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时间:2024-03-08 07:35:3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共3篇)由网友“Jeson”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篇1: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科学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工作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1、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继续按照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围绕四大优势农产品业带和六大特色基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突出特色产业,按照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的要求,建设规模片基地。重点抓好新增万亩蔬菜、万亩吴茱萸、万亩苎麻、万头生猪、百万只家禽和千万斤水产品加工基地建设。

2、突破性发展畜禽养殖业。在注重抓好品种改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小区。在用地、税收、信贷、行政许可等各方面,合力服务雨润集团3000万只家禽加工项目,抓好家禽养殖小区发展规划,力争在3―5年内基本满足其加工需求。

3、大力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支持发展本地农产品加工业,综合运用信贷、税收、财政扶持等政策,发展壮大各类龙头企业,重点扶持7家省级和25家市级龙头产业做大做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新增国家龙头企业1家,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家,新增市级龙头企业一批,力争2―3家龙头企业在本行业跨进全国前列。由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为全市32家省、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贷提供担保支持,解决龙头企业信贷奖金制约;市发改委对省市级龙头企业安排贷款贴息支持;市财政继续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100万元,以奖代补,用于重点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

4、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全市乡镇农网建设覆盖率达50。以全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契机,大力发展乡镇超市、村组便民店和农资连锁店,开展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连锁经营和配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大力发展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蔬菜、畜牧、水产、林业四大主导产业,分别成立市级专业协会或行业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开通农产品“绿色通道”,促进农产品流通。对整车运输新鲜蔬菜、水果、鲜活水新产品、活畜禽、新鲜肉、奶等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实行降低一个收费档次收取通行费。

二、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5、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整合现有农产品质量检测、肉食品检测、农药检测、土服检测职能,筹建市农产品综合检测中心。充分发挥20个检测站(点)的作用,加强蔬菜基地和市场蔬菜的抽样检测,新开展蔬菜重金属含量检测,推行市场准入制。多渠道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蔬菜农药残留抽样检测情况通报》,加强全民监管,确保全市包括蔬菜在内的农产品抽验合格率在90以上。

6、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运用现代工业标准和管理手段,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监督、检测和认证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应用,大力筛选和示范推广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和新型植保机械,推广安全用药技术。加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力度,确保全年禽流感和猪、牛、羊口蹄疫病防疫密度达到100。加强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工作,实现病虫害预报可视化,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害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认真做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及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申报和认证工作,新发展一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力争全市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达到35万亩,比上年增加5万亩,产量达到25万吨,同比增加5万吨。

三、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7、农业科技推广项目招标。农业和科技部门各安排30万元,继续对畜牧业科技项目实行招标。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农药;提升农机作业水平,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切实抓好水稻机械化插秧试点工作,办好全国机械化插秧示范县阳新样板工程。

8、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把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各级财政要足额安排农民工转移培训配套资金,确保全年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2万人。

9、继续推行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大力实施科技示范工程,壮大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继续按照“双向选择、一村一派”的原则,向农业科技示范户、水产养殖户、花卉苗木和农业化基地及领导扶贫点下派科技特派员。今年,全市再增派40名科技特派员。加强与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大专院校合作,建立农业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提高特派员扶农、帮农、富农的本领和

水平。

10、回忆发展循环农业。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年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0万亩。

四、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

11、继续抓好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推进以深化乡镇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新型的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体系。2008年,重点抓好乡镇事业单位转换体制,全面实行乡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狠抓涉农乱收费的整治,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按照“全面清债,锁定陈债,积极化债,建立长效机制”的要求,选择部分乡镇开展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工作。继续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

12、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探索发放大额贷款的有效方式。引导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尽可能将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引导和鼓励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增强农村资金实力。

13、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村征地制度改革步伐,严格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用地,推进集约节约用地,改革、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方式。探索并推广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使农民分享经营性建设项目长期而稳定的收益。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村庄环境整治和建设

14、切实做好农业抗灾工作。重点完成长江干堤加固及水利血防、水库整治加固等八项工程,提高农业抗灾能力。进一步加大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重点实施大冶秀小流域、阳新三溪河流域、黄荆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大力推广节水技术,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扩大市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专项奖励资金规模。

15、加强生态公益林工程建设。不断加强和完善对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管理,建立完备的生态保障体系,保证生态公益林按照标准经营。2008年,新增退耕还林工程2万亩、外资造林工程4万亩、长江防护林工程1万亩。

