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王俭,字仲宝的阅读附答案总结

时间:2022-06-03 11:08:09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文言文王俭,字仲宝的阅读附答案总结(精选6篇)由网友“豆浆包ovo”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了文言文王俭,字仲宝的阅读附答案总结,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文言文王俭,字仲宝的阅读附答案总结

篇1:文言文王俭,字仲宝的阅读附答案总结

文言文王俭,字仲宝的阅读附答案总结

文言文,完成4~7题。

王俭,字仲宝,生而僧绰遇害,为叔父僧虔所养。幼笃学,手不释卷。宾客或相称美,僧虔曰:“我不患此儿无名,正恐名太盛耳。”乃手书崔子玉《座右铭》以贻之。

升明二年,为长史兼侍中,以父终此职,固让。先是齐高帝为相,欲引时贤参赞大业。俭素知帝雄异,后请间言于帝曰:“功高不赏,古来非一,以公今日位地,欲北面居人臣,可乎?”帝正色裁之,而神采内和。时客有姓谭者,诣俭求官,俭谓曰:“齐桓灭谭,那得有君?”答曰:“谭子奔莒,所以有仆。”俭赏其善据,卒得职焉。

高帝践祚,与俭议佐命功臣,从容谓曰:“卿谋谟之功,莫与为二,卿止二千户,意以为少。”俭曰:“昔宋祖创业,佐命诸公,开国不过二千。以臣比之,唯觉超越。”上笑曰:“张良辞侯,何以过此!”

建元元年,改封南昌县公。时都下舛杂,且多奸盗,上欲立符伍,家家以相检括。俭谏曰:“京师翼翼,四方是凑,必也持符,于事既烦,理成不旷,谢安所谓‘不尔何以为京师’。”乃止。是岁,有司奏定郊殷之礼,俭以为:“宜以今年十月殷祭宗庙,自此以后,五年再殷祭。二年正月上辛,有事南郊,即以其日还祭明堂,又用次辛飨祀北郊,而并无配。”从之。

初,宋明帝紫极殿珠帘绮柱,饰以金玉,江左所未有。高帝欲以其材起宣阳门,俭与褚彦回及叔父僧虔联名表谏,上手诏酬纳。宋世,宫门外六门城设竹篱。是年初,有发白虎樽言“白门三重门,竹篱穿不完”。上感其言,改立都墙。俭又谏,上答曰:“吾欲后世无以加也。”朝廷初基,制度草创,俭问无不决。上每曰:“《诗》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今天为我生俭也。”其年固请解选,见许。

五年,俭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固让。六年,重申前命。先是诏俭三日一还朝,尚书令史出外咨事,上以往来烦数,诏俭还尚书下省,月听十日出外。俭启求解选,上不许。七年,乃上表固请,见许,改领中书监,参掌选事。其年疾,上亲临视。薨,年四十八。

俭寡嗜欲,唯以经国为务,车服尘素,家无遗财。手笔典裁,为当时所重。

(选自《南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乃手书崔子玉《座右铭》以贻之 贻:赠送

B.后请间言于帝 间:间谍

C.其年固请解选,见许 许:允许

D.上亲临视 临:前往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以父终此职 以勇气闻于诸侯

B.卒得职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乃上表固请 见犯乃死,重负国

D.为当时所重 吾属今为之虏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俭幼年时就十分喜欢学习。因父亲早逝,王俭由叔父抚养长大,面对宾客的称赞,叔父担心他以后会名声太大。

B.王俭富有远见

。齐高帝任宰相时,王俭想召集当时的'才俊协助齐高帝夺取天下,并暗中进言齐高帝,说他已难为人臣。

C.王俭多次进谏都被皇帝采纳。齐高帝曾想立符伍制度被王俭劝止了,有司制定郊殷之礼时,王俭的意见也被采纳了。

D.王俭为官清正廉洁。王俭出行朴素,家无余产,生前只把治理国家作为要务,深得皇帝的信赖,并被当时的人敬重。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客有姓谭者,诣俭求官,俭谓曰:“齐桓灭谭,那得有君?”(5分)

译文:

(2)昔宋祖创业,佐命诸公,开国不过二千,以臣比之,唯觉超越。(5分)

译文:

答案:

4.B(3分)(间:暗暗地。)

5.D(3分)(为:均表示被动,可译为“被”。A.以:因为,连词;凭借,介词。B.焉:表示陈述语气,不译;兼词,可译为“于此”。C.连词,于是、就;连词,才。)

