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运行中的安全问题-企业管理类论文(共8篇)由网友“OO黑黑”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企业运行中的安全问题-企业管理类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企业运行中的安全问题-企业管理类论文
企业运行中的安全问题-企业管理类论文
摘要:对于企业的运行而言,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是经济效益提高的有效保障,也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需要加强对企业运行中安全问题的重视,及时的消除企业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本文笔者以电力企业的发展为例,分析了电力企业中的安全问题,进而提出电力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重点探讨了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目的是为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企业运行 安全
“安全第一、质量优先”是企业发展的宗旨,可见,安全问题一直是企业关注的重点,只有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企业才能够获得持续的发展和进步。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还关系到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需要加强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及时发现企业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电力企业的安全问题
电力企业作为一项基础产业,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近年来,电力企业虽然积极的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开展各项工作,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安全问题,对实现电力企业安全与生产效率的双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随着电力企业规模的扩大,对安全管理的投入逐渐增加,将安全生产摆在了较为突出的位置,从设备使用、制度制定以及人员配备等方面都加强了重视,这就对确保电力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员工的安全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可见,电力企业的安全技术措施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事故隐患仍然难以杜绝,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了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还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通过对电力企业的安全事故调查分析发发现,由人员责任引起的安全事故占所有事故总数的一般左右,因此出现安全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在电力企业的发展中,安全事故频发,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管理者缺乏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忽视了企业运行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缺乏对安全管理的人员投入和设备投入。为电力企业的运行埋下了安全隐患;其次,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低,缺乏相应的专业水平和业务技能,在对设备的操作和使用中未按照规范的要求,同时缺乏对设备的有效维护和管理,导致设备运行出现故障,引发安全问题。
二、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鉴于在电力企业的运行中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问题,对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需要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及时消除电力企业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进而为电力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首先,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前提。电力企业作为一项基础产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甚至关系到国家的财产安全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加强对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做好安全生产的防范管理工作。其次,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追求经济利益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电力企业要将安全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为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行创造有利的条件。近年来,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在管理方法和管理过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并且开始由事故的管理到安全隐患的管理,这对消除故障和安全隐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大大的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效果和水平。此外,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动下,电力企业的信息网络逐步形成,对实现电力企业运行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供了技术支持。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力企业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一些网络安全问题对电力企业的网络系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在进行日常的安全管理时,加强对网络安全的重视,最大限度的减少网络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
三、企业运行中的安全问题解决措施
在电力企业的发展中,安全问题不仅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更加对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威胁,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需要电力企业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措施,提高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为电力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 增强安全意识,加大对安全管理力度
为了实现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需要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仅要让员工了解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还要采取多种有效的学习活动,例如可以对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通过鲜明的事实使员工认识到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是确保工作安全的有效措施,自觉的安全生产和规范操作。其次,要加大对安全管理的力度,做好安全监督,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在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做好安全管理监督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进行静态监督,即对人们的安全意识进行监督,主要是对员工的安全责任与意识的监督,并对安全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另一方面,要进行动态监督,即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的行为进行监督,从工作准备阶段到工作实施阶段的各个环节的监督,确保工作执行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保证员工操作规范、设备使用科学合理。
(二) 加强对工作人员安全管理
人对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需要做好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这是电力企业安全问题管理的基础和前提。首先,要明确工作人员的责任,掌握相应的作业方法和技巧,这就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增强其安全意识,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养成正确的工作习惯。其次,要提升工作人员的作业技能,特别是要对带电工作者进行严格的训练,确保其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为按照相应的规范开展相应工作。同时能够对设备运行中的突发事故进行有效的处理,将安全事故的影响范围控制在最小。
(三) 完善对电力设备的安全管理
