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谦,字仲谦,邢州沙河人》原文及译文

时间:2022-04-29 11:31:5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糖小碗”为你分享10篇“《张文谦,字仲谦,邢州沙河人》原文及译文”,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张文谦,字仲谦,邢州沙河人》原文及译文

篇1:《张文谦,字仲谦,邢州沙河人》原文及译文

《张文谦,字仲谦,邢州沙河人》原文及译文

张文谦,字仲谦,邢州沙河人。幼聪敏,善记诵,与太保刘秉忠同学。世祖居潜邸,受邢州分地,秉忠荐文谦可用。岁丁未,召见,应对称旨,命掌王府书记,日见信任。邢州当要冲,初分二千户为勋臣食邑,岁遣人监领,皆不知抚治,征求百出,民弗堪命。或诉于王府。文谦与秉忠言于世祖曰:“今民生困弊,莫邢为甚。盍择人往治之,责其成效,使四方取法,则天下均受赐矣。”于是乃选近侍脱兀脱、尚书刘隶、侍郎李简往。三人至邢协心为治洗涤蠹敝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由是世祖益重儒士,任之以政,皆自文谦发之。

岁辛亥,宪宗即位。文谦与秉忠数以时务所当先者言于世祖,悉施行之。世祖征大理,国主高祥拒命,杀信使遁去。世祖怒,将屠其城。文谦与秉忠、姚枢谏曰:“杀使拒命者高祥尔,非民之罪,请宥之。”由是大理之民赖以全活。己未,世祖帅师伐宋,文谦与秉忠言:“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杀。”世祖曰:“期与卿等守此言。”既入宋境,分命诸将毋妄杀,毋焚人室庐,所获生口悉纵之。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立中书省,首命王文统为平章政事,文谦为左丞。建立纲纪,讲明利病,以安国便民为务。诏令一出,天下有太平之望。而文统素忌谦,谟(谋划)谋之际屡相可否,积不能平,文谦遽求出,诏以本官行大名等路宣抚司事。临发,语文统曰:“民困日久,况当大旱,不量减税赋,何以慰来苏之望?”文统曰:“上新即位,国家经费止仰税赋,苟复减损,何以供给?”文谦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俟时和岁丰,取之未晚也。”于是蠲(juān免除)常赋什之四,商酒税什之二。文谦蚤从刘秉忠,洞究术数;晚交许衡,尤粹于义理之学。为人刚明简重,几所陈于上前,莫非尧、舜仁义之道。数忤权幸,而是非得丧,一不以经意。家惟藏书数万卷。尤以引荐人材为己任,时论益以是多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召见,应对称旨 称:符合

B.命掌王府书记,日见信任 见:看见

C.悉施行之 悉:全、都

D.时论益以是多之 多:称赞、重视

11.全都能体现张文谦以尧舜仁义之道劝谏皇上的一项是 ()

①岁丁未,召见,应对称旨。②今民生困弊,莫邢为甚。盍择人往治之。③杀使拒命者高祥尔,非民之罪,请宥之。④分命诸将毋妄杀,毋焚人室庐,所获生口悉纵之。⑤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杀。⑥民困日久,况当大旱,不量减税赋,何以慰来苏之望?

A.①②⑥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12.下列语句句读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人至/邢协心/为治洗/涤蠹敝/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

B.三人至/邢协心/为治洗涤蠹敝/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

C. 三人至邢/协心为治洗/涤蠹敝/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

D.三人至邢/协心为治/洗涤蠹敝/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盍择人往治之,责其成效,使四方取法,则天下均受赐矣。

(2)既入宋境,分命诸将毋妄杀,毋焚人室庐,所获生口悉纵之。

(3)数忤权幸,而是非得丧,一不以经意。

参考答案

10.B(见,表被动)

11.C (①是他受到世祖的赏识④写世祖听从劝谏后的做法,⑥是对王文统说的话)

12.D

13.(1) 为什么不选派人去治理这地方,要求他治出成效,使得各地都能够效法邢州,那么天下都受到您的恩赐了。

(2) 进入南宋境内以后,忽必烈分别命令各将领不要胡乱杀人,不要烧人房屋,所获得的俘虏全都放掉。

(3)屡次触犯权臣和宠臣,但自己的进退得失,全不放在心上。

【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文谦,字仲谦,是邢州沙河人。他幼年聪明,才思敏捷,记忆力强,和太保刘秉忠是同学。忽必烈(还没有成为元世祖)住在潜邸(皇储未正名时居住的宅第,取“潜龙勿用”意)的时候,受封邢州的土地,刘秉忠推荐张文谦,说他可以被任用。丁未年,忽必烈召见张文谦,张应答很合忽必烈的心意,于是忽必烈命令他做王府的书记官,一天天地被重用。邢州处于要道,刚开始忽必烈把这里的二千户百姓分给功勋之臣做食邑,每年派人去监督征收粮食钱财,这些人都不知道安抚、治理老百姓,各种各样的征收名目繁多,百姓不能忍受这样的政令。有人向王府诉苦。文谦和秉忠对忽必烈说:“现在百姓生活困顿,没有哪处比邢州更厉害的了。为什么不选派人去治理这地方,要求他治出成效,使得各地都能够效法邢州,那么天下都受到您的恩赐了。”在此情况下忽必烈就挑选身边的侍臣脱兀脱、尚书刘肃和侍郎李简一起去。三个人到了邢州,同心协力地治理,清除坏官,革灭豪强,流亡在外的百姓又都回来了,不到一个月,人口增加了十倍。因为这件事忽必烈更加看重儒生,任用他们当官,这都是从张文谦开始的。

辛亥年,宪宗即位。文谦和秉忠屡次把当时应该放在首位的事务说给忽必烈听,忽必烈都一一照做。忽必烈征讨大理国,国主高祥违抗命令,杀了忽必烈的信使逃亡而去。忽必烈大怒,将要屠杀城中百姓。文谦和秉忠、姚枢进谏说:“杀了使者违抗命令的`是高祥啊,这不是百姓的罪过,请您原谅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下大理的百姓靠他们的话全部存活下来。己未年,忽必烈带领军队攻打南宋,文谦和秉忠说:“大王的军队,重在征讨,不在战斗,对南宋百姓应该一样用仁义对待,不能滥杀无辜。”忽必烈说:“希望大家一起遵守这样的诺言。”进入南宋境内以后,忽必烈分别命令各将领不要胡乱杀人,不要烧人房屋,所获得的俘虏全都放掉。

中统元年,忽必烈即位为元世祖,设立中书省,首先任命王文统为平章政事,张文谦为左丞相。张文谦帮助元世祖建立朝纲,讲解利害,把安抚国家、方便人民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元世祖的命令一出,天下就有太平的希望。但是王文统向来嫉妒贤能,朝中谋划商议的时候,屡次否定对方的意见,王积怨不能平息。(文统为人忌刻,初立中书时,张文谦为左丞。文谦素以安国利民自负,故凡讲论建明,辄相可否,文统积不能平,思有以陷之,文谦竟以本职行大名等路宣抚司事而去。《王文统列传》)张文谦急切请求出朝做官,世祖命令他凭左丞的身份做大名等行政区域的宣抚司事。临走的时候,张文谦对王文统说:“百姓困乏的日子很久了,况且又逢着大旱,不减免税赋,怎么能够抚慰百姓,从疾苦中获得重生的希望呢?”文统说:“皇上刚登上皇位,国家的费用只依仗税赋,如果再减免,凭什么供给皇上的用度呢?”张文谦说:“百姓富足了,皇上怎能不富足呢!等到时节和顺,年成丰足,再照常征收也不晚。”于是免除了通常赋税的十分之四,酒税的十分之二。

文谦早年跟从刘秉忠,深入地研究方术和算学;晚年和许衡交往,尤其精通儒家的义理。为人刚直明理,简朴持重,凡是向皇上陈述劝谏的,总是尧舜仁义之道。屡次触犯权臣和宠臣,但自己的进退得失,全不放在心上。家里只有藏书几万卷。尤其是把引荐贤良人才作为自己的责任,因而受到当时舆论的称赞。

篇2:张文谦传阅读练习题答案及译文

张文谦传阅读练习题答案及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张文谦,字仲谦,邢州沙河人。幼聪敏,善记诵,与太保刘秉忠同学。世祖居潜邸,受邢州分地,秉忠荐文谦可用。岁丁未,召见,应对称旨,命掌王府书记,日见信任。邢州当要冲,初分二千户为勋臣食邑,岁遣人监领,皆不知抚治,征求百出,民弗堪命。或诉于王府。文谦与秉忠言于世祖曰:今民生困弊,莫邢为甚。盍择人往治之,责其成效,使四方取法,则天下均受赐矣。于是乃选近侍脱兀脱、尚书刘隶、侍郎李简往。三人至邢,协心为治,洗涤蠹敝,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由是世祖益重儒士,任之以政,皆自文谦发之。

