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时光》初中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时间:2022-06-21 05:36:44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冯骥才《时光》初中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精选12篇)由网友“zz远离我”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冯骥才《时光》初中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冯骥才《时光》初中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篇1:冯骥才《时光》初中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冯骥才《时光》初中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间特有的情氛中。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的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时间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然而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觉乍然出现。它短促、有限、性急,你在后边追它,却始终抓不到它飘举的衣袂。它飞也似的向着年的终点扎去。等到你真的将它超越,年已经过去,那一大片时光便留在过往不复的岁月里了。

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烛光如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墨的空间里;室内无风,这光之花苞便分外优雅与美丽;些许的光散布开来,朦胧依稀地勾勒出周边的事物。没有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有比音乐更好的伴侣――思考。

可是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这几天称做“年根儿”,多么真切和形象!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拮据与深浓……

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不管这些事情怎样庞杂与艰辛,无奈与突兀。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从春天落英缤纷的京都道藏院到冬日小雨连绵的雅典德尔菲遗址;从重庆荒芜的红卫兵墓到津南那条神奇的蛤蜊堤;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中,究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而去?

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一双眼睛正直对着我。目光冷峻锐利,逼视而来。这原来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然而此刻他的目光却变得分外有力。他何以穿过夜的浓雾,穿过漫长的八百年,锐不可当、拷问似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他瞧上一眼的人呢?显然,是由于八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工传神的本领、非凡的才气;他还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逼邪恶的精神注入其中。如今那位无名雕工早已无了踪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保存下来。

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吗?

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母与子的生命的转换,不就在延续着整个人类吗?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而此中,艺术家们应是最幸福的一种,唯有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的生命。小说家再造的是代代相传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们那个可以听到的迷人而永在的灵魂。

此刻,我的眸子闪闪发亮,视野开阔,房间里的一切艺术珍品都一点点地呈现。它们不是被烛光照亮,而是被我陡然觉醒的心智召唤出来的。

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应是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足磨成的浅坑。我的时光只有被安顿在这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成一个个独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然而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抛入了尘嚣,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甚至有时属于自己的时光反成了别人的恩赐。检阅一下自己创造的人物吧,掂量他们的寿命有多长。艺术家的生命是用艺术的生命计量的,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是不是?

迎面那宋代天王瞪着我,等我回答。

我无言以对,自感狼狈。

忽然,电来了,灯光大亮,事物通明,恍如更换天地。刚才那片幽阔深远的思想世界顿时不在,唯有烛火空自燃烧,显得多余,再看那宋代的天王像,在灯光里仿佛换了一个神气,也不再那样咄咄逼人了。

1.为什么“我”认为“思考”是比音乐更好的伴侣?

2.如何理解“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一句的深刻含义?

3.为什么在灯光里“我”却再也看不到宋代天王像咄咄逼人的气势了?

4.举一个例子来证明“每个艺术家都可能达到永恒”的道理。

5.为什么作者说水泥地面上被自己的双足磨出的两个浅坑,是记忆中印象最清晰、最深刻的?

答案:

1.因为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需要人们去总结、辨别和面对的东西,所以,思考比音乐更重要。

2.唯有艺术家才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塑造代代相传的人物形象,创造出让人听了着迷、永远流传的音乐灵魂,所以说“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

3.因为在灯光里,事物通明,视野开阔,幽阔深远的思想和想象的空间早已暴露无遗,所以就再也看不到宋代天王像咄咄逼人的气势了。

4.示例:梅兰芳在京剧舞台上塑造的人物形象、侯宝林说的相声中塑造的艺术形象等将世世代代活在人们的心中。

5.因为“我”在这里把一个个独特而又鲜活的生命变成了永不褪色的一行行文字,是每一个艺术家用生命毕生追求的目标。

篇2:冯骥才《时光》阅读答案

冯骥才《时光》阅读答案

时光

冯骥才

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间特有的情氛中。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的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时间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然而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觉乍然出现。它短促、有限、性急,你在后边追它,却始终抓不到它飘举的衣袂。它飞也似的向着年的终点扎去。等到你真的将它超越,年已经过去,那一大片时光便留在过往不复的岁月里了。

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烛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黑的空间里;室内无风,这光之花苞便分外优雅与美丽;些许的光散布开来,朦胧依稀地勾勒出周边的事物。没有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有比音乐更好的伴侣——思考。

可是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这几天称做“年根儿”,多么真切和形象!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拮据与深浓……

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不管这些事情怎样庞杂与艰辛,无奈与突兀。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从春天落英缤纷的京都退藏到冬日小雨空蒙的雅典德尔菲遗址;从重庆荒芜的红卫兵墓到津南那条神奇的蛤蜊堤;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中,究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而去?

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一双眼睛正直对着我。目光冷峻锐利,逼视而来。这原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然而此刻他的目光却变得分外有力。它何以穿过夜的浓雾,穿过漫长的八百年,锐不可当、拷问似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他瞧上一眼的人?显然,是由于八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工传神的本领、非凡的才气;他还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逼邪恶的精神注入其中。如今那位无名雕工早已了无踪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保存下来。

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吗?

