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音乐元素的掌握(精选5篇)由网友“期盼”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试论音乐元素的掌握,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试论音乐元素的掌握
摘要 通过听觉、合唱这两种适应群体训练的音乐手段,培养学生对元素性音乐的敏锐感知,激发他们对 诸音乐元素不同结构的构成及运动变化产生浓厚兴趣。
使他们了解这些运动变化对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抒发感情的独特功能作用;并使学生在音乐生活中能迅速 获得与音乐作品的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这不同于传统单纯技术训练代替音乐教育的作法,是音乐教育观念 上的一个进步和突破。
篇2:试论音乐元素的掌握
试论音乐元素的掌握
摘要 通过听觉、合唱这两种适应群体训练的音乐手段,培养学生对元素性音乐的敏锐感知,激发他们对 诸音乐元素不同结构的构成及运动变化产生浓厚兴趣。
使他们了解这些运动变化对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抒发感情的独特功能作用;并使学生在音乐生活中能迅速 获得与音乐作品的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这不同于传统单纯技术训练代替音乐教育的作法,是音乐教育观念 上的一个进步和突破。
关键词 听觉、合唱、音乐元素、掌握。
* * *
音乐元素,指构成音乐艺术的最基本的成分,分解为音高、音色、节奏、力度、和声等。掌握音乐元素, 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元素敏锐的感知,激发他们对诸音乐元素的不同结构的构成、运动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帮助他们了解这些运动变化对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抒发感情的独特功能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的音乐生活中 能迅速获得与音乐作品的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这不同于传统的用单纯技术训练代替音乐教育的作法,是音 乐教育观念的一个进步和突破。
学生掌握音乐元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训练着手。
1 听觉训练
音乐靠听觉感知,是一门“听觉艺术”。后天的音乐教育决定音乐才能。这一才能是先天具备,还是后天 教育的结果,曾经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认为,人的才能主要是后天受教育形成的。人们很早就开始注意到 听觉训练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工程。《乐记》谈到了人的听觉感官与音乐的关系,指出:“审声以知音,审音以 知乐……。”孟子则说:“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这两句话再好不过地道出了音乐之声的本质和本源。
我们现在的音乐教学一切活动,都应围绕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听觉来进行。有效的听觉训练,能使音高、音色、节奏、力度等音乐元素很快被学生熟悉理解。
1.1建立准确的音阶感
音阶感是音准的基础,也是学生自我判断进而自学音准的重要依据之一。必须从学生日常生活引入,“自 然”地接触并熟悉音阶。
1)从do、mi、sol、入手小跳进式地开始音阶学习:传统的.音阶教学顺序是:do、re、mi、开始,到fa、sol、la、si,级进展开。实践证明,这种按表面逻辑安排的教学顺序并不符合学生接受音阶的心理。学生初学 不易唱准fa、si和级进音阶。值得推荐和实验报告表明的方法是从学生生活中最常听到的do、mi、sol这三个 稳定音入手,三度跳进式地开始接触音阶,写出与之相应的曲调和音程进行练习,然后逐步加入la、re、fa、si音,并采用将音阶设计为“音阶山”,根据动物的特点,(兔子的蹦蹦跳跳,乌龟的级进)内心感知音高的 准确性,从而发挥学生在听觉中的想象力。