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不给你看”为你分享29篇“爷爷的扁担作文”,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爷爷的扁担作文
爷爷的扁担作文
我家的阳台上一直珍藏着一根弯弯的扁担,它可是爷爷的宝贝。
黝黑的皮肤,宽宽的肩膀,高大的身影,显著的外八字,这便是我的爷爷。记得,小时候,爷爷就爱挑着个扁担去集市上卖菜,这个筐子里满满都是菜。不过,在我出生后,前面那箩筐里的菜就换成了我。爷爷就这样挑着我和菜哼着小曲上路了,那时的我太小,只觉得自己坐在了一个摇篮里,跟随着爷爷的脚步,一摇一摆的晃着,甚至开心得手舞足蹈起来,简直是快活极了,渐渐地不知是累了还是困了,竟闭上了眼睛,伴随着小鸟、昆虫的鸣叫,一路上的鸟语花香,我沉醉在这一摇一摆当中,带着笑意,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等我长大一些后,这筐子早已容不下我。我只得跟在爷爷身后,跟随着那一摇一晃的扁担,就这么和它同步,一颠一颠地走完了全程。可是,我对这还不满足,硬是要亲自挑一挑这熟悉的扁担,爷爷拗不过我,只得让我挑了。只见着扁担刚一落在我的'肩膀上,我感觉自己就喘不过气来,可没过一会儿,倒觉肩头轻松了许多,仿佛有一股神力在支撑着。我得意极了:“瞧,我已经长大了,力大无穷啊!”只听见爷爷咯咯的笑声,附和着:“是哦,我孙女厉害极了!”一到家,还没放稳扁担,我便兴奋地跳着转向爷爷,却发现他竟在缓慢地把筐子放在地上,并用另一只手一直敲拍自己的臂膀,似乎非常疲劳的样子。我明白了:那股神力原来来源于爷爷。
当我真的长大、长高了,有劲了,爷爷却变矮了,瘦小了,腰也被那一同老去的扁担给压弯了。我还是和以前一样,习惯性地跟在爷爷和扁担后面,默默地走着,一切都那么熟悉,什么也没变,阳光还是依然明媚,花草农田也一丝未变,依然那么的鲜艳夺目。只是爷爷在前弓着腰挑着扁担,我在后面发挥着我的神力。
啊!扁担,你那一摇一晃的样子让我久久不能忘却;而爷爷你对我那默默的爱,更让我迷醉!
篇2:爷爷的扁担声550字作文
爷爷的扁担声550字作文
每次听到扁担的咯吱声,我总会想起爷爷那黑黝黝的脸庞;而每到吃西瓜的时候,眼前总会浮现爷为了种西瓜,风里来雨里去的情景。
清晨,淡黄色的阳光星星肥料点点洒向大地,我还睡意蒙眬时,爷爷便穿着那件单薄的绿衬衫,脚踏一双解放鞋,准备出门了。爷爷走到门口,拿起扁担,熟练地用扁担挑起两个装满了肥料的`铁桶。
“咯吱、咯吱……”走几步,爷爷便要推一推肩上的扁担,也许是因为铁桶实在有些重,扁担摇晃起来特别厉害,把爷爷的身体也带得摇摇晃晃。
“咯吱、咯吱……”中午,爷爷回来了。远远的,便能听到扁担发出的声音,我赶忙跑到门口迎接爷爷。虽然铁桶已经空了,但爷爷走得更慢了。
爷爷的那件绿衬衫已经湿透了,搭在肩头,散发着阵阵汗味。爷爷的背上、胸前满是汗水。我给爷爷端上一杯水,爷爷一口喝下,吃力地叹了口气。
不到一袋烟的功夫,爷爷又穿起那件湿透了的衬衫,准备去给西瓜浇水。爷爷拍拍我的头,“在家好好看书。”说完,爷爷便向烈日底下走去。“咯吱、咯吱”,扁担声在小路上回荡……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扁担“咯吱、咯吱”的声音伴着我慢慢长大了。再看看爷爷日益瘦弱弯曲的背影,我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一定要好好读书,让爷爷高兴。
篇3:爷爷的扁担-记叙文
爷爷的扁担-记叙文600字_五年级记叙文
我们家的墙院子打横一根爷爷用了几十年的遍担。如今变成晒腊肉的专用工具。爷爷的扁担是用松柏树制成的。2米长,两公斤重,光着的透着亮。听爷爷说,这一根扁担是太爷爷解放初期从温州市挑货上去的。尽管经历了几代人的风雨沧桑,却愈渐柔韧性经久耐用,担上一百多斤重货品吱吱作响,好像歌唱一般。
爷爷的扁担是那般关键。听爸爸讲,以往一家人的收入来源全靠这一根扁担。春季,爷爷用它把化肥一担一担地选到田里田里,为粮食作物上肥,期待有一个好兆头。夏季,或是用它将麦子、蔬菜水果一担一担地挑回家。秋季,一样用它把水稻挑回家,晾干后,入了仓。冬季,爷爷仍然用它把芋头一担一担地挑回家,晒芋头丝,作为谷物。爷爷的扁担不仅用于获得农作物,并且日常日常生活也离不了它。
每日天不亮,爷爷很早醒来,担上纯净水桶到村头的那口老井中抬水,把家中的大水缸装满。有时候,还用它担些东西到市集上,换些日常生活用品。农闲每一个转晴的日子,爷爷就上山打柴。天刚蒙蒙亮,爷爷便将扁担、绳索准备好,吃过饭,携带干食,踏着月色进了山。每日都需要往返踏入好几十里新路。一个冬季出来,门口便垛起爷爷用扁担从山间一担一担挑回家的柴堆。在寒冷的冬天里,爷爷的手都是会裂出一道道血口。现如今,家中盖起来了房子,装上太阳能发电、饮用水,从此不必到那口老井里抬水了。家中还增添了燃气灶,买来电饭煲,从此无需早出晚归到山顶打柴了。十几年前,家中就买来农用三轮车,村内混凝土地面四通八达,免去了到田间挑东西的疲劳。公共汽车到村头,哪儿还听获得扁担在市集上的轻吟声。改革开放30很多年来,乡村产生天翻地覆的转变,农户的生活是一路领先节节高升。爷爷的扁担早就“失业”了。
篇4:扁担的
关于扁担的1200字
我从小就生活在农村,与爷爷奶奶共度了近的时光,尤其是奶奶家的扁担,从春到夏,由夏到秋,从秋到冬,陪伴我度过一年又一年的美好时光。每当我在电视里或现实生活中看见它时,心中都会留恋万千,留恋那根极其普通又历经沧桑的扁担。
那只扁担陪伴着爷爷奶奶几十年的光阴,这样说来,也算是我的长辈了。它沉默寡言,经常依靠墙边,陷入沉思,在想着什么呢?也许在回忆他壮年时期的结实,也许在感叹时光苍苍,不知何时它也步入老年,又也许在考虑未来的时光他应做什么。然而,这一切却又不得而知。
春天,奶奶要去挑粪给蔬菜施肥。奶奶用桶装上粪,将扁担架在肩上,身子微蹲,将桶上的绳子担在扁担两头,使劲一撑,挑着桶迈向菜田。那时尚且年幼的我便跟在奶奶后面,屁颠屁颠的,就似一个小跟屁虫。扁担顶着压力,不愿低头,挺着腰板,就似一位宁折不曲的战士。到了菜地,扁担就可以休息片刻。它靠在土堆上,看着年幼的`我在捉蝴蝶。那时,奶奶也时不时停下来,看着我欢快的玩耍。浇完菜,已是黄昏。扁担轻松地挑起两个空桶,一摇一摆地晃荡着。奶奶牵着我,一双粗糙的大手牵着一双细嫩的小手,夕阳的余晖照在我们身上,投下了斜斜的影子――一个微微前倾的身躯跟着一个小小的身影,两个桶一摇一晃,真的很美很美……
夏天,爷爷收割完麦子,奶奶便带着我去麦田里挑麦。奶奶在扁担上系着绳子,将捆好的麦子用绳子系起来。我抱起一把麦穗,向奶奶傻笑,露出了空荡荡的大门牙。奶奶看着我,也笑了。回家的路上,我发现扁担挑着麦穗好似有些吃力,仿佛微微弯了些,但很快又挺直了,难不成他力气不够了吗?还是快要老了呢?我问奶奶,奶奶长久无话,最后说:“也许他要老了吧。”那时年少无知的我重重的点了点头,以表赞同,可为何隐约听见了奶奶的几声叹息。也许是错觉吧,我仿佛看见奶奶的背变弯了。
秋天,奶奶去挑稻子。那时我已懂事了,对生老病死也有了些许了解。直到那时,我才发现扁担已经弯了,曾经直挺的腰板如今变形了,长年的艰辛让他变薄,有些弱不禁风了。看着奶奶忙碌的身影,腰真的佝偻着,身子也变瘦了,还真有点像这时的扁担呀,是不是?
经历几十年风风雨雨的扁担,终于老去了,他孤零零地倚在墙边,身上一丝丝纹路清晰可见,他哭了吗?不知何时,我再也不用仰头看奶奶了,可以平视,甚至要低头看着她。奶奶真的老了,腰一天比一天弯,走路一天比一天慢。她时常看着扁担,抚摸着它,低声说:“我们都变老了呀,老伙计。”那一刹那,我鼻子突然酸酸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仰起头,硬生生的的将泪水逼回去,又擦干偷溜出来的泪水,走向奶奶,挽着奶奶的胳膊,”奶奶我们去散步吧。”奶奶一怔,随即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出门时,我看了看扁担,发现它好像对我笑了,和奶奶的笑容出奇的像。我挽着奶奶的胳膊,向她说着趣事。夕阳向人间洒下余晖,洒在我们身上,定格成一幅永远的画……奶奶,请不要害怕跟不上我,我会拉着您,陪您慢慢的走。就像那时您牵着我一样。
扁担,一生的辛劳压弯了你,这时停下来,让我紧紧挽着你,好么?
奶奶,一生的辛劳压弯了您,这时停下来,让我像扁担一样守着您,好吗?
