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庚力经典散文

时间:2022-05-08 12:18:0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画家庚力经典散文(共10篇)由网友“茶冻奥利奥奶茶”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画家庚力经典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画家庚力经典散文

篇1:画家庚力散文

画家庚力散文

庚力,也做耕力,其实我还是比较喜欢耕力这两个字,有努力耕耘的意思。

要说在长安,庚力名气不算最大的,但要说执着与坚守,却少有人能比及。

执着是说他对艺术的追求,自习画以来,从没停息过,有些人的热情一阵一阵的,而对于赵庚力,却一直默默地耕耘着,不问收获,却收获渐渐丰盈起来。说他坚守,是指他不染市侩之气,无炫华浮躁之风,保持一份传统,不流俗,在如今拜金浪潮汹涌的社会里,尤为难能可贵。

关于庚力的一些点点滴滴都是从别处听来的。譬如庚力到四川去了,庚力又到北京去了,庚力回来了,庚力画了一幅六尺花鸟,得到某某的好评等等。耳音灌热了,就有了一见的念头。

一日庚力先生邀请去他的工作室坐坐,由于前时的念头,因而欣然。 庚力的工作室不大,我们便围着桌案而坐,墙上挂着黑板,言谈间才知道,庚力早时习字,在韦曲定居后开始习画。从农村来的,家庭拮据,因此办书法班办以养家户口,经常是有上顿无下顿的,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很大,穷则思变,庚力是个聪明人,画比字值钱么,说学就学,庚力的灵气支持了他,他把书法功底运用到了习画,午夜才睡,黎明即起。书画本就同源,加上本人对书画的悟性和天赋,几年间就有了突飞猛进,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成为了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在长安,像他这个年龄的,不多。

庚力带着许多学生,礼拜天便就在这里教他们画画,学生走一批来一批,年复一年。他教的学生经常在所在的学校获奖。坐席间几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庚力是如何的认真,是如何的敬业。他的敬业我也领略过,和文友们成立了个文化沙龙,常搞一些活动,偶尔也让朋友通知他,他总是忙。我们的活动一般在周六周日,而他这两天正好教学生,却实有些冲突,我便调侃说可以放个假嘛或者早点下课么。他说,那怎么行呢。我起初不以为然,后来才感觉他是个认真执着的人。也许正是这种执着敬业,才有了学生的成绩和更多的口碑。

一日,同友人去庚力家里,先是品茶论道,继而信马由缰侃起来,热闹间,我走进他的书房。

墙上是几张小幅花鸟。

庚力的小画,幅幅有妙趣,尤以扇面见长。虽是寥寥数笔,一笔一划,一点一染俱得古人之法,传统技法运用的炉火纯青。从小景小趣里面可以洞察他的立意趣向以及师承。

庚力是个不事张扬的人,热闹的圈子他不染足,这尤其难能可贵。他说,自己认真画好自己的画就行了,名誉来时不因之欣喜,没来也不神伤。庚力先生如是说也如是做着,正如他的画表达的一样,他不求标新立异,一味尊崇传统,在不变中求变。譬如有一副《蕉荫漫步》,就是看起来完全师法古意,表面无奇,然而越看越惹人爱,就是在他画的芭蕉叶用墨富有感染力,水晕盎然,似浓荫密闭。荫下两只鸟情态各异,趣态横生。似觅食又似垂涎红红的枇杷。

再看其它几副花鸟,布局精巧,笔墨点染自如,线条勾勒张弛有度。诗意禅味浓烈,如徜徉在山林涧水,听竹风松涛,鸟鸣鹂啭,忆月迹板桥霜,悟经醒道,超然天地间。

有易学者紫光先生来访,他便同师傅探讨起打坐吐纳之法,抑或说起经文,他也能背诵一二,还能谈些自己的感悟,颇有道理,让人惊奇。

有一日,我们几人在巴马茶楼评说一朋友的公司名称。五德公司,取自五行五德之意。“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木主仁、金主义、火主礼、水主智、土主信。 并对公司辖区内有一泉取名五德泉推敲传说故事,传说中有鸡叫泉涌之说。

此时庚力先生姗姗而来,刚坐下,便接住话题。他说,鸡素有德禽之说。 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时不失者,信也。只简单几句,让人刮目,也给在座者启示。

七十年代初,人们缺吃少穿,文化也处于同样贫瘠的年代,庚力偶然间得到了一本柳公权的碑帖《玄秘塔》,如获至宝。至此,他有了精神食粮,潜心研习。

家乡有条河,名库峪河,从村边流过,同龄人嬉戏玩耍,少年的他却独自一人拿着这本字帖坐到河边的石头上,清凉的河水从脚下淌过,家穷,没有墨水,他以河水为墨,没有宣纸,他以石头当纸,临摹不辍,一坐就到了太阳落山,母亲经常沿着河道寻他回家。

正是这本《玄秘塔》,给了他富足的.童年,也给了他坚定的书法基础,他的书画线条功力就是从那个时候打下的。

相貌憨厚,眼不大,一旦睁开,却灵光骤现。不太修边幅,喜留长发,走路略带外八字,显沉稳有力。与他谈论上半个时辰,你能深切感受到他身上关中汉的直爽和豪气,若遇知己,对脾气,必是大嗓门,嬉笑怒骂,快言快语。想必这是受毓秀的终南以及秦川厚土的滋养而来的性格吧。

庚力喜欢读书,家里的书架上摆着不少的儒释道经书。《道德经》熟读于胸,《坛经》耳熟能祥,一本《围炉夜话》能让他彻夜不眠,他为曾经能买到一部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三百首解析》高兴若狂。

善读书,书而不匠,能看进去,更能走出来,能把书中之理论活用到自己的身上,面对纷繁社会静而观之泰然处之,不为社会所惑,不为名利所扰。这就是庚力,不一样的庚力。

与庚力交流是一大幸事,三两好友,每周几乎都要相聚一次,品茶论道,以谈论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兴致处庚力必手舞足蹈神采飞扬。庚力喜做诗,每年春联内容,必是庚力初做,几人斟酌,后庚力书写,常引为自豪。有好几次,一大早起来就收到庚力短信,必是他半夜画画兴致所致夜不能昧抒诗一首。

花鸟是庚力先生的主功方向,研习齐白石多年,已自成一体,出了好几本画册,社会评价颇高。从去年开始,又临习山水,法从黄宾鸿,颇俱神韵,他画的十五米山水长卷,精细处,蝉之薄翼,唯妙惟肖,宏阔处,气壮山河。他的画市场很看好,成为一些单位及社会贤达的收藏和馈赠品。

近几年,庚力已被多方邀请,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一年光去北京不下四五次,逛了浪了,回来收入也颇丰。有了车有了房,自信写满了他的脸。他依然是那副戒骄戒躁的样子。“大智若愚”一词,用在画家赵庚力身上,最恰当不过。 前几日,庚力说他正在参悟《心经》,心经是教人脱离苦厄到达通达智慧境界。

我想,依他的智慧,定有所得。他的得,也将表现在他的作品上,我拭目,并待。

篇2:别样小庚散文

别样小庚散文

小庚是我的大学同学,也是同学中的同乡。加之我们性格相近,脾气相投,爱好接近,所以我们关系一直很铁。几年间,我们经常一块逃课,一块赶舞会,一块打球,一块旅游,甚而至于一块打架(《人生印迹之:打架记》里的另外两人之一就是他)。毕业后又一块分配到了同一座城市工作。

和我一样,小庚也是家中的老小,小的时候备受哥哥姐姐的的呵护和父母的疼爱。但他身上却丝毫看不出娇生惯养的印记,反倒性格开朗大度,给人些粗枝大叶的感觉。且贪玩成性,以至于当我开始第二次谈恋爱的时候,也没见他和那一个女生交往过密过。不过,这一切其实也很正常,因为在我们那个年代,大学期间没谈过恋爱的学生多的是。

他给我别样的感觉是在我们参加工作以后。

我和他分到了同一座城市的两个单位。他在城东我在城西,但相隔也就一站的路程。他的单位是一个大企业的子弟学校,我的单位本来也是大国企子校,只是我来不久前企业刚刚搬走,只留下包括我们学校在内的几个后勤单位。我这样的单位特点决定了学校里年轻人奇少,老同志居多。于是,我不得不每天下班后骑车一站路去小庚他们厂里玩。因为他们厂子大,每年都分来几十个甚至上百名的大学毕业生。都是年轻人,共同语言毕竟要多,玩起来更热闹。再说了,他们那里还有新来的美眉呢。

那个时候内陆的城市还没有网络。我们这些新来的大学生尚不具备自己买电视的经济实力,要看电视就得去结婚好几年的同事家里。偶尔一去尚可,经常去人家家里就不方便了。更何况,年轻人,谁愿意总窝在屋子里呢?我们那时候最流行的娱乐活动就是跳舞,和上大学时候一样。其实不仅是我们,那时候社会上的年轻人似乎都喜欢这一高雅但却有些流俗的活动。所以,各单位举办的舞会总是如火如荼,人丁兴旺;各舞场的人总是浪起潮涌,波澜壮阔。

随小庚参加了几次他们厂的舞会,我和他们单位的很多年轻人就熟悉了。加之舞曲间休息时间本来就短,所以,除了舞会开始前和结束后能和小庚聊上几句,整个舞会过程中,我和小庚几乎说不上话。因为舞池很大,但女士稍少,狼多肉少的情形之下,如鱼得水的我们,忙着挑选舞伴,急着跳舞,谁顾得上谁啊。不过,各拥舞伴旋转如陀螺时,还是会不时碰上的。