6.B(3分)(“王俭想召集当时的才俊”不合文意,“说他已难为人臣”中的“他”有歧义。)

7.(1)当时有个姓谭的客人,到王俭这里求官做,王俭对他说:“齐桓公灭掉了谭国,哪能够还有你这位姓谭的人?”(“客有姓谭者”“诣”“那得”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前朝宋高祖打天下,辅佐他创业的各位大臣中,开国功臣也不过得到两千户的食邑,拿我跟他们相比,只觉得我受的恩惠已经超过他们了。(“佐命”“二千”“以”各1分,句意通顺2分

篇2:王俭字仲宝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俭字仲宝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俭,字仲宝,生而僧绰遇害,为叔父僧虔所养。幼笃学,手不释卷。宾客或相称美,僧虔曰:“我不患此儿无名,正恐名太盛耳。”乃手书崔子玉《座右铭》以贻之。

升明二年,为长史兼侍中,以父终此职,固让。先是齐高帝为相,欲引时贤参赞大业。俭素知帝雄异,后请间言于帝曰:“功高不赏,古来非一,以公今日位地,欲北面居人臣,可乎?”帝正色裁之,而神采内和。时客有姓谭者,诣俭求官,俭谓曰:“齐桓灭谭,那得有君?”答曰:“谭子奔莒,所以有仆。”俭赏其善据,卒得职焉。

高帝践祚,与俭议佐命功臣,从容谓曰:“卿谋谟之功,莫与为二,卿止二千户,意以为少。”俭曰:“昔宋祖创业,佐命诸公,开国不过二千。以臣比之,唯觉超越。”上笑曰:“张良辞侯,何以过此!”

建元元年,改封南昌县公。时都下舛杂,且多奸盗,上欲立符伍,家家以相检括。俭谏曰:“京师翼翼,四方是凑,必也持符,于事既烦,理成不旷,谢安所谓‘不尔何以为京师’。”乃止。是岁,有司奏定郊殷之礼,俭以为:“宜以今年十月殷祭宗庙,自此以后,五年再殷祭。二年正月上辛,有事南郊,即以其日还祭明堂,又用次辛飨祀北郊,而并无配。”从之。

初,宋明帝紫极殿珠帘绮柱,饰以金玉,江左所未有。高帝欲以其材起宣阳门,俭与褚彦回及叔父僧虔联名表谏,上手诏酬纳。宋世,宫门外六门城设竹篱。是年初,有发白虎樽言“白门三重门,竹篱穿不完”。上感其言,改立都墙。俭又谏,上答曰:“吾欲后世无以加也。”朝廷初基,制度草创,俭问无不决。上每曰:“《诗》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今天为我生俭也。”其年固请解选,见许。

五年,俭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固让。六年,重申前命。先是诏俭三日一还朝,尚书令史出外咨事,上以往来烦数,诏俭还尚书下省,月听十日出外。俭启求解选,上不许。七年,乃上表固请,见许,改领中书监,参掌选事。其年疾,上亲临视。薨,年四十八。

俭寡嗜欲,唯以经国为务,车服尘素,家无遗财。手笔典裁,为当时所重。

(选自《南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乃手书崔子玉《座右铭》以贻之 贻:赠送

B.后请间言于帝 间:间谍

C.其年固请解选,见许 许:允许

D.上亲临视 临:前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以父终此职 以勇气闻于诸侯

B.卒得职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乃上表固请 见犯乃死,重负国

D.为当时所重 吾属今为之虏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俭幼年时就十分喜欢学习。因父亲早逝,王俭由叔父抚养长大,面对宾客的称赞,叔父担心他以后会名声太大。

B.王俭富有远见

。齐高帝任宰相时,王俭想召集当时的'才俊协助齐高帝夺取天下,并暗中进言齐高帝,说他已难为人臣。

C.王俭多次进谏都被皇帝采纳。齐高帝曾想立符伍制度被王俭劝止了,有司制定郊殷之礼时,王俭的意见也被采纳了。

D.王俭为官清正廉洁。王俭出行朴素,家无余产,生前只把治理国家作为要务,深得皇帝的信赖,并被当时的人敬重。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客有姓谭者,诣俭求官,俭谓曰:“齐桓灭谭,那得有君?”(5分)

译文:

(2)昔宋祖创业,佐命诸公,开国不过二千,以臣比之,唯觉超越。(5分)

译文:

答案:

1.B(3分)(间:暗暗地。)