篇5:父亲的扁担作文
“那是一轮新月,摘回家的梦;一个是爷爷对牛奶的渴望,一个是孩子的摇篮。夏天不觉得累,冬天不说冷!忙用一只手,摸着一个人的肩膀,我父亲的扁担哟……”逝去的岁月锁不住尘封的记忆,父亲的电线杆早已积满灰尘。那是我父亲的杆子。从记事起,那根竿子就一直挑在父亲的肩膀上,蹭着光,感觉光秃秃的。如今这根杆子明显磨损了,两头无可奈何地下陷,形成了一道美丽的弧线。
父亲再一次背负,就像一轮月牙别在父亲肩上,既好笑又难过。很小的时候,妈妈对我说:“孩子,你就是靠这根杆子支撑的。等你老了,别忘了这老杆子!”那时候我还小,不懂其中的意思,所以也就无所谓了,就跟我妈开我玩笑一样。后来我了解到一些事情:妈妈生我的时候,家里穷,身体和营养跟不上,所以奶很少。所以父亲只好去砖窑厂挑砖,攒钱给我买奶粉。据我妈回忆,当时砖窑厂挑一车砖两毛钱,一车重一百斤左右。父亲急着给我买奶粉在家哭,所以第一天父亲就挑了三十多担。
妈妈说,那天晚上她抱着我坐在门前,等着她已故的父亲。没想到,父亲二话没说,躺在床上,嘴里有气无力地哼着歌。我妈放下我,帮我爸脱外套,看着他爸一双红胳膊的运动衫。我想我妈当时一定是热泪盈眶了!然后,我妈用热水帮我爸,我爸疼的啃着牙把腿推出去。毛巾只要轻轻一碰父亲的肩膀,那块皮肤就破了,殷红的脓液涌出来。我妈形容是红烛的烛油,不知道是不是血,把整条毛巾都染红了。从此父亲每天都要带着杆子去砖窑厂挑砖,晚上回来总是这个场景。后来我稍微长大一点,爸爸和他的杆子终于可以在家休息一段时间了。直到上了小学,爸爸的杆子又和爸爸一起出去了,爸爸和它成了我专属的“交通工具”。
当时环顾四周,别人的孩子被父母抱着抱,我却被父亲的扁担抱,说不出的激动。每当看到别的孩子羡慕的看着我和我爸,我总是骄傲的抬头,还轻蔑的看一眼,更别提心里有多爽了。父亲把我抱起来,不说话,一路走着,笑着,年轻而不解。后来我具体问了我爸,他爸回答说:“等你到了我这个年纪,你当爸爸了,抱着自己的孩子,你就体会到我挑你的时候的感觉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父亲的话似乎更深刻,我要成为父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父亲的话根本不关我的事,父亲还是挑我上学。如今的父亲,已经没有力气来接我了。父亲老了,杆子也老了。
我看着父亲亲吻他的旧杆子,突然那首歌在我耳边响起。“那是一弯弯月,摘回家的梦;一个是爷爷对牛奶的渴望,一个是孩子的摇篮。夏天不觉得累,冬天不说冷!忙换了一双手,感觉换了一双肩膀,我爸的扁担哟……”
篇6:沉默的扁担作文
沉默的扁担作文
沉默的扁担作文文/艾欣园[山东省微山一中高一]
那是一间阴暗潮湿的屋子,剥落了墙皮的墙壁微微泛黄。透过从那早已生了锈的窗户挤进的一丝阳光,隐约可以看见空气中飘浮着的细小灰尘。
布满蜘蛛网的角落里,扁担孤独地躺在那儿,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多年了,这样枯燥乏味的日子已经多年了!昔日的辉煌早已不再,望着屋内的飘浮的尘埃,终于,扁担的思绪渐渐回到从前。
那一天,在热闹的集市上,它远远地看见年轻壮实的主人向自己走来。主人痴痴地看着它,温柔地抚摸着它,从那一刻起,扁担便跟主人回了家。以后的日子,主人和它在一起工作,一起收获,快乐的生活清晰如昨。一个个晴朗而美好的早晨,主人早早儿起了床,迎着第一缕朝阳挑起它,哼着轻快的小曲踏上了生活的路途。一路上有鸟儿的陪伴,风儿的跟随,它心旷神怡。
一切都那么舒服,那么清新。卧在主人厚实的肩膀上,它感觉到阵阵温暖;到了水井旁,总是有满满的收获;看着清澈的井水挂在自己身上,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带着满满的成就感。回家后,主人会把它靠在墙壁上,然后它看着他们一家人用自己挑来的水洗衣、做饭,那一刻,它觉得如此骄傲。
重复的生活丝毫没有让它感到厌倦,反而成了它每天期待的事。只是后来,它忘记是从哪一天开始,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快乐不再那么单纯。
像往常一样,当主人把两桶水挂在自己身上时,它第一次感到一丝吃力。沉重袭来,它的腰渐渐发酸,可它仍旧咬着牙坚持着。那一天的回家路是如此漫长,那一天的时间度过得如此缓慢。起先它并没有在意,可是在后来的每一天,这种感觉都在渐渐加重。它终于发现了自己有些弯曲的身影,从未有过的落寞第一次涌上心头。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家庭的两个孩子渐渐长大,而小屋似乎越来越小,越来越陈旧。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主人一家的喜悦感染着扁担――是的`,他们就要搬到一个宽敞明亮的房屋里了。想象着自己靠在雪白墙壁的样子,扁担禁不住要笑起来,它实在有些迫不及待了。一番忙碌后,主人站在它面前,用粗糙的手抚摸着它,深深地注视着它,然后叹了一口气。扁担还没弄清发生了什么,主人已转身离开,沉重的关门声随后传来,最后,它听到门被锁上的声响。扁担终于明白了,自己被遗留在这个角落了,新房里将不会再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扁担期待着主人有一天会再次走进木屋,而这一等,便是永远。
扁担会不会心存埋怨?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窗户间遗漏的阳光让它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它知道自己的一生创造出如此多的价值,为这一家四口谋取过如此多的利益。或许,这已足矣。
物犹如此
一边负着岁月,一边担着责任。看似普通的一条扁担,却诠释着人生的酸甜苦辣。文章赋予扁担以十足的灵性,冷静的文字中透着成熟的目光;情感的贯穿加之理性的收尾,更是思想魅力的体现。这是扁担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人类的一生?扁担的气度和胸怀,难道不值得人类借鉴和学习?
(孙涛)
篇7:作文 幸福的扁担
在那白雪皑皑的季节
一个人来到这陌生的农场打拼
已有三年没回家了
心中藏着太多牵挂
每当电话铃声响起
心中总有一阵莫名的害怕
害怕父母身体不佳
害怕孩子成绩下滑
害怕故乡气候的变化
心乱如麻,心乱如麻
只因心中藏着太多牵挂
人到中年,害怕过年
在外打工,承载着家人的梦
每当月亮遇上黑云的时候
只在梦中贪婪地搜寻你的身影
依稀梦见,梦见母亲盼儿团聚的眼神和那满头凌乱的白发
依稀梦见,梦见孩子纯真的.笑脸,烙上留守的无奈
依稀梦见,梦见自己曾经许下还未实现的诺言
难道就这样折断飞翔的翅膀
凋尽一生的芬芳
心乱如麻,心乱如麻
只因肩上责任重大
人到中年,害怕过年
在外打工,承载着家人的梦
篇8:父亲的扁担作文
母亲打电话说要搬家,要我回去一趟。
乡下老家地处煤矿塌陷区,村子整体要搬迁凤台安置区,我也想看最后一眼生我养我送我走出黄土地的村庄,不加含糊的立马驱车直奔老家。
天不作美,出门就滴答滴答的下着小雨,上了颍风路,踏上凤台地界时,天大晴,还出着太阳,真是十里不一样。
村子一片狼藉,到处是拆迁的烂墙碎瓦,该搬的大都搬了,二弟不在家,上边催了,才拖到今天。母亲告诉我。没有找搬家公司,都是自家爷们,好说好招待。大人孩子都在往车上搬东西,我随手拉开门,正要搬门旁的洗衣机,忽然发现一根长久不用的扁担,从上到下都是灰,蜘蛛网罩着,我一眼就认出了:“这不是父亲的扁担吗?”我惊讶的喊出声,我对这扁担再熟悉不过的了。扁担是刺槐树作的,中间高,两头稍低,这样便于起跳,省力能乘上步子,扁担是上辈人传下的,在我父亲手上用了一辈子。我擦去扁担上的灰尘,顿时光滑柔亮,耀人眼目,被汗水浸透的扁担泛着红亮亮的光,记录着父亲的辛劳,写着历史沧桑。记得父亲对这根扁担情有独钟,他爱惜扁担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每年都要擦一次桐油,越用越滑溜,越灵验,越好使。一般父亲的扁担是不随便借人的。一次父亲不在家,前院的大叔来借扁担,不小心把扁担能脏了又破了一点皮,父亲心疼了好一阵子。
我左看右看,上下看,翻过来调过去看,哀叹一声:“扁担呀!扁担,你的使命到此为止了。”快点吧!哥你在干什么?二弟把我从惊目中拉了回来。我把扁担包好放在了车上,可脑子里总离不开那根扁担,扁担对我的印象太深太深了。在上小学时,我就学过朱德的扁担,朱老总靠着一根扁担打天下,�肩担道义,为全中国人民谋福祉,可父亲的扁担虽不能与朱德的扁担相提并论,但也闪烁着人生磨难的光芒。父亲就靠着这根扁担为一家老小吃喝拉撒睡奔波生计,为我们谋生活,谋前途,谋未来,生产队时期,他用这根扁担挣工分,分口粮,担水挑粪,买煤送粮,出窑装砖,买化肥送鱼苗,等我们上学时,他又用这根扁担为我们挣钱缴学费。凡此种种,只要能用上扁担的,它都承担着历史重负,发挥它应有的使命。那时我还小,父亲赶集就一头挑着我,一头挑着要卖要买的东西,大腊月的集人多拥挤,父亲从街东到街西,一趟下来,满身是汗。父亲在那个农业科技欠发达的时代,靠的就是肩挑背扛,可想而知,一根好扁担对他有多重要。
乡下人大多数选用扁担料子时,多是刺槐、家槐,桑木,木质好有弹性,一根好扁担不仅可以分担肩膀的重压,还可以驱赶切肤之痛。
别看父亲个小人瘦,可干起活来,没有人能比得过,只见他那根一米六七的扁担在肩上换肩、脱抬来去自如,忽闪忽闪着健步如飞。一般生产队卖瓜,买化肥,差不多肩挑的活都好派他去。1975年发大水,淝河告急,眼看着坝堤要破,打坝的民工纷纷撤退,父亲迟了一步,被洪水卷走,在场的人都傻眼了,说这回薛大先没命了(父亲识字,乡亲们给他起的外号),苍天有眼,不该命绝,父亲靠着水性好,靠着那根扁担捡了一条命,后来薛大先就成了薛大命。大命的外号就叫开了。
说起父亲的扁担还有一段姻缘。村西有家姓郭的,是个外来户,生有一女,父母看我父亲人忠厚,等两人长大快要成婚时,女儿生病死了,没几年男的也死了,只剩下孤苦伶仃的一个老婆婆,父亲就认她做干妈,天天为她挑水,拾掇家务,扁担又派上了用场。要说父亲的扁担可没给左邻右舍少出力,记得那次洪水过后,父亲被评上公社抗洪模范,连扁担都披红挂彩,红光了好一段时间。
看着功勋卓著父亲的扁担,我认为忙碌与清闲,上岗和下岗,扁担身不由己,它的使命是负重。它不能挑起村庄的历史和阴晴,可它能像针一样缝补生活中的一个个破碎与压力,扁担常被冷落,却不怨恨,当用它时,扔一如既往的负重,为人出力。