实践证明,学生学习跳进音阶比级进音级容易得多,而通过小跳音 阶的学习得到巩固,级进音阶学习的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2)在游戏中反复练习、强化音阶概念:音阶音准的概念的建立,有赖于大量的练习得以强化。为此,需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一系列音乐游戏。如游戏“弹钢琴”:学生手持唱名卡片模拟琴键音 阶排列,弹琴者(师或生)击“琴键”,被击者迅速唱出相应音高并高举卡片。“琴键”音准确,则全体学生 跟唱一遍,反之则需“校音”(由弹琴者向“琴键悄悄提示或另请“琴师”校正)。若还唱不正确,则此“琴 键”需修理换新键(即换一学生)。在游戏结束时,应将换下的“琴键”再装入“琴”上试一试,如唱准了, 则表示“琴键”已修好(以此鼓励学生)。
3)设计多样听唱训练,适应各种音程变化:在记牢
[1] [2] [3] [4]
篇3:对音乐元素的掌握探索论文
对音乐元素的掌握探索论文
摘要通过听觉、合唱这两种适应群体训练的 音乐 手段,培养学生对元素性音乐的敏锐感知,激发他们对 诸音乐元素不同结构的构成及运动变化产生浓厚兴趣,使他们了解这些运动变化对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抒发感情的独特功能作用;并使学生在音乐生活中能迅速 获得与音乐作品的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这不同于传统单纯技术训练代替音乐 教育 的作法,是音乐教育观念 上的一个进步和突破。
关键词听觉、合唱、音乐元素、掌握
前言
音乐元素,指构成音乐 艺术 的最基本的成分,分解为音高、音色、节奏、力度、和声等。掌握音乐元素, 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元素敏锐的感知,激发他们对诸音乐元素的不同结构的构成、运动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帮助他们了解这些运动变化对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抒发感情的独特功能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的音乐生活中 能迅速获得与音乐作品的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这不同于传统的用单纯技术训练代替音乐教育的作法,是音 乐教育观念的一个进步和突破。
学生掌握音乐元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训练着手。
1 听觉训练
音乐靠听觉感知,是一门“听觉艺术”。后天的音乐教育决定音乐才能。这一才能是先天具备,还是后天 教育的结果,曾经是一个有争议的 问题 。我认为,人的才能主要是后天受教育形成的。人们很早就开始注意到 听觉训练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工程。《乐记》谈到了人的听觉感官与音乐的关系,指出:“审声以知音,审音以 知乐……。”孟子则说:“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这两句话再好不过地道出了音乐之声的本质和本源。
我们现在的音乐教学一切活动,都应围绕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听觉来进行。有效的听觉训练,能使音高、音色、节奏、力度等音乐元素很快被学生熟悉理解。
1.1建立准确的音阶感
音阶感是音准的基础,也是学生自我判断进而自学音准的重要依据之一。必须从学生日常生活引入,“自 然”地接触并熟悉音阶。
1)从do、mi、sol、入手小跳进式地开始音阶 学习:传统的音阶教学顺序是:do、re、mi、开始,到fa、sol、la、si,级进展开。实践证明,这种按表面逻辑安排的教学顺序并不符合学生接受音阶的心理。学生初学 不易唱准fa、si和级进音阶。值得推荐和实验报告表明的 方法 是从学生生活中最常听到的do、mi、sol这三个 稳定音入手,三度跳进式地开始接触音阶,写出与之相应的曲调和音程进行练习,然后逐步加入la、re、fa、si音,并采用将音阶设计为“音阶山”,根据动物的特点,(兔子的蹦蹦跳跳,乌龟的级进)内心感知音高的 准确性,从而发挥学生在听觉中的想象力。实践证明,学生学习跳进音阶比级进音级容易得多,而通过小跳音 阶的学习得到巩固,级进音阶学习的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2)在游戏中反复练习、强化音阶概念:音阶音准的.概念的建立,有赖于大量的练习得以强化。为此,需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一系列音乐游戏。如游戏“弹钢琴”:学生手持唱名卡片模拟琴键音 阶排列,弹琴者(师或生)击“琴键”,被击者迅速唱出相应音高并高举卡片。“琴键”音准确,则全体学生 跟唱一遍,反之则需“校音”(由弹琴者向“琴键悄悄提示或另请“琴师”校正)。若还唱不正确,则此“琴 键”需修理换新键(即换一学生)。在游戏结束时,应将换下的“琴键”再装入“琴”上试一试,如唱准了, 则表示“琴键”已修好(以此鼓励学生)。