电力设备是电力企业的关键设备,也是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需要加强对电力设备的安全管理。首先,要确保投入使用的设备在性能和质量上满足电力企业工作的要求,选择高质量、高品质的设备;其次,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及时发现设备中的缺陷,并采取相应的保养措施,确保设备的性能能够满足工作的要求,对于无法使用的设备要及时更换,最大限度的避免由设备问题引起的安全事故。此外,随着电力企业网络系统的建立和使用,需要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重视对信息安全的管理:首先,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要提高对安全防范的重视,避免出现信息的泄露;其次,信息中心和技术部门要明确电力企业信息网络运行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此外,要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安全知识素养,能够妥善的处理在企业运行中出现的新的安全问题,对于突发性事件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的安全问题是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阻碍,需要管理者提升自身认识,加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充分调动企业各个部门的力量,共同参与到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为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迎新,牛东晓. 电力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07)
[2] 韩遇春. 变电检修中常见的安全问题与应对措施[J]. 硅谷,(12)
[3] 段海新,刘彤译.BarmanS 编写信息安全策略[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04)
[4] 韦仲康. 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网安全与稳定[J]. 电力安全技术,2012(04)
篇2:企业成本管理在电力经济运行中的问题论文
企业成本管理在电力经济运行中的问题论文
[关键词]成本管理;电力经济;企业管理
时代在不断地向前推进,“十三五”规划以来,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于电力供应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我国发展需求,建立起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就必须对电力体制进行改革,实现电力市场秩序和经济运行体制的完善。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实现节能减排成为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方向之一,在法律上纷纷出台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再加上煤炭价格不断提升,进而为电力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当前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形势不容乐观,为了更好地帮助电力企业在竞争日渐加剧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做好企业成本管控工作,实现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1电力企业开展成本管控的意义
自电气革命以来,电这种神奇的存在首次被人类驯服,成为推动文明发展的重要工具。在当今社会中,无论是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街头巷尾,还是在工作生产的车间办公室中,电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电就没有今天的人类社会。我国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电力供给工作,通过完善全面的电网系统,各行各业才能够进行正常的生产制造,实现经济的正常运转,而电力企业作为电力供应体系中不可忽视的基础部分,只有做到对成本进行有效管控,才能实现企业的正常经营,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在当前的电力经济时代中,为了维持电力经济的.平稳运行,电力企业就必须对内部的发电设备进行及时高效的维护,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耗,造成电力的无价值流失,并且电力企业要想正常经营,就必须获取相应的经济效益,才能够为企业内部的员工提供相应的薪酬,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成本管控工作。通过良好的成本管控工作,能够对企业内部的运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出现无意义的损耗,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进而为电力经济的维持和社会的正常运行提供充足的电力支持,推动我国进一步向前发展。[1]
2电力企业在成本管理控制方面存在的不足
电力企业和其他企业相比,在经营影响上有着一定的差异,相对其他企业而言,电力企业承载着更多的社会效益,通过电力企业,才能够实现电力经济体制的正常运行。然而在当前,部分电力企业为了对自身进行正确定位,片面地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如何对自身占据的市场份额进行扩充,实现从国内经济市场中获取巨额利润,提升企业的经济收入。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作用下,电力企业的正常发展受到了不应有的束缚。在实现经济效益提升思想的指导下,这些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项目预算制定时,往往倾向于进行较大成本的投入,实现市场投入领域的扩大,没有对电力工程出现投资失败后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和代价进行考虑。有些电力企业甚至缺乏相应的专业成本管理研究部门,没有深入详细地对市场行情进行了解,更不用说将市场调研所得出的数据和企业经营管理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对比,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发电输送方案,实现对企业整体发展的良好规划和风险管控工作的强化。企业在缺乏全面市场调研分析数据和成本费用总体预算的情况下,无法对各项电力工程中投入成本进行准确的考核和掌握,难以开展有效的电力工程整体调控,导致电力企业发展失去了正确的方向,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隐患。并且由于企业内部未能建立起相应的完善体系,在进行实际的电力生产工作中,物资分配无法做到及时到位,生产目标不明确,销售指标难以落实,企业管理决策往往只能中途而废,因此缺乏了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工作,企业就难以进一步地进行发展,适应新时代的市场要求。[2]
3实现电力企业成本管理效果提升的措施
3.1增强全面预算管理
在电力企业中,全面预算管理和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有着不可分割的直接联系,因此为了实现企业成本管理效果增强,就必须对预算管理进行全面增强。具体的措施为:根据自身的决策标准和战略部署,通过预计损益表、现金预算等系统性财务报表方式来对生产、销售及分配目标进行规划,并以此来实现对企业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究。在电力企业中,全面系统管理在大体上可以分为燃料管理、费用管理和物资管理等,电力企业应当遵照科学合理的管理要求,对自身经济运行方向进行良好规划,综合电厂和所处电网的情况,对全年的成本进行规划,制定合理有效的生产技术目标、生产经营指标和费用开支指标,并通过目标责任考核的方式确保各项指标能够得到有效落实。[3]
3.2建立健全企业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为了更好地满足发展需求,纷纷建立起相应的企业制度,保障市场经济有序平稳地向前发展,电力企业也不例外,通过创建健全完善的企业制度,能够帮助电力企业更好地向前发展。因此电力企业应当开展内部改善,实现结构优化,部分综合价值更高的企业可以通过挂牌上市的方式来实现外来资金的支持,实现更好地向前发展。同时通过企业产权体系的健全,对产权归属进行确定,实现电力行业的变革,开展厂网分离的方式,将配电及电力传输等业务交由电网公式进行接管运营,实现管理水平的提升,帮助企业健康发展,推动电力行业稳步向前。[4]
3.3实现成本管理思想的转变
一直以来,企业的经营成效和经营理念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关系,因此要想实现成本管理效果的提升,就必须对成本管理思想进行转变。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实现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做到重视成本管理工作,对成本管理方向进行明确,突破传统的单一产品成本管理模式限制,实现成本管控的整体化,达成管理方式的新颖实效,站在成本效益的层次上对成本管控问题进行分析,实现成本管理和企业经营效益的和谐,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生产的前提下开展高效的成本管理工作,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
4结论
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对于电力企业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通过成本管理工作能够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优化,因此电力企业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机制,确保企业经营发展具备合理性、科学性。并且要对企业的成本进行全面的系统性探究,实现成本管理范围和力度的提升,有效减少经营成本,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发挥出来,推动电力行业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桂芝.电力企业成本管理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12(3):278,280.
[2]邱明.浅析电力企业财务成本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4(15):3708.
[3]陈晶.电力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4(22):2584.
[4]李岩.电力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的初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4(10):3505.
