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情经典散文(共11篇)由网友“奕仪家”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故乡情经典散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故乡情散文
故乡情散文
“大海啊大海,你是我的故乡,海风吹,海浪摇……”一首老歌将我的思绪带到了远方。
是啊,乡是我们的情;乡是我们的根;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谁人会不思乡呢?
自古有辛弃疾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游子的思乡情感人肺腑;有袁凯的“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离别的不舍请淋漓尽致;有贺知章的“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多么深的爱意才能写出这无奈与可悲的自讽呢?“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这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啊,老了才得以归来,简单无华丽词藻的描述,却道出了诗人对故乡浓浓的爱与眷恋。
将士们征战沙场,是出于对国家的爱与责任,他们要保卫他们的故乡,因为那里记着他们生命中的一切;海外华裔破海而来,是因为他们的根在祖国,情在故乡;这里是他们的血脉之源啊,这里是他们的虔诚信仰,我呢?我的根在哪?我的故乡在哪?17岁青春中漫步的我迷茫在“根”这片原始大森林里。
迷惘感如蜘蛛网紧紧抓住我的大脑,然后收紧收紧……突然,一棵树向我投来了枝叶,摆脱了束缚,我急忙跑去寻求庇护。挨近了,定睛看时——哦,那是家,是有爸爸、妈妈的家——这是我的“乡”。忆起小时候,常爱牵着爸爸的小拇指,拉着爸爸向零食店走,那是爸爸总爱宠溺的揪一下我的朝天小马尾,然后一只手把我抄在怀里,爸爸的'怀抱是最安全的地方。我今生最爱的男人——爸爸是我的乡,当人还有为我操劳一辈子的叫“妈妈”的女人。正是因为有他们我才有家,家里才有温暖,才有爱。
远处有一棵参天古树向我展开了笑颜,充满着博大,雄壮的枝条迎风轻荡,好像在向我招手,诉说着五千年来那难以剪断的血脉亲情。哦,那是我的国,是中国,是华夏五千年的孕育,是我的故乡。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这个育我教我的国家,是我最挚爱的祖国。我享受着祖国的恩泽与保护,是祖国给我读书的机会,给我稳定的社会环境,给我蒸蒸日上的生活条件。我爱我中国,我爱我故乡。
水是故乡清,月是故乡圆。乡是我们的情,乡是我们的根。乡给我以保护,我们也要为故乡尽一份心,尽一份力。为父母多献一份孝心,为祖国多做一些努力。
篇2:故乡情经典散文
故乡情经典散文
上次回老家是在二十年前堂弟结婚时。
我的老家在湖北荆州一个很偏僻的小山村,离最近的小集镇有十公里,步行是唯一的选择。山村的路,实为田埂,狭窄、弯曲,走在上面不可随意闹腾,稍不留神就会踩空跌落到路边的沟里,摔得个嘴啃泥。山上的路更是崎岖不平,低头数坑洼,抬头数树丫。路面的土是黄基干土,很粘。如果遇到雨天,要把裤子卷到膝盖以上,用脚丫趾稳稳地抠住泥巴后碎步移行。这深一脚浅一脚,那黄泥巴浆能溅到后背的衣领上,有时还会踩到牛屎猪粪。
现在回去就轻松多了,平坦宽阔的水泥公路像蜘蛛网似的延伸到了每个乡村,贯通着省道,还连接着国道,四通八达,交通非常便利。我和父母双亲一同坐在车里,甜蜜地说着老家的亲戚们、儿时的伙伴们,还欣赏着沿途的风景。
一半的路程是在山上的松树林间行驶。这里的山不高,算不上崇山峻岭,却是一座接着一座,连绵起伏数十公里,郁郁葱葱,含蓄而宏伟。靠近公路边的松树,树干清秀,像值勤的哨兵,静静地站在这里守卫着大山,迎候、送往路上的行人。树枝随着阵阵轻风,舞动着纤柔的手臂,向我们招手致意。枝上的排排松针,如同身着绿色裙妆的窈窕淑女,轻盈舞蹈,曼妙风情,这般热情一点也不比黄山那颗迎客松差。放眼望去,山上的松树一排排、一列列,高大挺拔,苍劲俊美。行驶在这林间的公路上,犹如倘漾在绿色的怀抱中,非常惬意。
这片松树林山叫“石螺山”。因这里的水田边水沟边,只要有水和泥巴的地方就会有石螺,而得名。
现在已是冬天,山上枯黄的茅草怎么还没有砍呢?记得那时到了十月份,我们就得上山砍茅草,一捆一捆背回家,作柴禾用,也利于来年的茅草再生长。砍掉那些杂树或一些形态弯曲的小松树,以便冬天取暖。
“没想到这山上的松树长得这么好,不知道这山上还有没有菌子。”我问母亲。
母亲说:“这座山被石螺山林厂承包后,种植了大量的松树,每座山头上都建有哨所,还有人巡逻,才有了现在这片密茂的林子。现在乡村里做饭用沼气,取暖用电,这些茅草谁去砍啊,一层层烂在山里,菌子很难长出来,今年秋季雨水又少,哪里还捡得到哟。”
每年的八、九月份,雨水充沛,气温适宜,在这松山上的青苔中和茅草丛中,会自然长出很多野生菌子,其中最多最好吃的是“雁(按)喃菌”,因这季节里有成群结对的大雁在这松树林子里细语呢喃,本地人把“雁”读着“按”,故称“雁喃菌”。因菌子的味道和营养能与燕窝媲美,也叫“燕窝菌”。
儿时的我,每到这个季节,都会约上同村的伙伴们,拿着竹篮子和一根短竹竿,叽叽喳喳笑笑乐乐地一起上山捡菌子。捡这些菌子一般在雨后。草丛中的菌落,受到雨水的滋润后,在草丛中蹬着小腿,伸着脑袋,比赛似的向外面伸展,像刚出生的婴儿,东瞧瞧,西望望,用好奇的目光观察周围的一切,也在等待着我们把它们带出山林。
听老人们说,山上的草木、动物都有灵性,进山会打扰这些灵性之物的清静,要向山神报告,才有平安和收获。我们来到山脚下,手牵手站成一排,面对着大山齐声高喊:“我们进山啦——!”听到了山谷里的回响声,那是山神同意了,才可以进山找菌子。那时山上的茅草长得很茂盛,有的一、二尺有的近一米高。雨后的茅草上挂有很多水珠,得先用竹竿“开路”,一是把茅草上的水珠打落掉,以免沾湿了衣裳。二是打动茅草惊走藏匿在草丛中的蛇,然后弯下腰,看草丛中是否有菌子。
谁第一个找到了菌子,那就是在这一天里最有本事、最幸运的人,预示被山神最眷恋之人,这是恩惠。会激动得眉开眼笑、手舞足蹈,并用最洪亮的声音向同伴们报告:“我找到雁喃菌啦”!其他的伙伴们跟着高兴、激动,应声跑过去,围在那里,蹲下身,拔开草丛,查看菌窝子的大小和多少。观察一番后,你三个他二个,捡完之后继续在这周围寻找。只要能长这菌子的地方,它的周围就会有,这次捡光了,过几天又会在原地长出来。
雁喃菌有一个特点:“菌窝子”。大多以一窝一窝地长着,单个的很少。一窝中,菌体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有的只露出了菌子头部的一半,一副羞答答的样子;有的露出了整个头,朝四周悄悄地张望着;有的舒坦斜躺着,像刚刚睡着;有的刚挺胸昂首,菌把子就能看到,立正!站好!一副得意的神态。刚出土的菌子个体小,菌子的头部还没有完全撑开,放在手里有滑滑的感觉。大点的菌子头部撑开呈弧形,内侧有一条条密密的褐色的菌纹,像梳子一样整齐地排列。捡菌子动作要轻,稍不留神,就会把菌子弄伤或划破,受伤处有褐色液体渗出,这叫“菌液”,周围渐渐变成深褐色甚至紫色,流出菌液的菌子就没味道不好吃了,所以捡菌子要轻捡轻放。每个菌窝子捡完之后,会相互叮嘱:“记住这里哟。”
“快来看啦,我这里又找到菌子啦!”不知道是谁又找到了菌子,欢快的叫着。
这里还没捡完,又听到那边在喊:“你们快来我这里啊,这里有好多好多哟。”
这边喊,那边叫,伙伴们欢喜得不得了,有些手忙脚乱。
每次看到菌子,都兴奋不已,笑声不断,欢呼雀跃,回响在整个山凹里。
有时也会听到:“你们快来帮我看看,这是不是毒菌子啊?”然后都跑过去,七嘴八舌,辨认真假,这一般都是杂菌子。
也有故意制造事端的,当我们跑到那里认真查看后,什么都没有,这下就免不了一阵嘻嘻打闹。身上的衣服不仅被茅草上的水珠打湿了,还会粘上一身的茅针,茅针会刺到皮肤,很疼很疼。看到了草中的花儿朵的,更是高兴不已,摘下来插在同伴的发稍上。有的干脆把花腾扯断,编成花环戴在头上,或绑在竹竿上,高高举起做向导。若看到有谁正好站在松枝下面,弓着腰悄悄地绕过去,朝那松枝猛敲一下,当那松针上晶莹剔透的雨珠儿洒落在他的头上、脸上和身上时,敲者早就以极快的速度跑开了,问是谁,没有一个会承认,紧接着又是一阵阵欢快的笑声。
一时看不到伙伴们,也会扯着嗓子喊:“你们在哪儿啊?”
