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读后感800字作文(共15篇)由网友“真理不可回收”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陈情表读后感800字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 陈情表读后感800字
陈情表读后感800字
百善孝为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往往又被人忽视。
也许你忙于工作,学习而忘了给父母一声温暖的问候;也许你已许久没有牵他们那干枯的手;更没有注意他们头上又增加了几根白发。可是,当你出门在外时他们的.心却时时牵挂着你,真不愧儿行千里母担忧。
从你出身的那刻起,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开始把心思投入到这个小生命身上。 小时候为了不让你哭,他们想办法哄你开心,因为你的哭声会挂动他们每一根心弦,他们心疼。等你稍微大点了进入校门他们怕你受同学欺负总教你怎样相处。每天接你上下学便成了他们的工作。你大了,有自己的理想了,开始变得有些嫌弃他们了,可他们不介意依然以微笑面对你。你可曾想过这一切是他们爱你!
父母是你心灵的依靠,精神上的依托。他们总给你力量,让你有足够的信心面对生活。在你受挫时鼓励你继续努力不要放弃。也许你不知道当你有自信或者取得好成绩时他们有多么的开心。即使不笑也掩饰不了他们内心的幸福快乐。
孝敬父母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趁他们还在珍惜他们,闲暇时给他们一声温暖的问候,也许你感觉微不足道,但这足以让他们回味好久。抽出时间陪他们说说话,他们都会感到莫大的幸福。放下你手中的工作学习,去多陪陪他们吧!让孝心绽放,让幸福绽放,让爱绽放!
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人的生活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亲情,是孝心。一颗孝心,平平常常,不需要浓妆淡抹只须本色,这会让你的父母回味无穷。人生短暂,你能孝顺他们的时间不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传递你的孝心吧!
读《陈情表》不哭则不孝。他教会你孝心的重要性,让你再次领悟百善孝为先。读过它我想你应感慨颇深。给你莫大启迪。 及时尽孝吧!趁我们的父母还健在的光阴。让孝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篇2:陈情表高中生读后感800字
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亦有:“忠孝难两全。”而写下《陈情表》的李密则做到忠孝两全。
都说读《出师表》不感动的人不忠,读《陈情表》不哭的人不孝。《孝经》中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的初始境界便是侍奉自己的双亲,中层境界便是侍奉自己的君主,最高境界是修身立命。
李密为报祖母的养育之恩,宁愿赌上自己的生命,放弃达官显贵的机会。这是因为他的一片质朴感人的孝顺之情终使晋武帝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两人。与此同时,他亦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承诺,生愿以生命奉献,死亦要结草图报。又怎能说他没有做到忠孝两全呢?
在学这篇文章时,感受就颇深,还记得当时老师在课上问我:“你觉得你是个孝子吗?”我答:“不是。”很果断、很干脆。因为我当时真的不孝,在家里会任性,常常使妈妈伤心……学完《陈情表》后,我也深刻地反思了自己,才有了现在的我。
当时我是在校的学生会主席,在学校忙于工作、学习而忘了给父母一声温暖的问候,回到家就会不顾他们的感受,乱发脾气。那时候的我真混蛋!我已经很久没有牵他们那干枯的手了,更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头上又增加了几根银丝,不知不觉,他们已经老了……
从出生的那刻起,爸妈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开始把心思投入到这个小生命身上。小时候为了不让我哭,他们会想办法哄我开心,因为我的笑声会牵动他们的每一根心弦。等我长大了,开始上学,他们会教我怎样与人相处,以免我受到欺负。我长大了,有自己的理想,开始变得有些嫌弃他们了,可是他们不介意依然以微笑面对我,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爱我的表现。
父母是我心灵的依靠,精神上的寄托。他们总给我力量,让我有足够的信心面对生活,在我受挫时鼓励我继续努力不要放弃。当我有自信或者取得好成绩时他们是多么的开心。即使他们不笑,但是也掩饰不了他们内心的辛福快乐。我知道:他们在我为我感到骄傲。
孝敬父母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趁他们还在,珍惜他们。闲暇时给他们一声温暖的问候,也许你觉得微不足道,但却足以让他们回味好久……
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人的生活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唯一不变的就是亲情,是孝心。一颗孝心,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不需要浓妆淡抹,只须本色!
篇3:陈情表读后感800字
追求者,不思名则其为利。得欲之所有,念之全部。
大概是人的心性吧!每个人都想要拥有,仿佛不是自己的就无处容身,拼命而思得其之。
于是,人开始醉了,恨了,到最后也疯了……欲望横生,彻底击垮了他们那颗执着追求的心。变了,变得麻木,变得阴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达其求不论其失,却不曾想追到手了,脚下却是深渊。
还有一种人,追求乐在其中,乐享其成。既不患得患失,也不求过分拥有,能力达到就够了,成就有了就好了。能得到就满足了,得不到也满足,欢乐与追求同在。
有时不禁地想:人有了所欲是不是件好事?端正追求态度,它能成为追求道路上不解的动力。反之,它能使一个人不停地堕落,让一个人变得黑暗,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成一把伤人害己的利剑。欲望啊,该怎么说你呢?
