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婚礼文化礼仪

时间:2023-12-25 08:15:0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苗族婚礼文化礼仪(共9篇)由网友“pegge92”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苗族婚礼文化礼仪,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苗族婚礼文化礼仪

篇1:苗族婚礼文化礼仪

苗族的结婚礼仪

“游方”:黔东南苗族青年恋爱方式。农闲或赶集或节庆时,男青年结伴来到特定的地点,用吹木叶、打口哨等信号邀请女青年,女青年结伴应邀前去对唱情歌。游方的地点称游方坡,必须是公开的地点。男女青年在游方中相识,之后经过对唱情歌和单独接触增进彼此的了解,直到确定恋爱关系。

“牵羊”:贵阳、平坝等地苗族青年的恋爱方式。在“跳花场”上,小伙子们围成圆圈,边吹芦笙边跳舞。姑娘们现场围观后,掏出一条长带拴在某男的腰带上,表示爱慕之情。小伙子若看上就收下绣球,离开舞场互表情意。

“踩月亮”:威宁一带苗族恋爱习俗。夜晚,小伙子们走出家门拿着芦笙或木叶,来到山坡或高地上,边吹边唱,逗引姑娘。姑娘们听见,便出门与小伙子对歌“踩月亮”。

“抢发髻”:黔西北苗族聚居区的恋爱风俗, 每逢赶场或花场,姑娘身着盛装,头戴发髻,到歌场游玩。小伙则追赶姑娘,边跑边追。追上姑娘就假装抢发髻,姑娘愿意让小伙抢走,表明有爱慕之情,反之则没有中意。

“背背带织锦” :织金一带苗族男女青年的传情形式。每年花坡场上,苗族女青年背着背带织锦到花场。背带上绣着的美丽图案,表明自己未选定对象。小伙子从背带上刺绣出的图案、颜色、式样等工艺来衡量姑娘是否手巧。男女青年在花坡场上互相对歌、谈心。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往来,彼此都中意对方,双方可选定吉日缔结婚姻。

“凑柴米,吃年饭”:威宁一带苗族青年的恋爱形式。每年 初, 邻寨的姑娘们凑油、盐、柴、米、肉等忙着办盛宴,未婚小伙则吹起芦笙串寨吃年饭。小伙子若遇上意中人,可留下多玩几日。如没有被姑娘相中,则继续串寨吃年饭,选求意中人。

“掐手传情”:松桃的苗族青年男女的恋爱形式。每逢“四月八”、“龙舟节”等传统节日及其他对歌场合中,通过多次的对歌等方式,某男对某女产生爱慕之情,便伸手轻掐女方小指,试探女方态度。女方回应,表示接受男方情意,如果不愿意,以不理会为拒绝。

婚嫁习俗

苗族婚姻都有回门的习俗,即新娘嫁到新郎家后都要回娘家。黔东南地区送新娘回门是苗族婚礼最隆重的礼仪。当订婚后的第三天,女方家就派数名姑娘给新娘送衣服来,新郎家就积极送新娘回门用的两坛米酒、两只猪腿、一挑糯米饭、一挑糯米粑和两个有筛子那么大的大喜粑,还有鸡鸭等等。有的还要送一挑稻谷。届时,男方就按女方家长的要求邀请家族中的男女青年陪送新娘回门,新郎留在家中,不能参加陪送。

回新娘家的当晚,新娘的家长大摆宴席招待客人,并邀请本家族的青年男女来作陪,男子分桌就宴。席间,宾主的歌手们便开始对唱苗族古歌,互相盘问民族历史知识,边唱边向对方敬酒,这是互相学习和传授苗族历史文化知识的极好机会。次日早饭后,陪客者们便纷纷前来邀请客人到自己家中作客,使全村酒歌连绵,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之中。待客人们走遍每家每户,最后回到新娘家吃告别饭,准备回新郎家。这时,男子都要给新娘家送财礼,多少随意,主人则送上一块白布手绢和礼物。当客人离开时,全村男女都出出来送客。走出寨子时,新娘村上的姑娘们便围着小伙子们讨彩色花线,在参加婚礼的人脸上抹上锅烟和彩色燃料以示祝福。顿时,又响起宾主送别的阵阵飞歌,回门礼仪到此结束,新娘就留在娘家长住。

传统习俗

五彩丝线绣成的民俗服装,配上纯银打造的首饰,把苗家女人打扮得分外美丽,造型颇似中国清代古典宫廷风格。一般每个成年的苗族女人都有一套纯银饰品,重量约十斤左右,价值三万多元人民币。因其分量沉重,戴着银饰的女子无法随意奔跑跳跃,走路只得稳重小心。随着女子身形的移动,银饰吊链互相碰撞发出清脆的叮当声。在以土砖、青瓦、薄雾、绿树为背景的田间路上,苗家女子的这身装扮让人刹那间有时空错位的感觉。

苗家婚礼上始终贯穿着悠扬动听的歌声,整场婚礼共有5次对歌和1次讲歌场景,累计20余小时。男女两方的亲戚、媒人、歌师用苗语对歌,用歌声对话,诉说衷肠。歌词每首3段,每段3句,每句7字。对歌双方每方一首轮着唱。歌词没有书本可参照,全靠歌者的平时积累和临场发挥。歌词内容一般多为歌颂对方美德,自谦己方不足,说些客套话。遇上歌师厉害的,常常会有故意刁难、逗趣的情节,把旁观者听得哈哈大笑。整个对歌仪式里,歌词清新,内涵丰富,多用借喻手法,浪漫、含蓄而幽默,令人回味无穷。充分体现了苗家人的智慧与文化。