篇3:企业管理类论文怎么写
企业管理类论文怎么写
摘要:ERP和CRM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而兴起的两个概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而随着基于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它们对企业的作用在不断增强的同时,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随着企业竞争环境和商务模式的改变,原有的ERP和CRM系统中内部用户和外部用户交叉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内部用户和外部用户之间的界线己经变得越来越模糊。过去将系统用户严格区分的做法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企业的业务需求,因此将内部用户和外部用户进行整合已经成为必然。
本文首先从ERP的概念、管理思想等方面阐述了ERP的基本原理,在详细介绍CRM的概念、功能特点和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分析了CRM和ERP的关系,研究并提出CRM和ERP的集成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集成
一.企业资源计划(ERP)
在市场竞争的驱动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ERP的开发与应用在零售业中取得了很大发展。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是对企业所拥有各种资源进行综合规划和优化管理,用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利润。ERP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实质是对企业供应链、价值链及信息链上的所有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使用。通过实施ERP,企业可以把过去相对独立的资源,如业务部门、营运流程、内部信息进行整合,加强协作,提高效率。从90年起,全球500强几乎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ERP的实施,以期提高竞争力。
在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规模大和管理层次较高的企业,如联想、海尔、中化、长虹、康佳、华为、科龙、小天鹅和美的等在近几年内也大规模实施ERP。由于ERP全方位地整合了企业的内部资源,使这些企业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内部运作效率,从而更快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同时也增强了企业员工的管理意识和水平。
二.客户关系管理(CRM)理论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CRM)是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包括一个组织机构判断、选择、争取、发展和保持客户所要实施的全部商业过程。CRM通过大量收集客户信息并利用各种数据分析、挖掘方法和技术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对其进行针对性营销,提高客户忠诚度,并挖掘其潜在价值。但如果不能将客户信息与企业内部信息整合,不能及时有效调配各种资源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CRM就只能成为记录客户信息的工具。
CRM系统通过与客户互动的方式实时采集客户信息,并加入到ERP系统中,利用数据库技术将企业内部信息和客户信息进行综合汇总和抽象分析,从而对企业的人(包括客户、供应商及合作伙伴)、财、物等资源进行有效调配,对客户消费行为进行分析预测,挖掘隐藏在客户数据和业务数据中的内在规律,及时捕捉信息,把握业务发展趋势,对业务发展进行前瞻性分析预测以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对商机做出及时、灵活的反应,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开发新的营销组合,充分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一对一个性化服务,达到企业和客户的双赢。
三.ERP与CRM管理的集成研究
(一)ERP与CRM的关系
传统的ERP重点解决的是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和业务管理问题,主要包含销售管理、仓库管理、生产计划、质量管理和采购管理等。CRM则侧重于企业对客户资源的有效发掘和利用,解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和市场营销方面的业务管理问题,主要包括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知识、服务和支持等项管理和商业智能等。不过,ERP与CRM之间存在着相互支持和依赖的关系。
首先,ERP系统为CRM中的数据仓库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而CRM的分析结果和对市场发展的预测又给ERP系统提供了决策数据;CRM是从改善客户关系的角度,而ERP是从优化企业生产流程的角度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其次,CRM侧重于管理企业的客户,它们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ERP作为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也必须对企业的客户进行较全面的管理,这点在ERP的分销系统和应收账模块等中都有一些体现。所以,从这种角度分析,也可以认为CRM系统是ERP系统中销售管理的延伸。
(二)ERP与CRM的集成
企业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依托现代化管理的思想和手段,有效地对企业的内部和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如果单独使用CRM,则缺乏来自企业后台的动态信息,无法实时更新,使业务层、数据流方面存在断层,客户交易信息很难做到实时响应;如果单独使用ERP,则没有顺畅的销售和服务支持网络。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的内部和外部资源,ERP与CRM必须进行集成。
1.ERP与CRM集成的内容
与CRM相比,ERP没有CRM的部分功能模块,需要增加;有部分模块重叠,但是功能没有CRM强大,需要将其扩展和加强。以下是ERP与CRM需要集成的内容:(1)客户管理。CRM与ERP系统中都要用到客户的一些基本信息;同时ERP系统需要查询客户信用、客户同企业的交往史等。(2)产品管理。CRM与ERP系统中都要用到产品的基本信息、产品的BOM表、产品的客户化配置和报价等。(3)工作流管理。CRM与ERP系统中都有工作流管理,实际两者的工作方式是一样的。(4)工作人员管理。CRM与ERP系统都要涉及到企业的员工(作为系统的操作者、执行者、决策者等)的基本情况和工作安排情况。但ERP系统中对人力资源有一个全面的管理。(5)营销管理。ERP的营销主要是简单地提供一些市场资料和营销资料相对来讲比较简单。而CRM则提供了相当完善的营销管理功能,特别是强调一对的`营销思想。(6)销售管理。CRM系统在销售管理方面强调的是过程,讲究机会、时间和联系人等项管理;而ERP系统强调的是结果,讲究销售的计划和成绩等;两者互为因果关系。(7)客户服务和支持。ERP系统只提供了简单的客户投诉记录、问题解决情况,而没有对客户服务和支持进行全面的管理。而CRM则实现了这种全面管理,尤其强调客户关怀,同时还要做质量管理方面的一些工作。(8)订单管理。ERP和CRM都具有订单管理系统,两者可以说是完全重叠的。但这种重叠是建立在企业的ERP之上的。“因为订单管理中还涉及到财务、运输、生产等多个系统。(9)信息交流。信息交流如一般的报表,CRM与ERP系统的很多使用者都需要查询对方系统中的一般信息。(10)决策支持。CRM和ERP系统中,都使用了数据仓库DW和联机分析处理OLAP功能,从而实现商业智能和决策支持。所使用的技术相差不大,只是数据对象有所不同。
2.ERP与CRM集成的方法
紧密关联的企业内、外部资源决定了CRM与ERP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二者在数据信息传递上存在着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的关系。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实现信息流的融通,才是企业实施CRM与ERP的正确之路。但传统企业ERP,仅实现了企业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一体化管理,缺乏直接面向顾客的功能,没能实现以顾客为导向的内外部资源整合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对于已经采用了不同厂商开发的CRM与ERP系统的企业,提供标准的中间件即业务应用程序接口BAN、便可以实现两系统的集成,保护企业的有效投资。对于正在实施ERP项目的企业,可将CRM集成到ERP的有关模块中,或者说扩充和加强ERP系统中相应模块的功能。采用第二种集成方式企业的实施成本增幅不大,但功能明显加强,能为企业带来更为可观的效益,作者在开发ERP销售管理系统时采用了这种集成方式。