“又捡到没有啊?”
“你捡了多少啊?”
每捡完一座山,就聚集在一起,检查成果。谁捡少了,还安慰着:“下次看到菌子让给你捡吧。”还检查是否把有毒的菌子也捡到了,识别菌子的种类,对于我们山里的孩子来说绝对是内行。
小孩子捡菌子没时间性,从这座山走到那一座山,累了就在大路上休息,或躺在草坪上,或背靠背,看天上飘浮着奇形怪状的白云。
这个说:“快看那边的,那形状真像大绵羊,厚厚的云一层一层的,那极了绵羊身上卷卷的厚厚的羊毛。”
那个说:“那两朵像我们这儿的山,不知那山上有没有菌子。”
“有啊,你上去捡啊,你去啊!”
说着说着就会相互追逐嘻闹起来。有时看到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大雁,也会因为究竟有几只发生争吵,有时还和着林子里的小鸟儿唱歌。与小鸟和唱挺逗的,只要我们和着,它们就停下来,歇息在树枝上,盯着我们,眼睛都不眨一下。我们齐刷刷地望着它们,等啊等啊等它们再次欢唱时,我们又和着它们唱,哎-----它们又停下来不唱了。
“它们想唱专场!”
是啊,看到我们这群热闹的孩子们,鸟儿们在林间亮起了它天生的歌喉,只要有一只鸟儿起个头,就会引得满山的鸟儿同声歌唱,声音独特、美妙婉转,汇成一首首特色交响曲,好不热闹。
小孩子贪玩,也会迷路,那时的我们都不到10岁。
有一次,当我们把各自的篮子装满菌子后,再也没有心思去捡了,就在山上捡松果子玩。听到有人在远处喊:“快来呀,这里有一条小河。”我们一阵风似的跑了过去,那不是小河,是一条小溪。因是雨后,溪水流量增大,从高往下滚滚而流,溅起的粒粒浪花,像晶莹透亮的珍珠连成一串串。我们把鞋放在山岗上,卷起裤脚,踏着这溪水里的`浪花往下行。捡水里的鹅卵石,打水仗。也不知道肚子饿,直到天黑了,才恍然大悟:辨不清方向,回不到家了。夜幕中的山,形状都是一样,也不知道这里是哪个生产队,迷路了,也安静了。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慢慢靠近,手拉着手,围坐在草地上,向沉沉地天空望着,向寂静的山上望着。
“前面有灯光!”
不知是谁这么突然地叫了一声,刷地一下,站了起来!看到了希望,就像那亮光处就是我们的家,飞出去的胆子又回到了肚子里。我们仍然手拉着手,没有一个肯放松,唱着歌儿朝那灯光处走近,走近。在那个伯伯的家里,美美地吃了一顿蒸红苕后,把我们一个个送回了家。
我们还有菌子啊。第二天,老远老远就看到那几篮子菌子偎依在一起,静静地等待着我们去认领呢。
山上还有些其他的菌子,我们叫做“杂菌子”。有绿色的绿豆菌,红色的笑菌,灰白色的奶牛菌,纯白色的石灰菌,黑色的烧火佬菌。
每次都是满载而归。杂菌子洗净晒干后收藏,冬天里和辣椒一起炒着吃。雁喃菌的吃法有很多,大多是先炒成成品,然后用砂罐分装,黄基干土泥巴封口,可以吃到来年的二、三月。家庭中,平时舍不得吃,只有来了贵客,在火锅中放上几勺子菌子,并放在“上席”,以示对客人的尊重。随着火锅中那腾腾的热气,那菌子一缕一缕的香,一阵一阵的鲜,会刺激你的肠胃蠕动。放进嘴里,当你咀嚼的那一瞬间,有说不出的美味即刻在舌尖绽开。那不是一个香或者甜可以概括的,它是自然生长在草木丛中的野生菌,吸收了阳光雨露,它的味道是一种跳动在舌尖的纯天然的活力。
还有一种吃法,雁喃菌采集后做成“菌油”,用瓷罐封装,只有过年时家里来了客人,桌上才有。用小碟子盛着,还不能放开胃口吃,用筷子尖蘸点儿,当味精用。
现在想用筷子再蘸点儿,却没有了。菌子成了餐桌上的名贵菜,且是从宜昌那边贩过来的,其味道也大不如以前。也许与收藏、运输的工具有关,也许与大自然的气候有关,也许与环境污染有关。总之,从市场上买回来的菌子,怎么做也做不出原来的那个味道。
一路行驶在这熟悉的山间,仿佛又看到了藏在青苔里、茅草中,那些让我熟悉的又陌生的菌子。我想着它们。往事如烟似梦。这样的美景,这样的趣事,这样的美味,只能在记忆中回味了。
篇3: 故乡情散文
故乡情散文
应堂姐的邀请我再次回到我的故乡,故乡虽说不是很远,可我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去了,变化一定很大的,我紧张激动恨不得马上就到,那种思乡的心情难以用语言表达,那如蜜的亲情好甜,那如酒的乡情好浓。程琳的一曲故乡情把我带回那美好的憧憬。我亲爱的故乡,我的亲人,在这里有我儿时许多美好的记忆。
我的故乡是一个小县城,井字行的街道宽敞整洁,道路两旁的倒垂柳在微风中摇拽它的舞姿,还有丁香花开的花香,顺着敞开的窗子扑鼻而来,让人吸入心房。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新建的楼房排排而起,美丽壮观,给家乡增添光辉的一页,昔日的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然,最耀眼的是城东南角的宝塔依然矗立在那里,日夜兼程,饱经岁月的洗礼。在那里曾经留下我童年的足迹。
我最想去的是我的母校,那里有我童年的梦,有我童年的理想。那是我走向人生旅途第一步的地方,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是我的难忘,还有我昔日的老同学不知你们在何方只因我多年不回来,有一些疏远了,但是我们的友情依然在我心中丝毫不减。魂牵梦绕的故乡,我时时都没有把你忘记,我想您了,我的故乡,我会回来,回到您的身边,品尝家乡的美味,闻听家乡的气息,感受亲人的.温暖。我的故乡,我的亲人。游子在外愿您繁荣兴旺。
我还曾经记得城东门外有一个长堤大坝,我经常和伙伴去那里玩耍,在大坝上慢步,大坝下面是一条沙河,日夜不停的吟唱着美丽的歌谣,欢快的奔向远方。与伙伴们挖野菜,下河戏水,柳树林里不时传来布谷鸟的歌声,那种欢乐的场面仿佛就在眼前,我日夜思念的发小,同窗好友,我多想与你们分享各自的喜怒哀乐,回到从前,絮叨童年的往事,度过一段美好而难忘的时光。我爱你,我亲爱的故乡,我虽然在外地生活,但是故乡有我的思念。
篇4:殷殷故乡情散文
殷殷故乡情散文
玉盘独行万星疏,清秋唱晚蝉饮露。独倚轩窗望乡远,无眠长风借天路。——引
许多年以来,不敢面对老爸已经离世的现实,冥冥之中,老爸始终与天国无关,那温热的气息,似乎从没离开过我的指尖,每每提起笔,好像就触摸到老爸的艰辛。
时光摧残了思念,老爸离去的多年后,自己也踽踽着步履,步入中年,儿时的记忆总在不经意间,爬上记忆的摇椅,在风中荡来荡去,老爸象一座大山,撑起儿女成长的路,短短的57个春秋,您沧桑走过,匆匆走完短暂而辛劳的一声,八口之家,您一个人的肩膀,本就不是地道农民半路出家的你,躬耕近百亩的农田,农闲时,赶着马车走街串巷,卖农产品,为的就是给儿女们多换点学费,少时不知事的我们,除了上学以外,能帮您多少是多少,你始终无怨无悔的奔劳。
可是,当病魔把你击倒时,你却流泪了,沧桑的脸老泪纵横,你担心满窝的雏燕,从此没了可以依赖的根。
本来能写得一手好字的手,却在病魔降临的一刻,笨拙,僵硬,干裂,你哭,从此再也无法梳篦儿女缓慢成长的年轮。
而今,飞出的雏燕想归巢,觅那一直未曾荒芜的老根,可是,您却不在了,那种,子欲孝而亲不待的苍凉,让我以赎罪的心抱憾今生。
半轮月,一怀乡愁,不是游子,又怎知人在天涯的忧?