16、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着重抓好规划制定、示范建设、培养村组干部“明白人”等重点工作。市、各县(市)区分别选定一个乡镇、一个村作为示范点,因地制宜作好规划。各县(市)区政府要组织专门力量,抓紧制订村庄环境整治和建设的总体规划及具体实施方案,坚决防止和杜绝无序建设和乱占土地。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严禁填湖(塘)、毁林,破坏田园风光。加强宅基地的规划与管理,节约村庄建设用地,在2008年启动全市村庄规划。要落实好列入全省“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5个重点镇和40个示范村,力争到建成一批城乡一体、布局合理、适度聚居、设施配套、服务便利、环境整洁、文明富裕、保障有力的新农村。

17、回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改路、改水、改厕、改圈、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信息等“五改五通”工程。2008年,投资3880万元修建通村油路(水泥路)194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重点解决阳新3.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新建沼气池3500口。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重点解决20户以上自然村的有线电视问题。

六、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18、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扩大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范围,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农村中小学教职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探索“普九”债务化解的新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偿还计划。加强和改进农村教育督导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村中小学办学行为。加大对农村学校收费及财务监管力度,切实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

19、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大力普及卫生防疫知识,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做好农村地方病、传染病和其他重大疫病的防治工作。加强血吸虫病综合治理,免费为农民检查血吸虫病9万人次,免费治疗血吸虫病和扩大化疗8万人次,免费治疗661例晚血病人,疫区灭螺4万亩以上。继续做好艾滋病“四免一关怀”工作。

20、繁荣农村文化事业。认真实施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工作“2131”工程,继续开展创建全国、全省文化先进县活动,力争大冶市、阳新县早日进入全国和全省文化先进县(市)行列,表彰命名一批黄石文化先进乡镇。积极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强对阳新采茶戏、布贴画,尹解元石雕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抢救、保护和合理开始利用,认真抓好农村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

21、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特殊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按每人每月平均10元标准,对全市农村特困群众进行扶助。继续实施“福星工程”,逐步扩大农村“五保”老人和丧失劳动能力的病残人员集中供养的比例。大力开展孤儿救助,全面提升农村灾害应变能力和应急救援水平。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七、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22、实施整村推进战略。增加扶贫资金,健全投入机制,加快整村推进工作。2008年,继续选择阳新县28个重点贫困村及大冶市10个老区村和插花村,开展整村推进工作。进一步捆绑好各级财政扶贫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话”、“安全饮水”、“灭荒造林”、“一建三改”等相关专项资金,切实做到整合资源,集中用于整村推进村的扶贫开发。

23、突出搬迁扶贫重点。在总结前两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坚持把移民搬迁与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与血吸虫病防治相结合,与贫困村因灾倒房户的重建相结合,与农村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切实做好600户、2400人的搬迁安置工作。要抓好已搬迁农户的生活设施配套完善和生产条件的改善,帮助解决好他们的户口迁移、子女入学、治安、交通、饮水、用电、治病、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真正实现“搬得出来,住得下来,富得起来”的搬迁目标。

24、拓宽产业扶贫渠道。一是继续办好优质苎麻苗圊基地和吴茱萸苗圃基地,扩大基地规模,无偿为贫困村提供优质种苗。二是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扶持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畜禽和水产养殖,千方百计为贫困户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三是利用扶贫贴息贷款扶持龙头企业。

八、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倡导文明乡风

25、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扩大农村基层民主,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逐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律观念和依法维权能力。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2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继续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建立村干部能力培训体系,利用党校、行政学院对村干部进行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对我市列入全省“百镇千村”的示范的40个村,有的可选派国家干部担任支部书记,帮助所在村制定规划和培养明白人,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7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见义勇为、扶贫济困的文明新风。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要以“进市场、奔小康、兴文化、正风气”为主题,大力开展“治五乱、刹三风”和“十星级文明记”、“十佳婆媳”、“十佳好邻居”等创建活动,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强农村文化宣传设施建设,培育一批适合农村特点的“文化中心户”。

九、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制

28、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县(市)区领导要集中精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主体地位,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防止强迫命令、盲目攀比、形式主义和加重农民负担。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抓好试点示范。要切实加强领导,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范围,明确责任,切实抓好。

29、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高质量、高标准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广泛动员,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有关部门一定要明确职责分工,做好配合协作,统筹谋划,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各行各业都要关心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城市经济对农村的辐射和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的支持力度,鼓励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与乡村结对帮扶。各地要整合各类驻农村工作组、工作队,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对口帮扶。

