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观音山散文(共12篇)由网友“田28”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登观音山散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登观音山散文
登观音山散文
二零一一年五月七日,我有幸参加了绿色军营户外组织的驴友登山二十三人团,东观音山到喂子坪的穿越。东观音山位于长安县境内,在沣峪口十三公里处的喂子坪乡玉皇坪,是我国佛教发源地之一,相传这里是观音菩萨老母的道场。远眺观音山,碧绿群山中,白峰凸起,犹如莲台花座,而岱顶的观音老母殿就处在这朵莲花蕊上。岱顶四周的山坡分而东,西,南,北四个静池。观音山景区寺庙众多,有玉皇庙、水帘洞、三圣寺、南雅寺、山门寺、中佛寺、观音正殿、送子殿等十余座寺庙。观音山西边的山沟有法华寺、感悟寺、万峰寺、青岗岭四个寺庙。观音山山势雄伟挺拔,风景奇秀,一年四季游人不断,各寺庙香火十分旺盛,常有四方僧人、信众来此参禅悟道。
大约九点钟,我和大家一起沿着蜿蜒的石阶山路徐徐地向上攀登。行至半山腰眺望,但见群山巍巍,郁郁葱葱。松林幽寂,溪水潺潺,悬崖峭壁,云海涛涛,迷雾茫茫。这时,我已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渐渐与大部队拉开了一段距离。在不知不觉当中,我来到了看似规模宏大的庙群跟前。据当地村民介绍,这里是三圣寺,主庙供奉着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北庙塑像供奉着弥勒佛,弥勒佛正笑呵呵看着来往行人。我们稍做休息后,继续向前赶路,穿过一股泉水喷涌而出的龙王洞侧小路,翻过一个大山梁,就到了去西静池的岔路口。沿着陡峭山路前行不久,我们便可以目视观音山的岱顶了。岱顶就像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夫人,拄着副拐杖,掩着满是皱纹的脸,招呼着我们快点过去。大家顿时来了精神,沿着崎岖的山道迅速前行,一口气就爬到了岱顶的山门寺附近。
山门寺前有两棵虬曲苍劲的古松,号称“松神”,据说是李世民当年拜山时种植的。因为这里海拔太高,达两千一百六十六米,寺庙里喝的水主要依靠收集雨水集中到水窖,沉淀后再拿来饮用。照明的电是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的。穿寺门,越过弥勒台,在六棱亭下大家稍事休整片刻后,继续爬行,登上了中佛寺。站在中佛寺庙前高台上远眺,但见东边的群峦中,一簇山峰,直插云霄,那里就是著名的九鼎万华山。西边,那峻秀的圭峰也掩饰不住急着与群峰争高,露出尖尖的形体,恰似一面大旗杆插在了上面。我走进送子殿的观世音菩萨塑像前,面对着香烟袅袅的`香龛,忍不住点上一支香,烧香许愿,然后朝功德箱投了五元钱。最后进入是观音老母殿,面对着凝重的观音老母塑像,我不由肃然起敬。在殿内,我见到一位将头发结成发髻的老者。此人个子虽不高,但眼睛炯炯有神,印堂发亮,眉宇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与老先生攀谈,方知他是西安西郊人,叫何赫渡,从新疆退休回来。他现在在山上修身养性,著书立说,已在北京出了一本长篇小说《黑豆》,xx为其作序。临别时,他赠我一幅字,“山高人为峰”。字体遒劲有力,没有数十年的功力,绝难写出如此豪放的好字。
下午三点,该下山了。我们无奈沿着幽静的山道绕来绕去,经过长时间跋涉,终于到达深山古刹————法华寺。该寺坐落于酷似莲花形状山体的谷地之中,建于何年不得而知。古寺后面有座七级舍利塔,圆照法师当年就在这里修行过。他以求愿往生西方为目的,自谦“一生以学习为正修”。圆照法师以佛教为毕生事业,兴办佛学院,教授佛法,随缘不变,护持草堂古寺,晚年潜居观音山法华寺,讲授华严经、净土五经。圆寂时得舍利六彩骨花无数,心脏焚而不化,上显圆照二字,熠熠生辉。在圆照法师圆寂时,他说自己死后不用助念。他给别人念了一辈子经,轮到自己时,难道连这一点把握也没有吗?据说圆照法师死后,心脏成为舍利,埋在了七级舍利塔下。
走进寺院大门,我看见一垂发长苕的老者站着,旁边的条凳上放着一把长笛。他自称是西安西郊人,在此修身十年。我们与他开玩笑说:将来退休后要来此修行。他听后哈哈大笑,反诘我们:“你们能耐得住寂寞和孤独吗?”大家无言以对,只是哂笑不语。听佛音袅袅飘荡于天空,清脆婉转的鸟鸣流于群山间,泉水潺潺,缤纷的野花绽于层峦,我顿时觉得自己的走入了仙境,一位体形瘦小,腰背略弯,银发似雪的老人,对我讲着人生的真谛。人生匆匆,老是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来斗去,实在无聊可笑。面对一切人生的各种挑战,泰然处之,从容应对,才算是进入了人生的大智慧境界。
夕阳西下,巍巍连绵的群山,“青黛染成千丈玉,碧纱笼罩万堆烟”,多么清雅幽静的迷人地方啊!已经是晚上七点钟,我和大家一样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在喂子坪的公路旁登车返回,一天愉快的旅程至此落下帷幕……
篇2:春登观音山散文
春登观音山散文
四月的一个周末,我和几个文友前往宣汉观音山森林公园踏青登高。
上观音山顶的路不是很高,却非常陡,几千步上山石梯弯弯曲曲,很考验自身的体力和顽强的意志。石梯两边的树种繁多,叫不出名字的树种也不少,一些树枝伸出来挡在头顶上,遮住了火辣辣的阳光,显得幽深宁静,增添了一丝丝凉爽。
沿着石梯继续前行,上山的石梯越来越陡,走起来异常吃力。偶尔遇到从山上下来的游客,我们都要问一声到山顶还有多远,得知上山顶的.路才过一半,一路的女同胞就失去了先前的雀跃。只是听说前面还有夫妻树、上香树,不去看看要后悔,大家才铆着劲儿继续往上走。越往上走,树木更加翠绿,空气更加清新,从山间流淌出的泉水清澈甘甜,不知名的鸟儿躲在密林中唱着歌。
来到一段约70来度的斜坡石梯,一棵松树叫上香树,右边两棵青杠树连在一起叫夫妻树。这上香树碗口粗,距地面两米左右开叉,并排间隔长出拳头粗的次干,右边和中间的次干高于左边次干一米左右,酷似三柱香在燃烧。被誉为夫妻树的青杠树,左右相连,相互缠绵,很像拥抱着的恩爱夫妻。猛然间,两米远的树干上窜出一只小松鼠,我猜是同伴的欢笑声引来了它,出来与我们一起凑热闹。据说,观音山不仅有松鼠、兔子、山鸡等这些小动物,而且还有山猴子、野猪。
经过三个多小时,绕过几道山梁数十道弯,爬了行不清的石梯,终于到达观音山巅。驻足宝盖寺遗址,碑上有这样一段记载,大意是:相传很久以前的一日凌晨,一只雄鹰飞至山顶,栖歇三昼夜不食不动,乡民视之为神,遂发起为其修庙。建成于明末清初的山顶寺庙,名曰“宝盖寺”,又名“宝盖禅寺”。寺内香火旺盛,钟磬声声,观音菩萨笑坐莲台,求者如织,显圣天下,由此得名观音山。
山顶有一座观音石塔,共五层,每层石刻人物栩栩如生,留下的文字依稀能够辨认,记载着修塔的年代和参与者的姓名。再向右上行十米左右,石门洞开,里面幸存的观音莲台和莲台前矗立的圆柱桅杆,虽然在“破四旧”中遭毁坏,但依稀能够想象其壮观,两侧高约3米的半截桅杆上的龙雕清晰逼真。站在观音山顶上,放眼望去,山下村庄秀丽,一幅壮丽的四月画图映入眼帘。若是早上站在山顶,东边日出的壮观云海就能够呈现于眼前。
在杜鹃林,我们见到了大片的红杜鹃、紫杜鹃,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热情奔放,这可乐坏了先前疲惫的女士们。她们像红杜鹃那样热情奔放,在花丛中孤芳自赏按动着快门,留下自己灿烂的容颜。这时,喜好唱歌的美女还唱起了《映山红》歌曲,大家都跟着她唱了起来。顿时,这首每个人儿时都很熟悉的歌在杜鹃花丛里唱响,惊走了草丛里的野鸡,“噗”的一声飞向密林深处。