四.ERP与CRM系统无缝集成的意义
传统的ERP重点解决的是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和业务管理问题,主要包含销售管理、生产计划、质量管理、采购管理。但是在Internet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中,企业传统的ERP系统却使各个企业出现了相对独立的信息孤岛和功能残缺等问题。CRM则侧重于企业对客户资源的有效发掘和利用,解决客户个性化需求满足和市场营销方面的业务管理问题。
CRM和ERP有重叠部分,存在着互相渗透、互相支持的关系,它们在发展中要求相互结合、共同提高。在这个过程中,CRM提供了具体执行的框架,而ERP则提供了资源的应用及其实际的操作,CRM从盈利方面,ERP从成本方面,共同为提升企业的效益做出了贡献。
篇4:企业管理论文:浅谈企业资金安全问题
摘要:对于我国企业,不是没有比较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而是制度执行力较弱,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人力资源政策薄弱。这许多制度成为一纸空文,给企业带来众多资产安全隐患。只有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所以制度在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是基础,具体的实施和控制得靠人力资源政策。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较强、控制难度较高的资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而造成货币资金管理发生失误甚至被贪污或挪用的现象。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货币资金安全。
关键词:企业资金 企业管理 资金安全
一、企业资金安全的问题的成因
企业资金安全的基本内容从狭义上来说包括:货币资金是否被挪用;是否非法占用企业的货币资金或者实物资产;实物资产是否被盗。资产的安全性还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和流动资产比率;二是短期流动性比较强,不至于影响盈利的稳定性。企业资金安全问题原因:企业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漏洞较多;企业财务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低,影响资金安全性;财务基础工作薄弱,形成信息的不对称影响资金安全;
二、影响企业资产安全的因素
从上面可以看出人力资源政策和资金安全所包含的内容各不相干,但是人力资源政策的各个环节都从侧面上无时无刻影响着企业资金安全,也就是说企业资金管理制度的准确实施需要人力资源政策各个环节作保证。
(一)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影响
公司薪酬福利结构及政策是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是公司经营成功的影响要素。只有让企业的薪酬福利做到以人为本,员工才会一心一意地按照企业的规则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利益不被员工利用,公司创造价值,也得给员工创造持续发展的空间,保证企业的人才不流失,加强企业资金安全。
2.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影响
对掌握重要商业机密的人员包括各高管、高级技术人员或其他拥有重要商业机密的人员。这个人力资源政策要求凡在本单位任职期间必须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履行对企业诚信、忠实的义务,不得向任何人透漏企业重要的商业秘密,要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不得与同一行业的竞争对手有任何联系。不难看出,对于掌握公司重要的商业机密的人员来说,离岗本身就属于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与内部控制中的环境要素的权责分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不可分离。因此保证了企业资金的安全。
三、如何加强资金的安全问题
(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目标;
我国相关规范性文件将内部控制的目标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1)有效的进行业务活动;
(2)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根据相关报告对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规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目标为:货币资金的管理;现金流量表的真实、可靠性;货币资金的控制;
在管理中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结合惯例和我国已有的相关法律和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货币资金的管理目标主要包括: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效益性。
1.浅谈企业管理创新论文
2.浅谈企业管理论文
3.企业管理专业论文
4.谈谈企业管理论文
5.关于企业管理的论文
6.企业管理专业论文题目
7.企业管理创新论文
8.【精品】浅谈企业管理创新问题
9.浅谈小型企业管理的方法
10.浅谈如何搞好企业管理
篇5:企业管理类毕业论文
论企业管理新理念
论文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企业的经营管理也由生产管理向知识管理转变,从知识管理的定义、目标、步骤等方面来探讨企业管理。
论文关键词:企业管理;知识经济,知识管理
对知识的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知识和信息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最主要的资源,知识经济迫切要求管理创新。适应此要求近几年来,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念——知识管理正在国外一些大公司中形成并不断完善。其中心内容便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雇员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设立知识总监,培养组织创新和集体创造力。总结和研究知识管理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将有利于我国企业管理的创新,有利于引导我国企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管理实践的发展,知识管理逐渐从信息管理中独立出来,从而形成一个崭新的管理领域,此时,知识管理已有了不同于信息管理的内含和外延,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人的管理。知识作为认知过程存在于信息的使用者身上,只有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才能创新,知识管理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结起来,实现知识(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创新能力,以赢得竞争优势。
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转化,是管理理论与实践中“以人为本”的管理主线进一步体现。知识管理有助于信息处理能力与员工创新能力相互结合,进而增强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应变能力和预见能力,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全球化以空前未有的速度推进。这一切都改变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知识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就必然体现为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知识管理的目标与核心就是通过提高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来实现企业创新,知识管理为企业实现显性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了新的途径,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进行计算机存储,而隐性知识是则难以掌握,它集中存储在雇员的脑海里,是雇员所取得经验的体现,任何组织要在知识经济中求得生存,就必须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以进行大量创新。但决不能将知识管理简单等同于信息管理。二者的关系体现在: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
