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理想的作文精选

时间:2024-04-01 07:38:41 更多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理想的作文精选(共23篇)由网友“asd00”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理想的作文精选,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理想的作文精选

篇1: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理想》说课稿

教材分析:

《理想》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1篇课文。第二单元仍然继续着第一单元所谈论的“人生”这个话题,所选课文侧重于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著名诗人流沙河的《理想》,是一首哲理诗,也是一首赞美诗,主要借助比喻手法,阐述理想,赞美理想。这首诗是富有形象的,诗人用形象来概括历史事实和现实生活。对于高度概括的哲理,人生体验不同的人,感受、体验、理解是不同的。这种哲理性,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年级学生读这首诗,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充分调动他自己的人生体验,联系一些典型事例,去领语诗句的含义。从知识方面,比喻排比这些修辞手法也应该学习。从能力上《理想》是一首诗,语言押韵、流畅优美,应该继续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对于学生的朗读训练的要求应该有所提高,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感情诸方面,都要给以扎实有效的指导。

教学目标:

1、学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2、联系生活体验和语境,感悟和理解诗句含义,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3、追求美好人生,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2

教学方法:

1、朗读法。诗人用异彩纷呈、含义深刻的形象比喻,阐述理想之于人生的决定意义。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品味精美的语言,体会诗歌的精髓,并做到熟读成诵。

2、联想想象法。诗歌主要赞美理想,富含哲理性,这就使得诗作的广度和深度大为拓展。学习这首诗,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启发对人生和理想做深入思考。

3、讨论点拨法。用于对重要意象、思想感情的分析。

4、竞赛法。竞赛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竞争意识,并切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5、体验法。调动学生的人生体验来理解诗歌,使诗歌的哲理化为指导学生学习生活的人生哲理。

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应多诵读。首先要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处理。其次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将词句化为形象,在课文中品味赏析,体会诗歌的意境。可以展开联想,了解诗句的内涵,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对诗句的理解要借助于反复的朗读,联系社会历史的发展,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深入思索、反复咀嚼。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对诗句的理解要借助于联系社会历史的发展,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深入思索。七年级学生思想相对比较单纯,谈不上有阅历,也谈不上有很多的人生体验,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相关的阅读资料,增加学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体验。

课时分配:

2课时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示范朗读资料。

3、学生预习,阅读《理想》的资料。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课前回顾(2分钟)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 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板书课题)

二、目标引导(2分钟)

1、诵读、朗读训练。

2、初步感知诗歌的主旨。

三、自主学习(26分钟)

(一)反复诵读,感知诗歌内容

1、学生听范读录音,轻声朗读,疏解字词,熟悉诗歌内容和语言节奏。

2、教师范读全诗,指导朗读。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充分感受诗歌积极昂扬的情感。

4、学生集体朗读。

5、学生比赛读,教师打分,分出优胜组,作好记录。

(二)初步感知诗歌主旨

1、采用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要求阅读材料,从诗歌中找出与材料中例子相似的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2、这一环节采取抢答形式,比一比,看哪个组找得最多,说得最准。

3、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判断,评分、作好记录,决定优胜组。

4、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了解诗歌内容,探讨诗歌主旨。

5、选择自己喜欢的1-2节背诵。

四、课堂小测(10分钟)

测验自选背诵。

五、课堂小结(5分钟)

学生小节自己的收获。

教师总结学生的表现。

六、作业

教师将学生分成四组,要求学生自己从学习生活、电视、书籍中搜集和《理想》课文中有关的材料,每组分别自学3节,下节课讲解所学的收获与疑惑。

问题设计如下,供各组自学使用。(提前发给学生)

1、第1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

3、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4、第2节诗是说,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

5、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 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6、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 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7、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8、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9、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10、第8节所谓“大写的人”?

11、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

12、第11节与上面8、9两节有什么联系?

13、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第二课时

一、课前回顾(2分钟)

要求每个小组长汇报课前自学情况,代表全组同学谈谈对理想的认识。

二、目标引导(2分钟)

1、学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2、联系生活体验和语境,感悟和理解诗句含义,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3、追求美好人生,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

三、自主学习

1)方式:学生小组质疑学生答,答对的给予加分。

2)教师针对自主学习的材料,引导学生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有关提示:

1、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2、不必孤立地体会每个比喻的喻意,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见,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联系实际,就很好懂。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树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理想像灯一样,照亮了夜行的路。这个理想像路一样,引中国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国,引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前两个比喻,从星星之火,到点燃熄灭的灯,说的是理想传播的过程,例如李大钊等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是星星之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有如一盏明灯了。

3、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看材料)

4、说得对。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社会是逐步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会不断进步。这一节的标点值得注意,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的。离乱、安定,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

5、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6、重点在后两句。“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与第1节第三句“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都说理想使人明确方向。第1节第四句说“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来的,这种理想是必然能实现的。第4节说了另一种情况:“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这里说的是,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7、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8、不错。显然,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决不是什么黄金梦。一个人想发财,想有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资产,不是诗人所说的理想,即使通过正当手段发财致富也不是诗人所说的理想,更不必说,用非法手段去攫取钱财了。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

9、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10、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11、联系历史背景就不难理解了。文革,“四人帮”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推行他们那套假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因为他们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妖魔玷污了理想,你能不能识别真假,对真正的理想坚信不移,这是一种考验,也可以说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之所以会被扒窃,在自己一面,也因为不够执著,所以说一要找回来,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当心”,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12、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观抛弃的,有层进关系。与第8节又构成正反对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正反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13、“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

四、课堂小结

结构的梳理:

1、(1)理想的意义

2、(2-11) 1(2-3)理想的历史意义 2(4-7)理想的人格意义 3(8-11)理想的人生意义

3、(12)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五、课堂小测

完成仿句练习

(1)仿造下面这句话的句式,以“思想”和“意志”开头,写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生命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茁壮。

思想 。

意志 。

(2)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仿句: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 。

(3)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

(4)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而行。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

她 ;她 。

(5)照例句发挥想象力,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绿色推开春天的门,雷雨推开夏天的门。 推开秋天的门。 推开冬天的门。

篇2: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理想》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理想》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理想》,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理想》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1篇课文。第二单元仍然继续着第一单元所谈论的“人生”这个话题,所选课文侧重于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著名诗人流沙河的《理想》,是一首哲理诗,也是一首赞美诗,主要借助比喻手法,阐述理想,赞美理想。诗人从不同角度赞美理想,例如,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说的是理想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诗中又说,“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说的是理想给人的精神力量。“理想是闹种,敲碎你的黄金梦”,说的是理想能净化灵魂。“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给罪人新生”“唤浪子回头”等等,又是从理想对不同人的意义这个角度去赞美的。这首诗是富有形象的,诗人用形象来概括历史事实和现实生活。对于高度概括的哲理,人生体验不同的人,感受、体验、理解是不同的。这种哲理性,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初一学生读这首诗,一方面要充分调动他自己的人生体验,一方面也要联系一些典型事例,去领语诗句的含义。比喻是这首诗的主要手法,一连串的比喻又是排比,这些修辞手法也应该学习。

《理想》是一首诗,语言押韵、流畅优美,应该继续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对于学生的朗读训练的要求应该有所提高,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感情诸方面,都要给以扎实有效的`指导。

二、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熟练朗读并背诵全诗

3,联系生活体验和语境,感悟和理解诗句含义,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4,追求美好人生,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

三、教学重点:

1,诵读,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2,理解诗歌的主旨

3,赏析诗歌的语言

四、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构思精巧、语言精美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意象

3,联系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方法:

1.朗读法。诗人用异彩纷呈、含义深刻的形象比喻,阐述理想之于人生的决定意义。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品味精美的语言,体会诗歌的精髓,并做到熟读成诵。

2.联想想象法。诗歌主要赞美理想,富含哲理性,这就使得诗作的广度和深度大为拓展。学习这首诗,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启发对人生和理想做深入思考。

3.讨论点拨法。用于对重要意象、思想感情的分析。

4.竞赛法。竞赛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竞争意识,并切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5.体验法。调动学生的人生体验来理解诗歌,使诗歌的哲理化为指导学生学习生活的人生哲理。

六.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应多诵读。首先要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处理。其次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将词句化为形象,在课文中品味赏析,体会诗歌的意境。可以展开联想,了解诗句的内涵,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对诗句的理解要借助于反复的朗读,联系社会历史的发展,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深入思索、反复咀嚼。还要反思自己的人生体验,从而净化自己的精神世界。

七、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对诗句的理解要借助于联系社会历史的发展,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深入思索。本校学生生活环境相对比较闭塞,思想相对比较单纯,谈不上有阅历,也谈不上有很多的人生体验,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相关的阅读资料,增加学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体验。

八、课时分配:2课时

九、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2、示范朗读资料,3、学生预习,阅读《理想》的资料

十、教学程序

篇3: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行道树作文精选

每当人们开车或步行路过时,便可以闻到一丝清凉,而制作这一清凉的便是我们——行道树。树立于道路两边,用力挺着身板,为这烟气弥漫的城市,添上一丝绿的色彩。

望着天空,那不分明的太阳,吮吸着路上,散着的的汽车尾气;尽管我们的力量很小,也知道只凭我们的努力无法改变这个城市、这个世界——但我们也不会被这个世界改变。我们仍然吮吸着那恶臭的气体,释放出清新的空气,被晨练的小伙子吸去,便是我们的自豪。

春,来临——把旧叶蜕了,长出了嫩叶,用稚嫩的新叶,吸收于阳光中的能量,用神奇的力量,将氧气释放,使空气净化。望着那嬉戏的孩子们,惺忪的我们,也变的活力起来。

夏,来临——嫩的枝叶,已被茂盛的深绿色枝叶替换、覆盖。当太阳升高,光线变强,我们便把唯一的荫萌,洒入这空旷的大地,让那举着饮料瓶,满头大汗的孩子们,在这唯一而不唯一的荫萌下,静静的享受清新。

秋,来临——叶子似乎已慢慢退去,活力和力量也渐渐消逝了,我们似乎……似乎,变的好累好累;释放的氧气,似乎已渐止了,我们真的好累好累……

冬,来临——慢慢地,枝叶断了、落了。被厚雪压的,无法喘息,我们真的好疲劳,好疲劳;在那漫无边际的厚雪中,我们已无法动弹,于是叶都落了,沉睡了过去,沉睡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我们醒了,一如既往的醒来了,依旧把清新奉献给自然、奉献给世界……

一辆车开过,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探出了小脑袋,用力的吮吸着刚刚释放的清新。

篇4: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行道树作文精选

橘黄色的光在世界里缓缓穿行,我们摆渡在相邻的故事里。——题记

我生活在N城的城市中心,这里格外热闹,灯红酒绿的条条大道,是年轻人挥洒青春,醉生梦死的地方。通宵达旦,不分昼夜。我每天都能见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物,可是他们,无视我的存在。因为……我只是一棵普普通通的行道树。每天都必须站得笔直,不敢有丝毫懈怠。

我的伙伴太幸福了,他们生活在幽静的森林中。清新,柔和,灿烂的阳光缀遍森林。而我呢?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混合着空气包围着我,我活在窒息的环境中,却仍要坚守自己的岗位。

