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动态生成中学习

时间:2024-02-06 07:51:2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让学生在动态生成中学习(精选7篇)由网友“人间尘埃”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让学生在动态生成中学习,希望能帮助大家!

让学生在动态生成中学习

篇1:让学生在动态生成中学习

让学生在动态生成中学习

一、自主提问DD学习目标的动态生成

从学习者个体而言,学习目标看作是“老师交给的任务”还是认同为“自己的学习需要”,对于学习者能否真正开展自主性学习过程是很关键的一步。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否创设条件启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又是实现学生发展自我、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创设活动情境、创造探究条件,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自动为学习任务定向,让学习目标动态生成于学习活动之中。

如“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我在教学中并末遵循课本上的教学流程,先教面积定义,再研究表面积的算法,而是整体人手,大胆改革教材原有框架,立足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过程。即直接让学生根据测量自己所做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这三条信息思考探究:根据这些测量所得的信息你能想到什么?或是解决什么问题?以此统领全课,不断地动态生成学习目标,并不断地达成学习目标。学生在独立思考、分组研讨之中,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学习问题(学习目标由此生成):长方体上面的面积是多少?(或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长方体12条棱的总长是多少?长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总和是多少?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此间可适时点明在后面的课上研究)……学生在提问的同时也在思考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如果说学生自主提问是学习目标的动态生成过程,那么学生在组际充分研讨、在大组充分展示和教师适时参与诱导的过程也就是目标动态达成的过程。

二、广敛信息DD学习内容的动态生成

正如生成学习模式所指出的,人脑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信息的“白板”,在学习任何一种新知识之前,每个学生头脑中都具备了自己所特有的认知基础、知识经验与社会阅历等。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学生接触面广、获取信息渠道宽,有许多是我们教师都无法企及的。同时,在学习活动中动态生成的学习内容,对学习者个体而言,也正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广敛信息,促使学习内容在动态中生成,是很值得研讨的课题。

1、活用生活资源。例如,笔者曾听过“调查与统计”一课,执教者就地取材,切人教学,可谓一创举。如教者一开始就学生置身情境发问:下面这么多客人老师听课,你们想认识他们吗?你们想了解他们的什么情况呢?学生倍感亲切,在学生各述己愿的基础上,教者引人课题: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来了解其中一个内容:客人老师来自哪些地方?每个地方来了多少位客人老师?进而启思: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统计出这些情况呢?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回顾调查方法与相应统计表格的设计方法(充分展示学生已学的或未学却己有的有关统计经验)。接着就让学生在小组分工合作的基础上跑下座位对客人老师进行现场的调查统计。从这一过程设计分析,教者显然很明确教材中的知识要素,但却未拘泥于课本例题,而是主动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人点,从学生所面对的这些蕴涵丰富信息的客人老师出发,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激发了数学学习的内驱力,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认知需求与思维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下面的实践活动之中。

2、捕捉过程资源。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度动态过程。由于学生的差异,过程中会出现学生的疑惑,会产生认识的误区,也会出现创新的思想火花……。这过程之中生成的种种信息又为教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若教者不会利用,这些资源将会白白流失。因此,教师也要学会观察、学会倾听,随时抓取新的信息,鼓励质疑创新。还是“调查与统计”一课,在学生制作完表格与统计图后,教者又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问题联想:如果你是活动的组织者,你会想到哪些问题?又会怎么解决呢?学生因此进行种种富有生活气息与人情味的发散联想,如: “民以食为天”,我要统计来的人数,算算应准备多少份盒饭;我要安排客人老师去旅游……;其中有一位学生讲到:我要为他们安排住宿,假定每4人住一间房,把总人数除以4,就可以知道要多少个房间。这时马上有学生反驳:不对,男女要分开算。其他同学也纷纷点头,有些学生还挠挠头:我怎么没想到呢?教者及时捕捉教育资源:对呀,利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问题时,还要考虑生活实际情况,灵活安排解决。在开放互动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往往会萌发出许多奇思妙想,会有灵感与顿悟,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教者机敏把握,为教学所用,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思维空间,更能体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3、开发网络资源。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对我国现行的教育与教学理念提出了挑战,也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技术、方法与认知工具。合理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也是优化数学教学过程的一条途径。如现在网络中拥有许多学科的在线学习网站,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与教师的课堂教学优势互补,甚至提倡超前性学习、个性化学习,能力强的可以提前升人高一级的年段学习,使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动态自主生成过程,促进终身学习机制的形成。另外,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素材也可以灵活从网络中选取编辑。如“秒的认识”一课,笔者访问了好几个国内外网站,下载有关信息资料制作成动画故事“秒针的话”,便学生在丰富生动的情境中了解了钟表的发展历史。