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

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母与子的生命的转换,不就在延续着整个人类吗?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而此中,艺术家们应是最幸福的一种。惟有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的生命。小说家再造的是代代相传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们那个可以听到的迷人而永在的灵魂。

此刻,我的眸子闪闪发亮,视野开阔,房间里的一切艺术珍品都一点点地呈现。它们不是被烛光照亮,而是被我陡然觉醒的心智召唤出来的。

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应是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足磨成的浅坑。我的时光只有被安顿在这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成一个个独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然而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抛入尘嚣,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甚至有时属于自己的时光反成了别人的恩赐。检阅一下自己创造的人物吧,掂量他们的寿命有多长。艺术家的生命是用他艺术的生命计量的。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是不是?

迎面那宋代天王瞪着我,等我回答。

我无言以对,尴尬到了自感狼狈。

忽然,电来了,灯光大亮,事物通明,恍如更换天地。刚才那片幽阔深远的思想世界顿时不在,惟有烛火空自燃烧,显得多余。再看那宋代的天王像,在灯光里仿佛换了一个神气,不再那样咄咄逼人了。

我也不用回答他,因为我已经回答自己了。

14.作者说:“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觉乍然出现。”结合后文的比喻,说说为什么到年终时分,会乍然出现时光的感觉?(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分析“究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去? ”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面对宋代天王像的瞪视,作者说:“我无言以对,尴尬到了自感狼狈。”但结尾处却又说:“我也不用回答他,因为我已经回答自己了。”如何理解这两处看似矛盾的内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综观全文,作者对“时光”持一种怎样的看法?对你有何启发?(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因为到了年底,一年将尽,就如同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不知不觉中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2分)。此时会让人感觉时光分外短促、有限、紧迫、拮据与深浓(2分)

15.承上启下。(2分)上文说自己整年到处奔走忙碌,此处发出了究竟哪些足迹还在的疑问,此是承上。下文转入另一层思考,即如何才能让生命的足迹永留人间,让时光永恒,此处的发问又有引出下文(启下)的作用。(2分)(如只答承上,并进行了解说,给2分)

16.作者说,“我无言以对,尴尬到了自感狼狈。”是因为反思自己这一年的时光,觉得自己一年里把许多时光抛入尘嚣,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心里感到惭愧和狼狈,所以无言以对。(3分)结尾处却又说:“我也不用回答他,因为我已经回答自己了。”是因为他其实已经明白,自己作为艺术家的一员,可以通过创作,将自己的时光和生命永留人间,使自己的生命永恒。(3分)

17.普通人在奔波忙碌中,浪费了很多时光。(2分) 时光就是生命的过程,它不一定消失得无痕,它可以通过另一种形式存在或再生。(2分) 艺术家可以通过创作高质量的艺术品让自己的时光永存,生命永恒。(2分) 文章启发我们,应该珍惜时光(1分),将时间用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1分)。

篇3:《时光》冯骥才阅读答案

做阅读题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有些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答,有时要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

时光

冯骥才

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烛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黑的空间里;室内无风,这光之花苞便分外优雅与美丽;些许的光散布开来,朦胧依稀地勾勒出周边的事物。没有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有比音乐更好的伴侣思考。

可是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这几天称做年根儿,多么真切和形象!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拮据与深浓

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不管这些事情怎样庞杂与艰辛,无奈与突兀,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从春天落英缤纷的京都小院到冬日小雨中的雅典德尔菲遗址;从重庆荒芜的红卫兵墓到津南那条神奇的蛤蜊堤;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中,究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而去?

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一双眼睛正直对着我。目光冷峻锐利,逼视而来。这原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然而此刻他的目光却变得分外有力。他何以穿过夜的浓雾,穿过漫长的八百年,锐不可当、拷问似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他瞧上一眼的人?显然,是由于八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刻工传神的本领、非凡的才气;他还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逼邪恶的精神注入其中。如今那位无名雕工早已了无踪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保存下来。

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么?

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

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母与子的生命的转换,不就在延续着整个人类吗?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而此中,艺术家们应是最幸福的一种。惟有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的生命。小说家再造的是代代相传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们那个可以听到的迷人而永在的灵魂。

此刻,我的眸子闪闪发亮,视野开阔,房间里的一切艺术珍品都一点点地呈现。它们不是被烛光照亮,而是被我陡然觉醒的心智召唤出来的。

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应是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足磨成的浅坑。我的时光只有被安顿在这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成一个个独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然而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抛入尘嚣,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甚至有时属于自己的时光反成了别人的恩赐。检阅一下自己创造的人物吧,掂量他们的寿命有多长。艺术家的生命是用他艺术的生命计量的。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是不是?

