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思考

时间:2022-12-28 07:57:1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思考(精选8篇)由网友“但丁邪灵祭”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思考,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思考

篇1:环境监测体制创新思考

环境监测体制创新思考

摘要: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变目前我国环境监测体制分散的状况,建立高效统一的环境监测体制机制,提高政府对环境监管的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 者:董明朝    何华    刘玉梅    肖功云  作者单位:竹溪县环境保护局,湖北,竹溪,442300 期 刊:科技创业月刊   Journal:PIONEERING WITH SCIENCE & TECHNOLOGY MONTHLY 年,卷(期):, 23(2) 分类号:X830 关键词:环境监测    体制创新    思考   

篇2:进一步推进农村产权改革和经营体制创新

进一步推进农村产权改革和经营体制创新

股份制经济是完整的产权制度和权、责、利分明的经营管理体制。农村产权改革与体制创新的目标,就是要普遍实行股份经济产权制度,建立企业法人的经营管理体制。

一、商品经济产权制度的内涵

虽然各学派人士对产权内涵的表述不同,但都一致认为:产权是指通过法律界定和维护的公民对财产的权利。它具有排它性和不可侵犯性。产权是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产物,它的内涵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在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所有权逐步分离出所有权、占有权、经营权、使用权、剩余索取权、处置权等多种产权;产权主体从单个主体,逐步发展为多个主体;产权客体从单一实物形态,发展为实物形态、货币形态、证券形态、知识形态等多种形态。同一产权客体的几种形态,可以同时分属几个产权主体所有。在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产权制度是一种由多个产权主体、多种产权形态、多项产权权利组成的产权体系。它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建立的,它有效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自然人产权主体向法人主体转变,是商品经济产权制度的一大特点,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法人产权主体制度的特征是:法人产权和股东股份产权严格分开,大家都拥有清晰、完整的产权,权、责、利十分明确。法人负责企业资产经营管理,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股东以投入企业的资金,承担企业的有限责任。股权可以继承、转让、买卖、抵押,但不能抽资退股。股东变更和股权流动,不会影响企业法人正常经营。股东凭股权参加企业分红,通过股东大会(或代表会)选举董事会、监事会,参与企业决策和监督。股东个人无权直接干预企业法人经营运作。实践证明,法人产权制度比自然人产权制度更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因企业发展不会受到企业主个人文化素质和资金来源的限制;能更好地为企业筹集资金;有助于企业建立有活力的经营和监督机制;使企业更加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

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股份制经济是生产社会化、商品化的产物,是一种现代企业制度,是完整的产权制度和权、责、利分明的经营管理体制。在产权利益驱动下,企业能够更好地提高其经营效益,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实现经济良性循环。因此,农村产权改革与体制创新的目标,就是要普遍实行股份经济产权制度,建立企业法人的经营管理体制。

二、商品经济产权结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人民公社产权改革与经营体制创新,是从农、林业实行家庭承包制开始的。实行家庭承包制的结果,是将土地经营使用权从所有权中分离出来,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和产品分配、处置权,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和市场主体。以家庭经营为基础、集体经济为主体,双层经营的社区合作制度取代了人民公社制度。

以家庭承包为主的'多种承包制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它们在实践中也不断地按照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发展、完善自己。

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使农村经济结构和经营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了多种经济、多种经营形式同时并存、发展的格局。许多农民在承包经营基础上,积累了资金,办起了私营或联营的开发农业、工业加工、产品运销等公司、厂场、企业。有的集体企业采用招股集资办法,扩大生产规模,把企业改为股份制企业,建立企业法人管理制度。珠三角地区的社区经济组织,通过给外商提供厂房、劳动力、管理等服务,兴办起大量的“三来一补”,“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企业。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郊区,有的市、县将股份制引进社区经济组织,建立社区股份制合作经济制度。

随着经济形式的多样化和经营体制创新,产权的内涵也日益发展、丰富。农村初步形成了多个产权主体、多种产权形态、多项产权权利的商品经济产权体系。它对农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一是使农民成为市场主体,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二是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农产品生产单纯为国家工业化、为大城市服务的发展战略,确立按照市场需求和效益原则安排农村产品生产;三是资源组合打破了过去各种行政限制,积极发展跨行政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甚至跨省跨国界的经济联合,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益。四是打破了按照行政区域计划分配产品的体制,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进行产品流通,逐步发展全国统一大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

三、进一步发展完善商品经济的产权制度和经营体制

农村产权改革和体制创新的成绩是十分显著的,但发展很不平衡。从我省情况看,与改革创新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在农业方面,土地经营仍处于零碎、分散、规模细小状态,难以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以适应我国“入世”后市场竞争的形势。拥有数以千亿计资产的社区经济组织,多数产权不明晰,分配“吃大锅饭”,在经济上“政企不分”,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企业发展增速下降。引进股份制的社区经济组织,多数不完善,分到的个人股权不准继承、转让,没有相应建立企业法人制度。集体企业大多数没有独立经营自主权,要由社区经济组织经营管理。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不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1)在坚持土地家庭承包权益长期不变的大前提下,在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通过租赁、有偿转包、集体反包、入股等办法,推动土地经营使用权流动,实行土地资源重组,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政府要大力扶助一批大中型的生产、加工、运销、外贸企业和技术推广、科研等事业单位,与广大农户建立“互助互利”或“共负盈亏”的经济合作体,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做到“以销定产”,使分散的家庭生产更好地与大市场接轨。

