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通用7篇)由网友“alton88”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倾听,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倾听,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人教版)
倾听,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内容摘要:
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相互应答的过程。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做教师的也要有善于倾听的耳朵,怀一颗细腻的心倾听学生的童心、错误、奇思妙想和“弱势”声音。不仅要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且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应当追求的不仅是发言热闹的课堂,更要用心地相互倾听的课堂。
关键词: 教师 课堂 倾听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一个真正的发言者必须是一个真正的倾听者。”作为教师,我们应学会做一个真正的倾听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机敏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境,仔细倾听学生话语中的深层含义,走进他们的思维世界,去灵活地调整教学、组织教学,只有在倾听中捕捉宝贵的教学机遇,好好加以利用,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让数学的耳朵幸福起来。
一、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倾听的几个案例:
[案例一] 听而不思,随意应付
一位教师在教“长方形的认识”的时候,请学生举出生活中见过的长方形的例子。
一名学生回答:“铅笔盒是长方形。”老师此时不知在想什么,随意敷衍学生的回答:“嗯,好,还有谁来?”
又一名学生回答:“遥控器是长方形。”
这时老师又随意应付到:“哦,你还知道‘遥控器’!” ……
这位教师只是听而不思,随意应付,煞有其事地作“嗯、哦、好”等空洞的评价。其实学生的回答不严密甚至是错误的,铅笔盒的形状角落是弯的,不是严格的长方形,“遥控器”是立体的不是平面,如果指其中一个面也可能是梯形的。可就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听而不思,使学生对长方形特征的理解产生了偏差,白白错过了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的大好时机。
[案例二] 听而不究,未寻根源
有位教师讲一年级的图画应用题,他出示了一幅图画:有六只小羊,四只头向左,两只头向右,让学生列式计算。
经过片刻思考后,一名男生骄傲地站起来大声地回答:“6-6=0……”老师一愣,继而就不再面带微笑地看着这个学生,而是转向其他同学很严肃地问:“他的解法对吗?”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对!”“那这道题究竟怎样列式才对呢?”老师接着问。一生回答说“6-2=4或6-4=2”时,老师的脸上才重新露出了笑容……那个孩子低着头慢慢坐下。课后,我曾问那位男同学,他说:“原来有6只小羊,往左走了4只,向右走了2只,一只都没有剩下,所以用6-6=0。”
多有创新的回答呀,多有灵性的想法呀!可惜,却因为这位教师“定向”的思维,对学生的的解题方法法听而不究,迫不及待地将目光投向另外的同学,根本就拒绝没有追寻他这种解发的根源,将学生的创新思维扼杀在“摇篮”之中,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多维发展。
[案例三] 听而不引,滞于形式
师出示题目:小明有8个苹果,小亮有5个苹果,小明苹果比小亮多几个?
生:列式解答,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
(1)8-3=5 (2)5+3=8 (3)8-5=3
师:那么你喜欢哪一种呢?并告诉老师你喜欢的理由。
生1:我喜欢第(1)种,因为8减3得5,所以小明苹果比小亮多3张。
生2:我喜欢第(2)种,因为5加3得8,所以小明苹果比小亮多3张。
生3:我喜欢第(3)种,因为8减5得3,所以小明苹果比小亮多3张。
师:那你们最喜欢哪种解法呢?(师预设是第3种)
学生有的喜欢第(1)种,有的喜欢第(2)种,也有人喜欢第(3)种。
师:再想一想?
