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山阅读答案

时间:2022-06-17 05:17:44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听山阅读答案(共8篇)由网友“樂島桃桃冰”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听山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听山阅读答案

篇1:《听山》阅读答案

1.①孟春黄昏后听山,以为山孤独、寂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

②雨中听山,品出了山的亦静亦动、或柔或刚的性格。

2.不矛盾。山没有城市和海的热闹与喧嚣,需要静坐聆听,因而“听山是寂寞的”;听山能听出自然美的旋律,拥有了它也就拥有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或人生,所以“听山又不是寂寞的”。

3.是作者听山的进一步拓展,由上文到了山的美的旋律延伸到听到历史的鼓声,增加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也为引出时代潮音作铺垫。

4.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反问等修辞方

【《听山》阅读答案【精选】】

篇2:《听山》阅读答案

《听山》阅读答案

听山

冯源

①平生与山有缘,生于山城长于山城。后来迁家川北,居于山中,年长日深,不知是受了山的薰陶和水的浸润,还是于山水于生活有了领悟和兴会,渐渐地滋养出听山的嗜好。

②初次听山,是在大学读书时一个孟春的黄昏。春雨初霁,林间清幽,山岚逍遥,晚霞如瀑,从对面的山脊泻下,次第地织染着远远凝翠的岑峦和尚含绿滋的林卉;残流漳,迂回曲折,涓涓淙淙,犹无声地吟咏着天籁。整个山间仿佛依然笼罩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显出一片宁静,如一幅恬淡的墨画,又如一位绿装倩然的处子,所能够倾听到的,只有宁谧的大地吮吸昊天甘霖微微的喘息。那时年轻,心高志远,好动喜闹,一次的经历便以为山不过是一位哑然的孤独者,一个寂静的缩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

③学生生活多是平淡、单一,甚至枯燥,又兼远离城市,课余饭后的时日便大多是在山中蹊径的散步中消逝。或许正是如此,才有了那次在雨中听山的偶然的经历和所获。那是一个炎热而郁闷的夏日的午后,与同学步于山径,试图以宁静和清幽来弱化心里的烦闷。盛夏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即变,风和日烈间骤然乌云密布。周围无舍,便索性立于树下。雨酣畅淋漓,倾泻在树叶枝梗、青草绿塘,每一次砸下,山中就有一阵清脆或浊重的回响;大雨携着劲风,风过处,树叶枝梗急速不断地屈身弯腰,舞蹈似的,摩擦着推搡着,浑身鸣叫;空中的鸟儿被风掠来拂去、东奔西突,急切而慌乱地寻找巢穴或可栖之处;从山顶涌下的洪水肆无忌惮地在林间、草丛中奔走,又汇成一股股更大的急流,在沟壑里冲撞喧哗,声如金石相击……风声、雨声、水声、树声,交织相融,有如一首雄壮激越而又无序无节的音乐。我倾听着,心灵仿佛受到了一次山的如流的歌韵和大自然醇浓之流的洗礼,也品出了山的亦静亦动,或柔或刚的性格。

④听有所获,情有独钟,在“绿树枝头一线红”的清晨,在“人散后,一勾新月在天际”的夜晚,在小园香径,在流水偎依的桥头,或是凄风苦雨、残阳古道,一次次地静坐聆听。听山是寂寞的,它不比听城市听海,但听山又是不寂寞的'。你俯身可拾红花绿叶,仰首能得蓝天白云;可以听到花的绽放、叶的吐蕾,群鸟的和鸣、风雨的协奏、雷电的高歌;听到云的轻盈、风的潇洒,日出日落、月降月升的恢宏的壮阔,和它深厚内腹云涌的情潮,以及它们所融汇成的一支高亢而又柔婉、急切而徐缓的旋律。这是一支美的旋律,你珍蕴了它,便珍蕴了大自然;你拥有了它,也就拥有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或人生。

⑤踏着这支旋律的节拍,走入社会,也走入一片新的天地,我依然钟情于听山,依然拥有这支旋律,并矢志不渝地前行。

⑥“蜀汉多奇山,仰望与云平,”这是古人的摹状。但是,你目游其中,会看到它们始终不移地在天际描绘出的浪漫而有致的“五线谱”;你心骋其间,能听到另一支旋律——历史的鼓声与时代的潮音融合的旋律。