三、以“做”促思DD认知结构的动态生成

学习方式的'转变,最根本的是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问题让学生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去获得,实验让学生去操作……,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做”数学正是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意义的积极举措。

1、课前做,活化生成。要将教学场所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把教的过程变为学的过程,把教的角色转为导的角色,教师就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创设条件。有很多数学内容的学习,除了课前应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更应提倡让学生在课前去“做”数学,不断积累感性生活经验。如中年级学习人民币的认识时,虽然个别学生已有了一些认识,但大部分学生还很模糊,并且学生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课前一、两周就布置学生主动跟父母上市场买东西,观察人民币的面值情况,并试着帮父母算帐。有了课前“做”的体验,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己潜伏于脑际,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已成“有源之活水”,由枯燥变生动,学习者也变倾听为踊跃参与,知识获得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生成。

2、课中做,多维生成。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发展的场所。学生的“做”中思、“做”中学便由此展开。如“长方体的认识”,笔者在让学生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积、顶点和初步感如面、棱的特征之后,再让学生自由选取一些小样等材料自己设计搭建一个长方体的框架,同时思考探讨这两个问题:A、你们领用了哪些材料?为什么?B、你们是怎么拼搭这个长方体的?为什么?这样设计主要是由于学生还只是第一次接触立体图形,缺乏感性支撑,空间观念较淡薄,仅凭看看摸摸去把握长方体面、棱的特征还是很不够的,尤其是要从空间立体的角度来发现棱的特征尚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在此通过学生自主“做”长方体框架。并通过“做”中的反思探究(动中思、思中动),动态地多维度地理解并自主建构了长方体面、棱的特征。学生通过观察、搭建、比较与想象推理等活动主动生成认知结构,促进认知体系由平面图形过渡于立体图形,实现思维质的飞跃。

3、课后做,持续生成。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如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即“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理念的体现。如果我们每二节课的教学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主动用之于生活,将探究实践的兴趣延伸于课后,这何尝不是我们教学的成功所在?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后,提出了这样一个课后作业:大家已经做了一个长方体的盒子,你们回去把你做的盒子用彩纸包装美化一下,再装上一个小礼物,在“三八”节送给你妈妈。不过,明天先带来给老师和同学们参观参观,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做的,用了多少包装纸?这个内容的学习正好在“三八”节之前,学生们可开心啦。这个课后作业不仅再次激发了学生“做”数学的兴趣,同时也为表面积的生活化应用与问题解决作了良好的孕伏。学生们一次又一次地“做”,在他们的认知结构渐进生成之际,其综合实践能力等素质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四、开放合作DD创新素养的动态生成

现代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方式己趋多样性、灵活性、创新性等特点,在这诸多学习活动方式之中,合作探究可以说是始终融合其中的。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丰富全面。因此,教学要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思辨创新。如小学数学第五册第4页有这样一道开放题:小红和小军在商店里买了下面的部分物品,小军用的钱是小红的2倍,你知道他们各买了些什么吗?(图中显示信息:钢笔每支8元、巧克力一块5元,饼干一包4元、日记本3元一本、小刀1元一把)我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可能的购买方案,并作些记号或写出算式表示有关购买方案,再在小组交流,看看哪个组的方案多。结果出乎预料,不仅有小军买一支钢笔、小红买一盒饼干这样品种不重复的简单购买方案,还有组合型的购买方案。更有些机灵的学生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进行了规律性的总结。不知不觉中学生已内化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同时也活化了四则运算的法则。

学生的智慧有很多是潜在的,在课堂创设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更有利于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互相启迪,思辨创新,资源共享,教者要不断为学生构建开放合作的学习时空,促使学生创新素养在动态情境中生成。

五、积极评价­DD健康心理的动态生成

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评价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1、差异性评价。班级授课制形式中,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有差异的。我们不可以用同一尺度去衡量。我们应尊重差异,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发现,尽可能以肯定与激励的态度去评价。如有些学习上的后进生,课上尽量让其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即便回答错了或不全面,也要肯定其积极参与的态度。又如计算教学倡导算法的多样化,教师尽量让学生自主尝试发现不同的算法,并给予充分的展示交流,并让学生积极展开相互间的评价,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内化计算的原理与方法。这样既有利于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也能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使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生个体生命活动中积极的一部分。