落霞氤氲,水烟渐升,冬去春来,雪融草青。不知不觉,我在N城已经度过了N个年头。我站在喧嚣的城市背后,看城市的变迁,看你们各奔东西。于是,我开始深信,抬头仰望信仰后的悲哀。也为瞬间的苍老找了一个理由。不久,我的生命结束了,被一个砍伐工人,我死了,可是我却很开心,因为我终于解脱了。我终于可以不用再面对那些挥霍时光,慵懒的人了。正是因为有这类人的存在这个N城的发展才会止步不前。我很高兴离开了这个褪色的城市,它不属于我,我亦不属于它。最后呢?我被砍成木条条当柴烧,当主人吃着香喷喷的饭菜的时候,我笑了,笑的很甜蜜,很满足……

对于死,我一直这么觉得,我并没有离开这个世界,我只是用另一种形式去演绎这个生命罢了。生命在于奉献,如果一个人从一出生到死都在不断奉献的话,那么会被所有人尊敬。即使不被人尊敬也没有关系,就像行道树一样,至少死时自己是满足的,没有虚度自己的一生。

对于生命,不虚度就好。

篇5: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一次真好作文

一次,我从外面回来,当时是夜晚走过路边的草丛,在一旁微弱灯光的照耀下,我的余光不小心瞟到了一旁的小树,有一个影子一下子窜了上去。

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想来小区的小猫不会上树,好奇的我拿出手机,用手电筒照着那棵小树。小树不高,叫上并不很茂盛的树叶,我很快就找到了那个窜上树的小玩意儿。那是只松鼠,它一看我用光照它,就害怕的躲进了树下的草丛。在那之后,我找了一会儿,却并没有发现。我还没来得及看清它的样子,只记得它有一个肉肉、大大的尾巴。它四脚站在树枝上,不知道是准备睡觉了还是吃晚饭。第一次看到松鼠兴奋和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位?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记得第一次画动漫,经过老师的教导,自认为全会了,可下笔了,却和想象的不一样,脑子里面是这样想的,可画出来就是另外一个样子。即使最后还是硬着头皮画完了,但却“破绽百出”老师给这个女孩进行了一次“整容”很好看,但在我毛毛躁躁的勾线公坑坑洼洼的上色等一系列摧残之后,又毁了……当时我还觉得这幅画美极了,但现在看来简直不堪入目。也许这就是第一次不好的体验吧。

第一次体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生命中的第一次越多,生命也就越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

篇6: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我的信念作文精选

天上出着太阳,还刮着猛烈的风,树爷爷、花姑娘和草兄弟都被吹折了腰。“咦?谁给我打电话?”“喂?蛋蛋。”(我的外号)“怎么了、奥利奥?”(敖明钰的外号)“下午能不能出来玩呀?”她用委婉的语气说。“可以。”结果我却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到那时候你来我家找我?还是在文体中心等你呀?”“我还是去找你吧!”“嗯,拜拜。”

今天是元旦的前一期,吹吹(张弛危的外号)肯定没事,把她也叫出来吧,还不知道那个懒猪出不出来呢。

吹吹家离我近,先去叫她,再去找奥利奥,嗯,就这么定了。

“张弛危!张弛危!”我站在楼下喊她。“啊?干嘛?”她露出那个小圆脸,有气无力的说“出来玩!有个劲爆的消息给你说,顺便请你这个刚从南阳回来的小猪吃棉花糖。”“好嘞,你等着,我马上下去。”一提起来吃。她精神多了。“叮铃铃……”电话又响了,是老妈的。“喂?又咋了?”“回来吧,你爸和咱们一起转转。他刚从新疆回来,你也不陪陪他。”“我今天答应敖明钰要找她,你也都答应了,不能出尔反尔。”“不行。你必须回来。我什么时候说话没算数,今天例外。”“我就不,每次都是你让我在同学面前没了信念,改天再说,今天我们铁三角好不容易聚聚的。““那你也得……““嘟嘟嘟……”还没说完,就把老妈的电话挂了。

我知道只要妈妈一说出着几个字,后面准没好事。第一次挂她电话,我这个败家子,真是个败家子!

刚暗暗骂完自己,张吹吹就出现在面前,眼睛里好像充满了棉花糖的样子,嘴里的口水差点流出来……这个小馋猫。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她怎么下来那么快?以我的判断要二十到三十分钟的。

走在叫敖明钰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件事,就是老妈的错,明明答应我了,我就不能放她们鸽子。“蛋,什么消息?”“奥利奥要出来。”“啊?你不早说,咪(还是敖明钰的外号)要出来?”“昂,怎么?不想?你也没问我啊。”“额,肯定想。”

这个妮儿啊!打乱我的思绪,想到哪了?哦,对,而且还逼我回去,天理不容啊——不给我点自由权利。突然,敖明钰骑着车来了,张吹吹激动的扑了过去,要不是敖明钰反应快,她们俩都应该撞上了。玩了一个下午,虽然表面开心,但是心里藏着一件事,不让她们瞎操心,还是不给他们说了。老妈啊!我挂你电话是因为我答应他们,你却逼我回去,我不能不守信用啊。

同学都知道,我黄小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失信,你不能让你女儿不守信用啊。对不起,对不起,只要你答应我,以后你要尊重我的选择。

篇7: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我的信念作文精选

蓦然回首,依稀可见。您,一位伟大而神圣的音乐青年,从我眼中袅袅走来,我不禁又撩起了电影中那段久违的记忆。于是,我悄悄地,悄悄的,用心去谛听您指挥的《命运交响曲》,默默地凝视着《舟舟》中有关您的片段。

而您却毫不保留地告诉我,“信念掌握于手里”。我知道,成功,是令人喜悦地,欢乐地,它的背后,只是茫茫苍天,不知夹杂着多少的寒风……而您身落智障,感情破裂,生活悲苦,父母双亡……信念,还掌握于自己手里吗?

您好像看到了我的不解,于是请告诉我。

您,虽然生理缺陷,但是却拥有音乐,一个可以使你的头颅,思想,人格任意飞翔的天空,您尽情洒脱地穿梭于其中,在此像海燕一样乘风破浪,截取智慧的彩云与成功地结晶,将信念掌握于手里!我被深深地打动。

您,虽然身材矮小,但您却拥有正义地热血,不向诋毁侮辱您的人屈服,将自己的人格尊严掌握于手里。记得童年可爱的您,被那群无知的孩子扒去身上的衣服,将您推进臭水潭里…。但是智障的您,却拥有如此强大地毅力,敢于向那些“无知”的孩子作斗争,他们甚至比您强大几倍,而您却丝毫不畏惧,夺回了自己的人格,将那人世正义永存人间!那一刻,久违的激情与活力正在酝酿,我的血液在那流逝地岁月中开始是翻滚,沸腾,我们与您心连心,心中附有义愤填膺的满腔热血,仿佛将在一刻间爆发!全球生灵被您那份活力与激情所震撼,在一次将自己的信念掌握于手里。

在那段充满昂扬活力的岁月里,通过音乐,您穿梭于时光与空间的交接点,翱翔于广袤无垠的蓝天上,突破了多元化的限制,不畏挑战一致的极限,努力将音乐化为自己生命机体的一部分……终于,时间孕育着崭新的革命,您亲手指挥的《英雄》在北京爱乐乐团获得圆满成功!

这一新闻,不知扣响了多少人的心弦,萌发了多少的情感雏苗,它如同晴空霹雳,划破了宇宙,引发了前所未有轰动,给历史留下了一篇崭新的文化乐章!您重新获得了精神上的释放,将音乐永久的掌握于自己的手里。

舟舟,您是不幸的,但是,您同时有是幸运的,更是成功的,您虽然失去了欢乐,但是您却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的欢乐,您竖起了自己的信念,将信念掌握于自己手里。

嗯,我知道了。

在生活当中,我们可能遇到过这样或者那样的挫折,那时,我们可能常常怨天尤人,其实想想这是完全无必要的,因为我们自己才能竖起自己的信念,重新铸就自己,我们是生命命运的缔造者,也是信念的竖立着。

人不可能瞻仰宇宙,但是人却可以瞻仰地球。人不可能长生不老,但是却可以使自己活的更加有诗意。人不可能改变天气,但是可以使自己更加愉快,人不可能改变视野,却可以竖起信念,坚实地把握人生。

一个信念,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它出自于内心深处,取自于意志与情感的共鸣,正如同《舟舟》那样,教会了我们树立人生信念,创造出人生的辉煌!

让我们将信念的种子播撒于心扉,将它牢牢地握在手里,扬帆信念之舟,把握人生的方向!

篇8:七年级语文课文上册知识点

观舞记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褶zhě裙 颦pín蹙cù 粲càn然

嗔chēn视 叱chì咤zhà

点拨:“嗔”不要误读成zhēn。

2.解释下列词语。

(1)本色当行: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2)嗔视:生气地看。

(3)叱咤:形容威力极大。

(4)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2)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

点拨:所填词语体现了“蛇舞”的动作特征。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三、文学(文体)常识

《观舞记》的作者是冰心,选自《冰心全集》。

竹影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惬qiè意 水门汀tīng 徘pái徊huái

参cēn差cī

点拨:注意多音字“参”“差”的读音。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太阳虽已落山,天还没有黑。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

(2)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

二、重点句子

1.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

2.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

三、文学(文体)常识

《竹影》选自《丰子恺文集》,作者丰子恺,原名丰润,现代画家、散文家(称谓)。

篇9:七年级语文课文上册知识点

安塞腰鼓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亢kàng奋 晦huì暗 羁jī绊 蓦mò然

冗rǒng杂 戛jiá然而止

2.解释下列词语。

(1)亢奋:极度兴奋。

(2)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3)蓦然:突然,猛然。

(4)冗杂:繁杂。

(5)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6)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2)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愈捶愈烈! 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三、文学(文体)常识

《安塞腰鼓》的作者是刘成章。

社戏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归省xǐng 惮dàn 欺侮wǔ 撺cuān掇duo

凫fú水 篙gāo 橹lǔ 撮cuō

棹zhào 楫jí 行háng辈

点拨:注意多音字“省”“行”等字的读音。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

委实:实在。

(2)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

依稀:隐隐约约。

(3)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3.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点拨:所填词语是表现开船的一系列动作的动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社戏》选自《呐喊》,体裁是短篇小说。

篇10:七年级语文课文上册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剽piāo悍hàn 窥kuī伺sì 疮chāng痍yí

遒qiú劲 妒dù忌jì 觑qú畸jī形

点拨:“觑”不要误读为xū,“畸”不要误读为qī可。

2.解释下列词语。

(1)剽悍: 勇猛,强健。

(2)慷慨以赴: 毫无私心、毫不吝惜地前往。

(3)窥伺: 暗中观察情况。

(4)疮痍: 创伤。

(5)阔绰: 豪华奢侈,排场大。

(6)遒劲: 雄健有力。

(7)妒忌: 对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8)相得益彰: 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它和它的主人一样,具有无畏的精神,它眼看着危急当前而慷慨以赴。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马》选自《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作者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称谓),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的时间写成36巨册的《自然史》。

