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财税政策思考

时间:2024-03-30 07:24:0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财税政策思考(精选5篇)由网友“问心无愧”投稿提供,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财税政策思考,供大家阅读。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财税政策思考

篇1: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财税政策思考的调研报告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财税政策思考的调研报告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尽快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国长期强调经济发展速度,采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造成了目前资源短缺、能源不足、环境恶化的严重后果。再这样下去,不仅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威胁,子孙后代的日子潜伏着隐患,而且当前的社会经济也难以稳定、健康、和谐地发展。转换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节约型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财政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应如何发挥作用,是目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完善部门预算,做实节约型社会的财政基础财政预算反映着国家重大的经济决策和经济走向

决定着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规模和进度,涉及到工业、农业、商业、国防、文化、教育各个部门和行业。财政预算编制得合理、真实与否,不仅关系到国家财政资金的节约与浪费,而且会引起资源和能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所以,财政预算的改革是做实节约型社会的财政基础。

我国财政预算在部门预算改革之前,是粗放式的编制模式,只抓框架,却忽略了各个部门和项目的细部环节,而这些环节往往存在着空间和水分,长期以来造成的浪费是巨大的。现在实行了部门预算,以部门为单位进行编制,其特点是细化,它反映了部门所有的收入和支出,一个萝卜一个坑,夯实了细部环节。但部门预算作为财政体制改革中的新生事物,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如专项支出预算原来的做法是先由财政切块分配资金,再由各部门将资金分解到具体项目或执行单位,很多项目未经专家审定和招投标,成为财政资金和资源能源浪费的重要环节。部门预算实行后,仍然没有建立完整的科学评审机制,项目预算编制有较大的随意性。出现了项目过多,“多立项多要钱”,小项目高报、甚至虚报等现象。又如政府性基金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在部门预算下虽然实行列收列支的办法,由于“收支两条线”不能全面落实,预算外资金仍有很大部分游离在部门预算之外,这些都是出现资源浪费的重要区域。所以,建立节约型社会,首先要从大处着眼,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改革,重点解决好基本支出预算规范化、项目支出预算科学化、收支分类和预算科目细化、建立项目论证评审机制等问题,在全国范围内从生产、建设、消费各个领域减少对资源、能源的浪费。

通过部门预算制度的完善,首先保证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节约型的项目投资,不让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入围。其次,禁止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的现象继续发生。再次,杜绝利用虚假手段套取国家财政资金,严禁预算外资金的大量浪费,把我国节约型社会的财政基础做细做实。

二、利用国债资金,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

在建立节约型社会中,重要的一步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目前之所以出现资源短缺、能源不足、环境污染的问题,主要原因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建国以来,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主要发展重化工产业,绿色产业太少,高耗能产业过多。直到目前,我国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化工等8大高耗能产业,单位产品耗能都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出40。到,我国的能源需求量将达到25—33亿吨标准煤,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超过50。铁矿石绝大部分要从澳大利亚等国远距离进口,价格很高,消耗居高不下。由于石化产业的扩大,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世界第一。产业结构调整是最大的节约,必须建立节约型的产业结构。

建立节约型产业结构,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与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相反,线性经济是一次性的,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其特点是高消耗、低利用、高污染。循环经济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即“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在循环经济反馈式流程中,所有的物质和能源都能得到合理与持久的利用。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要求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中的资源量,尽可能多方式地使用产品,再把已用的'废弃物变成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的最大好处就是节省资源和能源,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属于绿色产业。除发展循环经济外,还要发展开发再生资源、能源的企业和产业(如风能、地热、太阳能、生物质能),发展第三产业,支持农业经济发展。通过对企业的自身改造和增加其新鲜血液,达到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不论是发展循环经济,还是开发再生能源等新型产业,国家财政都要给予大力支持。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符合公共财政理论的,在国外市场经济国家中,政府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支持的力度是很大的。如美国不仅拨款资助可再生能源的科研项目,还为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抵税优惠。日本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不仅运用税收政策,而且还进行资金投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国在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期间,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共9100亿元,对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在,根据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国债投向需要转变,应及时转向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支持的渠道和方法应采取多种形式:一是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二是把资源节约、循环经济列入财政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的重点领域,对这些重点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予以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三是安排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四是对现有的各级企业挖潜改造、科技三项费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林业生态效益专项资金,按一定比例安排重点节约型项目。