岁辛亥,宪宗即位。文谦与秉忠数以时务所当先者言于世祖,悉施行之。世祖征大理,国主高祥拒命,杀信使遁去。世祖怒,将屠其城。文谦与秉忠、姚枢谏曰:杀使拒命者高祥尔,非民之罪,请宥之。由是大理之民赖以全活。己未,世祖帅师伐宋,文谦与秉忠言: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杀。世祖曰:期与卿等守此言。既入宋境,分命诸将毋妄杀,毋焚人室庐,所获生口悉纵之。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立中书省,首命王文统为平章政事,文谦为左丞。建立纲纪,讲明利病,以安国便民为务。诏令一出,天下有太平之望。而文统素忌谦,谟(谋划)谋之际屡相可否,积不能平,文谦遽求出,诏以本官行大名等路宣抚司事。临发,语文统曰:民困日久,况当大旱,不量减税赋,何以慰来苏之望?文统曰:上新即位,国家经费止仰税赋,苟复减损,何以供给?文谦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俟时和岁丰,取之未晚也。于是蠲(juān免除)常赋什之四,商酒税什之二。

文谦蚤从刘秉忠,洞究术数;晚交许衡,尤粹于义理之学。为人刚明简重,几所陈于上前,莫非尧、舜仁义之道。数忤权幸,而是非得丧,一不以经意。家惟藏书数万卷。尤以引荐人材为己任,时论益以是多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召见,应对称旨 称:符合

B.命掌王府书记,日见信任 见:看见

C.悉施行之 悉:全、都

D.时论益以是多之 多:称赞、重视

11.全都能体现张文谦以尧舜仁义之道劝谏皇上的一项是 ( )

①岁丁未,召见,应对称旨。②今民生困弊,莫邢为甚。盍择人往治之。③杀使拒命者高祥尔,非民之罪,请宥之。④分命诸将毋妄杀,毋焚人室庐,所获生口悉纵之。⑤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杀。⑥民困日久,况当大旱,不量减税赋,何以慰来苏之望?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文谦小时候很聪明,才思敏捷,记忆力强,世祖居住在潜邸一带。他的同学刘秉忠曾向世祖推荐他。

B.在张文谦与刘秉忠的建议下,世祖派近侍脱兀脱、尚书刘隶、侍郎李简前往邢州治理,他们三人同心协力,不到一个月,人口增加了十倍。因为这件事世祖更加看重儒生,让文谦执政。 C.世祖征讨大理国,国主高祥违抗命令,杀了世祖的信使逃亡而去。世祖大怒,将要屠杀城中百姓。在文谦等人的劝说下,大理的部分百姓才得以存活下来。

D.张文谦宽仁爱民,刚直明理,简朴持重,总以尧舜仁义之道劝谏皇上,把引荐贤良人才作为自己的责任,受到当时人的称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盍择人往治之,责其成效,使四方取法,则天下均受赐矣。

(2)数忤权幸,而是非得丧,一不以经意。

参考答案:

10.B(见,表被动)

11.C (①是他受到世祖的赏识④写世祖听从劝谏后的做法,⑥是对王文统说的话)

12.B(B还有流亡复归)

四、

13.(1) 为什么不选派人去治理这地方,要求他治出成效,使得各地都能够效法邢州,那么天下都受到您的恩赐了。

(2) 屡次触犯权臣和宠臣,但自己的进退得失,全不放在心上。

【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文谦,字仲谦,是邢州沙河人。他幼年聪明,才思敏捷,记忆力强,和太保刘秉忠是同学。忽必烈(还没有成为元世祖)住在潜邸(皇储未正名时居住的宅第,取潜龙勿用意)的时候,受封邢州的土地,刘秉忠推荐张文谦,说他可以被任用。丁未年,忽必烈召见张文谦,张应答很合忽必烈的心意,于是忽必烈命令他做王府的书记官,一天天地被重用。邢州处于要道,刚开始忽必烈把这里的二千户百姓分给功勋之臣做食邑,每年派人去监督征收粮食钱财,这些人都不知道安抚、治理老百姓,各种各样的征收名目繁多,百姓不能忍受这样的政令。有人向王府诉苦。文谦和秉忠对忽必烈说:现在百姓生活困顿,没有哪处比邢州更厉害的了。为什么不选派人去治理这地方,要求他治出成效,使得各地都能够效法邢州,那么天下都受到您的恩赐了。在此情况下忽必烈就挑选身边的侍臣脱兀脱、尚书刘肃和侍郎李简一起去。三个人到了邢州,同心协力地治理,清除贪官,革灭豪强,流亡在外的百姓又都回来了,不到一个月,人口增加了十倍。因为这件事忽必烈更加看重儒生,任用他们当官,这都是从张文谦开始的。

辛亥年,宪宗即位。文谦和秉忠屡次把当时应该放在首位的事务说给忽必烈听,忽必烈都一一照做。忽必烈征讨大理国,国主高祥违抗命令,杀了忽必烈的信使逃亡而去。忽必烈大怒,将要屠杀城中百姓。文谦和秉忠、姚枢进谏说:杀了使者违抗命令的是高祥啊,这不是百姓的罪过,请您原谅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下大理的百姓靠他们的话全部存活下来。己未年,忽必烈带领军队攻打南宋,文谦和秉忠说:大王的'军队,重在征讨,不在战斗,对南宋百姓应该一样用仁义对待,不能滥杀无辜。忽必烈说:希望大家一起遵守这样的诺言。进入南宋境内以后,忽必烈分别命令各将领不要胡乱杀人,不要烧人房屋,所获得的俘虏全都放掉。

中统元年,忽必烈即位为元世祖,设立中书省,首先任命王文统为平章政事,张文谦为左丞相。张文谦帮助元世祖建立朝纲,讲解利害,把安抚国家、方便人民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元世祖的命令一出,天下就有太平的希望。但是王文统向来嫉妒贤能,朝中谋划商议的时候,屡次否定对方的意见,王积怨不能平息。(文统为人忌刻,初立中书时,张文谦为左丞。文谦素以安国利民自负,故凡讲论建明,辄相可否,文统积不能平,思有以陷之,文谦竟以本职行大名等路宣抚司事而去。《王文统列传》)张文谦急切请求出朝做官,世祖命令他凭左丞的身份做大名等行政区域的宣抚司事。临走的时候,张文谦对王文统说:百姓困乏的日子很久了,况且又逢着大旱,不减免税赋,怎么能够抚慰百姓,从疾苦中获得重生的希望呢?文统说:皇上刚登上皇位,国家的费用只依仗税赋,如果再减免,凭什么供给皇上的用度呢?张文谦说:百姓富足了,皇上怎能不富足呢!等到时节和顺,年成丰足,再照常征收也不晚。于是免除了通常赋税的十分之四,酒税的十分之二。

文谦早年跟从刘秉忠,深入地研究方术和算学;晚年和许衡交往,尤其精通儒家的义理。为人刚直明理,简朴持重,凡是向皇上陈述劝谏的,总是尧舜仁义之道。屡次触犯权臣和宠臣,但自己的进退得失,全不放在心上。家里只有藏书几万卷。尤其是把引荐贤良人才作为自己的责任,因而受到当时舆论的称赞。

篇3:《隋书房彦谦传》原文赏析及译文

《隋书房彦谦传》原文赏析及译文

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彦谦早孤,不识父。长兄彦询,以彦谦天性颖悟,亲教读书。年七岁,诵数万言,□宗党所异。十五,出继叔父子贞,事所继母,有逾本生。后丁所继母忧,勺饮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乐陵太守豹,竭尽心力,每四时珍果,口弗先尝。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终礼,宗从取则焉。其后受学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年十八,适广宁王孝珩为齐州刺史,辟为主簿。时禁网疏阔①,州郡之职尤多纵弛。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莫不敬惮。

开皇七年,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以秩满,迁长葛令。仁寿中,上令持节使者巡行州县,察长吏能不,以彦谦为天下第一,超授鄀州司马。内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显,所与交结,皆海内名贤。重彦谦为人,深加友敬。炀帝嗣位,道衡转牧番州,路经彦谦所,留连数日,屑涕□别。黄门侍郎张衡,亦与彦谦相善。于时帝营东都,穷极侈丽,天下失望。又汉王构逆,罹罪者多,彦谦见衡当途而不能匡救,以书谕之。衡得书叹息,而不敢奏闻。

彦谦知王纲不振,遂去官隐居不仕,将结构蒙山之下,□求其志。司隶别驾刘灹,陵上侮下,讦以为直,刺史惮之,皆为之拜。唯彦谦执志不挠,抗礼长揖,有识嘉之。灹亦不敢为恨。其后隋政渐乱,莫不变节。彦谦直道守常,介然孤立,颇为执政者之所嫉,出为泾阳令。未几,终于官,时年六十九。

家有旧业,资产素殷,又前后居官,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自少及长,一言一行,未尝涉私,虽致屡空,怡然自得。尝从容独笑,顾谓其子玄龄曰:“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所有文笔,恢廓闲雅,有古人之深致。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

(选自《隋书·房彦谦传》,有删节)

【注】①禁网疏阔:指官场纪律松弛。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 擢:提拔B.又汉王构逆,罹罪者多 罹:死难

C.家有旧业,资产素殷 素:向来D.顾谓其子玄龄曰 顾:回头

6.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诵数万言,□宗党所异

②留连数日,屑涕□别

③将结构蒙山之下,□求其志

A.①而 ②以 ③因 B. ①为②而 ③以

C.①为 ②乃 ③而 D. ①因②而 ③乃

7.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B. 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C. 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D. 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房彦谦年幼丧父,不知道父亲是谁。他的长兄房彦询,认为房彦谦天性聪颖有悟性,亲自教他读书。

B.房彦谦与黄门侍郎张衡也很友好,当他看到张衡当权却不能对朝政匡正挽救时,就写信劝告他,但张衡却不敢上奏皇帝。

C.司隶别驾刘灹,欺上压下,揭发那些自认为正直的人,刺史畏惧他,都对他下拜。

D.房彦谦担任官职期间,所得俸禄,都用来周济亲朋好友,日常生活保持勤俭朴素的作风,虽常常招致贫乏,但他始终怡然自得。

9.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出继叔父子贞,事所继母,有逾本生。(3分)

②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4分)

(2)在文中找出两个表现房彦谦“直道守常”的例子。(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参考答案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做题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并结合语境来确定实词义项。B项“罹”:遭遇或遭受。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本题在每个选项中仅提供三个虚词来选择填空,因此读懂文章就显得尤为重要。①“为……所”表被动结构,排除AD②中讲(薛道衡)逗留了几天后,挥泪作别。“而”字是连词,表修饰,说明“别”的情状;③说彦谦准备在蒙山下建房居住,来求得自己的心愿,“以”字是连词,表目的。符合语境。排除C。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要点包括找特殊虚词位置,辨别特殊句式,结合修辞,并适当利用语感来划分句读。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原文“讦以为直”,“以为”即“以(之)为”的省略,“把……作为”之意,翻译为“把揭发别人的隐私作为正当的做法”)

9.

