由总经部网络信息处负责解释

篇3:企业信息安全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又是一把“双刃剑”,它为银行经营管理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如同瘟疫般的计算机病毒以及危害公共安全的恶意代码的广泛传播,涉及到计算机的犯罪案件迅速增长,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鉴于此,对于初入建行的我们而言,学好银行信息安全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下午,个金部的周经理给我们详细讲解了一些有关银行的信息安全知识,并介绍了建行的邮件都办公系统的使用方法,周经理的讲授深入浅出,让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建行员工在信息安全方面应该掌握的知识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也为我们今后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通过下午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一些常犯的信息安全方面的错误,比如:开着电脑离开,就像离开家却忘记关灯那样;轻易相信来自陌生人的邮件,好奇打开邮件附件;使用容易猜测的口令,或者根本不设口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报告安全事件等等。也知道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在信息安全方面该如何要求自己:1、建立对信息安全的敏感意识和正确认识;2、清楚可能面临的威胁和风险;3、遵守各项安全策略和制度;4、在日常工作中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信息安全对于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要出现一点问题,不仅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还会对人民的财产造成威胁。因此,作为金融机构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安全系统。而对于我们建行员工而言,必须学好银行信息安全知识,能正确识别相关风险并及时报告,防微杜渐,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安全水平。

篇4:CTO企业信息安全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互联网+”持续火热,各类新型互联网创业公司不断诞生,越来越多传统企业“触网”,由于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的相对薄弱,在信息安全问题上面临较大的风险。与此同时,各类病毒呈现更加隐蔽,扩散速度更快,给信息安全防范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今年以来,苹果、网易等众多企业频繁爆发安全问题,哪怕一个很小的安全事故或者漏洞,都会导致整个服务链条的崩溃,牵连无数企业和用户。

中国正在从互联网大国向互联网强国迈进,新形势下有效防范信息安全风险是网络时代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以及公众利益的重要使命,也是保障互联网+行动计划、助推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的重要基石。

因此,针对当前的信息安全情况对全国主要城市企业的CTO做深入调查,是应政府、企业之需,以提升企业的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安全威胁防范能力。

本次调查由中国互联网安全领袖峰会发起。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在线网络调查的形式,共收集有效调查样本971份。

调查样本涉及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以及不同区域级别的企业,100人以内的中小企业与大中型企业各半,其中从事IT/科技与互联网行业的被访者占据48%,同时分别有超过10%的金融、传统制造行业人士参与。此次参与问卷调查的CTO及企业技术负责人占比近50%。

三、报告摘要

超过90%的企业完全或高度依靠互联网开展业务

超过45%的企业在过去三年曾发生过不同量级的信息安全事故,仅有15%的企业认为自己的安全措施完全可以防范风险

近80%的'公司管理层认为信息安全的事故责任应由安全团队承担,其中有20%管理层甚至直接归咎于企业CTO

有57%以上的安全从业者并未参加过相关的信息安全培训或沙龙

近一半企业认为信息安全隐患是动态的、存在于各个环节的,并且更加隐蔽,单凭一个两个人或企业难以完全防范

近7成企业认为“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让信息安全服务于互联网+”

35%的企业认为“行业交流与合作的机制”是更有效保障“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

篇5:CTO企业信息安全调查报告

调查1:企业业务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

命脉级的信息安全

现代经济对互联网的依存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各个行业不论规模大小,均有超过90%的企业完全或高度依靠互联网开展业务,科技/互联网、金融、电信是对互联网依存度最高的行业,而其中创业型小微企业(50人以内)更甚,互联网成为这类企业发展的重要根基。

调查2:信息安全问题离我们有多远?

两“人”行,就有一“人”中招

数据显示,超过45%的企业在过去三年曾发生过不同量级的信息安全事故,甚至不乏我们所熟悉的知名企业; 大型企业(规模超500人)与电信行业尤其是重灾区,分别有超过57%和64%的企业发生过信息安全事故;这些安全事故直指商业机密、用户信息等核心信息资产。

而目前仅有15%的企业认为自己的安全措施可以完全防范风险,但仍然只有25%的企业拥有“客户端/服务器/网关/邮件/网络层防毒系统”多层面的防护系统。

调查3:信息安全事故孰之过?

事故到前方恨晚,防微杜渐应有时

企业在发生事故后,安全团队组建的比例和资金投入都远高于尚未发生过安全事故的企业,分别比未发生事故的企业高出近13%和15%,然而亡羊补牢不仅无法挽回事故所带来的损失,团队也承担着巨大压力。对于企业安全事故,尽管有接近75%的威胁都被认为来自企业外部,但有80%的公司管理层认为事故责任应由安全团队承担,其中有20%的管理层甚至直接归咎于企业CTO。

事实上,面对广泛认知的病毒、木马、网络入侵、系统攻击等安全威胁,虽然70%企业在信息安全方面已有所投入,但参差不齐,目前有57%以上的安全从业者并未参加过相关的培训或者沙龙。

小微企业尤其是小微金融企业成为信息安全的最大风险点,接近40%的小微企业(100人以下)无信息安全团队和资金投入,而超过50%的金融企业没有任何安全方面的投入。与之相对的,互联网与电信行业在信息安全建设方面则已有较好基础,这些企业超过76%已有信息安全方面的专项投入。

篇6:CTO企业信息安全调查报告

调查1:企业信息安全的未来什么样?

是更大的能量,也是更大的脆弱

“互联网+”带来了产业链和生态级的互联互通,更加庞繁的互联互通又带来了什么样的新风险?48%的企业认为信息安全不再是一两个人或系统就能解决的,安全隐患是变化的、动态的、不可控的。

64%的企业认为信息安全频频发生是由于“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52%的企业认为是信息化加剧了信息安全隐患。

调查2:互联网+下的企业如何更安全?

在生态中共生,在协作中强大,一起来,更安全

让信息安全服务于“互联网+” 已成共识,近7成业内人士认为“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让信息安全服务于互联网+”。而创造“ 智慧互联,PC、手机、Pad、车联网、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的全场景安全”和“求同存异,打破不同企业、行业的边界,形成跨界融合”则成为最受认可的安全理念。

这一理念下,“安全意识和技术”以及“企业单打独斗”被认为是主要的障碍。而有效的对策除了“全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人才技术的发展”外,行业交流与合作的机制也是更有效保障“生态”安全的手段。一起来,更安全。

第四章 总 论

通过对企业的信息安全现状、信息安全未来的综合调查,我们发现:

1、企业运营已离不开互联网(超过90%的企业完全或高度依靠互联网开展业务),与此同时安全隐患高居不下(超过45%的企业在过去三年曾发生过不同量级的安全事故),小微企业尤其是小微金融企业成为信息安全的最大风险点;

篇7:石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论文

引言

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飞速发展,作为信息载体的计算机、互联网已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层面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广泛性在全面数字化的今天给经营管理带来了便捷、高效、有序的工作环境,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安全管理隐患。安全漏洞的增多、管理的交叉混乱、恶意的网络攻击使网络安全管理遭受了较大的冲击,成为信息化健康发展的绊脚石。网络信息管理疏于安全的防范将危及到企业生产经济的有序发展。石油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任何风险都可能导致国家经济受到重大影响。因此,提高石油企业信息安全意识,加强信息管理应以保瘴服务和应用为目标,强化安全意识、制定周密的安全手段从而构建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1、加强企业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1.1企业信息管理概念

企业信息管理是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设备,以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实现企业管理的自动化,进而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的管理,以此来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优化配置,进而通过企业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企业未来的经济形势分析、预测资料、资源的可获量、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发展动向,以及政府政策与政治情况的环境变化等等。企业信息管理与制订企业发展战略、制订规划、合理地分配资源是密切相关的。同时,企业的信息管理也应当包括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如财务管理信息、物资库存、钻井施工、职工档案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并且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篇8:石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论文

企业信息的存在方式有着多样性,而进行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企业的信息安全,保证企业能够顺利的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中,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构筑起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可验证性的目标,使企业安全信息管理能够通过有效的控制措施来实现。第一,企业管理的信息具有很强的保密性和完整性的特点,因此其对于企业的生产势力、科技含量、资金流动、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等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对于企业的商业形象与合法经营也至关重要,因此加强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是必要的。第二,由于网络自身所具有的开放性特性,决定了企业信息管理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安全威胁,比如计算机病毒等,以及计算机诈骗、泄密等问题,也说明了加强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势在必行。第三,企业对于信息系统产生的依赖也从另一方面暴露出了信息管理系统的脆弱,公共网络与私人网络的连接增强了信息的控制难度,使得信息在分散化的管理模式下,集中、专业控制的有效性大大减弱。另外,由于很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缺陷,其自身就存在着不合理之处,这对于信息安全管理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基于此,对于企业信息管理的安全性也成为了当前企业管理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2、加强企业信息管理安全的防范措施