3)设计多样听唱训练,适应各种音程变化:在记牢和唱准音阶的基础上,可进一步 发展 听觉训练。例如 :在钢琴上弹出标准音“A”,在此基础上变化弹出一组组旋律音程,如do、mi、re,mi、do、la、sol、la、do、sol、mi等,让学生模唱、分析 、听记。通过这一系列训练,学生对音阶、音高及其变化的感知会逐渐敏锐 起来并逐步发展起乐音表象能力。实验证明,这类训练的积累能产生丰富的听觉意象。贝多芬就是在耳聋的情 况下,完成了他的巨作第九交响乐。
1.2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节奏感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核心元素之一,被称之为音乐的“骨架”。帮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节奏感,即交给了学 生把握音乐律动的钥匙。从指导学生熟悉基本节奏型入手,可采用以下方法练习。
1)采用划拍法使学生了解熟悉常见的基本节奏型。这是借鉴数学的一种理性训练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 大体能按时值的组合较准确地击出各种节奏。
用手划拍时,口中念与不同时值相应的节奏唱名:如各种动物不同的行走和鸣叫方
2)身体动作与节奏结合,培养学生内心节奏感。一味按谱划拍易使活生生的音乐节奏学习陷入呆板。借 鉴瑞士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原理和节奏训练方法,引导学生使自身体动与音乐律动和谐吻合,有利于学 生用整个身心体验者音流动的“脉搏”。
在练习时,先用节奏唱名读出节奏,然后做动作与读节奏同时进行。还可听音乐,学生用身体动作将音乐 节奏表现出来。
3)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各种节奏原型,学习节奏的组合。生活中有丰富的节奏原型,学生往往未加注意 。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各种节奏与音乐节奏建立联系,用“活生生”的节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学生对音乐元 素的体验和感受将深刻亲切得多。
4)按曲调的节奏朗读歌词。曲调节奏实质上就是生活节奏和语言节奏的浓缩提炼。按曲调节奏朗读歌词 往往带来一种韵律感,使歌词的学唱就得容易,学生也可以从中体会品味掌握音乐元素带来的乐趣。
例:《粗心的小画家》
丁丁说他是 小画家,彩色铅笔一大把,
先让学生读节奏,然后用念快板的形式
5)在掌握基本节奏的基础上加进音高。单纯的节奏组合毕竟不是音乐。一旦基本节奏被学生熟悉,必须 尽早引入音高。这是节奏教学的深化,又是感知音乐元素的相互结合,发展变化的起始。
逐步发展音级,变化节奏。
通过以上精心设计的多种练习,不仅可让学生迅速熟悉理解并掌握音乐元素,而且通过掌握音乐元素的过 程成为一种快乐,课堂气氛定会十分活跃。
2 合唱训练
合唱是掌握 音乐 元素的重要途径,它一直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教学中最易普及、最 经济 ,同 时也最美。在良好的合唱训练中,乐感这一高层次的音乐元素能够得以不断积淀形成。合唱又是一门知识性、艺术 性和技巧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合唱训练则按其艺术表现的需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心理、生理特征,采用有效的启发和 科学 的训练相结合的 方法 才能培养学生掌握合唱发声的诸多音乐元素。