(1)【答案】

①过继给叔父房子贞,侍奉继母,超过亲生母亲。(采分点:事,侍奉;逾,超过。

各1分。句意通顺1分)

②还擅长草书隶书,(有)得到他书信的人,都像对待宝贝一样地玩赏它。(采分点:有……者,定语后置;尺牍,书信;宝,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宝贝一样。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答案】

①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等到房彦谦任职,清正廉洁遵纪守法)

②彦谦见衡当途而不能匡救,以书谕之(房彦谦看到张衡当权却不能匡正挽救,就写了一封信劝告他)

③唯彦谦执志不挠,抗礼长揖(只有房彦谦坚守志向不屈服,用平等礼节作长揖)

【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翻译时要结合上下句读懂大意,抓住古汉语特殊句式及重点实词和虚词等。概括时则要寻找答题区域,对事件进行梳理,再根据题目要求回答。(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D。答对其中1点得2分,答对其中2点得3分。

【参考译文】

房彦谦,字孝冲,本来是清河人。房彦谦年幼丧父,不知道父亲是谁。他的长兄房彦询,认为房彦谦天性聪颖有悟性,亲自教他读书。七岁时,已经诵读数万字的文章,亲戚朋友认为他很奇特。十五岁时,过继给叔父房子贞,侍奉继母,超过亲生母亲。后来为继母守丧,他不进饮食有五天。侍奉伯父乐陵太守房豹,竭心尽力,每当有时令珍果,自己从不先吃。遇到亲戚的丧期,必定以粗米、草菜为食,尽到礼节,宗族中的人都以他为榜样。后来从师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于是广泛涉猎五经。懂作文章,擅长草书和隶书,能言善辩,风采气概超出常人。十八岁时,恰好广宁王孝珩做齐州刺史,征召房彦谦任主簿。当时官场纪律松弛,州郡的官员尤其放纵松懈。等到房彦谦任职,清正廉洁遵纪守法,州郡官员规规矩矩,没有谁不敬畏他。

开皇七年,提拔任命他做承奉郎,不久升迁为监察御史。因为任职期满,改任长葛县令。仁寿年间,皇上叫持节使者巡察各州县,考察州县长官胜任与否,考察结果认为房彦谦是全国最好的,越级提拔为鄀州司马。内史侍郎薛道衡,是一代文豪,地位显赫名望清高,跟他交结的人,都是全国有名之人。他很看重房彦谦的为人,并且对他很友好且怀敬意。炀帝继位,薛道衡改任番州刺史,赴任途中经过房彦谦的官署所在地,逗留了几天后,挥泪作别。黄门侍郎张衡,也与房彦谦很友好。当时皇帝营建东都,极尽奢侈华丽,天下百姓感到非常失望。又加上汉王叛乱,遭遇不幸的人很多,房彦谦看到张衡当权却不能匡正挽救,就写了一封信劝告他。张衡收到信后感慨叹息,但是不敢上奏让皇上知道。

房彦谦知道朝廷法纪不能整治,于是辞官隐居,准备在蒙山下建房居住,来求得自己的心愿。司隶别驾刘灹,欺上压下,把揭发别人的隐私作为正当的做法,刺史畏惧他,都对他下拜。只有房彦谦坚守志向不屈服,用平等礼节作长揖,有识之士称赞他(的做法)。刘灹也不敢对他怀恨。后来隋朝政事渐渐混乱,朝纲败坏,官员没有不改变节操的。房彦谦坚持正道,遵守常法,坚定不移,洁身自立,深被当权的人所忌恨。外放为泾阳县令。不久,死于任上,当时年龄六十九岁。

房彦谦家中留有祖传产业,资产向来殷富,再加上前前后后担任官职,所得俸禄,都用来周济亲朋好友,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日常开销,务必保持朴素勤俭作风。房彦谦自小到大,一言一行,从没有涉及到私利,虽然常常招致贫乏,但也怡然自得。曾经在悠闲当中独自微笑,回头对他的儿子房玄龄说:“人家都因官俸而富,只有我因做官而贫穷。留给子孙后代的财产,就只有‘清白’二字了。”他所写的文章,气度博大,闲静文雅,很有古人的情致。还擅长草书隶书,有得到他书信的人,都像对待宝贝一样地玩赏。

篇4:“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

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仗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节选自《梁书·孙谦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干:才能

B、躬耕以养弟妹躬:亲自

C、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宾:归顺

D、至郡,布恩惠之化布:宣告

8、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孙谦为政清廉的一组是() (3分)

①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 ②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 ③治烦以简,狱无系囚 ④每去官,辄无私宅 ⑤已衰老,犹强力为政 ⑥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

A、①②④ B、①④⑤C、②③⑥ D、③⑤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谦十七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称赞他淳厚友爱。后升任二郡太守,他对待蛮夷采用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信卓著。

B、孙谦任钱唐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赠。由于没有私人住宅,离任时只

能借住在官府空车库里。明帝想将他引为亲信,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

C、孙谦任零陵太守时,虽然年纪已老,仍勤于职守,受到官员民众欢迎。

在担任郡守县令期间,常鼓励督责蚕桑养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收入多于邻境。

D、孙谦一生,历任二县五郡长官,处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九十岁后,

每次朝见聚会,他总是先于别人到达;遵奉仁义之道,身体力行也远远超过别人。

10、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

(2)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

参考答案

7、D(D项,“布”本义为“散步”,应该解释为“广施”。)

8、A(③是说孙谦的为官能力,⑤是说孙谦不服老,年岁大了,但仍然尽力为政,⑥是说他生活俭朴。)

9、B(B项说“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与原文中“他擅自遣散甲士”不符,且孙谦是一贯的.廉洁,不受馈赠,而不仅仅是任钱唐令时。)

10、(1)到任以后,高祖赞赏他清廉,厚礼对待他,认为他很奇特。每次朝见,他仍然请求承担繁忙的工作来证明自己。

(2)有个彭城人刘融,讨饭时病重,无家可归,朋友把他抬送到孙谦家,孙谦打开厅堂来接待他。

参考译文:

孙谦,字长逊,是东莞莒地人。他自小就被亲戚赵伯符所赏识。在他十七岁时,赵伯符担任豫州刺史,(赵伯符)推荐他为左军行参军,他以处理事务得当见称。他因父亲去世而离职,就暂时寄居在历阳,从事耕作以养活弟妹,乡里父老都称赞他敦厚和睦。他又出任句容县令,清廉谨慎,博闻强记,县里百姓把他称为神明。宋明帝泰始初,他事奉建安王刘休仁,刘休仁任命他为司徒参军,并向宋明帝推荐他。明帝提升他为明威将军、巴东与建平二郡太守。这二郡在长江三峡地区,以往的官吏一直是以武力来进行镇压。孙谦将要上任,明帝命令他召募一千人跟随。孙谦说:“蛮夷不肯归顺,是因为对待它们缺少一定的准则,又何必麻烦役使兵车,以耗费国家资财呢。”他坚决推辞不接受。到郡后,他广施恩惠,推行教化,蛮人与獠人十分亲近他,争相献上黄金与珍宝,孙谦加以抚慰劝喻,让他们回去安居乐业,所献的东西一无所受。对于原先抢掠的蛮人,孙谦也都将他们释放回家。自己俸禄中出于本郡官吏百姓的部分,他都免除不收。在他治理下,郡中安定,他的威信大增。齐高帝建元初,他担任宁朔将军、钱唐令,他以简便的方法处理繁杂的事务,以至狱中没有关押的囚犯。等到他离职时,百姓因为他在职时不接受百姓的礼物,用车装载缣帛等物追着要送给他,孙谦推辞不接受。每次离职时,因为自己没有私宅,就借官府空着的车马棚居住。