2.1不断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目前应用的管理系统有PKI、邮箱、AD域、普OA、合同系统、A6、ERP、网络、操作系统、A7、档案系统、物采系统、OSC、视频会议、企业微信、站、宝石花、数字营房、会议保障、E2、一体化、RTX、移动应用、短信平台。信息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越来越重要,一旦系统中断,将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带来混乱,而数据一旦丢失,后果是不可估量的。为此,信息管理系统的投入和使用,是建立在充分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和观察,才能够投入使用。在不同的部门进行信息系统的引入时,应当按照部门的实际情况,通过多方引进,使用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于信息安全来说,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系统是否能够通过安全验证对用户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且赋予不同等级的用户不同的使用权限,这样则能够有效的防止无权访问信息的用户对核心区域的访问,保证信息不会被盗用。同时,为保证信息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应采用双机服务器和从服务器。一旦发生服务器故障,由从服务器自动接替主服务器工作。

2.2有效的设备管理

设备安全主要涉及到由于自然灾害、人为因素造成的数据丢失。信息安全应建设完善的容灾备份系统,容灾备份系统一般由两个数据中心构成,主中心和备份中心。通过异地数据备份,实时地将主中心数据拷贝至备份中心存储系统中,使主中心存储数据与备份中心数据完全保持一致。同时,对于管理系统中使用的设备品牌、机型、内部配置以及使用时间等信息都要进行专门的记录,通过这些记录,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同时也能够通过这些信息判断出信息的使用效率以及运行情况,对于设备的损坏或者是丢失情况都能够及时地了解。

2.3加强对人员的监督与管理

企业信息安全不单纯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人是设备的主要操作者,因此对于信息的安全管理,就需要加强对人的管理,需要操作人员具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对于每一位操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对于唯一的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要进行妥善保管,同时让操作人员认识到泄密会导致的严重后果,增强责任意识。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及意识的培养,管理人员才能养成定期维护、按时打补丁、及时更新的操作习惯,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应对各种网络攻击手段。通过不断的加强过程管理,通过对每个细节的严密审查,能够有效减少人为出错的现象,同时通过科学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刺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

2.4网络传输安全

石油企业具有特殊性,企业的生产、管理等业务发生于不同部门、不同区域,不同地域、生产间数据传输通过网络实现。由于网维具有开放性、互联性和联结形式多样性等特征,使得信息传递存在自然和人为等诸多因素,如网络协议TCP/IP安全性的入侵等。网络带来了高效,但是网络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必须做好防火墙的应用、漏洞检测系统应用、网络防病毒产品应用、访问控制安全应用等。同时,制订网络安全管理守则、机房管理制度,做到权责分明、操作规范、流程清楚、保密严格的高安全、高可靠的动态管理。树立机敏的安全防范意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能够对信息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对于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企业信息管理的安全性,主要与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体制是否完善、是否具有与企业文化相符合的信息安全管理办法以及科学的评估方法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企业应当不断加强信息的安全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以此促进企业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篇9:造型企业信息安全的论文

关于造型企业信息安全的论文

一、制造型企业信息安全的现状

(一)信息安全组织临时化

通常,制造型企业只有在发生了信息泄露、病毒攻击、系统破坏等信息安全事件时,才会临时从信息技术部和业务部门抽调人手处理和解决信息安全事件.出现新的信息安全要求时,才会临时组建项目小组,根据新的信息安全要求制定解决方案并实施计划,项目完成后,临时小组就会解散,没有人会继续跟进和执行解决方案.由于没有定期的信息安全评估,安全计划不断地重复开始和结束,带来大量的人财物重复投入,这将导致安全计划成本不断增加,企业的工作效率不断降低,信息安全防护也未得到有效提升.

(二)员工上网无限制

虽然制造型企业为员工上网提供了用户名及密码,并且对其登录的网站进行了监测,但是员工在工作时间还是可以无设防地利用外网进行网页游览、网络社交等行为,并且使用一些网站的免费邮箱随意地接收和发送电子邮件,这些给黑客、病毒、钓鱼软件等创造了对企业内部网络攻击的机会.于是,员工在不了解原因的情况下,使得企业的信息被泄露或者内部网络瘫痪,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工作,造成企业资产的损失.

(三)个人移动设备(BYOD)使用泛滥

在制造型企业的办公场合,员工会携带个人移动设备(BYOD)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移动硬盘等进行办公.企业员工可以较为随意地使用这些移动存储设备对内部文件进行拷贝,并且可以使用移动设备接入企业内网的无线WiGFi,并拥有一定程度的内网数据读取权限,这样做虽然节约了企业的办公成本,提高了办公的效率,但是也增加了企业内网病毒感染及遭受黑客恶意入侵的风险.

(四)信息安全防护水平有限

出于性能、技术等因素的考虑,加之国内自主研发的信息安全产品较少,目前进口的信息安全产品受到许多制造型企业的广泛采用.尽管这些企业的信息安全需求以此得到了满足,但近几年来,进口产品设备故障的频繁发生也对制造型企业的业务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进口信息安全产品已经占据了这些企业信息系统的关键节点,这使得企业的商业机密时刻处于高危状态.不仅如此,部分制造型企业仍旧停留在使用免费的个人版杀毒软件阶段,而这些软件不仅无法解决病毒交叉感染的问题,也没有统一的管理平台对企业内网的安全系统进行统一的升级与维护.另外,信息安全产品在企业内的无序堆叠不仅使得各安全产品存在兼容性问题,同时也使得各产品厂商只能提供与自己产品有关的技术支持,导致企业对问题很难进行跟踪和排查.最后,企业电脑终端上的防毒程序未开启或者未升级至最新版本,以及系统漏洞修补的不及时都造成了多病毒大面积入侵企业内网.

(五)信息安全事件处理不及时

制造型企业在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时,即使有相关的信息安全管理产品,但无法迅速定位安全事件,更无法快速进行安全事件响应处理,常处于混乱、无序的运维管理状态.由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无法全面了解整个企业网络中正在发生的内部越权访问和外部攻击,出现问题时,他们多表现得无从下手或者手忙脚乱.而且,企业各部门各自为政,对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无法进行统一规范的快速处理.

二、制造型企业信息安全薄弱的原因

(一)员工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制造型企业员工信息安全意识比较淡薄,主要表现为企业管理层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将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与企业生产安全管理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高度来对待,更没有把它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部分.管理层之所以没有信息安全意识主要是因为信息安全不会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反而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尤其是对于受部门业绩压力和资源限制的业务部门来说,他们不愿意把时间和资源放在信息安全防护工作上,并且他们还认为不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不一定会造成损失.普通员工则表现在他们不了解什么信息安全,不知道遵守和执行信息安全制度对自己及企业带来的影响,缺少必要的信息安全教育与培训,有意或无意地导致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

(二)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不完善

信息安全防护水平受到限制除了受上述因素影响外,还有就是没有完善的物理安全、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相统一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具体体现在企业使用的软件设计存在缺陷或者技术漏洞、杀毒软件不及时更新;信息系统设计没有以风险评估为基础、业务流程描述错误或漏洞、数据访问权限设置不清晰、关键数据没有备份等因素;物理安全边界不明确、设备或存储介质缺乏安全措施、电缆损坏、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等.

(三)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缺失

信息安全事件处理不及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建立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制造型企业没有对信息安全事件进行分级响应与处置,也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预测、评估和分析安全事件对企业造成的后果程度进行等级划分,并针对不同的安全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大部分制造型企业在处理信息安全事件时更多依靠的是人的经验和责任心,缺少标准化的信息安全事件处理流程,以及必要的审核和工具支撑.

