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乡的擀面》(共9篇)由网友“wenlanxi”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散文《家乡的擀面》,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散文《家乡的擀面》
散文《家乡的擀面》
人的饮食习惯有时是可以改变的,比如我小时不喜欢吃菜薹和葱、芹菜之类的东西,可长大以后对这些蔬菜也慢慢接受了。可有的习惯却是一辈子也改变不了的,比如我喜爱的米粉和面条,特别是对尤其喜爱。30多年过去了,我仍改变不了这个嗜好,这也许就是我一生的最爱。
擀面是何物也?就是家乡自产的小麦面粉,由多道手工工序制作而成的一种面条。这种面条虽然不及机制面条精细,但它的面团经过人工的多次揉捏,制作出的面条口感好,有很强的柔软性,吃起来软滑爽口。
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家乡农村的经济状况不大好,许多家庭的粮食还不能满足自给。农村青黄不接的时候,大多数的家庭每天吃两顿饭食,晚上就要吃一餐擀面。到了八十年代,我上初中的时候,每天走读,上完晚自习回家,奶奶总要给我留上一碗热腾腾的擀面条,有时还在碗底藏上一个荷包蛋或煮鸡蛋什么的,吃起那香喷喷的擀面,心里美滋滋的.。每到家乡土豆成熟的季节,奶奶用新鲜的土豆切成一片一片的和擀面一起煮着吃,新鲜土豆的甜美加上面条的软滑,吃起来真是美极了。
奶奶去世后,母亲就接下做擀面的活儿。九十年代初期,我不时尝过母亲亲手制作的擀面。到了新世纪以后,家乡人嫌自种的小麦产量低,收入少,都改种水稻和其它农作物了。没了小麦,擀面也就成为无米之炊。随着农村的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长,现在的农村人没有几个人愿做擀面吃了。因为做擀面是件麻烦的事情。首先要和面粉,第二步是揉面团,其三是擀一大张面皮,最后切面条,中间要经历很多细微末节的事情。现代的农村人日子好过了,许多人不愿讨这个麻烦。大多数愿花上几个钱,买上一包精制面条,够吃上一阵子。逢年过节,人们当然忘不了买上几斤上等的精制面粉,做做肉包子或包水饺吃。现在的农村老家,做擀面吃已成为物以稀为贵的事情。
当我走出社会,奔波行走在南方的都市,每当上馆子吃上自己喜爱的面条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家乡的擀面,想起那些难忘的岁月。过去的生活虽然清贫,没有丰裕的物质生活,但咀嚼软滑擀面的滋味却是终生难忘的。
擀面,融为我人生和生活的一种挥之不去情感。我永远爱这种滋味和感觉。
篇2:手擀面经典散文
手擀面经典散文
我喜欢面条,物美价廉,营养丰富,而且可以做成多种口味,西红柿鸡蛋面、牛肉面、炸酱面等等……且省时,效率高,适合我们这样的上班一族。家里人也都属于典型的北方人,一家人酷爱面条——手擀面,平时在一起吃得最多的就是西红柿鸡蛋面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想吃面条可以买现成的或在市场上买回面条自己煮了吃,但心里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妈妈做的那一碗手擀面。
妈妈经常讲的一件事就是,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发烧到了四十度,皮实的我照样玩耍,可是父母担心,便找来医生要给我看病打针,执拗的我吓坏了,跑到床上,钻到最里面的旮旯角,就是不出来。好说歹说,还是不行,妈妈只好强行将我拉出来,抱在怀里打针完事,最后哭闹不停的我在一碗面前止住了哭声,抽泣中吃下那时人们在得病时才会吃到的汤面。这件事妈妈不知讲了多少遍,每次我都眼泛泪花专注地听妈妈讲下去,并不时地提出一个个不一样的问题来迎合妈妈。也就是从那时起,妈妈就知道我爱吃汤面。
