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课文原文

时间:2024-04-25 07:19:2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草原》课文原文(精选5篇)由网友“xixihahapei1”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草原》课文原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草原》课文原文

篇1:课文草原原文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都是翠色,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开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都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歌,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草原课文解读

这是一篇散文,字里行间充满了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是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学习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课文,引导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篇2:草原课文原文

苏教版草原课文原文

自幼就见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类的词句。这曾经发生过不太好的影响,使人怕到北边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象没骨画那样,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笔勾勒,于是,到处翠色彩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象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紫塞,紫塞,谁说的?

这是个翡翠的世界。连江南也未必有这样的景色啊!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的牧业公社。汽车走了一百五十华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至为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迂回的,明如玻璃的`一条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公社了。忽然,象被一阵风吹来的,远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马疾驰,襟飘带舞,象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马飞过了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我们约请了海拉尔的一位女舞蹈员给我们作翻译。她的名字漂亮——水晶花。她就是陈旗的人。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我们用不着水晶花同志给作翻译了。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都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公社的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正是: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帽儿,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微笑。

饭后,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舞,唱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人生活变了,草原上一切都也随着变。就拿蒙古包说吧,从前每被呼为毡庐,今天却变了样,是用木条与草杆作成,为是夏天住着凉爽,到冬天再改装。看那马群吧,既有短小精悍蒙古马,也有高大新种三河马。这种大马真体面,一看就令人想起“龙马精神”这类话儿,并且想骑上它,驰骋万里。牛也改了种,有重达千斤,乳房象小缸。牛肥草香乳如泉啊!并非浮夸。羊群里既有原来大尾羊,也添了新种短尾细毛羊,前者肉美,后者毛好。是,人畜两旺,就是草原上新气象之一。

篇3:草原课文原文

草原课文原文

【原文】

草原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留,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旧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么,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坐蒙古包。

蒙古包外,很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而都不拘束。不到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带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地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也表演了名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德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的马。太阳以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课文教学赏析】

一、欣赏语言美

《草原》全文语句多姿多彩,美不胜收。要让学生欣赏到作者行文之美,阅读指导尤为重要。

1、读前提示创设氛围

同学们,《草原》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课文。作者用十分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它像一首诗,吟诵出千里草原的旖旎风光;它又像一幅画,描绘出草原牧区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它更像是一首歌,欢唱着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情谊……“这是我在上课时的一段导读语,它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大家强烈的欣赏欲望,创设出浓厚的阅读氛围,为随后的阅读指导起到很重要的感情铺垫。

2、读中指导挖掘精华

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美的魅力,还须在精读上下功夫。精读,就是要去寻找、挖掘课文中最生动、最精彩、最具感染力的”华彩乐段“。我把这个任务交给学生。首先,我让学生边读边想,动笔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美的句段,然后小组交流。随后,我让学生自由发言,把自己最满意的句段当场朗读给大家听,果然收获不小。这时,我不失时机地提出:谁来说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这下发言更踊跃了,有的说,这一句写草地像无边的绿毯,羊群像白色的大花,这样的景色太迷人了;有的说,这一句写草原上的河流像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那河里的水一定是最干净、最甜美的,我真想喝一口;还有的说,课文最后一句写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比诗还要美……如此种种的表达,尽管理解还较肤浅,但也反映出学生的语言文字鉴赏能力,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

3、读后训练提高能力

指导感情朗读,首先要帮助学生找准课文的主体基调。就本课而言,应该用欢快、喜悦、激动、赞叹的语调来朗读。以第一段”草原美景“为例:开头写草原的天,朗读时应缓缓而起,有如在悠扬舒缓的牧笛声中出现草原晴朗明净的万里蓝天。接着写天底下一碧千里的景色,随着草地、羊群、小丘的出现,朗读的语调应渐趋欢快,流露出满心的喜悦。及至读到”这种境界,既叫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种境界里,就连骏马和大牛也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一层,则应让听者能听出读者内心掩饰不住的”惊叹“与”舒服“了。

二、领略自然美

作者写草原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写草原的地”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像”无边的绿毯“;写草地上的羊群像”白色的大花“,河流像”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还有那平地、小丘、骏马、大牛……所有这一切,就像一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到处翠色*流,轻轻流入云际“。要让学生真正领略到辽阔草原这撩人心魄的自然美,除了通过阅读欣赏之外,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获得。

