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做》教学方案(共11篇)由网友“szgusoo”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想和做》教学方案,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想和做》教学方案
《想和做》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议论文的一般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从生活中提出论题,进而提出论点,并进行证明的。
2.培养从文本中提出问题,联系生活体验创造性阅读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本课学习的重点:理清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是如何从生活中提出论点并用事实论证的。
2.本课学习的难点:学习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从生活体验出发,与文本的编、作者对话。
教学方法:
本节课拟采用以“学长式教学”理念为指导的“多维互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一、先学浅得
“学长式教学”主张教师首先是一个学习者,为了获得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组织学习并指导学习的资格和权利,教者首先对文本进行了独立阅读及参考阅读。
1.本文作者能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论点并用事实加以论证,说理脉络清晰,结构较严谨;5、6(第一句)、7、9等段起到了绾结、缝合、引领、收束等作用,并且所举事例有一定说服力。
全文围绕想和做的关系问题展开议论,中心论点是“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说理的脉络是:先论述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再论述怎样才能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前五段论述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说理脉络是:摆事实——作分析——提论点。开头就摆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和“只顾做事,不动脑筋”这两种表现。第3段对两种表现作概括评价,着重指出第二种表现不值得赞美。第4段作深入分析:先用牛马拉磨作比,论述了“只顾埋着头,不肯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情”这种表现的可怜、可悲。再作分析:正因为人类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文化才能不断地进步。至此,想和做的关系已经阐述得清清楚楚。第五段自然而然地归纳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标志着议论的深入。这部分的说理脉络是:先着重论述怎样避免“空想”,再着重论述怎样避免“死做”。
怎样避免“空想”呢?那就是“从实际出发”。作者举学游泳的例子。边举例边分析:从正面分析,要观察,还要有行动,跳下水去实践;从反面分析,如果只是先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空想,即使想出一大堆“道理”也学不会游泳。结论是:“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经验,再根据经验想出来的。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还得拿行动来证明”。这就叫“从实际出发”,这样做就避免“空想”了。
“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联结在一起的。”这段话既是对上面论述的归结,又是对下一层论述的开启。
怎样才能避免“死做”呢?作者用对比举例的方法作了论述。有些同学学语文“硬读课文”,学数学“硬记公式”,这种“死做”的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有些同学则“能想出”省力的办法巧学,当然事半功倍了。通过对比举例分析,证明了避免“死做”的方法就是“做,要靠想来指导”。
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作者不是对上面的内容作简单的归结,而是强调“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怎样忙,应该抽点功夫来想一想”的重要性。
2.本文虽是概念对举性的论证,但作者并未平均使用力量,在论证中侧重分析了“只做不想”这一现象的危害性以3、4、8、煅可看出)。作出这种处理的原因是:①“只做不想”在我国的传统文化理念中是备受褒奖的。“埋头苦干”往往是模范人物的写照,因此它的隐性危险更大。②较之“空想”,青少年更易犯“只做不想”的毛病,强化“多思”意识更具时代意义。③“只做不想”对科学发明、人类进步的负面作用更大。
3.本文语言基本是准确严密的,有的词语还不乏生动。如:提出问题部分,对“空想者”用“只会……不会……凭空……滔滔不绝……从来没有……一件事”既准确地提出了“空想”的严重程度,又形象地画出了“空想者”的“说态”。再如用“依葫芦画瓢”、“牛马拉磨”等通俗形象的比喻画出了“死干者”的形象。
4.几点值得商榷的地方:
①关于第7段。第7段如果是想对“想”与“做”如何联结作归纳,则应放在文末;如果是想起到既小结上段又开启下段的作用,则应将原文“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修改为:“一面想,一面做,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想,要靠做来证明;做,要靠想来指导。”因为前段写的是如何“想”,后段写的是如何“做”。
②关于第9段。几乎所有的资料都认为第9段是全文的总结,而且还认为是“深化了中心论点”,教者却认为此段仅为“只做不想”部分的总结,如要总结全文,则需观照“只想不做”的现象。
③历来的资料,都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写”议论文上,如让学生掌握“摆事实、讲道理”的说理方法、口头训练“对举概念”的议论等。教者认为既是阅读课,就应研究如何教会学生会读议论文、活读议论文、喜读议论文。
5.为了教会学生用联想的方法“活读”、“喜读”,“学长”必须“活读”在前,做到“有备”而进课堂。为此,教者在阅读中进行了以下联想:
①由“滔滔不绝说空话”联想到我党历史上王明、李立三例,大跃进例,人民公社提前进入共产主义例,亩产可达万斤例,对电脑说明书能背得滔滔不绝,上机却打不出几个字等。(注意:不能将“空想”理解为“作保证”、“表决心”等,因为这些“保证、决心”不能实现多为无毅力、无恒心等非智力因素影响,不属于本文议论的“理论”与“实践”的范畴。)
②由“只顾做事,不动脑筋”联想到“胜任为本”的教师观(一篇一篇地备、讲,却不知反思、检讨教学行为,缺乏研究意识)与不思变革的人生观(放羊——结婚——生孩子——又放羊)。
③由“一面做,一面想,促使人类进步”联想到:鲁班与锯子;蔡伦与纸;毕昇与印刷术;瓦特与蒸汽机;爱迪生与电;比尔·盖茨与微软等。
④由语文学习“只做不想”想到:一篇一篇学小说,背了大量的`人物形象的结论语,最后却不能独立解读一篇小说中的人物;做了大量试卷,仍不能独立读和写等。
二、先期策划
1.创设问题情境
“学长式教学”认为,教与学行为的发生,应该也必须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中,因而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有利于本课学习的环境,要使情境具有和谐性、趣味性、助学性及刺激性,以发挥情境诱发问题意识的功能。教师可用“背景资料引入一问题动因诱导一悬念引而不发”生活体验展示”自我错解反思”等方法创设情境,本课拟采用“生活体验展示”来构建问题情境。
师:有两件趣事想给大家聊聊,一是江夏区有个同学苦恼地对我说,她做了大量的卷子,可不知为什么还是不会做阅读题。另一件是,我是教师,读说明书是毫无问题的,怎么我将电脑说明书背得很熟了,就是上不了机呢?