愿父亲的扁担永远留存,教育后人要像扁担那样为人类为梦想默默无奉献,承载使命,负重爬坡。
[父亲的扁担作文]
篇9:扁担高中优秀作文
扁担高中优秀作文
打小的时候,家门后面就竖一根扁担。
这根扁担是用一根又扁又长的枯木条做成的,直挺挺的,颜色很新,刚刚刷过一层红褐色的漆,熠熠生辉。母亲告诉我,刚生我的`时候,正好计划生育,有人下来检查,你父亲操起扁担,把你放在箩筐里挑着就走,整整走了两里路,才躲过一劫。我仔细端详这根扁担,心里充满了感激。
上幼儿园时,父亲挑着扁担,一箩筐放着我,一箩筐放着母亲为我做的书包,父亲走得很快,踏着碎步,很稳实。我坐在箩筐里,开心唱道:“扁担长,挑起两箩筐。扁担宽挑我去上幼儿班……”父亲有时也会吼两嗓子:“扁担悠悠唉,挑上肩,心里沉甸甸……”那时父亲的背影,像一棵粗壮的树,那扁担是长在树上的分枝。
篇10:外公与扁担作文
外公与扁担作文
早出晚归的外公总是让那根旧得发黄的扁担陪伴他,外公与扁担。它和外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而且形影不离。扁担已经成了外公的'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外公家养了几头猪。外公每天扛着扁担给猪挑水挑食,还要挑粪。挑水走的路比较远,一次来回就要走好几里路。回来时,外公已经汗流浃背,直喘粗气。挑粪那就更不要说了,又累又臭。
有一次,我来到外公家。进门就看到外公在院子里拍着身上的泥土。他看到我,就笑呵呵地对我说:“你来啦,快进屋!中午在这里吃饭!”说着,他站起来又去挑水喂猪食了,外公与扁担。临走的时候,外公对我说:“小炜,你到屋里自己看看电视。我喂好猪食就来和你玩。”我说:“外公,你去吧!”我看到外公用扁担挑着猪食从门口经过。“吱嘎吱嘎”的声音逐渐远去,听不见了。过了一会儿,“吱嘎吱嘎”的声音又从轻到响传到了我的耳朵里。那是外公已经从小河边挑着水回来了。那“吱嘎吱嘎”的声音从河边传到屋前,传到猪棚。喂完了猪食,我想外公该休息了。于是,我大声说:“外公快来,电视正在放你喜欢看的片子。”外公说:“不急,我还有事情,等一等再看。”他又拿着扁担挑起了猪粪。臭臭的猪粪从门口经过,臭得在屋里看电视的我立刻用手捂住了鼻子。外公只是朝我憨厚地一笑表示歉意,又继续往前走。
“吱嘎吱嘎”,那扁担带走了外公的青春年华,带走了外公以前一贫如洗的生活,带来了满脸的皱纹,带来了美好富裕的今天……
篇11:扁担帮散文
扁担帮散文
不知你是否留意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行头大同小异:一副畚箕扁担,一把铁锹,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这个群体就是扁担帮,又称“挑脚担”。每个乡镇的十字路口,菜市场的门口就是他们的集散地,在我们水乡小镇,无一例外的都能见到他们的踪影。
一
练塘的菜市场在十字路,但离马路太近,门口面积有限,清早集聚着泥瓦木工,白天充斥流动摊贩,再加这里视野不好,几乎就没有扁担帮在此驻足。他们喜欢在“达华公司”的门口,把全副的装备绑于自行车上,靠在墙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他们会留心观察过往的行人,一旦有人在此逗留,或是朝他们张望,便有人过来搭讪,发现有人要雇佣他们,便会一窝蜂地拥过来,生怕在不经意间错过了活计。
但我所能够见到的时候,他们总是闲着的,或靠墙站立,或骑跨车上,或席地而坐,三五成堆,或闲聊,或抽烟,或小赌。但只要活儿来了,立即扔了手中的烟蒂、扑克,跨上自行车,立马就走。
他们接活儿很有趣,谁先搭上的,不论是否能胜任,先接下再说,然后再细细打听有多少活儿,需多少人手,要干多少天,如果是论日点工,工价绝不低于大工(一般指泥瓦木工),如果低了,哪怕五元十元,他们会非常不舒服,这不但取决于他们脆弱的自尊,更多的因为清醒的经济头脑。倘若是计件包工,总会想方设法夸大工作量,最大限度的争取报酬,一人主谈判,许多人在边上帮衬。一旦搞定,主角会有所选择地呼朋引伴,开赴“前线”,此时的主角充满了成就感,受邀的同伴也仿佛历经层层比赛而胜出的选手,呼啦啦一拨人扬长而去,余下的就遗憾,羡慕地看着他们离去,继续“守株待兔”。
二
扁担帮与其他群体一样,也会有帮派,有小团体。开始出来时谁都不熟识,以地域、村巷为依据,时间长了,彼此混熟了,就以性格、活计为参考了。尤其是干活麻利,舍得力气,且能说会道者自然会成为这一团体中的领军人物,他们平时在群体中享有威望,由于头脑活络,自己接的活多,受邀的机会也多,一年中有活干的天数就多,收入会比其他人高,一般来说,能挣到两万左右就是佼佼者了,以下收入不等,最少的可能还不到一万。
这个群体是唯一还没有退化了的农民代表。他们的勤劳,他们的吃苦耐劳在现时的乡下已经不多见了。他们什么活儿都接,做小工,运材料,挖沟渠,哪怕是农田活,女人活,肮脏活,他们都干。每天的基本开支是必需的,老婆也不见得有多少的收入,一天没活干,一天就没进帐。满载而归,就足以让他们和他们的乡下老婆高兴一个晚上,她们会帮一天劳作的老公倒上满满的一碗黄酒,会把小屋里的土浴灶烧得呼呼旺旺。他们在外面不会有多少地位,但在老婆面前是堂堂的丈夫。如果一连几天空手而归,自己沮丧,自然免不了还有老婆的嘀咕。
他们比较喜欢造房做小工,一则,工价与大工是一样的,一天60元,外加一包烟,两顿饭。二则,做的天数比较长,无需天天等在据点守侯,大工的工资不一定能先到手,但他们工资又是现付的。他们不大偷懒,干活舍力,又有巧劲,很受欢迎。如果是计件包工,就会干得分外卖力,早做早了。他们对主人“老板、老板”叫得很勤,会不时讨要香烟,点心,而这些就是他们的额外收益。等即将完工时,又会莫名其妙滋生出一些理由,要求加点工钱,比如天气炎热,活儿难干,即使争取不到,也还有最后一招:“我们一共多少人,分多少钱,每个人不整数,再加几元吧,好让我们凑个整数,老板,我们知道你是爽快人……”大多数时候,他们的软磨硬缠会有效的。
及至结束,他们在现场分好了工钱,每个人的脸上见不到一天劳作的倦容,相反,是有所收获、不虚此日的洋洋喜气。
三
扁担帮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其地位也与来打工的外地人差不多,但他们又羞于与外地人为伍。很有意思的是他们在与外地人竞争的时候往往败下阵来,一则他们的工价比外地人高,二则在抢活计的恶性竞争中,他们远远没有外地人凝聚力高,你看他们平时五吆六喝,外地人一动真格,他们便作鸟兽散了。外地人生存的`境地更艰难,有时为了一点小利会拼命,但本地人不会这么干,归根结底还是人性之私的作怪。精神文明未必与物质文明同步,那种仗义之士不但不能得到崇拜,相反受讥笑奚落。
一分一厘挣的钱都来之不易,所以他们花钱很是小心。他们穿着永远落后于几个时代的衣服,而且仿佛永远穿不完破旧的衣裤,倘若拍起电视,要找几十年前的服装,不用满世界的寻觅,他们身上就有现成的,中山装,老式西服,有的款式也已经猜不出年代,这个群体的服饰所代表的年代至少倒退二十年,或是向西部移动一千里,天知道他们怎么会有那么多穿不完的“工作服”。他们绝不在镇上吃早点,如果没接到活计,有些灰心的就回家吃饭,有些在菜市场小饭店里吃快餐,一般不会超过五块钱。以前的快餐店菜肴限量,饭是畅吃的,如果这帮人冲进去,一人会吃一两斤的米饭,所以快餐店对一般食客不限量,但对他们有规定,一碗饭不够,添饭得加钱,做小生意的会比他们还精于算计。
他们抽着最劣质的旱烟,即便是三四块钱一包的香烟,也不会轻易递给别人,更甭说请客吃饭了,经纬分明,“AA制”在这个群体中很模范地执行。多半人还喜欢赌一把,四个人坐在地上,“杀关”或是“小二八”,他们指望将一天闲置的时间靠运气有所收获,赢的自然很得意,输了便沮丧,拿血汗钱做本钱,赌资的价值会比挣钱沉重得多。
他们具备了农民的一切勤恳简朴,由于长期在外摸滚打爬,也具备了小商人的狡诈诡诘,有些还泼皮与贪婪。比如说吧,夏天在室外热得受不了,他们会在农行的空调里睡觉,躺在长椅上,或干脆报纸一摊滚在地上,打着很响亮的呼噜,抽着呛人的劣质香烟,与那环境实在是格格不入,一等有人来赶他们,胆小的灰溜溜地离去,嘴硬的还会顶上一句:“我把钱都存在你们银行,怎么存钱的时候你们不赶我们走……”仿佛他们真的是“上帝”一样。按理说,商家是从不驱赶顾客走的,但那“达华公司”从过去的百货店,到后来的超市,到现今的服装店,统统将他们列为不受欢迎的人。
他们发现银行饮水机是免费开放的,就将这里作为饮水的基地,往往正儿把经的顾客没喝到水,就给他们喝光了,喝了一饱不算,还要装满带来的瓶子、搪瓷杯,要是那天放了一次性的杯子,他们会把许多杯子叠在一起,就势端走,他们家里或多或少存有印着银行字样的纸杯;边上有茶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放上远远超量的茶叶,泡上一杯热茶……事实上,他们好多人没有饮茶的习惯,没几个家里备有哪怕是最起码的茶叶,公家公开摆放的茶叶也值不了几个钱,但他们会因为沾到一点便宜而异常兴奋,这些没有完全泡开的茶水会倒进他们的搪瓷水杯,带到工地,带回家去。
每年春节,商家或银行举办回赠顾客活动,会有一些小礼品,对联、袜子、茶杯、雨伞……一般的顾客有礼有节,很是得体,但要是被扁担帮撞上了,这些活动大多被他们搞得一团糟。比如有一次,几个工作人员在银行门口向顾客或过路人发送印有宣传文字的围身,那围身是彩色的,一般家庭主妇厨房里才用得,扁担帮先是索要,每人拿了一个不够,藏起来,又索要……转而起哄,蜂拥,抢夺……有的一人抢到了几十条的围身。你想那么多的围身,又不能当饭吃,又不能当衣穿,他们家里那些粗坛子似的黄脸婆兴许压根就不用这玩意儿——那抱着一大摞的家伙不以为耻,脸上竟释放出自豪的光彩。
不说了。
四
他们付出与报酬极不相称的劳动,收获与劳动极不相称的报酬。他们实际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他们是个特殊的群体,很多时候我们的社会确实离不开他们。
他们蓬头土脸,胡子拉碴,浑身散发出刺鼻的烟焦与汗渍混合的气味。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习惯了这种生活,显得漠然或是习惯。但也有一些人,过去曾经从事过其它行业,说不准还挣过大钱,只因落难才到这个地步,这些人就颇有些自卑感。也有一些人,尤其是在队伍中担任小头目,他们自以为过得惬意,甚至在同行外人面前吹得天花乱坠,其实还是自卑的反映。