30、加大各级财政的投入力度。要按照《农业》的规定,市、县(市)区财政收入对农业的投入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的比例。认真落实中央对农业农村投入“三个高于”(即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的要求,进一步调整投入结构,支农资金的投入要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扶贫助困方面倾斜。要创新投入机制,优化奖金配置,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要扩大支农资金来源,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督管理,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篇2: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今年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程,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性的认识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只有立足于城乡全体居民,切实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保护好农民群众的利益,让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只有着眼于所有城镇乡村,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社会进步,力,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要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必须走工农协调发展、城乡共同繁荣的道路。但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分割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失衡状况没有根本改观,农村发展与建设明显滞后,农民生活水平还不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只有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小康。只有农民过上宽裕文明的小康生活,才能提高农民购买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必须从解决农民最急需、最迫切的生产生活问题入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打好基础。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我省新时期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农业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基础,农村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部分,农民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力量。我省在新一轮发展中形成的“四个推进”的指导思想、“四个基本”的目标任务、“四个关键”的工作要求,在实践中取得了重大进展,全省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但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进程中,农业依然是最薄弱的环节,农民依然是最困难的群体,农村依然是最大的难点。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集中更多要素投入农村,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整体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有利于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水平和层次。

二、准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原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必须全面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推动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呈现新风尚,乡村面貌发生新变化,乡村治理形成新机制,加快形成工业和农业相互促进、城市和农村共同繁荣的新局面,逐步建成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村经济整体素质;不断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筑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实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创新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城乡分割、要素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均、农村管理方式滞后等突出问题,努力消除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动力。

(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农民意愿、围绕农民需求、依靠农民力量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量力而行,先易后难,从解决农民最急迫、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农民群众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真心实意为广大农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千方百计为广大农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让广大农民群众得到实惠。

(四)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尊重农民的愿望,广泛听取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以推进。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典型示范、分步实施”的原则,统筹考虑地理位置、产业布局、节约用地、环境保护等方面因素,高标准、高起点搞好总体规划。根据各地自然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确定目标和任务,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不强求一律,不盲目攀比,不强

迫命令,不搞形式主义,不提脱离实际的口号,不定超越现实的目标,不搞劳民伤财的工程。

(五)必须形成强大合力。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部门参与、互动联动、一体运作的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农民群众通过辛勤劳动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信心和热情。同时,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六)必须统筹协调发展。实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实行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稳定完善和深化各种行之有效的支农政策,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增强整体发展意识,推进扶贫开发和山海协作,实现区域功能互补、联动发展。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

今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一年,我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按照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总体部署,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行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完善和强化支农政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4%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4―5%。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1.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三、四、九”规划要求,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继续建设闽东南高优农业产业带、闽西北绿色产业带和沿海蓝色产业带,做大做强畜牧、水产、林竹、园艺四大主导产业,抓好畜牧、笋竹、水产品、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花卉、烤烟九个重点特色产品。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有效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加快实施畜禽良种、畜产品加工工程,突出发展水产养殖、远洋渔业、水产品精深加工,继续实施林业“三五”工程,积极培育森林旅游业。

2.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以产业化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实施“百龙千亿”工程,扶持发展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提高龙头企业竞争力和带动力,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着力培育一批农产品名牌。大力推广“公司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3.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继续实施“星火计划”、“跨越计划”、“丰收计划”、“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科普惠农工程”等科技兴农项目。用好“6&am#8226;18”平台,促进更多的农业技术成果与企业、农户对接,大力推广新肥、新药、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具,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带动农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突出抓好50个特色优势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认真实施“动植物保护”工程,完善重大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控制和防控应急反应机制,加快中尺度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三期工程建设。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继续实行购置新型农机具补贴办法,鼓励和扶持农民购买新型农业机械。

4.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鼓励商贸供销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实施“百乡千村”市场工程,建设连锁化“农家店”。完善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统筹规划农产品市场网络体系建设,有计划地投资建设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

5.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全面实施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合作实验区建设,加快建设台湾农产品贸易的物流集散基地、台湾农业外移的吸纳基地、台湾农民再创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构筑两岸人员、科教、信息、人力资源交流平台,加快台湾优良种子种苗的引进繁育和示范推广。发展和壮大一批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拳头产品,培育一批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农业企业。

6.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加强对资源开采、消耗、回收、利用以及社会消费等环节的.监控与治理。大力推广“畜一沼一果”、“畜一沼一菜”、“四位一体”大棚等循环农业模式。开展“一池三改”沼气工程建设,今年完成4万口改造任务。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

(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1.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继续实施粮食“良种工程”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提高粮食单产,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全省粮食自给率保持在50%以上。落实国家扶持粮农生产的各项措施,完善种粮直补、良种补贴、保护价收购等政策。继续落实好省市县三级粮食风险基金制度,完善省级粮食储备库建设,确保粮食安全。

