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结婚礼仪知识

时间:2024-01-15 08:06:2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山西结婚礼仪知识(共9篇)由网友“changes81”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山西结婚礼仪知识,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山西结婚礼仪知识

篇1:山西结婚礼仪知识

习俗

1、接定,接定的意思其实就是订婚,媒人将男方的生辰八字和聘礼送到女方的家中,再带回女方的生辰八字和礼物。男方的聘礼有红蓝布、首饰、酒、肉等等。

2、送礼,男方确定好良辰吉日结婚,在结婚前的一个吉日送礼。男方将彩礼和礼金等等一切准备齐全交由媒人送给女方。礼金由女方来定的。

3、迎亲,山西晋城的迎亲有两种情况,一是迎亲,二是反迎亲。北留和润城一带,新郎都是不去迎亲的,只打发花轿去抬亲。其他地方的话则是要亲自迎接。无论是迎亲还是抬亲都是要有鼓乐队伍的。男女双方要提前的用白面蒸好五公斤多的大石榴糕,上面插上松枝带上一个松果。

迎娶的时候男方派人先将自己的一个抬到女方家中,再配上女方的一个担回来,走在鼓乐之前。仕宦之家娶亲的话,都是有举着祖先官衔的木牌,鼓乐再后,新娘坐轿前要鸣铳三响,到男方门前也要鸣铳三响,新娘下轿头上要被撒五谷。

4、迎娶,又鸣迎亲、娶媳妇,便是六礼中的亲迎。往往是由新郎亲身到女家迎娶新娘,但在忻州、吕梁的一些中心,也有媒人或者小叔子指示迎亲队伍前去迎娶,而新郎在家坐候的。

5、婚礼,迎娶队伍归到男家往后,鼓乐大作,鞭炮连声,男方亲友、邻里一拥而出,款待新娘。晋东南沁县一带,新娘花轿精细美好落在一床红被上,新娘讨取下轿钱后,由一全福人相搀,踩着红毡入门。

迎亲队伍

在山西地区,迎亲的队伍,旧时讲究要用各种仪仗,从前到后,有炮手、开道锣、开道旗、“肃静”、“回避”朱牌、宫灯、金瓜、斧钺、朝天镫、龙虎旗、团扇、日罩……吹打鼓乐更是不能少的。花轿一般为两乘,新郎、新娘一人一乘。去的时候,新娘之轿例不空行,晋南一带要放花糕,青馍作为镇物;晋中有的地方则由一个与新娘属相相同、父母健在的小男孩坐着压轿,称为“压轿喜倌”。

山西各地的迎亲队伍中,都要有陪伴新郎的人。左权一带,是从年长亲友中找两个人,称为“冰人”;再从新郎的子侄辈中找一个年龄与新郎差不多的,称为“引婿”。雁北平鲁等地讲究“女一男二”,要新郎的妗子和两个兄长随花轿同去同回;回来时,女方自然也以“一女二男”相陪送亲。大同一带娶亲、送亲则专要双方女眷中娴熟礼仪的相陪。对陪伴新郎的人,太谷一带称为“伴客”;对女方陪伴新娘的人,则称为“送客”。“送客”之外,女方再去人,便是“吃客”了。

迎娶队伍

迎娶路线一般讲究走大回环,回时不走来时路。晋中祁县一带依据村落位置,有玄武(北)入,朱雀(南)出;或白虎(西)入,青龙(东)出的说法。迎娶队伍要随带红毡或红布,除了供新娘上下轿踩踏外,路经寺庙、井台或石碾、石磨时,还要用来遮掩轿窗和新娘,意在防止白虎星等鬼崇邪怪相扰。路遇别人家的嫁娶队伍时,双方要互换“针线”,即新娘的女红消灾。现在迎亲队伍相遇时互赠手帕,即此遗风。

迎娶旧时多用轿或轿车,除此而外,吕梁山区有些地方新娘出嫁骑驴;长治、屯留等地,新娘、新郎都要骑马。雁北平鲁一带还有“骡驮轿”的特殊交通工具,即两头骡子一前一后驮着一乘长轿。娶亲这天,“骡夫”最受人尊敬,他们身着黑色新衣;头缠白色毛巾,装束得精精干干。据说他们既能把“骡驮轿”赶得稳稳当当,又能使人饱受颠簸之苦,所以喜钱是不能少给的。

迎娶这一天,新郎、新娘的妆束因时因地而异。新郎旧时头戴宽边黑色硬礼帽,身穿马褂长袍,后来改为制服,现在则大都是西

篇2:阿拉伯结婚礼仪知识

婚礼习俗

男家看中一家姑娘,先请亲友中的一位长辈或德高望重、能言善辩者,携带茯茶、四色包包、衣料〈2 件〉去女家提亲,俗称“下茶”或“送问包”、“送说茶 ”。经商议,女家若同意这门亲事,即留下礼物,否则当即退还。有时女家无法当场给话,双方就商定延期回答,男家定亲心切而久等无音时,再次请人携带礼物上门催问,叫“送催包”。

待女家同意后,双方共同协商选定媒人各一人,并言定具体日期,准备订婚仪式,俗称“送礼”、“下占茶” 或“下定茶”。男方送女方茯茶、肉方、衣料等物和脑粉花儿、红绿头绳等化妆品,女方回敬以鞋、绣花袜子等。西宁地区还回赠干果(核桃枣儿)一盘,湿果(将厥麻、杏仁、核桃仁等煮熟染色,拌以果脯、冰糖渣、蜂蜜)二盒,叫 “倒果子茶”, 表示这门亲事己定。 男方接到这些回礼后,即分送给所有亲戚共享,客观上将儿子已经定了终身大事的信息告诉他们。其它地区则将馈赠的茯茶分成小块,分赠亲戚。在定婚后至结婚前的一段时间里,若遇到斋月卡尔德节、古尔邦节,男家须按自己的财力,携带礼物去女家拜访,不可缺少;女家则因送时新果子回礼。

订婚以后,双方协商具体日期送彩礼,俗称“送礼”。届时 ,男方邀请媒人及家下成年男人若干名到家,稍事招待,即带彩礼去女家送礼。彩礼的轻重,一般按女方的意愿和男方的财力多寡磋商而定,有的女方家还开出礼单,彩礼主要有茯茶、衣料、首饰、现款、羊肉等,一般称现款为“干礼”。 当送礼的人们端着盘子、提着包袱来到女家时,女方家中的人在长辈带领下出门热情欢迎,并以干果碟子、放有一对红枣的奶茶、糖饺儿包子、熬肉米饭、火锅子等丰盛的食物款待客人,男方送礼毕,女方派人回以获茶、四色包包及专为女婿做的衣帽、鞋或腰带、兜肚等物。 男家接到回赠的茯茶后,同样分成小块,分送亲戚共享。