齐明帝在密谋废立太子时,想任用孙谦为亲信。让他兼任卫尉,供给他卫士百人,孙谦不愿参预宗室内乱,就擅自遣散了卫士,明帝虽然没有怪罪他,但也不再重用他。梁武帝天监六年,孙谦出任辅国将军、零陵太守,虽然年龄已衰老,但他还是勉力处理政务,官吏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起先,郡中经常有老虎伤人,孙谦到任之后,遂不见老虎的踪迹。到他离职的那天夜里,老虎又出来伤害当地百姓。孙谦担任郡县县令时,经常勤于劝说百姓进行耕作养蚕,务必将地利用到极致,因此,(百姓的)收入常比邻境多。天监九年,因他年老,被征召为光禄大夫。到任以后,梁武帝赞赏他的清廉,厚礼对侍他,认为他很奇特。每次朝见,孙谦仍然请求担任繁重的工作来证明自己。梁武帝笑着说:“朕应当任用你的智慧,而不是任用你的气力。”孙谦自年轻到年老,历任二县、五郡的长官,所到之处,廉洁奉公。他生活俭省朴素,夏天没有蚊帐,但晚上睡觉却没有蚊虫来侵扰他,别人都认为很奇怪。他年过九十,但身体强壮,与五十岁的人相仿,每次朝会,他都比众人先到公门。他努力实行仁义,自己所作的超过一般人很多。他的从兄孙灵庆曾在他家养病,他外出前及归来后都要去探问孙灵庆的起居情况。一次,孙灵庆说:“先前喝的水冷热不调,现在还口渴。”孙谦退出后,便将妻子休了。有个彭城人刘融,讨饭病重,无家可归,他的朋友把他送到孙谦家,孙谦打开厅堂来接待他。刘融去世后,孙谦又以礼进行殡葬。众人都佩服孙谦的仁义作风。天监十五年,孙谦死于任上,当时已九十二岁。

篇5:辛仲甫,字之翰,汾州孝义人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辛仲甫,字之翰,汾州孝义人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辛仲甫,字之翰,汾州孝义人。仲甫少好学,及长,能吏事,伟姿仪,器局沉厚。周广顺中,郭崇掌亲军,署仲甫掌书记。显德初,出镇澶渊,仍署旧职。崇所亲吏为厢虞候,部民有被劫者,诉阴识贼魁,即捕盗吏也,官不敢诘。仲甫请自捕逮,鞫之,吏故稽其狱。仲甫曰:“民被寇害而使自诬服,蠹政甚矣,焉用僚佐为?”请易吏以雪冤愤。崇悟,移鞫之,乃得实状。

太祖受命,以崇为监军。陈思诲密奏崇有奸状,上怒且疑,遣中使驰往验之。未至,崇忧懑失据,谓宾佐日:“苟主人不察,为之奈何?”皆愕相视。仲甫曰:“皇帝膺运,公首效节,军民处置,率循常度,且何以加辞?第远侦使者,率僚属尽郊迎礼,听彼伺察,久当自辨矣。”崇如其言。使者至,视崇无他意,还奏,上大喜,归罪于思诲。

乾德五年,入拜右补阙,出知光州。州有横河与城直,会霖潦暴疾,水溢溃庐舍。仲甫集船数百艘,军资民储,皆赖以济。六年,移知彭州。州卒诱营兵及诸屯戍,谋以长春节宴集日为乱。属春初,仲甫出城巡视,见壕中草深,意可藏伏,命烧剃之。凶党疑谋泄,有自首者。禽百余人,尽斩之。先是州少种树,暑无所休。仲甫课民栽柳荫行路,郡人德之,名为“补阙柳”。

太平兴国初,迁起居舍人,奉使契丹。辽主问:“党进①何如人?如进之比有几?”仲甫曰:“国家名将辈出,如进鹰犬材耳,何足道哉!”辽主欲留之,仲甫曰:“信以成命,义不可留,有死而已。”辽主竟不能屈。使还,以刑部郎中知成都府。既至,奏免岁输铜钱,罢榷酤,政尚宽简,蜀人安之。八年,加右谏议大夫。时彭州盗贼连结为害,诏捕未获。仲甫诱令自缚诣吏者凡百余人,余因散去。

淳化二年,出知陈州。代归,会蜀有寇,以仲甫素著恩信,将令舆疾招抚,以疾未行。咸平三年卒,年七十四。

(节选自《宋史·卷二六六》)

注:①党进(927年~977年)北宋初年军事将领。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吏故稽其狱 稽:拖延

B.军资民储,皆赖以济 济:渡河

C.党进何如人?如进之比有几? 比:比较

D.既至,奏免岁输铜钱 输:缴纳

5.以下各组句子中,最能表现辛仲甫“能吏事”的一项是(3分) ( )

①请易吏以雪冤愤

②使者至,视崇无他意,还奏,上大喜

③仲甫集船数百艘,军资民储,皆赖以济

④既至,奏免岁输铜钱,罢榷酤

⑤仲甫诱令自缚诣吏者凡百余人

⑥以仲甫素著恩信,将令舆疾招抚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辛仲甫少年好学、仪表堂堂,长于吏事、见识深远。在后周广顺年中,跟随郭崇做军中书记。后来郭崇外出镇守澶渊,辛仲甫仍旧担任此职。

B.辛仲甫遇事沉着极有主见。宋太祖登基后,陈思诲举报监军郭崇有不轨之为,太祖派遣陈思诲前往调查核实。在郭崇困惑烦闷之际,辛仲甫为其出谋解围。

C.辛仲甫任职期间,治理有方。出任光州知府,妥善应对洪水灾害,使百姓渡过难关。任彭州知府时,春初将州内差役与驻军士兵的叛逆之举扼杀在筹划之中。

D.辛仲甫一生为官,尽心朝廷。淳化二年,朝廷有意让辛仲甫抱病前往蜀中招抚乱寇,可惜辛仲甫病情严重未能前往。咸平三年去世,享年七十四岁。

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请易吏以雪冤愤。崇悟,移鞫之,乃得实状。(5分)

(2)仲甫课民栽柳荫行路,郡人德之,名为“补阙柳”。 (5分)

参考答案:

4.(3分)C 5.(3分)B 6.(3分)B

7.(10分)

(1)(5分)请求更换官吏来洗刷冤屈、平息愤懑。郭崇醒悟,异地审讯他们,才得出实情。译出大意2分,“易”“移”“鞫”各1分。

(2)仲甫督促百姓栽种柳树遮蔽道路,郡中百姓感激他,(将柳树)命名为“补阙柳”。

译出大意2分,“课”“ 荫”“ 德”各1分。

参考译文

辛仲甫,字之翰,汾州孝义人。仲甫自幼好学,长大后,擅长吏事,姿态丰伟,仪表堂堂,有才能器量,见识深远。后周广顺年间,郭崇掌管亲军,让仲甫担任掌书记。显德初年,郭崇外出镇守澶渊,仍让辛仲甫担任旧职。郭崇一个亲信官吏任厢虞候,有被抢劫的所辖百姓,说自己暗中认出贼寇的首领,就是捕盗的官吏,官府不敢追究。仲甫请求亲自去逮捕此人,并对他进行审讯,吏人故意拖延这个案子,仲甫说:“百姓被贼寇侵害却让他们无辜服罪,是政事腐败到了极点,还要政府官员做什么呢?”请求更换官吏以洗刷冤愤。郭崇终于醒悟,异地审查讯问,才查出实情。

太祖登基,任命郭崇为监军。陈思诲密奏郭崇有不轨行为,太祖大怒但又心存疑虑,于是派遣使者前去查验此事。使者还没有到,郭崇担心烦闷得无所适从,对宾客和随从说:“如果主上不能了解实情,我该怎么做呢?”众人都愕然相视,不知所措。辛仲甫说:“皇帝受天命而称帝,您首先效忠,军队百姓的治理安排,全都依照寻常法度,(朝廷)将凭什么给您加罪名呢?您只要远远地探知使者的情况,率领下属尽郊迎的礼节,任使者去探访调查,时间长了事情自然会明白。”郭崇就按照辛仲甫说的去做。使者到了以后,(经过探查)看郭崇并没有不轨之意,于是回去把情况报告给皇上,皇上大喜,反过来治了陈思诲的罪。

乾德五年,仲甫入朝,拜右补阙,出任光州知州。州境有横河与城相对,适逢久雨不停河水暴涨,大水冲毁了房屋田舍。仲甫调集了几百艘船只,使得军用物资和民用储备都因此得以流通补给。六年,调任彭州知州。彭州士兵引诱营兵和各屯守军,谋划在长春节宴会之日进行叛乱。当时是初春,仲甫出城巡视,见到护城河的草长得很深,想到可以隐藏埋伏,便命人将草烧光、拔除。叛乱者因此怀疑是自己的阴谋泄露,便有人前来自首。仲甫捕获了一百多人,将他们全部斩杀。在此之前彭州种树很少,夏天没有休息乘凉的.地方。仲甫督促百姓栽种柳树遮蔽道路,老百姓都非常感激他,因此将柳树命名为“补阙柳”。太祖问众大臣中有谁是文武兼备的,赵普拿辛仲甫来回答皇上。

太平兴国初年,升为起居舍人,奉命出使契丹。契丹皇帝问他:“党进是什么样的人?宋国像党进这样的人有多少?”仲甫说:“国家名将相继涌现而出,像党进这样的不过是供驱使之辈,哪里值得一提!”契丹皇帝想将他留在辽国,仲甫说:“从守信用上说我要完成使命,从道义上说我不可以留下,如果一定要留我,我只有一死。”契丹皇帝最终也没能使他屈服。出使回国后,以刑部郎中任成都知府。到成都后,上奏免除成都府每年上交朝廷的铜钱,废除官府对酒的专卖,为政崇尚宽厚简便,蜀地百姓因此得以安居乐业。八年,被加封为右谏议大夫,彭州盗贼不断为害作乱,朝廷下诏缉捕却未能抓获。经过仲甫的诱导劝说,这些人中将自己捆绑起来到官吏处自首的达到一百多人,剩下的也因此解散。