⑦据史书记载,汉建安,刘备为了实现其谋臣诸葛亮提出的据益州、复汉室进而逐鹿中原的战略,率精兵驻扎在这里,偏安益州的刘璋也“延至北山”。他们“饮酒乐甚”之余,登山远望,夹江两岸的沃野良田、富庶丰饶尽收眼底,刘备想其不久将为已有,便欢曰:“富哉,今日之乐乎!”他如愿以偿,夺隘取关,进而有了蜀地,建立了蜀汉政权。站在山顶,遥想一千七百多年前:如果没有那一阵阵隆隆的鼓声,或许就没有三国的鼎立和蜀汉的繁荣及富庶,也不会有今天这座据史建造的“松柏茂密,篁秀花明,溪壑清幽,景色迷人”的苑囿。

⑧然而,时代之脚匆匆地前行,那一阵鼓声早已沉积为一段历史、几行碑文和一丛丛萋萋荒草,代之的是一阵又一阵时代的潮音。10多年前,当第一批建设者来到这里,便种下了第一个希望——给这寂静的荒山秃岭坡上了绿装;接踵而至,第二批、第三批……他们用双手创建了校园、公园、疗养院,也创造了这一方的社会文明、时代梢神。你信步其中,不仅能听到大自然的旋律,而且可以听到时代的潮音,使你满心欢愉,也令你深味沉思。

⑨山如箜篌弹歌奏律,其实,生活在这一片群峦中的蜀人之心莫不是一架架箜篌,他们所弹奏出的旋律,又岂是大自然所能媲美的?

(原文有删节)

1.文中写到了两次作者具体的听山经历及感受,请分别加以概述。

答:

2.文章第④段中说:“听山是寂寞的,它不比听城市听海。但听山又不是寂寞的。”作者这样写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答:

3.文章第⑦段写到了蜀汉历史,这一内容在文中起何作用?

答:

4.请从表达和内容两个方面鉴赏文章的最后一段。

答:

答案

1.①孟春黄昏后听山,以为山孤独、寂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

②雨中听山,品出了山的亦静亦动、或柔或刚的性格。

2.不矛盾。山没有城市和海的热闹与喧嚣,需要静坐聆听,因而“听山是寂寞的”;听山能听出自然美的旋律,拥有了它也就拥有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或人生,所以“听山又不是寂寞的”。

3.是作者听山的进一步拓展,由上文到了山的美的旋律延伸到听到历史的鼓声,增加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也为引出时代潮音作铺垫。

4.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反问等修辞方

篇3:《听山》阅读答案

①平生与山有缘,生于山城长于山城。后来迁家川北,居于山中,年长日深,不知是爱了山的薰陶和水的浸润,还是于山水于生活有了领悟和兴会,渐渐地滋养出听山的嗜好。

②初次听山,是在大学读书时一个孟春的黄昏。春雨初霁,林间清幽,山岚逍遥,晚霞如瀑,从对面的山脊泻下,次第地织染着远远凝翠的岑峦和尚含绿滋的林卉;残流漳,迂回曲折,涓涓淙淙,犹无声地吟咏着天籁。整个山间仿佛依然笼罩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显出一片宁静,如一幅恬淡的没画,又如一位绿装倩然的处子,所能够倾听到的,只有宁谧的大地吮吸昊天甘霖微微的喘息。那时年轻,心高志远,好动喜闹,一次的经历便以为山不过是一位哑然的孤独者,一个寂静的缩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

③学生生活多是平淡、单一,甚至枯燥,又兼远离城市,课余饭后的时日便大多是在山中蹊径的散步中消逝。或许正是如此,才有了那次在雨中听山的偶然的经历和所获。那是一个炎热而郁闷的'夏日的午后,与同学步于山径,试图以宁静和清幽来弱化心里的烦闷。盛夏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即变,风和日烈间骤然乌云密布。周围无舍,便索性立于树下。雨酣畅淋漓,倾泻在树叶枝梗、青草绿塘,每一次砸下,山中就有一阵清脆或浊重的回响;大雨携着劲风,风过处,树叶枝梗急速不断地屈身弯腰,舞蹈似的,摩擦着推搡着,浑身鸣叫;空中的鸟儿被风掠来拂去、东奔西突,急切而慌乱地寻找巢穴或可栖之处;从山顶涌下的洪水肆无忌惮地在林间、草丛中奔走,又汇成一股股更大的急流,在沟壑里冲撞喧哗 ,声如金石相击⋯⋯风声、雨声、水声、树声,交织相融,有如一首雄壮激越而又无序无节的音乐。我倾听着,心灵仿佛受到了一次山的如流的歌韵和大自然醇浓之流的洗礼,也品出了山的亦静亦动,或柔或刚的性格。