接下来就是按照商定的日子举行婚礼。一般人家在婚礼前头一天先要念个“亥亭”,以祈祷真主保佑、告慰列祖列宗;也在这一天 ,男方家在院落天井搭起篷布,请来各方亲朋,谓之遵婚。这一天,男方家要请来帮忙料理喜事的人进行具体分工,称为“邀跑窜”, 送亲的、娶亲的、压马的等一干人也在这时一一选定。 同时,新郎新娘还要行沐浴礼(做大净)和修面、开面礼,男女傧相有责任向新郎新娘传授简单的性知识。

举行婚礼的一天,新郎连同自己的父亲、伯父、叔叔、阿舅、兄弟等有关人,在媒人的带领下,大盘子里端着核桃、枣儿、肉方、大米等礼物,一早去女家举行婚礼仪式一一念“尼卡亥”。 主客按规矩在大炕上就坐后,开始念“尼卡亥”。第一项,由跪在大炕上座的主婚人阿訇向跪〈或坐〉在地下的新郎一一考问有关伊斯兰教信仰(“乙麻尼”)、信仰箴言(“克利买”)等常识,答得上者,即行下一项;答不上者,要受到指教,直至当场学会为止。第二项,阿訇询问一对新人的经名(即小名),并向他们及双方父亲询问是否同意这桩婚事,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即宣布这一婚姻合乎教法,并当众说定“买亥日”钱〈一种宗教聘礼〉。 第三项,全体肃然而脆,由阿訇用阿拉伯文念颂婚姻证词经文,念毕,众人作“都哇 ”祈祷。最后一项,阿訇撤核桃枣儿,孩子们向新郎讨喜钱、讨眼泪钱、破面钱 ,女方家设宴席招待客人。

席散客走,男家即有两名娶亲的人带一盘花卷馍、一顶盖头〈或一首帕〉、一套衣服等俗称“要裹”的礼物,随马(或 车、轿)前往女家迎亲。 待娶亲的吃过饭,新娘子梳妆打扮停当,便以红毡裹严,由她的兄长抱着送到马上,再同各位长辈、兄弟、妯娌、两位送亲的、一位压马的男孩、一位掌管箱子钥匙的小孩,陪同两位娶亲的,组成送亲队伍,浩浩荡荡,护送着新娘及嫁妆向男家而去。新娘临出门前,有的地方将一碗牛奶泼洒在接亲马的马蹄及其周围,谓之“白奶送”, 到了男家门口,又有一妇女迎来仍旧泼洒牛奶,谓之“白奶接”。 新娘下马行至门道时,新郎上屋顶踩上几脚,期望制伏妻子,婚姻扎实。

卸嫁妆时,拉马压轿的小孩可以得到一份酬金,叫“压轿钱” 。若男家不给或所付钱数太少,他们就不搬嫁妆、不入席,直至满意为止。湟中、化隆等地,迎亲的一干人要在男家住上一夜,其间,新女婿的伯父、叔叔等家要宰羊备席,轮流宴请。

新娘子在人们的呼唤簇拥下进入洞房。入洞房后的新娘子,前来闹床的人们蜂涌而至,有些地方的农村,宴席曲唱家们口唱《恭喜歌》前来恭喜闹床,并为东家演唱宴席曲。闹床闹到一定的时候,新娘的姐姐(或嫂子或送亲的)携带夜餐和核桃枣儿前来洞房铺床,将核桃枣儿压在毡角下,又各置数枚于新娘怀里,祝福儿女满堂。 有的地方,还请二位新人睡前各喝一碗放有二枚熟红枣的牛奶。也有的在新被子的角中塞上红枣、花生、瓜子等,意为早生贵子,白头借老。这时,新郎要给铺床人送些钱,以示谢意。

结婚仪式

阿拉伯人重视订婚

订婚分简繁两种,简单的只有双方男家长参加,繁杂的则由双方的全体家庭成员参加,并邀请教长、名人或邻居作为证婚人出席。讲究的订婚还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其热闹程度不亚于随后的正式

新郎独守空房到凌晨

多数的阿拉伯人认为登记之后还不算是真正结婚,只有在举办结婚仪式,一家人热闹过后,才是真正的结婚。据说在巴勒斯坦地区,根据传统,新娘要更衣7次,衣服的颜色分别是:白、红、绿、黄、蓝、青和黑。像阿曼、阿联酋、科威特的新娘还要在手指、脚面、脚趾花“汉娜”(阿拉伯当地的植物颜料,以红色和褐色为主)。

集市新娘任你挑选

在摩洛哥阿特拉斯山区的柏柏尔人居住地,有“新娘市场”。每年9月,那里都要举行“穆塞姆节”,即圣徒纪念日,也是求偶盛会。期间,女方家长或亲戚领着准备出嫁的女子来到市场,小伙子们睁大眼睛悉心挑选自己的意中人。女子的打扮各不相同,待字闺中的少女穿着鲜亮,戴面纱,披圆形头饰;准备再嫁的寡妇则身着肃穆,戴面纱,但披的头饰是尖顶的。求偶的男子可以主动与女子搭讪,如果女子对他中意,就允许他握住自己的手。

随后,由负责人在帐篷里为彼此中意的男女填写结婚申请表,由摩洛哥政府授权的代表签字后,婚姻正式生效。

婚礼习俗

求婚

求婚仪式在新娘家进行,新郎从新娘的父亲或者家族最年长的男性手中接过新娘的手,然后父辈同意,仪式上的人们此时口中念念有词,接着大家一起喝果子露,果子露通常是两家一起做的。仪式的最后跟中国一样,开席。

订婚

阿拉伯的订婚仪式跟婚礼类似,但是新娘可以穿着任何她喜爱的服装,新郎的服装颜色要和新娘搭配,互相交换戒指,彼此把手指放在对方的右手上。

订婚是在清真寺里举行的正式仪式,一般先由族长或者阿訇致辞,内容先知多么宠爱妻子,如何爱护女人,女人应该怎样对待并爱护她的丈夫。接着,阿訇要求新郎跟着他一起说,然后家族里辈分最高的长辈接受求婚,虽然和求婚仪式有点像,但这次是在真主面前正式的。然后两个见证人签名,证人通常是两个家族里辈分最高的人,到此新人正式结婚了。

接下来是彩绘之夜,彩绘之夜如同少女聚会。新娘的女性朋友和亲戚在新娘家聚会,有很多好吃的好喝的,大家尽情地跳舞,新娘频繁地换衣服,几乎每一首歌换一套。聚会上还有女子乐队助兴,演奏阿拉伯音乐,有时候也演奏伊斯兰音乐,所有的女孩伴随着音乐跳肚皮舞。一个女子会给大家彩绘,画在手掌和脚上,因为那里的角质素比较多,颜色能保留的时间更长。

婚礼

阿拉伯婚礼本身不同于其他伊斯兰教的婚礼。伊斯兰教婚礼是分别来祝贺的,女客人同新娘在一个房间里,男宾朋和新郎在一个房间内庆祝,最后新郎才拉着新娘的手离开婚礼。阿拉伯人婚礼相对就要开放多了,通常还有游行节目,巡游后大声向众人宣布在真主面前两个新人的结合。