多少次,午夜梦回,泪湿青丝。
多少次,梦回故里,哭倒在老爸的坟冢前,杂草与星星零落的野花迷断游子的眸光。
一份大爱深埋在千层土壤下,一份思念借长风,送天路,一缕幽魂,您在那边可好么?
老爸,又是一年中秋时,秋蝉声声,秋露盈盈,大红高粱,又飘起酒杯的香纯,引诱着贪杯的你……
你可知,你的.离去,一直是我无法释怀的痛,十年前的那一天,那一次,还有两天就中秋,多想留你过那个中秋,可是,你执意回故里,在送你踏上归途的一刻,怎么也想不到,那是最后的别离,从此阴阳陌路,人鬼疏途。听老妈说,给您买的月饼,你小心的包裹到家,旅途中,一口未动,就为了给家人分享异乡带回的月饼香,你也许垂涎过那甜甜的美味,可是到您蓦然离去,竟然不知道那月饼的滋味。知道么,我好恨,恨自己未能将您老安然送回故里,听老妈在一诉说,心碎片片,泣不成声,心痛无法言喻。泛滥的泪水,决堤而泄……
老爸,你是否还记得回家的路,我曾笑问过你,你骂我混,谁都逗,可是,那次你走后,我梦里哭醒,你知道么?梦里,你真的走丢了,半个月过去,恶讯传来,你旧病复发危在旦夕,我与妹妹在千里之外,拼命的往回赶,然,你却无情的走了,没有等女儿的到来。知道么?那一刻,女儿痛断肝肠。
从此,你真的永远的走丢了,我再也触摸不到你长长的眉毛。再也找不到老爸暴怒时那种吹胡子,瞪眼睛的恨与爱。
而今,又是八月金秋时,还有两页就是与你最后诀别的日历,我抱着那一页泛黄的记忆,久久不肯离弃,只因,那一页有你最后的气息。
十三年了,我的双脚始终在外游离,故乡的云和月,始终照不到我凌乱不堪的足印,只有我一颗思乡的心,穿越空间,于梦中掬一捧您长睡地方的黄土,掩埋自己裸露的白骨,想与您一起完成异域旅行。
可是梦醒时分,我依然没有勇气去拾故乡的风沙,来填埋自己虚空的灵魂,也许,是世俗的虚荣吧!我始终不愿回自己曾梦里千回百转的“家”,因为我不能荣归故里,不能风风光光的给您行百孝大礼,因为我很失败,让您很失望,多年的打拼,最后是一无所有。
贫瘠的灵魂,贫瘠的情感,再视金钱如粪土,我是真的贫瘠之极,愧对您的谆谆教诲,至今在那本泛黄的日志本上,依然保留着您激励女儿的那首诗:
革命前途万里程,
前进途中放光明。
希望吾儿努力学,
一往无前当先锋。
看着那浅浅的几行字,感觉那沉甸甸的父爱,真的无颜回乡面对曾经对我期待之深的老师和父辈们。
“露从今夜起,月是故乡明”每每月圆,心都会携一缕乡愁,轻轻长叹,也许,真的该回故居看看了,少小离家,走在乡间的路上,也许连追蝶的少年都不会有了,能知我是那乡人的,就只有那坐山,那条河还有那一方热土……
所属专题:中秋节文章专题:中秋节散文,中秋诗歌祝福等
篇5:悠悠故乡情散文
悠悠故乡情散文
有一种情随风飘,无论你到哪儿,她都会萦绕在你的胸怀,那就是故乡情。
我的故乡山峦起伏,站在山顶上,放眼望去,是一座座山,叠交在一起。到了远处,大有烟锁重楼之势,模糊之中,如梦似幻。故乡位于武夷山,属于丘陵地带。这儿是我生命的开始,我希望这儿也是我生命的终结。
童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纯真无邪,懵懂无知的,然而对于我来说,却多了几许情深与无奈。在故乡的日子,有过许多欢乐。儿时的我对于新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我堂兄高我三个年级,他教会了很多东西。故乡有很多竹子,我和堂兄就拿着刀上山砍竹子,把砍来的竹子劈开,然后做成刀与剑、水枪等。当然这些事都是我们小孩参与。削成的刀与剑有长有短,都追求与电视上武侠手上的.武器相似,梦想着自己也拥有绝世武功,拿着长剑来笑傲江湖。
然而快乐之中,却伴着伤痛,爷爷奶奶在我那时候相继去世。那时候父母奔波于生活,他们曾带过我一段日子,在他们的呵护下,我的生活无忧无虑。后来我上了小学,与他们在一起的日子减少了。在我二年级的时候,他们去世的噩耗相继在我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痕。爷爷是一个篾匠,他那因为竹子而割破的双手是我永远抹不掉的记忆。奶奶脾气不好,然而我知道她并不是她表面上那样不近人情。她恼火我的晚归,不许我在门前的小河里玩水。记得又一次我回来得有点晚,她饭都没做,找了我很久,当我回来后,她一边替我洗澡一边打我,给了我一个小小的教训。在我的记忆深处是他们清晰的音容笑貌,轻轻拨动我的心弦,望不掉那些逝去情,忧伤漫星星夜。
后来我离开了故乡,踏上了求学之路。世事无常,人事变迁,命运总是捉弄人,我像断了线的风筝,失去了她的怀抱,很多年都没回去过。人在旅途,心路弯弯,我们是人海过客,在流年的细碎里疾掠而过。高考过后,我带着那些眷恋回到了故乡,可是等待我的却是另一番光景。到乡翻似烂柯人,很多人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很多人。我不禁感慨:往矣,石板桥!熟悉的只是那些风景,故乡的老屋依旧,故乡的山水依然。临风听竹韵,别是一番惬意在心头,轻风吹拂着竹叶沙沙作响,陶醉其中,仿佛睡着在醒着的时光。第一天下午,烟雨斜阳,东边日出西边雨,倒是无情却有情。傍晚,一道残阳铺水中。随着水纹而荡漾,空岚寂静,清风无尘。曾经似水盼何年,今天心愿已了。
故乡呀,你在我山野之中,给人以云水禅心。悠悠岁月情,竹叶飞舞如梦来。在春天,映山红应时而绽放,漫山遍野。想想在过去日子里,杜鹃几度红,已经有多少个日月了。以前不能与你相守,之后可能还要分离,但在我的心中,你是不变的港湾,等待我这个游子。有人说,人老后童年的记忆会越发清晰。我想到老后,能坐在故乡的门前,看那雨后飞舞的蜻蜓,欣赏那风牵云动,然后再在这片土地上长眠。
篇6:白雪故乡情散文
白雪故乡情散文
车行到半路,雪花开始飘落起来,从车窗向外望过去,大地里的白雪随着路程的前行越来越白。大地里,黑土地裸露着白雪的痕迹,沧桑而厚重。一路行来,雪花一路飘落。天空迷茫而空洞,路边的枯草树枝失去了生命的鲜嫩,在风雪中一路飘摇。
下车的时候,雪花仍在下,凛冽的寒风瞬间打透了衣衫,各个村子笼罩在一片飞雪之中。棉服上落了一层细雪。寂静的林荫路上,路过一台小三轮车,就再无看见其他车辆经过。茫茫烟雪中,心里忽然生出一丝丝牵挂:故乡的路,故乡的影子,故乡的人,你们还好吗?
