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招聘启事(共6篇)由网友“大园玲玲漆”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招聘启事,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招聘启事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招聘启事
根据《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办法》(京人社专技发〔〕10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实际工作需要,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岗位及要求
本次公开招聘涉及11家事业单位,共招聘27人,具体招聘岗位及要求详见附件1。
二、报名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
2.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3.具有招聘岗位要求的学历(全日制)、专业、专业技术(职位任职)资格、执(职、从)业资格或专业技能等级等;
4.符合回避制度的有关规定,具备招聘岗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5.招聘岗位面向社会人员的,限于具有一定社会工作经历(不含20应届毕业生),且具有北京市常住城镇户口,人事行政关系在北京的人员报名(不包括户口档案保留在学校的非北京生源往届毕业生)。
6.招聘岗位面向毕业生的,限于列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不含定向、委培)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北京生源年应届毕业生,或北京地区列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不含定向、委培)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非北京生源2015年应届毕业生、通过国家教育部认证并可以派遣的2015年归国海外留学生报名,非北京生源应届毕业生以及海外留学生需符合进京政策条件。
三、报名方法
(一)报名时间
2015年5月12日至5月20日
(二)报名方式
此次招聘采取网络报名的方式,每名报考人员限报一个岗位。报名人员请于报名时间内(Email以发出邮件日期为准)将填写完整的《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报名表》(见附件2),发至报考单位联系人邮箱。
根据职位要求对报考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后,择优通知符合招聘条件的应聘人员。
四、考试安排
(一)笔试
1.笔试内容
公共基本能力测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笔试具体时间、地点安排另行通知。
2.合格标准
笔试成绩实行百分制,划定合格分数线为60分,考生可登录市经信委门户网站查询成绩。招聘岗位按照拟招聘人数与参加面试人数1:5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面试人选,成绩低于合格线者不能进入面试;未达到1:5的岗位,按成绩不低于合格线的实际人数参加面试。如果招聘岗位符合参加面试要求的人数不足1:3,则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是否保留该岗位的招聘。
(二)资格复审
笔试成绩将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网站(网址:www.bjeit.gov.cn)公布,考生可根据网上笔试成绩公示内容参加资格复审,如有资格复审不合格者或自动放弃者,根据该职位笔试成绩排名顺序依次递补。入围人员须本人携带相关材料到指定地点集中进行资格审查。携带材料包括(均需原件及复印件):
1.本人身份证、户口本(集体户口的需出示集体户口首页复印件和本人户口页);
2.岗位所需的学历、学位、资格、职称等材料;
3.《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报名表》,并在报名表右上角贴1寸近期免冠彩色照片;
4.岗位要求具有工作经历和年限的,须提供能够证明工作经历和年限的相关证明;
5.2015年应届毕业生还需携带学校教务部门盖章的毕业生成绩单和就业主管部门盖章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荐表。
资格复审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三)岗位能力测试
招聘岗位仅组织面试的,岗位能力测试成绩等于面试成绩;招聘岗位同时组织面试和专业技能考试的,岗位能力测试成绩=面试成绩*50%+专业技能考试成绩*50%(面试、专业技能考试成绩均按百分制折算)。面试及专业技能考试成绩合格线均为60分,岗位能力测试合格者方可进入下一环节。测试工作由各招聘单位组织实施,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四)公布综合成绩
考试测评环节结束后在市经信委网站公布考试测评综合成绩。
考生综合成绩的计算方法为:综合成绩=笔试成绩*40%+岗位能力测试成绩*60%(笔试、岗位能力测试成绩均按百分制折算)
五、体检与考察
按照综合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笔试、岗位能力测试成绩均不低于60分),确定参加体检和考察的人选。
1.体检
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有关体检标准执行。体检合格人员进入考察阶段。
2.考察
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应聘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
六、公示聘用
根据笔试、岗位能力测试、体检和考察结果,确定拟聘用人员,名单在市经信委网站公示。公示无异议的按相关规定办理聘用手续。
应聘人员应按照招聘单位规定的时限及要求,配合完成考察、体检及调入等工作。
七、报考注意事项
资格审核贯穿招聘始终,在任何环节发现考生违反招聘规定,出现提供信息、证件造假或作弊等情况,一经查实将作出严肃处理,取消此次参加应聘资格。
从资格审核到招聘工作结束,考生应保持报名时所留电话联系畅通,因电话联系不畅造成无法通知考生本人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篇2:江苏省旅游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启事
江苏省旅游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启事
苏人社事招公告核[2015]86号
为更好地选拔优秀适岗人才,充实江苏省旅游局发展咨询中心人员队伍,优化人员结构,江苏省旅游局所属事业单位江苏省旅游局发展咨询中心(全额拨款)现决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根据《江苏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办法》等规定,江苏公务员网(www.jsgwyw.org)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报考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团结同志,廉洁奉公;
3、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年龄在35周岁以下,即1980年8月31日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或获得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可放宽至40周岁以下,1975年8月31日以后出生;
4、具备报考岗位要求的资格条件;
5、取得祖国大陆全日制普通高校学历的台湾学生和取得祖国大陆承认学历的其他台湾居民应聘时按苏人社发[]418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报名
(一)报名时间和方式
报名采用网络方式进行。报名、照片上传、资格初审,均通过网络同步进行。报名网址:sydwzk.jshrss.gov.cn/(江苏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平台)。
1、报名、照片上传时间:2015年8月26日09:00-9月10日16:00;
2、资格初审时间:2015年8月26日09:00-9月11 日16:00。
(二)网上确认
(1)应聘人员网上提交报名信息24小时后可到报名网站查询是否通过招聘单位资格初审。
(2)本次公开招聘不收报名费和考试费,通过初审即报名成功。
(3)未按时在网上确认报名资格、上传照片视为报名无效。
(三)领取准考证
通过资格初审的应聘人员,由招聘单位电话通知考生到江苏省旅游局发展咨询中心领取准考证。联系电话:025-83421098;
(四)报名注意事项
1、应聘人员按岗位要求和网上提示,如实填写有关信息,并上传本人近期免冠正面二寸(35×45毫米)证件照,jpg格式,大小为20Kb以下。
招聘单位根据应聘人员提供的信息进行审核。应聘人员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应聘资格。
2、招聘岗位的开考比例为1︰3,如未达到开考比例,将取消该招聘岗位,并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上公告。
3、资格初审通过后,不可更改报名信息。应聘人员要使用在有效期内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进行报名,报名与考场使用的身份证必须一致。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应聘:
①现役军人、普通高校在读非应届毕业生;
②与事业单位负责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或者近姻亲关系的`,以及应聘人员与现有在岗人员存在上述关系,到岗后又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
③尚未解除纪律处分或者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人员、刑事处罚期限未满或者涉嫌违法犯罪正在接受调查的人员;
④国家和省另有规定不得应聘到事业单位有关岗位的人员。
三、考试科目、时间和实施办法
(一)本次公开招聘的考试方式为:专业技能测试和面试。专业技能测试和面试将按江苏省旅游局发展咨询中心制定的相关办法执行。
(二)招聘人员按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专业技能测试。其成绩在江苏省旅游政务网站(www.jstour.gov.cn)上公布,考生可凭身份证号查询成绩。专业技能测试合格成绩为60分(满分100分),在合格者中,根据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按拟聘用人数1:3的比例内确定参加面试人员。
(三)面试前资格复审工作由江苏省旅游局人事教育处负责,复审时须查看应聘人员有关材料的原件。国(境)外的学历学位证书须取得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证明,对国(境)内高等教育学历证书有疑问的,需到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认证。
如复审不符合资格要求的取消面试资格,并在专业技能测试合格者中按照成绩从高到低进行递补。
(四)复审通过的面试人员名单、面试时间、地点将在江苏省旅游政务网站上公布。面试按照江苏省旅游局发展咨询中心制定的面试办法执行,面试成绩由考官小组当场通知考生。面试成绩合格线为70分(满分100分)
(五)成绩计算方法:专业技能测试按照40%比例,面试成绩按60%比例计总成绩。
(六)所有招聘工作(自报名截止之日起至公示拟聘用人选名单)计划在60个工作日内完成。
四、聘用