婚礼游行的形式也因地区的不同而不同。

篇3:结婚文化礼仪知识

首先是婚礼前夕:

第一、祭拜。男方家在婚礼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将要举行。

第二、安庆礼。以八字(就是出生的时间资料,现在在很多地方统称为十分,也有送十分之说)、房屋坐向拜床母(现在这个习俗为台湾的一个重要习俗之一)。

然后是婚礼当天:

第一、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需要先祭拜祖先,告知今天有婚礼之喜,祈求祖先保佑,人丁兴旺。

第二、迎亲。迎亲队伍以双数为佳,尤其以6的倍数最好。

第三、燃炮。迎亲队伍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祝。

第四、食姊妹桌。新娘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姊妹一起吃饭,表示离别,大家都要说吉祥话。

第五、请新郎。迎亲队伍至新娘家时,会有一男童手托茶盘(上面有瓜子、糖果等)恭候,新郎下轿(下车)后,要给予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中。

第六、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问候之后,应手捧鲜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的姊妹或是女性好友要拦住新郎故意阻挠,不准新郎见到新娘,在经过新郎苦苦哀求后,女方可以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都以999元红包礼成交,寓意“长长久久”之意。

第七、盖头纱。新郎给予鲜花之后,应将头纱放下,将新娘挽出大厅。

第八、拜别。新郎与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第九、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分高的女性长辈手持竹筛或是黑伞护其走至礼车(花轿),因为新娘子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所以头不能顶天见阳光,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像这一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第十、礼车。古时的娇子便是现在的礼车(汽车),古时在花轿上方会悬挂一颗由根至叶的竹子,根上挂着萝卜,以示“有头有尾”。花轿后方则有朱墨画的八卦竹筛,用以驱逐路上之不详之物。

双方家庭需沟通商定的事宜有:

(1)落实迎亲人员(有长辈一人带队)、送亲人数、小孩数。

(2)迎、送亲车辆双方各出几台,如何赏钱。

(3)商定迎送亲时间、车行路线和迎送亲、入洞房(新房)、结婚典礼仪式、议程。明确在女方家换妆、照相和在洞房坐福、照相等仪式,均不超过一个小时;典礼仪式20—25分钟。

(4)赏钱沟通:新郎新娘改口钱,压炕钱、新娘换鞋钱、新亲压车赏钱、挂门帘及挂钟赏钱,赏新亲小孩钱、赏嫁妆钱,新亲上礼钱,给新亲加菜赏钱等。

(5)落实证婚人、婚礼庆典讲话人员、献花小孩、放鞭扬花人员。

(6)迎亲礼品返回问题:大葱、喜蜡各返回2颗。

(7)落实女方家执事和男方家宾相,双方有事直接由他们联系沟通。强调伴郎为新郎携带礼品,为新郎新娘上下车开关车门;伴娘协助新娘化妆、换装;伴郎伴娘为新娘铺红毯,点喜蜡,做好交换信物、喝交杯酒和敬酒准备工作,随时关照新郎新娘仪表。

(8)双方习俗沟通、忌讳或注意的问题及其它有关事宜。

篇4:结婚敬茶礼仪知识

结婚敬茶流程 前期准备

1、茶壶、茶杯:茶杯数量根据双方长辈到场人数安排。

2、盖碗杯:盖杯数量根据双方长辈到场人数安排,事前告诉长辈盖碗杯的使用方法,千万不要把杯托掉了。

3、花SE:避免寿字、独龙、青松翠柏等图案,最好是素雅或喜庆的单SE。

具体草作步骤

旧时新人成亲,接过新娘一同踏进男家大门后,便开始拜堂成亲——拜天地拜高堂然后互相敬拜。现今多省略了拜堂仪式,接了新娘后便会直接向父母敬茶。

一对新人敬茶前,先跪下,男左女右。父亲坐新郎面前,母亲坐新娘面前,也就是男女互相面对着。

新郎先敬茶,给家翁然后家姑;然后新娘敬茶,也是先父亲后母亲。长辈喝过茶后,会给新人送上祝褔,并送上利是或金器首饰,作为对新人的祝贺。切记敬茶和收贺礼时也要用上双手。

敬茶给新娘父母后,依长辈辈份次序敬茶给祖父母,伯父伯娘叔父叔母,哥哥姐姐,堂兄堂姐表哥表姐。(有些家庭会先敬茶给祖父母,才到父母)

当在新娘家完成敬茶仪式后,一对新人便会移师到新郎家,然后同样地敬茶给新郎家人。

敬茶的姿势

一般由新郎先呈起第一杯清茶,向岳父敬茶,改口。再敬岳母,改口。然后新娘敬茶。新人敬茶要双手持杯,上半身成鞠躬状,双手向前将茶杯伸到父母胸前40公分的距离,以便父母身体不用动就可以双手接到茶杯。当父母喝茶后,新人双手接过茶杯,交给礼仪人员。这个时候父母往往会有回礼送给新人,新人应双手接过,表示感谢。

注意事项

民间茶待客要注意“茶满欺人”、“七茶八酒”之说,也就是斟茶时不能过满,以七分满为佳。不要单手上茶,切忌勿将手指搭在茶杯杯口上,或是将其浸入茶水,这些动作都是不礼貌的。

礼仪

一、新人到茶水只能七分满,手指不能沾着杯里水,端水时一定要双手,以示尊敬;敬茶水时先双方父母,再按照家里长辈份一一敬上;敬水时仪态一定要好,动作缓慢优雅。新人做这些动作时都是跪着的,并且当敬完父母长辈,都会一一给个红包,多少就随意,称之为改口费。

二、泡茶的材料也是有讲究,莲子红枣,并且数量上都为双,这样意味着好事成双,早生贵子。这种礼仪一般家里有长辈的都会提前准备,这些在结婚前都会提前告知,也避免到时候出什么差错,到时候宾客都在场,就有点尴尬了。

三、结婚敬茶礼仪是一种传统的结婚礼仪,同时也是我们中华民放的传统美德,主要是儿女对父母的一种感恩之情。新人们需要跪拜父母并敬茶,父母接过茶,喝了,代表着接受了这一段儿女姻缘。并且父母会在喝过茶后,拿个红包或是传家宝啥的进行赠送,并且对新人说些祝福的吉利话。至于大家最关心的红包,有的地方也是有一些讲究,若是男方拜别女方父母时女方父母给了男方多少钱,到时候男方父母就得10倍的给女方,所以一般都不会给太多,只是意思下,要不然到时候还不起礼就尴尬了。还有给长辈们敬茶水时也会给红包,多少不在,最重要的是获得长辈祝福。

主持词

一:”有请双方方父母上台,上席入座。新人上台拜谢父母:一鞠躬,感谢父母的养生之恩;二鞠躬祝双方父母福寿延绵;三鞠躬,向双方父母敬茶并改口。”这类型的主持词算是中规中矩,适用在酒店里举行婚礼仪式,这时双方父母都会到场。简单而又直白,也不会为难新人。