2.D(3分)(为:均表示被动,可译为“被”。A.以:因为,连词;凭借,介词。B.焉:表示陈述语气,不译;兼词,可译为“于此”。C.连词,于是、就;连词,才。)

3.B(3分)(“王俭想召集当时的才俊”不合文意,“说他已难为人臣”中的“他”有歧义。)

4.(1)当时有个姓谭的客人,到王俭这里求官做,王俭对他说:“齐桓公灭掉了谭国,哪能够还有你这位姓谭的人?”(“客有姓谭者”“诣”“那得”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前朝宋高祖打天下,辅佐他创业的各位大臣中,开国功臣也不过得到两千户的食邑,拿我跟他们相比,只觉得我受的恩惠已经超过他们了。(“佐命”“二千”“以”各1分,句意通顺2分

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抒情散文知识点

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

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

以描绘景物为主的。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篇3:文言文王彦章死节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王彦章死节阅读附答案

唐兵攻兖州,末帝召彦章,使率五百骑守捉①东路,彦章以兵少战败,被擒。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之。彦章谢曰:“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且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遂见杀,年六十一。

【注释】①守捉: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军、城、镇、守捉皆有使。

【小题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

彦 章 武 人 不 知 书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3分)

(1)活( ) (2)谢( ) (3)见( )

【小题3】说说“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的意思。(2分)

【小题4】选文记叙他“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5】选文主要表现了王章彦的一种什么样的精神?(2分)

【小题1】彦章/武人/不知书(划一处即可,1分)

【小题1】(1)使……活下来(2)推辞(3)被(每小题1分,共3分)

【小题1】哪有早晨侍候梁帝晚上却服侍晋王的道理,这样我活着有何脸面见天下的人呢!(2分)

【小题1】用他自己的话说明他的忠义。(2分)

【小题1】表现了王彦章英勇善战、宁死不屈、爱国忠君的精神。(2分)

解析【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引用自己的话来表明自己的忠义特征。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篇4:《毋丘俭字仲恭,河东闻喜人也》阅读附答案解析

正始中,俭以句骊数侵叛。督诸军步骑万人出玄菟,从诸道讨之。句骊王宫将步骑二万人,进军沸流水上,大战梁口。宫连破走。俭遂束马县车,以登丸都,屠句骊所都,斩获首虏以千数。句骊沛者名得来,数谏宫,宫不从其言。得来叹曰:“立见此地将生蓬篙。”遂不食□死,举国贤之。俭令诸军不坏其墓,不伐其树,得其妻子,皆放遣之。宫单将妻子逃窜。俭引军还。

六年,复征之,宫遂奔买沟。俭遣玄菟太守王颀追之,过沃沮千有余里,至肃慎氏南界,刻石纪功,刊丸都之山,铭不耐之城。诸所诛纳八千余口,论功受赏,侯者百余人。穿山溉灌,民赖其利。迁左将军,假节监豫州诸军事,领豫州刺史,转为镇南将军。诸葛诞战于东关,不利,乃令诞、俭对换。诞为镇南,都督豫州。俭为镇东,都督扬州。吴太傅诸葛恪围合肥新城,俭与文钦御之,太尉司马孚督中军东解围,恪退还。

初,俭与夏侯玄、李丰等厚善。杨州刺史前将军文钦,曹爽之邑人也。骁果粗猛,数有战功,好增虏获,□徼宠赏,多不见许,怨恨日甚。俭以计厚待钦,情限好洽。钦亦感戴,投心无二。正元二年正月,有彗星数十丈,西北竟天,起于吴、楚之分。俭、钦喜,以为己样。遂矫太后诏,罪状大将军司马景王,移诸郡园,举兵反。迫胁淮南将守诸别屯者,及吏民大小,皆入寿春城,为坛于城西,歃血称兵为盟,分老弱守城,俭、钦自将五六万众渡淮,西至项。俭坚守,钦在外为游兵。

大将军统中外军讨之。别使诸葛诞督豫州诸军从安风津拟寿春,征东将军胡遵督青、徐诸军出于谯、宋之间,绝其归路。大将军屯汝阳,使监军王基督前锋诸军据南顿以待之。令诸军皆坚壁勿与战。俭、钦进不得关,退恐寿春见袭,不得归,计穷不知所为。