生沉默不语……
师:(无可奈何)那我们今天先这样,以后再讨论吧。
这位教师想在方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的引导,可是他只听得进去自己预设的答案,当学生出现意外回答时不置可否,以一句“下次说”简单地回避,使这次讨论滞于形式。缺乏思维的倾听,使课堂失去了意义,失去了活力。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善于倾听。
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相互应答的过程。倾听的核心是思考。教师倾听时,总是伴随着活跃的思考和智慧的引领。倾听中,教师的外表是从容的,而脑海里是不平静的,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甚至在瞬间做出教育的决定,或引领学生的疯狂想象,或捕捉学生的奇思妙想,或激活错误的资源……无不闪现着教师的教育智慧。
1、、倾听--引领学生的“疯狂想象”
课堂倾听的根本目的是倾听生命和响应生命,儿童就是那鲜活的生命。外甥女告诉我“桔子变成猕猴桃”,我非常惊讶:桔子和猕猴桃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水果,桔子怎么会变成猕猴桃了呢?经过耐心的倾听才知道,因为桔子烂掉了,颜色如猕猴桃,所以说“桔子变成猕猴桃”。耐心的倾听使我体会到孩子这个鲜活的生命,可以为我们打开思维的闸门,带领我们进行一次次全新的体验。而这样的情形我在《比轻重》的课堂中也感受到了。
老师出示一个青椒和一个萝卜的实物,让学生来比一比那个重哪个轻。学生有的说用手掂一掂就知道了!有的说把它们放在一盆水里,浮上来的轻,沉下去的重,教师及时表扬学生“你的想法很有创意”。学生的思维便“一发不可收拾”了,有的说我只需要一根橡皮筋,把青椒和萝卜吊在上面,把橡皮筋拉的长的东西重!有的把两支铅笔扎成十字架,两旁各吊一根绳子做成自己的天平,把东西放在上面称一称。又有人想出了妙招:把青椒和萝卜分别放在纸上哪张纸弯下去的多,就哪个东西重!还有人想出了奇招:要一个塑料盆,把青椒和萝卜扔下去,哪个发出的声音大,哪个就重……
我们常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殊不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奇妙的“大千世界”,教师只要静静地站在角落里倾听,稍稍给他们一点鼓励,把足够的空间交还给学生,那么就样这个案例中的孩子们,奇妙的情趣,奇妙的思维,奇妙的想象,都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师生之间弥漫、充盈着一种精神氛围。课堂成了“阳光课堂”,学生便成了那一个个在“阳光课堂”里快乐飞舞的小小天使。
2、 倾听--捕捉学生的“灵光一现”
课堂教学,有交流才有价值。学生在阐述其见解时,会不经意带出一些很有探讨价值的“副产品”,这时,学生可能是“无心”的,但教师一定要“有意”,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讨论发言,从学生的发言中捕捉他们的奇思妙想。只要教师有心去倾听,或许,能从学生的“灵光一现”中从听出动人的旋律,在课堂中谱写一曲创新之歌。
例:求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下图(单位:厘米)。
已经有学生想出了三种解题的方法:(5×10+5×5+10×5)×2,5×10×2+5×5×2+10×5×2 ,5×10×4+5×5×2 。师发现一个学生手举起来又放下,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就问:“××同学,你还有什么问题?”
(如果老师满足于在备课时预设的三种解题方法,放弃了那双举起又放下的手,忽视了那张欲言又止的嘴,那么就不会出现下面这没有预设的精彩和自发的掌声了。)
生:老师,我还有一种算法,算法是5×10×5。
师看他列的是求长方体体积的算式,于是就说:“题目要求的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不是求体积。”其他同学都笑了。
生:老师,我是求长方体表面积的。
师:你能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起先,老师枉猜学生的心思,可听说学生确实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马上转变想法,决定把宝贵的课堂时间再次交给学生,一“听”为快。)
生拿起一个长方体学具,指着说:“长方体的一个侧面积是5×10,我把它当作2个5×5,那么4个侧面就是8个5×5再加上上下两个底面积2个5×5,这样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一共就有10个5×5,即:5×5×10。
短暂的沉默后,教室立即响起了掌声。
(赞扬的掌声证明老师的决定是正确的,赞扬的掌声表达着学生的心声:我们需要解释自己见解的时间。)
又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也有一种新的解法,列式是5×10×5。”
师:你的想法跟刚才那位同学不一样吗?