生完孩子再结婚,也是苗家婚俗的一大特色。孩子的满月酒与结婚酒一起办,喜结良缘,喜添贵子,俗称“双喜”。“双喜”并不是苗家传统,而是近些年随着农民打工潮出现的新风俗——在外务工的青年男女相恋后居住在一起,春节趁假期回老家举行婚礼,所以当地春节期间婚事也特别多。

篇2:苗族结婚文化礼仪

结婚习俗

一、关于“许婚”。

串对子:是苗族青年男女双方恋爱谈婚的一种方式,每年初一至初五,苗族要过“花山节”,苗族青年男女串花山互相对歌,跳舞,找到对象的叫做串“对子”,花山节的最后一天,串好的“对子”私自定下终身,各自回家告诉自己的父母。

提亲:小伙子将自己找好的对象的事说给父母后,由男方请媒人在三日或七日后前往女方家提亲。

定婚:媒人提着相应物品做见面礼去女方家,与女方父母就双方结婚事宜达成一致后,确定结婚日子,一般不直出半年。

结婚:婚期确定后,女方自己准备嫁妆等待出嫁。

二、关于“拉婚”。

“拉婚”又叫“抢婚”,“拖姑娘”或“抢妹子”,这种强拉硬要的婚俗,与现代文明的社会不相适应,逐渐被淘汰。

苗族男青年路头路脑遇到苗族姑娘,若是姑娘被看上,无论姑娘是否愿意,小伙子可以把姑娘抢回自己的家中,请媒人在三天至七天前往姑娘家提亲,定婚期吃喜酒即成,姑娘从被抢之日就是小伙子的媳妇了。

三、关于“认婚”。

苗族山寨,哪家生孩子,全村都知道,生儿子的父亲或母亲在邻居家生孩子时跑到人家门外,若邻居家是“生姑娘”就大声说“”我家儿子认着啦!”从此这两个孩子就等于算认了婚约,小姑娘在娘家长到三岁,就被男方接到自家养起来,与男孩一起长大,直到十八岁,双方结婚,办喜酒,送“礼银”认亲。

四、关于“说婚”。

纳雍县境内的苗族婚俗,“说婚”较为普遍,“说婚”比其“拉婚”、“认婚”较为繁锁复杂,包括提亲、订准、给婚、结婚四个过程。

提亲:苗族青年经“花山”、“赶街”、开会、上山、下田等社交活动相互认识,进而相恋,一旦恋爱成熟变禀吸父母,由男家请媒人陪小伙子的叔叔携酒往女家说亲。如女有有意,当即饮酒表示“可”,并约来媒人共同商讨礼银、婚期、嫁妆等,礼银包括身价银、奶水钱、屎尿布、酒、肉等。

订准:如果女方家愿意与男方结亲,按说亲时商讨的日期,就会由男方家出酒送猪到女方家,由女方家请客吃饭,完成吃“订准”,也就是订婚。

给婚:男方家如果要讨媳妇,媒人必须提前两个月到女方家去商订,女方家要办酒席来决定给婚的日子。

迎亲:由男家择定吉日,于两日前媒人通知女家做好迎新生准备。迎亲日,小伙子的叔叔用雀笼挑着两只鸡,带上礼银,率领新郎,陪郎及一对家庭美满的夫妻,两个挑晌午的小伙子在媒人的陪同下前往女家迎亲。到了女家住上一宿,待新郎、陪郎拜过堂后,新郎的叔叔将礼银交给新娘的叔叔转交其父母。次日,叔叔将带来的鸡一只交女家,一只带回,认为是新娘有魂连同新娘一同带往男家转姓传代去了。这时女家送亲九人伴随亲人一同送往男家,中途(两家等距离)晌午后再走。到了男家,拦门设席三张,各置猪肝、猪内,豆腐、香烟各一盘。迎送诸人居中,新人在左,媒人在右,各据一席,进餐后入室,列坐中堂,烟茶接待。待拜过堂后,迎送诸人一新人围坐举行隆重的交接仪式,交接仪式由双方“长老”以对歌形式唱交接调表达两空的心愿。唱完,新娘才算正式交给男家了。晚间,室内点燃篝火,亲友及迎亲诸人围坐火边谈家常基对歌或独唱,尽情戏娱。唯迎亲送亲之人不得擅自离开,必须相伴至天明,待过早餐方将送亲失送走。

苗族婚俗

多数苗族地区婚姻自主程度较高,各地苗族青年都有以择偶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的自由社交活动形式。湘西叫做“赶边边场”或“会姑娘”,黔东南苗族则称为“游方”,广西融水叫“坐妹”或“走寨”,黔西北称为“踩月亮”,黔中及一些西部苗族称为“跳花”、“跳场”等等。在这类社交活动中,青年男女可以三五成群地或者单独地、公开地或悄悄地对歌和交谈。以对歌的形式谈恋爱是苗族婚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富于民族色彩的风俗。一些苗族社区还有专供青年们谈恋爱的场所,如黔东南的游方坪、滇东北的姑娘房等。苗族青年择偶不重财产和家境,更看重个人才华和品性。

