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香梨花味高三作文

时间:2022-04-30 12:52:10 高三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江湖骗子收藏家”为你分享30篇“飘香梨花味高三作文”,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飘香梨花味高三作文

篇1:飘香梨花味高三作文

飘香梨花味高三作文

站在我对面的是棵梨树。它没有其他树那么青茂,枯委的它奇怪的生长在这世界上,仿佛一个病入膏盲的老人无奈的等待着末日的来临。

心突然痉挛,恐惧再一次侵袭而来,蹲下身来,抱脚抽泣。

我从来没有认为过我是个理智的人,因此,我只能凭着自己的感性认识生活在这个大世界里。在色彩斑谰的霓虹灯照耀下的城市中穿行。只是一不小心的瞬间,便撩乱了眼前的一切景象。

我曾经为了考试而没日没夜的学习,也曾经为了留住他而倍加努力地改变自己。当然,这结果并不是我想要的,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我曾经认为活着没有意义,因为我觉得我是被苍天和万物们遗忘的。但我并没有轻生,因为我怕痛。当刀子划过我的手腕时,皮肤裂开了一着口子,微微怜着血丝,从那一刻我便透彻透彻什么?具体我也不清楚,只是冥冥中觉得我的命运被别人遇弄了。

一只乌鸦从梨树上飞过,只留下一声凄凉的叫声,像是梨树生命中的一个过客,匆匆而至,悄悄而去。

我是一个不善倾诉的.人,不是因为我不信任我身边的人,而是我怕他们听了我的心事后会疏远我。因此我只有把心情洒在作文上。在我平静的生活中依然有许多快乐与优伤,我只是希望能一直写,写下周围发生的一切,用笔和纸张定格这些苍苍事物。

我记得在某一天,我看到一篇文章,它的结尾这样写的:校园的六月,到处有眼泪的爱情,连累了无辜的梧桐树。我想很多年以后我还会记得,二十岁那一年的杭州,有一棵流泪的梧桐树。我并不知道我面前的这棵梨树会不会流泪,但我知道它会心痛,像我一样……

看着眼前梨树的苍颜,我释然,其实再华丽的人与再困苦的人的结局只有一个――归顺于大地。这只是一场轮回,命中注定的轮回。梦非梦,当梨花味悄逝后,我只是被刹那的感动感化了,与此同时,秩序没有改变,时间没有停滞,没有人会在乎我。

在很多年以后,我想我依然是用笔和纸挥洒着心情,依然迷失在霓虹灯的照耀下,依然凭着自己的感性认识独特的生存在这个花花世界上……

篇2:飘香梨花味

站在我对面的是棵梨树。它没有其他树那么青茂,枯委的它奇怪的生长在这世界上,仿佛一个病入膏盲的老人无奈的等待着末日的来临。

心突然痉挛,恐惧再一次侵袭而来,蹲下身来,抱脚抽泣。

我从来没有认为过我是个理智的人,因此,我只能凭着自己的感性认识生活在这个大世界里。在色彩斑谰的霓虹灯照耀下的城市中穿行。只是一不小心的瞬间,便撩乱了眼前的一切景象。

我曾经为了考试而没日没夜的学习,也曾经为了留住他而倍加努力地改变自己。当然,这结果并不是我想要的,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我曾经认为活着没有意义,因为我觉得我是被苍天和万物们遗忘的。但我并没有轻生,因为我怕痛。当刀子划过我的手腕时,皮肤裂开了一着口子,微微怜着血丝,从那一刻我便透彻透彻什么?具体我也不清楚,只是冥冥中觉得我的命运被别人遇弄了。

一只乌鸦从梨树上飞过,只留下一声凄凉的叫声,像是梨树生命中的一个过客,匆匆而至,悄悄而去。

我是一个不善倾诉的人,不是因为我不信任我身边的人,而是我怕他们听了我的心事后会疏远我。因此我只有把心情洒在作文上。在我平静的生活中依然有许多快乐与优伤,我只是希望能一直写,写下周围发生的一切,用笔和纸张定格这些苍苍事物。

我记得在某一天,我看到一篇文章,它的结尾这样写的:校园的六月,到处有眼泪的爱情,连累了无辜的梧桐树。我想很多年以后我还会记得,二十岁那一年的杭州,有一棵流泪的梧桐树。我并不知道我面前的这棵梨树会不会流泪,但我知道它会心痛,像我一样……

看着眼前梨树的苍颜,我释然,其实再华丽的人与再困苦的人的结局只有一个――归顺于大地。这只是一场轮回,命中注定的轮回。梦非梦,当梨花味悄逝后,我只是被刹那的感动感化了,与此同时,秩序没有改变,时间没有停滞,没有人会在乎我。

在很多年以后,我想我依然是用笔和纸挥洒着心情,依然迷失在霓虹灯的照耀下,依然凭着自己的感性认识独特的生存在这个花花世界上……

篇3:面包味飘香作文

打开烤箱,随之而来的是香气扑鼻的面包的香气,一个松软诱人的面包呈现在面前。咬下一口,浓郁的麦香味充斥在口中。

把时钟的指针拨回到一年前,那是我们升做初中生的第一天。随着轻松悦耳的下课铃,原本寂静无声的校园顿时炸开了锅,一个个素未相识的面孔背起了书包向着校门外走去。

太阳渐渐落山,只剩那抹金灿灿的余晖,喧闹的校园里又变的`鸦雀无声,只剩下我和他――新同学,还在校门口苦苦等待。

我走了过去,轻轻的拍了他的肩膀说:“你也在等?”他点了点头,渐渐我们的扯开了话题,夕阳渐渐消失,时间流逝着,我的腹中早已空空如也,突然肚子一阵“雷声”响起,我们四目相对,尴尬的笑了笑,然后不约而同的摸向了空空荡荡的口袋,摸索了一会儿,真巧,一人一块硬币!我说:“买点东西吃吧?”他点了点头。

来到一家小卖部前,我们递上了那两块早已经被手心的温度捂热了的硬币,拿了一个面包。撕开那个透明的包装,一股浓郁的麦香味扑鼻而入,我撕了两半,递给了他一半,然后迫不及待的吃了起来。轻轻的咬下一口,面包的味道在口腔中游荡,细细品尝,还可以尝到淡淡的奶油味。我们吃的津津有味,两个充满童真的眼神对视,我问:“好吃吗?”

他说:“我感觉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面包了!”他一脸认真的说。

我说:“我感觉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面包了!”我一脸认真的说。

我们相视而笑。

一年时光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已经也成为了好朋友。虽然吃了那么多的美食,但那个面包依旧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面包,因为那是友谊的味道,互帮互助的味道……

篇4: 年味飘香作文

腊月将至,我开始咂摸起飘香的年味儿来。

其实,冬至时,庄户人家已有了依稀的年味。冬至那天,和过年一样,要吃顿热气腾腾的饺子。只是,冬至离年远,味道便浅浅的。浅的好像一丝儿烟,日子一过,马上烟消云散了。“冬至十天阳历年”。农家谚语,很准。阳历年,不算年。对于庄户人家来说,只不过是普通年份上的加加减减。年龄,还是老年龄;迎送嫁娶,照常进行。日子,再平常不过。真正的年味儿,是在进了腊月里。

一进腊月,年味儿便随着倒数的日子,一天天的压缩凝聚。这时,我常常跟在母亲身后,像母亲的一段影子,形影不离。我撒娇似地问母亲:妈,什么时候过年呀?母亲依旧忙着手上的活,并没有回头:快了,自己看月历牌去。月历牌挂在东屋的山墙上。我跪在小坐柜儿上,翻着厚厚的,尚没有撕下几页的日历,心里偷偷的记着数。等到翻到那张喜气洋洋,印着大红的“春节快乐”的日历时,悄悄地把它折起来。那一天,我将可以穿新衣,放鞭炮,吃花糖,兴许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月才到年。腊八粥,香又甜,转眼就是二十三。二十三,糖锅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买酒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走一走”。腊月里的每一天,似乎都在为年忙碌。难怪常听母亲唠叨:这哪是过年呢,越到年底越忙活。

腊月初八,习惯上要喝腊八粥。腊八粥熬的功夫越长,越好吃。为了能让我吃上腊八粥,那天,母亲起得很早。我是被灶膛里噼噼啪啪的爆破声惊醒的,一翻身,趴在暖和的被窝里。其时,窗外黑咕隆咚,离天亮还早。我看见母亲蹲在灶台前,低着头,正向灶膛里吹气。柴有些湿,不爱着,股股的黑烟从灶口冒出来。冷不丁,“呼”的一声,一团火苗像淘气的小蛇窜出来又缩回去,吓得母亲向后一仰,险些跌坐在地。红红的火光映在母亲的脸上,母亲的脸上已是泪花儿莹莹。

做腊八粥的原料,除一些红枣和江米需到集市上去买,大多是自家地里产的,有时何止八样。十几亩地的花生这时已经卖出去了,留下的种子装在口袋里,码在西屋,随时包来用。头儿天,母亲把一些红小豆或是黄豆,铺在簸箕底,坐在台阶上,就着阳光,把里面的碎石头和土坷拉捡出来。母亲捡的很仔细,即便那样,喝粥的时候,也常被漏网的石头,“嘎嘣”一声,硌到牙,麻酥酥的。腊八粥里面还要放糁子、大米、小米,或是高粱米,简直是庄稼大杂烩。

这时候,屋里已经热气缭绕,腊八粥快熬好了。母亲叫我起床。等我洗漱完毕,母亲已经给我盛好了满满的一大碗。腊八粥被母亲熬得又粘又香,我呼噜呼噜的吃了两大碗,身子立刻暖呼呼的。母亲问:吃饱了吗?我说吃饱了。我拎上书包去找学伴刚子。我问他,吃腊八粥了吗。他说吃了。我说香吗,他说香。我们走在村外的小路上,大团大团的热气从口中呼出来。东方天际已经有了鱼肚白,今天似乎亮的早。莫不是这三九的凌晨,被我那两碗腊八粥给慢慢地融化开了?

过了腊月十五,人们开始赶年集。村子离两个集市近,一个在北边,五里地;一个在西边,十里地。两个集的日子正好错开,所以,可以天天上集。腊月二十以前的年集,人们并不怎么买东西,只是去集上转一转,凑凑热闹,选选年货,粘粘喜气。西院的大哥,有辆三马车。这时,他站在大街上,扯起嗓子喊:“赶集去了。”不一会儿,胡同里就会闪出大娘大婶,有的还拎个小马扎,说说笑笑的坐满一车。“突突突”,三马车驶向村外,半路上还能捎带上几个等车的人。

我一般是不随父母一块儿去的,他们去的晚。母亲刷家伙洗碗,父亲煮食喂猪,等忙停当了,都快晌午了。我是和伙伴百岁,一块儿早早的去。

我们到的时候,集上人还不多,都是些卖年货的。常摊有固定的摊位,不必火急火燎的来,那些想趁着过年赚点钱的,比如,卖春联,卖年画,卖瓜子糖果的,就必须摸着黑早来,占个好地方。大约过了十点,集上开始人多起来;再过会儿,就已经人挨人人挤人了,真是摩肩接踵,水流不透。我俩像两条小泥鳅,在人群里滑来滑去。头顶上到处是小贩的叫卖声,招揽生意。

卖年画的把年画挂在路边的墙上,把残锈的红墙装饰得花花绿绿,五颜六色。我喜欢彩色的画,喜欢画上面的故事,在这里我要流连很长时间。年画大多是戏出,有《春草闯堂》、《穆桂英挂帅》、《凤还巢》、《女驸马》等。凤冠霞帔,战衣彩翎;女扮男装,秀态英姿。真是光鲜耀眼,俊俏撩人。我徘徊在画前,仔细地看画下面的小字。虽不能窥全貌,但也能了解个大概。这样的画要贴在正屋的大墙上,蓬荜生辉。还有几样小尺寸的画,如“年年有余”。画上一个胖小子,憨态可掬;怀里捧着一尾鱼,旁边还有金灿灿的元宝。画面是红的,元宝是黄的,红黄搭配,喜气洋洋。这帖画大都贴在嵌在山墙上的窗户的两侧。

我俩在集市上穿梭游走,偶尔便会撞见村里的熟人,正在糖果摊前。其时,正是腊月二十左右,满摊上都是白里透黄的糖锅儿。他们问,吃不吃呀。我俩不说话,却不错眼珠的盯着糖锅儿。他们笑笑,买一点给我们,嘱咐我们不能多吃。我俩接过糖锅儿,哧溜一下,没影了。母亲曾对我说,糖锅儿不干净,不要吃。我可顾不得。我俩边走边把糖锅儿含在嘴里,却不嚼碎,而是用牙轻轻的咬住,糖锅儿便粘在了牙上,嘴合不上。他看着我,我看着他,吃吃的笑。

百岁喜欢鞭炮,拉着我奔炮市去。炮市在一座桥的南侧,路两边排满了四轮车,车上装着木头箱子,箱子上盖着棉被。箱子里装的都是炮,棉被是为了防震。卖炮人不吝惜炮,比赛似的,这家放完,那家放。我特别佩服这些人,我认为他们的胆子都很大。他们放炮从来不用杆子挑着,只是用一只手捏着线头,另一只手拿着燃着的烟,�a着药捻。胳膊平伸,身体转动。噼里啪啦,鞭炮声声,烟雾蒙蒙。那边呢,也早立好了几个“二踢脚”,点着后,“砰”“啪”两响,地上天上炸开了两朵花。放完后,人们蜂拥而上,把炮车围了个水泄不通。我俩只有眼巴巴看的份儿,在地上捡些零星的碎炮。

我俩回家的时候,日头已经西斜。我们并没觉得饿。那时,庄户人家大多吃两顿饭。我们稍感遗憾的是,来去空空,我们什么也没有买。百岁说,明天我们接着赶那个集。我说行。有了寄托,我们高兴起来,有说有笑。空旷的原野上,飘荡着我俩雀儿般的笑声。