(这次,老师不再枉猜学生的心思,枉加自己的想法,放手让学生一讲为快。)
生:我是把底面积转化成侧面积来计算的,两个底面积的和刚好等于一个侧面积,长方体表面积一共有5个5×10,所以列式是5×10×5。
掌声又一次响起。
(这掌声,不仅是对自我的肯定、赞赏,也是对老师的肯定,赞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不仅要成为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更要长着一双慧眼和两只聪耳,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捕捉学生那灵动思想的产生。我们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自由的国度,倾听学生异想天开,为学生哪怕是稚拙的、愚劣的想法而喝彩,鼓励学生另辟蹊径去思考、解答。我们要利用那些易被我们简单否定或“立马裁决”的平凡而有价值的问题或建议,调整教学航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让课堂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3、倾听--激活学生的“阳光错误”
布鲁纳曾说过:“学生的错误是有价值的。”一般来说,只要学生经过思考,其错误中总会包含某种合理的成分,有的甚至隐藏着一种独特的思维,反射出智慧的光芒。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教师从显露的错误中捕捉“闪光点”,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将合理成分“激活”,使错误变成“阳光错误”,课堂变成“阳光课堂”。
案例:可能性大小
师:小朋友,通过游戏,我们认识结果的可能性。请你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三个词语来描述一些生活中的事情。例如,太阳早上一定是从东方升起的。
生1:今天可能要下雨。
生2:过马路,一定要等绿灯亮了才能走。
生3:儿子不可能比爸爸高。(这是个错误的例子,教室里出现了小声的嘀咕。)
师:大家都是这样想的吗?
生4:我认为是的,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比爸爸矮。
生5:不对不对。儿子长大了,有的就比爸爸高,我表哥就是这样的。
师:那么,怎样改一下说法就对了?
生:儿子可能比爸爸高。
师:儿子与爸爸比什么就可以用到“不可能”一词呢?
生:年龄。
师:怎么说?
生:儿子的岁数不可能比爸爸大。
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没有实实在在的生活感知,容易出现错误。在案例中,学生受自己生活中“爸爸比我高”的影响,考虑问题比较片面。教学中教师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从而正确认识儿子和爸爸比身高、比年龄之间存在着不同点,应该区别对待。教师的耐心倾听,以部分学生的正确认识激活了全体学生的智慧火花,从错误中提升了全体学生的思维发展。
有人说:“孩子是没错的。”是的,孩子有错也是美丽的,孩子的错是有价值的,学生的错是一种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要善于调控,站在新的视角给“错误”以新的定位,热忱地引导点拨,抓住错误延伸,诱发思维,开启心智。挖掘教学中形形色色的错,用我们的热情去倾听,用智慧去激活学生的“错误”,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出阳光般的生命活力。
倾听是一门艺术,倾听是一种修养,倾听更是一种智慧。古诗曰:“风流不在谈锋健,袖手无言味正长。”倾听本身是一种教育,即使你没给学生什么指点或帮助,但有了你的倾听,你便在心灵上给予了学生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了。在课堂上我们要用这双有效的善于倾听的耳朵,在学生“迷路”的时候,引导他怎样去辩明方向;在学生“畏惧”的时候,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在学生迸出“火花”的时候,为他添把干柴……我们要靠近学生去听,用心去听,用思考去听,用探究去听。倾听就是我们老师的双手,我们要用这双手去探寻学生心底的“大千世界”,相信你一定会听到学生思想抽穗、情感裂变、知识拔节的声音。
篇2: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田小燕
新课程标准如同一缕春风,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春的气息,带来了勃勃的生机。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开展,教师们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新的理念、新的教材、新的教法带来的是新的课堂、新的学生、新的气象。我们教师如何在新的学习方式下,改变以往单一地讲解、演练的教学,在教学中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不经意中完成学习。我们教师怎样才能使课堂气氛常教常新,使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呢?下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的体会。
一、以生活为基础,让学生亲近数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很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之更贴近学生生活。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利用生动的电视画面、轻快的音乐把学生带进这样的画面:唐老鸭要逛公园,先坐正方形轮子的小车,小车前进不了。接着改乘椭圆轮子的小车,车子开动了,但唐老鸭忽上忽下,惊魂不定,最后他登上圆形轮子的小车,小车平稳向前,唐老鸭舒心惬意。这时,教师用亲切的语言,启发大家想一想:圆形与过去学过的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圆形轮的小车行走为什么会平平稳稳?这样以情境导入新课,既能使学生自然地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带着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又能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涨。
二、活用教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以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因此,教师要重视营造民主的氛围,做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让每个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都得到尊重、有发言权,积极进取,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如教学“分数应用题”进行巩固练习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汇报本班有男生多少人(50人),有女生多少人(40人)。接着再把“男生有50人,女生40人”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利用以上两个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顿时,学生活跃起来,争先恐后地发言。提出了很多问题:“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男生是全班的几分之几?”“男生比女生多了几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等等。每个学生最少也会提出三、四个。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有选择地板书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5/4倍;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1/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4/9等等。紧接着,我让学生根据以上板书信息,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数量和一个分率,同时补充上一个适当的问题编成一道分数应用题,并要求学生在本小组内讨论、交流,让本小组中的其他同学解答。就这样,我把选择条件、改编应用题及解答应用题的主动权都交给了学生,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教学效果显著。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把教材用“活”了,把学生推向了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品尝了成功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会赏识学生,活跃课堂气氛。
