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山记散文

时间:2023-10-11 08:09:5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齐云山记散文(共6篇)由网友“眼镜1213”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齐云山记散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齐云山记散文

篇1:齐云山记散文

齐云山记散文

阳光从高处的悬崖处落下,照在这山林中,山林里就缭绕起一片迷雾。万千林木,亿万枝叶,仿佛随着光的流动,笼罩于千转的明暗中。半山中有几棵古树,开了满树红粉的花朵,从未遮遮掩掩,只为安享这半抹纯粹的春光。明亮的花朵在树尖处,轻轻摇晃着,仿若在笑,笑着笑着它们就死了,然后肢解成一片一片往下落。

男人走过花树,嗅到了这忽明忽暗的清香,肚子有些饿了。他正走在下山的途中,破布鞋底沾了春泥和草木屑,就像破碎的蝴蝶。他看到前面一个少年,穿着一身麻布衣,背着一个旅行包,正站在一个损毁的神龛前,好奇地打量着,很明显他是个山外人。

山外人又怎知山中日月几何呢?整个神龛如木如石,却是模糊难以分辨了材质。里面似乎少了一样很重要的事物,比如一尊明晃晃的神像。在这幽深的洞穴中,空空如也,栉风沐雨。昨夜风雨来过,有些草叶便零落其中,青绿枯黄间升起一团气,七分是空明,三分是草木香。晨时,有无名人在此处放了几根檀香,此时还保持着完整并且干燥。万物长生,神仙却离开了吗?少年沉默不语,只是上下打量一番,随即下了那半尺台阶。

男人细细打量了少年,他的嘴角微微上翘,带动了唇和下颌生着的深黑胡须,稀疏而长短不一。他张开嘴,露出一嘴黄牙,喊了一句,请留步。少年木然回头,看到一个三十余岁的男人正小跑下山,穿着一件藏蓝色的破衫,随意敞开着,下身是一条略显宽松黑布长裤,用灰色的布绳束于腰间。他说了一通蹩脚的话语,零零碎碎听不大清楚。

你有事吗?少年始终不明大意。这时男人伸出了一只黝黑的手掌,他的手心向上,像是捧着一团刺眼的阳光,上下轻微移动着,他虔诚的目光就像看待一个神灵。阳光就这样开始透出炙热的气息,照在林木中,浮现在眉眼间,折射出一股不安,毛孔中就慢慢渗出一丝丝粘腻的液体来。

善用恩者勿妄施,少年小声嘀咕着。他有些懊恼,转身就要离开。少年加快了脚步,他不想和眼前的男人有任何牵扯,即便是只言片语。行行好吧。男人一边哀求着一边加快了脚步,仿若一个卑微的影子。山林间只有这一条路下山,他们的行走,仿佛就变成了某种追赶。任那吉祥的话语如花般盛开,依旧换不来一丝垂怜。山中有人在劳作。他们穿过了碧绿的茶田,有妇人正用手指掐断了最嫩的叶尖。他们穿过了白墙黑瓦的村落,是窗边刚刚挂起了咸肉。他们穿过了这即将散去的雾气,是人活在其中,如此真切自然。

此时一个老妪正从山下走上来,她走得异常缓慢,仿佛每一步都迈出了风烛残年的滋味,她与男人的强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妪走也走到了少年身前,终于捧起了她那青色的围裙,就像一口大铁锅。她看着少年说了句吉祥如意,两只苍老的`手在风中晃动着。她微笑着,却如此虔诚,仿若每个愿意施舍的人都是神灵。男人看见老妪,笑着却有些轻蔑,不知道是对衰老的一种鄙视,亦或在说我们都已然断了机缘。

山脚处有座仿若是被泼了墨汁的斑驳石桥,一端还站着几个相同的老人,银色的发丝闪着明亮的光,他们看着每一个路过的旅人,就捧起那条黯淡的围裙,毫不吝惜地说一句祝福的话语,却听起来并不温暖。可石桥摸起来是有温度的,有些地方生着些墨绿的青苔,连成了片片小荷,里面似乎藏着浸染石壁的寸寸光阴,有些温的、有些凉的、或是清的、或是浊的,自然就有了悲喜。