篇3:秋游观音山经典散文
秋游观音山经典散文
从观音山回来,将拍好的图上传到相册,三妹看到后说:你这是要踏遍观音吗?我嘿嘿一笑,回曰:拍遍观音山。
观音山就坐落在本溪县西边,俗称西山,据说还有一个名字叫老蹲台,因为观音山形似一只老龟趴在那里,迎日而出,驮日而沉,故有此名。
纵观本溪县的山山水水,有名有姓者甚多,到是观音山的从前最是普通不过。后来,为了适应旅游而开发,集众人之资,在龟背之上建山寺一座,又因一座大玉佛而得名:观音山寺。遂又得以扩建,依山势而延续下来,成今日之规模。山寺现今还在建设中,正门及二寺还在规整之中,此处且不多表,单讲一座山,一些风景。
山下小镇人口并不是很多,出门游玩远达欧美,近去日韩,略近些多半是铁刹山、关门山、本溪水洞等以国家级风景命名的旅游区,观音山最近,则多半为茶余饭后,健步消食之用。
从观音山脚下抬级而上,有数条路可供选择,有石梯直达山顶,亦有盘山而行的步道,如今还在建的还有直对山门的朝圣道,另一条为车道,从步道接至车道,便可援路登至山顶。石梯道多伙年轻人三五成伙,结伴之游;盘山步道则多为强身健体的中老人所爱,花上个把小时,转了一个大圈,达成所愿;朝圣的路尚未开通,只可遥看观瞻,且作遐想;车道需要拐到岭外,笔者则爱这条步道,只缘秋日高阳常常眷顾这条路,给秋寒的人们带来些许暖意。
笔者于饭后约上二友人,缓缓步行至山上,只见高大的牌楼,极尽巍峨,有联曰: 白云来去处,松风微动多清韵;鸟语有无间,钟磬遥闻书妙法。走过去,再回头看,亦有一对:座上莲花,观看北国四时景;瓶中杨柳,拈来南海一枝春。牌两侧植有松柏、梨树等树,笔者最喜欢牌楼左边的白桦树,秋日的天空下,黄灿灿,充满另一种情趣。偶有几辆自行车搁置其中,文艺范呼之欲出。人到中年,石梯道多半不在选择之中,缘步道而上,高大的火炬树红灿灿,低处的槐树黄澄澄,伏地的三叶草还是湛青的,间杂着白色的小花,偶露温柔。人们怡然自得地行走,像缓缓流动的水,感受秋日的.太平气像,一颗心少了黑夜的惊惧、炎夏的炙感以及工作和生活的负累,将所有的不适抛开,在这秋日的观音山将一颗心缓缓松开,哪怕不参禅,不悟道,只是感受生命的一时惬意也好。
石道有新铺就也有旧日铺的,棱角分明的石块,被切割成不等形状被镶嵌在地上,石头们乖乖的,让你的行走更事平坦更安全。当然,你能看得清石们的纹理,亦可遥想它的形成过程,也可能会想起,你这半辈子可曾也这般为他人贡献过。
走在石铺的坦路上,越走越高,在高处,你可以回望一下小镇,烟火人间,如花生命,大抵每日都是如此,右手边的格桑花虽大已凋谢,但也不排除偶有几朵笑脸,扑入你的眼帘,粉的,白的,开着的,落下的,结籽的,各具姿态。格桑花的背后,是依山的而生的树木们,柞树高,松树挺、槐叶黄、榛叶落,还有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植物们,最喜欢那十余株枫树,在秋日阳光的映照下,赤红夹杂着橙黄。原以为观音山没有枫的,这偶一相逢,倒觉得此身已在关门山,或是老边沟的枫儿挪了地儿。谁说观音山没有好风景,原来只欠了一个发现风景的眼睛。
且行且观,一片屋檐画角串起长廊通道,将观音山点缀的有了几分古意。旁立‘吉祥’二字的风景石,拍照留影者甚多,似乎归去,也将这充满祥和的字意带在身上,从此有了个好兆头。且容我放下自己,单单的留下两个字,给风景一点留白,给自己一个自然。
友人未能驻足,我已落了一程,便三步作两步,匆匆收下洋溢的诗情,有黄色间隔着红色的草叶将我的目光吸引。“这是什么草,这么可爱,且颜色不一。”正自傻傻观想,友人呼我,一个傻女子便急急撵了上去,她二人低语,我便未及细听,已见眼前又一座大牌楼拔地而起,与山下成呼应之势。
再往上,石路消失了,土质的车道倒也平整,本是休息的午间,也有车子呼弛上山,或观山阅景,或求签拜佛,各有来意。当然,也有善男信女虔诚的一步一步上得山去,求个诚意,得个心安。山势渐急,步子之间已觉微喘,看来是素日少锻炼之故,到是两友人安然阔步,边行边聊,聊风景,感生活,自得其乐。
我独对路边的小黄花有了兴致,秋阳下,她自微微地露着些脸庞,几片叶子绿着,宠儿似地捧着花朵,将人的一颗心惹得软软的。到是那落了花、生了白针的菊科植物,让我知道,花儿再好,终是个秋啊。
因工作时间已到,乃回程,从半山往回返。记得从前登顶时,也曾将寺檐角、燃香炉、功德碑细看过,到底是这寺佛佑着人,还是人佑着寺呢?在寺的居士告诉我,那佛是拍不得的。至于为什么,并没有告诉。后来我自己静时想,佛大概只能是庄重地供奉和信仰着,却不能亵玩吧。袅袅的香火和缭绕的禅音,感受到一颗安宁的心。寺角的铃铛被风一吹,叮当做响,一枝老柏将枝桠伸出来,既活泼又严肃,宝刹的慈祥和庄严,呼之欲出。纵隔时日久,亦觉弥来新。
山上俯看人间,山下仰看山寺,人生一世,是行走,也是修行。遑论是行走,还是修行,亦不过只是看一场风景。好吧,只当是看一场人世的风景吧,还记得那联中言:座上莲花,观看北国四时景;瓶中杨柳,拈来南海一枝春。
看风景的人知道,情不在身外,景当在意中。
篇4:重上观音山散文
重上观音山散文
清晨,天空碧蓝如絮,在这幽暗的时候,山林中的村子,就像一个静谧的少女一样,美丽动人,祥和温润。
今天是大年初三,宿酒未过的我,便乘着些许的晨光,爬了起来。昨夜和舅舅舅妈两个,谈天说地,聊今以往,从小时候舅舅对我的宠爱,一直聊到了我长大求学。这让我的心绪就像开闸的水,弥漫心田,怀念着点点的过往,又伤感舅舅舅妈一点点逝去的年华。这种心绪,一直让我辗转一晚,难以入眠。
走出了院子,看着这幽静的山村,在村子的后面,是一个叫做观音山的小山头,海拔估计也只有几百米。我已经十几年未曾来过这里了,听舅舅他们说那里现在开发出来一个小的.风景区。看着现在幽静的山村和背后的小山,心头不知觉间,又浮现小时候在此四处奔跑的身影。我忍不住的想要走近它,这样就像可以和我的童年、过往的亲人、正在老去的长辈们亲近点。
现在天气依然寒冷,山林间一路的幽暗,让人心旷神怡。两旁浓密的杉树和松林,好像一直在提醒着我,我们依然还是从前的样子。只是脚下这条已经是水泥的小路,在告诉我,时间流逝,彼此的不同。
不多时,来到了山脚下,太阳也抬起了头。温暖的阳光洒在幽暗的山林中,淡淡的林雾从山中飘起,如梦如幻,让我仿佛身在梦中。梦里妖娆,思念如絮,时常在梦中出现的时光,又回到了眼前,我依然还是个孩童。
上山的路,比以前好走多了,一路的水泥道路,让人轻松,便捷。适合我这样的胖子,只是少了以前爬山的那种感觉。小时候,时常跟着外公、舅舅和小姨他们,进山里采蘑菇、捡柴火、打猎。那时候我很淘气,爬山的时候经常跑的飞快,由于山比较陡,比较危险,这个时候,往往迎来的是气喘吁吁的小姨一顿训斥。
观音山顶是一座小庙,叫做朝天院。只有一个庙堂,上面供奉了一个观音的佛像,祥和宁静。庙堂的旁边有两进侧室,里面有灶台和卧室,我来到的时候,没有看到人,不知道是否有僧侣居住。庙堂的正门对着的是一个一百多平的活动平台,郑重放着一个香坛,坛子很大,上面插满了之前留下的香脚。满地的鞭炮屑,让这个小庙显得香火非常的丰盛。
在旁边的侧室,找到了一把细香,我点燃了三根,又拜了三拜后插在香坛上。我第一次这么虔诚的跪在了佛像前,静静的为各个长辈祈福,祈愿他们身体健康,青春永驻。外公去世很多年了,舅舅舅妈、小姨他们也在慢慢的老去,只是在我的心里,依然是对我宠爱有加的儿时的记忆。
走到平台边,看着陡峭山脚,就是刚刚走过的小路路。抬头看看前面的路,回头也看到了走过的路……
篇5:东莞观音山游记经典散文
东莞观音山游记经典散文
也许是从小酷爱丹青和诗词歌赋的缘故,一直对名山圣水、天下风景情有独钟。临窗夜读,也总爱在诗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间寻寻觅觅,流连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杨柳岸晓风残月”和“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之中……