淳化二年,担任陈州知州。任职期满回到朝廷,正碰上蜀地贼寇作乱,因为辛仲甫一向有很高的恩德和威信,准备让他抱病前去招抚,因为生病未能前往。咸平三年去世,享年74岁。

篇6:“张骥,字仲德,安化人”原文及译文解析

“张骥,字仲德,安化人”原文及译文解析

张骥,字仲德,安化人。永乐中举于乡,入国学。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虑囚福建,有仁廉声。

正统八年,吏部尚书王直等应诏,博举廷臣公廉有学行者,骥与焉。迁大理右寺丞,巡抚山东。先是,济南设抚民官,专抚流民。后反为民扰,骥奏罢之。俗遇旱,辄伐新葬冢墓,残其肢体,以为旱所由致,名曰“打旱骨樁”,以骥言禁绝。还朝,进右少卿。已,命巡视济宁至淮、扬饥民。骥立法捕蝗,停不急务,蠲逋发廪,民赖以济。

十三年冬,巡抚浙江。初,庆元人叶宗留与丽水陈鉴胡聚众盗福建宝丰诸银矿,已而群盗自相杀,遂为乱。九年七月,福建参议竺渊往捕,被执死。宗留僭称王。时福建邓茂七亦聚众反,势甚张。宗留、鉴胡附之,流剽浙江、江西、福建境上。参议耿定,佥事王晟及都督佥事陈荣,指挥刘真,都指挥吴刚、龚礼,永丰知县邓颙,前后败殁。遂昌贼苏牙、俞伯通剽兰溪,又与相应,远近震动。骥至,遣金华知府石瑁击斩牙等,抚定其余党。而鉴胡方以争忿杀宗留,专其众,自称大王,国号太平,建元泰定。伪署将帅,围处州,分掠武义、松阳、龙泉、永康、义乌、东阳、浦江诸县。未几,茂七死,鉴胡势孤。骥命丽水丞丁宁率老人王世昌等赍榜入贼巢招之,鉴胡遂偕其党出降。惟陶得二不就抚,杀使者,入山为乱如故。时十四年四月也。骥既招降鉴胡,而别贼苏记养等掠金华,亦为官军所获,贼势乃益衰。

其秋,景帝嗣位,召骥还,卒于道。骥所至,咸有建树,山东、两浙民久而思之。鉴胡至京帝宥不诛更遇赦释充留守卫军也先入犯鉴胡乘间亡被获伏诛

选自《明史·张骥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鉴胡至京/帝宥不诛/更遇赦/释充留守卫军/也先入犯鉴胡/乘间亡/被获/伏诛

B.鉴胡至京/帝宥不诛/更遇赦释/充留守卫军/也先入犯鉴胡/乘间亡/被获/伏诛

C.鉴胡至京/帝宥不诛/更遇赦释/充留守卫军/也先入犯/鉴胡乘间亡/被获/伏诛

D.鉴胡至京/帝宥不诛/更遇赦/释充留守卫军/也先入犯/鉴胡乘间亡/被获/伏诛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国立学校,后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艺术”。

B.僭,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者冒用在上者的职权、礼仪行事。文中“僭称王”就是指超越自己的身份称王。

C.中国古代的国号就是一个国家或朝代的称号。比如文中的太平和泰定,指的就是国号,是国家朝代的名称。

D.文中的“死”“殁”“卒”是对死亡的称谓,古人对死亡还有崩、薨、不禄等说法,这反映出旧时人们的等级观念重,连死的称谓也有区别。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骥为政有仁爱之心。在巡抚山东期间,对扰民的抚民官上奏罢撤,对当地流行的所谓“打旱骨樁”的恶俗加以禁止杜绝。

B.张骥平乱讲究方法。在浙江平定叛乱时,当地一些平叛的官员先后被乱贼击败杀死,张骥采取了斩魁抚众的方法除掉宗留等贼。

C.张骥平乱效果显著。由于方法得当,张骥平定了苏牙、俞伯通等贼,又命人招降了陈鉴胡部众,大大削弱了贼寇的势力。

D.张骥深得百姓拥戴。张骥在山东、浙江等地为官时,罢扰民之官、除恶劣风俗、赈受灾之民、平为乱贼寇,百姓们过了很久还思念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吏部尚书王直等应诏,博举廷臣公廉有学行者,骥与焉。(5分)

(2)骥立法捕蝗,停不急务,蠲逋发廪,民赖以济。(5分)

参考答案

4.D

5.C(泰定不是国号,而是年号。)

6.B(宗留是被鉴胡所杀,不是被张骥除掉的。)

7.⑴吏部尚书王直等接受英宗的诏令,广泛推举公正廉洁、有学问、德行好的朝廷官员(予以重用),张骥就在其中。(应诏、博、定语后置句式、与各1分,大意1分)

⑵张骥想方设法灭蝗,停止了不紧要的事务,免除了拖欠的赋税,打开粮仓救济灾民,灾民借此得以生存。(停不急务、蠲逋、发、济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张骥,字仲德,安化人。明成祖永乐年间参加乡试,考中举人,进入国学学习。宣德初年被授予御史一职,出京到江西任按察使,又曾去福建过问囚犯讯察决狱的情况,有仁德廉洁的好名声。

正统八年(144x年),吏部尚书王直等接受英宗的诏令,广泛推举公正廉洁、有学问、德行好的朝廷官员(予以重用),张骥就在其中。后来他调迁为大理寺右寺丞,巡抚山东。在此之前,济南设立抚民官,专门救济和安抚流亡贫民。(本为义举善事,但任职的官员贪滥妄行,)后来反而侵扰百姓。张骥上书朝廷,罢撤了这一机构。当地风俗,遇上旱年,民众总是挖开新死人的坟墓,将死人的肢体弄残,因为他们认为旱情是由这些刚死的人造成的。(这种行为)当地人称为“打旱骨樁”,因为张骥的命令而禁绝。(张骥)回到朝廷后,晋升为大理寺右少卿。不久,朝廷又派他巡视济宁至淮阴、扬州一带的饥民。张骥想方设法灭蝗,停止了不紧要的事务,免除了拖欠的赋税,打开粮仓救济灾民,灾民借此得以生存。

正统十三年(144x年)冬天,张骥任浙江巡抚。当初,庆元人叶宗留与丽水人陈鉴胡合伙聚众盗挖福建宝丰各银矿,不久,群盗(因利益分配不均)发生内讧,相互残杀,于是引发**。正统九年七月,福建参议竺渊前往捕剿,兵败被捕杀害。叶宗遂称王谋反。当时,福建的邓茂七也聚众谋反,势力最大。叶宗留、陈鉴胡率众投靠了他,他们在浙江、江西、福建一带流动劫掠。参议耿定,佥事王晟及都督佥事陈荣,指挥刘真,都指挥吴纲、龚礼,永丰知县邓颙,先后围剿战败,死于阵上。遂昌苏牙、俞伯通又聚众劫掠兰溪,与邓茂七等遥相呼应,远近震动。张骥到任后,派遣金华知府石瑁出兵斩杀了苏牙等,安抚了余众。而此时陈鉴胡正因为与叶宗留发生纠纷而杀了叶宗留,独自占有叶的人马,势力大增,自称为王,建国号太平,年号泰定。鉴胡又部署将帅,围攻处州,分兵剽掠武义、松阳、龙泉、永康、义乌、东阳、浦江等各县。不久之后,邓茂七死,陈鉴胡势力孤危。张骥命令丽水丞丁宁率老人王世昌等,拿着榜文进入陈鉴胡的根据地招降,鉴胡就和其党徒出降。只有陶得二不愿投降,杀了使者,进入深山像原来一样与官军为敌。当时正是正统十四年四月。张骥招降了陈鉴胡之后,另外一群反贼苏记养等继续劫掠金华,但不长时间就被官兵剿灭了,浙江、福建、江西一带的为乱势力更加衰弱。

这年秋天,景帝登基,朝廷召张骥还朝另作任用,张骥在回京的路上去世。凡是张骥任职的地方,都有很好的政绩,山东、浙江两地民众过了很久还思念他。陈鉴胡到京城后,景帝宽恕了他,(后来他)又在大赦时被赦免了罪行,被释放后充当留守京师的卫队军士。也先入侵,陈鉴胡乘乱外逃,被朝廷捉获斩杀。

篇7:《冯晖,魏州人也》原文及译文赏析

《冯晖,魏州人也》原文及译文赏析

冯晖,魏州人也。为效节军卒,以功迁队长。董璋反东川,晖从晋高祖讨璋,军至剑门,剑门兵守,不得入,晖从佗道出其左,击蜀守兵殆尽。会晋高祖班师,拜晖澶州刺史。

天福中,范延光反魏州,遣晖袭滑州,不克,遂入于魏,为延光守。已而出降,拜义成军节度使,徙镇灵武。灵武自唐明宗已后,市马籴粟,招来部族,给赐军士,岁用度支钱六千万,自关以西,转输供给,民不堪役,而流亡甚众。青冈、土桥之间,氐、羌剽掠道路,商旅行必以兵。晖始至,则推以恩信,部族怀惠,止息侵夺。然后广屯田以省转饷,治仓库、亭馆千馀区,民不加赋,管内大治。晋高祖下诏书褒美。