扁担帮,同许多底层劳动者一样,我们生活中少不了他们,却有些排斥他们。
篇12:扁担的散文
扁担的散文
扁担的憨态最容易让人想起贫瘠的黄土村,我们村的青黄岁月完全是由扁担挑过来的。
细思缘由,大概和黄土高原贫瘠而又起伏多变的地貌脱不开干系。在我的印象中,小时候的乡村真是糟糕到了极点,全村找不到一条像样的道路,散布在沟壑、山坡上的羊肠小路是挑庄稼的乡下人一脚一步踩出来的,是一条众生之路。20世纪90年代,多在夏天,你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条曲折到极点的乡村道路,三三两两的庄稼人,肩头挑着沉甸甸的庄稼,或是麦子,或是大豆。他们的姿态稍显怪异,上下摆动,像是在跳一种奇怪的舞蹈。肩上的扁担有节奏地起伏,你能在这种动作中找到一种极强的韵律感。作为乡村最普通的农具,扁担就像一个质朴的乡村哲理。
扁担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能让长在荒野上的庄稼变成沉甸甸的粮食。它的前身是一枝尚算笔直的榕树,也可为杏树,被父亲相中后去皮削筋,碾场的碌碡压上个把月,风干后变成现在的模样。在黄土村,扁担的形态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平直,两端挂上铁钩,多用以挑水或是挑粪。这种担虽是扁担的一种,但在黄土村却被称为“水担”;另一种弯曲,像月牙,两头尖,中间稍宽,多用来担挑庄稼垛。这种担便是黄土村惯称的扁担了。两种担形态不同,使用技巧也存在差异。水担稍显轻松,只需放平身躯,走路不颠便可。扁担向上弯曲,两端插入麦垛便呈向下翻滚趋势,走路需整个身躯上下摆动,迎合扁担上下起伏的力道,才不致麦垛翻滚跌落肩膀,更有着减轻负重的感觉。
我对扁担的记忆源于小时候。货郎的叫卖声渐行渐近,母亲手中拿着过年杀猪时遗存的鬃毛,站在门口张望,我紧贴在她的身后。我知道,货郎的担子中定有我喜欢吃的糖果。母亲知我心意,每次完成交易后不忘讨价还价,争得几块糖果,甜蜜了我一整天的时光。那时候真觉得,货郎的担子里挑着我小小的童年,而我的童年与扁担建立了某种甜蜜的联系。
后来稍许懂事,才知道原来扁担不仅挑着乡村儿童甜蜜的童年梦,也挑着庄稼人青黄不接的日子。对于我,扁担似乎还有一种别人鲜知的作用。父亲递给我一杆担,说他在我这个年纪早已随着祖父上山下田了。我是怀疑自己的`,觉得小小的肩膀还不足以承受生活的重担,坐在地上哭闹撒野,父亲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无奈。他是个暴脾气的庄稼人,我的无知和撒野不免会激怒于他。他拿扁担抽打,左一下右一下,后又蹲下来对我陈述那些老掉牙的说辞,诸如他几岁出山,几岁挑担等等。那时候我才知道,小小的扁担原来还有戒尺一般的作用,只是用在父亲手里,显得有些粗矿,不像私塾先生那般彬彬有礼。
再后来,我与扁担有了最直接的接触,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乡村生活的艰难。那条羊肠乡村路是我走过最多的路,山头上的大田是我去过最多的地方,这根扁担架起了生活的桥梁。我还记得第一次挑庄稼的情形,一根陈年的老扁担,断了头后被父亲重新加工,由长变短,由旧到新,搭在我的肩上,不长不短恰如其分。父亲远远地站在身后观望,我把扁担轻轻地插进麦垛,尽力地站直了身躯,肩头像扛着江山社稷一般沉重。我要学会与庄稼交流,我要学会致敬一根扁担,我要在裹腹的粮食中感受生命的生生不息。
扁担不是黄土村的发明,它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依然存在了上千年,有考古学家在汉代墓砖上发现了扁担图案。更有书籍记载:“汤人初居天山汤谷,国在山颠之端,因而民皆呼其为‘天国巫人’或曰‘天国互人’,即‘灵巫卜人’,故而汤人之祖名曰:‘灵恝’。汤人因居天山,取水于天河,故以竹为贮水器具,背负上下,因负重攀援多不便,汤人皆以竹为杖。”我想这就是扁担的雏形,为了减轻劳动的压力,将竹子作为劳动的工具。最有意义的时光从来不会消逝,它只是以另一种方式被存放在了历史的隧道中。关于扁担,我听过很多关于它的传说。比如壮族的“扁担舞”,为了纪念劳动的伟大,将扁担和板凳作为舞蹈的道具,不断地敲打,敲出了生活的韵律。大概前几年盛行的一首歌词“扁担长,板凳宽……”就是源于此处。黄土坡上的庄稼人当然没有如此高雅的情操,但他们知道,有了这样一根扁担,就有了乡村青青黄黄的日子,就有了可以肩负生活的勇气。
一根扁担由生到死的历程是黄土村沧桑的血泪史。我们村发生过这样的变迁:由懵懂时期的扁担,到稍微懂事后的板车,再到长大后的机械三农车。这是转瞬即逝的事情,就像我由一个懵懂的少年长到现在,也只不过是匆匆数年而已。我深深地记得自己当年笨拙的样子,将一根故意做短扁担拿在手里,仔细地打量,像是在欣赏一首诗歌,只是诗句很艰涩,令我读之落泪,甚至惶恐。
那年夏天的某个午后,我与三哥相约要去山上挖野刺。我在前,三哥在后,相随着走过一条陡斜的田垄。三哥不慎将牧羊铲插进我的脚后跟,入肉三分,不深也不钱,再深一分或许会挑断脚筋。血流不止,我们不得已悻悻而归。那年夏天我是幸运的,再也不用跟着父亲挑庄稼,我可以理所当然地躺在土炕上悠闲。而父亲为我准备的那根短扁担自然就落到了三哥的肩膀上。多么滑稽,我那时对扁担的憎恨甚至超乎身体受到伤痛。
大概是因为劳累,我一直觉得扁担应该是乡村最丑陋的农具,一根笔直的老榕树,变成弯腰驼背的形象。但我想象不到,没有扁担的村庄是如何的空旷,缺少一些哲理和领悟。一根扁担的哲理就是把万千的庄稼变成活命的粮食。
而今,我站在时光的脉络中,领会这根扁担给我的智慧。脑海中闪过几个简单的词语:父亲、庄稼、阡陌,形成一条主线,让我的思虑不断追溯,直到那个贫瘠的黄土村。
扁担长,扁担短,长长短短的轨迹就是乡村简洁的生活史。
篇13:扁担上的人生作文
扁担上的人生作文
“扁担宽,扁担圆,扁担长……”,小时候,我总是趴在爷爷温暖厚实的背上自言自语地念这首绕口令。在我的记忆中,爷爷总是跟扁担脱不了关系。每到丰收时节,长长的扁担横跨在他结实的肩上,两头悬挂着两箩筐金黄的稻谷。清明过后,扁担两头悬挂的是圆润的青梅。田间地头,村口山上,随处都可看见爷爷用扁担劳作的身影。小时候我常常追问他:“爷爷,您为什么这么喜欢扁担呢?”爷爷总会笑着说:“丫头,因为这扁担,正直刚硬又富有韧性,千斤重压后它依然挺拔。扁担虽然很短,却承载人生的份量和精神,我们做人就要像扁担一样坚强有韧性有所担当。”我对这些话似懂非懂,直到今年……
那次带着疑问回老家看望爷爷,我问他“您说人生是像茶还是像酒呢?”他摸了一把胡须乐呵呵地说:“都不是,人生就像一根扁担。”他用手指着正在挑稻谷的李大叔,又说:“你看,人生就像扁担,生活的支点永远都在我们肩上,人生的任务和压力就像稻谷,我们自己要根据两个筐子的轻重来调整扁担落肩的地方。我们做人也要像扁担一样,笑对重压又保持刚硬,要敢于自主自强,不要依赖别人。孙女啊,这回你懂了吗?”是啊,生活本来就是要靠自己,只有自己才是人生的.船长。
我还记得郑板桥说过的一句话: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是好汉。我们生而为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主体,遇到困难时首先要自己想办法,而不是盲目地向外寻求帮助,否则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依赖别人的恶习,一个人就会逐渐丧失主动思考的能力。譬如在学习中,我们总会在“数学函数”上碰到困难或者是“物理电压”那一章节阻碍重重,于是在后面的相关练习中我们就会云里雾里的。有些同学第一时间不是自己思考,而是求助他人,我并不反对求助他人,但求助他人的基础是自己独立思考而不得其解。没有经过自己思考就直接来的答案,得来全不费功夫,又会有多深的理解和印象呢?所以,我们做事情首先是靠自己。
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让这洪钟巨响响彻云霄,响在黄河畔,响在长江边,响在每一个龙的传人的胸间。
篇14:与扁担交朋友作文
与扁担交朋友作文
与扁担交朋友作文作者/袁晓波
“干干干是长辈的法宝,苦苦苦是长辈的伤痕。”朋友,人人都有朋友,我的朋友不算太多,但是,前几天我又交了一位朋友,“他”姓“扁”,名是一个字“担”。
说起扁担这位好朋友就让人难以忘记,还记得刚认识“他”的时候。那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里,我被老爸抓去果园摘果子。学校放假八天,老妈让我抓紧写作业哦,早上让我背历史,语文。作业写完了,终于解放了,本来想找伙伴去玩呢,但是却被老爸抓到了果园。来到果园,一个个红艳艳的苹果映入眼帘,让我看傻了。一个苹果仿佛小红灯笼似的挂在苹果树上;这时老爸已经开始建苹果了,我也拿了一个剪子开始剪苹果,我挑了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剪下来,看看美味香甜,我啃了一口,太好吃了,过了一会,编筐满满,看着又大又红的果子,我满心欢喜。这时,老爸走了过来给我一个扁担说:“你把两筐苹果担到那个棚子里。”“担就担”我说,我刚把担子放在肩上,一起身,“啊”我大喊一声“痛死我了。”老爸严肃地说,“你要知道,不能吃苦将来就一事无成。”
我不服,继续担,但是我是还担不起来。我突然想到了老师所说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话。我终于体会到了父母每天的“苦”。这时,老爸把苹果从筐里拿出一半放在他的筐里,让我一点一点地担,每次能担动的时候,老爸再往我筐里面放一些,一次比一次多点,有时我担不动,老爸总会来帮我,嘴里还说“你现在知道了吧,干什么都不容易,都要吃苦。”到了中午,天气越来越热,但我还是坚持担完了最后一担,肩膀却又红又肿,火辣辣的疼。
看着红彤彤的苹果,让我明白了,人是在不断磨炼中成长起来的',成功往往是建在勤劳的基础上的。爸爸用不完的力气是他一次次磨练出来的。我懂得了成功是不容易的。扁担,谢谢你教会我这个道理,是我明白了“只有吃得苦中苦的人”才有可能有作为。我愿交你这个朋友,扁担!你愿与我交朋友吗?