斑羚飞渡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对峙zhì 咩miē 苍穹qióng

悲怆chuàng 娴xián熟

2.解释下列词语。

(1)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

(2)悲怆:非常悲伤

(3)娴熟:熟练。

(4)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

3.用恰当词语填空。

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没有柔和的颤音,没有甜腻的媚态,也没有绝望的叹息,音调虽然也保持了羊一贯的平和,但沉郁有力,透露出某种坚定不移的决心。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略胜一筹,当它的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蹄下时,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地再度升高。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斑羚飞渡》选自《和乌鸦做邻居》,作者是沈石溪。

华南虎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栅zhà栏lan 拂fú动 抽搐chù

掠lvè过 咆哮xiào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哦,老虎,笼中的老虎,/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

肌肉不自觉地收缩的症状。

(2)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

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不可名状的奇境。这里用来形容声音大得惊人。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华南虎》的作者是牛汉。

篇11: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理想》

一、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二、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三、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二、教学设计

1、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二、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①范读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

③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

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三、板书:

历史意义(2、3)

人格意义(4、5、6、7)

人生意义(8、9、10、11)

四、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

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

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

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

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

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

篇12: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理解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理解知识点归纳

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本文记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文章却蕴含着一个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3、《生命 生命》是香港女作家杏林子(本名刘侠)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三个事例引出了对生之欲望、生命力和生命的感悟,并从不同的侧面引发出了三点思考:即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要让有限的生命发挥了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的驻足观赏,使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5、《童趣》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浮生六记》中的闲情记趣一章,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6、《理想》是诗人流沙河的一首现代哲理诗。这首诗从理想的历史意义、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三个方面告诉人们:人生要有理想,只要树立了理想,并为之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7、《短文两篇》中的《行道树》是由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所作。这篇文章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文中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另一篇文章《第一次真好》,由台湾女作家周素珊所作。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感悟: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当然,作者所说的第一次,都是有益身心的第一次。

8、《人生寓言》的作者是周国平。其中《白兔和月亮》告诉人们: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落难的王子》通过王子的经历又告诉人们: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9、《我的信念》的作者是波兰著名科学家玛丽·居里(即居里夫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阐述了一个位科学工作者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的品质。其一,科学工作的宗旨是探讨真理,而不是谋求物质上的利益。其二,科学工作需要自由,需要宁静,需要时间。其三,科学研究需要献身精神。其中献身精神是全文的核心。也是居里夫人思想品质的根本。

10、《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之一。课文所选的十则,有的谈学习方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的谈学习态度,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还有变修身做人的,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11、《春》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是朱自清,字佩弦,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在《春》中,作者按照盼春、绘春和赞春的思路来结构全文。在绘春部分,依次描绘了五幅美丽的图画,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最后运用比喻,突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征。

12、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等。《济南的冬天》一文,开篇就以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济南无风、无雾(响晴),无毒日(温晴)的宝地特点,然后,从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不结冰的水三个方面写了济南的冬天。表达了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13、《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文章充满了浪漫色彩。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要到山中寻访一位朋友,原来是古桥、古树等自然界的朋友。然后通过与这些朋友互拆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4、《秋天》这首诗,选自诗人、评论家何其芳的《预言》。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由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和少女思恋图组成。

篇13: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文学常识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文学常识

1、《在山的那边》,作者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3、《蝉》作者小思,香港作家。《贝壳》作者席慕容,画家、作家。有诗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歌》等。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宗璞。

5、《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

6、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现代诗人。

7、玛丽·居里,波兰人,后加入法国国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19,她与居里、贝可勒尔共获诺贝尔物理奖,19获诺贝尔化学奖。

8、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9、《春》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10、《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

11、《夏感》作者梁衡。

12、《秋天》作者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

13、《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14、《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15、《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16、《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马致远,元朝戏曲作家。

17、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著有《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18、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号柳泉居士,清代文学家。《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19、《风筝》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二心集》等。

20、《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

21、《散步》作者莫怀戚。

22、《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著作有诗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沙子》、《沉船》等。19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3、《荷叶》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24、《世说新语》,南朝宋国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5、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主要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26、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等。

27、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

28、《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等编著。

篇14: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文学常识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文学常识

1、《在山的那边》,作者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3、《蝉》作者小思,香港作家。《贝壳》作者席慕容,画家、作家。有诗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歌》等。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宗璞。

5、《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

6、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现代诗人。

7、玛丽·居里,波兰人,后加入法国国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1903年,她与居里、贝可勒尔共获诺贝尔物理奖,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8、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9、《春》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10、《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

11、《夏感》作者梁衡。

12、《秋天》作者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

13、《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14、《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15、《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16、《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马致远,元朝戏曲作家。

17、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著有《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18、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号柳泉居士,清代文学家。《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19、《风筝》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二心集》等。

20、《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

21、《散步》作者莫怀戚。

22、《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著作有诗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沙子》、《沉船》等。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3、《荷叶》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24、《世说新语》,南朝宋国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5、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主要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26、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等。

27、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

28、《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等编著。

29、《春》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江苏扬州人。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30、《济南的冬天》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 “老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31、《观沧海》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等军事著作。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著有《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3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称为“诗仙”,诗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33、《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人。

34、《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王实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35、《秋天的怀念》 作者史铁生(1951-),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合欢树》等。

36、《散步》 作者莫怀戚,(1951-),重庆人。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散步》《诗礼人家》等。

37、《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403-444)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38、《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听杂文》等。

39、《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40、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41、《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42、《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1895-1970),法国作家、电影编剧。

43、《诫子书》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44、《猫》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45、《狼》选自《聊斋志异》,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人,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46、《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47、《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48、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49、《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宫一百六十篇。

50、《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到家人物,郑国人。

51、《邓稼先》的作者是杨振宁 ,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获 195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52、邓稼先,安徽怀宁人,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 原子弹 、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53、《说和做——记闻一多先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是臧克家 ,山东诸城人,现代诗人 ,代表作有诗集《 烙印 》等。

54、《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 ,该书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从战国到五代期间一千多年的史事。

55、司马光是 北宋 (朝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56、《黄河颂》选自组诗《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 光未然作词, 冼星海 谱曲。光未然本名 张光年 ,湖北光化人, 诗人 、文学评论家。

57、《老山界》陆定一,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58、《木兰诗》又叫《 木兰辞 》,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 乐府双璧 ”,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59、《乐府诗集》北宋郭茂倩编。

60、《阿长与<山海经>》选自《 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 ,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顺序不能颠倒),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 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 》。

61、《老王》选自《 杨绛散文 》,作者杨绛是现代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的妻子,江苏无锡人,作家、翻译家。著有散文集《 干校六记 》《 将饮茶 》等,译有《 堂吉诃德 》。

62、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63、李白(7—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64、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世称“岑嘉州” 。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65、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谥号“文”,故称“韩文公”。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66、《卖油翁》选自《归田录》 ,作者欧阳修 ,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字永叔 ,号醉翁 ,晚号六一居士 ,谥shì号文忠 , 唐宋八唐宋八大家 之一。

67、叶圣陶,原名叶绍钧 ,江苏苏州人, 作家 、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倪焕之 》、童话集《 稻草人 》等。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 张中行 ,河北香河河北屯人,学者、散文家。代表作有随笔集《 负暄琐话 》等。

68、《驿路梨花》一文的作者是 彭荆风 ,江西萍乡人,作家,主要作品有《 今夜月色好 》《 解放大西南 》《鹿衔草》等。

69、《陋室铭》作者是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 ,字梦得,河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铭,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70、《爱莲说》选自《 周敦颐集 》,作者周敦颐 ,字茂叔, 北宋 (朝代)哲学家。著有《 太极图说 》《 通书 》等。

71、《紫藤萝瀑布》选自《 铁箫人语 》,作者宗璞 ,其短篇小说《 弦上的梦 》、中篇小说《 三生石 》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72、《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 陈子昂 , 唐 代文学家。

73、《望岳》作者杜甫,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杜拾遗”。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有代表作《三吏》《三别》等。

74、《登飞来峰》的作者是 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75、《游山西村》作者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

76、《已亥杂诗(其五)》的作者是 龚自珍 ,字璱人,号定盦,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77、《伟大的悲剧》的作者是 茨威格 , 奥地利(国)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说《 象棋的故事 》、传记《 三位大师 》等。

78、《太空一日》选自《 天地九重 》,作者杨利伟 ,中国第一位 进入太空 的宇航员。

79、《河中石兽》选自《 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纪昀 ,字晓岚 , 清代学者、文学家。

篇15: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学反思

《理想》,是流沙河在文革结束后复出提笔写的一首哲理诗,本诗多角度比喻理想的内涵,赞美理想对于人生的深刻意义,从而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并为之拼搏奋斗。

诗是好诗,但却令教师和学生均感到棘手。虽然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还是抽象和深奥了些,教师不好找突破口,学生可能理解的较肤浅。但对初一学生来说,如果学生不能真正与文本、与同学、与教师互动,所以引导学生成功参与是让学生品味透此诗的必走路径。在备课的时候,我就确定用例证突破抽象。两课时下来,我和学生都感觉效果不错。今反思如下。

1、导课自然。第一课时导课时,我让学生听与唱了《敢问路在何方》,简评并赞美了玄奘的追求理想的执著。第二课时给他们讲了张海迪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了张海迪患小儿麻痹症的历史。两次导课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联系了诗文内容,让他们自然的理解了相应诗节的内容,不知不觉中就解决了两个难点。

2、教学环节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地位,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整个教路有两条线构成,一为质疑,一为解答――或者提出你发现的疑难问题,或者表述你解读的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中,问答不只,以问者居多。后来,有胆大的学生开始讲述自己理解的内容。她讲的是第六节(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但她理解的并不透彻,我在此基础上适时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作者为何把理想比喻成闹钟和肥皂?闹钟和肥皂有和功能?结果,学生很快明白了理想对人灵魂的警醒和净化作用。

3、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与燃烧。一学生对“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提出质疑,说为何不是砖头石块?砖头石块的力度大,可以杂碎黄金梦。一同学说梦一般都晚上做,所以用闹钟敲与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大家对此很感兴趣,也参与其中,有修有改,思维灵活。

总之,我把生活中的事例运用到本课教学中,成功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些做法还是很有价值的。

篇16:七年级上册语文流沙河《理想》教案设计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点评

本教案突出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在人文精神方面,着力将课文表现的思想观念,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情感意识。在语文素养方面,抓住了诗歌教学的主要特点,重在品味和赏析诗歌形象化的语言特点。教学方法方面突出了朗读训练和思维训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符合新课改的精神。阅读过程注重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学生易于接受;问题的设置,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前后贯通,相互照应,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特别是在学法指导上,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教师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用得到鲜明的体现。本教案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注重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与表达能力,且兼顾了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的综合。

篇17:七年级上册语文流沙河《理想》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倔强、寂寥、诅咒、碌碌终生、可望不可即、绝处逢生”等词语。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熟练朗读并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联系生活体验和语境,感悟和理解诗句含义,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2.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优美,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

追求美好人生,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点

诵读;通过关键的诗句,探究全诗的脉络,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构思精巧、语言精美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意象。联系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朗读法。诗人用异彩纷呈、含义深刻的形象比喻,阐述理想之于人生的决定意义。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品味精美的语言,体会诗歌的精髓,并做到熟读成诵。