再长大些,隆冬时节,从冰天雪地里跑回来,冻得通红的小手捧着一碗热乎乎的面条,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暖融融的汤面,心里美滋滋的,既能暖身又能饱胃,别提多高兴了。
家里做饭基本都是妈妈承包,可是手擀面就不同了。父亲几乎不下厨房,但是和面还是拿手的`。一盆面,一碗水,先用手指沾水淋在面上,搅拌,再淋水,再搅拌,反复进行,面粉慢慢变成一团团的絮状,然后用力揉在一起,一块面团就揉好了,盖上布,醒着。父亲经常说“软饺子硬面”,手擀面关键是在和面上,面要和得硬一点,嚼起来才有劲,筋道。
醒好的面团放到宽大的面板上,父亲经过反得揉搓,然后在擀面杖的碾压下,慢慢变成一张大大的圆圆的面皮,再晾上一小会,然后,把面皮对折后,再层层叠加起来,有手掌宽。接下来,切面条是妈妈的拿手戏,只听得“笃笃笃”“笃笃笃”,菜刀与案板的接触,发出连续而有节奏的声音,均匀整齐的面条就切好了,然后,妈妈从中间抄起面条,在空中用力一抖,随着干面粉落下来,一根根粗细均等的面条听话地排列在面板上。
那时候,月供面粉并不能敞开了吃,还有粗粮搭配。手擀面就是那时候给了我一直到现在都不能忘却的记忆,由母亲擀制做成的稀面条,每次都是妈妈碗里面条最少或没有,只有菜、汤以及泡进去的玉米面饼子。那时的母亲很瘦,高高大大的个子只有百十来斤,母亲干着最重的体力活,吃着最差的饭菜。每每想起来都觉得愧疚,都是我们姐弟几个不懂事拖累的。每次吃饭时父亲都说,紧紧让让吃不了,争争抢抢不够吃。从那时起,在家里,绝对不会出现争抢的场面,也算是不是家规的家规吧,现在我们的孩子们也都懂得这句话含义。
那时候冬季蔬菜品种很少,西红柿更是见不到。因此在夏季,西红柿大批上市时,妈妈买下很多又大又红的西红柿,开水烫一下,把皮剥下来,切成细条状,塞入一个个的瓶子里,这也是我们姐弟三个最热衷于做的事。装好瓶后,再经过高温蒸煮,密封好,冬天吃的时候掏出来,跟新鲜的一样,西红柿味道一点不减。
总忘不了冬季,一家人围坐在炉火前,那温馨的画面,总会让人心里暖暖一动。一家人每人端上一碗手擀面,“吸溜吸溜”吃得煞是痛快。吃在嘴里,鼻子也抢了先,先闻个痛快。深吮几口面汤,烫烫的,香香的,面条顺着喉咙流下去,顿时浑身暖暖地,于是埋头苦吃,迫不及待地把一根根面条送入嘴里,流入胃里,畅快淋漓,忘不了儿时的快乐与贪婪,完了,拍着鼓胀的肚皮大叫,好吃好吃。这个时候,父母就会看着我们笑盈盈的。
今天是周日,寒风凛冽,我带着冰冷的温度回到家,妈妈问想吃什么饭?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那就手擀面吧。
妈妈还像我们小时候一样不急不慌地和面擀面,做卤,煮面,看着妈妈忙忙碌碌,有条不紊,井井有条,不一会,细长的面条就下锅了。
吃着妈妈亲手做的手擀面,回味悠长。父亲看着我们在一旁说笑,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父亲一直是这样,话不多,但每句话都说在点上,没有多余的话。父亲自从生病以来,两年多的时间里,虽说在慢慢恢复,灵活的右手只能作为肢体的一部分存在着,只是偶尔被动的活动着,不能再像从前的父亲那样吹吹拉拉,写写画画,父亲再也不能为我们和面了,我再也吃不到父亲和的面,母亲擀的面条了。吃着吃着,我再也吃不下去,泪水模糊了双眼。
平生出一个念头,我要学做手擀面给爸妈吃,让爸妈吃到我亲手做的手擀面!
回到家,我自己就试着和面,想着爸爸怎么和面,我努力让面硬点再硬点,我要学做最好吃的手擀面。
手擀面可真是个技术活,平时看着面团在妈妈手中转来转去,在擀面杖的作用下一点点变大变薄,轻松自如。可面团在我手中就是不听使唤,尽管非常小心,可擀出来的面片还是中间薄边上厚。这才真是说着容易做着难啊!无奈只好求助。妈妈说,擀面时两手力道要均匀,要经常翻转面皮,不能擀起来没完没了。薄厚不一的面吃起来口感会不好的,薄的熟了,厚的还欠火候。果真如此,低头吃着自己做的手擀面,眼泪叭嗒叭嗒往下掉,手擀面真的太难了。父母辛辛苦苦一辈子,我怎么连手擀面也做不好,想让父母吃到我的手擀面就这么难吗?