从这两件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会采取什么办法来帮助我们?(学生谈“问题”)有一个大哲学家胡绳在发现了这些问题后写了一篇文章(自然导入新课)。
2.提出探究问题
(1)自由散读课文后,发动学生提出本节课希望探究的问题,教师耐心、诚心、热心地听取。(时间:5分钟)
(2)探究性课堂要启发学生发问,但并非不要教师发问,教师必须培养“敏感性…‘独特性”“发散性”创新性”等创造性发问的品质;加强“求新求变,引发创意”的问题设计意识。因此,在发动学生发问的同时,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发问准备,本节课拟提如下问题:
①第一次合作探究:看看哪个小组能将课文读短?
[提示方法:快速找出说道理的句子,可用默默加上“我认为”进行筛选。理解这些说理句在文章中的结构作用,辨析哪一句是中心论点,即“最短的选择”。]
②除去这些句、段,文中其他的部分起什么作用?
[明确这些句段起着列举、分析社会现象,为提出论点张本的作用;联系实际生活,阐释论点、证明论点的作用,注意在分析的同时,自然落实字词。]
③既是批评两种社会现象,为何所用笔墨不—样多?
[明确本文的针对性、侧重性。]
④你发现文中哪些语词具有结构的作用?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你特别欣赏?
[找出具有结构作用的词、句、段;品味严谨、生动的语言,并作朗读指导。]
⑤第二次合作探究:看看哪个小组能将课文读长?
[提示方法:创造性的阅读应将文本与生活联系起来,读到文中哪些句子,使你联想到自身的体验或生活中的见闻?]
⑥第三次合作探究:想与作者、编者对对话吗?你认为本文哪些地方你特别欣赏?哪些地方你还有质疑?如果《胡绳全书》编委会向你征求意见,要让本文展现21世纪精神,你打算如何修改最后一段?
3.进行合作探究
将师生问题整合后反馈给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形式有师生探究、小组探究、二人切磋等。
[教师既要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与到小组中去讨论,又要宏观调节全斑讨论情况。]
4.交流解决途径
对三个较大的问题,可在小组切磋的基础上,由教师(或学生)主持进行全班交流,交流内容可以是“成果”,也可仅为思维方向,思考途径;可就一个问题的一个方面发表一句话看法。
5.评价效能得失
由师生尤其是学生自我对本节课的学习效能进行问题价值及得失评价,诱发学生的效能意识,鼓励学生产生成功心理,促成主体完成新一轮的意义建构。
教师要作补充式、校正式、总结式、抽象式的发言。
教师总结:帮助学生回忆本节课学程,抽象出读议论文的一般方法:抓说理,析事实,理结构,联体验。
6.形成拓展链接
在课堂结尾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联想、类比、对比等思维方式进行变维(改变维度)、变因(改变条件)思维,提出新的研究性问题,或成为拓展性问题链,或开阔视野,进行比较阅读。
本课拟布置以下拓展课题:
①课外阅读《创造宣言·叶圣陶》
②以《中学生学与思结合成效研究》为课题,继续课上的讨论、研究。
三、应对预测
1.实施过程中师生问题的整合应对策略:
学生、教师提出同样的问题以学生所提为主;几个学生提的同范畴问题,整合剪接;学生尚未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补充、建议提出,或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改造后提出;学生尚未认识到的问题(如第7段问题)可不提,个别偏离本课学习要点的问题课下个别解决。
2.实施过程中的心理调节预测
预计学生会在提出问题、质疑文本、改写文本等环节有焦虑心理;在联想生活实例环节会欲罢不能,教师要把握好“度”,在参与中指导,在指导中激励。
四、实施效果
以上教案曾在武汉初中的两个班实施,如下几个情节颇有创造色彩。
△镜头一,学生提问环节:
生①:文章说想和做要结合,我觉得在科学和艺术领域就是要大胆地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不一定要先做了才能想。
生②:这篇文章的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生③:文章强调不要死做,但在实践中我们就在苦做,这如何理解?生④:究竟是想在前,还是做在前?
生⑤:作者认为“苦干固然是好的”,说明他赞成苦干,只是不赞成“埋头”,但我认为应“乐干”,米卢不是“乐踢”吗?
生⑥:熟能生巧,我认为就是要苦干。
生⑦: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生⑧: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学这篇文章?
△镜头二,“筛选说理句”环节:
生①:(找出了第3段);生②:(找出了第5段);生③:(找出了第7段);生④:(找出了第9段)
全班进行缩文朗读。师:如果没有具体文字限制——学生立刻反应将以上文字进行连读;师:如果有文字限制——学生立即删次留主再进行连读;师:如果只允许一句话浓缩——几乎全班一致读出了“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即为中心论点)
△镜头三,“将课文读长”环节:
生①:“想”可以推动人类文化发展,我想到了莱特兄弟看见蜻蜒飞,想到人也可飞行,终于发明了飞机。
生②:我想到了居里夫人发现了“镭”。
生③:还有“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施。
生④:经过“想”,人类还发明了青霉素。
生⑤:我爸爸就是空说家,他总空说作文,应该怎么怎么写,但我照他说的还是写不好。
生⑥:我还想到了微软、互联网、机器人……
生⑦:我想讲我自己的,可不可以?(师插话:当然可以!)以前我很用心听老师解释词语,还努力地背,谁知有些词语的意义总在变,我还是不能独立解释,后来我想了个办法,就是将这个词语用我能懂的词语替换,当然要句子说得通,很快地这个词的意思就出来了。(师:很好!你想了个很好的办法来推断词语的语境义了,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置换法”吧!大家的经验、体会一定还很多,是否留到课后完成研究课题呢?)