考试结束后,根据总成绩计算方法确定应聘人员的总成绩,在各单项考试(测试)合格人员中,按招聘岗位拟招聘人数1:1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参加体检人员。体检标准参照《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执行。因体检不合格等原因出现招聘岗位空缺时,依次递补人员参加体检。
对体检合格人员由用人单位组织考核,并根据考核和体检结果,确定拟聘用人员名单。拟聘用人员名单将在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站、江苏旅游政务网上公示7个工作日。公示内容包括岗位编号、招聘单位、岗位名称、拟聘用人员姓名、毕业院校、现工作单位、招聘考试的各项成绩、总成绩、排名等。
对公示无异议人员,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后,由用人单位为其办理有关聘用手续,并与其签订聘用合同。聘用审批后不再进行递补。初次就业的聘用人员试用期为12个月,其他聘用人员实行6个月试用期,试用期满考核合格,予以定职定级。考核不合格者,取消聘用资格,中止聘用关系。
五、招聘政策咨询
(一)江苏省旅游局人事教育处负责回答此次招聘政策咨询。
咨询电话:83400720
联 系 人:杨宏
(二)江苏省旅游局发展咨询中心负责回答此次招聘报名工作的咨询。
咨询电话:025-83421098
联系人:刁汉云
六、招聘工作监督
江苏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省监察厅驻省旅游局纪检组、监察室对此次招聘工作进行纪律监督。
纪检监督电话: 025-8342
联系人:黄洁
七、招聘工作举报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举报的信箱:syzpjb@jshrss.gov.cn,
举报电话、传真:025-83314795。
江苏省旅游局
举报电话:83400720
篇3: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直属事业单位面试是怎么样的哦
主要是四川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的哈,其中有一项是试讲具体是怎样的程序,谢谢各位高手了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直属事业单位面试是怎么样的哦]
篇4: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工作总结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双重冲击,全委上下积极主动应对,奋力攻坚克难,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多项工作走在前列。
回顾今年以来所做工作,主要是“四个重抓”:
一、重抓政策集成创新,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今年年初,我们们在研判工业经济形势时,我们们就充分认识到今年工业经济的严峻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实践证明,今年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困难的一年。面对严峻的形势,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出台政策措施,提升企业家信心:一是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实施产业转型发展计划、技术改造“双百”计划、企业规模翻番培育计划、自主创新引领计划、名牌名标创建计划、资源利用集约计划“六大计划”,特别是资源集约利用计划,在当前土地瓶颈制约严重的情况下,有效破解了资源约束,促进了一批项目落户。二是创新考核办法。考核办法突出真抓实干、真金白银,年度重点考核发展速度、项目投入、经济效益、产业结构、自主创新、节能减排6个方面。季度考核突出规模工业投入、全部工业应税销售、全部工业税收、单位用电产出效益。这四项指标硬碰硬、实打实,数据均来自权威部门,充分体现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要求。同时,更加注重结果导向、过程控制,特别是9月份后,根据工业经济的新动向,创新地提出实施月度考核,充分考虑各镇区的实际情况、资源保障,让镇区真正做到跳一跳、够得到,调动了镇区奋勇争先的积极性。三是创新激励政策。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作为工业经济的职能部门,我们们深入研究,积极争取,出台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度难关、调结构、稳增长。今年3月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意见》(通政发18号),意见共9条,主要是鼓励工业企业加大投入、加大金融保障力度、鼓励企业集约发展、强化企业规模培育、支持企业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开拓市场、促进发展绿色经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实行社会保险缓缴政策。这是我们区第一个专门针对工业经济的激励政策。今年5月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保持全区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简称新9条),提出了鼓励企业增加投入、促进企业扩大规模、推进产业链抱团发展等九条政策措施,举办了声势浩大的送政策促发展宣讲大会,在率先出台扶持政策,并率先兑现扶持企业的政策激励,区级扶持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全年对工业企业的资金扶持预计超亿元。让企业充分感受到政府的温暖,有力提振了企业家信心。一批企业在政策鼓励下加大投入、拓展市场,特别是产业链抱团发展方面,在政府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方面,优先使用本地的建材、太阳能产品,发挥了政策效应,受到企业好评。充分体现了我们们出手快、出拳重、出手准。20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442亿元,工业应税销售620亿元,工业经济在逆境下实现了平稳较好发展,工业经济总量跨上一个新台阶。
二、重抓重大项目建设,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针对工业经济后劲不足、缺乏重大增长点的形势,今年以来,在抓工业经济方面,始终突出项目建设稳增长,通过推动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把全委上下方方面面的力量,特别是各镇区主要领导的精力都集中到抓项目、抓发展上来。对在手的项目紧盯不放,在建的项目加快推进,竣工的项目加快投产,有投资意愿的项目要加快落地,能早则早,能快则快。为促进工业有效投入、增加产出,我们们研究出台鼓励企业加快技改的政策措施,出台了鼓励加快企业技改的'政策意见,在过去扶持项目建设意见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创新,第一次提出将区级企业技改项目扶持门槛降低到300万元,对达到500万元以上设备投入的积极向上争取市扶持政策。对技改项目实施季度按节点奖励,鼓励企业项目快建设、快竣工、快投产、快见效。在推进项目落地上,积极呼吁区政府在保障一园两区重大项目土地指标的同时,做到两个适当,即适当满足重点镇工业集中区重点项目,适当满足百强重点企业。同时,花大力气推进资源集约利用,盘活现有存量土地和闲置厂房,积极推广西亭镇的做法,在面上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同时,在多方努力下,对符合政策条件的技改项目在办理房产证时减免各项区级行政规费,极大地降低了企业新上技改项目负担。今年我们们工业投入重大项目建设有声有色,实现了历史性重大突破,项目建设呈现出“多、快、好、优”的局面,即实施项目多,推进速度快,项目质量优,重特大项目推进势头好。突出表现在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形成产出。年,全区实施工业投入项目490个(预计数,不含滨海新区和三余镇,下同),其中新开工项目346个,上年结转项目144个。预计2013年完成投资额250亿元,其中工业技改项目272个,完成工作量106.9亿元,占全部工业投入的41.2%;新建项目218个,完成工作量152.6亿元,占全部工业投入的58.8%。重大项目增多,全区实施亿元以上项目72个,完成工作量150.02亿元,占工业投入的57.81%。主要投入指标在县(市、区)中名列前茅,位居市区第一。全区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2个,竣工35个。甬金金属、大富豪啤酒、国盛精密机械、综艺新材料、鸿图压铸、富加宜汽车配件等重大项目竣工形成产出。东源智能电网、卡特彼勒、中港粮油、吉星管业等重大项目将在2013年初陆续投产。总投资200亿元的恒科新材料项目一期工程将在2013年3月份左右实现投产,这些优质重大项目建设,既为工业持续增长增添了后劲,更为优化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打造了新引擎和新动力。2013年工业投入进入全省20强行列。
三、重抓创新转型升级,工业经济内生动力不断提升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我们坚持做到集中精力抓当前,千方百计保增长,同步推进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工业经济创新动力不断提升。体现在“八个突破”:一是特色基地培育实现突破。今年现代家纺产业申报了国家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区,申报成功的希望比较大,这将是县市中第一块国家级名片。太阳能与风电装备组件被市拟定为市级新型工业化特色基地。与此同时,五接镇船舶、平潮镇电子信息、川姜镇家纺被认定为市特色产业集群,川姜家纺被省经信委认定为省特色产业集群。二是研发机构建设实现突破。2013年我们们专门研究出台了区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办法,着力构建区、市、省梯次培育体系,今年新增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企业技术中心,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目前我们区共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2家。三是两化融合实现突破。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星级数字企业创建领先,成功创建省五星级数字企业3家,市五星级数字企业4家,市四星级数字企业5家,三星级数字企业51家。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家,试点企业2家;市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家,试点企业2家,成功创建了省两化融合示范区。四是物流工作实现突破。今年是物流职能划归经信委的第一年,我们们高点定位,强势推进,选准突破口。一年抓好一个重点,抓出一个特色,形成一定影响。先后组织了四批共计14家企业一次性成功通过国家评估办网上审核和现场考评,在起步之年打了一场漂亮的突破战、品牌战。今年国家3A以上物流企业总数达到14家,其中,国家3A物流企业12家,国家4A物流企业2家,省重点物流企业1家。国家A级物流企业总数、3A物流企业总数、4A物流企业总数三大指标实现了领先,全省有影响。14家企业涉及一、二、三次产业,覆盖了12个镇区,涵盖了建材物流、家纺物流、家电物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钢贸物流、保鲜蔬菜物流等。创造了多个全省第一。五是工业设计企业培育企业实现突破。1家企业被认定为省工业设计示范园,6家企业被认定为省工业设计示范企业。工业设计示范园、示范企业数量在全省县(市)中领先。六是节能循环经济实现突破。经市政府考核,节能降耗工作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节能任务。今年节能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实施市级以上节能技改项目18个,清洁生产项目17个,循环经济项目4个,6个项目获省节能循环经济资金扶持。