找到合适的恋人后双方即可交换定情物。结婚,一般情况下需征得父母的同意。在大多数苗族地区,青年自主婚姻与父母包办婚姻并存,这两种情况不一定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只看哪种倾向更重。一般来说,父母和子女都互相尊重和征求意见,强迫成婚的很少。而且社会习俗允许并维护青年人的自由选择。因此更多的情况是自由恋爱后由父母主持婚姻。具体步骤是,青年人谈好了,男方征求父母的意见后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正常情况,女方父母不会反对,有时须用鸡卜来决定婚姻是否可行。一经说媒定亲,双方即商谈结婚日期和聘礼。结婚前,男方必须为女孩的舅家送一笔钱或其他财物,称“舅爷钱”。如果父母不同意,青年男女可以私奔,寻求亲属或社会力量的支持,时间长了,父母也就承认既成事实了。当然也有听从父母之命的,也有少数因父母包办酿成感情悲剧的。

婚俗风俗

自主自由式:是青年男女在“游方”活动中,通过自由恋爱结为夫妇的婚姻形式。从认识到结婚,完全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对自己的婚姻拥有绝对的自主权。这是当前苗族青年婚姻缔结的主要形式。

说合自由式:是经过亲友说合介绍,而双方又经过游方恋爱,自愿结合的婚姻形式。男青年在节日集会或平时游方中同女方相互认识以后,可请亲友前去说合,征得女方家同意即可定亲。此后,双方进一步加深了解,发展感情,条件成熟,便可结婚。

说合古典式(包含有关系婚、姑舅婚两种形式):带有浓厚民族特色,至今仍流行于县境内,它均系男女双方及其父母都事先同意了的亲事。

篇3:苗族婚礼礼仪知识

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婚俗习惯,苗族作为一个非常有名的少数民族,婚礼流程自然也是十分有特色的,今苗族是贵州多民族里的其中一个,那么你们知道苗族的结婚礼仪吗?

结婚礼仪

“游方”:黔东南苗族青年恋爱方式。农闲或赶集或节庆时,男青年结伴来到特定的地点,用吹木叶、打口哨等信号邀请女青年,女青年结伴应邀前去对唱情歌。游方的地点称游方坡,必须是公开的地点。男女青年在游方中相识,之后经过对唱情歌和单独接触增进彼此的了解,直到确定恋爱关系。

“牵羊”:贵阳、平坝等地苗族青年的恋爱方式。在“跳花场”上,小伙子们围成圆圈,边吹芦笙边跳舞。姑娘们现场围观后,掏出一条长带拴在某男的腰带上,表示爱慕之情。小伙子若看上就收下绣球,离开舞场互表情意。

“踩月亮”:威宁一带苗族恋爱习俗。夜晚,小伙子们走出家门拿着芦笙或木叶,来到山坡或高地上,边吹边唱,逗引姑娘。姑娘们听见,便出门与小伙子对歌“踩月亮”。

“抢发髻”:黔西北苗族聚居区的恋爱风俗, 每逢赶场或花场,姑娘身着盛装,头戴发髻,到歌场游玩。小伙则追赶姑娘,边跑边追。追上姑娘就假装抢发髻,姑娘愿意让小伙抢走,表明有爱慕之情,反之则没有中意。

“背背带织锦” :织金一带苗族男女青年的传情形式。每年花坡场上,苗族女青年背着背带织锦到花场。背带上绣着的美丽图案,表明自己未选定对象。小伙子从背带上刺绣出的图案、颜色、式样等工艺来衡量姑娘是否手巧。男女青年在花坡场上互相对歌、谈心。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往来,彼此都中意对方,双方可选定吉日缔结婚姻。

“凑柴米,吃年饭”:威宁一带苗族青年的恋爱形式。每年 初, 邻寨的姑娘们凑油、盐、柴、米、肉等忙着办盛宴,未婚小伙则吹起芦笙串寨吃年饭。小伙子若遇上意中人,可留下多玩几日。如没有被姑娘相中,则继续串寨吃年饭,选求意中人。

“掐手传情”:松桃的苗族青年男女的恋爱形式。每逢“四月八”、“龙舟节”等传统节日及其他对歌场合中,通过多次的对歌等方式,某男对某女产生爱慕之情,便伸手轻掐女方小指,试探女方态度。女方回应,表示接受男方情意,如果不愿意,以不理会为拒绝。

婚礼日期

自主自由式婚,用不着再择日,双方在互定终身中,已自行商定迎娶日期了。说合自由式和说合古典式的关系婚和姑舅婚,男方家挑选男或女一至二人为证婚人,随同媒人到女方家去选择结婚日期。所带礼物是几封点心。

仪式是:女方家杀公鸡一只,煮熟后,双方共同观看鸡眼,入夜时举行。这时,女方家堂屋正中摆着一张长条桌,其上端端正正地放着盛在碗里煮熟了的雄鸡 。舅舅坐在上位,两边各就坐着宾主。女方家长说完吉利话后,便毕恭毕敬地端鸡 给男方证婚人和提亲人观其鸡眼,然后依次递给在场的人看:如鸡的双眼睁闭一致者为吉,同意结亲。鸡眼左闭右睁不一致者,则预示克男方;右闭左睁则预示克女方,认为不吉利。一方或双方表示解除婚约,男方即把提亲时所收的彩礼带退还女家。、

如果双方家长执意包办到底,则不计鸡眼好坏,照样开亲,当一屋人专心看鸡眼时,女方家姑娘是很关心的,悄悄以耳朵贴着板壁窃听,若她喜欢这门亲事,当听到老人们称赞鸡眼时,心中就感到无比的高兴。姑娘不同意父母包办的亲事,听到鸡眼不好时,也是无比的高兴。有些姑娘不同意父母包办自己的婚事,在煮鸡时,就悄悄用木棍或筷子把鸡眼戳烂,让老人们无法分辨吉凶,包办不成。