接下来时间里,手擀面成了我的家常饭,经常出现在餐桌上,但总也吃不出妈妈的味道,连孩子也说,没姥姥做的好吃,差得远呢。我只好继续咨询,妈耐心地说着,仍然是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怎么做卤,加什么佐料,什么时间加,怎么煮面,面条什么时间出锅,我都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就又是漫长的试制过程,在我看来很难的手擀面做起来竟也是得心应手了,偶尔咂咂嘴,感觉也有点像模像样了。
又是一个周日回到家里,迫不及待地做起了手擀面。看我竟然如此熟练地做着,妈在一旁笑眯眯地说,难吗?不难吧。我忙说,不难不难。妈又说,那怎么会天天吃手擀面,再好吃的东西天天吃也会烦的。我趁机问,怎么每次都没妈做的味道好呢?妈笑着说,近似轻描淡写般,没啥,用心做就好了。
是呀,用心!用心为家人做饭,这么多年,妈妈一直用心地为我们做饭,哪怕只是一碗手擀面。
都说世界上最好吃的饭菜都是来源于妈妈的味道,因为妈妈用心尽力为孩子们做着最可口的饭菜。爱吃的,不一定是昂贵的,但那味道永远是唯一的。
原来做饭就是这么简单,用心二字,全部包含其中。用心,这么多年来,妈妈的饭菜如此香甜,如此让我回味,只此二字。哦,我终于读懂了,妈妈的爱已融在锅里化在碗里。
我用心地做着我的手擀面,操作娴熟。不一会,端上餐桌,看着两鬓斑白的妈妈吃下第一口,妈妈点了点头,我不知道妈妈吃到的这碗手擀面里是不是也有了妈妈的味道?
篇3:腾讯手擀面散文
腾讯手擀面散文
上午接朋友电话,邀作协几位文友到大清沟王坪村小聚,正好雨后无事,便欣然前往
王坪村东北环山,西邻伊水,与重渡沟虎园景区隔河相望,村中水泥路远远望去,恰是一条玉带直插青山绿荫深处。早听说这里山路十八弯,碧水九连环,今日一看,果不其然。小车爬过一段曲曲弯弯的山路,忽一折转,穿大清沟北乡村而过,跨伊河桥至对岸迂回顺伊水而行。两岸树木葱茏,风景秀丽,几簇粉红色的木槿花前,蝴蝶翻飞,碧绿的伊水也在这里凝聚着她深深的情感,迟迟不愿前行,直到河湾里实在容不下她浓浓的幽情了,才缓缓东去……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虽然看惯了山野乡趣,今天也被这美丽的景色迷住了
上过一段坡道,车辆缓缓停下。路外边现出一独家小院,门前一片郁郁葱葱的玉米地,长长的棒子上带着红缨子,欲吐含羞。屋旁是一小片花生地,看得出主人很勤快,庄稼地干干净净的,没一丝杂草。院子里有几架西红柿,嘟噜成串或青或红挂在肥壮的绿叶间,诱人馋涎欲滴。靠墙种着几架黄瓜,开满了黄色的小花,叶下隐约可见垂着几根嫩嫩的果实
客厅里,七八样清淡雅致的冷热拼盘已经摆上了桌。这时我才发现,今天相聚的除了我是个新手以外,朋友和其他几位老师都是县里文坛资深作家,另外还有两个陌生人。
坐下后,朋友为大家做了简单介绍:“今天我做东,请几位来有几个目的,一是咱们几个文友聚聚,来个小范围的采风活动,领略民俗风情;二,这是我帮带的贫困户李大慧家,这两个是超人技校师傅,是我请过来教她做手擀面和家常菜肴的,让她掌握技术,早日脱贫致富。三就是让大家品尝手擀面的原汁原味,为它做个活广告。把咱们栾川的手擀面发扬光大,让外地游客吃出地道风味,展现咱们栾川的风采!”