迎面那宋代天王瞪着我,等我回答。

我无言以对,尴尬到了自感狼狈。

忽然,电来了,灯光大亮,事物通明,恍如更换天地。刚才那片幽阔深远的思想世界顿时不在,惟有烛火空自燃烧,显得多余,再看那宋代的天王像,在灯光里仿佛换了一个神气,不再那样咄咄逼人了。

我也不用回答他,因为我已经回答自己了。

《时光》阅读题:

1.从文中看,北宋天王木雕像保存了哪些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4分)

2.从下文中找出与第三段画线句子相呼应的句子,并请分析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这句话的含义。(4分)

3.文中第四九段是作者在烛光里以北宋天王木雕像为出发点而展开的一系列联想,请你结合时光,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6分)

4.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本文紧扣思考,以时间为序,先写停电燃烛,引发思考,接着写自己关于时光的思考与感悟,最后写来电打断思考。

B、第三段用从到领起的一组排比句,铺陈有致,叙说流畅,写出了一年里自己忙碌充实之状。

C、第四段作者在烛光散步的尽头看到北宋天王木雕像,凝视它陷入深思,运用反问,表现了作者的感悟,又将读者带入凝思境界。

D、艺术家的.生命是用他艺术的生命计量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艺术家艺术生命的大小取决于他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价值的大小。

E、本文表达了作者要珍惜时光多参加社会活动来进行文学创作,继而实现一个文学家再造生命奇迹的宏愿。

篇4:《时光》冯骥才阅读答案

1、无名雕工的传神的本领和非凡的才气、阳刚之气和直逼邪恶的精神。(4分)

2、呼应的句子: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抛入尘嚣,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甚至有时属于自己的时光反成了别人的恩赐。(2分)句子的含义:艺术家只有抛弃世俗和虚荣,才能专心致志地进行艺术创作,才有可能创造出不朽的典型,他的艺术生命才有可能达到永恒。(2分)

3、①使作者顿悟,时光的流逝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②使作者觉醒,时光将被我转化成一个个独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或答为 我将时光安顿在文学创作里)。③既回答了自己,又深化了本文主题。(6分,每点2分)4、AD(4分)

篇5:黑头冯骥才阅读答案

黑头冯骥才阅读答案

黑头是条好狗,但不是那种常说的舍命救主的忠犬、义犬,这是一条除了它再没第二条的狗。

它刚打北大关一带街头那些野狗里出现时,还是个小崽子,太丑!

黑头是条菜狗——那模样,说它都怕脏了舌头!白底黑花,花也没样儿,像烂墨点子,东一块西一块;脑袋整个是黑的,黑得看不见眼睛,只一口白牙,中间耷拉出一小截红舌头。不光人见人嫌,野狗们也不搭理它。

北大关顶大的商号是隆昌海货店,专门营销海虾河蟹湖鱼江鳖,远近驰名。店里一位老伙计商大爷,打小在隆昌当学徒,后当伙计,干了一辈子,如今六十多岁,称得上这店里的元老。他见黑头皮包骨头,瘦得可怜,便时不时叫小伙计扔块鱼头给它。狗吃肉不吃鱼,尤其不吃生鱼,怕腥;但这小崽子却领商大爷的情,就是不吃也咬上几口,再朝商大爷叫两声,摇摇尾巴走开。这叫商大爷动了心。日子一久,有了交情,模样丑不丑也就不碍事了。

一天商大爷下班回家,这小崽子竞跟在他后边。黑头一直跟着他,距离拉得不近不远,也不出声,直送他到家门口。

商大爷开门进去,扭头一看,黑头就蹲在门边的槐树下边一动不动地瞧着他。商大爷没理它。第二天傍晚下班回家时,黑头不知什么时候又出来了,又是一直跟着商大爷,不声不响送商大爷回家。一连三天,商大爷明白这小崽子的心思,回到家把院门一敞说:“进来吧,我养你了。”黑头就成了商家的一员。

商大爷日子宽裕,很快把黑头喂得壮了起来,一年成大狗,两年大得吓人,它那黑脑袋竟比小孩的脑袋还大,白牙更尖,红舌更长。它很少叫,商大爷明白,咬人的狗都不叫.所以从不叫它出门,即便它不咬人,也怕它吓着人。

其实黑头很懂人事,它好像知道自己模样凶,决不出院门,也决不进房门.整天守在院门里厉门外。每有客人来串门,它必趴下,把半张脸埋在前爪后边,不叫人看.怕吓着人,耳朵却竖着,眼睛睁得挺圆,决不像那种好逞能的家犬,一来人就咋呼半天。可是一天半夜有个贼墙进院,它扑过去几下就把那贼制服。这叫商大爷知道它不是吃闲饭的,看家护院,非它莫属。

商大爷常说黑头这东西有报恩之心,很懂事,知道怎么“做事”。商大爷这种在老店里干了一辈子的人,讲礼讲面、讲规矩、讲分寸,这狗合他的性情,所以叫他喜欢。只要别人夸赞他的黑头,商大爷必眉开眼笑,好像人家夸他孩子。

可是,一次黑头惹了祸,而且是大祸。

那些天,商大爷家西边的厢房落架翻修,请一帮泥瓦匠和木工,搬砖运灰,里里外外忙活。他家平时客人不多,偶尔来人串门多是熟人,大门向来都是闭着,从没这样大敞四开,而且进进出出全是生脸。黑头没见过这种场面,如临大敌,浑身的毛全竖起来,但又不能出头露面吓着人,便天天猫在东屋前,连盹儿也不敢打。七八天过去,老屋落架。待到上梁那天,商大爷请人来在大梁上贴了符纸,拴上红绸,众人使力吆喝,把大梁抬上去摆正,跟着放一大挂雷子鞭,立时引来一群外边看热闹的孩子连喊带叫拥了进来。

黑头以为出了事,突然腾身蹿跃出来,孩子们一见这黑头花身、张牙舞爪、凶神恶煞般的怪物,吓得转身就跑。外边的往里拥,里边的往外挤,门里门外混成一团,跟着就听见孩子又叫又哭。

商大爷跑过去一瞧,一个邻居家的男孩儿被挤倒,脑袋撞上石头门墩,开了口子冒出血来。邻居家大人赶来一看不高兴了,迎面给商大爷来了两句:“使狗吓唬人——吗人?”