④听有所获,情有独钟,在“绿树枝头一线红”的清晨,在“人散后,一勾新月在天际”的夜晚,在小园香径,在流水偎依的桥头,或是凄风苦雨、残阳古道,一次次地静坐聆听。听山是寂寞的,它不比听城市听海,但听山又是不寂寞的。你俯身可拾红花绿叶,仰首能得蓝天白云;可以听到花的绽放、叶的吐蕾,群鸟的和鸣、风雨的协奏、雷电的高歌;听到云的轻盈、风的潇洒,日出日落、月降月升的恢宏的壮阔,和它深厚内腹云涌的情潮,以及它们所融汇成的一支高亢而又柔婉、急切而徐缓的旋律。这是一支美的旋律,你珍蕴了它,便珍蕴了大自然;你拥有了它,也就拥有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或人生。

⑤踏着这支旋律的节拍,走入社会,也走入一片新的天地,我依然钟情于听山,依然拥有这支旋律,并矢志不渝地前行。

⑥“蜀汉多奇山,仰望与云平,”这是古人的摹状。但是,你目游其中,会看到它们始终不移地在天际描绘出的浪漫而有致的“五线谱”;你心骋其间,能听到另一支旋律——历史的鼓声与时代的潮音融合的旋律。

⑦据史书记载,汉建安16年,刘备为了实现其谋臣诸葛老师提出的据益州、复汉室进而逐鹿中原的战略,率精兵驻扎在这里,偏安益州的刘璋也“延至北山”。他们“饮酒乐甚”之余,登山远望,夹江两岸的沃野良田、富庶丰饶尽收眼底,刘备想其不久将为已有,便欢曰:“富哉,今日之乐乎!”他如愿以偿,夺隘取关,进而有了蜀地,建立了蜀汉政权。站在山顶,遥想一千七百多年前:如果没有那一阵阵隆隆的鼓声,或许就没有三国的鼎立和蜀汉的繁荣及富庶,也不会有今天这座据史建造的“松柏茂密,篁秀花明,溪壑清幽,景色迷人”的苑囿。

⑧然而,时代履匆匆地前行,那一阵鼓声早已沉积为一段历史、几行碑文和一丛丛萋萋荒草,代之的是一阵又一阵时代的潮音。10多年前,当第一批建设者来到这里,便种下了第一个希望——给这寂静的荒山秃岭坡上了绿装;接踵而至,第二批、第三批⋯⋯他们用双手创建了校园、公园、疗养院,也创造了这一方的社会文明、时代梢神。你信步其中,不仅能听到大自然的旋律,而且可以听到时代的潮音,使你满心欢愉,也令你深味沉思。

⑨山如箜篌弹歌奏律,其实,生活在这一片群峦中的蜀人之心莫不是一架架箜篌,他们所弹奏出的旋律,又岂是大自然所能媲美的?(原文有删节)

阅读题:

1.文中写到了两次作者具体的听山经历及感受,请分别加以概述。

2.文章第④段中说:“听山是寂寞的,它不比听城市听海。但听山又不是寂寞的。”作者这样写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3.文章第⑦段写到了蜀汉历史,这一内容在文中起何作用?