三、调整税收政策,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税收是调节宏观经济的主要杠杆,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抑制高消耗、高污染行业的扩张,扶持节约型行业的发展,要重视税收政策的合理运用。

1、调整资源税,减少资源浪费。我国的矿产等资源在计划经济下长期无偿开采和使用,直到1984年才开始制定资源税条例在全国试行。当时各地自然资源条件差异很大,开发资源的企业因资源条件差异而利润相差悬殊,造成了分配上的不合理。由于调节资源级差收入是当时制定和实施资源税的主要目的,所以存在着征税范围小、税率低、计税依据不合理、等级划分随意性大等问题。出现弃劣开优、弃小开大、弃难开易、滥开滥采甚至掠夺性的开采。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从目前节约型社会来审视,实施十年之久的资源税亟待改革:一是扩大征收范围。现有的7种资源范围太小,7种之外的资源处于纳税的空白环节。资源税不仅限于矿产和盐,应对一切资源的开发利用征税。二是提高资源税税率。现在资源越来越短缺,资源价格在国际市场呈攀升趋势,特别是一些不可再生资源和稀缺资源更是如此。按照价值规律,资源税税率与其价值是不相符的,税率应上调,特别是对稀缺的、不可代替的、不可再生的或再生成本高的资源应课以重税。三是改进计税依据。原有资源税以产品的销售量为主要依据,以量定额征收,与市场规律有距离。资源税税率应以量和价为依据,这样更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四是地方政府决定资源税的权力空间应适当压缩,而且要有统一规定,不可自行掌握,随意放宽资源开采的限制。五是健全资源税体系,将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和耕地占用税也纳入资源税体系之内。通过改革资源税,禁止对矿产资源的滥开滥挖和企业对资源的大量耗费,使资源走上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轨道。

2、开征燃油税,减少能源消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汽车消费成为消耗能源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中国的汽车消费还停留在“重大轻小”的阶段,轻视小排量汽车,青睐高排放豪华车,致使高耗油的SUV车超常增长,大排量顶级豪华汽车纷纷进军中国市场,加速了能源的消耗,中国燃油经济性状况以每升燃料行驶里程计算,竟高出日本20__年目标的46、7。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开征燃油税及其配套税种,可以促使汽车生产厂家积极采纳节油技术,使技术先进、耗油量少的车主导市场;有助于理性消费理念的形成,在燃油税杠杆下会有更多的人购买和使用节能型、小排量汽车,改用柴油车,还能促使各地进一步发挥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主力军作用。从而有效减少汽车对能源的大量消耗,缓解我国能源紧缺问题。

开征燃油税提出已经好久了,但一直未能出台。其原因涉及到很多方面,如航空、水运、航海、铁路、建设、农业等不使用公路的部门的返还问题,同时还牵涉到打破部门垄断利益的难题。燃油税不一定以使用公路为标准,航空、航海虽不在公路运行,但总是要用汽油为燃料,即使建设、铁路、农业等部门,也少不了车辆、机器设备使用油类能源。关键问题是打破部门垄断,现在油价上涨基本都转为石油公司的利润,国家财政从中得到的税收很小。当时我国设计燃油税时,国际油价超过了15美元就算很高了,现在已经超过了66美元,如果再托延下去,对燃油税的制定更加不利。有必要把油品提价和养路费改革通盘考虑,改征燃油税。

