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卷二十八》阅读题答案及译文(精选12篇)由网友“浣熊手记”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了《晋书·卷二十八》阅读题答案及译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晋书·卷二十八》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晋书·卷二十八》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人也。父韶,彭城太守。雄初仕郡为主簿,事太守王经。及经之死也,雄哭之尽哀,市人咸为之悲。后太守刘毅尝以非罪笞雄,及吴奋代毅为太守,又以少言遣系雄于狱。司隶钟会于狱中辟雄为都官从事,会死无人殡殓,雄迎丧而葬之。文帝召雄而责之曰:“往者王经之死,卿哭王经于东市,我不问也。今钟会躬为叛逆,又辄收葬,若复相容,其如王法何?”雄 曰 昔 者 先 王 掩 骼 埋 胔 仁 流 朽 骨 当 时 岂 先 卜 其 功 罪 而 后 葬 之 哉 今 王 诛 既 加 于 法 已 备 雄 感 义 收 葬 教 亦 无 缺 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何必使雄违生背死以立于时!殿下仇枯骨而捐之于中野,为将来仁贤之资,不亦惜乎!”帝甚悦,与谈宴而遣之。
累迁黄门侍郎。时吴奋、刘毅俱为侍中,同在门下,雄初不交言。武帝闻之,敕雄令复君臣之好。雄不得已,乃诣毅,再拜曰:“向被诏命,君臣义绝,如何?”于是即去。帝闻而大怒,问雄曰:“我令卿复君臣之好,何以故绝?”雄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今之进人若加诸膝,退人若坠诸川。刘河内于臣不为戎首,亦已幸甚,安复为君臣之好!”帝从之。
泰始中,累迁秦州刺史,假赤幢、曲盖、鼓吹,赐钱二十万。咸宁初,入为御史中丞,迁侍中,又出为征虏将军。太康初,为河南尹,赐爵关内侯。齐王攸将归藩,雄谏曰:“陛下子弟虽多,然有名望者少。齐王卧在京邑,所益实深,不可不思。”帝不纳。雄固谏忤旨,起而径出,遂以愤卒。
(《晋书·卷二十八》)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雄曰/昔者先王掩骼埋胔/仁流朽骨/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葬之哉/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缺/
B.雄曰/昔者先王掩骼埋胔/仁流朽骨/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葬之哉/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缺/
C.雄曰/昔者先王掩骼埋/胔仁流/朽骨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葬之哉/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缺/
D.雄曰/昔者先王掩骼埋/胔仁流/朽骨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葬之哉/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缺/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事有刺史属吏之称,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后从事改为参军。
B.汉代在长安东市处决判死刑的犯人,后来“东市”就指刑场。
C.殿下原来也是对天子的敬称,但汉代以后,演变为对太子、亲王的尊称。
D.再拜即拜两次,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一般只有向很尊贵的'人才施再拜礼。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经死后向雄痛哭于东市,钟会死后向雄又收殓安葬,文帝司马昭因此而责备向雄。
B.武帝曾下令让向雄与刘毅恢复“君臣之好”。向雄迫不得已,便到刘毅家里拜访他,但并未真心实意和刘毅交好。
C.向雄敢于直言进谏,引用先王做法来为自己辩解,得到文帝的认可,免去了刑律之祸。
D.对于向雄的进谏,天子并没有采纳。向雄极力进谏,违背了圣旨,向雄径自出宫,后因愤懑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钟会躬为叛逆,又辄收葬,若复相容,其如王法何?
(2)殿下仇枯骨而捐之于中野,为将来仁贤之资,不亦惜乎!
参考答案
4.A
5.B
6.A
7.(10分)
(1)现在钟会亲身叛逆,(你)又收殓安葬(他),我如果再宽容你,又将把王法放在哪里呢?
(2)殿下如果痛恨他的枯骨并把它遗弃在荒野,作为将来的仁人贤士的口实,不也太令人惋惜吗?”
参考译文
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人。父亲向韶,是彭城太守。向雄当初在河内作主簿,给太守王经做事。王经死后,向雄哭得很伤心,市人都为他悲伤。后任太守刘毅曾经无故鞭笞向雄,后来吴奋代替刘毅任太守,又因少许怨言把他关进监狱。司隶钟会把向雄从监狱里征召出来当都官从事,后来钟会死了无人收殓下葬,向雄迎丧并安葬了他。文帝司马昭召见向雄并责备他说:“以前王经死了,你在东市哭他,我不问罪。现在钟会叛逆,你又收殓安葬他,我如果再宽容你,将把王法放在哪里?”向雄说:“从前先王掩埋受刑人的骨骸尸体,仁德润泽朽骨,当时难道先占卜功过,然后才埋葬那些尸骨吗?现在刑法已经施行,按照法令已经处理了钟会。我被道义感化而收葬他,道义教化我这样做没错。法令在上面制定,教化在下面发扬,为什么一定要让我陷于违背生死常理的地步呢?殿下如果把他的枯骨遗弃在荒野,作为将来的仁人贤士的口实,不也太令人惋惜吗?”文帝很高兴,与他交谈并饮宴后才让他回去。
累迁为黄门侍郎。当时吴奋、刘毅都是侍中,一同在宫廷门下,起初向雄不跟他们说话。武帝知道后,敕令向雄应恢复君臣的友好关系。向雄迫不得已,便到刘毅家里,拜见之后说:“早先接受了诏令,君臣之义了结,可以吗?”说完便离去。武帝听说后大怒,责问向雄:“我让你恢复君臣友好关系,你为什么故意绝交?”向雄说:“古代的君子用礼义引荐人,用礼义摒退人,现在引荐人如同把人放在膝盖上,摒退人如同把人推入深渊。刘河内(刘毅)不成为我的敌人,已经是很万幸的了,又怎么能恢复君臣友好关系呢?”武帝同意了。
泰始年间(265--274),累官任秦州刺史,赐给他红色旗帜、曲柄伞、鼓吹等仪仗,赏他二十万钱。咸宁初年(275)入朝为御史中丞,迁为侍中,又出朝任征虏将军。太康初年(286),任河南尹,赐爵关内侯。齐王司马攸打算回到封国,向雄向天子进谏道:“ 陛下虽然子弟多,可是有名望的人少。齐王守在京城,获益的确很多,不可不思量。”天子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向雄极力进谏,违背了圣旨,向雄就自己离开了宫殿,后来因愤懑而死。
篇2:《晋书·卷八十二》阅读答案
孙盛,字安国,太原中都人。祖楚,冯翊太守。父恂,颍川太守。恂在郡遇贼,被害。盛年十岁,避难渡江。及长,博学,善言名理。于时殷浩擅名一时,与抗论者,惟盛而已。盛尝诣浩谈论,对食,奋掷麈尾①,毛悉落饭中,食冷而复暖者数四,至暮忘餐,理竟不定。盛又著医卜及《易象妙于见形论》,浩等竟无以难之,由是遂知名。
起家佐著作郎,以家贫亲老,求为小邑,出补浏阳令。太守陶侃请为参军。庾亮代侃,引为征西主簿,转参军。时丞相王导执政,亮以元舅居外,南蛮校尉陶称谗构其间,导、亮颇怀疑贰。盛密谏亮曰:王公神情朗达,常有世外之怀,岂肯为凡人事邪!此必佞邪之徒欲间内外耳。亮纳之。庾翼代亮,以盛为安西谘议参军,寻迁廷尉正。
会桓温代翼,留盛为参军,与俱伐蜀,军次彭模,温自以轻兵入蜀,盛领赢老辎重在后,贼数千忽至,众皆遑遽。盛部分诸将,并力距之,应时败走。蜀平,赐爵安怀县侯,累迁温从事中郎。从入关平洛,以功进封吴昌县侯,出补长沙太守。以家贫,颇营资货,部从事至郡察知之,服其高名而不劾之。盛与温笺,而辞旨放荡,称州遣从事观采风声,进无威凤来仪之美,退无鹰鹯搏击之用,徘徊湘川,将为怪鸟。温得盛笺,复遣从事重案之,脏私锒籍,槛车收盛到州,舍而不罪。累迁秘书监,加给事中。年七十二卒。
盛笃学不倦,自少至老,手不释卷。著《魏氏春秋》、《晋阳秋》,并造诗赋论难复数十篇。《晋阳秋》词直而理正,咸称良史焉。既而桓温见之,怒谓盛子曰:枋头诚为失利,何至乃如尊君所说!若此史遂行,自是关君门户事。其子遽拜谢,谓请删改之。时盛年老还家,性方严有轨宪,虽子孙斑白,而庭训愈峻。至此,诸子乃共号泣稽颡②,请为百口切计。盛大怒。诸子遂尔改之。盛写两定本,寄于慕容俊。太元中,孝武帝博求异闻,始于辽东得之,以相考校,多有不同,书遂两存。
篇3:《晋书·卷八十二》阅读答案
【注】 ①麈尾: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一种工具。清谈时挥麈尾是玄学名士追求风神的表现。 ②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与抗论者,惟盛而已 抗:对等
B.浩等竟无以难之 难:诘问
C.复遣从事重案之 案:拟定
D.其子遽拜谢 谢:谢罪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食冷而复暖者数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与俱伐蜀,军次彭模 秦伯说,与郑人盟
C.以功进封吴昌县侯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请为百口切计 为天下笑者,何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孙盛善于言辞,明辨事理,不畏权威,和当时名人殷浩辩论时,挥洒自如,忘记了吃饭,最终也不能有定论。
B.孙盛能够明辨是非,当王导和庾亮之间产生猜忌时,劝告庾亮不要听信邪佞小人的挑拨,化解了双方的矛盾。
C.孙盛认为州里派遣的官员缺乏应有的风神气度,致信桓温,桓温重新委派了人员,将贪赃枉法者押回了州里。
D.桓温认为孙盛在《晋阳秋》中对枋头之战的记录过于夸耀,很是生气,要求孙盛的儿子立即删掉不实的说法。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公神情朗达,常有世外之怀,岂肯为凡人事邪!(4分)
翻译:
(2)时盛年老还家,性方严有轨宪,虽子孙班白,而庭训愈峻。(6铃)
翻译:
篇4:《晋书·何曾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晋书·何曾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何曾字颖考,陈国阳夏人也。少袭爵,好学博闻。魏明帝初为平原侯,曾为文学。及即位,累迁散骑侍郎、给事黄门侍郎。
嘉平中,为司隶校尉。抚军校事尹模凭宠作威,奸利盈积,朝野畏惮,莫敢言者。曾奏劾之,朝廷称焉。时曹爽专权,宣帝称疾,曾亦谢病。爽诛,乃起视事。魏帝之废也,曾预其谋焉。
时步兵校尉阮籍负才放诞,居丧无礼。曾面质籍于文帝座曰:“卿纵情背礼,败俗之人,今忠贤执政,综核名实,若卿之曹,不可长也。”因言于帝曰:“公方以孝治天下,而听阮籍以重哀饮酒食肉于公座。宜摈四裔,无令污染华夏。”帝曰此子羸病若此君不能为吾忍邪曾重引据辞理甚切帝虽不从时人敬惮之。
正元年中为镇北将军、假节。将之镇,文帝使武帝、齐王攸辞送数十里。曾盛为宾主,备太牢之馔。侍从吏驱,莫不醉饱。帝既出,又过其子劭。曾先敕劭曰:“客必过汝,汝当豫严。”劭不冠带,停帝良久,曾深以谴劭。曾见崇重如此。
武帝践阼,拜太尉,进爵为公,食邑千八百户。久之,以本官领司徒。进位太傅。曾以老年,屡乞逊位。曰“司徒所掌务烦,不可久劳耆艾。其进太宰,侍中如故。朝会剑履乘舆上殿,如汉相国萧何、田千秋、魏太傅钟繇故事。”
