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美的探讨(精选13篇)由网友“我没带刀”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美的探讨,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美的探讨
现行初中语文课本中,编选了大量的中外古今文学作品,特别是那些优秀的诗歌、散文和小说,无论从思想内容,或是艺术特点都富有个性特征,堪称名篇佳作。就语言而言,更是充满了美的因素。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美的因素,就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感悟美的意蕴,从而提高审美能力。那么,如何抓住文学语言中美的因素,提高学生感悟美的能力?对此,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抓住修辞手法
在文学创作实践中,感情往往是抽象的。
如何将抽象的情感加以表现?在语言上往往借助于一定的修辞手法。如古代诗歌中,表现“愁思”,“愁思本无形”,而作者就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加以表现,诸如“问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等。诗句中,“一江春水”,“蚱蜢舟”与“愁思”何干?恰恰在于作者将“愁思”喻为悠悠的春水,似江水之深;将“愁思”变为重负,连小舟也不能荷载。这是多么地形象、生动。因而无论是诗歌、散文或者小说,作者抒发感情,除了较少直接抒发外,大多数是通过渲染景物,或者借助比兴,或者借助人化、物化,或者象征,或者化用典故等来进行表达的。如,朱自清的《春》,作者在描绘春景是就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如写春风就似如母亲的手抚摸你,写春天就如婴儿一样“新”,如小姑娘一样“活泼”,像青年一样“健壮”等等。文中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去表现春风的温暖、柔和,描绘出的一幅幅“春的图画”充满了春的气息,充满了诱人的活力。学生在阅读中,自然感受到春的美,春光的美以及感悟到和谐之美。
二、抓住文眼语句
晋代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清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说过:“余谓眼乃神光所聚,固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映照。”也就是说,诗眼是诗中最富表现力、最能开拓诗歌意境的关键词句,是诗歌表现情蕴的焦点所在。就散文或小说而言,文眼起着凝聚主旨、关联结构和点睛画龙等作用,更好地突现散文中美的因素,给人以美的感受。如,小说《台阶》的“文眼”是文章中的“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一句。而开始说“父亲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只有三级台阶。提高台阶是父亲的愿望,接着就围绕父亲提高台阶的希望描述,他终年不辞辛劳,一个体壮如牛的人付出大半辈子的时间,虽然台阶高了,但人衰老了,身体也垮了。文章前后就由这一“文眼”联接,而且使读者明确了父亲提高台阶的原因。又如,冯骥才的《真珠鸟》一文,结尾写道:“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世界。”这是人与鸟和谐共处的感受,而和谐的真谛在于信赖。从写作来说,这句就是全文的“文眼”,这是神来之笔,不但揭示题旨,而且这样的结尾收得有“味”,更饱含了深深的哲理,体现出散文的哲理美。
三、抓住关键词语
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矣。‘
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注意对学生语言美的感悟。那么,如何让学生感悟语言美,提高审美能力?这主要是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词,注重词语的色彩、动态、声响和形象感,使学生能够透过词语色彩、动态、声响和形象对它所表达的形式因素的感知,在感悟到其中所蕴含的美同时,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如,朱自清的《春》,文中写到:“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睛。”句中为了把“青”与“绿”很好的区分开来,后面各自带上了补语,一个“发亮”,一个是“逼你的眼睛”。“亮”色彩光明,清晰明亮。“逼眼”表现得色彩明而深。作者通过这两个词语,把近似的色彩相区别。这样,在阅读中,就可以感受到不同的色彩和色彩的层次。这样,学生不但感受色彩的层次美,更能感悟出画面所蕴含的审美意蕴。
总之,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字句入手,走进文学作品,这不但感受作品的语言美,而且获得审美享受,并逐渐提高审美能力。
篇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耗时最多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教学,它也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意识水平的综合反映。于漪曾说: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最为基本。确实,阅读教学为整个语文教学提供识字写字基础,为口语交际提供练习的机会,为写作教学提供借鉴和模仿的范例,为语文教学提供一般知识和能力的基础,是发展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操教育的主要阵地。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
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得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
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问题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三、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培养措施
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中学语文阅读能力在各阶段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1、积累阶段
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2、理解阶段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判断力的培养。判断力是指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明确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断旬或“限制和修饰成分、来训练,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这句话,如果把“常常”一词去掉,这个判断就绝对化了。因为生活中错误之后并不一定就产生“正确”。加上“常常”,对“错误”现象的本质特点揭示就准确。