后来我就突然发现,小庚总是和一个红衣马尾辫的女子翩翩起舞。我刻意搂了舞伴转到那女孩正面。仅一眼,那马尾辫就让我眼前一亮。就像茫茫沙漠中突遇的绿洲。于是我故意抓住一个机会,抢先一步把马尾辫请到手,迅速拉她入池,舞动起来。引得愣在一边的小庚瞪了我好几眼。

这只舞曲似乎显得很短,我还没和马尾辫说上几句话,就已经结束了。但马尾辫皎洁如月的面庞,阳光灿烂的谈吐还是表现出了超强的魅惑力。曲终,当我意犹未尽的,不舍的拉着红衣女孩的手退到场边时,小庚已经准确准时的等在一边。看来一向逢曲必舞的这小子竟此曲未跳,还真是情有独钟啊?那马尾辫看见小庚,立即似乎有些歉意的走了过去,把我晾在了一旁……

舞会结束,我问小庚。他说那马尾辫是他们学校的老师,姓马,业已结婚。我开玩笑说,你是否很有点“恨不相识未嫁时”的叹惋呢?既然人家已经成家,你可别做那可耻的第三者啊。

后来又一如既往的去了几次,和小马也逐渐混熟。小庚和小马依然如影随形,不离不弃。我从小马及小庚聊天的`点滴中渐渐了解到,小马不但结婚,还有一个一岁多的女儿,现在有奶奶看管。丈夫是某铁路工程单位的职工,常年在外地施工,和小马聚少离多。因此,和小庚一样,小马也一个人住在单身宿舍楼里。

我们单位里老同志多也有它的好处。比如,热心人多。特别是中老年女同事多的单位,更是这样。对于像我这样一个新分来的,年轻,有文化,还略有几分帅气的大学生,我们单位老同志的热心就集中表现在了积极踊跃的帮我介绍对象这件事上。老同志的热情不好拒绝,小美眉的诱惑力更不容抗拒。所以,当我上班大概半年后,我的空闲时间就被连续不断的约会排得满满登登。有时候,每天早、中、晚各见一个。也因此,以去小庚他们单位跳舞来消耗剩余精力的方式暂告结束。和小庚同学的交往也就被众多的美眉取代。

忽然,一天上午,我刚下第一节课,就被小庚堵在办公室门口。他手里提着一兜子东西,神色有些慌张。一见我,就慌里慌张的把我拉到楼下,看看四周没人,才神秘的对我说:“哥们,帮个忙。今天如果有人问你,我昨晚是否和你在一起,你一定要说是。一定!”随后把那一袋东西塞给我,不等我说什么就匆匆地骑车走了。看他的身影消失在大门口,我才打开那兜东西,原来是一些火腿,啤酒啥的。我忽然就明白了,小子在收买我,一定是他和小马的事败露了。

一天无事,晚上在和一个新美眉约会时,我突然想到了小庚的事,就有些担心起来。毕竟,和我一样,小庚在这个新环境里举目无亲,危难之际,除了我,谁还能帮他呢?于是,我找了借口打发走了那个还算漂亮的妹妹,坐车去小庚处。我估计,他今天不会去跳舞的。车到楼下,他宿舍的灯果然亮着。

三步两步跑上三楼,我推门直入。却见小庚和小马安静的坐在床边,平静的小声的聊着天。见我闯入,小马站起来,给我让坐,又倒了一杯水,俨然是这屋子的女主人。看他们这种云淡风轻的样子,我感觉是我想多了,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说话就有些不太自然了。

小马还真是个聪颖无比的女子,见我这样的反常,看出我必是有事要说,陪着我说了几句话,就借口还有事离开了。小庚起身去关了门,然后递给我一支烟,点燃了,才慢慢的说出了事的原委。

原来,他和小马还真的好上了,属于一见钟情的那种。自从第一次在舞场上见面后,两人就一发而不可收,自然而然的就双双身陷其中,不可自拔,从此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可谓爱得死去活来,对外界的流言蜚语也是不管不顾。天长日久,也许是风声传到了小马丈夫的耳中吧,昨天晚上,那铁路职工就突然出现在小马的宿舍。而此时,也真是巧合,小马正和小庚在寂静无人的地方谈得热乎呢。随之,情到深处,水到渠成一般,他们就不约而同的按捺不住,第一次在外同居未归。

当第二天拂晓小马回到自己的宿舍,立刻被眼前正躺在床上一夜未眠且面露凶光的丈夫惊的花容失色。半天方回过神来,慌忙挤出一丝笑容,说,你怎么来了。丈夫没顾得上理会小马,起身就奔到三楼,看见小庚正开门,就凶神恶煞般得问,你干什么去了。小庚不明就里,还沉浸在昨夜的快活里,很是镇定,反问他你是谁。丈夫大声的说:“小马是我老婆,告诉我你昨晚在哪里。”小庚听这话也是一愣,有些心虚。慌忙说,在我同学那里。这才有了上午找我串供的情景。

从我那里回来后,小庚怕小马吃亏,就直接找到小马,想向她丈夫表明他对小马的真挚感情。不料,小马在他到来之前,已经向丈夫承认了一切,其中包括他对小庚同学的迷恋感情。丈夫二话没说,一气之下,就赶回工地去了。

听到这里,我心里有了一些异样的感觉。心想,真是蔫驴蹄死人啊,这曾经似乎不谙风月的小庚,一下子就直奔共产主义了,而且是第三者。我猛拍了一下小庚的肩膀,笑着说:“行啊,小子,色胆够大!你不怕那铁路工人用铁轨砸你?才几天不见,你就弄出这么一出?”“我们是真心的!”“但他结过婚了!”我急切的说。“我不在乎!”小庚似乎是自言自语的说。缭绕的烟雾中,他的脸上有些愁绪。

大约半年之后,小庚跑来欣喜的告诉我,小马已经顺利离婚。我好奇的问:“你抢了人家老婆,那铁路工人就那么认了?”小庚说:“小马本来就不爱那工人。但那工人很喜欢小马。出事后,那工人又回来过几次,对小马说他可以不计前嫌,只要小马能够痛改前非。有一次还特意找我喝酒,让我成全他们。我没说别的,只说我也真的喜欢她。再后来,没办法,他只好同意离婚了,孩子归他。”

两个月后,小庚告诉我他要结婚。听后我还是有些吃惊。我问他,作为小儿子,农村的父母会同意你找一个二婚的儿媳妇吗?小庚说,开始不同意,后来磨不过我,也就默许了。结婚时,婚礼我参加了,两人金童玉女一般,给人天造地设的感觉。虽然我知道小马大小庚三岁,但外人仅从容貌上可是一点也看不出来的。

我离开宝鸡时,他们两个人过着幸福浪漫的生活。偶尔,周日,小马会把她的女儿接来住一天,小庚似乎也很喜欢那孩子。

回宝鸡,我带着我十二岁的女儿去了小庚家。他们还是两个人过日子。虽然时间过了近十年,两个人的一切都似乎没变。我从侧面问他何不打算要个孩子,他说不想要,麻烦。我又一次感到了小庚的不同凡响。

前几天,在网上闲聊时,小庚告诉我说,当年那铁路工人现在发达了,有了点权,也有了些钱。前不久送孩子来看她妈妈时,对小马说,这几年她经常看望孩子,很辛苦,要送给小马一辆轿车。小马没答应,结果没几天还真给把车送来了,把车钥匙和买车的票据放下就走了。小马问小庚怎么办,小庚说他劝小马收下车了。现在,小马就开着那脸红车上班呢。我开玩笑说,你不怕节外生枝?小庚发过来一个摆手的表情。我不得不再次惊叹于它的别样生活了。

篇3:庚口先生散文

庚口先生散文

十月的古城是静谧的,由一层层桂香铺就。那些轻质柔软细小的花朵,簌簌而落,一颗颗散在马路牙子上。风一吹,便聚拢在一起,旋成金色的涟漪,泛起甜腻腻的香,满城皆是。

空气是水质的,游走在发丝、指缝间,凉凉的。十五一过,月亮又大又白,整个小城沦陷在一派明净中。

见到先生便是这样的季节。

先生古意,深潭一般,有绝尘之美,比我想象的要瘦。穿了件米白色粗布对襟立领盘扣襦褂,两只袖口挽起,露出雪白的压边,很文艺,也很随意。先生笑,水里的波纹就全开了,那么平静。我把小书递给他,他嗔怪道:就这么给了我,也不写上几个字。我说先生您翻开看,先生果真翻开,又笑了起来,像个老顽童。这是我和先生的第一次对话。窗外云影滑翔,桂香摇落。

那是一次朋友的饭局。朋友情义,久居远方,因思念故土中人,返乡即邀约同好,设下宴席。杯觥交错是假,叙旧谈心为真,我和先生均在坐,席间都是极好的朋友、师长和前辈们。也是这样的机缘,我见到了先生。

先生是许多人的先生。有朋友少年时代,便听闻先生,知道这个小城有位姓唐,名明松,字庚口的画家,是湖北美院毕业的高材生,且仰慕至今。几十年后方得见,合影,以表达对其执着一生的敬意。也有朋友,年轻时的作品,曾得先生点评,言犹在耳,受益终生,成为珍贵的回忆。我孤陋,捉笔晚,只是写些零碎小文,但很荣幸,成为最快最直接的受益者。