党项拓拔彦超最为大族,诸族向背常以彦超为去就。晖之至也,彦超来谒,遂留之,为起第于城中,赐予丰厚,务足其意。彦超既留,而诸部族争以羊马为市易,期年有马五千匹。晋见晖马多而得夷心,反以为患,徙镇静难,又徙保义。岁中,召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河阳节度使,晖于是始觉晋有患己意。是时,出帝昏乱,冯玉、李彦韬等用事,晖曲意事之,因得复镇灵武。时王令温镇灵武,失夷落心,大为边患。晖即请曰:“今朝廷多事,必不能以兵援臣,愿得自募兵以为卫。”乃募得兵千馀人,行至梅戍,蕃夷稍稍来谒,晖顾首领一人,指其佩剑曰:“此板桥王氏剑邪?吾闻王氏剑天下利器也。”俯而取诸腰间,若将玩之,因击杀首领者,其从骑十馀人皆杀之。裨将药元福曰:“今去灵武尚五六百里,奈何?”晖笑曰:“此夷落之豪,部族之所恃也,吾能杀之,其馀岂敢动哉!”已而诸族皆以兵扼道路,晖以言譬谕之,独所杀首领一族求战,即与之战而败走,诸族遂不敢动。晖至灵武,抚绥边部,凡十馀年,恩信大著。

官至中书令,封陈留王。广顺三年卒,追封卫王。子继业。

(节选自《新五代史·冯晖传》)

【注】①出帝:后晋皇帝石重贵的帝号。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拜晖澶州刺史拜:授予官职

B.商旅行必以兵兵:兵器

C.期年有马五千匹期年:满一年后

D.此夷落之豪,部族之所恃也恃:依靠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功迁队长 谨拜表以闻

B.为起第于城中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C.民不堪役,而流亡甚众举世非之而不沮

D.因击杀前领者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0.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后广屯田以省转饷,治仓库、亭馆千馀区,民不加赋,管内大治。(4分)

(2)是时,出帝昏乱,冯玉、李彦韬等用事,晖曲意事之,因得复镇灵武。(4分)

11.传主冯晖聪明机智,极富谋略,试举例证明。(5分)

参考答案

8.B 兵:军队

9.B 介词,替。A介词,因为/连词,用来 C连词,表因果关系/连词,表转折D介词,趁机/介词,通过

10.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后(冯晖让士兵)大规模的屯田并且减少粮饷转运费用,建造了一千多处仓库、亭馆,不增加百姓赋税,管辖区内治理得很好。(译出大意1分;关键词:省,减少;治,建造,每个1分;“仓库、亭馆千馀区”定语后置句1分。)

(2)在这时,出帝昏庸无道,冯玉、李彦韬等掌权,晖违背己意侍奉他们,因此得到再次镇守灵武的机会。(译出大意1分;关键词:用事,掌权;事,侍奉;镇,镇守。每个1分。)

11.(1)强攻剑门不行,采用迂回战术从旁侧进攻。(2)笼络大族首领拓跋彦超来使各族归顺。(3)察觉晋帝对自己有所防患,违背心意事权贵以重镇灵武。(4)以赏剑为名趁机杀死部落首领及随从,以威慑其余人。(每点1分,若四点都答对得满分)

文言文译文:

冯晖,魏州人。曾当效节军卒,因军功升为队长。董璋在东川造反,晖跟随晋高祖讨伐董璋,大军到剑门,有守把兵,不能够进入,冯晖从小路到剑门左边(东面),把蜀地守城的士兵几乎消灭完。当晋高祖带领军队胜利回国,升迁冯晖做澶州刺史。

天福中年,范延光在魏州造反,派冯晖袭击滑州,未攻下,于是到魏州为延光守城。不久出来投降,授义成军节度使,移镇灵武。灵武自从唐明宗以后,卖马买粟,招来各少数民族,赏赐军士,每年开销支出六千万钱。自潼关以西,转运供给的徭役多得令民众无法忍受,因此流亡的人数非常多。青岗、土桥之间,氐、羌等部落在商道上抢劫,经商旅行都要用军队保护。冯晖刚上任,就用恩德信义推行政事,各部族感念他的恩惠,停止了侵犯和掠夺,然后冯晖让士兵大规模的屯田并且减少粮饷转运费用,建设了一千多处仓库、亭馆,不增加百姓赋税,管辖区内治理得很好。晋高祖下诏书进行褒奖和赞美。

党项的拓拔彦超是当地的`最大部族,各族向背常常以彦超(动向)来行动。冯晖到灵武后,彦超来拜见,(冯晖)立即把他留下,为他在城中建筑房舍,给予丰厚的赏赐,务必使他满意。彦超留下后,各部族争着送羊马到市上交易,(冯晖)一年中得马五千匹。晋帝看到晖买了那么多马又得少数民族的欢心,反而把冯晖视为忧患,让他镇守靖难,又迁移到保义。年中,召回朝当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兼领河阳节度使,晖这时才察觉晋有防备自己的意思。在这时,出帝昏庸无道,冯玉、李彦韬等掌权,冯晖违背己意侍奉他们,因此得到再次镇守灵武的机会。当时王令温镇灵武,失了各部落的民心,成为严重的边患。冯晖便请求说:“现在朝廷多变故,一定不可能派兵援助我,希望能够自己募兵来自卫。”就募兵千余人,走到梅戍,吐各个部族纷纷前来拜见,晖看看其中一个首领,指着他的佩剑说:“这是板桥王氏的剑吧?我听说王氏剑是天下闻名的好兵器!”低头曲身从对方腰间取出剑,好像准备把玩这把宝剑而趁机杀了首领,其十几个随从也被杀光。裨将药元福说:“这里去灵武尚有五六百里,怎办?”晖笑着说:“这部族的首领,是部族的依靠,我都能杀掉他,其他的人怎么敢有非分的动作呢?”不久各族都派兵把守道路,晖用好言语劝导他们(归顺),只有被杀了首领的那一族要求决战,冯晖立即与他们交战并打败赶走了他们,各族就都不敢再动。晖到灵武,安抚边境各部族,在灵武总共十几年,恩信卓著。

官至中书令,赐封陈留王。广顺三年逝世,追封为卫王,他的儿子名继业。

篇8:《高巍,辽州人》的原文及译文解析

《高巍,辽州人》的原文及译文解析

高巍,辽州人,尚气节,能文章。母萧氏有痼疾,巍左右侍奉,至老无少懈。母死,蔬食庐墓三年。洪武中,旌孝行,由太学生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疏垦河南、山东、北平荒田。又条上抑末技、慎选举、惜名器数事。太祖嘉纳之。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减死,戍贵州关索岭。特许弟侄代役,曰:“旌孝子也。”

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曰:“贾谊曰:‘欲天下治安,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今盍师其意?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在北诸王,子弟分封于南;在南,子弟分封于北。如此,则藩王之权,不削而自削矣。”书奏,帝颔之。

已而燕兵起,命从李景隆出师,参赞军务。巍复上书,言:“臣愿使燕。披忠胆,陈义礼,晓以祸福,感以亲亲之谊。令休兵归藩。”帝壮其言,许之。

巍至燕,自称:太祖上宾,天子嗣位,布维新之政,天下爱戴。不谓大王显与朝廷绝,张三军,抗六师,臣不知大王何意也。今在朝诸臣,文者智辏,武者勇奋,执言仗义,以顺讨逆。胜败之机明于指掌。且大王所统将士,计不过三十万。以一国有限之众应天下之师,亦易罢矣。大王与天子义则君臣,亲则骨肉,尚生离间。况三十万异姓之士能保其同心协力,效死于殿下乎?巍每念至此,未始不为大王洒泣流涕也。愿大王信巍言,上表谢罪,再修亲好。朝廷鉴大王无他,必蒙宽宥。太祖在天之灵亦安矣。

书数上,皆不报。已而景隆兵败,巍自拔南归。至临邑,遇参政铁铉,相持痛哭。奔济南,誓死拒守,屡败燕兵。及京城破,巍自经死驿舍。

(选自《明史》,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旌孝行 旌:表彰B.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 辟:征召

C.亦易罢矣 罢:停止D.必蒙宽宥 宥:宽恕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巍悉心照料身患痼疾的母亲,母亲去世后,他在墓旁筑室居住,粗茶淡饭,守孝三年。

B.高巍上疏建议抑制工商业,慎重选拔举用贤能,重视名号封赐和车服仪制,得到太祖的赞许和采纳。

C.在削藩一事上,高巍主张仿效主父偃的策略,反对采用贾谊和晁错的办法,这一建议得到惠帝的首肯。

D.李景隆兵败,高巍脱身南归,拒守济南,等到京城失守,他就在驿站中自缢殉国。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3分)

(2)欲天下治安,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3分)

(3)晓以祸福,感以亲亲之谊。(3分)

9.第四段中高巍是从哪些方面为燕王分析胜败之机的?(4分)

参考答案

6.C(罢:通“疲”,疲惫)

7.C(应是“应为“仿效贾谊和主父偃的策略,而反对用晁错的办法”)

8.⑴不久因为处理事情不合乎皇上的心意,被判死罪。(3分 得分点:寻;称旨;被动句。)