少年站在石桥正中央,脚下是滔滔不尽的河水。他回望仙山,心想着不知那些神灵藏在了何处,正窥视着这山川却无动于衷。他也静止了下来,仿佛和石桥化作了一体,就像一块青石岿然不动、笑而不语。他似乎躺在了河里,一只眼睛潜于水中,一只眼睛悬于空气,触觉在延伸,却不知哪一半为真,哪一半是假。或许谁也不是神灵,而救赎只能源于自己,那个遗失的神像就是每一个过路人。

那个痞子一样的男人就这样茫然地从桥上走过,走进了一片光里。桥另一端有一块清代禁碑,刻着穿越了时光的字迹:“严禁推车晒打,毋许煨曝秽污,栏石不许磨刀,桥脚禁止戳鱼,倘敢故违有犯,定行拿究不饶。”石碑不远处,是一尊青石做的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正静坐莲台,手沾圣水,微笑着不语。男人不识字,但是却在这佛龛前,露出了无限尊敬的神情。几根檀香,正燃烧着,烟尘飘飘渺渺。他伸出了手,在风中轻轻摇晃着,却什么也没有抓到。他仿佛也成了一缕烟,就这样逸散到无尽中去了。

篇2:泛齐云山记的散文随笔

泛齐云山记的散文随笔

高山连绵起伏,云雾缭绕,恰如仙境一般。蒙蒙细雨中,一切的一切显得格外生动,格外有诗意。

“一石插天,与云并齐”,可寥寥之文,未临其地,总有一种迷惘之感,与友同游齐云山,是为人生之大幸也,毅然决定跟随。……

车子追随着微风,我们遐想这段美梦,晨风扑袭而来,微凉清爽,一种爽人的潮润濡湿着肌肤和心灵。观车外的模糊风景;听同伴你言我语;染阳光之恩泽。万千思绪,别有一般滋味心头……

幽深的小道,醇厚泥土清香袭来;悦耳的溪水,羞答答的歌声传来;高深的险峰,云雾缭绕,恰似苍龙;于是大家欢呼雀跃,纷纷冲上石径,小径盘升绵延,没有尽头,高,是此行的第一话语;累,是此行的第一感觉。

不知是过了多少亭,也未知绘刻了多少美景。婉转的鸟声,潺潺的流水声,似琴瑟和弦,分外动听。飘飘渺渺的'烟雾,卓约多姿的云……

前行,复前行,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沉甸甸的步伐,多少遗世的孤寂,多少的细雨绵绵,又有多少的豪迈,被承载,路途虽长,美景虽美,却不及心头万千愁绪。清风不解语,怎知人消瘦。似真似切,若隐若现……

一路嬉笑,一路戏水留影,一路驻足眺望。走到高处,清风徐来,多少豪情在这里停驻,到了山顶,大家开始刮分带来的食物,补充能量也减轻负累……

初登方腊寨,一分迷茫,一分孤寄,一份寂寞,只觉不够宏伟;复登方腊寨,我想起宏伟的水泊梁山,一份兄弟情,四海之内皆兄弟,人间相逢便是情;三登方腊寨,方才领悟人生之境,人间之疾苦,战事纷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停驻在高处,品鉴那熟悉的声音。“人间似水泊,情义兰舟通彼岸,天地容身如座山寨,纵情四海兄弟赴盟约,人义如山高过山”……

剑阁下弈棋,领悟人生之道;寿字崖下占卜,略观人生之境;虽无实意,但人生波折需要一份寄托。

齐云仙庙,人群,帐篷,牛群一切都开始步入眼帘,刘群穿梭,先进在天,云雾给了青山永恒的美丽。沙漠,明了他的孤寂;

清风,懂了它的幽深;细雨,绘了它的清香;燕鸟,探了他的神美……

若有人问我,这次旅行的感觉,我的第一感觉便是累,但那一份喜悦,一份愁情,一份相思,一份飘渺又如何同他人去说?