2.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支持乡镇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体制创新,重点发展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科技应用型工业企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以县城和建制镇为重点,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支持小城镇发展,着力培育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导企业和要素积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3.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就地就近有序转移,力争今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0万人以上。创新劳务对接机制,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免费为外出农民工提供就业咨询与服务。推动劳务派遣工作向农村延伸。切实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保障金制度。,探索建立适合务工农民特点的大病医疗保障、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办法。认真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

4.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按照扶贫政策不变、扶持力度不减、扶贫地点滚动调整的原则,继续采取资金捆绑、干部驻村、部门挂钩的办法,继续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计划,进一步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扶贫济困活动。继续组织实施“造福工程”,今年拟完成2万人搬迁任务。采取产业扶贫、小额信贷等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促进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

(三)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1.加强农田基本建设。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捆绑使用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资金,今年完成土地整理30万亩,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加大土地治理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大力实施沃土培肥、耕地修复工程,重点建设标准农田6万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年十万亩旱片整治工程,推进百个重点旱片整治。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在20个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00万亩以上。相关部门要配合烟草部门做好烟田改造、整理工作。

2.改善水利基础设施。加快水利“六千”工程建设,今年完成农民饮水工程1500个村、水库保安工程60座、山地水利蓄水池4000个、农田节水灌溉50万亩、河道清水工程100公里、水土流失治理150万亩。积极推进农村初级水利化县建设。完善农田灌排体系,推广和普及喷、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鼓励民间资金投资兴建小型水库、小山塘、山地蓄水池等水利设施项目。

3.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年万里”路网工程建设。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大农村自来水建设和推广力度,解决好农村饮水困难和安全。积极发展农村能源,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加快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步伐,努力实现新增水电装机30万千瓦。推进中心渔港建设。采取以奖代补、项目补助等办法,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加快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福建三农服务网”,逐步健全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

4.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加强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加快沿海防护林和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推进农村造林绿化。加强“五江两溪”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生态乡、生态镇和生态村的建设,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力度。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和完善水电、采矿等企业的环境恢复治理责任机制,从水电、矿产等资源开发收益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企业所在地环境的恢复治理。

5.扎实推进村镇建设。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各级和有关部门要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扶持。加强对农民建房的规划与管理。免费向农民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积极稳妥地推进自然村整合,大力改造空心村、城中村和城郊村,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实施以“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厨)为主要内容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继续开展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家园清洁行动”,推行垃圾无害化处理。

(四)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1.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继续实行农村低保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制度,进一步完善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助学体系。增加农村教育投入,继续抓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空置校舍处置工作。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和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重点选拔培训一批农村骨干教师,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行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制度,每年从城市与农村各选择一批中小学进行结对帮扶。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规范农村学校收费,进一步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

2.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素质,促进科学种田。大力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和新型农民。继续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今年完成6万人培训任务。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今年完成8万人培训任务。鼓励企业与职业技术学校结成用工和培训联盟,建立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学校组织培训的“订单、定向”劳动力培训与转移机制。

3.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建设,推行省、市、县级医院挂钩帮扶所有乡镇卫生院制度,实施年百所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对乡村医生进行补贴和培训,配齐配强村级医生或卫生员。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试点县扩大到40%左右,并将财政补助标准从人均20元提高到40元。扩大农村医疗救助试点范围。对重点优抚对象、革命“五老”人员实行医疗救助。

4.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建立乡镇计生行政、群众组织和技术服务队伍三位一体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最低生活保障。造福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社会保障优先向计划生育户倾斜。

5.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2131”工程,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和乡村农民体育娱乐场所建设,巩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全面推进广播电视电话进村入户,提高有线电视覆盖率和电话入户率。

6.树立健康文明新风尚。大力开展农村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以“六提倡、六反对”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活动,引导农民树立新风,破除陋习,远离迷信,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1.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进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在每个设区市选择1个县(市)开展试点。落实全面取消农业税的相关配套政策,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开展清理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妥善处理历年农业税尾欠。积极稳妥地开展撤乡并镇工作。大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交叉任职,加快事业单位整合,妥善安置乡镇分流人员。建立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继续缓解县乡村财政困难,逐步加大对乡镇的转移支付和对村级的补助,不断壮大村级集体财力。对村级农民技术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管员、计划生育管理员、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协管员和乡村医生等农村“五大员”实行政府津贴。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积极推行“乡财县管乡用”等管理方式。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转变经营机制。