腊月二十五左右,父亲要炸年货了。这是我最喜欢的。炸年货之前,先要做豆腐摊�馇;做豆腐摊�馇之前,父亲会吆上我随他去晃磨。磨是赵叔家的,整个南街只此一家。豆子在之前已经被父亲泡好,揉碎,去皮,浸在清水里。磨安放在一间小屋里,房梁上垂吊下两根绳,绑在推磨的磨把两端。我前腿绷,后腿弯,双手紧握横着的磨把;父亲则一只手轻扶着磨杆,一只手拿把勺子,舀起连汤带水的豆子,放进磨盘上的小洞里。随着磨盘吱吱扭扭的转动,乳白色的豆浆顺着磨壁流下来,一股绿豆的清香漾满小屋。晃磨是力气活,功夫不大,我的两条胳膊就已经酸软无力了。我暗暗的埋怨父亲,为什么不套上家里那头小黑驴呢?已经白白的闲了一冬。记得在书上看到过,用一块黑布蒙住驴的眼,驴就会乖乖的转圈拉磨。我呢,就可以站在一边,拿一个小木棍,边吆喝边偷偷的乐。可是,我只敢想想,却不敢说,怕父亲责怪。

豆浆磨好后,父亲挑回家。�馇是父亲自己亲手摊,豆腐要去别人家做。由于是自己吃,豆腐点的特别嫩。父亲用小车推回来时,豆腐在高粱杆穿成的拍子上颤颤悠悠,晶白细滑,还冒着热气,叫人看着就眼馋。

父亲炸年货一般在晚上,没有人打搅。炉子是地炉子,火旺;锅要稍大一点儿,盛油多。我坐在板凳上,等着。我最爱吃父亲炸的�馇盒儿。父亲自己做的馅儿。父亲把切碎的肉、炸豆腐、胡萝卜搅拌在一起,然后放上盐,倒上淀粉水,点上香油。父亲把做好的馅儿铺在一张整块的�馇上,再用一块儿�馇盖好,压实。然后,用刀切成四方(也有切成菱形的)的小块儿,放在锅里一炸;炸熟了捞出来,方正金黄,外焦里香。但是,父亲总是先炸豆腐块,或是�馇条,最后才炸�馇盒儿。我曾经用略带不满的口吻问过父亲,那是为什么。父亲说,�馇盒儿里有馅儿,掉在锅里会有渣子。父亲炸货炸到很晚。等父亲炸好�馇盒儿时,我已经躺在炕上,呼呼大睡了。第二天,听父亲说,我嘴角的口水流了老长。

母亲则在灶台前忙碌。母亲先蒸一锅黏黏呼呼的年糕,再蒸几锅馒头。母亲使碱不好,便唤来邻居大嫂过来帮忙。但母亲心细,手巧,除了馒头,还能变着法儿做出许多种花样。有糖包,豆包,花卷儿;花卷儿上面还要嵌一个大大的红枣,或是用红墨水点一个“红灯儿”。母亲把蒸好的馒头装在笸箩里,放在里屋;里屋没火,是天然的冰窖,能放好多天。

父亲不光炸年货,还要炖鸡,煮肉,蒸蒸碗。而且,做出来后,色香味都很地道。平时,没怎么见父亲下过厨房,家里来了客人,都是母亲忙里忙外。原来,父亲深藏不露,还有一手做大菜的本事。年货都预备齐全了,年三十也到了眼前。这时,小院里到处都弥漫着浓浓郁郁香香甜甜的年味;整个村子里,每户人家的庄稼院里,也全都弥漫着浓浓郁郁香香甜甜的年味。

岂止这些,欢乐祥和喜庆幸福,更是人们心中永恒的年味。

篇5:年味飘香作文

时间过得真快啊,又到了除夕,家家户户贴着春联,倒挂着的大红“福”字,放着鞭炮,期盼着马年吉祥;围在一起吃着温馨的年夜饭;四堂叔五堂叔带着孩子来串门,孩子们欣喜地追逐跑跳,大人们兴奋地谈天说地,欢声笑语充斥整座小楼,一缕缕年味儿弥漫在空气中。

时针渐渐接近了20点,春晚也快开始了。奶奶让大伯召集大家准备跳火群。这是每年除夕最令我激情澎湃的习俗。奶奶早就在老宅的空地上堆起了稻草和地瓜藤,这是她白天去田里捡来的,因为她知道我最喜欢跳火群。大伯和爸爸亮起打火机点燃了柴草堆,火势逐渐蔓延起来,火苗欣喜地跳动着。奶奶在一边念着:跳出去好代志,跳入来钱银来。她一定又在心里祈求全家平安顺利孩子学习好大人身体健康。爷爷说这古老的习俗寄托着美好蕴含着希望,大家都希望一切的怨念、晦气、不如意都在这熊熊燃烧的大火中化为乌有,过上红红火火幸福温馨的日子。

“谁要来勇敢地第一跳?”爷爷总是这样鼓起气氛。

“我先!”话还未落,伯父就飞快地从燃烧着的熊熊大火中蹿了过去,大家看了以后,都拍起了手,大声叫好。紧接着伯父又从另一端跳了回来,脸上多了一份小孩子的得意。伯父一定告诉火苗什么心愿?他没有说出来,但我知道那肯定是幸福的,因为他的神色是激动快乐的。

紧接着爷爷开始跳火群。爷爷今年80高龄,但他的身手一点儿也不差。只见他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到离火群大约1米的地方,然后一个小跑,在我还没来得及张大嘴巴表示惊讶时,爷爷已经跳了过去,就在我们叫好声响起时,爷爷又跳了回来,爷爷可真厉害!爷爷听了呵呵地笑了--他想让火焰带给我们全家出入平安,和睦幸福。我想起妈妈说爷爷生活极有规律,身体才保持得这么棒,我得好好向他学习。

接下来是堂哥,1米78的大个子,跳火群对他来说全无难度,一个助跑,轻轻松松过去了,又轻轻松松地跳回来,脸上的笑容是不是泄露了心中的幸福祈愿?

“到我了到我了”。我早都等不及了。看着一直往上蹿的大火,我默念着:金色的火苗请带给我优异的成绩,我会好好的努力的。念完我便飞快地往前跑,靠近大火前时,我纵身一跃,跳了过去,越过了噼里啪啦的火焰,在火群的另一端,我听见了家人们的鼓掌声,紧接着我飞快地从扭腰欢舞的火焰的另一端跳了回来,看见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最灿烂的笑脸。

爸爸这时才活动一下手脚,轻松地跳了一个来回,他总是等我表现完才开始,是不是这样他才放心和欣慰呢?

一轮跳完,大家开始争先恐后地跳过来跳过去,恣意地张扬着自己的勇敢,也带着更多的祈愿。随着时间的飞快流逝,熊熊火焰变成了小火群,小火群变成了小火苗,然后熄灭了。奶奶拿来一个小火炉,扒了一些灰烬,说是要放在家里,保佑来年的平安幸福。鞭炮声仍然此起彼落地响着,新年的气氛仍然沸腾着;我们心中的快乐之火仍然燃烧着。跳火群带来的年味儿,是光明温暖的;是充满着力量和蓬勃的;是流淌着奋斗与拼搏精神的。让我越过那熊熊燃烧的大火,朝心中的梦想奔跑,跳跃着。

篇6:年味飘香的作文

腊月将至,我开始咂摸起飘香的年味儿来。

其实,冬至时,庄户人家已有了依稀的年味。冬至那天,和过年一样,要吃顿热气腾腾的饺子。只是,冬至离年远,味道便浅浅的。浅的好像一丝儿烟,日子一过,马上烟消云散了。“冬至十天阳历年”。农家谚语,很准。阳历年,不算年。对于庄户人家来说,只不过是普通年份上的加加减减。年龄,还是老年龄;迎送嫁娶,照常进行。日子,再平常不过。真正的年味儿,是在进了腊月里。

一进腊月,年味儿便随着倒数的日子,一天天的压缩凝聚。这时,我常常跟在妈妈身后,像妈妈的一段影子,形影不离。我撒娇似地问妈妈:妈,什么时候过年呀?妈妈依旧忙着手上的活,并没有回头:快了,自己看月历牌去。月历牌挂在东屋的山墙上。我跪在小坐柜儿上,翻着厚厚的,尚没有撕下几页的日历,心里偷偷的记着数。等到翻到那张喜气洋洋,印着大红的“春节快乐”的日历时,悄悄地把它折起来。那一天,我将可以穿新衣,放鞭炮,吃花糖,兴许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月才到年。腊八粥,香又甜,转眼就是二十三。二十三,糖锅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买酒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走一走”。腊月里的每一天,似乎都在为年忙碌。难怪常听妈妈唠叨:这哪是过年呢,越到年底越忙活。

腊月初八,习惯上要喝腊八粥。腊八粥熬的功夫越长,越好吃。为了能让我吃上腊八粥,那天,妈妈起得很早。我是被灶膛里噼噼啪啪的爆破声惊醒的,一翻身,趴在暖和的被窝里。其时,窗外黑咕隆咚,离天亮还早。我看见妈妈蹲在灶台前,低着头,正向灶膛里吹气。柴有些湿,不爱着,股股的黑烟从灶口冒出来。冷不丁,“呼”的一声,一团火苗像淘气的小蛇窜出来又缩回去,吓得妈妈向后一仰,险些跌坐在地。红红的火光映在妈妈的脸上,妈妈的脸上已是泪花儿莹莹。

做腊八粥的原料,除一些红枣和江米需到集市上去买,大多是自家地里产的,有时何止八样。十几亩地的花生这时已经卖出去了,留下的种子装在口袋里,码在西屋,随时包来用。头儿天,妈妈把一些红小豆或是黄豆,铺在簸箕底,坐在台阶上,就着阳光,把里面的碎石头和土坷拉捡出来。妈妈捡的很仔细,即便那样,喝粥的时候,也常被漏网的石头,“嘎嘣”一声,硌到牙,麻酥酥的。腊八粥里面还要放糁子、大米、小米,或是高粱米,简直是庄稼大杂烩。

这时候,屋里已经热气缭绕,腊八粥快熬好了。妈妈叫我起床。等我洗漱完毕,妈妈已经给我盛好了满满的一大碗。腊八粥被妈妈熬得又粘又香,我呼噜呼噜的吃了两大碗,身子立刻暖呼呼的。妈妈问:吃饱了吗?我说吃饱了。我拎上书包去找学伴刚子。我问他,吃腊八粥了吗。他说吃了。我说香吗,他说香。我们走在村外的小路上,大团大团的热气从口中呼出来。东方天际已经有了鱼肚白,今天似乎亮的早。莫不是这三九的凌晨,被我那两碗腊八粥给慢慢地融化开了?

过了腊月十五,人们开始赶年集。村子离两个集市近,一个在北边,五里地;一个在西边,十里地。两个集的日子正好错开,所以,可以天天上集。腊月二十以前的年集,人们并不怎么买东西,只是去集上转一转,凑凑热闹,选选年货,粘粘喜气。西院的大哥,有辆三马车。这时,他站在大街上,扯起嗓子喊:“赶集去了。”不一会儿,胡同里就会闪出大娘大婶,有的还拎个小马扎,说说笑笑的坐满一车。“突突突”,三马车驶向村外,半路上还能捎带上几个等车的人。

我一般是不随父母一块儿去的,他们去的晚。妈妈刷家伙洗碗,父亲煮食喂猪,等忙停当了,都快晌午了。我是和伙伴百岁,一块儿早早的去。

我们到的时候,集上人还不多,都是些卖年货的。常摊有固定的摊位,不必火急火燎的来,那些想趁着过年赚点钱的,比如,卖春联,卖年画,卖瓜子糖果的,就必须摸着黑早来,占个好地方。大约过了十点,集上开始人多起来;再过会儿,就已经人挨人人挤人了,真是摩肩接踵,水流不透。我俩像两条小泥鳅,在人群里滑来滑去。头顶上到处是小贩的叫卖声,招揽生意。

卖年画的把年画挂在路边的墙上,把残锈的红墙装饰得花花绿绿,五颜六色。我喜欢彩色的画,喜欢画上面的故事,在这里我要流连很长时间。年画大多是戏出,有《春草闯堂》、《穆桂英挂帅》、《凤还巢》、《女驸马》等。凤冠霞帔,战衣彩翎;女扮男装,秀态英姿。真是光鲜耀眼,俊俏撩人。我徘徊在画前,仔细地看画下面的小字。虽不能窥全貌,但也能了解个大概。这样的画要贴在正屋的大墙上,蓬荜生辉。还有几样小尺寸的画,如“年年有余”。画上一个胖小子,憨态可掬;怀里捧着一尾鱼,旁边还有金灿灿的元宝。画面是红的,元宝是黄的,红黄搭配,喜气洋洋。这帖画大都贴在嵌在山墙上的窗户的两侧。

我俩在集市上穿梭游走,偶尔便会撞见村里的熟人,正在糖果摊前。其时,正是腊月二十左右,满摊上都是白里透黄的糖锅儿。他们问,吃不吃呀。我俩不说话,却不错眼珠的盯着糖锅儿。他们笑笑,买一点给我们,嘱咐我们不能多吃。我俩接过糖锅儿,哧溜一下,没影了。妈妈曾对我说,糖锅儿不干净,不要吃。我可顾不得。我俩边走边把糖锅儿含在嘴里,却不嚼碎,而是用牙轻轻的咬住,糖锅儿便粘在了牙上,嘴合不上。他看着我,我看着他,吃吃的笑。