2.联想想像法。诗歌主要赞美理想,富含哲理性,这就使得诗作的广度和深度大为拓展。学习这首诗,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启发对人生和理想做深入思考。

3.讨论点拨法。用于对重要意象、思想感情的分析。

●教具准备

录音机及课文朗诵带、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反复诵读,熟悉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解读诗歌1~7节。联系生活体验和语境,理解诗中众多的意象,揣摩诗中含蕴丰富的哲理内容。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设计

设计(一)

理想,一个诱人的字眼。词典上说,是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恰值花样年华的我们,该怎样用理想做挂天征帆,驾长风破巨浪;以一柄木桨,引领生命之舟驶入金色港湾?今天我们一起赏读流沙河的《理想》,共同唱响理想赞歌。

设计(二)

散文家余秋雨说,他会毫不犹豫地推荐三峡为中国最值得观赏的地方。那么,在文学体裁中我会举荐中国的诗歌艺术为最值得欣赏的。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无不浸润着诗歌所留下的印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诗人流沙河的《理想》赞歌,在歌声中接受洗礼。

二、资料助读

投影: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1931年生于成都。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57年因在《星星》诗刊上发表具有广泛影响的散文诗《草木篇》(五首)遭受不公正的待遇而长期搁笔。1979年复出发表作品,诗情勃发,创作走向成熟,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出版20种。

流沙河诗歌的突出特色在于:1.感情真挚而深厚。他的一些成功之作几乎都是以个人的亲身感受出发写成的,包孕着诗人的兴际遭遇,如《妻颂》《故园六咏》《就是那一只蟋蟀》等。2.学识同诗情相结合,科学性同幻想相结合,构思奇巧,富于浪漫色彩。在当代诗坛上颇显特色,如受到普遍赞扬的《太阳》。3.注重吸收古典诗词、民歌和新诗的特点,追求诗的民族化和群众化。从形式上看,流沙河的诗作无一定之规,有的异常规整,是标准的新格律诗;有的长短句相间,颇有词牌、小令之风;有的则行段很不整齐,是标准的自由诗体。

三、反复诵读,感知诗歌

1.学生轻声朗读,疏解字词,熟悉诗歌内容和语言节奏。

投影显示:

寂寥(liáo):寂静;空旷。 扒窃(pá)

玷污(diàn):弄脏,比喻辱没。

诅咒(zǔ zhòu):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洗濯:(zhuó)洗。 缀连(zhuì) 莹莹(yíng) 船舶(bó) 蜕(tuì)

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倔强(jué jiàng):(性情)刚强不屈。

2.教师范读全诗。

提示:《理想》是一首哲理诗。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连串的“理想是……”,一连串的“理想使……”,使每节诗的形式整齐统一,同时节与节之间整齐中显现出一种参差的美、节奏的美、和谐的美,使理想内涵得到多角度的揭示,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相得益彰。朗读中要感情饱满,语调适当高亢一些,尤其要从整齐的句式中读出气势。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充分感受诗歌积极昂扬的情感。

4.学生集体朗读。

提示:集体朗读可模仿合唱和交响乐的形式:依诗歌脉络而安排2~3、4~7、8~11节男女生分读,开头和最后一节全班齐读。

四、合作探究、解读诗歌1~7节内容

1.指名学生个别朗读。思考:

(1)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

(2)第2节诗是说,不同时代有不同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

(3)第3节的意思怎样理解?跟第2节有什么联系?

(4)第4节诗意的重点是什么?

(5)第5节的大意怎样概括为好?

(6)第6节中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的含义?

(7)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逐节研讨、交流,教师点拨:

(1)第1节中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即用前一句的结尾部分(词语或句子)作后一句的开头部分,使语句递接连贯下去,紧凑生动而畅达。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这一节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2)理想有时代性、层次性。这一节中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离乱、安定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

(3)第3节的意思概括地说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第2节讲,人类的理解步步提高,从温暖到文明,从安定到繁荣,具有历史性;第3节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类理想有如珍珠链。第3节是在第2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深化,点出了理想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4)诗意的重点在后两句。“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是说理想使人明确方向。第1节第四句说“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来的,这种理想是必然能实现的。第4节说了另一种情况,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5)“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这就是说,理想使人乐观。“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这是说,理想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地奋斗。“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就是说理想使老年人充满活力。这节诗的大意,可以概括为“理想给人力量”。

(6)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7)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

怀有崇高理想的人被人误解,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这在尚未觉悟的人看来就是大逆不道,躲避、反对,奋斗者的处境就陷入寂寥。

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小结:诗歌的2、3两节大意相近,可以用“理想的历史意义”来概括。4、5、6、7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义”来概括。

2.学生熟读背诵前7节。

五、话说理想、拓展延伸

诗人给理想打了许多比方,异彩纷呈,含义深刻。花季少年对未来充满憧憬,多彩的理想画笔绘出壮美的人生蓝图。请同学们模仿诗作,用很美的话来概括、赞美理想。

教师示例:

理想是茫茫大海上那灯塔雪亮的眼光。

理想是十字道口那路标醒目的手臂。

理想是驱逐寒夜那火种熊熊的烈焰。

六、课堂练习

投影显示: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文后问题。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个浪都打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____________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望着海洋

1.这首诗最恰当的题目是( )

A.海浪 B.海岸

C.礁石 D.坚强者

2.诗中的空缺处应填入的一项是( )

A.风掠过 B.水蚀过

C.刀砍过 D.雕刻过

3.对诗中“它”的形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孤独者的形象 B.一个生活苦难者的形象

C.一个坚强革命者的形象 D.中华民族的形象

4.这首诗赞美的精神是( )

A.敢于劈波斩浪的进取精神

B.威武不屈,立场坚定,不可屈服的精神

C.不畏强暴,与命运抗争的精神

D.不经磨砺不能成名的启示

参考答案:

1.C 2.C 3.A 4.B

七、布置作业

1.朗读体会诗作8~12节的思想感情。

2.搜集、整理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做分类卡片,积累语言材料。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探究、解读诗歌的8~12节,梳理诗歌的脉络,感悟构思精巧、语言精美的特点。联系《在山的那边》作对比阅读。

[教学步骤 ]

一、检查作业

请学生在班上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展示制作精美的卡片,引导学生养成摘录、积累的阅读习惯。

二、分析、解读诗歌的8~12节

1.学生集体朗读全诗。

2.指一名学生朗读8~12节。思考:

(1)第8节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2)第9节是什么意思?跟上一节有什么关系?

(3)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

(4)第11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

(5)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逐节研讨、交流,教师点拨:

(1)第8节分两个大句,每个大句上下两个小句之间都用分号。这一节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2)第9节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即使是罪人,一旦树立了理想,他也可以获得新生;即使是浪子,一旦树立了理想,“浪子回头金不换”。点出了理想对人的灵魂起着巨大的作用。“理想是还魂的仙草”,是说罪人树立了理想,就恢复了良知,恢复了正常人的灵魂,就能重新做人。“理想是慈爱的母亲”,是说理想能引导着浪子走上正轨。

(3)对理想“被玷污”“被扒窃”的理解应联系十年浩劫的历史背景。“四人~”歪曲马列主义,推行他们那套假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因为他们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理想之所以会被扒窃。在自己一面,也因为不够执著,所以说一要找回来,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当心”,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4)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动抛弃的,有层进关系。与第8节又构成正反对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正反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夸耀自己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

(5)“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郁,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小结:诗歌8、9、10、11节大意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义”来概括。可见,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3.学生集体诵读全诗并背诵。

4.仿照例句,完成句子。

例(1):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完成:小康的年代里,理想是_________;

和平的年代里,理想是_________。

例(2):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完成:时间既是_________,时间又是_________。

三、对比延伸

请学生说说《理想》与《在山的那边》的内在联系,找出两首诗中内涵相同的诗句。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明确:

两首诗的内在联系是主题相同,都抒发了理想的意义。

《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以上诗句都说,到达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

《在山的那边》:“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理想》:“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以上诗句说,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

四、在班上举行朗诵比赛。朗读中加深对诗歌思想感情的体会、理解

五、课堂练习

投影:

阅读诗歌《母亲对儿子说》,完成题目。

母亲对儿子说

喔,孩子,我要告诉你

生活对我并不是一架水晶梯

它上面有钉子

有碎片

有裂板

那儿的地上没有地毯——

是光秃秃的

但是所有的时刻

我都在向上攀登

在到达楼梯平台前

要绕过许多拐角

有时在黑暗中摸索

那儿没有一丝光线

孩子,你千万不要后退

不要因为前面有艰险

便停步不前

现在你不要跌落下去

因为我还前进,宝贝

我还在攀登

生活对我并不是一架水晶梯

思考:这首诗意在表现____________,作者以母亲细致地讲述____________为表现形式,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参考答案:母亲对儿子即将踏上人生旅途的关照 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生活充满艰辛和困苦,要不断地努力和奋斗,任何时候都不要停滞不前

六、课堂小结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举凡那些历史上有所建树的风流人物,无不在青春年少就显露出非凡的远大志向。“自古英雄出少年”,一代伟人周恩来正是抱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鹏程壮志而发奋攻读,终有所作为。恰如诗中所言“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愿同学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在蔚蓝的天空划出美丽的弧线。

七、布置作业

诗人给理想打了许多比方,异彩纷呈,含义深刻。试模仿第一段也写几句。

●板书设计

理想

流沙河

●活动与探究

1.当今时代,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想,作为青年人,他们的理想有何特点?请在班级开展一次有关理想的调查活动,并设计出统计表格,同时对调查结果用几句话概括一下。

2.青春年少,憧憬着五彩的人生画图,请用稚嫩的手笔,写下心中的梦想。在班里组织一次理想演讲比赛,让同学们的喝彩为奋斗着的你加油。

3.下列拟人化的物语,都有一定哲理,请同学们选择感兴趣的一种,并以之为线索,写一篇“感悟生活”的诗文。

(1)鸟:笼子即便是金的,也不如没有的好。

(2)虾:哈哈!你们怎么都倒着走哇!

(3)啄木鸟:真挚的爱,往往是残酷的爱。

(4)昙花:人们都说我很美,是因为我生命很短暂吗?

