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蟋蟀测试题及答案(合集8篇)由网友“SiriSirloin”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初中语文蟋蟀测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初中语文蟋蟀测试题及答案
有关初中语文蟋蟀测试题及答案
第16课《蟋蟀》习题精选
一、自主实践
1.下列红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褪去(tuì) 裸露(1uò) 遮檐(zhē) 挖掘(jué)
B.囚室(qiú) 锯齿(jù) 莴苣(jù) 颤动(zhàn)
C.弄土(1òng) 触须(chù) 歇息(xiē) 萌芽(méng)[来源:中.考.资.源.网]
D.授予(yǔ) 摇曳(yè) 螽斯(zhōng) 皱襞(bì)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日渐
②逐渐
③渐渐
④只要
⑤也
⑥即使
天气________转凉,自己的身体在_______长大,巢穴得_______加深加宽。_______到了大冬天,_______天气暖和,洞口有太阳,_______能常常看见蟋蟀在往外弄土,说明它在修整扩建巢穴。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四月过完,蟋蟀开始歌唱,先是一只两只,羞答答地在独鸣,不久便响起交响乐来,每个草柯柯里都有一只在歌唱。( )
(2)在这二重唱中,优胜奖将授予谁?我将把它授予蟋蟀。( )[来源:学#科#网Z#X#X#K]
(3)它居无定所,一片枯叶、一片砖瓦足以遮风避雨,犹如不考虑何处歇足的流浪民族的帐篷一样。( )
二、能力提高
松鼠金龟子
(法布尔)
在昆虫的日历里,金龟子是最准时的。它在夏至露面,跟首批出世的知了同时。当白天变得最长,阳光使庄稼披上金黄色时,金龟子准时奔向树林。在那段日子里,每当傍晚降临,小虫就来拜访我住所边上的松树。
我抓住机会跟踪它们,观察它们。雄虫满怀激情地展开触角末端的折扇,悄悄地反复向停有雌虫的树枝飞去,它们的黑色身影掠过夕阳的最后一抹余辉,飞飞停停,左右盘旋。这样的情景一直要持续半个月。它们在忙什么呢?
很显然,它们是在向美人大献殷勤,每天都进行到深夜。第二天早上,雄虫和雌虫通常停在低矮的树枝上,成双作对,一动不动,对周围的事和物视而不见。就算有人用手去抓它们,它们也不逃走。大多数金龟子嘴里啃着松针,后爪钩着树枝,露出很满足的样子。有的甚至咬着松针在那里打瞌睡。直到黄昏再次降临,它们才重新在空中飞舞。
要想观察清楚它们在空中的舞姿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在早上,乘它们打瞌睡时抓了四对,关进宽敞的铁丝网里,再放点松枝进去让它们歇息。等来等去,它们就是不肯作空中舞蹈表演。因为它们无法高飞。最多也就是一只雄虫飞近它的对象,打开它的折扇,轻轻地晃动,像是在问“能接受我的爱吗?”它在炫耀它的美貌,尤其那时折扇更是它的魅力所在。可惜的是,雌虫一动不动,似乎对它的献媚无动于衷。雌虫还没有从失去自由所造成的抑郁中解脱出来。它们之间更进一步的交往,我就无法观察到了。它们可能要到深夜才交配,我没能守候到最好的时机。
1.用你的语言概括本选文介绍的内容。
2.作者法布尔是如何观察金龟子的行踪及动作的?
3.在本选文中,法布尔向读者们描述了关于金龟子的哪些发现?