百岁喜欢鞭炮,拉着我奔炮市去。炮市在一座桥的南侧,路两边排满了四轮车,车上装着木头箱子,箱子上盖着棉被。箱子里装的都是炮,棉被是为了防震。卖炮人不吝惜炮,比赛似的,这家放完,那家放。我特别佩服这些人,我认为他们的胆子都很大。他们放炮从来不用杆子挑着,只是用一只手捏着线头,另一只手拿着燃着的烟,焌着药捻。胳膊平伸,身体转动。噼里啪啦,鞭炮声声,烟雾蒙蒙。那边呢,也早立好了几个“二踢脚”,点着后,“砰”“啪”两响,地上天上炸开了两朵花。放完后,人们蜂拥而上,把炮车围了个水泄不通。我俩只有眼巴巴看的份儿,在地上捡些零星的碎炮。

我俩回家的时候,日头已经西斜。我们并没觉得饿。那时,庄户人家大多吃两顿饭。我们稍感遗憾的是,来去空空,我们什么也没有买。百岁说,明天我们接着赶那个集。我说行。有了寄托,我们高兴起来,有说有笑。空旷的原野上,飘荡着我俩雀儿般的笑声。

腊月二十五左右,父亲要炸年货了。这是我最喜欢的。炸年货之前,先要做豆腐摊饹馇;做豆腐摊饹馇之前,父亲会吆上我随他去晃磨。磨是赵叔家的,整个南街只此一家。豆子在之前已经被父亲泡好,揉碎,去皮,浸在清水里。磨安放在一间小屋里,房梁上垂吊下两根绳,绑在推磨的磨把两端。我前腿绷,后腿弯,双手紧握横着的磨把;父亲则一只手轻扶着磨杆,一只手拿把勺子,舀起连汤带水的豆子,放进磨盘上的小洞里。随着磨盘吱吱扭扭的转动,乳白色的豆浆顺着磨壁流下来,一股绿豆的.清香漾满小屋。晃磨是力气活,功夫不大,我的两条胳膊就已经酸软无力了。我暗暗的埋怨父亲,为什么不套上家里那头小黑驴呢?已经白白的闲了一冬。记得在书上看到过,用一块黑布蒙住驴的眼,驴就会乖乖的转圈拉磨。我呢,就可以站在一边,拿一个小木棍,边吆喝边偷偷的乐。可是,我只敢想想,却不敢说,怕父亲责怪。

豆浆磨好后,父亲挑回家。饹馇是父亲自己亲手摊,豆腐要去别人家做。由于是自己吃,豆腐点的特别嫩。父亲用小车推回来时,豆腐在高粱杆穿成的拍子上颤颤悠悠,晶白细滑,还冒着热气,叫人看着就眼馋。

父亲炸年货一般在晚上,没有人打搅。炉子是地炉子,火旺;锅要稍大一点儿,盛油多。我坐在板凳上,等着。我最爱吃父亲炸的饹馇盒儿。父亲自己做的馅儿。父亲把切碎的肉、炸豆腐、胡萝卜搅拌在一起,然后放上盐,倒上淀粉水,点上香油。父亲把做好的馅儿铺在一张整块的饹馇上,再用一块儿饹馇盖好,压实。然后,用刀切成四方(也有切成菱形的)的小块儿,放在锅里一炸;炸熟了捞出来,方正金黄,外焦里香。但是,父亲总是先炸豆腐块,或是饹馇条,最后才炸饹馇盒儿。我曾经用略带不满的口吻问过父亲,那是为什么。父亲说,饹馇盒儿里有馅儿,掉在锅里会有渣子。父亲炸货炸到很晚。等父亲炸好饹馇盒儿时,我已经躺在炕上,呼呼大睡了。第二天,听父亲说,我嘴角的口水流了老长。

妈妈则在灶台前忙碌。妈妈先蒸一锅黏黏呼呼的年糕,再蒸几锅馒头。妈妈使碱不好,便唤来邻居大嫂过来帮忙。但妈妈心细,手巧,除了馒头,还能变着法儿做出许多种花样。有糖包,豆包,花卷儿;花卷儿上面还要嵌一个大大的红枣,或是用红墨水点一个“红灯儿”。妈妈把蒸好的馒头装在笸箩里,放在里屋;里屋没火,是天然的冰窖,能放好多天。

父亲不光炸年货,还要炖鸡,煮肉,蒸蒸碗。而且,做出来后,色香味都很地道。平时,没怎么见父亲下过厨房,家里来了客人,都是妈妈忙里忙外。原来,父亲深藏不露,还有一手做大菜的本事。年货都预备齐全了,年三十也到了眼前。这时,小院里到处都弥漫着浓浓郁郁香香甜甜的年味;整个村子里,每户人家的庄稼院里,也全都弥漫着浓浓郁郁香香甜甜的年味。

岂止这些,欢乐祥和喜庆幸福,更是人们心中永恒的年味。

篇7:年味飘香的作文

寒假一开始,父母便张罗起年货来了。作为家中老大的我,义不容辞地做起了父母的助手。

那时虽然物资很贫乏,家也不富余,但一到春节,家里的年货也算得上丰盛了。

年货的重头戏应该是鸡鸭鱼肉。

那些天,为买这些年货,早上天没亮我就被父母叫醒,拉着我到离家很远的大世界菜场。

冬天夜漫长。走了半小时到“大世界”,天仍漆黑。虽然“大世界”铁栏门还锁着,门外却挤满了黑鸦鸦的人。等到铁门打开,人群就像洪水般涌进去,几秒钟后,每个摊位前都排起了长队。

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经过我和父母几个清晨的“血拼”,家里的年货也像样起来。几天后,我家的北窗上,酱肉咸肉鳗鱼鲞香肠,就会像万国旗一样挂起来,西北风一吹,鱼肉的香气四散地飘起来,引来数只野猫,半夜里踩着屋顶的瓦片来偷吃。快风干的鳗鱼鲞特别香,馋得我和弟弟妹妹经常趁父母不在,偷偷地取一条蒸了吃,妈妈查问的时候,就说是被猫偷刁走了。

鸡算是年货的主角了。年前,乡下的姆姆和伯伯都会送几只自家养的大活鸡来,公鸡母鸡的吵闹声,昭示着年的渐渐临近。

父亲杀鸡的时候,我自然又是“帮凶”。

杀鸡前,父亲先在青色的磨刀石上,把刀磨得铮亮。然后,他在一只小碗里放上半碗水、一撮盐,接着开始杀鸡。他右手提刀,左手抓鸡翅膀,鸡的两个爪子就叫我拎起来。

父亲把鸡脖子下的细毛拨干净,然后用磨好的刀往鸡脖子上一抹,鲜红的鸡血就哗拉拉地往碗里滴。

杀鸡的那一刻,我的头常躲得远远的,眼睛也紧闭着。那一刻,鸡在我手里愤怒着,狂舞着,吼叫着,两只爪子在我手心乱抓,吓得我扔掉鸡爪就跑。那鸡把腿一蹬,使劲把接血的碗踢翻,鸡血弄得满地都是。我的狼狈样子,常逗得弟弟妹妹开怀大笑。

父亲杀鸡的时候,妈妈开始泡糯米张罗着轧汤果粉了。

那时,我家住在新河头,附近一家做煤球的工厂,临时割了一块场地用来轧汤果粉。因为地上都是煤灰,又加上轧粉时流出的水,所以地上都是又黑又脏的污水,我和妈妈每次去都要穿雨鞋。

轧完粉,我和妈妈把米浆水抬回家,找个面粉袋倒进去,把口袋扎紧,再挂在一把椅子背上,让面粉袋里的水一点点渗出来。几天后,面粉袋里的水粉慢慢滤干,就可以做各种吃食了。这时,妈妈把她早就做好的猪油芝麻馅拿出来包汤圆了,年的味道便在汤圆的香甜里浓郁起来。

年货中,炒货算是一个重要的配角了。春节里,来往的亲戚挤在屋里,磕着瓜子,剥着花生,含着糖,笑吟吟地闲谈着,这细细碎碎的快乐,为春节增添了一份别样的喜庆。

瓜子、花生,是妈妈老早就托人买来了黑龙江瓜子和山东花生。黑龙江瓜子,个头比一般瓜子大几倍,吃起来特别有劲道。山东花生外壳是洁白的,花生仁是红皮的,而且颗粒丰满,吃起来满口生香。

那几日,吃好晚饭,妈妈把弟弟妹妹早早赶到床上后,就把铁锅支在煤饼炉上。父亲先炒好花生仁、芝麻,然后和妈妈热火朝天地做花生糖、芝麻糖,炒瓜子的任务又落到我的身上。

天窗外,星星眨着眼睛,像锅里数也数不清的瓜子。万籁寂静的夜晚,我的小脸对着铁锅,机械地挥着锅铲,一锅接着一锅炒呀炒,炒到睡意一阵阵袭来,炒到哈欠一个接着一个。我是多么羡慕睡在热被窝里早已进入梦乡的弟弟妹妹。但看着在灯下忙碌的父母,看着他们同心协力为家操劳的情景,我的心也犹如注入了一股力量,炒瓜子的劲头也更高了。

后来,市场出现了“傻子瓜子”。这些奶油味、香草味、五香味的瓜子,满足了不同味蕾的人,也把我从繁忙中解脱出来。人们吃着“傻子瓜子”,都说香呀香,香得家里再也不用炒瓜子了。

再后来,市场上年货的品类越来越多。像每年要磨的水糯米粉,市场上有现成的干糯米粉买了。汤圆也不用自己包,超市里有速冻的了。酱肉咸肉鳗鱼鲞香肠什么的,超市里也应有尽有。鸡也不用自己杀了,菜场里拿出几元钱,一只活鸡就变成开膛破肚的脱毛鸡了。

现在,我们每天的生活就像过年一样,年货的概念已随着物品的日益丰盛而消弱,而上升到对精神“年货”的需求了。

于是,当我走进大超市,看到一排排琳琅满目的食品时;当我打开家里冰箱,望着那一堆堆坚硬的,冰冷的,塞得严严实实的鸡鸭鱼肉时,竟又怀念起旧时的快乐光阴。

篇8:年味飘香的作文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对年的喜欢产生过怀疑。但最终承认:我是喜欢过年的。

我喜欢看商场里年货堆满了货架,摆满了柜台。喜欢看“春节大酬宾”“过大年,折中折”“买年货,现场返现”等等促销宣传条幅;我喜欢大街上拉着年货的小车一辆跟着一辆地跑;还喜欢看小区门口的街道用彩旗拉起的长长的门廊;那路边调皮的彩灯哟,竟也学起了鸟儿,躲进松柏的枝丫间,做起了树的花朵;我喜欢单元门口那大大的福字,红彤彤的对联;我喜欢人们手里提着大包小裹,面带喜色的话语,“哟,买这么多,年货买全了吧?”“没有,早着呢”。

……到处都弥漫着年的气息,看着这些,我的心总是舒畅不已。

一说起过年,我的话就有点多。看什么都好。如今的过年,新鲜事也越来越多,前两年兴起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如今又出现了QQ拜年,既时尚又有趣儿;人们不再满足于吃好穿好,打牌、上网、看电视、扭秧歌等春节娱乐占了主角;越来越多的追新族走出了家门,到饭店吃年夜饭,甚至旅游过年……

年,就这样被人们随着时代的脉动演绎着,推上了时尚娱乐休闲的轨道。

我想起小时候过年了。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那时候过年在物质上和现在没法比,但却另有一番情趣,每每想起心里都氤氲着一片温情——

那时候的冬天,雪比现在要多、要大,春节时分,远山,田野,村庄,都披上了洁白的盛装。

农村,一进腊月就开始赶年集,年就从这里拉开了序幕。

那时的我刚十几岁,正是爱热闹的年龄,我至今还对过年情有独钟,应该就是那个时期养成的。我的父母那时就像我现在这般年纪,哥哥在上大学,还没放假,三个弟弟妹妹还小,最小的刚五六岁。

赶集虽热闹也辛苦,这差事自然是我和父亲的,妈妈有时也去。

离我家较近的集市有两个,一个在南镇,一个在北镇。两个集市离我家都是六公里。南镇逢单日子是集,北镇逢双日子是集。单日子里人们熙熙攘攘地涌向南镇,双日子人们又乌泱泱地流向北镇。有赶着马车牛车的,有骑自行车的,更多的还是走着去。同村的总是搭伴而行,一路上说说笑笑。

车老板子们兴致总是那样饱满,不停地甩响鞭哨,“啪——啪——”清脆,响亮;马儿理解了主人的心意,愉快地甩动着马鬃,加快脚步,发出了“铃铃铃——铃铃铃——”悦耳的马铃声和“哒、哒、哒、哒……”欢快的马蹄声。乡村交响乐顺着马路欢快流淌。

集市都设在镇里临街的开阔地,都有一平方公里大小。集市最里边是牛、马、猪等牲畜的交易地和大车卖粮、卖菜的交易场所,参与这里买卖的人较少。绝大多数人都集中在前面,也是集市的中心地带。摊位一个挨着一个,南北两镇十里八村成千上万住户的农副产品都赶在年集上在这里交易。镇里和附近的小商小贩们也特意赶来,抢占一个摊位,抓住一年里人气最旺的季节,销售他们经营的商品。集市里人头攒动,擦肩接踵;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一浪高过一浪,大有“百家争鸣”的韵味;有些孩子专门到这里来玩儿,他们在人群里左冲右突,钻来挤去,疯疯闹闹;亲戚或熟人意外碰到一起,格外地高兴,长时间没见面了,打听完收成,又从老人问候到孩子,免不了一阵推心置腹地嘘寒问暖,末了边走边回头,还要不停地嘱咐“到家去串门儿——”……

我,就是这里面的一员,每年我都要和父亲在年集里南镇一趟北镇一趟地跑上二十来天,把家里特产的成千上万头大蒜卖掉,再高高兴兴地换回点儿肉、粉条儿、蔬菜、年画、鞭炮等稀罕的年货。钱少,买年货不能随心所欲。但心情却是饱满的。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没错,这就是当年的童谣——《腊月歌》。我清楚地记得,每年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儿开始就在家忙乎过年了。天天都有内容,每天都在为过年而欣喜地准备着。年味儿就在这些活动中伴着期盼越来越浓了。