我的书,也只是早期练笔,第一本书。生命里的一道燕痕而已,好不好,都留存在记忆的天空里。风一吹,就散了。那样的思想袍袖自是粗陋不堪的,但温暖过我,是键盘下曾经流走的时间。虽羞于示人,还是一次次上网下单,送与朋友,权作一种友谊的表达。先生的书柜,也因此多了一份负担。

也曾无数次设想过见到先生,我在等,等我的另一本散文集付梓后,带上书,备上薄品,亲至先生的画室致谢。然而出书是漫长的,急不得。书中用了先生十七幅画,作为插图,感恩先生慷慨,为我的小字平添色彩,并与之流浪远方。

记得先生在微信里这样说,喜欢就拿去,到时送我一本就好了。随后先生给我发来若干图片,当我提出像素不够,要传原图时,先生又和他的学生松林老师联系,用相机重新拍摄,传至我的.邮箱。所以先生的情义,像我生命里路过的每个秋天样,明净而高远。

先生的画是我喜爱的,也是我见过最干净的画作。我并不懂画,但不影响美对我神经的牵扯和我于美的捕捉,以及站在画前的空旷与时空隔离感,还有对幕后舀墨者的敬意。先生的作品多脱胎某一诗词典故,风俊雅致,承古袭今,有自己的新解。并不完全写实,有时只是意象,或内心的平铺延伸。那些虔诚的线条和颜料都是水洗过的,简素而美好。

时光是不动声色的,隐在画纸的背后,那是一条用松针铺就的小径,寂静的很,布鞋的生命方可抵达。越过这样的心灵湖泊,对岸是古代的圣火,婀娜的文明,以及先生的心窍和火影后幽深平静的双眼。

先生是个理想主义者,与现实保持着距离,为自己留下无限想象空间,挑战着美的极限。他笔下的荷是清洁的,仕女多高古,线条软,临水而生,饱满润泽又不失纤细袅娜。抑或文静里透出几分俏皮,《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便是,这点颇像先生的性格。

曾经喜欢过林风眠的画,一株株饱满浓郁热烈笔直蓬松的树木,像魔板的卡通,移动的电影,一幅幅开过来,那么灿烂。是视觉的盛宴,孤寂内心开出的向阳花朵。先生的画不同,设色清淡,用料吝啬,笔意超拔,留墨处,是内心白云的深淌,一片静气。所以看先生的画往往风停雨住,雪尽春来,是一个手势或精神背影。

人类的艺术是相通的,与撰文样,皮囊为下,挥发的无非是作者内在的精神气质和思想的穿越。作为表现形式,音符的蝌蚪与绘画的线条比文字更严谨,更富有灵性,更琢磨不定,是高于文字的,同属生命美学的话语权。解剖生存之道,提纯世界之光,筛滤美之尊严,是它们的使命。先生的画清虚,一把湖水,足可荡平心涛,无需浓墨重彩,愁云惨雾,倔强愤懑等诸多现代元素,便卓然世外。

他的学生松林老师曾在微圈里感叹,说先生深居简出,最喜独处一隅手不释卷。每日六点晨读,已成为多年习惯,作画在其次,是对书卷的理解和神交,真文气!由此可知,看书乃先生的常态,是汲取;而作画为先生多元心灵的反应,是眼中山水,美学品位的提纯和艺术再加工,属供养。

先生发来的《千里送京娘》,取材于赵匡胤的故事,古时在民间颇流行。京娘,山西人,被虏,幸得赵匡胤相救,护送回家。荡气回肠的一则故事。千里护送,千里情义,先生独解,是我看到的最简淡的一个版本。戏曲多香艳,红男绿女咿咿呀呀,撕锦裂帛般,满场奔跑腾挪。

先生的作品安静,只一匹马,京娘坐于马上,一袭橘色长衣,依风而行。小鞋同色,娇躯后倾,脸部饱满皎洁,丝巾前飘,没风,却知风从后来,马尾亦贴着马身顺过。赵匡胤行于马前侧,牵马坠蹬,回首望着京娘,做关切状,亦橘色包巾渲染。画面和谐,气韵流畅,着墨取自同一色系,橘红至深咖,层层过度,与荆州博物馆战国丝绸的色调相契。

京娘马上,赵匡胤步行,千里路程就这样走过,并定格于此,足见怜香惜玉。那时的赵匡胤尚未发迹,与其说是侠客,还不如说是名士。此画,画的非故事,而是风骨。

《蹴鞠》四卷合一,场面浩繁,人多马众,并不好画。先生绘得舒朗,女子云松鬓软,提马跨鞍,擎着长杆,从四面围剿一枚球体。身姿轻展,眉飞眼飘,或俯或仰或侧或正,各具神态,俊捷而不失妩媚。衣饰依旧采用炫色提亮,增加动感,明黄长裙泛起橘红衣角,然淡极静极。马压地有风,张弛有度,并不夸张,只是些许意象。笔锋高贵,收得住,有宫廷范。

在先生的画作里,我最喜欢的一帧是《梅苑卷十终》,这幅图非直观所能理解,看过之人,多半会停留在女子面相身姿,这些表层意象上,而忽略背后的支撑。这是一幅构思非常巧妙的画作,女子呈45度角斜插画中,是坐姿,却没有椅子,只是一个优美的侧影。背景为深咖,铺有一张微熏泛黄的书页,竖版线条隐约可见,盖住女子的半边脸和部分衣饰,略显朦胧,又分外清晰。

女子温良,半身入纸,色若桃染,恬淡安详,闭目状。先生下笔幽微,蛾翅低垂,眼睑轻瞌,有光影晕过。一手托腮,一手抚书,腕部骨骼细美,手指柔弱白皙,书很自然地放在裙上。裙子蓬松,条纹顺势而下,褶皱依稀可见。衣领贴着修长白腻的颈项上沿,含蓄典雅,发丝紧密温香,根根可见,髻上箍有银饰。颇秀润。也许是个午后,窗外淡淡,梅香飘飘,女子的意识如云雾散开,已进入梦境。虽没看书,却在书中。

书页右上端题有《梅苑卷十终》的字样,下注栋亭藏本丙戌九月重刻于扬州。是篆书。即曹栋亭,江宁织造曹寅,曹雪芹祖父的藏本。此作巧妙,女子手中的蓝色线装,并未言明系何书,而阅者已从背景获悉。女子没看书,却已与书融为一体。这是一种双重表达,一歌两喉,若你只见美人,便被先生瞒过。书是慧眼,女子乃书之延伸,书为女子内质的体现。书是本体,女子为喻,不可分割。

《梅苑卷十终》是唐宋时,专门咏梅的诗词小辑,共十卷,由南宋黄大舆编。初为斋居之玩,后流传开去。还有李祖年刊本,赵万里《梅苑》辑本。梅生寒,却向暖,故先生除用笔清丽外,依旧选用橙红加以点缀,袖口、衣襟、裙纹、扇柄皆是,和谐一致,这是他的偏好。丝扇并未拿至手中,而是横卧画端,内覆几笔素写,依然通透。

先生的画作很多,不能一一道来。况自己审美有限,心即天堂,这样的石阶,不是人人能攀登的。我和先生的交集并不多,说过的话极有限,于画也鲜有讨论,喜欢自己默看。

有天,先生在微信里给我留言,说要送我一幅画,题目是:卷终梦里留余香。当时颇意外,随后先生打来图片,竟是《梅苑卷十终》。那一刻,山谷里的花全开了,空气是喜悦的,与我的心意恰恰好,不谋而合。方知此图不叫《梅苑卷十终》,而是《卷终梦里留余香》,余香乃书香,与画作吻合。美人无书,便是空壳;书香不入梦,岂不是人生一大憾!

先生说,总比我家墙上现挂的好,我像他的画,梅苑可以相对,后续事情则由松林老师完成。话里还有爱才如命的字眼,松林老师也反复提到,此乃先生赠画之原因。这里实录,不敢稍作篡夺。自己惭愧,粗浅之人,写点单薄小文,窖藏生命,不值得先生如此厚爱。

后来松林老师来过电话,商讨装帧事宜,恭喜我获得先生佳作。那天外面下着大雨,我正陪姑妈在医院输液。我说按先生的意思办就好,先生的画配先生喜欢的装帧,才完善。过了两天,松林老师发来录像,画已装好。并为此画赠诗:醉卧梅香卷,花开美梦中。静听呢喃语,不是广寒宫。手工拓裱,宽边,实木圆角画框,纯羊毛垫底,古重大气,是我想要的。

原就想写篇小文,附在散文集里,作为插图的解读说明。也一直想去先生的画室,感受下那些颜料、线条、成品、半成品穿越纸背,复活生命的神奇过程。取画那天上午,下着蒙蒙细雨,想先去拜谢先生。松林老师说,我替你问下,我说不必了,先生闲云野鹤一般,在就在,不在就不在,不要打扰他。站在门外,先生果然不在,遂反身去松林老师的惠林艺坊取了画。

松林老师说原来的一幅早已售出,这幅是先生特给我画的,稍有不同。若没记错,我是这五年间,先生赠画的第二个人……站在琳琅满目的画廊中间,外面飘着零星细雨,听着很感动,山高水长,先生的情义是无价的。