三、改进制造型企业信息安全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信息安全问题不仅出现在技术方面,还更多地出现在管理方面.因此,为了保障企业的业务持续运行,加强企业的股东、客户以及服务提供商对企业信息安全的信任,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制造型企业可以将管理、技术和运维三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组织层级结构

企业信息安全组织架构的建立是围绕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战略目标,对企业的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安全技术产品等进行合理安排和配置,构成相互协作的有机整体,使企业的信息安全活动协调有效地运行.制造型企业通过建立多层次、跨部门的信息安全决策委员会、信息安全工作部、信息安全执行部的层级结构,不仅能在企业中形成一张网,覆盖企业的各个部门,有利于信息安全措施的实施和针对信息安全事件的快速响应,而且还能为后续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提供组织上的保证.信息安全决策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信息安全制度和策略、明确各部门信息安全职责、协调各部门实施信息安全控制措施以及信息安全活动的实施等.信息安全工作部由各部门负责信息安全管理的工作人员构成,实施决策委员会制定的信息安全策略、制度和方针,并负责各部门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信息安全执行部具体有三个部门,即信息安全规划部、信息安全监督审计部、信息安全运行保障部,并且由各部门进行业务支撑。

(二)加强人员教育培训和规范管理

信息安全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于企业外部的攻击或是企业信息安全技术的.缺陷,而是企业人员缺乏信息安全意识.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完善的信息安全教育培训,这不仅能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保护技能,还能更好地保护企业的信息安全.制造型企业在制定信息安全教育培训内容时,可以根据员工在企业中所处的职位高低和工作性质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制定.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教育培训以信息安全核心知识、风险管理、信息安全政策等为主;企业的信息技术人员,则是以信息安全技术教育培训为主;一般员工结合所在部门的业务特点以信息安全意识培训为主.除了对企业的人员进行教育培训,还需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对掌握产品生产、原材料采购等核心信息的管理者实施更加严格的信息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对负责计算机系统及日常维护的人员界定其工作权限;规范化管理员工的上网行为,合理利用网络资源,避免人为的网络安全隐患.同时在规范管理中引入绩效考核机制,这样不仅使信息安全管理的指标量化,而且,通过信息安全监督审计工作组对员工信息安全工作进行考核,使员工更加重视企业信息安全.因此,加强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和规范化管理,不仅可以营造企业信息安全文化氛围,还可以约束员工的行为,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信息安全事件发生.

(三)完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信息安全技术是企业信息安全的保障,完善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可以防止由于技术因素导致的信息安全漏洞,避免给外部攻击者留下可乘之机,从而减少技术因素导致的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制造型企业需从以下六个方面去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并采用“适度防御”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安全技术与产品,形成企业适用的安全技术防线.一是保障并完善数据安全,制造型企业需通过加密的手段保护企业系统中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从而提高数据访问的抗抵赖性,同时加强数据的异地灾难恢复机制,实现本地数据的实时远程复制与备份,避免本地系统遭受灾难性破坏导致企业系统中数据的遗失.二是保障并完善终端安全,制造型企业除了要采用全面可靠的防病毒体系和防火墙技术外,还需制定严格的移动终端设备使用制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内部员工利用移动终端设备随意拷贝企业内部文件,导致企业内部信息向外泄露,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移动终端设备携带的病毒漏过企业系统设置的防火墙而直接在系统内部传播.三是保障和完善应用安全,除了提供用户名和口令外其他身份验证机制,必要时还需支持双因素认证和具备登录控制模块,同时在日常工作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控制员工访问权限,减少越权操作的现象,最大限度地保障个人系统的安全.四是保障和完善网络安全,制造型企业还需通过内外部署相应的网络与信息安全设施使计算机设备的物理管理得到加强,并对入侵检测系统和漏洞扫描系统进行内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的安全设计,使系统免于网络攻击的同时,也提升了系统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五是保障主机安全,除了采用系统扫描技术对操作系统层设备和系统进行智能化检测来帮助网络管理人员高效地完成定期检测和操作系统安全漏洞修复的工作,还应采用系统实时入侵探测技术来监控主机系统事件,检测攻击的可疑特征,并给予响应和处理.六是保证物理安全,制造型企业需要保证机房与设施的安全,针对环境的物理灾害、自然灾害和人为的蓄意破坏采取安全措施,并通过防盗、防毁、防电磁干扰来保证设备的安全.

(四)建立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

由于信息安全事件会给制造型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作为补救性质的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的建立就是必不可少的.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是指在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之前企业对各种可能情况所做的全部准备和在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相应措施的方法和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使企业尽可能地减少信息安全事件带来的损失.制造型企业应首先在信息安全运行保障部中创建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中心,中心成员由企业内部的管理者、计算机和网络等方面的技术专家共同组成,并联合外部技术支持企业,针对企业的信息安全事件进行应急响应,及时地处理信息安全事件,使企业的风险和损失最小.其次是制定标准的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的措施与流程,要求应急响应中心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和运作,并且建立及时精确的信息安全事件上报体系.最后还需建立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案件库,目的是为了实现对事件处理过程的备案和综合查询,帮助企业在处理事件时查找历史处理记录和流程,从而缩短应急响应的时间.制造型企业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处理的具体流程是:首先,对信息安全事件进行封锁,为避免信息安全事件的扩散,应关闭其与网络的连接;其次,为缓解信息安全事件带来的影响,应采取相应措施,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再次,根据安全记录日志或当前实时监控和审计的结果进行分析与判断,采取措施消除信息安全事件,然后对系统进行恢复,让受侵害的业务系统、应用、数据库等恢复到正常的运行状态;最后,对系统恢复后的安全状况进行追踪,对现有的一些处理流程进行重新评估,并修改不适宜的环节。

篇10:企业信息安全治理框架论文

通过良好的信息安全治理, 可以保护企业的信息资产,避免遭受各种威胁,降低对企业之伤害,确保企业的永续经营,以及提升企业投资回报率及竞争优势。

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以及结合COBIT标准和GB/T 22080-<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总结出信息安全治理的框架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1)信息安全战略:结合企业的整体信息技术战略规划和信息安全治理现状,制定信息安全战略。

(2)信息安全组织架构:根据企业层面在决策、管理和执行机制对组织结构的要求,建立信息安全治理框架和决策沟通机制,明确公司各级管理层及相关部门在信息安全组织架构中的工作职责与角色定位。

(3)信息安全职责:根据公司信息安全组织架构,进一步明确信息安全相关岗位的工作职责、分工界面和汇报路径等。

(4)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建立一个层次化的制度体系,针对不同的需求方(管理者、执行者、检查者等)从政策、制度、流程、规范和记录等方面进行信息安全活动相关的规定,实现信息安全的功能和管理目标。

6 信息安全治理评估

企业信息安全治理评估有助于提高信息安全治理投资的效益和效果。

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和管理执行层可以使用信息安全治理成熟度模型建立企业的安全治理级别。

该模型,如表2所示,被应用为几个方面。

(1)在市场环境中,相对于国际信息安全治理标准、行业最佳实践,以及直接竞争对手,了解企业在信息安全治理上的级别。

(2)进行差距分析,为改进措施提供明确的路径。

(3)了解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4)有利于对信息安全治理进行绩效评估。

7 结束语

本文从企业信息安全治理的实践出发,概述了目前企业信息安全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总结了企业实现有效的信息治理的关注领域和实施内容,为企业建立良好的信息安全治理提供了基本框架。

参考文献

[1] 马峰辉,刘寿强.企业信息安全治理的经济性探析.计算机安全,:70-71.

[2] 娄策群,范昊,王菲.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其对策.中国图书馆学报,(11):33-37.

[3] 刘金锁,李筱炜,杨维永.企业实现有效的信息安全治理之路.中国管理信息化,(11):37-39.

[4] 黄华军,钱亮,王耀钧.基于异常特征的钓鱼网站URL检测技术[J].信息网络安全,2012,(01):23-25.

[5] 黄世中.GF(2m)域SM2算法的实现与优化[J].信息网络安全,2012,(01):36-39.