有的地方这种主持词说起来还有对白的,相对就比较热闹并且还挺有意思,很受时下新人们的喜爱,毕竟现在人都比较放得开,玩笑也开得起,只不要过就好。

二:“今天是新人们最为激动的日子,在这个喜结连理的日子里,激动的不上是你们,还有生养培育你们的父母,应该也是十分的激动,更是万分的欣慰。

父母对子女包含着万千的期望,而最大的希望则是希望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生活里幸福美满,而新人对父母也是包含着万分的感激,千言万语难以表达。在此为父母双亲奉上一杯感恩的孝心之茶。有请新郎新娘向父母敬茶,有请新娘向新郎的父母敬茶。四位长辈喝了儿女们的孝心茶,从此以后健康又富贵。

篇5:英国结婚礼仪知识

婚礼服饰

与传统的西式女装相比,新娘的婚纱少了些许华丽。随便妆点些耀眼的东西都需要人们专程赶往大城市,故而花费不菲。

新娘很少会把婚纱留给女儿,而是会把它卖掉或让人用婚纱的料子为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制作洗礼服(Christening gown),因为着装要“有新有旧,有借有忧,硬币放鞋内,万事不会愁”(Wear “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 and something blue, and a lucky sixpence in your shoe”)——古老的英谚如是说。

莉萨·舒尔兹(Lisa Schultz)向我们讲述了她家的传统:“为了图吉利,我妈妈家那边所有的新娘都要在胳膊上戴马蹄铁。其实不是真正的金属制马蹄铁,而是用钩针钩成的,由一条长丝带围成圈,从一头连到另一头上。婚礼中马蹄铁倒着头儿戴在新娘的胳膊上,这会给婚姻带来好运。”

今天,许许多多的伴娘取代了新娘子的成年看护。看护的着装是要新娘子埋单的。

新郎也很少穿黑色无尾礼服,除非是正式的大型婚礼。西装比较常见,伴郎也会穿。

亲家母之间从不商量婚服的颜色搭配,也不考虑伴娘着装的颜色。

结婚典礼

结婚典礼(多数在圣公会教堂举行)通常包括两三组赞美诗。由于多数宾客不必吟唱,因此需要雇用教堂的唱诗班。英国父亲无需在圣坛上亲吻女儿。婚礼中,新郎和新娘离开圣殿(sanctuary area)后随牧师进入圣衣室(vestry)签署婚礼文件。此程序完成后,他们就被认为正式成亲了。在祝福仪式(benediction)上,新娘和新郎头上会盖一块正方形的布,称为“婚布”(care cloth)。

在肯特郡(Kent),新人离开教堂时,小道会零零星星地点缀上标志新郎职业的从西。因此,木匠会踩到刨花,屠夫会踩到羊皮,鞋匠会踩到皮屑,铁匠则会踩到铁片。

教堂的钟声随着新人的驾临而响起。在新婚夫妇离开时,钟声则与众不同,为的是除魔驱恶。

习俗

1、穿婚纱、礼服复英国人制结婚要穿礼服;新娘身bai着白衫、白裙du、头戴白色花环,还要罩上长长的zhi白纱,手dao持白色花束。总之,英国人崇尚白色,它象征爱情纯洁、吉祥如意。

2、戒指

结婚或订婚戒指是许多民族的传统习俗,英格兰人在教堂里举行婚礼仪式时,新郎给新娘戴戒指是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们甚至认为不戴戒指的婚姻是无效的。

3、撒纸屑

一旦举行完婚,新郎新娘从教堂里出来的时候,人们要向新人祝贺,这种祝贺不是亲吻、拥抱和握手,而是向他们撒五彩缤纷的纸屑。撒纸屑的习俗起源于撒麦粒。

4、度蜜月

是英国各地青年结婚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们把积蓄下来的钱用于旅游,而结婚后去旅游便称作度蜜月。这原是古代的习俗,在新婚之时一定要饮用一种用蜂蜜特制的饮料,用来象征家庭美满、爱情甜蜜和生活幸福。而这种饮料从结婚开始要喝30天,因此就把新婚第一个月称作蜜月了。

5、求婚方式

英格兰人的婚俗丰富多彩,从求婚到度蜜月均按自已的传统方式进行。在英格兰北部约克市求婚方式颇为奇特,继承了古代民间遗风,女孩子成熟以后,需要出嫁了,便穿上不同颜色的紧身服饰,向男性示意。

篇6:贵州的结婚礼仪知识

结婚礼仪

苗族

“游方”:黔东南苗族青年恋爱方式。农闲或赶集或节庆时,男青年结伴来到特定的地点,用吹木叶、打口哨等信号邀请女青年,女青年结伴应邀前去对唱情歌。游方的地点称游方坡,必须是公开的地点。男女青年在游方中相识,之后经过对唱情歌和单独接触增进彼此的了解,直到确定恋爱关系。

“牵羊”:贵阳、平坝等地苗族青年的恋爱方式。在“跳花场”上,小伙子们围成圆圈,边吹芦笙边跳舞。姑娘们现场围观后,掏出一条长带拴在某男的腰带上,表示爱慕之情。小伙子若看上就收下绣球,离开舞场互表情意。

“踩月亮”:威宁一带苗族恋爱习俗。夜晚,小伙子们走出家门拿着芦笙或木叶,来到山坡或高地上,边吹边唱,逗引姑娘。姑娘们听见,便出门与小伙子对歌“踩月亮”。

“抢发髻”:黔西北苗族聚居区的恋爱风俗, 每逢赶场或花场,姑娘身着盛装,头戴发髻,到歌场游玩。小伙则追赶姑娘,边跑边追。追上姑娘就假装抢发髻,姑娘愿意让小伙抢走,表明有爱慕之情,反之则没有中意。

“背背带织锦” :织金一带苗族男女青年的传情形式。每年花坡场上,苗族女青年背着背带织锦到花场。背带上绣着的美丽图案,表明自己未选定对象。小伙子从背带上刺绣出的图案、颜色、式样等工艺来衡量姑娘是否手巧。男女青年在花坡场上互相对歌、谈心。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往来,彼此都中意对方,双方可选定吉日缔结婚姻。

“凑柴米,吃年饭”:威宁一带苗族青年的恋爱形式。每年 初, 邻寨的姑娘们凑油、盐、柴、米、肉等忙着办盛宴,未婚小伙则吹起芦笙串寨吃年饭。小伙子若遇上意中人,可留下多玩几日。如没有被姑娘相中,则继续串寨吃年饭,选求意中人。

“掐手传情”:松桃的苗族青年男女的恋爱形式。每逢“四月八”、“龙舟节”等传统节日及其他对歌场合中,通过多次的对歌等方式,某男对某女产生爱慕之情,便伸手轻掐女方小指,试探女方态度。女方回应,表示接受男方情意,如果不愿意,以不理会为拒绝。