(5)放大镜:在我眼里,芝麻便是西瓜。

(6)凸透镜:把力量凝聚在一起,便能获得成功。

(7)锁:在强盗眼里,我是不存在的。

(8)彩虹:我七色的光彩,来自那最普通的阳光。

(9)窗户:我的原则是该开的时候开,该关的时候关。

(10)镜子:只有看得起我的人,我心里才会装着他。

4.开放探究

阅读黄金山的《人生》,回答问题。

人生

人生,是一支悠扬的歌,天天都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人生,是一生流淌的河,时时都在激起朵朵浪花;人生,是一所永不毕业的学校,它的课本,需要一生去研读;它的试卷,需要一生去解答,即使如此,也未必能够找到它的真谛。

人生,又是一场戏,每个人都是这场戏中的角色。人生是戏,但绝不能视其为儿戏。因为,戏弄了人生,亦即戏弄了自己。

人生的历程犹如一条抛物线,经过一个高度后,终归回到地面。即使每个人的人生未必都能成为一个“!”,也应该成为一个圆满的“。”。

思考:本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排比是常用的修辞手法,作文时从一点展开排比,就可将思维多角度地开拓,从而使文章生动活泼,意境深远。用好排比,写人就能穷形尽相,血肉丰满;写景就能多层渲染,淋漓尽致;抒情就能一唱三叹,酣畅浓烈;议论就多向生发,充分透彻。《人生》一文就是从“人生”这个思考点出发,用排比之力启动思维之钻多方探求,从而把人生化为“一支歌”“一所学校”“一场戏”“一条抛物线”的形象,又用排比把这些思维之花排列为一道绚丽风景,读后使人振奋、深思,从中获得启迪。

●备课资料

一、课文补遗

1.作者简介

流沙河,当代诗人。原名余勋坦。属羊,四川省金堂县城人。1948年在成都读中学时,开始写作。在成都《西方日报》《新民晚报》《青年文艺》等报刊上发表诗歌、短篇小说等,加入本地中学生组织的青年文艺社和麦穗文艺社。1950年在《川西日报》副刊上发表一些诗歌和短篇小说,同年9月被作家西戎介绍到《川西日报》副刊任编辑和见习记者。其间与人合写中篇小说《牛角湾》。19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调四川省文联工作,先后任创作员和《星星诗刊》编委。1954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重庆分会。1955年在《西南文艺》上发表《寄黄河》等优秀诗篇,受到好评。1956年出席全国青年创作会议,进中央文学讲习所学习。同年出版短篇小说集《窗》(中国青年出版社)、诗歌集《农村夜曲》(重庆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诗集《告别火星》(作家出版社),发表组诗《草木篇》(1957年《星星》第1期),作品以白杨、藤、仙人掌、梅、毒菌为赋,抒发爱憎之情,寓意颇深。但却被错划为右派。

此后,在省文联工作。1966年5月,被迫回家乡做锯木工谋生,历时十二年。1978年到金堂县文化馆工作。复出后发表了不少诗作,《故园六咏》荣获1979~1980年全国优秀新诗奖。现任《星星》诗刊编辑。范朴真为先生所作的藏头诗:

流金岁月滤沧桑,沙石飞卷旧时光,

河汉曾经草木秀,清风无痕自留香。

2.流沙河先生的名片

流沙河先生有过三种名片。

第一种名片白底黑字,字是他亲笔书写,笔力遒劲,笔笔划划都像用先生的铮铮傲骨构成。名片上左方竖写着“流沙河”三个稍大的草书;接着是两行蝇头小草:“曾任文学编辑,供职四川作家协会”;居中是他的座右铭:“天道还好,人生无常”;片尾是他的居家地址和电话。“天道还好”是说自然界的循环规律,“人生无常”是指人生却没一定之规。这两句话集中了先生辩证旷达的人生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人生态度。

其时先生已是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名片背后印着先生的长诗《太阳》中的几句:“作为个体/我们的生命有限/作为种属/我们的生命无穷/虽然含笑的不再是相同的眼/虽然跳动的不再是相同的心/生命之火代代相传/春天永远和我们同在。”这几句诗可看做是先生座右铭的诠释和补充。

先生的第二张名片要比第一张名片高档了许多,覆了膜,朦胧着小黄菊花,淡雅,质朴。这张名片仍为先生亲笔所书,左上方横写着“流沙河”,下面两排为居家地址和电话。下面偏右横写着八个字:“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这句话源于东汉杨震。杨震任太守期间,有豪绅重金向他行贿,杨震不肯受。豪绅说,此事只有你知我知。杨震说,还有天知地知。

流沙河先生是在用此话告诫自己和忠告友人,为人为文都得讲个良心、正派。

先生的第三张名片是惟一的印刷体,白底黑字,比普通名片窄了许多。上面居中印着“流沙河”,右下角两行小字:“成都·四川;中国作协四川分会”。仔细一看,名片上方是被裁剪了的。

原来,1983年他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到国外访问,中国作协统一为团员印制了名片。先生名片的右上角印有“诗人”二字。他一张未用,丢了又觉可惜,在抽屉里一锁十二年。第二种名片用完后,他将这种名片找出来,剪去“诗人”二字,用毛笔写上电话号码,权当名片用。究其原因,先生说:“台湾、香港,甚至全世界,没有在名片上自封作家、诗人的。”先生说罢长吟陆放翁诗句:“此身合是诗人未?细寸骑驴入剑门。”

先生的意思很明白:陆游那样已写了一万首诗的伟大诗人尚且怀疑自己算不算诗人,何况我流沙河啊!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其实名片也如其人。沙河先生的名片告诉我们的,绝非“清高”“谦虚”所能概括。

二、重温经典

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1.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目标并以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幸福的人。

——加里宁

2.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生活的目的——这种伦理基础,我把它叫做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3.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4.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 —(法)蒙田

5.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史立兹

6.理想并不能够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闪耀。 ——巴金

7.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 ——罗曼·罗兰

8.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 ——屠格涅夫

9.我们如果没有理想,我们的头脑将陷入昏沉;我们如果不从事劳动,我们的理想又怎样实现? ——陈毅

10.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列宁

11.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才能实现理想。 ——周恩来

12.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三、阅读知识推介

关于背诵(一)

背诵就是熟读成诵。背诵是培养记忆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能加深理解,帮助运用。通过熟读、背诵,学生可以逐步积累字、词、句、段、篇的知识,储存丰富的语言材料。背诵时,诗文的风采格调、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都会在背诵者的赞同、触悟下,不知不觉地化为己有,在潜移默化中进入艺术境界,受到感染和陶冶。

背诵的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用普通话背诵,句读分明,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尽可能一字不错,白话文可适当放宽,以通顺并符合原意为原则。理解是记忆的基础,理解愈深则记得愈牢。

篇18:七年级上册语文流沙河《理想》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①范读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

③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作业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首诗歌。

③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④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检查作业。

②继续研讨与赏析。

③语言运用。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①识记字词。

②朗读、背诵。

研讨与赏析(二)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点评

本教案突出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在人文精神方面,着力将课文表现的思想观念,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情感意识。在语文素养方面,抓住了诗歌教学的主要特点,重在品味和赏析诗歌形象化的语言特点。教学方法方面突出了朗读训练和思维训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符合新课改的精神。阅读过程注重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学生易于接受;问题的设置,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前后贯通,相互照应,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特别是在学法指导上,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教师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用得到鲜明的体现。本教案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注重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与表达能力,且兼顾了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的综合。

《理想》教案设计范文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倔强、寂寥、诅咒、碌碌终生、可望不可即、绝处逢生”等词语。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熟练朗读并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联系生活体验和语境,感悟和理解诗句含义,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2.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优美,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

追求美好人生,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点

诵读;通过关键的诗句,探究全诗的脉络,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构思精巧、语言精美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意象。联系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朗读法。诗人用异彩纷呈、含义深刻的形象比喻,阐述理想之于人生的决定意义。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品味精美的语言,体会诗歌的精髓,并做到熟读成诵。

2.联想想像法。诗歌主要赞美理想,富含哲理性,这就使得诗作的广度和深度大为拓展。学习这首诗,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启发对人生和理想做深入思考。

3.讨论点拨法。用于对重要意象、思想感情的分析。

●教具准备

录音机及课文朗诵带、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反复诵读,熟悉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解读诗歌1~7节。联系生活体验和语境,理解诗中众多的意象,揣摩诗中含蕴丰富的哲理内容。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设计

设计(一)

理想,一个诱人的字眼。词典上说,是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恰值花样年华的我们,该怎样用理想做挂天征帆,驾长风破巨浪;以一柄木桨,引领生命之舟驶入金色港湾?今天我们一起赏读流沙河的《理想》,共同唱响理想赞歌。

设计(二)

散文家余秋雨说,他会毫不犹豫地推荐三峡为中国最值得观赏的地方。那么,在文学体裁中我会举荐中国的诗歌艺术为最值得欣赏的。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无不浸润着诗歌所留下的印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诗人流沙河的《理想》赞歌,在歌声中接受洗礼。

二、资料助读

投影: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1931年生于成都。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57年因在《星星》诗刊上发表具有广泛影响的散文诗《草木篇》(五首)遭受不公正的待遇而长期搁笔。1979年复出发表作品,诗情勃发,创作走向成熟,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出版20种。

流沙河诗歌的突出特色在于:1.感情真挚而深厚。他的一些成功之作几乎都是以个人的亲身感受出发写成的,包孕着诗人的兴际遭遇,如《妻颂》《故园六咏》《就是那一只蟋蟀》等。2.学识同诗情相结合,科学性同幻想相结合,构思奇巧,富于浪漫色彩。在当代诗坛上颇显特色,如受到普遍赞扬的《太阳》。3.注重吸收古典诗词、民歌和新诗的特点,追求诗的民族化和群众化。从形式上看,流沙河的诗作无一定之规,有的异常规整,是标准的新格律诗;有的长短句相间,颇有词牌、小令之风;有的则行段很不整齐,是标准的自由诗体。

三、反复诵读,感知诗歌

1.学生轻声朗读,疏解字词,熟悉诗歌内容和语言节奏。

投影显示:

寂寥(liáo):寂静;空旷。 扒窃(pá)

玷污(diàn):弄脏,比喻辱没。

诅咒(zǔ zhòu):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洗濯:(zhuó)洗。 缀连(zhuì) 莹莹(yíng) 船舶(bó) 蜕(tuì)

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倔强(jué jiàng):(性情)刚强不屈。

2.教师范读全诗。

提示:《理想》是一首哲理诗。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连串的“理想是……”,一连串的“理想使……”,使每节诗的形式整齐统一,同时节与节之间整齐中显现出一种参差的美、节奏的美、和谐的美,使理想内涵得到多角度的揭示,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相得益彰。朗读中要感情饱满,语调适当高亢一些,尤其要从整齐的句式中读出气势。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充分感受诗歌积极昂扬的情感。

4.学生集体朗读。

提示:集体朗读可模仿合唱和交响乐的形式:依诗歌脉络而安排2~3、4~7、8~11节男女生分读,开头和最后一节全班齐读。

四、合作探究、解读诗歌1~7节内容

1.指名学生个别朗读。思考:

(1)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

(2)第2节诗是说,不同时代有不同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

(3)第3节的意思怎样理解?跟第2节有什么联系?

(4)第4节诗意的重点是什么?

(5)第5节的大意怎样概括为好?

(6)第6节中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的含义?