山西省吉县三中128班
指导教师:窦彩琴推荐教师:吴培林
篇15:扛起生活这根扁担作文
扛起生活这根扁担作文
小树,不惧风霜雨雪的摧残,勇扛成长之担,方能长成参天躯干;蒲公英,不怕远离故土的孤单,勇扛成长之担,方能遍布天涯;而无数的生命,愿承受坎坷的磨练,扛起生活这根扁担,才名照寰宇,光耀于世。
扛起生活这根扁担,李清照用柔弱的身子在乱世之中漂泊而挺立。国愁、家愁、学业之愁,集三责于一体,以女子之身,思公卿之责,思国家之前程,觅学海之博大,求人格之傲岸。生活将她打入地狱,而她却以乱世美神的勇气扛起生活这根扁担,于孤独中前行,成就了千年奇女子的美丽。
扛起生活这根扁担,洪战辉用13岁的肩膀,扛起了一个支离破碎的家,感动中国。难以想像,一个13岁的孩子,本应在父母怀中撒娇的年龄,却在贫穷的极度压迫下瞬间成长,养家、上学、患病的母亲,抱养的妹妹……他,在无助中自立,在贫困中坚强,用瘦弱的肩膀扛起生活这根扁担,向我们展示了不屈的精神。
扛起生活这根扁担,史铁生在轮椅上思考人生,最终战胜了苦难,从痛苦中涅槃,在绝望中重生;扛起生活这根扁担,忍辱负重,苟且偷生,终著信史照尘寰;扛起生活这根扁担,韩愈遭受贬谪之苦丧女之痛的情况下,仍心系百姓,造福一方,与山水同寿,与天地共存。
曾经,因一时之挫折而失去生活的热情,想要放下肩上的'扁担;曾经,因一阵之疲惫而失去前进的力量,意欲卸下肩上的扁担;曾经,因一日之殆惰而丧失斗志,想着放弃扛起生活的扁担。
但每每,想起亲朋的疼爱,老师的关爱,但恢复了生活的勇气,自己的生活只有自己才能扛起啊!便又有了前进的力量和扛起生活的信心。
扛起生活这根扁担,我不再绝望,不再放弃,于一次次挫折与失败中,重新审视自己,恢复自信,重燃希望。
扛起生活这根扁担,我要在前人的行迹中找到榜样的力量,我要在自己的路途中实现飞翔的梦想。
篇16:扁担作文800字高中
1928年冬日的一天,天刚麻麻亮,朱德军长又带领部分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到宁冈龙市挑粮。
这天,朱军长像往日一样精神饱满,穿着一身灰布军装,背着斗笠,扎着腰带,打着绑腿,穿着草鞋下山去。来到龙市,战士们有的用箩筐担,有的用口袋背;没有工具的战士索性脱下长裤,把裤口扎紧,把粮食装满两条裤腿,往肩上一搭一样方便。这样,大家挑的挑、背的背,翻山越岭,穿行在井冈山的蜿蜒山径上。
那年,朱德军长已经40多岁了。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一担粮和年轻的战士们一道走着。大家想:朱军长晚上忙着思考作战大计,白天还要挑粮,这可会累坏他。他们商量一起到朱德军长面前提“抗议”,劝他少挑些。朱军长似乎看穿了大家的心思说:“同志们,今天我们来比比赛,看谁最先赶到黄洋界上的大槲树那儿!”一听说比赛,战士们劲头来了:“好啊!谁先到大槲树谁是英雄!”一个战士灵机一动说:“朱军长,比赛可以,但有个条件。”朱军长问:“什么条件?”战士说:“你年纪大,不能挑那么多,分给我们一点。”朱军长一听,爽朗地笑起来了:“那可不行!”说着,挑起担子就走了,留下了一阵笑声。
中午时分,队伍赶到黄洋界大槲树下休息。黄洋界海拔1300多米,地势险要雄伟,一边是高山峻岭,一边是万丈悬崖。这里云海翻涌时如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故黄洋界又称“汪洋界”。休息时战士们议论开来了,七嘴八舌地说,劝也劝不住,讲也讲不过,怎么办?最后大家叫一个机灵的小战士把朱军长的扁担“偷”来藏起来了。战士们认为这样朱军长可以休息了。那知道朱军长砍来一根大毛竹,用柴刀做了一根又大又扎实的扁担,并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大字,从此,他的扁担再也没人“偷”了。战士们看到朱军长大步流星走在山路上,满脸是汗,军装湿透了,扁担压得弯弯,感动不已。这时,山道上响起一阵阵歌声:
同志哥,扁担闪闪亮,朱军长带头挑粮上井冈;井冈兵强马又壮,粮食充足装满仓;消灭白狗子,分田又分粮;保卫根据地,人民得安康……
篇17: 扁担上的家庭作文
扁担上的家庭作文
生是一份幸福,孝更是一份幸福;生活中的幸福总是那么缺货,不要那么放肆的挥洒。
天空中的云优哉游哉的狂舞,放肆地将太阳遮住。可前方的一缕阳光却刺伤我的眼睛一个约莫六七十岁的老奶奶,用担上的钩子试图去牵起两桶煤气罐,缓缓下蹲,两腿颤得厉害,紧接着挑在肩上,她那瘦小的身体如同一根弯曲的杆子般,巴掌大小的面孔满是通红,苍苍白发更加显着。她两眼狰狞两眉使劲向上挤,嘴成方状,牙紧紧咬着,单薄的`衬衫也早已被汗水湿透,树皮般褶皱的手腕清晰可见突出的青筋,背起来,一步两步,爱、哎,掉下来了!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牵挂”父母粗茶淡饭晃悠一辈子,只为博取儿女的一抹笑颜,儿女的积分陪伴,足以乐呵许久。
雨水冲刷后的天空格外湛蓝。
露珠侵蚀后的花朵格外艳丽。
时光洗礼后的人生,我相信会更有意义。
人生短暂且又易碎,儿时的轻狂,现在早已烟消云散;而立的三十,远足在外打拼,却遗忘远在家乡的父母;待功成名立的五十,回想父母,时光却早已剥夺走他们的青春。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既然相遇,那就是缘分,口头说“孝敬父母天经地义”,不去做到又如何,父母为我们撑起头顶那片天空,替我们遮风挡雨。用宝贵的年华筑成我们的人生。反之我们也要将安逸的生活给他们。
孝之,吾乐,父母是永远的依靠,现在让我们来当他们的归宿,像父母而是照顾我们一般照顾他们。
幸福不多不少,得与失只在一刹那见分晓。
那位老奶奶,您现在可否安好,那扁担上的家庭可否放下。
篇18:扁担小学生作文
扁担小学生作文
在喧嚷的城市,五颜六色的霓虹灯照不到的僻静角落下蜷缩着一群人。他们不相信两元钱能中大奖,只知道用自己勤劳双手去养家糊口。
清晨,朦胧的雾气将整个城市笼罩。这群社会下层的劳动者并不留恋地从自己的被窝中出来,简单的梳洗后,便抄起那关系着孩子上学父母健康妻儿温饱的扁担。凛列的风吹在他们已有三份苍老的脸,他们不由自主地从头到脚伸了个长长的懒腰。他们走向熟悉的地方,几个人围在一起眯着眼,一直静静地等待着。
炎炎烈日,他们依旧耐心地在并不浓阴的树下等待;口渴了,便喝着从家里带的白开水。听到靠岸了。如要见到阔别已久的故人疯似的奔向码头。
重达百斤的胆子压在已凹陷的阔肩,稳健的步伐迈上这如青天般高的`阶梯。走了不久,如病重的老牛喘气的声音从他们口中发出,毒辣的太阳毫不客气地射在他们黝黑的背上,豆大的汗滴似泼水般从布着皱纹的脸上流下,滴在每一阶发烫的大理石上。稳健的步伐开始变得踉跄,督工擦着汗关心地问到要不,大家伙儿先歇一会儿?没事。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终于,那一眼望不到的终点到了。督工很爽快地从自己的钱包里取出一张张百元大钞放在他们龟裂的手上。即使他们被认为是的人,但也不会忘记说谢谢。猛灌了一大口白开水,便又急促地下阶梯,再去挑起那重达百斤的担子,再去如泼水般流汗。
吃饭时,他们到便宜的小馆里,买上一大碗白米饭,拌上自家带的咸菜,狼吞虎咽般吃起来。黄昏,美丽的晚霞映照在他们的脸上。他们小心翼翼地数着用辛勤的汗水挣来的钱,欣慰地数了一遍又一遍。
当太阳渐渐隐去,直到那最后一抹微笑消失。城市的霓虹灯又开始工作时,他们才停止劳作,去躲在那僻静的角落。
篇19:音乐教案-金扁担
音乐教案-金扁担
教学内容:歌曲 《金扁担》
综合训练 声乐练习
欣赏 《光明行》
民族乐器介绍(一)拉弦乐器
教学目标:
一、 用优美的歌声吓欢快的情绪,热情赞颂我国城乡的四化建设。二声部合唱初步做到声部和谐、统一。
二、 认识上波音记号并学习其唱法。
三、 初步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的音色、形状和演奏方式。
四、 欣赏《光明行》,结合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介绍音乐家刘天华的生平。向学生进行近、现代史教育。指导学生感受二胡的音色及表现效果,分辨乐曲各乐段及其所表达的情绪。
第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综合训练
1、集体识谱,视唱。
2、演唱《小白鸽》
注意:发声要均衡、声部要和谐。注意力度的变化。
三、歌曲教学:
1、复习F大调的音阶,作音准练习。2、学唱《金扁担》曲谱。
3、集体识谱。
先练唱集体演唱部分,再分声部练习各声部和声部分。
用LU来哼唱全曲。
课后小结:
篇20:《朱德的扁担》的故事
《朱德的扁担》的故事