一幅相同的图画,在不同人的`眼里,会谈出不同的韵味。同样,同一道题,不同的思考方法也会得到不同的解题思路。例如,我在今年教学“整数除以分数”18÷2/5这个例题时,学生有创造的计算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反思中记下了鼓励算法多样化这一环节:“教学中,我没有把老师意识中的最优化的计算方法硬塞给学生,而是尊重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探索和发现计算方法。学生合作探究出18÷2/5=18×5/2、18÷2/5=18÷2×5、18÷2/5=(18×5)÷(2/5×5)、18÷2/5=18÷0.4多种方法。我心头一惊,真没想到,学生能想出这么多的方法,与书上的方法比较,更容易理解。对大家的发现,我由衷地赞赏学生。没想到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四、微笑教学,让课堂充满快乐
记得开学初,教师节上请小朋友写一段心理话给我,有个学生就写了这么一句话给我:希望李老师多笑笑,喜欢看到老师笑的样子。多么可爱的孩子,他们只是希望看到老师的笑脸。而我们又怎能再吝啬这小小的微笑呢?你带着微笑走进教室,孩子们感受到的是春风般的笑容,迎接你的也将是灿烂的笑脸。这堂课一定会在欢声笑语中度过。当孩子回答正确时,你用微笑回应他,他知道我答对了。当孩子的课堂表现有进步时,你用微笑鼓励他,他会感受成功的喜悦。当孩子在课堂上开小差时,你用微笑善意的提醒他,摸摸他的头,他心怀感激。当孩子不敢回答,举手犹豫时,你用微笑激励他“你一定行!”,他会觉得老师在关注他,相信他,会勇敢地举起手。让我们每天带着笑容走进课堂,带着愉快的心情走进课堂,让孩子体验轻松愉快的学习。
课堂,是讲堂,是学堂,是展示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教学艺术的神圣殿堂。课堂教学,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的整合过程,是知、情、意多向交流的互动系统。只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中真正地关注学生的需要,用心去感受学生身上的每一点变化,就会不断地找到灵感,数学课堂也会不断地焕发出新的“活”力!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会让学生学的更快、更轻松!
篇3:刍议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如今,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关键词:数学课堂;调动课堂气氛;自信心
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一、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得到发展。但有些课表面上进行得很顺,有问有答、有说有笑,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整节课也让人找不出多少毛病,但总让人觉得缺乏交流,缺乏实质性的碰撞,没有鲜活的生命感受。富有个性的过程是不断生成新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脑子里有问题,再去思考,这就是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有些时候,教师不应唱独角戏,把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都占去了,学生没有探索、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因而提不出问题,更不能产生思维的碰撞。
二、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如我班一位女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态度不明确,很要面子,别人帮助她学习她还不愿意,认为很没面子。问她懂了吗,都是说懂的,作业往往又是错的,看得出做作业时很急躁。我从写字开始,要求她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要求做一题对一题,不会做的重新做,做对了继续,让她认识到她也能做对,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及时大力地表扬,使她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渐渐地,她对数学有些信心了,字写端正了,成绩也提高了。
三、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
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四、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堂的添加剂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五、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六、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篇4: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这让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学习数学的枯燥和乏味。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快乐、充满生机、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呢?笔者以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点滴体会。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造良好的氛围,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小学生好奇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但他们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必要的活动,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获取知识。比如我在执教《平移和旋转》一课中,让学生充分运用多种感官来感悟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观看游乐场中的活动画面,生动、直观地感悟平移和旋转,进而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究平移和旋转,整个课堂充满了童趣,孩子们在互动活动中感悟到了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数学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的问题情景也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这也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千克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创设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空间,模拟的货架上、柜台里摆了水果、蔬菜等各种生活用品。请每个学生猜一猜:这一堆鸡蛋大概有多重?那一包洗衣粉、盐估计又有多重呢?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购物情境里,非常迫切地想去掂一掂、称一称,弄个究竟。因此课堂气氛高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学习数学的实践活动,感到既轻松有趣、又特别难忘。
三、留足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的数学课堂要摒弃了过去教师讲的多、学生听的多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积极。如:我在执教《商的变化规律》一课中,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学习“商不变的性质”,由故事导入新课,当学生回答:“谁是聪明的一笑?”之后,我让学生说出原因(算式),随机板书算式,然后让他们分小组讨论,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一起总结出“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第二个环节,我还是应用刚才的故事,给学生限定被除数800,然后让学生把800个桃子分给不同只数的小猴,(即改变除数),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接着计算,并提出问题:“通过计算你能发现什么?”每个学生自由计算,思考,小组讨论总结,最后进行全班汇报。学生通过计算、发现、交流、辨析、整合,发现“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缩小)几倍,商就缩小(扩大)几倍”。第三个环节,我抛出问题:“你还能自己设计一组除数不变的算式,通过计算,找出一些规律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运用知识的迁移,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探索空间,学生通过尝试、探究、猜想、思考,总结了“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就扩大(缩小)几倍”的变化规律。这堂课由学生先学习“商不变的性质”延伸到商的变化规律一、二,学生自始自终的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数据都来自与学生,比较真实,让学生参与发现规律、探究规律、总结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交流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四、善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焕发活力