3、新设生态建设税,保证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也是一种资源,生态恶化社会经济就无法维持。我国生态资源形势严峻,而且资源产品定价长期偏低,没有将资源使用或开采所造成的环境成本、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及对后代产生的资源基础不完整因素考虑在内。资源价格的扭曲阻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流动,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滥用。为扭转这种局面的扩展,开征生态建设税是完全有必要的。20世纪70年代生态税在国外就受到普遍关注,到80—90年代越来越多的国家付诸实践。美国和瑞典开征二氧化硫税,德国开征水污染税,同时还对电力消费者征收生态税。我国生态建设税主要目的是防止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遭受破坏和枯竭,使自然资源达到合理利用。征税对象是所有享受生态环境的企业和个人,除对生产行为征税外,还可以对产品、消费行为征税。征收的原则是对生态受益者或环境资源的消费者,而不特指生态破坏者。由于生态资源存在着外部性,产权难以界定,必须政府介入,采取征税的措施,使损害生态资源者将其活动的社会成本考虑进去,纳入私人成本中。生态建设税作为中央税,征收形式可对所有从事生产经营行为缴纳流转税的企业按一定比例来征收,征收比例以3为宜。

4、调整汽车消费税。汽车耗油主要是大排量轿车和高油耗的SUV车辆,这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为了减少汽车对能源的消耗,欧洲、日本等国政府对小排量车的消费税给予降低,甚至给予减免,对大排量轿车课以重税,收到良好的效果。根据发达国家汽车消费税的调节经验,我国也应对汽车消费税进行调整,大幅度降低小排量汽车税率,将大排量车的消费税大幅度上调,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计算,我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实施后,到20,当年有望节油4000—6000万吨,可见汽车消费税调整的成效将会是很明显的。

5、加快消费型增值税的实施。我国从1983年以来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由于现在总产值是干部考核、经济发展水平排名、社会各界对政府官员政绩评定的一个主要标准,以生产型增值税为主要税种的财政制度,常常会激励各级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价高利大的重化工业上,从而加大了对资源能源的耗费。同时,对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低价政策和无偿乱拨,又造成了成本扭曲和社会稀缺资源的滥用。从资源和能源角度来看,应尽快实施消费型增值税。

在通过税收政策对高耗能行业、产业进行限制的同时,还应该对节能环保的新行业和产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对其进行鼓励支持。另外,根据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对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清理,对不符合节约能源和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取消原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国家发改委和商业部决定对氧化铝及铁合金加工贸易终止其8的出口退税,免除17增值税的优惠待遇是非常正确的。对一次性产品不仅不能有任何优惠,而且还要运用税收手段迫使其停产转产。

四、加强财政监督,严守节约型社会的闸门

监督管理与建设节约型社会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说预算改革是从源头上防止国家资源浪费的话,那么监督管理就是从生产、消费的过程中防止资源的浪费。监督管理抓得紧,管得严,就会防止各地方、各部门、各行业对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对生态资源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税监督管理不断加强,各种制度日趋完善,措施日见成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市场经济下,追求效益最大化已成为一切经济活动的目标,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财政监督管理的难度在加大。同时,我国的财政监督本身也还存在着问题,如只重视财政资金的分配而不大关心财政资金的使用,只重视财政资金使用的后果而不大重视使用的过程,只重视问题暴露后的调查处理而不大注意防范于未然。这些不足之处也会给国家的财产造成很大的浪费,仅就国债投资项目管理中的问题来看,造成资源、能源、资金大量浪费的现象就是非常惊人的。

财政监督要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发挥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在监督机制上采取多层联办方式,发挥财政专员办主力军的作用,发挥审计署特派办、纪检委的作用,并由政法部门进行配合,把监督、审计、检查、法制四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监督网络。在监督方法上采用全程监督的做法,从事情的源头开始监督,然后在事情的过程中分期进行监督,最后在事情结束后进行总监督,不给违法行为得逞的机会。在追踪问效上要防患于未然,不要搞秋后算账,否则造成的浪费和损失是不可挽回的。在监督环节上要主次分明,把监督的重点放在预防财政预算和决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失误,决策失误是最大的浪费,即使监管得再严也是无益的。在建立节约型社会中,财政监督一定要强化和改进,为节约资源守好门把好关。