△镜头四,“与编、作者对话”环节:(节选)
生①:第9段概括不全面,总结的只是一方面,应加一句“当然,光想不做也不可取。”
生②:“从实际出发”这一词语,我总觉得很别扭。
生③:我也有同感,“从实际出发”现在说的是不要不顾实际情况,过高地定一些目标等,我理解作者在这里说的是“到实践中去”或者“亲身实践与体验”。
生④:第9段“想他自己做过的事,想自己做事得到的经验”一句又进入了另一个误区,要将经验上升为理论,才能指导实践。
生⑤:还应该鼓励标新立异,鼓励创新思维。
生⑥:如果要修改可在最后加上一句:“在新世纪,要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创新加实践就是新世纪的想和做。”
生⑦:我觉得第7段句子顺序不对,因为它与上、下文内容刚好反了。(师:你可真够大胆的!向你学习!)
篇2:想和做 教案教学设计
想和做 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第五册)
执教:胡明道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议论文的一般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从生活中提出论题,进而提出论点,并进行证明的。
2.培养从文本中提出问题,联系生活体验创造性阅读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本课学习的重点:理清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是如何从生活中提出论点并用事实论证的。
2.本课学习的难点:学习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从生活体验出发,与文本的编、作者对话。
教学方法:
本节课拟采用以“学长式教学”理念为指导的“多维互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一、先学浅得
“学长式教学”主张教师首先是一个学习者,为了获得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组织学习并指导学习的资格和权利,教者首先对文本进行了独立阅读及参考阅读。
1.本文作者能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论点并用事实加以论证,说理脉络清晰,结构较严谨;5、6(第一句)、7、9等段起到了绾结、缝合、引领、收束等作用,并且所举事例有一定说服力。
全文围绕想和做的关系问题展开议论,中心论点是“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说理的脉络是:先论述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再论述怎样才能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前五段论述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说理脉络是:摆事实--作分析--提论点。开头就摆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和“只顾做事,不动脑筋”这两种表现。第3段对两种表现作概括评价,着重指出第二种表现不值得赞美。第4段作深入分析:先用牛马拉磨作比,论述了“只顾埋着头,不肯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情”这种表现的可怜、可悲。再作分析:正因为人类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文化才能不断地进步。至此,想和做的关系已经阐述得清清楚楚。第五段自然而然地归纳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标志着议论的深入。这部分的说理脉络是:先着重论述怎样避免“空想”,再着重论述怎样避免“死做”。
怎样避免“空想”呢?那就是“从实际出发”。作者举学游泳的例子。边举例边分析:从正面分析,要观察,还要有行动,跳下水去实践;从反面分析,如果只是先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空想,即使想出一大堆“道理”也学不会游泳。结论是:“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经验,再根据经验想出来的。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还得拿行动来证明”。这就叫“从实际出发”,这样做就避免“空想”了。
“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联结在一起的。”这段话既是对上面论述的归结,又是对下一层论述的开启。
怎样才能避免“死做”呢?作者用对比举例的方法作了论述。有些同学学语文“硬读课文”,学数学“硬记公式”,这种“死做”的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有些同学则“能想出”省力的办法巧学,当然事半功倍了。通过对比举例分析,证明了避免“死做”的方法就是“做,要靠想来指导”。
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作者不是对上面的内容作简单的归结,而是强调“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怎样忙,应该抽点功夫来想一想”的重要性。
2.本文虽是概念对举性的论证,但作者并未平均使用力量,在论证中侧重分析了“只做不想”这一现象的危害性以3、4、8、煅可看出)。作出这种处理的原因是:①“只做不想”在我国的传统文化理念中是备受褒奖的。“埋头苦干”往往是模范人物的写照,因此它的隐性危险更大。②较之“空想”,青少年更易犯“只做不想”的毛病,强化“多思”意识更具时代意义。③“只做不想”对科学发明、人类进步的负面作用更大。
3.本文语言基本是准确严密的,有的词语还不乏生动。如:提出问题部分,对“空想者”用“只会……不会……凭空……滔滔不绝……从来没有……一件事”既准确地提出了“空想”的严重程度,又形象地画出了“空想者”的“说态”。再如用“依葫芦画瓢”、“牛马拉磨”等通俗形象的比喻画出了“死干者”的形象。
4.几点值得商榷的地方:
①关于第7段。第7段如果是想对“想”与“做”如何联结作归纳,则应放在文末;如果是想起到既小结上段又开启下段的作用,则应将原文“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修改为:“一面想,一面做,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想,要靠做来证明;做,要靠想来指导。”因为前段写的是如何“想”,后段写的是如何“做”。
②关于第9段。几乎所有的资料都认为第9段是全文的总结,而且还认为是“深化了中心论点”,教者却认为此段仅为“只做不想”部分的总结,如要总结全文,则需观照“只想不做”的现象。
③历来的资料,都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写”议论文上,如让学生掌握“摆事实、讲道理”的说理方法、口头训练“对举概念”的议论等。教者认为既是阅读课,就应研究如何教会学生会读议论文、活读议论文、喜读议论文。
5.为了教会学生用联想的方法“活读”、“喜读”,“学长”必须“活读”在前,做到“有备”而进课堂。为此,教者在阅读中进行了以下联想:
①由“滔滔不绝说空话”联想到我党历史上王明、李立三例,大跃进例,人民公社提前进入共产主义例,亩产可达万斤例,对电脑说明书能背得滔滔不绝,上机却打不出几个字等。(注意:不能将“空想”理解为“作保证”、“表决心”等,因为这些“保证、决心”不能实现多为无毅力、无恒心等非智力因素影响,不属于本文议论的“理论”与“实践”的范畴。)
②由“只顾做事,不动脑筋”联想到“胜任为本”的教师观(一篇一篇地备、讲,却不知反思、检讨教学行为,缺乏研究意识)与不思变革的人生观(放羊--结婚--生孩子--又放羊)。
③由“一面做,一面想,促使人类进步”联想到:鲁班与锯子;蔡伦与纸;毕N与印刷术;瓦特与蒸汽机;爱迪生与电;比尔盖茨与微软等。
④由语文学习“只做不想”想到:一篇一篇学小说,背了大量的人物形象的结论语,最后却不能独立解读一篇小说中的人物;做了大量试卷,仍不能独立读和写等。
二、先期策划
1.创设问题情境
“学长式教学”认为,教与学行为的发生,应该也必须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中,因而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有利于本课学习的.环境,要使情境具有和谐性、趣味性、助学性及刺激性,以发挥情境诱发问题意识的功能。教师可用“背景资料引入一问题动因诱导一悬念引而不发”生活体验展示”自我错解反思”等方法创设情境,本课拟采用“生活体验展示”来构建问题情境。
师:有两件趣事想给大家聊聊,一是江夏区有个同学苦恼地对我说,她做了大量的卷子,可不知为什么还是不会做阅读题。另一件是,我是教师,读说明书是毫无问题的,怎么我将电脑说明书背得很熟了,就是上不了机呢?