完成国家、省、市淘汰落后产能项目9个,在市总数第一。预计今年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7%。七是民营经济实现突破。全年私营企业注册资本超120亿元,净增私营企业户达2800户,净增个体工商户约4300户,引进市外民资约90亿元,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民营经济主要指标在市区领先。八是创新能力示范企业建设实现突破。今年紫罗兰纺织科技成功申报省高成长型示范企业,桑夏太阳能为省级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山口精工为省级科技创新培育企业,高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列入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汉瑞实业为省管理创新示范企业。金太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蓝丝羽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居梦莱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紫罗兰家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列为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重点跟踪培育的服装家纺自主品牌企业。(共18家企业入选,全国共111家。)金飞达公司、东源集团、江海电容器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百强企业。
四、重抓机关作风建设,“企业娘家、服务到家”品牌不断叫响
经信委组建一年来,机关作风建设不断加强,在社会上的影响不断扩大。过去人们不知有经信委,现在企业主动找经信委,我们们倡导的“企业娘家、服务到家”经信服务品牌不断叫响,形成了一定知名度,经信委党委成为全区党建工作示范点,在全区机关效能作风测评中名列前茅。
经信委组建一年机关建设亮点纷呈。突出表现在:“两次调研”。经信委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调研活动,形成了调研报告,特别是对全区闲置资产和百强企业调研报告,均得到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给予充分肯定。“两个文件”。研究出台了通政发[2013]18号文件和新九条,这是专门针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有力地提振了企业信心。“两个规划”。编制了工业产业发展规划和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提出了“321”产业发展体系,“3”即三个特色主导产业:现代家纺、船舶海工、智能装备。“2”即航空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2个新兴产业。“1”即现代物流。“两个基地”。成功申报了两个特色基地。太阳能风电装备产业被市政府认定为第二批新型工业化特色基地。现代家纺成功申报了国家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区,仅3个,可望在今年一季度授牌。“两化融合”。两化融合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家纺城成为省两化融合示范区。韩通成为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两大活动”。成功举办了国际家纺设计大赛和家纺指数三周年汇报会。市张国华市长均到会,并给予好评。“两个200”。会同国土部门成功申报被评为省标准厂房和使用先进县(市、区),在全省列第三名,获得200亩土地指标和200万元奖励。尤其是土地指标的获得在当前形势下更加珍贵。“两大地块改造”。成功对原棉纺厂和纺机厂厂区地块进行了拆迁改造抓职能到位。区经信委是区委、区政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新组建的一个新机构。新部门、新作风、新形象。组建伊始,我们就如何开展好经信委的工作提出“坚定信心、凝心聚力、强化责任、完善制度、转变作风”20字要求,推进全体人员迅速进入状态,确立新理念,展示新面貌,创造新业绩,在人手少、办公用房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一手抓职能到位,一手抓好当前各项重点工作。经信委是全市第一个单独的经信部门,职能如何确定,我们多方思考,加强与经信委对接,研究确定了经信委的职能、科室设置、人员配备。经过一年多的运转,经信委各项工作全面走上正轨。在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多项“急、大、难、重”工作中表现出色。特别是今年圆满成功举办了2013·中国国际家纺设计大赛,创最好水平,受到中国家纺协会的高度评价。成功突破解决了棉纺织厂、纺机厂历史遗留问题,闲置资产得到盘活。积极做好“四项排查”工作,认真做好破产、关闭企业企业托管人员工作,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抓高效运转。区委区政府提出了项目集聚等四项重点工作,我们根据区经信委的职能确定迅速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今后一段时期经信委工作重点,即以项目集聚为主线,以培育大企业为重点,以强化区域发展驱动力增强政策的导向性、突出创新的引领性、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为主要手段。自去年10月成立以来,经信委全体工作人员,上下一心,克服人手紧、工作任务繁重等困难,从跟踪重大项目建设、优化工业结构调整、加大规模企业培育、加快科技创新、提升民营经济质态、加快生态工业建设这六个方面着手,狠抓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工业经济在高平台上实现了平稳增长,转型升级迈出了坚实步伐,新型工业化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
抓服务提升。作为全区工业经济和信息化产业的重要主管部门,我们们把企业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企业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围绕帮助企业发展增强信心,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提出“五个更加”:一是服务意识更加强化。二是服务态度更加优良。三是办事效率更加快捷。四是工作推进更加有力。五是要素保障更加到位。着力打造“企业娘家,服务到家”经信服务品牌,“企业娘家,服务到家”的机关品牌,竭尽全力为转型发展服务,不遗余力为企业发展服务。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服务在一线优化、问题在一线解决、发展在一线促进、感情在一线融合、效能在一线考评,推进各项工作争先创优。在为企业服务、为政府做好参谋方面,我们做到向上多争取,向下多调研,善于出谋划策。针对工业经济发展的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先后组织了闲置土地专项调研、纳税销售百强企业服务行、工业企业发展对策与建议等进行调研,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受到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在地区率先创办了区级金融超市,先后在川姜、平潮举办了金融超市,积极推进通发、嘉宇斯等担保公司扩大为工业企业担保规模,缓解企业融资难。为推进百强企业发展,推出了经信委“543”服务重点企业制度。我们作为经信委的主要负责人,带头与5家大企业集团挂钩服务,班子其他成员每人联系4家大企业集团,一般工作人员每人联系3家企业,组织牵头区相关部门为大企业做好服务工作,争取扶持政策最大化,努力为企业提供面对面零距离服务,定期开展服务情况交流,及时协调解决大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抓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是一个部门的软实力、硬支撑,组建以来,我们们以“活力党建、实干争先”为宗旨,实现队伍建设与业务建设良性循环、互动共赢。一是凝心聚力。强化团结协作,做到“三多三不”:即多补台、不拆台,多支持、不争权,多尽职、不争功。每名机关干部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在相互关心的氛围中升华感情、增进友谊,在和谐融洽的环境里推进工作、创造业绩。二是强化责任。倡导“四有”:在全季倡导要有工作做不好寝食难安的急迫之心;要有“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的平和之心;要有不甘落后的进取之心;要有一颗永不忘本的感恩之心。三是完善制度。努力形成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人的工作格局。组织制定了30多项机关工作制度,规范经信委各项工作。下移工作重心,积极推行首问负责制、主动服务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在创建优质服务品牌上下工夫,创特色,争一流。四是转变作风。用心做事、真心待人、清心从政。开展争创“五型机关”、争当“五好标兵”活动,力求每位经信委工作人员做到“三在”、“四不让”:即在岗、在状态、在行;不让领导布置的工作任务在我们这里延误、不让差错在我们这里发生、不让来办事的同志在我们这里受到冷落、不让单位形象在我们这里受到影响。正确处理“五个关系”:即,正确处理职位和责任、“大家”和“小家”、工作和学习、干事与共事、廉洁和“小节”的关系。开展“书香经信”读书活动,营造学习工作化的浓烈氛围;实施“三亮”工程,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响亮提出“三新三满意”的工作目标。组织建设创星级。开展“三好一争”主题实践活动。廉政建设创示范。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为龙头,强化“一岗双责”。认真实施《区经信委“三重一大”事项监督办法》,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始终做到重大事项集体研究、集体决策,带头执行区委区政府和委党委作出的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坚持执行制度率先垂范做表率,管好一班人,带好一支队伍,自觉做到热心工作,用心做事,真心待人,清心从政,带着激情工作,对组织负责,对事业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同志们负责。
篇5: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年度总结
20xx年,全市经信战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核心要求,主动适应新常态,创新举措求突破,全市工业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智慧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新成效,在市人大常委会对12个市级政府部门履职工作评议中,我委被评为优秀部门。
一、职能目标完成情况
1、主要指标争先进位。从增加值看,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2864.3亿元,增长11.4%,总量保持全省第4位。从产值看,规模工业完成现价产值12618.6亿元,增长11.2%,总量列全省第4位。从应税销售看,完成全部工业应税销售6273.2亿元,增长10%,总量列全省第5位。从工业用电看,完成工业用电量242.9亿千瓦时,增长3.6%,总量列全省第6位。