商大爷是讲礼讲面的人,自己缺理,人家话不好听,也得受着;一边叫家里人陪着孩子去瞧大夫,一边回到院里安顿受了惊扰的修房工人。

这时,他扭头一眼瞧见黑头,心火冒起,拾起一根竿子两步过去,给黑头狠狠一竿子,骂道:“畜生就是畜生,我一辈子和人好礼好面,你把我的面子丢尽了!”

黑头站那儿没动,两眼直盯着商大爷看,忽然转身夺门而去,一溜烟儿就跑没了。商大爷把竿子一扔说:“滚吧,打今儿起别再回来,原本不就是条丧家犬吗?”

黑头真的没再回来。打白天到夜里,随后一天、两天、三天过去,影儿也不见。商大爷心里觉得好像缺点吗,嘴里不说,却忍不住总到门外边张望一下。这畜生真的一去不回头了吗?

又过了两天,房顶开始上泥铺瓦。黑头忽然出现在门口。这时候,商大爷去上班了,工人都盯着手里的活,谁也没注意到它。

黑头两眼扫一下院子,看见中间有一堆和好的稀泥,突然它腿一使劲,朝那堆稀泥猛冲过去,“噗”地一头扎进泥里,用劲过猛,只剩下后腿和尾巴留在外边。这一切没人瞧见。

待商大爷下晌回来,工人收工时,有人发现这泥里有团毛糊糊的东西,是吗呢?拉出来一看,众人大惊失色,原来是黑头,早断了气,身子都有点发硬了。它怎么死在这儿,吗时候死的,是邻居那家弄死后塞在这儿的吗?

大伙猜了半天,说了半天,谁也说不清楚。半天没说话的商大爷一句话把这事说明白了:“我明白它,它比我还要面子,它这是自我了结。”随后又感慨地说,“唉,死还是要死在自己家里。”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对黑头又脏又丑又瘦的描写,反衬了商大爷对它收养是富有同情心的善举,表现了商大爷性格的一个重要侧面。

B.小说是以写狗来喻人,它的主题在于讽刺一些人不知恩图报,甚至以怨报德,他们的秉性不良还不如一条丧家之狗。

C.黑头闯祸,使看热闹的一个邻家孩子撞伤脑袋,商大爷只好送孩子疗伤,损了钱财,这是他打骂并赶走黑头的主要原因。

D.商大爷赶走黑头后,心里好像缺了点什么,常去门口张望,想“这畜生真的一去不回头了吗”,这一细节表明他有懊悔自责之心。

E.这篇小说语言朴实,清新隽永;从日常生活中取材,叙写现实中可能发生的事,结构出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可读性强,发人深思。

2.尾段商大爷对黑头之死的原因作了解说,他说这番话时很“感慨”,这“感慨”含有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3.文中的黑头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对这一形象有怎样的评价?(5分)

答案:

1. AD

2. ①感慨黑头“有报恩之心”“很懂事”,忠于主人忠于家,心存怀念。②他做人讲礼讲面,此刻他悟出由于过于要自己的面子而冤责了黑头,致使造成悲剧,这“感慨”中就有沉重的自责。③他讲黑头“它比我还要面子”,这句话“自嘲”的意味很浓,是对自己重虚荣的批判。(答对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只要意思对,说得清楚,便可得分)

3 形象:①知恩图报,商大爷收养了它,它忠于主人忠于家。②尽职尽责,忠于职守,看家从不懈怠,并制服小偷。③“讲面子”,做错了事知痛悔;但又太为面子所累,轻易“自残了结”,反为“名节”意识所害。(每点1分)评价2分,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理解答题方法

1.引用原文。题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直接找出答案认真的写上。

2.抓住对应的关键词句。没有明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不能机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我们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概括、重组、归纳。

3.组织好语言作答。先根据分值理清好答几个要点,再作答。答题时要紧扣题意,尽量包含文中对应的关键词句,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按照题干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但还有一些题目无法用简单的重组文章语言的方法来回答,那就需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进行表述。

4.还有一些题目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所以我们要了解这类题错误选项设置的规律(如断章取义、偷换概念、范围不清、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偶然必然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把选项和原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一对一的比较,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即可。

阅读理解分析标题答题技巧

1、标题的含义。

表层义(即字面义)﹢深层义(比喻义或引申义或指代义)。

2、标题的作用。

①点明小说的中心。②高度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④交代主要人物。⑤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给小说拟标题。