在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一幅幅醉人画卷色彩纷呈,跃然纸上,令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苏轼的“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是一幅重彩工笔画;杜荀鹤的“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飞”似一幅水彩画;雷震的“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如一帧泼墨写意画......这些诗词或着眼春夏秋冬四季,或取景于晨曦晚霞,或逢窗窥探晓星,或林中夜枕秋月,或牧童横笛于牛背,风物多彩,曲尽其妙。
但不知何故,我总对王维的写景诗情有独钟。也许是因他擅长绘画之故,他的诗句总是充满诗情画意。
他的《使至塞上》多有传神之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画面开阔,意境雄奇。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构成了一幅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
而他的《田园乐》之六更是绘声绘色,诗中有画:“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鸣山客犹眠。”先从大处构图,后由小处着色,继而详细描写,红、绿二字一出,景物瞬间鲜明,着色过后,再行渲染,桃花略带雨滴,碧柳深笼轻烟,然后满地落红,家童未归,不曾洒扫,别有一番情趣。远处有莺啼之声,近景山人犹睡,自成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立体图画……
当我在艳阳高照,草长莺飞,柳绿花红,春波荡漾的日子,徘徊在古诗名作之中,总是忽地有客居东莞多年来所见的一道风景掠过脑际,萦绕回荡,挥之不去。
那就是东莞市樟木头镇的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它座落在有“小香港”之称的樟木头镇石马河畔,园区内18平方公里的原始次生林,苍苍莽莽,一望无际,薰绿色的远山逶迤叠翠,伸向远方,最后与湛蓝湛蓝的天际融为一体,令人顿生心旷神怡之感、荡气回肠之韵。
樟镇的观音山层峦叠嶂,沟壑纵横,丛林茂密,碧绿满园。堪称世界之最的那尊33米高(不含基座)的花岗石观音像掩映在绿林丛中,充满禅韵。
观音山春天繁花似锦,百花争妍斗艳,蜂鸣蝶舞;夏日林荫密蔽,溪流潺潺,沁人心脾;秋季嫩绿依旧,绿海翻腾,秋风送爽,百果飘香;冬令北风送爽,气候宜人,候鸟栖居,枫叶烂漫,红梅吐蕊,煞是迷人。
在碧水、蓝天、绿树、桃红、梅白这些艳丽和缤纷的色彩间,我看见观音山下普渡溪的小桥,犹如画家笔下随意的点缀,在新黄嫩绿、春风妩媚的三月,我伫立在桥头欣赏山景和湖水良久,空气清新洁净,万籁俱寂,湖光山色旖旎曼妙,令我悄然陶醉其中,不知归时......难怪古文人墨客很久以前便在佛光岩上留下“南天圣地,百粤秘境”的感叹。
行行停停,停停看看,我来到了老仙岩的观瀑台,眼前便豁然开朗,一道宽阔的瀑布如一条长箍的白练或玉带,从高达百余米的山谷,自感恩湖飘飘而下,仿佛一抹飘逸的灵气,点缀在崇山峻岭之中,远远望去,有如一位端庄秀丽的古代仕女,冰清玉洁,正手托白莲,迎风而立,别具一番清新脱俗之美。
在观瀑台下仙泉瀑布的出口,有一处天然的回音壁,壁呈弧形,崖壁光整,如果你站在崖壁上,面向山谷高呼高歌,顿有山鸣谷应的感觉,如声叠三次,袅袅不绝,令游人啧啧称奇。
观音山不仅风光俊秀,不虚“百粤秘境,南天圣地”这美誉,而且气候宜人。
虽地处亚热带,可它盛夏之时的气温,仅有24摄氏度。
这清凉之地不仅四周群山叠翠,绿树环合,更有原始山垒结岩而砌,无鸡鸣犬吠,远离尘嚣,不愧为一片繁华都市中的世外桃源。
独特的山水造势,形成了它颇具特色的水体景观。普渡溪散漫悠闲,涧泉放纵不羁,瀑布飞泻直下,潭泽深邃莫测,每到春夏之间,碎玉般的瀑布从崖顶飘落,经山谷阳光照射,顿生五彩,引人注目。仙泉瀑布“云崖散珠”,人字瀑“清天飞雨”,龙泉瀑“玉树含花”,洗心瀑“芳心吐媚”……众多瀑布皆作珠玉状随风飘落,妙趣横生,不失为南粤赏瀑佳所。
登上观音山顶广场,看见游人如鲫,梵歌袅袅,笑语欢声不绝入耳。向西眺望,可见到莞水如带,东江波光粼粼;向东鸟瞰,则见群山罗列,翠盖弥彰,云封雾启,如人间仙境……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山水皆丽,既有南方山水云吞雾吐、气壮山河的特点,又有江南园林般的曲折回环、明朗俊秀。那变幻莫测的佛光,壮美耀眼的日光,神秘缭绕的云雾,把你牵引到无限的遐想之中。
置身其间,似乎彻悟了李太白“桃花流水沓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名句。
置身“国际制造业名城”这座独具特色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此时此刻,无需再去苦苦寻觅心中梦萦魂牵的风景,樟镇之中的观音山,就是一幅精致美妙的山水画图!
篇6: 东观音山拾趣散文
东观音山拾趣散文
没有想到这么快又到观音山了,很开心的。
秦岭有两座观音山,我今天去的是东观音山。它位于秦岭的沣峪内,海拔约2260米,山顶庙宇众多。因其山势险峻,又是原始的山林,使这里成了爬山人向往的地方。
上次来时只顾低头赶路了。山,爬了很多。景,没有细看,留下了很多遗憾,所以这一次又有机会来了,加上是和朋友们在一起,当然是再高兴不过的。
今天的观音山景色和上次来大变样了。那次是整个群山披着洁白,满目银光闪闪,放眼望去有一种静谧的神圣。今天的观音山换上了漂亮的彩装。站在山腰,向对面连绵的群山望去,暧暧的春光里,满目嫩绿中那一团团粉红均匀的点缀其中。这嫩绿和粉红两色遍布群山,使整个山脉如同春姑娘美丽清爽的长裙,随风荡漾,靓丽无限。
我被山上的美景深深吸引,行进的途中时时驻足眺望。每每望去,心中总是像有暖流通过一样的幸福。同时,也很庆幸来得及时,有机会分享这独特烂漫的山色。
我之所以说那粉红是大树开的花,是后来我在下山的途中也遇到了这团团粉红,它们怒放在高高的树冠上,细细的粉花有两厘米长,开得密密实实的,没有一片绿叶。抬头望去,鲜艳的粉红带给我的是开心愉悦。
可惜如此美的花,我和伙伴们都不知道它的名称。看来要买一本《植物大全》补补课了。否则,辜负了这些开花的树!
就这样,会享受的我,走累了就会停下来陶醉一下,算是给自己精神上加加油。动力有了,山也爬得很轻松了。岱顶就在眼前。
由于前些天萌生写隐士的原因,这一次我在来之前请教了两个驴友。一个是用相机记录的,另外是用语言描绘的。两人同时给我传递了岱顶上有他们认为的高人,以及我看到像片的那位华法寺长发飘然的老者。
虽然在来观音山的`前一天,已经放弃了写隐士的计划。但是到了岱顶,还是决定拜访一下。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上次我来到这里,根本就没有发现真正的顶是在它的后边,也就是说后边山顶还有庙。这一景,我是浑然不知啊。至于这两座庙叫什么?抱歉啊,我是根本记不住的。
饭后,我到了后面最高顶的庙里。见到了他们说的高人,笔名我就不提了,算是给他一点面子。在近二十分钟的交谈中,我数次想离开。他谈话中传递给我的看法是:他住在这座庙宇里,简直就是浪费!