(7)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逐节研讨、交流,教师点拨:

(1)第1节中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即用前一句的结尾部分(词语或句子)作后一句的开头部分,使语句递接连贯下去,紧凑生动而畅达。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这一节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2)理想有时代性、层次性。这一节中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离乱、安定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

(3)第3节的意思概括地说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第2节讲,人类的理解步步提高,从温暖到文明,从安定到繁荣,具有历史性;第3节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类理想有如珍珠链。第3节是在第2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深化,点出了理想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4)诗意的重点在后两句。“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是说理想使人明确方向。第1节第四句说“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来的,这种理想是必然能实现的。第4节说了另一种情况,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5)“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这就是说,理想使人乐观。“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这是说,理想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地奋斗。“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就是说理想使老年人充满活力。这节诗的大意,可以概括为“理想给人力量”。

(6)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7)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

怀有崇高理想的人被人误解,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这在尚未觉悟的人看来就是大逆不道,躲避、反对,奋斗者的处境就陷入寂寥。

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小结:诗歌的2、3两节大意相近,可以用“理想的历史意义”来概括。4、5、6、7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义”来概括。

2.学生熟读背诵前7节。

五、话说理想、拓展延伸

诗人给理想打了许多比方,异彩纷呈,含义深刻。花季少年对未来充满憧憬,多彩的理想画笔绘出壮美的人生蓝图。请同学们模仿诗作,用很美的话来概括、赞美理想。

教师示例:

理想是茫茫大海上那灯塔雪亮的眼光。

理想是十字道口那路标醒目的手臂。

理想是驱逐寒夜那火种熊熊的烈焰。

六、课堂练习

投影显示: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文后问题。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个浪都打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____________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望着海洋

1.这首诗最恰当的题目是( )

A.海浪 B.海岸

C.礁石 D.坚强者

2.诗中的空缺处应填入的一项是( )

A.风掠过 B.水蚀过

C.刀砍过 D.雕刻过

3.对诗中“它”的形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孤独者的形象 B.一个生活苦难者的形象

C.一个坚强革命者的形象 D.中华民族的形象

4.这首诗赞美的精神是( )

A.敢于劈波斩浪的进取精神

B.威武不屈,立场坚定,不可屈服的精神

C.不畏强暴,与命运抗争的精神

D.不经磨砺不能成名的启示

参考答案:

1.C 2.C 3.A 4.B

七、布置作业

1.朗读体会诗作8~12节的思想感情。

2.搜集、整理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做分类卡片,积累语言材料。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探究、解读诗歌的8~12节,梳理诗歌的脉络,感悟构思精巧、语言精美的特点。联系《在山的那边》作对比阅读。

[教学步骤 ]

一、检查作业

请学生在班上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展示制作精美的卡片,引导学生养成摘录、积累的阅读习惯。

二、分析、解读诗歌的8~12节

1.学生集体朗读全诗。

2.指一名学生朗读8~12节。思考:

(1)第8节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2)第9节是什么意思?跟上一节有什么关系?

(3)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

(4)第11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

(5)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逐节研讨、交流,教师点拨:

(1)第8节分两个大句,每个大句上下两个小句之间都用分号。这一节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2)第9节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即使是罪人,一旦树立了理想,他也可以获得新生;即使是浪子,一旦树立了理想,“浪子回头金不换”。点出了理想对人的灵魂起着巨大的作用。“理想是还魂的仙草”,是说罪人树立了理想,就恢复了良知,恢复了正常人的灵魂,就能重新做人。“理想是慈爱的母亲”,是说理想能引导着浪子走上正轨。

(3)对理想“被玷污”“被扒窃”的理解应联系十年浩劫的历史背景。“四人~”歪曲马列主义,推行他们那套假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因为他们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理想之所以会被扒窃。在自己一面,也因为不够执著,所以说一要找回来,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当心”,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4)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动抛弃的,有层进关系。与第8节又构成正反对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正反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夸耀自己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

(5)“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郁,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小结:诗歌8、9、10、11节大意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义”来概括。可见,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3.学生集体诵读全诗并背诵。

4.仿照例句,完成句子。

例(1):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完成:小康的年代里,理想是_________;

和平的年代里,理想是_________。

例(2):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完成:时间既是_________,时间又是_________。

三、对比延伸

请学生说说《理想》与《在山的那边》的内在联系,找出两首诗中内涵相同的诗句。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明确:

两首诗的内在联系是主题相同,都抒发了理想的意义。

《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以上诗句都说,到达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

《在山的那边》:“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理想》:“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以上诗句说,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

四、在班上举行朗诵比赛。朗读中加深对诗歌思想感情的体会、理解

五、课堂练习

投影:

阅读诗歌《母亲对儿子说》,完成题目。

母亲对儿子说

喔,孩子,我要告诉你

生活对我并不是一架水晶梯

它上面有钉子

有碎片

有裂板

那儿的地上没有地毯——

是光秃秃的

但是所有的时刻

我都在向上攀登

在到达楼梯平台前

要绕过许多拐角

有时在黑暗中摸索

那儿没有一丝光线

孩子,你千万不要后退

不要因为前面有艰险

便停步不前

现在你不要跌落下去

因为我还前进,宝贝

我还在攀登

生活对我并不是一架水晶梯

思考:这首诗意在表现____________,作者以母亲细致地讲述____________为表现形式,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参考答案:母亲对儿子即将踏上人生旅途的关照 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生活充满艰辛和困苦,要不断地努力和奋斗,任何时候都不要停滞不前

六、课堂小结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举凡那些历史上有所建树的风流人物,无不在青春年少就显露出非凡的远大志向。“自古英雄出少年”,一代伟人周恩来正是抱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鹏程壮志而发奋攻读,终有所作为。恰如诗中所言“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愿同学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在蔚蓝的天空划出美丽的弧线。

七、布置作业

诗人给理想打了许多比方,异彩纷呈,含义深刻。试模仿第一段也写几句。

●板书设计

理想

流沙河

●活动与探究

1.当今时代,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想,作为青年人,他们的理想有何特点?请在班级开展一次有关理想的调查活动,并设计出统计表格,同时对调查结果用几句话概括一下。

2.青春年少,憧憬着五彩的人生画图,请用稚嫩的手笔,写下心中的梦想。在班里组织一次理想演讲比赛,让同学们的喝彩为奋斗着的你加油。

3.下列拟人化的物语,都有一定哲理,请同学们选择感兴趣的一种,并以之为线索,写一篇“感悟生活”的诗文。

(1)鸟:笼子即便是金的,也不如没有的好。

(2)虾:哈哈!你们怎么都倒着走哇!

(3)啄木鸟:真挚的爱,往往是残酷的爱。

(4)昙花:人们都说我很美,是因为我生命很短暂吗?

(5)放大镜:在我眼里,芝麻便是西瓜。

(6)凸透镜:把力量凝聚在一起,便能获得成功。

(7)锁:在强盗眼里,我是不存在的。

(8)彩虹:我七色的光彩,来自那最普通的阳光。

(9)窗户:我的原则是该开的时候开,该关的时候关。

(10)镜子:只有看得起我的人,我心里才会装着他。

4.开放探究

阅读黄金山的《人生》,回答问题。

人生

人生,是一支悠扬的歌,天天都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人生,是一生流淌的河,时时都在激起朵朵浪花;人生,是一所永不毕业的学校,它的课本,需要一生去研读;它的试卷,需要一生去解答,即使如此,也未必能够找到它的真谛。

人生,又是一场戏,每个人都是这场戏中的角色。人生是戏,但绝不能视其为儿戏。因为,戏弄了人生,亦即戏弄了自己。

人生的历程犹如一条抛物线,经过一个高度后,终归回到地面。即使每个人的人生未必都能成为一个“!”,也应该成为一个圆满的“。”。

思考:本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排比是常用的修辞手法,作文时从一点展开排比,就可将思维多角度地开拓,从而使文章生动活泼,意境深远。用好排比,写人就能穷形尽相,血肉丰满;写景就能多层渲染,淋漓尽致;抒情就能一唱三叹,酣畅浓烈;议论就多向生发,充分透彻。《人生》一文就是从“人生”这个思考点出发,用排比之力启动思维之钻多方探求,从而把人生化为“一支歌”“一所学校”“一场戏”“一条抛物线”的形象,又用排比把这些思维之花排列为一道绚丽风景,读后使人振奋、深思,从中获得启迪。

●备课资料

一、课文补遗

1.作者简介

流沙河,当代诗人。原名余勋坦。属羊,四川省金堂县城人。1948年在成都读中学时,开始写作。在成都《西方日报》《新民晚报》《青年文艺》等报刊上发表诗歌、短篇小说等,加入本地中学生组织的青年文艺社和麦穗文艺社。1950年在《川西日报》副刊上发表一些诗歌和短篇小说,同年9月被作家西戎介绍到《川西日报》副刊任编辑和见习记者。其间与人合写中篇小说《牛角湾》。19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调四川省文联工作,先后任创作员和《星星诗刊》编委。1954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重庆分会。1955年在《西南文艺》上发表《寄黄河》等优秀诗篇,受到好评。1956年出席全国青年创作会议,进中央文学讲习所学习。同年出版短篇小说集《窗》(中国青年出版社)、诗歌集《农村夜曲》(重庆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诗集《告别火星》(作家出版社),发表组诗《草木篇》(1957年《星星》第1期),作品以白杨、藤、仙人掌、梅、毒菌为赋,抒发爱憎之情,寓意颇深。但却被错划为右派。

此后,在省文联工作。1966年5月,被迫回家乡做锯木工谋生,历时十二年。1978年到金堂县文化馆工作。复出后发表了不少诗作,《故园六咏》荣获1979~1980年全国优秀新诗奖。现任《星星》诗刊编辑。范朴真为先生所作的藏头诗:

流金岁月滤沧桑,沙石飞卷旧时光,

河汉曾经草木秀,清风无痕自留香。

2.流沙河先生的名片

流沙河先生有过三种名片。

第一种名片白底黑字,字是他亲笔书写,笔力遒劲,笔笔划划都像用先生的铮铮傲骨构成。名片上左方竖写着“流沙河”三个稍大的草书;接着是两行蝇头小草:“曾任文学编辑,供职四川作家协会”;居中是他的座右铭:“天道还好,人生无常”;片尾是他的居家地址和电话。“天道还好”是说自然界的循环规律,“人生无常”是指人生却没一定之规。这两句话集中了先生辩证旷达的人生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人生态度。

其时先生已是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名片背后印着先生的长诗《太阳》中的几句:“作为个体/我们的生命有限/作为种属/我们的生命无穷/虽然含笑的不再是相同的眼/虽然跳动的不再是相同的心/生命之火代代相传/春天永远和我们同在。”这几句诗可看做是先生座右铭的诠释和补充。

先生的第二张名片要比第一张名片高档了许多,覆了膜,朦胧着小黄菊花,淡雅,质朴。这张名片仍为先生亲笔所书,左上方横写着“流沙河”,下面两排为居家地址和电话。下面偏右横写着八个字:“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这句话源于东汉杨震。杨震任太守期间,有豪绅重金向他行贿,杨震不肯受。豪绅说,此事只有你知我知。杨震说,还有天知地知。

流沙河先生是在用此话告诫自己和忠告友人,为人为文都得讲个良心、正派。

先生的第三张名片是惟一的印刷体,白底黑字,比普通名片窄了许多。上面居中印着“流沙河”,右下角两行小字:“成都·四川;中国作协四川分会”。仔细一看,名片上方是被裁剪了的。

原来,1983年他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到国外访问,中国作协统一为团员印制了名片。先生名片的右上角印有“诗人”二字。他一张未用,丢了又觉可惜,在抽屉里一锁十二年。第二种名片用完后,他将这种名片找出来,剪去“诗人”二字,用毛笔写上电话号码,权当名片用。究其原因,先生说:“台湾、香港,甚至全世界,没有在名片上自封作家、诗人的。”先生说罢长吟陆放翁诗句:“此身合是诗人未?细寸骑驴入剑门。”