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将事物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能力。只有通过分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才能深入。综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综台起来考虑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训练离不开综合的指导,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以分析为基础。如必须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给文章分段,给段分层,给句子划分结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必须在分析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层义、段义、题旨,以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
力。给文章列写内容提纲是训练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能力指曲一事物的印象、观念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观念的能力。有了联想,可以将有形文字的意义空间拓展到最大,从而使理解更准确、合理。在阅读活动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去联想。教师还可根据联想的类型,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联想力的训练。
3、评鉴阶段
即对文字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和鉴赏的阶段。只有掌握相当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语言知识,能进行抽象思维的阅读者才能评鉴作品。中学生应该而且能够具备评鉴能力。初中阶段可培养学生对具体的人物举动、故事情节、作品特点、某一观点作评价的能力,能写成一点一议的小论文。讨论之后,再进行欣赏,如朗涌、品味,在评鉴欣赏中越觉其妙,学生则愈益喜爱该读物,有的学生甚至能在笔记中主动写评论文,抒发己见。
结语: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徐晓庆
篇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马庭永
【摘要】新形式下的阅读教学已不再是传统阅读教学所能比拟的,新课改理念已经赋予了它新的内容和新的含义。新的语文阅读教学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强调以学生的自我阅读、自我感悟为基础,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经验;认为语文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创设阅读情景,组织问题,为学生提供阅读条件和环境,创造阅读空间,掌握阅读方法,以达到初中阅读教学的要求和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自我感悟自主学习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初中学生在语文教师指导下的自主阅读实践活动。在语文阅读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教师只起引导和点拨作用,教师不能用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大凡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都是根据教科书、教学用书的观点提出相关的问题,在解决过程中教师给予不同方式的提示,学生根据教科书或教学用书上规定的正确途径进行解答,对于文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并运用到写作中的教学模式也充斥于阅读教学中。这种阅读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于阅读课望而生畏,这也是学生面对经过专家精选的美文毫无兴趣,而更钟情于课外读物,遨游于课外读物的丰富世界之中的原因。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把阅读教学局限在课堂、课文和各类语文知识点上。其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尽可能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有效地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建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要以学生的自我阅读、自我感悟为重点,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注重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分享,以期待学生在理解、认同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另一方面教师要灵活地处理教材、创设情景、组织问题,要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步骤、鉴赏的认知策略和途径,为学生提供阅读的内在支撑条件,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运作状态。这两者之间前者是目的,是我们追求的理想阅读教学;后者是手段,是方法,是阅读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建立自信,组织讨论,培养学生发表见解的习惯,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学生要敢为班上先,敢于第一个发表见解,回答问题不要怕出错,不要怕被嘲笑,敢于面对问题。为了鼓励这样的学生脱颖而出,教师要大力鼓励学生敢于吃螃蟹,敢于做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每当有一个学生率先举手打破沉闷气氛时,语文教师一定要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他,为他鼓掌,使举手的同学建立自信意识。让争相发言成为一种习惯。这样,学生们发言的次数多了,师生互动也就变得默契了,当教师讲到动情之处时,他们还会发出会心的笑声,逐渐进入了自主参与的情境。课堂有了亲和力,课堂氛围开始活跃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离不开讨论,小组讨论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小组讨论使绝大多数学生建立了自信心,使学生打开了内心喝望表达的闸门,使思绪终于汇成了交流的话语,流泻到课堂集体的智慧中。