⑵想要天下安定,不如多分封诸侯削弱他们的力量。(3分,得分点:治安;建;少,形容词作动词)

⑶用是祸是福的道理来说服他,拿爱亲人的情谊来感动他。(3分,得分点:晓;亲亲;状语后置)

9.君臣之义,骨肉之情,力量对比,人心向背。(4分,每点1分)

【参考译文】

高巍,是辽州人,崇尚气节,擅长文章。母亲萧氏有久治不愈的疾病,高巍在身边侍奉,一直到母亲年老也没有一点懈怠。母亲去世,高巍吃粗食,在墓旁筑室居住三年。明太祖洪武年间,表彰他的孝行,以太学生的身份任用他担任前军都督府左断事的职务。开垦河南、山东、北平的荒地。又分条陈奏抑制工商业、谨慎选拔举用贤能、重视名号封赐和车服仪制等事情。明太祖称赞并采纳他的建议。不久因为判决事情不合乎皇上的心意,受到惩处。减免死罪,被发配戍守贵州关索岭。皇上特别恩准允许由弟侄代替服役,说:“这是表彰孝子啊。”

等到明惠帝登基,高巍上疏请求辞官还乡。不久,辽州知州王钦奉诏征召高巍。高巍于是到吏部上任,上书议论政事。当权者正议论削夺藩王,唯独高巍和御史韩郁先后请求对藩王施加恩德。高巍说:“贾谊说过:‘想要天下安定,不如广泛建立诸侯而削弱他们的力量。’现在为何不效法他的用意?不要实行晁错削地夺权的谋略,而效法主父偃推行恩德的.计策。在北方的藩王,把他们的子弟分封到南方;在南方的藩王,把他们的子弟分封到北方。像这样,那么藩王的权势,不去削夺却自然削弱了。”奏本呈上,明惠帝点头称许。

不久燕王朱棣起兵,朝廷命令高巍跟从李景隆出师,参谋协助军中事务。高巍又上书,说:“我愿意出使燕国。披露忠心,陈述道义礼法,用是祸是福的道理让他明白,拿亲爱亲人的情谊令他感动。让他停止战事,回到藩国。”明惠帝认为他的话英勇豪迈,答应了他。

高巍到燕国,称说:太祖归天,天子继位,施行革新的政策,天下人敬爱拥戴。想不到大王你公然和朝廷决裂,带领自己的军队,对抗天子之师,我不知道大王你是何用意。现在朝廷的各位大臣,文臣智慧聚集,武将勇气奋发,坚持公道,仰仗道义,以顺乎天意人心的力量讨伐逆时而动的贰臣。胜败的机会显明了然如指掌。况且大王你统率的将士,算来不超过三十万。凭一个诸侯国有限的军队来对抗天子的军队,也容易精疲力竭。大王你和天子,在道义上是君臣,在血缘上是亲人,尚且生出隔阂嫌隙。何况三十万异姓的军士能确保他们和你同心协力,为殿下你拼死效力吗?我每每想到这些,都要为大王你洒下眼泪。希望大王你相信我的建议,上表谢罪,重新修复亲近友好的关系。朝廷明察大王你没有别的意图,大王你一定能受到宽恕。太祖在天之灵也可以安心了。

文书屡次呈上,都没有答复。不久李景隆兵败,高巍脱身回到南方。到临邑,遇到参政铁铉,相拥痛哭。赶赴济南,誓死据城坚守,多次打败燕王的军队。等到京城被攻破,高巍在驿舍中自缢而死。

篇9:《李晟,字良器,洮州临潭人》原文及译文

《李晟,字良器,洮州临潭人》原文及译文

李晟,字良器,洮州临潭人。世以武力仕,然位不过裨将。晟幼孤,奉母孝。身长六尺。年十八,往事河西王,忠嗣,从击吐蕃。悍酋乘城,杀伤士甚众,忠嗣怒,募射者,晟挟一矢毙之,三军欢奋。忠嗣抚其背曰,万人敌也。凤翔节度使高升召署列将。击叠州叛羌于高当川,又击连狂羌于罕山,破之。

大历初,李抱玉署晟右军将。吐蕃寇灵州,抱玉授以兵五千击之,辞曰:“以众则不足,以谋则多。”乃请千人。由大震关趋临洮,屠定秦堡,执其帅慕容谷钟,虏乃解灵州去。马璘与吐蕃战盐仓,败绩,晟率游兵拔璘以归,封合川郡王。璘内忌晟威略,归之朝,为右神策都将。

晟性疾恶,临下明。每治军,必曰:“某有劳,某长于是。”虽厮养小善,必记姓名,尤恶下为朋党者。笃分义,隆于故旧。岚州刺史谭元澄尝有德于晟,后贬死。晟既贵,直其枉,诏赠元澄宁州刺史,晟抚其二子,为成就之。

在凤翔,尝曰:“魏征以直言致太宗于尧舜上,忠臣也。我诚慕焉。”行军司马李叔度曰:“彼缙绅儒者事,公勋德何希是哉’”晟曰,“君失辞。晟幸得备蒋相,苟容身不言,岂可谓有犯无隐邪?是非唯上所择尔。”叔度惭。故晟每进对,謇謇尽大臣节,未尝露于外。治家以严,子侄非晨昏不辄见,所与言未尝及公事。正岁,崔氏女归宁,让曰:“尔有家,而姑在堂,妇当治酒食,且以待宾客。”即却之,不得进。

九年,薨,年六十七。帝闻流涕诏百官就第进吊比大敛帝手诏誓以存保世嗣申告柩前。

(选自《新唐书·李最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璘内忌晟威略 威略:武勇和谋略

B.笃分义,隆于故旧故旧:过去的旧东西

C.是非唯上所择尔是非:对与错

D.正岁,建氏女归宁归宁:已嫁女子回娘家探亲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闻流涕诏/百官就第进吊/比大敛/帝手诏誓/以存保世嗣/申告柩前

B.帝闻流涕/诏百官就第进吊/比大敛/帝手诏/誓以存保/世嗣申告柩前

C.帝闻流涕/诏百官就第进吊/比大敛/帝手诏/誓以存保世嗣/申告柩前

D.帝闻流涕/诏百官就第/进吊比大敛/帝手诏誓/以存保世嗣/申告柩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晟对敌军作战勇武。李晟多次率军与吐蕃作战,在高当川、罕山连败羌人;在临洮生擒吐蕃统帅,解除灵州之围。

B.李晟对朋友重情重义。岚州刺史谭元澄曾经有恩于李晟,谭元澄蒙冤被贬致死,李晟不仅为其申冤,还抚育其子女。

C.李晟对朝廷尽忠尽节。李晟仰慕魏征并效仿魏征直言进谏,廷外从不泄露朝廷机密,展现了古大臣尽忠报国的.风范。

D.李晟对亲友要求严格。李叔度劝谏李晟不要干预朝政,李晟严厉地批评了李叔度不尽臣忠;在家也不与后辈谈公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忠嗣怒,募射者,晟挟一矢毙之,三军欢奋。(5分)

(2)魏征以直言致太宗于尧舜上,忠臣也。我诚慕焉。(5分)

参考答案

4.B 故交 旧友

5.C

6.D 没有严厉批评李叔度

参考译文

李晟字良器,是洮州临潭县人,世代凭武艺做官,但职位都不超过偏将。李晟年幼时,父亲去世,侍奉母亲很孝顺。他身高六尺。十八岁时,投奔河西节度使王忠嗣,跟随他进攻吐蕃。一个凶悍的吐蕃军头目登上城墙,杀伤了很多唐朝士兵。王忠嗣发怒,招募擅长射箭的士兵。李晟一箭射死了那吐蕃军头目,三军都欢呼振奋。王忠嗣抚摸着他的背说:“真是力敌万人的勇将啊!”凤翔节度使高升征召他,安排他任列将。在叠州高当川攻击反叛的羌人,又在罕山打败了连狂羌。积累军功升为左羽林大将军。广德初年,进攻党项,立了功,封特进、试太常卿。

大历初年,李抱玉召李晟去任右将军。吐蕃侵犯灵州,抱玉交给他五千士兵攻敌,李晟推辞说:“用强攻,兵不够;用智取则兵有余。”于是请求带一千士兵。由大震关向临洮进发,攻下定秦堡,活捉了吐蕃统帅慕容谷钟,敌人就撤了包围灵州的军队。马璘与吐蕃在盐仓作战失败,李晟率巡哨兵救回马璘,被朝廷封为合川郡王。马璘心里嫉妒李晟的武勇和谋略,让他回到京城,任右神策军都将。

李晟生性痛恨丑恶,对下级严明。每次作战,必定说:“某人有功劳,某人在这方面擅长。”即使是做杂役的人做了点好事,也一定记下姓名,特别憎恶下属拉帮结派。坚守信义,对老朋友感情深厚。岚州刺史谭元澄曾对李晟有恩,后被朝廷流放而死。李晟显贵后,为他申冤,朝廷下诏追赠元澄为宁州刺史,李晟抚养他的两个儿子,让他们成年、成才。