由于遭到敌人地方武装的封锁,井岗山时期的生活十分艰苦。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红军战士开始了自耕自种的生活。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自产的粮食不够,且盐、油等都十分紧缺),红军决定到山下六十多里地外的茅坪去挑粮食,顺道打探一些消息,带点盐、油之类的生活必需品回来。这样的任务便落到了一些身强力壮的干部战士身上。朱俊才因年纪小,个头小,本不能参加挑粮任务,但因此时已是朱德的通讯兵,加上朱德也是挑粮人员中的一个,便被破格选用了。
从井岗山去茅坪的.路是标准的羊肠小道,很不好走,加之敌人还经常在途中伏击设卡,因此挑粮十分危险。那时,朱德经常在晚上和毛泽东研究敌情与一些作战方案,休息时间很少。为朱老总的身体着想,朱俊才多次劝他别去挑粮了,朱德总也不同意。
一天晚上,朱俊才和一位山东籍战士(只记得姓李,比朱俊才大2岁)、一位湖南大庸籍战士(不记得姓名了)商量怎样才能让朱老总不去挑粮。那个姓李的山东战士说: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不就行了?没扁担朱老总怎么挑?!朱俊才一听,这主意不错,便偷偷拿出朱德下山挑粮用的毛竹扁担,趁夜送到了山下约15里外的一个叫毛四明的农民家里藏了起来,并告诉他,这扁担放在家里谁也不要说。
回到井岗山上时已快晚上12点了,朱俊才心里特别高兴:这下朱老总可得好好歇歇了。没想到,过了几天后,朱德见找不到扁担,急得逮人就训。朱俊才又得意又害怕,得意的是,朱老总不能挑粮了;害怕的是万一露馅,自己肯定没好果子吃。一天,朱俊才正在洗衣服,朱德走过来,对他说:走,跟我去山下走走。两人来到山下,朱德直奔几个老乡家,最终还是找到了被藏了几天的扁担。后来,朱德下山挑粮前,借毛泽东的毛笔,在扁担的里面写了几个字“朱德扁担,不能乱拿”,这才高高兴兴下山去。
事后,朱俊才左想右想感到办了错事,心里不踏实,便主动承认了藏扁担的事。朱德听完后笑了:你姓朱,我也姓朱,咱们是一家嘛!我跟大家一样要吃饭穿衣,为什么你们能干我不能干啊!◆
《朱德的扁担》的故事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21:扁担宽绕口令
1、蓉子和虫子
有个小蓉子,
提了个小笼子,
里头养个小红子,
出城去捉小虫子,
找着了虫子,
放进了笼子,
红子吃了虫子。
2、渠和鱼
一条小渠,住着一条小鱼,
小鱼想游出小渠,小渠笑小鱼,
小鱼小鱼你太心急,长大才能游出来。
3、碰碰船
公园里面碰碰船,
坐着兰兰和南南,
南南开船碰兰兰,
兰兰开船躲南南。
兰兰南南碰一起,
乐坏了南南和兰兰。
篇22: 公公的扁担散文
公公的扁担散文
婆婆去世以后,公公就被我们从老家接了出来,公公他其实是不乐意的,因为他不习惯城市里的生活,婆婆在世的时候,他也就是一年春秋两季农闲的时候来城里住几天,看看我们,用扁担挑来家乡的土特产。可是,婆婆走了,他一个人没有办法生活,虽然不愿意离开养育了他一辈子的土地。可是没有办法啊!他的身体越来越差,生活上已经不能自理。作为儿女的我们,也不能放弃一切,回家陪伴着他。无可奈何之下他只好随着我们来到了城市。离开家乡的那天,他就捎上了一件他的心肝宝贝,他的扁担!
这根扁担,光滑的外表,一米左右的长短,扁扁身体,从中间到两边均匀着细下去,就像是一位身材匀称苗条的妇人。在扁担的两端用绳子系着两个问号一样的铁钩子。这根扁担跟着公公一起来到我们居住的城市,被公公竖在了他的卧室里的墙角处。平时,公公很少说话,只是每每说起这根扁担,公公才会打开他的话匣子,关于这根扁担的.来历和故事,我们做儿女的已经耳熟能详了,就是公公的孙子孙女们也都能讲上一段关于这根扁担的传奇!
公公和婆婆成立了小家庭以后,爷爷奶奶就把他们从大家庭里分了出去,这根扁担就是当时他们分到的家产之一。(公公兄弟四人,公公是二哥,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从那以后,这根扁担就成了公公的宝贝。在那艰苦的六零七零年代,做什么事情都是肩挑手抬的。春天,公公把从田地里拔下来的绿油油的野草挑回家,养猪、养牛、养鸡养鸭,再把鸡鸭牛的粪便挑到田里,养肥了庄稼。夏天的时候公公把金灿灿的麦穗挑回家,秋天的时候把红红的高粱,白白的棉花,甜甜的红薯挑回家,一担担丰收的果实,养育了儿女,养育了家。
公公说那个年代,农村没有轿车,自行车也很少能看到,至于更加贫穷的公公家,连个架子车都没有。所以,这根扁担就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它的功能。当婆婆回娘家的时候,公公就会用扁担挑着两个竹筐,一只筐子里装着礼物,一只框子里装着老公的姐姐。(老公的姐姐是姊妹几个中的老大)公公就这样用扁担挑起了他和婆婆娘家的两端。后来又有了老公的哥哥,公公就把两个框里装上两个孩子,婆婆就挎着装礼物的竹筐跟在后面。再后来,有了老公,哥哥姐姐他们只能跟在后面走着了,竹筐,成了老公的专享摇篮。公公说,老公小时候最调皮,坐在竹筐子里最不老实,总会把小脑袋伸出来东张西望的,往往使得扁担两端失去平衡,所以挑着他的时候是最累的。再后来,孩子们都长大了,没有谁再愿意待在筐子里了,公公肩上的担子也轻巧了起来。
在公公的记忆里,有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有一年,在春季的某个夜晚,风雨交加,老公的哥哥生病发烧了。在村部的卫生室买来退烧药吃,吃过之后,没有一点效果。打针也不见好转,一直的高烧着不退,婆婆急得眼泪啪啪地往下掉。可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外面还下着雨,怎么办?公公眼看着孩子也是越来越危险(那时候的哥哥只有五岁),唯一的办法就是送去镇上的医院。公公家离镇上有十多公里远的路程,可是公公毫不犹豫地拿起扁担,挑起两只筐子,一只筐里用塑料薄膜包起哥哥的衣物和小被子,一只筐子上绑上雨伞,把哥哥放进筐子,公公自己也只是用塑料膜随便地往身上包裹了一下,头上带了一顶草帽,就和婆婆冲进了雨里。婆婆手提着马灯在前面照亮,公公挑着扁担,就像一叶小舟航行在无边无际黑暗的大海上,脚下都是泥和水,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黑夜中走了几个小时才赶到了镇上的医院,哥哥被烧成了肺炎,医生说幸亏送来的及时,不然孩子可就危险了,一身泥水的公公扶着扁担站在哥哥的病床前眼眶湿润了......
还有一次,公公挑着扁担去大井里挑水,(那个年代,每个村庄都有一口大井,甘甜的井水哺育着一个村的人)走着走着,突然就听到有人喊救命,公公赶忙就奔着喊声跑了过去。原来,是有人落水了。寨子河就在大井的旁边,村里的妇女们都喜欢在河里浆洗衣服;公公跑过去一看,喊救命的是亚辉的妈妈,原来是亚辉掉进寨子河里了,她不会游泳,看着亚辉在水里扑腾着,她心急如焚,一边自己下到河里,一边大声呼救。公公赶忙放下水桶,抽出扁担,一边跑着下河,一边说:“亚辉妈妈,你站着别动,我来救亚辉。”水已经漫过亚辉妈妈的胸口了。亚辉妈妈扭头看到是公公,急促地说:“二哥,赶快,赶快救救亚辉,孩子不会游泳......”公公走到离亚辉不远的地方,水已经漫到了他的下巴,他赶忙把扁担伸了出去,大声地喊着:孩子,抓住扁担,二伯拉你上来!好在亚辉是个男孩子,虽然只有七岁左右的年龄,不过还没有被吓傻,他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地紧紧地抓住了公公的扁担,公公慢慢地转身把他拉回到了岸边。亚辉的妈妈惊魂未定地责骂着亚辉:这个淘气的孩子,看我在河边洗衣服,他就从河沿上跑下来找我,一不小心,脚下一滑,冲到河里去了,这个二愣子啊,可吓死我了,谢谢二哥救了孩子!公公拿起扁担,对着亚辉妈妈说:别再责怪孩子了,没事情就好,下次可要注意了。赶快带孩子回家换衣服去吧!
在那艰苦的年代里,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每年的秋冬两季,这根扁担都会跟着公公走南闯北,修路,架桥,挖河。一方方土,被公公挑起。铺出了宽宽的大路,架起了伟岸牢固的桥梁,挖出了清澈甘甜的河水。甘甜的家乡水,养育了这一方土地上的儿女们。儿女们带着父辈的梦,走出了乡村,走向了更加美好的未来。
后来有了架子车,有了自行车,有了电瓶车,有了小轿车,每家每户也都有了吃水的压井。扁担的用途越来越小了。儿子淘气,有一次过年回家,碰倒了竖在墙角的扁担,还打坏了一个暖水瓶,婆婆就说公公,你说你还留着这个扁担有啥用处,已经用不到了啊!还不如当柴烧了。公公生气了,他说婆婆没有“良心”,这个扁担给我们家出了多少的力?怎么能烧了它!我留着,你别管。公公就那样宝贝着这根扁担,放在他的床头,有时候还会静静地望着它出神......