除了加大监督力度和完善制度以外,还有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实施激励制度。对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企业和行业给予奖励,反之则给予重罚。这种制度在国外普遍实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制定了一系列以节约能源为目标的激励政策,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推广节能给予各种奖励。在韩国,从1992年就开始建立了废弃物“预付金制度”,以促使废弃物的资源化。20__年改为“废弃物再利用责任制”,规定废旧电器、轮胎、电池等18种材料由生产单位负责收回利用,如果再利用达不到一定比例,政府对相关企业课以罚款,罚款比例是应回收处理费的1、15—1、3倍。如果违犯废弃物再利用责任制,罚款最高达100万韩元。财政在建立节约型社会中,也应该运用发挥激励制度的作用。

总之,国家财政在促进建立节约型社会中是大有作为的,应该从预算制度改革、国债资金的使用、税收政策的调整、产业结构的优化、重点项目的支持等方面,运用直接投入、专项拨款、转移支付、财政补贴、贴息贷款等各种方式,充分发挥应尽的作用。

篇2: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思考

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思考

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思考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立足国情、着眼未来作出的带有全局性、紧迫性和长期性的战略部署,这既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战略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德阳作为工业城市,传统产业比重较大,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显现。因此,在进一步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努力形成节约型增长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确保德阳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正确把握资源利用与加快发展的关系,充分重视资源的重要性

(一)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人类的经济生活总是伴随着对自然资源的发现、开采、开发和利用,自工业革命以来,依托能源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世界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则通过对全球资源的掠夺和占有,从而实现了现代化。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阶段,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使我国成为了世界煤炭、钢铁、铜消费第一大国和石油、电力消费第二大国,能源消费已占世界总量的13.6%。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推进,资源需求还将持续增加,资源储备将越来越少,能源资源战略已成为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全局的核心战略之一。

(二)资源承载能力制约着经济发展。地球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其供给能力有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统计资料表明,人口不足世界总人口15%的发达国家,在200年的工业化过程中,已经消耗了地球上近50%的化石资源。随着世界经济增长、人口增加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世界正承受着越来越重的资源能源压力,资源消耗增长过快已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共同课题。特别是去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促使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强劲增长,石油和矿产品价格连创新高。我国煤、电、油、运瓶颈制约也再度出现,原材料供应十分紧张,铁矿石、石油、铜、氧化铝等进口大幅度增长,部分生产资料价格上扬,资源约束矛盾日益凸显。据测算,如果单位产值能耗不变,今后20年GDP实现翻两番,一次能源消耗将从13亿吨增加到52亿吨,这必将难得到保障。

二、着眼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深刻认识资源节约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一)资源紧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总体上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全国城市年缺水总量达60亿立方米;人均耕地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有600多个县市的人均耕地面积在世界公认的警戒线0.8亩以下;人均占有矿产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2.3%。据预测,我国煤炭探明可利用储量近2000亿吨,如果按照年产25亿吨原煤的速度推算还可以供应80年;石油剩余可采量为23亿吨,仅可开采14年;天然气剩余可采量为631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不过23年。从德阳的情况看,全市人均耕地仅0.9亩左右,人均水资源2100立方米左右,人均林地面积0.64亩,均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二)结构升级加剧能源资源消耗。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结构性变化十分明显。一是从经济结构变化看,近几年我国呈现出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征。2004年重化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67.6%。重化工业往往是高能源消耗、高资源消耗产业,其加速发展已成为近几年资源能源紧张的主要原因。二是从消费结构的变化看,特别是一些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实现从传统的“吃、穿、用”到“住、行”的升级。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升级导致资源消费强度增加。三是我国进入城市化提速阶段,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一个多百分点,相当于每年从农村转移1400万—1500万人到城镇。据测算,城镇人口人均能源消费是农村人均量的3.5倍,大规模农村人口转移必然会相应增加能源和资源的消费。