到了家,就爸爸和小侄女在家。外面的雪越下越大,园子里,已经一片白茫茫了。家中多了一套粉色碎花小窗帘,优美而柔和地垂挂在窗子两边。房间里很暖和,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寒冷。过了半个小时,弟弟、弟妹和小侄子回来了。一身的落雪,小侄子看上去对我有些陌生,清亮的眼睛闪啊闪,一句话也不说。几个月没回,孩子的心还在揣摩中吧?哪里来的人?真的是姑姑吗?
晚饭弟妹和我一起做的。厨房里虽然很冷,但和去年比起来,还算比较暖和的。窗子上看不到冰霜,忽觉一股股寒气传入身体,不禁打了个喷嚏。做了几条青鱼炖冻豆腐,炖了酸菜排骨,蒸了一碗鸡蛋糕,小白菜炖肉。叔叔这时来送小侄女的自行车,于是在这里和我们一起吃了晚饭,也和爸爸喝了一些清酒。听他们谈论一年的收获得喜,很是动听的一种声音。外面天色黑沉沉一片,只有白雪在空中飘着,院子里的大黄狗听见声音偶尔“汪汪”狂叫几声。
这次回家,意外的没有失眠。是劳累还是喜悦,夜里睡得沉沉,躺在炕上,身上盖着厚厚的棉被,身体暖热,脸上冰凉。直到听见黎明前的鸡叫声,爸爸起来烧暖气的声音,才有了清醒的意识。朝阳火红一片,照射在雪地里,变得分外妖娆美丽。一群群麻雀从树上飞下来,落在园子里,捡拾喂鸡的粮食碎末,有人经过的时候,“呼啦啦”惊起齐飞走。雪地里一片片鸡和麻雀的爪子印,凌乱成雪地里的一处格外的风景。爸爸穿着大棉服去院子里扫出一条小路,弟妹开始做早饭。远处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上空飘着袅袅炊烟。一座座被雪覆盖的房顶,在树林的掩映下,显得更加寂静唯美。
吃过早饭,天空又飘起细雪,我和弟弟去水库里扫雪,扫雪工具是蓝色的铁锨和一个大扫帚。冰面上白茫茫一片厚雪,远方大地也是一片白。我们一片一片的推雪,很快推出了一道光滑的冰面,上面有冻裂的缝隙和被冻结的白色水泡。抬头就能看见村子里几户人家房子正门口,也看到偶尔有人从路边经过,裹着厚厚的帽子和棉服。在冰上扫雪已经不是陌生的事情了,在我少年的时候就扫过,如今二十年过去了,水库依然还在,落雪依然年年覆盖这片水域,想起来心中一阵兴奋和温暖。过了一会,有些累了,就走到雪地里,停歇一会。抓住一团雪,顺着弟弟站着的方向扔了过去。弟弟轻松一躲,雪花散乱着落到了冰面上,一片白色的模糊。这时,我和弟弟的欢笑声就传出很远、很远……
扫完水库里的雪,又扫光了平台上的雪、大黄狗的狗窝、鸡群住的`鸡窝,雪花好像被全部一扫光。园子、院子里露出了原来的土色地方,麻雀又开始时时飞来落地,又时时飞走栖在树上,大门口的路也被过路的村人踩出了一条路。
小侄子这时忽然从房间里冲出来,大叫着:“啊!下雪了,下雪了!”
弟妹急忙拉他进房间,“儿子,快回来!外面冷。别冻着!”
过了一会儿,小侄子这一次“全副武装”又跑出来了。只露出一双眼睛,闪闪发亮。他站在我身边,看着我和弟弟扫雪。还一直夸赞我们:“真厉害!”
弟弟笑着说:“这是又要动手的前兆,现在他的模仿力极强,看大人做什么,他就想学着去做。
果然,小侄子慢慢靠近我,说:“姑姑,你累不累!我也要扫雪!”
我笑着回答:“不累,你自己玩吧,等我们都扫完了,就和你玩。”
看没有动摇我的扫雪信心,他接着去弟弟身边说:“爸爸,你休息一会吧?我要扫!”
“快扫完了,你太小了,这个东西你是拿不动的,快回屋吧?”弟弟蹲下来,把他的帽子重新戴好了。雪停了,太阳闪亮照在这一对父子的身上。
扫完该扫的地方,才知手腕酸痛,很久没有做这些活计了,方知得到一次这样锻炼自己的机会并不多。繁忙的生命和生活,相隔这么远,和家人在一起劳作的机会并不是很多。
下午和弟弟去上个村子的小卖店去买冥纸,明天准备给母亲上坟。到了地方,看见了二姨家小哥也在,麻将馆内有人在玩牌。宽敞的房间,足有两百平。货物也算齐全。烟酒糖茶,油盐酱醋,青菜肉蛋,各种生活用品,琳琅满目。在超市里转了一圈,买了两斤糕点。弟弟买了和我一样多的冥纸,也买了几种青菜,两箱雪花啤酒。小哥把东西塞进他的大众车子,因为是新车,感觉特别舒适宽阔,是底盘比较高的那种轿车。在雪地里开,依然轻松自在。车里放着歌,小时候那个聪明勤快,好看的小哥如今已是一儿一女,包了很多地,有房有车一族,在村子里无疑是富裕的年轻一代。
小哥把我和弟弟送回家里,我给他找出了一堆橙子,切开几个放在盘子里。这时姐姐打来电话说家中杀猪招待,上午已经把爸爸用车接走了。正好小哥在,说愿意把我们送到姐姐家,顺便看看他的久不见面的大妹子。几句话,我们都被逗笑了。小哥依然是那个幽默聪明透顶的小哥,眼睛一闪就来了鬼主意的小哥。小时候用自行车前后带着四个人,然后把两个小笨孩甩在沙滩上的那个淘气鬼。
坐上车子,小侄子正在熟睡中,不然一定会跟在身边,不离不弃地爱凑热闹的孩子。大家都在庆幸他的困顿熟睡。弟妹说什么也不愿意去,可能是因为家里有两个孩子的原因吧?一个母亲想到的永远是孩子需要照顾的事情。
车子开出村子,走上公路。白雪一路,树上、田野里,依旧白茫茫一片,清凉素寒。拐上岔道的时候,雪地里,只有这一辆车子在缓缓前行。姐姐婆家的村子很是偏僻,道路弯曲难走,但恰好是土路,也很平整,车子顺利通过,弟弟说下雨天车子想都别想进来这村子。小哥说车子进来本身就是犯错误,进不来也出不去。我和弟弟听了小哥的话都笑了起来……
姐姐在沈阳买了一套三室的新房,因为亲属在家乡这边居多,就在老家招待大家。进了院子的时候,棚子都搭上了,桌椅放在院子里。寒冷的空气里,大门口飘出一团团烟雾水汽,是一头大猪已经杀完了,被分割成骨肉各段,堆放在一个个大盆小盆里。屋子里人声鼎沸,烟雾缭绕。大门都敞开着,冷气寒风时时吹进屋子,却没有人在意,一种热情喧闹的场面。进屋的时候,很少有人认识我们。等见到了一身忙碌气息的姐姐,房间里的人都散了。我走进了西屋,有几个人在忙着切酸菜。和我说话的人我都不记得了,二十多年了。他们的记忆还在,我的记忆也在,却认不出旧时的人了。在那个时刻,我忽然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远方的陌生人,只能用笑容来打破陌生的面孔,让那些亲切的话语变成最熟悉的问候和记忆继续缓慢复苏的“添加剂”……