4.从下面选出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
A.雄性金龟子是傍晚向雌虫求爱的。
B.金龟子白天睡觉。
C.雄性金龟子向雌虫求爱的方式是打开触角上的折扇。
D.雌虫在雄虫向它们求爱时无动于衷,表现得十分抑郁。
5.文中画线处加粗的.“像是”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6.画线处的语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些描写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7.模仿画线处的写法,描写孔雀开屏时的情景。
三、写作功略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你会发现作者观察事物的认真钻研态度非常值得称道,请你就身边熟悉的昆虫加以认真观察,看有哪些新的发现和收获;最好能记录下来,写一篇观察笔记。
答案与提示
[自主实践]
1.D
2.①③②⑥④⑤
3.(1)拟人 (2)设问 (3)比喻
[能力提高]
1.金龟子雄虫向雌虫求爱。
2.每到傍晚,法布尔便跟踪金龟子,观察它们,一直持续半个月,每天观察到深夜。第二天早上继续观察。为看着它们的舞姿,早上抓了四对关进铁丝网,他在旁边守候观察。
3.金龟子在夏至露面,傍晚出来,半个月的时间忙着求偶,每晚忙到深夜,白天睡觉,雄虫向雌虫求爱时,打开触角上的折扇展示它的魅力。
4.D
5.不能 因为它并不会说话,仅是作者用的拟人方法。
6.动作、神态、语言 赋予金龟子人的神情、动作、语言,使其有了人的情感、行为,十分生动、形象。
7.开放题 提示:用拟人的写法。
篇2:初中语文草船借箭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草船借箭测试题及答案
1.积累字词,了解《三国演义》中的一些故事。
2.分析本文的对话描写及人物性格特点。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公瑾( )省悟( )半晌( )酬劳( )
两胁( )布幔( )酌酒( )擂鼓( )
2.词语释义:
连日措办军务:
子敬不肯为我隐讳:
比及号令到来:
将这一件风流罪过:
简介背景: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作家作品: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 他所创作的《三国演义》,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被翻译成十多个国家的文字,风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全书一百二十回,以东汉灵帝到晋武帝百余年间的历史为蓝本,描述了魏、蜀、吴三国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曹操、孔明、关羽
等众多的人物形象。
草船借箭
知人知天 神机妙算 安排周密
写作借鉴:
利用对话、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材料。
1.孔明是怎样化解周瑜的杀机的?
【解析】孔明善观天象,知三日内有雾,于是想到了“借箭”一计,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化解了周瑜对他的杀机。
2.课文的中心事件是“草船借箭”,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一事件写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
【解析】第一波,鲁肃传话,周瑜决心杀孔明。周瑜设下妙计使蒋干上当,自然十分得意,但他又不放心孔明,因此就让鲁肃去试探孔明。这是一“弛”。没想到孔明心知肚明,这就让嫉妒心十分强的周瑜非常不舒服,下定决心地说:“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这让文中的鲁肃很紧张,也让读者很紧张。这是一“张”。第二波,商讨军务,孔明假中计。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周瑜“请教孔明议事”。这又是一“弛”。但越议越紧张,最后“迫使”孔明“不得不”立下了“军令状”。这时,周瑜暗喜,孔明假急,读者真紧张。这又是一“张”。第三波,草船借箭,周瑜自愧不如。孔明心中有数,但却假装为难,诱使鲁肃私下借给他草船。这是故事的第三“弛”。等到“重雾迷江”,孔明率船向曹操的军营挑战,曹操的军营“箭如雨发”。这是故事的第三“张”。结果,孔明十分潇洒地借到了“十余万箭”,周瑜慨叹不如,读者心中大快。这是故事的最后一“弛”。故事就是这样张弛有致地逐步展开,显示出独有的艺术魅力。
1.请结合你所读过的文学名著,完成下列句子。
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够了解社会,懂得人生道理。从吴承恩《西游记》里孙悟空的身上,我们能学到爱憎分明的品格;从老舍《 ① 》里祥子的遭遇中,我们能了解到旧社会的黑暗;从罗贯中《三国演义》里 ② 的'身上,我们能学到忠诚和智慧;从笛福《鲁滨孙漂流记》里鲁滨孙的身上,我们能体会到 ③的精神。
2.修改病句
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修改: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3.本文选自 ,作者 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4.周瑜要杀孔明的原因是 ,使用了什么计谋?
5.分析下列描写所反映出的人物性格。
⑴瑜大惊曰:“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 )
⑵瑜曰:“吾自有公道斩之,教他死而无怨。”( )
⑶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 )
6、你能说说下列人物语言的潜台词吗?
⑴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枝箭,以为应敌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
⑵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取了文书,置酒相待曰:“待军事毕后,自有酬劳。”
⑶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危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计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傻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7.结合语境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
鲜薄:
⑵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计日……
粮不计日:
8.孔明在反驳张昭“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仲、乐毅果如是乎” 时,为什么要先谈治病养身之道?列举韩信一例的原因是什么?
9.诸葛亮在舌战群儒时针对每个人提出的观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驳,从而展示出人物各自的身份和不同的性格特点。对张昭的舌战,针对张昭的什么特点进行了批驳?采取的是什么方法?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特点?