篇11:企业信息安全治理框架论文

【 摘 要 】 随着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安全在持续、可靠和稳定运行中面临着巨大考验,因此企业急需开展信息安全治理。

论文从企业信息安全治理的实践出发,概述了目前企业信息安全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总结了企业实现有效信息安全治理的关注领域和实施内容,为企业建立良好的信息安全治理提供了基本框架。

【 关键词 】 信息安全;安全治理;框架;风险管理

1 引言

随着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系统在纵、横向的耦合程度日益加深,系统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因此企业的信息安全影响着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持续、可靠和稳定运行。

此外,美国明尼苏达大学Bush-Kugel的研究报告指出企业在没有信息资料可用的情况下,金融业至多只能运作2天,商业则为3天,工业则为5天。

而从经济情况来看,25%的企业由于数据损毁可能随即破产,40%会在两年内破产,而仅有7%不到的企业在5年后继续存活。

伴随着监管机构对信息安全日趋严格的要求,企业对信息安全的关注逐渐提高,并对信息安全投入的资源不断增加,从而使得信息安全越来越为公司高级管理层所关注。

2 信息安全问题

目前企业信息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信息质量底下:无用信息、有害信息或劣质信息渗透到企业信息资源中, 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开发和利用造成干扰。

(2)信息泄漏:网络信息泄漏和操作泄漏是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息安全困扰。

网络信息泄漏是信息在获取、存储、使用或传播的时候被其他人非法取得的过程。

而操作泄漏则是由于不正当操作或者未经授权的访问、蓄意攻击等行为,从而使企业信息泄漏。

(3)信息破坏:指内部员工或者外部人员制造和传播恶意程序, 破坏计算机内所存储的信息和程序, 甚至破坏计算机硬件。

(4)信息侵权:指对信息产权的侵犯。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导致了信息载体的变化、信息内容的扩展、信息传递方式的增加, 一方面实现了信息的全球共享, 但同时也带来了知识产权难以解决的纠纷。

3 信息安全治理的困惑

基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企业在信息安全治理方面投入了诸多资源,但是在信息安全治理成效方面仍不尽如人意,主要问题在于几个方面。

(1)信息安全治理的范围不明确:目前企业都在尽力实现良好的信息安全治理,但是由于无法正确理解信息安全治理和信息安全管理的区别,导致了信息安全治理无法与企业的安全规划和企业战略形成一致性。

表1从工作内容、执行主体和技术深度三个层面分析了两者的区别。

从表1中可以明确:信息安全治理是为组织机构的信息安全定义一个战略性的框架,指明了具体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和权责范围,使信息系统安全专业人员能够准确地按照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要求开展工作。

(2)企业信息安全治理路径的错误理解:企业在信息安全治理的过程中,最常用的手法是采用信息安全的技术措施,如使用加密和防伪技术、认证技术、防病毒技术、防火墙技术等方式来进行,但是往往企业投入很多,却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问题在于,信息安全治理并不单单是技术问题,信息安全治理也包含了安全战略、风险管理、绩效评估、层级报告以及职责明确等方面。

4 信息安全治理关注的领域

(1)战略一致性:信息安全治理需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业务战略相一致,建立相互协作的解决方案。

(2)价值交付:衡量信息安全治理价值交付的基准是信息安全战略能否按时、按质并在预算内实现预期的价值目标。

因此需要设计明确的价值目标,对信息安全治理的交付价值进行评估。

(3)资源管理:实现对支持信息运行的关键资源进行最优化投资和最佳管理。

(4)风险管理:企业管理层应具备足够的风险意识,明确企业风险容忍度,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将风险管理融入到企业的日常运营中。

(5)绩效度量: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将信息安全治理转换为可评价的目标的行动,便于对信息安全各项工作的绩效进行有效管理。

篇12:企业信息政策研究

【内容提要】在区别企业战略与企业政策概念的基础上,从政府的企业信息化政策与企业内部的信息政策两个方面入手,比较世界各国及我国政府企业信息化的政策重点;从7个方面分析我国企业内部信息政策的制定所面临的问题与障碍,并通过对企业信息政策的内容是什么、谁来帮助企业制定信息政策、企业应实现怎样的信息化、能否实现个性化的企业信息化、能否保证良好的后期运营与维护等几个问题的回答对中国企业内部信息化政策的制定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摘 &n……

企业政策与企业战略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概念。企业政策是指“环境的发展与影响向企业管理提出了挑战,要通过制定企业政策来适应由环境造成的机会和风险”。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求得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在分析内外环境的基础上,对企业总体目标、经营方向、方针、策略等全局性问题所作出的谋划。企业战略是一个选择要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问题,而企业政策则是一个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问题。政策往往是在战略确定以后,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为适应和改变企业内外部的环境所做的调整。因此,企业战略主要涉及企业的远期发展方向和范围,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和稳定性。而政策相对来说则具有阶段性、局部性和适应性。企业战略的主体是企业,而企业政策则是保证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步骤与组成部分,是企业内外部的环境,包括外部政策,如税收政策、技术政策、产业政策等等,和内部政策如组织政策、信息政策、文化政策、福利政策等等。要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就要保持企业短期和长期的'均衡发展,这需要兼顾与企业有关的各方的利益,因此需要制定一系列的企业政策来保证。如果一项政策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则意味着它对企业生存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企业政策描绘的不仅是由外部机会与内部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均衡而提出的目标,而且它也提出具体措施,为其成员在实现目标中选择战略方案给出了“通道”。因此企业政策要求包括一种组织概念,它与环境有关,在可供选择的组织结构范围内,它是开发、评价和设置的期望结果与可接受的结果之间的一种“通道”。组织政策作为保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总政策的一部分,成为组织上的计划、实施、实现和控制阶段的具体组织行动的出发点。

实际上对一个具体的企业来讲,并非每一个问题都需要或都能够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去研究,比如企业的文化、福利、组织等问题。对于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来讲,信息以及信息化的问题也还不能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因此企业的信息政策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拟从两个方面研究企业信息政策,一是政府制定的企业信息政策(也可称为企业信息化政策);二是企业内部所制定的与信息相关的政策、规章与制度。

篇13:企业信息政策研究

企业的信息系统从来都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与所在经济社会的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企业信息化政策往往涉及到市场的公平程度、税收、投资、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是政府为促进企业信息化而提供的政策与法制保证。

减少政府干预,促进自由竞争一直是美国政府的信息政策取向。7月,美国政府公布了题为《全球电子商务市场框架》的战略性文件,特别强调保证因特网成为自由竞争、消费者自主选择的、不受管理的媒介。政府所要做的是提供一个一致的和简单的法律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和私有产权,防止欺诈,帮助解决争端而不是给予约束。

在美国政府实施的各项政策之中,促进企业信息化的政策在被称为“网络新政”的Internet税收自由法案(ITFA:Internet  Tax  Freedom  Act)上体现最为

[1] [2] [3]

篇14:企业信息政策研究

企业的信息系统从来都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与所在经济社会的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企业信息化政策往往涉及到市场的公平程度、税收、投资、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是政府为促进企业信息化而提供的政策与法制保证。

减少政府干预,促进自由竞争一直是美国政府的信息政策取向。197月,美国政府公布了题为《全球电子商务市场框架》的战略性文件,特别强调保证因特网成为自由竞争、消费者自主选择的、不受管理的媒介。政府所要做的是提供一个一致的和简单的法律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和私有产权,防止欺诈,帮助解决争端而不是给予约束。

在美国政府实施的各项政策之中,促进企业信息化的政策在被称为“网络新政”的Internet税收自由法案(ITFA:Internet  Tax  Freedom  Act)(19)上体现最为明显。该项法案的内容是:Internet接入服务不受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管制,FCC也无权从LAP和ISP那里收取管理费;宣布Internet成为免税区,政府应当积极促使欧盟和世贸组织达成零关税和无差别税率协议;明确免税期为3年,即Internet接入、在线服务企业享受3年缓征期。这项法案的实施避免了因不合理的税收而使因特网的发展受阻,保证了因特网的快速发展,并因此推动了全球的关税降低。“网络新政”的主要内容是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涉及到知识产权、域名、电子认证、网络隐私等13个方面,分别由电子商务部等相关部门来负责。政策内容包括税收、电子支付、隐私保护、立法、安全、基础设施、技术标准等等,从而为企业进行电子商务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1]。

日本的信息政策正在由以往重视软件与数据库产业的发展转向产业的信息化。提出要借助高速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体系,改革经济结构并加强工业竞争能力。其有关企业信息化的宗旨很明确,那就是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提倡政府信息尽可能公开,以便企业充分利用政府信息资源。日本政策白皮书中《有关21世纪的信息化政策展望》中指出要通过电子商贸活跃产业经济:①快速经营与活跃信息技术;②重视有关网络经济的产业重组;③加强国际市场与企业的联络合作;④向核心事业集中并与世界伙伴建立相辅关系[2]。1月22日推出的“电子日本战略”的目标是5年内使日本成为世界最先进的IT国家,“电子日本优先政策计划”中提出的战略基本政策是:使每个人都享受到IT的益处;改革经济结构并加强工业竞争能力;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信息和电信通信网络社会。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战略侧重于促进和建立一个高速网络基础、方便的电子商务、一个电子政府和一个高度安全的网络[3]。

在欧盟国家中,德国的信息政策侧重于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年3月联邦教研部和经济部同德国电信公司共同启动了题为“中小企业信息通信”的促进项目。其目标为:①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公用信息交流、信息共享,使其参与大市场竞争;②建立中小型企业信息网络中心、电子商务网和国际互联网,介绍国际市场需求,同时增加就业。到3月,第一批试点的500家企业已经得到实惠,企业生产率提高20%[4]。