一个人守着这庙,说自己是位居士。我虽然孤陋寡闻,但这位居士的桌子上放着肉夹馍,并且告诉我:他是佛照拜,肉照吃。
真是气人,他这些是否适当?
看到和听到的真是让我气愤不已。那么多善男信女的香火钱,是不是都变成他腹中肉了?一位浑身上下脏得皮肤都分不清原色的人,给我说着他‘光辉’的历史,列举他的成名作。可惜他不幸碰到我,因为,他讲的我恰恰读过一本。那不是他的,他是一派胡言!
当然,他也有他的精明之处。他说“你好像急着要走?我们的理念是不是不同?”
在他继续挥动着双臂铿锵的演讲时,我起身道别。源于尊重每个人的生活理念,我不去写他讲了什么(我也没记住)。我只想说,那些说他是位高人的人,是没人像我今天这样耐心的听他讲。你们是让他上来的三板斧抡蒙了。一:凹提字。二:陈忠实写给他的话。三:胳膊里夹着二本书。这二本书,当我要看时,他才说是别人写的。
我想说的是,我之所以用如此语言尖刻地描写他是因为:一.我本来就认为他们中许多人是打着宗教晃子,实际上是出来打酱油的,逃避社会责任。二.这位让我来之前有些好奇的人,原来还不如那些在家人。三.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人守在这庙里,享用着大家的香火钱,过着三餐无忧的生活。这个季节还吃着西瓜!想想他是什么样的人?
真是让我太生气了。如果我的性格有攻击性,我可能当时就拍案相击了,否则也不会落得生了很多闷气。我还生气我有朋友是怎么看高人的?
安慰你们一下!同意你们说他是高人。不错!他是住在高处的人!
在东佛沟的路上,看到一座破庙里,一位85岁老尼姑让我很尊重。因为,她在这里守了60多年。不管她是否对佛教有多深的理解,就她的这点坚持都让我感动。而这样虔诚的老人才应该住在这里的。可惜我没有这能力、将这位沽名钓誉的自负者撵下山去,让他没有场所再误导单纯善良的信徒。
想想也是怪自己,都决定不写了还去见什么人。不过这也好,让我彻底断了这个念想,从这点也要‘感谢’这位住在高处的人一下。
不过,事从两面说。后来才明白,居士是可以吃肉的。看看,明明是自己知识面窄吗,这气白生的。不过,此人确是当地的村民,年轻时也是文艺青年。现在只是守庙人,因此,就当他是“老骥伏枥”吧。
另外,在这岱顶上也有意外收获。一只叫崽崽的小狗让我开了眼界,也开心了许多。因为,它会应答主人的话,主人用东北话叫它:“崽崽。”它抬起头:“嗷。”主人向它叫“阿弥陀佛!”它抬起头‘阿弥陀佛’!不过它叫的‘阿弥陀佛’是声调逼真。很了下起了!好多人都发不准这四个音,何况狗乎?真是近朱者赤啊!为虔诚的小崽崽点赞!
下山时途经法华寺,见到了那位长发老者。远远望去有那么些超然不凡。可是,我没有了走近他的冲动,更没有想了解他的念头了。我被观音山岱顶上那位住在高处的人,彻底断了想要了解这些隐士们的心情了。
不过单从外表看,法华寺这位隐士是不俗的。他能将白发留的下了腰,就这点可以看出他的精神世界是很享受的,也是脱了世俗的。既便是这样,我也不想了解他了。我怕他再让我失望,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的心没有了劲,恐怕是山都下不去了。
这样处理还有一个好处,只少这位长发隐士给我留下了神秘。
这也许就是:朦朦胧胧才是美,谈清说白淡如水……
还好,春到秦岭,花开满山,又到爬山好时节。看山花烂漫,顿觉心旷神怡,笑叹:不虚此行!
篇7:再上石观音山散文
再上石观音山散文
公元3月3日,也就是农历戊戌年正月十六日早上,我约上我的好同学卢清山,黄顺利乘坐上三辆摩托车,轻车简从,直奔我的故乡福建省平和县霞寨镇钟腾村横路下组而去,今天要去这里,主要还是去参拜石鼓坪已经耸立起来的四面巨石观音,同时屹立起来的还有四面护法的观音菩萨,今年的正月初三的那个晚上,我已约上老伴骑坐摩托车回故乡横路下,在故乡住了一个晚上,也去朝拜了刚刚耸立起来不久的这四面巨石观音。所以到今天,事隔十三天后,我又约上两个老同学前往故乡石观音山进行朝拜,这说明,故乡的石鼓坪风景区,对于我的吸引,绝非是一朝一夕所奠定下的事了!
巨石观音还未耸立起来的时候,我就约上七、八个老同学,开上两部小汽车,前往石观音山去观摩,留下很多珍贵的照片。今天我跟卢清山和黄顺利两个老同学说,不要开小汽车了,大家都骑上摩托车,一起去朝拜吧,两个老同学欣然应允,改骑摩托车,到了石观音山。
前几天在漳州,好朋友黄城武跟我说:“正月十六他策划了一场活动,约上了大坪锣鼓队,以及乡亲们组成的管弦乐队,要去这边庆祝一下,叫我说一定要回去捧捧场。”恰好正月十六也适逢星期六双休,赶上这个巧,所以一锤定音,我就直奔回故乡了!
故乡的山水,始终在我的魂牵梦绕中,那一缕缕白云,那一片片晴空,这里的青山,这里的鸟叫,这里一切的一切,始终在我的梦里亲密缠绵,是留下我最多的笔墨的!
自从重新出道以后,掂量起我这根也历尽沧桑的笔,我已经不仅一次,把故乡浓彩重墨地染上这里的地灵人杰,出色晰丽的山山山水,这里诞生出我的一篇篇小说,我的一篇篇散文,我的一篇篇诗歌,我的一首首古典诗词,我的一则则杂文随笔,这都在我的文集里面记载和收藏着呢!
黄六味先生,为故乡人奠定下一个榜样,那就是如何把故乡的美丽,如何把故乡的文化,故乡的人文传承出去,这其实已经为大家奠定了一个楷模,做为当年的莘莘学子,如今的经济成功人士,有什么能比得上为家乡人民做一点贡献而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呢!
是的,我们的根源是从这里延系出去的,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是啊!在抓住时代脉搏的主流时,我们紧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脚步,切入时代这根明媚的.主旋律,我们把所取得的一点点成就,回报于祖国,回报于家乡,应该说,这是理所当然的,也是情归故里的一个表现!
其实,最伟大的人生,莫过于将自己的才学,奉献给家乡,奉献给祖国,黄六味先生,在这点上是做到了,也做得很好、很出色的,已经为我们家乡,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这是值得推崇和发扬的!
今天,在隆重的庆典中,在喧闹的锣鼓喧天中,在优美的器乐弦乐中,我们不仅品味到了一场浓浓的文化盛宴以及家乡情结,而更重要的是,在这四面巨石观音中,我们如何把人间的真善美、人间的正义与善良,通过这观音菩萨,与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揉合在一起,从而普渡众生,弘扬传统文化,把家乡建设得更美丽、更强盛、更富饶,这才是我们的最根本福祉。
今天更有幸的是,我在这里遇到了乡贤黄武疆先生,黄武疆先生,不仅在弘扬家乡文化上,而且在抢救家乡的一些古村落、古建筑和古代遗产上,都是做出极为卓著的贡献的,在这一点上,我和黄武疆先生,应该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
在这里,我更意外地遇见了我的老朋友周长发和黄国勤先生,我们也在这里,虔诚地许下心愿,擎上一柱高香,为家乡,为石鼓坪巨石观音,也为家乡以后的更加繁荣昌盛,做一次最吉祥的祈祷,愿美丽的家乡,随着石鼓坪巨石观音的屹立,一天更比一天走向繁荣!一天更比一天昌盛!一天更比一天美丽和富饶!
篇8:春走东观音山散文
春走东观音山散文
上一周穿越西观音山,这一周穿越了东观音山,这两周爬山都是以观音山为主题了。因而,当我发了穿越东观音上的相片后,朋友圈中外地的朋友看了说:秦岭的山上是不是还有南北观音山么?