针对张昭:
采取的方法:
表现了诸葛亮:
答案
【预习作业】
1. 公瑾(jǐn )省悟(xǐng)半晌(shǎng)
酬劳(chóu )两胁(xié )布幔(màn)
酌酒(zhuó)擂鼓(léi)
2.措办:筹划办理。
隐讳:有所顾忌而隐瞒不说。
比及:等到。
风流罪过:这里指随便寻些理由使自己犯错误。
【课堂训练】
1. ①骆驼祥子②诸葛亮③创新、开拓、顽强不屈等
2.中学生阅读和理解大量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3.《三国演义》;罗贯中。
4.嫉妒孔明的才能。让孔明在短期内造十万枝箭。
5.⑴心胸狭窄,嫉贤妒能⑵老谋深算,阴险毒辣⑶镇定自若,胸有成竹
6.⑴我倒要看看你孔明用什么东西造十万枝箭!⑵立字为据,还怕到时你不认帐?⑶那他只有用箭攻了,正合吾意!
7.⑴稀少。⑵意思是粮食缺乏,不按天数计算供给。
8.诸葛亮用治病之道论述战争的策略,反驳了张昭对自己的蔑视,以证明自己的真实才干。以韩信为例,增强了反驳的战斗力,使对方无言以对。
9针对张昭的只是善辩的特点,即“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批评了他的“临机应变,百无一能”。采取的是“曲折迂回”的方法。表现了诸葛亮机警雄辩地威力。
篇3:初中语文一厘米测试题复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一厘米测试题复习题及答案
四 一厘米
毕 淑 敏
班别______ 座号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语言积累(29分)
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 A )(4分)
A、惩(chěn)罚 皲(jūn)裂 吝(lìn)惜 捺(nà)
B、塑(sù)料 挑剔(tì)允(yǔn)诺 逻辑(jí)
C、矜(jīn)持吮(shǔn)磕(kē)头骄横(hèng)
D、顷(qǐng)刻 哄(hōng)笑 脱臼(jiù)兀(wù)自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D )(4分)
A、刹那 古筝 竹笋 报消B、秉公 释然 耐烦 配服
C、挑剔 帐蓬 冰晶 潇洒D、狡黠 内疚 反驳 无措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4分)
A、陶影费了一番思索,才明白红衣青年的意思,他们娘俩应该有两张票。
B、“谁说不要票?”红衣青年歪着头问,他挺喜欢人越聚越多。
C、“没有,妈妈。我没有……”小也带出哭音。
D、为什么一定要买票呢?就是没有她,车也要一站站开,也不能因此没有司机和售票员,
也不会少烧汽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4分)
A、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左右的距离。
B、虽然每天工作很忙,还是要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
C、这是一个无疑的英明决策。
D、这个问题在群众中引起了广泛的议论。
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④②①③⑤(5分)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象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狗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了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 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6、在下列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8分)
有人说,校园生活象冬天的树木一样,枯燥;有人说,________________,平静;有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不然。我们的校园生活象一支旋律,它是热情、快乐和友谊的组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点击(18分)
1、课文中哪些情节表现了陶影为成为一个”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所做的艰辛努力?作为一个普通女工,一个普通母亲,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6分)
情节略。她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把儿子培养成城实、正直、善良、有责任感、有教养的人。正是因为这些,才使这位母亲在平凡中显出伟大。
2、文中多处描写了陶影的心理活动,试找出一两处,并说说这些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6分)
3、课文用了许多独特而形象的比喻,试举出一二句,结合上下文,体会它的表达效果。(6分)
三、延伸拓展(38分)
用心脏生活( 范晓波)
①我一直反对用成熟或幼稚之类的词汇来衡量一个人的进步程度,因为这是一种基于大众准则的理性判断,并不能涵盖一种更接近诗意的生存。
②我20岁左右的时候,经常因为过于率真浪漫,在为人处事上发生事故。所以便用法国著名风景画家柯罗来抵挡别人对自己许多可笑举止的嘲笑。因为那么伟大的柯罗,也由于对社会常识的无知,使得父母不放心他一个人单独出门。他五十多岁了,外出还必须向母亲请假。
③柯罗的幼稚也许是因为他沉醉于对美的探索而忽略了对生活技能的'演练。可以想信的是,他在画布上从不会迷路,并因此比那些更成熟的人能领略到更多的人生风景。
④还有一种人的不成熟,是因为无法学会和适应流行的价值准则。他们是时代的水土不服者,或者说,他们眼里根本就没有那些公共绿地上的栅栏,孤独的身影骄傲地掠过人群的尖叫和愤怒。
⑤曾读过一个故事。一个欧洲商人在太平洋的一座小岛上发现一个老者手编的草帽很漂亮,每只售价20比索。商人想倒一些到欧洲去卖,便问老者:“如果一次买一万顶,每顶可以便宜多少?”老者却回答每顶还要加十比索。因为编一万顶相同的帽子会让他乏味而死。
⑥我真是爱极了这个老人,他用近乎天籁的声音对自以为是的商业法测说了一声“不”!