曾性至孝,闺门整肃,自少及长,无声乐嬖幸之好。年老之后,与妻相见,皆正衣冠,相待如宾。己南向,妻北面,再拜上酒,酬酢既毕便出。一岁如此者不过再三焉。然性奢豪,务在华侈。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刘毅等数劾奏曾侈忲无度,帝以其重臣,一无所问。都官从事刘享尝奏曾华侈,以铜钩绂纼①车,莹牛蹄角。后曾辟享为掾,或劝勿应。享谓至公之体,不以私憾,遂应辟。曾常因小事加享杖罚。其外宽内忌,亦此类也。司空贾充权拟人主,曾卑充而附之。及充与庾纯因酒相竞,曾议党充而抑纯,以此为正直所非。
咸宁四年薨,时年八十。
(节选自《晋书·何曾传》)
【注】①纼(zhèn):穿在牛鼻子上的备牵引的绳子。
4. 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曰/此子羸病若此/君不能为吾忍邪/曾重引据辞理甚切/帝虽不从时人/敬惮之
B.帝曰/此子羸病若此/君不能为吾忍邪/曾重引据/辞理甚切/帝虽不从/时人敬惮之
C.帝曰/此子羸病/若此君不能为吾忍邪/曾重引据/辞理甚切/帝虽不从时人/敬惮之
D.帝曰/此子羸/病若此/君不能为吾忍邪/曾重引据辞理甚切/帝虽不从/时人敬惮之
5. 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嘉平”“正元”“咸宁”。古代帝王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假节”本指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任务完成后,节会被收回。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加假节的称号。
C.“太牢”指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猪三牲俱备。若只有牛、羊,没有猪,则称为少牢。
D.“耆艾”泛指老年人。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如三十岁为而立,四十岁为不惑,五十岁为艾、知命,六十岁为耆、花甲。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曾不惧权势,敢于直言。对于朝野畏惧的抚军校事尹模,只有他敢上奏弹劾其恃宠作威;他不但在文帝面前质问阮籍服丧不守礼制,还进谏文帝将阮籍放逐边疆。
B.何曾位居要职,受武帝器重。他赴任镇北将军时,武帝派人为之送行数十里;他以年老为由请求辞职时,武帝允许他朝会时可佩剑、穿鞋、乘车上殿。
C.何曾遵守礼法,家风谨严。他从小到大不好声色,与妻子相敬如宾;他训诫儿子,在客人拜访时要端正仪容。
D.何曾心胸狭窄,逢迎权贵。下属刘享曾奏报他奢华,他挟私报复,常因小事对刘享施以杖罚;他低三下四地依附于权臣贾充,当贾充与人争执时,他偏袒贾充。
7.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爽诛,乃起视事。魏帝之废也,曾预其谋焉。
(2)劭不冠带,停帝良久,曾深以谴劭。曾见崇重如此。
(3)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答案】
4.B
5.C
6.B
7.(1)曹爽被杀,他才出来任职治事。魏帝被废黜,何曾参与了谋划。
(2)何劭不戴冠不束带,让武帝停留了很久,何曾严厉地责备了何劭。何曾就是这样被器重。
(3)张衡一到任就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知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于是上下敬畏恭顺,赞颂政事处理得好。
【解析】
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断句,抓住主要的人物,事件等,再结合一些标志词进行判断。本句有一些虚词,“曰、邪”后断开。主要人物“帝、此子、君”,首先可排除C项,在“君”前断开。“敬惮之”的主语应是“时人”,排除A项。最后比较B、D两项,D项“此子羸/病若此”,“赢病””意思相近,不能断开,故选B项。
5.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只有牛、羊,没有猪,则称为少牢”错,少牢是只有羊、猪,没有牛。
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武帝派人为之送行数十里”与原文内容不符,原文是“文帝使武帝、齐王攸辞送数十里”,是武帝亲自去送。
7.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结合上下文语境,抓住关键词进行翻译,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等。(1)句关键词有:“诛”,被动,被杀;“视事”,任职治事;“废”,被动,被废黜。(2)“冠带”,名词作动词,戴冠、束带;“停”,使动用法,使……停留;“见”,表被动,被。(3)“下车”,到任;“禽”,逮捕;“称”,赞颂。
(参考译文)
何曾字颖考,陈国阳夏人。年少时继承了爵位,喜好学习,见识广博。魏明帝起初为平原候,何曾为文学(官名)。等到皇帝即位,多次升迁至散骑侍郎、给事黄门侍郎。
嘉平年间,任司隶校尉。抚军校事尹模凭借宠信作威作福,非法获利很多,朝廷内外畏惧他,无人敢言。何曾上奏弹劾他,朝廷称赞这件事,当时曹爽专权,宣帝宣称有病,何曾也称病引退。曹爽被杀,他才出来任职治事。魏帝被废黜,何曾参与了谋划。
当时步兵校尉阮籍自负有才,(行为)放荡怪诞,服丧时不守礼制。何曾在文帝面前当面质问阮籍说:“你放纵情感而违背礼制,是败坏风俗之人,当今忠贤之臣执掌政权,综合名实考察,像你这类人.不能长久。”又对文帝说:“您正在以孝治理天下,却听凭阮籍守丧期间在您座前饮酒吃肉。应该把他放逐到荒远的边疆,不让他污染华夏。”文帝说:“此人如此瘦弱多病,你不能看在我的面子上容忍他吗?”何曾又引经据典,言辞说理很是激切。文帝虽然没有听从(他的),当时的人却敬畏忌惮他。
正元年间,(何曾)任镇北将军、假节。将要赴任,文帝让武帝、齐王司马攸送行数十里。何曾隆重地行宾主之礼,准备了牛、羊、猪等饭食。侍从随行(等人)没有不吃饱喝醉的。武帝离开后,又去拜访何曾的儿子何劭。何曾事先训诫何劭说:“客人一定会(顺路去)拜访你,你应当事先准备,端正仪容,以示严肃恭敬。”何劭不戴冠不束带,让武帝停留了很久,何曾严厉地责备了何劭。何曾就是这样被器重。
武帝登上帝位后,任何曾为太尉,爵位进为公,食邑一千八百户。过了很久,在本职之外又兼任司徒。后进位为太傅。何曾以年老为由,多次请求退职。诏书说:“司徒掌管的事务繁多,不能长久地使老人劳累。晋升他为太宰,侍中一职照旧。朝会时可佩剑、穿鞋、乘车上殿,如同汉相国萧何、田千秋、魏太傅钟繇一样。”
何曾生性极孝,家门严肃庄重,从小到大没有歌舞或宠幸婢妾的爱好。年老之后,与妻子相见,都端正衣冠,相待如宾。自己面向南,妻子面向北,拜两拜进酒,敬酒应酬完毕就出去。一年中像这样的情况不过两三次。然而何曾性情奢侈,一定要豪华铺张。帷帐车服,极其绮丽,酒肉饭食,超过王室。刘毅等人多次上奏弹劾何曾奢侈无度,皇帝因为他是重臣,一概不过问。都官从事刘享曾上书弹劾何曾奢华,用铜钩和丝带做牛鼻绳,装饰牛的蹄角。后来何曾征召刘享做属官,有人劝刘享不答应。刘享以为这完全是公事,不卷入私人怨恨,于是应召。何曾常因小事对刘享施以杖罚。所谓表面宽容而内心嫉恨,就是这一类事。当时司空贾充权势可与皇帝相比,何曾在贾充面前便低三下四,依附于他。等到贾充与庾纯因饮酒发生争执,何曾偏袒贾充而压制庾纯,因而被正直的人非议。
咸宁四年去世,享年八十岁。
篇5:《晋书·王羲之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晋书·王羲之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群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尤善隶书 善:擅长
B.然闻信至 信:使者
C.羲之书为世所重 重:看重
D.而羲之甚轻之 轻:认为……轻浮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遂以女妻之
足以极视听之娱
B.然闻信至
羲之欣然写毕
C.笼鹅而归
吾尝终日而思矣
D.司徒导之从子也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 )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14. 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2分)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2分)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分)
参考答案
10、答案D 解析 轻:轻视,看不起。
11、答案D 解析 D项都为结构助词,的;A项介词,把/连词,来;B项连词,可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C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
12、答案C 解析 ①是王羲之的书法特点;③是王羲之淡泊的性情;⑤是王羲之擅长辩论的特点和他的性格。
13答案D 解析 “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应为“王述先前曾在会稽任职,因母亲去世,就辞职治丧”。“恨”在古代应该是遗憾的意思而不是怨恨。
14、(1)当时,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所有的王家子弟。(“使”,“于导”,“就”,是关键词,句子通顺1分)
(2)在外没有任何近亲,在家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孤单地生活,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期功”“孑立”“吊”是关键词,句子通顺1分)
(3)秦朝的统治者来不及哀叹自己,而后代的人哀叹他们;后代的人哀叹他们却不引以为鉴,也会再让后代的人哀叹后代的人。
(“暇”“自哀” “鉴” 是关键词,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刚劲、正直而著称。他尤其擅长隶书,为古今之冠,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认为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承、王悦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当时,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所有的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择婿的消息后,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敞开肚子吃东西,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都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一群好友在会稽山阴县的兰亭会集,并亲自作序来申明其志。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一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王羲之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非常高兴,因此要买道士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拿笔,写好后,用笼子装鹅而归,一路上乐不可支。(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竹筐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书。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那位学生懊悔了好几天。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当时骠骑将军王述年轻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了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这样过了一年,而王羲之竟然不来,王述深为遗憾。