俄罗斯在重视区域信息化和城市信息化之余,也十分重视企业经营范围内的信息政策。提倡在企业经营范围内,特别是小型个体企业,要逐步开始制定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信息政策,旨在满足商业企业和私人企业的信息需要。

做为发展中国家,印度的信息政策非常积极。但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印度没有大面积地实施产业信息化的政策,而是集中力量发展软件产业。软件产业的投资以人力资本为主,印度特别重视高等教育,用于教育的投资占GDP的4%,其中2/3用于高等教育。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市场经济国家里,企业信息化作为企业自身的决策行为,并不受政府的直接干预。各国政府所制定的政策主要侧重于为企业提供便捷的信息基础设施、优惠的税收政策保证、易得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环境。信息化是企业自主的市场行为,政府倾向于引导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的信息化。

2 我国政府关于企业信息化的政策

做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后起国家,我国

面临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双重任务,企业信息化是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因此我国关于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更为积极。国家“十五”计划中有如下论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相应地促进企业信息化的机构、办法、规划甚至政策与法律正在不断完善。

209月7日,我国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信息产业“十五”计划纲要》,系统地回顾了“九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以及对“十五”期间信息产业发展的系统规划[5]。

《纲要》中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10大目标包括以下与企业信息化有关的内容:第九项提到: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大幅度节能降耗,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计算机管理、生产控制和辅助设计,提高生产效率,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和结构升级的主要手段。第十项提到: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目标,要达到信息产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供系统、装备和服务的能力显著提高。基本满足金融、财税、教育、政府宏观调控、国防等领域对信息系统、装备和服务的需求。大中型企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企业对企业、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取得明显进展。

《纲要》一再指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产业研究开发和设计水平的提高以及工艺技术的变革;通过电子商务特别是企业间电子商务的应用,推动营销、运输和服务方式的变革;通过促进信息产品与传统产品的融合,以及信息技术在新产品中的广泛应用,增加产品的信息技术附加值。加速企业信息化进程,把推广应用信息技术作为改进企业管理、推进传统企业技术改造、节约能源、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的重要手段。要使电子商务的技术和网络基础满足发展要求。

除了重视电子商务和信息基础设施之外,《纲要》也同样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提到要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强化公共信息资源共享。集中力量开发建设重点信息资源,出精品工程。重点组织好政府信息、产业信息、企业信息、市场信息等重点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与上网。

从1911月起,政府通过各种政策、通知、会议等方式支持和推进企业信息化。208月16日,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和科学技术部发布了《关于成立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这个小组负责制定全国企业信息化规划,全面指导企业信息化工作,组织实施企业信息化重大工程项目,协调解决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全局性问题,通过多种方式促进企业信息化经验交流等。

年下半年,国务院向百强企业发布了一份《关于加快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中首次指出了国家的具体目标:到“十五”末期,大多数国家重点企业基本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大多数大中型企业至少实现比较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力争绝大多数企业在“十五”期间建立企业网站及主页,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开展网上营销。

同世界许多国家的信息政策相似,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政策主要侧重于加速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信息资源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尚未涉及更广泛更具体的规定,如企业信息化的.税收、投资、技术标准等更深层次的问题。这说明我国的企业信息化政策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加强可操作性。

信息经济是当今社会经济的本质形态,对于身处信息经济之中的每一个企业来讲,实现信息化都是必需而重要的,这需要通过企业内部信息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来保证。普遍来讲,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信息政策的制定还处于初级阶段,其现状与问题分析如下。

3 我国企业信息政策制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现状来看,大中型企业实施信息化的积极性和成功率远远高于中小企业,各企业信息化实施的层次也不尽相同。比如,实现信息化综合应用的企业有联想、神州数码、长虹、北京天然气集输公司、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辽宁电力有限公司、康佳、北仑发电厂等;哈飞汽车实现了CAD;实施ERP的企业有内蒙伊利、东阿阿胶、浙江景兴、上海广电、广州药业、云南白药、青岛啤酒等;上海融氏企业有限公司、北京泰立化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则从CRM切入;海尔、上海华谊集团公司、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则致力于电子商务;制造企业中如广东科龙、邯郸钢铁、华北制药集团、无锡威孚、海信集团、徐州工程、春兰集团等利用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来提升现代管理[6]。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是最核心也是最普遍的环节,随着业务的成长,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压力来自财务管理,因此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大多数企业信息化的起点。

与东部相比,我国西部地区企业的信息化还处于十分落后的阶段。以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西北某少数民族省区为例,尽管政府已经成立了信息产业办公室,也出台了一些旨在促进企业信息化的政策,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企业投在信息化上的注意力还远远不够。所调查的企业涉及制造业、旅游业、民航和商业,信息技术主要用于自动化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财务管理方面,实现局域网的企业廖廖无几,实施ERP或电子商务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通过访谈、实地考查等方式获知,企业信息化的障碍之一在于企业领导的认识,有些领导不了解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用途及效果,因而信息政策的制定也无从谈起。障碍之二在于资金的压力,举步维艰的国有企业仍占经济的主导地位,谈论信息化成为奢侈之举。

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我国企业在信息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尚存在种种障碍,可归纳如下:

3.1 企业决策者的认识局限

在企业内部制定信息政策的主要人物是企业的决策者,企业决策者做出一项决定,制定一项政策,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其自身认识的局限是首要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总是不断产生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名词,在企业信息化领域,这些新名词常常代表着不同花样的软件和硬件系统,是一个几乎只有专家才能搞清楚其功能与作用的庞大体系。对于绝大多数企业的领导人来讲,要弄清他们的作用与区别,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的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又多以私有企业和乡镇企业为主,往往经历过一个劳动密集型的甚至手工作坊式的原始资本积累过程。这样的成长过程造成了他们的信息方式往往是随机与零星的,他们通常先购买一两台电脑,随着业务的扩大再不断增加PC设备,逐渐局域联网,在内部实现信息交流和文件共享,随后再通过互联网与外界交流。因而许多的企业领导人认为只要使用了计算机与网络就是实现了企业信息化,有的对系统化的信息处理方式本身就不信任。而据统计只有10-20%的企业信息化成功率又强化了这样的认识。在笔者与一些企业领导的访谈过程中发现,影响企业领导人信息决策的另一个因素是认为现有的管理完全能跟得上企业的需要,这在中小企业里尤为常见,甚至对IT咨询公司的宣传持排斥心理,认为对自己企业的管理没什么帮助,只不过是IT企业想来赚钱而已。

3.2 企业的资金压力

资金的缺乏是企业制定信息化政策过程中考虑最多也最客观的因素。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施信息化的成本考虑;二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比如实施ERP产品需要的费用有:数目不菲的产品费、实施费、软件维护或二次开发费

、员工的培训费,以及令人费解的产品资料和用户说明所费去的时间及费用;另外一项成本则是与软件系统相配套的硬件投资成本。除此之外,还有在信息系统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机会成本、企业为了适应信息系统而做的流程重组或再造等方面的费用,以及系统迅速升级或更新换代所需要的新一轮的投资。这些成本的付出能否带来利润的增加或企业竞争力的加强,是一个难以量化估算的东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企业处于观望阶段。再加上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对于一些经营业绩并不十分理想的企业来说,尽管需要信息化来改善经营管理状况,却只能对信息化可望而不可及。

3.3 企业的管理现状

企业信息化是将各种资源全面整合的整体项目,企业信息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与企业的管理现状密切相关,如与员工的信息素质、企业文化、企业的学习能力、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企业的市场定位等因素都有关系。学习能力强、战略目标远大的企业,一般具有较好的成长性,会十分重视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这样的企业常常将信息政策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如IBM、联想等企业。而对一些员工素质不高、市场定位层次较低的企业来讲,也许当前最迫切的投资项目还不是信息化,实施信息化也会付出相对来说更大的代价。但这也意味着企业间“数字鸿沟”的出现,意味着这样的企业在新一轮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企业信息化的另外一层阻力来自既得利益集团,一些年龄偏大、学习新技术有困难的员工,会担心目前的工作岗位被信息系统取代;而对一些中层管理人员来说,引进信息管理系统,意味着业务流程更为透明,一些可能的隐形收入将会失去。这些都对企业信息化形成很大的抵制和阻力。因此,企业信息政策的制定实际上是从变革现有管理结构开始的,也是IT咨询机构所提倡的业务流程重组。以无锡小天鹅集团为例,在实施ERP项目之前,企业首先花费极大的精力对员工进行说服和培训工作。一项好的政策,只有得到员工的认同后,才能真正实施。