这根扁担默默地陪伴着公公,它已经弯弯得像个月牙的形状,公公的腰也弯了,他再也挑不动两桶水或者两只筐了。这根扁担陪着公公来到城里以后被我用到过一次,那是小区的水管被一个路政施工队给挖断了,一时三刻还不能修复,自来水公司就派来了送水车,我去讨水,就突然地想到了公公的扁担,我连忙跑到公公的房间:“老爸,把您的扁担给我用一下,我去挑水。”公公笑了,笑得很开心,他还非要跟着我一起去挑水,小区里的好多人都像看着“稀罕“一样的看着我挑着的扁担,当我挑着水走在人们羡慕的目光里,公公他特自豪地挺直了腰杆走在我的后面。
回到家里,公公对我说这个扁担是个“宝”,现在他把这根扁担送给我,要我不许把他扔了(老公和哥哥姐姐都经常说这个扁担放着碍事),因为说不定那天就派上用场了,公公还说,把扁担竖立在他旁边,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从公公手里接过扁担,心里有了一丝忐忑!我要怎样做?当这根扁担竖在我的身旁,我才能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篇23:《朱德的扁担》说课稿
说教材
《朱德的扁担》是本学期为了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新增加的一篇课文。本文讲的是在1928年,红军初建时期,在国民党竭力“围剿”的特定环境下,广大红军战士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的阴谋而到茅坪去挑粮食的故事。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却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的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场面。课文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可以以身作则、吃苦在前的红军指挥官的形象,而且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出革命战士对朱德的敬爱之情。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揭示当时的背景和形势。(这个自然段我将它放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来解决。)第二自然段叙述了红军战士们争着到茅坪去挑粮。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讲了朱德加入了挑粮的队伍,战士们怕他累着,藏了他的扁担,但他又连夜做了一根,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的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尊敬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挑粮食路途遥远、山高路陡,体会挑粮的艰辛。
2、第3自然段是全文教学的重点。要从中体会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和战士对朱德的敬爱之情。
3、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三、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卡片
说教法和学法
一、想象拓展,发展学生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也是多元的。”启发学生借助教材展开想象,并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内心,从吸收至倾吐,发展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认识,指导他们的生活。
二、结合实践,培养学生能力
开展了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到图书室查阅、询问家人搜集朱德的有关资料,使朱德这一伟人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这样不但使学生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而且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在第一课时,结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教师讲述了本文的时代背景,并通过学生的自读,教师的点拨明确了此时红军所处的严峻形势,即“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是敌人。”坚守阵地相当的困难。第二课时,在这个基础上,我主要完成二、三自然段的教学。导入时主要是复习一下上堂课的内容,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准备。
教师提问: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只要说出当时坚守阵地困难重重即可)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导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当时真的是形势严峻,红军战士们在这个情况下要坚守阵地真的是非常困难。
二、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一)第二自然段解读
(有因才有果,正是因为粮食是一切的根本,所以才会有这个故事的来源,所以首先要学生明确粮食的重要性。)
1、出示“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学生自由读后师介绍:由于遭到敌人地方武装的封锁,井岗山时期的生活十分艰苦。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红军战士开始了自耕自种的生活。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自产的粮食不够,且盐、油等都十分紧缺),红军决定到山下六十多里地外的茅坪去挑粮食,顺道打探一些消息,带点盐、油之类的生活必需品回来。从中学生明白粮食当时是很紧张的,挑粮是必须的。
2、出示“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问:“抽出”什么意思?(即挑选的意思)
如果你是红军的领导你会抽出哪些人去?(身强力壮、力气大)为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师讲解来回一百多里的距离,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确定,大概是来回太仓的距离)
问:“山高路陡”和“山高路远”意思一样吗?突出一个“陡”字。
用简笔画表示出“陡”的意思。
问:你们爬过山吗?感觉怎样?你们空身爬山都觉得累,那再挑上一担粮食,走那么远的路又会怎么样呢?(很辛苦)
(不仅如此,在这里还可以联系第一自然段中当时形势,提一下不仅是距离遥远,地势条件差,而且还面临着敌人攻击的危险。)
在这个基础上指导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充分体会这个路途的艰难。
第二自然段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体会挑粮食路途艰难。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体会去挑粮食的一定是身强力壮的人,这是因为路途艰辛。这样学生已经体会到了挑粮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接着再联系他们平时爬山时的感受:自己空身爬都很累,担上粮食就更艰难了。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情感体验使这个难点很好的解决了。
这么艰难的事情,为什么大家都争着去做呢?
从这里学生就能体会出红军战士不怕苦难大无畏的精神,这个就是红军的精神。指导朗读,把战士们争着去挑粮的那种感觉读出来,进一步体会战士们的精神。
(二)、第三自然段解读
1、(出示图片)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
问:大家看谁走在最前面?(朱德)
看着这幅图片你能在课文中找到用来描述的句子吗?
出示句子: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让小朋友看看朱德的装扮与其他战士们有没有不一样?并体会“满满”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
(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适当介绍一下当时朱德同志的年龄,以及当时的职务是红军的军长,初步感知朱德与大家的不同之处。)
2、朱德爷爷当时已经40多岁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战士们?(一道),而且穿戴和战士们?(一样),挑的粮食也跟战士们?(一样,满满的)。这些都说明了什么?要求学生说出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是把自己也当作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在这个基础上指导朗读)
小朋友看到朱德爷爷这么辛苦觉得心疼吗?战士们也是和大家一样。
设计说话练习: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怎么劝朱德?听听朱德会怎么回答?
(劝说的时候可以适当点拨,点拨小朋友结合第二自然段中的地势条件说说路途的艰辛以及险恶。并且结合上一句“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来说。)
之后出示这句话: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指导朗读,体会其中战士们对朱德的关心。
(可是朱德同志却不听大家的劝说,他依然要去挑粮)
3、出示扁担图
看,这就是朱德挑粮食用扁担。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朱德记)
(1)理解“记”是记号的意思。
(2)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轻声读后面的课文。联系上文劝说内容继续。
(3)战士们劝说不成之后,是怎么做的?(板书:战士 藏扁担)为什么要这么做?(板书:尊敬热爱)朱德又是怎么做的呢?(板书:朱德做扁担)为什么这么做?(板书:同甘共苦)
这个自然段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朱德与战士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精神。学生主动学习比被动的学习更有效。通过让学生了解双方的行为意图,从每个角色角度来思考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自然而然中体会到战士对朱德的敬爱,以及朱德同志的精神,这样有了换位思考的答案,比教师填鸭式的说教要好多了。
4、引读:大家见了,――
(1)大家心里怎么想?
口头填空:大家见了,心里想:( )。从此,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
通过填空,加深刚才体会的精神。
(2)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
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投影出示)(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
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
粉碎敌人围剿。
三、拓展延伸
选一题:1、讲一个朱德的故事。
2、讲一个革命领袖或革命英雄的故事。
这样的课后练习的设计可以使学生以这堂课的学习为起点,积累更多的知识。这也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说板书
13、朱德的扁担
战士 藏扁担 尊敬热爱
朱德 做扁担 同甘共苦
本教学板书是为了落实教学难点所服务的。本文的第三自然段中通过“扁担”来达到情感的升华,突破这个难点就能够体会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精神品质,以及战士们对朱德的尊敬热爱之情。
说特色
1、设身处地,主动思考。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自己的身边去发现,去对比,加强对当时革命状况的了解,从而引发对革命事业崇敬之情。
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把学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使得学生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一员来参与,参与其中的.艰辛,参与其中的心理过程,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学的开展,而且也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的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对革命领导人的尊敬与热爱。
2、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明白了挑粮的艰难,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另一个重点就是“扁担”,始终抓住“扁担”,从战士的“藏”,到朱德的“做”,并且刻上“朱德记”三个字,层层递进,把难点一步步的剥离,突破。
篇24:《朱德的扁担》的教案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
课型:新授
教学时间:第14周
重点难点:
1、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倩。
2.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突破举措:
1、出示扁担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揭示课题,板书课题:6 朱德的扁担。
2、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出示扁担图片,朱德用这根扁担做什么用呢?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呢?(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指名读出相关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全班齐读。
4、出示朱德挑粮图,说说你看到的朱德。出示句子:
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满满”一词,你从中体会到什
5、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战士们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朱德和战士们是怎样挑粮的呢?战士们这么做有没有阻止朱德挑粮呢?默读课文,指名反馈,教师小结: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他。
6、学习写字。出示会写字,读一读。小组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13、朱德的扁担
挑
五六十里 (路远)
穿草鞋 挑粮 戴斗笠
山高路陡 (难走) 满满
做
藏 (连夜 赶)
篇25:扁担宽绕口令
扁担宽绕口令
扁担长 板凳宽
扁担长,板凳宽。
板凳没有扁担长,
扁担没有板凳宽。
扁担要绑在板凳上,
板凳偏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其它绕口令:
1、蓉子和虫子
有个小蓉子,
提了个小笼子,
里头养个小红子,
出城去捉小虫子,
找着了虫子,
放进了笼子,
红子吃了虫子。
2、渠和鱼
一条小渠,住着一条小鱼,
小鱼想游出小渠,小渠笑小鱼,
小鱼小鱼你太心急,长大才能游出来。
3、碰碰船
公园里面碰碰船,
坐着兰兰和南南,
南南开船碰兰兰,
兰兰开船躲南南。
兰兰南南碰一起,()
乐坏了南南和兰兰。
篇26:父亲的扁担经典散文
父亲的扁担经典散文
父亲生于上世纪的四十年代,祖祖辈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自我记事起,家里的日子过得很是清苦,父母亲早出晚归到生产队里干活,到头来,还是因为人口多,即使没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就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我家是远近有名的缺粮大户,父母亲一年到头为养家糊口发愁。
我们姊妹6人,还有一个哑巴叔需要父亲养活。当时还没有实行包产到户,需要靠工分吃饭。父亲高小毕业,当时在我们村庄,也算是个知识人,教过几年书,由于维持不了生活,父亲无奈向公社辞去了教学的工作。父母总是一大早到生产队干活,披星戴月,忙得不亦乐乎,可也难免全家人食不果腹的尴尬。只记得父亲每天天不亮一出门,就拎起那条油光发亮的桑木扁担,到夜幕低垂时才脚步沉重地拖着疲惫的身躯,以及那根扁担回到家中……此时,扁担的重量对他来说,都像万吨巨石。
不懂事的.我,那时很是好奇,不止一次的问父亲:“爹,扁担就那么沉?你这么大的人,连根扁担都拿不动,扁担究竟有多重啊?”父亲抚摸着我的头,苦笑着说:“是啊,就是不轻,它承载着一个时代!”