贴年画、贴对联是我家最热闹的,棚和墙面用旧报刊装裱一新,把年画往墙上一贴,年的气氛就呼之欲出了。《年年有余》、《鲤鱼跃龙门》、《五谷丰登》、《毛主席来到我们身边》、《花为媒》、《颐和园》等等,太多太多了,都是我家贴过的年画。不仅如此,还要贴上对联和条幅,“家兴人兴事业兴福旺财旺运气旺”,横批:“迎春接福”;“吉星永照平安宅好景常临幸福家”,横批:“五福临门”……年年的门对儿都透着喜庆吉祥,尤其是那一张张小小的条幅更是有趣,屋内门楣上贴“抬头见喜”;大门中间贴大大的“福”字,而且要倒着贴;鸡架贴“金鸡满架”;猪舍贴“肥猪满圈”;马棚贴“膘肥体壮”;粮仓贴“五谷丰登”,每当这时,弟弟妹妹们总是围前围后,他们抢着要贴;那时候的农村,还没有卖春联的,这些对联、条幅都是父亲写的,父亲的毛笔字,全村闻名。每到这时,屋里总是排满了求写对联的人。

新衣新鞋妈妈早就为我们准备好了,弟弟妹妹心急,央求了几次要穿,妈妈总是说,“乖——,不着急,现在穿上过年就不新鲜了。听话,噢——,等过年时再穿。过年穿新衣——新鞋——,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好去给爷爷奶奶拜年……”弟弟妹妹们就更盼着过年了。

放鞭炮总是记忆犹新,家里虽然比较困难,过年了,鞭炮总要买上一些。我记得很清楚,那时,一百响的鞭炮两毛五分钱,二百响的四毛七。一次,赶集回来,我兴冲冲地往外掏着年货,一家人围在一起高高兴兴地看着,七嘴八舌地问这问那,当问鞭炮多少钱时,我语速极快而且十分流利地说,“一毛钱的两毛五,两毛钱的四毛七”,听得一家人面面相觑,随后哄堂大笑。鞭炮少,燃放时还要拆开绑线,一个一个地放。听着自己挥手间放出的“啪、啪……”和“咚——咣”的鞭炮声,心情也跟着绽放、飞扬。

包年夜饺子是那样的温馨,那情景仿佛就在眼前。三十晚上,窗前高竿上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把整个院子照得红彤彤的。屋内一家人围在炕桌前包年夜饺子。父母是主角,哥哥此时已经回来了,我和哥哥是配角,弟弟妹妹虽小,当观众可不干,硬是参加,没办法,只得给他们分一小块面,然后哄着他们在一旁“包”,当然那“饺子”也没了吃的价值。呵呵,不闹人就好。一家人围在一起,一个也不少,不用说包饺子、吃饺子,现在想想,就是那说说笑笑的氛围就够心醉了。

……

如今,我已人到中年。过了这么多的年,论最喜欢的,要我说我还是喜欢记忆中的年。它就像储藏在心中的一坛美酒,随着时间的流转,经过岁月的沉淀,那酒香越来越浓纯,越来越香甜。

年味飘香,岁月如歌。

篇9:年味飘香的作文

猴年到了,家家户户、大街小巷、超市广场都有着浓浓的年味儿……

年味儿:热闹。

昨天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一进门儿,一股香喷喷的味道扑鼻而来,不用说,一定是爷爷奶奶做了饺子、包子、丸子——等我们回家过年。这可是难得的团聚,全家老老少少一个不差,都回老家过年了。

大人正忙着做饭,我们几个孩子也在“忙碌”——绞尽脑汁思考玩儿什么好呢?要玩儿点关于过年的,过年嘛,必须玩儿鞭炮啊!可我胆子又不大,不敢放烟花,只能放点儿比较安全的炮,比如“7寸电光花”,放出来好看、玩起来安全。我们立马“采购”回好多“电光花”,在院子里玩,大人们看见了,也“童心大发”,加入我们的“电光花大队”。

顿时,院子里热闹了起来,这就是年味儿——热闹。

年味儿:喜庆。

说到过年,就会联想到“红色”。灯笼是红的,新衣服是红的,春联是红的……整个中国都好像穿上了“红色大衣”。

前几天,家门口、超市、公园、广场、马路就有几串红灯笼在“随风摇曳”了,这鲜艳的红色,让城市焕然一新,平添了几分喜庆。

篇10:年味飘香的作文

今天下午,有好多“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在我们的耳边响起,我就意识到,大家一定都换了新对联。我出门一看,城市的红色更加多了,每个商铺门上都换上了新的春联。

看着红灯笼、红对联,听着鞭炮声、烟花声,我不禁想起了王安石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就是年味儿——喜庆。

在此,雨溪祝大家一马平川,万马奔腾,天马行空,快马加鞭,马到成功,老马识途,车水马龙,龙马精神,在新的一年开心幸福每一天!

篇11:年味飘香的作文

岁月悠悠,腊月翩然而至。年,又近了。儿时的腊月,是最幸福的时光。小时候期待过年,更像是期待一种幸福。那一串串鲜红的冰糖葫芦,那一粒粒淡黄的爆米花,那一块块橙色的橘子杂拌糖,那一盘盘的花生瓜子,那一双双千层底的棉鞋,那一件件带着母亲体温的新衣……无一不是孩子们的守望,幸福的守望。

那时,农村的寒冬腊月,大人们都赋闲在家。男人们转转走走,女人们则是围坐做在一起,唠着家常。东家长西家短念叨的同时,手里还不忘记拿着些许活计。比如纳鞋底,细细的针,穿上粗粗的绳子,在妈妈的手里飞舞着。针尖,在妈妈的头上不时地划拉一下,划拉出一份温暖,妈妈的温暖。

那时,农村的集市也是一年里最热闹的时候。因为,平日里的妈妈们非常节俭。节俭的原因,是因为日子还不够富裕。哪个妈妈,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呢?不够富裕的日子,花钱是需要克制的。只有勤俭节约,才会盼来好日子。勤俭持家的妈妈,不是吝啬的妈妈,而是会过日子的好妈妈。所以,逛集市在孩子们的心里是最奢侈的。牵着妈妈的手,女孩子们可以有一块梦想中的花头巾。牵着爸爸的手,男孩子们可以有几包劈啪作响的鞭炮。

腊月初期,是村里屠户家最忙碌的时候。因为,各家各户养了一年的大肥猪,都要急着赶着上案板。平日里,大多数人家是吃不上肉的。尽管,每年每家都养着两只大肥猪。头年傍近,一只卖出去,一只就留着过年喽。胖胖的猪,嗷嗷地叫唤着,被人们追着赶着。直到,亮霍霍的尖刀,扎进猪粗粗的脖子里。鲜红的血,流出来,流到洗净的大盆里。然后,咽了气的猪被吹成圆鼓鼓的,皮球般放入烧着沸水的大锅中,褪毛。褪了毛的猪,光光的,秃秃的,白白的。接着,被倒挂在木头桩子上。开膛破肚,什么肠子肚子心肝肺,一嘟噜一嘟噜地冒着热气就出来了……爸爸们,妈妈们,在一旁忙活着,接了这个,收那个。孩子们,在一旁好奇地看着,不时地过来搭把手。女孩子们,比较安静,悄悄地会递给妈妈一个大盆子;男孩子,比较调皮,则是互相追赶着嬉闹着……

猪肉被抬进家,更成了孩子们馋羡的期待。什么时候,妈妈会煮肉呢?盼着,爸爸手里的刀,磨得最快最亮。看着,爸爸妈妈把猪肉分类切好,哪块剁肉馅,哪块做肉方……然后,在灶火上烧几锅开水,把每块肉烫了洗了……盼到那一天,风箱呜呜作响,火苗滋滋地往上冒,大锅里的水咕嘟着冒着泡,肉味就飘香了。整个农家小院里,弥漫着一种香香的味道。孩子们,不时地跑到灶台上,围着妈妈问,肉快熟了吗?妈妈会笑,说快了快了……

那时的肉香,是世上最好的美味。我从小就爱吃肉,过年时的肉是可以可着肚皮吃的。惟有猪腿,妈妈是不让吃的。妈妈说,吃了猪腿会写歪歪字,因为猪腿是歪歪的。爸爸说,那才是迷信呢。于是,在妈妈面前不吃,在爸爸面前狠吃。直到现在,丫头吃肘子的时候,我仍不时地想起小时候自己吃猪腿的情景。猪腿,还真是吃了不少。字,却写得十分周正非常漂亮。妈妈的担心,失灵了吧?

腊月中后期,每家每户要进行大扫除。家里,所有能藏的东西,都要规整起来。屋里,所有不能搬动的东西,要用大塑料布遮盖起来。爸爸妈妈,头上箍着毛巾,各自拿着一个绑着长棍子的笤帚,屋顶墙角旮旯,都要依次清扫一遍。这个工作,一般要持续一天。清扫完毕,所有物件,该搬回的搬回,该拿出的拿出。这时候,小孩子们派上了大用场。因为,跑跑跳跳,出出进进,来来去去,是孩子们的本性嘛。

房间里的卫生收拾好利索,妈妈们要开始洗洗涮涮。凡是所有能洗的该洗的,什么床单门帘缝纫机罩电视罩,在妈妈的手里揉啊搓啊,直到花花绿绿晒满一院子。另外,那些锅啊盆啊碗啊筷啊篦连啊案板啊,更是要清洗干净。这些,女孩子们是能帮上忙的。这个时候,我都会跟在妈妈身后,弄了这个又弄那个。直到现在,我仍清晰地记得我拿着刷好的篦连子、案板,依次把它们靠在门台上。门台上充满阳光,那种感觉真好!

每年,爸爸妈妈都给我们做花生粘。暂且,就叫它们花生粘吧,因为一直不知道它们应该叫什么。花生豆,在大锅里炒好。然后,用爸爸的大手搓成一瓣一瓣的。当然,有的花生依然顽固,保持完整。完整,也无所谓。芝麻,也在大锅里炒好。圆咕溜溜的关东糖,在大锅里熬成汁儿。还是叫关东糖吧,因为从小就这么叫它。把炒好的花生芝麻,依次搅入粘稠的糖汁儿里。搅匀,放在案板上,摁成寸把来高的大糖块。等到粘稠适中的时候,再用刀切成一块一块的,放在篦子里晾着。直到,彻底凝固,就可以入口了。之前,我和弟弟有时也会偷偷地抿上一小口儿。妈妈看见,也不说。这时候的妈妈,是最宽容的。

年根底下,各家各户是要炒花生的。花生,都是自己家地里长的,所以尽可量地炒。一大簸箕,两大簸箕,是最足够的零食。爸爸从房后收来些沙土,用细筛子筛在大铁锅中。灶膛里的火,温热绵软。一边烧火,一边搅和。直到尝着火候差不多了,就把混着沙土的花生用簸箕收出,一股脑儿倒入院子里。随即,用筛子把沙土筛出,就只剩下黄白花花喷香香的熟花生了。

等到除夕,鞭炮声声里,年就到了。中午熬肉菜,晚上包饺子。饺子,是要包两顿的,除夕的晚上吃了,初一的早上还要吃。饺子,饺子,岁更在子时。除夕的`饺子是过去,初一的饺子是未来。日子,是过去,也是未来吧?

大年初一,一大早,大家族之内的小辈儿们是要给长辈们磕头拜年的。我家,就是个大辈儿。所以,一定要早早地起身开门迎接。否则,人们来拜年要是大门紧闭,那是万万不可的……这一天,孩子们都穿上了妈妈做的新衣新鞋。新衣新鞋,都是孩子们期望已久的。其实,多少天之前,就偷偷地看过摸过好几次了。如此期待,是因为平日里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穿哥哥姐姐们的旧衣服。新衣服,自然就是崭新的欢喜。新鞋,都是妈妈亲手做的千层底布棉鞋。男孩子的是深蓝条绒的,女孩子的是红底黑碎花条绒的。一脚踏进去,暖暖的……吃过早饭,大人孩子走出家门,各自找各自的朋友。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去玩,就是玩到大中午,妈妈也不说。年的第一天,是要高高兴兴的。

大年初二,各家各户要忙着串亲戚。姑妈家啦,姨妈家啦,舅舅家啦,姥姥家啦,都是团聚热闹的地方。孩子们,还可以收到压岁钱。不管是一块,是两块,还是十块,都是欢喜。尽管,自己的压岁钱回到家,照例被妈妈收入囊中。那,也抵挡不了内心的欢喜。

正月里,各家各户还要邀请那些新媳妇来家吃饺子。就当,是熟悉的第一面。小村子的新媳妇,常常有好几个。但是,禁不住各家各户的邀请。往往,这家的饺子熟了,那家的饺子又熟了。所以,新媳妇们是在这家吃几个,赶着又去那家吃几个。走到哪家,都得吃几个,要不对不住每家女主人的热情。每年这个时候,妈妈就让我就去叫各家的新媳妇。小时候的我,见生人总是有一种小小的羞涩。那种羞涩,就好像自己是新媳妇似的。

正月十二,各家各户要炒豆子。叽里咕噜的黄豆青豆,放入热腾腾的大铁锅,蹦着跳着……我们这里的风俗,这一天要吃老鼠眼。豆子们,就好比老鼠的眼。吃了老鼠的眼,家里的粮仓就安稳了吧。晚上吃过饭,孩子们提着灯笼去串游着溜病根。妈妈说,出去溜病根,以后身上就没病了。谁想,自己有病呢?所以,孩子们都会争先恐后地跑出去。小时候,我还真想过,自己的病根溜出去了,真的就不得病了吗?