(2)社区经济组织和企业,要普遍引入股份经济制度,建立法人经营管理体制,使农民在获得土地长期使用权以后,又一次拥有集体财产股份权。它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农民在集体中的政治、经济地位,强化企业法人地位,改变社区经济从属行政、社员和企业依附社区集体的不正常状态,进一步把农村经济搞活。完善社区股份合作经济制度,主要是允许分给社员的股权可以继承、转让,建立企业法人制度,基层党、政负责人一般不要担任董事会工作。

(3)要进一步实行“政企分开”。建议在这次基层组织机构改革工作中,在精兵简政、节省开支的基础上,国家财政尽力增加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拨款。在暂时无法办到之前,省、市立法机关要作出限制乡镇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向社区经济组织提取资金的数额。与此同时,建议在机构改革中,下决心改变基层行政领导和村委会负责人兼任经济实体领导的做

来源:广东智农通

篇3:农村供销合作社的根本出路在于体制创新

农村供销合作社的根本出路在于体制创新

当前我国农村供销合作社困难重重,与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要求不适应,关键是体制不顺,名义上是农民的供销合作社,实际上与农民的利益联系并不紧密.体制不顺突出表现在:一是农村供销合作社建制长期以来按行政区划设置,基本上是行政机关的附属物.二是农村供销合作社的`资产名为社员群众集体所有,实际上群众一无所有,难以行使所有者的职能.

作 者:李太荣  作者单位:中共湖北省松滋市委党校 刊 名:党政干部论坛 英文刊名:CADRES TRIBUNE 年,卷(期): “”(5) 分类号:F3 关键词: 

篇4:对矿业开发体制创新的思考

对矿业开发体制创新的思考

本文从深入剖析我国现行矿业开发体制的现状与问题出发,就如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资源持续供给、矿业开发良性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矿业新体制进行了系统探讨.

作 者:谢晓云 林国新  作者单位:谢晓云(福建南平市闽宁钽业公司)

林国新(福建省地勘局)

刊 名: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ISTIC英文刊名:NONFERROUS METALS (MINE SECTION) 年,卷(期):2003 55(1) 分类号:F407 关键词:矿业开发   体制   资源  

篇5:黄梅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调研思考

黄梅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调研思考

黄梅党办

(6月)

6月中旬,县委政研室(改革办)、黄梅镇组成联合考察组,赴江苏省常熟市虞山镇、张家港市杨舍镇、安徽省肥西县上派镇、霍山县衡山镇等地,就城关镇行政管理工作进行了考察学习。考察组实地参观了当地社区、产业园区、拆迁安置区等改革发展现场,听取了当地政府部门关于城关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城市及社区管理等情况介绍,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通过考察学习,我们看到了外地城关镇行政管理的先进经验做法,深切体会到加快推进黄梅镇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现将考察学习有关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外地城关镇行政管理经验做法

(一)各地基本情况

虞山镇,始建于1958年,是常熟市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区域面积18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9.6万,其中户籍人口35.7万,外来人口43.9万。起实行“一级政府、二级管理、三级网络”行政管理模式,下辖1个高新技术产业园、7个管理区、59个行政村(其中12个撤村建居)、56个社区居委会。地区生产总值850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5.59亿元。先后获全国文明镇、中国商业名镇、全国财政十强镇、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国家级荣誉称号,综合实力居全国百强镇前列。杨舍镇,是张家港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9月,与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一体化管理,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区镇总面积153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人,户籍人口30.36万人,下辖5个街道办事处和4个城区街道,76个社区和29个行政村。先后入选“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园区前十强”“中国十佳最具投资竞争力园区”“中国十强创新力开发区”,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前三甲。

上派镇,肥西城关镇,镇域面积121平方公里,辖13个社区、14个村(农村社区),人口35万,城区面积35平方公里。20全社会固定投资93亿元,财政收入12亿元,招商引资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8万元。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位居合肥市各乡镇前列,连续四年蝉联合肥市“科学发展一类先进乡镇”.