4.请从表达和内容两个方面鉴赏文章的最后一段。

篇4:《听山》阅读答案

1. ①孟春黄昏后听山,以为山孤独、寂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2分)

②雨中听山,品出了山的亦静亦动、或柔或刚的性格。(2分)

2.不矛盾。(1分)山没有城市和海的热闹与喧嚣,需要静坐聆听,因而“听山是寂寞的”;(2分)听山能听出自然美的旋律,拥有了它也就拥有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或人生,所以“听山又不是寂寞的” 。(2分)

3.是作者听山的进一步拓展,由上文到了山的美的旋律延伸到听到历史的鼓声,增加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也为引出时代潮音作铺垫。(4分,意思对即可)

4.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反问等修辞方法,语言形象生动而有力。(2分)赞颂了蜀川人民的创造精神,(1分)他们创造的社会文明、明代精神汇成了时代的潮音,这一潮音远远胜过山的旋律、历史的鼓声。(2分)

篇5:《听山》阅读题及答案

《听山》阅读题及答案

①平生与山有缘,生于山城长于山城。后来迁家川北,居于山中,年长日深,不知是爱了山的薰陶和水的浸润,还是于山水于生活有了领悟和兴会,渐渐地滋养出听山的嗜好。

②初次听山,是在大学读书时一个孟春的黄昏。春雨初霁,林间清幽,山岚逍遥,晚霞如瀑,从对面的山脊泻下,次第地织染着远远凝翠的岑峦和尚含绿滋的林卉;残流漳,迂回曲折,涓涓淙淙,犹无声地吟咏着天籁。整个山间仿佛依然笼罩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显出一片宁静,如一幅恬淡的没画,又如一位绿装倩然的处子,所能够倾听到的,只有宁谧的大地吮吸昊天甘霖微微的喘息。那时年轻,心高志远,好动喜闹,一次的经历便以为山不过是一位哑然的孤独者,一个寂静的缩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

③学生生活多是平淡、单一,甚至枯燥,又兼远离城市,课余饭后的时日便大多是在山中蹊径的散步中消逝。或许正是如此,才有了那次在雨中听山的偶然的经历和所获。那是一个炎热而郁闷的夏日的午后,与同学步于山径,试图以宁静和清幽来弱化心里的烦闷。盛夏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即变,风和日烈间骤然乌云密布。周围无舍,便索性立于树下。雨酣畅淋漓,倾泻在树叶枝梗、青草绿塘,每一次砸下,山中就有一阵清脆或浊重的回响;大雨携着劲风,风过处,树叶枝梗急速不断地屈身弯腰,舞蹈似的,摩擦着推搡着,浑身鸣叫;空中的鸟儿被风掠来拂去、东奔西突,急切而慌乱地寻找巢穴或可栖之处;从山顶涌下的洪水肆无忌惮地在林间、草丛中奔走,又汇成一股股更大的急流,在沟壑里冲撞喧哗,声如金石相击??风声、雨声、水声、树声,交织相融,有如一首雄壮激越而又无序无节的'音乐。我倾听着,心灵仿佛受到了一次山的如流的歌韵和大自然醇浓之流的洗礼,也品出了山的亦静亦动,或柔或刚的性格。

④听有所获,情有独钟,在“绿树枝头一线红”的清晨,在“人散后,一勾新月在天际”的夜晚,在小园香径,在流水偎依的桥头,或是凄风苦雨、残阳古道,一次次地静坐聆听。听山是寂寞的,它不比听城市听海,但听山又是不寂寞的。你俯身可拾红花绿叶,仰首能得蓝天白云;可以听到花的绽放、叶的吐蕾,群鸟的和鸣、风雨的协奏、雷电的高歌;听到云的轻盈、风的潇洒,日出日落、月降月升的恢宏的壮阔,和它深厚内腹云涌的情潮,以及它们所融汇成的一支高亢而又柔婉、急切而徐缓的旋律。这是一支美的旋律,你珍蕴了它,便珍蕴了大自然;你拥有了它,也就拥有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或人生。

⑤踏着这支旋律的节拍,走入社会,也走入一片新的天地,我依然钟情于听山,依然拥有这支旋律,并矢志不渝地前行。

⑥“蜀汉多奇山,仰望与云平,”这是古人的摹状。但是,你目游其中,会看到它们始终不移地在天际描绘出的浪漫而有致的“五线谱”;你心骋其间,能听到另一支旋律——历史的鼓声与时代的潮音融合的旋律。