正月十五元宵节,年的尾声。集市上的元宵,馅小面多。黏黏的糯米面,糊在嘴里,是一种特殊的味道。这种味道,纯粹,古朴而又安静。就像家,就像年,更像岁月,轻轻流过,无声却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回味。

篇12:年味飘香优秀作文

寒假一开始,父母便张罗起年货来了。作为家中老大的我,义不容辞地做起了父母的助手。

那时虽然物资很贫乏,家也不富余,但一到春节,家里的年货也算得上丰盛了。

年货的重头戏应该是鸡鸭鱼肉。

那些天,为买这些年货,早上天没亮我就被父母叫醒,拉着我到离家很远的大世界菜场。

冬天夜漫长。走了半小时到“大世界”,天仍漆黑。虽然“大世界”铁栏门还锁着,门外却挤满了黑鸦鸦的人。等到铁门打开,人群就像洪水般涌进去,几秒钟后,每个摊位前都排起了长队。

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经过我和父母几个清晨的“血拼”,家里的年货也像样起来。几天后,我家的北窗上,酱肉咸肉鳗鱼鲞香肠,就会像万国旗一样挂起来,西北风一吹,鱼肉的香气四散地飘起来,引来数只野猫,半夜里踩着屋顶的瓦片来偷吃。快风干的鳗鱼鲞特别香,馋得我和弟弟妹妹经常趁父母不在,偷偷地取一条蒸了吃,母亲查问的时候,就说是被猫偷刁走了。

鸡算是年货的主角了。年前,乡下的姆姆和伯伯都会送几只自家养的大活鸡来,公鸡母鸡的吵闹声,昭示着年的渐渐临近。

父亲杀鸡的时候,我自然又是“帮凶”。

杀鸡前,父亲先在青色的磨刀石上,把刀磨得铮亮。然后,他在一只小碗里放上半碗水、一撮盐,接着开始杀鸡。他右手提刀,左手抓鸡翅膀,鸡的两个爪子就叫我拎起来。

父亲把鸡脖子下的细毛拨干净,然后用磨好的刀往鸡脖子上一抹,鲜红的鸡血就哗拉拉地往碗里滴。

杀鸡的`那一刻,我的头常躲得远远的,眼睛也紧闭着。那一刻,鸡在我手里愤怒着,狂舞着,吼叫着,两只爪子在我手心乱抓,吓得我扔掉鸡爪就跑。那鸡把腿一蹬,使劲把接血的碗踢翻,鸡血弄得满地都是。我的狼狈样子,常逗得弟弟妹妹开怀大笑。

父亲杀鸡的时候,母亲开始泡糯米张罗着轧汤果粉了。

那时,我家住在新河头,附近一家做煤球的工厂,临时割了一块场地用来轧汤果粉。因为地上都是煤灰,又加上轧粉时流出的水,所以地上都是又黑又脏的污水,我和母亲每次去都要穿雨鞋。

轧完粉,我和母亲把米浆水抬回家,找个面粉袋倒进去,把口袋扎紧,再挂在一把椅子背上,让面粉袋里的水一点点渗出来。几天后,面粉袋里的水粉慢慢滤干,就可以做各种吃食了。这时,母亲把她早就做好的猪油芝麻馅拿出来包汤圆了,年的味道便在汤圆的香甜里浓郁起来。

年货中,炒货算是一个重要的配角了。春节里,来往的亲戚挤在屋里,磕着瓜子,剥着花生,含着糖,笑吟吟地闲谈着,这细细碎碎的快乐,为春节增添了一份别样的喜庆。

瓜子、花生,是母亲老早就托人买来了黑龙江瓜子和山东花生。黑龙江瓜子,个头比一般瓜子大几倍,吃起来特别有劲道。山东花生外壳是洁白的,花生仁是红皮的,而且颗粒丰满,吃起来满口生香。

那几日,吃好晚饭,母亲把弟弟妹妹早早赶到床上后,就把铁锅支在煤饼炉上。父亲先炒好花生仁、芝麻,然后和母亲热火朝天地做花生糖、芝麻糖,炒瓜子的任务又落到我的身上。

天窗外,星星眨着眼睛,像锅里数也数不清的瓜子。万籁寂静的夜晚,我的小脸对着铁锅,机械地挥着锅铲,一锅接着一锅炒呀炒,炒到睡意一阵阵袭来,炒到哈欠一个接着一个。我是多么羡慕睡在热被窝里早已进入梦乡的弟弟妹妹。但看着在灯下忙碌的父母,看着他们同心协力为家操劳的情景,我的心也犹如注入了一股力量,炒瓜子的劲头也更高了。

后来,市场出现了“傻子瓜子”。这些奶油味、香草味、五香味的瓜子,满足了不同味蕾的人,也把我从繁忙中解脱出来。人们吃着“傻子瓜子”,都说香呀香,香得家里再也不用炒瓜子了。

再后来,市场上年货的品类越来越多。像每年要磨的水糯米粉,市场上有现成的干糯米粉买了。汤圆也不用自己包,超市里有速冻的了。酱肉咸肉鳗鱼鲞香肠什么的,超市里也应有尽有。鸡也不用自己杀了,菜场里拿出几元钱,一只活鸡就变成开膛破肚的脱毛鸡了。

现在,我们每天的生活就像过年一样,年货的概念已随着物品的日益丰盛而消弱,而上升到对精神“年货”的需求了。

于是,当我走进大超市,看到一排排琳琅满目的食品时;当我打开家里冰箱,望着那一堆堆坚硬的,冰冷的,塞得严严实实的鸡鸭鱼肉时,竟又怀念起旧时的快乐光阴。

篇13:年味飘香优秀作文

孩子时候盼过年,年却老牛破车疙瘩套,磨磨蹭蹭,迟迟不到;现在老了怕过年——过一年少一年,年竟搭上火箭一般,“嗖嗖嗖”一晃就来了,年复一年。小时候的年,真有盼头: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既开心又热闹。

乡俗道:“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过年”。我们就耐着性子,熬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这些难熬的节气,甚至整个严冬,熬到腊八粥热气腾腾端上饭桌的那一天。而后,烀豆馅、团粘豆包,发面、蒸供馒头,剁馅子、包冻饺子……一直忙活到年根底下,快活到年根底下。

供馒头小孩子是不能先吃的,要等供完了祖宗才能动。那些大小不一、点了红点儿、包了豆沙、嵌了红枣的供馒头,在妈妈手里仿佛一件件琳琅满目的工艺品,洁白圆滑,质地绵软,花色清新,远远望一眼,也会垂涎三尺的。

寒风凛冽的清晨,我们还没起炕,就有一阵凄厉的猪叫声钻进耳鼓,一准是谁家又杀年猪了。从绑缚、放血、褪毛,到开膛、洗肠、卸肉,一个熟练的屠夫要忙上大半天。稍微喘一口气,就要灌血肠、煮肉。前槽、后鞧、腰条,都要煮几块。等到两个滚儿落下去,肉煮熟烂了,再揭开锅放两叶猪肝,几根血肠,几块血豆腐。这时候,大锅里就“咕嘟咕嘟”煮沸了一年到头贫寒的日子,屋里屋外到处氤氲着肉香,氤氲着挥之不去浓浓酽酽的年味儿。

那时候虽然穷,却穷得干净、磊落,知足、感恩,乐观、向上。

即使再困难的家庭,哪怕没有新袄新裤,也要有一双新袜。除夕夜穿上,甩开双腿走两步,叫“踩运”,踩好运、踩旺运、踩鸿运。

然后,就提溜着用秫秸扎成框、再糊上彩纸点上蜡烛的红灯笼,或两三个人结伴,或七八个人成群,走东家串西家,送光明、赶热闹,踩运、拜年。家乡人管这叫“走灯”。偶尔有谁提议,我们也吵吵闹闹走到村外去——一溜儿的孩子,一串的灯笼,一脉的欢笑,一路的“咯吱咯吱”踩雪声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一向落寞岑静的乡村雪夜,就有了鲜亮可人的活气、生气与灵气。

倘若走懒了乏了,就在谁家歇歇玩玩,歇够了、玩腻了再走。有时候,走的匆促,外屋门没有关好,寒风冷气一股脑灌进去,主人也格外宽宏大量,边带上门边嗔道:“这帮孩子,怕掩着尾巴咋地”。

就这样走四五个来回,夜更深了,蜡愈短了,农历大年初一灿烂的阳光越近了——怀里焐着好几毛压岁钱,兜里揣着冻梨、瓜子,嘴里含着橘子瓣糖——还有什么比这更甜蜜的日子、更耐嚼的幸福——过年,真好!

现在想来,那么紧巴的日子,那么艰苦的童年,可我们还是义无反顾乐观、执着、豪迈地向前走,就是因为有个年——抖擞着金色希望之光旗帜般的年,笑盈盈召唤着我们向前走。

就这样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就明白了:日子是漫长的,年却很短暂;生活本身是很复杂的,但活着却可以很简单。

篇14:年味飘香优秀作文

马年到了,家家户户、大街小巷、超市广场都有着浓浓的年味儿……

年味儿:热闹。

昨天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一进门儿,一股香喷喷的味道扑鼻而来,不用说,一定是爷爷奶奶做了饺子、包子、丸子--等我们回家过年。这可是难得的团聚,全家老老少少一个不差,都回老家过年了。

大人正忙着做饭,我们几个孩子也在“忙碌”--绞尽脑汁思考玩儿什么好呢?要玩儿点关于过年的,过年嘛,必须玩儿鞭炮啊!可我胆子又不大,不敢放烟花,只能放点儿比较安全的炮,比如“7寸电光花”,放出来好看、玩起来安全。我们立马“采购”回好多“电光花”,在院子里玩,大人们看见了,也“童心大发”,加入我们的“电光花大队”。

顿时,院子里热闹了起来,这就是年味儿--热闹。

年味儿:喜庆。

说到过年,就会联想到“红色”。灯笼是红的,新衣服是红的,春联是红的……整个中国都好像穿上了“红色大衣”。

前几天,家门口、超市、公园、广场、马路就有几串红灯笼在“随风摇曳”了,这鲜艳的红色,让城市焕然一新,平添了几分喜庆。

今天下午,有好多“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在我们的耳边响起,我就意识到,大家一定都换了新对联。我出门一看,城市的红色更加多了,每个商铺门上都换上了新的春联。

看着红灯笼、红对联,听着鞭炮声、烟花声,我不禁想起了王安石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就是年味儿--喜庆。

在此,雨溪祝大家一马平川,万马奔腾,天马行空,快马加鞭,马到成功,老马识途,车水马龙,龙马精神,在新的一年开心幸福每一天!

篇15:飘香高三作文

飘香高三作文

暮春三月,残春之景,樱花残败凋零,尖锐的枯枝挣扎地刺向苍天。

突然,华乐四起,一曲寒水的呻吟,渐次打破宫殿的空宓,风华绝世的轮廓隐隐而出,清秀,俨如一支婉婉的默曲。“好”!掌声雷鸣不绝,她莞尔一笑,如同烟云辗转倒回。罗裳纷飞,那些绝尘的舞女,随乐而动,轻盈,飘逸。再次抚琴,指间轻柔掠过弦端,纤纤酥手凌然颤动几痕灵之间。

掌声绵延不绝,如朝阳般灿烂的笑容洋溢在圣上的脸上:“赏”!“谢陛下。”

突然间,宫门大开,一骑黄尘纷纷扬扬,大臣们个个惊恐万分。那骑者下马,快奔“报---”“大将军战败,请求支援;二将军战死、、、、、、”。圣上愁眉不展,大臣们是更是议论纷纷。她的脸上滑过一滴泪,稍纵即逝。“父亲,我要父亲”!那哀怨的童音撞击到墙上,然后碎成千万块跌落在地,最后被泪水打湿,融化成一滩血水。“退下!给朕退下”!“昭君,我们走吧!”

她抱琴而退,脚步款款。抬头看去,落樱撕裂那一片如墨的天。

暮下黄昏,残阳,似血。血色蔓延。

一旨圣言,打碎了后宫的寂静,激起了无数涟漪。“和亲”二字,如一把利刃,深深地扎进了昭君的心里。“和平是需要牺牲的`”。谧,血阳悄落。月华如水,轻泄了一地。席地而坐,微露皎腕,一反映轻抚。在不灭的乐律中,她仿佛看到了血流成河的沙场,看到了风在墓碑上唱着寂寞的挽歌,看到了幼稚的孩儿还在哭闹着要父亲。拔一根细弦,羽音绝泣。十指扬起,十指交错,从指缝中向外看,记忆中的笑脸模糊而后遥远,眼泪不自觉的落下,那些过往的画面,灼伤了双眼,如此疼痛。

痛苦与迷惘尾随宫顶滴落的冰水吟唱,苔光斑驳,参差在无边的黑暗中。阴森中的烛光破灭,再冉动,再破灭。是去?是留?是继续沉默悲伤,还是换取一方安宁?晶莹的泪珠从眼角渗出,落在地上,再也无法串起。春梅不知主人心绪,犹自绽放,满院清香。曲毕起身,每滴泪,幻化作璀璨的宝石,折射出不可名状的悲伤;每步路,盛开如绵似缎的鲜花,谱写着绽放的孤独。她过宫墙,绕回廊,推开那沉重的殿门,一身素妆,倾国倾城。

“陛下,昭君来为您舞一曲”!没有铜萧,没有古筝,有的只是茫茫月色。冉冉月,婆娑银纱中,倩影翩翩。舞,舞萦瑟瑟秋风,舞携萧萧落花她舞尽了一世的眷恋,风依旧把她的披风拂动起来,发出断锦般的嚎叫,夜色再黑再浓,也无法与她的心相比。四周在刹那间灯火通明,大臣,妃子纷纷擎灯而来。所有的呼吸都在静谧的空中起舞,临行的舞姿绝美而凄凉,空洞而不乏华丽。在众生迷惘的观赏中,她衣袂飘飘,宛如乘风;她肌肤胜雪,长发如云;她双眸深邃,恰似秋潭。舞毕,她欠身而跪:“陛下,我请求和亲!”空乏了目光,绝灭了思考,在场之人无不为之惊叹。“陛下,我请求和亲!”她又说了一遍。“准——”圣上无奈的吐出一个字。“谢陛下。昭君这就回去收拾,明日就起程吧。”她转身离去没有半分忧郁,步履如风惹的尘埃又起。“明天一定是个艳阳天!”孤独数年的泪水,汇成梦的世界,昭君在其中沉沦。她的笑颜,如春风一样蔓延四周,似素溪萦纡绕山,若万只烟火齐放。