先生的意思很明白:陆游那样已写了一万首诗的伟大诗人尚且怀疑自己算不算诗人,何况我流沙河啊!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其实名片也如其人。沙河先生的名片告诉我们的,绝非“清高”“谦虚”所能概括。

二、重温经典

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1.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目标并以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幸福的人。

——加里宁

2.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生活的目的——这种伦理基础,我把它叫做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3.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4.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 —(法)蒙田

5.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史立兹

6.理想并不能够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闪耀。 ——巴金

7.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 ——罗曼·罗兰

8.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 ——屠格涅夫

9.我们如果没有理想,我们的头脑将陷入昏沉;我们如果不从事劳动,我们的理想又怎样实现? ——陈毅

10.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列宁

11.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才能实现理想。 ——周恩来

12.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三、阅读知识推介

关于背诵(一)

背诵就是熟读成诵。背诵是培养记忆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能加深理解,帮助运用。通过熟读、背诵,学生可以逐步积累字、词、句、段、篇的知识,储存丰富的语言材料。背诵时,诗文的风采格调、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都会在背诵者的赞同、触悟下,不知不觉地化为己有,在潜移默化中进入艺术境界,受到感染和陶冶。

背诵的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用普通话背诵,句读分明,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尽可能一字不错,白话文可适当放宽,以通顺并符合原意为原则。理解是记忆的基础,理解愈深则记得愈牢。

《理想》教案设计范文三

[知识与技能]

1.学习领会诗歌的语言表现力

2.学习比喻,顶真的修辞方法。

[过程与方法]

朗读,讨论,仿写,体会。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和学习理想的重要意义,树立自己远大的人生理想

[重点与难点]

学习领会诗歌的语言表现力,学习比喻,顶真的修辞手法。

[课前准备]

预习,排除语言文字障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理想是什么?是不是想要看到山那边的海呀?为了见到山那边的海,你不畏艰险,奋勇向前!那海就是你的理想。理想究竟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呢?我们今天就要一起来看看流沙河的《理想》

朗读感悟:

范读(听录音理想原文),齐读,一人一句开火车读,结尾齐读。《理想》形近字、多音字辨析

结构分析

这是一首比较长的诗,为了便于理解,请大家思考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具体内容请查看《理想中心思想与段落大意》一文。)

分析第一、二小节诗的含义、修辞。《理想》4—7节理解

第一小节: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运用了比喻、排比、顶针的修辞。顶针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应该揭示其特点,并且举例:“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诗》)

第1、2个比喻是什么意思,起什么作用?第4句中的“黎明”比喻什么?

第二小节:理想有时代性。

第12和34句之间为何是句号而不是分号?

[作业]:模仿第一、二小节写8句诗,要运用三种修辞,内容自定。

听写改错。

第二课时

齐读。

分析第三至第十二小节。

三: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历史的发展。“历史的脊梁骨”如何理解?

四:理想的实现要经历多次的挫折和失败。与《在山的那边》相同的诗句是哪些?

五:理想给人力量。指出每一句写理想给人何种力量?与34句含义相同的古诗:“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曹操)联系书后背诵篇目

六:理想是崇高的。如何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七:有理想的人常感寂寞。如何理解“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八: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不幸”指哪些?“大写的人”指什么样的人?

九:理想使人重新做人。

十:对理想要执著。“玷污”和“被扒窃”如何理解?

十一: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性。

[作业]:做课程探究。

第三课时

交流仿写的诗。

十二:这最后一节诗,前两句说明什么问题?(理想的实现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说了什么问题?

(当下正是好形势,是我们实现理想的最好时间)

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记忆附录中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

小结:我们知道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篇19: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人生寓言读后感

我想,学了课本中的《人生寓言》以后,我懂得怎样面对生活了。

《白兔与月亮》这则寓言讲了一只白兔赏月这才举世无双,每天夜晚都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地赏月。后来,诸神之王把月亮赐给了她,但,她拥有月亮以后,却整天紧张不安,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最后,白兔请求撤销那个慷慨的恩赐,恢复了以前的快乐生活。

真是百思不得其解,白兔拥有月亮以后应该欢天喜地才对啊,怎么反而变得紧张不安呢?在老师的讲解下,才明白,是白兔无法担然的面对属于自己的财富——月亮,无端的怕失去财富,心理承受不了这么大的财富,因而引起了得失之患,整天都沉浸在担忧之中,自然就无心赏月了。也就是说,白兔不配拥有月亮。

想想,拥有财富是好事,却可能失去人生许多乐趣。但并不一定是指一贫如洗就十全十美。财富,人人需要它,所以,人人都必须追求它。但追求财富需要一种豁达宽阔的心境。那什么是豁达宽阔的心境呢?如果你有李白面对财富“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心境就不会陷于如白兔一样的得失之患中。

《落难的王子》讲了一个贵族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每听到天灾人祸总流着眼吧息:“天啊,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但,当厄运真的降临在他的身上时,他却受过了那个厄运。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他父母双亡,自己做了他国奴隶,受尽折磨;逃出虎口时,已成残废,流落他乡,行乞度日。他始终没放弃过生命,放弃过生活,放弃过希望。他战胜了脆弱,而且还教育另一个人说:“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是啊,一个人,中要不放弃自己,不放弃生命,不放弃生活,怀有希望,充满信心,挑战厄运,又怎会在厄运之中倒下?话虽如此,我却有一问:那个王子就算顽强不息地活下来,又有什么意义呢?他已失去亲人,而且只能行乞度日。老师说:“一个人不仅为别人而活,亦为自己而活。落难的王子坚强不屈地活下来,意义可多了:战胜了脆弱,这是一个意义;教育了他人,使他人勇敢面对厄运,这又是一个意义……”哦!我恍然大悟。嗯,面对厄运,不仅要坚强地活下来,更来用乐观的心看么人生的意义!

《白兔与月亮》告诉我们:好事不一定都好;《落难的王子》告诉我们:坏事不一定都坏。要用豁达、乐观的心面对人生的财富和不幸。这时,我想起老师曾在班上说过的话:“日出东山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身也舒畅,心也舒畅。”是啊,生活悲喜其实是由自己选择的。

篇20: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人生寓言读后感

人应该怎样地活着才有意义呢?保尔·柯察金用行动回答了这一问题.保尔他残废后,毫不灰心,还要顽强的学习,努力工作,并且开始了文学创造.后来双目失明了,这对于已经瘫痪的人来说,要是一场多么沉重的打击呀!可是他却毅然拿起笔来,摸索着,坚持写作,每写一个字,他都需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劳动.

经过顽强的努力,他终于成功的写出了小说《在暴风雨里诞生》的前几章.读着,读着,我也禁不住热泪盈眶,心潮澎湃.保尔·柯察金那坚毅的脸庞,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保尔这样一个普通的战士,竟有比钢铁还要坚强的意志,这是什么力量在鼓舞着他呢?我读完这本书,在书中我终于明白了,这是那最伟大,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在召呼着他创造奇迹,这就是他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的动力.

2.今天上周国平的《人生寓言》,有两则小的寓言故事:《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

《白兔和月亮》的寓意“巨大的利益会个人带来得失之患”。学生在理解的时候会认为“财富”或者“获缺都会使人患得患失,这就失之偏颇。为此,我问学生,如果只给白兔几个胡萝卜,白兔会不会“紧张不安”,或者一片青草地的荣枯,白兔会不会“心如刀割”,答案都是否定的。

这样学生就会理解庄子的那句话:

“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庄子·达生篇》”

《落难的王子》这一则主要是讲磨难困顿会使人坚强。我先是补充一点,不是所有的困苦都会给人带来好处:对于成功者而言,磨难会成为幸福的回忆;对于失败者而言,磨难永远只是痛苦的伤痕。

再接着学习“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这则小故事中,“王子”并没有姓名,事件也并不具体,其实,这种模糊性和非特指性就是寓言的普遍性的体现。

我笑着对孩子们说:“有一个叫作段誉的王子,他离开行走江湖,学武无成,最佳功夫‘凌波微步’用于逃命,‘六脉神剑’时而失灵,追求爱情却苦求不得,伸张正义却常被生擒;不过,历经磨难,最后依靠义兄义弟成就了大业……”学生听得入神时,我顿了一顿,“从主题上看,与本文有几分相似,但人物具体,情节曲折,这就不再是“寓言”了,它的题目是——”“《天龙八部》!”教室里爆出一阵欢笑声。

最后总结的时候,是谈这两则文章在教材里为什么组合在一起了。其实,这两篇寓言在周国平的作品中并不是放在一起的。而在第二单元第八课中,这两篇寓言冠以“人生”之名组合在一起,是编者的匠心独运。第一则讲的是“得”带来“失”,第二则讲的是“失”亦可“得”。而第一则的寓意“巨大利益会有得失之患”恰好为第二则做了注解,王子失去巨大的财富与崇高地位之后反而坚强了;而第二则也可以成为第一则的佐证。这两则文本起到了很好的互证的作用,成为了有益的临时性“互文本”。

篇21:语文七年级上册作文

教学目标:

1、提供示例,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写作思路。

2、设计提纲,让学生学会梳理写作思路,并体验拟写提纲的好处。

3、写作实践,让学生在作文中注意行文思路,追求条理清楚。

教学重难点:思路要清晰;体验拟写提纲的好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写作时做到思路要清晰]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提供示例,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写作思路。

2、设计提纲,让学生学会梳理写作思路,并体验拟写提纲的好处。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拟写提纲

[设计意图:有了示例,学生才能学习到如何在写作做到思路清晰;学生会拟提纲,写作时心里就有底,写起文章就顺理成章了。]

一、导入

读一本书或一个故事,无论是长还是短,我们都会感觉是顺着一条线在走,到达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中去,这就是行文思路。今天,我们就来进行文章思路方面的探讨。

二、请同学们阅读文本《思路要清晰》,交流心得。

(一)交流要点

1、整体构思,确定中心。

看到题目要求后,要先想清楚文章要写的中心是什么。确定了中心后,自己写作的时候就会比较明确。此外,还必须想一想该选哪些材料来突出这个中心,这些材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2、经典重温,如何做到思路清晰

阅读《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羚羊木雕》《背影》等不同文章,试着梳理行文思路,体会作者是如何做到叙述思路清晰的。

例:

记叙文的写作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等,采用不同的顺序有不同的效果。

3.列提纲的步骤:

(1)列提纲的作用:列提纲是在审题、立意、选材后,把作文条理化的一个手段。因为我们思维的条理性还不是很强,所以就很有必要在作文之前,把自己想写的事情列好提纲,这样就能做到胸有成竹,自然也就有条理,同时还可以清楚地知道怎么一步一步写下去了。

(2)列题纲的几个步骤:

首先,要厘清事情发展的大体经过,把这件事分成几个阶段;

然后,找出每个阶段最重要的关键词,按顺序排好,并按事件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

最后,围绕关键词确定详略,并对主要过程展开生动具体的描述。

补充: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来生动地、多层次地展示事情发展的过程。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查阅和教师补充的文章,让学生明白提纲即思路。]

(二)实践操作:列提纲

1.试着给《植树的牧羊人》拟写提纲;

初遇牧羊人(详)——-再见牧羊人(详)——最后一次相见(略)

2.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拟写作文提纲。

(1)写作指导:

A、文中记事要交代清几个问题:这一天为什么回家晚了?回家后发生了什么事?