2.1掌握合唱训练中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童声训练和成人的声乐训练有许多共同之处,而且从歌唱发声的原理上来说也是基本相同的。从生理结构 上讲,少年儿童的发声机能和器官并不比成人少或多,只存在着体积上的小与大之别,以及发出的声音在音质 上的不同。无论成人还是孩童的发声,其衡量标准也是基本相同的,即正确的歌唱呼吸,良好的基音状态,谐 和共鸣,清晰的语言等等。但如果 分析 二者的思维方式却不难看出,它们尚存在着差异。成人 学习歌唱的思维 方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少年儿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发达,只能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化 思维过渡 发展 。在他们抽象逻辑思维形成的初期阶段,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以直接感性经验为主,因而具有很 大成份的具体形象性。根据少年儿童的这一特点,必须采取与成年人不同的启发方式,在启发学生歌唱发声的 内在感受和协调歌唱发声机能时采用感觉替代和意象转移的方法,启发学生逐步建立合唱发声的基本音乐元素 ,从而培养支配自己,调节自己发声机能和器官的能力。在这点上,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简炼准确,不能太 抽象,不能超越学生的生活体验,不能急于求成。对于艺术与技术要客观、科学,对学生要民主,通过诸多的 音乐元素本身去感染学生,从而使他们在合唱中获得美的感受,具有美的鉴赏,并且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坚定的 学习决心。以良好的声音状态相互感染,提供其感性认识的环境,从而避免对成人的效仿。
2.2进行必要的合唱技巧训练
歌声是运用嗓音表现人物情感体验的艺术,运用嗓音的优劣 自然 也会直接 影响 情感的表现。所以,对“如 何用嗓音”不能不加考究。因此,先解决音质 问题 ,后解决音量问题,这是一条正确的途径。坚定、积极地用 轻声歌唱,就能使少年儿童自然地体会到发声器官在歌唱时是如何协调的,就能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而且, 这对保护少年儿童的噪音和获得轻松流畅的歌声极为重要。
1)什么是轻声歌唱?如何掌握和理解轻声歌唱的尺度?
应该说,并不存在一个固定和绝对的标准。但是,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轻声歌唱的实例。
例如:天真的幼童模仿妈妈抱着布娃娃哼唱催眠曲时的轻柔的歌声;又如当孩子一个人无意识地边走边歌 唱时,他的歌声总是轻松愉快的。如果将这样的声音用力度记号标明的话,应是mp或p,而不是mf,掌握 轻声歌唱应在mf以下的mp或p的声音力度上。
当少年儿童们学会了轻声流畅自如的头声歌唱方法后,往往同时也学会了有控制的歌唱技能。至此,孩子 们的合唱就能和谐和动听了。
2)没有正确的呼吸,不会有完美的歌唱。
脱离歌唱单独进行呼吸训练,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其实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训练得当,是有益无害的。 每次排练时,先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呼吸练习,长期下去,变成一种习惯,将会逐步获得显着效果。但是 由于呼吸练习不能立竿见影,往往被人忽视。
a、用“闻花”时的感觉体会歌唱的吸气;“啊;好香的花呀”!要求吸气时不耸肩,不出声。
b、用“吹肥皂泡”来训练歌唱的呼气。“肥皂泡象涌泉一样连续吹出,但当心--用力太猛会吹破。” 要求通畅均匀的把气呼出。
c、用伤心时的抽泣体会急呼吸(偷气)。此外,还有多种多样形象的要求严格的发音练习。
运用形象的比喻,从歌唱呼吸入手,是许多有经验的合唱教师常用的方法。
值得指出的是,进行嗓音训练,应注意提醒学生将所有掌握的合唱音乐元素运用于歌唱实践。
2.3有乐感的歌唱
乐感,就是对音乐有敏捷的感受和正确的理解,并把所感受所理解的 内容 充分表达出来的能力。有乐感地 歌唱,就是要求学生将已掌握的音乐元素综合运用于歌唱中,用不同力度,音色、连断,速度处理,富有感情 的歌声表现自己内心体验。这样的合唱训练,应以情为先导,紧扣感受和表现展开。
1)教师生动的引入,富有感情的范唱,并加上一些适度的表演动作,往往让学生鲜明地感受到歌曲的艺 术形象和蕴含的感情。
2)根据歌曲内容,辅之以多种多样的训练手段,如绘制放映幻灯、展示挂图,引进乐器演奏,设置场面 背景等,充分挖掘和展现歌曲的艺术意境,使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理解不断得以深化。
3)编排适当的队形变化,激发学生表现欲望。培养表现能力。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对于适宜表 演的歌曲,设计一些简单而不过份夸张的动作,创设一定的角色情节,诱发少年儿童自我表现欲望,鼓励他们 在做动作和表演的过程中淋漓尽致地表现自我体验,并在相互影响和启迪中逐渐把握住对自我表现的分寸感。 结语