有一次梦见,我和“自己”下赌注,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两个要自相残杀呢?梦中,我遇急事,焦躁不安,愁怅满容。而他虽一脸凝重,却从容淡定,安然闲适,仿佛与他无关。下一盘棋,我胜了便沾沾自喜,洋洋得意;输了便灰头土脸,气急败坏。看他,输了,坦然淡定,笑呵呵的;胜了,怡然闲适,笑呵呵的。于是,我们不停地赌注,我输了,输的我一无所有。没了自信,没了理想,没了追求,没了所有……他胜了,却还是无所感慨……
那一刻,我醒了,我从睡梦中坐起,深深回味着那一幕幕。
陪自己下一场赌注,没有输赢。
像是经历了一辈子那么长,漫漫长夜,无眠安睡,与他相比,总是感觉自己是那么不济。为啥命运如此多舛哪!没有结果,只有自己想,自己明了。
拼一次,一辈子的时间或许都不够,争求一次,一生的经历大概也不行。欲望啊欲望,你给了我渴望,却要让我付出万般代价,何求?李密陈情表读后感得之安然,失之坦然,得之必然,成长必当然。然后,做好自己。陪自己下一场赌注,只有赢,永远都不会输。
天底下唯至情最动人心魄----题记
不得不说,初读这篇文章,还真是没什么感觉!相反,绕口如同嚼蜡般难受。不觉得有什么特殊之情,不就是为人尽孝、尽忠、忠义嘛!这种事情,大千世界,比比皆是啊!干嘛说得那么煽煽动人,好像感天动地似的!
不过,读着读着,我的心就泛起了疙瘩,心情顿时很沉重。开始的轻蔑支离破碎,苦楚在心底蔓延滋生。霎时,感到一阵阵清凉,心中不由得向往起那位进退两难的官人。
李密,他虽为前蜀之臣,败朝之遗人,身份之低微,根本不值一提。但帝君不舍英才,极力召用。可是他一腔惆怅难离,患得患失。祖母卧病在床,皇帝诏书特下,“前有虎,后豺狼”进退两难。毅然的,上书陈情言况……
六月失父,四岁离娘,孤苦伶仃,身心俱伤,他---从小便无依无靠,没了家眷。祖母亲,祖母养,成就了他,祖母便是他的全部。面对那承墨的诏书,节节攀升的任命,他心动。但却止步不前,一心想着养育祖母,陪她安享天伦。官职,在封建社会无数人垂涎,但他一句话就拨了回去;权利,那么多人渴望,他一句话就压了下去。在他眼里,祖母一人变胜过所有。
话都有些语无伦次了!我激动地不知该说什么了!整篇文章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李密这个人了;最感动的就是他的那些经历;最佩服就是他的果断。我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感觉就像是整个脑海不停在转动,晕乎乎的。恍惚间,我仿佛看到这位伟大孝子在向我微笑。那一笑,仿佛包含了艰辛、困苦、忧愁、欢乐、期待,仿佛世间所有情感都被这一笑包容了进去……
感慨还是蛮多的,一瞬间,我感觉自己好小,虽然自己也有决断。但与他的果断相比,一下子就变得不值一提,大有小孩子气!看来我需要成长的地方还有很多,我需要走的路好有很长。
对了,差点就忘了。李密他告诉我,百义当头,孝字为先。父母很重要,他们太重我们放不下,莫待“子欲养而亲不待”,方知后悔。
记住了,珍惜眼前的,方是的!
篇4:《陈情表》读后感
陈情表读后感600字 推荐度:《白鹅》读后感 推荐度:《红鞋》读后感 推荐度:教子读后感 推荐度:金锁记读后感 推荐度: 相关推荐
《陈情表》读后感
弱者,不是在卑贱中灭亡,就是在卑贱中变强!他是弱者,但是他从未抱怨过上帝,也许六月丧父的他,曾默默地躲在墙角抽泣;也许四岁离娘的他,常静静地伫立,望着远方:也许九岁不行的他,也一次次地祈祷自己的福健;也许······所有的也许在他与祖母的相依为命之中化为乌有。他感恩祖母,在呈进给皇帝的奏折中,用一颗感恩的心,感动了皇帝。也感动了后世的我们。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于李密来说,祖母的抚养之恩,是自己一生最大的感动。正如他在《陈情表》中所写道:“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为了报答这片恩惠,他不顾杀身的危险,拒绝了皇帝任命官职的要求。在李密的心中,祖母是他唯一的亲人,如果李密真的因为这封信而引来杀身之祸,我想,他也不会后悔,就算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他还会选择他的祖母。杀身之祸不可免,他也会到阴曹地府照顾他的祖母。没有人能改变他的这份感恩心,他的感恩的心,也不会因地点不同而发生改变。
古代的医疗并不发达,能活到七十岁便是长寿,而“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一个古代女子活到了九十六岁,如果不是李密的精心照养,又有几个人能活到这个年龄呢?祖母的抚养之恩,在李密心中深深地扎了一个要报答的根。李密的照看,可以说让祖母尽享了天伦之乐。感恩,竟如此伟大!
李密的.感恩是伟大的,在现代,我们也有一颗颗感恩的心,也许他们很渺小,但在湛蓝的天空中,发挥着自己全部的作用。
鲁迅是个有感恩的心的人。他在日本留学期间,藤野先生教会了他很多。对于鲁迅,他没有歧视,没有侮辱,这让鲁迅非常感动。他不仅将藤野先生的画像挂在自己屋内的墙上,还特地写了一篇文章来表达自己对藤野先生的爱戴。尽管只是一篇小小的文章,但是,那里包含了鲁迅对藤野先生满满的感恩之情。只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不论行动是否宏伟,都能展示出感恩的力量。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感恩。听过这样一则童话故事。一只老鼠落入了一片对于他来说是大海的水洼中,他不停地呼喊着救命,就在老鼠以为自己的生命将以被淹死而告终的时候,一只老虎出现了,并把老鼠救了出来,老鼠非常感激老虎,便对老虎说:“我会报答你的。”老虎不以为然,昂着头走了。几个月之后,老虎一不留神,掉入了陷阱中,本来以老虎的身手是可以爬出来的,可是一张从天而降的网罩住了老虎,老虎动弹不得,只能听着猎人的脚步声越老越近。就在这时,老虎听到了咬绳子的声音,没多会,网便破了,原来是自己曾经救过的老鼠帮助自己脱离了险境。老虎非常的感激老鼠。兴许这个故事还会继续发展下去,因为老虎和老鼠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尽管只是一则童话故事,却要引起我们的思考,连动物都知道感恩,何况我们人类呢?忘恩负义,注定要被社会所唾弃;知恩图报,也应是人的本性。所以,我们要感恩。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中,忘恩负义的狼,注定是要被打的。
学会感恩吧,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让我们一同在感恩中成长!