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每次小组讨论时,笔者都在黑板上列出课堂学习评价表格进行评比,鼓励所有学生在组内对语文活动积极参与。这样,即使再内潋的孩子,为了珍惜本组的荣誉,会会展示其逼人的锋芒。慢慢的,全班学生都愿意发表意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了。学生的思维也逐渐活跃起来。我和学生们赏析了《散步》之后,我请学生谈一谈读完本文之后的感想,有一位学生这样说:“学完这篇散文之后,我对我曾经听到过的一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那就是‘如果你想到了你要对你的父母做什么,那你就要赶快去做,不要等到将来后悔。’”听到这位学生的发言后,我被学生对文章的要点领悟之准确所感染。一名初一的孩子,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认识到这种深度,除文章本身的思想和艺术魅力之外,我想我对他们语言和思维的启发训练的确起到了作用。他们的语文学习真正产生了一定的效果,这就是教师用心施教的结果。
二、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扬课堂民主,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
教育是用心交流的过程。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依托文本,让文本中的真切情感进入学生的内心,让感人至深的思想震撼能够抵达学生的灵府深处。我的教学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某次,在学生们的周记中我发现有一位学生写了这样一段话:“老师,您好!这个本子从现在开始将成为我与您的沟通工具。我喜欢语文课,但上课时,我不喜欢认真听讲,也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现在来到新的学校,我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能会有很多问题问您,您可以成为我的知心朋友吗?”这段话使我十分感动,还有什么比师生之间的信任更宝贵呢?我没有急于给她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是给她写了这样的.批语:“我很喜欢你,更愿意和你成为好朋友。很高兴你能喜欢语文课,望你保持已有的成绩,我对你非常有信心。我们一起努力,好吗?”此后,每到上课时,她经常第一个举手,而且问题回答得越来越好,声音也越来越洪亮。在我讲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公开课上,听课教师就坐在她的旁边,她主动举手发表意见,其见解独到,自然得体,为本次公开课增加了亮色。
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营造民主氛围,注重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了《卖油翁》后,我没有发表主导性分析,而是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觉得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的回答是这样的:从全文来看,讲的是熟能生巧的道理;从陈尧咨的角度讲,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一点成绩不能骄傲,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从卖油翁的角度讲,做好一个人的思想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他们的分析得头头是道,出乎教师意料,我十分兴奋,对这些答案亦大加赞赏。一个入学时沉闷的班级如今不仅活跃起来,而且理解表达渐入佳境,这与放手让学生各抒己见,不断地鼓励引导、耐心扶持是分不开的。
三、面向全体,鼓励思维,活跃气氛,让课堂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
有些课堂是少数人的课堂,甚至一个人的课堂,因为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被点燃,或少数冒尖的学生被思维的炉膛引着了,而大多数学生还在灶门外观望,这样的课堂实际上不是大众的课堂。而我所向往的课堂则是学习气氛民主,学生地位平等,学习热情高涨的课堂。我班有一个学生,成绩不好,但是她总是非常踊跃地提问题,尽管她提出的问题大多不着边际。每当她举手提问时,我总是微笑着看着她,鼓励她继续说下去。正是因为如此,班里的其他学生也更加大胆地提出问题。“问题”是学生的“导航器”,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其能力的载体。我想,如果没有对学生思维的开发,学生没有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们就难得有精彩、活泼的发言。经过一年左右的训练,一个平时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迟缓、学习极为被动的班集体变成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善于思考质疑的班级。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建立自信,培养学生发表见解的习惯,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扬课堂民主,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面向全体,活跃气氛,让课堂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强调学生的接受和再创造,承认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肯定和提高,这与当前语文教学中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思想是一致的,这对正在轰轰烈烈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也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篇4: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初探
第25卷 第3期 6 月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
收稿日期:-03-05?
作者简介:徐 奋,宁波市惠贞书院教师(浙江 宁波 315016)。
篇5: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初探
摘要:以《曹操煮酒论英雄》为例,讲解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并提出在进行研究性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课前准备;要尊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体验;研究性教学要充分尊重文本。?