任何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赏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亮点,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激发学生学习信心和学习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宜采用笼统空洞的语言:“不错,很好,你真棒﹗”来实施评价,而要注意评价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采用不同形式的激励性评价。例如,言语激励“你的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真不错!”“我很佩服这个同学的分析。”“我们为他精彩的发言鼓鼓掌吧”“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的问题!” “对××同学的发言,你想说点什么?“你有数学家的感觉,我们来握握手”。肢体赏识:给学生报以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或竖起大拇指,鼓鼓掌,拍拍肩膀,摸摸头,以示表扬和鼓励。实行奖励:口算又快又对的评为“口算之星”,谁提的问题多就称为“智慧之星”,字写得漂亮的就被誉为“书写之星”,或给予简单的物质奖励。教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学生参与性的评价,使课堂形成了一种互评互析的评价伙伴关系,实现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的自我调控的过程,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留足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善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焕发活力 。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才会充满魅力、灵性,充满生命的活力。
篇5:“导”字下工夫,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论文
“导”字下工夫,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论文
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再加上无规则的数学符号,毫无故事情节可言的推理论证或计算,常给学生一种枯燥烦冗的感觉,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同学会感觉到越来越学不下去了。于是初一到初三数学学困生越来越多,以至在中考卷上两极分化严重,考个位数的考生比例不小,这些都是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苦恼。那么,如何改变这厌学厌考的尴尬局面,我认为教师的课堂主导应多花心机,下足工夫,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的活学起来好学起来。
我们知道“主导主体”论是现代教学中最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理念,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指导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授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师是导演,学生才是主角,一出好戏看客是否叫好,导演是第一责任人!因此,教师合理恰当地把握好自己主导的尺度,是赢得学生勤学好学学得精彩杀手锏。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设疑激趣学生欢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疑,能使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情景。这时,教师稍加点拨提醒,学生的`兴趣思维就会产生如虎添翼、一触即发的效应。兴趣高,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思维才能敏捷灵活。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疑问,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使探究知识的活动变成学生的心里需求。歌德曾说:“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将知识性、启发性、趣味性和思路的广阔性融为一体,多提梯度合适的散发式问题,会让学生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愉快。我想,从问题的设置到问题的解决中让师生共同体味数学的魅力,分享成功的喜悦,在毫无故事情节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以旧引新,促使知识的迁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定程度地表现在引导上,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使学生获取“真知”,形成自己的“血肉”,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由于数学知识又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新旧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旧引新”导入法就显得特别重要。在导入新课程是可从旧知识中获取对新的知识的预测和猜想。这样的导入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旧知的深入与新知的诱发;不是教师生硬的灌输,而是学生思维的自然发展。在旧知识的生长点上,已经凸显出新知识的嫩芽,这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温故而知新”的教育思想。
三、学法提示,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通过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长知识,还要长智慧,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并及时提示他们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使他们逐步由“学会”到“会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再现结果的思维过程,走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路子,调动学生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思维,学会自主学习。这样,既理解了知识,又学到了方法,形成了能力。这一点,是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维目标的根本保证。
四、开拓学习思路,促使知识融会贯通
要打破学生解题时思路狭窄的禁锢,在设计练习时,要引导学生开放思路,积极探索,打破常规。如在解题课堂教学中可设计以下三类开放性习题:一是条件一定,结论不一定的习题。这类习题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追求“多答案”开放性问题的机会,让他们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二是条件不一定,结论一定的习题。设计此类题可使学生体会到同一结论,可能来自不同的条件,或不同的渠道,有利于学生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同时,创造思维的火花,从成功中得到无穷的乐趣。三是条件不一定,结论也不一定的习题。这类习题通过对题目进行分析,再过渡到综合处理,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动。有时候,教师充分把主动权交出来,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重视开放性习题的教学,从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里可见一斑。