2、拜学生为师。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在就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教师往往会局限于自己的角度来想象可能出现的情况或答案,而学生却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或独到见解,让老师始料不及。此刻,教师的坦言并不有损教师的形象,相反教师由衷的赏识与赞叹还获得了学生的信任,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才能直抒己见,才敢质疑问难、标新立异,扬起追求真理的风帆;同时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向健康良性轨道。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设计学习活动,从而有效促使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究活动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的动态生成,让学习主体的认知结构、创新素养与健康心理持续地、动态地生成于开放合作、积极互动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如叶澜教授所言: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篇2:让学习进程在“动态生成”中挺进――第一册教学体会(网友来稿)

让学习进程在“动态生成”中挺进――人教版第一册教学体会(网友来稿)

戴益华

关键词: 动态生成 和谐 生活 经验 探究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语)它告诉我们:课堂上学生学习不是预约的,而是个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要努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在“动态生成”中挺进。

一、 和谐――动态生成的“温床”

课堂上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学生感到宽松、坦然、自由、愉悦,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有着强烈的生命意识,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思考、探究。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果断而自主地决策和实践。学习成为他们生命的自觉需要,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时,作为教师的你就会不断地收到惊喜与意外。例:教《小熊住山洞》一文时,学生读到“一年又一年,他们没有砍树造房子,一直住在山洞里”时,突然一个学生说道:爸爸带我旅游时去过山洞,里面很黑又很闷,住在里面很难受的。我面对学生的困惑,来个推波助澜说:是啊,那么黑那么闷的山洞里小熊一家怎么能住了一年又一年而不砍树造房子呢?于是引出了精彩的话题:“因为树是有生命的,砍了树,它的生命也就没有了。”“因为砍了树,树林里的动物失去了家园就无法在这里生存下去了。”我接过话题:所以,动物们都送来了一束束鲜花,这时它们会说些什么?

生1:松鼠说:小熊一家,我谢谢你们了,你没有砍树,秋天树上结满了果子,我在冬天就有松果吃,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生2:小猪说:我个子小,常常有人欺负我,森林里有了树,在别人欺负我的时候,我就躲在树后面,别人看不见我,我就可以安全的生活在这里了。

生3:麻雀说:森林里满是树,这些树制造了许多的氧气,使我们动物能呼吸到许多新鲜的空气,没有生病,健康的生活在这里,多舒服啊!

生4:小白兔说:我是运动能手,森林里树这么多,给我制造了很好很大的运动场,我每天可以在这里蹦啊,跳啊锻炼身体,你看,我的身体有多棒!这都是你一家的功劳哪!

生5:山鸡说:森林里树木枝叶茂盛,向四面展开,好象撑开的绿伞,挡住了强烈的阳光,夏天,我们在森林里玩耍,就不怕惺睿?锾觳慌履嗌忱玻?nbsp;

生6:小熊听了说:山洞里虽然空气闷、光线暗、又潮湿,但能够给这么多伙伴带来愉快、带来幸福我还是很高兴的。

……

这时课堂上洋溢着的不仅仅是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和谐,就连自然与人类之间也达到了高度的和谐――和平共处,相互依存。

二、 生活――动态生成的“源泉”

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宏论启示我们:一个人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笃笃的,最具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请看带ie 的音节教学片段:

师:(学习了音节Ye之后)小朋友,Ye还有个双胞胎弟弟叫韵母ie。这个韵母弟弟可机灵了,它常常跟我们捉迷藏,它藏到哪里去了呢?我们到生活中找找看。

(教室里出现了片刻的安静,教师提示:我们可以从教室里、身边、家里找找)

生1:我找到它了,它藏在书包里的写字本上,“写”的音节里有ie.(师板书xiě)

生2:它藏在我的身上,你看,我的身上别着校徽,脚上穿着鞋子,“别”和“鞋”里都有ie。(师板书bié、xié)

生3:老师,我在写字课上也找到了它,王老师教我写撇,“撇”中也有ie。(教师板书piě)

生4:老师,我在奶奶家找到了它,奶奶家的院子里种着“铁树”,铁字里有“ie”。(板tiě)

生5:我在吃饭的桌子上找到了它,桌子上放着“碟子”还有一盘“炒茄子”,我很喜欢吃。“碟”、“茄”里有“ie”。(die qie)