一行车马渐行渐远,背面是恢弘的城,前面是漫天飞舞的黄沙。一曲古筝弦响,芳华绝世。

篇16:古韵飘香年味浓浓作文

猴年,崭新的一年到来了,家家户户大团圆,大家欢聚一堂,迎接新的一年,新的希望,天空中古韵飘香,年味浓郁。

年味是甜的,一家人做着十分有趣的事。

除夕早晨,我们一家人准备好了写春联的材料,马不停蹄地开始写春联。红底黑字,多么吉祥如意、红红火火。一笔一画写出新年的新期望。“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这副对联饱含着我们对新的一年的希望。接着,我们拿着双面胶,将春联贴在门上,红彤彤的,喜庆极了!挨家挨户的门上都贴着红火的对联,将这份吉祥蔓延到每个人的身上。

夜晚,我们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围着火锅。大人们高谈阔论,传递祝福,小孩们则在一旁玩耍嬉戏。热闹宛如那火锅上飘着的炊烟,散落到每个角落。吃着热乎乎的火锅,畅谈着有趣的事情,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散发出浓浓的年味。吃过年夜饭,我们把目光转移到电视上,电视正播放着一年一度喜庆热闹的央视春晚,春晚的节目精彩纷呈,少数民族载歌载舞,欢度佳节。春晚分成了四个场地,每个场地有各式各样的特色,让春节不能回家过年,坚守岗位的人们也感受到家的温暖。

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了,我们一家人围成一圈守岁,外面的烟花、爆竹响彻云霄,所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年就这样匆匆地过去了,我们一家人迎接着新的气象,新的挑战。

古韵飘香,我们将老祖宗的习俗代代相传下去,一家人欢聚一堂,共享这喜庆的春节,让浓浓的年味弥漫到每一个角落。

篇17:年味飘香烈火中作文

年味飘香烈火中作文

时间过得真快啊,又到了除夕,家家户户贴着春联,倒挂着的大红“福”字,放着鞭炮,期盼着马年吉祥;围在一起吃着温馨的年夜饭;四堂叔五堂叔带着孩子来串门,孩子们欣喜地追逐跑跳,大人们兴奋地谈天说地,欢声笑语充斥整座小楼,一缕缕年味儿弥漫在空气中。

时针渐渐接近了20点,春晚也快开始了。奶奶让大伯召集大家准备跳火群。这是每年除夕最令我激情澎湃的习俗。奶奶早就在老宅的空地上堆起了稻草和地瓜藤,这是她白天去田里捡来的,因为她知道我最喜欢跳火群。大伯和爸爸亮起打火机点燃了柴草堆,火势逐渐蔓延起来,火苗欣喜地跳动着。奶奶在一边念着:跳出去好代志,跳入来钱银来。她一定又在心里祈求全家平安顺利孩子学习好大人身体健康。爷爷说这古老的`习俗寄托着美好蕴含着希望,大家都希望一切的怨念、晦气、不如意都在这熊熊燃烧的大火中化为乌有,过上红红火火幸福温馨的日子。

“谁要来勇敢地第一跳?”爷爷总是这样鼓起气氛。

“我先!”话还未落,伯父就飞快地从燃烧着的熊熊大火中蹿了过去,大家看了以后,都拍起了手,大声叫好。紧接着伯父又从另一端跳了回来,脸上多了一份小孩子的得意。伯父一定告诉火苗什么心愿?他没有说出来,但我知道那肯定是幸福的,因为他的神色是激动快乐的。

紧接着爷爷开始跳火群。爷爷今年80高龄,但他的身手一点儿也不差。只见他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到离火群大约1米的地方,然后一个小跑,在我还没来得及张大嘴巴表示惊讶时,爷爷已经跳了过去,就在我们叫好声响起时,爷爷又跳了回来,爷爷可真厉害!爷爷听了呵呵地笑了――他想让火焰带给我们全家出入平安,和睦幸福。我想起妈妈说爷爷生活极有规律,身体才保持得这么棒,我得好好向他学习。

接下来是堂哥,1米78的大个子,跳火群对他来说全无难度,一个助跑,轻轻松松过去了,又轻轻松松地跳回来,脸上的笑容是不是泄露了心中的幸福祈愿?

“到我了到我了”。我早都等不及了。看着一直往上蹿的大火,我默念着:金色的火苗请带给我优异的成绩,我会好好的努力的。念完我便飞快地往前跑,靠近大火前时,我纵身一跃,跳了过去,越过了噼里啪啦的火焰,在火群的另一端,我听见了家人们的鼓掌声,紧接着我飞快地从扭腰欢舞的火焰的另一端跳了回来,看见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最灿烂的笑脸。

篇18:年味飘香烈火中初中作文

年味飘香烈火中初中作文

1、时间过得真快啊,又到了除夕,家家户户贴着春联,倒挂着的大红“福”字,放着鞭炮,期盼着马年吉祥;围在一起吃着温馨的年夜饭;四堂叔五堂叔带着孩子来串门,孩子们欣喜地追逐跑跳,大人们兴奋地谈天说地,欢声笑语充斥整座小楼,一缕缕年味儿弥漫在空气中。

2、什么是年味?热闹?喜庆?还是热气腾腾的火锅?我盼望找寻到年的味道,所以我咀嚼生活中的,每一部分,就像在咀嚼米粒一样,希望在不经意间,在某一个时刻,能够品得一丝清淡的甜美香味,那一定就是年的味道……

3、岁除那一天的早晨,我漫无目的地在小区里运动,脚步移动间,思绪飘散,仿佛又回到了童年记忆里的春节,那时我在老家,总能彭山人们新年里关切的祝福…… 正当我沉浸在回忆里时,迎面走上一位头发染得很精神的面善老人,她似是下楼买菜,遇到我,点头一笑,我们之前没见过,但此时此刻,却有一种欢快的气氛促使 着我们互道祝福:“孩子(奶奶),新年好啊!”我们随机擦肩,然而那声问候,令我心头一热,如沐春风……原来,年味在这里。

4、晚饭后,我和弟妹们提上纸灯笼,走出门外,招呼对面的邻家小孩一起去“游灯”。村里的左邻右舍也都出来了,提着一只只美丽的灯笼,自制的.、会吹泡泡的、有 电的、会唱歌的……应有尽有。最美的就是荷花灯了,在白纸上,荷花的纹理用粉红色的颜料清晰地描出来,荷花灯下还粘上了一片纸质的荷叶,吊着流苏,点上蜡 烛,更是栩栩如生地体现出了荷花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神态。如此精细的做工,也就只有村里的白阿婆能做得出来了。最奇特的就要数马灯了,那 可是村里的几位老人聚集到一起花了好长时间才做出来的。那是一匹红色的骏马,前蹄微抬,像是一匹脱缰的野马,要向前冲去。马灯的底部还安了带有四个小轱辘 的木板,点着灯,由几个小孩子拉着。各式各样的灯汇聚到一起,那么美,那么和谐。

5、每当过年的时候,在远方的新人就会赶过来和家人团聚,我们家里过年的时侯可有意思了。我们从新年礼物中得到了一只帝皇蟹,大钳上长满了尖锐的刺,在拿出来 的时候,舅舅不小心被刺了一下,然后妈妈又是第二个牺牲者。到了发红包的时候,外公外婆先发,舅舅舅妈第二,爸爸妈妈最后,接红包的时候,我双手接过,再 说一声:“谢谢!”就转身离去。开始放烟花了,爸爸去点:“轰轰轰——轰轰——轰……”烟花的亮和响不得不让我们眯着眼、捂着耳朵。妈妈说看着烟花可以许 愿望,我听着妈妈的话,默默地许下了愿望!

6、什么是年味?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悦气氛,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充满了祝福的气氛,就是大年三十晚上母亲忙前忙后做的一顿饺子……这,就叫年味。

篇19:软糯米糕飘香年味作文

软糯米糕飘香年味作文

揭开蒸笼,香味侵入鼻中,夹杂着阵阵清风温暖你的心房,分外诱人。家乡小城过年分外热闹,打年糕便是其中的一件大事。

时光倒流,我仿佛又听到了儿时模糊的声音“咚、咚……”记忆飘回远方,大家撸起袖子,大木锤敲击着石臼,而年少天真的我们则围在叔叔身旁跑来跑去,不时喝几声:“加油!加油!”笑意在天边的流云、淋漓的汗水、隐约的香味中开满了花。

“起锅啦!”叔叔阿姨将蒸笼揭开,刹那间,香气奔涌而出,那奶色的雾气隐约映照出每个人的容颜:纯真、朴实、满足……香气不消几分便渐渐散去,胖子叔叔乐呵呵地笑道:“好啦,别光顾着闻香气,干真事咯!”

擦干脖颈上被热气熏出的汗水,阿姨上前把米粉倒入米臼,有好几个孩子蜂拥而上,使出浑身力气举起木锤,你敲一下,我锤一棒。而那时的我,只是站在一旁,不敢上前。

“小丫头,为什么不去试试啊?”隔壁的叔叔笑嘻嘻地问我。我使劲摇了摇头:“嘁,我才不要变成白毛怪呢!”可不,面前那几个调皮的小孩子,一刻也不消停,不出一会全身都变成白色的了,就像淋了场大雪一样。可叔叔这样说,我也不好拒绝,只能不情不愿地上前,举起那沾满粉尘的木锤,“咚——”一声,粉花四溅,飘飘扬扬地洒在空中,真好玩!我尝到甜头,又使劲打了几锤,“哈哈哈,真好玩!”抛去了所有的.拘束和腼腆,肆无忌惮地笑着。还有几个小孩儿指着我捧腹大笑:“你全身都变白啦!”嘁,我翻个白眼,你们不也是吗?我才不在乎呢!小破孩儿!

最后是点花。白白软软的年糕被一群小孩子点上了一朵朵花,美曰其名是花,其实是一些鬼画符!我可受不了这样的年糕,一个个去教他们,“喂,手别抖,涂好看一点儿!”“天啊,这真是花吗?让我来教你!”“是点在年糕上,不是点在我身上!你个破小孩!……”

回忆断断续续地上演,年糕还是甜的,香味还是浓的,可我为什么找不出曾经的味道呢?当物换星移,当时过境迁,你是否还能认出与你一同嬉戏打闹的伙伴?

不远处刚被揭开的蒸笼又散发出香味,我小心翼翼地收起了回忆,跑过去抓起一块年糕,细细品尝,仿佛是要找回当年的感觉……

篇20:年味高三作文

年味是什么?可能在我儿时觉得就是全家一起吃喝玩乐,然后围在暖炉旁看春晚,年年都这么过可能长大了就没味道了吧!但年味这个老古董啊并没有那么简单。

先从大扫除说起吧。每逢过年妈妈都会在家里到处忙碌着,就像是有分身术一样,一会儿从那里钻出来,一会儿从这里钻出来,然而对于一个又大了一岁的我来说确实应该帮妈妈做点什么,于是妈妈便像一朵笑开了的花给我安排了一份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了——擦三个柜子。说做就做,我拿起一张凳子,往上一踩,拿起抹布对着柜顶就是一擦,柜顶的灰尘有的随风而去,有的沾在抹布上不得动弹,顿时变得一尘不染,这时成就感油然而生,正当我擦到玻璃处时,发现自己越擦越脏,正当我绞尽脑汁,哭想办法时,猛的想起妈妈擦玻璃的样子,先用抹布擦一遍,在用报纸擦一遍,超干净,我便学着妈妈的做,还试着改进了一下方法,不一会儿柜子变得焕然一新了,虽说手有点酸,而且还搞了一下午,但心里甜滋滋的,可能这也是一种年味,劳动的味道。

再说就是最有趣的贴春联。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在吃团圆饭前贴上充满祝福的春联,各有各的风格,贴联主要讲究从右往左贴,而福的话主要是贴倒福还是正福,听哥哥说正福要贴在大门上,倒福要贴在房门上,因为倒福的话福只是到了门口没进去,还真是有一番趣味呢!在我家还会在门口处挂个灯笼,给大家来个开门红,可能这也是一种年味,传统的味道。

贴完对联,接下来该吃团圆饭了。每到这个时候,家里都会邀请各处的亲戚来吃饭,组成一个大家庭,一到晚上大人们就会围成一桌,小孩子们又围成一桌,边吃边聊,聊各种趣事,一会儿这一桌大笑,一会儿那一桌大笑,整个屋里充满了年的味道,饭后大人就会把小孩召集起来,让孩子们列的计划,还有对于去年学习的反思以及核实去年的计划是否达标,达标的还会有奖励的,最有可能的就是红包加钱,这是大家最喜欢的,每当颁奖仪式结束后我们就会聚在一起看红包里有多少,一起去买吃的和烟花,大家在一起的时候果然不一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嘛。可能这也是一种年味,团圆的味道。

之前还说着拿红包买烟花的,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跑到外面去买各种烟花,其中毫无杀伤力的居多,我们会用它来恶作剧,反正大人们有的打麻将,有的看春晚,也不会管我们这群小屁孩。我们就会找一个人少的地方,然后躲在巷子里,如果听见有脚步声就把那种烟花扔出去,发出“啪”的一声,随后就会听到有个人“啊”的一声往前跑,我们每一次都会笑得肚子疼;除此之外我们还会随一些年纪小的玩那种喷的烟花,拿在手上转圈圈,就像电视里面的仙子变身似的。每一次跟兄弟姐妹们玩烟花都会超开心,那一整天头上都顶着一个太阳。可能这也是一种年味,烟花的味道。