只是一朝步入红尘,苦吟度春秋。高山细语轻声环绕,怀着一份真情,载着一份份芳香,孤寂而归。

“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这是乾隆帝的赞叹;“摇落郊园九月余,秋山今日喜登初,霜林着色皆成画,雁字排空半草书”,这是唐寅的感悟;“新安多佳山,以白岳为最”,“隔绝往来南北雁,只容日月过东西”,这便是齐云山吧!

怀念一份艰辛,浏览着一张张图片。回望齐云山,静谧的森林,芳香的花草,翠绿的青竹,高耸的栈道,一道道绚丽的风景线,走不同的路,看不同的人,听不懂的故事,回望旅途,一切都是那么令人向往……

篇3:游齐云山记阅读及答案

游齐云山记阅读及答案

程敏政

环休宁县,山皆平远,不足以当大观。出县西二十里,至白岳岭,山始高,峰始奇,石路盘回如线。游者肩舆缘梯而升,至以双絚①曳前后。其甚处,辄下行拊背,或行不能步。

自白岳西南行五里,至桃源岭,重岩夹峙,上结小屋以临风,曰中和亭。立亭心下视,已数百仞,野田茅屋,秩秩如画。亭下二巨石蹲伏,色黧黑,中有白质,成突晴,曰石鳖坞。坞旁大壑,深不得其底,但闻水声溅溅出树间,曰桃花涧。循涧南行里余至独耸岩,苍然峭壁,横截一山,近西乃有石罅,方广若门,盖天造以通游者。门首石楠一株,其大数围,四顾门下诸石,如伏犀驯象,不可狎玩。

入石门,东南联岩如城,悬石四覆,势欲飞坠。其第一曰弥陀岩,岩屋不逾丈。第二曰观音岩,视弥陀稍劣,前一石色正绿,昂啄而亸②尾,曰鹦鹉石。第三曰罗汉洞,稍加大焉,二石龙循洞门旁出,鳞骨隐隐,蹴之,疑为石子所砌;谛视之,石肉相粘,复意其为真龙也。洞深二十余里,束炬东出,可抵县之蓝渡溪,然愈入愈狭,西巘有虎迹,如泥淖所印者,曰黑虎岭。黑虎西行,折南里余,至车谼岭,其峻视白岳倍之。车谼南二里余,至玄武观。观后一山突起如屏,倚天正立,所谓齐云岩也。古松数十,天矫如虬龙,皆数百年物。观左一峰,曰石鼓。右一峰,曰石钟。夹屏两峰日辇辂,皆以其形名。观前溪水如带,委蛇而东,为石桥以度。北直观门数百步,一峰挺然,拔出莽苍中,不与群山相属,曰香炉峰。桥西数百步,高岩中断,一小峰离立涧下,曰舍身岩。岩西二里余,五峰差列,如群仙冠珮,下天际以向齐云,曰五老峰。西北闻有沉香洞,人迹罕至,草木蒙翳,时有蛇虎潜其中,不能往也。

游者始入,率以白岳高。至桃源,则白岳已在其下。至车谼,则桃源又下。至齐云,则车谼益下。盖于此可以见天之高,地之回,杳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予独慨兹山之胜,沦于穷乡下邑,而不当夫周原广陆之间,以名天下。爰③志其概以贻好事者,且以系他日故山之思,而又慨予文之不工,不足为兹山之幸也。

注:①絚,绳索。②亸,垂下。④爰,于是。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行不能步 或:有时 B.视弥陀稍劣 视:看,看见

C.皆以其形名 名:命名 D.不与群山相属 属:同类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游者肩舆缘梯而升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B.盖天造以通游者 由山以五六里,有穴窈然

C.而又慨予文之不工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时有蛇虎潜其中,不能往也 吾其还也

6.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环绕休宁县城的山景大多平淡无奇,但从距县城西二十里的白岳岭开始,山景开始逐渐变得雄奇优美。

B.游客站在桃源岭山岩之上的中和亭既能看到世外桃源般的田园美景,也能领略到幽深奇特的自然美景。

C.弥陀岩、观音岩、龙王岩等处风景各有特色,这些景点在自然景色之外还或多或少具有一些神话色彩。 .