篇5:陈情表读后感
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 还有:“忠孝难兼。” 写<陈心表>的李密既忠又孝。陈心表>
据说读《楚辞表》不动感情的人是不忠的,读《陈情表》不哭的人是不孝的。在《孝经》中,有这样一句话: “孝从服侍亲属开始,以服侍王子结束。”孝的初始状态是为自己的父母服务,中间状态是为自己的君主服务,最高状态是修身养性。
李密报道奶奶抚养,宁愿冒着生命危险,放弃了显贵的机会。那是因为他是一个质朴感人的孝心结束晋代感动,不仅答应暂时去超,两人还奖励奴隶。与此同时,他还许下了承诺,“当学生第一次陨石,死当结草”的学生是愿意牺牲生命,死亡也有报道结草图。你怎么能说他没有做到这一点忠孝两全?
在学学习这篇论文文章时,感受就颇深,还记得我们当时中国老师在课上学生问我:“你觉得你是个孝子吗?”我答:“不是。”很果断、很干脆。因为我当时社会真的就是不孝,在家里会任性,常常使妈妈可以伤心……学完《陈情表》后,我也深刻地进行反思了自己,才有了现在的我。
那时我在学校的学生会,忙着在学校工作,家长很快就学会忘了温暖的问候,回家不管自己的心情,乱发脾气的。那时候我是一个真正的混蛋!我没有带领他们到干手器,但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写作增添了几分银头,不知不觉中,他们都老了......
从出生的那刻起,爸妈的生活就发生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已经开始把心思学习投入到这个小生命的人身上。小时候我们为了能够不让我哭,他们可能会想办法哄我开心,因为我的笑声会牵动他们的每一根心弦。等我长大了,开始工作上学,他们会教我怎样发展与人之间相处,以免我受到国家欺负。我长大了,有自己的理想,开始逐渐变得更加有些嫌弃他们了,可是对于他们不介意依然以微笑可以面对我,这一切的一切问题都是通过他们爱我的表现。
父母是我精神上的依靠,精神上的寄托。 他们总是给我力量,让我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生活,鼓励我在失意的时候继续努力不放弃。 当我自信或取得好成绩时,他们是多么的快乐。 即使他们不笑,他们也无法隐藏自己内心的幸福。 我知道:他们为我骄傲。
我们不能逃避孝顺父母的责任,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珍惜他们,当他们还在这里。业余时间给他们一个温暖的问候。这对你来说可能微不足道,但足以让他们考虑很久
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变,人们的生活已经与日新月异,但唯一不变的是家庭,这是孝顺。一个孝顺,平凡,普通,没有浓妆淡抹,唯一的字符!
篇6:《陈情表》读后感
虽然时隔了千年之久,再读“陈情表”,李密当时那种矛盾两难的境遇却仿佛仍旧历历在目,那种毅然决然尽孝的拳拳之心依旧让人感怀不已。
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6个月就死了父亲,4岁时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幼时体弱多病,求知好学,博览五经,以文学见长。李密于祖母感情甚深,孝心可表。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后进献。秦始三年晋武帝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经96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这种朴素、深沉、知恩图报的情感,放射出恒久而温情的人性美。
本来,违背皇帝意旨,固辞而不就职在古代是逆君大罪。李密为侍祖母刘,敢冒陨首之险,上“陈情表”于晋武帝本已是凶多吉少,而“陈情表”全篇更是没有编造冠冕堂皇的理由,没有添加矫揉造作的粉饰,也没有隐瞒侍母之心。李密丝毫不怕龙颜大怒,丝毫不惧悖君之罪,把自己所想所感和盘托出。但也正是这种真情实感的流露,才打动了晋武帝,使他赦免了李密且加刺封赏。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人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产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篇7:陈情表读后感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臣子给皇帝的奏章,以情真意切、倾诉肺腑感人的,我个人认为当属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所作的《陈情表》了;但要以其实现的难度和效率来谈论的话,那就应该是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和李密的《陈情表》两篇可谓并驾齐驱了。
《谏逐客书》所写的是向秦王谏国家大事,《陈情表》所写的则是个人的私事。两者从表面来看似乎好象找不到什么相通之处。但实际上,两篇文章均是属于抗皇命、逆圣旨的同一种类型。所以两人在历经危险的程度和处境也颇为相似。不同的是:李斯上书的对象秦始皇,一个中国封建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暴君。而李密陈表的目标则是晋武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众所周知的恶王。
当时在秦王政元年的时候(公元前246年),秦王为郑国渠一事,受了很多秦国贵族的挑拨,便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的其中。于是上书给秦王而写下的这篇《谏逐客书》。后来,李斯还是成功了,秦王不仅收回了成命,最后还重用了李斯。