听说有手擀面,心里便痒痒的,迫不及待,恨不得立刻尝到它的味道。须臾,面条上桌,分别浇上蒜汁,番茄鸡蛋汁和香菇土豆肉酱汁,久违的手擀面!那是十几年前的味道啊!一种温馨的感觉油然而生,平时一碗就可以吃饱的.我,竟然有了浓浓的食欲,情不自禁跑到厨房再盛上一碗……
席间,大家赞声不绝,朋友说:“王坪村的农家特色小吃,怎么样,好吃吧?”
“当然好吃了!”
“我都十几年没吃过手擀面了,今天吃起来就想起了妈妈的味道。”文友大唐说
我接过话茬儿:“我常年下厨做饭的,还十几年没擀过面呢,今天吃起来,还真是特别温馨,特别亲切。”
谈笑间这些天郁结在内心的烦闷、焦燥,倾刻间被这香而不腻,筋而不硬的手擀捞面条的味道给吹得烟消云散了。趁着几个老师聊天正兴,我悄悄来到厨房,和主人李大嫂攀谈起来。李大嫂告诉我,非常感谢县里的领导们,为她家脱贫致富劳心费力,既开门路又送技术,真心实意帮扶她家。菜是自己种的,面粉都是自家磨的,每次磨出新面,好几家的亲戚朋友都要送点儿,因为筋道,有嚼劲儿,特别好吃。不过今天的面揉得稍有点软,口感还不是很好
她边洗手边笑着又说:“俺儿子在深圳腾讯公司打工,县里的领导们给俺的手擀面馆起了个名字,叫《腾讯手擀面》,以后欢迎你们有空常来,再做给你们吃。”
站在院子里,我贪婪地吮吸着山里那清新纯净的空气,口中唯唯连声,心里却想,不知何时能再来欣赏这舌尖上的美味呢……
篇4:母亲的手擀面经典散文
母亲的手擀面经典散文
昨天几个朋友聚会,推杯换盏喝,无不尽兴,最后工作人员免费送我们每人一份手擀面,薄薄的,滑滑的,十分软和,尤其酒后特别暖胃。虽然味道不错,但我觉得还是不如母亲做的手擀面好吃。
记得我小时候,体弱多病,母亲就常常给我开小灶。以前家里贫穷,不像现在想吃啥有啥,母亲就用家里少有的白面擀面条,用油把葱花爆爆锅,做一碗咸汤,往面条上一浇,发出滋滋地响声,香味也扑面而来,偶尔母亲在面条里也会加个荷包蛋,那美味看着都流口水,我那时一根一根的吃面,不舍得大口大口地吃,感觉我细细嚼面条的过程很幸福。
后来,我外出求学、工作,每次回来第一顿饭,总让妈妈给我做手擀面,母亲看我狼吞虎咽的吃相,就马上提醒我:“刚出锅,慢点吃,别烫着,锅里还有。”我嬉皮笑脸地说:“妈妈牌的手擀面太好吃了,饭店里也有手擀面,但没妈妈做的好吃。”妈又笑着说:“看你像三天没吃饭似的,小时候吃饭简直像小猫一样,没想到长大了胃口大开。”
自从1990年,我每次回家,不仅能吃上香喷喷的手擀面,而且妈妈还为我准备五斤干手擀面。一次跟母亲学做面,妈妈先调和好了一大盆面,母亲一边和面一边给我讲,软面饺子硬面汤。所以擀面条的面要和得硬些,而且要三揉三醒。母亲先揉成一个个面团,再擀成一个个大面片,然后来回折叠两次,再用刀切成等宽的面条。切面时,母亲给我做示范,让我用心看着,只见母亲右手握刀柄,左手放在叠起的长方形的面卷上,其中四指并拢轻轻按在面上,一边顶着菜刀,一边缓缓后退,听着母亲“噔噔噔”有节凑的切面声,一两分钟的功夫,面条大功告成,然后放在阳光下晒干。码整齐,装入方便袋,这就是母亲特意送给我最好的礼物。我知道,切面的细节母亲着重教我,她是怕我掌握不住要领,容易割破手,一点一滴母亲都为我想到。母亲对孩子做的一切,再多都是心甘情愿,对于自己的付出,总是无怨无悔。
就连我挑食的儿子都说:姥姥做的面条特别好吃。母亲说面是自家种的小麦磨的`面,虽然没有买的精粉那样白和细,但营养却最上乘,不添任何附加剂。还有和面时,母亲加了自家养的土鸡蛋,面条比较有韧劲。母亲有两次给我做了十几斤手擀面,累的腰都直不起来了。我心疼母亲呀,止不住发脾气说,您瞎忙活,我家哪能吃那么多面。妈说,不是你同学都爱吃嘛,回去分给她们点。母亲的善良再次感动了我。