篇6:《晋书·郭璞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晋书·郭璞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也。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
惠怀之际,河东先扰。璞筮之,投策而叹曰:“嗟乎!黔黎将湮于异类,桑梓其翦为龙荒乎!”于是潜结姻昵及交游数十家,欲避地东南。抵将军赵固,会固所乘良马死,固惜之,不接宾客。璞至,门吏不为通。璞日:“吾能活马。”吏惊入白固。固趋出,曰:“君能活吾马乎?”璞曰:“得健夫二三十人,皆持长竿,东行三十里,有丘林社庙者,便以竿打拍,当得一物,宜急持归。得此,马活矣。”固如其言,果得一物似猴,持归。此物见死马,便嘘吸其鼻。顷之马起,奋迅嘶鸣,食如常,不复见向物。固奇之,厚加资给。
王敦之谋逆也,温峤、庾亮使璞筮之,璞对不决。峤、亮复令占己之吉凶,璞日:“大吉。”峤等退,相谓曰:“璞对不了,是不敢有言,或天夺敦魄。今吾等与国家共举大事,而璞云大吉,是为举事必有成也。”于是劝帝讨敦。初,璞每言“杀我者山宗”,至是果有姓崇者构璞于敦。敦将举兵,又使璞筮。璞曰:“无成。”敦固疑璞之劝峤、亮,又闻卦凶,乃问璞曰;“卿更筮吾寿几何?”答曰:“思向卦,明公起事,必祸不久。若住武昌,寿不可测。”敦大怒曰:“卿寿几何?”曰:“命尽今日日中。”敦怒,收璞,诣南冈斩之。时年四十九。及王敦平,追赠弘农太守。
(节选自《晋书·郭璞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B.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C.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D.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东,古地区名。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白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指今之山西省。
B.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古代也称以占卦为业的人。
C.五行,即儒家所说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又可指孝的五行,即庄、忠、敬、笃、勇。
D.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黔,黑色;黎,古通“黧”,亦指黑色。也有“众多”的意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璞喜好经术,博学有高才,但不善言论,擅长辞赋,且好古文奇字,精通阴阳占卜之术,曾经跟随客居河东的郭公学习,郭公送给他《青囊中书》九卷。
B.惠帝、怀帝之际,河东发生骚乱。郭璞占卜后,想要去东南避难,途中到了将军赵固那里,郭璞设法将赵固已死的马救活了,赵将军很惊奇欣喜,给了他很多财物作为报答。
C.王敦将要叛乱的时候,温峤、庾亮让郭璞占卜,温峤退下后,郭璞对庾亮说上天要夺王敦之魄,我们为国家办大事举事必定会成功,于是劝皇帝讨伐王敦。
D.王敦将要起兵时,让郭璞占卜。王敦本来怀疑郭璞,又听他报的凶卦,说起兵不会成功,后来又说若是起兵,不久就有大祸,王敦恼怒,把他抓起来,命令押到南冈处死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潜结姻昵及交游数十家,欲避地东南。
(2)初,璞每言“杀我者山宗”,至是果有姓崇者构璞于敦。
参考答案
4.I)(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再结合语境和文言文行文规则进行断句。)
5.C(C项错误在于,对“五行”的理解不对。在本文的语境下,“五行”指的是我国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即水、火、木、金、土。)
6.C(张冠李戴。和庾亮说的是温峤,不是郭璞。)
7.(1)(郭璞)于是暗中联络了亲戚朋友数十家,准备迁移到东南去避难。(“于是”、“潜”、“姻呢”、各1分,省略句式1分,句意1分)
(2)当初,郭璞常说:“杀我的人是山宗。”到这时果然有姓崇的人在王敦面前说郭璞的坏话。(“初”、“至是”、“构”各1分,介宾短语后置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郭璞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人。父亲郭瑗,任尚书都令史。当时尚书杜预对朝廷制度进行了一些增减调
整,郭瑗常常予以辩驳纠正,因此以公正端方著称,后死在建平太守任上。郭璞喜好经书学术,学问渊博而有大才,但不善于语言表达,他的词赋自中兴以来首屈一指。他喜好古文奇字,精通阴阳术数及历法算学。有一个叫郭公的人,客居于河东,精通卜筮之术,郭璞跟从他学习】、筮。郭公授予他《青囊中书》九卷,由此他通晓五行、天文、卜筮之术,能攘除灾祸,通达冥冥的玄机,就是京房、管辂这样的人也比不上他。
惠帝、怀帝之际,河东之地首先出现了骚乱。郭璞卜了一卦,丢下书策长叹一声说:“哎呀,老百姓将要陷于异族统治之下了,故乡之地将要受到匈奴的蹂躏啊。”于是暗中联络了亲戚朋友数十家,准备迁移到东南去避难。他们到达将军赵固那里,正遇上赵固所乘的一匹好马死了,赵固非常痛惜,不愿接待宾客。郭璞来见他,守门人不让郭璞进去。郭璞对他说:“我能使马死而复生。”守门人很吃惊连忙告诉赵固。赵固马上出来见郭璞,对他说:“你能使我的马复活吗?”郭璞说:“需要健壮的汉子二三十人,每人手持一根长竿,往东走三十里,在山丘树林里有一个土地庙,使用长竿拍打,就会出来一物,要迅速捉住带回来。得到了这个东西,马就可以复活了。”赵固照着他说的去办,果然捉住了一个像猴子一样的东西,便带了回来。这个像猴一样的小兽一见死马,便对着死马的鼻子呼吸,一会儿马就站了起来,昂头嘶呜,吃起料来和平常一样,可那个像猴~样的怪兽却不见了。赵固惊奇欣喜,送了许多钱财作为报答。
王敦将要叛乱,温峤、庾亮让郭璞占卜,郭璞回答说不能判定。温峤、庾亮又让为他们占凶吉,郭璞说:“大吉。”郭璞走后,和庾亮议论说:“郭璞说不明白,是他不敢明言,或许上天要夺王敦之魄。今天我们为国家办大事,郭璞说大吉,是说明举事必定会成功。”于是劝帝讨伐王敦。当初,郭璞常说:“杀我的人是山宗。”到这时果然有姓崇的在王敦面前说郭璞的坏话。王敦将要起兵,让郭璞占卜,郭璞回答:“不会成功。”王敦怀疑他曾劝告过温峤、庾亮,又听他报的凶卦,便对他说:“你再为我占一卦,看我寿命长短。”郭璞回答:“根据刚才的卦,你若是起兵,不久就有大祸,若是住在武昌,寿长不可限量。”王敦大怒道:“你的寿命你知道吗?”郭璞说:“我就会死在今天中午。”王敦恼怒,把他抓起来,命令押到南冈处死。郭璞这年四十九岁。到王敦乱平,追赠为弘农太守。
篇7:《晋书·何充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晋书·何充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何充。字次道,庐江灊人。充风韵淹雅,文义见称。初辟大将军王敦掾,转主簿。敦兄含时为庐江郡,贪污狼藉,敦尝于座中称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威称之。”充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傍人皆为之不安,充晏然自若。由是忤敦。左迁东海王文学,寻属敦败,累迁中书侍郎。成帝即位,迁给事黄门侍郎。出为东阳太守,在郡甚有德政,荐征士虞喜,拔郡人谢奉、魏顗等以为佐吏。王导、庾亮并言于帝曰:“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由是加吏部尚书,进号冠军将军,又领会稽王师。及导薨,转护军将军。寻迁尚书令,加左将军。充以内外统任,宜相纠正,若使事综一人,于课对为嫌。乃上疏固让。许之。
庾冰兄弟以舅氏辅王室,虑易世之后,戚属转疏,谋立康帝①,即帝母弟也。每说帝以国有强敌,宜须长君,帝从之。充建议曰:“父子相传,先王旧典,忽妄改易,惧非长计。故武王不授圣弟,即其义也。昔汉景亦欲传祚梁王。朝臣成以为亏乱典制。据而弗听。今琅邪践阼,如孺子何!社稷宗庙,将其危乎!”冰等不从。既而康帝立,帝临轩,冰、充侍坐。帝曰:“朕嗣鸿业,二君之力也。充对曰:“陛下龙飞,臣冰之力也。若如臣议。不睹升平之世。”帝有惭色。俄而帝疾笃,冰、翼意在简文帝,而充建议立皇太子,奏可。及帝崩,充奉遗旨,便立太子,是为穆帝,冰、翼甚恨之。献后临朝。诏曰:“骠骑任重,可以甲杖百人入殿。”复加侍中,羽林骑十人。
充居宰相,虽无澄正改革之能,而强力有器局,临朝正色,以社稷为己任,凡堑选用,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谈者以些重之。然所昵庸杂,信任不得其人,而性好释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也。亲友至于贫乏,无所施遣,以此获讥于世。
永和二年卒,时年五十五,赠司空,谥曰文穆。
(节选自《晋书·何充传》)
注:①时为琅邪王。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
B.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
C.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
D.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根据分管事务的不同,有不同的掾史,如户曹掾史、水曹掾史、比曹掾史、仓曹掾史等。
B.征士指的是不就朝廷征辟的士人。可见,魏晋以后,选择人才方面虽有九品官人法,但自汉代起存在的征辟制还有保留。
C.宗庙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宗庙制度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D.崩,古时指皇帝死亡。古代等级森严,天子之死谓“崩”或“驾崩”,诸侯、皇室成员等之死谓“薨”,士之死谓“不禄” ,庶人之死谓“卒”。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充风韵深沉高雅,凭借文章德行著称,为人正直,因王敦之兄王含之事开罪于王敦,又因拥立皇帝之事得罪了康帝,故屡遭贬谪。
B.何充认为一些重要职位应分人统管,这样可以互相纠正错误,否则就会造成让事情专管于一人的局面,而且对此人的考核也难以公正。
C.康帝病重期间,庾冰、庾翼想立简文帝,然而何充提出了立皇太子的'建议,并在康帝驾崩后奉遗诏,立太子为帝,这便是晋穆帝。
D.何充酷爱佛教,大修寺庙,供养的和尚以百计,浪费亿万而不吝惜。然而亲戚朋友贫困,他却没有任何施舍馈赠,世人对此颇有微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昔汉景亦欲传祚梁王,朝臣咸以为亏乱典制,据而弗听。今琅邪践阼,如孺子何!