生6:我在一件事情里找到了“ie ”,有一次,我铅笔断了,同桌程程借给我一支笔,我说:“谢谢你。”这件事里“借、谢”两个字里有“ie”。(jie xie)

生7:我也在一件事事情里找到了它,有一次,我跟爸爸上山打柴,一只猎狗吐出舌头,向我跑来,我吓得拼命叫爸爸,爸爸说:“孩子,别怕,蹲下去拿起石头就会吓走它。”我赶紧蹲下去捡起石头,猎狗真的被吓跑了。“猎、别”都有“ie”.(lie bie)

以上案例由于教师把抽象的音节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赋予静止的音节以生命意义,这不仅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更关键的是在强化音节教学的同时,又能够发展孩子的语言智慧,同时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处事。

三、 经验――动态生成的“粮仓”

经验世界是学生个体视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从已知走向新知识的桥梁,是主动探究的中介。学习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经验世界这“粮仓”走向丰盈的过程,若学生经验世界这“粮仓”是满满的,就可以随时兑换语言丰富的内涵。如:《雪孩子》中“化”字的教学。

师:“化”字什么意思?

生1:“化了”就是没有了。

生2:就是雪孩子变成了云,不见了。

生3:雪孩子是雪堆起来的,家里着火后,雪受热后变成了水,这个就是化了。

生4:我家厨房里妈妈烧菜用的白糖,时间长了,白糖变成了糖水了,这也是白糖化了。

生5:我吃糖块时,放在嘴巴里,糖块漫漫的变小了,这也是化了。

生6:我家附近有个黄金加工店,那工匠把金块放到火上一会儿,就变成了水,这就是金子化了。

……

“化了”这一抽象的、静止的语言符号,由于教师激活了学生的经验世界,学生以自己的已有经验,兑换新知获得新的体验,促进了学生更细致地触摸、拥抱、诠释语言的丰富内涵,在兑换的过程中,经验世界的“粮仓”又得到了丰富。

四、 探究――动态生成的“钥匙”

探究,是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获取知识、方法、情感体验的过程。探究,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通过探究,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请看《识字5口耳目》的教学案例。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课件随着音乐节奏出示: 、 、 、 、 、 、 、 、 、 、 、 )你们猜一猜这些是什么?

生1:我觉得这些是字。

生2:我认为这些是图。

师:这些是我们的祖先在没有发明字的情况下按照事物的样子画下来“字”,我们叫它象形字。你们再来猜猜看,这些字是按照什么东西的样子画下来的呢?

师:(顺着学生猜测次序出现: 、 、 、 、 、 、 、 、 、 、 、 )

师:你们看了这些图不像图字不像字的“字”有什么感觉?

生1:这些字很有意思,不用学就能猜出它是什么字。

生2:这些字不好,太难写了,写字也像画画一样。

生3:这些字笔画很多,如“ 、 ”,很容易写错。

生4:这些字写起来很浪费时间。

师:我们的祖先也跟你们有同样的认识,于是就把这些字进行了简化,变成怎么样了呢?请比较一下古时候的字和现在的字你能发现什么?

生1:我发现现在的字笔画简单多了,写起来也好写,又不花时间。

生2:我发现现在的字四四方方的,写起来很漂亮。

生3:我发现古时候的字和现在的字一样都很像实物的样子。如:“鸟”的“撇”是嘴巴,“点”

是它的眼睛,“竖折折钩”是他的身体,“横”是它的尾巴。

……

以上采用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初步掌握汉字的科学方法。如“你们再来猜猜看,这些字是按照什么东西的样子画下来的呢?”“你们看了这些图不像图字不像字的“字”有什么感觉?”、“请小朋友比较一下,古时候的字和现在的字,你能发现什么?”这样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猜字、自己去比较。学生通过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独特的理解。通过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课堂形成一个探究“场”。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教师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课堂上的生成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形成在“动态生成”中挺进,使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着挑战与创新。

参考.文献:

《教育研究》、9期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作者 叶澜

《小学教学研究》、5期《“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作者 徐国波

《小学青年教师》2004、2期《让课堂成为放飞学生的舞台》 作者 岳晓霞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5期《反思生成:

篇3: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这种氛围中,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自己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产主动的参与学习。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精心的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 例如,在教学“10的认识时”我用一个有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有一天,0--9几个数字娃娃做起了排队游戏。9最大当上了队长,就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他神气的对0说:“你呀,表示一个物体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0听了圆圆的眼睛里流出了眼泪,悄悄的走掉了。看到9这样欺负0,1很不高兴。他牵着1的手走过来对0说:“你看,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还要大。”9听了非常吃惊。那么1说的话到底对不对呢?这样创设出学习情境课堂显得生动有趣,学生的积极性大大的调动起来,老师也不用担心学生一上课就走神。学习效果自然很好。:

二、精心设计新知教学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激活学生的思维。“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使其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的快乐,思考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我让学生自己用小棒分,请他把4根小棒分成两堆,看谁的分法多。学生们十分开心,马上动手分摆,有的还边摆别念叨:一边分3根,一边分1根,两边各分2根。欢快有趣的 动手活动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了学习。 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建立起了有关分与合的表象,通过仔细的观察,积极的思考,得出每个数字的分成与组合。这样,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促进了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主动发展。

其次,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多进行自我尝试。数学知识的'联系非常紧密,新知往往是旧知识的引伸和扩展。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思维方法,尝试解决新问题,通过自己正确的推理、判断、概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例如,在学习“9加几”时,我就开门见山地揭示课题,直接出示例题“9+3=”,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然后相互交流,展示过程。最后进行评价归纳,在评价中对于能够直接口算出答案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知道把3分成1和2,先用9加1等于10,再用10加2等于12。并在进一步的评价中使学生知道可以把3分成1和2,先用9加1等于10,再用10加2等于12。主动参与学习“凑十”的计算方法。这样设计教学,能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巧设练习使学生能活用知识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1] [2]

篇4: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数学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从而发展智力;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制作、剪、折、画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发展思维。

教学内容:对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理解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识别、辨析、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其动态效果,动手对折、制作等实践活动,认识“对称”。

3.情感与态度: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对称,并能指出对称轴。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对称。

教学用具:青蛙、蝴蝶、蜻蜓的对称图形,课件,实物展台

学具:彩纸若干张、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对称

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中,通过青蛙、蜻蜓、蝴蝶的对话,引出问题:它们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老师把对称的青蛙、蜻蜓、蝴蝶图形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形状,比较图形的左右两边都怎么样。

组织学生讨论、对折,得出这些图形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象这样将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现象叫对称。

板书课题:对称

[以童话故事开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故事中引出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接着通过对三种图形的共同特征的观察、比较、对折又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对称,可谓一石三鸟。]

二、       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对称

1.讨论、交流剪对称图形方案。

师:刚才这些图形都是老师剪的,你们会剪吗?怎样才能剪出真正对称的图形呢?

生1:我画出一个对称图形,然后把它剪下来。

生2:你怎么知道画出的一定是一个对称图形呢?我认为应该先对折,然后再画。

生3:我认为把纸对折后,画的时候不能把图形全部画出来,而是只画图形的一半。

生4:我看把纸对折,不用画,直接剪。只要先对折了,我随便怎么剪都可以剪出一个对称图形。

……

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教师不急于肯定,而是引导学生继续讨论:哪种方法最好?最后选中最佳方案。

2.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边剪边展示成果。

学生剪出各种各样的对称图形,师让他们自由地把作品贴到黑板上。

[学生讨论方案的过程,即是学生进一步思考“对称”的过程;学生间的争论是积极的交流,思维的交锋所产生的灵感使学生对于“对称”的理解更加明朗;剪对称图形的活动又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对称”;展示作品让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这一系列活动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深入思考、各抒己解、合作交流、操作体验的空间。]

3.明确对称轴的含义,并会找对称轴。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剪的,师强调先对折,并指对折线让学生取名称。

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取出了折线、虚线、对折线、对称线等名称。教师一一肯定:“你们取的名称都很有创造性。在数学里规定这条线叫‘对称轴’。”指几名学生找出所剪图形的对称轴。师选取一种图形画出它的对称轴。

三、       走进生活,寻找欣赏对称

1.    “找”生活中的对称。

有了前面展示作品的交流和启发,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举例丰富多彩,有些还是老师想象不到的。如:衣服、裤子、剪刀、望远镜、汽车、寺庙、“王”字、风筝等。

2.欣赏对称图形。

[剪纸、扇、脸普、手饰、鼎、玉器、建筑等十几种对称图片的.演示,加上沿对称轴对折的动画效果,学生充分体验到“对称”在生活中运用的广泛性和美的感受。对折的动画效果更让学生加深了对对称轴的理解。]