(三)粗放生产和过度消费导致浪费巨大。一方面,我国经济基本上还是粗放型,能源和资源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浪费严重、利用率低。2003年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耗占世界的9.2%,而创造的GDP不到世界总量的4%,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40%;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个百分点,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追求奢侈、挥霍浪费的现象大量存在。一是追求奢侈消费在一些城市中正成为时尚,盲目攀比、举债高消费的现象越来越多。部分厂商也瞄准青年群体好奇、攀比心理和新富阶层显示奢华、品位炫耀心态,不断翻新花样,诱导过度消费,导致了快买、快扔的消费行为,产品的设计使用寿命被人为缩短,资源消耗量大幅增加。二是管理松懈造成极大的浪费。在工业、农业和城市生活用水三个方面的浪费数量,每年约达600亿立方米;粮食从生产到消费每年浪费达几百亿斤,在一些宾馆、餐厅、学生食堂,很多饭菜没吃几口就被倒掉;电能浪费也十分严重,专家估算,如果下班后不关显示器、打印机,全国每年浪费电就将多达12亿千瓦时。三是政府机构也成为资源消耗的重点领域之一。国家有关部门的调查数字显示:我国政府机构年电力消耗总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5%,能源费用超过800亿元。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是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资源掠夺性开采为特征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无论从政治理念还是从经济可能性来讲,都不可能按照这种模式来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由此,只有对传统生产模式和粗放型增长方式进行根本性变革,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才能共建新的国家比较优势。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将节约的理念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能源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从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既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关系到我国前途命运和公众长远利益的必然选择。

三、着力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保持德阳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作为一级地方党委和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创新发展理念,强化政策引导,落实工作措施,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突出规划引导,城乡互动,提升集约发展的综合节约效应。一是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在研究制定“十一五”规划、确定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大项目等各项工作中,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放在突出位置。编制“十一五”节能、节水、节地、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规划,提出发展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并纳入“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二是突出特色,走集约化城市建设之路。针对德阳县域经济比较发达,市区到广汉、什邡、绵竹都在半个小时以内的优势,我们提出了建设“一中心三片区”组团大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通过整合片区城市资源,优化功能配置,形成功能分工合理、空间相对独立、基础设施连线成片的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三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资源共享、互动共荣、集约发展。通过统筹城乡规划布局和政策措施,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力争到2013年,在平坝县区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资源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传统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近年来,我市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比如:剑南春集团投入2000多万元实施“沼气工程”,建起日处理酿酒污水和生活废水6600立方米、日产沼气1.2万立方米的沼气池。通过节能改造,将酿酒产生的污水作为沼气池原料,用产生的沼气作为烤酒热能,烤酒的蒸气及冷却水又循环利用,酒糟作为饲料、沼气站的沼泥干化后作肥料外卖。沼气直燃替代原煤烤酒后,年减少锅炉用煤1.8万吨,少排2500吨二氧化硫和粉尘。沼气工程全面投入运转后,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排放为零,既治污又产生可再生能源,每年可节能增效1000万元以上,实现了效益环境双赢。宏达集团将锌精矿焙烧烟气充分吸收生成硫酸生产化肥,焙烧产生的锌焙砂经电解生成锌锭,副产物压滤渣经煅烧生成氧化锌,煅烧中生成的废渣作生产水泥的辅料,该工艺使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达到99%以上。龙蟒集团的4万吨钛白粉工艺都是循环经济的典范。今后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一批资源节约型产业。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生物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发展可再生资源产业和吸纳利用工业废弃物的产业,逐步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环保合理的产业结构。二是抓好一批资源节约型产品。积极支持企业开发精深加工产品、节能节水产品、资源综合利用产品以及功能替代型产品,推进产品升级换代。三是抓好一批资源节约型企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快节能、节水、节材等方面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开发推广应用,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和技术,推行清洁生产,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的微观基础。四是抓好一批资源节约型园区。引导和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营造工业集中发展区的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共生效应,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循环使用和永续利用。