A、看中心句。B、看开头和结尾。C、看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篇6:《捅马蜂窝》冯骥才阅读答案

捅马蜂窝

——冯骥才

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叫纠缠,荫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驱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里。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摘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桶就下来。”奶奶反驳道。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了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把儿,也没能使我那肿疱迅速消下去。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这一下好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当院里,挥手召唤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

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爷爷说:“这就是蜇你的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那它干嘛还要蜇我呢,它不就完了吗?”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说。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式,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

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去年的旧窝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空空又是一年。

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

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13. 速读全文,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5分)

14. 围绕捅马蜂窝这件事,作者精心安排的思路是:

___ ____--“我”捅了马蜂窝----__ ____--爷爷后院又有了马蜂窝 (6分)

15. “捅马蜂窝”这个词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用到,它的意思是: (4分)

16. 文中加横线的“那多有趣”的“那”指的是: 。 (3分)

17、 读读下面两个句子,比较哪个写得更好?为什么? (4分)

A、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朝我扑来,好像一架战斗机。

B、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18. 文末“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是作者的感悟,其中“旁人”指的是谁?

请选择最恰当的项( )(4分)

A、蜜蜂

B、妹妹

C、爷爷和奶奶

D、指作者以外的一切有生命的事物

《捅马蜂窝》阅读答案

13.(5分) 人应该与一切有生命的事物和睦相处,不要做伤害它们的事情。

14.(6分,每空格3分) 爷爷后院有马蜂窝 “我“后悔捅马蜂窝

15. (4分)比喻若祸或触动不好惹的人。

16.(3分) 头上蒙块布,拿竹竿捅马蜂窝。

17. (4分) B句好。因为它运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马蜂复仇时的高速度,追击人时的凶猛,更突出了马蜂那种拼死一搏、决不后退的气势。 形象地写出了马蜂窝家园被毁,受到伤害后拼死复仇的气势。

18. (4分) D

篇7:冯骥才《珍珠鸟》阅读答案

《珍珠鸟》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一篇散文。《珍珠鸟》这篇文章被纳入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学期教材中。

珍珠鸟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儿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地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

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

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7.文章开头部分写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有哪些用意?

8.作者在文中主要刻画的是哪一只珍珠鸟?

9.作者抓住哪些特点来写小珍珠鸟?

10.第6段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

11.写出小鸟“胆子大了”以后“淘气地陪伴我”的文字。(3处)

12.文中小鸟对大鸟两次呼唤的反应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13.结合文中的描写,小鸟对人的感受经历了哪些变化?

14.写出文中揭示本文主旨的一句话。

15.文中倒数第3段文字犹如一幅画。请你用一个二字词语为这幅画加一个标题,点明这幅画的含义。

16.本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17.先结合本文内容,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信赖产生的基础是什么?

篇8:冯骥才《珍珠鸟》阅读答案

7.为下文“我”关爱珍珠鸟作铺垫。先写珍珠鸟怕人,与后文写珍珠鸟亲近人构成对比,突出文章中心。 8.小珍珠鸟

9.大胆、活泼、亲近人

10.很想看见它们,却怕惊动它们;可以看它们时,还怕惊动它们。

11.蹦到我的杯子上……反应;它就放开胆……嚓嚓响;索性用……笔尖;友好地……手指。

12.第一次,大鸟一叫,小鸟就回去了;第二次,大鸟再三呼唤,小鸟才回去。 这种变化说明了小鸟逐渐对我产生了信赖和留恋。

13.怕人,喜人,近人,亲人,爱人到与人融为一体

14.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5.信赖(或情意、友好、关爱)

16.“我”对小鸟的关爱之情。

17.信赖产生的基础是爱和尊重。文中“我”对珍珠鸟细致入微的关心与爱护,珍珠鸟由怕到亲近、信赖的过程,表明信赖产生的基础是爱和尊重。

篇9:冯骥才《日历》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日历

冯骥才

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喜欢它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侯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明天会是怎么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历史不是一个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便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时针是从来不会逆转的,你每扯去一页用过的日历时,是不是觉得有点像扯掉一个生命的页码。

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考察、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暗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似就是废纸。可是当我把这一叠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

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在长沙路思治里12号那个顶层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当我的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转过两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相机,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钻进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屋顶。我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我要记下这一切。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来。如今,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为了我个人生命史中刻骨铭心的珍藏了。

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的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所改变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的。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人本的话题——记忆。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和变得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所有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特”看得很重要?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情、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天深深嵌入记忆里。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所以我写过:

“生活就是创造每一天。”

我还在一次艺术家的聚会中说:

“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都是为了明天的回忆。”

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我总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净光。你一定会笑我,并问我这样就能保存住日子吗?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现在我来回答文章开始时那个问题:为什么我喜欢日历?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7、文章很有可读性,这是因为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设问、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且前后呼应,诗化的语言富于哲理性。

8、文章取材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用日历”这样熟悉的小事却从中揭示出生命的深刻意义,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9、文中说“时间也是一种空间”,既然是空间,那么就可以存放东西,能在这个空间存放东西的人觉得充实,否则,便觉得无聊、空虚。