(2)以社稷为己任,凡所选用,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谈者以此重之。
参考答案
4.B
5、D 卒 指的是大夫之死,庶民只能称为“死”
6、A得罪康帝,文中无从求证;二是屡遭贬谪错
7.(1)从前汉景帝也打算传位给其弟梁王,百官都以为毁乱典章制度,不能接受。如今琅琊王继位,年幼的太子怎么办?
(2)以国家兴旺为己任,凡是选任官职,都把功臣放在前面,不因为私人情义提拔内亲外戚,谈论的人因此敬重他。
参考译文
何充,字次道,庐江郡..县人庐江府淆城县人。何充风韵深沉高雅,以文章德行著称。最初任大将军王敦的属官,转任主簿。王敦之兄王含当时为庐江太守,贪污和腐败,行为不检,王敦曾于座中向众人称道:“家兄在郡为官,肯定清廉,庐江人士倍加称赞。”何充正色道:“我何充就是庐江人,所听到的与大将军所言不同。”王敦默然不语。旁人都替何充深感不安,何充泰然自若。由此得罪了王敦,降职为东海王文学。不久适值王敦叛乱失败,何充便升职为中书侍郎。成帝即位后,何充迁职为给事黄门侍郎。出任东陽太守,在郡为官,颇有德政,举荐不应朝廷征召之士虞喜,选拔郡里贤达谢奉、魏岂页等为郡府佐吏。王导、庾亮一起向成帝进言说:“何充才识度量过人,严谨而公正,有万夫所归的声望,必能掌管朝政,为老臣之助手。老臣辞世之日,愿陛下接受何充为近侍,天下将会安定,社稷无忧了。”由此何充升为吏部尚书,晋封冠军将军,又兼任会稽王师。王导逝世后,何充转任护军将军,与中书监庾冰参与总领尚书事。诏令何充、庾冰入宫可各带披甲执杖的卫士五十人至停车门。不久何充升迁为尚书令,封左将军。何充认为内外要职分人统领,可以互相纠正对方缺点,如果让事情专管于一人,那么对此人的考核就难以公正,于是上疏坚决辞让尚书令等职务。朝廷许可。
庾冰兄弟以国舅身份辅佐朝廷,权势等同天子,担心新帝即位之后,自己与皇帝的关系疏远,将遭到外臣攻击,因而策划拥立康帝,就是成帝的胞弟。常劝说成帝,说国家面临强敌威胁,必须立年长成熟的君主,成帝听从其主张。何充建议说:“父子传位,是先王既定的法典,忽然妄加改变,恐怕不是利国的良策。所以武王不传位给有圣德的弟弟,是遵循大义。从前汉景帝也打算传位给其弟梁王,百官都以为毁乱典章制度,不能接受。如今琅王牙王继位,年幼的太子怎么办!国家社稷,灾祸将至!”庾冰等不听。不久康帝继位,康帝来到殿前,庾冰、何充两边侍坐。康帝说:“朕继皇位,是二位爱聊之力。”何充说:“陛下即位,是庾冰一人之力。若依愚臣的主张,陛下就不能君临天下了。”康帝面有愧色。
不久康帝病重,庾冰、庾翼意在立简文帝,而何充建议立皇太子,被康帝采纳。及至康帝驾崩,何充奉遗诏,立太子为帝,这便是晋穆帝,庾冰、庾翼十分怨恨何充。献后临朝听政,下诏曰:“骠骑将军何充责任重大,允许带甲杖卫士百人入殿。”又任命何充为中书监、录尚书事。何充自陈说既然已总领尚书省,就不宜再做中书监,朝廷答应了他的要求。又加封何充为侍中,赐羽林军骑士十人。
何充身居宰相,虽没修正改革之能,但刚强果敢,才识度量过人,执掌国政,正气凛然,以国家兴旺为己任,凡是选任官职,无不以功臣为先,不为私人树立亲戚党朋,人们因此敬重他。然而他所亲近的多有平庸乱杂之人,信任也不得其人,而且酷爱佛教,大修寺庙,供养的和尚以百计,浪费亿万而不吝惜。亲戚朋友贫困短缺,他却没有任何施舍馈赠,由此遭受世人的讥议。
何充于永和二年(346)去世,终年五十五岁。朝廷封赠为司空,谥号为文穆。
篇8:《宋史》卷三八六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宋史》卷三八六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金安节,字彦亨,歙州休宁人。资颖悟,日记千言,博洽经史,尤精于《易》。宣和六年,由太学擢进士第,调洪州新建县主簿。迁殿中侍御史。韩世忠子彦直直秘阁,安节言:“今彦直复因父任而授,是自废法也。”不报。任申先除待制致仕①,安节劾其忿戾,乞追夺。秦桧兄梓知台州,安节劾其附丽梁师成,梓遂罢,桧衔之。未几,丁母忧②去,遂不出。桧死,起知严州,除浙西提刑。
迁礼部侍郎。迁侍讲、给事中。金主亮犯淮,安节陈进取、招纳、备守三策,而以备守为进取、招纳之本。杨存中议省江、淮州县,安节言:“庐之合肥,和之濡须,皆昔人控扼孔道。魏明帝云:‘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孙权筑濡须坞,魏军累攻不克,守将如甘宁等,常以寡制众。盖形势之地,攻守百倍,岂有昔人得之成功,今日有之而反弃之耶?且濡须、巢湖之水,上接店步,下接江口,可通漕舟,乞择将经理。”存中议遂格。
孝宗嗣位,龙大渊、曾觌以潜邸③旧恩,隆兴改元,大渊、觌并除知阁门事,时台谏相继论列,奏入不出,上意未回,安节与给事中周必大奏:“陛下即位,台谏有所弹劾,虽两府大将,欲罢则罢,欲贬则贬,独于二臣乃为迁就讳避。臣等若奉明诏,则臣等负中外之谤;大臣若不开陈,则大臣负中外之责;陛下若不俯从,则中外纷纷未止也。”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上意解。潜邸旧人李珂擢编修官,安节又奏罢之,上谕之曰“朕知卿孤立无党。”张浚闻之,语人曰:“金给事真金石人也。”
与秦桧忤,不出者十八年,及再起,论事终不屈,人以此服之。拜兵部侍郎。逾年,权吏部尚书兼侍读。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七。有文集三十卷、《奏议表疏》、《周易解》。
(节选自《宋史》卷三八六)
注:①待制致仕:待制,官名;致仕,交还官职。②丁忧:遭父母之丧。③潜邸:皇帝即位前的住所。
4.下面对加黑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洽经史
洽:广博
B.梓遂罢,桧衔之
衔:抓住
C.存中议遂格
格:被搁置
D.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
窜:放逐
B。解析 衔:心中怀恨
5.以下句子中,具体表明金安节心志坚定、忠贞于国的一组是(3分)()
①任申先除待制致仕,安节劾其忿戾,乞追夺 ②未几,丁母忧去,遂不出 ③庐之合肥,和之濡须,皆昔人控扼孔道 ④ 陛下若不俯从,则中外纷纷未止也 ⑤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 ⑥潜邸旧人李珂擢编修官,安节又奏罢之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
C②在家服丧;③分析形势,只是间接的;⑤当皇帝发怒时金安杰的自救表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安节认为韩世忠之子凭借韩世忠的官位而将被授官直秘阁一事不符合国家法度,而未将此予以向上报请。
B.金安节嫉恶如仇,因与奸臣秦桧政见不合,于是弹劾在台州任职的秦梓,秦梓最后被罢官。
C.金安节在金主完颜亮率军侵犯淮河流域之际,反对杨存中放弃长江、淮河流域各州县的建议,并呼吁派驻强将防守庐州、和州等地。
D.宋孝宗即位后,时任给事中的金安节与同僚劝谏孝宗广纳雅言,亲贤臣,却因此遭致孝宗的不满,而有的朝中官员赞誉他是心志坚定、忠贞不贰的人。
B解析 弹劾秦梓的原因是秦梓依附梁师成,而不是因为与秦桧不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盖形势之地,攻守百倍,岂有昔人得之成功,今日有之而反弃之耶?
地形险要(有利)的地方,攻与守差异百倍,难道有古人得到这些作战能成功,今天有这些却反而要放弃它吗?