走时,松林老师提着画送我上车,极尽谦虚友爱。说若挂不好,派人帮我安装;又说如果想拜访先生,抽空陪我一起去。凉凉的雨点落在头顶,全是暖意。

回来后我给先生留言:画已回家。

画真的回家了。是我的,便是最好了的,也只有是自己的才是安逸踏实亲切的。于此画,因喜欢,我并不曾扭捏,先生也真的给对了,这是大言不惭的一句。作为一个观者,能这样用心读它的不会太多。画也是魔方,需一层层解开,我温馨的小屋,应该是它极好的归宿和承载。我非浅薄之人,靠一幅画满足虚荣;先生也是自怡,艺术乃心底的神圣,非功利。画的是美人,而非美人,只是一种美的精神符号,心境的表达。

日静山长,先生清寂,有幽独之美,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生活在现实的帘外,自己的掌纹里。

家事繁冗,能静下来写这篇纪念文字时,已是十月末。绿色尚未褪尽,就降霜了。冬天真的快来了,雪会更白,梅会更香,先生骨清神奇,会更儒雅。时光真的慈悲,一切都好。

篇4:画家父亲散文

画家父亲散文

特喜欢看电视,尤以鉴宝类、古今收藏类节目为最。当了解到齐白石以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先河,更擅长画瓜果菜蔬花;张大千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用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时,就忍不住想念我的父亲。

在我眼中,朴实的父亲与这些画坛巨匠有一比拼。作为画家的他们,尽管名垂千古,画作问鼎,但和父亲作的画相比,他们的画只是以自然万物为摹本,以瘠薄的纸为载体;画里的色彩也是人为涂染,没有呼吸,缺少灵动,凝滞呆板,缺失生命活力。而父亲的画,看得见、摸得着、尝得到,既丰富了我的视觉,又丰盈了我的味觉,还丰满了我的触觉。父亲的画,一笔一画均印着日月的光华,线条勾勒均散发着自然的芬芳,生长律动均染着斑斓的色彩,细微雕琢均淋着辛劳的汗水,粗放涂染均沾着喜悦的笑容。在我的心目中,父亲是“画家”,一个伟大的画家。因为,他用他的画,擎起了九口之家的天空,使家人没有遭受风雨雷电、酷暑严寒的侵蚀。

父亲的画,具有维持生命活力的食用价值,具有抵御未知风险的经济价值,具有美化生活,陶冶情操的美学价值。不知从何时起,父亲就具备了作画的能力。想来,父亲作画更多的是天赋,是与生俱来的特质,抑或是自学成才吧!因为,从我会说话起,准确地说,从父亲有了记忆起,我的爷爷就仅仅是一个称谓而已,因为,爷爷已到了另一个世界。爷爷离世,奶奶丢下父亲,有了新家养育别人家的孩子。父亲只好和他的奶奶,我的老奶奶相依为命。从那时起,父亲就开始在三亩薄田里“作画”了。父亲的奶奶在他15岁时,也随我的爷爷到了天国。从此,父亲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儿。那时,母亲已来到父亲家五年,养家糊口的担子自然而然完全撂在了父亲的肩上。这一担子,父亲欲挑欲重,一挑就是几十年,而且从没卸下。这一重任,完全靠父亲匍匐在黄土地上作画来完成。父亲的画布,是浑厚的黄土地上散落的几亩农田,他的画笔众多:锹、锄、镰、犁、耧,耙是他的最爱。扁担、箩筐、大绳等也让他爱不释手。马、牛牲畜也常出现在他左右。他的作品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五谷杂粮,蔬菜瓜果,永远凝聚在他的笔端,是他一生作画的主题。

农家小院,草棚墙上,整齐地挂着他新添置的锃明瓦亮的画具,墙角堆放着那磨秃了的镰刀,咧嘴的铁锹,卷刃的锄头,破旧的箩筐……这一件件画具,带着凉意和沧桑,藏着古朴和厚重,蓄着热情与汗水,在荏苒岁月里,默默地见证了父亲作画的时长。父亲作画的姿势,不拘一格,多种多样。站着、躬着、蹲着、匍匐着……因为他要顺应他画里每种作物的生长习性,每种作物的生长姿态。父亲作画的时间,跟随四季的交替,踏着季节的节拍。常常是惊蛰一过,麦苗刚刚探出绿茸茸的小脑袋,惊奇的眼睛里就映入了父亲忙碌的身影,沤制一冬的农家肥,已被父亲肩挑锹撒,均匀地施放到了空旷的画布上,缭绕着白色沼气的底肥,为父亲作画打下了丰硕的底色。清明时节,小河刚刚解冻,大地悄悄松软,绿柳微微吐蕊,野草稍稍发绿,父亲就蹲在地头布局构思了:王落坟上的三亩地,土质肥沃,灌溉便捷,地形规整,种植浑身都是宝的高梁;岗顶的三亩地,是乔化果树,树形较高,不会遮挡低株作物的光照,就先在果树之间的留白里,种不求向上,甘愿爬行的地瓜;小坡儿上,紧挨二亩小麦,不规则的一亩地种棉花;回马道一亩地是三等地,种省工的玉米便好。父亲知道,时节不等人,作画要趁早。当大地还在沉睡,小鸟还未放歌,天籁不曾苏醒,父亲就开始走向他作画的空间了。院门在吱呀声中打开,老红马拉着犁驾,上面放着父亲的第一道作画工具――耕犁和铁锹,马鞭声噼啪作响,在小巷上空悠悠地回荡。仿佛过年,我们捡拾的未曾点燃的小红炮,虽不能制造春节的热烈,却足以引燃火爆的气氛。此时,清冷空旷的农田里,父亲站着作画,一条绳子,将父亲和马连在一起。老红马在前拉着犁,父亲跟在后面,一手拽着连马的绳索,一手挥动攥着的马鞭,嘴里不停吆喝。老红马在父亲的指挥下,腾腾拉着犁直线行驶,随着犁铧的翻动,犁铧一层层划开了沉睡一冬的土地,也犁醒了缱绻在微明中的太阳。犁铧走过的土地,去腐朽为神奇,旧土变新土,在春阳的照射下,如层层翻卷的波浪在“画布”上微微荡漾。父亲如犁,一生匍匐着和土地絮语,使结板的土地趋于松软,平淡的生活更加祥和。父亲继续站着作画,只是他作画的工具由耙取代了犁。耙地,早上最佳,早上土地潮湿,土壤松软。

父亲用耙作画,用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画法。父亲的俩脚站在横木上,两手拽着马的缰绳。右脚微抬,耙的右臂受到鼓舞,画着骄傲的弧线向前,然后父亲右脚落下不动,左脚抬起,耙左臂也重复着右臂的动作。父亲仰仗耙前的绳子,身体略略后仰,与犁过的土地成一夹角。耙拂过的土地,细腻、柔软、温顺,如刚裁剪的海绵。在我的眼里,耙是一架古老的画笔,一根根尖利的铁齿,亲吻着土地。

父亲用手绘画,用脚伴奏,脸上的汗是音符、是水墨,落在土地的曲谱上,挥就的是粒粒皆辛苦的泼墨画,演奏的是汗滴禾下土的和弦乐。紧作慢赶,季节的双脚,临近谷雨的门槛。“谷雨前后安瓜点豆”。“木匠穿上铁匠的鞋,石匠后面碾上来”,这是父亲经常给我们出的谜底,谜面是作播种画的另外两种工具:耧和囤只子。耧,一般用来播种玉米、高粱、谷子等。囤只子,这个由木头作架连接三个石轮组成的画具,则是为了让种子在土壤中安营扎寨,稳妥出芽,免遭被风吹干被鸟叼走影响出苗率。父亲常常是在播种完的画布上,用它顺着种子隐藏的耧沟碾压,平实土地。用耧作画是技术活,也是父亲最擅长的。每逢周日,我们都会跟随父亲参加作画劳动。更何况播种,这需要合力完成的画作。恰逢周日,加入播种就理所应当了。二哥拉着马,我往耧里放种,父亲是作画的主角,负责摇耧。摇耧的幅度、快慢,取决于不同的种子。玉米种摇动的慢些,因为植株要求间距大;谷子种摇动的频率要快,因为植株要求间距小;高粱种介于两者之间。只见,父亲两只大手紧握着作画的耧把,同时用力把耧铁质的尖脚插入土里,小臂带动大臂不停晃动,确保种子能均匀撒到田里,不出现断苗、缺苗、叠苗现象。父亲种植时,心境平稳,力道均匀,下种松弛有度,连贯自如,一气呵成。

玉米、高粱、谷子、棉花……按照它们的生长习性,被父亲有条不紊地种在了画布上。这幅画,笔酣墨饱,力健有锋。汇积了人的智慧,马的力量,机械的性能。这一对土地的创作,远远望去,那情形如荡舟碧波,是田园风光一祯美丽的插画。以土地为画布,视土地如生命的父亲,怎会让画布留白?松软的画布上,父亲把四条边组成的画框拾掇得笔直有型。庄稼人种地,讲究东临西堰,父亲把西面的地堰,放在自己田里,用铁锹,耙子修整得如高挺的鼻梁,棱角分明,然后,在地堰上用铲子作画,每隔七八寸,用铲子划开一条缝,安种黄豆,然后,再拿铲子拍实,防止种子被风吹干,被鸟雀刨食。父亲画布上的果树,不安分,枝桠横生,花朵荼蘼,叶果乱挂。剪刀、锯条、高凳就成了父亲整修果树的画具。父亲爬高就低,呼啦呼啦,咔嚓咔嚓,没节制的枝条,过于繁密的花朵,经父亲的双手调理,逶迤于地。经父亲的绣制,一株株果树,像雨天倒放盛开的伞花,也像向上张开托举的手掌,枝枝桠桠,长长短短,错落有致,刚柔相济。