不能忽视的还是走亲戚。每到走亲戚的时候,就仿佛看到一大堆的零花钱在向我招手,当然不能只有钱,还有他们对我的祝福。每次去外婆家,她都会准备丰盛的晚宴,以及充满爱意的祝福。这便让我想起了过去那时外公还在,而且身体特别不好,但一到过年他就会站在门口,吹着冷风等着我们的到来,然而儿时的我只会看到门口站着的外公把手举着的老高老高的,拼命的挥着,对着外公大喊:“外公,我回来啦!”外公便会对着我笑开了花,费好大的劲从兜里拿出一个崭新的红包递给我,用他那沧桑的声音说:“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到了现在每当我回忆起那个时候,心里都暖暖的,我都在想,其实一个笑就好了。可能这也是一种味道,亲情的味道。

年味不单单只吃喝玩乐那种表面上的味道,它还有更深的味道,一种感情上的味道,当然在这漫长的十多年中,我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年,每过一个年都能学到很多,成长不少。可能这也是一种年味,成长的味道。

篇21:年味高三作文

又到了一年春节,街头巷尾,张灯结彩,陆续出现在大门上的“倒福”提醒着人们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又将来临。窗外远处隐约传来阵阵鞭炮声,而此刻的我却怀着无比烦躁的心情躺在病床上,头脑发热,昏昏欲睡。在这举国欢腾的除夕夜,我却被小小的流感锁住了脚步,热闹都是别人的,而我什么也没有。在阵阵叹息中,恍惚觉得年味也越来越淡了。

多年来城里春节似乎越来越寡淡无味,而记忆中的春节却是热闹而喜悦的,让人魂牵梦萦。

儿时的春节都是在小镇的外婆家度过。外婆的老家在湘北的一个小镇,这里依山傍水,有着许多洞庭湖的传说。每当春节临近,家家户户忙忙得不亦乐乎。你看,大年三十这天,家家忙着贴对联,挂红灯,张灯结彩。除此之外,我们这还有个特别的习俗:给祖先烧纸,并为过世的亲人上坟送灯。等到除夕之夜,忙碌了一整年的全家老少便围坐在一起、抱着电视守岁,放开肚量喝酒吃肉,毫无顾忌纵情欢乐,一年中所有的辛劳、烦愁在这晚烟消云散,所有的丰收、喜悦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最精彩的莫过于午夜十二点了!新年的钟声刚刚响过,街坊邻居便会带着家里的小孩子一起出来放烟花。夜空中的烟火绚烂多彩,一朵高过一朵!一朵美胜一朵!看,那瞬间点亮了整个夜空的点点繁繁星就是我最爱的满天星了,它们像星光,像萤火,照亮了整个星空,也照亮了每一张为迎接新年而欢喜的笑脸,多美啊!伴随着烟火而来的还有小伙伴们一个又一个的小炮竹,只听见“噼、啪、砰”的鞭炮声不绝于耳,为新年增添了一份喜庆和热闹。而此时的我则一定是捂着耳朵的,大声乱叫,跳来跳去,胆子大的小伙伴们则捧着肚子哈哈大笑。在欢声笑语中,在鞭炮的硫磺味中,流淌着的是浓浓的年味。

儿时的新年不仅欢乐多,习俗也多。在我的老家初一到初五是不能扫地的,因为地上的垃圾越多,财富就越多,所以不能扫走。从大年初一起舞龙舞狮队伍就开始穿梭在大街小巷。那龙头高昂着,威武有神,通身闪亮的金甲随着锣鼓点子的节奏上下翻动,时而俯冲时而旋转似乎随时都要腾云而去跟随在队伍后面的还有彩莲船、蚌壳精,踩高跷的人等等,人们在热闹的喧哗中相互拜年,小孩子们也收到长辈的新年红包……在热闹的习俗和拜年声里,在“金光闪闪”的红包里,徜徉的是浓浓的年味。

家乡的年是要过很久的,一直要过到元宵节才算完。当元宵节的来临,小镇上的广场上挂满了各式的灯笼,孩子们争先恐后的猜灯谜,笑啊,闹啊,跳啊,广场上一片祥和的气氛。等到大家欢天喜地的领到靠智慧得来的奖品时,欢乐的气氛更是溢了满怀,也为浓浓的年味划上一个完美的句点……

我真怀念这家乡浓浓的年味,明年春节一定要和爸爸妈妈弟弟一起回去小镇上体会这浓浓的家乡情并寻找着记忆中最美的年味。

篇22:高三作文:百味

高三作文:百味

这里是南方多雨的小镇,这间古色古香的不大而略显昏暗的屋子是我从小到大的“精神粮仓”——镇子里名为“百味”的年代较久远的书屋。书屋的主人是年近耳顺之年的秦阿婆,打我记事起她就在这儿了,十多年来几乎从未见她离开过书屋半步。

“秦老师,我来还书啊。”这时,一位女子笑盈盈地推门而入,我认出她是镇子里的刘老师,是“百味”的常客。秦阿婆一面接过她手里的《浮生六记》,一面问她:“小刘啊,你住在城东,每周还坐那么远的车来我这儿借书,会不会挺麻烦啊?”刘老师敲敲木柜:“您这儿的书才让我们静得下心来。……不过,您女儿也劝你好几次去城里和她一块儿住了,您真不想搬走?”秦阿婆摇头道:“不走,你,学生们,还有这些孩子,”她朝我点点头,“不都是看着‘百味’的书长大的么。我得守住这儿,望着你们来呀。”

我自小就牢记着秦阿婆挂在“百味”墙上,出自《曾国藩家书》的.“唯读书可变化气质”。然而,当我一年后去北方大城市读书后慢慢发现,身边的人不再因读书患得患失,我也再没见到如秦阿婆一般像守望信念一样守望阅读的人。我开始无比想念她,想念“百味”了。

南方的雨季再次来临,我回到令我魂牵梦绕的小镇,第一件事便是打听“百味”的下落,人们说起“百味”不免谈到秦阿婆的固执,说无论镇长怎么劝,秦阿婆也不肯同意把“百味”拆建成新便利店。

后来,我问秦阿婆这些年守着“百味”是否好过时,她只是答:“我这辈子没干成什么大事,年轻时教孩子们念书,老了,就得这几本旧书守着。但我不肯放手啊,书就是命根子哩,我守的是好多人的命根子呐!”

流年飞逝,岁月如歌,白驹过隙,远方有晚祷的沉重钟声,一个小小的声音随着“吱呀”一声进了屋,带着大片余晖落在“百味”两个大字上,一双闪着兴奋好奇的眼眸掠过书架。这样的情形,秦阿婆以前一定常看到。我擦拭完置于柜前她的照片,转身问那小小的身影到:“来了? 今天想看什么?”

篇23:又是槐花飘香时高三作文

又是槐花飘香时高三作文

又是一年槐花飘香,空气在氤氲着淡淡的香甜的味道,槐花的味就是妈妈的味道。有太多的美好回忆在里面,常常回忆我的母亲,我多半是在回忆的门口徘徊一下,浅浅的站一下,并不敢真正的走进去。因为我的心会很痛。

昨天小弟打电话要我回家,说槐花开了。忽然间想起我已很久没有回过家了。自母亲去世之后,除春节,和父母的祭日,我基本上是没有回过家。感觉,没了母亲。家很空洞。心也就没了栖息的港湾。每日除了上班,就把自己锁在自己的'角落。与外界的交流极少,亲情也极疏淡。 回到家,小弟正把原先做电视天线的一根高高的竹竿,拿下来当做工具。站在凳子上,用钳子拧捆绑的铁丝。忽然,从天线上掉下一根铁管,正好扎在小弟的眼角,流了一点血,赶紧拿纸巾,小弟不以为然的拿过去,擦了擦,说没事。继续绑他的竹竿。好险,差点就扎到眼睛里了。小弟比我小三岁,可自小他就像一个哥哥。凡事总是让着我,有人欺负我时,站出来保护我。几个嫂嫂说我的闲话时,总是维护我。父亲早逝,我们相依长大,吃了很多苦。小弟总是那么的坚强。看着他那么专心的,那么一丝不苟的,绑那摘槐花的工具,环顾着很久没有回来的家,家,依旧。就是母亲已不在了,泪水盈盈。泪光中,母亲的音容,再次浮现。这个院长有太多太多母亲的回忆........

还是在回忆的门口徘徊一下,就回到现实里来。 小弟带着我,我扛着长长的竹竿,又像是回到儿时。久违的感觉瞬息回来。来到村西头的林场,一条弯弯的小河,环绕着一大片槐树林,这里曾是我们儿时的乐园,这里留下里很多很多美好的回忆。小弟钩,我来捋。小弟不停的提醒我,别被尖尖的槐刺扎到手。就这样的一个春日的下午,在一个溢满槐花香味的槐树林,芳草已经铺满大地,各色的小野花也在悄悄的绽放。我又找到了久违的感觉,亲情融融,没有母亲,爱依然。

篇24:菊花飘香的时节高三作文

菊花飘香的时节高三作文

当清新的秋风将天空刮起向更高近,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枝上的绿叶披上橙黄,当一点点微酸已着枝,便又到了菊花明月的时节。

菊之淡

“哐当、哐当……”听到那悦耳的庙口声了吗?清风曳惮(依)强壮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稽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带(代)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任何人一样,你也对他希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任官吗?否忘了《与山涛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已经向所有人宣告他对仕途的狂妄,竟然他做到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生活,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面积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菊之媚

否还能回忆起那个岁(对)楚国振幅所持竿坚决、依然要求“曳尾于途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再(身)如不系之舟的谨居士,享有一时的才华,然而却不曾向权势权贵屈服,一生过着穷困飘零的生活,你否也想要劝说他入世,希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到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期望如此。然而,庄子他自(何谓)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保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出,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死丧生,竟然他永远地做到一棵树吧,他身边不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

菊之殇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有利兮骓不薨,骓不逝兮可惜,虞姬虞姬奈若何”,面临滔滔江水,面临彼岸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可不泪湿衣襟,江水已随他人姓氏,美人自尽在怀,是乘船逃跑,重整旗鼓,还是投身乌江,“杀亦为鬼雄”?如果你正在项王身边,否不会劝说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呢?江东父老们也希望项王忍辱负重,说不定历史就不会为此重写,然而项王最终自由选择投江而杀,他指出应当杀得有精神,他指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态枯死了,但花香永世留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希望,自己指出是对的就不懈执着,执着权利、执着崇高,执着生命的精神,执着英雄本色,充满著他人的希望,充满著他人的劝说,向着自己的了解迈向。

当悦耳的庙口声从远方传到,当远古的大鹏展翅欲飞,当滔滔的乌江向天咆啸,便又到了菊花明月的季节。

篇25:中国味话题高三作文

是的,在这里,在这片土地上,在这片山河间,每一寸每一缕的空气中,满是中国的味道,每一步每一行的脚印中,满是中国的味道。

你可曾嗅到?笔墨纸砚间,中国的味道是那悠悠的墨香;是碑林里楷之正,隶之庄,草之杨;是方块字码起来、叠起来、摞起来带来的厚重与沉稳、灵动与飘逸;是透过每一笔每一划——就像透过千年前仓颉纯净的眼底——注视到他的内心感触到的每一缕情思每一份醇厚。举手投足间,中国的味道是太极拳带出的沉稳中庸、刚柔并济;是京剧昆曲的唱念做打、音容笑貌。“明如镜、声如磬,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柔”,中国的味道是青花瓷素胚上勾勒的线条;“轩楹雅素,不事藻绘雕工”,中国的味道是古建的青瓦檐“如翚 斯 飞”。这些我们引以为傲的,这些曾颠簸于丝绸之路上的,这些曾颠沛在历史变更中的,这些被珍藏的、被传承的、被铭记的是中国的味道。

你可曾嗅到?古籍册册中,中国的味道是那历经千年濯洗,留下的每一字每一句每一份重托每一种叮咛每一声呢喃;是杀青后留下的如凤凰涅槃的火的味道。是晋诗的风骨、唐诗的雍容、宋词的清丽。“非淡泊无以明志”,中国的味道是《诫子书》的万千叮咛;“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中国的味道是记载中的豪放与大气;“苟利国家生死以”,中国的味道是面对强敌暴凌的从容与傲骨。子曰礼尚往来,举案齐眉至鬓白,吾老人幼皆亲爱,扫径迎客蓬门开,中国的味道就这般蕴藉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蕴藉在长辈口中的老规矩中,蕴藉在古籍经典里的每一份血汗中。这些深深融入我们脑海里的、我们骨骼里的、我们生命里的,是中国的味道。

你可曾嗅到?山川河流中,中国的味道是那小桥流水人家的清秀婉约,是那漠北沙砾的豪迈风度。“遍插茱萸少一人”,中国的味道是九月九遍插茱萸的思念;“爆竹声中一岁除”,中国的味道是除夕夜团团围坐、盘盘饺子放好的腾腾热气,是新桃换了旧符的欢喜。你打开月饼盒,中国的味道绝不仅仅是黄澄澄的月、香喷喷的饼,更多的是“但愿人长久”的牵挂和团团圆圆的期盼;你仰望中秋月,中国的味道亦不仅仅是桂花香、米酒醇,更多的是月下交叠的人影,桌上把酒言欢的笑意。山川叠嶂万千气象,中国的味道是我们脚下这幅员辽阔的国土上的每一寸载着历史回忆的山河,是土地的烙印;江山错落、人间星火,中国的味道是家人的每一次团圆每一句祝福,每一个风俗节日吐纳着的如许沉重的期盼和千年壮阔。

不曾有一种味道如此,靠生命的延续和血脉的流淌而飘荡;不曾有一种味道如此,是一个民族的基因血脉和凝聚的符号;不曾有一种味道如此,润于每个国人的肌肤,浸入每个国人的骨髓,这是中国的味道。

中国的味道从来不曾单薄地印于松脆的史页间,也从来不曾孤立地刻蚀在石刻石碑上。她飘在这山川大河间,她织在这团圆佳节里,她藏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黑发黄肤上。

中国的味道,我想,或许早已成为一种烙印烙在每位炎黄子孙的生命里。我们血液中的“中国味道”,也是我们面对古籍经书五星红旗热泪盈眶的不二原因,亦是这味道,无论历经多少年风云幻变风沙濯洗永不褪色的唯一阐释。

篇26:年味的高三作文

年味的高三作文

除夕前后,是一年中最为热闹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杀鸡宰羊,准备年货,等待着在外的亲人回家团圆。工作在外的游子们也赶着车急急忙忙回家。商场里打出各种过年的折扣活动……年味,无处不在。

除夕前,我们这儿的鞭炮店是人满为患,店主当然满是欢喜,笑迎各种顾客,满怀欣喜的老人;雀跃的孩子;出手阔绰的年轻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脸上洋溢的喜庆的笑容。为了过年的热闹气氛,鞭炮成了必备品,孩子们在鞭炮的啪啪声中,得到无尽的快乐,老人的笑脸也也似礼花般灿烂无比。咦,哪儿传来清脆的鞭炮声夹带猪的叫声?原来是奶奶隔壁家在杀年猪,主人家看着门板上养了一年的白白胖胖的年猪,想着一家人围着桌子大块吃肉的场景,眼里全是满足。还有两天就过年了,奶奶家门前的池塘围满了人,几个年轻力壮的男子使劲扯着手里的渔网,生怕漏掉一条鱼,池塘里鱼儿欢快地跳着,岸边拿着桶子、篮子准备分鱼的村民们,调皮的孩子拿着棍子追逐着,一会戳戳这条鱼的眼睛,一会拉拉那条鱼的尾巴,好一副丰收和谐的画面啊!