2、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从投资总量看,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046.8亿元,同比增长10.3%,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2.5%,总量保持全省第3位。从投资结构看,设备投资达到1381.2亿元,同比增长9%,占工业投资比重达67.5%;工业技改投资达到1220.8亿元,同比增长23.6%,占工业投资比重达59.6%。从重点项目看,全市在手实施超亿元工业项目678 个,同比增加16个。
3、行业发展稳中有进。从重点行业看,全年共完成现价产值12604.2亿元,同比增长11.2%,呈现“二快四稳三缓”发展态势。其中,机械业和电子信息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同比分别增长18.5%和16.8%。冶金业、化工医药业、轻工食品业、能源电力业增长基本平稳,同比分别增长10.9%、9.6%、8.9%、7.8%。建材业、纺织服装业、船舶制造业增长较缓,同比分别增长5.7%、4%、3.1%。从重点企业看,全市应税销售200强企业合计实现应税销售2380.9亿元,同比增长17.5%,高于全市平均7.5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达38%,拉动全市应税销售增长6.2个百分点。其中,保持正增长的有147家,合计实现增量527.4亿元;增幅超过20%的有86家,增幅超过50%的有52家,实现翻番的有30家。从总量看,应税销售累计超过5亿元的有183家,超过10亿元的有66家,超过30亿元的有15家,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嘉吉粮油、南通中远、中远川崎、南通醋纤、韩华新能源。
4、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从主导产业看,全年纺织服装等六大主导产业总产值达到11076亿元,增长11.6%。六大千亿级板块正逐步向现代纺织、绿色化工、智能装备、精密机械、海洋工程等新领域加速转型。今年6月份,马凯副总理来通调研了解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相关情况,对我市加快船舶产业发展、助推企业提档升级的经验和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称赞在南通看到了中国船舶工业的希望。从新兴产业看,全年全市海工、新能源等六大制造业新兴产业实现产值突破4180亿元,同比增长20%,高于全市平均8.8个百分点。软件产业规模总量超过100亿元,增幅居全省第一,保持苏中苏北领先。从八项工程指标看,20xx年,我委涉及“八项工程”的相关指标共有4项。其中,单位GDP能耗约0.475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4%左右,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单位GDP能耗预计位居全省前列;年度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6家,创建数与增幅均位列全省第2位,富士通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工业技改投入占工业投资比重约为56.5%,较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信息化发展指数达到83.2,较上年提高2.3个点。总体看,各项指标完成水平居全省前列。
5、重点工作取得实效。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全年信息基础设施投资突破32亿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市宽带城域网出口带宽达1324G,移动4G网络实现主城区及县城主要区域全覆盖,城市百兆光网络覆盖率达95%,每千人国际互联网用户数达890户/千人。机场、车站、主要公交线路等热点区域基本实现WiFi全覆盖,建成4G基站6017个、光纤到户小区总数达3188个。软通动力、浪潮、大唐、中创等知名企业已正式落户我市,中兴、华为等一批知名企业项目落地工作有序推进。生态建设方面,市区禁燃区52台4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工作已完成94台任务,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第三轮化工整治各项省定目标任务,入园率在全省化工8强市位列第3,完成化工企业关搬并转任务38家,提前实现全年目标,预计全年完成关搬并转50家,全市6家沿海化工园区综合整治方案在沿海三市率先通过省审核,力争率先全部通过省验收。环境打造方面,研究出台20xx年保增长政策和《关于提升服务效能减轻企业负担的若干意见》,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中小企业节、知名中小企业南通行等活动,为扩大产业影响、争取各类资源,打造关键平台、提升发展内涵营造了浓厚氛围。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始终坚持聚焦创新、聚力转型,以改革增动力,以创新促发展,突出抓好9个方面的工作:
1、强化引导研判。科学组织引导。调整完善《20xx年度新型工业化评价办法》,简化评价指标,突出重点工作,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对相关指标进行了科学量化调整,适当淡化对经济总量和增速的要求,为推动全市新型工业化进程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组织召开形势分析会、运行座谈会、季度点评会等专题推进,认真剖析发展中的矛盾和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应对举措,形成鼓劲加压,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细致研判分析。不断调整完善全国、省、市三级监测网络平台,多层次、全方位开展监测,动态把握工业经济运行趋势。继续做好全市九大重点行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以及全市百强企业、亿元企业、应税200强企业的动态监测工作。突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进行调研,充分掌握经济运行现状和实际情况,完成全市工业经济增量、减量情况分析、地方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研究初探、南通市平台经济发展情况简述、南通市发展中小企业的实践和思考等多篇调研分析报告。
2、提升发展质量。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发展。加快纺织服装、轻工食品产业装备提升和产品升级,重点在家纺、服装、丝绸、粮油深加工和电动工具等几个板块前延后伸、抢占市场上做文章。全力推进船舶配套产业向核心领域延伸,6家企业列入“白名单”,占全国十分之一。能源及装备制造业形成了以火力燃煤发电为主,风力发电、生物质(秸杆)、垃圾焚烧发电为辅的多元化电源结构,全市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657.6万千瓦,发电总量达332亿千瓦时。丝路咖精机、人民电器集团、东源电器、中天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陆续进入产出期,为主导产业高端攀升提供了新动力。力促新兴产业量质并举。海洋工程产业发展不断加速,前三季度,船舶完工量与海工综合吨之比为1:2.1,与20xx年的2.1:1比例对调。加快推进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项目建设,会同市财政局研究制定光伏产业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对接用电大户、寻找光伏屋顶。种子产业方面,南通科技与中航集团重组,围绕航空产业和新材料项目战略布局即将展开;德奥公司直升机、无人机亮相珠海航展,苏通园区项目全面启动;海门振康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项目受到业内关注,为机器人国产化提供重要支撑。全力打造产业集聚高地。出台下发《关于以“四个一”建设为重点加快特色产业基地提档升级的意见》,对现有的33个市级特色产业基地,通过招商引智、产业链打造等举措,尽快壮大规模、提升档次、彰显特色。南通家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年初获工信部命名,启东电动工具特色产业基地正在申报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预计全年全市33家特色产业基地实现销售收入超3800亿元,增长13.5%。建成标准厂房150万平方米,获省土地指标奖励587亩;新建市级特色园区11家;培育100亿元工业园区23个、100亿元产业集群13个,其中2个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第四批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努力提升企业发展质量。鑫源茧丝绸获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奖,海安县供电公司获全国电力行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全国仅3项一等奖),中集罐箱等4项获省级管理创新成果奖,评定年度市级管理创新示范企业和优秀企业16家。中远船务海工平台合拢技术专利获中国专利金奖荣誉(全国205个),实现南通零的突破。
3、着力项目推进。夯基础。紧紧抓住119个在手实施超5亿元重大工业项目,完善重点项目挂钩服务制度,及时会办项目建设困难和问题,力促项目快竣工、早达产。以超5亿元重大工业项目为重点,对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落实属地责任,做到“打包落实”,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减少推诿扯皮,提高推进效能。围绕培育新增长点,在初步排出271个续建项目、265个新开工项目的基础上,抓紧完善20xx年超亿元工业项目计划,合理确定明年工业投入导向指标。强导向。在全市范围内选取了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编制重点技术改造示范项目计划,定期进行跟踪,重点加以推进。针对最新修订的工业强基专项重点方向,推荐上报江苏汤臣汽配公司制动器与悬架结构件高强度轻量化汽车产品生产线技改项目,在工信部专家评审中获得全国同行业第三的好成绩。主动与南京对接,谋划承接南京产业转移事宜,研究形成专题建议意见报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马凯副总理批示精神,梳理当前需要阻碍船舶海工产业发展的有关难题并通过市政府会议纪要形式下发有关部门给予重点突破和向上争取政策,目前,有关工作正在推进当中。解难题。主动向省经信委汇报,帮助招商局重工向南京海关出具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免税申报证明文件,企业据此部分设备得以免税进关。主动向省电力公司争取提前实施三马线电力线路抬高工程。牵头协调解决中远川崎LNG船资产转让后续问题、中远船务土地证延期问题和远洋配套港池审批手续补办问题。帮助醋酸纤维补充出具锅炉烟气脱硝除尘改造项目核准意见,帮助蓝星化工调整项目备案通知书。