看完鸡眼后,双方就协商一系列的结婚事项,如婚期,送亲和接亲人数等。结婚吉日,大都选在农历正、二月和八至十二月,这时是农闲季节,正适宜办喜事。结婚日期大多喜用卯、丑、子、午日,苗族认为这些日子的属象,象征着吉祥。忌讳在寅、申日举行婚礼。

婚期决定后,双方家庭即分别准备结婚事宜,如喂猪、酿酒,姑娘准备嫁衣等。

婚礼习俗

一、娶亲:娶亲是苗族婚俗中一个隆重的环节,娶亲队伍由大媒公、二媒公、押礼先生、娶亲父母(一般是由儿女双全的叔或伯、婶子夫妻二人当任)、送酒肉2人,背午饭2人(一人背媒公午饭、一人背众人午饭)、新郎和伴郎等共计11人(必须是单数)组成。

二、吃晌午饭和拜堂:无论新人两家距离远近,都需要吃晌午饭,主要是祭祀高山四方饿死鬼,能够保佑人人平安,事事顺利。之后男方到达女方家,将之前约定好的礼金物品全部交给女方家,礼数完毕,之后女方管事会安排开始吃饭。

三、第二天早饭前,双方清点陪嫁物品,除了女方的嫁妆还有宾客送的礼物都要大声诵报,之后交给男方。之后进行交亲仪式,女方父亲或是叔伯要倒一杯酒敬男方娶亲的父母,请对方善待孩子并多加管教,而男方父母则答谢女方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之恩,承诺会善待孩子。

四、送亲:女方家的送亲队伍也是浩浩荡荡,并且也要在半路吃晌午饭,队伍到达男方家门口时,会有退车马仪式,之后就开始正式拜堂环节了,然后还有摆礼仪式。这些都结束之后,女方亲人就会离开了。 苗族婚礼流程有很多地方是需要按照婚俗习惯来进行的,传统文化的保留使得苗族人的婚礼仪式也变得格外隆重和热闹,有机会我们真的可以参加一场苗族婚礼,亲自感受一下。

篇4:苗族的婚礼礼仪习俗

吃新酒

苗族的婚姻一般分包办婚姻和自由婚姻两种。包办婚姻为父母媒妁说合,媒人往往是由与对方认识或是对方亲戚的人担任。待女方探明男方的情况,征求女儿的意见后,由媒人再来时说明是否同意。若女方同意,则议定“礼金”,订婚日期;男方则准备物品去女方家,女方家备酒肉招待,称为“吃新酒”。男家客人离去时,女方送鸡、糯米饭及送给来人每人一根“花椒布”腰带。

婚期大多是由男家择定后委媒人于事前几个月通知女家。婚期临近,女方全村或全姓的姑娘们,大家共同聚餐,以示送别新娘,称为“朋友饭”。出嫁当天,女家需派出三种送亲人:一是新娘的朋友,为13—16岁的未婚姑娘,需盛装同新娘前往;二是新娘的亲兄弟和家族中的中、青年男子9—15人,与新娘同去同返;三是有3—4个15岁左右的男子,护送新娘到男方村寨附近。新娘到婆家短住几天就转回娘家,直到来年二月才到夫家,反复两三年后,才举行“煮饭”仪式。从今以后,她就不能再接触娘家的锅灶了,再也不能住到娘家了。

苗族的自由恋爱十分普遍,在自由恋爱过程中,双方相亲相爱,定下婚约,到了结婚这一天,却由父母来决定。

在苗族婚礼中还有高唱酒歌的习俗。婚事喜庆里,苗家的酒歌往往要成套地唱。苗族在婚事礼仪中所唱的酒歌,唱完一套需用-小时,有时是通宵达旦地唱。在婚礼中,男女双方都得选派唱酒歌的歌手,选上的歌手称歌郎。每套酒歌共分九部分:第一部分为拦路歌(也称拦门歌),当男方歌郎来到女方山寨时,女方聚众歌郎在山寨的路口迎唱的歌,即叫拦路歌。男方要巧妙地和女方的歌郎对歌,—一解答了对方请问的内容,才被放行进山寨。第二部分叫“十切”,即男女双方歌郎各唱十段歌,内容反映出双方所在村寨的风土人情。第三部分叫“公爷进地”,主要唱出男女双方祖先的渊源所在和迁陡历程。第四部分叫“结亲路”,唱出男女双方古老婚姻礼仪的形成及其形态。第五部分叫“三代根基”,即男女双方歌郎叙唱新婚夫妇父辈、祖父辈、曾祖父辈三代的基本情况,以加深两个姻亲家族的相互了解。第六部分叫“凤亲”,歌郎用歌声介绍男女双方结婚前的恋爱经历,比如他们是如何相识的,类似代新郎汇报恋爱经过。第七部分叫“过定”,代表男女双方长辈对新婚夫妇唱出期望和祝福。第八部分叫“谢主家”,由男方歌郎代表男方向女方亲家致谢。第九部分叫“龙船歌”,是整套酒歌的高潮,双方歌郎要用对唱的形式比输赢,并边对唱边由双方歌郎扯腊鸭,唱赢者即得腊鸭。

酒歌唱毕双方酒郎退出歌堂,新婚夫妇入洞房成亲。

恋爱时期

以歌为谋,农历三月初三,青年男女穿戴整齐,成群结队赶到山头水边,对歌恋爱,情同意和者,边相邀离去,表示恋上了,平时看牛,放羊也对歌,并赠红。双方父母同意便结婚,如不同意,也有逃婚的习俗。