手擀面看似简单,想做好很不容易。就拿和面说吧,母亲和面能做到面光、盆光、手光,而我怎么都做不到,感到比学写字都难,擀面片是技术活,我更做不好。最近几年回家,母亲的面做工不变,但调料丰富了许多。有时做鸡蛋卤面,有时胡萝卜肉丝面,有时做木耳芹菜叶面,即使是纯素面条,饱餐一顿,比起机器轧的面条要好吃许多了。况且母亲做的面,美味在口,温暖在心,所以,不论什么口味,只要是母亲做的面,我就特别喜欢。
每次都是我饱了口福,妈妈饱了眼福。妈妈的幸福感很简单,孩子多吃饭,妈妈就由衷的高兴。这点对母亲心理的理解,是在我有孩子以后,儿子小时候也不爱吃饭,我常常撵着喂着,哄着吃着,每吃进一口,我就特别高兴。
真的是养儿方知父母恩!养儿才体会到父母心!可遗憾的是,我还没有好好孝敬母亲,母亲却瘫痪在床,怎么不多些女儿回报您的机会。母亲,您安心养病吧!女儿小时候,您牵着我的手,教我蹒跚学步,如今您老了,我会用心陪伴您,用心天天为您祈祷。我决定再回家时,一定亲手为母亲做碗手擀面……
我相信,每个人都吃过母亲的手擀面,面的味道会有所不同,但都浓缩了亲情,写满了母亲的关爱。
篇5: 大姐的手擀面散文
大姐的手擀面散文
无论是流浪在北方还是漂泊在南方,对大米我一直无缘。哪怕是把天下的美食全上桌,我对面条依然情有独钟。不过,最让我心动的面条却是大姐的手擀面。
大约是二十多年前吧,已为人母的大姐刚刚开始过自己的小日子。我们家离大姐的家不远,我三天两头去,那时候小我有些贪玩。每次我要回家的时候,大姐都留下我。她的面团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揉好了。她们家的院墙外就是大家的菜园子,我和大姐一起去自己的地里摘一些青菜,然后回家我洗菜,大姐开始擀面。菜洗好大姐切菜我开始烧火,菜炒好添上水大姐继续擀面。那时候用的大案板,现在已经很少见了,现在,擀面杖也已经短的只能包饺子了。擀面条也是力气活,但熟也能生巧。现在想想,大姐的擀面过程,比较轻松。我们随随便便的聊着。水还没有开的时候,面条已经好了,很整齐,除了长短有区别,薄厚绝对均匀。我喜欢吃宽的,大姐就常常切宽的。水开后下了面条快煮好的时候倒上菜再放一些调料就可以了。这个时候,即使大哥没有回家我也会先吃的,大姐怕我回家晚,父母亲担心。有时晚了,大姐就送我。那些年的那些日子,大姐的手擀面我常常能吃到。那是一段简单而快乐的日子。
长大后的'我常常东奔西跑像一匹野马。大姐家去的少了,有时候去了因为一点小事,我就孩子气的走了,大姐的手擀面已经很少能尝到了。
这几年我稳定一些,大姐的家却搬到了城里,大哥太能干了,我一路小跑漂到了城边,还是隔三差五上大姐家吃饭。不是我们几个要去,只要大姐做好吃的,她就会再三的打电话给我们。如果哪一天没有去,她就会让大哥带过来,或者下次见面的时候就会追根问底。大姐做的饭炒的菜我从没有吃够过。不过,最让我想念的还是大姐的手擀面。和现在的机器压面特像但就是不一样,放到锅里再煮不糊,永远都是大姐手擀面的味道。只是很遗憾,已经很久没有吃到了。因为城里的房子太小放不下农村的那种大案板,所以已经很久没有尝到大姐的手擀面了。