知识管理也是网路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潮与方法,所谓知识管理是在企业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企业中的资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企业的知识成为企业智慧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应市场的变迁。
知识管理是技术,因为知识管理系统的实现,依赖于知识管理技术。这些技术包括知识管理的关键技术:知识收集分类存储标记技术,知识搜索技术,以及辅助的交流沟通技术:即时通信,电子邮件,企业门户等等。我们在直观上感知的,能够把握的知识管理,其实就是这些技术和技术的产物。正是这些技术,将知识管理从理论变为了实践。
知识管理是管理,是说知识管理同以往的任何一种管理理论一样,发现了企业中的稀缺和关键的资源,并将它们管理起来,以求更有效率、更有效果的利用这些资源。这个资源,就是企业拥有的知识。既然是管理,自然就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对知识这种资源的规划与组织、导向与激励、评估与控制,以及不断的创新、演进,就是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哲学,是说知识管理同以往的管理理论的不同还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同的,以往的管理哲学、管理理论看什么是企业,同知识管理的观点是不同的,如科学管理就把企业看成是一部自动化的机器,各种生产资料从一侧进入这部机器,另一侧则源源不断的涌出产品和服务,机械性和自动化就是企业的核心,知识管理看企业,是把它当作关于自身规律和顾客价值的知识的聚合体,如果不拥有这些知识,企业就不存在,企业为顾客创造价值、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就被理解为企业寻找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在方法论上,就表现为围绕企业知识,进行组织的运作,各个层级的人员都依靠知识管理系统,发展业务、管理企业。
知识管理是文化,讲的是在组织中实践知识管理,就要培养与之匹配的组织文化。知识管理强调创新,强调共享,强调协作。组织的文化就要围绕这些作强有力的'导向,让每个人都了解怎么作是对,怎么作是错,一定要把做事的知识共享出来,每个需要的人都有机会学到它,寻找新的方法,创造新的知识,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围绕着知识管理,调整自己的行为、做事的方式方法,从而形成知识管理导向的价值观。这就是知识管理是文化的涵义。
一般来说,知识管理是一种漫长的经营策略,带给企业的好处为创造企业新竞争价值,增加企业利润,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率,建立企业新文化。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是企业适应知识经济的微观基础。现代企业运营的核心是培养组织的学习能力,实现企业内部个人知识资本的保值、增值,信息技术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能够为企业知识创新注入强大的动力,实现企业健康持久地发展。
知识管理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企业知识管理和生产管理的出发点都是把知识视为最重要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这是企业竞争力得以提高的关键,由于人是知识的重要的载体,从而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要想在经济知识化的浪潮中取得竞争的优势,必须进行知识管理的尝试,在发展知识战略、重塑企业知识文化、实现知识度量、设立知识主管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在进行知识管理的探索实践中企业必须有一个以知识为中心的实体、目标和知识共享价值体系,围绕这一价值体系,企业能够进行自组织和对知识以及企业知识化进行管理和整合。
企业知识管理具有以重视对企业员工的精神激励,赋予员工更大的权力和责任,充分发挥员工的自觉性、能动性和首创性;重视企业知识的流动、共享和创新,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重视企业知识和人才,促使企业成长为学习型组织,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实现企业自我价值的同时,注重向传统产业的渗透,提高社会整体的知识化水平。
企业知识管理把知识共享作为核心目标,知识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是鼓励相互协作,培育知识共享的环境,知识只有通过互相交流才能得到发展,也只有通过使用才能从知识中派生出新知识,知识的交流越广效果越好。只有使知识被更多的人共享,才能使知识的拥有者获得更大的收益,对一个企业来说,迎接知识经济必须首先促进本企业的知识化包括生产过程的知识化、劳动者的知识化、管理的知识化和生产产品的知识化。促进企业知识化的重要举措就要进行知识和技术创新、大力引进知识和技术、激发员工学习和利用知识技术与经验、加大科技投入、开展员工知识与技术培训等。
企业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应将知识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把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管理知识的能力处于企业战略的中心,拥有高超的驾驭知识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中知识管理大致尊循以下原则:
(1)知识积累、交流、共享,知识积累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共享才能使知识创造价值,知识交流是使知识体现其价值的关键环节。
(2)知识在使用中管理。知识管理不仅体现在对已形成知识进行管理,更多地是体现在知识产生过程以及知识创新中的管理。
(3)自下而上的知识管理。企业的知识主要自下而上流动的,企业中直接与客户接触层面的知识管理水平决定了整个企业知识管理的成败。
(4)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使企业内部的信息和知识快速地流动起来,力求促进企业组织的活力。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原因在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新的速度加快,所以企业必须不断获得新知识。知识获得和知识转换依赖于企业的学习能力,学习是企业加强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并利用知识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
实施知识管理可分五个步骤:
第一步:认知,
认知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第一步,主要任务是统一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认知,梳理知识管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评估企业的知识管理现状,帮助企业认识是否需要知识管理,并确定知识管理实施的正确方向。
第二步;规划,
知识管理的推进是一套系统工程,在充分认知企业需求的基础上,详细规划也是确保知识管理实施效果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对知识管理现状、知识类型的详细分析,并结合业务流程等多角度,进行知识管理规划。
第三步:试点。
此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延续和实践,按照规划选取适当的部门和流程依照规划基础进行知识管理实践,并从短期效果来评估知识管理规划,同时结合试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重点是结合企业业务模式进行知识体系梳理,并对知识梳理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知识管理具体策略和提升行为。
第四步:推广和支持。
在试点阶段不断修正知识管理规划的基础上,知识管理将大规模在企业推广,以全面实现其价值。
第五步:制度化。
制度化阶段既是知识管理项目实施的结束,又是企业知识管理的一个新开端,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
成功的知识管理实践往往在于恰当地运用知识管理技术,企业知识管理与应用信息技术相辅相成,信息技术为企业知识管理提供了保证,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只有在知识管理和信息技术实践都很成功的情况下,才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地生存下去。