关键词: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文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0627(2003)03-0121-02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它强调教学中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形成技能;同时它又重视教师的教学指导,尤其当学生面对学科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界定不良的问题时,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方法、步骤、措施。若以这种理念来审视语文阅读教学,会发现许多地方不尽人意的地方。一些语文教师由于缺乏先进理念的引领,仍囿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诸如介绍写作背景,划分段落层次,归纳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等,这种千课一面的程式化教学,漠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倡导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对阅读主体(学生)接受意识的研究、阅读心理机制的剖析、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张扬个性、融入自我、读活作品、品出境界。?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作者、作品、读者这三个环节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其中作品是媒介,是联系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个桥梁,作者则以文字符号为载体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者则往往从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触摸作者的灵魂,与其发生思想共振、情感共鸣。从这个意义上讲,作品的价值与地位是作家的创作意识与读者的`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读者原有的知识结构、思想观点、生活经验直接影响到对作品的理解、感悟、触发。当然,这里的阅读所指的是自然状态下的阅读,阅读过程主要是依靠个体的知识储备、情感体验、社会阅历来完成的,而教学状态下的阅读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以课堂组织形式进行的群体阅读活动,除上述三者之外,还涉及到阅读场景(特定时空、特定氛围)第四要素。阅读场景对阅读主体(学生)的情绪调控和对文本的情景再现有着较大的影响,直接制约着阅读教学的成败。这一影响首先来自教师,来自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及课堂调控能力;其次来自学生,来自生生间的互动。由于课堂阅读处于一种群体的交流之中,更易激化情绪,诱发灵感,有利于阅读主体进入
[1] [2] [3]
篇6: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浅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丁红霞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分析了语文阅读的现状,提出了改进阅读教学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健康、个性成长。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改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一新理念要求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绝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地位。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体现语文的人文性与个性,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两种现象:(1)传统教学模式,从字词到段意到中心到写法的肢解式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课堂教学低效现象大量存在,一般性教学中重复机械性的、强行“填鸭式”的现象随堂可见,公开课中表演型的、虚假的愈演愈烈。(2)对语文课改理解出现偏差,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虽接受了较前沿的信息,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www.fwsIr.com)如自读感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等,但由于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指导不够到位,不乏流于形式现象,看着热闹,并不具有什么实质效果,教学中出现了过分夸大自主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学生作用轻视教师作用而导致教学不得法,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
二、针对现状,根据课标改进阅读教学
1.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可以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实际,想出更多的金点子,运用更多的课堂教学手段,并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种趣味横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使学生产生需要感、自信心、愉快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进入一种“乐学爱学”的境地,自觉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养成快乐学习语文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给方法,培养能力
(1)教给学生阅读各种文体最基本的知识,文体不同,阅读方法也不同。如,诗歌教学,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语言的优美、情感的丰富,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读者诗歌描述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联系文化背景对其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
(2)教给学生进行层次阅读: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品读课文,领悟主题;朗读课文,体验情感;熟读课文,积累语言。
(3)教给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借助工具书和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问题;通过合作探究,挖掘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再认真听教师对重难点的点拨,最后再升华拓展。
只要坚持阅读,善于思考,就会达到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就能逐步掌握阅读方法、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
3.丰富积累,培养语感
(1)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维度的融通,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出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阅读者必须经过自己的重新筛选、组织,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否则,一切书籍的阅读、一切的感想,都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录下“智慧的火花”,写下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等等。最好能定时在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切磋。这样,学生的阅读不但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而且他们能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习惯。其次,要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看报习惯,让学生走出课本小天地,走进世界大天地。
(2)要花大力气有效地落实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背诵积累量和课外阅读量。如,利用寒暑假加强经典名著的阅读,并巧设简单题目检查。
4.注重体验,发展个性
(1)变过去的“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如,教学蒲松龄的《狼》时有的学生认为屠户的做法并不机智(应同时投两块骨头借机甩掉两狼),让学生在多元解读中获得情感体验。