B、在文章记事的顺序安排上,可采用时间的先后顺序,也可采用倒叙的方式来写,中间还可插叙相关的事件。

C、在详略的安排上,可根据表达的中心,重点写回家晚的原因或回家后的情况怎样。讨论交流,厘清事情经过及阶段;

(2)实践:拟提纲

(3)成果展示、点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写作实践,让学生在作文中注意行文线索,追求条理清楚。

一、导入: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向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思路的开展。

二、写作实践

1、范文引路

这天,我回家晚了

那一次的回忆至今我还牢牢记在心里,因为,这天我回家晚了。我为我的行为感到非常后悔。

这天下午放学,小伊对我说:“我家里没人,我有些害怕,你能陪我一起写作业吗?”接受到朋友的邀请我的心里高兴极了,但是仍很犹豫——我的脑海里闪过爸爸平时一而再、再而三叮嘱的话:“放学后不能在外面玩,一定要回家!”但我看到小伊正用期待的目光望着我,我的心便软了下来,就陪她写一会吧,就一会,爸爸要是知道我是为了帮助同学,一定不会批评我的。

一进小伊的家,那摆设得整整齐齐的书,映进了我的眼帘,在书架的旁边还有个玩具海绵宝宝。小伊告诉我,那个海绵宝宝一看见亮光会说话。她答应我,写完作业就让我玩上一会。我和她写完作业一看表已经8点了,啊!这么晚了爸爸会说我吗?唉,反正都晚了,何不在这里玩个够呢,玩一会海绵宝宝再说,我玩呀玩……

我走出小伊家,星星已挂满了天空,道路上一片漆黑,树这时也发出怪叫,那边的草丛中好像有一个东西,会不会是……我不敢再想,脚下的步子不由得加快了,我只想赶快到家。

来到了楼下,恐惧消失了,但心情却没有半点放松。爸爸会怎样呢?是一脸愤怒的表情?还是在等着我,要扬起大手掌打我呢?我真想像孙悟空一样,有七十二变,那样我就会拔下一根毫毛,让它变成我,去见爸爸。幻想终究不能成为现实,我必须要独立面对。心想爸爸要是打我就打吧,也算是给自己一个教训。

我敲了门,爸爸开了门,他一怔随后就一下子将我搂在怀里:“宝贝,你上哪去了?担心死爸爸、妈妈了。妈妈出去找你,现在还没有回来呢。”我支支唔唔地回答:“我去同学家写作业并且玩了一小会儿。”爸爸说:“以后要晚回家一定要告诉我们,不要让家里人为你担心好吗?”爸爸语气中透着担心,神情焦急而严肃,却并没有严厉批评我,而我心里却无法平静:我只顾着自己快乐,竟没有顾及家里人的感受,我真是自私啊。

这一次晚回家的经历让我明白了父母对于我的爱。对不起,爸爸妈妈,我让你们担心了,我以后再也不会犯这种错误来让你们担心了。

2.参照已列提纲进行写作。

3.小组交流互评,师进行引导和点拨。

篇22:语文七年级上册作文

我自己写的哟,不过我的作文有时写的好有时不太好,所以不知道好不好,将就的看看吧,好就采用哟遗憾也美丽大家一定都觉得只有抓住,成功,无怨无悔,我们的人生就会是很美丽的,而我却不这么认为,我想你们也一定会问你认为遗憾美吗,我想回答,我是个例外。

当我刚跨进初一时,因为以前总以为什么都很容易,不懂的我也不愿去问老师,然而我的不懂也渐渐的发芽,生根,而我还是认为,初中和小学一样,一回到家就是看电视,然后才写作业然而,每天写作业都写到很晚但妈妈总是陪我到很晚,其实我好像很认真其实根本只是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有时不会写的也只是敷衍了事,而自己真的不想问吗?可你好意思老师讲过的还问老师吗?我就这样经过了第一次数学考试,我考完了发下卷子我的心是那么的闷,头是那样的空白,我像被打入18层地域了,仿佛世界上的人都不存在只有我一个人,周围都是灰暗的,居然头一次考了一个我想都没想过的成绩,不及格,我的人生像是要完结了,我该怎么面对同学老师,爸妈,天呀,我该怎么办,同学们都在笑是笑我吗,我想是吧,我想到这,我的脸渐渐的仿佛发冷发热,发冷是我的成绩,发热是好像被嘲笑,就这样即使我想忍住我那泪水,而它总是不听话,不自禁的跳跃而出,就这样我一节课都没有听进去,都在失败中挣扎无法自拔,下课铃声响起后我没有随着下课的人流行走,而是不愿回去,慢慢的走着,远远看着那些人的笑脸,自己托着那如千金重的石头艰难的走着,走着,天空清晨还是蔚蓝的,为什么成了灰色,鸟人你不是在唱歌吗?干什么躲这我,我真的这么惹人厌吗?我回去告诉爸爸妈妈她会打我吗,我已经想出了,那分恐惧的气氛与那如刀子般的语言刺入我心的痛与无比的羞愧,真想找个地洞埋起自己,不要再看见人了,我已经没有脸面了。当我走到家门口时,我心快被石头压的快透不过气了,即使我托慢了脚步,但我走上楼的时间好像只是一一转眼的时间一样,我就要面临那责骂,我轻轻的敲着门妈妈开了门,看见我那张样子一看就是没考好,问我“是不是没考好呀,多少呀”,我不做声虽然我知道不做声,更会被骂但我就是说不出口我的分数,刚说到嘴边就被咽了下去泪水又跃了出来,妈妈一看见哭了就更急促的问我了,而我实在是说不出口,就这样我将那被我揉的快烂了的卷子拿了出来,妈妈看了一句话没说,就走进了房间,我想我是伤透了她的心,她每天都陪着我写作业,而我却以这样的分数报答她,我到这个时候我没有了恐惧而是,希望妈妈打我一顿,就这样爸爸回来了,看见我其实他很想骂我甚至想打我,可他和妈妈一样,选择了不理我,使我都不敢看她们的眼神,表情。

我的内心真的,好内疚,我就从次发誓我一定要加油,考好让爸妈不要不理我,不要她们为我生气,讨厌我再考不好我就不回家了,就从那天起我努力的学习,现开始我的成绩还是不太好,我就慢慢的努力,从不及格到60多到70多,到现在我已经可以可以靠80多了,这次超常发挥考了89差一分90我爸妈已经很满意了,因为他们看见了我的努力....

篇23:语文七年级上册作文

潮水击打卵石,是因为它知道这能使卵石更完美。

——题记

时至夏日,天气越发炎热,火炉似的太阳将大地烤得火热。辗转于繁华的街头,一切喧嚣都变成了远处落寞的声音。独自走在街头,一种莫名的伤感涌上心头,或许是因为这闷热的天气,或许是因为考试的再次失利。从文章的

“我回来了。”一个失望而又痛苦的声音打破了这一秒的宁静。“考的怎么样?”父亲焦急的问我。望着父亲充满希望的眼睛,我好想哭,我不想让父亲满满的希望都变成失望,但是,我不能骗他!“没考好!”这是我第二次这样回答。我清楚地看到父亲眼中的神色变了。父亲拿着成绩单,默默地,没有说话,成绩单上清楚地写着“物理:87”。我知道他此时有多失望,因为当我拿到试卷后,我难过的想去撞墙,更何况是为了儿女辛苦付出的父亲!过了许久,他都没说话,而我,早已躲到房间中一个人哭泣。

一片寂静,只有一个人的哭声……

过了良久,父亲说话了:“别哭了。晚饭想吃什么,我去买。”我抬起头,望着父亲,他居然没有对我说些什么,只是这一句话,让我倍感愧疚,或许,这也是一种爱。我没说什么,因为我觉得我已经没有这个资格再告诉父亲我想吃什么了,况且我现在没有一点儿胃口。父亲叹息了一声,出门了。

夜拉下了它的帷幕。饭桌上,摆满了我爱吃的菜。此时,只能看见父女俩坐在饭桌前,只能听见碗筷相碰撞发出的声音和单调的咀嚼声。此时,我多么希望父亲能够痛痛快快的骂我一顿,至少我不会这么难过,也不会这么愧疚!“爸,你骂我吧!我这次又没考好,我知道你很失望,甚至你比我还难过,你就骂我一顿吧,这样我也能好受些!”我说话了,强忍着那一滴滴的眼泪。父亲也说话了:“我为什么要骂你?即使我骂你,也不能把你的分数改写。与其骂你,倒不如鼓励你。你不是没有能力考好,而是你这段时间都不在状态!我总是相信,你的好状态能回来!”听了这段话,眼角划过了苦涩的泪水,我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你也不要难过了,还要努力啊!”父亲拍了拍我的肩膀,对我说道。此时的我,也已暗暗下定决心:下一次一定要考好!

或许,这也是父爱的一种表达方式。没有过分的迁就,也没有严厉的责骂。或许,这就是如山而又无言的父爱!

我终于明白了你的良苦用心

挫折是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财富,是能打开人生智慧大门的钥匙。

竞赛过后,我名落孙山。考前,老师期望的眼神,同学们期待的目光,父母竖起的大拇指,顿时浮现在脑海,沮丧也随之而来。

回到家,母亲看见我萎靡不振的神态,焦急不已。外面狂风大作,树上几片枯黄的叶子在空中摇摆,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最后终于撑不住,被狂风狠狠地甩了下来。

父亲沉思良久,说:“走,咱们出去走走!”我很不情愿地应了一声。母亲在一旁喊道:“伞,拿着伞。”可父亲像没有听见似的,疾步走了出去,我只好紧跟其后。

路边的花草在阴沉的天空下变得无精打采,父亲走得很快,很轻松,我紧跟在后面。不一会儿,大雨倾盆,我渐渐跟不上父亲的步伐了。父亲停下来让我回头看走过的路,问:“你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吗?”我不假思索地说:“能。”“如果不下这场雨呢?”父亲又问。我说:“肯定不能。”之后我们便回家了。我抱怨道:“下这么大的雨,还出去,害得我身上全是泥。”

回到学校,我依然没有走出竞赛的阴影。政治课上,老师说:“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走,你的人生才有价值。”心不在焉的我听到这话时,恍然大悟。

回顾父亲带我雨中散步的情景,我终于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他想让我明白,只有充满挫折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只有从泥泞中走过,才能留下生命的印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作文第一单元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苹果落地》教学设计之一

初二期中复习计划怎么制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作文

暑假学生高效学习计划

《一只贝》教学设计(S版四年级上册)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理解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理想的作文精选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理想的作文精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理想的作文精选(共23篇)】相关文章: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作文2023-02-13

初一语文文章体裁知识点总结2023-06-05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2023-04-23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2024-02-13

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怎么制定2024-02-04

小学生寒假健身计划的2023-03-19

《苦 柚》小学语文说课稿2022-05-02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22-05-07

小学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教案2022-12-27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我的信念作文精选2022-11-2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