D.作者写游记的目的只是为了记下家乡的山水之美,让一些好事者能从文字中领略作者家乡的山水之美。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O分)(附加一则课本语句翻译)

(1)观前溪水如带,委蛇而东,为石桥以度。(3分)

答:

(2)予慨兹山之胜, 沦于穷乡下邑,而不当夫周原广陆之间,以名天下。(4分)

答: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3分)

答:

4、B(比照,和......比较)

5、C(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D(作者写这篇文章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可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7、(1)玄武观前面的溪水如同一条玉带,蜿蜒曲折向东,(溪水)上面建造了一座石桥来(给人)过往。

(2)我慨叹这座山的美景,在穷乡僻壤之中沦落,没有处在平坦广阔的平原之中,从而名扬天下。

(3)派遣官兵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篇4:齐云山与碧云齐散文

一、缘起

提起安徽,我就想起历史上三国的周瑜和北宋的方腊,他们都是安徽人。之前我也到过安徽的一些地方,比如安庆、池州、芜湖、庐江、铜陵、巢湖、合肥等。但是著名的旅游景点黄山、九华山,一直还没去过。

昨天,9月17日,恰逢周日,群主组织大家去安徽休宁“天街”齐云山、横江竹筏一日游,我欣然报名参加。因为国庆中秋长假,与我这种在体制外打工的人无缘,只能选在节前避开旅游高峰去散散心了。

网上介绍说,齐云山古称“白岳”,位于徽州休宁县城西十五公里处,海拔585 米,道教始于唐乾元年间(公元758-760年),至宋、明朝,道教盛行,香火旺盛,与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并称中国四大道教圣地,供奉真武大帝,有一千三百多年的道文化历史,龚栖霞、余道元、张三丰等黄冠羽士,更有徐霞客、李白、朱熹、唐伯虎等文人墨客纷沓而至,留下一千五百多处摩崖石刻,现景区仅存573处,数量雄冠江南。因此山最高峰廊崖“一石插天,与云并齐”而得名,有“黄山白岳相对峙,绿水丹崖甲江南”之称,乾隆帝称之为“天下无双胜景,江南第一名山”。山上有36奇峰、72怪岩、24飞涧、加之境内河、湖、泉、潭、瀑,构成了一幅山青水秀、峭拔明丽的自然图画。齐云山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4A级风景区。主要景观有:月华街、太素宫、洞天福地、云崖湖、楼上楼、小壶天、方腊寨、五青峰、玉虚宫等。美食有五城茶干、状元糕点、松萝茶、璜尖小竹笋、黄山石耳炖石鸡、一品锅、虎皮毛豆腐、臭鳜鱼。

二、休宁

也许是源于一种习惯,如果我想去某个地方玩,事先一定会了解一下当地的背景。

休宁,这个小城与我之前是陌生的。翻开历史,我大吃一惊。休宁原来是一座有名的古城,出过十九位状元,是天下读书人心目中的圣地。城内徽派古建筑众多,自唐天宝九年(750年)始,这里一直是县驻地,宋代开始筑城,背靠松萝、凤凰、白鹤、玉玑四座山,夹溪江、横水穿饶而过。历史悠久,文化昌盛,明代文学家程敏政、出版家胡正言、医学家汪昂,近代著明徽商汪宽也、程敦裕等均出生于此。宣和二年(1120)十月初九,方腊假托“得天符牒”,率领农民,号召起义。方腊曾在山上多次打退宋军,但是后来军中出了叛徒,才最终不得不放弃齐云山,转战浙江帮源洞后被捕。公元1532年,明嘉庆皇帝来齐云山求子应验,此山从此被列为江南第一皇家道场。

因为《水浒传》的关系,我对嘉庆求子的故事兴趣不大,这次登山我关注的重点首先是方腊寨,其次才是山上的碑刻和摩岩石刻。

三、出发

早晨六点十五分,我提前到达集合地点。我用目光在人群中搜寻,希望能碰到熟人。结果呢,真有一位柯老师,年纪比我长几岁,群里的名字是“阳光灿烂”,上次登庐山汉阳峰他也在。可是,明明我看到群里健康湖口原群主凯成和夫人早已报名,为何不见人影?