这些天,我在网上聊天,朋友常常问我吃什么饭,我总是说吃面条,事实是真的。我基本上天天吃面条,只要是我做的饭,只要外面卖面条,我就天天吃从不厌。这么多年在外面,我一直这样过,我喜欢吃面条。只是说不清为什么,最近这些天,我常常想起大姐的手擀面。在家的日子,我从不说,因为大姐很忙。双方的父母亲需要照顾,我们这些兄弟姐妹需要照顾,大哥和三个孩子需要照顾,还有我们最爱的小宝宝需要照顾,很忙。这个时候我突然觉得老大就是老大无人能代替。
今夜刚有些累,这天就下了面,真好。唯一遗憾,就是不知道何时才能吃到大姐的手擀面?下次回家,我一定要说:大姐,我想吃你的手擀面。再也不管大姐忙或者不忙,谁让我是我们家最小的那个傻丫头。
篇6:母亲的手擀面散文
母亲的手擀面散文
这几天母亲病了,得了重感冒,老是流鼻涕,头还晕,一连几天中午下班回家都听不到厨房里锅碗瓢盆的乐曲了,母亲吃了药在床上躺着,午饭不是父亲手忙脚乱的热点现成饭,就是我回到家现做饭,有时候不及时,或是做得咸了淡了还落得孩子的埋怨,母亲还会拖着沉重的身体起来,一边拿着纸擦鼻子一边数落父亲一点小事都干不好,那个菜忘记热了……
中午下班我一边往家走,一边在脑袋里盘算这中午做什么饭菜,一进屋,抽油烟机那熟悉的轰鸣声又在耳畔想起,一看母亲正在厨房忙碌着,“妈,你难受怎么又起来了,等我下班再做不是一样吗?快去歇着吧!”我心疼的说。
“今天好多了,起来活动活动,这几天我感冒你们都没吃好饭,天冷饭吃不好那行呢!中午妈妈做了手擀面,慰劳慰劳你们……”母亲温和的回答,鼻音依然很重。这时父亲也接着我儿子放学了,一听见是手擀面,大家都显得有些迫不及待,都赶快洗手上桌,等着吃面。
一说起这面啊!在我们家可是很受欢迎的,就连对待吃饭这件事并不热衷的儿子,一提起姥姥做的面条,也是垂涎三尺,吃起来狼吞虎咽,那原因可想而知了,母亲做得面条美味啊!
其实母亲做什么都好吃,在我眼里她就是天生的美食家,不当厨师都可惜了,在我们家包子、饺子、馄饨,各种白面做的美食,在别人看来很难做的.餐点,在我们家就是家常饭,母亲一星期至少也要给我们包一顿饺子,早餐经常是各种馅的小包子,自制小咸菜,配上点不同的粥或豆浆,既美味又健康,饮食相当讲究。母亲常说,吃好了,身体才健康,干什么也有资本。这不,很多年了,母亲一直是家里的大厨。
说起母亲的手擀面,一直陪伴我长大,那是谁做得也比不了的,就算我在外呆过数年,也吃过无数家手擀面,但都比不上母亲做得好吃。不过母亲做一顿面条也是很辛苦,面要用热水和,里面还要打上鸡蛋,加点盐,以保证面条的劲道,然后搅合均匀,然后揉成面团,要反复的揉和,揉出来还要醒一段时间,然后杆成薄薄的面皮,反复擀匀称,然后用刀切成粗细长短一致的面条,入锅一煮,面嫩丝滑,弹性十足,还不断,就算没有配菜也能吃上一大碗,别说再配上母亲独家自创的卤子了。
说起卤子,也是很讲究的,每次母亲做得都不相同,有时是蘑菇丁的,有时是肉丝的,有时是青菜的,总之每次都让你回味无穷,母亲做得卤并不放酱料,但味道却很鲜美,母亲说酱料太咸不适合经常吃,所以想出了更美味的办法,就连不爱吃面条的爱人也对母亲的做得手擀面赞不绝口。
今天中午的卤子是芹菜肉丝的,是我的最爱,我不禁多吃了一些,儿子也不同往常吃饭得人提醒,只顾着往嘴里扒拉面条,母亲一边看着我们吃一边说,我早上起来就感觉好多了,就想着中午给你们做点爱吃的,我可不能有病啊!要不把我大孙子饿坏了,晚上还想吃什么,姥姥给你做……
我吃着劲道的手擀面,心里有个地方湿润了,我想这就是母亲,无论自己多么难受,为了孩子都会坚强起来,都会无怨无悔的付出,问世间什么可以如此伟大,那就是母爱,我看着妈妈,在心里说,谢谢妈妈!手擀面里饱含的至爱亲情,我懂,也珍惜!