终于等到除夕了,家家户户贴上了红彤彤的春联,挂上了大红灯笼。也许是为了驱兽,也许是为了热闹,除夕晚上,我们这里的'人们都似约定好了一样,家家户户都彻夜开着门庭的大灯。八点前,孩子也好,大人也罢,都是各户串门,谈谈一年的收成,谈谈外面的工作,谈谈各自的孩子,或者谈谈对来年工作生活的畅想,这一天成了全村人晒“成绩单”的日子。八点以后,各自回家与家人团聚,看着春晚,磕着瓜子,述述一年来的学习工作情况,家家都是欢天喜地,热闹非凡。今年我家的除夕比往年更热闹了,因为家里多了一个五个多月的弟弟,哭哭闹闹,笑笑叫叫,给大家带来很多欢乐,这个年也因为有了他而更加热闹。春晚是中国春节必不可少的节目,今年的春晚也与以往有着很大不同,虽然依旧是大牌云集,但是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的出现,无不显示着我国的科技进步,我国的国力发展,而国际友人的参与,更加体现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春节这一传统节日逐步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化的节日。

除夕过后便是大年初一,年味更浓,除了出门拜年。我们韶山还有一特色活动,那就是上毛主席铜像广场给毛主席拜年,一来表达人们对毛主席的爱戴之情,二来祈祷毛主席保佑家人平安健康。拜过毛主席后就是回家拜祖宗了。只有拜过祖宗后才正式开始拜年活动,亲戚家,朋友家,邻居家,从初一到十五,到处都是“拜年”声。听,远处又传来了锣鼓声,呐喊声,原来是龙灯来闹春了,从前坪到堂屋,从厨房到客厅,“龙”都留下了它的足迹,人们远远地就开始燃放鞭炮接“龙”回家,都期盼着“龙”带给大家好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鞭炮声中,锣鼓声中,欢笑声中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如今的年味除了传统的风俗,更多了现代的味道,微信红包,智能手机,家家地坪里停着的小汽车,无不体现着现代气息,相信明年过年的年味比今年又会有着不一样的体现。

篇27:又是糖马飘香时高三作文

又是糖马飘香时高三作文

时间犹如一列单向行驶的火车,去了,便没有回头再来的机会。一切过去的点点滴滴的欢乐与辛酸,仅留存于那大脑的记忆深处。

“糖马,糖马……”美妙动听的吆喝声阵阵袭来,我知道那是小贩又来了,按耐不住心中喜悦的我,飞快地冲出家门,因为那声声吆喝是我最喜爱的音乐,那阵阵的音符贯穿了我童年的每一次过年。

思绪就这样断断续续地,但我知道糖马已然成为我童年时抹不去的记忆。每一次过年时,我都会寻找它,但总会事与愿违,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它已然不在。

回首往事,我知道人生总会有几次不完全,糖马就是其中的一个。有人说,没有缺憾的人生是不完全的人生,的确,人生中只有那些缺憾才会使我们更加体味深刻。

糖马作为一种文化的代表,她已深深刻入我这一代人的'心里,可以说她的渐渐消逝将成为我们永远的伤口,尽管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

还记得初次相遇,那是在很小年纪的一次过年,在拜年后得到了你,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你成为我的最爱,而那时的人儿已全然不在,想念你,不知你何时再回到我的身边,回到想你念你的我的嘴边。

又是一年糖马飘香时,你快回来,回来我的爱!

篇28:年味高三作文800字

年味高三作文800字

年味是什么?是大街小巷一片红火的气味?是团圆饭散发出来的香味?还是家人团聚时共同欣赏春晚的趣味?

但我最难忘却的年味,却不是闻得着的味道,而是大年三十那早与爸爸一起贴春联的经历。

大年三十一早,父亲就把我叫醒了。这一天得是积极向上的,因为它象征着这一整年的样貌。这么早就起来了,这也算是新年里的一种氛围吧。

洗漱毕、早饭后,我便回到房间,但却发现父亲早已呆在房间里等我了。并且是有目的的——因为我看到了桌子上的一沓春联。今天上午的任务,就是一起把它们贴上门口。

去年的春联,都是我一个人贴的,今年还是跟爸爸一起合作,这项任务必然简单。我负责递春联和撕胶带,父亲负责摆位和粘贴。在父子默契而高效的操作下,横批“吉祥如意”就稳稳当当地贴在门上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贴上下联。父亲等待着。可等了许久,还没有春联递到他手上,便转头看到了窘迫的我:上下联要怎么贴呢?是这张贴左边,还是那张?我眉头紧锁,一时促起来了。

父亲看到我这番景象,于是径直随意从我手上拿走了一条。我们的上下联分别是“迎喜迎春迎富贵”和“接财接福接平安”。父亲拿走的是上联,但把它贴在了门框的`左边。看我在这里冥思苦想,父亲便把胶带也拿走自己贴了,但专注的我没有发现,仍旧在思考该怎样贴。

“什么起什么收,什么起什么收……”有什么东西就在我脑边回响,但就是无法接触到。但这些响声同时也是爸爸撕胶布的声音。

我好像突然抖了一下,猛地回想到班主任语文老师在一节语文课上的讲解,她好像凑到了我的耳边,对我耳语:“仄起平收!”

我惊起得跳了起来,大叫到:“仄起平收!爸爸!是仄起平收!”但爸爸没明白我的意思,我解释,上联应该贴右边,而下联应该贴左边。

爸爸听着头头是道,“嗯,嗯。”随后不经意地贴稳了最后一张胶布,上联这下被牢牢地固定在了左边。

可能没人能够理解我当时绝望的心情,我当时既伤心又愤怒地讲道:“爸爸,你摆错啦!最后一个字是三、四声的联开始,最后一个字是一、二声的结束!”父亲想了一会儿,问到:“既然如此,为什么从右往左?”“应为古代人从右往左啊!”我想都没想就答道。

良久,爸爸抚了抚我的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可我们现在看字是从左往右啊。春联不就是给我们看的吗?现在也有我们的新文化,这么新旧融合一下也是可以接受的。再说,也没必要跟自己过不去啊,这么读不更习惯了?”

我被父亲近乎完美的解释说得无法反驳。是啊,为什么要和自己过不去呢?这种耐人寻味的探索,不也是一种年味?贴完春联之后,我顿时感觉家里有了一种过年的喜庆。

原来,很多都是年味。团圆饭的香味、年货腊肉的咸味、对事物探索所带来的趣味……它们全部是年味啊。它们给予的,都是积极、阳光的美好,都是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篇29:年味,变淡了高三作文

年味,变淡了高三作文

不知从何而起,年味开始变得越来越淡了,慢慢的没有了过年的感觉。哪怕快要到新年了,大家还是无动于衷,似乎新年的味道已经开始飘散,似乎过年只是一个形式,再也没有了当时向往开心的感觉……

还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每当快要过年的时候,大家都会成群结队相约的去大街上买年货,开开心心的买新衣服。可是从两三年前开始,自从手机的普及后,人们似乎不再喜欢成群结队的去买年货,大家更喜欢在群里发红包聊天。每个人相见,都是低着头玩着各自的手机,没有了最初的年味。

伴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地曾经的`小孩子也长大外出工作了。当快要过年的时候,由于工作的原因也没能赶回来过年,只能在外地过年。所以说一起过年的人越来越少,然后没有了生机。

原本是开开心心地发红包,等着要红包,而现在红包减少了,变得更多的是在微信上的红包,大家的笑脸都不曾露出来了……

年味究竟去哪儿了?我们不妨思考一下。时代的发展,难道就意味着传统的流失吗?不!这绝对不意味着。我们需要保护传统,把好的东西继续发扬下去,而不是一味的依赖科技的发展,而变得商业,变得麻木……

篇30:年味高三作文750字

年味高三作文750字

每逢正月,咱们小镇家家户户都是一派热热闹闹的景象,大概在小年前一个星期,商店里就是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边,若是你去晚了,商品可能早就一抢而空了。小孩们也乐的在街上跑,到了过年,小孩子们才会聚在一起叫,闹,他们互相询问对方的情况,又嬉闹着去买花炮。

大人们会准备个一个星期,将买回来的食物烹饪好,有些腊肉腊鱼还挂在院子上,一个不留神,花猫就会腾空跳起,用爪子扯着鱼和肉,一溜烟跑到角落里大快朵颐去了。最热闹的是全家坐在一起包饺子。大人们一起擀皮,互相唠着家常;小孩们就忙着将肉馅包进柔软的饺子皮中,小孩子们贪吃,偶尔会伸出小指头,刷一刷馅,再放入嘴里津津有味的舔,过了一会又会鬼鬼祟祟的伸出指头。到了前一天晚上,大人们开始在院子内摆桌椅。我们小镇有一个习俗:当过年时,全小镇的人要在一个院子内一起过年,这样才会显得有年味。餐桌上还摆上了女人们到外去采集的野花野草,用来装点。餐桌上的每个器具都是锃亮锃亮的,好似新买的'一样。

在小年那天晚上,全镇人聚在一起,举杯欢笑,共聚一堂。这时,往往是镇上最热闹的时候。大家相互敬酒,相互祝福。更有甚者,会在晚宴上展现自己的才艺和风采,端着酒杯载歌载舞,好不热闹!吃完饭,大家会聚集到另一个较为宽敞的院子内,院子中央已堆满了前一个星期采集到的枯木枝和可燃的草,这时往往会举行篝火晚会,会由一位最年长的老人慢慢的走到枯木枝旁,神圣的点起火堆。火苗随风飘荡,似而在跳舞,似而又在吟唱。大家围着篝火,一起跳着我们镇上最有名的舞蹈,火苗映的每个人脸上都红扑扑的,每张脸上是一个大大的微笑。

即使有异乡人到我们小镇来做客,篝火晚会也丝毫不减热闹。小镇上的人都热情满满,但凡有异乡人,镇中妇女会倒一杯热腾腾的甜茶,寓意温暖甜长,在篝火晚会上必定会围着异乡人跳舞,目的是让异乡人快速的融入进来。我们小镇的篝火晚会不亚于春节联欢晚会,等到这一天,都没有人再去关注春晚,而是投入到我们小镇的春晚上来。

吃完,闹完,大家互相道别,各自回到各自家中,你以为我们就过完了吗?其实还早得很呐。回到家中,大家围坐在火炉边抱团取暖,小孩子们坐在一旁玩游戏,更多的是玩麻将。小孩们都不懂麻将怎么玩,但一样也可以玩得很尽兴。到了晚上十点,该是长辈们给晚辈们发大红包的时候了!孩子们跪坐在地上一圈,一个个的给长辈磕头,磕得响的红包一定是最大的。磕完头后,孩子们聚在一起,互相比较着红包的数量和金额,时不时有争吵声传来,“你的怎么这么多?”“我磕得最响,为什么红包才这么点?”其他孩子们往往不会去管争吵中的几个孩子,散作一团,出去点花炮去了。

到了零点整,大家一阵欢呼,簇拥着到了院子内,院子里的小孩子早就急不可耐了,看到大人们出来,连忙放的放鞭炮,放的放烟花,好不热闹!硕大的烟花在天空中尽情绽放,光彩夺目的它们映在了每个人的心上。大家奔走相告,互相拜年,还有的在看到烟花升腾的那一刹那连忙许愿,希望梦想成真。

我们小镇的家家户户都呈现出热闹的景象,年味十足,每个人都在新年这一天开了一个好彩头。或许,过年就需要这么闹,过年就需要年味十足!

厦门高一质检作文满分

关于秋天的高三作文

小学生作文植物300字

小学生优秀植物范文

高三写景优秀作文900字

高三英语作文我的家乡200字

我爱家乡湖州作文700字

我爱家乡的青年湖四年级作文

高三写景作文 :风景1100字

包子铺作文

飘香梨花味高三作文
《飘香梨花味高三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飘香梨花味高三作文(精选30篇)】相关文章:

厦门中考满分作文:如水的女子2023-10-29

匆匆那年小学生作文400字2023-08-27

冬日漫笔高中作文2022-04-29

生活感悟随笔散文:自悟自度2022-11-24

又是一年香橼香抒情作文2023-07-28

我和春风握手春风的作文2022-05-08

我和雪花有个约会1100字作文2023-12-27

时光流年作文2023-03-17

描写春作文700字2023-09-03

高二想象作文:理想中的生活1000字202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