3.4 企业的人才局限

企业缺乏信息人才,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的直接瓶颈。传统产业人才的缺乏与信息产业内部信息人才的充足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不断更新与升级,一方面是企业内部对信息化的茫然无知,对于系统选型极不在行。这种“信息与人才的不对称”成为企业制定和实施深入细致的信息政策的现实障碍。

3.5 技术市场的不确定性

这是供应方影响企业信息政策制定的重要因素。对于企业来讲,是选择集成化和标准化程度都较高的国外信息系统,还是国内IT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尤其是有些系统的技术不成熟、功能不完备、售后服务不能保证,而高端的IT供应商对目标客户企业也有自己的选择,这种种因素成为一些企业制定信息化政策时犹豫不决的原因。就ERP来讲,高端的国外供应商有SAP、ORACLE等国外厂商。他们的产品特点是:对业务过程有严格的控制,可满足用户不同层面的查询管理要求,具有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和技术实施能力,提供的产品众多,功能细致全面。而国内的厂商则比较了解国内企业的内部结构、管理方法,他们往往从财务软件起家,有自己的用户群和营销机构,但是要转型到ERP需要强劲的资金支持和人力储备。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低端市场上,国内IT企业有着一定的优势。这种对比可以举例说明:2001年2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企业联合会、Cisco  Systems(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提出的一项针对中国企业的管理提升和企业运营网络化改造的推进计划《网络就绪》项目。根据CSICO的标准,要求选择的试点企业应当具备10大基本条件:①首席执行官赞成并亲自投入;②具有前瞻性的思维方式;③有质量小组;④具有快速行动的能力;⑤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⑥盈利企业;⑦具有为转变成网络企业进行投资的意愿;⑧具有与外国公司合作的成功经验;⑨具有重要商业影响的潜力;⑩具有运用英语进行业务往来的能力[7]。这充分说明高端市场对企业素质的要求。2001年11月20日,长城电脑公司在北京发起了面向中小企业的“新商务运动”,主要推出了以PC为标准桌面的无线局域网解决方案,使企业不需要繁琐的网络布线,通过较低的投入就可享受高性价比的、高可扩展性的MIS,以很好地解决成长型中小企业的需要。而立足国内企业信息化的中关村科技则针对中国企业的特点,推出了互联网咨询顾问服务和面向企业的信息化专家培训。

3.6 网络应用不充分

网络化改造是企业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是电子商务的基础,但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系统之间并不具有必然的阶段递增性。一个内部信息系统并不发达的小企业,也可以在一定的平台上进行电子商务活动。而对于一个具有完善ERP系统的企业来讲,更应该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电子商务活动。而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包括信用体制的不完善),我国网上交易不够发达,一些企业信息系统尚不具备完善的网络交易联接端口,这也影响了部分企业实施信息化的积极性。

3.7 “信息悖论”带来的困惑

企业投入了时间和资金,期望信息技术成为竞争优势的来源,产生巨大的利益回报。但是,经理们却发现:昂贵的信息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员工不知如何有效地使用它们;销售额、利润额没有增长,顾客的抱怨、雇员的消极情绪乃至抵触与日俱增,组织管理依旧保持原样,而企业在新技术方面的资金和时间投入却不断增加。这就是所谓的“信息悖论”。[8]对于“信息悖论”常见的解释有:一是传统的生产率测度方法没有反映出信息技术在提高服务质量和商业效率方面所做的贡献。二是信息系统的质量问题,尤其是人们对于新软件的学习存在很大的困难,这种滞后往往延迟商业价值的实现。另外,当信息技术在互相竞争的企业中竞相使用时,成本节约与效率提高所导致的好处归了消费者,对于企业来说并不明显。针对“信息悖论”带来的困惑,说服企业采取积极的信息政策的根据是:当信息技术被引入一个无法应对变革的企业,信息技术的潜力被阻滞,因此首先需要变革管理,主要表现在信息管理,人力资源规划和业务流程设计3个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对具体软件和信息系统的选择。进行变革管理并非简单地意味着为适应所引入的信息技术而做出的对组织其它因素的改变,所有的改变都围绕一个目标:实现利益最大化。

4 对我国企业内部信息政策制定的建议

4.1 企业的信息政策包括哪些内容?

企业信息政策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常规信息政策,二是企业信息化政策。企业的一般信息政策包括:管理信息、技术与人事档案、市场信息、商业秘密、竞争情报、图书文献的管理及使用制度;信息发布、信息传递、信息共享、信息保密、信息使用的政策与制度,其中信息共享政策包括对员工将所拥有的私人信息转化为企业共享信息,或者说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激励与奖惩制度;企业信息部门的设置、信息设施、设备、技术、企业内部的数据库、数据仓库以及信息从业人员的管理、使用、维护制度;信息技术的培训普及、保证信息文化建立的政策与制度。所有的企业都需要制定常规信息政策,它是企业内部信息流转的基本准则,它保证了企业日常生产、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转。企业信息化政策是实现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具体制度保证,包括:企业信息化的

目标确定、投资计划、人员培训、实施周期、实施部门、咨询机构的选择、系统选型、成本评价、效果评估、流程重组、实施步骤、系统维护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可以说,前者是长期的,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后者则是为保证信息化项目的顺利完成而制定的制度规范,专业性强,制定难度大,是很多企业需要特别关注的政策。项目完成以后,部分规章固定下来变成常规的信息政策。在竞争日益激烈、管理思想不断更新的今天,知识与信息的管理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和战略目标的政策保障。

4.2 谁来帮助企业制定信息政策?

企业信息化以市场为核心,即根据市场和客户去调整所有的资源,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宗旨。企业信息化的动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市场竞争的压力,二是IT供应商的渗透力。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必须及时快速地获取各种信息如:市场信息、技术信息、顾客信息、竞争对手的信息、供应商的信息等等。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对信息化有一种潜在的需求,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量的增加,这种需求会越来越迫切。从供给的角度看,IT厂商面临着产品创新和扩大市场的需要,企业信息化正是IT厂商潜力巨大的市场。IT厂商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运用各种营销策略来说服传统行业的企业购买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化改造。这成为企业进行信息化的外在动力。有些IT企业甚至直接充当企业信息化的咨询顾问。

由于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企业制定正确的信息化政策,需要外在的力量。现阶段扮演企业信息化咨询顾问角色的主要是IT技术管理咨询机构,主要有3种类型:IT厂商、传统管理咨询机构或新兴的专业IT咨询管理机构。

企业信息咨询机构的业务主要包括:首先对企业战略和IT战略进行规划,详细预测某些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实施对行业及公司的潜在影响,评估信息系统可能为客户企业所带来的效果、负面影响及制约因素,如评估信息技术能否降低成本、推动产品服务创新,能否提升企业核心能力、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评估企业信息技术能力及帮助企业制定IT投资规划。其次是帮助企业进行与IT有关的管理变革,如业务流程重组,实现电子商务等;帮助企业设计IT构架,制定IT计划与标准,确定IT任务优先级,设计软件系统功能,以及信息技术和产品选型;协助企业对其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对IT投资回报进行评估等等。最后是为客户企业提供实施服务。包括开发软件系统、实施、运行、维护、升级及人员培训等工作。企业信息政策的制定最终的决策权在于企业决策者,因此在咨询机构的工作中,重要的是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培训,包括企业领导人或企业信息技术骨干。帮助他们认识不同的信息化方案及其实施条件,了解不同产品的性能和服务质量及更新前景,甚至帮助提出信息化的可行性方案以及不同方案的实施预算。最终帮助企业制定正确的信息化政策。

下一步的问题是企业在具体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所要考虑的,那就是实施什么样的信息化。

4.3 企业应实现什么样的信息化?

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其对信息化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些企业注重财务管理系统的应用,有些则侧重于ERP的实施,有些注重CAD,有些重视电子商务。不同的企业需要制定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信息政策。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生产性质、产品或服务的特点、企业规模、发展阶段、客户与供应商的关系、长期的发展战略、尤其是企业的IT投资计划和能力等来制定信息政策。但仅仅考虑这些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IT技术的类型、功能、可维护性、可能的效果和制约、IT供应商的信誉和技术服务能力及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最终确定企业的信息化道路。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企业都有成文或不成文的信息政策,而将信息政策上升到战略高度的则只有少数企业。信息战略意味着信息的挖掘、管理、整合、利用关系到企业长期的生存与发展,对很多企业来讲,信息化项目具有战略意义,信息化政策也因此上升到战略的高度。

4.4 能否实现个性化的企业信息化?能否保证良好的后期运营与维护?