从这两件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会采取什么办法来帮助我们?(学生谈“问题”)有一个大哲学家胡绳在发现了这些问题后写了一篇文章(自然导入新课)。
2.提出探究问题
(1)自由散读课文后,发动学生提出本节课希望探究的问题,教师耐心、诚心、热心地听取。(时间:5分钟)
(2)探究性课堂要启发学生发问,但并非不要教师发问,教师必须培养“敏感性…‘独特性”“发散性”创新性”等创造性发问的品质;加强“求新求变,引发创意”的问题设计意识。因此,在发动学生发问的同时,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发问准备,本节课拟提如下问题:
①第一次合作探究:看看哪个小组能将课文读短?
[提示方法:快速找出说道理的句子,可用默默加上“我认为”进行筛选。理解这些说理句在文章中的结构作用,辨析哪一句是中心论点,即“最短的选择”。]
②除去这些句、段,文中其他的部分起什么作用?
[明确这些句段起着列举、分析社会现象,为提出论点张本的作用;联系实际生活,阐释论点、证明论点的作用,注意在分析的同时,自然落实字词。]
③既是批评两种社会现象,为何所用笔墨不-样多?
[明确本文的针对性、侧重性。]
④你发现文中哪些语词具有结构的作用?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你特别欣赏?
[找出具有结构作用的词、句、段;品味严谨、生动的语言,并作朗读指导。]
⑤第二次合作探究:看看哪个小组能将课文读长?
[提示方法:创造性的阅读应将文本与生活联系起来,读到文中哪些句子,使你联想到自身的体验或生活中的见闻?]
⑥第三次合作探究:想与作者、编者对对话吗?你认为本文哪些地方你特别欣赏?哪些地方你还有质疑?如果《胡绳全书》编委会向你征求意见,要让本文展现21世纪精神,你打算如何修改最后一段?
3.进行合作探究
将师生问题整合后反馈给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形式有师生探究、小组探究、二人切磋等。
[教师既要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与到小组中去讨论,又要宏观调节全斑讨论情况。]
4.交流解决途径
对三个较大的问题,可在小组切磋的基础上,由教师(或学生)主持进行全班交流,交流内容可以是“成果”,也可仅为思维方向,思考途径;可就一个问题的一个方面发表一句话看法。
5.评价效能得失
由师生尤其是学生自我对本节课的学习效能进行问题价值及得失评价,诱发学生的效能意识,鼓励学生产生成功心理,促成主体完成新一轮的意义建构。
教师要作补充式、校正式、总结式、抽象式的发言。
教师总结:帮助学生回忆本节课学程,抽象出读议论文的一般方法:抓说理,析事实,理结构,联体验。
6.形成拓展链接
在课堂结尾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联想、类比、对比等思维方式进行变维(改变维度)、变因(改变条件)思维,提出新的研究性问题,或成为拓展性问题链,或开阔视野,进行比较阅读。
本课拟布置以下拓展课题:
①课外阅读《创造宣言叶圣陶》
②以《中学生学与思结合成效研究》为课题,继续课上的讨论、研究。
三、应对预测
1.实施过程中师生问题的整合应对策略:学生、教师提出同样的问题以学生所提为主;几个学生提的同范畴问题,整合剪接;学生尚未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补充、建议提出,或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改造后提出;学生尚未认识到的问题(如第7段问题)可不提,个别偏离本课学习要点的问题课下个别解决。
2.实施过程中的心理调节预测
预计学生会在提出问题、质疑文本、改写文本等环节有焦虑心理;在联想生活实例环节会欲罢不能,教师要把握好“度”,在参与中指导,在指导中激励。
四、实施效果
以上教案曾在武汉初中的两个班实施,如下几个情节颇有创造色彩。
△镜头一,学生提问环节:
生①:文章说想和做要结合,我觉得在科学和艺术领域就是要大胆地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不一定要先做了才能想。
生②:这篇文章的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生③:文章强调不要死做,但在实践中我们就在苦做,这如何理解?生④:究竟是想在前,还是做在前?
生⑤:作者认为“苦干固然是好的”,说明他赞成苦干,只是不赞成“埋头”,但我认为应“乐干”,米卢不是“乐踢”吗?
生⑥:熟能生巧,我认为就是要苦干。
生⑦: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生⑧: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学这篇文章?
△镜头二,“筛选说理句”环节:
生①:(找出了第3段);生②:(找出了第5段);生③:(找出了第7段);生④:(找出了第9段)
全班进行缩文朗读。师:如果没有具体文字限制--学生立刻反应将以上文字进行连读;师:如果有文字限制--学生立即删次留主再进行连读;师:如果只允许一句话浓缩--几乎全班一致读出了“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即为中心论点)
△镜头三,“将课文读长”环节:
生①:“想”可以推动人类文化发展,我想到了莱特兄弟看见蜻蜒飞,想到人也可飞行,终于发明了飞机。
生②:我想到了居里夫人发现了“镭”。
生③:还有“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施。
生④:经过“想”,人类还发明了青霉素。
生⑤:我爸爸就是空说家,他总空说作文,应该怎么怎么写,但我照他说的还是写不好。
生⑥:我还想到了微软、互联网、机器人……
生⑦:我想讲我自己的,可不可以?(师插话:当然可以!)以前我很用心听老师解释词语,还努力地背,谁知有些词语的意义总在变,我还是不能独立解释,后来我想了个办法,就是将这个词语用我能懂的词语替换,当然要句子说得通,很快地这个词的意思就出来了。(师:很好!你想了个很好的办法来推断词语的语境义了,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置换法”吧!大家的经验、体会一定还很多,是否留到课后完成研究课题呢?)