种花生

广西融水一带的苗族青年,盛行“种花生”这个交往活动。走寨时,小伙子们向姑娘发出邀请,确定时间地点之后,姑娘们就会按照时间来到小伙子的村寨,他们带着农具和肥料,上山种花生,期间男女青年谈笑风声,边劳动边对唱山歌,互相接触试探。花生种子播下后,等苗长高时,双方又要组织一次施肥除草活动,其实是为了创造一次见面机会,这时大家开始物色对象谈恋爱。第三次是秋收花生时,大家相邀收花生并聚餐,相好的在一起讲悄悄话,还没有对象的赶紧抓住这最后一次机会。

篇5:婚礼文化礼仪常识

三书六礼

三书:即聘书、礼书和迎亲书

聘书是订婚用的书,用于“纳吉”。

礼书是“纳征”时使用的书,礼书内会详细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迎亲书,即在“亲迎”时使用。

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纳采:欲与女方结亲的男家遣媒妁提亲,送礼求婚。

问名:由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年庚及“八字”,通过占卜、算命来看男女双方是否相冲相克,问名”也称为“过小帖”或“合八字”。

纳吉: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

纳徵:纳徵礼往往是婚姻六礼的关键。即派遣者纳送聘财以成婚礼,故称完聘、大聘或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择定结婚佳期,用红笺书写男女生庚(请期礼书),由媒妁携往女家,和女家主人商量迎娶的日期。

亲迎:亲迎又称迎亲。新婿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

婚礼禁忌

一:出嫁时间的禁忌出嫁的时间要尽量避开六月,三月和七月。传统习俗认为在农历六月完婚的新娘又称“半月妻”,因为六月是整年的一半,六月新娘即等于半个新娘,相当于有前无后,夫妇婚后容易离异。倘若家中突然有直系亲属辞世,那么该年均不宜办喜事也不宜去婚姻登记,否则是“生入死出”的冲犯。另外农历的三月和七月是鬼魂多出没的日子。对长辈来说,以上这几个特殊月份完婚意头都不太好,所以要尽量避开。完婚后三日,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回门当天须在日落前赶回夫家,如果实在来不及,新人在女方家留宿,切记不可同房,必须要分开睡,以免因此给娘家人造成晦气。除此之外,新人最好不要在外过夜。新婚的四个月内也禁止参加任何的婚丧喜庆。

二:出嫁仪式的禁忌安新床后到新婚前夜,准新郎最好找个未成年的男童一同睡新床,否则犯了睡空床的禁忌,所谓“困空铺,不死尪,亦死某”,认为是凶兆。新郎到新娘家中迎娶新娘,新娘离家时应喜极而泣,且哭得越快越大声越好,这叫留下“水头”旺女家,有越哭越发之意。

三:出嫁方位地点要注意安新床时要把床置放正位,不要与桌子衣橱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对。新床也需放置一些吉利好兆头的物品在床上,例如百合、红枣、莲子,意喻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等。

四:婚礼中事物的禁忌新娘子结婚当天所穿的所有礼服,婚纱,鞋子等都应是全新的,且礼服避免有口袋,因口袋多能带走娘家财运,所以最好选择无口袋的。新娘手捧花忌选生花,生花容易枯萎,婚事讳之。如若要选,最好选择连招花和石榴。连招花其状意喻闺女出嫁,石榴意喻多子多孙。新婚的对联最迟也要在结婚前夕挂上,完婚满一个月后要除下,且选购对联时,男女双方各自的对联要分清。

双方家庭需沟通商定的事宜有:

(1)落实迎亲人员(有长辈一人带队)、送亲人数、小孩数。

(2)迎、送亲车辆双方各出几台,如何赏钱。

(3)商定迎送亲时间、车行路线和迎送亲、入洞房(新房)、结婚典礼仪式、议程。明确在女方家换妆、照相和在洞房坐福、照相等仪式,均不超过一个小时;典礼仪式20—25分钟。

(4)赏钱沟通:新郎新娘改口钱,压炕钱、新娘换鞋钱、新亲压车赏钱、挂门帘及挂钟赏钱,赏新亲小孩钱、赏嫁妆钱,新亲上礼钱,给新亲加菜赏钱等。

(5)落实证婚人、婚礼庆典讲话人员、献花小孩、放鞭扬花人员。

(6)迎亲礼品返回问题:大葱、喜蜡各返回2颗。

(7)落实女方家执事和男方家宾相,双方有事直接由他们联系沟通。强调伴郎为新郎携带礼品,为新郎新娘上下车开关车门;伴娘协助新娘化妆、换装;伴郎伴娘为新娘铺红毯,点喜蜡,做好交换信物、喝交杯酒和敬酒准备工作,随时关照新郎新娘仪表。

(8)双方习俗沟通、忌讳或注意的问题及其它有关事宜。

篇6:韩国婚礼文化礼仪

行雁礼

大雁象征着白头偕老,表示一次结缘终生不变。过去用的是活的雁,现在使用的是木头做的雁。

行奠雁礼主要是让人们学习大雁拥有的三种德:

第一:大雁代表一旦约定爱情就永远遵守。活着的时候如果失去了自己的伙伴,决不会再找另一个伙伴。

第二:大雁飞的时候排着行列遵守上下的规矩,前面飞的大雁叫出声后面的大雁也会回应,表示尊重礼仪。

第三:大雁到过的地方都会留下自己来过的痕迹,借鉴大雁的这种习性,表示要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优秀的业绩,永远多福的生活。