父亲在画布留白的地方,用红薯苗填充。这幅画,需要用镢头来完成。父亲躬着腰,将画布挖出笔直的浅沟,然后将水放到沟里,在隆起的土偕希每隔一尺左右,挖一个小坑,栽入红薯苗,隔天,再浇还阳水。被水喂养的红薯苗,安全度过了还芽期,在父亲的画布上,茁壮生长。

夕阳挂在树梢,树冠染成橘黄色,挺直的果树,疏密有致,花开正艳,一簇簇粉色的果花,赢得蜜蜂吟嗡,蝴蝶留恋;低处爬伏的红薯苗,如铺就的v毯,藤蔓灵动,披挂着果树的影子,婆娑迷离。高处的花,低处的叶,层层渲染,黄、粉、绿相染,设色艳丽、明快,颇有写意的层次感,恰似立体的工笔画。

当所有的画布上,都被父亲添加笔墨,成行成列时,这时的父亲,开始密切关注每块画布里庄稼的长势。在画家父亲的心里,急切盼望一场贵如油的春雨。真的,好雨知时节。春雨就在父亲的企盼中,淅淅沥沥滴入土地,滴答滴答浸入父亲的画布。父亲眼中溢满欣喜,在他看来,也许一场春雨过后,静默的画布上,那两片子叶会破土而出,上面会长出无数诱人的浓绿,蓬勃成生机盎然的风景。父亲那微风里陶醉的表情,耽于梦想的气质,在我看来,只有丹青妙手的父亲才会有这样的神韵。父亲的画,程序繁琐,步骤复杂。这种子,终于顶破土地,滋衍出了生命的绿色。然而,那绿色杂乱无章,胡乱涂鸦,野草和禾苗在争夺生存空间,在画布上我行我素,肆意张扬。父亲拿起小锄,脚跨两垄禾苗,身体折叠,蹲在地上,有时也作匍匐状,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挪,以精湛细腻的笔法,进行工笔画的定苗、锄草。两手娴熟,右手拿小锄在画布上游弋、松土、固苗,左手拔除掉多余的禾苗、杂草。所过之处,禾苗如吃足喝饱的孩子,精神着、欢腾着。杂草蔫蔫的,耷拉着脑袋,卷曲着身子,失掉了画布的'根基,一小把一小把,暴晒在禾苗俦成稀<柑斓拿枘。杂草顿失,留在画布上的禾苗,如列队的士兵,均等的距离,纵成列、横成行,身着明快的绿衣,高雅统一,画面充实,气韵流淌。当然,这样的工序,随着禾苗的长大,作画工具由小锄,换成大锄,父亲由蹲着,换成躬着,常常一块画布上要重复三四次。腰酸、腿麻、胳膊痛对于父亲已习以为常,那带着云彩般汗渍的衣服,那龟裂着口子的双手,述说着父亲作工笔画的艰辛。那生长在画布边上的白杨,扑闪晃动的树叶,见证了父亲的细腻严谨。父亲的画,不能一蹴而就。他画里的作物,有极强的生命力,没有规矩,潇洒率性,任意自由。父亲必须靠他的双手去梳理,用他的画具去规范。而最劳身、最费心的,当数画布上的棉苗了。棉苗,就如不谙世事的孩子,跌跌撞撞,胡乱生长。下种、脱裤、掐梢、打杈、捉虫、摘花……成长过程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亲的打理,很繁琐的工序。这样精致的画,其实适合女人完成。可是,只有父亲,在小心地作画,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棉铃虫贪婪地啃噬着棉苗,毒辣的阳光,照在头顶,人们避之不及。而父亲,心中欢喜,他需要这样狠毒的光照,需要晌午最烈的阳光。他知道,这个时候才是杀虫的最佳时机。父亲挑来清水,按比例配好杀虫药,倒入喷雾器,背在身后。五十多斤重的药具,严严地压在父亲的后背,如小山,似火烤。父亲左手护着药具,右手拿着篷头,头顶炎炎赤日,脚踩软软画布,闻着刺鼻农药,跋涉在棉偕希药雾弥漫在棉苗上,凝结成一颗颗饱满浑圆的水滴,也弥漫在父亲的身上、脸上,与汗水一起洇湿了父亲的衣服。棉铃虫在药物的熏染,阳光的照射,父亲的喷射声中结束生命,棉苗得到父亲的拯救,生长旺盛,父亲在炙热的棉田踽踽独行。

那见了太阳就疯长的枝杈、油条,与主枝抢夺营养。父亲依然在骄阳下,面朝棉苗、背朝天,灵巧的双手,不停地游走,汗水模糊了双眼,夏风干裂了嘴唇,双手被枝叶的汁液浸透,久躬的腰,呈现出老态的弯曲,被掐下的枝桠洒落一地,铺在他的身后,绿茵茵、厚实实。

好笔绘丹青!那摆脱了虫噬的棉苗,去除了臃肿的棉苗,轻盈着,窈窕着,绽开或白,或红,或黄的笑脸,在父亲的画布上,五彩缤纷,在绿叶的衬托下妩媚地开着,妖娆地闹着。家乡黄昏的田野是静谧的,一声悠长的牛哞,使时光变得飘忽,提醒父亲该收笔了。父亲拍拍草绿的手,擦拭一下额头的汗,缓缓地离开他的画布,迎接又一轮新的朝阳。父亲的画,不会永远风和日丽,也常遭遇风剥雨蚀,飞鸟叼啄。风雨过后,父亲查看画布上画种的长势。红薯走神了,眼光长成了长长的瓜蔓,父亲扶了一下他的垂髫,掐去消耗营养的枝条;玉米歪着身子,父亲就会拽拽她的绿裙,端庄她的姿势,告诉她姑娘家要站有站相,生长要始终向上,去接近太阳,才能长成亭亭玉立的姑娘,也才会收获一身金黄;谷苗跌倒了,高粱睡觉了,父亲培土、扶正,要他们经受住考验,不要被几句饱满厚重的夸奖,就翘起尾巴,要它们永远不忘初心,长成它们应有的模样。

刚刚身怀孕籽的画果,是鸟雀的猎物,呼啦啦成群的麻雀,最垂青谷穗、高粱的鲜美,喜鹊也钟爱娇嫩的玉米,父亲在画布上,用木棍扎几个高高的假人,头戴草帽,身穿布衣,手拿布弹,极似人形的假人,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认真履行守护画果的职责,唬得那些鸟鹊不敢轻举妄动,只好在画布上空缭绕盘旋……寂静的田野,绿色的生命,高高的假人,灵动的飞鸟,使父亲的画有一种羽化的空灵。

秋天,父亲画布上的果实,沉甸甸的,繁盛坚实,璀璨斑斓。高粱的梦红得发紫,玉米的梦璀璨得金黄,棉花的梦是蓝天下游荡的白云,黄豆的梦圆润饱满,果实的梦来日方长,谷穗把梦画成一枚弯月,红薯将梦发酵得深红硕大……

?画具镰刀,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手搭凉棚眺望田野,跃跃欲试,欲一展雄姿。父亲投其所好,拿在手中,放在石上,来回磨砺,露出的白刃,突然闪过一痕细亮。画里的果实,父亲用手掐下一缕,两指一捻,果仁干脆利索,脱离外衣,用牙一咬,嘎嘣脆响,父亲的心里甜丝丝,画果成熟了,该归仓了。

秋收时的国庆节,是我们的劳动节,这时我们兄妹几人,会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赶回,参加父亲画布上或收割,或摘果的劳作。

早起,露珠晶莹,割刈一轮太阳;晚上,露珠闪烁,迎来丝丝月光。父亲躬身画布,挥舞银镰,镰把,平滑细致,被汗珠打磨得均衡合手;刀刃,锋利清脆,被植物锤炼得炉火纯青。父亲和镰刀,是一对完美的组合:他们融会贯通,配合默契,右手的镰刀一牵一引,左手的植株一俯一仰。一招一式,一伸一缩,功夫老道,与植物为知音,与镰刀共进退。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有主题,有留白。在我眼里,父亲的全身贯注,父亲的神采奕奕,被作为画具的镰刀,表达得淋漓尽致。看父亲的杰作,喝醉了的高粱头朝一处,齐刷刷倒伏于地;越表扬越谦虚的谷子,笑弯了腰,平展展地酣睡于地;棒锥似的玉米堆成了丘,失去子女的玉米秆,抱团而立……镰刀过处,所有植物的断面,留下了圆或椭圆的痕迹,恰如走完一生,画下的完美句号,等待下一个轮回。我们擦把额头的汗水,捶捶酸痛的腰身,在丰收的画布上,与父亲一同演绎着收获的图画。