1、借助多媒体的功能

”同学们,讲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精彩的音乐。“教室里响起一曲悠扬的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在优美的乐声中,大屏幕上出现了蓝天、白云、草地、洁白的羊群、奔驰的骏马、白蘑菇样的蒙古包……”同学们,大家刚才听到的,看到的,跟课文里描写的一样美吗?“”太美了,老师,再放一遍,再放一遍!“”好,等学完了这一段,咱们再来欣赏。“以上就是我课前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段小插曲。显然,多媒体的介入,把文字转换为直观、立体的视频语言,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功能,既让学生有滋有味地欣赏了一番,又在脑海里再现了课文描述的生动画面,这是一种多么有效的手段。

2、鉴赏作者的写作手法

作者对草原风光的描绘如此美妙,与其精湛高超的写作技巧是分不开的。在课文中,我们随处可见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文中的比喻,如:把草地比作”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大花“,把河流比作”玻璃带子“等等,无一不是形象生动,精彩绝妙;文中的排比,如:”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真是激情跌宕,一唱三叹;文中的拟人,如:”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在作者的笔下,连动物们都仿佛也与远方的来客心灵相通了。凡此种种,都应该启发学生加以了解,加以借鉴,才能真正领会到这篇文章为什么会写得这样美。

三、品味人情美

人情美,是指课文写的是蒙族人民热情好客,蒙汉两族同胞亲如兄弟的美好情操。主要通过四个感人的场面来表现。

1、欢迎远客——写牧民们来到几十里外欢迎汉族客人:”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2、主客相见——写牧民们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会见客人:”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3、盛情款待——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干部们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鄂温克姑娘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4、联欢话别——饭后:”姑娘们表演民族舞蹈,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我们也舞的舞,唱的唱“,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啊

这一部分内容虽多,但语言朴实亲切,平白如话,学生易于理解,尽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读一读,议一议,画一画,说一说,最后归纳出主要内容即可。

课文的结尾,作者满怀深情地写道:”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一结晶之句,点明了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那就是草原的自然之美、人情之美,留住了作者的一颗眷恋之心,写下了这一曲民族团结的时代颂歌!

篇4:《草原》课文原文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草原》教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2、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

出示课题:

草原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绍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及民族间的团结友爱。

(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内容。)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

2、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

“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篇5:课文草原原文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2、研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

教学难点:

1.体会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体会第2自然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熟读课文,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跟随作者老舍到草原去初步领略到了草原的美,现在谁能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草原的美的?(根据学生回答简单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2、课文中哪些段落是描写风光美的?哪些段落是描写人情美的?

3、今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老舍先生一块儿去领略内蒙古草原的美丽风光。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度: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1.自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2.细读、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并写上自己的体会。)

相机出示句子:

句子一:“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

句子二:“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流”意思。)

句子三:“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

(1)演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句子四:“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句子比较: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2)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3.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4、小结:祖国的草原这么美。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

的,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层。

1.过度:“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这是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又看到的美丽景色)

2.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四、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1)课件出示词语:激情盛情尽情深情热情

(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五、体会草原人民的热情迎接。 《草原》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设计

学生自读第二自然的第二层,思考: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

六、课堂小结:同学们,草原的风光美,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而草原人民的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的场景更令人难以忘怀,下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蒙古包体会那种令人难忘的场景吧!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3、熟读课文,自学后面的几个自然段。

五年级草原课文原文

课文草原的教案设计

小学课文 春风 原文

西江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春风》原文

初二上册语文比较阅读《从军行》教案

老舍草原课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教案

《明天不封阳台》课文原文内容

三年级语文阅读心得体会

《草原》课文原文
《《草原》课文原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草原》课文原文(精选5篇)】相关文章:

老舍散文《草原》2022-04-29

《通分》教案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022-08-20

共同的家语文教案2022-09-23

老舍作品我的母亲赏析2022-11-02

老舍《草原》教学反思2022-09-12

小学四年级课文马原文2022-10-05

二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知识点总结2023-09-28

读老舍的草原读后感2023-08-11

晚上的太阳课文原文2023-07-15

《草原即景》课文内容2023-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