(三)强化政策措施,建立集约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一要大力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坚持市县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以上,建立工业发展资金和企业技改贴息资金。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对重点企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进行节能改造。二要积极建设节约型新农村。坚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产品深加工率,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本稿件版权属于******秘书网农业资源的循环开发利用。坚持实施“生态农村建设工程”,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发展生态农业、节水农业、有机农业;支持和帮助农户改厨、改厕、维修水窖,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坚持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加快农村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抓好农业附产物的综合利用,什邡湔底镇通过推广“三木制气炉”,利用木耳废渣变成燃气,既解决了木耳废渣污染环境问题,又为村民找到了清洁、卫生的新能源,实现了木耳产业的资源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坚持实施“土地综合整理”工程,据测算,仅我市坝区农房建设一项,如果实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就可节约整理土地近30万亩,沿江、沿河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空间更大。三要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矿业秩序整顿,合理开采和保护矿产资源;关闭企业自备水源,保护地下水资源;建立环境预警机制,在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污染源建立在线监控网络,在工业园区推广建立集中治理污染模式。四要严格执行环保、安全、能耗和技术质量标准。严把新建项目环保评审关,对通不过环保测评的项目坚决不上。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行业发展,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使有限的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产业集中。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依法关闭污染严重、破坏资源的企业。在2004年完成对50户重点治污企业的治理达标后,今年重点抓好12户企业的污染治理,确保年内达标。

(四)建立节约型文化,实现社会对资源的全面节约。全社会共同行动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保障,必须大力倡导“从细节和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人人参与节约”,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行动的格局。一是政府要带头节约,建立节约型机关。在做决策时,把资源节约、降低消耗作为首要条件,充分考虑资源的承受能力和涵养、接续能力。在规划、项目审批等各种经济活动中,坚持先节约、后开源的原则。在日常公务活动中,严格规范公务接待标准,精简会议文件,推广无纸传输。在各级政府机构建立节能及物耗责任制,对机关耗电、耗水、公务车耗油等实行定额管理,细化节约指标,严格目标考核,促使每一个机关工作人员带头节水、节电、节约办公用品。同时,加大对公款请客送礼、购买装饰豪华车辆、超标准建办公楼的治理力度,做到令行禁止。二是开展节约型城市创建活动,建立节约型社会消费模式。抓好典型示范,建立一批节约型企业、节约型单位、节约型社区、节约型镇村、节约型家庭。开展公共场所的资源节约活动,编制个人节约消费的行为导则和公共场所资源节约公约;鼓励使用绿色产品,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行为,创建“绿色饭店”,减少一次性产品消费;开展再生资源分类回收、再生能源利用等试点示范;推进家庭日常生活用品的节约,把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废物等活动变成全体市民的自觉行为。三是开展全民教育,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充分运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国情,树立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增强节约资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广泛宣传节约资源的重要意义、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大力倡导适度合理的文明消费,纠正透支资源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宣传节约资源的先进典型,对各种浪费现象进行曝光和处罚,形成“消费讲科学、事事讲节约”的舆论氛围;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形成促进资源节约的长效机制,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篇3: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建议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建议_调研报告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涉及到经济、社会的诸多层面。为此,专家学者们提出了丰富的建议。

推进资源价格市场化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加快推进水、电、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进程,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目前能源和资源的价格比较刚性,缺乏灵活性,并没有发挥价格机制和调节供需的作用。另外,从价格的结构来看,要形成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发展替代能源发展,替代技术发展比价关系。

节约激励政策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建立健全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财税政策体系,加快制定鼓励生产、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和节能建筑以及低油耗,低排量车辆的财政税收政策,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调整高耗能产品进出口政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出台相应的经济、财税激励政策,才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

我国对于节能的财税激励政策,在上世纪年代有“固定资产投资调节税”,即对北方节能建筑给予零税率的优惠,但后来为了拉动固定资产投资,此政策暂停。目前,国务院相关部门正着手研究调整高耗能产品进出口政策、适时开征燃气油税、完善消费税制、研究制定低能耗、低污染车辆的财税政策等。

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发展有所控制,低级产业向中国转移并不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那些以付出土地、水、能源、矿产为代价取得一点点经济效益或外汇的'产业就不能要。必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加快从传统工业向新兴工业的转变。今后,国家应该基本停止发展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低产出的产业,各行各业各省区都要按照中央精神和具体情况对产业体系进行规划、转轨、重组、引进,制定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的发展和取代过程。放弃外延式、粗放式、低附加值的生产。产业体系结构的调整升级是最大的节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建设节约型社会要紧紧抓住转变经济的方式、调整经济的结构的优化、发展循环经济这些核心的环节。造成近几年能源和资源消费快速增长的原因是结构性的问题,经济增长要从主要依靠资源的投入转向提高资源效用,要尽最大可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特别是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国家竞争优势的角度形成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的体系。