(2)虽两府大将,欲罢则罢,欲贬则贬,独于二臣乃为迁就讳避。
即使是两府的大将,要罢免的就罢免,要贬谪的就贬谪,唯独在二位大臣身上却是(竟然)调动官职、隐匿回避。
参考译文:
金安节,字彦亨,是歙州休宁县人。天资聪明有悟性,一日能记住千字文章,通晓经书史籍,尤其精通于《易经》。宣和六年,由太学提拔为进士及第,调任洪州新建县主簿。升殿中侍御史。韩世忠的儿子韩彦直将在直秘阁任职,安节说:“现在韩彦直又因父亲在任而授予官职,这是从韩彦直废弃法律啊。”不上报。任申先升任待制辞去原有官职,金安节弹劾他蛮横无理、动辄发怒,请求追究其责任削夺官职。秦桧的哥哥秦梓任台州知府,金安节弹劾他依附梁师成,秦梓于是被罢官,秦桧怨恨他。不久,金安节因母亲丧事辞去官职,于是不出任官职。秦桧死后,被起用为严州知府,任浙西提刑。
升为礼部侍郎。又升作侍讲、给事中。金国首领完颜亮进犯淮水流域,金安节陈述进攻夺取、招引接纳、备物防守三条策略,把备物防守作为进攻夺取、招引接纳的根本。杨存中议论放弃(除去、裁减)长江、淮水的一些州县,金安节说:“庐州的合肥,和州的濡须,都是古人控制把守的咽喉要道。魏明帝说:‘先帝在东面布置合肥,在南面把守襄阳,在西面巩固祁山,乱贼来进攻就在三城的'下面击破他们’。孙权修筑濡须坞,魏军多次进攻久攻不下,守将象甘宁等人,常以少胜多。地形险要的地方,攻与守差异百倍,难道有古人得到这些作战能成功,今天有这些却反而要放弃它吗?况且濡须、巢湖的水,上边连接着店步,下边直通长江口,可以通行漕运船只,请求选择强将驻守防御(经营管理)。”杨存中的奏议于是被搁置。
宋孝宗继位,龙大渊、曾觌凭借皇帝即位前的住所原来的情谊,隆兴改元这一年,龙大渊、曾觌一道任命为知阁门事官职,当时台府谏官连续不断上书检举弹劾,奏章进入不发出来,皇上的意思没有表明,金安节与给事中周必大上奏说:“陛下即位,台谏有弹劾的的,即使是两府的大将,要罢免的就罢免,要贬谪的就贬谪,唯独在二位大臣身上却是调动官职、隐匿回避。我们如果遵奉公开的诏书,那么我们背负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的批评;大臣们如果不陈述,那么大臣背负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的批评;陛下如果不听从,那么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奏章纷纷不停止。”皇帝发怒,金安节于是自动请求放逐,皇帝怒意消除。皇帝即位前的住所之人李珂提拔为编修官,金安节又上奏罢免他,皇上口谕他说:“我知道你独立不结党营私。”张浚听说这件事,告诉别人说:“金给事真是心志坚定、忠贞的人啊。”
与秦桧违逆(不合作),不出来做官的时间有十八年,等到再次被起用,议论事情始终不屈从别人(正直无私),人们因为这佩服(服从)他。任兵部侍郎。过一年,任吏部尚书兼侍读。宋孝宗乾道六年死,年龄七十七岁。著有三十卷文集、《奏议表疏》、《周易解》。
篇9:《晋书·列传五十八》阅读答案及译文
《晋书·列传五十八》阅读答案及译文
庾衮,字叔褒,明穆皇后伯父也。少履勤俭,笃学好问,事亲以孝称。成宁中,大疫,二兄俱亡,次兄毗复殆,疠气方炽,父母诸弟皆出次于外,衮独留不去。诸父兄强之,乃曰:“衮性不畏病。”遂亲自扶持,昼夜不眠,其问复抚柩哀临不辍。如此十有余旬,疫势既歇,家人乃反,毗病得差,衮亦无恙,父老咸曰:“异哉此子!守人所不能守,行人所不能行。”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始疑疫疠之不相染也。
初,衮诸父并贵盛,惟父独守贫约。衮躬亲稼穑,以给供养,而执事勤恪,与弟子树篱,跪以授条。或曰:“今在隐屏,先生何恭之过?”震曰:“幽显易操,非君±之志也。”父亡,作筥卖以养母。母见其勤,曰:“我无所食。”对曰:“母食不甘,衮将何居!”母感而安之。衮前妻苟氏,继妻乐氏,皆官族富室,及适衮,俱弃华丽,散资财,与衮共安贫苦,相敬如宾。母终,服丧居于墓侧。
岁大饥,藜羹不糁,门人欲进其饭者,而衮每日己食,莫敢为设。及麦熟,获者已毕,而采捃尚多,衮乃引其群予以退,曰:“待其间。”及其捃也,不曲行,不旁掇,跪而把之,则亦大获。又与邑人入山拾橡,分夷险,序长幼,推易居难,礼无违者。抚诸孤以慈,奉诸寡以仁,事加干厚而教之义方,使长者体其行,幼者忘其孤。孤甥郭秀,比诸子侄,衣食而每先之。而以旧宅与其长兄予赓、翕。及翕卒,衮哀其旱孤,痛其成人而未娶,乃抚枢长号,衮感行路,闻者莫不垂涕。
尝与诸兄过邑人陈准兄弟,诸兄友之,皆拜其母,衮独不拜。准弟徽曰:“子不拜吾亲何?”衮日:“未知所以拜也。夫拜人之亲者,将自同于人之子也,其义至重,衮敢轻之乎?”遂不拜。准、徽叹曰:“古有亮直之士,君近之矣。君若当朝,则社稷之臣欤!君若握兵,临火节,孰能夺之!方今征聘,君实宜之。于是乡党荐之州郡交命察孝廉举秀才清白。
异行皆不降志世遂量之为异行。
(节选自《晋书-列传五十八》)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母诸弟皆出次于外 次:停留,屑住
B.毗病得差,寝亦无恙 差:痊愈
C.岁大饥,藜羹不糁 糁:米粒,饭粒
D.尝与诸兄过邑人陈准兄弟 过:拜访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给供养,而执事勤恪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B.莫破为设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C.衮乃引其群子以退 樊哙侧其盾以撞
D.君若当朝,则社稷之臣欤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8.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咸宁中发生大疫,家人纷纷外逃,庾衮谢绝了家人的劝说,独自留下来照顾病危的二哥并守着两位兄长的灵柩,直至瘟疫流行的情势停止,家人返回。两相比照,彩显了他对孝悌之礼的坚守。
B.庾衮的前妻和后妻虽然部出身官族富室,但嫁给他之后,弃绝华丽,与他一起安于贫苦生活,相敬如宾,既表现了两位妻子的贤德,也从侧面写出了庾衮的安贫而坚持操守的高尚品行。
C.饥荒之年,庾衮总是谢绝门人送来的饭食,到人家已经收割过的地里捡拾小麦,见捡拾人多就领着自己的孩子退后,等别人先捡。入山拾橡,也是奉守礼法,把容易捡拾的地方让给他人。
D.与诸兄一道拜访同乡陈准兄弟,在兄长们对陈准兄弟母亲行拜礼时,唯独庾衮不拜,因为他认为拜人之亲,就等于做了她的儿子,不可轻易行事。他以自己的谨慎,含蓄批评儿位兄长之草率。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于 是 乡 党 荐 之 州 郡 交 命 察 孝 廉 举 秀 才 清 白 异 行 皆 不 降 志 世 遂 号之 为 异 行。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幽显易操,非君子之志也。(3分)
(2)抚诸孤以慈,奉诸寡以仁,事加于厚而教之义方。(4分)
参考答案
16、C 糁 名词作动词 掺和饭粒
17、C
二:
庾衮,字叔褒,明穆皇后伯父也。少履勤俭,笃学好问,事亲以孝称。咸宁中,大疫,二兄俱亡,次兄毗复殆,疠气方炽,父母诸弟皆出次于外,衮独留不去。诸父兄强之,乃曰:“衮性不畏病。”遂亲自扶持,昼夜不眠,其间复抚柩哀临不辍。如此十有余旬,疫势既歇,家人乃反,毗病得差,衮亦无恙。
父亡,作筥卖以养母。母见其勤,曰:“我无所食。”对曰:“母食不甘,衮将何居!”母感而安之。母终,服丧居于墓侧。
抚诸孤以慈,奉诸寡以仁。以旧宅与其长兄子赓、翕。及翕卒,衮哀其早孤,痛其成人而未娶,乃抚柩长号,哀感行路,闻者莫不垂涕。
尝与诸兄过邑人陈准兄弟,诸兄友之,皆拜其母,衮独不拜。准弟徽曰:“子不拜吾亲何?”衮曰:“未知所以拜也。夫拜人之亲者,将自同于人之子也,其义至重,衮敢轻之乎?”遂不拜。准、徽叹曰:“古有亮直之士,君近之矣。君若当朝,则社稷之臣欤!方今征聘,君实宜之。”于是乡党荐之,州郡交命,察孝廉,举秀才。清白异行,皆不降志,世遂号之为异行。
元康末,颍川太守召为功曹,饰车而迎,衮逡巡辞退,请徒行入郡,将命者遂逼扶升车,纳于功曹舍。既而衮自取己车而寝处焉,形虽恭而神有不可动之色。太守知其不屈,乃叹曰:“非常士也,吾何以降之!”厚为之礼而遣焉。 (节选自《晋书·列传五十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兄俱亡,次兄毗复殆 殆:危险
B.父母诸弟皆出次于外 次:停留
C.尝与诸兄过邑人陈准兄弟 过:经过
D.将命者遂逼扶升车 升:登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痛其成人而未娶,乃抚柩长号 B.父亡,作筥卖以养母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以五十步笑百步