四、         深化认识,辨析拓展对称

1.辨析操作练习    让学生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纸折一折、画一画,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在折圆形纸片时,学生折出一条、两条、四条不等,此时师问:你还能再折吗?你能折出多少条呢?(生:很多条)师再追问:那你折得完吗?学生悟出:能折出无数条。

2.趣味增智练习    沿对称轴画出另一半图形。

教师给出一半图形,学生练习。当学生画出另一半图形,一个完整的对称图形呈现在面前时,情绪非常高涨,再一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练习的设计体现了一个“趣”字,有了“趣”,学生就不会有“做”的苦,]

结束语:“对称”是数学里很重要的现象,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匀称、平衡和美的感受。课后小朋友们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多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美。

篇5: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数学

数学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和厌倦,因此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愿意主动的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教学的`兴趣,就显得非常的重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培养学生学习教学的兴趣的方法,以供参考.

作 者:张志杰  作者单位:贵州省福泉市翁羊中心小学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数学教学   兴趣   学习 

篇6:让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

让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

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教研室   孟春恩

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与核心,己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对当代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将大大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从而将进一步促进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早在七十年代初第四代计算机问世以来,敢于创新的美国人就发现它的巨大潜力,迅速在各个学校发展起来,学校、家庭、商场等场所都装有电脑,图书馆也都是用电脑管理。学生借书、查阅音像资料,写作文都是用电脑,学校走廊里也放有电脑,象公用电话一样,学生经常在里查阅各种信息, 编制程序,探讨学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极大的开发,学生生活在计算机环境中,思维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及创造能力得到极大的发展。

在中美教育差异中,最明显的是教育观、知识观的差异,以数学教学为例,以前我国教育历来认为,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是数学的基础,所以,中小学不准使用计算器,然而在美国基本运算不受重视,计算器在学校使用很普遍。他们认为,计算器既然算得又快又准,我们何必劳神费力的用脑呢?人脑完全可以省下来做机器不能做的事情。

我国的教育理念是指大脑在独立于计算机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储备知识,尽可能快地提取知识,因而中国学生的大脑在这两个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美国教育的理念是指大脑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前提下,放弃发展那些计算机的工作领域所需要的能力,因此在闭卷考试的形势下,美国的学生比不上中国的学生,但是,在随意用各种信息工具的现实研究中,中国的学生就远远比不上美国了。显然,在利用开发大脑的内在功能上,中国教育是有效的.但在利用和综合外界各种信息及扩展大脑的功能方面美国教育则更胜一筹.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加紧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已成为各国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基于这样的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并对这种运用的立足点做了明确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采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又要看到它工具的本质.同时,

当令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播是一个常见的,大量的,繁重的工作,人们为了更快,更准.更自如地处理和利用信息,很自然地利用计算机,它可以帮助我们对繁杂的数据科学运算,,大量的信息处理,辅助各种设计,辅助教育教学,进行自动化控制和人工智能摸拟.对于其强大的功能,我们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加自觉地学习计算机.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指出''学电脑要从娃娃抓起.”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省绝大多数学校已建起了微机室,不少家庭也添置了微机,学生在电脑上绘画,办报.制贺卡,写作文,发电子邮件,有的`对探索电脑神奇的奥秘着了迷.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将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

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至少有如下方面的好处,

1. 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中,特别是对计算机神奇的功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2. 在计算机操作中,学生根据操作程序,运算规程及逻辑推理,对学生学习,.思维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有很大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3. 能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在有初步的操作基础上,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学生根据这一目标,思考,讨论,探索,动手操作实践来完成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培养.

4. 计算机有大的功能,给学生一个探索科学奥秘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

和平台.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计算机课是培养学生兴爱好增长专业知识的主渠道,要把计算机发展的历史.构造.原理.功能及在社会的广泛应用向学生做简要介绍,激发其兴趣.亚里士多得说:思维自问和惊奇开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说:科学始于好奇.他对好奇的解释为,不可遏制的求知欲.因此,要因势利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计算机课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生动有趣活泼,不能枯燥地讲一些操作知识,让学生一练就完事的做法,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经验进教学,如教了用计算机绘画一课时,让学生画一画校园一角,自已的同学和卧室.学了剪切,复制,粘贴等热莺,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办有插图.花边.背景的小报,如班上有同学生日,就让全班同学为他制一张贺卡,数学学了计算器后,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来探讨一些数学问题.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解决身边的问题.