一身布衣,却白白净净的棉花,是开在父亲画作里的奇葩。这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的棉花,父亲付出的心血最多,作画的工序最繁,也是我的最爱。跟随父亲,去采摘这种岁月的果实,收集一个季节的温暖,收藏一份饱满的积淀,是我的所愿。只简单地在脖子上挂个袋,就可以采摘了。本以为这简约的劳作,只是举手之劳,唾手可得。可是,常常被棉桃尖硬的壳,棉木老道的枝扎破、划伤,丝丝血迹点缀在洁白的棉花上,泛着莹莹的红,嘴里不时传来哎呀声、吮吸声。不禁觉得,这真是一幅看似简约却不简单的丰收画。再看父亲,娴熟的两手,青筋暴突,老茧厚实,时而交替,时而同时,那么灵巧、那么游弋,让人眼花缭乱,这哪里是一个老农民的手,分明就是一双灵巧的绣娘的手。这双手,要靠怎样的磨炼才可以这样驾轻就熟?才可以这样收放自如?才可以这样游刃有余?棉壳、棉枝在父亲手中变得温顺体贴,却原来,棉壳、棉枝也欺软怕硬,他们碰到父亲坚硬有力的手,纷纷丢盔弃甲,败下阵来。

父亲,终于坐在地头,看着他那画布上,络绎不绝盛放的棉花,看着采集一地温暖的我们,饱经风霜的脸上,堆起了灿烂的笑容,我们俨然成了父亲眼里的一幅画……

这幅画,一直鼓舞着父亲,让他一生躬耕于画布,一年年、一茬茬,从春走到秋,唇齿相依,不离不弃。他用他的画,使我们远离了他作画的空间,抛弃了他作画的事业,虽不名声显赫,却也学有所成;他用他的画,使我们有了各自的发展方向,有了各自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虽不大富大贵,却足够我们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他用他的画,给我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虽飞得不够高,却足以让我们看到家乡以外更广更阔的蓝天,领略到靓丽诗意的远方;他用他的画,给我们打制了远航的轮船,虽行驶得不够远,却到达了他永远无法企及的彼岸。

而今,又到一年丰收时,我的画家父亲,再也不能握起手中的画笔,描绘生活的美景,我再也欣赏不到父亲的画作,沐浴父亲的画风了。然而父亲的画具还存放在草棚里,依旧亮光闪闪,父亲的画永远珍藏在我心里,依旧熠熠生辉。画布边上,那棵葱茏茂盛的白杨,变成了矮实圆润的树墩,形似父亲松柏环绕的坟丘,它们一同被画具的声响打磨得光滑平整,构成形状圆满的写意魂。

?画具镰刀,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手搭凉棚眺望田野,跃跃欲试,欲一展雄姿。父亲投其所好,拿在手中,放在石上,来回磨砺,露出的白刃,突然闪过一痕细亮。画里的果实,父亲用手掐下一缕,两指一捻,果仁干脆利索,脱离外衣,用牙一咬,嘎嘣脆响,父亲的心里甜丝丝,画果成熟了,该归仓了。

秋收时的国庆节,是我们的劳动节,这时我们兄妹几人,会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赶回,参加父亲画布上或收割,或摘果的劳作。

早起,露珠晶莹,割刈一轮太阳;晚上,露珠闪烁,迎来丝丝月光。父亲躬身画布,挥舞银镰,镰把,平滑细致,被汗珠打磨得均衡合手;刀刃,锋利清脆,被植物锤炼得炉火纯青。父亲和镰刀,是一对完美的组合:他们融会贯通,配合默契,右手的镰刀一牵一引,左手的植株一俯一仰。一招一式,一伸一缩,功夫老道,与植物为知音,与镰刀共进退。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有主题,有留白。在我眼里,父亲的全身贯注,父亲的神采奕奕,被作为画具的镰刀,表达得淋漓尽致。看父亲的杰作,喝醉了的高粱头朝一处,齐刷刷倒伏于地;越表扬越谦虚的谷子,笑弯了腰,平展展地酣睡于地;棒锥似的玉米堆成了丘,失去子女的玉米秆,抱团而立……镰刀过处,所有植物的断面,留下了圆或椭圆的痕迹,恰如走完一生,画下的完美句号,等待下一个轮回。我们擦把额头的汗水,捶捶酸痛的腰身,在丰收的画布上,与父亲一同演绎着收获的图画。

一身布衣,却白白净净的棉花,是开在父亲画作里的奇葩。这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的棉花,父亲付出的心血最多,作画的工序最繁,也是我的最爱。跟随父亲,去采摘这种岁月的果实,收集一个季节的温暖,收藏一份饱满的积淀,是我的所愿。只简单地在脖子上挂个袋,就可以采摘了。本以为这简约的劳作,只是举手之劳,唾手可得。可是,常常被棉桃尖硬的壳,棉木老道的枝扎破、划伤,丝丝血迹点缀在洁白的棉花上,泛着莹莹的红,嘴里不时传来哎呀声、吮吸声。不禁觉得,这真是一幅看似简约却不简单的丰收画。再看父亲,娴熟的两手,青筋暴突,老茧厚实,时而交替,时而同时,那么灵巧、那么游弋,让人眼花缭乱,这哪里是一个老农民的手,分明就是一双灵巧的绣娘的手。这双手,要靠怎样的磨炼才可以这样驾轻就熟?才可以这样收放自如?才可以这样游刃有余?棉壳、棉枝在父亲手中变得温顺体贴,却原来,棉壳、棉枝也欺软怕硬,他们碰到父亲坚硬有力的手,纷纷丢盔弃甲,败下阵来。

父亲,终于坐在地头,看着他那画布上,络绎不绝盛放的棉花,看着采集一地温暖的我们,饱经风霜的脸上,堆起了灿烂的笑容,我们俨然成了父亲眼里的一幅画……

这幅画,一直鼓舞着父亲,让他一生躬耕于画布,一年年、一茬茬,从春走到秋,唇齿相依,不离不弃。他用他的画,使我们远离了他作画的空间,抛弃了他作画的事业,虽不名声显赫,却也学有所成;他用他的画,使我们有了各自的发展方向,有了各自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虽不大富大贵,却足够我们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他用他的画,给我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虽飞得不够高,却足以让我们看到家乡以外更广更阔的蓝天,领略到靓丽诗意的远方;他用他的画,给我们打制了远航的轮船,虽行驶得不够远,却到达了他永远无法企及的彼岸。

而今,又到一年丰收时,我的画家父亲,再也不能握起手中的画笔,描绘生活的美景,我再也欣赏不到父亲的画作,沐浴父亲的画风了。然而父亲的画具还存放在草棚里,依旧亮光闪闪,父亲的画永远珍藏在我心里,依旧熠熠生辉。画布边上,那棵葱茏茂盛的白杨,变成了矮实圆润的树墩,形似父亲松柏环绕的坟丘,它们一同被画具的声响打磨得光滑平整,构成形状圆满的写意魂。

篇5:未来画家优秀散文

未来画家优秀散文

大山老师10岁的儿子从搞广告画的叔叔家回来后,变得就不文静了。整天拿支铅笔,这里比比,那里划划。几天下来,大山老师发现儿子是块学画的料,极有灵气,极有悟性。

于是,就从原本不富裕的`生活开支中,挤出一部分送儿子上了美术培训班。儿子在班里作画是数一数二的,老师经常拿儿子的画作示范。大山老师乐滋滋的,为他慧眼识珠而洋洋得意。在这种得意中,儿子的画参加了县里的展览,接着又在市里展出,并获得了大奖,市报还专门做了报道呢。

因此,凡认识大山老师的人,都说他的儿子聪明好学,说他的儿子懂事出息,说他的儿子小小年纪很有成绩,说他的儿子是棵好苗子。大山老师听后,自然要谦虚一番。当然他心里自有他的远大目标。他一定要倾力培养,培养成能画那种经得岁月淘汰的画,像达?芬奇、梵高那般,名传千秋……

一天,儿子又在作画,大山老师就坐他对面说:“你什么时候学油画啊?能画出像《蒙娜丽莎》、《向日葵》那样的经典之作?”

儿子抬起头,迷惑地看了一眼父亲说:“我不学油画,我永远不会去画什么经典之作!”

大山老师既吃惊又迷惑地问:“为什么,你长大了不想当画家?”

儿子很坦然地答:“我长大作广告画,画工艺作品啦,设计布景啦……”

大山老师想也行,就问:“这是为什么?”

“干这些能赚钱!像叔叔一样……”

大山老师听后,狠狠地扬起了手掌,就在这一瞬间,他扫了一眼狭窄、简陋的屋子,手就落在了儿子的肩头,摇了摇,眼里却渗出了些白花花的东西……

篇6:画家的叙事散文

有关画家的叙事散文

好久好久他呆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整个人就像是一座雕塑,一双眼睛如镶嵌的玻璃球,闪烁着星星般的光,久久地弹射着远处的一偶。

看着他没有丝毫的移动,我走近他看着他那双微微转动的眼睛像是在搜索着什么又或是发现了什么,我抑制不住好奇的心,顺着他直视的方向看去,那是一派风景吗?不,那是一幅画吗?也不是,那里仅仅有一棵孤独的树和树下正在玩乐的几个农家的孩子。

我被他的忍耐力所感染,像他却没有他那样明亮的眼睛,学他却没有他那样恒久的意志力。有三五个孩子从我眼前跑过,好像是一幅活动的画面,一对年轻的情侣走入了我的视线,他们没有离开的意思,我只好移动到另一个石坐上,我身边的那个人也不再静静地坐在那里了,而是站立起身子,手里拿着一支画笔,不停的`在调色,动作轻微而协调,时而星星点点,时而整片的涂抹时而静静的呆望半天而不动笔。

此刻我才明白,刚才他为什么老是呆坐在那里,眼睛却在不停的搜寻着什么,同样的景色在他看来也许就会有着别一中滋味在心头。

我又一次走近他,当我看到它的画板上被他涂抹的一块一块的色彩,有的重重叠叠,有的重一笔有的轻一笔,与我眼前的所谓风景相去甚远,我真有点怀疑他的眼力,若不是看到他画板上近乎涂鸦的画面,我还以为他真的能画出好的画作呢?