⑦能列出的前辈还有很多。他们飞行在芸芸众生的头顶,相似的身影重叠在一起,成为我的精神教父,鼓励我在森林之外长成独特的一棵树——不计后果的爱,决不含糊的恨;到了30岁还相信光荣与梦想。
⑧有一种人,他取舍生活的主要依据不是得与失,甚至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对与错,人生的指南里只有美与丑、泪水或麻木之类的路标,他们不一定能抵达所谓的成功,但胸腔里永远装满了感动与幸福。
⑨他们和人群最大的不同在于:人们习惯用大脑指导人生,而他们,更喜欢用心脏生活。
1.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10分)
(1)“公共绿地上的栅栏”。
答:比喻流行的价值准则。
(2)“在森林之外长成独特的一棵树”。
答:成为一个有别于众多的理性生活者的心灵生活者
2.第⑤自然段讲述的这个故事,其作用是什么?(10分)
答:形象地阐述了作者所主张的“诗意的生存观”;不以得失作为取舍生活的主要依据,而更多注意心灵的感受。
3.从全文看,“用心脏生活”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10分)
答:追求情感化的生活,追求美与丑、幸福与感动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C、E )(8分)
A.这是一篇启悟心灵生活的文章,表现出作者向真、向善、向美的生活愿望。
B.作者认为所谓的“幼稚”和“不成熟”却能让心灵生活者获得“诗意的生存”。
C.“人群的尖叫和愤怒”形象地表达出了心灵生活者对大众准则的反抗。
D.“他在画布上从不会迷路”形象说明柯罗有明确的艺术追求和高超的绘画能力。
E.在文中,作者表达了“反对理性,向往幼稚,提倡率真、浪漫的生活”的观点。
四、探究性学习(15分)
《一厘米》小说中的主人公陶影自身并不完美,家境并不富裕,但她对孩子进行了“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你能理解这位母亲的良苦用心吗?谈谈你对“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新的体验和认识。
篇4:初中语文论语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论语》十则(共一课时)
一、基础驿站
1.给下列字准确注音。
愠罔()殆()诲()弘()
凋()恕()勿()施()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为人谋而不忠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见贤思齐焉
(4)吾与点也
(5)富而可求也
3.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
(2)诲女知之乎
(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下列对课文句子翻译错误的有一项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知识。)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起走路,一定有我的老师在里面。)
D、“土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5.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属于体散文,是记录 的书,共 。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
(2)孔子,名 ,字 , 时 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家。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论语》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
二、综合园地
6、选择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
A、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出主意。忠,尽心。)B、传不习乎(习,复习)
C、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省即省自,检查自己)
D、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宽恕)
7、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
A、不亦说乎 B、诲女知之乎
C、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觉见卧闻,俱用精神。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现孔子用于实践的思想的句子是。
(3)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
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孔子很注重学习,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B.孔子的弟子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孔子以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
C.《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D.《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它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10.儒家最早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于这句话应该有不同的看法。联系社会个人的生活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25.《论语》十则
1.yùnwǎngdàihuìhóngdiāoshùwùshī2.(1)诚心诚意(2)诚实(3)看齐(4)赞赏(5)求得,追求3.(1)“说”通“悦”,愉快。(2)“女”同“汝”,你。(3)“知”同“智”,智慧。4.B,“知”是聪明智慧之意。5.(1)儒语录体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20篇。(2)丘仲尼春秋鲁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仁”6.D、恕,不是宽恕,而是宽容。7.DA“说”通“悦”。B“女”同“汝”。C“知”同“智”。8.(1)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死而后已(2)先行其言而后从之。(3)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9.B,孟子是孔子的再传弟子。10.答案提示:我们应从两个方面认识这句话:一方面对人要宽容,要推己及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或者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要多替别人想想;另一方面,还应该考虑到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宽容是有限度的,对待罪人,还要给予应有的惩罚。
篇5:初中语文《苏州园林》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苏州园林》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第十三课 苏州园林
【基础练习】
1.选词填空,依次填写正确的是( )。
①比方,( )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②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 )。
③讲究花草树木的( )。
④中国的多数建筑物是讲究( )的,左边有什么,右边也会有一个相同的建筑物。
A.①对称 ②映衬 ⑧映衬 ④对衬
B.①对衬 ②对称 ⑧对称 ④映衬
C.①对称 ②对衬 ③映衬 ④对衬
D.①对衬 ②对衬 ③映衬 ④对称
2.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
(1)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
(2)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
(3)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
(4)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才是可取的。( )
3.下列词语都注上了拼音,其中有三个不正确的是( )。
A.深眷(juàn) B.轩榭(xan xiè) C.池沼(zhǎo)
D.丘壑(hè) E.蔷薇(qáng) F.自出心裁(cǎi)
4.下面四句中有一项运用的说明方法与其他项不同,它是( )。
A.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
B.顶部的中心挂着红宝石般的五星灯。
C.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D.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综合练习】
一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②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③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④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⑤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⑥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⑦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⑧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用“‖”线在原文上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
2.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其中又以 为主。
3.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
答:
4.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 。
5.文中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一句是()。
6.池沼的相同点是 ,不同点是 。
7.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 )
A.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B.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配合的特点
C.苏州园林讲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
D.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意于图画美
8.“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与“ ”相呼应,说明假山堆叠的艺术美。
9.画线句子中的“艺术”与“技术”的词序能否对调?为什么?