这两个问题看起来已经到了信息化政策的实施阶段,却关系到企业信息政策的制定。尤其是一些对企业信息化持怀疑与观望态度的企业,会特别注意已经实施信息化的企业的效果,如个性化的设计、或针对特定企业的个性化的改造、后期的运营与维护等问题。对供应商来说,树立优质服务的形象,确定合理的产品价格,对于挖掘潜在的中国市场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在提供个性化服务这一点上,了解中国企业文化的国内供应商具有更大的空间。

企业内部信息政策的制定,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如企业的战略目标、规模、发展阶段、所处行业、营利水平、管理水平、企业家信息素质等等。这往往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有时甚至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

以联想为例[9]。联想的ERP项目自年开始,是国内最为复杂的ERP项目,几乎涉及了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根据联想总裁杨元庆的体会,企业制定信息政策应考虑以下一些问题:ERP体现的是一种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哲理,是涉及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因素的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对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一体化的管理。仅仅投资购买了软硬件设备,而没有将这些先进理念通过信息系统的实施贯彻到企业经营之中是无法真正实现ERP的价值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应再走从单机应用逐步到网络集成的老路,特别是大企业,应当直接走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化这条路。立足于国际性竞争的需要,权衡比较系统软件所体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要立足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考虑软件的成熟性和可扩展性。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而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成为企业信息化的压力与动力。做为一个已经加入WTO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企业的竞争力。如何凭借信息化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但需要政府为企业信息化提供适度的政策环境,更重要的是需要企业克服种种障碍与不足,制定出符合自身长远发展的信息政策与信息战略。

【参考文献】

1 孙建军.论信息经济政策.情报学报,2001(4):405-406

2 周智佑.日本政策白皮书中有关21世纪的信息化政策展望.中国信息导报,(10):25

3 [日]中村.政府在网络社会中的政策――日本信息政策展望.开放导报,2001(7):13

4 盛水源.德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政策研究.电子展望与决策,2000(1):15

5 http://www8.ccidnet.com/news/policy/2001/09/07/85_53463.html

6 中国国家企业网编.企业信息化优秀案例选.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7 企业信息化―中国企业《网络就绪》计划.http://www.ninesage.com/qyxxh/qyxxh.htm#shidian

8 信息化联想.电子商务,2001(12).http://www.21echina  com/ecweb/ecweb/ecbook.html

篇15:电信企业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工作汇报

电信企业关于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工作汇报

按照县委政府及上级公司相关工作要求,我公司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工作,坚持扭住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工作不放松,把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工作始终当作重要工作内容来抓,切实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强化培训,严抓管理,做到细化流程管理,确保不出现纰漏,为公司各项工作提供可靠保障。

xx县委保密委会印发关于转发《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中保密管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的通知后,根据通知精神,为保守国家秘密和企业商业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及企业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保密工作的落实,防止失泄密现象发生,我公司召开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工作专题会议,研究开展做好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经过全面自查、整改,使公司上下再次接受有关保密工作的各项教育,全体干部员工对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工作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技管水平有进了进一步提高。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整保密委员会

公司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相应调整保密委员会成员,调整后组织构成如下:

(人员设置情况)

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xx兼任,办公室设在公司综合办公室。

二、根据通知,开展培训

4月13日,我公司在全体职工大会上认真贯彻传达了大保发[20xx]2号通知精神,对保密工作落实不彻底的薄弱环节进行了修正,同时对职工中存在的麻痹、松懈思想进行了纠正。同时,在职能、班组长参加的两级会议上再次进行传达,要求将文件精神再次传达到公司每位职工,同时结合各部门的工作实际,在日常工作中深入贯彻各项保密制度。

机关工作人员,是接触秘密最多的群体,工作范围包括文件资料、通信、工程建设、公务活动、人员机构、计算机网络管理等等,是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工作培训的重点对象。公司领导专门强调机关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保密技能教育,保密自查要细之又细,严之又严。

三、严格执行保密流程

在各部门接收到文件后,作为第一责任人向部门主管汇报,由主管审核后送交保密委员会进行秘级签订,交接收部门进行工作处理。

在制作秘密文件时,保密委员会确定秘级文件种类后,由第一责任人填写《xx公司秘密事项一览表》及《xx公司内部管理事项一览表》,之后按照相关工作流程做好信息安全保密工作。

在使用计算机等电子设备时,由安全技术人员做好使用前后的'维护工作,做到使用前设备安全,工作人员使用中安全,工作人员使用后安全。同时对需要保存的电子文档做好保密工作。

在文件的上传下达及复印过程中,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执行文件保密管理操作流程,对文件管理员和档案员严加管理,勤于监督和检查,增强保密意识,增强保密观念,养成良好的自觉保密习惯,杜绝泄密、失密事件的发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公司将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继续贯彻好、落实好大保发[20xx]2号通知精神,继续抓好干部员工的保密教育,定期组织职工进行保密制度的考核;严格执行大事上报制度,遇有紧急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处理。总而言之,在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工作中做到严格要求,严加管理,严密执行,严肃对待,防止失泄密情况的发生。

篇16:云计算下电力企业信息安全浅析

云计算下电力企业信息安全浅析

伴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南网、国网、华电等大型的电力企业,它们的发展速度更是非常迅速的,目前,电力行业在我国经济的发展当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并且是确保整个社会稳定剂经济健康迅速发展的根本性要素,可是,最近几年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研发,电力企业信息开始面临着泄漏、不可掌控等一系列的安全性威胁,并且,自云计算出现,其依赖于自身优质的性能与全新的有效计算、存储模式受到了各行各业的喜爱,云计算电力与以往的电力企业信息储存系统及运行性能相比具备非常明显的优势。为此,云计算环境下电力企业信息安全是目前整个电力行业急需探究的重要问题。

1、云计算的概念与基本原理

在分布式处理、并行式处理及先进网络计算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基本前提下形成的一种新型计算模式即云计算,其面对的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氛围,主要发挥着将供应数据储存及网络服务的作用,并且具体的实现平台、服务于应用程序都是在整个云计算环境下得以实现的。云计算能够把全部的计算资源融合在一起,通过具体软件促使自动化管理、无人为参与,并且能够提供各种各样的认为服务。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把相关的计算逐一分布在多个分布式计算机当中,在远程服务器的具体计算当中可以促使电力企业信息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有利于企业将资源更改为具体的需求得以运用,并且能够按照实际需求对计算机进行访问。云计算基本原理为一场历史性的转变创举。

2、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结构状况

2.1电力企业信息网络结构

随着电力企业逐渐进入网络自动化及智能化阶段,为此,目前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结构一般是以公共网络与专用网络有效综合的一种网络结构形式,其中,专用电力信息网络指的是在因特网进行连接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电力企业信息网络及调度信息网络相互综合的形式。

2.2电力信息安全系统结构

以信息中的信息性能及信息业务为出发点将电力企业信息划分为三种层面:自动化、生产管理、办公室自动化及电力企业信息管理。其中,办公室自动化及电力企业信息管理是与电力企业信息网络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形成的是一个安全工作区域,在这个安全区域当中SPDnet支撑的一种自动化,可具备监控性能的实时监控,譬如,配电自动化、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等,同时,安全生产管理区域同样也是SPDnet来作为基本支撑的。

3、云计算环境下电力企业信息安全技术的运用

3.1数据传输-存储安全技术

在整个电力企业信息当中,涵盖了大量的有关电力企业发展的资料及所有数据信息,譬如:电力企业的财务信息、用户信息、经营管理信息等等,所以,对于整个电力企业而言,数据的传输-存储安全技术在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云计算环境下,严格加密技术可促使电力企业信息数据在具体的传输过程中将会处于非常安全的一种状态下,主要是由于云计算能够利用加密技术将那些潜存的非法访客完全的拒之门外,预防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生窃取的事件。从电力企业信息数据存储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其涵盖了数据恢复、数据分离、数据备份、数据存贮位置的选择等几方面内容,而云计算环境下,电力企业便能够利用私有云这一高度集中的存储技术把相关的数据信息以基本性能、重要系数为依据来选择不同的存贮方位,这样可以促使不同种类数据间隔离的实现,并且可起到预防数据信息泄露的作用。云计算的运用可促使电力企业信息能够实现实时备份,使得电力企业信息在有突发情况出现的时候能够在第一时间达到相关数据的及时恢复。

3.2权限认证及身份管理安全技术

云计算能够成功的预防非工作人员使用非法用户对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进行访问,这主要是由于在私有云的内部全部的企业信息都能够实现禁止访问技术,电力企业信息管理工作者能够通过私有云进行身份管理、权限认证技术的`相关设置,按照企业工作人员的级别及具体的规定对于相关数据及应用业务作出明确的规定及权限的划分,这样可成功的预防了非法访问的事件发生,同时实现合法用户根据个人权限来进行企业信息的具体操作。