呵呵。没有的,秦岭的山上就东西两座观音上。两者之间有点远,东观音山属长安区。西观音山在周至县,两者之间隔着户县。西观音山离我们住的位置也就不到五十公里的样子。这两周都去有观音山的地方,纯属巧合,与信仰无关。实在是五年爬山,秦岭的好地方都是重复很多次了。
不过,凡是多次去的线路,定是被爬山人称为“经典线路”。所谓“经典”就是线路的强度和风景都称得上有意义的地方。
东观音山海拔约2166米,位于沣峪口内13公里处,距西安约40多公里。观音山岱顶海拔约米。沿途大小寺庙十多座,文献记载大多建于盛唐时期,都是著名的禅修地。美国人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一书,对寺庙有较详细的描述。穿越23公里,绝对跋高约一千米。
我这一次之所以不同于过去的一惯写法,用一定的文字来介绍观音山,是因为外地的朋友们,常常会问到这些内容。因而,这样写可能带着我的朋友们和我一起或爬山,或参观,满足分门别类的兴趣。过去不喜欢写山上的这些寺庙,纯属个人兴趣不在其中,还有就是对山中大多最佳位置上都有修行人居住,总有些不同见解。呵呵,写到这里想起大王说我: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存在定有合理!
哈哈……
开始爬山了。
今天是和金灵一起来的。金灵的实力和素质是所有爬山领队们所欢迎的。和她结伴,每一次爬山都是快乐的。这一次也一样。
进沣峪不久,看到今天的阳光很通透,和近期城里的光线形成的反差。九点开始上山。这时的天空蓝得湛蓝鲜亮。现在,只有在秦岭的深山中才能看到蓝天,我称这是秦岭蓝!今天的云朵很白,很多,静静的开满天空。当走到村口的那片搞不清是枯萎的芦苇还是芒草边时,眼前的美让我们挪不动步子了。大家都停下来透过芦苇拍照。开满云朵的天空与芒草花组合在一起时,有了天空与飞鸟的感觉。很美!
站在山脚下的这个位置,抬头看到观音山岱顶的建筑,矗立山巅,入了蓝天,实在的壮观。也为我们过一会就将到达这样的高度而欣欣然:那么高,我们二个多小时后就将站在那个位置上。那时,我们也在蓝天上了,自己也成了壮观。
“是啊。”同伴望着岱顶笑着说。
秦岭的山中,站在山脚下准确的看到将要到达山顶位置的地方很少。东观音山是最准确的一个岱顶。今天的天很蓝,能见度很好,清晰的看得见建筑的色彩。想我们着艳丽的服装站在岱顶时,如果山脚下有位长着望远镜的眼,那将看到山顶上花儿朵朵。哈哈,想到这里,就要为自己成为山顶风景真要鼓掌一次的。
入山口看到的蓝天白云让我们舍不得走开,贪婪加陶醉的仰望天空,都想多看一眼秦岭的蓝天。生怕多变的山中气候,留不住头顶干净如洗的蓝。
望着蓝天,想想也伤感。这本是我们应拥有的,现在却成了奢侈,一定要到秦岭深处才能享受到……
唉,还是继续上山吧。
刚开始上山的石阶上就有厚厚的雪,越往上走,雪越厚。洁白厚厚的雪让我高很兴。两周前都认为是在秦岭看到的最后一场雪,却连续三周又踏雪而来,实在是兴奋不已。今年也是我见到雪最多的一冬,比不出城的人幸福的多了。这就是爬山乐趣中最大的一项,想看雪就爬山。
同伴的体能在我之上的太多,只要她在前面走,我基本上全程都是心急的追她。今天的上山是一路跋高,石阶太多太陡,一度走得我心里一阵狂跳。于是,当我追上她时就不再让她走在前头了,这样的方式一直到我们出山。
在离东静池不远的一个位置前,我俩选择了直接上南崖寺。所有上山的人中,只有我俩是从这里上去的。
东观音上有个特点,上山和下山基本全是太阳普照的山坡,背阴处很少。我不喜欢在沟里爬山。因而,这里也是我爱来的重要原因。当我们走在落叶覆盖的山径上时,这条很少有人走过的山坡,松软的如同走在沙滩上。快到南崖寺时,没有落叶的小路清晰了,可当我们踏上去时,脚下是很厚松软的泥。每抬起脚就粘上一大坨,鞋印都是深深的穴。没走几步,鞋子粘得抬不起脚。这时我想起了《空谷幽兰》上一段话,大意是:夜里下了一场雨,早上起床后,发现我们根本就无法行走,因为,每走一步鞋子上就粘上一堆烂泥,重得无法行走。
哈哈,我现在就是这样的感觉。这也证明比尔的文字情节都是来自真实的感受,也是这本书受大家欢迎的最重要因素。他写的那一段是在下午我们经过的华严寺的经历,当时他是第二次采访圆照法师(圆照法师是当代最著名女高僧。我有幸在东佛沟的静居寺,看到她的照片。当时看到的一刹那,我震惊的“啊”了一声,震惊来自她的气度不凡。此刻,她的容貌清晰眼前。),夜宿华严寺的经历。
我们马上要到的南崖寺,也是《空谷幽兰》中有详细描述的著名寺院。
看着鞋底泥厚得站着都摇晃的身体,我俩笑得弯了腰。我说:我们俩把寺前的小路全踩成坑坑窝窝了。金灵说:“这泥了太粘太厚了。”
这片山林基本全是土山,而且是阳坡。经过一冬冻透的小路,温度回升化冻了就是这样。因为是土山,长年落叶成肥,使土质松软肥沃。现在这里有出家人开垦出的成片的菜地什么的。也因为此,才会在这里建寺庙。
开垦出的梯田中,除了两个塑料大棚,其它闲置着。其中一个密封的大棚中能看到里面的绿。这表明南崖寺有人。后来到了观音庙,推测这菜地也有可能是两位长期守庙人种的。因为这里离岱顶也就是十几分钟的路程。
我们在雪中尽可能的擦干净鞋上的泥。到了大殿前,看到这里所有的房间都是锁着门。这与我去年初五第一次来时看到的状况一样。
南崖寺没有院墙,有前后几座大小不等的房子组成,院落整洁干净,大殿门楣粉饰得红亮。因为寺内无人,使我们在这里玩得兴起。南崖寺三面高山挡着风,正面向阳,视野无限开阔。我坐在大殿前春光普照的房檐下,极目远方群山,坐看云倦云舒,耳畔山林鸟鸣。
哈哈,感觉真好!这里真是片刻歇息的好地方。
我让后来到此的一位男驴友,帮我留下在南崖寺坐看云起的样子。他笑着说:我一般不在寺庙里留影,不好。不过,这南崖寺的位置太好了。
我笑了起来:我和你的习惯一样。只是南崖寺现在所有的房门都是锁着的,没有一个出家人。我们四个人在这里就有了另一种意义。哈哈。
他们三人在寺中一棵巨大的松柏前拍照留影。我恰恰一直不喜欢与古树合影。
离开南崖寺,我们向上面的观音山岱顶挺进。从这里去对面的岱顶,要下一个坡才能到。从南崖寺的山顶下去时,有几米十分陡的路,两边紧贴悬崖。山顶雪厚结冰,十分的滑,我们只好蹲着抓紧一边的灌木挪着下去。如果一脚守不住,后果可以想像。曾经的多次,每当我走这样的路时,因害怕就会突生自责:爬的什么山啊,真是“人不作死不会死。”
可是等安全的下去后,马上高兴置换了害怕,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哈哈,这可能是所有爬山人的心态吧:好了伤疤记了疼,无限风光在险峰!