培养学生掌握音乐元素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基础工程。途径和方法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在这个领域,最需 要音乐 教育 工作者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施展全部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劳动,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音乐 文化素质这一目的
篇4:浅谈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堂元素
在农村学校工作两年有余,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不断听课学习,吸收养分,同时结合自己所在的教学环境,在音乐教学上有了一点浅显的理解。在音乐课上,我尝试使用不同的音乐元素,使音乐课堂充实、丰富。以下是我对音乐课堂元素的几点基本认识。
一、音乐课堂的乐器
钢琴,是音乐课堂上最常用的乐器之一。是的,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它有很好的表现力,无论什么样的歌曲、表达什么样的情感,通过钢琴都能表达的很准确。然而,农村的音乐课堂上人手一个随身乐器很是重要,这个“随身乐器”可以是竖笛、陶笛、葫芦丝、口琴等小型乐器。农村地区,除了在学校,几乎没有人见过钢琴,更谈不上对钢琴有多少了解或能弹多少曲子。钢琴对农村学生来说还是显得高贵而神秘。能够掌握一种乐器,对农村的学生来说很有必要。因为没有被乐器“熏陶”过的学生,往往不知道什么是音高,演唱的歌曲甚至每一句调都不同。利用“随身乐器”,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演奏乐器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明白什么是音高,在学习中唱准音高,同时能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使他们慢慢地感受音乐、亲近音乐,甚至能够简单地创作音乐。
唱歌对小学生来说尚不困难,难的是唱准音调。相比之下,演奏乐器就更困难了。这种困难是相对的,只要老师正确引导,用合适的方法,循序渐进,总能有所成就。如,学校三年级几个班级配了竖笛,第一节竖笛课,我留出五分钟让学生尽情的随意乱吹,来表达他们对这件乐器的好奇心。学生们发现,这样的'“演奏”除了吵闹,没有丝毫意义,我便开始用竖笛演奏“早有预谋”的简单乐曲,使学生们明白,只有掌握方法、勤于练习才能吹好竖笛。竖笛是件有一定难度的乐器,特别是低音声部,对气息控制要求较高。这种情况下,先不去碰那些难掌握的部分。传授给学生最基本的气息要求:气息平稳,速度一致,拿开竖笛,吹气时听不出“呼呼”的风声,便是正确的气息。然后学生拿稳竖笛,不按任何孔,用所讲的气息吹响竖笛。经过简单的讲解,学生几乎都能吹得整齐、音高统一。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有了这样的开端,加上教师语言上的肯定,学生会自然的接受这件乐器,以便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音乐课堂的创编(律动)
创编(律动)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从“学讲计划”的角度来说,是学生“学进去、讲出来”的直观体现,在有限的教学经验中,我对此深有体会。
比如,二年级上册四单元的一首学唱歌曲《火车开啦》,是一首很典型的可以进行动作创编(律动)的歌曲,在教材所配的插图中就可见一般。这首歌节奏简单,曲调欢快,学生对“火车”这一事物比较熟悉,这都给歌曲的创编(律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歌曲演唱没有问题,便可以进行创编(律动)。在创编(律动)开始之前,教师一定要充分讲解创编(律动)的基本要求或者进行示范,以便创编(律动)的顺利进行。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活跃、大胆、不拘束,只要有创编(二律动)环节,学生们基本上都愿意积极参与。同时,这也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纪律会不好控制。我的解决办法是分批创编(律动),()语言上给与指引:同学们,我这趟火车只有表现好的同学才能成为车厢,因为表现得不好会造成整趟火车开得不顺利甚至会脱轨。这样学生在积极表现的情况下也能注意保持课堂纪律。通过创编(律动),能够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看出学生对歌曲节奏等环节的掌握程度,也能够使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入,活跃课堂气氛。在创编(律动)教学环节中,学生有没有“学进去”,能不能“讲出来”便一目了然了。