依靠科技创新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院士徐匡迪依靠科技创新,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和社会应该大幅增加科学研究和开发的经费投入,还应该努力将发明和专利转化为生产力,为此必须致力于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否则节约型社会就难以实现。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高度重视信息、先进工艺和制造技术在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应用,坚持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的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重点开发十分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加快资源节约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加大对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要实现新型工业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传统工业走向知识产业,以及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消耗,开发节约型产品,这些都要依靠科技创新和发展。中国必须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发明成果,科技创新和发展是我国实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动力和支撑力量。国家和社会应该大幅增加投入,投入应该主要用于开发性、应用性和应用基础研究上,还应该有将发明和专利转化为生产力的渠道和保证,还要致力于人才的培养和人力资源的开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推动技术进步,要鼓励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和技术是建设资源性社会一个重要的保证,节约能源应该写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当中。特别是鼓励新技术的应用,包括政府采购节能、节约资源产品,为新技术成果的应用创造好的市场环境、好的政策环境。

完善法律与加强规制并重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健全法规标准,强化监督管理。加强法规建设,抓紧制定和修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解决无法可依和法律不完善的问题,制定完善标准,对高消耗、高污染行业新建项目,提出更为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加快制定产品的强制性效能标准,修订和完善主要效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建筑节能标准等。依法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建立资源能源审计制度,要从现行的环境评价制度一道共同构成新的社会性管制制度。也就是说,要从能源、资源、环保这些方面提出更为严格的产业准入的标准和制度,对高耗能的落后工艺、落后技术和落后的社会要实行强制淘汰。对于重点耗能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要实现。

归根结底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院士徐匡迪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只有全社会达成共识,全民一起动手才能取得成效。为此,树立全民对节约的观念,是当务之急。要使大家认识到,我们整个世界都面临着资源全面短缺的严峻现实。所以要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唾弃浪费的行为,才能建设文明节约的社会。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建设节约型社会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编写培训教材,组织开展和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编写消费行为守则和资源节约公约,引导合理消费,规范消费行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共同行动,是非常重要的。增强公众资源忧患的意识、资源节约的意识。在全社会多层次上形成资源节约的良好社会氛围。

建立节约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当摒弃讲排场、摆阔气、爱面子、相互攀比的陈旧观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果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把节约资源意识渗透至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全社会将会创造惊人的数字,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将会做出巨大贡献。

篇4:建设节约型社会:外国节能政策面面观

建设节约型社会:外国节能政策面面观 -学习心得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为目的的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是发达近年来非常关注的重要领域。为此,它们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节能的政策和法规。

美国是人均能源消耗量最多的国家。据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教授康艳兵介绍,在过去10余年间,美国共出台了《21世纪清洁能源的能源效率与可再生能源办公室战略计划》、《国家能源政策》等10多个政策或计划来推动节能。5月,由副总统切尼牵头的“美国国家能源政策发展小组”建议布什总统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节能工作的支持力度;出台的《能源部能源战略计划》更是把“提高能源利用率”上升到“能源安全战略”的高度,并提出四大能源安全战略目标,计划在至间,提供200亿美元发展能源技术。自然资源缺乏的日本从1979年开始实施《节约能源法》,对能源消耗标准作了严格的规定。修改的《节约能源法》还提高了汽车、空调、冰箱、照明灯、电视机、复印机、计算机、录像机等产品的节能标准。日本政府资源能源厅每年财政预算的四成用于节能和新能源工作。英国人的节能措施与政府面向21世纪的能源战略是分不开的。为了鼓励节省能源,英国在提高能效方面有一系列的立法保障和政策引导。例如,鼓励商业和公共部门实施最佳能源措施;要求私人天然气和电力供应商作出能源效率承诺;建立非赢利性“节能企业”,通过伙伴关系促使私营和小型企业部门向可持续和有效使用能源方向发展;政府自20起,每年拿出5000万英镑的“能源效率基金”,鼓励企业节约能源。