布依族

“榔梢”:逢赶场或年节日,男女青年来到集镇上唱歌、弹月琴、吹木叶,挑选意中人。小伙子看上某姑娘,用歌表达自己的意愿。姑娘若对小伙子满意,便双方继续对歌。增进了解。

“甩糠包”:“糠包”内装五颜六色的谷糠,外由彩线缝成。姑娘们手拿糠包向对面小伙子们甩去,寻求意中人。在多次抛糠包的过程中,增进了解。若姑娘对某一位小伙子有好感,就将随身带的小礼物赠送给对方。

“打报古”:“报古”是布依语中对男性接亲者的称呼 结婚时,女方寨中孩童聚集在村外面,用稀泥、水枪等投向男性接亲者。其意思是:你们来接我们寨中的姑娘,就要给你们添点麻烦。

“要荷包”:都匀布依族婚俗。闹新房时先唱“荷包歌”,两人一对,一个主唱,一个帮腔。唱满1 2首“荷包歌”才得一个荷包。荷包里装着白果、花生等物,取意早生贵子。参加唱“荷包歌”的人非常多,持续时间长,有时一唱就是一整夜。

风俗

1.提亲。说到贵州结婚风俗首先要说到的就是提亲,新郎家要请一个媒人来到新娘家提亲。

2.合八字。在双方家长都同意婚事之后,在有媒人将两人的八字交换。分别找人来为两位新人合八字,看看两个人适不适合婚配。不过因人而异,有些人不相信这些,就直接跳过。

3.烧香。下面就是商量彩礼的事宜,这时候也是要由媒人在中间周旋。要商量彩礼多少钱陪嫁多少等等。一般是没什么大问题,但是有一些意见不合比较固执的家长那谈起来就比较麻烦了。

4.家长见面。两边对所以意见都统一了之后,就会出来互相见面。在聊一聊婚礼上的细节问题,比如菜品、需要遵守哪些礼节或者酒席数量等等

5.定时间。一些比较注重礼节的人在选结婚日期的时候就会比较传统一些的,比如会用生辰八字以及生肖来选择结婚日期,但是一些思想观念较开放的人就看看黄历选一个周末好一些的日子就行了。

6.请客。开始将请柬发出去,亲戚那边然父母去邀请,你们的朋友或者同事就要由自己邀请。这是个细致活,看看那些人有联系什么人要请什么人不请。在请宾客的时候可以列一份名单,这样就比较不容易遗漏和不会出错啦。

7.哭嫁。在贵州女生在出嫁前半个月就要开始哭嫁,还有一个哭嫁仪式,是用当地方言以诗歌的形式来哭嫁。会哭父母、哭哥嫂、哭姐妹等等,虽然是哭但是却寓意着吉祥如意。

篇7:大连的结婚礼仪知识

风俗

~女方du第一次去zhi男方家,家长要是满dao意,希望继续交往的话,版走的时候要给权女方钱,多少钱由经济决定。男方第一次去女方家的话,女方家长要是同意也要给钱,但是我们这边给男方的钱比较少,就是意思一下,表示同意。然后是彩礼钱,这个你们两家商量。然后是首饰。结婚前夕要给女方一些钱买衣服(这只是买衣服的钱,不包括首饰钱)。

接亲:女方家长要送个台灯,台灯底座上粘4个硬币。放在新婚床头。女方家长准备一个红盆子,盆子里放用面蒸的两条鱼。(我结婚的时候我妈蒸了两条大肥鱼)台灯和鱼是接亲的时候送的。还有新娘的姐妹闺蜜什么的不给开门,也要塞红包。女方赴宴的亲戚里有小孩,也得给小孩红包。大概10岁以内的给红包就可以。婚车就是新娘做的车上需要做个小男孩,也要给红包。新娘的姐姐给翻被子也要给红包。你去接新娘的时候要给新娘换鞋,鞋垫里要塞钱,一只鞋子一百就可以。钱不能拿出来。

大连婚庆的礼仪

一对新人进入恋爱成熟阶段后,首先要做的便是登记,登记后,小两口双双到男方家吃一顿喜庆饭。按常理,婆婆应在这个时候给媳妇钱和首饰,以表接纳之意。

接着便是选定结婚的日子。婚日以双数为好,最好是阴历、阳历和星期几都是双日,而在双数中最受欢迎的是六,“六六大顺”嘛,如果阴历有六,阳历为6月6日,又是星期六,这样的日子可谓大吉大利。不过,单数中也有例外,譬如九就特别受青睐,因为它寓意地久天长,9月9日,大连结婚的人就特别多。

大连结婚那天最好是晴空万里的好天气,如果下雨则意味新娘为人厉害,大家的心情会因此感到沮丧。

定完结婚的日子,新郎和新娘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去做准备。一般情况下,新房的床罩和窗帘由女方准备,女方还要准备一至两床被子。男方家除了要准备日常用的被褥外,还必须准备一个铺床的炕被。家用电器等大件也主要由男方买,但女方至少要买一件,一般都买洗衣机,因为这是女人要经常使用的。剩下的就是准备婚礼用品了,大连时下的婚礼大都少不了鸽子、鲜花和气球等,花为百合和玫瑰,气球必须是红色的,数字也都与“9”有关,9越多越好,如999,至少也要99。有些婚礼还要请乐队和歌手,这些都要男方准备,但给婆婆的胸花必须由新娘准备,也要由新娘到新房后亲手给婆婆戴上。最后,双方都要各自为自己选一位伴郎伴娘。伴郎和伴娘的个子不能比新郎和新娘高,但也不能太矮,长相最好比新郎和新娘逊色,以免喧宾夺主,令新人见异思迁,但也不能长得太丑,给新人掉架。

按当地习俗,新郎和新娘双方在结婚的头一天不能见面。结婚当天的程序是这样的:新郎手持鲜花带车队到新娘家迎娶,见面后把鲜花送到新娘怀里,然后与新娘一起吃送行饺子。送行饺子是岳母头一天晚上熬着夜亲手包的。按当地旧俗,新娘的父母是不能参加女儿婚礼的,但现在破例参加者也有不少。送行时,新娘尽管心花怒放,但也应面露悲戚,表现出恋恋不舍的样子。离开女方家后的第一站是陪家人去看新房。新娘从娘家出发要带两个用红布包裹的喜盆,一个盆里放镜子、梳子等化妆品;另一个盆里装用白面蒸的鲤鱼等,寓意生活年年有余。这些东西拿到新房后,要打开包皮摆在婚床上。新娘迈进新房门,首先要对早已端坐在那里的公婆亲切地喊声“爸!妈!”当然,这妈也不是白叫的,婆婆答应后,要随手送给媳妇一个红包,包里装的钱数是有讲究的,一般是1001元,意为媳妇是千里挑一德,也有送990 或660元,多少根据自家的经济状况而定。与此同时开始钉门帘。门帘由新娘没结婚的弟弟或哥哥钉,没有亲兄弟,表弟也可担任此职。钉门帘的工具是一个用红纸包的秤砣,寓意二人铁了心在一起过一辈子。婆家要提前把一个红包压在秤砣下,内装50、100不等,钉门帘的人完工后,随手把红包揣进兜里。然后,新郎要抱着娘家提前准备好的一个漂亮的小男孩,与新娘双双坐在婚床上,谓之“压床”,意在希望早生贵子。婆婆为了表示感谢,要送给压床的小孩一个红包。