4、优化要素保供。资金保障,大力促进融资担保发展,全年新增担保总额159.8亿元,增长11%。积极打造3大融资平台:“票据融资”平台为企业提供票据贴现及流转信息等票据融资服务,今年以来共为80家中小企业解决了92笔共计4.2亿元融资;“应急互助”平台帮助会员企业解决一个月以内的临时资金周转问题,全年帮助82家会员企业促成155笔互助资金5.29亿元;“小微企业业务”平台依托“金融超市”和建行南通分行,推介了“助保贷”、“税贷通”等创新业务,多途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电力保障,超前谋划、周密部署,在夏季全省7个市限电的情况下南通未参与错峰限电。组织20家企业7.35亿千瓦时电量参与江苏省电力直接交易扩大试点,节约企业电费成本2304万元。创新多种电费缴纳方式,对市区11家重点企业实行后缴电费结算方式试点,缓解企业现金流7707万元。加强协调推进,江苏南通电厂2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一季双投,1000千伏淮上线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完成80%土建工程施工量,竣工投产第四座500千伏变电站,实现了南通电网分片区运行。物流保障,以发展产业供应链物流为主线,以先进物流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资源整合为手段,加速推进全市物流业发展。预计全市社会物流总额18688亿元,增长13%,社会物流总费用850亿元,增长11%,物流业实现增加值366亿元,增长12%。全市公路货物运输量11129万吨,增长9.8%;铁路货物运输量91万吨,增长5.1%;水路货物运输量7185万吨,增长4.6%;航空货物运输量3.2万吨,年均增长29.8%;南通港口货物吞吐量220xx万吨,增长7.4%;集装箱吞吐量71.1万标箱,增长18.4%。南通供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我市第二家国家5A级物流企业,全市A级以上物流企业突破70家,省重点物流企业新增4家,列全省第二。新增省重点物流基地1家。南通电子口岸建设正式启动。无线电保障,主动为重点单位、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的频率、选址、测试等需求提供保障和服务。完成了春运、全国两会及党的xx届四中全会等重点时段的重点频率保护和无线电应急值班。积极参与南京青奥会期间无线电保障工作,保证青奥会期间所负责的3个赛事场馆和南通地区的无线电安全。查处电信等单位无线电干扰12起,查处率100%。煤炭保障,加强煤炭经营运行情况监测分析,全年实现煤炭购进3500万吨,销售3650万吨,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2.9%和110.6%。推动煤炭交易中心建设,鼓励企业横向联合。
5、注重内涵提升。科技创新促转型。富士通微电子企业技术中心成功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数分别为36家、46家。104个项目列入省重点技术创新导向计划,其中,质量攻关项目数、新技术新产品研发项目数分列全省第一、第三。新增国家级工业品牌培育试点企业6家、知识产权应用能力培育试点企业6家。创建省级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产品企业5家。节能降耗促升级。及时对各地节能指标进展情况发布预警晴雨表,实施万家行动企业节能动态管理,预计全年完成节能量25万吨标准煤。20xx-20xx年,南通市单位GDP能耗预计累计下降16.6%,完成序时进度的97.3%。建立南通市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计划库,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20xx年,全市实施节能项目102项,实施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161项。淘汰落后优结构。全面完成省下达和自定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24家企业落后生产线已关停拆除并通过验收,其中16家企业承担省级以上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计划,在全省领先。累计淘汰落后印染1.07亿米,纺织3.14万吨、3875万米;电镀1.81万吨;铅酸蓄电池36万千伏安;钢丝绳500吨。
6、持续优化服务。搭建平台促产业对接。先后组织百余家企业参加江苏产品万里行杭州展、昆明展、江浙企业领袖圆桌会议、昆山国际进口交易会、“转型升级、香港博览”、船舶海工产业供需对接会、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海洋工程装备分会等重大活动。牵头举办软件产业供需对接会,帮助全市32家软件企业与北航软件学院南通研究生基地195名研究生进行双选,达成意向求业42名,有效化解部分企业人才需缺问题。深入基层促难题化解。建立企业服务“直通车”,出台了《市区重点工业大企业(集团)服务“直通车”实施办法(试行)》,建立22个部门组成的服务大企业(集团)发展工作联络员队伍,对大企业实行“问题收集梳理、任务分解交办、过程跟踪服务、办结满意度调查、每月总结分析”,每周对企业问题进行汇总梳理,提出解决方案,商请相关部门办理,每月对问题办理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做到“周事周清、月结月进”,全年共召开座谈会4次,专题会办会2次,函件协办2次,办理了嘉吉粮油项目环保分段验收、启东中远土地证办理、南通中集“黄标车”逐步淘汰等大企业(集团)发展问题28件。每月跟踪石港科技产业园推进进展并形成专报,多次深入石港调研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企业,及时了解有关情况。协调解决企业厂房上方高压线加高、融资瓶颈、电费标准等问题,为开发区转移至石港的江华纺织项目争取市级财政扶持资金125万元。目前,石港科技产业园已有8个项目投产,6个项目在建,8个项目新签约。简政放权促活力释放。为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项目审批效率,研究制定《20xx年南通市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南》、《南通市工业产业技术改造负面清单》,在管理上下放权限的同时提高服务效率。探索制订负面清单制度,完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对下放各县(市)区的审批事项,整合优化审批流程,实行并联审批,各县(市)区平均项目备案核准办理时间下降至1.7天,广受企业好评。多措并举促环境优化。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扶持和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收集汇总20xx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和重点经济部门扶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汇编成册,发给广大企业。组织开展20xx年南通市经济年度人物和民营经济三名年度人物评选表彰活动。组织推荐江苏省优秀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联发纺织等11家民营企业以及薛济萍等3位民营企业家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着力培育中小企业发展,全年共培育市级科技小巨人45家,培育市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20个;创建数字企业100家;获得省经信委认定省级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产品企业5家。
7、推进两化融合。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光速南通”、“无线南通”工程,制定出台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编制完成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初稿。推进惠民重点工程。基础设施类、综合平台类、民生服务类、智慧政务类等17个智慧项目有序推进并取得初步成效,实现信息化普惠民生。全面启动市民卡工程建设,形成建设总体方案、经济效益估算方案、管理办法。推进企业两化融合。江苏中天科技等四家企业列入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全年共创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1家,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3家,创建数与苏州并列全省第一。创建省级转型升级示范企业5家,试点企业51家。培育创建市级示范企业20家,试点企业20家。推进电子商务应用。加快推进微纺电子商务“中国家纺.cn云公共服务平台”等重点电商发展项目建设,推进罗莱家纺“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平台”等电商平台普及项目建设,“淘商情”大数据分析系统已正式启动,“中国家纺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正式挂牌。崇川科技园电子商务基地、南通开发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天安数码城等一批电商载体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已吸引阿里巴巴、安歌环球等知名电子商务、软件企业进驻。跟踪家纺产业电子商务发展,南通家纺网上零售额占南通网上零售额的四分之三。双11,南通家纺天猫网上销售额3.71亿元,占全国家纺天猫网上销售额的26.7%。罗莱家纺当日网上销售1.88亿元,列家纺类第一,列全行业第八。推进信息安全建设。完成27家单位35个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目前,我市受训合格的党政机关信息安全员已覆盖到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机关,在13个省辖市中位列第一。
8、健全诚信体系。立规建章规范运作。根据省政府信用管理三个失信惩戒办法,起草南通市具体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及南通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与市邮政管理局联合出台《南通市快递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试行)》,开展快递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左右联动形成合力。联合相关部门,在南通信用网发布诚信“红黑榜”,十月份以来共发布“红榜”企业2604个,个人138人次;“黑榜”企业31101个,个人152人次。在全省率先开展文明交通信用等级评价系统建设与评定工作,已完成规划设计、方案制定等工作,第一期即将公布交通肇事罪违法名单。完善数据突出特色。完善42家单位和部门的“红黄绿”预警系统数据征集工作,做好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电子监察预警纠错督办工作。从20xx年1月起电子监察正式运行以来,共归集信用数据393万余条,本年增加330万余条。其中,重点人群的9.19万条信用信息,食品安全信用监管信息1万余条,信用涉诉信息450条,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信用信息共享专栏发布9.69万条各类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企业贯标壮大规模。组织实施第四批南通市企业信用管理贯标工作,全市共350余家企业接受集中培训宣贯,共有342家企业通过了贯标验收,完成第45家市级示范企业创建工作。