2.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坚持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健全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步伐,严格征地程序,依法制定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及时落实补偿资金。积极探索多途径、多方式的安置补偿办法,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拓宽就业安置渠道,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3.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业社会化服务、林业合作经营、森林资源流转、林业发展支撑、林业管理等体系建设,拓展改革成效。推进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落实管护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海域使用管理制度,促进海域使用权流转和海域的合理开发利用。

4.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鼓励商业银行委托信用社开展农村信贷业务,支持财政支农资金在农村信用社开户,并可适当降低存款利率。扩大邮政储蓄资金的自主运用范围,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鼓励发展农村信贷担保机构,探索实行以林权、大农业资产等抵押、质押的担保形式。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农业和农村信贷投放。在保证资本金充足、严格金融监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的前提下,依据国家有关管理办法,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和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管理办法。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信贷。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

(六)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1.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深入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探索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工作机制。认真做好镇村换届选举工作,全面贯彻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选任镇村干部,防止宗派宗族等势力的介入,严肃查纠选举不正之风。积极推广“三推两考一选”等办法产生乡镇领导班子,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充实到基层领导岗位上,以换届推动发展。全面推行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继续做好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创新农村基层组织管理体制和党组织设置形式,推进村党组织“三级核心网络”建设。实施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工程”。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

2.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行以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活动。加强基层政府诚信建设,进一步完善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全面推行村务决策听证和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实施“依法治乡”方略,落实好村居“四民主、两公开”制度,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推动农村依法治农、依法兴农。

3.培育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继续增强农村集体组织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强化国家基层经济技术服务部门作用,鼓励、引导和发展农村各种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扩大乡镇“三农”服务中心试点。加强对农村“五大员”的培训和管理,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增强整体服务功能。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引导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加强行业自律,搞好信息服务,维护成员权益。鼓励发展农村法律、财务等中介组织。

(七)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1.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继续完善和动态管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发展福利事业,加大公共福利设施投入,鼓励支持民间团体和个人创办社会慈善事业,扶持民办福利机构发展。

2.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继续实行省领导和省直部门挂钩扶持20个经济欠发达县的制度。加强沿海市(县、区)与欠发达地区市县的对口协作和帮扶工作。有计划地从沿海选派一些优秀干部到欠发达地区挂职任职,从沿海和城市选派一些优秀年轻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医生、教师等到欠发达地区帮助工作。继续扶持发展山海协作重点项目,支持欠发达地区开展招商引资和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库区、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3.保障农民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认真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强化农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农产品加工生产环节源头治理力度,强化农资、农药的生产经营监管。加强农村防灾减灾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突发性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

4.维护农村社会安定稳定。深入开展平安县、平安乡(镇)、平安村、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适合农村治安特点的治安防治防控网络体系,积极推进110接处警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搞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健全妥善处理涉农案件的综合机制。严厉打击影响农村安定稳定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继续整治“六合彩”、偷私渡、毒品犯罪、黑恶势力等区域性突出治安问题。加强农村信访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化解矛盾纷争,确保农村社会的安定稳定。

(八)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

1.强化工作责任。建立地方和部门双重责任制,由各级党委、政府负总责,同时把相关任务落实到各有关部门,由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把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作为考核各级党政领导和部门工作政绩的重要内容。各级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指导、协调和检查督促工作。

2.认真制定规划。坚持城乡统筹,体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突出农村特色,根据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趋势,认真组织调查研究,着手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把科学发展观融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统筹谋划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政策和项目,使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认真组织开展典型示范工作,以点带面,扎实推进。

3.深入宣传发动。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组织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制定宣传计划,开辟宣传专栏,及时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宣传各级党委和政府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宣传各地成功经验和做法,宣传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4.把“多予”落到实处。认真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研究“多予”的办法、拓宽“多予”的渠道,逐步加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高于上年,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按照存量调整、增量倾斜的原则,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把更多的建设资金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渠道不变、资金整合的要求,集中力量解决一批农民关心、社会关注的大事实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不断拓宽投入渠道,逐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投入的资金筹措机制。

5.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组织发动群众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青妇组织、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专家学者的作用,深入农村考察,帮助总结经验,剖析问题,研究对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企业家联谊会等中介组织和团体的作用,组织发动海内外企业家和广大港澳台侨胞,支持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3: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全县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十五”期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研究部署“十一五”期间和今年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下面,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总结经验,分析利弊,坚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

“十五”期间我县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呈现出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农村经济发展登上新台阶。农业总产值实现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比“九五”期末增长近1倍;粮食总产实现6.5亿斤,比上年增长4.8%,比“九五”期末增长58.5%;畜牧业产值实现2.5亿元,比上增长25%,比“九五”期末增长1.8倍,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2.3%;农村人均纯收入实现4449元,比上年增长5.9%,比“九五”期末增长94.3%。