△镜头四,“与编、作者对话”环节:(节选)
生①:第9段概括不全面,总结的只是一方面,应加一句“当然,光想不做也不可取。”
生②:“从实际出发”这一词语,我总觉得很别扭。
生③:我也有同感,“从实际出发”现在说的是不要不顾实际情况,过高地定一些目标等,我理解作者在这里说的是“到实践中去”或者“亲身实践与体验”。
生④:第9段“想他自己做过的事,想自己做事得到的经验”一句又进入了另一个误区,要将经验上升为理论,才能指导实践。
生⑤:还应该鼓励标新立异,鼓励创新思维。
生⑥:如果要修改可在最后加上一句:“在新世纪,要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创新加实践就是新世纪的想和做。”
生⑦:我觉得第7段句子顺序不对,因为它与上、下文内容刚好反了。(师:你可真够大胆的!向你学习!)
教学资料:
1.胡绳简介。
2.《胡绳同志教我们怎样读书做学问》(中央文献研究室逄先知)(以上下栽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网页)。
网址:www.cass.net.cn/chinese/yo9/y090l/y090104.htm
3.《指导阅读<想和做>的两种方法》,初中语文第二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P156。
4.《<想和做>教学随想》,初中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66年版,P122。
附板书设计
篇3:《做队报》教学方案
《做队报》教学方案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word中文本框的使用和设置,并结合插入图片、自选图形等知识点的综合运用来制作队报。
六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观察总结,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微机操作基础,并掌握了基本的文字编辑、插入图片、调整图片属性设置的方法。这节课我通过制作队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自我创新的能力。
本课内容是六年级内容,是对文本框设置的创新延升,课前先让学生欣赏用文本框设置的队报。然后让学生猜测使用了什么法宝能让文字既有横排也有竖排,从而引发学习兴趣,导出本课的课题《做队报》。
教学时从三方面传授:
一、第一个知识点是插入文本框:这部分是采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当点拨的`教学手段,大部分同学能完成插入文本框的操作,只是往文本框中输入语句的时候,不会调整文本框的大小。
二、第二个知识点是文本框边线及填充色设置:这部分是先让学生独立尝试操作,当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时,教师再集中演示讲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集中注意力,激起学生对学电脑的兴趣,从而真正掌握知识。
三、第三个知识点是取消文本框的边线和背景色。首先我先给学生两种设置让他们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什么时候需要文本框的边线和背景,什么时候不需要,然后再给学生一个任务,取消文本框的边线和背景色,再让学生试试。接着让先操作出来的学生当小老师讲解和演示操作步骤,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接自提出思考:无线条颜色和无填充颜色是什么意思?最后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来检测和反馈学习情况和熟练程度。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通过引导尝试,自主学习,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使二十四字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也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主要是学生之间的合作机会不默契,不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能力,其次是知识点的强化练习不够也没有很好的拓展,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运用能力。
今后,我将针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多总结,多反思,及时地将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操作电脑的水平
篇4:诗歌《我想》的教学方案
诗歌《我想》的教学方案
目标:
1.观察动物的明显特征,理解诗歌内容
2.感受诗歌中的稚拙美,学习创编诗句
准备:
动物图片若干(大象、小猴、小鹿、长颈鹿、小兔、小猫钓鱼等)
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好
幼:老师好
师:今天,我们中三班来了很多小客人,想和你们一起玩游戏,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幼:想
(一)观察动物图片
1.小象图片
1)师:(边出示小象图片,边说我们一起看看第一个小客人是谁?)
这是谁呀?(小象)
小象的身体哪里最好玩?(鼻子、嘴巴、腿、尾巴)
小象的鼻子可以干什么呀?(喷水、洗澡、洗脸、拿东西)
2)师:(边出示小象小象喷水浇花的图片边说)小朋友们说的很好,我们看看这只小象用鼻子在干什么呀?(幼儿:喷水、浇花)
3)师:(边出示小象滑滑梯图片边说)小朋友在这只小象的鼻子上干什么呀?(幼:小朋友在小象的.鼻子上滑滑梯)
假如你有长鼻子你想干什么?(喷水、洗澡、洗脸、拿东西)
4)师:(边出示小象握手的图片边说)小朋友看这两只小象用鼻子在干什么呀?
引导:我们小朋友见面,会握手问好,这两只小象也在用鼻子握手问好。
(边出示字幕边说)看见小象,我想有个长鼻子,和小象用鼻子握握手,然后领读一遍。
5)(边出示词语“握握手”边说)请小朋友跟老师认识一个新词语(幼儿跟读两遍)握握手(握握手)握握手(握握手)
2.小猴图片
1) 师:(边出示小猴图片边说)下面我们看看来我们班的第二个小客人是谁?)
小朋友看这是谁呀?(小猴子)
你想跟小猴玩吗?(想)
小猴身体的哪里最好玩?(尾巴、鼻子、嘴巴)
2)师:(边出示小猴倒挂图片边说)看这两只小象在干什么呀?(幼儿:倒挂在树上)
对,倒挂在树上摇来摇去,他们是在用尾巴荡秋千。
假如你有条长尾巴,你想干什么?(扫地、打苍蝇、玩游戏)
3) 师:(边出示小猴拉钩图片边说)我们看这两只小猴用尾巴在干什么呀?(碰屁股、握手、玩)
引导:我们小朋友在玩的时候,经常会说: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这两只小猴也在学我们小朋友拉钩呢!
(边出示字幕边说)看见小猴,我想有条长尾巴,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然后领读一遍。
4) 师:(边出示词语拉拉勾,边说)请小朋友跟老师认识今天的第二个新词语:拉拉勾(拉拉勾)拉拉勾(拉拉勾)
3.小鹿图片
1) 师:(边出示小鹿图片边说)看看今天我们班的第三位小客人是谁?)