简短的新房仪式进行完后,全家人驱车奔向举行结婚庆典的酒店,到酒店的时间一定不能超过12点,否则就不吉利了,这是一个大原则。

结婚庆典

繁简不一,但有四个仪式必不可少:一是三拜。一拜天地,愿夫妻关系地久天长;二拜高堂,感谢父母养育之恩;三是夫妻对拜,小两口从此心心相印。

恩恩爱爱;第二个仪式是喝交杯酒,交杯酒要喝干,不可留底,寓意夫妻诚心相待。喝完交杯酒后,小两口要互赠戒指,并亲手为对方戴上,表明从此拴住了对方的心。

最后一个仪式是新人共同为每个参加婚礼的亲友敬酒点烟。此时,参加婚礼的人可以随意为难新人,如使出很多花招不让新娘轻易把烟点燃等,所以,婚礼于此时往往掀起一个小高潮。新郎家除了中午大摆婚宴外,一般还要于晚上再摆几桌,专门招待帮助张罗婚礼的人。吃完晚饭后便是闹洞房。闹洞房时,床上要撒上红枣、花生和莲子,仍然寓意早生贵子。闹洞房不分长幼和辈分,人人皆可尽兴,但也要有个度,新娘不得于闹洞房时翻脸发怒。

大连新婚夫妇如果与公婆住在一起,新娘第二天早晨不可贪睡,要早早起床为全家人做早饭,并与新郎一起问候家中长辈。

结婚后第三天,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所带的礼品大致有活鲤鱼,寓意年年有余;粉条,寓意好日子长远;酒,寓意天长地久等,礼品要成双。回娘家要头顶太阳去,日落前返回,娘家不可留客。小两口临走时,娘家要把小两口带来的礼品返回一部分,然后再添上几样,让小两口带回去给亲家……

大连结婚习俗受山东人影响较大,但随着社会进程,特别是对外开放后,又融进了许多新的形式,这些旧俗新风相辅相成,便形成了有大连特色的地方婚姻习俗。

一对新人进入恋爱成熟阶段后,首先要做的便是登记,登记后,小两口双双到男方家吃一顿喜庆饭。按常理,婆婆应在这个时候给媳妇钱和首饰,以表接纳之意。

接着便是选定结婚的日子。婚日以双数为好,最好是阴历、阳历和星期几都是双日,而在双数中最受欢迎的是六,“六六大顺”嘛,如果阴历有六,阳历为6月6日,又是星期六,这样的日子可谓大吉大利。不过,单数中也有例外,譬如九就特别受青睐,因为它寓意地久天长,199月9日,大连结婚的人就特别多。

大连结婚那天最好是晴空万里的好天气,如果下雨则意味新娘为人厉害,大家的心情会因此感到沮丧。

定完结婚的日子,新郎和新娘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去做准备。一般情况下,新房的床罩和窗帘由女方准备,女方还要准备一至两床被子。男方家除了要准备日常用的被褥外,还必须准备一个铺床的炕被。家用电器等大件也主要由男方买,但女方至少要买一件,一般都买洗衣机,因为这是女人要经常使用的。剩下的就是准备婚礼用品了,大连时下的婚礼大都少不了鸽子、鲜花和气球等,花为百合和玫瑰,气球必须是红色的,数字也都与“9”有关,9越多越好,如999,至少也要99。有些婚礼还要请乐队和歌手,这些都要男方准备,但给婆婆的胸花必须由新娘准备,也要由新娘到新房后亲手给婆婆戴上。最后,双方都要各自为自己选一位伴郎伴娘。伴郎和伴娘的个子不能比新郎和新娘高,但也不能太矮,长相最好比新郎和新娘逊色,以免喧宾夺主,令新人见异思迁,但也不能长得太丑,给新人掉架。

按当地习俗,新郎和新娘双方在结婚的头一天不能见面。结婚当天的程序是这样的:新郎手持鲜花带车队到新娘家迎娶,见面后把鲜花送到新娘怀里,然后与新娘一起吃送行饺子。送行饺子是岳母头一天晚上熬着夜亲手包的。按当地旧俗,新娘的父母是不能参加女儿婚礼的,但现在破例参加者也有不少。送行时,新娘尽管心花怒放,但也应面露悲戚,表现出恋恋不舍的样子。离开女方家后的第一站是陪家人去看新房。新娘从娘家出发要带两个用红布包裹的喜盆,一个盆里放镜子、梳子等化妆品;另一个盆里装用白面蒸的鲤鱼等,寓意生活年年有余。这些东西拿到新房后,要打开包皮摆在婚床上。新娘迈进新房门,首先要对早已端坐在那里的公婆亲切地喊声“爸!妈!”当然,这妈也不是白叫的,婆婆答应后,要随手送给媳妇一个红包,包里装的钱数是有讲究的,一般是1001元,意为媳妇是千里挑一德,也有送990 或660元,多少根据自家的经济状况而定。与此同时开始钉门帘。门帘由新娘没结婚的弟弟或哥哥钉,没有亲兄弟,表弟也可担任此职。钉门帘的工具是一个用红纸包的秤砣,寓意二人铁了心在一起过一辈子。婆家要提前把一个红包压在秤砣下,内装50、100不等,钉门帘的人完工后,随手把红包揣进兜里。然后,新郎要抱着娘家提前准备好的一个漂亮的小男孩,与新娘双双坐在婚床上,谓之“压床”,意在希望早生贵子。婆婆为了表示感谢,要送给压床的小孩一个红包。

简短的新房仪式进行完后,全家人驱车奔向举行结婚庆典的酒店,到酒店的时间一定不能超过12点,否则就不吉利了,这是一个大原则。

结婚庆典繁简不一,但有四个仪式必不可少:一是三拜。一拜天地,愿夫妻关系地久天长;二拜高堂,感谢父母养育之恩;三是夫妻对拜,小两口从此心心相印。

恩恩爱爱;第二个仪式是喝交杯酒,交杯酒要喝干,不可留底,寓意夫妻诚心相待。喝完交杯酒后,小两口要互赠戒指,并亲手为对方戴上,表明从此拴住了对方的心。

最后一个仪式是新人共同为每个参加婚礼的亲友敬酒点烟。此时,参加婚礼的人可以随意为难新人,如使出很多花招不让新娘轻易把烟点燃等,所以,婚礼于此时往往掀起一个小高潮。新郎家除了中午大摆婚宴外,一般还要于晚上再摆几桌,专门招待帮助张罗婚礼的人。吃完晚饭后便是闹洞房。闹洞房时,床上要撒上红枣、花生和莲子,仍然寓意早生贵子。闹洞房不分长幼和辈分,人人皆可尽兴,但也要有个度,新娘不得于闹洞房时翻脸发怒。