衡山镇,是霍山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辖8个村、10个社区,总人口10.5万。是全国文明县城、全国文明村镇、中国产业集群经济示范镇、中国县域产业经济集群竞争力100强、全国和全省铸造产业集群专业镇、安徽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被安徽省委、省政府批准为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年工农业总产值125亿元,财政收入3.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426元。

(二)主要经验做法

一是财政保障有力。四地均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乡镇发展经济、培育财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有效激发,乡镇自我发展能力得到切实保障。比如,虞山镇和杨舍镇一般预算收入高,可用财力充足,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迅猛,各项工作推进保障有力;霍山县将衡山镇所有财政收入全额返还,用于衡山镇的建设与发展。

二是行政管理高效。各地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机构综合配置、管理扁平高效、人员编制精干、运行机制灵活的管理体制。比如,杨舍镇与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一体化管理,有效地提升了行政效率。衡山镇对原有4个行政机构和16个事业机构进行整合,综合设置为7个综合机构,并打破人员身份限制,公开选拔7名二级机构负责人,全部按副科级配备,同时对退居二线3年内达到退休年龄的,一律不占编,腾出的编制专门用于招录新进人员。同时,各地均对领导班子实行高配,如虞山镇党委书记由常熟市委常委兼任;杨舍镇党委书记、镇长均高配副厅级;上派镇和衡山镇党委书记、镇长、人大主席均高配副县级,领导力量得到了切实加强。

三是权责划分清晰。各地均对县镇两级权责进行明确划分,实现事财匹配、权责一致。比如,在城市管理上,对县镇两级部门职能交叉有关事项进行分流处理。虞山镇坚持城区三环以内由市城管执法局管理为主,三环以外由属地管理为主;肥西县推进县城管局行政执法权向镇延伸,给予上派镇执法分局10个编制,城区规划区内重点街道、节点等由县城管局管理,背街小巷、规划区外由镇执法分局管理;霍山县城管局给予衡山镇城管分局5个编制,并对城区管理事项进行明确划分,有效解决了权责主体不明、权责不对等的问题。

四是征收查违有序。虞山镇成立征收中心,负责制定政策、组织实施等,并设立专门帐户,工作经费由镇级统一 管理,规划区内重大拆迁活动由市镇两级联合推进,零星拆迁及规划区外统一由镇负责。杨舍镇成立征收办,为副科级单位,对经开区规划范围内建设、征收等工作由市级主导,规划范围之外由镇主导。肥西县对所有违法建设,一律实行“零补偿”,拆除新产生的违法建设所发生的费用,强制由违建当事人支付。上派镇坚持阳光拆迁、依法拆迁、和谐拆迁,县、镇、村(社区)三级联动,并建立干部激励机制,量化管理、奖罚并举,对按时完成任务的由县一级出台政策直接给予经济重奖。

五是社区管理科学。各地均把社区的建设管理作为城市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社区用房方面,由县镇两级按实际需要予以全面落实;在资金保障方面,均出台相应政策,确保社区有钱办事;在人员配备方面,合理确定社区规模,配备相应人员,对重点社区还适当倾斜,确保管得了;在任务职能方面,制订社区服务清单为社区减负,下放物业考核否决权为社区撑腰,县级城管执法部派员定点常驻社区壮胆,确保管得好。虞山镇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在社区推行科学育儿服务、关爱空巢老人家居服务等一批公益创投项目,把党建项目与社区管理结合起来,每年给予社区20万元的党建服务经费,实现党建项目化、项目资金化,同时市财政对城区二环以内社区每年给予一定工作经费。杨舍镇推行“党建引领、村(居)民自治、多元共治”,探索建立了“基层党组织领导―村(居)议事会民主协商―村(居)民代表大会民主决议―村(居)委组织实施―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民主监督”的基层群众自治新机制,形成了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的新模式,同时引导社区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促进乡土文化与城市文明水乳交融,涌现出“善”文化、“福”文化、“大爱”文化、“义”文化等一批有文化内涵的社区。

二、黄梅镇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区经济发展、人口集聚、产业提升,()城关镇行政管理体制在土地、财税资金、行政服务、综合执法等方面无法全面适应行政管理要求,往往存在“责任大、权力小、功能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就黄梅镇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事权财权不匹配。黄梅镇作为城关镇,城区建设管理、拆迁征地、信访维稳等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撑,而与其他乡镇相比,在城镇建设投入、新增财税收入分成、土地出让金返还等方面,黄梅镇无法享受县级支持其他乡镇的普惠政策。在乡财县管的体制下,黄梅镇现有财力全部依靠上级补助,花钱靠上级拨付,经费经常处于缺口状态,向上要钱、多方筹钱成了乡镇领导的重要工作任务。虽然黄梅镇历届政府每年都想尽办法去“化缘”,但收入仅能维持机关运转,面对日益繁重的城镇建设、改革发展、维护稳定、拆迁征收等任务,有限的财力难以有效地推进工作、加快发展。