原来,是因为这次报名的人数超出,他们夫妻二人主动退让,把机会留给他人。这种先人后己,处处为他人着想的风格,我在心中暗暗为他们点赞。六点三十分,人已集合完毕,导游一声令下,载着52人的大巴车从湖口文广中心出发。沿彭湖高速,经过彭泽、马当,绕过东至,约三小时到达休宁。

一路上,大家兴致很高,在群主兼导游周帅哥的带领下,有几位帅哥和美女在车内一展歌吼,引来阵阵掌声与喝彩声。唱歌采取点名制,被点到的人,如果不唱歌,就必须发红包。于是,车上顿时热闹起来。

快点,发红包!

站着发,手可千万别抖!

不行,手一定要抖,这样红包金额后面就会多一个零。

哇塞,这年头是什么速度。30个红包,不到十秒就抢光了!

不行,再来!

什么,又补发了5个红包?

奇怪,我的眼睛还没眨一下,红包就没影了,真是的!

美女,你愁什么?我们关系那么好,等下我会发个私包给你的!

嘘,你可千万别乱嚼舌根,我老公也在群里面呢!

周围哄笑声一片。群里各种搞怪的表情都出来了。虽然最近有立法,严禁在群内传播各种与黄赌毒有关的负面消息,可是只要你传递快乐和健康,永远是受法律保护的。

真难得!大家出来,就是要开心嘛。

对了,群里一个名叫文的美女,她的歌声在车上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为她点赞!

四、齐云小镇

出了齐云山风景区停车场,游客必须经过齐云小镇。

第一个映入游人眼中的景观是,一个人工水池,中间有一个黑色的展开双臂的裸体美女雕像。池水内有假石、流水和烟雾,远处还有假山和一个亭子。这样的布局在我看来是非常合理的。湖口也有个旅游景点石钟山。按说,石钟山的名气,并不比齐云山差。可是,在如何打好旅游牌这一块,我们湖口人似乎还不是很内行。好在最近石钟山周边拆迁及沿湖公路改造正在起步,但愿未来湖口石钟山景区的沿湖景观一定会令人耳目一新。

齐云小镇上,左右两边布满了酒店和商铺。张三丰纪念馆出现在我的眼前,还有各种特包小吃店也在吸引我们的味觉。抬头看,空中布满了各色花伞和灯笼,令人眼前一亮,显得独具风格。就算我们一行人脚步匆匆,急着要进入景区,没有时间逗留,但难免心里不这样想着:等下回头,一定要来逛逛。如此,商家的目的达到了!如此,齐云小镇就会刻在游人的记忆中。这,也许就是风景区商业圈策划得比较成功的一笔吧。

因时间关系,我们选择坐索道缆车上山。585米的海拔距离,在高科技面前,速度只要六分钟。每个缆车可坐八个人,当我们的身体的的确确在空中飞行,就算有恐高症的人也只要闭上眼睛就可以了。胆子大的,则拿出手机,抓拍从对面飞过来的缆车,当然,美女们还不忘摆个POS,来张美美的自拍。

下了缆车,我们向下先去飞云亭。亭子虽不高,但建得很有气势,四角的飞檐,似乎欲展翅一飞冲天。俯瞰山下,则是密集的建筑群。远处的山和天边的云,极目望去,显得遥不可及,但在我的脑子里,觉得它们又是如此的亲近。因为我一个江西人,清早还在家里,现在已站在齐云山上了。世界和大自然,原本就是向我们敞开胸怀的。只要我们能放下身份,放下杂念和名利功德之心,那我们的身体和思想就能合二为一,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

向上,就是望仙楼。顾名思义,这里,便是古代凡人向往神仙的地方,只要经过此门的人,才可以慢慢的一步一步接近齐云山里的真仙了。

跨过望仙亭,向下走,便是梦真桥。桥面两边插满题有“金榜题名”、“梦想成真”、“连中三甲”等字样的黄边小红旗,此桥建于明嘉靖34年(公元1555年),桥的左边的一棵千年榉树,谐音“中举”,寄托“一举成名,梦想成真”的愿望,成为后世学子理想的祈福之地。