大连新婚夫妇如果与公婆住在一起,新娘第二天早晨不可贪睡,要早早起床为全家人做早饭,并与新郎一起问候家中长辈。

结婚后第三天,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所带的礼品大致有活鲤鱼,寓意年年有余;粉条,寓意好日子长远;酒,寓意天长地久等,礼品要成双。回娘家要头顶太阳去,日落前返回,娘家不可留客。小两口临走时,娘家要把小两口带来的礼品返回一部分,然后再添上几样,让小两口带回去给亲家……

篇8:闽南结婚风俗礼仪知识

闽南结婚的习俗

闽南民间举行婚礼期间,总有一个能歌善唱的“送嫁妈”(主持婚礼仪式亦称“送嫁姆”),在高声诵唱,贯穿于整个婚礼,既庄重严肃,又诙谐风趣,为婚礼增添喜庆、祥和、美满气氛。

婚礼的第一个礼程是在厅堂中进行象征性梳妆打扮,新娘新郎让人在头上各梳三下。这叫“上头”,表明正式成了大人。

迎亲队伍的最前头有人抬一根连枝带叶的青竹,俗称“竹扫”,表明新娘有“节”(贞节)。竹上系一块猪肉,据说这是祀每于做喜事时来捣蛋的白虎神,可逢凶化吉。接着是新娘轿(或车),后面还有人挑一担用布袋装的“子孙桶”,表示新娘早得贵子,挑的人可得大红包,但要善诵祝福歌:“子孙桶,吊起起,前苑园后果子。”

新娘上轿(车)前必先哭几声,表示依依不舍,这样婚后才幸福,俗称“哭好命”。“送嫁妈”要替新娘盖上紫帕,并诵唱:“紫帕罩上头,新娘贤惠新郎能。罩于前,新娘好人缘;罩于后,夫妻吃到老、老、老。”轿行几步,新娘要从轿(车)上丢下摺扇于路,表示抛弃不好性癖,俗称“放扇地”(谐音“放性”),“送嫁妈”遂唱道:“放扇,放扇,新娘好生侍(生小孩顺利)。”

迎亲队伍回来了,但花轿(车)只能停在堂屋门槛外。这时男方侄儿手中捧两粒柑桔(谐音“甘吉”),引出新娘,并由伞或米筛遮日,俗称“过米筛”。

结婚第二日,新娘出洞房,走到厅堂会见家中亲人,俗称“出厅”,这是婚礼的尾声。随后,“送嫁妈”陪新娘熟悉今后劳动路径、地点、表明闽南新娘热爱劳动。“送嫁妈”象征性指示新娘熟悉每一项工作时,都要高声诵唱一支歌。

新娘到灶前时要唱:“启灶君,起火不会熏,煮粥快滚。”新娘到井边时唱:“水井清清,新娘手灵心灵;井水明明,生子传孙富不会停。”新娘到养猪饲料缸“送嫁妈”边呼叫猪“?啊?,?啊?……”,一边唱:“搅潘(泔水)搅会浮,喂猪象只牛。把潘泼上壁,一窝猪仔十二只。”

新娘出嫁第一次回娘家,俗称做“头次客”,时间各地不一,有第二、三日或十二日等,新郎也同行,须在黄昏才回来,俗称“暗暗摸,生查埔(男孩)”。女家会送一对带路雏鸡和两株连根带尾的甘蔗(意为从头到尾都甜),鸡、蔗表示子孙昌盛;还送米糕(意为步步高),供女婿带回去,结婚至此始告结束。从此,夫妻开始了新的生活。

婚礼婚俗

所谓的“定婚”就是男方由其长辈或族亲长辈择个吉日,带上金银手饰、礼(聘)金、喜糖、香烟等礼品到女方家“压定”,或称订盟,宣告婚事已定。

闽南人是很注重订婚的,因为它是结婚前的必经手续,被看作是没有法律程序前的事实婚姻,在很大程度上等价于结婚。

年轻女子在定婚后就视对方为未来的终生伴侣,对外亦不必再羞答答、扭扭捏捏。更有甚者,让男方住到自已家中或自己住到男方家中也就天经地义,不必担心他人有什么闲言碎语,流言蜚语了。 定婚的金银首饰起早就该准备好了,一般是“从头到脚”都要有,包括金耳环、金项链、金戒指、金手链、金脚链,上下珠光宝器,金光闪闪的。数量多少根据不同的家庭经济情况而有所不同,一般人家量力而为。 除此之外,礼(聘)金是不可没有的。按照以前的说法,这聘金是男家给女家的“养钱”(养育姑娘的钱)。女家先出个价,男家则视自家的经济情况来还价,再由媒人从中说和。

早些年日子苦,女方父母会把聘金留一部分贴补家用。如今这样做就显得太过寒酸了。通常是聘金全部作为嫁妆费用,还得再加一些,以免显得小气,姑娘嫁过去面子上也好看些。

依现在一般情形,这礼金通常在五千元到一万元之间,最少的依据是够上买一部摩托车或彩电、冰箱、洗衣机之类来做嫁妆,最多就没封顶了。

结婚的嫁妆

闽南闽南人在婚嫁中的嫁妆品种繁多,丰富多彩,其中有吃的,有穿的,也有日常用的,也有祭拜祖先与神明的供品,这些嫁妆都有其特殊的寓意,令人称奇。而且还分为一担一担的好几担!

第一担是装吃的礼品。在吃的嫁妆礼品中,礼数最重当数“轿前猪脚”,要前后两腿,重量十至二十斤,以显示礼品份量。其次是“四果”,即由米香糖、冬瓜条、冰糖、茶叶等组成,当地称为“四果甜”,有幸福甜蜜之意。另外还有农村自制的甜粿、发粿之类,称为“压房粿”,有建家立业、成立房头之意。以上这些东西要用两只竹篮装上,系上红布条或红纸条送到厅堂和新房祭拜,以求早生贵子。另外,还得准备肉、面、糯米甜饭、香烟、酒等食品。

第二担是装衣服的皮箱。穿的东西会比较简单,现在除了新娘随身的衣服外,已不带很多的服装。但如果在凭票供应的年代,就有八套或十套的要求,当时有俗称:“尼龙袜要四双,四件衬衫的确良……”的唱词呢!可见当时棉布紧张时新娘对服装数量的要求。现在,虽然对衣服的数量不大讲究,但也有部分人准备了古色古香的红袄、红裙、蓝布长衫、白黄身(白、黄布做成,男女各两套),以备以后父母做寿拜堂及百岁年老时用,以此来体现男女双方家庭厚道又有世家底。