次日上午,大雪封路,我和弟弟在茫茫的大地里行走,踩出了一条道路,心里怀着岁月的牵挂和对理想亲情的探寻,一直走到田野的尽头,后面留下一行深深的雪足迹。坟前蒿草丛生,白雪覆盖住了整个坟头。树林带里一片白茫茫的景象。树枝银白,天色银白,寒冷的空气透着寂静的气息。我和弟弟跪在母亲的坟前,点燃蒿草和冥纸,在火光中一些往事浮上心头,历历在目,清晰如昨,魂归泥土的美善母亲,如今我们已经阴阳两隔,再不相见。想到此,不禁潸然泪下……
黎明前,躺在炕上,热乎乎的被窝里,仿佛一种乡情的温润如花。这时听见声声鸡叫声和爸爸起来又一天烧暖气的声音。寒气正在扑面而来,起身下地,穿上靴子,披上棉服。走到窗外,木门斑驳的蓝色碎影,打落了寒冬的记忆。思念妈妈,思念故乡的童年。我已经不是昔日的少年,在寒风中,伸出的双手瞬间变得冷凉如水。阳光升起,绮丽的光影,打在水库上冰面的时候,冰上出现了几位少年在滑冰,原来是小侄女她们。一路欢笑,一路惊喜声不绝于耳。多美的少年,多美的青春时光,是希望的艳阳,是暗夜的灯火,闪着荧荧的一束光。
下午去看望小姨妈,大狗护院,远远听见小姨妈喊自己小名,欣喜异常。小姨妈和许多村里同龄的妇人一样,头上多了些许的白发,家里的弟弟考上沈阳师范大学分配在和我同一个城市,夫妻两人在同一所高中任教,小妹在县医院做护士长,兄妹二人平日少有时间回家看望小姨妈。家里却是井井有条,物质生活富裕,不愁吃穿,不愁花钱。日子越过越好,几十年前的小姨妈那美丽的笑容依然停留在记忆的深处,还有她家园子里那些郁郁葱葱的黄瓜、西红柿等蔬菜,经常是我们摘吃的“美食。”
晚上和弟妹包饺子,包了很多。一帘子又一帘子,生怕不够吃。爸爸在一边看了直笑,“这饺子让你们俩包的,够吃几天了。”小侄子拿着玩具枪,“突突”地向我们俩扫射烟雾。弟妹用沾着面的手拍了他两下,就被爸爸抱走了……
最后一天我去了县城办了一件事情,人声喧嚷的街市,闪着家乡人的身影,散发出故土难离的气味。高楼上空洒下的缕缕光线,星辰一样,在天地之间散播清辉。故乡情,故乡人,我对你们的爱和牵挂,永远都在,永远都是我记忆中最美的风景。
天边绚烂的夕阳,在雪光中愈发飘逸飞扬。江南已经花朵盛开,暖冬融融。北方白雪覆盖整个大地的时候,车窗内的时光仿佛也在后退,渐渐模糊,渐渐清晰;又渐渐模糊,又渐渐清晰,沿着光阴的足迹一直走向清丽的远方……
篇7: 浓浓的故乡情散文
浓浓的故乡情散文
我的故乡在美丽的金驹岭山脚下,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一条欢快的伊洛诃从面前潺潺流过,依山傍水,分外富饶。
话说金驹岭。金驹岭其实是一座山,海拔300多米。听父辈们说:山半腰有个金马驹,相传“拥有了金马驹就拥有了无尽的财富”,如今,山上苍松翠柏,郁郁葱葱。一条柏油山路蜿蜒曲折,通向山顶。小时侯,记得山下有一千多亩肥沃的土地。每当看到乡亲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地耕耘,望着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收获着微薄的希望,脸上洋溢着说不出的幸福和满足时,我自然也浸泡在这丰收的欢乐氛围中。
如今山下有学校、有居民区有卫生院等文化娱乐设施。
“集团企业”就座落在山脚下。她Y邻310国道郑洛段,便利的交通环境,依山傍水的地利优势。公司秉承“绿色、环保”的工作理念。营造了花园式的工厂。当你走进集团公司就像走进了花的海洋。挺拔整齐的万年松延伸到公司的各个角落。公司大院有各样的花卉、假山、鱼池,把她装扮得别有风味。漫步在公司整齐的道路上,两旁的夹竹桃树像迎宾的卫士,青翠欲滴,笑容可掬。车间外面到处可现绿荫、花园。中心大道上空悬挂的“集团实业、灿烂辉煌”几个大字,金光闪闪,展示着集团人不屈不挠,勇于开拓的创业理念。想当年这里只是个百十人的小型水泥厂,历经三十多年,日月变迁。人们改变了靠山吃山的陈旧观念。他们在这里创建了铅杆、炭素、包装、耐火材料等三十多种综合性工厂。故乡的人们在这里辛勤地劳作,不停地挥洒着汗水。
故乡脚下的土地,是那样的坦荡、殷实,似乎蕴藏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公司水泥全国闻名,公司炭素国内畅销,经久不衰。铝杆、包装、耐火材料等多种行业蒸蒸日上。越来越红火。如今,我又回到故乡,在工厂做了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每天在这片多情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心里是那么地快乐。我愿化为一滴水,融入你的身躯里,心甘情愿为之付出,为之奋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的山最美,故乡的水最甜,故乡企业最多情。我的心在这里倘佯,我的汗水在这片土地上流淌,我的梦想在这里发芽。愿故乡的祖祖辈辈生生息息,女人美丽男人健康。老少快乐,回季安康,愿这片多情的土地啊,世世代代永远年轻,愿故乡的企业日新月异,再铸辉煌。
篇8:酸甜故乡情散文
酸甜故乡情散文
“我这里有老家的酸菜和老腊肉,有时间来撮一顿啊”。离开家乡,最爱听的还是这句话。
老家是久负盛名的“雪梨之乡”,除了雪梨,就数酸菜和老腊肉了,酸菜和腊肉让许多的游子魂牵梦绕。儿时看见在外面工作和打工的乡亲们离开家乡的时候,行李中最醒目的就是老腊肉和酸菜,当时百思不得其解,实在是不明白这两样东西为什么这样受欢迎?