五、洞天福地与三天门

过梦真桥往上走,经过正德古道,往对面看,便是福喜岩。传说当年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与洞天福地住持灵一道人把酒谈玄,酒兴正酣处,铁拐李以铁拐为笔,乌云为墨,炼丹峰上的千尺红崖为纸,纵横挥毫,留下了正面看是“喜”,倒看是“福”的奇书妙字。

再往下,朝导游的手指的方向往下看,我看到了从未见过的一种神奇的自然奇观——太极田。太极田以八卦图的形状而建,导游介绍说上面种有不同的植物,随着季节的不同颜色会有变化。太极田的左边,建有整齐划一的白墙黑瓦的房子,看得出是一个新成立的商业或民居小区。这,又是齐云山风景区的大手笔。这种开放性的奇思妙想,为最原始的齐云山风景区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且,这样的手笔,在游人眼里,不会认为是假的而感到不满,只会赞叹开发者的智慧与独具匠心。

再往上,不一会,我们进入齐云摩崖石刻林。石刻字体有楷、行、草、篆、隶,流派纷呈,各具风格,镌刻工艺精湛。所有碑刻及石刻均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将眼前的石刻一一拍照后,随人流进入一天门。

一天门的入口很狭,从远处看,是一个正宗的壶形。沿着狭长的山道往下,眼前是一片较为开阔的洞天福地。里面烟雾飘渺,香味扑鼻。山崖的土石,全是红竭色的,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

一路走过,有忠烈岩、寿字岩、真仙洞府等,每处洞府里的神仙都在承受香火,有不少游客入洞虔诚地焚香谟拜。导游说,寿字岩上的巨幅“寿”字,是宋代大思想家朱熹亲笔所书,游人只要在寿字下面摸上一摸,便可添福又添寿。大家一听,纷纷一拥而上,不管是否有效,也要亲身试一下。我也是凡夫俗子,当然也要入乡随俗。

抬头仰望,山崖壁上的各种巨型石刻更加引人注目。“天开神秀”、“近蓬莱”、“仲止仰止”、“人间天上”、“天开图书”、“齐云胜景”、“玄天妙境”等,每幅不同的字体,不一样的颜色,遒劲有力,十分清晰。因无人介绍,关于每处石刻究竟出自哪位古人之手,我就没时间逐一寻根问底了。

大家休息一会,拍照,喝水,吃点心,补充好体力,准备登二天门和三天门。佛教追求的是来世,道教修炼的是今生,讲究的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过二天门,就可以看见群山中有白墙黑瓦的民居,隐身在绿树丛林之中。这是我在别处风景区所没有见过的。海拔这么高,他们又是怎样在山上生活的呢?因此我非常的好奇。导游说,进了三天门,我们离天街——月华街就近了!

六、月华天街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我还记得上中学时读过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中的句子。我没有想到的是,多年以后,我竟然能够亲自在天街上行走。天街上道观与民居相邻,香烟与炊烟互绕,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道教第一村。因为它的形状似月牙儿,所以命名为月华街。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和天上的嫦娥仙子还是邻居呢。我可以负责任肯定地说,这个天街的繁华,一点也不比地面差。你看,到处游人如织,各个商店里人进人出,对话声、叫卖声、笑声、歌声,声声入耳,热闹非凡。这里不仅仅是一处普通的街市,每处的建筑,都是典型的徽派特色,统一的白墙黑瓦,雕檐飞兽,有很多虽然是新的,却也有古色古香之味。有的房子门口有古时留下来的.旗鼓石,更是放置了好些竹椅子或凳子,免费供游人休息。有一处红色的“天官府”和一处灰色的旧房子,门口有两个狮子守门,一看就知道是流传下来的古建筑。