二是权力责任不对等。乡镇一级管的事情越来越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无所不包,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无所不干,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而赋予的权力不够,存在权小责大的矛盾。特别是黄梅镇作为一级党委政府,与县直部门的权责没有分清楚。比如,财政、工商、税务等财政状况好的单位一般都是由县直部门直接管理或者以其为主导、黄梅镇政府辅助管理,而一些具体事务较多的如城管、计生、环保、房管、安全生产、维稳等日常工作则被视为“包袱”,甩给乡镇政府管理,“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在“属地管理”机制下,利益收归县直部门,责任却无限下放,黄梅镇成为诸多县直部门的协作单位,芝麻大的官,巴掌大的权,承担无限大的责任,“属地管理”下的权责不对称成为影响黄梅镇工作的一大难题,小马已经难以拉动大车。

三是执法权限不清晰。黄梅镇是县城所在地,日常工作面广、量大、事杂,许多部门的执法权限没有下放,但执法基础工作要黄梅镇去做。比如查违工作,虽然黄梅镇在管,但是并无执法管理的权限;再如小区的管理,廉租房的管理,房产等部门只管建,只管批,建好后,计生、维稳、服务统统交由黄梅镇实行属地管理,而黄梅镇只能被动接受,没有调节的余地。黄梅镇不仅要管好外来人口,还要协调小区与社区脱节、业主与物业之间矛盾。实际上,小区管理的权限相关部门并没有给黄梅镇。黄梅镇的干部不仅在做乡官,还在无证做法官、税官、警官。同时,对城区主干道、次干道等重点区域、背街后巷等执法管理权限划分不清,对危房改造、商住楼盘、社区物业等方面管理,也与县城管执法局、房管局存在衔接不畅、执法管理界限不明等问题。

四是征收机制不顺畅。近年来,城市的用地需求不断扩大,对拆迁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对城区来说,拆迁征收面临特殊问题,情况十分复杂,群众思想十分活跃,对拆迁期望值高,大部分群众希望宅基地安置,对上楼安置有抵触情绪,力度小了完不成任务,力度大了,又怕触“高压线”,引起群体性事件。虽然县房管局成立了拆迁办,具体负责征收拆迁工作,但具体工作仍然由黄梅镇、社区干部来推进,镇村干部负责谈判、签约等,却在合同签约、资金调配、拆迁安置等方面没有说话余地,且报批程序复杂,造成工作衔接不畅,拆迁进度不快,遇到比较重的拆迁任务往往力不从心、无可奈何。

五是干部力量不充足。黄梅镇作为县委、县政府和一百多家县直单位所在地,管理人口多、范围广,但是干部编制却等同其他乡镇,干部人员偏少,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人事矛盾较为突出。现有的45名干部,除去病残实际在岗只有41人,50岁以上的老同志占了一半,大多数还是股级干部,政治上没有进步空间,工作积极性不高。且黄梅镇属合并乡镇,干部遗留问题多,各种矛盾十分突出,在现有的公务员管理体制下,未到退休年龄又无法空出编制,用以招聘新人。同时,由于受财力和政策影响,每年的奖励性工资无法发放,乡镇补贴无法享受,待遇既比不上县直部门,也赶不上其他乡镇,年轻干部不愿到黄梅镇工作,年纪大的同志也想尽办法离开黄梅镇;即便是公益性岗位、工勤人员,也没有足够财力去聘用。

三、黄梅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建议

在城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推动强镇扩权,理顺县镇关系,建立重心下移、资源整合、协调顺畅、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建议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黄梅镇体制机制创新的实施意见,并成立工作专班,负责统筹、组织、协调、督促推进黄梅镇体制机制创新。在充分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黄梅镇实际,建议在以下方面给予支持。

一是完善城市管理机制。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摆在优先位置。推进多规合一,将黄梅镇全域纳入县级总体规划。创新管理机构,探索设立县城区规划分局和县城管执法分局,交黄梅镇代管,全面履行县城规划区外规划许可、土地管理、查违拆违职责。推动权力下放,明确责任主体,将县城规划区41平方公里之外的土地管理、规划审批、行政执法权下放黄梅镇;就城区执法管理,对县城管执法局与黄梅镇权限进行明确划分;就商业开发楼盘、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等方面,对县房管局与黄梅镇权限进行明确;就城区D级危房翻建,出台优惠政策,引导翻建户上楼安置和向高铁新区集聚。扩大黄梅镇人口计生管理工作权限。

二是创新征收拆迁机制。探索成立黄梅镇征收办,为副科级行政机构,具体负责县级授权到黄梅镇的相关房屋征收工作,并设立专门帐户,拆迁所需资金一次性拨付到黄梅镇,由黄梅镇统筹管理。城区规划区重大拆迁以县级主导为主,一般拆迁及零星拆迁以黄梅镇为主,规划区外房屋征收一律以黄梅镇为主。强化征地管控,建立县级征地年度计划、县镇联合踏勘、县镇联席会议制度,切实解决多头征地、秩序混乱问题。