C. 以旧宅与其长兄子赓、翕 D.君若当朝,则社稷之臣欤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3.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表明庾衮“事亲以孝”和“清白异行,皆不降志”的一组是
A.其间复抚柩哀临不辍B.抚诸孤以慈,奉诸寡以仁
既而衮自取己车而寝处焉 衮逡巡辞退,请徒行入郡
C.母食不甘,衮将何居D.母终,服丧居于墓侧
形虽恭而神有不可动之色 诸兄友之,皆拜其母,衮独不拜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咸宁年间发生大疫,庾衮在两个哥哥都死于疫病的情形下,坚持留下照顾病危的二哥庾毗。结果哥哥病愈,庾衮也安然无恙。
B.庾衮对已故兄长们遗留下的孩子十分慈爱,多加照顾。庾翕夭折后,他十分悲痛,那种哀伤之情让路人也不禁动容,闻之落泪。
C.同乡陈准兄弟认为庾衮是亮直之士,能成为国家的`重臣,因此劝他出来做官,有所作为。
D.庾衮恪守清白节操,不愿降低志向,尽管州郡考察推荐他做孝廉、秀才,但他无意仕途。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拜人之亲者,将自同于人之子也,其义至重,衮敢轻之乎?”遂不拜。(3分)
(2)乃叹曰:“非常士也,吾何以降之!” (3分)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分)
参考答案
1.C/过,拜访
2.C/ C项两个“与”都是动词“给,交给”的意思。
A项第一个“乃”是副词“就”“于是”;第二个“乃”,表判断,有“为”“是”的意思。
B项第一个“以”目的连词“来”,第二个“以”是“凭借”之意。
D项,第一个“则”是副词,表判断,可译为“就是”;第二个“则”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3.C/
4.B/庾翕不是“夭折”,只是成年未娶。
5、(1)“对人家的父母行拜礼,就将自己等同于人家的孩子,那种义是很重的,我哪敢小看这件事呢?”最终没有行拜礼。(拜:行拜礼 轻:小看 句子大意 各1分)
(2)(太守)就感叹说:“庾衮不是平凡的人啊,我怎么可以改变他的志向!”(非常:不平凡 降:改变 句意 各1分)
(3)所以,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是故:所以 无:不论 判断句式 句意 各1分)
[附]文言文翻译:
庾衮,字叔褒,是明穆皇后的伯父。他少年时就能做到勤俭,专心学习,喜欢提问,以侍奉父母孝敬而受人称许。咸宁年间,发生大疫,庾衮有两个兄长都死于疫病,二哥庾毗又病危,疠气正严重的时候,庾衮的父母和几个弟弟都离开家,暂住在外地,惟独庾衮留下来不离开。他的父兄们强迫他离开,庾衮就说:“我生性不害怕疫病。”于是亲自伏侍照顾二哥,昼夜不休息,在这中间又抚着两位亡兄的灵柩,致哀不止。像这样十多旬后,疫病流行的情势已经停止,他的家人才返回家中,庾毗病也好了,庾衮也没有什么毛病。
庾衮的父亲死后,庾衮就编竹筐卖钱来供养母亲。母亲见他勤苦,就说:“我不想吃什么(好)东西。” 庾衮回答说:“母亲吃不好,我有何面目生于世间!”母亲深有感触也就安然接受儿子的奉养了。庾衮母亲死了,庾衮就在母亲的墓旁服丧。
庾衮以慈爱之心抚育亡兄遗留下的孩子们,以仁爱之心侍奉寡嫂们。把家里的老宅给了他大哥的儿子庾赓、庾翕。在庾翕死的时候,庾衮哀怜他早早就没有父亲的孤苦,伤痛于他虽成人了却未娶妻的不幸,就抚柩大哭,那种悲伤之情连过路的行人都为之感动,听到他的哭声的人没有不落泪的。。
庾衮曾经和兄长们拜访同乡陈准兄弟,兄长们把陈氏兄弟当作朋友,都对他们的母亲行拜礼,惟独庾衮不拜。陈准的弟弟陈徽说:“你为什么不拜见我母亲呢?”庾衮说:“我不知道行拜礼的缘由啊。对人家的父母行拜礼,就将自己等同于人家的孩子,那种义是很重的,我哪敢小看这件事呢?”最终没有行拜礼。陈准、陈徽感叹道:“古代有有诚信正直的人士,你接近于他们了。你如果做官,一定会是国家的栋梁!朝廷现在正在征聘贤人,你实在很适合呀。”于是乡里推荐他,州郡交相征召他,察举他做孝廉、秀才。他恪守清白,坚持自己的操守,都不改变自己的志节,世人就称他为“异行”。
元康末年,颍川太守征召他做功曹,将(官家)的车子装饰一新来迎接他,庾衮婉谢辞退公车,请求自己徒步进入郡里,奉命而来的差役就强拉着他上了车,送到功曹居住的地方。不久庾衮又自己叫车找地方住了下来,外表虽然恭敬但神情上却有不可动摇(不为官)的神色。太守知道不可以让他改变,就感叹说:“庾衮不是平凡的人啊,我怎么可以改变他的志向!”给予庾衮丰厚的礼物,依照礼数接待,然后就遣他回去了。
篇10:《晋书·列传第十七》阅读答案及译文
《晋书·列传第十七》阅读答案及译文
傅祗字子庄,性至孝,早知名,以才识明练称。武帝始建东宫,起家太子舍人,累迁散骑黄门郎,赐爵关内侯。母忧去职。服终,为荥阳太守。自魏黄初大水之后,河济泛溢。祗乃造沈莱堰,至今兖、豫无水患,百姓为立碑颂焉。及帝崩,梓宫在殡,而太傅杨骏辅政,欲悦众心,议普进封爵。祗与骏书曰:“未有帝王始崩,臣下论功者也。”骏不从。入为侍中。时将诛骏,而骏不之知。祗侍骏坐,而云龙门闭,内外不通。祗请与尚书武茂听国家消息,揖而下阶。茂犹坐,祗顾曰:“君非天子臣邪!今内外隔绝,不知国家所在,何得安坐!”茂乃惊起。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付廷尉祗证楷无罪,有诏赦之。时又收骏官属,祗复启曰:“昔鲁芝为曹爽司马,斩关出赴爽,宣帝义之,尚迁青州刺史。骏之僚佐不可加罚。”诏又赦之。祗多所维正皆如此。氐人齐万年举兵反,以祗为行安西军司,加常侍,率安西将军夏侯骏讨平之。迁卫尉,以风疾逊位,就拜常侍,食卿禄秩,赐钱及床帐等。及赵王伦辅政,以为中书监,常侍如故,以镇众心。祗辞之以疾,伦遣御史舆祗就职。王戎、陈准等相与言曰:“傅公在事,吾属无忧矣。”其为物所倚信如此。大将军苟晞表请迁都,使祗出诣河阴,修理舟楫,为水行之备。及洛阳陷没,遂共建行台,推祗为盟主,以司徒、持节、大都督诸军事传檄四方。遣子宣将公主与尚书令和郁赴告方伯征义兵,祗自屯盟津小城,宣弟畅行河阴令,以待宣。祗以暴疾薨,时年六十九。祗自以义诚不终,力疾手笔敕厉其二子宣、畅,辞旨深切,览者莫不感激慷慨。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骏既伏诛裴楷 / 息瓒 / 骏之婿也 / 为乱兵所害 / 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 因奏楷是骏亲 / 收付廷尉 /
B.骏既伏诛 / 裴楷息瓒 / 骏之婿也 / 为乱兵所害 / 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 因奏 / 楷是骏亲 / 收付廷尉 /
C.骏既伏诛 / 裴楷息瓒 / 骏之婿也 / 为乱兵所害 / 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 因奏楷是骏亲 / 收付廷尉 /
D.骏既伏诛裴楷 / 息瓒 / 骏之婿也 / 为乱兵所害 / 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 因奏 / 楷是骏亲 / 收付廷尉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爵位是君主国家君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通常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B.辅政指新君即位时因患疾病由他人辅佐理政,辅政者一般是宗室诸王或权臣。
C.常侍是中常侍的简称,是皇帝侍从,其职责是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D.古人对死各有称谓,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祗兴修水利,造福百姓。他担任荥阳太守,主持建造沈莱堰,解决了兖州、豫州两地黄河泛滥的问题,百姓立碑称颂。
B.傅祗不畏权贵,维护道义。太傅杨骏在皇帝去世后进封众人官爵,他致信反对;杨骏被杀后,他仗义执言,朝廷最终赦免了受牵连的官员。
C.傅祗临危受命,讨平叛军。氐族首领齐万年举兵反叛,傅祗代理安西军司一职,加封常侍,率领安西将军夏侯骏出兵讨伐,平定了叛乱。
D.傅祗为时倚信,屡受重用。司马伦辅政,为了安抚其他大臣,任命傅祗为卫尉。傅祗以患风疾为由推辞,司马伦派人用车接他上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非天子臣邪!今内外隔绝,不知国家所在,何得安坐!
(2)王戎、陈准等相与言曰:“傅公在事,吾属无忧矣。”其为物所倚信如此。
参考答案
10.C
11.B(“因为身患疾病”错。辅政特指帝王死后新君即位时因为年幼而形成的一种短期的政权构成形式。通常有母后临朝称制、诸王监国、宗室诸王摄政、权臣辅政等几种形式。)
12.D(傅祗升职担任卫尉,是在平定齐万年举兵反叛之后,司马伦辅政之前。)
13.(1)你不是天子的大臣吗!现在朝廷内外音讯不通,不知皇帝在什么地方,你怎能安坐不动呢?