一种敬慕瞬间变成一种轻视,我回头再去看眼前的风景还是几个孩子和一颗树。

他仍在不停地调色、涂抹,像饥饿的鸡得到了一把米,头来回上下的移动,他压根就没有感觉到我的存在,他此刻只有眼前的景色和手中的画笔。

过了不知多久,他的画板上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那座树旁有一座小桥,几个小孩在桥下的小河里戏水,一头水牛在河边吃草,整个画面显得自然亲切,给人一种和谐和快乐的心境。

我看着看着不由的低下了头,不敢再去正视那张画,我痛恨自己刚刚对他及他的画作的轻视和嘲笑,这种不恭的评价不正是我对自己的指责和评价吗?

我默默地向来时的路走去,他依旧在完美那张画,我的来去,我的指责和赞美,他全然不知,他甚至根本就不知道我是谁,我是干什么的,他是一位画家,在他的眼里和心里装满着的就是这一张画。

临到家时我猛然想起,那颗树旁在十几年前的确有一条河,不知是什么原因河水干枯了,人们看着桥没用了,就把磊桥的石头搬回自家盖房、垒猪圈用了。

篇7:秦力游记散文

秦力游记散文

【大河坎·南湖·女人】

大河坎镇就在汉江边上,是游览汉中南湖的必经之地。仁山智水,大河坎自然是一个透着灵气、秀美无比的地方。那里的女人,必定也是水做的骨肉,既精致玲珑,又如诗如画。

到了大河坎,发现实际情况并不符合我的想象,镇上的街市人头攒动,十分热闹。随着人流逛完全部街市,也没有找到明眸皓齿、纤巧柔弱的女子。倒是街道两边的店铺里,买菜豆腐的女人们卷着袖子,系着围裙,不停地舀了一碗又一碗,间或冲着过往行人自豪的笑着,热情地打着招呼。不用尝那菜豆腐,只看那可人的笑,便知其味甚佳。

继续前行,竹器、棕器、藤器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掌柜的大多是女人,有二三十岁的,有四五十岁的,个别的还有六七十岁的。汉江的水灵好象并没有在她们身上留下痕迹,她们看上去精干结实,肤色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嫩白,穿衣打扮也很朴素,说话自然有川北音韵,听起来干脆、有力、响亮.她们一边谈笑着,一边挥舞着手中的竹刀,十分麻利快捷.一位陪同的.当地朋友讲,在汉江两岸,女人才是一个家庭的栋梁,男人大多操持家务,女人们同时为自己能养活一家人而十分自豪.

随着人群,我们坐上了小船,高高兴兴在南湖漂泊了一回.划船的也多是女人,大都三十岁左右,她们健壮泼辣,极富豪放派的韵味.不等细细欣赏,后面那条船上已传来一阵高亢明快的秦巴山歌.循声望去,一位中年女子站在船头,放声歌唱.她的歌词我听不大懂,但那曲调有点象进行曲,节奏感很强.游客用手敲打着船帮,配合得天衣无缝,十分和谐自然.歌声传出很远,引得一湖游客眼光聚焦,观望许久.一曲未了,又一曲更高亢更明亮的歌声从湖心小岛那边传来,象是开起了赛歌会.这位歌者循声而来,不过十七八岁的样子,坐在船梢,边划边唱,小船自然随着山歌的节奏有规律地行进.船到跟前,山歌声里夹杂着几丝妖喘,让年轻的我们心荡神怡,产生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的感觉.

南湖岸边,汉中师范学院艺术系一班学生正在写生.一一看来,都是湖光山色,画面中很少有人物出现,偶尔一幅画有个把人物,也只是象征性的一个色块,用来点景罢了。学生们画山水,一幅接一幅不厌其烦,却不愿把南湖的女人看作一道美丽的风景。不是画画要从人体写生开始么?女人是画家灵感的源泉么?也许,艺术系学生眼中的女人应该丰腴如玉环,优雅似黛玉。显然,大河坎、南湖的女人太普通太平凡了。

然而,我以为,大河坎女人的美,南湖女人的美,汉中女人的美,是近邻西安咸阳、成都绵阳的女人无法企及的.她们干练、健美,勇挑重担,从不依附男人,并且引以为豪。而城市中的女人,他们虽然是画家眼中的美女,但她们的浪漫只有依偎在男人的肩膀上才能实现,他们嘴上喊得还是“自尊、自强、自立”.而劈竹、划船、卖菜豆腐的女人们恐怕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喊这些.

【旬邑行】

旬邑对于我,永远是块圣洁的玉璧,这块玉璧属于黄河象的古朴苍健,属于二·二八烈士的不朽英魂,属于唐家千年流淌的文化气息,更属于我的精神世界。

感动于旬邑的壮美,完全源自那次和席尚君先生上张洪塬。一辆黑色的上海牌小轿车在一望无际的张洪塬急驶,两行白杨在苹果树的绿浪中清晰地划出前进的方向,天空蔚蓝、高远。置身这里,好像永远走不出绿色的海洋,我们如同一叶扁舟在浪尖浪谷间飘摇,我真真切切地体味到了旬邑的壮美、博大和雄奇。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以后数次旬邑之行使我更多地了解了旬邑,旬邑在我心中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和力量的象征。

我有幸目睹“剪花娘子”库淑兰在海外出版的一本剪纸集,书中除了寻常的花鸟虫鱼以外,还有一幅剪纸,集四时花卉、飞禽走兽,各色蔬果于一图,中间一位大眼圆脸的胖娃娃,实在惹人喜爱,让我体味到一种富裕、满足、怡然自乐的陶渊明似的生活。库大娘的剪刀把我们领进了旬邑人的灵魂深处。

旬邑有我二十多位同学,二百多名学生,数不清的朋友,与他们交往,你大可放开心扉,畅快地吃喝,畅快地喧哗,畅快地感受他们的爽直、真诚,感受他们的大气,他们的豪迈。就以喝酒为例,旬邑人一定要推客人先坐官席,你一杯,他一杯的敬酒,说辞各异,逼得客人酩酊大醉方才罢休。旬邑人谈论一次酒席的好坏不以菜的多寡、酒的好孬为标准,而是以喝倒了多少人为最后的衡量条件。如果老李家孩子满月,即使请了八十桌客人,但是客人没有一个喝醉,那么老李会很没有面子,从此在村子抬不起头来。假如老李仅仅请了十几席客,而客人个个喝得“现场直播”,那么老李会占尽风光,成为人们谈论的主要话题。这才是真正的旬邑人,人文初祖的嫡传后人,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渭北高塬,顽强地守护着关中的门户。他们扎根于农区的沃土,吸吮着牧区的豪气。雄奇的古塬厚土,高硙的马栏群山是旬邑人永恒的衣食父母,正是天地万物的博大、寥廓、宽厚、仁爱,同化了二十多万旬邑子孙,他们盛产绿色苹果,绿色牛羊,绿色蔬菜……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地之魂,自然之子,他们孝敬山水,山水垂爱子民。一切那么和谐,那么自然,天人感应理论在这里找到了最好的注释。啊!感谢上苍,你保留了这块纯净圣洁的玉璧。

有朝一日,我要扑进旬邑的怀抱,做一个名副其实的自然之子。

篇8:秦力亲情散文

秦力亲情散文

【小羊羔与苹果树】

父母就我一个儿子,我自然成了家里的“大熊猫”,从我懂事起,父母什么活也不让我干,我似乎就只能读书写字背诗了。

可我六岁时,偏偏喜欢上了小动物,先是抱回一只受伤的小狗,没过几天,妈妈就偷偷地送了人,我为此哭哑了嗓子;八岁时用七角压岁钱买回一对小白兔,没过几天,又找不到了,准是妈妈又送了人,我哭闹三天,甚至感冒发烧39℃,妈妈吓得直哭,可到底还是没有了小白兔。我秉性难移,一放学便到生产队的饲养室,专心致志地给马骡搔痒,给牛驴添料,直到妈妈拽住耳朵拉回家吃饭。

一天,我在饲养室玩到天黑,肚子饿得咕咕叫,妈妈也没来叫我。我回到家,不见了妈妈,原来妈妈生病住院了。从这以后,妈妈三天两头住院,我放学回家,总是跟着放羊的小伙伴去玩。这样过了三年,妈妈的病越来越重,在又一次住院前,妈妈终于给我买回了一只小羊羔,我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看着我欢蹦乱跳的样子,妈妈却流下了眼泪。

从此,我除了上学,回到家总是围着小羊羔转,时不时还抓几把白面给小羊羔增加营养。我这样快活地喂着小羊羔,从春到冬,小羊羔长大了,我仍然保住了“三好学生”的称号,妈妈看着我笑了,搂着我说了好多话,我在妈妈怀里睡着了,朦胧中,妈妈一滴泪水滴到了我的脸上,冰凉冰凉的。

第二天,妈妈又住院了,病很重,连夜转到了省城的大医院。妈妈从昏迷中醒来后在省城执意不留,没过几天,她就让别人抬回了家,回家时妈妈已经不能说话,她拉着我只是流泪。

妈妈去世了,我哭肿了眼睛,哭哑了嗓子,和谁都不说话,小羊羔也懒得去喂。小羊羔和我一样越来越瘦,终于有一天,小羊羔挣断僵绳,跑出村子吃了有毒的麦苗,羊羔也死了。

我把羊羔埋在院中的苹果树下,这株果树是生我那年妈妈亲手所栽,十年来一直没有结果。没想到,我埋下羊羔的第二年,苹果树结果了,而且结的既大又多。从19xx年到19xx年十四年时间年年如此。十余年来苹果树没人修剪,没人施肥,没人喷药,可它照样枝繁叶茂。

19xx年底,我调回家乡工作。我给苹果树施肥、喷药、修剪,可到了1994年春天,苹果树刚开花,却莫名其妙地死去了。

我抱住枯死的树干,流下了眼泪,为妈妈,为小羊羔,为苹果树。小羊羔死后我不吃羊肉,今后就是苹果我也难以下咽了。

我的苹果树,你安息吧!