也是在这个山顶上,看对面的观音山岱顶是最佳的位置。观音山岱顶建筑一览无余。山顶上又新建的寺庙与过去的两座大殿连成一片,十分的壮观。整个建筑是在三面都是万丈悬崖的岱顶上,如华山险峻。
金灵说:“你看峭壁多险。最后面的大殿,从另一个位置看,完全像是开在一朵莲花上的。我们在这里看不到。”
“是的,我好像在一张图片上看到过。“我说的时候和她的表情是一样的,都是严肃的,完全是被奇峰的险峻震撼了。
十多分钟后,我们到达岱顶。前期到达的驴友都在新建的庙前休整。我们绕过去到了正前殿,上到了观景台。看到了远方云海中最美的山峦。在一半蔚蓝,一半开满云朵的苍穹之下,那些大大小小,隐隐约约,层峦叠嶂,沉浮在云雾中的山峰似天宫城堡,也如地平线上的城市人家。而这时的我们,淋浴金色光芒,悠然云海之间,山川之上,心里有的除了幸福之外,更多的是一种恬淡与释然。
这个观景台是二楼的房顶。
守庙的女主人张师傅是吉林吉安人,我和她称得上熟悉。熟悉来自她对我莫明的热情。每一次来这里,我们都是在这个位置吃饭。热情的女主人会为我们提供桌子椅子,使这里成为在所有爬山线路的山顶中,唯一有如此好条件的地方。在这里吃饭有一种居家生活的味道。
前年有一次,我们九个朋友一起到来,张师傅看我们人多,用野外炉灶做饭太慢,就“近乎”强制的,在她的厨房用煤气灶帮我们做了两大铁锅饭。惹得众多游人误认为我们是亲戚或朋友。其实,我也是第一次来,在此休息时与她打过招呼而已。
而年长的她,只要见我来,就热情的让我很不好意思。
可是,去年初的一次来,我就没有到这边来。而是从南崖寺直接下到了西静池。我是有意的不想见到她。其因是前年的一次来,她说:“下个月,国庆节放假了,你来山上住几天,那时我女儿也从北京回来了……”
当时听到她这番话我就愣住了。而后,内心就抗拒接近她。今天也一样。今天是同伴要到这上面来。因此,当女主人出现时,我坐的位置没有让她看清我。后来,实在没法躲过去,只好有些不好意思的走向她。她楞了一下说:“两年多没见你了……”
离开东观音山岱顶,我们向另一边的方向下山。近邻的西静池寺院也是空无一人。山上这么好的寺院都没有修行人,是因为山上冬天太冷了。
下到新修好的.金蟾寺时,我仍是习惯的回望东观音山岱顶。在这个位置看到的岱顶,完全入了云端,比在刚上山的位置看得更清晰,因而也更壮观。一如往常,为自己刚才到过那里感到自豪:那么高,我们都上去了。
途经鹤场,法华寺和华严寺都有修行人。看着紧闭的感悟寺院门。我好奇那装模作样白发齐腰的守庙人,现在是回城里过年了,还是终于让出位置,让真正的出家人在此修行了?
法华寺和华严寺我都没有进去,同伴去了华严寺。她也只是拍照,她和我一样,没有宗教信仰。再说了,就是有宗教信仰,在这条线路上太多的寺庙了,每一座寺庙都跪拜的话,那山就无法爬了。
从法华寺向前,山路上就我们两个人了。另外两人,要等他们的同伴。这条穿越路线是我最熟悉的。因此,我和同伴走了最合理的路。除了几小段雪厚的让我俩兴奋不已的背阴路,其它全是在阳坡上下山。
从最后一座寺庙开始,阳坡下山的路都是土质的小径弯弯,而且坡度很小。这里没有了上午小路上的淤泥,恰到好处的微湿松软,走在上面十分舒服。这时,山林里洒满阳光,伴着脚下厚厚枯叶的哗哗歌唱,走着走着就惬意满怀了。
我俩走的不急不忙,完全的踱步林间小路。悠闲的享受山林的安静,享受春光明媚和清新的空气。望着满树毛茸茸的苞芽和山间早春的花蕾,分明听到它们在窃窃私语的说:“快看我们,叶绿花要开啦。”
呵呵,是啊,那我们就分享它们争春的喜悦吧。其实我们也如花儿一样,喜迎春天的到来。
下午四点到达出山口喂子坪,完成了今天的穿越。我俩也是队中唯一穿越的人。为此,在车上赢得了掌声,被封为最强的爬山者。
我俩强么?同伴是真正的强!她不但爬了山,还友情出演了一次如领队的任务。一路上帮这家户外队放路标,而且是尽职尽责的,每一次放都是不含糊的,粘贴在其它队的不干胶上,牢固的风吹不掉。
哈哈,给同伴点个赞!
和金灵一起爬山,每次都是开心的享受!如同享受今天的秦岭蓝一样!秦岭的蓝天白云,真的是对身居城市,而又热爱大山的我们最好的奖励!
爱秦岭,更爱秦岭的蓝!
篇9:登文峰塔散文
登文峰塔散文
诗词学会通知我下午参加“文峰杯”诗词大赛的采风活动,得知采风地点是县化石博物馆和文峰园时我兴奋不已。虽然我已经参观了博物馆数次,且经常领着儿子在文峰园游玩,时常仰望着文峰塔沉思,却从未攀登过古塔。所以听到允许我们在游览文峰园时可以登塔,我高兴地赶紧打电话告诉老公这一好消息。
榆社的文峰塔始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72年),位于县城东一公里杜余沟巽山之上,塔高38米,共13层,八角锥形,砖木结构空心体。据说当时榆社“七十年间科第几绝,郡守王公摄篆榆邑,登城回顾,以为文风颓顾壤巽山低矮,议建文塔已补缺隐……于雍正三年告竣,从此笔花喷雨墨浪倾天,士君子踊跃鼓舞。(《榆社县志?文峰塔记》”因此,文峰塔世代成为榆社文风之兴的象征。
在以前,塔是不能随便攀登的,只有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才能登。这一天登高预示着年年高,节节高,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据说塔底有一条白蛇在护塔,平时是不让任何人涉足半步的,只要你进入塔内,白蛇就认为你是来争夺塔内的珍宝或是来搞破坏,就会施法让你沾上邪气,回家后就会生病卧床不起,最终不治而终。只有在端午节这天,白蛇就会早早地把自己藏起来,让人们来拜塔祈福。所以,在平时是没有人敢登文峰塔的,即使是外地人到此,怀着好奇的心来观看文峰塔,也被她的传说所摄服,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在端午节吃过午饭后,巽山上文峰塔周围人山人海,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必来塔前烧香祈福,年轻的妇女领着孩子也来沾一沾塔的灵气,而许多年青的男子都聚在塔前摩肩擦掌,跃跃欲试,都想攀到塔顶大显身手。我从小就听大人讲,谁要是能攀到塔顶,摸一下上面镶嵌的宝瓶,谁就可以活到一百岁。然而到达塔顶的人寥寥无几,不是半途知难而退,就是一失足从塔上摔下来,摔个粉身碎骨,当场一命呜呼。因为文峰塔历史久远,在抗日战争年代又遭日本人特意大炮轰击,可谓饱经沧桑、伤痕累累。再加上人们缺乏保护意识,把第三到十三层上的木板抽了个精光,所以人们在攀登宝塔时,在第一、二层是顺着砖砌的月梯和回廊拾阶而上,到达第二层后就从东、西、南、北砖砌的拱券洞门钻出,手抓并脚蹬着塔体表面每层砖砌的檐、斗拱向上攀,由于没有任何安全保护措施,所以经常发生意外。
我家就住在县城去文峰塔的必经之路上,每年端午节从中午开始从我家院子里就可以看到巽山上文峰塔周围人头攒动,甚至可以看到塔体上慢慢移动着的人。记得一年端午节下午,一直忙碌的母亲突然想起一下午没有见妹妹的踪影,我们全家人便分头从附近寻找,最终无果。这时已近黄昏,登塔的人成群结队地陆续往回返。母亲拉住一位熟人问见没见妹妹,那人马上说见妹妹上了塔的第二层上了。母亲听后双腿就软了,焦急地叫上我们去巽山上找妹妹,还没走几步,就见妹妹同几个邻居的孩子相跟着回来了。母亲一看见妹妹就骂,并且回到家后还动手打了妹妹,再也不允许妹妹及我们兄妹登塔,我们都知道母亲是为了我们好,怕被别人挤着发生意外。妹妹当时的“壮举”着实让我佩服了好久,因为她当时只有七岁,就独自登上了塔的二层,我比她大六岁,可我连塔门都没迈进过。我暗暗下决心,有机会一定要登塔。可这一夙愿的实现足足等了二十年。
参观完化石博物馆之后,我们便坐车来到文峰园。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不等导游顺次讲解文峰园,就一个人迫不及待地沿着109个石阶拾阶而上,早早地恭候在了塔门前。以前文峰塔是敞开着的,没有门,不上锁。县委县政府把文峰塔重新修萁了一番,使文峰塔焕然一新,塔的第三到十三层之间根据史书记载和老人们的回忆,仿照以前的样子重新安装上了木梯。为了保护文峰塔,就给它加了一道牢固的木门,并上了锁。
等所有的人来到塔底下时,文物局的有关人员打开了塔门,只见里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几个文友已经捷足先登进入塔内了,我也赶紧紧随其后。进入塔内后,已经不见前面进去的人了,借着门口的光线可以依稀看到在门的右侧有一个缺口,心想这一定是上塔的通道了,于是我手摸着塔墙小心地来到缺口处,果然是上塔的通道,我顺着台阶而上,里面仍旧是漆黑一片,只能摸索着往上登,只觉得这个通道非常窄,只能容一个人过,我的两只胳膊不用伸展就可以双手摸到两侧的塔墙了。我慢慢移动着脚步,前面不断有文友传话:“小心,这儿又一个拐弯。”只能听到声音却看不到人影,我感觉好像是手摸着一根固定的圆柱,人围着这根圆柱顺着台阶往上攀,怪不得史书上记载这是一条月梯回廊。上了第二层眼前就一片明朗了,因为从这层开始塔体东南西北均砌有拱券洞门,专供人们凭览。这时我才看清塔内和塔外一样,都是用灰色的大青砖砌成的,刚才走的台阶也是。上第二层后就没有石阶了,而是木梯,结构与咱们老百姓的普通木梯没两样。不过两边竖着的两根主轴和中间横着的木梯都是长方体形,都非常宽厚结实。从三到十三层上共九个木梯,都是固定在塔体上的,每一层的梯子都是斜放着的,一端固定在下一层的北面,另一端固定在上一层的西面。每层的地面上都只是留一个正方形的口,只容伸出的梯子和一个人上来,其余的地方人们都可以随处走动,随意到东南西北方的洞门隔着护栏向外张望观景。越往上攀,梯子越陡,因为整个宝塔是八角形的,越往上,空间越小。
由于上塔的同伴较多,为了不挡住别人的路,我就一直一层接一层往上攀,没顾上驻足观景,转得我头晕眼花。等上到第十一层时,累的我腿都抬不起来了,我正想放弃时,有几个同伴已经往下返了,他们都已经六七十岁了,还坚持上到塔顶。他们一边下一边告我,坚持一下就到了,你现在下去实在可惜。我心想,他们都那么老了,还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到塔顶,我年纪轻轻反而轻易放弃,实在不应该。我好像受到鼓舞,一口气就攀到十三层了,上面已经有五个人了,他们都在从洞门向外观看。我先从南面向外看,只见旁边连绵的笔架山显得那么矮小,远处都是连绵不断的山峰,中间不断布落着大大小小的村落,只能看见一片片的房顶。从东面远眺,周围都是村落,远处依旧是连绵起伏的山,近处还能看清树的影子,远处就只是绿色和赤黄色连成一片。从北面和西面看,最为壮观了,榆社县城尽收眼底了,一幢幢整齐的楼房错落有致,一条条马路犹如一条条金带子镶嵌其中,纵横交错,金带子上不断有蚂蚁似的黑点在移动,还有甲虫似的.东西在穿梭……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呀!