后来我一想,这个天街,最主要的功能,是供游客吃饭和住宿的,因此饭店很多。又与大都市里的高档酒楼不一样,这里简朴、实惠,全是土灶大锅,烧的是柴火,因此炒出来的菜更具农家风味。我们的午餐,就是在一个名叫“丁復先”的农户饭馆里吃的,十个人一桌,九菜一汤,味道相当不错,大家围坐在一起,虽然之前也许彼此并不相识,此刻俨然是一家人。同桌的人都说这次是旅游跟团免费吃过的最好的一次。其实,出来旅游,并不需要吃山珍海味或大鱼大肉,只要符合当地的餐饮特色就行了。餐桌上的齐云山小木耳和干竹笋,味道真不错啊。

看完天街,接着去了太素宫。红墙绿顶,正面门楣上方大写“勅建玄天太素宫”七个黄色烫金大字。传说,这就是前文说的明嘉庆皇帝来齐云山求子应验,龙心大悦,赐旨勅建的。当天,适逢“安徽省道教正一派丁酉年首届传度法会”在此举行。观里的道士说有兴趣的游客下午可以入内观礼。因我们下午还要参加山下的横江太极漂流,当然没有时间在此逗留。

在太素宫的正对面,我们看到的远方是一座香炉峰。这是因重力、崩塌、流水风蚀作用而形成的一处典型的丹霞地貌,海拔440米,形状如一只巨型的香炉。

快要下山的时候,我突然想起网上介绍的方腊寨,连忙向身边的本地美女导游打听。美女用手朝右一指,在那边,还远着呢,你们不是要下山么?

是呀,齐云山还大着呢。看来这次导游并没有安排我们再游其他的景点,只能等下次再来啰。

七、九里十三亭

从望仙楼下山,原本是可以坐缆车的。可为了锻炼身体,同行的52人,包含两个十岁以下的孩子,都选择步行下山。原来,从山下往山上共九里的山路,名为“霞客古道”,徐霞客曾三年两次(16、16)登临齐云山。山路上建有步云亭、环峰拱秀亭、登高亭、中和亭、凌风亭、瞻敬亭、松月亭、海天一望亭、云水亭、渐入仙关亭等13个亭子。非常有意义的是,这十三个亭子的建筑风格迥异,就连门楼上的题名的字体,也是各有特色而毫无雷同的。原来,九里十三亭,其中的九和十三这两个数字中,蕴含着道家渴望长寿永生的理念。九为易中天数之最,至阳;十三取象龟背上的版纹,龟为水之精,至阴。二者结合,取意阴阳调和,健康长寿之意。因此当地老百姓有一句口头禅是这样讲的:“齐云山上走一走,延年益寿九十九”。哎呀,早知如此,上山的时候,我们就不该坐缆车了!再说,这点山路,全是石级,又平又宽,比起上次我爬庐山最高峰汉阳峰的山路,真的是不知要好十万倍。

半路上,我们遇到四位挑夫,他们每人挑一担沙子,从山下一步一步往上走,累了,就在沿路的亭子里歇凉。看到他们来了,我们连忙起来让座。原来,山上所有的建筑,全是靠这种愚公移山式的古老搬运的方法来完成的。想想我们空着手出门旅游,还要坐缆车,在这些勤劳的挑夫面前,真的有点脸红呢。当然,也许有人会说,这是社会分工不同。可是,即便是这样的,想想我们有许多家在农村的朋友,父辈们身上的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面对电脑,还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呢?

下到山脚,走出“天下第一名山”的门楼,便是登封桥。在连接桥与山路的过道上,有一座高耸的牌楼,上面刻有“圣旨”和“登封桥”五个字。字与牌楼虽是新的,但登封桥却是一座古桥,和著名的赵洲桥是同样的结构。我特意绕过桥头去侧面亲眼看过桥墩和桥孔,古老的砖上长满青苔,有一种苍桑的古意。在这历史悠久的休宁县,在这有着千年道教文化的齐云山,有这样一座古桥,并不奇怪。想当年,在这条桥上,曾经鼓乐声声,鞭炮齐鸣,走过状元及第的官轿,更有过休宁地方父母官跪迎圣旨、感恩皇天浩荡的壮观场面吧。