9、强化队伍建设。按照中央、省、市委关于教育实践活动工作部署,认真抓好教育实践活动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突出目标导向,以教育实践活动带动机关作风提升。紧紧围绕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突出“双创双争”、创新“三服务三破解”,紧密结合经信工作实际,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全委每位领导干部分别挂钩1个县(市)、区和1个三解三促挂钩联系村(居),先后深入基层企业120家,走访基层企业职工和群众320人次,梳理各类意见和建议89条,委领导班子查摆“四风”问题15项,制定整改措施19条;11位党组成员个人查摆的“四风”问题共107项,落实整改措施109项,出台完善相关规章制度6大方面24个。突出群众观念,以教育实践活动促进机关队伍凝聚。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开门广泛征求意见,在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开展了“五个必谈”活动,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分管处室和直属单位负责同志、中层正职与副职、支部书记与党员之间进行了深入谈心谈话,推心置腹、敞开心扉,交换思想、指出问题。在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各位党组成员坚持动真格、有辣味,批评与自我批评抛开面子、放下顾虑、直指要害、坦诚相见,真正做到了“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达到了“洗澡”、“治病”的效果。突出整改落实,以教育实践活动带动法治机关建设。把整改贯穿活动始终,针对征集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民主生活会上查摆的问题,委党组多次召开会议逐项分析、逐项研究,明确整改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先后确定了14条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即知即改,其中4条在南通日报头版进行了公开整改承诺,另有10条当月即做到了整改落实到位。同时结合我委的实际,围绕科学民主决策、厉行节约、党务政务公开、提升优质服务、加强廉政勤政、强化政务管理等6大方面,制定修订《党组议事规则》、《机关“三公”管理规定》、《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等24项制度,进一步强化了机关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成效。
三、20xx年工作思路
20xx年是收官之年,也是经济发展适应新常态、创造新优势、做出新贡献的关键一年。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抢抓国家一系列叠加发展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增长“新常态”,准确把握区域产业新特征,以稳中求进为基调,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围绕扩量提质增效,正确处理增长与结构、增速与质态、增量与存量“三项关系”,加快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进、服务经济与绿色制造统筹“三大发展”,着力实施新主导产业培育、新特色载体打造、新增长点带动“三新工程”,精准发力,定向施策,保持全市工业和信息化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20xx年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力争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10%左右,工业应税销售增长10%左右,新兴产业现价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投入增长10%左右,技术改造占工业投入比重提升2个百分点,设备抵扣额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完成信息基础设施投入32亿元,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1600G,城市百兆光网覆盖率达到98%,农村20兆光网覆盖率达到50%,4G站点达到8000个,WiFi热点达到3600个,每千人互联网用户数达到930人。万元工业应税销售电耗下降1%,七大高耗能产业产值占比下降0.2%,完成省下达节能目标任务。培育创建融合创新示范企业30家。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15家、市级40家。完成企业信用管理贯标300家,培育市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30家,完成国家信用助理管理师培训75人次。新增规模企业250家,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00家。完成物流业增加值400亿元,增长10%左右,社会物流总额2万亿元,增长10%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降至15%。
围绕主要工作目标,重点做好6个方面工作:
1、着力于“稳”,确保工业经济稳中有进。改进经济运行调节的方式方法,加大政策扶持,优化协调服务,挖掘经济增长潜力,全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质效提升。培育增长点。围绕全市省、市级工业经济新增长点,结合项目投入情况,加强跟踪协调服务,及时发现协调新增长点的矛盾和问题,加快产出进度,以增量发展带动存量调整,以优质项目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全年排出全市5000万元新增长点不少于200个,新增销售收入不低于500亿元。巩固支撑点。加强对全市应税销售200强企业、销售亿元企业、180家用电大户进行动态监控,坚持“一企一策、特事特办”,对大企业(集团)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实行个案处理,加快协调解决,确保健康运行。止住出血点。重点关注船舶、纺织等低迷行业运行走势,关注受欧盟双反和人民币升值影响较大的外贸出口行业,密切关注应税销售和用电增幅下降的骨干企业。加强政银企配合,开展企业风险点的排查防控,指导企业加强库存积压产品和呆坏帐的处理核销制度,努力把两项资金占用控制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持续健康发展。
2、发力于“攻”,推动重点项目达产达效。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努力化解投资增速持续回落、企业投资意愿减弱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增长的发展后劲。强化项目管理。做到在建项目“全程跟踪”,紧紧抓牢当前招商局重工、恒科新材料二期、甬金金属、达美特种车、陆地方舟等117个超5亿元重大工业项目,建立投资项目建设信息线上跟踪和线下督查制度,及时了解和督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问题,重点关注“有数据、没形象”的现象;竣工项目“分析效益”,掌握项目竣工投产或部分投产后产能释放情况,重点关注“投的下、产不出”的现象;储备项目“提前介入”,建立新开工和储备项目落地开工最新进展情况反馈机制,定期更新新开工项目库和储备项目库,重点关注“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突出技术改造。将工作重心从投入总量向投资质量、效益上进行转变,在确保工业投入运行于合理区间的同时,更加注重技术改造的支撑,更加注重设备投入的支撑,更加注重竣工产出的支撑。围绕“四新应用”,推进技术改造再上平台。鼓励企业广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进行技术改造,支持“机器换人”,打造10个市级“智能车间”示范项目。优化项目服务。整合用好财政扶持资金,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兑现效率,进一步激发项目业主投资动力。谋划建立南通市产业投资基金,采取财政牵头、社会募资、市场运作的方式,针对重点发展的产业链技改关键项目,给予“送上马、扶一程”的政策支持。进一步清理和减轻项目建设负担,在面上推广市级重特大项目零收费政策,重点梳理和降低在项目建设领域的规费,调动项目业主的积极性。对照法律规范,研究下放行权前置关系,对技术改造备案、核准前置的能评、环评等事项进行梳理,该取消前置的取消前置,该并联审批的并联审批,进一步理顺流程,提高效率。
3、倾力于“转”,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创新智造和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推动高端化发展。研究编制纺织服装、化工医药、电子信息等六大主导产业高端发展规划,继续推进双倍增、双突破、双提升工程,加快形成一批百亿级龙头企业集群。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发展“310工程”,加大对“种子产业”领域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加快培育通用航空、机器人、智能建筑等“种子产业”壮大规模,尽快形成集聚效应,提供有力支撑。大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力争在国家级产业集群区品牌建设示范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知识产权应用示范企业以及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培育上取得突破,积极开展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推动服务化发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助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积极向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推动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加速聚集。充分利用铁路、航运、空港等枢纽节点,构建集疏运体系,重点推进11家省、市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在市区形成以南通综合物流示范园、南通综合保税区、南通空港物流园区、南通火车西站物流园区四位一体、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空间布局。推动绿色化发展。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推广应用低碳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继续深化化工园区环保专项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园区外生产企业专项整治,继续做好市区禁燃区内4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工作。强化节能目标约束,及时公布各区县工业能耗动态、用能大户能耗情况、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走势等数据,及时发布节能预警晴雨表,采取综合措施,强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确保完成年度及节能任务。推动特色化发展。坚定不移以“四个一”为主要着力点,下大力气引进和建设一批龙头企业及项目,一批技术研究中心,一批公共服务平台,一批高端人才及团队,扎实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优胜劣汰机制,加快培育一批示范特色基地。把做强做大特色产业板块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特色产业基地、特色“区中园”和配套园、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充分发挥特色载体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中的支撑带动作用,不断壮大区域特色板块经济的规模。对已命名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扶持、招商引智、重要载体建设、产业链打造等举措,尽快壮大规模、提升档次、彰显特色。继续推进园区提档升级,推动智慧园区建设,选择1-2家园区开展智慧园区建设试点。深入推进市区工业经济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市区工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引领作用。推动集聚化发展。推动开发园区、区中园、集群和集聚示范区等产业园区载体建设,促进开发园区功能提升,建设标准厂房150万平方米,继续争取省经信委和省国土厅关于标准厂房建设土地指标奖励。力争培育百亿级工业园区2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14个。全面开展化工园区和省级以上开发区生态园区创建工作,力争创建生态园区5个。