淮南将士,家皆在北,众心沮散,降者相属,惟淮南新附农民为之用。大将军遣兖州刺史邓艾督泰山诸军万余人至乐嘉,示弱以诱之,大将军寻自洙至。钦不知,果夜来欲袭艾等,会明,见大军兵马盛,乃引还。大将军纵骁骑追击,大破之,钦遁走。是日,俭闻钦战败,恐惧夜走,众溃。比至慎县,左右人兵稍弃俭去,俭独与小弟秀及孙重藏水边草中。安风津都尉部民张属就射杀俭,传首京都高考语文原创预测卷01(广东卷)。属封侯。秀、重走入吴。将士诸为俭、钦所迫胁□,悉归降。俭子甸为治书侍御史先时知俭谋将发私出将家属逃走新安灵山上别攻下之夷俭三族钦亡入吴吴以钦为都护,假节、镇北大将军、幽州牧、谯侯。

(选自《三国志》,有删减)

注:束马县车,束马,把马蹄包起,防止马滑倒;县车,悬车,把车子钩牢,以防脱落。把马脚裹起来,把车吊上山去。形容走山路的艰险情况。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过沃沮千有余里 过:超过、越过

B.穿山溉灌,民赖其利 赖:依赖、依靠

C.有彗星数十丈,西北竟天 竟:从头到尾跨过

D.众溃。比至慎县 比:靠近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D项,比:等到。 “鳞次栉比”中的“比”才是靠近、挨着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6.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①遂不食□死

②□徼宠赏,多不见许

③将士诸为俭、钦所迫胁□

A.①而 ②则 ③之 B.①而 ②以 ③者

C.①乃 ②以 ③之 D.①乃 ②则 ③者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使用。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第①句写句骊沛者得来劝谏句骊王不被采纳,因而绝食而亡,绝食是死的一种方式方法,因此是死的状语,“而”字可以放在状语和中心语之间,作表修饰的连词。第②句根据上下文意思可知,扬州刺史文钦喜欢虚报俘虏人数,企图获得崇尚,两句之间是一种目的关系,表目的的连词,应选择“以”,而不是表顺承的“则”字。第③句理解难度稍大,考生可将这两个字带入原句,加以分析,或许可以发现,放入“者”字,这是个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可译为“那些被毋丘俭和文钦所胁迫的将士”,“者”字是定语后置的标志,“之”也可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但它一般是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比如“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篇5:《杨徽之,字仲猷,建州浦城人》阅读附答案

杨徽之,字仲猷,建州浦城人。祖郜,仕闽为义军校。家世尚武,父澄独折节为儒,终浦城令。徽之幼刻苦为学,邑人江文蔚善赋,江为能诗,徽之与之游从,遂与齐名。尝肄业于浔阳庐山,时李氏据有江表,乃潜服至汴、洛,以文投窦仪、王朴,深赏遇之。

乾德初,与郑^并出为天兴令,府帅王彦超素知其名,待以宾礼。蜀平,移峨眉令。时宋白宰玉津,多以吟咏酬答。复为著作佐郎、知全州,就迁左拾遗、右补 阙。太平兴国初,代还。太宗素闻其诗名,因索所著。徽之以数百篇奏御,且献诗为谢,其卒章有“十年流落今何幸,叨遇君王问姓名”语。太宗览之称赏,自是圣 制多以别本为赐。迁侍御史、权判刑部。尝属疾,遣尚医诊疗,赐钱三十万。

时刘昌言拔自下位,不逾时参掌机务,惧无以厌人望,常求自安之计文言文阅读答案 归有光《项脊轩志》文言文阅读答案 归有光《项脊轩志》。董俨为右计使,欲倾昌言代之,尝谓徽之曰:“上遇张洎、钱若水甚厚,旦夕将大用。”有直史馆钱熙者,与昌言厚善,诣徽之,徽之语次及之。熙遽以告昌言,昌言以告洎。洎方固宠,谓徽之遣熙构飞语中伤己, 遂白上。上怒,召昌言质其语。出徽之为山南东道行军司马,熙落职通判朗州。徽之未行,改镇安军行军司马。

未几,以足疾请告,上取名药以赐。郊祀不及扈从,车驾北巡,徽之力疾辞于苑中。上顾谓曰:“卿勉进医药,比见,当不久也。”及驻跸大名,特降手诏存谕。明年春正月,车驾还,又遣使临问。卒,年八十。

徽之纯厚清介,守规矩 ,尚名教,尤疾非道以干进者。尝言:“温仲舒、寇准用搏击取贵位,使后辈务习趋竞,礼俗浸薄。”世谓其知言。徽之寡 谐于俗,唯李P、王v深所推服,与石熙载、李穆、贾黄中为文义友。自为郎官、御史,朝廷即待以旧德。善谈论,多识典故,唐室以来士族人物,悉能详记。酷好 吟咏,每对客论诗,终日忘倦。既没,有集二十卷留于家,上令夏侯峤取之以进。徽之无子。后徽之妻王卒,及葬,复以缗帛赐其家。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徽之与之游从游:游学