这时一激动的文友打开手机与自己的老公通话,把她所见到的壮丽景观与老公一同分享。这时我抬头看到塔顶露出半块较大的光滑圆溜并有纹线的鹅卵石。这时一同伴说道:“为了防止人们在上塔时摔下来的意外再发生,文物局在修塔时就把东西南北的拱券洞门都加上了牢固的护栏,不让人们出去从塔体上攀登。为了满足人们登塔到塔顶摸一下传说中的神秘宝瓶,就在这里安装了这一石块代替塔顶的宝瓶。塔顶的宝瓶已经拿下来保护到县博物馆了。”原来是这样,怪我粗心,刚才在博物馆没有注意到讲解员对它的介绍,将来我一定会特意去目睹一下它的真面目的。于是我们几个人在同伴的帮助下都很虔诚地摸了摸那一石块。
由于木梯非常陡,不好下来,所以我们都是像上去时那样正面爬在梯子上,两手扶住梯子倒着退下梯子来。等我退完梯子下到二层时,塔里安装的灯亮了,不再是上来时那样漆黑一片了。我又顺着石阶往下走,这时我发现脚下的这些石阶都磨得光溜溜的,不知两百年来有多少人到此一游或祈求平安了……
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文峰塔。等在外地工作的妹妹回来时我一定会和她一起来重登文峰塔,母亲不会再阻拦和责备我们了……
篇10:登祝融峰散文
登祝融峰散文
从饭店到游客服务中心,也就十来分钟。一路上,果然有好几个骑着摩托车或电瓶车的男女问我们去哪里,说他们可以送我们去,价钱当然很便宜。因为有了店老板的嘱咐在先,我们自然置之不理。
据说,要是全程步行登祝融峰的话,起码要五个小时。我们时间有限,加上又有老年人同行,所以,我们就买了全票——先是乘中巴,继而坐索道缆车。
中巴一驶入山间的公路,迷人的清凉顿时扑面而来。上山的路蜿蜒盘旋,每当拐弯时,车头不时高高耸起,且带动着车身往一旁倾斜,仿佛随时都有翻车的可能。好在沿途的树木高大密集,就像一道天然护栏,就算车子真发生侧翻,也掉不到山下去。
大约一刻钟左右,中巴拐进了旁边的停车场,我们下车转乘缆车。
我们这一群老老少少,都是第一次乘坐缆车,因此显得非常兴奋。乘客不是很多,我们都坐到靠窗的座位,这样就可以尽情欣赏窗外的美景了。缆车起动后,慢慢腾空,先是越过一排杉木的树冠,但见青翠的枝叶从窗玻璃外缓缓划过,那一刻,恨不能伸出手去,轻轻抚摸一下。仅一会儿,缆车到达一处山峰,并开始越过一条山谷,但见下面树木林立,就像一簇簇待发的利箭,且不时出现突起的岩石,千仞的绝壁,幽深的潭水。就在那一刻,缆车里传来一阵阵的尖叫声,当然,这尖叫有出于恐惧,但更多的出于兴奋。
从一条山谷飞越另一条山谷,缆车一会儿艰难地向上爬行,一会儿又轻快地下滑,感觉就像荡秋千,这就让我想起小时候做过的飞翔的梦,不同的是,在梦里你想飞多高就飞多高,想飞多远就飞多远,而此刻,我们只能躲在笼子里,沿着既定的轨道做有限的飞翔。
我也很兴奋,但感觉并不过瘾,而且知道很快就要到终点站了,当时脑海里居然跳出一个奇怪的.念头,要是缆车出现故障该多好,比如它突然刹不住车,快速滑动,然后猛烈震动一下停在半空,之后摇摇晃晃,进退维谷,接下来,听见缆车里的人又哭又叫,那该多好玩啊。当然,缆绳断裂,缆车半空坠下的事,最好不要发生,我可不想找(早)死,再说,缆车里还有那么多我的亲人呢。
意想的恐怖画面终究没有出现,相反,才一会儿,缆车就缓缓地稳稳地停靠在终点站。我们意犹未尽地走出缆车后,突然间,带着寒意的山风猛然扑面而来,我们不由自主地缩紧了身子。姑母身体不好,冷得浑身直打颤,幸好这之前表妹无意间在车里放了一件待洗的毛衣,在上山时,又顺便带了来,这时恰好派上了用场。
直到这时,才发现山上的游客多了起来。拍了几张照片后,我们随着人流步行登山。
山路依然蜿蜒,此时映入眼帘的是两旁高大密集、虬枝盘曲、针叶密叠的翠柏,那一刻,感觉浓浓的青翠在山间肆意流淌,以致翠绿了天空,就连山风也是碧绿的,因而迷住了每一个游客的双眼,让人流连忘返,惊叹不已。
转过一道弯,前面赫然出现一排高大的石柱牌坊,上书“南天门”三个大字,两旁的石柱上则镌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是:门可通天仰观碧落星辰近,下联是:路承绝顶俯瞰翠微峦屿低。
真是妙联,一个“碧”,一个“翠”,传神地道出了眼前的美景。
传说南天门是天与地的分界钱,果然,刚进入南天门,沿着石砌的台阶走了不到几步,但见乌云低垂,狂风大作,仿佛上天要给我们这些入侵的凡人来一个下马威。
我们急急爬完那段梯子般竖立的石阶,前面出现一座长长的亭廊。亭廊里,几个小贩一字排开,出售各种漂亮的饰品。为躲避即将到来的山雨,我们就在这里停留下来。但过了好一会儿,雨还是要下不下的样子。我们终于等不及,就买了雨衣备用,继续登山,同行的姑父年轻时当过兵,此刻他把背包往肩上一甩,身先士卒,只有姑母担心淋雨,加上确实爬山太累,就留在了那里。
可是,当我们爬完又一段陡峭的石级,眼前再次出现一处亭台时,但见云开雾散,一片晴空。
我对姑父说,现在不下雨了,要不我把姑母接上来吧。姑父说,她反正爬不动了,就让她留在那儿吧。我心想这一下再上,也确实挺费劲的,就不再说什么。
然而,正是我的没有坚持,结果让姑母在下面吃尽了苦头。
一路上,林木茂盛,峰回路转,点缀着大大小小的景点,但感觉并没什么特色,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唯拍几张照片,以示纪念。至于路牌标示的附近景点,比如会仙桥,望日台等等,因时间关系,也只能望而兴叹了。
就这样一路走走停停,眼前终于出现一方朴拙的石碑,上书三个描红大字:祝融峰。
眼看就要到峰顶了,我们都十分兴奋,不由加快了步伐。待爬完最后一段石级,眼前赫然出现一座高耸入云的牌楼,牌楼上刻着三个大字:“祝融峰”。在牌楼的后面,则是一座古寺庙,门楣上刻着四个威猛的大字:“威镇十方”。咋一看,这座始修筑于明朝万历年间,凌风傲雪四百余年的牌楼寺庙,就仿佛上天赐与的一顶桂冠,牢牢地戴在祝融峰的头上。
与上午去过的福寿寺相反,来这座古寺烧香拜佛的人太多,几乎挤满了大殿,我平时不爱凑热闹,再说,上午的遭遇依然让我耿耿于怀,于是我只往寺里瞅了一眼,就退了出来。
那天,我也是任性了。回家后通过百度才知道,这寺庙供奉的是赤帝祝融,他是黄帝手下的一名重臣,负责管理火种,据说击石取火就是他发明的,后被百姓尊为赤帝。他生前被派镇守南方,死后葬在衡山,后人感念他的恩德,将南岳最高峰命名为祝融峰,并修筑寺庙,虔诚供奉——行文至此,我想下次有机会再登此山,一定要虔诚朝拜:不图保佑,只因敬畏和感念。