小朋友看这是谁呀?(小鹿)
小鹿的头上长着什么?(角)
对,是犄角
如果你们有对长犄角,你想干什么?(低头、挖东西、抵人)
请小朋友拿起你们的小小手,我们一起来模仿小鹿的犄角(与小朋友做顶牛的动作),然后问:我们用小鹿的犄角在干什么呀?(抵头)
小朋友说的真好,抵头也就是顶牛
2)师:(边出示小鹿顶牛图片边说)我们看这两只小鹿在干什么?(幼:顶牛)
对,两只小鹿在用犄角顶牛
(边出示字幕边说)看见小鹿,我想有对长犄角,和小鹿用犄角”顶顶牛“。然后领读一遍
2)师:(边出示词语”顶顶牛“边说)请小朋友跟老师认识今天的第三个新词语:顶顶牛(顶顶牛)顶顶牛(顶顶牛)
篇5:《小老鼠做饼干》语言教学方案
《小老鼠做饼干》语言教学方案
设计意图:
我们都知道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我选择儿歌《小老鼠做饼干》这个内容是因为这首儿歌有趣,富有游戏化的情境,凭借其富有情趣、朗朗上口等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体现了”趣中求效“的理念。我们平时的儿歌教学都比较呆板,大多是以图片或是图谱的方式让孩子学会整首儿歌。但本次教学活动,我就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游戏的情境中让孩子学念儿歌,感受儿歌的情趣,并能用动作表现儿歌内容,体验表演的乐趣。当然在学会儿歌的基础上我还鼓励孩子们运用简单的句式进行创编,使孩子从始至终沉静在做饼干的氛围中。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学念儿歌,感受儿歌的情趣。
2.能用动作表现儿歌内容,体验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片锅若干(教师一个,幼儿人手一个),实物锅一个,内有饼干。
活动过程:
(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1.猜谜:有个动物,它有尖尖的脑袋,细细长长的尾巴,会”吱吱、吱吱“叫,你们知道是谁吗?今天,老师请你们扮演小老鼠,老师扮演老鼠妈妈。
2.师幼互动,扮演老鼠妈妈和小老鼠。
3.讨论做饼。
(二)学念儿歌:理解并掌握儿歌内容
师:妈妈这里也有一个大锅子,我把小老鼠们说的方法来试一试吧。
1.教师边做动作边朗诵:小老鼠做饼干,咕噜咕噜--啪;搅一搅,拌一拌,咕噜咕噜--啪。
2.师:这么美妙的香味传出去,被其他的小动物闻到了,谁闻到了?(小狗)小狗想吃香香的饼干,我们给他做一块吧。
3.师幼继续帮小动物做饼干。
小狗想吃香香的饼干,边做边说:”香香的饼干做出来!“
后来又被谁闻到了?(小鸭)小鸭也想吃饼干,小鸭这个饼干是什么味道的?学说”脆脆的饼干做出来!“
还--遇到了谁?小猪也想吃饼干,学说:”甜甜的饼干做出来!"
(三)情境游戏:进行儿歌创编
1.幼儿炒作平底锅集体创编儿歌:小老鼠做饼干,咕噜咕噜啪,搅一搅,拌一拌,咕噜咕噜啪,xx饼干做出来。
2.相互交换锅子,做不同的饼干。
(四)延伸活动:品尝饼干
分发并品尝饼干,回到活动室。
篇6:做情绪的主人教学方案
做情绪的主人教学方案
第一单元 做情绪的主人
第二课 纾解压力
一、复习目标
要让学生了解压力状态下的表现,学会判断自己的压力。认识到压力不一定全是害处,适当的压力是必要的,还要学习调节压力的技巧。
二、教材分析
1. 逻辑分析
人际交往、学业、竞争等方面都存在压力,而中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应对压力,或者方法有限。当感到压力时,他们的做法可能是逃避,可能是不知所措,这样会使自己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烦躁的消极情绪之中,因而导致心理疾病。教材本课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在正确看待压力的基础上,掌握一些应对压力的技巧,面对困难的时候做好自我调节。
2.内容分析
本课共分两站。
第一站:了解压力。
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压力既可以是动力,也能成为阻力,对它无需太过恐惧。
第二战:调节压力。
目的在于教学生一些管理和调节压力的方法。
第三课 乐观向上
一、复习目标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保持良好的情绪,拥有一个愉快的心情。情绪管理,主要就是对消极情绪的管理和控制。 通过本课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的调控自己的情绪。
二、教材分析
1.逻辑分析
与其说乐观是一种情绪,不如说它是一种人生态度和思维习惯。乐观的人在遇到厄运时,会认为现在的失败是暂时的',每个失败都有它的原因,他们能很快重整旗鼓,继续投入到未完的工作中。悲观的人则相信坏事情都是他自己的错,会持续很久。毫无疑问,乐观的人积极地去看待事物,能够保持自己的积极情绪,并控制消极情绪,这对他们的健康、工作都是有利的。中学生要学会处理、表达、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要培养自己乐观的思维方式,学会活得快乐的方法。
2.内容分析
本课共分两站。
第一站:学会管理情绪。
本站主要目的在于教学生怎样处理、表达、调节消极情绪。除了学习调节消极情绪的几种方法,还要告诉学生用合理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因为过激的表达方式不仅会影响周围的人,使得他们也出现消极情绪,同时也会激化矛盾,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消极情绪。
第二站:积极看待事物。
本站的主要目的是教学生获得快乐的方法。要想让自己快乐,不能寄希望于别人,只能靠自己去发现、去寻找。大自然、周围的人和事物都可以带给我们快乐的感受。“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就是这个意思。要获得快乐还要善于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因为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意,要看到不如意的事情的积极方面,比如从困难中得到磨练、从竞争中得到提高,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
篇7:口语交际《我想这样做》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我想这样做》教学反思
《我想这样做》是人教版第三册语文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重书面语言而轻口头语言”――重文轻语。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得不到全面的落实。口语交际课的开设有利于扭转“重文轻语”的偏向。上好口语交际课,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正因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同时也是“说与写”的互补互助过程。口语表达,看起来是“说”,但实际上它是于倾听、观察、思维、记忆、想象、应对融为一体,需要融会贯通。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着,其过程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智力潜能,同时使学生的智力也得到培养和训练。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上课时精心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环节。
一、故事导入,触动心灵。
(1)、一上课我就让学生用眼睛欣赏我所出示的课件中美丽的图案,然后我带学生用玩石头、剪刀、布的方法让输了同学站起来背诵一首古诗,最后我还带同学听听在课件中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