(2)要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如,在教朱自清的《春》时,我让学生想象“春草图”“春花图”并让学生描绘,真正体会到“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在多元解读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
语文阅读教学任重道远,新课标的实施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挑战,更给了我们前进的方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不断探索、总结,将新课标精神融入每一节课中。
参考文献:
[1]郭根福。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05.
[2]刘煜。谈高中语文教学能力的培养[J].考试:教研,(05)。
(作者单位 山西省临猗县双塔初中)
篇7: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微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微
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王家中学 王德文
【摘 要】抓好阅读教学活动对于农村初中来说作用很大,它不仅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基本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深造以及进入社会后的各项工作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篇8: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微
初中语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语文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具体进步或发展是语文教学有没有效的唯一标准。如果学生不愿意学或者学而无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所以,为了能够使语文阅读教学体现有效性,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应运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多元评价学生等方法,来探索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究某些事物或进行某些活动的倾向,学生学习任何事情的最佳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兴趣不仅是学生认识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它能促使学生津津有味地去学习,并且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其求知欲一般不会减弱或消失,而求知欲的满足,反过来又会丰富学习兴趣,产生与更高的认识水平相适应的新的学习兴趣。
二、有效预习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可见,只有适合教学对象的心理需要的教学,才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才是有效的。因此,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首先必须先让学生在展示预习中的收获、感受与困惑,由此展开教学。
三、充分尊重阅读主体,弘扬人的主体性
在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从课本着手进行迁移,创造适宜的条件让学生去实践以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发展智能。其次,依据主体性,素质教育必然要求发展学生的个性。阅读,作为一种审美再造的艺术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个性差异。因此在阅读教学时,我们就不能因循教材和教参,对学生作出划一的指导,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时代发展对初中阅读教学提出崭新要求,重视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学习要求。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突破现有的思想框框,在注重共性的同时,也注重个性。比如针对不同的学生能否有不同教学目标,布置不同的练习,选择不同的试题等等。在我们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尽量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让孩子们在多样性的语文活动中有着充分的选择自由,努力形成他们多姿多彩的个性。
四、改进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的,在指导学生以课文为中心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所采取的工作方法。阅读教学是教育性与娱乐性统一的过程,即是“寓教于乐”的活动,阅读教学有艺术性。而目前,农村初中的阅读教学往往“目无全牛”,使许多有血有肉的文章被肢解成了苍白无力、毫无感情色彩的零碎细块。因此,当前广大农村初中的阅读教学方法还有必要改进:①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论文 )阅读教学必须充分激活学生思维,开启学生的思维主要靠激趣,如何激趣呢?应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故事情节吸引学生。学生对小说一类课文比较感兴趣,但有些长篇小说的节选,情节比较简单,如果让学生读课文,肯定枯燥无味。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让同学讲节选前的一部分,那么后面的故事将如何发展呢,这样就既引起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又欣赏了故事。②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投影,将多种图片再现给学生看,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情境法尤其适合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得到美好享受。③从耐人寻味的.题目入手。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一、初二学生,对讲故事很感兴趣,因此在教童话和民间故事时,就采用这一方法,既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另外,教诗歌、散文或以对话为主的小说,就让学生表情朗读课文或分角色朗读课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提倡启发式教学
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这是阅读教学方法改革的根本任务。启发式的要点是,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选用各种适当的方式、方法,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启发式要设疑解惑。例如,谈话法和讨论法就是两种很好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两种教学方法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活跃学生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互助精神。
六、融思想教育于阅读教学之中
阅读教学是凭一篇篇课文进行的,每篇课文的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是相互依存的,(www.FWsir.com)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先指导学生通过词、句、段、篇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这一步要启发学生积极展开思维,使课文所描写的人、事、物在头脑中具体化,形象化,具体了解人物的行为和思想感情的变化,事情的发生发展和景物的特点等等,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事件的意义以及由景物描写中透发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
七、加强阅读习惯的培养与阅读方法的引领
阅读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当学生的思维处于胶着状态时,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应以协作的态度参与学生的研究过程,通过巧妙的点、拨、导、引,把学生的思维导向深入,进而取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
篇9:试析如何搞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试析如何搞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向真贤
(湖北省巴东县茶店子镇民族初级中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教学课堂主导地位的是阅读教学。尽管教师也实施口语交际、识字、综合性练习的教学,可是阅读教学基本是教师心目中的语文课。在聘请语文教师的时候,重点是考查该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能力。在培训语文教师的时候,阅读教学方面的培训也是主要内容。鉴于此,语文阅读教学非常关键。为此,教师务必高度重视阅读教学,实施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从而实现理想的阅读教学效果。