⑦据史书记载,汉建安,刘备为了实现其谋臣诸葛老师提出的据益州、复汉室进而逐鹿中原的战略,率精兵驻扎在这里,偏安益州的刘璋也“延至北山”。他们“饮酒乐甚”之余,登山远望,夹江两岸的沃野良田、富庶丰饶尽收眼底,刘备想其不久将为已有,便欢曰:“富哉,今日之乐乎!”他如愿以偿,夺隘取关,进而有了蜀地,建立了蜀汉政权。站在山顶,遥想一千七百多年前:如果没有那一阵阵隆隆的鼓声,或许就没有三国的鼎立和蜀汉的繁荣及富庶,也不会有今天这座据史建造的“松柏茂密,篁秀花明,溪壑清幽,景色迷人”的苑囿。

⑧然而,时代履匆匆地前行,那一阵鼓声早已沉积为一段历史、几行碑文和一丛丛萋萋荒草,代之的是一阵又一阵时代的潮音。10多年前,当第一批建设者来到这里,便种下了第一个希望——给这寂静的荒山秃岭坡上了绿装;接踵而至,第二批、第三批??他们用双手创建了校园、公园、疗养院,也创造了这一方的社会文明、时代梢神。你信步其中,不仅能听到大自然的旋律,而且可以听到时代的潮音,使你满心欢愉,也令你深味沉思。

⑨山如箜篌弹歌奏律,其实,生活在这一片群峦中的蜀人之心莫不是一架架箜篌,他们所弹奏出的旋律,又岂是大自然所能媲美的?(原文有删节)

阅读题:

1.文中写到了两次作者具体的听山经历及感受,请分别加以概述。

2.文章第④段中说:“听山是寂寞的,它不比听城市听海。但听山又不是寂寞的。”作者这样写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3.文章第⑦段写到了蜀汉历史,这一内容在文中起何作用?

4.请从表达和内容两个方面鉴赏文章的最后一段。

参考答案:

1. ①孟春黄昏后听山,以为山孤独、寂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2分)

②雨中听山,品出了山的亦静亦动、或柔或刚的性格。(2分)

2.不矛盾。(1分)山没有城市和海的热闹与喧嚣,需要静坐聆听,因而“听山是寂寞的”;(2分)听山能听出自然美的旋律,拥有了它也就拥有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或人生,所以“听山又不是寂寞的” 。(2分)

3.是作者听山的进一步拓展,由上文到了山的美的旋律延伸到听到历史的鼓声,增加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也为引出时代潮音作铺垫。(4分,意思对即可)

4.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反问等修辞方法,语言形象生动而有力。(2分)赞颂了蜀川人民的创造精神,(1分)他们创造的社会文明、明代精神汇成了时代的潮音,这一潮音远远胜过山的旋律、历史的鼓声。(2分)

篇6:山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 E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解析】本题是对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尤其是下文“谁复吊沅湘”、“树转午阴凉”,含义不难理解。

9.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手法:对比。

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解析】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对比或衬托应该说是准确的,但题目说的是“最突出的表现手法”,那么。“用典”算不算呢? 本人认为应该可以。

安徽卷除了文言文选文让人不可捉摸外,古代诗歌鉴赏的选文也是剑走偏锋――所选诗词较为冷门,20xx年的宋词,20xx年的清词,20xx年的宋诗,今年的元词。看来,安徽的命题者对词还是情有独钟的。对于作者舒E一点信息也没有,好在词作内容上没有难度,写的是大家熟悉的端午,是否也在赶注重传统节日的时尚。尽管该词较多的用典,但阅读难度还是不大。

篇7:山阅读答案

商山富水驿①

杜 牧

益戆②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③。

当时物议朱云④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

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注】①富水驿,原名阳城驿。唐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因犯颜直谏被贬,后人为避其名讳将阳城驿改名为富水驿。②汲黯屡次忠谏,被汉武帝怒斥“甚矣,汲黯之戆也”。戆,愚直。 ③贾谊上疏陈述时弊,被贬长沙,路过汨罗江时,曾凭吊屈原。④朱云因吁请尚方宝剑以斩奸臣之头而触怒汉成帝,险些被杀。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中借汲黯事赞颂阳城耿介刚直,暗讽当政者不辨忠奸,视忠臣为戆夫。

B、“终须南去吊湘川”暗用贾谊被贬之典喻阳城,表达对阳城忠而被贬的惋惜。

C、本诗将朱云因年少被时人轻视与后世备受推崇对比,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

D、全诗叙议结合,多处用典,借古以论今,表达情感丰富充实、含蓄蕴藉。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诗人希望朝天者从中获得怎样的警示?(6分)