三、音乐课堂的氛围营造
在农村地区,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严重缺乏,难以使用多媒体等工具来营造课堂氛围。这就需要教师多运用语言讲解、示范来把氛围营造出来。我遇到最典型的一首歌是二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的学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在导入部分,播放欣赏曲目《摇篮曲》时,我便提醒学生仔细听我为什么这样说话(轻声说话),引出歌曲《小宝宝睡着了》,提醒学生注意这一题目,说话时应使用什么语气(轻声)。在这样的引导下,整堂课下来,学生没有一个大声唱歌或回答问题,是因为他们都觉得小宝宝睡着了,不能吵醒他。虽然没有好的教学设备营造气氛,但以上方法也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
农村音乐教育与城市音乐教育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两点:1、学生音乐素质差距较大;2、学校教学设施差异较大。虽然有很多不利因素,但音乐教学的开展并非一定都要是有利因素,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创新,开展适合农村的音乐教育是我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在音乐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充实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研究音乐课各环节的展现方式与手段,了解学生特点和知识储备,使音乐课堂元素更加丰富、多彩。
篇5:利用音乐元素复习歌曲学科论文
利用音乐元素复习歌曲学科论文
在以复习为主的音乐课上,我们常看到这样的镜头:老师走进教室宣布,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前面所学的歌曲,请记得歌词的同学背唱,背不得歌词的同学可以看书唱。于是,老师就打开录音机或弹起琴,同学们则如老师所愿的和着音乐一首接一首的往下唱。接下来的情形可想而知了:两三首歌唱下来,有的同学便自行休息;有的同学相互聊上了;还有的同学做起了与本课不相干的事情来;只剩下个别“乖宝宝”毫无表情的将可怜的嘴巴一张一合了。
歌曲复习是音乐课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标中规定了在小学阶段每人每学年要背唱3---6首歌曲不等,古语有云:“业精于勤而于漏。”故时常将所学的歌曲拿出来复习是很有必要的和有意义的。柯达伊教育思想也认为:经常复习孩子们所喜爱的歌曲有利于加深对音乐的记忆和提高审美能力。而上述镜头中的现象显然不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它扼杀了孩子们的情感,白白浪费了孩子们接受美熏陶的机会。
如何让歌曲复习课上的鲜活起来,让孩子们在复习课中真正一次次快乐的体验歌曲,走进歌曲,和音乐产生共鸣 ,并将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笔者在近些年的教学中一直思考着并尝试解决,在实践中有了一些收获,具体方法如下:
一、以“节奏”为源复习歌曲