3.3网络安全隔离技术

对于整个电力企业信息来讲,云计算实则是互联网当中的一种内部性系统,通常情况下,电力企业信息网络能够从网络安全的被动保护层面来促使入侵检验技术、防火墙设置等安全防火技术得以实现,可是,云计算环境下,电力企业信息安全采用的是防火墙技术、物理隔离技术、协议隔离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其中,防火墙技术是对于企业外部网络及电力企业信息网络而创建的一道安全性保护屏障,通过对个人信息的严格检测、审核,将具有破坏性入侵的访客实施的一种有效防护,能够最大限度上将那些越过防火墙对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网络及正常运行造成破坏的数据流进行完全性的屏蔽;物理隔离技术指的是在云计算环境下对于电力企业内外部网络实施的一种分割,这样能够有效的将内外部网络系统的连接状态完全阻断;协议隔离技术指的是在云计算环境下利用网络配置隔离器对内外部网络进行的一种隔离,在协议隔离技术的支撑下,内外部网络是完全分离的一种状态,而唯有云计算环境下的电力企业信息进行相互交换的过程当中,内外部网络才能够通过协议由隔离的状态转变为正常连接状态。

4、结语

通过上文针对云计算环境下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的浅析,我们从当前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的状况进行分析,云计算环境下用户信息安全依然是一个较为严峻的问题,一部分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在今后的工作当中,需要针对云计算环境下用户信息安全供应相应的帮助,这样才能够促使用户信息安全水平得到较为显著的提高。我们坚信,在未来的工作当中,云计算环境下的电力企业信息将会更加安全,用户信息的安全性能将会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曹勇,王口品,牒亮等.试析电力企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原则及思路[J].信息通信,(04).

[2]陈宇丹.电力企业信息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3(23).

[3]程风刚.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安全风险及防范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02).

篇17:系安全管理制度

系安全管理制度

学生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社会稳定。技师学院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更是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应当为学生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线,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安全管理教育也是机械工程系管理中的首项要务。为了把安全管理落到实处,确保师生安然无恙,特制定如下管理措施:

第一、成立安全管理领导机构,健全机械工系安全工作网络。

为了切实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成立安全管理领导机构,以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刘新;为副组长关向东、张志健;姜立峰、王钧、石红戈、齐凤秋、姚光伟、逢海峰为组员。组长作为机械系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切实负起责任,其他人员各负其责、工作到位。把安全责任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切实抓好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

第二、各班主任制定班级安全公约,并落实到位。

班主任、任课教师要明确自己在学生安全管理和教育方面的职责。班主任在期初制定出本班的安全公约,并经常开展安全教育,做到“安全”二字天天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安全习惯。同时经常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对危及安全的做法要及时批评和制止,使公约落实到学生中去。

第三、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责任制。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要求,让全系教师都承担起校园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并把教师安全管理和教育责任的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制定目标管理细则,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建立起专兼结合、全员参与、以责任制为核心的校园安全工作网络。

第四、实习指导教师、理论课教师负责当天教学区域的学生安全责任。

值班教师每天要准时到校,密切注意学生的动向,加强安全管理,对在走廓打闹的同学要坚决制止。防止学生发生意外。

第五、严格执行安全工作的'各项制度、标准和规范,切实加强机械系安全日常管理工作。

一是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抓好消防安全工作。各辖区要按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并定期组织检查、维修、更新,确保消防设施、器材和标志完好有效,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

二是要做好学生集体活动的安全防范工作,切实落实学生集体活动安全责任制。坚持“谁组织,谁负责;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让责任落实到位。

三是加强教职工队伍的教育和管理。不断加强对教职工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和法律教育,坚决杜绝体罚及殴打学生的行为,防范和避免内部人员侵害学生的事件发生。

四是积极配合保卫处,共同营造校园及校园周边的安全环境。

篇18:安全管理制度

1、加强全校师生的防火安全教育。按《消防法》的要求,做到人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要做到人人都知道火警报警电话119,人人熟知消防自防自救常识和安全逃生技能。

2、保障校内的各种灭火设施的良好。做到定期检查、维护、保证设备完好率达到100%,并做好检查记录。保持疏散通道保持畅通。

3、加强用电安全检查,必须经常对园内的用电线路、器材等进行检查,如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维护、确保安全。

篇19:安全管理制度

一、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1、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其他有关消防法律法规。

2、将消防工作纳入工作规划,确保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与单位正常工作两不误。

3、配齐配足消防器材,确保消防演习活动正常开展。

4、定期召开消防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消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逐步完善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健全消防工作台帐。

5、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并将消防知识纳入培训教育,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培训教育。

6、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督促各科室认真执行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加强消防安全防范。

7、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消防安全灭火逃生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

8、配合区消防大队开展火灾调查,保护火灾现场,协助调查火灾原因。

9、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各项任务。

二、防火巡查、检查制度

1、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巡查检查制度。

2、各科室负责人应每日对本科室进行防火巡查。

3、办公室每季度组织一次消防安全检查,并认真填写防火检查记录。

4、检查情况应及时通报,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及时进行整改。

5、对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未按规定时间及时整改的,根据奖惩制度给予处罚。

三、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

1、消防设施日常使用管理由各科室负责人管理,每日检查消防设施的使用状况,保持设施整洁、卫生、完好。

2、消防设施及消防设备的技术性能的维修保养和定期技术检测由分管安全保卫工作的领导负责,发现异常及时安排维修,使设备保持完好的技术状态。3、消防器材管理:

(1)每年在冬防、夏防期间定期两次对灭火器进行普查换药

(3)对消防器材应经常检查,发现丢失、损坏应立即补充并上报领导。

(4)各科室的消防器材由本科室管理。

四、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一)用电安全管理

1、严禁随意拉设电线,严禁超负荷用电。

2、电气线路、设备安装应由持证电工负责。

3、各科室下班后,该关闭的电源应予以关闭。

4、禁止私用电热棒、电炉等大功率电器。

(二)用火安全管理

1、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确需动火作业时,作业单位应向办公室领导提出申请。

2、动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点附近5米区域范围内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或作适当的安全隔离,并向保卫部借取适当种类、数量的灭火器材随时备用,结束作业后应即时归还,若有动用应如实报告。

五、义务消防队组织管理制度

1、建立义务消防队,并在办公室主任领导下开展业务学习和灭火技能训练及演练。

2、要结合对消防设施、设备、器材维护检查,有计划地对义务消防员进行培训,使每个人都具有实际操作技能。

3、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

4、每年举行一次防火、灭火知识考核,考核优秀给予表彰。

5、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防火灭火自救能力。

篇20:安全管理制度

一、制定本单位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卫生责任制管理措施。

二、制定本单位食品经营场所卫生设施改善的规划。

三、按有关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办理领取或换发食品流通许可证,无食品流通许可证不得从事食品经营。做到亮证、亮照经营。

四、组织本单位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有关法规和知识的培训,培训合格者才允许从事食品流通经营。

五、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六、对本单位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推广经验,批评和奖励,制止违法行为。

七、执行食品安全标准。

八、协助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监测。

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一、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食品安全监督检查。

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坚持落实每天检查各部门、各岗位的卫生状况和岗位责任制的执行情况,并作好登记。

三、每日组织一次卫生检查,单位负责人每月组织考核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工作。

四、每次检查,都必须有记录。

五、发现问题,应有人跟踪改正。

六、检查内容应包括食品储存、销售过程;陈列的各种防护设施设备,冷藏、冷冻设施卫生和周围环境卫生。

七、对损坏的卫生设施、设备、工具应有维修记录,确保正常运转。

八、各类检查记录必须完整、齐全,并存档。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开发建设论文

电子档案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的论文

信息安全:企业持续发展必做的课题

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与网络空间安全分析论文

安全论文

企业如何做好危机信息管理

论信息安全的论文

网络会计应用论文

供水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分析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锦集20篇)】相关文章:

商业网络社区的规划与管理论文2023-07-28

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2022-12-02

基于Internet的企业分销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论文2022-10-11

电力企业档案开发和利用论文2022-07-24

安全管理论文2022-10-07

煤炭企业环境保护意义及对策论文2023-08-09

企业邮箱的信息安全研究论文2022-08-29

煤矿技术管理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论文2023-06-25

电子商务800字论文范文2023-11-02

电力营销工作的现状及有效措施论文202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