企业的每一项业务工作都与知识管理有关系,或者在创造知识。或者在使用知识。因此,建立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成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首要目标,将知识视同资产进行管理,凡是能有效增进知识资产价值的活动,均属于知识管理的内容,结合个体与团体,将个体知识团体化,将内隐知识外显化,结合组织内部与外部,将外部知识内部化,将组织知识产品化,则属于知识管理的过程。
对于企业来说,研究知识管理,充分利用知识提高竞争力和创造经济价值,已成为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知识管理成为企业在新形式下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知识经济催生了知识管理,而唯有以知识管理来迎接知识经济,才能应对知识经济所带来的挑战。
篇6:企业管理类毕业论文
企业文化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 文化管理 逻辑起点 管理原则
一、管理的逻辑起点
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有它的起点,学术界把19泰罗发表《科学管理学原理》作为现代管理学的起点。但是管理作为一种科学,还有逻辑起点可循的。是逻辑串起了管理学的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所谓逻辑起点,就是思考问题的起始点。西方现代管理学对管理的认识是立足于效率的,可以说最初研究管理学就是为了促使劳动效率的提高。泰勒提出提高劳动效率要做四件事情,“科学划分工作元素;员工选择、培训和开发;与员工经常沟通;管理者与员工应有平等的工作和责任范围”。但是,一个人的效率毕竟是有限的,当劳动效率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就会变得机械。于是管理学家又将目光转向组织效率。提出专业化前提下的分权管理。所以,纵观西方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史,效率问题是逻辑起点,追求效率的提升是逻辑主线,因为西方人崇尚理性和科学,他们把管理的核心归结为科学和战略,,归结为做事的正确方法。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逻辑起点是行为的价值判断,即确定行为的是与非、先与后。这和现代企业管理强调文化管理的理念有相似的地方。随着管理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各个维度中具有统驭性作用的核心维度。
二、文化管理的哲学基础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价值标准体系。企业存在的意义、志向、动力、追求和激情都由这一价值体系而生。文化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价值观的确立。价值观是组织意识形态层面上的东西,一种价值观的形成必然有其独特的哲学基础。当代文化管理的哲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哲学思潮。
人本主义最初作为欧洲资产阶级用以反对封建神权,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及人的权利、尊严的思想武器,经哲学家几个世纪以来的不断发展,成为了当代组织成员向异化其主体地位的资本关系和组织关系提出抗议并维护其权利的武器。现代企业组织必须意识到,为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必须理性处理好同社会及其他组织的关系,处理好组织与组织员工的关系。资本的本性必须有所收敛和妥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代企业价值观的核心是人性观,以效率为起点的管理理论越来越显现出它的局限性。
文化管理强调人的主体地位与权利,这是一种有悖于资本性的价值观,对传统意义上被称为“经济人”的资本拥有者或管理者的确是一场意识上的洗礼。应该说,以传统西方经济学“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西方管理理论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必须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了。文化管理恰恰协调了企业的资本性和社会性之间的矛盾。
三、文化管理的统驭作用
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在竞争中的成功导致的20世纪8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对美日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被公认为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管理理论的肇始。在这次跨文化比较研究中,美国研究者将管理中一些最重要的因素排列出来加以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美国企业的管理在许多方面并不比日本落后,关键性的差异在价值观方面。美国企业管理尽管讲效率、重科学,但忽视了人的精神力量。以文化因素为标志的日本管理模式,更有利于激发员工的价值认同感,开发员工的潜能,形成企业与员工相互忠诚的、比美式法律契约更为紧密的“心理契约”。由此,引发了企业管理重心的文化偏移变革。
文化管理之所以是整个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职能,是因为它能保证一个组织去做正确的而不是错误的事情,能为组织提供动力系统、追求方向和激情源泉。组织的文化管理职能是一切其他管理职能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一切其他管理职能便会失去意义。
不同文化还确立了企业不同的追求和不同的资源优化配置排序,形成企业的不同个性和产品、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它们各自产品的垄断力或卖点来自文化个性而不是技术优势,因为各自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个性是追求个性文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没有了文化因素,很多牌子响亮的商品也就和普通商品没有了质的区别。
四、文化管理的原则
1.利益协调原则
以追求效率为逻辑起点的管理曾经长期漠视社会、公众及其组织成员利益。但是市场竞争的法则逐渐唤醒了管理伦理。在知识资本化的今天,脑力劳动的比重越来越大,组织成员的利益与管理有效性直接相关。研究表明,创造力的产生不仅依赖于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还依赖于良好的组织气氛和环境。同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也要学会着眼长远算大账,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维护公众利益。
2.个性化原则
优秀的文化成果是全人类共享的,企业发展自己的文化应该秉承兼容并包的原则,但在吸收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却不能不结合本组织的特点,使共有的文化折射出自己的特色。不少企业在导入企业文化的过程中,由于过度依赖技术性和操作性,致使企业文化千篇 一律,缺乏独具特色的内涵和表征,反而丢失了自己经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文化积淀。
3.人性化原则
文化管理还必须处理好整体与个体的关系问题。一味强调组织发展,要求成员奉献于组织,而不愿意将组织成员的发展放在优先地位。这在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占主导的中国企业中尤其突出。管理者很容易忽视一个基本的道理:没有个体的发展,最终也没有组织的发展。遵循这一原则,就是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实行人性化的文化管理
随着我国企业管理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文化的管理。可以说,以文化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是迄今为止最先进最文明的管理理念,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一次升华,是企业管理理论由偏重于方法论研究向重视价值观建立的回归。
参考文献:
陈春花:中国管理10大解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5页
篇7:中学生社会实践企业及管理类实践心得
中学生社会实践企业及管理类实践心得
一转眼,我就迎来了高中生涯的第一个暑假。犹记在社会实践岗位招聘会的现场,我满怀着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应聘了浙江德裕科技有限公司的实践岗位,虽然实践单位距离我家有两小时的公交车程。
第一天的工作是比较轻松的,公司窗轨、农资和电商部门主管对大家进行了入职培训,并介绍了所有产品,讲解得十分细致。尤其是窗轨,也是这家公司的老牌产品,根据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和顾客的需求对产品进行改进和完善,有可弯曲的、可伸缩的、电动的、单杠双杠……应有尽有。后来辅导员怕大家理解的不够透彻,又带领大家去了展厅参观,亲身感受。真的是大开眼界了,没想到小小的窗轨也有这么多的.分类,农资产品也是这么的巧妙,新兴的电商发展也可以这么迅速!