这个冬天很冷,但有母亲做的手擀面,却很温暖!
篇7:老爸的手擀面优美散文
老爸的手擀面优美散文
电视里的一则挂面广告中有一句话,“就像妈妈手打的一样”。温馨的画面,温情的广告词,总会让人心里暖暖一动。
可对于我来说,父亲做的手擀面最难忘。记得小时候,我家的手擀面都是父亲做的。父亲平时不大下厨,他会做的也只有手擀面,他的手擀面做得非常地道。父亲说,手擀面好吃不好吃,关键在和面上,面要硬一些,吃起来才劲道。
父亲则不同,和面、擀面对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三下两下就做好了。拿惯了锄头铁锹的父亲,在面盆前对付一盆白面,动作显得稍稍笨拙了一些,但他非常有耐心。他一点点把水洒在面上,慢慢地把面揉成团。水要少洒,这样和出来的面才够硬。面和好了,放在案板上醒上一会儿,就开始擀面了。
父亲的擀面杖在案板上飞快地滚动,一会儿工夫,便擀成了薄薄的面片。父亲拿起菜刀切面,手起刀落,“嗒嗒嗒”一阵响,他轻松地把面条一拎、一抖,细长的面条从他手中垂下来。面条一点不粘连,一根不会断。这样的面条煮出来,筋道、有劲、耐嚼,回味无穷。
面条擀好了,卤也要做得够味。如果吃打卤面,一般就是西红柿鸡蛋打卤,十分美味。不过我们全家都喜欢在夏天吃凉面。夏天,父亲就经常做凉面了。凉面口味清淡,是我们的最爱。把煮好的`面条用冷水淘凉,再准备调料、菜马。油盐酱醋和麻酱蒜汁的搭配要恰到好处,放多少合适说不准,凭感觉做,所以每个人做出来的味道都不同。菜马可以是黄瓜丝、胡萝卜丝等等,吃起来特别爽口。
说来也巧,我们姐妹的生日都在夏天。每到我们生日,父亲必定会为我们做一顿长寿面。那天,父亲总是特别兴奋,他用筷子把煮好的面条长长地挑起来,欣喜地说:“看呀,长寿面,又长又瘦!”长寿取的是“长瘦”的谐音。我们幸福地围在父亲身边,他一脸慈爱。
如今,父亲老了,依然清清楚楚记得我们姐妹的生日。每年生日,父亲都会打来电话,提醒我吃长寿面。如果有可能,我会在生日那天,顶着烈阳一路奔回老家。父亲早早把面条擀出来,然后,倚在老屋门口,等我回家……
篇8: 想念老妈的手擀面散文
想念老妈的手擀面散文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
三千万老陕,当吼秦腔
吃一碗面喜气洋洋,
没有辣子嘟嘟囔囔。
做为北方人,一般都是以面食为主的。吃哪一种面的麦香和筋道。
面的种类现在也多了起来,中午你去吃饭,什么金马刀削面,宝鸡臊子面,菠菜面,杨凌蘸水面,户县软面……等等应接不暇出现在你的眼帘,就不一一列举了。
经常也是吃面咀着大蒜。在外面吃饭,时常会想起老妈的手艺,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没有老妈做的那么香甜可口,可能是习惯了吧!在农村老家我们一般一天是吃两顿饭的,一般早晨九十点早饭馒头稀饭就着菜,下午三四点在一餐,大部分都是面食。
吃着面,想到了老妈做的手擀面。家里的麦子研磨的面粉,当你打开面缸,那股淡淡的麦香,没有添加任何的作料,没有那么的“漂白”,却包含着天然的.气息和辛勤的结晶。
把面粉倒在一个盆子里,加适量的水,用手搅拌,慢慢的就揉成了一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要掌握火候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看着老妈那双灵动带劲的手,虽然不是那么宽大,你也能感受到别样的温馨。拿起擀面杖,一遍一遍的擀压,直到薄厚均匀为止。然后撒一点干面粉,折叠,就可以切了下锅了。几分钟后打开锅盖,就是一碗热腾腾面。你可以油泼,加一些蒜苗或者切碎的大葱。或者做一些臊子类似西红柿鸡蛋的等等都可以,那样就更好吃了。
福建来的一个朋友,刚开始过来吃面的时候还是不那么习惯。但是吃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还是蛮不错的。就像我,让我像南方人那样经常吃米饭,我到不是那么习惯一样。
吃面也是一种文化,我不是很懂,但是吃面时,我时常想起老妈。能够常打电话常回家看看。好吧!!