李密虽然和李斯的情况不大相同,但所在的危险的处境是一样的。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自己新建立不久晋代江山,一边肃除敌对余党,一边笼络前朝旧臣。李密为了在家侍奉年迈的老祖母不能入朝为官而向晋武帝上表的这篇千古传诵的《陈情表》。最后他也成功了,一篇字字见真情的文章感动了皇帝,从而恩准了他。李斯,只是一个面临着将要被放逐的客卿,要是触犯了秦王,随时可能会被斩首。李密,乃是前朝蜀国的旧臣,假如迁怒了当朝的帝王,也面临着随时被杀头的危险。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的举动都会让人有些担心。
然而,由于文章中所要表达内容的不同,因此他们在辞章也就各有千秋。李斯在文章中,全文贯穿的是一个“理”字。他采用一个“制高点”,晓之以理的处处为秦王阐述了一个“跨海内,制诸侯,统一天下”的制国大计,完全不涉及到自己,因此得以成功使秦王收回成命。而李密的文章,全文则是围绕的一个“情”字。动之以情的诉说自己艰难的境遇,以及祖孙相依为命的情谊。虽然违抗了圣命,但在朝廷的紧急召逼之下,不得不诉说衷情。最后感动了皇帝,他也因此成功了。不但不被杀头,反而还得到赏赐两女仆服侍祖母的皇恩。
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李密之所以采用表的形式上书给晋武帝,应该可能也是有此依据。足可见,汉魏晋时臣子以“表”上奏,是陈述衷情的。
李密的《陈情表》,在内容上不足称道。但其表情达意的辞章艺术和表述技巧,确有精妙之处,值得借鉴。全文围绕一个“孝”字,以“愿乞终老,肆不赴命”为主旨,凄恻婉转。溢情于词,表现了一个孝孙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动。
行文落墨就痛陈悲惨遭遇和凄苦家境,用“臣以险畔,夙遭闵凶”勾起,诉说命途多舛、罪孽深重的苦衷。“零丁孤苦”一语,概括了自幼而孤。早失母爱,“少多疾病”,内外无亲的“门衰祚薄”不幸。岁月凄楚,幸有祖母“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才能存人世至今日。臣得幸存,但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如今,“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责无旁贷,义不客辞。这里用事实倾诉往日臣不可无祖母,祖母对臣恩重如山;今日祖母不可无臣,臣对祖母尽孝道是天理良心所在。字字哀痛,声声落泪,叙事与抒情水乳文融。
接着,表文追述辞谢拜官的境况和进退两难的心情。为了使皇上不致对臣的“辞不赴命”、“辞不就职”产生误解。一方面诉说“臣以供养无主”,确有特殊图难;另一方面,以退为进、久颂皇恩浩荡,以表臣深明皇上宠幸之恩德。表文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等词句,表述对皇上的无限感敢之情,并诉说臣乃卑贱之人,能得到如此荫赐,“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的。
在一番歌功颂德之后,又回转笔锋,述说臣之艰难苦况,并未能得到皇上的体谅,因朝廷责备、诏召,地方官上门逼迫驱赶。“责臣”、“催臣”、“急于星火”等词句,点染了十万火急的形势。但表文至此,又巧妙地迂回婉曲,申述臣未敢违逆君命,确有“欲奉诏奔驰”之心志,奈何“刘病日笃”、皇上又不许“苟徇私情”,如此进不得,退不能,左右为难,心情矛盾,处境尴尬,实在不知道如何处置啊!表文委婉渲泄了忠孝不能双全的思绪。
窘境摆出来了,何去何从,矛盾该怎么合理解决,表文扣住晋王朝“以孝治天下”的幌子,恣意颂扬,然后把自己摆了进去。陈说应该得到怜悯、抚育的理由。但据此来请求皇上施思免召,似嫌理由尚不完备,于是又以个人的经历、遭遇,从两方面诉说效忠朝廷的心志。其一是为了消除皇上对臣“矜名节”自命清高的怀疑,追述少年时期就已任职前朝,本来就是希望求官职显发达的,但是并没有什么夸耀自己名声节操的意思。其二是为了表白臣确有奉诏之愿,并不是对朝廷有异心,自述臣为亡国贱俘,身份卑微,能蒙受恩德显达升官,确是感激不尽,哪还敢犹豫迟疑,或另有他求。这样晋武帝的猜疑与戒心便消除了。如此说来,是应该奉诏赴命了,但表文并没有借势直下。而是峰回路转,叙写祖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的凄苦危殆,抒发与祖母“更相为命”,必须对祖母奉养终老的孝顺衷情。这里写得缠绵婉恻,情意深重,感人至深。
可能有些历史对李密当时不愿入朝为官另有所评议,认为司马氏统治集团内部勾心斗角,矛盾错综复杂,李密作为亡国旧臣,对卷入当时的政治漩涡不免有所顾虑和警戒,供奉祖母虽是实况,也是推托借口。但妙在不露痕迹,利用普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旗号,恳诉臣必须尽孝祖母不能赴召之情。
再从年龄计议,述说“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拿鸟兽对比,述说鸟尚有反哺之情,臣怎能可不伏乞终养,实在只能先尽孝,后尽忠了。最后几乎是对天盟誓,连州官和天地鬼神都要请来作为“臣之辛苦”的证人了。文章终了,李密确是到了掏出心肝、沥血陈情的境地,决心要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来报答皇恩。晋武帝虽然残暴不堪,但也不得不被李密先孝后忠的恩情挚意所深深的打动了。
李密所作《陈情表》,不事雕琢,不以构思奇妙见长,但感情真挚朴实,铺叙委婉曲折,抒情诚挚深沉,叙事具体感人。虽然淡语浅言,但句句真情,皆为肺腑之言。再加上行文简练畅达,因此经久不衰,光彩照人,才被后世的人们不断的千古传诵。
篇8:陈情表读后感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苏轼如是说。那么,我就很惭愧了,我的学生更是无可救药了。因为,我们读完了都没哭,连沉痛的表情都没有。这样一篇被称为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的佳作,我们没有被感动得泣涕零如雨,真是暴殄天物。
这能怪谁呢?