教学是科学,是艺术。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有意识地把握好以上几点,处理好自己的主导地位,让学生活学起来,那么有效教育不会是空话,许许多多的数学学困生的中考成绩一定会重新改写!
篇6:利用媒体创设情境,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议论文
利用媒体创设情境,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议论文
数学网论文摘要: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发现利用媒体创设情境,能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学生会全身性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因此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有机结合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改变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就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从而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媒体创设情境;数学课堂;激发兴趣;创造性思维;充满活力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堂教学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愿意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也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利用媒体创设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的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21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改变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从而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一、利用媒体创设情境,有利于引入新课。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精彩的数学课,往往有一个成功的开始。课堂导入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它是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第一个环节。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立疑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从而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在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自己拍摄到的自行车、摩托车的停放过程。让学生观看之后,再让他们探讨:为什么把它们的两个轮子与支撑架三点着地就能把其停稳当呢?相反,支撑架收起之后能使它们还稳定的站立吗?在此案例中,教师以学生所熟悉的身边具体事例为依托,引入新知识。教师的设问也恰到好处,充分发挥了“激其情,引其疑”的作用。教师从学生熟知,却又不能做出恰当的解释的身边事例导入,就能使其求知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由此可见,在多媒体课件中选择身边事例为情境导入时应“当其时,适其时”,才能使我们精心创设的导入情境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种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这种交互式的计算机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二、利用媒体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学习的向导,也是学习的主要动力。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把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作为基本要求,为了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乐而忘返,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爱学”、“乐学”,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教学《奇妙的图形密铺》时,教师力求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做中发现、在做中感悟、在做中自主建构起对密铺图形的认识。为了突出常见的平面图形中哪些图形可以进行密铺这一重点时,教师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方法,利用教学设备白板,让个别对电脑操作比较熟练的学生上讲台进行图形密铺的实际操作,而让其他学生观察并欣赏在电脑上设计的图形,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极高,抢着想上机操作来展示自己的才能,当学生操作完后进行演示并说说哪些图形能密铺,哪些图形不能密铺,教师再逐次演示其他图形的密铺情况,让学生观察总结,这就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也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接着教师课件出示各种图片,让学生欣赏大师的创作,带学生进入埃舍尔的艺术世界,对图形密铺的知识了解的更多而充实自己。因此学生在这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既获得了知识,又获得身心地愉悦发展。
三、利用媒体创设情境 ,有利于丰富知识面
数学不是一门孤立的科学,孤立主义的数学文化,一方面拒人于千里之外,使人望数学而生畏;另一方面,又孤芳自赏,自言自语,令人把数学家当成“怪人”。如何使学生热爱数学,就需要教师传播优秀的数学文化,让数学教学变得生气勃勃、有血有肉、光彩照人。例如,在讲《圆的认识》这一课时,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为学生展示圆在人类历史、生活、文化、审美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比如:“圆与桥梁设计”“圆与中国剪纸”“圆与中外建筑”“圆与著名标志设计”等,让学生欣赏“自然中的圆”,欣赏“人文中的圆”,让学生感受圆的神奇魅力;用数学的眼光解释生活中圆的应用,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让学生的数学成长与美丽同行。在本节课的实践中,学生对圆的认识、圆的美丽有着深刻的感悟,觉得数学课堂丰厚有趣,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地渗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教学,学生觉得数学非常平易近人,不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多种能力,这样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这种超越时空的情境创设,正是借助于先进的媒体技术,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就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弥补了数学课堂受时空限制的缺陷,填补了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知识、信息等方面的“空白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产生首先源于人类的生活或生产需要,感受到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四、利用媒体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媒体教学中, 教师运用创造性教学策略,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 疑为主轴, 探为主线的新型教学模式, 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的基础之上, 进而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环境。数学课堂教学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亲身体验过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创新欲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媒体,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展现知识的动情点,使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情感体验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轻松地、愉悦地学习,获得对数学知识的丰富感觉。多媒体课比较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并且目前也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学生营造创作动机,不仅是学习的动力,而且也是创造的起点。