于归、新行

在新娘家的婚姻仪式结束后,要留在新娘家逗留3天,然后新郎跟新娘一起回家,这叫于归或者新行。于归日之前,新娘家准备送给婆家的大枣和肉之类的币帛饮食(新娘首次相见公公婆婆时在桌上摆的大枣等的饮食)。新行时几乎所有的新娘都要坐上轿子去新郎家。到了新郎家后,人们出来撒大豆、小红豆、棉籽、盐等,并在大门里面燃起柴火,让新娘跨过去,这表示赶走杂鬼的意思,这些风俗现在也能看到。

币帛礼

从新娘家带来的饮食放在桌上,夫妻在公公婆婆面前行礼,并介绍家人和亲戚的顺序。这时只有新娘给家人磕头,新郎则站在桌子旁边给新娘介绍家人。如果祖父祖母在的话会给他们另准备一桌,先给父

婚谈

在韩国的传统婚礼举办前,男女双方家人都要通过媒人 互相了解对方的家庭状况、学识以及人品等。如果互相有好感的话就先要父母们相见 ,所以有的时候本人结婚前并没有看到过对方。互相同意结婚后,一般男方 先把请婚书 送给女方。女方 如果有结婚的想法就把许婚书 送给男方,然后议婚成立。

纳采

收到许婚书后 ,男方家会写上纳采文和四柱 ,用红布裹装 送给新娘家。

收到四柱的新娘家 就会认真参考将要举办婚礼的新郎和新娘的出生年月 ,选择婚礼的日期和时间 ,然后在白纸上 写出涓吉 再送给新郎家 .

注:

四柱:按着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录出生年月和出生时间的信。

纳采文:对许婚的感谢文章和让对方选出结婚日期和时间的问候。

涓吉:在传统婚礼上接受四柱单子的新娘家把择日单子送给新郎家的事,并请男方告诉女方在举行婚礼时新郎要穿的服装号码(大小)的信。

纳币

新郎家 从新娘家收到信(涓吉)后,把新娘在婚礼时要穿的采缎和婚书 用婚书箱 送到新娘家。

其中,采缎 一般是在婚礼前一个月 送。

举行婚礼之前把币物和 婚书 以及封采 装在一起跟物品目录 一起送去,这叫做函 。

新娘会一辈子诚心的保管 结婚时需要的物品以及费用和一起收到的婚书、纳采、四柱,表示自己对丈夫的一片丹心,直到人生走到尽头时,这些东西会陪伴她进棺材。

注:

纳币:婚姻时四柱单子交换结束后,证明订婚的聘礼,新郎家把礼物送给新娘家。

采缎:在纳币时新郎家送给新娘家的礼物,主要装有蓝色和红色的绸缎,因此叫采缎。

封采:一般家庭条件富裕的话多装一些别的衣料,这叫封采。

币物:送给新娘的礼物。

婚书:婚姻时新郎家跟礼单一起送给新娘家的信。

函:婚书和礼单装在箱子里送给新娘家。各地风俗各有不同,大部分叫纳币或者封采。背上函(箱子)去新娘家的人一般是年纪较大、有子有女的多福之人。收到函(箱子)的新娘母亲要先保管婚书,直到出嫁的女儿生了孩子,恭敬公公和婆婆,觉得女儿不会回到娘家时才会把婚书送给女儿。

母磕头后再给祖父祖母磕头,在给直系兄弟磕头后才会给叔叔以及家人磕头。

韩国婚礼文化礼仪

篇7:婚礼敬茶文化礼仪

茶具的选择

一般采用老式的盖碗茶形式,颜色最好是喜庆的红色。

避免寿字、独龙、青松翠帕等图案出现。

注意!千万不能用纸杯代替!

茶叶的选择

茶叶分为传统的茶叶如铁观音、普洱、碧螺春等,切勿使用减肥茶的茶叶或茶包。

如果敬茶当天不宜饮传统茶叶的话,也可以用花茶代替。

婚礼敬茶还可以加入一些‘特别材料,如红枣、莲子;份量方面:正所谓好事成双,每样一对就好了,寓意喜结连理、鸿运当头、早生贵子。

如何准备跪垫

敬茶时,新人要使用两幅红跪垫。

如有奶奶或妈妈结婚流传下来的更好,有传承寓意。

也可以自行购买,“喜”、“百年好合”、“喜结良缘”等图案,都是正确的选择。

敬茶改口流程

新郎新娘到爸爸、妈妈面前,礼跪说:“爸妈,儿子把媳妇娶到家了”。

新娘将茶水皿手端到公公、婆婆面前,鞠躬俯身奉茶称:“爸爸、妈妈,您喝茶;公公、婆婆答应,接过茶杯,饮茶后将准备好的大号红包给媳妇,新娘接到爸爸、妈妈的红包后说:“谢谢爸爸、妈妈。”将红包交给身边的伴娘收好。