读得痛了,痛得哭了,哭得死去活来就孝了?如果这样就太简单了。我可以很负责任为国家提供考核国民道德素质评定标准,只要三篇文章就够了。《出师表》、《陈情表》、《祭十二郎文》。谁读此三篇文章不落泪,谁道德素质不及格,别说升官,做人都无望。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可我实在是没有兴趣读千遍。如不是要求背诵,可能读一遍就够了。
我之所以不想再读它,是因为,孝不是此文的核心,孝是借口,是避难很好的借口,或者说是时机不成熟,不可轻举妄动的很好借口。
《陈情表》陈什么情,你要明白,不只是尽孝之情,还有凄苦之情、感激之情、恐惧之情、狼狈之情、报效之情。而这众多纠结在一起的情感,又真假难辨。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假作真来真亦假,真作假来假亦真。
如果说,李密以奉养祖母刘为理由拒不为官,似乎说得通,因为李密在当时的确是出了名的大孝子,并曾经被举为孝廉。如果说只为这个,又有些牵强,以为李密曾在蜀汉为官多年,历职郎署。当初能奉养,现如今怎么就不行了呢?李密的身世的确很惨,父母早早离他而去,或辞世,或改嫁,父爱母爱严重缺失。九岁不行,身体严重先天不足。无兄弟,甚至想有一位能走动的亲戚都是奢侈的。真是惨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外无极功强近之亲也就罢了,内无五尺应门之童就不免有些夸张。李密是做过官的人,还不是一般的小官,郎署至少也是省级干部。连服侍生活起居的小童都没有,这官做得也太寒碜了吧。之所以这么说,大概意图是,我都惨成这样了,你就放过我吧!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有一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这话不仅仅是溢美之词,我怀疑说的是反语。晋武帝司马炎在政治上,基本上可以算作一个昏君。罢废州郡武装、大肆分封宗室,种下日后八王之乱与永嘉之祸的远因。生活上,荒淫无度,宫内罗致宫女万人以上,造成社会荒淫奢侈,给西晋王朝的短命奠定了基础,埋下了伏笔。
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孟子老早就教导我们要伸之以孝悌之义。我们又知道,统治者让自己的百姓都做孝子,孝子的成色越足,忠臣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他们的后院却常常起火,为了争夺皇位,杀父弑君,手足相残,清洗要臣的事屡见不鲜,家常便饭。以孝治天下,本来就是一件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事。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知识分子在乱世当中如果说还能有一点值得夸耀的话,那就是名节。士可杀不可辱,李密自轻自贱到如此地步,是让我大跌眼镜的。当真是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识时务者为俊杰。李密好像在讲,我不是一个给脸不要脸的人,给点时间,给点空间,哪有刚死了丈夫就急着改嫁的,别人会怎么看我。我根本就不想要贞节牌坊,只是时机还不成熟,你着什么急呀,一遍又一遍。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这让我很难做。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真,谁解其中味?
《陈情表》中,处处表现着李密先生的无奈——在强权面前,作为微小个人的无奈。做官么?不想。给现代民主社会,一个不想做官的人,很简单,不报名参加竞选即可,没人会把你绑架到竞选现场强迫你做总统的。可当时不同。朱棣“篡位”之后,为了让普天之下读书人及百姓承认其“合法性”,硬是要大儒方孝孺替自己起草一份“告全国人民书”。方孝孺不干,于是恼羞成怒的朱棣便灭了他的十族。有人劝谏道,不能杀方孝孺,给帝国留下点“读书人的种子”。朱棣坚拒,杀之。
司马炎征召李密,并非朝中无人做那个太子洗马,抑或没其他人乐意做,想做的人海了去了。很简明的目的,他以及他的政权,需要树立一个标志——不只残酷打击,还可放下身段礼贤下士的,只要你不瞎捣乱。所以,去不去给太子的马擦身子洗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李密表态,用这样一种隆重的形式,认可新主人,表达对新政权的效忠。
司马炎平定蜀汉后,为了笼络人心,得到知识分子的支持,巩固自己的政权,实施了以孝治国的策略。而要推行这一策略就要树典型。树谁呢?当然是李密。因为李密不仅是蜀汉旧臣,而且是闻名全国的大孝子。树李密可以一箭双雕,既可以推行治国策略,表明皇帝的英明,又可以笼络以李密为代表的蜀汉旧臣。李密不是一般的读书人,而是在蜀汉“历职郎署”的高级知识分子,蜀汉政府的高级官员。皇帝几次三番的下诏督促李密到朝廷就职,然而,李密也是几次三番的抗旨不遵。要知道,违抗圣旨,对抗朝廷,那可是天大的罪过,是要掉脑袋的。李密是要以命抗争吗?
我们不必强求李密先生向方孝孺同志学习,也大义凛然一把,连累“祖母刘”老人,耄耋之年惨遭牢狱之灾,甚至血染夕阳红。生活中,更多的是需要妥协。每个人都有根据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需求,来决定自己生活的走向的自由。所以,我个人对李密先生的选择,表示有限的理解。对李密先生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虽然,只是有限坚持——表示有限的敬意。同时,对李密先生在“严峻的政治形式下”找到充分借口的能耐,以及忍痛挥洒华言丽辞的能力,表示有限的佩服。
李密,只能那样选择,他有他选择的自由。《陈情表》只能那样写,没有别的更好的写法。要谴责,也只能谴责“不顾他人感受”的暴君司马炎,逼得李密先生这样的好人不得不说假话。非但要说,还要说得漂亮,漂亮得一塌糊涂。呜呼!