儿时的家里很穷,除了宰年猪的时候可以吃上一点鲜猪肉,平时都是吃挂在厨房墙壁木桩上的老腊肉,而且也不是顿顿都有,家里煮腊肉一般是有客人来或者是邻居帮忙干农活的时候,煮腊肉的日子对我们这些小馋猫来说,就是过年!酸菜却是我们饭桌上天天都有的,儿时的老家一天只吃两顿饭,早上早早起床后,除了在家里煮饭的人外,其他的人都到外面干活。
春天的早晨,天刚麻麻亮,我们几姊姊就在家里大人的吆喝声和威胁声中,老不情愿地睁开惺忪的双眼,慢吞吞地背上背篼到山坡上去割垫圈草或者割猪草。冬天的早晨就更惨,搓着快冻僵的小手,在黄土地里捡玉米杆(煮饭引火用)。说是“捡”,其实没有那么简单,家乡缺水,秋天割了玉米以后,父辈们就用耕牛犁地,黄土地便成了满满的土疙瘩,这土疙瘩,大大的,硬硬的,用锄头或者“土巴锤”去敲碎,没有水份的土巴疙瘩,振的我们的小手全部裂开了口,我们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把坚硬的土疙瘩敲碎,然后把里面的玉米杆装进高过自己的大背篼。为了得到家里大人们的表扬,我们都拼命地敲土疙瘩,拼命地把背篼里的玉米杆装的多多的,有时还在满满的背篼上面堆个大大的尖。等到红红的太阳照到了地里,家里煮饭的人就会站在房屋顶上,扯开喉咙叫着家里人回家吃饭。我们也在家人的吆喝下,背着大大的一背篼玉米杆,在邻居大人的夸奖声里,满心欢喜地回家吃饭了。
家里的早饭不是白米饭,因为家里根本没有大米,有时甚至连小麦面都吃不上,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家里的早饭基本上是烘洋芋玉米面馍馍,菜是大大的一碗酸菜或者腌菜,没有新鲜的蔬菜,偶尔饭桌上会有一小碗豆豉炒腊肉,这一小碗就成了我们这些小馋猫攻击的目标。。。。。
家乡酸菜的做法很特别,和市场上卖的不一样。首先酸菜的材料必须是圆根樱,圆根是一种根茎蔬菜,说是蔬菜也不全面,应该说是根茎植物吧,因为它的茎叶用来煮酸菜,根是圆圆的萝卜,可以生吃,也可以和腊肉一起炖着吃,被霜打过的圆根萝卜甜甜的,清爽可口。宰年猪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用年猪骨头炖满满的一大锅圆根萝卜汤。甜甜的汤让我们在还没有正式吃饭时,就已经喝了一碗又一碗。
十一月份打过霜以后,就是收圆根的时候了,周末早早的就和家里的大人们到圆根地里,收圆根不用工具,我们小孩子们使足了劲,双手抓住圆根樱一拔,就连萝卜一起被拔出来了。我们把拔出来的圆根堆在一起,大人们就拿刀把萝卜和茎叶分开,萝卜捡大个的放在背篼里,背到早挖好的地窖里和胡萝卜一起埋起来,平时煮腊肉和过年的时候用。大人们把没有萝卜的圆根樱像编麻花辫一样编起来,编的`大概有三四米长,然后把编好的圆根樱搭在房架上风干。以备开春没有菜时煮。余下的圆根樱大人们就洗得干干净净的,烧一大锅不沾油的水,烧开了就把圆根樱放在里面打个滚,这时的火候最关键,时间长了,圆根樱就会腻,时间短了,圆根樱就太硬,嚼在嘴里费劲。酸菜的酸母子也是关键之中的关键,有老酸水时,圆根樱煮好捞在早准备好的大木桶里压紧,然后把老酸水加热后,趁热倒在桶里,拿一个大大的圆石头压好,在用油布把桶口封严实盖上桶盖。经过一天一夜的发酵,第二天早上把油布取开,酸酸的味道扑面而来,抓一根尝尝,半边腮帮子都软掉了。美味的新鲜酸菜就这样诞生了(如果没有老酸水,就可以在煮圆根樱时煮几个嫩白瓜或者苹果,也一样可以达到效果)。
酸菜的吃饭有很多种,可以炒,可以煮,还可以凉拌。儿时记忆最深的是酸菜土豆面块,那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粮食,晚饭基本上就是酸菜洋芋丝面块。说是面块,其实到了我们的碗里,面块的影子都见不到了,全是洋芋丝和酸菜。家里有年老的祖祖和爷爷,妈妈在面块刚刚起锅时,就把面块挑起来给祖祖和爷爷吃了,我们吃的就是剩下的酸菜和洋芋丝。所以儿时的我,特别讨厌吃酸菜。
不知不觉时,我已经过了讨厌吃酸菜的年龄了,在离开家乡来到这美丽的大草原上,这里没有了家乡的酸菜,没有了那种绿油油的圆根樱,没有了甜甜的圆根萝卜,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
偶然一个日子,我看见一家小饭馆的门上写着卖有家乡的酸菜面块,心里那个激动,仿佛看见了家乡那成片的圆根樱。快步走入,点了一碗老家的酸菜面块,心里忐忑不安地猜测着酸菜的模样,回味着自己曾经讨厌的酸味。面块好了,在酸酸的味道中,我看见碗面上躺着的竟然是正宗的老家腊肉炒的正宗的老家酸菜!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儿时的记忆全部浓缩在里面了,只是没有了讨厌,而是满心的感激:感激这种酸酸的故乡味道,感激儿时的浓浓记忆,感激游子漂泊的心有了栖息的地方,感激自己还能品尝活着的滋味。
故乡的腊肉又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腊月间里,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宰年猪了。家乡的年猪都是肥肥的,壮壮的。家里有学生的,都会把日子选择在周末,这样学生就可以一饱口福了。儿时宰年猪的日子我们比过年还期盼,早早起床躲在屋顶上,看父辈们把猪赶出圏,几个人一起,逮的逮猪尾巴,逮的逮猪耳朵,宰猪匠手里拿着一圈皮绳,套住年猪的双腿一拖,年猪就倒在地上不能动弹了,父辈们把年猪放在杀凳上,宰猪匠从背后单腿跪压在年猪身上,左手把猪头使劲向后托,右手拿着宰猪刀,对准年猪的脖子,用力刺进去,旁边的人赶紧拿铁桶接住喷出的猪血,猪血是个好东西,可以用来做酸菜血旺,也可以蒸血糕馒头。血糕馒头的做法很复杂,要有经验的老年人才会蒸。
宰年猪家家户户都要请客,父辈们把猪肉分好,用盐和花椒腌一会,然后一双一双地挂在厨房里面的吊杆上,因为只有用厨房里面煮饭的炊烟慢慢熏出来的腊肉才香。而且老家的年猪是不喂饲料,只喂玉米面和土豆,肉质细嫩,肥而不腻,深得人们的喜爱。
离开老家的日子,每当身心疲惫时,总是怀念家乡的酸菜和老腊肉。工作之余,几个老乡邀约一起,到有酸菜和腊肉的饭馆里,来一盘豆豉炒腊肉,一盘青椒炒酸菜,那个味道啊,让人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这些游子啊,不管走得多远,心都在故乡那片美丽的土地上。
浓浓的故乡情哦,多少游子为你魂牵梦绕!
浓浓的故乡情哦,你让多少文人志士诉说衷肠!
篇9:浓浓故乡情散文
浓浓故乡情散文
有道是血浓于水,而情又浓于血。有了一把年纪,有了一番阅历,过了无数沟坎,有了几回伤心欲绝,你才能深刻体会到那浓浓的故乡情,就像炊烟般永远缭绕在你的脑海,与亲情、友情、爱情缠绵不绝;就像血液般永远流淌在你的血管,与成长、生命、良心相依相伴。
人之初,性本善。而故乡情比血缘的传承还要长久,比亲情的胸怀还要博大。有了浓浓的故乡情,才会有拳拳的报国情,才会有天生良善的人文情怀,才会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济世远志,才会始终心存太平盛世人类大同的美好期盼。
故乡情浓,是因为故乡是每个人祖祖辈辈生存养息的地方。尽管我的故乡没有家族祠堂可以训诂,没有族谱可以显耀,但我相信自己诞生的这片故土下面,深深掩埋着祖先那不为人知的故事,我相信在这片土地之上举首三尺有神明,即使是我一个人走着,我仿佛看到有千百双智慧的眼睛在盯着我,鞭策着我要我虔诚学好,努力做人做事。人的一生会懂得很多道理,但根深叶茂的道理千万不能忘记,祖先是我们的根,这根就深深扎在故乡那片泥土里。
建国后经历了那么多次政治运动,很多传统的好习惯也被当成封建迷信给烧没了割尽了。比如族谱,那是家族这棵大树的成像。我是二十五岁那年,才在亲戚家看到厚厚一本《陈氏族谱》,那古色古香泛黄的草纸令人望而起敬,那祖辈传承的清晰脉络,令人习而震撼!那一刻,我想到了三个哲学上的终极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回家我就问父母家里有没有族谱,父亲摇头后告诉我,他小的时候也关心过族谱,听爷爷说我们这一支人是从李虎庄迁移来的,李虎庄距离我村不到十公里,父亲去那里问过,从祖上的名讳看的确是同属一个老祖先的,但没有查到族谱。因此,你从哪里来的问题,我只能从家里敬的牌位上知道高祖、曾祖的名字了。后来,我留心问遍了村里的老人,有李、宋、陈、楼几家原来是有族谱的,文革中付之一炬后再难恢复了。四年前,我再次为没有族谱而遗憾,就征求众兄弟意见,由我起草了《王氏家族占字辈拟定十代族谱》:辉县市吴村镇王展村王姓多矣!而与我一族有血缘关系的仅三支,可从目前所敬祖宗牌位获知。经查,自新中国建立后,顺应破除封建迷信的政策,我王氏一族已无家谱可考,仅从家族所敬祖宗牌位知晓高祖名讳王柏林、曾祖名讳王清连。从祖父辈起才略知详情:祖父辈兄弟二人,祖父王名禄育有四子,曰太运、太平、太亮、太广;祖叔王名寿早夭无嗣。至我占字辈兄弟盛达16人。经众兄弟倡议,决定自太字辈起排列出十代族谱。王氏姓名历代以三字为准,辈份区别在中间一字。因太字是四划,以每代增一划拟定如下:太、占、宇、寿、奉、胜、真、爽、富、煜。
我终于知道我是谁了,我是王氏家族里面,是具有血脉传承的这样一个人。我是从我的父亲那里来,我的父亲从我的爷爷那里来,然后我的爷爷从我的曾祖、高祖这样一路下来,从自己的祖先那里来。我更知道我要到哪里去了,我也将进入祖庙,我也会成为后来人的祖先。所以当这三个哲学基本问题解决了以后,人的生命就得到了安顿。人的生命得到安顿以后,整个社会就比较地少一些纷争,少一些戾气,多一些祥和之气。所以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一说。慎终、追远这两件事做好了,老百姓的灵魂生命都能够得到安顿,那么这个社会才会是和谐的,老百姓的品格才会是忠厚仁义的。浓浓的故乡情就是如此淳厚的情感。
如果说家族亲情是血脉相连的`关系,而毗邻而居的乡亲就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浓浓故乡情,使我很早就明白了唇亡齿寒、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喜欢思考的我,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了同村不同姓的一千多口人,即使是文盲,也能叫出来那么多人名,也能分得清相互之间的辈分,这就是超越血脉的传承!或者说,五百年前是一家,能同村而居该是多么传奇的缘分啊!