父亲的话,我不懂。我好奇地打量着这根早已被父亲肩头磨得油光圆滑的扁担,看见了木头纹理里浸透着父亲的斑斑血汗。我也曾拿在手里不停地掂量着,可以毫不吃力地拎起它;也曾多次调皮地坐到父亲挑起的箩筐里,让他挑着我回家。等到上了中学,我才明白父亲话里的含义,我才体会到父亲的劳累和艰辛。
从大集体到包产到户,风风雨雨,这根扁担伴随父亲一路走来,挑石挑土,挑柴挑肥……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家茅屋变成了瓦房,又盖起了三间砖房,能有白面馒头吃,父亲就很满足了。他语重声长地说对我说:“现在我们自食其力,不用担心再忍饥挨饿了!”
如今的我已进不惑之年,父亲已近耄耋。直到现在,我家还保留着这根扁担。它经历了一个时代,挑起了一个家庭。父亲长年累月,劳作不辍,从青年到几近耄耋,这根扁担压弯了父亲原本结实的身躯,辛勤的劳作使父亲落下病根,饱受坐骨神经疼的折磨。追忆我中学时代,父亲正是用这根扁担挑粮挑柴,送我到近二十里的镇上去上学……
现在,每当我百无聊赖、心灰意懒、懈怠的时候,我的眼前总浮现出父亲那根沁满汗渍的扁担,它给予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战胜艰难困苦的力量!
篇27:父亲的扁担的经典散文
父亲的扁担,与其说是一种劳动工具,倒不如说,是一部记载父亲别样风采和高尚人生的史书更为确切。
只要打开这部“史书”,就会发现,里面有好多父亲的“美文佳作”和“动人的故事”。而且每篇的品位,都是那么高,高得出乎人们意料,高得令人肃然起敬。
十年前,父亲撒手人寰时,我曾下气力对这部“扁担史书”做过一番研究和探索,力图将其全部精髓和内含,都挖掘出来,继承下去。
可惜,我难以做到。因为,这部书的原创是父亲。要彻悟其深厚含义,看来只有他自己。不过,只要尽心去解读,收获还是有的。
表面看,父亲的扁担也没啥特殊,普通得很,家槐木质,扁扁的,椭圆形,两米来长,三指多宽。只有用大眼光去考究,才会发现,父亲这根扁担,确有很多独到之处。
解放战争时期,这根扁担,曾借助父亲的肩膀,挑着军用物资,跟随解放大军,翻沂蒙,跨淮海,渡长江,立过不朽功勋。
听奶奶说,父亲当年完成支前任务回家时,和扁担一起各戴一朵大红花凯旋而归的'。从那以后,父亲一直把扁担视为珍宝。在父亲看来,这根扁担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骑的那匹赤兔马。
父亲在时,隔些日子,总要拿出来用湿抹布擦拭一番,晾干后,再小心翼翼地放进工具屋。
父亲不识字,但看起扁担来很像在读书,总是那么全神贯注,带着很深的感情认真默读。
从支前归来到成立人民公社这段时间,父亲一直把扁担当作宝贝珍藏着,即使拿出来,也只是看看或擦拭而已,轻易不忍心再让它负重效劳。
整个那些年里,只有一次例外,一次令我终生难忘的例外。也幸亏有那次例外,才使我有机会亲眼目睹父亲和那根扁担的大爱所在。
那是一九五六年夏天,七岁的我突然病倒不起。父亲急了,牙一咬,把家里养的那只大山羊卖掉,带上钱,扛起扁担,这头挑着我,那头坠着一层石磨,翻过六座岭,趟过五条河,行程三十多里,找到大夫给我看了病,取了药,接着又用扁担把我挑回了家。
当时,正值三伏天,热得很,父亲光着膀子,一步一步往前走,不多会,脸上,身上,汗就顺着往下淌。我曾几次提出自己走,父亲说啥也不肯。父亲流了一路子汗,我则流了一路子泪。
生产队时,为了集体利益,父亲这才舍得让扁担重返“战场”。夏收,从坡下往生产队场里挑麦个子;秋后,从野外往庄里担棉花柴……。
说来还真有些神,只要用这根扁担挑东西,父亲的劲头就格外足。别人一次挑百拉十斤,而父亲一挑就是一百五六。
有一次,因挑的棉柴太多,刚进村,扁担咔嚓一声压断了,父亲心疼得蹲在地上半天没起来。队长让会记就地将这些棉花柴分给俺家,用镑一称,哇!226斤。在场的人顿时都惊得张大了嘴巴。
扁担一断,如同大侠废了武功。但父亲依然很看重这根扁担,伤心难过之余,立马找木匠修好,一如既往地珍藏了起来。
不幸的是,一天,我们全家去了亲戚家,不曾想,东邻失火殃及俺家工具房,父亲的扁担,随之化为灰烬。为此,父亲心痛得两顿没吃饭。
一年以后,75岁的父亲抱病归阴。母亲哭着对我们说:“你们不知道,您大大去找他那根扁担去了。”
篇28:材料作文:可以理解的“扁担之长”
材料作文:可以理解的“扁担之长”
古时的一些俗语,似有种魔力,放之今日,仍有不可辩驳性。一句“娘想儿,流水长;儿想娘,扁担长。”便可将你看似对父母绵延不绝的思念之语堵在喉咙口,以致哑口无言,心虚之感油然而生。于是,自责了愧疚了。
于这里,我却想说,扁担之长的想念是可以理解的,也不能只因扁担之长的想念就将子女对父母的爱抹杀。
因了岁月年轮的增加,孩子与外界接触的圆半径不断扩大,相反父母的圈子却在缩小。于是矛盾出现了。子女的圈中活跃了各种因素:爱情、婚姻、事业、人际、孩子与父母;而父母的圈子仿佛变成一个焦点聚于孩子。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那么“流水长”与“扁担长”难道就不能理解了吗?
正如《变奏的乡愁》中作者所提及的,自己已成了孩子的第二故乡,自己对父母的思念自然也会变奏。况且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希望子女勇敢外出闯荡,他们不希望孩子在外时时惦念自己,于是将流水长的想念化为满满的祝福送孩子外出,自己则在老家静静地想念,静静地守候。难道此时的父母会怪子女的“扁担之长”不如自己的“流水之长”吗?不会的,因为思念已化为动力在延续……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父母身体安康。倘若一封家书或一通电话告知父母身体有恙,又有几个子女只是“扁担之长”的着急呢?李密的《陈情表》至今读来仍令人潸然泪下,为什么?因他对病中母亲的真心,一切名利官职与母亲相比又能算得什么?再看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的一个人物,因常年在外忙,母亲的最后一面也未见到,在家哭了三个月,并以《项脊轩志》的.最后一句话自戒。可见,虽想念是“扁担之长”,但子女对父母的爱却是绵绵无绝期的。安好时的“扁担之长”是适度是理性,不安时的“流水之长”是爱。这样,“扁担之长”的想念又是可理解了。
看客又云:“那现今社会子女与父母反目的事例屡见不鲜,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随处可见,又怎么说呢?”不用说!我们这里所谈的想念全是基于爱上,若抛却伦理孝道,“想念”无论短长对他们来说也无足轻重了,他们的行为,只待舆论与法律的制裁。
心虚自责之感减轻之后,带着可以理解的“扁担之长”的想念在外闯荡,抱着“常回家看看”的心态常回家看看,母亲藏着流水长的思念会一直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等你。
篇29:课文朱德的扁担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按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
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这是扁担)出示投影,板书:扁担。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6,朱德的扁担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相机简要介绍朱德及其课文背景。(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一部他南昌起义和湘南**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后,**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军事上的一,二次”会剿“失败后,又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准备第三次反”会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主党组织极积动员群众为山上送。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那年,朱德军长已是40多岁了,但他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在有疑问的地方划上问号。
2、听课文朗读录音,通过听,你认识了哪些字,记住了哪些字
3、把这篇课文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一起讨论识记生字,解决疑问,标出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
5、质疑:初步理解以下词语
坳:山间平地。
围剿:包围起来消灭掉。
经济封锁:用强制的力量使跟外界经济联系断绝。
绵延:连续不断。
(三)集中识字。
1、在本课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根据学生回答,贴出生字卡片:
朱担粮绝军令禁锁井冈坪战士脱肩浩荡戴
2、这一课的生字这么多,你能记住吗有什么好办法
3、将生字按难易分类,把容易识记的字卡拿出来指名认读。
如:担战士军令井冈山粮食
指出”担“是个多音字,本课读dàn 担子,扁担,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dān 担心)
指导学生读好后鼻音:令粮
4、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记住形声字:粮禁坪浩荡
5、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指名读。
(四)巩固练习。
1、游戏:识字大餐。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老师念出本课生字,学生指相对应的生字卡片,看谁指得又快又准确。指得快又对的为优胜。
2、再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你能把课文准确地读出来吗指名朗读课文,集体纠正发音。
(五)作业设计。
将本课的生字和课文读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围绕”藏“和”找“学习课文。
1、过渡:我们上节课读过了这篇课文,课题是: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挑粮上山。)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
2、(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可能还会流出血来。朱德爷爷可能是硬坚持住的。)
3、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挑了,这样就可以让他轻松点。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战士们希望朱德不要过度疲劳。
4、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如:从井冈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远,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难走。尤其挑着粮食就更吃力了。
什么是”山高路陡“ 什么是”崎岖“ 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挑粮的困难。
(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头,不像我们现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时,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如果下过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路很滑,但是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走一步,又会滑两步。)
5、刚才通过大家的想像,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6、过渡: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真是”藏中见真情“哪!
7、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词看出来(”没想到“)也就是战士们没有如愿以偿。
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朱德又找来毛竹,亲自动手削了一根新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八个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担,不准乱拿“。
朱德的找扁担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朱德做事不怕困难。朱德做事有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我觉得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很爱战士们,很爱部队,很乐意为部队做事。)
是的,朱德愿意与同事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朱德的一个”找",也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读到这里,你明白第一自然段这首歌谣的含义了吗
2、指名读歌谣,说说自己的理解。
这首歌谣表现了老百姓对朱德的爱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这样和战士同甘共苦的首长,一定可以粉碎敌人的围剿。
总结补充。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了什么想法
2、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朱德的故事吗请阅读《朱德的故事》等课外书。
★ 时代楷模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玉滚观后感1000字 时代发布厅张玉滚人物心得体会
★ 小板凳作文
★ 描述色彩高一作文
【爷爷的扁担作文(通用29篇)】相关文章:
故乡的童谣的作文2022-12-23
我的色彩高一作文2022-10-01
七年级荷花的写物作文600字2024-03-31
回忆太奶奶作文800字2022-11-30
国庆节假期趣事作文300字2022-12-01
送水作文200字2023-05-06
奶奶的回忆作文2023-09-28
三月三的风俗作文2022-05-08
外公与书作文2022-10-08
回忆奶奶的优秀作文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