所谓社会的人道与进步,落到最终处,不就是维护每一个公民的“个人感受”么?而所有残酷专制的起点,也往往从剥夺普通人的正常感受开始。
陈情表读后感
篇9:陈情表读后感精选
从前有人说,“读诸葛亮《出师表》不堕泪者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堕泪者必不孝,读韩愈《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必不慈。”
可是,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很难从这样的文字中读出感动来。原因何在?
一是今人的情感世界更为复杂了;二是今人的抒情方式更为丰富了;三是今人不能走进古人的生活世界,对其言说的背景缺乏了解。
以《出师表》为例吧,作者何以在结束时“临表涕零”?你必须联系到“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从年轻时被“三顾茅庐”请出山来,二十年来知遇之恩,二十一载的岁月流逝,几多伤怀,几多感慨!欲追先帝之殊遇,报之于陛下,诸葛亮的心情是多么的复杂啊!既要报效先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知胜算无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坐而待亡,孰与伐之?只渴盼有奇迹能够发生,只渴盼后主能够励精图治。当明明知道这一切都可能是徒劳时,你说他的心里能够怎样想呢?
《陈情表》的第一段,是陈情的源起,从这一段简短的身世叙述中,我们能读懂什么?
这是一个很悲惨的故事,但作者用的是非常精炼的文字来叙说的。中间很多的内容是需要靠我们的想象去补充、去填空的。你想想那个“孤弱”而可怜的孩子,没爹没娘的,在几乎绝望了的情况下,被老祖母抚养了,就这祖孙俩,度过了多少“零丁孤苦”的岁月!“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啊!这八个字中有多少内涵。你用想象去填补那“零丁孤苦”的细节吧!孩子摔倒了,祖母要去搀扶;孩子饿了、病了,哇哇直叫喊着,上哪儿去觅食寻药啊?还有旁人的冷眼,旁人的欺侮,老祖母靠着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来独立支撑着?这是一个多么艰难的家啊!
这是人性的表白!在这表白的后面,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母爱的伟大。
如果我们不能从这样的文字里读出细节来,也就不可能读出感动来。
从第二段起,我们读到了作者所遭遇的困境,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是什么?
本来,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作者的今天,这是前面的故事已经叙说了的。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实在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在那样的时代里,你的生命并不属于自己,你也不能完全属于你的家庭,你不能完全为自己作主。还有一个全社会的家长要主宰你的命运,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都在他的操控之中,阳光雨露都是皇家的恩典,你就在这样恩典的“沐浴”之中。因此,你首先得效忠于朝廷,你首先得做“王臣”,得是一个奴才,然后,你才能做一个孝子,才能报答你的祖母的养育之恩。
这就是“忠”与“孝”的矛盾,是每个朝代的文人都会遭遇的困境。
有一种说法,李密之所以拒绝出仕,不仅仅是为了祖母,还有自己避祸的因素。那时,的确是一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多少有一点本事的人,都遭遇了惨死的结局。问题就在于,在那样一个君臣猜忌、相互不信任的年代,你就算陈述的是真情,也是会遭到人们的怀疑的。
于是,作者反复表明心迹,申述自己的苦衷。我是不矜名节的,我的本意也是愿意做官的,实在是为了尽孝,我才不出仕的。
历史上,一个朝代的统治者,想要治理好天下,其要诀之一,就是鼓励人们的“孝道”精神。每个稍有头脑的皇帝都知道,在“家天下”的大背景下,“孝”这种品质扩大了,就自然而然会“忠”。
作者就利用当今人主的这种心理来做文章,这是其一;申明自己并非清高,仅仅是为了尽孝和报恩,这是其二;陈述祖母的苦情,以唤起同情,这是其三。
在一种艰难的语境中,作者似乎已经找到了最好的言说方式,充分展示了自己言说的才能,他还能够把话说得更好吗?他还能找到更好的理由来为自己的行为作出辩护吗?
尽管这样,当读到结尾处的“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这样的文字,我们还是能感觉到那样的时代里做人的恐怖。自称奴才,自称犬马,虽然说这是套话,但这是做奴才的套话;至于说到“怖惧”之情,我相信就绝不是套话了,而是作者有着一种实实在在的恐惧。人不成其为人,人不成其为自己。你就是一个奴才,就生活在一种不被信任之中,生活在一种犯罪感中,想做一点自己要做的事情,必然会有这样的恐惧!
篇10:《陈情表》读后感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苏轼如是说。那么,我就很惭愧了,我的学生更是无可救药了。因为,我们读完了都没哭,连沉痛的表情都没有。这样一篇被称为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的佳作,我们没有被感动得泣涕零如雨,真是暴殄天物。
这能怪谁呢?