10、作者每每把过去的日历扯下的时候,塞在书架或者画册中这扯下的日历犹如生命的落叶。可见作者惋惜流逝的时光,畏惧生命的衰老。

11、作者把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日历”记得十分清楚,因为他是从死神的指缝里逃出来的。每个亲历者都会如他一样,记得清楚、仔细。

(2)作者开篇设问“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为什么?”请概括他喜欢用“日历”的原因。(6分)

(3)作者在一次艺术家的聚会中说:“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都是为了明天的回忆。”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6分)

(4)作者说:“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某种“载体”谈谈你对“记忆”这一“人本话题”的感悟。(8分)

答案:

(1)(5分)B(3分)C(2分)A(1分)(D“畏惧生命衰老”没有依据。E每个亲历者都会记忆犹新,但不是每个人都如冯骥才一样能够记得那么仔细:公历、农历,星期,干支纪年全记住。)

(2)(6分))①日历让作者感受到明天的希望;②日历让作者思考如何珍惜时间、珍爱生命;③日历让作者感知到生命的意义。

(3)(6分)①作者认为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是暗淡无光的,但是记忆却能从黯淡无光的生活中摆脱出来因为记忆排斥平庸,使人变得独特。②作者认为一个人的记忆是留在日历上的,但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还要用行动去创造记忆,认真的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是自己的人生(日历)丰富,充实。意思对即可

(4)(8分)本题为开放性题。只要能够通过一个城市的街区与建筑,一个人的照片、物品、老歌、老曲、日历等载体谈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言之有理,有据。

篇10:春天冯骥才阅读答案

春天冯骥才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理解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春天冯骥才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①那个暑假,总是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 来玩踢罐电报呀

② 踢罐电报 是那时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它的玩法简单:先是在街中央用白色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 手心手背 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他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

③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顾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小。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 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种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得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④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 我身高腿长,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尤其是我踢罐儿那一脚, 啪 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丁零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呢!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 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色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 他妈妈跑出来,朝他叫着骂着,拉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⑤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我的心头第一次感到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

⑥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

⑦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着这位小伙伴了。大家尽力不叫他坐庄;有时他 手心手背 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做假成真。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边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却互相能感到对方的胸脯急促起伏,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星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

22、文章记叙了一件因游戏而发生的**,随着事件的发展, 我 对歪儿的感情发生了变化,请完成下表。(3分)

24、第⑤段画线处是一个细节: 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 请根据上下文揣摩歪儿此刻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写出来。(2分)

25、联系全文,说说第⑦中 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 的含义。(3分)

26、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歪儿的人物形象。(2分)

27、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 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 这句话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22、①戏弄他 ②歪儿挨打 ③有点不安(有点内疚或有点愧疚或有点后悔) (每空1分)

23、(1)形象地表现了我踢罐电报的迅猛威风(1分),与歪儿的疲于奔命形成对比,突出我对歪儿的戏弄(1分),为下文 我 对歪儿态度的转变做铺垫。(1分)

24、听得出来,没有长铁罐儿,大家玩得没那么起劲了。真想下去同伙伴们一起玩,可妈妈不许呢。不管怎样,还是悄悄把罐儿扔下去,让他们玩得开心点吧。(合理即可,2分)

25、一是 我 和 歪儿 躲起来怕被伙伴发现的紧张和神秘感。二是 歪儿 得到伙伴喜欢和帮助的快乐。三是 我们 能够帮助 歪儿 快乐而感到自豪的快乐。(3分,每个要点1分)

26、歪儿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的,非常瘦弱;歪儿长得很丑,总是受人嘲笑;歪儿爱玩游戏,哪怕总是受人捉弄;歪儿被母亲禁止参加游戏,看到大家没有好的罐子踢得不尽兴,偷偷扔下了他的罐子,非常善良;歪儿在大家的关心下,变得快乐开心了。(答到三点得满分,其中善良这一点一定要分析到)(2分)

27、示例:①伙伴们的体贴与帮助,让歪儿不仅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还体验到了友情、关爱和尊重带来的温暖。这使他的心灵充满了阳光,从而点亮了他的眼睛。

示例2:②每个人都可以有一双充满快乐的、动人的眼睛,只要生活中充满了爱和关怀就能点亮它。(3分)

篇11:冯骥才《花脸》阅读答案

冯骥才《花脸》阅读答案

①做孩子的时候,盼过年的心情比大人来得迫切,吃穿玩乐花样都多,还可以把拜年来的亲友塞到手心里的一小红包压岁钱都积攒起来,做个小富翁。除此之外,我最喜欢的是买个花脸戴。这是种纸浆轧制成的面具,用掺胶的彩粉画上戏里边那些有名有姓、威风十足的大花脸。后边拴根橡皮条,往头上一套,自己俨然就变成那员虎将了。

②一年年底,舅舅带我去娘娘宫前年货集市上买花脸。过年时人都分外有劲,挤在人群里好费力,终于从挂满一条横竿上的花花绿绿几十种花脸中,惊喜地发现一个。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地吊起,头上边凸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虽然毫不凶恶,却有股子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我朝它扬着下巴,说:“我要那个大红脸!”