总之,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入,实现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有机结合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教师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决策者和创造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自觉地转变教学观念、主动地探索、大胆地创新,变传统的人的客体性、被动性、依赖性为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真正实现学生个性的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实现具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教学价值。
篇7: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教育科技]
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教育科技]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由于数学课程内容是现实的,并且“过程”成为了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因此课程内容本身就要求有意义的,与之匹配的学习方式。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那我们教师应当怎样做才能让数学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呢?在此我通过一年半的课改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肤浅的见解。一、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每节课开始时,学生的精神状态处于高度兴奋阶段,人虽进了课堂,但心中还想着课间的玩乐,此时若用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课堂,可以给学生一个强烈的刺激,引起他们兴奋中心的转移,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两步加减计算的应用题》时,课一开始,我就问:“孩子们,你们乘过客车吗?”孩子们齐声答到:“乘过。”“好,下面我们就来做'乘车'的游戏。”收录机播放客车的喇叭声音,有5位学生上来乘汽车,到站后下去2人,又上来4人,学生通过看到的情境,马上就能顺利的说出图意,编出两步计算应用题来,计算就更不在话下,这样导入新课,自然贴切,趣味猛增,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教师的'课交融在一起,在活动中掌握了知识。
二、注重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
在以往的教学中,无论是教的方式还是学的方式,都过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学习,而忽略了探究学习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价值。我们教师总是把自己当成课堂的“主角”和知识的传授者、给予者,没有注意细心呵护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在当今的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要扮好自己的角色,教师只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他们学习与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让他们通过合作交流,在实践中去求得新知。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先出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量出它们的面积,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孩子们在交流中不断发出欢呼声说:“我们已经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系”、“我们已经得出了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你瞧,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操作、合作交流,探究出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是多么的高兴,他们那成功后激动兴奋的样子,真让人感动至极。
三、注重课堂上多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激励学生学习”是评价的重要目的之一。为此,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课堂是师生交往的主要场所,学生学习过程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把握评价的契机,审时度势地给予恰当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学习的信心,让课堂充满活力。例如,我在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例1,113+59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其算法,再进行合作交流,最后抽生起来汇报。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起来说出自己的算法,我对有独特算法的孩子进行了即时的激励性评价“你真棒”“你真聪明”……经这一评价,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都紧锁眉头苦苦的思考,争着起来回答,我真想不到,孩子们居然想出了10种算法来。孩子们也为自己的成功感到自豪,接下来,我再让孩子们反过来看这10种算法,选择你最喜欢的算法,并说出理由。孩子们最终一致得出了“113+59=113+60-1=172”这种算法最好,最快,最简便。你看,这样不仅激活了我们的学生,而且连我们的教师也被激活了,象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当然,除了上面几点以外,我们教师还应向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即有价值的数学学习素材,使其服务于“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数学学习目标。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充满活力
★ 小学教学论文范文
★ 小学单词教学论文
★ 小学教学论文
★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倾听,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通用7篇)】相关文章:
生活化让信息技术课堂“活”起来2022-05-06
教育随笔小学一年级数学2024-01-06
三年级教学反思2023-01-15
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2022-12-08
关于听张齐华课心得2024-02-16
关于小学教学培训心得体会2023-09-19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育教学随笔2022-09-08
初中教师外出学习优秀心得体会2023-12-17
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2023-10-17
小学数学老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202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