答:
10.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用简明的话来回答。
答:
11.这段文字中标出序码的八个句子是说明池沼的,用简明的语言指出下列句子说明的侧重点。(每处不超过8个字)
①句: ②句: ③④句:
⑤⑥句: ⑦⑧句:
12.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 ) A.先总后分 B.先分后总
二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文中所说明的是苏州园林的( )
A.不栽种松柏和道旁树的原因 B.栽种藤萝的原因
C.栽种和修剪树木 D。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2.文中藤萝花给游览者的感觉是
。(用原文答)
3.文中加点词“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横线在文中画出)
4.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是( )
A.从主要到次要 B.从现象到本质 C,从原因到结果 D.从概括到具体
5.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列数字 B.作比较、举例子 C.举例子、打比方
6.文中的“寂寞”,意思是( )
A.孤单冷清 B.单调
7.文中的“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指 ,用“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一句的目的是为了()。
【拓展练习】
一.阅读
北京园林
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名城,它的名胜古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也许因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缘故,建筑师们博采各地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华贵,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艳丽,似乎只有这样才不失皇家的身份。
故宫、颐和园等建筑金碧辉煌,布局极为工整、对称。左边有一条游廊,右边也必有一条,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在各个大殿、各个宫院,大门外面都要摆两座石狮或麒麟,大门多是分左、中、右三扇。殿内的梁、柱高大,房屋宽敞而略显阴暗。这样的园林建筑似乎缺乏自然之趣,但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
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一段曲廊,一丛阶边的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无不在烘托气氛中起着微妙的作用。例如颐和园中的长廊,有一华里长,分成十几段,每段房楞上的彩绘或山,或水,或人,或物,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一幅“嫦娥奔月”的彩绘,人物形象棚棚如生,绘画者也许吸取了敦煌壁画里飞天图案的艺术精华,很有些“吴带当风”的味道,耐人细细地玩味。
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有时,在万绿丛中见一道飞檐,黄绿相间,相映成趣。大多数宫殿都铺着琉璃瓦,大红色的棱、柱,过于庄重,而幽雅倒显得欠缺了一点。也有例外,潭拓寺的大殿都是由灰色方砖铺地,墙壁都是灰暗的,同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古朴淡雅,别具风采。
北京周围的山水既有北方的粗犷,又具南方的秀丽,这正是建造园林的好地方。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建一座庙宇,半山腰修一个亭子,湖中建一座水榭,这时,可极少讲究对称,但考虑色调对比十分周到,山上的亭子要用大红和金黄的彩绘,水榭要灰暗些,庙宇要建得红墙绿瓦,显得庄严,肃穆。
这只是我对北京园林粗浅的介绍,若想真正领略到其中的妙处,还是请您亲自来游览北京的园林吧!
1.这篇文章采取什么关系的结构形式?
2.北京园林的三大特点是什么?
3.文中第3、4、5自然段各说明了什么中心?
4.“北京周围的山水既有北方的粗犷,又具南方的秀丽,这正是建造园林的好地方。”句中“这”指代什么?
5.文中第3段、第5段与苏州园林的第3段、第9段比较有何异同简要说明。
6.文章的结尾的含意是什么?
7.文章第1段的作用是什么?
8.文中第2段与第3、4、5段从结构关系和内容上看是怎样的?