三是创新镇域发展机制。扩大管理权限,派驻黄梅镇辖区内的人社、水利、林业、水产、畜牧等机构,原则上下放黄梅镇实行属地管理。盘活干部人事,适度增加行政编制,在全县乡镇行政编制总额内调剂;每年安排一定的公益性岗位,由黄梅镇统筹使用;探索推进退居二线3年内达到退休年龄的,腾出编制用于招录新进人员。支持黄梅镇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由花钱养人向花钱办事转变。完善黄梅镇考核评价机制,将黄梅镇服务城区园区建设绩效,纳入全县科学发展对黄梅镇考核范畴。支持黄梅镇在省市争强进位,将黄梅镇辖区内的所有税收、工业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市场主体培育、招商引资项目一并纳入黄梅镇统计范畴,做大做强黄梅镇财税规模和镇域实力。对黄梅镇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商业贸易、仓储物流、特色农庄、城郊旅游、设施蔬菜等产业,与县级规划没有冲突的,实行备案管理。在交通、水利、以工代赈、美丽乡村、林业、环保等项目、资金方面对黄梅镇予以倾斜,优先安排。

四是完善社区管理机制。借鉴外地经验,把社区治理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基础。推动东山、古塔、城西、刘塘四个老社区全面提档升级,社区工作人员工资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把党建项目与社区管理结合起来,每年安排社区一定的工作经费、党建经费等,用于支持社区完善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坚持“小而精”的原则,科学优化黄梅镇社区人口管理规模,按人口数量对社区建制予以适当调整。推动社区小区双向融入,建立主管部门、黄梅镇、社区、小区物业管理、业主委员会“五位一体”服务运行机制。支持发展壮大村居集体经济,在集体用地预留、立项审批、税费等方面出台明确政策。

五是完善财税保障机制。在不改变乡财县管的现行体制下,适度加大对黄梅镇的财税扶持。在城区规划区之外的城镇建设投入、新增财税收入分成、土地出让金、城市建设配套费返还等方面,黄梅镇同等享受县级支持其他乡镇的普惠政策。每年安排黄梅镇征地拆迁、查违拆违、城建城管、信访维稳等方面专项经费,适度补贴奖励性工资发放,用于支持黄梅镇发展。

六是完善维稳工作机制。城区矛盾多、问题复杂、维稳压力大,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建议在管理方面进行加强,在经费方面进行支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辖区内的县直单位(包括垂直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综治维稳评先评优权下放到黄梅镇,实现权责对等。进一步明确流出地、流入地综治维稳责任。建立城区综治信访维稳专项基金,用于化解黄梅县城区发展进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强化源头治理,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正常进出机制,解决被征地农民后顾之忧;统筹城区资源、资金、岗位,促进被征地农民创业就业,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巩固和推进社区网格化建设,实现城区规划内的视频监控全覆盖,全面落实网格员经费保障。

篇6:积极稳妥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完善农村牧区经营体制

积极稳妥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完善农村牧区经营体制

积极稳妥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完善农村牧区经营体制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联结农民与市场新的组织形式和运营方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这些合作经济组织对保护农民利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突出作用。如何积极稳妥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推进农村牧区经营体制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近日,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调研。

突泉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自家庭承包经营后,分散、独立经营的小农经济格局,使大多数农民仍存在传统的经营意识,远远不适应现在经济发展需要。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在抗御风险,适应市场经济等方面显得势单力薄,甚至是束手无策。近年来,我县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作为一种有效途径,进行了大胆探索。目前,已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27个,具有一定带动能力的合作经济组织达6个。永安镇敖牛村奶牛专业合作社是我县一个比较规范成型的合作经济组织,成立于月,入社养殖户96户,入社奶牛213头,入股股金10,650元。并建立了理事会、监事会,通过了《章程》、《奶牛意外死亡补偿办法》和《股金管理规定》。合作社成立后重点在以下几方面为社员提供了服务:一是提供免费科技培训。由合作社出面请行家有针对性地讲课,费用不需各户分担,提高了奶牛户的饲养水平。二是降低改良费用。合作社成立的改良站,冷配一头牛只需80元,比合作社成立前少花40元,全社基础母牛每年可节约11,000多元。三是降低奶牛疾病治疗成本。兽医服务站面对社员服务,打一个吊瓶只需17元,可比原来少花一半,一年可节约16,000多元。四是统一供给袋装饲料。合作社饲料供应站购进的饲料,每袋可以少花2-3元,在饲料上一年可节约6,000多元。五是吸引外资建立了两个挤奶点,一个机械化标准奶站,牛奶卖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六是建立了风险共担机制。合作社成立后,先后对意外死亡的奶牛给予了8350元补偿,一家一户的大风险化解成为社员共担的小风险,焦点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七是协调信用社申请到100万元贷款,解决了资金难题。据不完全统计,通过以上服务每年可降低成本36,000多元,每头奶牛可增收375元。合作社切实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到、办不了的事,为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突泉县有机食品产销协会始建于初,其宗旨是通过公司加农户的方式,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建立产销一体化经营格局,促使农民靠科技、品牌、规模优势增收致富。该协会计划三年内发展会员1500人,争取在十年内通过“协会+农户”和“协会+公司+农户”的方式形成一个拥有绿色生产基地10万亩以上、产值过亿元的组织体系。今年,突泉县有机食品产销协会已与沈阳、阜新的杂粮市场达成协议,在太和、太平等5个乡镇落实山西红谷订单3600亩,每亩可增收200--300元。突泉县蔬菜产销协会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企业和农民之间搭起了一座联姻桥。从今年4月20日开始到现在已为县内森源和铭川两家蔬菜加工企业落实蔬菜种植基地4600亩,保证了蔬菜加工龙头企业的原料供应。目前,这两家企业已与12个乡镇户农民签订了订单合同,每亩可为农民增收300--500元,实现了企业与农民“双赢”。