通过辅导员的介绍,德裕与许多大牌企业有合作关系,这是德裕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我们学到,合作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合作共赢才能有更深层次的发展。
第二天主要是上岗实践。首先由公司文艺骨干带领大家唱了企业歌曲《德裕雄风》,唱完之后,早晨的困意全无,已满血复活。接下来先是参观,后是实践。参观生产车间的时候,我们发现是几十台机器同时运作,炎炎夏日,员工们仍干得十分卖力,有条不紊,但他们脸上已满是汗珠。上岗实践的时候,同学们相互协作,严格按照组装顺序和要求,完成了八组的组装任务,看起来很轻松也很简单,做出来也是正确的,可就是没有专业员工完成的完美。工作要做精,还是需要花时间细细品味,摸出它的门道、坚持下去,这也是社会提倡的匠人精神。
下午是分了两组去电商部和销售部实践,我在销售部接受了销售培训,组员们认真做笔记,克服心理障碍,模拟与客人沟通的过程。我的感悟主要有两点,一是要重视语言艺术,为了和客户保持沟通而不是当即被挂电话,礼貌是十分重要的;二是日常生活中接到类似销售的电话,最好不要立即挂断或者表现出很差的态度,一定要友好,即使我们不需要相关的服务,将心比心,各行各业都不容易,他们也需要支持和鼓励。
最后一天就剩下实践总结了,做ppt并分享这几天的收获和心得,其实仔细听大家的发言,我发现发现,有很多是我没想到的,大家看到的方面各不相同,思考问题的维度也不一样。朋友和合作伙伴在人的一生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取长补短,才能合作共赢!
篇8:企业绿色物流管理体系建设研究-大专物流管理类论文
企业绿色物流管理体系建设研究-大专物流管理类论文
摘 要:通过绿色物流思想,建立一套适合现在企业发展的绿色物流管理体系,从文化、人才、管理方法、标准化等角度阐释体系建设内容,并论述实施管理体系的措施办法,确保绿色物流管理成功运营。
关键词:绿色物流;环境;企业;管理
1 概述
绿色物流指为减少对环境造成危害,充分利用物流资源而采取的一种节能环保的物流活动。绿色物流是一种新型管理理念,要求企业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着眼长远发展,兼顾环境、资源与经济平衡发展。为实现企业绿色物流良好发展,一套系统匹配的企业绿色物流管理体系显得尤为必要。企业绿色物流管理体系指企业实施物流工作流程进行控制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等一系列支持绿色物流实现的各种成分的有机结合。建设企业绿色物流管理体系是实现企业物流绿色化的关键突破口,是实现企业利润和社会环境良好发展的重要保证。
2 企业绿色物流管理体系
2.1 绿色物流文化制度体系
(1)树立全员参与意识,制定绿色物流制度,加强文化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从实际角度制定出适合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的绿色物流规章制定,培养和谐的绿色物流文化。发挥全体成员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是实施绿色物流有效保证。在实施全过程中,发挥全体智慧,制定绿色物流战略目标、管理制度,形成企业自有绿色文化,为企业长久发展绿色物流长期造血。
(2)组织教育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按照“高级、重点、普及”三个层次开展培训。各企业在培训规划指导下,结合企业实际,对企所属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有计划地组织有关人员定期参加绿色物流HSE培训。对绿色物流管理人员,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注重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从而使绿色物流管理的内涵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
2.2 绿色物流管理控制方法
(1)非绿色物流防范与预警控制。
非绿色物流防范与预警控制系统地从计划、设计、制造、运行等过程中考虑绿色物流管理问题,找出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浪费因素、污染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建立使系统绿色物流最优化方案。比如评价设备、设施或系统的设计是否使收益与危险达到最合理的平衡;在设备、设施或系统进行试验或使用之前,对潜在的危险进行评价;评价设备、设施或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是否符合有关制度、标准、规范的规定,实现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风险评价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使潜在和显在的危险得以控制。采用这些先进的监测技术保证生产物流的安全,使物流能够高效连续地运行,同时使生产物流的成本最低化,并营造一个安全环保的环境,其本质上是在实现生产物流的绿色化。
(2)全过程的控制。
全过程控制要求企业开展物流活动时不局限在控制具体环节,而是从源头到结尾实现全过程控制。绿色物流管理并不在乎单个企业的“绿色化管理”,更主要的是整个供应链的“全过程”绿色化管理。因此,要有效地实施绿色物流管理,企业必须确定绿色发展战略,并在企业内部确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地位。从整体上优化才能保证绿色物流的连贯性实施。
(3)关键点控制。
关键点控制法指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对重要环节、关键环节采取重点控制,以实现各项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一种监管体系。通过对绿色物流关键点重点控制,实现对绿色物流全局控制。重点部位、关键环节,易错位置是考虑关键点的主要对象。控制点涉及物资采购、储存、保管、运输、流通加工等多个环节,从全局着眼确立控制关键点,采取必要制度措施,才能有效实施重点监控。企业充分分析实施关键点控制的内外部环境,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有效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为进一步保证实施质量,企业应组织定期检查,报送自查报表,及时找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措施及时加以纠正和完善。在实施过程中,应重视协调管理、动态监控,强化各部门在内控制度管理中的责任,动态调整控制管理策略,充分保证关键点控制在绿色物流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4)PDCA(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管理。