(2)、是啊!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可有些人并不像我们这样快乐。我接着播放视频《中国的阿甘》,让学生了解郑叔叔的身体与我们有什么不同?他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这一环节我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例作为这节课的引子,直观形象,刺激学生的感观,让学生不会有距离感,激发交际的兴趣和欲望。我发现学生在观看视频一声不吭,他们的眼光中已透出对残疾人深深的同情感。
二、课件展示,加深认识。
这一环节我会出示在生活中常见的残疾人例子,并告诉他们我国每30秒就有一个残疾儿童出生!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接着我要求学生分成四人小组介绍一下你在生活中或刚才的图片中认识的残疾人,他们是哪类残疾人,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在交流前我向他们提出“听”和“说”的要求:就是听的时候要听得仔细、听得明白。说的时候要把话说得清楚、说得完整。因为“残疾人”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利用课件出示各种残疾人的画面,可以让学生对残疾人有个初步的印象,对残疾人的生活有大致了解,为后面的交际埋下伏笔。通过师生的评议,教师的点拨、指导,加以规范。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我觉得尤为重要。
三、说一说。
这一环节,我出示下面几幅图片,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交流,说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些什么事情?人们这样做,给残疾人带来什么?然后再指名学生回答。
篇8:交际口语《我想这样做》教学设计
交际口语《我想这样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文本解读
“我想这样做”一课是以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爱惜学习用品为内容,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为主题构建的教学内容。这一课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部分共有五幅图,其中在“保护视力”“注意姿势”两幅图中附有两幅特写图,意在强调这两种姿势特别重要,是小学生上课和做眼保健操时常用的姿势,一定要格外注意。第二部分为“爱惜学习用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部分共有五幅图,有自己“削铅笔”“包书皮”“整理文具”“整理书包”等,提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些内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些日常行为习惯的例子,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
2.教学价值
这一课的教学主题是学生了解学校、了解语文学习的一个侧面,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实在在地观察、示范、训练。从而让学生非常清晰地明白在语文课堂上要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帮助学生快速完成由学前幼儿到一名小学生的角色转换。当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但起步的训练十分重要,入学教育要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重要性,并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初步掌握削铅笔、包书皮、整理文具等基本技能。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书皮纸、剪刀、削笔刀。
(二)教学思路
这一课的教学可以分两部分进行。首先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部分,可以让学生看看图上的同学在做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然后把“保护视力、注意姿势”板书到黑板上,让学生反复读一读。接着让学生模仿书中的同学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清楚,如果写字姿势不正确,会导致脊柱弯曲;看书姿势不正确,会引起眼睛的近视,久而久之,身体健康会受到很大危害。第二部分“爱惜学习用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观察画面,激发起学生动手操作的热情,然后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鼓励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对待学习用品要爱惜。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教师要使学生上学伊始就自觉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教师在以后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依然要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对学生严格要求,随时提醒,及时纠正,常抓不懈。
相关资料
让学生知道上课用眼、用耳、用脑的重要,学会专心听讲的方法。
1.怎样才算会用眼睛呢?
老师讲话,眼睛看着老师;
老师写字,眼睛看着黑板;
同学发言,眼睛看着同学;
读书时,眼睛看着课本。
2.训练用眼“听”指挥。
教师用不同内容训练学生用眼,如老师讲话、同学发言、翻书朗读等。出示儿歌,请学生跟着老师念:
人的眼睛很重要,学习生活少不了。
老师讲课看老师,同学发言注意瞧。
看图看书要仔细,边看边想边动脑。
主动认真学本领,卫生用眼要记牢。
3.怎样才算会用耳朵呢?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老师讲课用心听,同学回答要听清。
边听边想动脑筋,才能学到真本领。
4.有关读书姿势的儿歌:
读书姿势应记清,身直头正肩要平。
眼离书本一尺远,人人保护亮眼睛。
5.有关写字姿势的儿歌:
写字姿势要端正,身体坐正书放平。
一寸一尺和一拳,身体健康记心中。
汉字家园(一)
[板块说明]
汉字家园(一)是归类识字。课文以图文并茂的韵文和汉字字理演变的图画组成。是以数字为主题的古代童谣;分别以人体、自然景观、粮食作物为主题的韵文组成。韵文短小,语言简洁,意境优美,又贴近学生的生活。象形字的字理演变图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字形和音、义的关系,为学生识记字形、感悟字义、读准字音提供了极好的依据。学习这一板块的课文,要认识每课生字,积累词汇。初步感受写字的乐趣,认识虚宫格,学习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会写要求写的字,并能按着一定的笔顺书写。认清几个基本笔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韵文,在诵读中感悟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在学习本组课文的过程中,应把握住象形字的构字规律,根据每篇课文中的汉字的特点进行教学,图文结合,将汉字学习与认识事物建立联系。因此,要注重观察图画,把图画与字形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和无穷魅力,关注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识记汉字的方法意识。