二.作文
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生活中的美景随处可见:校园中寻求知识,是一道富有诗意的美景;家庭中感受亲情,是一道充满温馨的美景;社会中奉献真爱,是一道多彩多姿的美景……
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选择感受最深的某个方面,以“美景”为话题,写一篇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要求:
①在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前提下,文体不限,文题自拟。
②字迹清楚工整(若达到此项要求,评卷时可另加2分),字数不少于600宇。
③作文中请不要写出校名及真实的姓名
第十三课 苏州园林
【基础练习】
1.C 2.(1)说明 (2)描写
(3)描写、议论 (4)议论
3.BEF 4.D
【综合练习】
一 1.……池沼。 ‖……身在山间。 ‖……一景。
2.假山和池沼;池沼
3.不能。这是一个段首中心句,它规定了下文展开的先后顺序。
4.有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5.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6.高低屈曲任其自然;有的宽畅,就作为全园中心,有的成河道,就安排桥梁
7.D 8.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9:不能。因为一对调,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设艺术放到了次要的地位,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
10.假山的堆叠、假山与竹子花木的配合,形成不同的山景,使人产生“身在山间”的真切感受。
11.引用活水;宽畅的池沼作中心;桥梁不雷同;边沿高低屈曲;鱼戏莲叶间
12.A
二 1.D
2.“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3.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4.D
5.C(用排除法,没有用列数字和作比较) 6.B
7.追求自然美;这是为了将“人工美”与“自然美”作比较,以突出苏州园林花树的自然美。
【拓展练习】
北京园林
1.总一分一总
2.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艳丽。
3.(1)第一句话 (2)第一句话 (3)第一句话
4.指代“北京周围的山水……秀丽”(这前面的内容)。
5.⑴.《北京园林》的第3段与《苏州
园林》的第3段比较的异同:
①《北京园林》的第3段:北京园林金碧辉煌,布局极为工整、对称。园林建筑似乎缺乏自然之趣,但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是图案画。
②《苏州园林》的第3段: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追求自然之趣,是美术画。
⑵.《北京园林》的第5段与《苏州园
林》的第9段比较的异同:
①《北京园林》的第3段: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过于庄重,而幽雅倒显得欠缺了一点。古朴淡雅,别具风采。
②苏州园林第9段:极少使用彩绘,颜色不刺眼,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6.使读者产生对北京园林的想往。
7.评价北京名胜在世界上的地位。
8.总——分
篇6:初中语文阅读测试题
初中语文阅读测试题
在最新一期的《地球物理研究通讯》杂志上,英国伦敦大学的科学家们公布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英国科学家称,与地球不同,红色的火星并不具备磁吸力和厚密的大气层,宇宙中的各种强辐射均可以直接散布在火星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细胞生命体很难在火星表面存活,但如果地球探测器能够在火星表面下挖,当达到科学家们宣称的冻海层时,就极有可能会发现特殊的生命体。科学家们在火星上已经发现了一些沼气和其他可能存在生物活性的迹象,这些特征很像地球上洞穴当中的一些特征。这很可能就是一个地底生物圈活动的信号,以及附近地表硫酸盐黄钾铁矾聚集的迹象。这些都会成为火星上存在生命的有力证据。
英国伦敦大学教授、该研究项目负责人勒维斯-达特内尔说,目前,一些处于休眠状态的生命体仍然生活在火星表面以下,在这些区域,宇宙辐射的伤害作用非常低。在寻找火星生命体时,很大程度上要首先找到火星上存在水份,但火星表面上水流的痕迹却是数十亿年前留下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最顽强的细胞生命,也无法在如此大量宇宙辐射的情况下存活。对于目前的科学家们来说,寻找火星生命的第一步,就是要在火星上发现有水源存在。我们此前已经发现火星表面下可能存在一个冻海,这也是今后发射探测器需要确认的最激动人心的目标之一。