这种浓浓的故土情,对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有更多生动的记忆。那时候有太多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街坊邻居都是相互帮衬着过日子。比如谁家生了孩子,乡亲们这家送一升好面,那家送一升小米,有的送二十个鸡蛋。记得我小妹出生的时候,就收了乡亲两篮子鸡蛋,妈妈看一眼就能知道谁家送的鸡蛋有几斤,等人家坐月子的时候,妈妈就一定要多送还几个。原来,大一点的鸡蛋,8个一斤,小一点的鸡蛋,10个一斤。正是这样的相互照顾,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投桃报李,互通有无,浓浓亲情葳蕤绵延,使那些坐月子的母亲们才难得有一个多月的好日子过。就是平时过日子,谁家都有揭不开锅的时候,谁家都有家里来了稀客没有好东西招待的时候,街坊邻居相互挪借是很寻常的事。还有农具、交通工具,更是在大忙季节救人于水火的援助。正是这千丝万缕的亲密交往,将故乡情编织得如锦似缎,清香溢远。
在咱老百姓的心里,更有一个很厚道的标准,因为饥饿在地里吃了别人家的黄瓜啊茄子啊红薯啊什么的,都不算偷,只有拿到自己家里才是偷。记得那时候,还有一样东西,偷到家里也不算偷,那就是棉花。因为那时候不计划生育,家家都是孩子多,靠人头分的布票和一斤棉花根本不够一人一身衣服的,那就要靠偷棉花多织些粗布。那时候我还小,摘棉花的时候也学着大人挑好的棉花往夹袄里塞。可是生产队长在收工的时候会很严厉地说:“有的社员很不自觉,往自己衣服里塞棉花,这是小偷的干活,我希望你在路上悄悄地掏出来算完,我就不点你的名了。”天呀,我以为队长看到我了,吓得出冷汗。谁知往别人身上一瞅,我直想笑,明明是大男人,腹部塞了棉花就像怀孕五个月的孕妇了。原来这叫“队长该说要说,出了问题自己负责”。因为乡里在收获季节都派干部下乡突击检查,谁要是碰上了就活该倒霉了。记得二队有一位大婶在村口被乡干部逮住了,她篮子里的野菜下有几块红薯,就被乡干部监督着游街示众,还把她偷的红薯串起来挂在她的脖子上。我记得大婶一路都在哗哗地流泪……那时候我心里可恨乡干部了。
说到故乡情浓,就不得不说初恋和婚姻。我想,出生在农村的人,初恋和婚姻多数都和故乡息息相关。我亲弟兄五个,虽然只有四弟媳是同村的,但同村曾有两个村姑爱上了大哥,爱上我和三弟、五弟的村姑也不止三两个,所以都没娶上本村媳妇,都是因为家里人口多穷得叮当响,女方父母不同意才初恋夭折的。而我有叔伯姐妹七个,也只有一个妹妹嫁在本村,其他的姐妹也都有同村的小伙子追求,他们也都是因为一个穷字被我家长辈拒绝的。但不管成与不成,初恋的印记是永远不会磨灭的。尽管嫁娶不是本村的姑娘小伙,但和自己步入婚姻的百分之九十都是本土的,亲家都在二十里方圆之内。现在都步入老年了,那些留有遗憾的兄弟姐妹,见了面还会开着认真的玩笑说:那时候我差一点儿就成了你的媳妇了啊……我差一点儿就做了你的老公了哈……
说到穷,那时候还有很多真实的笑话呢。比如裤子屁股上破了洞自己不知道;捡拾地上的“食物”结果发现是驴粪蛋蛋……有个哥们把新裤子套在破裤子里面穿上街,被人笑话,他还骄傲地炫耀说:“内穿新裤子一条!你有吗?”乡亲还自创一条成语“一分钱掉在泥地里,八面下撬杠”,很形象地道出那个时代一分钱对一个家庭也是重要的,俗话里就有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说法。村里有父子俩爱喝酒,好不容易有了两元钱买回一瓶酒,儿子在进门时被门墙绊倒了,酒瓶摔破了,父子俩立即趴在地上喝起洒在地上的酒来……
在村干部“家和万事兴”的长期熏陶下,村里虽然没有发生过刑事案件,但街坊邻居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吵骂打架的还是时有发生。尤其是那些四合院杂居几户的,更容易因为鸡娃丢了、狗不见了、猫没影儿了而相互猜疑,开始是指桑骂槐继而引起明确指责,从而纠纷频生。尤其可笑的是,一年夏天有一位我叫大娘的,和邻居一位年轻大哥吵架,大哥恼羞成怒,竟然把大娘按倒在地,大娘毫不手软,两只手攥紧了大哥的命根子,疼得大哥连连求饶,大娘在下面还高喊着“掐住你的喉咙系,不让你出气!”逗得前来劝架的乡亲笑个肚子疼。从此两家再没发生过纠纷了。
正因为故乡情人人都很在乎,所以有时候也会被她伤害。我终生难忘的就是村支书因为误会对我家多年的报复行为。我13岁那年晚上从外村看电影回来的途中,和村电工发生口角,电工把我的布衫扔在沙坑里,我父亲去找电工说理,村支书竟然诋毁我父亲打了电工要捆绑我父亲法办,幸亏有群众见证没有得逞,支书又指使电工装病要我家拉着他三次去医院为其看病;村支书还把我家房后种的树归了公;在我和四弟当兵问题上百般刁难。还有一件事,是我祖奶奶去世的时候,邻居李大爷不让祖奶奶的灵柩从他家门前过……更有一件令我寒心的小事,那年我从部队回家探亲,去王叔叔承包的果园买杏子,他称杏子的时候秤杆高高低低竟然添添去去三五次,当时我真是眼没流泪心却在流血啊!他是个老实人不会做生意这我理解,可是那会儿真的是伤心了,后来想明白了,原来故乡情和亲情一样很容易被无意识的薄气伤害至深的。但故乡亲情无论因为什么造成过伤害但都能自然修复抚平,亲情是永远割不断的。后来我参军每次探家,都会去村支书家里坐坐,他对我家的误会慢慢就消除了。村支书老的时候我还请假回家为他吊孝送了挽幛。邻居李大爷病卧在床的时候,我还买了一篮子鸡蛋去看望他老人家。
原来父母在世的时候,我每月都回去住十天八日的。现在父母不在了,但故乡还有很多亲人,家里有喜庆的事或节日还是会常回家看看。从村头一路走到四弟的家有二三百米远近,每次都会遇见很多乡亲,他们都会喊着我的乳名亲切地和我打招呼,询长问短,那一刻心里的暖意就像寒冬坐在暖炕上一般惬意,甜美!