两点钟,大家在登封桥头集合,准时去横江玩太极漂流。原来,这里的“太极“二字,只是借用了齐云山道教的名义。而所谓的漂流,并不是真正山涧里的那种落差漂,而是在平面水上的竹筏游。横江的水,还是比较清的,也比较浅,有的河段,我们肉眼能看到茂盛生长的水草。竹筏在江中行走,有工人正在割掉江中的水草。想来,这个景点还是新开发不久的吧,这里的环境,若与桂林的漓江比起来,还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可我相信充满智慧的休宁人,一定会把家乡建设得越来越美丽富饶的。

八、归途

篇5:齐云山与碧云齐散文

四顾青山座座低。

隔继往来南北雁,

只容日月过东西。

据说,这是唐代才子唐伯虎当年登顶齐云山最高峰廊崖写下的诗。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形容大雁都不能从此峰飞过,只有时光能在此峰流连。读罢,的确有回环往复、余音绕梁之感。

名字与“云”有关的山,之前我去过广州的白云山、河南焦作的云台山。白云山的热闹与繁华、云台山的幽静与险峻,齐云山的丹霞地貌与厚重神秘的道教文化,形成各具特色的鲜明对照。由此看来,自然界的山,与红尘中的人一样,都是有特点的。圣贤早就说过,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人,只要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融为一体,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甘于默默奉献的气息,让我们洗尽尘世繁华的疲惫,放下一切思想包袱、欲望和杂念,重新整装出发,重新笑对每一天的生活。因为今天的夕阳虽已下山,明天的太阳照样是崭新的。我们脚底下要走的路,虽然不可能条条都是笔直的金光大道,但我们自信有能力战胜一切困难,去夺取最后的胜利。

这,或许是我个人游齐云山归来的一点感悟吧。

篇6:齐云山游记作文

齐云山游记作文

漫长的暑假怎能不出去玩呢?这不,我们一家三口就跟随大江晚报的组织者去了齐云山,一睹齐云山的风采! 我们下午先去了自由家营地,那里都是小孩玩的东西,我最想玩的是皮划艇。但皮划艇在最后面,所以我先去玩了射箭。

一个人可以领五支箭,我们一家可以领15支箭,一开始我们在最远的.地方射,可总是射不中,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接着,我又领了五支箭,我找了个距离稍微近点的射,第一支箭就射中了九环,这给了我极大的信心,但是后面四支箭我都没射中十环,连九环也没中了。不过我认为射到九环也不错了,我也心满意足了。 继续往前走,还有淘金,迷你高尔夫等等,这些我都不感兴趣。我直接跑最远的皮划艇了。皮划艇有单人船和双人船,因为我和妈妈都没经验,所以爸爸让我和他划双人的,妈妈划单人船。一开始,我总觉得这个皮划艇会翻船,导致我只要感到船晃了,我就非常害怕,经过爸爸的鼓励后,我渐渐的不害怕了,我还和妈妈换了船

换了单人船,我渐渐的掌握了划船的技巧,于是我把轻便的单人船划得飞快,爸爸妈妈都追不上我,后来我还找到了一个小岛,它旁边有条小道,我就在小道里穿梭着,可开心了,技术不好的可穿不过去哦! 到了第二天,我们坐了缆车上了齐云山,据说那是道教圣地,里面有好多庙宇,风景也很美。愉快的两天就这么结束了,我也心满意足的回家了,期待下一次的旅行!

描写云山的抒情散文

王维桃源行原文,译文及赏析

高三写景状物类散文

游齐云山记阅读及答案

山行记诗歌

石头与云散文

繁华梦散文欣赏

《行香子·过七里濑》诗词鉴赏

九月抒情散文

唐诗桃源行鉴赏

齐云山记散文
《齐云山记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齐云山记散文(共6篇)】相关文章:

游皖南作文2023-06-13

王维《桃源行》唐诗鉴赏2024-01-03

一年好景君须记的散文2023-05-18

古代文学常识介绍2023-07-16

唐诗之《桃源行》2024-05-19

清水云山散文2022-05-07

好人老郭散文2022-12-05

桃源图,桃源图韩愈,桃源图的意思,桃源图赏析2022-10-18

一寸云间的抒情散文2023-03-18

桃源行,桃源行王安石,桃源行的意思,桃源行赏析2022-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