3.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经过十多的发展,课件的使用和制做已深入到镇级的学校.实践证明,课件辅助教学对展示抽象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鼓励各科教师学习,研究课件的使用和制做,掌握一些计算机操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认识和使用水平.在学校掀起一个学习计算机,使用计算机的热潮.

4.学校成立计算机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把优秀成果向教师,学生,家长展示.并开展一些竟赛活动,开发他们这方面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5.有条件的学校,图书室尽量采用计算机管理,借阅图书直接在计算机上查阅,学生也可以在计算机上写作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算机在生活中的作用.

6.各利用教室后面的黑板开设计算机专栏,学校的知识窗,橱窗也有固定栏目,宣传报道计算机方面的信息,使学生处处感到到计算机

的存在.

目前,各种现代意义上的教学已经出现-----结合具体内容编制各类软件,借助计算机迅速形象与极时反馈的特点-----配合教师的教学,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机交互作用,ICAID智能计算机 教学以及声,图,文于一体的认知环境,更自然的MCAI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随着教学中技术含量的提高,电脑网络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段之一,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段和媒体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进一步改善 .研究表明,发展学生理解和兴趣的一个有效径就是让学生们处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

的确,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革命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物质基础,看不到现代信息技术为提高教学量,扩大教学对象,变革教学方式,提供的物质支撑,就很难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发展服务,就很难在我们教学活动中体现人类技术进步的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富多彩的环境.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2004年7月

篇7: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论文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论文

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句醒目的格言:Ihear,Iforget。Isee。Iremember。Ido,Iunderstand。这句格言充分体现了通过活动让儿童在体验中学习的重要性。

《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适逢新一轮课程改革,“活动单”导学模式应运而生。英语课堂实施“活动单”导学模式,是让学生在“活动单”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从而摆脱死记硬背的羁绊,使语言学习的过程转变成一种创造、运用语言的体验过程,成为一种栩栩如生的互动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完成学习任务,感受成功。

那么如何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学习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有一些拙见与大家分享。

一、真实性体验活动

语言学家克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使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体验通常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体验情境的真实程度能引发学生对新知识深刻的体验反应,强化新知的记忆。因此,活动单设计的活动、交际情景、教师课堂话语等各个层面都应具有真实性。

例如,牛津英语7AUnitSix这一单元的话题是“fashion“,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各种服饰的英语表达以及用英语发表对时尚的观点。因此在这一课的活动单上,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活动一,在教室里布置一个show场,要求学生穿上自己最喜欢的衣服,进行一个fashionshow,配上合适的音乐,学生尽情的展示自己。在这种真实的体验情境中,学生热情异常高涨。活动二,要求学生发表自己对时尚的观点。有了活动一的真实体验,自然而然学生跃跃欲试,在服饰的色彩、材料、搭配等方面畅所欲言,而且表达准确到位,轻松的掌握了:sweater、trousers、jumper、shorts、blouse、shirt、skirt、dress、boots、cool、smart、colourful等词汇及句型:It’smadeof。。。Itlooks。。。Theymatchverywell。等。

我认为这节课之所以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为学生创建了一个真实的语言学习体验活动,提供的真实的语言交际和语言运用的机会,把语言感知、理解和运用连接起来。如果我们英语教师都能突破教学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学习体验,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任务型体验活动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通过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造性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任务型活动,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语言知识的感知、理解和体验,形成语感,进而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1。在角色扮演中体验语用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角色表演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而且是深受孩子喜爱的活动。美国的艾帕尔・帕拉别思曾指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在对话教学中,一味机械的教读不但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而且难以让学生领悟到对话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果让学生扮演对话中角色,用pairwork或groupwork等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语言表达的初步体验,就能把抽象的语言知识形象化,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7AUnit5GoShopping中的对话时,我将教室设置成一个超级市场,分为食品区、文具区、水果区、服装区和百货区,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购物。学生积极参与,敢于开口,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活动中内化并运用语言,获得一种学习的成功感。