读得痛了,痛得哭了,哭得死去活来就孝了?如果这样就太简单了。我可以很负责任为国家提供考核国民道德素质评定标准,只要三篇文章就够了。《出师表》、《陈情表》、《祭十二郎文》。谁读此三篇文章不落泪,谁道德素质不及格,别说升官,做人都无望。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可我实在是没有兴趣读千遍。如不是要求背诵,可能读一遍就够了。
我之所以不想再读它,是因为,孝不是此文的核心,孝是借口,是避难很好的借口,或者说是时机不成熟,不可轻举妄动的很好借口。
《陈情表》陈什么情,你要明白,不只是尽孝之情,还有凄苦之情、感激之情、恐惧之情、狼狈之情、报效之情。而这众多纠结在一起的情感,又真假难辨。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假作真来真亦假,真作假来假亦真。
如果说,李密以奉养祖母刘为理由拒不为官,似乎说得通,因为李密在当时的确是出了名的大孝子,并曾经被举为孝廉。如果说只为这个,又有些牵强,以为李密曾在蜀汉为官多年,历职郎署。当初能奉养,现如今怎么就不行了呢?李密的身世的确很惨,父母早早离他而去,或辞世,或改嫁,父爱母爱严重缺失。九岁不行,身体严重先天不足。无兄弟,甚至想有一位能走动的亲戚都是奢侈的。真是惨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外无极功强近之亲也就罢了,内无五尺应门之童就不免有些夸张。李密是做过官的人,还不是一般的小官,郎署至少也是省级干部。连服侍生活起居的小童都没有,这官做得也太寒碜了吧。之所以这么说,大概意图是,我都惨成这样了,你就放过我吧!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有一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这话不仅仅是溢美之词,我怀疑说的是反语。晋武帝司马炎在政治上,基本上可以算作一个昏君。罢废州郡武装、大肆分封宗室,种下日后八王之乱与永嘉之祸的远因。生活上,荒淫无度,宫内罗致宫女万人以上,造成社会荒淫奢侈,给西晋王朝的短命奠定了基础,埋下了伏笔。
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孟子老早就教导我们要伸之以孝悌之义。我们又知道,统治者让自己的百姓都做孝子,孝子的成色越足,忠臣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他们的后院却常常起火,为了争夺皇位,杀父弑君,手足相残,清洗要臣的事屡见不鲜,家常便饭。以孝治天下,本来就是一件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事。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知识分子在乱世当中如果说还能有一点值得夸耀的话,那就是名节。士可杀不可辱,李密自轻自贱到如此地步,是让我大跌眼镜的。当真是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识时务者为俊杰。李密好像在讲,我不是一个给脸不要脸的人,给点时间,给点空间,哪有刚死了丈夫就急着改嫁的,别人会怎么看我。我根本就不想要贞节牌坊,只是时机还不成熟,你着什么急呀,一遍又一遍。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这让我很难做。
篇11:陈情表读后感
追求者,不思名则其为利。得欲之所有,念之全部。
大概是人的心性吧!每个人都想要拥有,仿佛不是自己的就无处容身,拼命而思得其之。
于是,人开始醉了,恨了,到最后也疯了……欲望横生,彻底击垮了他们那颗执着追求的心。变了,变得麻木,变得阴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达其求不论其失,却不曾想追到手了,脚下却是深渊。
还有一种人,追求乐在其中,乐享其成。既不患得患失,也不求过分拥有,能力达到就够了,成就有了就好了。能得到就满足了,得不到也满足,欢乐与追求同在。
有时不禁地想:人有了所欲是不是件好事?端正追求态度,它能成为追求道路上不解的动力。反之,它能使一个人不停地堕落,让一个人变得黑暗,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成一把伤人害己的利剑。欲望啊,该怎么说你呢?
有一次梦见,我和“自己”下赌注,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两个要自相残杀呢?梦中,我遇急事,焦躁不安,愁怅满容。而他虽一脸凝重,却从容淡定,安然闲适,仿佛与他无关。下一盘棋,我胜了便沾沾自喜,洋洋得意;输了便灰头土脸,气急败坏。看他,输了,坦然淡定,笑呵呵的;胜了,怡然闲适,笑呵呵的。于是,我们不停地赌注,我输了,输的我一无所有。没了自信,没了理想,没了追求,没了所有……他胜了,却还是无所感慨……
那一刻,我醒了,我从睡梦中坐起,深深回味着那一幕幕。
陪自己下一场赌注,没有输赢。
像是经历了一辈子那么长,漫漫长夜,无眠安睡,与他相比,总是感觉自己是那么不济。为啥命运如此多舛哪!没有结果,只有自己想,自己明了。
拼一次,一辈子的时间或许都不够,争求一次,一生的经历大概也不行。欲望啊欲望,你给了我渴望,却要让我付出万般代价,何求?李密陈情表读后感得之安然,失之坦然,得之必然,成长必当然。然后,做好自己。陪自己下一场赌注,只有赢,永远都不会输。
篇12:陈情表读后感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题记
友情是燃烧孤独的心灵之灯,亲情更能给人长久的抚慰和想念。从降生到离去,从婴儿到老人,亲情始终伴着你,它是你一生永远无法摆脱的情感。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6个月就死了父亲,4岁时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幼时体弱多病,求知好学,博览五经,以文学见长。李密于祖母感情甚深,孝心可表。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后进献。秦始三年晋武帝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经96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自我无法应诏的原因。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终,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这种朴素、深沉、知恩图报的情感,放射出恒久而温情的人性美。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当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能够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人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产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忙,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父母即使有一天不在了,他们还会长久地占据在儿女的记忆里。但这种同在更多的是睹物思人的追念和寻无觅处的黯然神伤:还有谁会呼唤你的乳名,牵挂你的冷暖,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
人间真情——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感情,都值得我们回味、留恋,让我们懂得感恩……
篇13:陈情表读后感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既为孝子,不得为忠臣。”
在北海荒原持节守志十九年凛然不屈的苏武在得知父兄皆被皇帝所杀后依旧忠于汉朝。在忠和孝之间,苏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忠。“单于壮其节”、“匈奴以为神”,但在后人眼里苏武却被扣上了愚忠的帽子。究竟是百行孝为先,还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论舍去哪种似乎都有悖于君子道德准则。
而李密的做法却是少有的忠孝两全的典例。《陈情表》中李密在极短的篇幅里,巧妙又恰到其份地流露出对自我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与对晋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并浓墨重彩地渲染自我对祖母刘的一片孝心。孝恰恰是晋武帝对外打出的招牌,来显示自我的清正廉明,同时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李密恰恰利用了晋武帝对孝的推崇来到达自我供养祖母、辞不就职的目的。
可是李密纯粹只是为了尽孝而辞不就职吗?