【微笑】

上大学期间,我迷上了陶瓷。虽然无钱购置,但各种陶瓷书籍、画片、瓷片,以及家传或亲友赠送的器皿也收集的不少。于是每个节假日回家,我都一头扎进书屋,把玩秦砖、汉瓦、青花、粉彩……时间长了,我的神态举止似乎生出一层厚厚的绿锈。

父亲见了,对当初没有阻止我上历史系后悔不迭。他说,儿呀,人生不仅仅是陶瓷,你要生活,你要工作,你要承担各种社会责任,足不出户玩陶瓷你能胜任吗?

整日生活在周秦汉唐的豪气里,我身上能没有绿锈么。

我想今生今世是褪不掉了。

可就在一个春天的午后,父亲抡起镢头,在我家院子里挖呀挖呀。

父亲您在干什么?

我帮你挖瓦当,记得那年翻修上房时在这里埋了不少旧瓦当。

父亲终于挖出了不少瓦当,我一个一个清理完毕。看见父亲又推来一车肥土倒入坑中,浇上水。

父亲您要干什么?

我要种植一棵你身上缺少的`东西--微笑。

微笑能种植?这是亘古未闻的事情。素来严肃的父亲微笑着,拿来一截拇指粗的树枝,盘成圆形,稍细的一端直立着。然后,父亲和我一起培土,浇水,埋掉圆圈,留出一拃来长的树枝伸出地面。

原来父亲扦插的是石榴树。

暑假回家,我偶尔推开窗户,看到石榴枝萌发出两三条嫩绿的枝丫在微风里起舞。

两年后的一个周末,我回家推开院门,看到的是一树火红的石榴花,父亲站在旁边,充满慈爱的微笑着:

儿啊,生活是一团火,你要加薪助燃,他才能永远微笑着面对你。

我刚参加工作,恰逢中秋来临。月光下,树影中,我和父亲坐在院中石几边,看那一人多高的石榴树,数一数,刚好22个石榴。父亲说,这多像22张微笑的脸蛋!今年你毕业了,恰好22岁。我种的微笑也收获了,恰好22个。我把微笑送给你,你如果每天对上司、同事,甚至你的仇敌微笑,你想想,那后果会怎么样?

从此,我年年采摘石榴,岁岁收获微笑。那微笑如同粉彩锻烧在我的脸上,如同青花永不褪色。至今,同事、朋友,甚至竞争对手都说我“永远微笑的魅力”无法抗拒。

我知道,这微笑是父亲用心血和智慧栽植的。

篇9:乌鸦借力散文

乌鸦借力散文

我的家乡盛产核桃,每年秋末冬初,成群的乌鸦总会来到这里,到果园里捡拾那些被果农们遗落的核桃。

核桃仁虽然美味,但是外壳那么坚硬,乌鸦怎么才能吃到呢?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我渐渐发现了乌鸦的聪明之处:乌鸦先把核桃叼起,然后飞到高高的树枝上,再将核桃摔下去,核桃落到坚硬的`地面上,被撞破了,于是,乌鸦就得到了那美味的核桃仁。

可是,让核桃从高空坠落,核桃壳破裂的概率很低,很多时候,乌鸦都是望而兴叹。然而,失败并未难倒乌鸦,不久后,它们又发明了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我们村子附近有一条环山公路,过往的车子很多。乌鸦把核桃摔在公路上,车轮很轻松地就轧碎了核桃。于是,乌鸦等车子过去后,就迅速落地,品尝美食。

乌鸦借力的智慧,对我们的人生也有很大启示。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然而,我们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要在事业上干出一番成就,在人生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应该学会借力而行。借力不仅是成功的谋略,也是成大事者必备的能力。借不是靠,不是依赖,也不是投机钻营。借力是一种奋斗,也是一种人生智慧。只要我们敢借、会借、善借,就一定能“借”出一片新天地。

篇10: 八力草原散文

八力草原散文

由宕昌去天水,经理川进入八力草原,虽说路况差了一些,但是连绵起伏十数里的八力草原,绿草如茵,茂盛的牧草铺满了每个角落,犹如给大地盖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如诗如画,似梦似幻,心旷神怡,置身于绿海蓝天之间,让我如释重负,有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之感。这片总面积65万亩,海拔近3000米的草原上,蓝天白云之下,布满了红的、黄的、紫的、粉的各种各样的野花,在微风中尽情舞蹈,到处流淌着诗意盎然的活力。任你怎么放纵你的眼睛,也看不到草原的尽头。

山腰间,不经意处,蓦地,一片橙黄跃入眼帘,在起伏的山坡上,野生杜鹃花竞相绽放,花秆挺直,郁郁葱葱,开得花团锦簇,开得天地间映出一片片纯情。每一枝,每一朵,绽放着生命中最浓郁的色彩,交织成一条又一条绚丽无比的锦带,在柔和的风中摇曳。驻足凝望,轻盈缓步来到群芳吐艳的杜鹃花丛中,美不胜收,静听花言草语,“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八力草原特有的地形,造就了小环境气候多变。当车子匍匐着爬越山冈时,眼前还是阳光普照,绕过山脚,转入下坡,不知何处飘来几朵云彩,雨滴瞬间拍打着车窗,小雨淅淅沥沥从天而降,恰是“西边日出东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此时此刻,不要以为雨的来临有多么扫兴,其实,它是来为你助兴的。不是吗?当你刚为此怅然时,它却又随风而去。突然间,你发现身后蓦地架起了一道彩虹桥,它是离你那样的近,那样的清晰。用古人语“谁把青红绒两条,半红半紫挂天腰”来描述此景恰如其分。信步雨后的山坡,山水含情,草木解意,自然的灵性和生命的灵动在这里演绎得活灵活现,狂然的心跳和怦然的心动在这里挥洒得淋漓尽致。翠绿欲滴的花草让人舍不得去踩踏,去惊扰。烂漫的山花,随风抖去了身上的雨珠,像一群不解风情的丫头,笑得前仰后合,一时间,花波荡漾,香飘四野。

“看,远处的黑点,那就是牦牛。”沿着司机的指向望去,一群黑色的牦牛像撒落在绿地毯上的黑珍珠,或立或卧或漫不经心地走着或悠闲地吃草,好像整个天地都是它们的`。

牦牛是不需要看护的,牧人一般是隔几天到这片牧场来一趟,骑着摩托车,从远处数一下牦牛的数量就走了。现在这个季节,这里的夜间气温也在零下几度。

原来牦牛是没有家的呀。在这之前,我的想像里,牦牛晚上要回圈的。车驰过去很远了,我还能回头看见牦牛缓缓移动的身影,它们融在茫茫的草色里,一副和草原相依为命的样子,让人有些莫名的感动。

车在随着盘山牧道向高处延伸,行驶在颠簸的峡谷山路间,原来路正在施工。十几名筑路工人就地取石,并没有采用大型的筑路机械,也不像是专业的施工队伍。他们沿着山体一边凿石,拓宽路面,一边铺路,加厚路基。在较平坦的小山包上,扎着几顶帐篷,司机说那是筑路工人夜宿用的。不敢想像,凄冷、沉寂的黑夜里,他们是如何面对的?本来岁月无痕,留不下什么印记的,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生活才有了变化,有了记忆。俯视山脚村镇,隐没于万顷绿地黄花之间,幽谷静谧,恰似一幅浑然天成的油画。我想,这些撼山“愚公”该是这八力草原上最勇敢的“牦牛”。

画家父亲散文

别样小庚散文

风景民俗画中的现代文明之思论文

经典人生哲理散文:装糊涂与装明白

何谓追求作文

席慕容《写给生命》原文赏读

高中生的明清文学常识

天空为何有双彩虹现代文阅读答案

《透明的哀伤》读书笔记

《天才梦》经典语录

画家庚力经典散文
《画家庚力经典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画家庚力经典散文(共10篇)】相关文章:

汪曾祺鉴赏家赏析2023-10-31

林清玄散文阅读2023-11-29

傲雪梅花初中美术教学设计2022-10-13

席慕蓉诗歌中的性灵美2022-04-30

贾平凹《画人记》全文阅读2023-06-15

寒冬出游亦洒脱经典散文2023-03-15

初三散文作文2023-04-08

杨柳树的声音的经典散文2022-05-04

高中语文《信条》教学教案2022-04-30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复习提纲2022-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