篇9: 擀面皮散文
擀面皮散文
关中是盛产小麦的地方,人勤春早,遍地生金,七月的地面是金黄的麦浪。人们总是在极力满足肠胃的需求,在麦面做了许多吃食以后,是谁发现麦面能做成擀面皮已经无从考究。
在西府宝鸡,到处都有擀面皮。在城市一个不起眼的街角巷口,在城镇两旁的屋檐下,就有擀面皮的摊点,也拥满了吃客的身影。不管你来自本地,还是外乡,总能被吸引过去。来了就做,只见那个麻利的媳妇,右手飞快操刀,左手已经按住折叠好的面皮,问一声“辣子咋样?”面皮就已经切好堆在碗里。一把黄瓜丝,平添了几分绿意。调料容器就在手边,一个不大不小的勺子飞快的进去,一下两下三下四下,再下来就是一勺子挂油的辣子进来,一个旋转,辣子和油就均匀地落在碗口里。等待的功夫,你的口水就已经被咽下好几回了。
等到擀面皮真正桌上做的`时候,你的筷子已经在空中飞舞着。当第一根面皮被飞快地送进嘴里,牙齿和面皮接触的瞬间,筋筋的面皮透着醋香、油香和辣子的香味,细细的咀嚼,有面条的长度,又脆骨的硬度,更有柔筋的力道,醋利口,油增香,尤其是后味最让人不能自拔。
擀面皮在西府不是主食,但人们是不能就别的。一天不吃,想;两天不吃,更想;三天不吃,就感觉生活缺少了什么。有宝鸡人要去外地出差的,一定要吃一碗践行;回到宝鸡的旅人,一定要吃一碗“倒口味”。有人要去外地看朋友,朋友会再三叮咛,“带一碗面皮过来”。尽管在陕西很多地方,有人在经营擀面皮,但都以不地道不正宗而被宝鸡人看不上眼。也就怪了,只有宝鸡地面的麦面,经过宝鸡人的制作,配上当地出产的香醋和辣椒,味道就是与众不同,就是回味无穷。
宝鸡地面很大,但正宗的擀面皮却出在岐山县。这里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历史之通五千年,古朴的民风,淳朴的风情,简朴的装束,质朴的笑容,成就了这西北一绝的古老佳肴。这麦面是洁白的,经过烹制,就有了古铜的色泽,香醋如水,绵长醉心,红红的辣椒喜气洋洋。吃一碗,感觉新鲜。吃两碗,想三碗。吃三碗,就会饱全天。
★ 第一次擀面皮作文
★ 家乡面皮作文
★ 面皮的散文
★ 软人鱼也浪散文
★ 饺子现代散文
【散文《家乡的擀面》(共9篇)】相关文章:
秋风白霜寒意浓散文2023-05-30
我学会了包饺子小学生作文2023-07-06
冬至活动方案2023-03-29
冬至包饺子活动总结2023-06-30
开花的饺子现代优美散文2022-05-06
帮奶奶包饺子作文200字2022-04-29
一碗沙尘面散文2022-08-30
饺子的作文2023-04-23
第一次包饺子 食物的作文500字2023-03-15
描写过年的作文600字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