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新格局。以“绿丰”集团为龙头,全县A级绿色优质稻面积发展到40万亩,比上年增长33%,比“九五”期末增长60%;以畜产品加工企业和大鹅孵化企业为龙头,黄牛、大鹅发展到4.8万头、180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14.3%、80%,比“九五”期末分别增长了3倍、8倍;以存明、忠辉等木制品深加工企业为龙头,累计完成造林面积29.6万亩,比上年增长85.7%,比“九五”期末增长2倍;以哈中药六厂为龙头,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1.2万亩,比上年增长20%,比“九五”期末增长4倍。

新农村建设工作迈出坚实一步。借助省、市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契机,2005年共投入新农村试点建设资金1634万元,其中省、市投1234万元,县投400万元,完成了8个村建设任务。硬化道路22.3公里,67142.8平方米;安装路灯109盏;建村级畜牧服务站8个,购买畜牧医疗器材8套;建村卫生所6个,360平方米,购买医疗器材6套;扶贫牛386头、貉225组、鹅雏18万只;为8个村20个自然屯购置了村村通广播设备;水泥板护砌边沟13950延长米,更换石棉瓦栅栏13950延长米。

农业新技术推广取得新成果。全县共推广节水灌溉、大中棚育秧、大豆垄三栽培、水稻超稀植等新技术38项,面积80万亩,新技术推广比“九五”期末增加13项,面积增加30万亩。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由“九五”期末的37%提高到44%。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新成效。全县累计投入1.4亿元,完成大小农田水利工程287项,比“九五”期末增加投入6000万元,新建工程110项。巩固扩大了“普九”成果,中小学生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57%、0.58%,改造中小学危房面积1.16万平方米;有线电视光缆铺设实现了村村通,入户率达到38%;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100%;程控电话入户率达到了70%;打井村屯的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

农村改革实现新进展。深入推进免征农业税及各项配套改革,精简乡镇行政和事业人员615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2005年兑现“两补”资金2163万元。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各类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1个。

尽管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少,产业化层次低;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优质服务面狭窄;农民素质偏低,科学种田意识差;“一事一议”困难较大,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迟缓等等。

在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新农村建设正处在历史上的最佳机遇期,条件极为有利。一是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条件优越,具备建设生态型新农村的良好条件。二是通过推进“稻、牧、林、药”四大产业,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发展潜力巨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中央和省、市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为我县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四是县委、县政府决心大,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热情高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氛围空前浓厚。五是借助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契机,为建设新农村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其做法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和前来参观考察兄弟市县的好评。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我们自身的有利条件,全县各级干部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奋力工作,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昂扬拼搏斗志,全力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突出重点,乘势而上,全力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年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县委关于《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打造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实施新政策、培育新农民、优化新环境”为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村生产力、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努力把我县农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年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重点实施“168”工程。即,推进新农村试点镇1个(浓河镇),面上重点工作10项;建设通乡通村公路6条;完成省市确定的新农村试点村8个、第三批省市确定的扶贫开发试点村8个和第二批8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提档升级的建设任务。

1、省、市确定的新农村建设1个典型示范镇(浓河镇)的主要建设任务是,完成镇内主次干道硬化12条,4000延长米和商服综合楼、政府办公楼置换工程建设;完成镇内二期排水工程1260延长米;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0%,实现美化、亮化、香化、净化。

2、6条通乡通村公路分别是:乌祥路32.7公里,大通河路8.9公里,乌拉浑旅游路12.6公里;桦树村至大兴村6.6公里,通河镇至城西村0.9公里,通河镇至城乡村1.2公里。

3、省、市确定的新农村建设8个典型示范村为大林子村、城西村、富强村、小古洞村、红旗村、柞树村、三合村、四马村具体建设任务,按照上级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4、第三批省市确定扶贫开发的8个重点村为解放村、水田村、红旗村、青山村、大兴村、老站村、向阳村、二道河子村,具体建设任务:每个村硬化道路2公里,每个村建1处畜牧服务站和卫生所,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有线电线入户率达到80%。

5、第二批省、市扶贫开发8个重点村也就是浓河村、民生村、和平村、桦树村、建兴村、永乐村、依山村、西北河村,提档升级的主要建设任务,主是重点在环境整治和绿化、香化、美化上下功夫。