综上所述,加快培育和发展各类农村牧区合作经济组织,有利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以抗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有利于加强农牧业技术、信息交流,促进农牧户与龙头企业联结,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有利于国家有关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降低农畜产品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农牧民收入。因此,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高度出发,提高对加快发展农村牧区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把培育和发展农村牧区合作经济组织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一)实行一套典型引路、分类指导的工作方法。合作经济组织是群众性组织,不能搞强制命令。针对不同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引导办法。对社区合作型、技术服务型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引导乡、村两级现有服务组织牵头转型转轨,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吸引农户入会入社。对专业合作型合作经济组织,已具雏形的,动员能人牵头,政府给予政策、资金等多方扶持,完善转化。未成形的,围绕农业产业,分行业由各级服务组织或农户牵头创建。对股份合作型和综合型合作经济组织,因运营较为复杂,应指派专家指导创建。有目的、有理性地抓这一工作,使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健康地发展。

(二)建立一套保护机制。要按照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大对农村牧区合作经济组织的保护力度,明确农村牧区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坚决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向农村牧区合作经济组织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切实保护农村牧区合作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要注重发挥政府的牵线搭桥、保驾护航作用,对部分农业支柱产业设立风险保护基金,并要求乡镇给予配套,在合作经济组织起步之初、经济实力尚不强大的情况下,给予风险支持。

(三)完善一套服务体制。农村牧区合作经济组织是农牧民自己的组织,它从建立之初就把为农牧户服务作为自身宗旨,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为了扩大合作经济组织知名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关部门也要给予必要的服务。如落实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强信贷服务、给予用地用电政策优惠、在项目申报方面给予扶持等等。农业、供销社、工商等部门要扩展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发挥组织、协调、管理、服务、规范的功能,做到扶持不干预、参与不包办、推动不强迫,不断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通过探索与实践,突泉县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经验,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不规范、运作不良的合作经济组织占相当比重。有的服务实体工作上应付,换汤不换药,没有彻底转换机制。有的仅有服务功能,不能担当带领农民闯市场的重任。有的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经不起市场风险的考验,孕育着一定的内在危险。二是社会管理制度不健全。合作经济组织成立不规范,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给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进行非法交易、诈骗活动,偷税漏税,造成国家、企业、农户的经济损失。三是与龙头企业结合紧密的合作经济组织少,直接面向市场的合作经济组织较多。四是合作经济组织决策存在一定盲目性,造成新的农产品相对过剩现象。

当前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引入市场机制,进一步促进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村牧区合作经济组织是联结市场、龙头企业与农民的中介组织,能够较好地解决一家一户小生产与社会需求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民组织化、信息化程度。发展中要根据群众和市场需求,打破地域、行业界限,积极加以引导。要大张旗鼓宣传,坚持先发展后规范,使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大大向前迈进一步。发展中要注意按照优胜劣汰、群众自愿的原则,不能盲目追求数量,搞“拉朗配”。

(二)加强管理,规范合作经济组织运作。在建立完善一整套内部规章制度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但不能过多行政干预,规定专门管理机构,必须登记注册,采取介于社团和公司之间的管理办法。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级合法组织,但其法律地位不明确,应加快其立法步伐,制定有关条例和示范章程,保护合作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三)规范合作社的内在运行机制。合作组织始终要坚持“民有、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一是要实行农户“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尊重农户的自愿选择;二是要坚持民主,无论大事小情,社员都有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以社员(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民主选举产生理事会和监事会,由理事会执行社员(代表)大会的决策,监事会要为社员(代表)大会负责。

(四)建立合理的利益调节分配机制,促进合作制与产业化的有效结合。合作经济组织不仅可以将一定区域、一定行业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价格同盟,维护自身利益,还可以与龙头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分享加工、销售的利润。要加强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之间合同契约的管理,充分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的手段,确保合同契约的履行。在建立利益调节机制方面,要鼓励合作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采取股份合作、保护价格、利润返还等形式,将龙头企业与合作组织联系的更为紧密,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