B.欲倾昌言代之倾:排挤

C.谓徽之遣熙构飞语中伤己构:捏造

D.尚名教,尤疾非道以干进者干:干涉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因索所著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①且献诗为谢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C.①召昌言质其语②其皆出于此乎

D.①徽之寡谐于俗②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有直史馆钱熙者,与昌言厚善,诣徽之,徽之语次及之.(3分)

(2)温仲舒、寇准用搏击取贵位,使后辈务习趋竞,礼俗浸薄.(4分)

12.第Ⅰ卷文言文中杨徽之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

9.D (干:谋求)

10.D(A介词,于是/介词,凭借;B

连词,并且/副词,将要;C代词,他的/语气词,大概D.介词,与/介词,与)

11.(1)直史馆有一个叫钱熙的人,与昌言非常交好,(有一次)拜访徽之,徽之在交谈中说及此事。 (“善”1分;“诣”1分;大意2分。)

(2)温仲舒、寇准用拼搏奋进来获取高位,使后辈务必学习他们的志趣和奋进精神,使(通过关系提升官位的)礼仪流俗逐渐浮薄淡化。 ( “搏击” 1分;“趋竞”1分;大意2分。)

12. ①才艺高超②待友真诚③为人正直④不随流俗 (1点1分,共4分)

篇6: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的原文及阅读答案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的原文及阅读答案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汉乾祐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从平李守贞,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广顺中,从世宗征刘崇,力战有功,迁东西班都虞候,改铁骑都虞候,转本军右第二军都校。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赏赍有加。

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及司超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刺史。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审琦选轻骑衔枚夜发,信宿至城下,大败舒人,令图得复还治所。世宗围濠州,审琦率敢死士数千人拔其水砦,夺月城,濠州遂降。及攻楚州,城将陷,审琦意淮人必遁,设伏待之。少顷,城中兵果凿南门而溃,伏兵击之,斩数千级,系五千余人,献于行在。

建隆二年,出为忠正军节度。在镇八年,为政宽简。所部邑令以罪停其录事吏,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请按之。审琦曰:“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闻者叹服。开宝六年,与高怀德并加同平章事。七年,卒,年五十。

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赐中书令,追封琅琊郡王。葬日,又为废朝。

审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骑射。镇寿春,岁得租课,量入为出,未尝有所诛求。素不能饮,尝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也。方与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自此侍宴常引满,及归私家即不能饮,或强饮辄病。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宰不得专县事 专:独自管理

B.审琦暴疾,不能语 暴:凶残

C.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 治:安定

D.何靳之不令饮 靳:吝啬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命审琦及司超以精骑攻其城②及卒,又幸其第

B.①令图为舒人所逐 ②葬日,又为废朝

C.①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 ②所部邑令以罪停其录事吏

D.①与高怀德并加同平章事  ②方与朕共享富贵

7.下列的断句,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

B.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

C.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

D.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审琦的祖先是辽西人,后来迁居洛阳,后汉时他隶属周祖军中,因为性格纯厚严谨,很得周祖的信任。后来又跟随周世宗征讨刘崇,立下战功。

B.审琦离京担任忠正军节度使时,幕僚请求审查越权行事的县令,审琦认为县令做得对,自己只是镇守一方的将领,不能对他进行审查。

C.皇帝亲征淮南时,因舒州城坚固没有攻下。后来审琦奉命与司超一起率领精锐骑兵一夜就攻克了,同时还擒获了舒州刺史。

D.审琦生重病不能说话,皇帝亲临探视;审琦死后,皇帝亲自到他家中,哭得很哀痛;审琦下葬那天,皇帝停止上朝,这些都表明审琦深受皇帝的关爱与器重。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4分)

②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表现审琦“重厚有方略”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答案:

5.B( B.暴:突然 )

6.C(均为介词,因为。A.指示代词,这,指舒州城/人称代词,他的;B.介词,表被动,被/介词,表原因,因为;D.连词,和/介词,和。)

7.A

8.B(审琦认为“自己只是镇守一方的将领,不能对他进行审查”错。)

9.(1)①世宗召集禁军的各位校官在园苑中聚宴射箭,王审琦连续射中靶子,世宗称赞他,大加赏赐。(“宴射苑中”省略倒装准确翻译1分,“连”译为“连续”1分,“嘉”译为“赞赏、称赞”1分,句意1分。) ②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日”准确翻译1分,句意1分。)