通过实施减免税鼓励使用节能设备和购买节能建筑,是一些发达国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美国政府在年财政预算中,对新建的节能住宅、高效建筑设备等都实行减免税收政策。对于超出最低能效标准的商业建筑,每平方英尺减免75美分,约占建筑成本的2%。此外,因为能效的高低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房地产开发商和买房用户的成本支出,所以,在财政激励措施中还实施了“分级”机制。例如,对新建节能住宅,在2001年1月1日至月31日期间,凡在规定标准基础上节能30%以上的新建建筑,可以减免税1000美元;节能50%以上的新建筑,可减免税美元。此外,美国各州政府还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分别制订了地方节能产品税收减免政策。如加州节能型洗碗机、洗衣机、水加热设备,减税额度在50美元和200美元之间。又如安装地热采暖系统和太阳能水加热系统,减税最多可达1500美元。在欧洲,荷兰政府制定了一个能源目录,明确规定能够享受能源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要项目类型,如建筑物的保温隔热、高能效生产设备、余热利用设备、太阳能、风能等,可享受10%的投资优惠。此外,节能设备还可以有12%至13%的能源税收优惠。日本则对使用列入目录的.111种节能设备实行税收减免优惠。减免税收约占设备购置成本的7%。

发达 在要求企业、公众提高节能意识,开发使用节能产品的同时,率先在政府机构开展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行动。美国联邦政府年能源消费量占美国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约13%。加拿大政府每年仅建筑能耗的行政费用开支就在8亿美元左右。为了推动节能工作,美国在1991年至期间,共发布了10份行政令和2份总统备忘录,要求政府机构加强节能工作。12902号行政令还进一步要求各个政府机构20节能30%。白宫制订的节能计划要求政府公共设施购置和使用高效节能产品。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美国政府每年节约了2亿多美元的能源费用支出。澳大利亚也非常重视政府机构能耗的降低,联邦政府规定,所有机构每年都要向工业、旅游和资源部报告其年度能耗状况,报告同时提交国会,接受议会和公众监督,以提高政府机构节能工作的透明度。政府部门对各联邦机构规定了具体的能耗目标,定期进行能源审计等。联邦政府的能耗因而下降,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对各州和地方政府产生了积极影响,并推动了全社会的节能工作。

发达国家对节能问题的关注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发生之后,去年,不断攀升的高油价,促使许多国家更加重视节能问题。由于这些 采取了鼓励政策措施,因而,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涌现,能源使用效率大幅提高,这给它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5: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蓬莱市的实践与思考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蓬莱市的实践与思考

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山东蓬莱市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中进行了很好的.实践,通过调查和解析蓬莱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和实践经验,将会给我们新的启迪.

作 者:韩永奇 HAN Yong-qi  作者单位:山东蓬莱市经济贸易局,山东,蓬莱,265600 刊 名:中国环保产业 英文刊名: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年,卷(期):2007 “”(11) 分类号:X321 关键词:循环经济   节约型社会   实践   思考  

建筑节能财税政策分析论文

全县财税工作会议讲话稿

财政局长在3月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我国建筑节能财税政策研究论文

财政决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我国的财税改革研究论文

国外历史建筑节能分析论文

县长年终表彰会讲话

加强地方财税法制建设论文

财政局述职报告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财税政策思考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财税政策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财税政策思考(精选5篇)】相关文章:

乡镇县财政局财政工作总结2023-02-16

xx县财政局总支工作总结2023-01-21

财税的论文2023-10-11

干部培训讲话稿2022-07-22

财务工作总结2022-12-30

县财政局人事教育工作总结2022-04-30

马鞍山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2023-04-18

市长讲话稿2022-08-11

市财政局的年度工作总结2022-11-29

县财政局工作职责2023-06-1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