英国科学家还表示,火星大气里还含有大量的甲醛,高浓度的甲醛其实就是由甲烷氧化而来,这也很可能会证明火星土壤里存在生命。科学家在火星表面上探测到的甲烷气体含量不大,可能只有1亿分之105。科学家的这一结论基于专门用来测定火星大气成分的傅立叶行星分光计在火星上探测到一种不同于甲烷的气体甲醛。英国科学家通过分析计算出火星空气大气的甲醛浓度为千万分之1.3,认为这些甲醛是由于甲烷的氧化产生的,并估计每年火星上大约有250万吨甲烷被氧化产生为甲醛。勒维斯-达特内尔说,我认为非生物过程不可能制造这么大量的甲烷,唯一的可能是火星上存在生命。我的`结论是在火星的土壤里一定存在生命。
欧洲火星探测器拍摄的照片显示,火星赤道附近一个叫埃利泽姆的地区曾被一大片冰冻海洋覆盖。英国科学家称,这片海洋约来源于500万年前的一次灾难性洪水,这是目前人们推测火星上存在生命的最有力的证据。
12.下列不能作为火星上现在仍然存在生命的证明的一项是(3分)( )
A.火星上发现了沼气和其他可能存在的生物活性的迹象。
B.火星地表有硫酸盐黄钾铁矾聚集的迹象。
C.火星表面有陈旧的水流的痕迹。
D.火星的大气里含有大量的甲醛。
1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火星不具备磁吸力和厚密的大气层,强辐射可以直接散布在火星表面上,细胞生命体很难在火星表面存活。
B.在火星上发现水源,这是寻找火星生命的第一步,但目前火星表面没有任何有水源的迹象。
C.在火星地表以下,宇宙辐射的伤害作用非常低,一些处于休眠状态的生命体很有可能生活在这里。
D.目前人们推测火星上存在生命的最有力的证据,是火星赤道附近数十亿年前的一次灾难性的洪水。
14.科学家勒维斯达特内尔从火星大气里含有大量的甲醛这一现象,推出了火星的土壤里一定存
在生命的结论。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文字,将这一推理过程补充完整。(4分)
火星大气里含有大量的甲醛→→ →→ →在火星的土壤里一定存在生命。
参考答案:
12.C【解析】这个水流的痕迹是数十亿年前留下的,在大量宇宙辐射的情况下,在火星表面即使是最顽强的细胞生命也无法存活。
13.D【解析】火星赤道附近的灾难性洪水发生在500万年前,不是数十亿年前。
14.①大量的甲醛是由大量的甲烷氧化而来。(1分)②火星表面甲烷含量不大(1分)③甲烷是由生物过程制造而成。(1分)④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1分)(②③可互换)
篇7:初中语文趣味测试题
初中语文趣味测试题
1、“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
A、琵琶 B、古筝 C、扬琴
2、《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请问,“箜篌”是什么乐器:
A、拨弦乐器 B、击弦乐器 ()
3、”有板有眼“的”板“是我国传统音乐节奏中的:
A、强拍 B、弱拍 ()
4、我们常说”隔着门缝看人”,当我们隔着门缝看人时,看到的人:
A、比原来扁了 B、和原来一样 C、比原来宽了 ()
5、在古代,“爵”是一种什么器皿?
A、食器 B、酒器 ()
6、“白雪公主”这个形象最早来自于:
A、格林童话 B、安徒生童话 C、伊索寓言 ()
7、在“精卫填海”的故事里,“精卫”是
A、一个人 B、一只鸟 C、一只猴子 D、一条龙 ()
8、王昭君没有得到汉元帝的召见而远嫁匈奴单于,是因为:
A、王妃对她的陷害 B、画师歪曲她的形象 C、大臣说她的坏话 ()
9、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里,小美人鱼变成人是为了见到谁?
A、渔夫 B、皇后 C、王子 ()
11、“卧薪尝胆”说的是:
A、夫差 B、范蠡 C、管仲 D、勾践 ()
12、买椟还珠这则成语是用来比喻有些人
A、只注重事物外表,不重内涵 B、为了赚钱不择手段 C、善于掩盖事物本质 ()
13、屈原是春秋时代哪国人?
A、吴国 B、楚国 C、越国 D、齐国 ()
14、神话《白蛇传》中“白娘娘盗仙草”盗的是:
A、人参 B、冬虫夏草 C、灵芝 ()
15、杜甫诗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白诗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请问,成都为什么又叫做“锦城”或“锦官城”?
A、因蜀锦而得名 B、因锦江而得名 ()
16、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
A、华山 B、黄山 C、峨眉山 D、天姥山 D、庐山 ()
17、《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位于:
A、甘肃 B、新疆 C、青海 ()
18、“初出茅庐”中的“茅庐”本意是指谁的的住处?
A、刘备 B、诸葛亮 C、司马光 D、司马迁 ()
19、”红娘”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A、西厢记 B、牡丹亭 C、桃花扇 ()
20、在“夸父逐日”中,“夸父”是怎样追逐太阳的?