(译出大意,3分;“非……邪”“何得”两处,每译对一处,得1分。)
(2)王戎、陈准等人一起说:“傅公还在任职,我们就没有忧虑了。”他被大家所倚重信任到这种地步。
(译出大意,3分;“相与”“倚信”两处,每译对一处,得1分。)
参考译文:
傅祗字子庄,为人极为孝顺,很早就知名,以才识干练被称赞。武帝开始建立东宫时,傅祗初任太子舍人,多次升迁担任散骑黄门郎,赐爵关内侯。因母丧离职。服丧期满后,担任荥阳太守。自从魏黄初年间发生大水灾后,黄河济水泛滥。傅祗主持修筑了沈莱堰,至今兖州一带没有水患,百姓为此立碑称颂他。皇帝去世,殡殓之时,太傅杨骏辅佐理政,想取悦人心,建议普遍进升封爵。傅祗给杨骏写信说:“没有帝王刚刚去世,臣下就论赏功劳的事。”杨骏不听从他的劝说。傅祗晋升为侍中。当时将要杀杨骏,但杨骏自己不知道。傅祗陪侍杨骏就座,但云龙门已关闭,内外不通消息。傅祗请求同尚书武茂一起去打探皇帝消息,作揖后走下台阶。武茂仍坐着,傅祗回头说:“您不是天子的大臣吗!现在内外隔绝,不知皇帝在何处,怎能安坐不动呢!”武茂才惊惧而起。杨骏被杀之后,裴楷的儿子裴瓒,是杨骏的女婿,被乱兵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裴楷不和,就趁机上奏裴楷是杨骏的姻亲,将裴楷逮捕交付廷尉处治。傅祗证明裴楷无罪,诏令赦免了他。当时又逮捕了杨骏的下属人员,傅祗又启奏说:“昔年鲁芝为曹爽的司马,在危急时斩断门锁去救曹爽,宣帝认为他有节义,而且还升任为青州刺史。所以杨骏的属官不能加以刑罚。”皇帝又赦免了他们。傅祗维持正义大都如此。氐族人齐万年举兵反叛,朝廷任命傅祗代理安西军司,加封常侍,率领安西将军夏侯骏平定了叛乱。傅祗升任卫尉,因有中风病而退休,在家被任命为常侍,仍食用卿的禄秩,朝廷赐给他钱及床帐等物。赵王司马伦辅政,任命傅祗为中书监,仍然担任常侍,以此镇抚人心。傅祗以疾病为由辞谢,司马伦派遣御史用车接傅祗就职上任。王戎、陈准等互相说:“傅公还在任职,我们就没有忧虑了。”他被大家所倚重信任到这种地步。大将军苟晞上表请求迁都,派傅祗前往河阴,修理船只,为水上运输做准备。等到洛阳陷落,朝廷官员共同成立行台,推举傅祗为盟主,以司徒、持节、大都督诸军事的身份传布檄文至四面八方。傅祗又派遣儿子傅宣带领公主和尚书令和郁赴各封地征发义兵,他自己驻守在孟津小城,让傅宣的弟弟傅畅担任河阴令,接应傅宣。后来傅祗因暴病而死,终年六十九岁。傅祗认为自己诚义不终,在病重期间手书遗言,严命他的两个儿子傅宣、傅畅,辞意深切,看了的人无不感激慷慨。
篇11:《晋书》卷三十五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晋书》卷三十五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裴秀,字季彦,河东闻喜人也。祖茂,汉尚书令。父潜,魏尚书令。秀少好学,有风操,八岁能属文。叔父徽有盛名,宾客甚众。秀年十余岁,有诣徽者,出则过秀。然秀母贱,嫡母宣氏不之礼,尝使进馔于客,见者皆为之起。秀母曰:“微贱如此,当应为小儿故也。”宣氏知之,后遂止。时人为之语曰:“后进领袖有裴秀。”渡辽将军毌丘俭尝荐秀于大将军曹爽,爽乃辟为掾,迁黄门侍郎。爽诛,以故吏免。顷之,为廷尉正,历文帝安东及卫将军司马,军国之政,多见信纳。帝之讨诸葛诞也,秀与尚书仆射陈泰、黄门侍郎锺会以行台从,豫参谋略。魏咸熙初,厘革宪司。时荀顗定礼仪,贾充正法律,而秀改官制焉。秀议五等之爵,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初,文帝未定嗣,而属意舞阳侯攸。武帝惧不得立,问秀曰:“人有相否?”因以奇表示之。秀后言于文帝曰:“中抚军①人望既茂,天表如此,固非人臣之相也。”由是世子乃定。武帝既即王位,拜尚书令、右光禄大夫,与御史大夫王沈、卫将军贾充俱开府,加给事中。及帝受禅,加左光禄大夫,封钜鹿郡公,邑三千户。时安远护军郝诩与故人书云:“与尚书令裴秀相知,望其为益。”有司奏免秀官,诏曰:“不能使人之不加诸我,此古人所难。交关人事,诩之罪耳,岂尚书令能防乎!其勿有所问。”司隶校尉李憙复上言,骑都尉刘尚为尚书令裴秀占官稻田,求禁止秀。诏又以秀干翼朝政,有勋绩于王室,不可以小疵掩大德,使推正尚罪而解秀禁止焉。秀儒学洽闻,且留心政事,当禅代之际,总纳言之要,其所裁当,礼无违者。又以职在地官,以《禹贡》山川地名,从来久远,多有变易。后世说者或强牵引,渐以暗昧。于是甄摘旧文,疑者则阙,古有名而今无者,皆随事注列,作《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奏之,藏于秘府。其序曰:“制图之体有六焉。一曰分率②。二曰准望。三曰道里。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此三者各因地而制宜,所以校夷险之异也。”秀创制朝仪,广陈刑政,朝廷多遵用之,以为故事。在位四载,为当世名公。服寒食散,当饮热酒而饮冷酒,泰始七年薨,时年四十八。
(节选自《晋书》卷三十五)
【注】①中抚军:即晋武帝司马炎。②分率:即比例尺。下文的“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分别指绘制地图时的方位路程、高取下、方取斜、于取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贾充正法律,而秀改官制焉
而:但是。
B.初,文帝未定嗣
嗣:嗣子,继承人。
C.其勿有所问
其:还是。
D.时安远护军郝诩与故人书云
书:书信。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秀“政治才干”和“学术成就”的一组是
( )
A.武帝既即王位,拜尚书令、右光禄大夫
甄糖旧文,疑者则阙,古有名而今无者,皆随事注列
B.创制朝仪,广陈刑政,朝廷多遵用之,以为故事
制图之体有六焉。一日分率。……六日迂直
C.苟颤定礼仪,赁充正法律,而秀改官制焉
总纳言之要,其所裁当,礼无违者
D.交关人事,诩之罪耳,岂尚书令能防乎
作《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奏之,藏于秘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裴秀先后在大将军曹爽、晋文帝、晋武帝手下任职为官,晋武帝得继帝位,多亏裴秀在文帝司马昭面前为他讲好话。
B.裴秀十儿岁的时候就很有才华,母以子贵,他的母亲也受到人们的敬重;人们都称赞裴秀是青年中有领导才能的人。
C.裴秀有着重要的学术成就,主持编制的《禹贡地域图》和提出的编制地图的六项原则,为中国传统地图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D.裴秀曾因“小疵”遭到“有司”及司隶校尉李意的弹劾,但皇帝诏书都为他作了辩解,认为不能因有小毛病就淹没了大功德。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诣徽者,出则过秀,然秀母贱,嫡母宣氏不之礼。(5分)
(2)武帝惧不得立,问秀曰:“人有相否?”因以奇表示之。(5分)
参考答案
1.A
2.B
3.D
4.(10分)(1)(5分)有客人拜访裴徽,出来后就去访问(或译为“看望”)裴秀,可是裴秀的生母(出身)微贱(或译为“是妾”),嫡母宣氏不能礼貌地对待她(或译为“不尊重她”)。(译出大意给2分,“诣”“过”“不之礼”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5分)武帝担心不能够被立为嗣子(太子)(或译为“担心不能成为继位者”),就问裴秀说:“人有没有长相呢?”(或“某些人是否存与众不同的相貌呢?”)就把自己奇特的外表展示给他看(或“于是展示自己奇特的仪表给裴秀看”)(译出大意给2分,“立”“相”“奇表”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裴秀字季彦,是河东闻喜人。裴秀从小好学,八岁就能写文章。他的叔父装徽很有名望,宾客很多.。裴秀十几岁时,有客人拜访裴徽,出来后就去访问(或“看望”)裴秀,可是裴秀的生母(出盘)微贱(或“是妾”),嫡母宣氏不能礼貌地对待她(或“不尊重她”),宴客时曾叫她奉饮食,客人见到她都起身致意。裴秀的母亲说:“我这么微贱,(客人看得起)是因为我儿子的缘故啊!”宣氏得知后,才不再这么做。当时人们都称赞他说:“裴秀是青年中有领导才能的人。”到过辽水地区的将军毋丘俭曾向大将军曹爽推荐裴秀,曹爽就任命裴秀为属官,后升任黄门侍郎。曹爽后来被诛杀,裴秀因为是他的旧属被罢官。不久,裴秀出任廷尉正,文帝时,任安东及卫将军司马,有关军国大事的意见,多被采纳。文帝讨伐诸葛诞时,裴秀和尚书仆射陈泰、黄门侍郎钟会都以行台的'身份随从文帝,出谋划策。魏成熙初年,,改革法制官署。当时荀颚负责制定礼仪,贾充制定法律,裴秀负责改革官制。裴秀建议分爵位为五等,自骑督以上六百多人都受封。当初,文帝还未定继位者(继承人、太子)时,曾经属意(意向于)舞阳侯攸。武帝担心不能够被立为嗣子(太子)(或译为“担心不能成为继位者”)。就问裴秀说:“人有没有长相呢?”(或“某些人是否有与众不同的相貌呢?”)就把自己奇特的外表展示给他重(垫“于是展示自己奇特的仪表给裴秀看”。裴秀后来就对文帝说:“中抚军(武帝)人气很盛(受人爱戴),仪表不凡,本不是当巨子的相貌。”从此世子(太子)才定下来了。武帝登王位后,授裴秀为尚书令、右光禄大夫。武帝接受禅让即位后,给裴秀加官左先禄大夫,封为钜鹿郡公,封地三千户。当时安远护军郝诩给老朋友的信中说:“我与尚书令装秀相识,盼望他给我好处。”有官吏上奏皇帝免除裴秀的官,。皇帝下诏说:“不能让人不来打我的主意,这是古人也困难的。涉及到人和人的关系,这是郝诩的罪过,哪里是尚书令能防止的呢!还是不必追问了。”司隶校尉李意又上奏说,骑都尉刘尚给尚书令裴秀占据官府田地,请求禁止裴秀(这样做)。皇帝诏书又表示裴秀辅佐朝廷政事,于王室有功,不能因有小毛病就淹没了大功德,需要治刘尚的罪不必禁止裴秀。裴秀的儒学学识琢厚,见闻广博,并且关心国家大事,总汇纳言官的意见,所做的裁决,没有违背礼教之处。爻因职务在地官,认为《禹贡》书中的山川地名,自古以来时闽长了,多有改变。后世说法中有的牵强附会,就逐渐搞不清了。于是裴秀查阅过去的文献,有不确实的就不用,只有古代名称而现在没有的,都加以注明列出。撰著《禹贡地域图》十八篇,上奏皇帝,由秘书省收藏。他的序文中写道:“绘制地图的原则有六条。第一,叫做分率(即比例尺)。第二,叶做准望(即方位)。第三:叶做道里(即路程)。第四,叫做高下(即高取下);第五,叫做方邪(即方取斜);第六,叫做迂直(即迁取直);这三项原则要各园地制宜,用来校正地表的平坦或险峻的差异(按:即校正由地表的平埠或险峻之不同而产生的地物间距离的差异)。裴秀曾经创建朝廷礼仪,制定很多开j律法规,朝廷多数照办,当作旧制。他在位四年,是当代名公。本来服用寒食散,应该喝热酒,但他喝了冷酒,不幸于泰始七年逝世,终年四十八岁。