第三担在嫁妆的礼品中最含糊不得,它是准备祭拜祖先和神明的供品。大致有大红烛数对,香数把,鞭炮数串,红包数包(称为“房头礼”),还有年糕点心等祭品,所有供品数量都要二、四、十二等双数,以图吉利。然后放进两只做工考究的红篮里,当地称为“红盛”。在靠近客家人居住的乡镇,有送保家灯(煤油灯)到男方家的习俗,为添丁发财之意。

篇9:山西省结婚礼仪

虽然我国婚礼的习俗差不多,但是有会有很大的差异。

山西结婚习俗中的迎娶,又叫“迎亲”、“娶媳妇”,等于“六礼”中的“亲迎”。通常是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但在忻州、吕梁的一些地方,也有媒人或小叔子带领迎亲队伍前往迎娶,而新郎在家坐候的。

在山西地区,迎亲的队伍,旧时讲究要用各种仪仗,从前到后,有炮手、开道锣、开道旗、“肃静”、“回避”朱牌、宫灯、金瓜、斧钺、朝天镫、龙虎旗、团扇、日罩……吹打鼓乐更是不能少的。花轿一般为两乘,新郎、新娘一人一乘。去的时候,新娘之轿例不空行,晋南一带要放花糕,青馍作为镇物;晋中有的地方则由一个与新娘属相相同、父母健在的小男孩坐着压轿,称为“压轿喜倌”。

山西各地的迎亲队伍中,都要有陪伴新郎的人。左权一带,是从年长亲友中找两个人,称为“冰人”;再从新郎的子侄辈中找一个年龄与新郎差不多的,称为“引婿”。雁北平鲁等地讲究“女一男二”,要新郎的妗子和两个兄长随花轿同去同回;回来时,女方自然也以“一女二男”相陪送亲。大同一带娶亲、送亲则专要双方女眷中娴熟礼仪的相陪。对陪伴新郎的人,太谷一带称为“伴客”;对女方陪伴新娘的人,则称为“送客”。“送客”之外,女方再去人,便是“吃客”了。

女儿在出嫁前,山西各地大多有“哭嫁”的习俗,人称“媳妇哭,娘家富”。据民俗学专家研究,这一习俗的起源与远古时代的“抢婚”有关,后来女子被掠夺时的哭诉才逐渐演化为婚俗中的“哭嫁”。这不是乐极而悲,往往有其真实的内容。一般是感叹无虑少女生活的结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眷念兄嫂弟妹及与女友的友好相处之情,同时对为人妻、媳的人生转折甚感惶惑不安。如果对婚事不太满意,感到委屈,更要借机发挥,大哭而特哭一场。新娘的母亲、女友与家族中的女眷,一般都要陪哭。

迎娶的队伍到来后,女方的家门往往由新娘的妹妹或女友们紧闭、关锁。一方面显示女方家族的尊严,另一方面是故意捉弄迎亲者。迎亲者怕误了时辰,只有付“开门钱”了事。吕梁柳林一带,迎娶队伍到女家门口时,要把一只羊赶在前头进门,俗称“撞门”。 迎娶队伍进门后,女方设筵盛情款待。晋中榆次等地,招待女婿时,除一应酒菜外,还有薄饼一样主食,当新女婿的一定要“偷”十几张饼、几双筷子和一些酒器,当地人称为“得富贵”。晋南襄汾一带讲究新郎、新娘同吃“合婚饼”。晋东南沁县等地,女儿临行前要吃鸡蛋饼,俗称“三颗鸡蛋一壶酒,打发闺女上轿走”。

撤席后,新郎再次向岳父、岳母叩头辞行。晋中祁县一带,岳父此时要为女婿披红、簪花。然后乐声大作,迎娶队伍再加上女方陪送人员,以更为盛大的气势起程了。“婚”、“昏”同音,晋南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新娘晚上出嫁的古***俗,娘家筵请新郎,一直要到初更才打发闺女出门。

女儿出嫁离家时,山西各地都有不带娘家土的习俗。民间认为“土能生万物,地可产黄金”,怕带走了土会带走娘家种庄稼的好运气。这自然是农业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女儿出嫁时,要在炕上换上新鞋,然后由哥哥或舅舅背上或抱上轿;或者坐在椅子上,由人抬上轿;有的地方是以红毡或红布铺地,女儿脱去脚上的旧鞋,进了轿再换新鞋。不管怎样出门,反正是脚不沾地。

一般山西地区女儿临行时,晋东南沁县一带,母亲要含着眼泪绕轿二圈,默默祝愿女儿幸福吉祥;父亲则象征性地护送“百步”,然后由其舅、叔、兄、弟等四人伴行送亲。

迎娶路线一般讲究走大回环,回时不走来时路。晋中祁县一带依据村落位置,有玄武(北)入,朱雀(南)出;或白虎(西)入,青龙(东)出的说法。迎娶队伍要随带红毡或红布,除了供新娘上下轿踩踏外,路经寺庙、井台或石碾、石磨时,还要用来遮掩轿窗和新娘,意在防止白虎星等鬼崇邪怪相扰。路遇别人家的嫁娶队伍时,双方要互换“针线”,即新娘的女红消灾。现在迎亲队伍相遇时互赠手帕,即此遗风。

迎娶旧时多用轿或轿车,除此而外,吕梁山区有些地方新娘出嫁骑驴;长治、屯留等地,新娘、新郎都要骑马。雁北平鲁一带还有“骡驮轿”的特殊交通工具,即两头骡子一前一后驮着一乘长轿。娶亲这天,“骡夫”最受人尊敬,他们身着黑色新衣;头缠白色毛巾,装束得精精干干。据说他们既能把“骡驮轿”赶得稳稳当当,又能使人饱受颠簸之苦,所以喜钱是不能少给的。

迎娶这一天,新郎、新娘的妆束因时因地而异。新郎旧时头戴宽边黑色硬礼帽,身穿马褂长袍,后来改为制服,现在则大都是西装革履了。

晋中、晋南等山西地,新娘着装比较特殊,要头戴凤冠,身穿蟒袍,腰扶玉带,宛似戏台上皇后娘娘的形象。后来不穿蟒饱了,改套红棉袄;不戴凤冠了,改戴茶色眼镜,一律改穿时装。

滁州婚俗文化礼仪

高一作文:文字的魅力

山西游记作文:魅力山西

西宁的结婚婚俗礼仪

山西乔家大院的导游词

山西为话题的作文700字

文字的魅力叙事作文

三字经是哪个朝代的

山西万荣作文

武汉传统文化礼仪

山西结婚礼仪知识
《山西结婚礼仪知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山西结婚礼仪知识(共9篇)】相关文章:

文字的魅力初中作文2023-03-03

大学生职业规划及创业指导讲座计划书2023-01-01

山西的魅力作文2023-07-24

风俗作文2022-06-08

主题婚礼策划书2023-04-26

民间丧葬习俗—出殡2022-09-12

关于婚庆礼仪的基本知识2022-09-03

高中生暑假社会的实习报告2023-08-24

清明节是哪个朝代2022-07-29

文明礼仪集体朗诵稿2023-01-2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