人们常把节奏称为音乐的骨骼,的确,在音乐中它是时间的组织者 。世上只有不具备音高(旋律)关系仅有节奏构成的音乐,而没有只有音高关系而无节奏构成的音乐。根据这一特点,在复习歌曲时,我常以节奏为突破点复习歌曲,其方法有两种:第一,以歌曲中的重点节奏为突破点。例如:我拍节奏2/4w w w --- w.w ww w --- (苏教版第三册《到小熊家里去》),让学生思考次节奏源自本学期所学的哪首歌曲?学生很快到自己的记忆库里去翻阅所学的歌曲了……,待大部分学生回答正确以后,集体复习演唱歌曲。第二,以歌曲的伴奏节拍为突破点。每首歌都有自己的节拍,不同节拍的歌曲有不同的伴奏节拍。根据这一特点,我常用不同的伴奏复习不同拍子的歌曲。如:我拍3/4 w --- w 颞w -- w 或者 w --- -- w -- --- ……或2/4 w ww w ww 或者2/4 ww ww ww ww (拍手时作出节奏的强弱)……让学生思考这种伴奏型适合为哪些歌曲伴奏?然后和同学们一起将本学期所学的歌曲按照不同拍子的进行分类,随后进行带有伴奏的'复习。如果你愿意,还可以让学生为所学的歌曲创编其他的节奏为歌曲伴奏,培养创编精神。通过这样的练习我发现孩子门对歌曲中的节奏的敏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有时无须思考便能脱口说出节奏的出处,歌名。
二、以“音色”为源复习歌曲
在美术作品中,人们一眼就能感受到色彩的变化,或明或暗,或模糊或清晰,在音乐作品中这一点同样存在。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利用自己的天然乐器“嗓音”发出阳光下云的声音,月光下云的声音,暴风雨来到时云的声音,或明或暗,或浑浊或静谧。利用通感,在复习歌曲时,我用不同的接触方法(划、敲、轻抚……)、不同的力度动作(强、中强、弱、中弱……)敲击同一物体,让孩子们感受所产生的声音有什么区别?孩子们立刻感受到轻柔的、有弹性的、颗粒性的、舒缓的、雄壮的……等不一样的感觉,而这种不同的感受就是来自音色上和情绪上的区别。每首歌独有自己的情绪或是情感基调,或欢快活泼、或柔和安静、或慷慨激昂……在敲敲打打的游戏中让孩子们感受不同情绪,并寻找这些不同情绪的歌曲进行一一复习。当然,在这过程中,还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制造声响让大家一起感受,复习歌曲。在这样的氛围下,我看到的是:孩子们快乐的体验着,积极的探索着,相互的合作着 ,陶醉在歌曲美妙的氛围中,陶醉在自己成功地发现中。
三、以“动作”为源复习歌曲
音乐是旋律、语言和舞蹈的结合。这种结合早在我国古代的“乐”的艺术中就已经存在,在西方古希腊时期的艺术中也已存在,在当今儿童的生活中依然存在。实践证明,在音乐教育中用动作配合教学是一种教学效果良好且十分首推崇的方法(此方法特别适用于幼儿及低年级儿童)。通过换位思考,我做了一个现在看来可谓是成功的尝试。在歌曲的复习课中,我作一些曾为孩子们学习新歌所编配的、孩子们熟知的动作,如同哑剧一样,用一连串的动作试图勾起他们对歌曲的记忆。是的,孩子们非常棒,每个动作所编配的每句歌词都能准确地回忆起来,丝毫没有颠倒,即使他时候跟上的孩子。看着他们手舞足蹈衣服兴奋的模样,我不禁想起了《诗经.大序》中所述,“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以动作为源孩子们准确地回忆起了所要复习的歌曲,随着老师一声“正确”令下,孩子们欢呼起来,那心情可想而知。孩子们手舞足蹈,不仅因为他们找到了歌曲,回忆起了歌曲内容,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体验着成功的喜悦,而这份喜悦的心情一直延续到复习唱歌曲时所表达歌曲的情感中。
在复习歌曲的音乐课课型中,我尤其多提倡使用比较法、发现法、在儿童回答问题后,老师千万不要急于公布所谓的正确答案,要给儿童足够的思考空间,让他们多听,多唱、多对比、多质疑、多发现,在民主、自主的环境下学习。我想: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面对新世纪、新时代的儿童,作为担负着不容推卸责任的我们,应该不断寻求和探索最具吸引力的教学方法,为蒸蒸日上的教育事业出一份力!
★ 毕业论文题目
★ 英语毕业论文题目
★ 会计学论文范文
【试论音乐元素的掌握(精选5篇)】相关文章:
如何提高数字图书馆的数据安全性论文2022-11-17
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22-05-04
试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2024-01-06
试论我国传统自然观念中的科学因素2022-05-08
初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论文题目参考2023-06-06
法律毕业论文选题与写作技巧2022-10-20
信息处理与现代汉语轻声的论文2022-09-09
试论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组织工作的创新与管理论文2022-07-21
试论高校体育俱乐部形势下的学校体育变革的论文2022-12-07
论文题目2023-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