(五)进一步提高协会会员素质。针对目前会员科技文化素质较低的状况,加大对会员的教育培训,充分发挥能人作用,进行科学正确决策,维护农民整体利益。要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和科技意识,与其它行业协会联合,形成统一的价格同盟。要全面发挥党员、干部、致富能手在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作用。事实证明,党员干部在群众中都有一定的威信,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致富能手思想意识比较先进,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合理地组织致富能手成立不同形式合作经济组织,对经济发展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更好地发挥政府组织协调作用。政府在培育完善合作经济组织方面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发挥自身组织优势,及时将农民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向各级政府反映。各级政府应当根据农民的呼声,为合作经济组织提供信息、培训、农产品出口等各种服务,帮助合作经济组织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健康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再次腾飞。

篇7:积极稳妥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完善农村牧区经营体制

积极稳妥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完善农村牧区经营体制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联结农民与市场新的组织形式和运营方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这些合作经济组织对保护农民利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突出作用。如何积极稳妥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推进农村牧区经营体制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近日,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调研。

突泉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自家庭承包经营后,分散、独立经营的小农经济格局,使大多数农民仍存在传统的经营意识,远远不适应现在经济发展需要。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在抗御风险,适应市场经济等方面显得势单力薄,甚至是束手无策。近年来,我县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作为一种有效途径,进行了大胆探索。目前,已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27个,具有一定带动能力的合作经济组织达6个。永安镇敖牛村奶牛专业合作社是我县一个比较规范成型的合作经济组织,成立于12月,入社养殖户96户,入社奶牛213头,入股股金10,650元。并建立了理事会、监事会,通过了《章程》、《奶牛意外死亡补偿办法》和《股金管理规定》。合作社成立后重点在以下几方面为社员提供了服务:一是提供免费科技培训。由合作社出面请行家有针对性地讲课,费用不需各户分担,提高了奶牛户的饲养水平。二是降低改良费用。合作社成立的改良站,冷配一头牛只需80元,比合作社成立前少花40元,全社基础母牛每年可节约11,000多元。三是降低奶牛疾病治疗成本。兽医服务站面对社员服务,打一个吊瓶只需17元,可比原来少花一半,一年可节约16,000多元。四是统一供给袋装饲料。合作社饲料供应站购进的饲料,每袋可以少花2-3元,在饲料上一年可节约6,000多元。五是吸引外资建立了两个挤奶点,一个机械化标准奶站,牛奶卖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六是建立了风险共担机制。合作社成立后,先后对意外死亡的奶牛给予了8350元补偿,一家一户的大风险化解成为社员共担的小风险,焦点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七是协调信用社申请到100万元贷款,解决了资金难题。据不完全统计,通过以上服务每年可降低成本36,000多元,每头奶牛可增收375元。合作社切实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到、办不了的事,为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突泉县有机食品产销协会始建于20初,其宗旨是通过公司加农户的方式,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建立产销一体化经营格局,促使农民靠科技、品牌、规模优势增收致富。该协会计划三年内发展会员1500人,争取在十年内通过“协会+农户”和“协会+公司+农户”的方式形成一个拥有绿色生产基地10万亩以上、产值过亿元的组织体系。今年,突泉县有机食品产销协会已与沈阳、阜新的杂粮市场达成协议,在太和、太平等5个乡镇落实山西红谷订单3600亩,每亩可增收200--300元。突泉县蔬菜产销协会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企业和农民之间搭起了一座联姻桥。从今年4月20日开始到现在已为县内森源和铭川两家蔬菜加工企业落实蔬菜种植基地4600亩,保证了蔬菜加工龙头企业的原料供应。目前,这两家企业已与12个乡镇2000户农民签订了订单合同,每亩可为农民增收300--500元,实现了企业与农民“双赢”。

综上所述,加快培育和发展各类农村牧区合作经济组织,有利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以抗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有利于加强农牧业技术、信息交流,促进农牧户与龙头企业联结,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有利于国家有关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降低农畜产品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农牧民收入。因此,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高度出发,提高对加快发展农村牧区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把培育和发展农村牧区合作经济组织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一)实行一套典型引路、分类指导的工作方法。合作经济组织是群众性组织,不能搞强制命令。针对不同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引导办法。对社区合作型、技术服务型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引导乡、村两级现有服务组织牵头转型转轨,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吸引农户入会入社。对专业合作型合作经济组织,已具雏形的,动员能人牵头,政府给予政策、资金等多方扶持,完善转化。未成形的,围绕农业产业,分行业由各级服务组织或农户牵头创建。对股份合作型和综合型合作经济组织,因运营较为复杂,应指派专家指导创建。有目的、有理性地抓这一工作,使合作

经济组织蓬勃、健康地发展。

(二)建立一套保护机制。要按照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大对农村牧区合作经济组织的保护力度,明确农村牧区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坚决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向农村牧区合作经济组织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切实保护农村牧区合作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要注重发挥政府的牵线搭桥、保驾护航作用,对部分农业支柱产业设立风险保护基金,并要求乡镇给予配套,在合作经济组织起步之初、经济实力尚不强大的情况下,给予风险支持。