(2)①选轻骑衔枚夜发,信宿至城下,大败舒人;②审琦意淮人必遁,设伏待之;③岁得租课,量入为出,未尝有所诛求。(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引用原文或相同意思的概括皆可。)

译文:

王审琦,字仲宝,他的祖先是辽西人,后来搬家到了洛阳。后汉乾佑初年,隶属周祖帐下,性格单纯谨慎,周祖十分亲近信任他。跟从周祖平定李守贞,因为功劳被任命为厅直左番副将。广顺年间,历次担任东西两班的行首、内殿直都知、铁骑指挥使等职务,跟从周世宗征讨刘崇,奋力作战立了大功,调动官职做了东西班都虞候,改任铁骑都虞候,调任本部军队右第二军都校。世宗召集禁军的各位校官在园苑中聚宴射箭,王审琦连续射中靶子,世宗称赞他,大加赏赐。

周世宗亲自征伐淮南,舒州城墙坚固未能攻下,下诏让郭令图担任刺史,命令王审琦从中路带领骑兵进攻舒州城,一晚上就攻下舒州城,捉住了舒州刺史。郭令图已经进入城中,王审琦等人于是去救援黄州,几天后,令图被舒州人驱赶。王审琦选拔轻装骑兵嘴里含着木棍在夜里出发,中间住了两夜,就到达舒州城,打败了舒州人,令图能够回到原来的官衙。周世宗围困濠州,王审琦率领几千名敢死战士攻下了水砦,夺取了月城,濠州于是投降。等到进攻楚州,城池将要陷落的时候,王审琦预料淮人定会逃跑,于是设置埋伏等待他们。不久,城中的士兵果然凿开南门而溃逃,埋伏的士兵攻击他们,斩杀了几千人,俘虏了五千多人,到皇帝临时驻扎的地方献功。

建隆二年,出京做了忠正军节度使。在任上镇守八年,施政宽厚简单。所管理的属县中有个县令因为一个官吏犯法就停了那个小官吏的职务,幕僚上告县令没有首先请求上级(就擅自做主),请求处理他。王审琦说:“五代以来,诸侯强横,县令官员不能够行使自己的职权。现在天下太平,我驻守边疆重镇,然而我管辖的县令能够斥责撤掉狡猾的属官,确实是值得赞扬的,有什么该处理的呢?”听到这话的人都很佩服。七年,王审琦死去,年龄才五十岁。

开始,王审琦得了急病,不能说话,太祖亲自来看他,等到他死了,又到他家里去,哭得很悲伤。死后,赐给他中书令的官职,追封他做琅琊郡王,待遇增加一等。埋葬他那一天,又因为他停止上朝一天。

王审琦沉稳宽厚有谋略,尤其擅长骑马射箭。镇守寿春,每年收取租税,按照收入的多少来支出,从来没有过分的要求。一向不能饮酒,曾经陪皇帝饮酒,太祖喝酒到兴头上,仰头向天祈祷说:“酒,是上天赐给的美好待遇;王审琦,是我的布衣朋友。这正是帮我兴旺发达共同享受的时候,为什么对他那么吝啬不让他喝酒呢?”祈祷完毕,回头对王审琦说:“上天一定会赐给你酒量,试着喝一杯,不要害怕。”审琦接受皇帝命令,喝了十杯也不难受。

头牌王宝国阅读答案

李德辉字仲实文言文阅读答案

石门高氏祠堂联

尚氏祠堂对联

陈氏祠堂通用对联有哪些

黄氏祠堂对联

江西刘氏祠堂对联

邱氏家族对联范文

梁书·萧琛传阅读理解附答案

《梁书·江革传》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王俭,字仲宝的阅读附答案总结
《文言文王俭,字仲宝的阅读附答案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言文王俭,字仲宝的阅读附答案总结(精选6篇)】相关文章:

萧彦字思学泾县人原文及译文2023-01-20

班超字仲升阅读答案2023-12-16

Why not….?/What about…?直传答案题2022-05-25

萧韩家奴简介2022-07-23

《梁书何胤传》原文及翻译2022-07-25

《张文谦,字仲谦,邢州沙河人》原文及译文2022-04-29

明史·杨继盛传阅读附答案2022-10-07

管鲍之交阅读答案2024-02-25

后汉书班超传2022-04-30

《京镗字仲远,豫章人也》阅读答案及译文202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