媳妇再带女婿见岳父、岳母,流程与礼仪一样,新郎在改口的时候声音要洪亮、干脆。

敬茶的注意事项

倒茶的讲究:新人在倒茶的时候一定不能太慢,也不能不小心让自己的手浸入到茶水中,这些都会被认为是对长辈的不尊重。

回敬茶的讲究:新人在敬茶的时候,一定要用手,不能用单手。

仪态的讲究:新人在给长辈敬茶的时候动作一定不能太急,切忌因为太急将茶水打翻,而且一定要等到长辈饮完茶,将茶杯皿手接回之后才算是结束。

重要的加分项

为保证婚礼当天敬茶能正常进行新人婚前可多加以练习。

敬茶环节除了说:爸爸、妈妈请喝茶,还可以加上希望爸爸妈妈万事如意、长命百岁、天天开心、身体健康、快乐常伴、幸福美满、万寿无疆、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等等祝福语。

用盖碗敬茶,因杯托与茶是分开的,为避杯托掉落,可事先粘连起来,会更加有保障一些。

篇8:唐朝婚礼文化礼仪

唐朝婚礼礼仪

衣服质地考究,造型雍容华贵,装扮配饰富丽堂皇。在盛唐时期,国力兴旺,与邻国贸易、文化交流频繁,形成了独特的开放浪漫风格,这些从影视作品中可略见一斑。办唐朝的主题婚礼,一定要选择金碧辉煌的场地,会场布置也要尽可能的富丽堂皇,我们推荐的有太阳宫怡景园饭庄,颐和园听鹂馆等等,细节要安排妥当。

周《礼记·昏义》,规定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此后历代大体沿袭这一礼制。

首先是纳采。男方欲与女方结亲,必请媒妁往女方提亲,得到应允后,再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也就是俗话说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顾名思义,媒,指谋合二姓之人;妁,指斟酌二姓之人。媒人出来混,其实按照古代的行规,手上是要有家伙的。一是斧,二是秤。有斧是源于《诗经·豳风·伐柯》中的诗句:伐柯伐柯,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有秤,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古人在门当户对方面讲究很多,比如有良贱不婚,例如贾宝玉不能娶晴雯当正室,贾琏不能扶正尤二姐都合其中之义。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宋代有榜下择婿之风,正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只要中进士,自然有富家小姐自动送上门。类似现在考上公务员,就不愁没有女人。

过了纳采,接下来就是问名。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庚贴后,卜吉合八字。卜吉凶。庚贴里的花活可就多了。比如生肖就有讲究,例如,女性忌讳属虎,属羊。当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时没有身份识别系统。女方事先请术士改庚帖,可算是家常便饭。比如虎有上山虎,下山虎之分,大体可以改作牛或兔。所以说女性年龄实在难猜。清稗类钞里有一则笑话,有个女的虚改庚帖,“。。。。。。任杭州太守时,妻受四品封。叔子卒后十余年,诸子将为母称七十觞,先期营办,恭人笑止之云:某日,非吾真生辰也。"可怕啊,娶得这么个太太,实在是人生一大不幸。抄一首生肖歌,大家欣赏:子鼠见羊万年愁,不叫白马见青牛,虎见巳蛇如刀割,兔子见龙不长久,酉鸡不与犬相见,亥猪不可见猿猴。

双方合过八字,觉得可以,那就进入下一个环节:纳吉。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也要行奠雁礼。也是下正式婚书。有一整套签字等等程序。现在大概算是登记以及婚前财产公正程序。

纳征

也叫纳币。通俗一点,就是送聘礼。各代价码是不太一样的。早期,用帛淄,然后金,银,不一而足。南宋《梦梁录·嫁娶》里记载:上户金一两,银五两,彩缎六表里,杂用绢四十匹。中户金五钱,银四两,彩缎四表里,杂用绢三十匹。下户银三两,彩缎三表里,杂用绢一十五匹。

近代就更不用说。顺便说说大陆老电影里的一个细节,一个八路上前方,情妹妹大多会向他要一个鞋样子,代表这门亲事就算定了。

这其实和古风有点关系,古人男方会送丝线这些玩意,女方回礼就是鞋袜这些,象征和谐的意思。

送过财礼,下来就是请期 。算好良辰吉日,就准备娶新媳妇过门。然后即是最重要的一步。

大唐婚礼

“采择之礼”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顾名思义,媒,指谋合二姓之人;妁,指斟酌二姓之人。现今多数是新人双方自由恋爱。但也有多数是相亲介绍。

问名之礼”

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庚贴后,卜吉合八字。唐朝婚礼采取这种形式,看双方八字是否合,觉得可以,便可进入下一个环节。

纳吉之礼”

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也要行奠雁礼。也是下正式婚书。有一整套签字等等程序。现在大概算是登记以及婚前财产公正程序。

纳征之礼”

纳征 ,也叫纳币。通俗一点,就是送聘礼。各代价码是不太一样的。早期,用帛淄,然后金,银,不一而足。送过财礼,下来就是请期 。算好良辰吉日,就准备娶新媳妇过门。然后即是最重要的一步。

亲之礼”

简而言之就是新郎亲自迎娶新娘回家的礼仪。新郎亲迎,古代是要御车至女家,傧相赞引拜其岳父母以及诸亲。里头礼节一套,然后迎新娘出来上车,新郎御轮三周,先归。新娘乘后车,女家亲属数人伴送,称“送亲”。

篇9:土家族婚礼文化礼仪

土家族婚俗礼仪

提亲

男女青年相爱后,由男方家请媒人带上挂面,条肉或酒(称为“手礼”)到女方家去向其父母征询意见,这叫“提亲”。如女方家父母断然拒绝,就会退回“手礼”。

红书开亲又称“下书子”