6、面上10项重点工作:①完成中小学D级危房16所(其中,中学2所,小学14所),面积8428平方米;②扩建县卫生院,新建1所乡镇卫生院;新建8个村级卫生所,逐步实现村级卫生所达标;③农村有线电视和程控电话入户率分别达到40%和75%;④绿化村屯27个,彻底消灭光腚村屯,新建生态园林村10个;⑤村屯基本消灭“三大堆”(粪堆、柴草堆、垃圾堆),达到净化标准;⑥完成城镇建筑工程18项,面积18万平方米。农村住宅砖瓦化率达到66%;⑦新打人畜饮水井20眼,解决20个村屯饮水难问题;⑧新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6200人,实现劳务收入2840万元;⑨农村经纪人队伍发展到450人,专业协会发展到25个;⑩农村低保人数达到2200人,农村大病救助达到311人。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步年和开局年,要完成上述任务指标,必须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化进程,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继续推进以“稻、牧、林、药”为主的四大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绿丰”龙头企业,全县绿色优质稻面积发展到45万亩,培育万亩基地8处,连结农户2.5万户。围绕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和孵化企业,黄牛发展到5.2万头,大鹅稳定在200万只。围绕存明、忠辉等木业企业,全县林木基地发展到10处,面积1.5万亩。围绕哈中药六厂,中药材种植发展到1.5万亩。同时大力发展以经济作物和特色养殖为重点的多种经营生产,烤烟发展到4000亩,“两瓜”发展到1万亩,蔬菜发展到2.5万亩,经济作物面积达到8.5万亩,试种万寿菊1500亩,食用菌发展到1000万袋,特色动物养殖发展5.5万头(只)。二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空间。加快建设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教育培训新机制,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校和社会办学的阵地作用,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订单培训和用工单位岗前培训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县劳转办由临时机构改为独立常设机构,各乡镇也抽调专人,单设劳转办,为发挥其对农民工进城的管理、维权和服务作用,重点解决好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等侵权行为,全力营造农民工由农民变市民的良好环境。今年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200人,实现劳务收入2840万元。三是借助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围绕资源优势,全力开展项目招商、资源招商、政策招商、环境招商的办法,大上农副产品加工业。每个乡镇至少新上1个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拓展农业外部增收渠道。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5%以上,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上,一是打抗旱补水大小井80眼,建临时泵站30处,启动全县补水井1.12万眼,确保全县60万亩水田正常用水。二是完成浓河镇新建堤防7.6公里,东部涝区堤防达标一期工程42.3公里。三是争取二甲沟水库立项;清淤整修农田水利工程3条,15公里;维修各类水利工程8处;新建水利工程2处。在农机化建设上,新组建农机合作社1个,农机专业协会8个,农机化综合作业面积达到80万亩,秋整地面积达到40万亩。在农技推广上,重点推广大豆行间覆膜和深窄密、专用玉米通透栽培和大垄覆膜、水稻新基质育苗、大棚育苗和钵体旱育超稀植等10项先进技术,推广面积达到80万亩,大棚育苗达到70%。在良种良法上,深入实施良种化工程,全县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在农业标准化建设上,严格执行省市标准化规程,种植业标准化面积达到50万亩,养殖业标准化普及率达到50%以上。在水产养殖业上,精养和驯化养鱼面积分别达到4.5万亩和2.5万亩。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要重点抓好“五个加快”。一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交通部门要认真搞好3条通乡公路和3条通村公路的勘查设计,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扶持,高质量全面完成通乡公路54.2公里,通村公路8.9公里的建设任务。二是加快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农委、水务局、扶贫办要认真抓好全县20个村屯自来水入户工程的规划设计,按标准、按时限完成管网入户任务。三是加快农村住房建设。各乡镇要积极配合县建设局,认真搞好农户新建住宅的调查摸底工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鼓励引导农户按照新农村住宅设计图纸建设安全节能型住宅。县信用联社要积极争取贷款规模,妥善开展新建住宅贷款业务,力争农村砖瓦化率达到66%以上。四是加快农村能源建设。要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太阳能、风气等清洁能源,重点加快户用沼气建设。无论是新农村试点村还是提档升级的村,每个村都要发展5户沼气利用示范户。五是加快环境整治建设。2006年是我县村容村貌环境整治年。各乡镇、村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净化、香化活动,以消灭粪堆、柴草堆、垃圾堆为重点,彻底解决村屯脏、乱、差问题。在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上,突出抓好三个发展。一是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以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寄宿制学校、适度集中办学为突破口,全面完成16农村中小学校D级危房改造任务,彻底改善办学条件。巩固“普九”成果,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农村适用人才,构建农村助学长效保障机制。二是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加强以新建1个乡镇卫生院,8个村级卫生所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确保完成农村低保2200人、大病救助311人的目标。三是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有活动场所、健身器材和图书阅览室。要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树立文明新风。