我认为有三点应当研究:其一,李密确实有供养祖母刘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其二,李密是蜀汉旧臣,他既然不被后人认为是一个罪孽深重的恶人,那么必定拥有对旧主的依恋。况且李密认为汉主刘禅是能够“次齐恒”的人,对于晋灭蜀汉,李密心里是有些不服气的。其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兴时,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兴时,臣为君之土芥。出于前车之鉴,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况且李密并不了解晋武帝,盲目做官安知祸福。李密可能认为此时不宜做官。
如果以上三点原因真的都是正确的,那么我们能够看出李密处事之圆滑、周到,既有深谋远虑,又能明辨当下时局。李密的孝,从陈情表来看是不可否认的,所以对于李密这一人物的褒贬评判,定然是褒奖占据上风,可是在陈情表中意图明显想要打动晋武帝的抒情之词难免让后人眉头微蹙、心中有些不快。有人说“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不孝”,但在我看来,读《陈情表》时,隐隐有一种笑里藏刀、感人至深的措辞背后藏着的是让晋武帝不得不答应的合法合理的威胁。
而晋武帝执意要召李密为洗马的动机也令人疑惑。正面原因有两点:其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拢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胸怀。其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继承汉代以来孝治天下的政策,实行孝道来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如此,李密履被征召。文中说道“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说明李密已经说明自我的苦衷,晋武帝想必有所耳闻,为何还要屡次下诏呢?是非要逼得李密作出《陈情表》如此一文来帮忙他弘扬孝道,还是要逼得李密舍孝取忠、前来任职?但这似乎又违背了征召李密的主要初衷。或者说晋武帝根本不明白李密的苦衷,本段仅为猜想。
在浩浩历史长河里,为忠孝而夙夜忧叹肝肠寸断的文人义士数不胜数。但能拥有李密这样忠孝两全的圆满结局的人却是少之又少。李密的结局并不仅仅由个人来决定,更是时局的必然结果。在苏武的处境下,忠孝两全是绝不可能的。那么苏武难道就该被扣上愚忠的帽子吗?我认为是不公的,每一位为忠孝而痛苦抉择或是舍忠尽孝、或是舍孝尽忠的人都值得被同情、被歌颂、被赞扬。不是所有人都能忠孝两全,有时两者取其一亦为英雄。
篇14:陈情表读后感
无根的浮萍只能随波逐流,扎根沃土的大树才能参天耸立。书是朋友,读经典文学作品使我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给我以智慧的启迪,给我以深刻的感悟。文学经典是滋润干涸心田的雨露,是孤苦绝望的期望。在文学经典中,我看到了雄姿英发、豪情壮志的项羽,听到了文豪苏轼高吟“千古风流人物”,嗅到了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的醇香,更闻到了李密“乌鸟私情”的至孝。
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我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奉养祖母的要求。“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表达了李密至孝之情,感人肺腑。
李密面临着锦绣前程与侍养祖母的抉择,他依然选择了后者,他是亡蜀的降臣,不应招会招来杀头之罪。有人说他傻,放弃完美前途冒着生命危险,一点不懂得轻重之分。他真的很傻吗?我却不这样认为,他的至忠至孝重于泰山,值得歌颂。
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到周末,从浙江磐安县城到冷水镇的30多公里的路上,人们都会看到一辆奇怪的电动车,骑车的是带着眼镜的青年,身后坐着他的老母亲。60岁的她患了严重的痴呆症,为了照顾母亲,陈斌强去上班都会带上母亲。5年的不离不弃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儿子的担当,更为我们书写了一篇人生的范文。
百行孝为先。黄香,9岁那年母亲病故。他怀着悲痛之心,悉心照顾父亲。天气热时他就把父亲的枕席扇凉,天冷时就先进被窝躺着,待被褥暖和之后,再请父亲入睡,如此年复一年,流传的是一段感人千古的故事,这就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总是在其父面前数落王祥,因而他失去了父亲的关爱。继母朱氏常常想吃鱼,但因天气寒冷,河水结冰,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在冰上祷告,突然间冰裂,冰缝里跃起鲤鱼,王祥十分高兴,拿着它侍奉继母。王祥卧冰求鲤的孝心之举感动了许多人。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孝敬父母是义不容辞的,父母对我们的爱重如山,深似海。其实父母要的不多,仅需要我们的孝顺和关爱,我们要以反哺之心孝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关爱父母,用真心挽起父母那衰老的臂膀,陪他们走好人生的最终一段旅程。
篇15:陈情表读后感
笔笔凝泪,字字含情,此之谓“陈情”。恳切的话语中,依稀不见那单薄羸弱、多疾多难的孩童,可见那眼看孙儿成家立业独当一面时欣慰的笑容,可见那病榻前的忧心不已和诚心的祈愿。如此这般源于心灵最完美之处的感恩与善意,如二月春风,携着隐形的却能化却一切坚冰的力量,任他是帝王将相还是阴间鬼神。乌鸦尚有反哺之报,羔羊亦怀跪乳之恩,此不令今人羞乎?《孝经》有云:“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此言可是!
★ 陈情表读后感
★ 陈情表知识点
★ 陈情表 教案
【陈情表读后感800字作文(共15篇)】相关文章:
陈情表教案2024-04-09
课文《陈情表》的教学设计2022-08-01
小学课堂教学实录优秀合集2023-09-20
课堂教学实录系统的开发初探2023-02-09
文言文写作范文500字2024-01-18
古文观止读后感2024-01-15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2022-08-16
《陈情表》读书笔记优秀感触2023-05-03
《出师表》教案72022-06-02
古文观止读后感高三202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