4、合力于“融”,打造智慧城市服务民生。围绕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及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创建,立足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重点实施信息化提升七大工程建设。实施顶层规划落地工程。进一步理顺智慧南通建设顶层设计规划中编排的167个项目与《国家智慧城市建设任务书》明确的17个项目的衔接关系,重点健全上下联动、部门协同、企业参与的推进体系,进一步明确任务书、时间表和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实施智慧设施提升工程。以建设“光纤化、宽带化、广覆盖、深覆盖”接入网为目标,全面实现城市光纤化,加快农村地区光纤宽带建设。大力建设以3G/4G为主、以WLAN为补充无线高速宽带网,力争4G网络主城区、县城及重点乡镇全覆盖,市区20个公共场所免费wifi覆盖;重点加大苏通产业园云计算中心项目推进力度,推进浪潮、中兴云计算中心、如云科技“建筑云”等重点云计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施智慧产业培育工程。建立“政府引导、社会投入”的信息化投融资机制,引进社会资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探索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奖励补贴等市场化方式运营智慧城市公共服务项目;加快推进中兴、华为、软通动力、凯捷、神州数码等智慧产业项目有序落地,积极引导中兴公司重点开展4G网络研究和应用,发展大数据及云计算产业,推动软通动力打造南通市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大力推进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力争全年实现销售150亿元,确保苏中、苏北领先。实施智慧民生普惠工程。加快建设智慧公众服务、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17个重点智慧应用项目,重点推进市民卡工程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经济发展、政府事务、企业管理、百姓生活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公共服务均等普惠水平。启动建设城市公共数据库和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打造城市级大数据中心。实施智慧政务优化工程。统一部门数据资源技术标准,实现部门信息资源“连连通”;整成相关部门业务应用和数据服务系统,集中构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智慧应用体系;大力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向社会逐步开放,支持社会力量应用信息资源发展便民、惠民、实用的新型信息服务。实施融合创新示范工程。推动信息网络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开展工业企业融合创新示范培育工程建设,提升制造业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大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品牌创新、营销网络和商业模式创新力度,在嫁接与融合中增添实体经济发展新动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统筹布局大数据、云计算等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电商换市”,推动一批重点电商发展项目和电商平台普及项目建设,培育一批电子商务示范点,积极创建国家第二批信息消费试点城市。重点开展信息化服务企业及走进园区、行业活动,提升企业、园区信息化应用水平,力争培育创建融合创新示范企业30家。实施信息安全保障工程。健全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加强要害信息设施和信息资源安全防护。建设南通市党政机关信息网络监测平台,摸排确定全市100个重要信息系统并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国家信息中心合作,力争在通建设电子商务数据保全中心和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安全研究与服务中心(南通)分中心。
5、致力于“优”,提升服务水平优化环境。进一步简政放权,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打造区域发展“暖环境”。服务发展培育新优势。认真落实市政府提升服务效能减轻企业负担意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契机,在精政简权和服务转型的同时,更加注重服务企业能力水平的提升,完善服务企业“直通车”制度,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培育一批省、市级管理创新示范和优秀企业,积极落实企业减负工作。研究探索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更优途径,为广大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招工难、市场开拓难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政策扶持拓展新模式。在抓好现有政策及时兑现的同时,研究出台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产业扶持政策,注重定向发力、有的放矢,强化政策的聚焦性、撬动性和催化效应,着力解决交叉重叠、使用分散,重分配、轻管理、轻绩效等问题。创新政策资金使用方式,逐步转向以创投、风投、贷款风险补偿等有偿使用为主,补助奖励等无偿拨款为辅的方式,切实发挥政策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修订中小企业扶持资金实施细则,使专项资金发挥更大的引导作用。进一步落实好中小企业相关扶持政策,深入重点园区、特色基地宣传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扩大中小企业政策知晓率。要素保供落实新举措。电力保障上,加快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全年完成电网建设项目投资17亿元;保持电力供需平衡,力争全年完成工业用电量250亿千瓦时;优化电力需求侧管理,推进大用户直购电;总结推广重点用电企业电费预结算试点经验,力争更多企业得到实惠。资金保障上,组织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服务产品,积极开展新型互联网金融服务,探索推介P2P产品;引导各地设立中小企业应急周转和应急互助基金,为正常经营企业提供应急周转服务;做大融资担保平台,积极发挥国有资本增信功能,引导各地财政或国有企业加大资本投入,力争全年新增担保贷款150亿元;健全再担保基金运作模式,突出再担保基金的政策导向作用,修订市区再担保基金管理办法,对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初创型、科技型、税源型、成长型企业,采取再担保分摊风险方式,鼓励担保机构进行担保;加强银企矛盾协调,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资金链等风险。煤炭保障上,积极做好保供工作,以市场为手段、企业为主体打造区域煤炭交易中心,力争全年煤炭购进3300万吨,煤炭销售3200万吨。无线电监管上,根据无线电应用的新趋势和用户需求新变化,科学合理地配置有限的频率资源,满足重点行业、重大项目需求;严格落实重要时期维稳、重点频率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情况处置任务;加大打击查处伪基站、黑广播、卫星干扰的机器和考试无线电作弊力度,及时查处有害干扰,切实维护好我市无线电安全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平台建设打造新空间。充分发挥南通市中小企业合作促进会作用,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做到更新正常化,扩大平台对外影响;依托中小企业服务大联盟,整合招行小贷中心、科技局生产力促进中心、南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市总商会人才培训中心、人社局创业服务中心、南通律师协会等多方资源,力争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进一步延伸拓宽服务空间。信用体系营造新气象。制订信用管理失信惩戒办法实施方案,促进诚信体系建设长效化、制度化;完成信用平台升级改造,建设平台数据清洗、整理质量保障系统;完善文明交通系统,扩大公示范围;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做好南通信用网“红黑榜”发布工作,利用媒体集中宣传企业信用管理贯标及示范企业,宣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法规、计划措施和典型案例;开展企业信用管理贯标和国家助理信用管理师培训工作。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安全,联合安监、质监、供电等部门加强监管督查,确保电力、早修船行业安全生产。
6、聚力于“实”,强化机关作风履职尽职。积极打造机关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新常态”,不断提升机关组织能力和履职尽职水平。组织教育常态化。强化党组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纪检监察的监督责任,坚持与中心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核,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继续结合中央、省以及市委关于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做好整改到位、回头看等工作。扎实开展三解三促活动,深化“三家两员”服务品牌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围绕一评五制、创先争优,推动公务员管理工作规范化,上水平。监督管理常态化。加强效能作风建设,着力在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根据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进一步拓展廉政风险查找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对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持之以恒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十项规定的贯彻执行,进一步强化三公经费使用管理,防止“四风”问题复发反弹。法治建设常态化。加强依法行政,强化制度硬约束。围绕执行规章制度狠抓落实,不断增强制度执行力,制度执行到人到事,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做到按章办事、令行禁止,推动权力在制度的框架下阳光运行,维护制度的刚性约束。
推动南通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在新时期更大力度、更高质量的跨越,为早日建成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作出应有贡献。