篇9:当时应该这样做的教学方案
当时应该这样做的教学方案
教材说明
本次习作内容是写一件事。“当时应该这样做”给写话提供了一个范围。也可重新命题。
教材由两部分构成。共有两段文字,第一段说明了本次写话的范围———写自己以前做过的或遇到的做得不合适的事,想象当时怎么做会更好。第二段则说明了本次习作的要求:把事情经过写出来,经过要写清楚、完整。重点写出自己认识的变化,要把心理活动写出来。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择事例,并围绕中心有条理地写清事情的经过。
2.养成写前列提纲,写后认真修改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写清事情的'经过。
2.写出自己认识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1.口述交流,确定事件。
(1)学生回忆以前做过或遇到过的事,组内交流。
(2)教师指导学生选材,要选择自己亲身经历或遇到过的,现在认识到当时没做好的事。
(3)汇报、评说。
2.围绕中心,选择事例。
事例必须有代表性而且是真实的,重点要写清自己的认识是怎样变化的,鼓励学生要分步把经过写具体。
3.读写结合,借鉴方法。
(1)欣赏例文,借鉴运用的写作方法。
(2)再次修改,练说。
(3)师生评议。
4.编写提纲,动笔习作。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和恰当的方法来表现个人认识的变化,指导学生把意思表达清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5.互相交流,认真修改。修改时,要注意不写错别字,把语句写通顺,更重要的是把事情经过写具体。
6.总结。
篇10:《我和书包做朋友》的教学方案
关于《我和书包做朋友》的教学方案
设计思路:
大班末期,孩子普遍感到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这种长大的感觉,引发了孩子模拟做小学生的需要。但是,孩子们对真正的小学生活还是十分陌生的。因此,我们两位老师与小朋友商量决定:在我班开展“我要上小学”的主题。进行“我和书包做朋友”、“我的小文具”、“模拟小学生上课”、“我来当队长”、“课间十分钟”等与主题有关的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小学生活,完成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包括学习适应和社会适应)。这对孩子的`终身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我和书包做朋友”是“我要上小学”这个主题背景下的一个综合性活动。在“我要上小学”这个大主题背景下,我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发现幼儿为了模拟小学生,背起了书包来幼儿园。但打开他的小书包,有的放了一些学习用品;有的却是放了些玩具;也有的干脆带来了一个空书包。可书包到底有什么用?哪些是学习用品?哪些是非学习用品,引发了幼儿的讨论与争议。因此,我根据班级幼儿的这些情况,为更好地让幼儿交流与分享经验,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设计了“我和书包做朋友”这个活动。
在这个活动的安排中,我首先让幼儿介绍自己的小书包,引发幼儿对书包的兴趣,重新体验拥有小书包那一刻的快乐心情。其次,讨论小学生为什么要背上小书包上学,让幼儿了解书包的功用。接着,让幼儿进行操作活动,分组整理书包,并小组交流经验。然后,集体交流讨论如何整理书包;了解书包里该放些什么;区分学习用品与非学习用品。最后,通过歌表演“我要上小学”让幼儿进一步体验背上小书包,即将成为小学生的积极的情感,达到一种情感的升华。
活动目标:
1、了解书包的特点与用途。
2、学习整理书包
3、进一步萌发幼儿做小学生的积极愿望。
活动重点:
了解书包的用途,学习整理书包。
活动难点:
区分学习用品与非学习用品。
活动准备:
小书包每人一只,内装铅笔盒、各种文具、书本、簿子、水壶、手帕、玩具。
活动过程:
1、介绍自己的小书包。
介绍自己的小书包与别人有什么不一样;是谁给买的或送的,经过情形又是怎样的。
2、讨论:小学生为什么要背上小书包上学。
让幼儿了解书包的具体用途,幼儿先与同伴自由讨论,再集体交流。(上小学时,要带很多的书、薄、文具等学习用品及水壶、手帕等生活用品,还有课间休息用的玩具,有了小书包带这些东西就方便了,还不会弄丢。)
3、幼儿分小组操作活动:整理书包。
可以边整理边进行小组交流,比较自己与同伴的不同整理方法。
4、集体交流、共享经验:
(1)请一位幼儿上来展示整理的小书包,并介绍:整理时先理什么、后理什么;什么东西放在书包的哪一仓。
(2)讨论书包里哪些东西是学习用品,哪些东西不是学习用品;什么东西该放进书包带到学校,什么东西该从书包里拿掉。
5、背上小书包,表演“快上一年级”。
师生一起表演,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做小学生的愉快的情绪体验,达到一种情感的升华。
篇11:和数字朋友做游戏的教学方案
和数字朋友做游戏的教学方案
活动目标;
1.复习8以内的认数、数数,认识理解9的形成并认识数字9,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2.体验到和小猪做游戏的愉快,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大拼图(小猪送糖),拼图底板(上面有1-8红色和黑色数字),拼版的反面有各种形状,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数量为1-8个。
2.数卡1-9个,贴在椅背上。
3.看点装水果、看数装糖、找哪个数不见了装鱼等材料
活动过程;
一、玩拼图游戏,引起幼儿兴趣:
1.老师;我们教室里来了一位小客人,它是谁呢?我们把它拼出来。怎么拼呢?
2.幼儿每人拿一块拼板,探索拼图的办法(数物对应)
3.幼儿拼图。
4.看看这位小客人是谁?(小猪)激发幼儿和小猪打招呼。
5.小猪还给我们带来了礼物(老师出示糖罐),猜猜是什么?
6.听声音数数有几颗糖。(8颗)
7.这里还有一颗糖,把它放进去,现在是几颗?
8.将踏到出来检查。
9.小结:原来8颗糖添上一颗是9颗糖,用几表示?
二、认识9
1.出示9,看看像什么?引导幼儿比较9和6。
2.9还可以表示什么/
三、游戏:找数字
小猪要和小朋友做找数字的游戏,高兴吗?
1.看图找数字,(如6只猫、7棵树)
2.找比6小1的数,找比8大1的数。
3.7878找找哪个数字不见了(如8)
4.听声音找数。
活动结束
给小猪送礼物:
介绍是怎样送礼物的
★ 教学设计模板语文
★ 想和做作文五百字
★ 工商管理学习总结
★ 教学设计语文
【《想和做》教学方案(共11篇)】相关文章:
我想语文教案经典素材优秀2023-06-22
端午节慰问活动方案2022-08-12
工商管理学习心得体会2022-09-26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备课资料(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2023-07-19
小学数学研修心得2023-07-08
小学安全卫生工作安排会议简报2022-04-30
初三议论文复习教案(配已上传的课件) 教案教学设计2023-11-16
学期教学工作备课安排会议简报2022-07-11
《平平在家里》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2022-05-12
高中期末考试复习学习计划202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