阅读答案:

14、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考生理解古典诗歌内容、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思想感情的能力。解读时,需在读懂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每一个选项。

【解析】C项,“朱云因年少被时人轻视”错,时人认为朱云微不足道。)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考生理解古典诗歌内容和体察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注意准确把尾联的意思描述出来,再结合全诗把诗人所要表达的观点态度归纳概括。

【参考答案】含义:不要轻易改动阳城驿的驿名,留着它一警醒路过此地的官员。(2分)警示:①保持刚正不阿,敢于忠言直谏,不谄媚权力;(2分)②因正直被贬,即使清贫困顿,也始终要保持一腔正气。(2分)

译文

昏君从来不把耿直的忠臣视为贤者,贬到南方小城任职途中想起了屈原。

汉成帝谏官朱云所作所为微不足道,但其声誉反而像白日悬空那样辉煌。

阳城曾当面痛斥裴延龄的巧言谄媚,清寒贫困的他经常拖欠人家的酒钱。

我想阳城驿的名字最好不要轻易改,留着它让路过此地的官人保持警醒!

篇8:山阅读答案

游狼山记(张裕钊)

山多古松桂,桧柏数百株。倚山为寺,寺错树间。最上为支云塔,危踞山颠,万景毕内①。迤下若萃景楼及准提、福慧诸庵,亦绝幽迥。时秋殷中②,海气正白,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见。余与莼斋顾而乐之。

昔阮籍遭晋室之乱,作《咏怀诗》以见志,登广武山,叹悼时之无人。今余与莼斋幸值兹世,寇乱殄息③,区内亡事,蕃夷绝域

余又益槁枯朽钝,为时屏弃。独思遗外身世④,捐去万事,徜徉于兹山之上。荫茂树而撷涧芳,临望山海,慨然凭吊千载之兴亡。在挟书册,右持酒杯,啸歌偃仰,以终其身。人世是非理乱,天地四时变移,眇若坠叶与飘风,于先生乎何有哉?归书而为之记。

注释①内:同纳 。 ②殷:正,中:同仲。 ③寇乱:指太平天国革 命。殄息:灭绝,平息。殄,灭绝。④身世:此指所处的尘世。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危踞山颠( ▲ ) 区内亡事( ▲ )

顾而乐之( ▲ ) 为时屏弃( ▲ )

10.请选出下列加点虚词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3分)

荫茂树而撷涧芳 于先生乎何有哉

A B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作《咏怀诗》以见志 叹悼时之无人

C D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11.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2分)

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见。

翻译: ▲

12.请根据要求填空。(3分)

同是山水游记,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借小石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来表达 ▲ 的心情;欧阳修则借醉能同其乐表达自己 ▲ 的政治理想;张裕钊在这篇游记中则借用 ▲ 表明自己藏身山水、超然脱俗的理想。

参考答案:

9.危:高 亡:通无没有 顾:看 为:被

10.A

11.澎湃的波涛向西奔腾,好似素白的虹霓,时隐时现。(扣西、素、没即可)

12.自己郁郁不得志痛苦。(意对即可)

与民同乐或乐民之乐 (意对即可)

独思遗外身世,捐去万事,徜徉于兹山之上或在挟书册,右持酒杯,啸歌偃仰,以终其身。

描写桃花的唯美诗句摘抄

有一种神奇让我着迷作文音乐

形容桃花的爱情诗句

祭退之,祭退之张籍,祭退之的意思,祭退之赏析

春之杂语散文

有一种神奇让我着迷的作文1000字

鸡兔赛跑作文

春之幻想的心情随笔散文

有一种神奇让我着迷作文200字

有一种神奇让我着迷600字作文

听山阅读答案
《听山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听山阅读答案(共8篇)】相关文章:

《念奴娇·自述》的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06-05

宁静的心2022-05-17

公园游记作文1000字2023-11-28

带哲理的励志美文2022-11-17

佛心初中作文2022-05-30

秋日行山散文诗2022-05-04

描写夏的古代诗句2022-05-07

觅食近义词2022-08-15

每日读句心灵禅语2022-12-20

小学描写桃花的诗句2023-02-2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