(三)完善一套服务体制。农村牧区合作经济组织是农牧民自己的组织,它从建立之初就把为农牧户服务作为自身宗旨,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为了扩大合作经济组织知名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关部门也要给予必要的服务。如落实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强信贷服务、给予用地用电政策优惠、在项目申报方面给予扶持等等。农业、供销社、工商等部门要扩展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发挥组织、协调、管理、服务、规范的功能,做到扶持不干预、参与不包办、推动不强迫,不断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通过探索与实践,突泉县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经验,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不规范、运作不良的合作经济组织占相当比重。有的服务实体工作上应付,换汤不换药,没有彻底转换机制。有的仅有服务功能,不能担当带领农民闯市场的重任。有的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经不起市场风险的考验,孕育着一定的内在危险。二是社会管理制度不健全。合作经济组织成立不规范,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给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进行非法交易、诈骗活动,偷税漏税,造成国家、企业、农户的经济损失。三是与龙头企业结合紧密的合作经济组织少,直接面向市场的合作经济组织较多。四是合作经济组织决策存在一定盲目性,造成新的农产品相对过剩现象。

篇8:浅谈会计体制和会计制度的创新

浅谈会计体制和会计制度的创新

1、会计体制创新

会计体制创新是对会计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进行的创造性活动。会计体制创新的内容主要有:(1)政府主导管理型会计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财政部管理全国会计工作。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中国统一的会计制度。政府主导管理型会计模式构成要素(会计组织体系、会计信息管理体系、单位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会计市场体系和会计人才体系)及其关系的创新,宏观会计模式与微观会计模式及其关系的创新。(2)集中统一和分级管理。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建立适当的集中统一管理,同时,转变国家对会计工作管理的直接控制职能,实行分级管理和企业事业单位的自主管理。集中统一和分级管理的范围、内容、要求、程序、方法、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等的创新。会计规范的体系(包括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制度、会计惯例和会计职业道德)、内容、作用和相互关系等的创新。(3)会计机构设置。设置中央、地方和基层三级会计机构的职责权限及其关系的创新;企事业单位会计机构设置类型(单独设立、不单独设立、代理记账和联合会计单位)的形式、职责权限的创新;基层单位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职责权限的创新;会计监督的组织形式、内容、方法和体系的创新。(4)会计人员管理。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专业职务、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和考核、从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和表彰奖励等的创新。(5)会计法规体系。会计法规体系(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会计规章)的`内容、作用与其他会计规范关系的创新。(6)单位内部财务会计制度。建立内部财务会计制度的形式、内容、作用与会计法规的关系的创新。

会计体制创新要从宏观的国家方面与微观的企事业方面进行探索,国家确定的会计体制要有利于建立企事业的会计体制,而企事业单位建立的会计体制也要能与国家的会计体制相衔接,使之能保证经济的顺利进行。

2、会计制度创新

会计制度创新是对组织和从事会计工作所应遵循规范进行的创造性活动。会计制度创新的内容主要有:(1)建立会计制度,其理论基础、原则、内容、方法、特点(系统性,目标性,规范性,技术性,时间性,强制性,社会性等)及其关系的创新。(2)会计制度体系,其性质、构成(按其制定的单位及其适用范围分为国家会计制度、部门会计制度、地区会计制度和企业、事业会计制度,按其内容分为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按其内容范围分为综合会计制度、专项会计制度、部门会计制度和其他制度中会计制度)及每种会计制度的内容、作用的创新。(3)企业会计制度,其种类、内容、作用、制定程序与其他会计制度相互关系的创新。(4)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其种类、内容、作用、制定程序与其他会计制度相互关系的创新。(5)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其种类、内容、作用、制定程序与其他会计制度相互关系的创新。(6)会计基础工作制度,其内容、作用、质量、要求、规范、程序、手续、职责、考核等的创新。(7)会计信息系统制度,信息系统的建立、范围、内容和质量,信息的输入、加工、整理、传递、贮存和输出的创新。(8)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建立现代企业会计制度,要实行财务公开,披露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披露的去向(接受单位或个人)、渠道、内容、要求、作用和保护等的创新。(9)财务管理系统制度。企业推行管理信息化,相应要求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立财务管理系统。财务

[1] [2]

体制机制创新范文

日益完善的体制机制体会

实施科技推广机制创新 激发农业科技人才活力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

研究农业经济管理的新政策论文

全市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

农村信用社建立管理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 论文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典型事迹材料

新形势下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经济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乡镇企业管理战略论文

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思考
《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思考(精选8篇)】相关文章:

企业经营管理状况评估报告2022-10-02

引航专业技术职称制度现状与思考论文2023-08-28

深化改革会议讲话2022-04-30

农村信用社改革下新农村经济建设论文2023-02-19

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2023-02-27

毕业论文选题背景范文2022-08-12

全面深化改革的学习心得体会2023-06-06

推进职能转变工作总结2022-05-25

油气藏经营管理对策论文2023-02-0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学作文2022-09-1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