经过提亲征得女方家父母同意后,男方家择吉日请媒人带上面条、猪肉衣料或衣服,用红纸折成的信封状的红书,内页折成六折或八折,不写字,称为“空书”送到女家,男青年随同前往,也有先相亲再下书子的。至此两家初步结成亲戚,双方开始来往。特别是女方父母过生,男方必须带礼物去祝寿。土家族忌讳农历的六月和腊月行媒,称为“六腊不行媒”。

烧香、讨年庚

通过下了两封书子后,婚姻基础基本稳固。男方家则要择吉日请媒人带上条方(条形肉)、面条、火腿、衣料、鞋子等礼物及内页写上书单的一封红书和写上男方生辰的庚帖、香纸烛等到女方家“开书单”,也叫“烧准香”。并征询女方的生辰,这叫“讨年庚”。标志着两家正式结成姻亲,此后,男方可以称女方父母为“亲爷”、“亲娘”。

过礼

通过讨得的年庚,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确定婚期。在女方家举办花园酒的头一天(木黄一带提前到3个月或半年),男方家请媒人和先生(能说会道机灵的人)带上猪肉面条、盐茶米面、衣服鞋袜、首饰礼物及香纸烛包封书子、火炮等送到女方家,这次礼物特别丰厚,女方家主要亲戚每家一块肉、一把面条。这些礼物放在女方家堂屋上方的方桌上,由女方家执事先生焚香燃烧,祭祀祖宗。女方家回赠男方新鞋一双。这叫过礼,又叫行“雁奠礼”。

花园酒

在婚期前一天,女方家宴请亲朋好友。称为办花园酒,被请的亲朋好友带上粮食、钱币及送给出嫁女的礼物到女方家赴宴。女方家盛情款待。

开脸又叫拆头

在婚期前一天,出嫁的姑娘要由有“双福”(双老健在,有儿有女)的老妇人给姑娘用细线绞去脸上的苦发,修整眉毛,抹粉,梳妆打扮,挽发髻于脑后,戴上银针簪子头花等头饰,穿上服装,这叫“行冠笄礼”,是姑娘从“黄毛丫头”步入新的一个转折点。

迎亲的头天,由“掌礼先生”领队,媒人与女婿陪同,将男方各办各样花红彩礼送到女家,向女方交待彩礼、衣物等,并接洽第二天娶亲一切事务,这叫做“过礼”。这一天,男方家请的迎台师吹着唢呐,由都管带领抬礼盒的人到女方家去。

到了女方家,都管令人将礼盒放在中堂,然后与女方请的朝堂先生交涉,一问一答,称为“装盒”与“开盒”。过礼回来的晚上男方在家宴请亲朋好友的未婚子弟,九人伴新郎唱歌,饮酒、欢乐,称为“陪十弟兄”。有的在这天晚上于中堂明烛焚香、化纸、设宴、祭家神,新郎新娘叩拜祖宗。有的地方并不限于十人,届时将众亲友的未婚男孩都请到席上就坐,席上设酒一杯,选一歌师开令,即唱《开台歌》。

然后依次轮流唱歌,唱得好的就多吃些莱,唱得不好的就要罚酒,形式上按不同曲牌与歌词的需要,独唱或对唱,或一人领唱众人帮腔。其内容除歌手们互相奉承及贺喜之类的吉利话外,还可以故事、古人、盘歌之类的内容唱,有的人家还用唢呐和丝弦伴奏。

最后再由歌师收令,唱圆台歌,散席。女方请九位未婚女子陪女方唱歌、饮酒、欢乐,称之为“陪十姊妹”。有的地方叫“哭嫁”,内容有恭贺,有规劝,也有伤感。在词中唱到谁,谁就要把钱,以示关怀。

哭嫁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天亮才结束。哭嫁一般从新娘出嫁的前3天或前7天开始,也有的前半个月、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就已揭开了哭唱的序幕。不过,开始时都是断断续续进行的。可以自由地哭。亲族乡邻前来送礼看望,谁来就哭谁,作道谢之礼节。喜期的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轿时,哭嫁达到高潮。这段时间的哭唱必须按着传统礼仪进行,不能乱哭。谁不会哭,就会被别人嘲笑甚至歧视。

总的来看,哭唱的内容主要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头”、“哭祖宗”、“哭上轿”等。“歌词”既 有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的,也有新娘和“陪哭”的姐妹们即兴创作的。内容主要是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和哥嫂弟妹们的关怀之情;泣诉少女时代欢乐生活即将逝去的悲伤和新生活来临前的迷茫与不安。

也有的是倾泄对婚姻的不满,对媒人乱断终身的痛恨,等等。男方由“掌礼先生”带领娶亲队伍去女家。人夫马轿全由男家雇请,乐鼓前导,旗伞后随,一路吹吹打打去到女家搬取嫁奁,迎接新娘,叫做“迎亲”。

深圳婚礼礼仪知识

山西结婚礼仪知识

有关重庆饮食风俗礼仪

公司庆典主持词

少数民族春节风俗作文

商务庆典主持词

庆典的主持词

五四青年节篝火晚会主持词

庆典主持词

回族的民风民俗作文200字

苗族婚礼文化礼仪
《苗族婚礼文化礼仪.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苗族婚礼文化礼仪(共9篇)】相关文章:

风俗习惯的作文2023-11-10

三月节日2022-04-29

企业联欢篝火晚会主持词2022-07-25

初三是作文2022-05-08

军队篝火晚会主持词2023-02-27

苗族的节日作文2022-12-21

苗族的春节作文2023-03-09

乡村篝火晚会主持词2023-09-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影响剖析论文2022-10-21

从《诗经》看古代婚姻风俗2022-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