2。在游戏竞赛活动中,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儿童是从游戏开始学习的。游戏能使英语变得形象、具体、有趣,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用。例如,在教授8AUnit5Bird―watchers一课时,学生对各种鸟的名称容易混淆,对各种鸟的身体特征也不能用英语准确表达。因此,我在活动单上设计了GuessingGame,电脑呈现不同种类鸟的部分,学生抢答鸟的名称;接着我又要求一组学生描述鸟的特征,其他小组猜鸟的名称,比一比哪一组猜的又快又准。虽然都是GuessingGame,但活动是由具体形象到语言抽象描述,而且我采用了加分的激励机制,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验英语价值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语言运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任务型活动,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操作活动中,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在做事中促进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语言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完成学习任务,体验英语学习的有用价值,从而激发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采用doasurvey、thinkandguess、makeandsay、drawandsay等实践操作活动。

例如,在学习9AUnitOneStarSigns这一单元时,学完Reading后,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Doasurvey:whenwereyouborn?What’syourstarsign?Whatdoesyourstarsignsayaboutyou?Doyourcharacteristicsmatchwhatyourstarsignssayaboutyou?让学生在组内展开调查,通过调查交流巩固了学生所学的星座的知识。这一单元学习结束,我还要求学生制作星座卡,并把星座知识讲给父母朋友听。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发展,不仅激发了他们运用英语表达的愿望,培养了他们积极的情感态度,而且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探究性体验活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那么,如何设计英语探究性活动,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做了如下尝试: 1。朗读感悟

这种活动比较适合语音教学,江苏省近几年开展的口语听力测试对学生的语音语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重音是学生的发音难点,因此我把单词按词性分类,再让学生分组朗读比较后讨论,尝试归纳出名词和动词的一般重音规律,老师及时点评,这比一味地讲解重音规律效果要好得多。

2。分类归纳

比如,在学习一般现在时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小组讨论把以下名词和代词――“He,yourmother,we,Lily,she,it,myclassmates,they,MrLu,you,ourteacher,thestudents”归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和标准。学生讨论异常激烈,分类的方式多样,有的小组按人称分类,有的小组按单复数分类。因为分类依据不同,结果自然大相径庭,小组间争的面红耳赤。我适时启发引导,归纳出“he,yourmother,Lily,she,it,they,MrLu,ourteacher”为第三人称单数,其余的非第三人称单数。这样的分类归纳探究活动,让学生轻松的突破了一般现在时确定人称这个难点,效果远比一个一个的讲,一个一个的举例要好得多。当然分类归纳活动也可以用于名词单复数,以及其他语法知识的探究活动中。

3。收集展示

让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通过各种形式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和共同进步的目的,如学习9BUnit4,GreatPeople这一单元的英语习语和谚语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寻找校园内的谚语和习语。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学生兴趣盎然,最后回到教室展示自己的成果,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四、创造性体验活动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要使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可见,英语学习的活动体验不是对某语法规则或某语言知识点简单的亲身感受,而是在真实直接感受的基础上,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通过体验活动尝试不同的语句,对语言知识进一步体味和领悟、探究和理解,使自己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再认识、再发现和再构建知识,最终产生语言创造。

例如,在学习9AUnit2Colours这一单元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Designyouridealbedroomandwriteacompositiontotellusyourthoughts。学生运用所学的coloursandmoods的知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大超出了我的设想。蓝色的墙壁,白色的床单,黄色的书桌,橙色的台灯,粉色的窗帘……另外,他们的作文言之有物,句子流畅,条理清晰。

又如,在学习9BUnit2Robots这一单元时,我设计了一个debatecompetition―willrobotdoeverythingforus?这样的辩论远比讨论激烈,远比课文背诵更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单导学即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动态的学习过程。作为老师,在设计活动单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设计生动有趣操作性强的活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活动情境,把语言知识目标和语言技能目标和谐的融入到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感悟、认知、建构、生成和创造语言知识,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大胆实践、善于思维、乐于表达,进而提高英语学习的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

让学生在探究式的学习中增长睿智

拼音教学:设计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让学生在“动”中学

一生在学习作文

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的新视点论文参考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论文

微课创新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

初中语文莫忽视的识字教学论文

对教学的热忱,让课堂更精彩教学反思

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促成精彩课堂论文

让学生在动态生成中学习
《让学生在动态生成中学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让学生在动态生成中学习(精选7篇)】相关文章:

让语文课堂焕发活力(教学论文)2022-06-04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2023-03-05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疑方法的探究与思考论文2023-06-22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例文2023-09-18

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反思2024-05-21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2023-06-10

初中语文言语形式作文教学论文2022-12-05

初中语文老师教学论文2022-10-18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2024-03-23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2022-07-3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