(四)加强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树立文明村风,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农村基层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和号召力尤为重要。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要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乡村基层五好班子创建活动纳入新农村建设内容,把带头致富能力强、奉献意识强、公道正派的群众发展为党员,培养成干部;把勇于创业、带民创业的党员干部,培养成带头发展和致富群众的主心骨,使农村党员真正成为引领发展、带头致富、倡导文明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在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上,各乡镇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村务、财务公开等公开办事制度,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规范“一事一议”程序,完善议事内容,提高民主管理能力。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村镇”等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变农村生活陋习。正确处理农村矛盾,建立基层化解矛盾机制,努力营造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稳定社会环境。切实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

(五)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发展动力,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加快农村体制和机制创新,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泉和体制保障。今年全县要重点推进六项改革。一是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提供示范引导、政策服务、维护合法权益和优化发展环境上来,加快建立服务型政府。创新运行机制,分类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性事业单位服务功能,提高经营性事业单位自我发展能力。二是深化县乡财政管理和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乡财乡用县监管和村财民理乡代管的管理方式,挖掘乡村自身潜力,加大债务化解力度,确保基层政权和组织正常运转。继续完善各级政府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严格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三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骨干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推进非骨干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吸引粮食主销区工商资本参与企业资产重组,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提高经济效益。四是深化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征地制度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构的双层经营体制,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稳妥地推进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征地制度改革,落实补偿政策,搞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五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组建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社和农村合作银行,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改善资产运行质量。大力培育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农民规范发展资金互助组织。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六是深化农村合作制度改革。加快发展专业协会、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并在税收和信贷上予以扶持。今年全县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必保发展到25个以上。

三、精心组织,全面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落实。一是加强领导,成立组织。为切实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各有关部门参加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委,统一协调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要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二是广泛宣传,深入动员。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县、乡、村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力争达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开辟专题专栏,及时报道新农村建设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舆论氛围。通过大张旗鼓地宣传,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建设自己的家园,每个人都有应尽的`义务,每个人都愿意为新农村建设献计出力,进而把建设新农村的这项任务变成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加快全县新农村的建设进程。三是明确责任,包扶到位。新农村建设工作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党委、政府和县直包扶部门的主要领导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指标,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包扶责任,吃住在村屯,工作在第一线,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靠。既要突出省、市确定扶持的16个重点村和典型示范村,又要兼顾面上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工作,创新上下齐动,点面结合的工作新机制。建立县领导包乡镇、县直部门包村屯的包保责任制。县直部门要在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协调下,明确包保任务,落实包保责任人,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不搞形式主义,不搞盲目攀比,不搞形象工程,建立项目责任追究制,无论是重点村的建设项目,还是面上村的建设项目,每个项目都要明确专人负责,落实到人头,对工作不到位、进展慢、成效不明显群众不满意的,及时给予督促整改,并实行责任追究制,确保按时限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四是政策倾斜,多元投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任务繁重,要用好、用足、用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环境。在政策扶持上,凡涉及新农村建设收费的,原则上能减则减,能免则免。在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上,一是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和省、市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资金,取得上级部门最大支持;二是加大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对农村公益事业、公共设施和基础建设予以支持;三是全面开展农村住房、农机购置、耐用消费品等消费贷款业务,对新建住房采用社会主义新农村统一设计的住房标准,县里将给予适当奖励;四是鼓励引导吸纳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参与新农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全社会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五是积极引导农民增加投入,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奖励制度,调动农民投工投劳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五是勤查猛促,跟踪问效。新农村建设是2006年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也是严肃的政治任务,县委、县政府将把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并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工作突出,任务完成好的乡镇和科局领导给予适当奖励,对工作不负责的领导干部给予通报批评或降职使用。为此,县新农村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强化督办检查力度,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反馈情况,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按时限、按标准顺利完成。

同志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业和农村的一场深刻变革,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而深远。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机遇,拚搏进取,为全面完成今年我县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而努力奋斗!

把握工作重点,强化推进措施,扎实有效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县畜牧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建议

全市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

民政会议讲话

县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江夏区政府工作报告

商洛市政府工作报告

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共3篇)】相关文章:

鄂州政府工作报告2022-10-19

江西政府工作报告2023-03-26

县长在农村工作会上讲话2022-09-26

年工作会议小结发言稿2022-06-02

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讲话稿2023-06-25

农村水利工作会议讲话稿2024-01-09

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22-12-15

扶贫开发会议讲话材料2022-04-29

县委宣传部长党员冬训动员讲话2023-12-07

市委书记在全市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2-12-0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