A、驾车 B、骑马 C、奔跑 D、飞行 ()
21、"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
A、历史研究 B、风水勘探 C、政治事件 ()
22、维纳斯是希腊神话中的
A、智慧女神 B、爱神和美神 C、自由女神 ()
篇8:初中语文山中访友同步测试题和答案
初中语文山中访友同步测试题和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湛蓝 禅心 B.憔悴 纯粹
C.树冠 携来 D.雄浑 唱和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3.下列各项中全部属于形声字的是
( )
A.憔、清、禅 B.澈、川、栀
C.淌、径、手 D.邀、唱、休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 ( )
②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 )
③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 ( )
④早晨,好清爽!心里的感觉好清爽! ( )
5.作者所说的“山中访友”其实就是“进山看景”,那如果把题目改成“进山看景”或是“游山看景”一类的形式好不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语段点将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1.这段文字运用了新奇的________手法,使树的形象与“我”融为一体,充满了童心童趣。
2.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段中对“山中朋友”使用的叙述人称由第________人称变换为第________人称。
3.第一自然段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一句中的“渡过”可以换为“度过”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段中第二自然段可以分为两层,请用“‖”在原文中标出,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迁移过关
①多谢西风!
②它把后园的桂花一齐吹放了,桐叶的飘零与黄花的憔悴,是诗人的形容词。这里只有花的芬芳,水的澄清,天的庄严而纯洁,以及一切虫儿的歌唱。
③我曾徘徊池边;那池中的游鱼,两两三三,交头接耳地过去了;戏水的白鹅,清影在波中浮耀,红掌儿翻向青天,年轻的鱼儿羞躲了;绿衣仙女似的翠鸟儿,嘤然一声,仿佛是报道晨妆才了;白鹭有时飞到堤边,静悄悄地站着,恰似一个披蓑的钓叟。
④我曾小立断桥,天未彩霞,倒影池塘之中,一片红光似火。我小立断桥,消磨了几度黯淡的黄昏,痴等新月的东升,惊醒了栖鸦之梦,垂杨倦了,桂花在隔院送香,黄橙添盖了颜色,青藤横撑了纤腰,天上的星儿摇摇欲坠。
⑤我曾慢步登楼:郭外的山光,郊外的村庄,遍野的牛羊,浅水湖中,尚有残荷点点:不是残荷,仿佛是落花片片,莫不是荷花又重开了?树叶青青,有如青草之争妍;雁儿阵阵,有如夏云之飞翔;苍烟渺渺,和着轻云袅袅,是谁在那儿嘘气如兰?望不断的天边,也有蝶儿成双的飞舞,也许有莺儿歌唱,燕子裁衣。
1.本文写的是( )季的景色,依据是(摘录原文语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第①自然段的'“多谢”一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景状物,有时会通过各种感官的感受来摹写,从文中第②段中摘录出从不同角度描写的句子。
嗅觉________________ 视觉________________
感觉________________ 听觉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所描写的景物有近景和远景,文中的第________自然段的景物都属近景,第________自然段的景物都属远景。
5.文中对景物的描写有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第④自然段描写的“垂杨”、“桂花”、“黄橙”、“青藤”本是静态景物,作者将它们都写成了动态,体现这些动态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 2.和:hé和平hè唱和 旋:xuán旋转 xuàn旋风 冠:guān树冠(张冠李戴) guàn冠军 柏:bǎi柏树 bó柏林 禅:chán 禅心 shàn禅让 3.A 4.①拟人 ②反问 ③比喻 ④反复 5.不好。以“山中访友”为题充分体现了文章的奇妙构思,更能抒发作者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一)1.想像 2.二 三 3.拟人 比喻 4.不可以。因为“渡过”后面一般接“河流”、“难关”等,而“度过”一般接“时光”、“假期”、“日子”等。文中是指过河,所以只能用“渡过”
5.第一层:开头至“交换眼神”,树、鸟、露珠和我友好交流第二层:从“我靠在一棵树上”到段末,“我”想像自己变成了一株树
(二)1.秋 残荷点点、雁儿阵阵 2.“多谢”表达对西风带来美丽秋景的感激之情,全文正是以此为基调描绘秋景的 3.嗅觉:花的芬芳 视觉:水的澄清感觉:天的庄严而纯洁听觉:一切虫儿的歌唱
4.三五 5.倦 送(香) 添盖 撑
【提示】
“基础训练”第3题:B中的“川”,C中的“手”。D中的“休”均不是形声字。
“点将过关”(一)第5题:第一层叙事主体是自然界的朋友,第二层则是“我”。
★ 课外阅读的讲话稿
【初中语文蟋蟀测试题及答案(合集8篇)】相关文章: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未来的汽车2022-06-25
七年级下册语文考试范文2023-12-24
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作文:未来的家乡2022-09-19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2023-08-19
2022潍坊高三语文一摸作文2022-09-27
老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反思2023-12-18
回味作文800字初中2023-10-31
初中修辞手法训练题及答案2022-06-01
初一下册生物期中试卷2023-04-28
动力学知识点总结2022-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