李晟在凤翔时,曾说:“魏征因为直言进谏,让太宗取得超过尧舜的业绩,真是忠臣啊!我真仰慕他。”行军司马李叔度说:“那是文官的职分,您功高德厚,怎么还追求这呢?”李晟说:“您说错了,我有幸能充任将相,如果为了明哲保身不说话,这难道能说是皇帝有错误臣下不隐瞒吗?这不是皇帝所要选择的臣子。”叔度听了很惭愧。所以李晟每次上朝,对答皇帝,都忠诚正直地尽到大臣的节操,不曾居功自傲、锋芒毕露。治家严格,子侄辈不是早晚不特别见面,话家常时,不曾涉及国事。正月,嫁到崔氏的女儿回娘家来,李晟批评她说:“你有家,你的婆婆在堂,媳妇应当备办酒食,准备招待宾客。”立即挡住她,不让进门。通达礼义,督促教化,竟到了这样的程度。

贞元九年,李晟去世,享年六十七岁。皇帝听到噩耗直流泪,下令百官到李晟府第吊唁。到装棺入殓时,皇帝亲自写诏书,立誓保护李晟的后代,延续他的爵位,在他的灵柩前宣读。

篇10:《陶穀,字秀实,邠州新平人》原文及译文

《陶穀,字秀实,邠州新平人》原文及译文

陶穀,字秀实,邠州新平人。本姓唐,避晋祖讳改焉。十余岁,能属文,起家校书郎、单州军事判官。

穀性急率,尝与兖帅安审信集会,杯酒相失,为审信所奏。时方姑息武臣,穀坐责授太常少卿。尝上言:“顷莅西台,每见台司详断刑狱,少有即时决者。至于闾阎夫妇小有争讼,淹滞积时,坊市死亡丧葬,必俟台司判状,奴婢病亡,亦须检验。吏因缘为奸,而邀求不已,经旬不获埋瘗。望申条约以革其弊。”从之。俄拜中书舍人。尝请教习乐工,及禁民伐桑枣为薪,并从其请。开运三年,赐金紫。

契丹主北归,胁穀令从行。穀逃匿僧舍中,衣布褐,阳为行者状。军士意其诈,持刃陵胁者日数四。穀颇工历数,谓同辈曰:“西南五星连珠,汉地当有王者出。契丹主必不得归国。”及耶律德光死,有孛①光芒指北,穀曰:“自此契丹自相鱼肉,永不乱华矣。”遂归汉,为给事中。

世宗尝谓宰相曰:“朕观历代君臣治平之道,诚为不易。又念唐、晋失德之后,乱臣黠将,僣窃者多。今中原甫定,吴、蜀、幽、并尚未平附,声教未能远被,宜令近臣各为论策,宣导经济之略。”乃命承旨徐台符以下二十余人,各撰《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以进。其策率以修文德、来远人为意,惟穀与窦仪、杨昭俭、王朴以封疆密迩江、淮,当用师取之。世宗自克高平,常训兵讲武,思混一天下。及览其策,忻然听纳,由是平南之意益坚矣。

显德三年,迁兵部侍郎,加承旨。世宗留心稼穑,命工刻木为耕夫、织妇、蚕女之状,置于禁中,思广劝课之道,穀为赞辞以进。显德六年,加吏部侍郎。

初,太祖将受禅,未有禅文,榖在旁,出诸怀中而进之曰:“已成矣。”太祖甚薄之。尝自曰:“吾头骨法相非常,当戴貂蝉冠尔。”盖有意大用也,人多笑之。

选自《宋史?陶榖传》

【注】①孛:彗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穀坐责授太常少卿 坐:因……获罪

B.必俟台司判状 俟:等待

C.其策率以修文德、来远人为意 率:大都

D.世宗自克高平克:克制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陶穀敢于谏言的一组是()(3分)

①望申条约以革其弊

②尝请教习乐工,及禁民伐桑枣为薪

③其策率以修文德、来远人为意

④当用师取之

⑤自此契丹自相鱼肉,永不乱华矣

⑥盖有意大用也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榖性格急躁坦率,曾经与兖帅安审信聚集在一起,杯酒间失言,被审信上奏给了皇帝。

B.陶榖精于历数,他看到西南五星连珠,看到彗星光芒直指北面时,就预言契丹会有事情发生,结果两次预言都很准确。

C.世宗经常训练军队,讲习武道,想着统一天下。当看到陶榖等提出的应当用军队来攻取的策略时,世宗欣然听从了他的意见。

D.当初,太祖将要受禅时却没有受禅的文章,在旁边的陶榖等就从怀中拿出了一篇文章,说自己已经写成了,太祖十分看不起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契丹主北归,胁穀令从行。穀逃匿僧舍中,衣布褐,阳为行者状。(5分)

(2)今中原甫定,吴、蜀、幽、并尚未平附,声教未能远被,宜令近臣各为论策,宣导经济之略。(5分)

参考答案:

4.D克:攻克

5.C ③说的是其他人对皇上的建议,不是陶榖的行为;⑤是说陶榖的预言;⑥是说陶榖认为自己有大用。

6.B 原文讲了陶榖两次观天象预测未来之事,但是第二次预测没有说结果是否符合他的预测。

7(1)契丹主向北回归时,胁迫陶榖,令他随行。陶榖逃走隐匿在寺院中,穿着粗布衣,假装成僧人的样子。(胁、阳、状各1分,大意2分)

(2)现在中原刚刚安定,吴、蜀、幽、并还没有平定归附,声威教化还没能散布到远方,应令近臣各自写论策,宣扬倡导经世济民的策略。(平附、被、经济各1分,大意2分)

译文

陶穀字秀实,是邠州新平人。他本性唐,为了避晋祖的讳而改姓陶。十多岁时,就能写一手好文章,从家中被征召,担任校书郎、单州军事判官之职。

陶穀性子急躁坦率,曾经与兖帅安审信聚集在一起,杯酒间失言,被审信上奏给了皇帝。当时正宽待武臣,陶榖因为这获罪,被降级授予太常少卿之职。他曾经上奏说:“近来去西台,每次都见到台司审察案子,很少有立即决断的。甚至坊间夫妇间有小的争吵,也要拖延好长时间,街市中的死亡丧葬之事,也一定要等台司的判决书,奴婢们病死了,也必须经官府检验。官吏们趁此机会做坏事,要求不停止,结果有时会过了十几天都不能够埋葬。希望重新申明条令来革除这些弊端。”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不久拜为中书舍人。曾经请求训练乐工,以及禁止百姓伐桑树、枣树做柴火,皇上同意了他的全部请奏。开运三年时,朝廷赐他金鱼袋及紫衣。

契丹主向北回归时,胁迫陶穀,令他随行。陶穀逃走隐匿在寺院中,穿着粗布衣,假装成僧人的样子。军士们发现他是假装的,持刀一天威胁他好几次。陶穀很精通天道,对同行的人说:“西南五星连成一串,汉地应当有能够称王的人出现。契丹主一定不能回到他的国家。”等到耶律德光死后,有光芒强盛的彗星光芒直指北面,陶穀说:“从此契丹会自相残害,永远也不会扰乱华夏了。”于是就回到了汉,做给事中。

世宗曾经对宰相说:“我看历代君臣治理太平之世的方法,确实都不容易。我又考虑到唐、晋有过错之后,作乱的臣子及狡猾的.将领们,越礼偷窥社稷的人很多。现在中原刚刚安定,吴、蜀、幽、并没有平定归附,声威教化还没能散布到远方,应令近臣各自写论策,宣扬倡导经世济民的策略。”于是就命承旨徐台符以下二十多人,各自撰写《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进献。这些论策大都以修文德、使远方的人归顺为主要意图,只有陶穀与窦仪、杨昭俭、王朴认为疆界十分接近江、淮,应当用军队采攻取这些地方。世宗自从攻克高平后,经常训练军队讲习武道,想着统一天下。等到看到陶穀等的策略后,愉快地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因此平定南方的想法更加坚定了。

显德三年,被升为兵部侍郎,加授承旨。世宗关心农业,命工匠在木头上雕刻耕夫、织妇、蚕女的样子,将其放在宫中,思考大力鼓励农桑的方法,陶穀写赞辞采进献。显德六年,朝廷加封他为吏部侍郎。

当初,太祖将要受禅,没有受禅的文章,陶穀在旁边,从怀中拿出一篇文章进献说:“已经写成了。”太祖十分看不起他。他曾经自言自语道:“我的头骨外形不同寻常,应当戴貂蝉冠。”大意是他应被委以重任,人们大多耻笑他。

颜衎字祖德究州曲阜人少苦学原文及译文

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阅读答案及译文

梦溪笔谈翻译

明史·丘福、李远传 阅读答案及译文

《元史·列传第五十五》原文及译文

《京镗字仲远,豫章人也》阅读答案及译文

《何充直言不讳》原文及翻译

龚胜字君宾楚人也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萧彦字思学泾县人原文及译文

《鹧鸪天·楼上谁将玉笛吹》阅读答案

《张文谦,字仲谦,邢州沙河人》原文及译文
《《张文谦,字仲谦,邢州沙河人》原文及译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张文谦,字仲谦,邢州沙河人》原文及译文(精选10篇)】相关文章:

《后汉书王霸传》阅读答案以及翻译2022-10-01

姜士昌传的阅读答案及翻译2022-11-17

《元史金履祥传》的原文与阅读答案2024-04-21

少任侠传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2-08-28

高阳孙文正公阅读答案2022-05-23

《明史孔镛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2-06-21

韩愈《获麟解》的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2024-04-15

世说新语两则翻译2022-09-20

大家孙瀛洲阅读答案2023-03-18

读张岱《湖心亭看雪》有感2023-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