③卖花脸的小罗锅儿,举竿儿挑下这花脸给我,龇着黄牙笑嘻嘻地说:“还是这小少爷有眼力,要做关老爷!关老爷还得拿把青龙偃月刀呢!我给您挑把顶精神的!”就着从戳在地上的一捆刀枪里,抽出一柄最漂亮的大刀给我。这刀!这花脸!没想到一下得到两件宝贝。我高兴得只是笑,话都说不出。舅舅付了钱。坐三轮车回家时,我就戴着花脸,倚着舅舅的大棉袍执刀而立,一路引来不少人瞧我,特别是那些与我一般大的男孩子们投来艳羡的目光时,使我快活之极。舅舅给我讲了许多关公的故事,还教我用京剧自报家门的腔调说:“我——姓关,名羽,字云长。”

④到家,人见人夸,妈妈似乎比我更高兴。连总是厉害地板着脸的爸爸也含笑称我“小关公”。我推开人们,跑到穿衣镜前,横刀立马地一照,呀,哪里是小关公,我是大关公哪!

⑤ 大年初一,客人们陆陆续续来拜年,妈妈喊我去,好叫客人们见识见识我这关老爷。我手握大刀,摇晃着肩膀,威风地走进客厅,憋足嗓门叫道:“我——姓关,名羽,字云长。”客人们哄堂大笑,都说:“好个关老爷,有你守家,保管大鬼小鬼进不来!”我愈发得意,大刀呼呼抡两圈,摆个张牙舞爪的架势,逗得客人们笑个不停。只要客人来,妈妈就喊我出场表演。妈妈还给我换上只有三十夜拜祖宗时才能穿的.那件青缎金花的小袍子。我成了全家过年的主角。连爸爸对我也另眼看待了。

⑥初一下午,来客进入客厅,妈妈一喊我,我呜呀呀大叫一声闯进客厅,大刀上下一抡,谁知用力过猛,脚底没根,身子栽出去,“叭”地巨响,大刀正砍在花架上一尊插桃枝的大瓷瓶上,我打碎的是一尊祖传的乾隆官窑百蝶瓶,这简直是死罪!我坐在地上吓傻了,等候爸爸上来一顿狠狠的揪打。妈妈的神气好像比我更紧张,她一下找不着办法救我,瞪大眼睛等待爸爸的爆发。

⑦就在这生死关头,二姑忽然破颜而笑,拍着一双雪白的手说道:“好呵,好呵,今年大吉大利,岁(碎)岁(碎)平安呀!哎,关老爷,干嘛傻坐在地上,快起来,二姑还要看你耍大刀哪!”谁知二姑这是使什么法术,绷紧的气势霎时就松开了。其他客人也一拥而上,说吉祥话,哄爸爸乐。这些话平时根本压不住爸爸的火气,此刻竟有神奇的效力,迫使他不乐也得乐。我也因此奇迹般地逃脱开一次严惩。过年乐,没灾祸。爸爸只得嘿嘿两声,点头说:“呵,好、好、好……”妈妈对我丢了眼色,我立刻爬起来,拖着大刀,狼狈而逃。身后还响着客人们着意的拍手声、叫好声和笑声。

⑧往后几天里,再有拜年的客人来,妈妈不再喊我,节目被取消了。我躲在自己屋里很少露面,那把大刀也掖在床底下,只是花脸依旧戴着,大概躲在这硬纸后边再碰到爸爸时有种安全感。每每从眼孔里望见爸爸那张阴沉含怒的脸,不再觉得自己是关老爷,而是个可怜虫了!

⑨过了正月十五,大年就算过去了。我因为和妹妹争吃撤下来的祭灶用的糖瓜,被爸爸抓着腰提起来,按在床上死揍了一顿。我心里清楚,他是把打碎花瓶的罪过加在这件事上一起清算,因为他盛怒时,向我要来那把惹祸的大刀,用力折成段,大花脸也撕成碎片片。

⑩从这事,我悟到一个祖传的概念:一年之中惟有过年这几天是孩子们的自由日,在这几天里无论怎样放胆去闹,也不会立刻得到惩罚。这便是所有孩子都盼望过年深层的缘故。当然那被撕碎的花脸也提醒我,在这有限的自由里可得勒着点自己,当心事后加倍地算账。

1.本文既写了作者和花脸的故事,又写了当时的心情。阅读第②到第⑦段,填写表格。(4分)

作者和花脸的故事

作者的心情

得到花脸

高兴

大年初一戴花脸表演

害怕

2.阅读第⑦段,指出“这些话”“有神奇的效力”的具体表现和原因。(4分)

表现:________ 原因:________

3.从文中看,作者儿时盼望过年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文章,分析作者是怎样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的。(不超过150字)(7分)

参考答案:

1.示例:①发现花脸 ②惊喜 ③得意 ④戴花脸表演砸碎瓷瓶评分标准:共4分。共4空,每空1分。

2.要点:表现①爸爸不乐也得乐。(爸爸压住火气。)②我逃脱开一次严惩。原因①客人说吉祥话。②过年乐,没灾祸。评分标准:共4分。“表现”、“原因”各 2分。

3. 示例:作者儿时盼过年是因为:吃穿玩乐花样多(1分),能收到压岁钱(1分),买个花脸戴(1分)。大年初一带花脸表演,打碎瓷瓶,却逃脱严惩。(1分)由此悟到:一年中惟有过年这几天是孩子们的自由日,这几天无论怎样放胆去闹,也不会立刻得到惩罚。(1分)过了正月十五,父亲借故打“我”,撕碎花脸。(1分)由此认识到:在有限的自由里可得勒着点自己,当心事后加倍算账。(1分)评分标准:共7分。原因3分,思考认识2分,结合文章2分。超过150字扣1分。

篇12:《花脸》阅读答案冯骥才

做阅读题要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去浏览所设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花脸

冯骥才

每逢年至,小闺女们闹着戴绒花、穿红袄,嘴巴上涂上浓浓的胭脂团儿;男孩子们的兴趣都盯在鞭炮上。我则不然,最喜欢的是买个花脸戴。这是种纸浆轧制成的面具,用渗胶的彩粉画上唱戏的那些有名有姓、威风十足的大花脸。后边挂根橡皮条儿,往头上一套,自己俨然就变成那员虎将了。这花脸是依脸形轧的,眼睛处挖两个孔,可以从里边往外看。但鼻子和嘴的地方不通气,一戴上,好闷,还有股臭胶和纸浆的味儿;说出话来,声音变得低而粗,却有大将威壮不凡的气概,神气得很。

一年年根,舅舅带我去娘娘宫前年货集市上买花脸。过年时人都分外有劲,挤在人群里好费力。终于从满挂在一条横竿上的几十种花花绿绿的花脸中,惊喜地发现了一个。

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地吊起。头上边突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这花脸与那些愣头愣脑、傻头傻脑、神头鬼脸的都不一样。虽然毫不凶恶,却有股子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气,咄咄逼人,叫我看得直缩脖子。要是把它挂在脸上,管叫别人也吓得缩脖子。我竟然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扬下巴,说:“我要那个大红脸!”

卖花脸的小罗锅儿,举竿儿挑下这花脸给我,龇着黄牙笑嘻嘻地说:“还是这小爷有眼力,要做关老爷!关老爷还得拿把青龙偃月刀呢!我给您挑把顶精神的!”说着从戳在地上的一捆刀枪里,抽出一柄最漂亮的给我。大红漆杆,金黄刀面,刀面上嵌着几块闪闪发光的小镜片,中间画一条碧绿的小龙,还拴一条红缨子。这刀!这花脸!没想到一下子得到两件宝贝。我高兴得只是笑,话都说不出。舅舅付了钱,回家的`路上,我就戴着花脸,倚着舅舅执刀而立,一路引来不少人瞧我。特别是那些与我一般大的男孩子们投来艳羡的目光时,我快活之极。舅舅给我讲了许多关公的故事——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边讲边说:“你好英雄呀!”好像在说我的光荣史。当他告诉我青龙偃月刀重80斤时,我简直觉得自己力大无穷。舅舅还教我用京剧自报家门的腔调说:“哦——姓关,名羽,字云长。”

到家,人人见人人夸,妈妈似乎比我更高兴。连总是厉害地板着脸的爸爸也含笑称我“小关公”。我推开大人们,跑到穿衣镜前,横刀立马地一照,呀,哪里是小关公,我是大关公哪!

1.选文把花脸的做法和样子描写得非常仔细,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理解;自己动手,做一个花脸,体会作者所说的“神气得很”的感觉。

2.课文里许多细节描写得生动形象,真实地再现了儿童的心理。请你说说下列细节描写都表现了“我”当年什么样的心理。

①我竟然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扬下巴,说:“我要那个大红脸!”

②回家的路上,我就戴着花脸,倚着舅舅执刀而立,一路引来不少人瞧我。

3.“还是这小爷有眼力,要做关老爷!关老爷还得拿把青龙偃月刀呢!我给您挑把精神的!”以上的语言描写能表现出人物什么特点?是否符合他的身份?你从中悟出了什么?

4.研读选文的第4段,分析“妈妈似乎比我高兴”的原因。联系你自己,想一想这种情形在你妈妈身上是否也发生过。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5.我悟到的“祖传的经验”是什么?从生活中,你还悟出过什么经验,举一个例子。

初一语文必知文学常识

《珍珠鸟》课文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珍珠鸟教学设计及反思

关于《珍珠鸟》教学设计

新课标珍珠鸟教学设计

《珍珠鸟》优秀教学设计

《猫》说课 教案教学设计

《珍珠鸟》教学设计

《故乡》教学设计9

小学四年级语文《珍珠鸟》说课稿

冯骥才《时光》初中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冯骥才《时光》初中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冯骥才《时光》初中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精选12篇)】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李慧超2022-05-06

小学语文说课稿《珍珠鸟》2022-12-18

江干区八年级下语文作文2022-05-07

高中第五册第一单元作文:鲁迅综述2023-08-28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美的探讨2024-05-07

《走进纽约》说课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2022-12-14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推荐2024-05-04

童年故事八年级下语文作文2022-05-30

《花脸》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2022-07-01

文学常识知识点202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