故乡的一草一木都蕴含着柔情蜜意;故乡的一山一水都孕育着含情脉脉;故乡的一砖一瓦都浸染着丰富故事;故乡的一颦一笑都呈现着幸福温馨!
篇10:故乡情的散文
“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夏天,毛不易凭借一首《消愁》红遍了大江南北。很多个不眠的夜晚,听着这首歌时,我都在想,故乡与他乡,到底是怎样的两种存在呢?
旅行是一种奢侈消费,家境一般的人大都工作了才会去旅行,而我这种等不到几年后的人,就只好穷游了。青年时代搭乘夜班车,往往无关情怀,而是为了省钱省时间。在被绿皮车载着从故乡去往他乡、或从一个异乡到另一个异乡的时候,我的耳机里放的都是陈粒的《历历万乡》,直到这时,如烟的温情才渐渐升腾起来。
和室友一起去面试兼职,回来的路上飘起了小雨,秋风很凉。公车拐了个弯,长长的一列路灯便映入眼帘,这昏黄的光,和浉河上关桥的灯光,和细雪中信高的灯光,是多么相似啊。
故乡是座小城,生活节奏缓慢而安逸。浉河流水穿城而过,静默地流,岁岁皆是如此,这河水里有我的一封心事。正如几年前一个公众号上所写:“等我们老了,早上在茗阳阁看太阳,去西亚超市买水果。午后读一本书,拄着拐杖敲夕阳。晚上在小南门喝酒,直到月色和露水清凉。”故乡适合养老。
于是,在我还比较年轻的时候,就走向了北上广。上海这座城市,繁华,耀眼,却也容易让人疲惫。尚在读书的我,也许对这种感受还不是很深切,但我曾亲眼看到春寒料峭的外滩,一个衣衫单薄的男人靠着花坛沉沉睡去;看到清早六点多的徐家汇地铁站,已经满是匆匆的行人。我不得不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审视它:这里可能是梦开始的地方,也可能是读懂生活的起点。
年轻的心总是容易受远方的诱惑。在步入大学后的一年多里,我零零散散地走过几个地方。看过姑苏的烟雨,划过西湖的春水, 坐过嘉陵江的游船与长江的索道,吃过云南的火腿和洋芋粑粑……我沉醉于秦淮河畔的纸醉金迷,也震撼于扬州三把刀的匠人精神,感慨于四川盆地的蜀道之难,也折服于北固楼下的如画江山……
异乡给人的感觉,陌生而新奇,你听不懂那里的方言,也读不懂那里的悲欢,你只是个短暂的过客,为一个个别人的故事唏嘘喟叹。夜晚躺在旅社的床上,你想不到明天会发生什么事、遇到什么人,这些事和人会怎样改变你。在进入梦乡之前,有那么一段时间你心中是涌起了很多感受的,会有一点孤身一人的落寞,也有对未知的期许与等待,或许还会有结交了新朋友的喜悦……这种微妙而动人心弦的感受属于异乡。
故乡则不同。推开家门的.那一瞬间,你心里满满的都是归属感与安全感。你可以不用化妆就上街买菜;可以到邻居亲戚家串门蹭饭;可以穿着凉拖到河边散步,看阿姨们跳不怎么漂亮的广场舞;也可以扔掉手机电脑相机,搬一只椅凳坐在门口一边跟爸妈唠家常一边看夕阳沉入山坳。不知不觉月亮就升起来了,你暗自奇怪,那月亮好像比任何时候都要亮。
未来我还会去更多地方,把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收入眼底,去遇见大千世界所有微尘,体验无数种快意人生。但唯一能存在于心底的,永远只有那个不惊艳、不繁华、不为世人所熟知的中原小城。在那片天空下,有亲情的温暖,友情的欢愉,爱情的甜蜜与苦涩,那是无数个只属于你自己的故事。
篇11:故乡情的散文
蓦然回望,又逢中秋。片片桂花默默绽放,留一抹芳影香语、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这一轮明月,圆了多少人的团圆,又寄托了多少游子的思念。异乡的风,吹不散心上的愁,更吹不落明月里的思念。
如花美眷,如梦飘忽,风声瑟瑟,落叶飘飘,十指纤纤,细数春秋之风景,今日又难入睡。只好起身观景,独赏中秋之月,月光下的您,轻轻的摘下一片秋叶,寥寥月光之下您放飞了它,转身之间,您盈盈而生,挥动衣袖回荡在风中,带着一缕缕深秋之味,言笑晏晏,宛若落花拂彩衣,您微笑中带着月光,将秋日的凄凉浸在心中。
在花好月圆之下,您诵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深秋之时想起那遥远的故乡,是否秋叶已凋落,秋风已来到。瑟声渐行渐远,秋寒已随风散去,秋绪已随风飘逝。这时您用细笔在月光的照耀下,提笔写下深秋佳节,世间美好。月光在您的映衬下显得更柔和。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您带着中秋的思念,为我们做儿时最喜欢的月饼,那时,只有五仁月饼一种,里面有杏仁、核桃仁、花生仁、麻仁和瓜子仁,还有一些红绿丝丝,特别好吃,也吃不腻。而今月饼的类型五花八门,可是再吃第二个就腻了。而我印象中的月饼还是数五仁月饼最好吃,那不光是五仁月饼的味道,还是我童年中秋的味道。
一夜秋风凉,那风从遥远的故乡吹来,把游子的思念吹成一轮明月,高挂在夜空中。今夜,谁在那明月里抚琴轻舞?谁又在明月下饮酒解愁?又有谁家屋中灯火通明,一家人围坐方桌,孩子欢快地吃着月饼,母亲做着针线,父亲给孩子讲着故事,那一轮明月恰好照亮了一家人的笑脸。
中秋的月亮,清雅而端庄,似一位柔美矜持的仙女,在遥远的天际静静的微笑,那流水般的月华,秀色旖旎,一如美人的白纱,轻柔而飘拂,将一份柔情淡淡传递,让人间变得晶莹而圣洁,幻若仙境。秋水多柔情,秋月多娉婷,在这秋水芙蓉、秋月如玉的夜晚,怎么能不衍生出美丽动人的故事?
金秋九月,桂花飘香,真希望这秋风可以把桂花的香吹入故里,送到亲人的鼻尖,让他们在劳碌中闻香解乏。也想为家人寄去一封信,不聊家常,不诉思念,只言一切平安,再放几片桂花进去,平安到家,桂香也就到家了。
一轮明月,从古到今,圆了多少人家的团圆,又牵动着多少游子的思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白的思乡之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苏轼思念弟弟之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是李清照的相思之情。
一轮明月,在诗人的诗句中平平仄仄,有韵有味,在文人的字里行间开出思念的花朵,有花有香。多想让头顶的这轮明月,寄去儿女的思念给远在故乡的父母,我们在不同的地方仰望着同一轮明月,思念着彼此。一轮明月,寄托着思念。一个月饼,吃出节日的味道。一通电话,报着平安,也送出祝福。一个节日,让乡愁更浓了,对父母的念也更深了。
今夜,我只想对着头顶的这轮明月发一会儿呆,那是属于我和您共同的仰望和思念。
★ 乡愁经典抒情散文
★ 近乡情怯经典散文
【故乡情经典散文(共11篇)】相关文章:
人物名片桑弘羊经典散文2022-10-16
记忆二题经典散文2022-10-02
爱上诗歌经典散文2023-08-11
想北平说课稿苏教版2022-07-27
我想回家经典散文2023-12-12
故乡的薇菜的经典散文2023-11-08
故乡的雪抒情散文2022-10-13
听夜说话散文2022-05-18
《想北平》的说课稿2022-10-05
哦故乡抒情散文2022-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