篇12:晋书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翻译
晋书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翻译
刘超,字世瑜,琅邪临沂人,汉城阳景王章之后也。(1)章七世孙封临沂县慈乡侯,子孙因家焉。父和,为琅琊国上军将军。超少有志尚,为县小吏,稍迁琅琊国记室掾。以忠谨清慎为元帝所拔,恒亲侍左右,遂从渡江,转安东府舍人,专掌文檄。相府建,又为舍人。于时天下扰乱。伐叛讨贰,超自以职在近密,而书迹与帝手笔相类,乃绝不与人交书。时出休沐,闭门不通宾客,由是渐得亲密。以左右勤劳,赐爵原乡亭侯,食邑七百户,转行参军。
中兴建,为中书舍人,拜骑都尉、奉朝请。时台阁初建,庶绩来康,超职典文翰,而畏慎静密,弥见亲待。加以处身清苦,衣不重帛,家无儋石之储。每帝所赐,皆固辞日:“凡陋小臣,横窃赏赐,无德而禄,殃咎足惧。”帝嘉之,不夺其志。寻出补句容令,推诚于物,为百姓所怀。常年赋税,主者常自四出诘评百姓家赀。至超,但作大函,村别付之,使各自书家产,投函中讫,送还县。百姓依实投上,课输所入,有逾常年。入为中书通事郎。咸和初,遭母忧去官,衰服不离身。(2)朝夕号泣,朔望辄步至墓所,哀感路人。
及苏峻谋逆,超代赵胤为左卫将军。时京邑大乱.,朝士多遣家人入东避难。义兴故吏欲迎超家,而超不听,尽以妻孥入处宫内。及王师败绩,王导以超为右卫将军,亲侍成帝。帝时年八岁,虽豳厄之中,超犹启授《孝经》、《论语》。温峤等至,峻猜忌朝士,而超为帝所亲遇,疑之尤甚。后王导出奔’超与怀德令匡术、建康令管旆等密谋,将欲奉帝而出。未及期,事泄,峻使任让将兵入收超及钟雅。帝抱持悲泣曰:“还我侍中、右卫!”任让不奉诏,因害之。(3)及峻平,任让与陶侃有旧,侃欲特不诛之,乃请于帝。帝曰:“让是杀我侍中、右卫者,不可宥。”由是遂诛让。及超将改葬,帝痛念之不已,诏迁高显近地葬之,使出入得瞻望其墓。追赠卫尉,谥日忠。超天性谦慎,历事三帝,恒在机密,并蒙亲遇,而不敢因宠骄谄,故士人皆安而敬之。
(节选自《晋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于时天下扰乱,伐叛讨贰
贰:离心,背叛,这里用作名词。
B.时出休沐,闭门不通宾客,由是渐得亲密
渐:逐渐,慢慢地
C.寻出补句容令,推诚于物,为百姓所怀
寻:不久
D.而超为帝所亲遇,疑之尤甚
遇:遇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①以左右勤劳,赐爵原乡亭侯
②而超不听,尽以妻孥入处宫内
B.①峻猜忌朝士,而超为帝所亲遇,疑之尤甚
②故士人皆安而敬之
C.①寻出补旬容令,推诚于物,为百姓所怀。 ②以忠谨清慎为元帝所拔
D.①家无儋石之储
②虽幽厄之中,超犹启授《孝经》、《论语》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刘超“忠谨清慎”的一组是
①超自以职在近密,而书迹与帝手笔相类,乃绝不与人交书
②时出休沭,闭门不通宾客
③孰陋小臣,横窃赏赐,元德而禄,殃咎足惧。
④百姓依实投上,课输所入,有逾常年
⑤虽幽厄之中,超犹启授《孝经》、《论语》
⑥让是杀我待中、右卫者,不可宥。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超在做舍人时,因为自己的笔迹与皇帝的相似,所以从来不与别人有书信往来,每逢休假时也闭门不出,不接待宾客。
B.刘超家里非常清苦,可每逢皇帝赐与他东西,他都坚决推辞。皇帝对他大加赞赏,但却不改变自己的做法,仍然赏赐给他。
C.刘超在句容任上时,改变以前主者亲自估评百姓家财的做法,让百姓自报家产,这样所征收的赋税反而比往年多。
D。苏峻叛乱时,刘超和匡术、管旆等秘密商议带着皇帝逃跑,没到日子,事情泄漏,被苏峻的部将任让捉去杀害了。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10分)
(1)章七世孙封临沂县慈乡侯,子孙因家焉。(3分)
(2)朝夕号泣,朔望辄步至墓所,哀感路人。(3分)
(3)及峻平,任让与陶侃有旧,侃欲特不诛之,乃请于帝。(4分)
参考答案
1.D(遇:对待,待遇)
2.C(“为”都表被动。A项“以”:因为,连词/把,介词。B项“而”:但是,却,转折连词/并列连词。D项“之”:结构助词/音节助词)
3.A(④是刘超做句容县令的政绩;⑥是帝不原谅任让的原因)
4.B(“不改变自己的做法,仍然赏赐给他”错,应是“不改变其志向”。)
5.(1)刘章的七世孙被封为临沂县慈乡侯,他的子孙们于是在这里安家。(3分。被动句式1分,“家”“焉”各1分)(2)从早到晚大哭,初一十五就步行到墓地,哀伤感动了过路的人。(3分。“朝夕”“朔望”“步至”各1分) (3)等到苏峻叛乱被平定,因为任让和陶侃有老交情,陶侃特别想不杀他,于是向皇帝请
求(赦免任让)。(4分。“平”“旧”“乃”各1分,状语后置1分)
【参考译文】
刘超,字世瑜,琅琊国临沂人,是汉城阳景王刘章的后代。刘章的七世孙被封为临沂县慈乡侯,他的子孙们因此在此安家。刘超的父亲刘和,担任过琅琊国的上军将军。刘超少年时就有志向,担任县里面的小官吏,慢慢升迁为琅琊国的记室掾。因为忠君”at廉谨慎被元帝提拔。一直侍奉在皇帝身边,于是跟从皇帝渡过长江,被任命为安东府舍人,专门掌管文章方面的事务。相府建起的时候,又担任舍人的官职。当时天下混乱,讨伐叛军,刘超认为自己职责在于皇帝身边,并且自己的笔迹与皇帝的笔迹相近,于是从来不与别人书信来往。当时每逢休假,就关起门来不和宾客来往,因此慢慢得到皇帝信任。又因为在皇帝身边勤劳王事,被赐予原乡亭侯的爵位,享有七百户的食邑,转为参军。
中兴建时,担任中书舍人,被任命为骑都尉、奉朝请。当时台阁刚刚建立起来,平凡的业绩也没有建立,刘超的.职责是掌管文书,又害怕机密的事泄漏,更加得到皇帝的亲近。再加上生活清廉艰苦,穿衣也不穿两重的丝织品,家里连一瓦罐的粮食都没有储备的。每逢皇帝赏赐,都坚决地推辞说:“我是一般的小官,突然受到赏赐,没有德行却享受赏赐,担心受到什么指贡。”皇帝嘉奖他,没有改变他的志向。不久,外出担任句容县令,对于外人推心置腹,百姓非常感念他。往年征收赋税,掌管的人常常亲自四下外出诘责评定百姓的家财。到了刘超担任县令时,只是写一封信,每村分别送去,让他们各自上报自己的家产,统计完毕,送还县里。百姓都依据买情相报,征收的赋税,比往年还多。由到京城担任中书通事郎。成和初年,因为回家为母亲守孝离开职位,孝服一天到晚不离身子。从早到晚整天大声哭泣,初一十五就步行到墓地,哀伤让过路的人感动。
等到苏峻谋反的时候,刘超代替赵胤担任左卫将军,当时京师非常混乱,朝里的士人都让自己的家人到东边外地躲避灾难。义兴刘超原先的属官想接走刘超的家眷,可是刘超不听,把妻子儿女都安排在宫内。等到王师遭到失败,王导让刘超担任右卫将军,亲自侍奉成帝。成帝当时年龄只有八岁,即使在幽禁困厄的时候,刘超仍然教授成帝《孝经》《论语》。温峤等来到,苏峻开始猜疑朝中的官员,刘超和皇帝关系密切,苏峻更加怀疑他。后来王导逃离,刘超和怀德县令匡术、建康县令管旆等秘密商议,打算带着皇帝逃出。没有到约定的日期,事情泄漏,苏峻派任让带领军队抓捕划超和钟雅。皇帝抱着他悲伤地哭着说:“你还我的侍中、右卫!”任让没有听从诏令令,于是杀害了他们。等到苏峻被评定,任让和陶有老交情,陶想不杀任让,于是乡皇帝请求(赦免任让)。皇帝说:“任让是杀我侍中、右卫的人,不能原谅。”因此杀了任让。等到刘超将要改葬的时候,皇帝悲痛地想念他,下诏迁到离京城近的高处安葬,让自己出入的时候都能看见他的坟墓。追赠为卫尉,谥号忠。刘超天性谦恭谨慎,历经三位皇帝,一直担任机密的官职,并且蒙受皇帝的恩遇,也并没有因为受到宠爱而骄横谄媚,所以士人都非常尊敬他。
★ 大风歌原文及赏析
【《晋书·卷二十八》阅读题答案及译文(精选12篇)】相关文章:
《墨池记》原文及翻译2023-11-20
墨池记翻译2022-12-10
风流子,风流子张元干,风流子的意思,风流子赏析2022-11-23
秦观《风流子·东风吹碧草》原文及翻译赏析2023-08-27
欧阳修《望江南·江南蝶》翻译赏析2023-06-03
《墨池记》2023-12-08
满江红·汉水东流原文翻译及赏析2022-12-19
初一易考作文2022-05-24
《王衍传晋书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2022-10-20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与答案举例2022-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