篇6: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全省医药行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
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全省医药行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
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全省医药行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经(信)委、各行业办、有关企业:《全省医药行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一月二十九日
全省医药行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
医药产业是我省具有潜在发展优势的产业,振兴和壮大我省医药产业,对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提高国民健康和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快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推进我省医药行业调整和振兴,培育形成我省新型支柱产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该实施方案。
一、行业现状
近年来,我省医药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已形成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种植、中成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中药饮片、卫生材料、药用包装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医药生产体系和流通体系。制药企业和医药批发企业分别通过GMP、GSP认证,涌现出了亚宝、威奇达、振东、康宝、普德、安特、太行、博康等20多户制药优势企业和山西双鹤药业、国药山西公司等15户医药流通优势企业;拥有1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和9个省级技术中心;初步形成了大同、太原、晋中、运城、晋东南、侯马等以医药工业园为核心相对集中和规模化发展的医药产业集群;培育出羟氨苄青霉素、清开灵注射液、维脑路通、丁桂儿脐贴、桂龙咳喘宁胶囊、复方苦参注射液等近三十种品牌产品和黄芪、党参、柴胡、款冬花、远志等三十种道地中药材,医药产业品牌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势头强劲。目前,我省共有医药生产企业126户,医药流通批发企业423户,2008年我省医药行业和医药商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和60亿元。
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医药产业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产业总量不大,在全国排名靠后;二是企业规模偏小,缺乏有影响力的大型龙头企业;三是产业创新基础薄弱,医药产业研发投入不足,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四是医药行业园区基础相对薄弱,产业层次较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尚不完善;五是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系统推广应用明显滞后等。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技术改造,围绕“发展化学原料药、促进中药现代化、开发非专利药、加快新药研发”四条发展主线,突出特色、仿研结合、创优品牌、做强园区,推进企业集团化、产业规模化、品牌国际化,不断提升行业风险控制能力,实现医药产业由潜力产业向新兴支柱产业的跨越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11年,医药行业销售收入达180亿元,医药商业销售收入达120亿元。打造形成1户销售收入30亿元、2户销售收入20亿元、4户销售收入10亿元和10户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推进大同、太原、晋中、运城、晋东南、侯马六大医药产业集群建设。
三、发展重点
(一)做大做强龙头骨干企业
通过企业联合重组和自我滚动发展,做大做强亚宝、威奇达、振东、康宝、普德、安特、太行、博康8户产业龙头企业和山西双鹤药业、国药山西公司等2户商业龙头企业;培育扶持阿拉宾度、同星、广生、华康、云鹏、银湖、三九同达、海斯、广誉远、德元堂、仟源、津华、瑞福莱、华元、三宝、正元盛邦、华卫、创隆、太原药业等20户骨干企业。在全省形成亚宝、太行、振东三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成药生产及中药科研开发为一体的中药现代化产业龙头,威奇达、博康、同星三大以发酵工艺为主的抗生素、土霉素、半合成抗生素原料药及制剂产业龙头,康宝生物医药和创新药物产业龙头,山西双鹤药业现代医药物流及电子商务配送中心立足山西、面向全国的零售连锁配送体系。依托产业龙头及现代物流体系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促进一批骨干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到2011年,龙头骨干企业销售收入比重占到全省85%以上。
(二)培育壮大六大特色产业集群
依托大同、太原、晋中、运城、晋东南、侯马六大医药行业园区,加强公用工程、交通运输、环保治理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聚集医药企业和重点项目,形成六大特色医药产业集群。
大同医药产业集群:以大同医药工业园为核心,由朔同地区的制药工业及配套产业构成。以发展化学原料药和促进中药现代化为重点,打造形成全国最具优势的化学原料药制造基地。到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
大同医药产业集群重点项目表
单位:万元
企业名称 项目内容 改造后总产能 总投资 销售收入
山西威奇达药业有限公司 全酶法技改项目 年产750吨 3000 42651
山西威奇达药业有限公司 克拉维酸扩产项目 120T 6600 8448
山西威奇达药业有限公司 异地搬迁项目 年产克拉维酸钾200吨、7-ACA1200吨、头孢粗品原料药及其他原料药3900吨 67936 300000
山西振东泰盛药业公司 粉针、冻干粉针及中药提取项目扩建 中药500吨,粉针1亿支,冻干粉针1亿支 20000 25000
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 安曲南等原料药扩产项目 10000 12000
大同同星抗生素制药公司 土霉素、淀粉生产项目 年产5000吨土霉素、20万吨玉米淀粉 55000 200000
山西诺成制药有限公司 大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线项目 小容量注射剂6600万支、大容量注射剂15200万瓶 13640 83320
山西云中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年产2亿粒的'微粉活血通脉胶囊项目 年产2亿粒 1991 13120
山西新宝源制药公司 年产500吨无菌原料药项目 西林系列250吨,
头孢系列250吨 6000 25000
大同市利群药业公司 中药提取项目 125吨 4500 10000
山西吉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装药用植物空心胶囊及软胶囊生产项目 24亿粒植物空心胶囊 10672 22680
山西渊源药业有限公司 乳酸菌素原料药扩大1000吨项目 1000吨 5000 4200
大同华田创生科技有限公司 年产1000吨药用结晶果糖项目 1000吨 3400 14000
太原医药产业集群:以太原制药工业园、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由太原地区的制药工业、医药流通企业及配套产业构成。以发展生物医药、化学原料药及现代医药物流为重点,打造太原医药产业集群仿创非专利药、化学原料药和现代医药物流的特色优势地位。到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
太原医药产业集群重点项目表
单位:万元
企业名称 项目内容 改造后总产能 总投资 销售收入
山西博康药业有限公司 替卡西林钠原料药技改项目 年产50吨 6514 15000
山西博康药业有限公司 头孢替唑钠原料药技改项目 年产30吨 5000 9000
山西博康药业有限公司 复方头孢类抗生素项目 年产1000万支 4000 50000
山西瑞福莱药业有限公司 国家一类新药――治疗少年儿童多动症和抽动症的小贴士可乐定透皮贴剂产业化项目 年生产小贴士1000万贴 8000 12400
太原华卫药业有限公司 冻干粉针、软胶囊建设项目 冻干粉针年产2000万支;软胶囊1.5亿粒 4057 8800
山西华元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新产品接骨续筋胶囊技术改造项目 年产硬胶囊剂3亿粒 4900 6750
山西创隆制药有限公司 国家新药隆舒雅(替米沙坦)原料药和制剂产业化项目 6200 15000
山西东进制药有限公司 磷霉素原料药项目 年产400吨 2000 24000
太原药业有限公司 曲克芦丁片项目 年产20亿片 1000 35000
太药工业园 基础设施改扩建项目 1000 3000
山西迈迪制药有限公司 中药产业化及生物工程药物产业化项目 克栓胶囊5亿粒,双骨三子胶囊5亿粒 10225 40000
山西康源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医药技改项目 1.5亿瓶大容量注射剂、1000万支口服液、3000吨中药饮片 18000 30240
晋中医药产业集群:以晋中医药园为核心,由晋中地区的制药工业及配套产业构成。晋中医药产业集群以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成药和非专利药仿创为重点,着力做大传统经典国药品牌。到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晋中医药产业集群重点项目表
单位:万元
企业名称 项目内容 改造后总产能 总投资 销售收入
山西安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年产200万瓶米诺地尔液改扩建项目 年产200万瓶米诺地尔溶液 5500 3000
山西广誉远制药有限公司 龟龄集、安宫丸改扩建项目 1500 56750
山西华辉凯德药业有限公司 红花黄色素冻干粉针项目 年产2000万支 6000 20000
山西黄河中药有限公司 脉康软胶囊项目 年产2000万粒 1000 2000
山西宝泰药业有限公司 聚维酮碘原料药及制剂项目 年产500吨 600 20000
山西广生胶囊公司 70亿粒植物胶囊生产线 200亿粒 11000 9000
山西天生制药有限公司 中成药扩产及异地搬迁项目 5000吨 4900 12000
运城医药产业集群:以亚宝医药工业园为核心,由运城地区的制药工业及配套产业构成。运城医药产业集群以中药现代化和新药开发为重点,着力打造中药现代化和新
★ 宾馆招聘启事范文
★ 公告范文格式
★ 广播招聘启事
★ 规范招聘启事格式
★ 秘书招聘启事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招聘启事(共6篇)】相关文章:
餐饮招聘启事2023-01-22
电视播音主持人招聘启事2023-01-11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南通分行招聘启事2022-12-03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招聘启事2022-08-31
厦门市思明区特殊教育学校招聘启事2022-08-02
求职信铁路500字2022-06-14
入职说实话离职讲好话2022-05-02
盘点南京最接近职场的大学2022-09-10
山东省栖霞市公开招聘60名教师通知2022-11-18
快递公司求职信2022-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