站在高大雄伟的牌楼前,回望来时的路,但见山脚下阳光灿烂,一座座房屋,仿佛一颗颗钻石,闪闪发光,而半山腰则乌云密布,山雨欲来,至于峰顶,但见狂乱的山风挟裹着洁白的云雾,不绝于缕地掠过悬崖峭壁上的树枝,掠过游人的脸庞和秀发,然后笼罩寺前坪地中间那尊刻有“南岳衡山”的桃形石,让人感觉如临仙境。都说十里不同天,此时,站在这海拔一千三百多米的祝融山上,我们就看到了三种不同的气象,一如品人生五味,观世间百态。
表妹担心半山停留的姑姑,说要下山,我知道她穿着高跟鞋,上山容易下山难,就说,你们先下,我随后就来,然后带着儿子在山顶不停地转悠,举目四望,久久欣赏连绵起伏直连天际的群山——千姿百态的山峰,美丽狭长的山谷,迷人的沟壑,幽深的林间,孤独的小屋,以及远处如白龙腾渊的湘江和不断变幻的天光云影……这一切令我如饥似渴,迟迟不肯离去,直到表妹一次次打来电话,方才怅然离去。
下山的路上,我还是不停地乱转,磨磨蹭蹭来到缆车停靠站,方才与姑母他们会合。这时才知道,姑母在那半山腰的亭廊里,差点冻坏了。这期间,她打电话给我们,想让我们早点下山,结果发现手机没电了,花钱借商贩的手机打,一时又想不起我们的电话号码。当时,外面寒风连着冷雨,她只得不停地踱步取暖,虽然身上一直穿着那件毛衣,虽然此时正值盛夏。
因为事先被告知景区五点半下班,下山乘坐缆车的游客挤满了候车室。好不容易轮到我们,再一次坐到缆车的玻璃窗前,在徐徐滑翔的快意和满眼的依恋里,我只求缆车慢些再慢些,时间久些再久些……
篇11:登长城散文
登临八达岭长城,走着走着,自己便成了长城的一砖。长城随八达岭起起伏伏,向西逶迤伸展成了一条巨龙,龙头就高高昂起在昆仑……
从重庆朝天门码头下船,顺流而行于长江,自己便是江水的一滴。长江浩浩荡荡向东蜿蜒成了一条巨龙,龙头就在气势磅礴的海口……
显然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在行走。我的前面早有许多人在行走,我的后面还有许多人在行走,我的左面和右面都有许多人在行走。我们早已行走成一条长长的巨龙。
龙行,就是我们的生活内容和形式。一条条青龙、黄龙和红龙在街头广场的欢腾狂舞,那是我们炎黄子孙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欢天喜地。
最重要的当然并不在此。
一旦暴雨急流海潮狂澜袭击华夏大地,这巨龙便会往堤岸上坚守到底,那是一座谁都休想摧毁的铜墙铁壁;一旦暴雪没膝冰冻三尺,这巨龙便会奔向天南海北,成了一条条日夜飞驰的公路和铁路,谁都无法阻挠;
即使一方山崩地塌众生罹难,八方巨龙便会飞速赶去救援,天大的灾难也便仅仅是八分之一……
巨龙,以山的气势往西奔腾,以水的豪情向东激荡,以亿万人的意志汇聚洪流,种种姿态无不生发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版图的同一颗民族之心。这一切也就不能不有一个顶天立地的名字——
中华!
篇12:登长城散文
经过919路公交车将近两个小时大摇篮般的摇晃,终于到达了向往已久的长城。当双脚踏上坚实的城墙的那一刻,不禁肃然起敬,一个声音从心底被唤醒:长城,我来了!当指尖触及青砖的一刹那,终于体会到了那种前所未有的激动!抬眼望去,随着山势高低回转,一座座烽燧相连,隐入云端,宛如一条潜伏的巨龙横卧于山林之间。甬道上游人很多,有黄皮肤黑眼睛的,也有高鼻子蓝眼睛的,有10多岁蹦蹦跳跳的活力少年,也有年过七旬,扶着栏杆一步步攀爬的老人,有背着相机戴着太阳镜的专业摄影师,也有举着手机一通狂按的业余散客,大家都热情高涨,惊叹于它的雄伟与磅礴,一脸虔诚和敬仰。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关于长城的记载,那时候叫“方城”。长城的出现用于抵御侵略,保卫家园,而后由于它在冷兵器时代战争中的出色防御表现,这种功能一直被延用了两千多年。如此浩大的工程,历代王朝的修缮维护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数目之大自不必言说。每一块青砖,都融入了无数先人的劳动和智慧,每一方夯土,都浸透了无数先人的汗水和血泪!我们是龙的传人,而长城,是龙的化身,盘踞在神州大地,蜿蜒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屈的灵魂和信念!经历了多少次风雨的洗礼,多少次战火的摧残,世事变迁,历史更迭,沉淀了岁月,苍白了记忆,而它,依然坚定不移地屹立在中华大地,不朽,亦不屈!
从秦时起,长城主要是用于抵御边塞游牧民族入侵中原,匈奴、突厥、契丹、蒙古,等等,一直到近代的平型关大捷,它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赫赫战功。站在烽火台上,遥望远方苍茫连绵的群山峡谷,仿佛看到当年烽烟四起,旌旗摇曳,敌寇纷纷中箭落马,血染疆场;短兵相接,刀光剑影,将士们扬鞭策马,隆隆战鼓声中所向披靡,英勇退敌。那些山林间,应该不知洒下多少英雄的热血,埋葬了多少忠魂遗骨。每一块墙砖,都经受了岁月的琢刻,留下斑驳的印记;每一方夯土,都经历了战争的惨烈,染上褪不去的沧桑。伫立城垣之上,方感到自己的渺小,静思良久,突然想起杨慎《临江仙》里的几句:“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啊,“青山依旧在”,但我们都已“惯看秋月春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当指尖触及青砖的一刹那,终于体会到了那种前所未有的激动!抬眼望去,随着山势高低回转,一座座烽燧相连,隐入云端,宛如一条潜伏的巨龙横卧于山林之间。
—- 文章来源于网络,阅读更多散文/随笔/诗词/佳句、发表文章作品尽在文章网!
★ 白云源记散文
★ 香炉峰四年级作文
★ 游香炉峰作文
★ 游记散文
★ 莲花山游记散文
【登观音山散文(共12篇)】相关文章:
南岭游记散文2023-11-22
二龙山拾趣散文2022-10-21
佛教徒散文2022-10-24
心阁小憩散文2022-05-07
黄山观日游记随笔散文2023-09-19
洞冲水库游记散文2023-07-04
游记散文《五一游南京秦淮河》2022-10-27
《读山品水》阅读答案2023-08-07
南国的秋天初中作文2023-08-20
静静的法海寺随笔2023-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