PDCA循环法就是按照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这四个阶段按顺序开展管理工作,并且不断循环进行的一种科学方法。PDCA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绿色物流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的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动态循环的管理过程框架,以持续改进的思想指导企业以系统的管理方法实现其系统目标。通过持续改进的过程使绿色物流管理更高效、更优化。
(5)应急补救控制。
应急预案能使企业在第一时间对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的救援能做到有章可循。制定事故应急补救控制,要与实际相结合,针对各环节可能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环境污染事故,采取有效措施。事故可能造成的对周边地区人员及财产的危害,制定应急补救控制,应本着自救与社会援救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应对突发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资储备、依托的单位及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及事故应急监测机构。同时,建立发生突发事故时的报告制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事故抢险救援的组织、环境污染的紧急处理、危险区的划定及隔离警戒措施、人群的撤离疏散以及环境应急监测的组织、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的启用和环境的恢
复等预警机制。应急救援预案应分级控制、重点控制、明确责任、各施其职。平时要加强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做到各级指挥者、生产现场的操作者、应急救援人员人人能够熟练掌握,一旦发生险情或事故,能够冷静应对,妥善处理。
2.3 绿色物流管理标准化体系
通过标准化建设,减少实施过程中的偶然性、自发性等错误出现。绿色化本身就是一个标准化要求。物流功能贯穿多个行业、部门,环节之间,若没有一套统一的标准方案,很难保证其各个部分有效衔接,这必然导致不必要的资源消耗,甚至带来环境破坏,增加货物中途损失概率,迫使物流费用上升、客户满意度下降。对此,从标准化入手,政府部门创造条件,牵头相关部门,制定绿色物流标准,如制定汽车最低排放标准、车辆技术标准、装卸工艺标准、包装材料标准等一套全方位的标准体系,将有效保证与促进绿色物流发展。企业方面则可积极建立自己的绿色物流标准体系,对物流服务产品在策划、采购、运输、贮藏、加工、包装、信息处理、客户服务、废弃品的回收、再生等方面制定相关标准。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与国际标准接轨,用国际标准来规范自身的物流行为,塑造绿色物流形象,进而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4 绿色物流管理评价体系
绿色物流管理评价体系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跟踪反馈评价,在实施下一个绿色物流循环PDCA开始时,对各单位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循环,不断提高,以保证活动质量。通过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各内控主管部门坚持对本系统的关键控制点进行自查,管理部门对各部门检查情况进行督查,通过检查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了不符合事项,使各单位更加重视绿色物流发展问题。此外,企业应根据自身活动,制定一套绿色物流管理评价指标,对各个指标的运营状况监控分析,以找到改进点,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
2.5 绿色物流管理激励体系建设
为促进绿色物流活动在企业中顺利实施,政府应大力支持,搭建政企合作绿色物流激励体系。政府积极发挥职能,从财政、政策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保障,对物流系统资源能源消耗、污染超标实施严格惩罚措施,对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流活动予以充分鼓励,借助政策补贴,比如对积极采用先进环保设备、清洁能源以及积极实施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实施“绿色补贴”政策,引导绿色物流企业参与政府物流活动,帮助企业建立绿色物流体系。政府支持和鼓励是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关键动力之一。绿色物流的成功实施也必将造福人民,政府鼓励企业发展绿色物流是保证绿色物流实施的动力源泉。对此,应加快建立政府引导、企业自觉激励的绿色物流激励体系,使之成为保障绿色物流管理体系有效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结语
绿色物流管理体系从制度文化、教育培训、预防、实施过程控制、标准化建设,反馈评价等多方面角度进行深入而系统全面建设,确保防止非绿色物流活动发生,实现经济发展和环保与节约的有效结合,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长琼.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物流管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2?13.
[2]赵媛,徐风光.绿色物流的经济性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J].世界海运,2004,(12):30?32.
[3]杨履榕.绿色物流发展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5,(04).
[4]钱俊,徐根平.运用新包装营造绿色物流[J].包装工程,2005,(05).基于遗传算法的中小型航空公司机组复原研究孙丽红
★ 医疗设备管理论文
【企业运行中的安全问题-企业管理类论文(共8篇)】相关文章:
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2023-11-19
学术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23-01-07
矿井通风与安全生产的关系研究论文2024-04-28
船舶论文2022-05-06
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导2022-08-01
加强和规范所得税管理的措施论文2023-09-15
加强水利工程经济管理途径与方法论文2023-04-27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论文2023-04-17
会计类毕业论文有哪些2023-07-14
设备管理的论文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