一、师生一起参与阅读教学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有关谁属于主体的探讨一直存在着争议。当前一些学者和专家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有效地体现自身的主体性。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尤其能够体现教师和学生这两者的主体性。一篇课文摆在教师和学生面前,双方都具备发表自身观点的权利。并且,每一个人的观点都具备一定的合理性,而不允许教师一个人从开始讲到结束,完全由教师一个人发言。当然,学生也不可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发言,而教师一句话也不说。在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例如,调节教学气氛、控制教学程序、把握教学时间、预设教学等等,并且,教师还需要转变自身的角色,跟学生一样充当读者,在课堂上与学生互相交流和探讨。如此,在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建构课文的主旨和意义,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二、适当地扩展学生的语文阅读
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教学技巧和方法以及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学生在学习和理解了课内的文章以外,还应当进行课外的学习实践活动。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文章的特点适当地扩展至关重要。凸显语文学科的特点是扩展需要坚持的原则。具体到一篇文章的阅读,就应当结合文章的特点与单元的教学目的进行扩展,并非盲目地进行。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有关鲁迅先生的一些文章后,就能够为学生引荐其他类似的文章,而学生就能够在课外的时候进行学习和阅读。教师以这种方式进行阅读教学,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鲁迅先生文章作品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吸引力。总之,课外的扩展阅读需要密切联系课内阅读。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比较复杂,因为各个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以及教学理解不相同,并且所有学生学习能力与兴趣爱好也存在着差异性,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现象实施相应的调整,从而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杨素云。对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解读与思考[J]。学周刊,(02)。
编辑 张珍珍
篇10: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作者/包布和
摘 要: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个认字、写字的过程,更是一个用字和理解字的过程。中国汉字的奇妙之处就是每个文字都具有自己的含义,结合在一起又有别样的含义。正是这千千万万汉字的结合,才构成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学文化,为如今的阅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当时世界文化博大精深,语文阅读的教学也不仅仅局限于中国的文学,吸收外来营养才能丰富自身内涵。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课程安排比较少,且教学效率并不高。从如何提高语文阅读的有效教学方法出发,阐述教学中的几点经验。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阅读;思想内涵
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一个教学生读课文的过程,更是一个理解课文的过程。对于一篇文章,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在认知的程度上也是深浅不一。这就是阅读的方法和经验的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才能给学生一双“慧眼”,发现文章深处的含义、内在意义,甚至能够引发思考呢?以下就是笔者的几点建议:
一、改变语文阅读的程式化教学
现代的语文教学,是“细节教学”,对文章进行无限的“肢解”和分析,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可是却忽略了文章本身的价值和感染力。甚至于学生在长期这样的教学中,都总结出了一类问题的回答模板,拿到一篇文章,甚至不需要深读,就能够采用如同“照葫芦画瓢”一样的模式,将问题回答出来。例如,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心境,衬托了什么感情等等。
老师要想改变学生这种程式化的阅读方式,就要改变自己的程式化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去领略一篇文章的韵味、领悟情感,体会灵气,去重视那些遣词造句的手法,()了解独具匠心的安排,感受性格鲜明的人物。只有这样的阅读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阅读,改变乏味和繁琐的分析讲解,清晰文章的情节、形象,给学生传播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实现自由、灵动的语文阅读教学。
二、减少课文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
随着现代媒体的逐渐普及,老师教学也喜欢使用多媒体。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展示功能,为学生将课文中提供的图片、景象,甚至是故事情节体现出来。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慢慢的多媒体取代了板书,形形色色的课件取代了老师的精彩讲课,这是舍本逐末的现象。文章的理解本身应该是一个心理活动,需要学生从文章的每个字中去体会想象当时的情境,去编织故事网络,去体会人物情感。但是多媒体的过多使用,节省了学生的这个思考过程,学生能够从图片中直接看到景色、环境、人物样貌,根本不需要仔细体会文章中人物、景色的细节描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文章理解能力。
所以老师在教学时,要减少不必要的多媒体使用,可以展示一些文章中介绍到的著名景色,或是用于扩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阅读本来就应该是一个人安静地思考和欣赏的过程,是读者和作者的心灵对话,如果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就剥夺了学生享受这个过程的乐趣,不利于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进行阅读积累
与其将阅读说成是一种学习,不如说是一种习惯。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够从文章中得到更多的财富。学生的阅读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应当是一种日常的行为习惯。老师在教学时要更多地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如默读、做读书笔记、做阅读感想、摘抄等等。特别是读书笔记,这是我认为的最有效的阅读积累办法。但是读书笔记并不是目前学生认为的随意地摘抄。它需要根据你的阅读,写批注、心得和评价,如果可以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而且好的书籍和文章并不是一遍就能够完全了解的,需要我们多读几遍,相信每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在重新阅读文章的时候,读书笔记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能从中看出自己对文章理解程度的逐渐深入。经过长期的阅读实践,学生能够找出属于自己的一种阅读方法,并逐渐从中总结出更多的阅读经验。
四、创建师生互动的阅读教学课堂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枯燥的学习为有趣、主动的学习。在阅读课上,老师与学生要一起学习和阅读文章,然后讨论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老师切忌用“居高者”的态度来教学,将自己的理解视为标准答案。因为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对文章的理解往往由于生活经历、年龄段和知识水平的高低不一而出现差异,但是没有优劣之分。小孩子同样能够看到和大人不一样的世界,并不能说谁的世界更为真实。阅读本身就是自身的一件事,外人不应该对自己的理解和想象造成影响。老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把握这个标准,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敢于向权威提出质疑。
总之,阅读课是师生共同学习的一门课,是对精神的一种升华,对素质的一种提高,对语言应用能力的一种完善。不断提高阅读课的教学效率,培养新时代有素质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梁红妮。初中语文阅读之我见[J].陕西教育,(8)。
篇1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件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提高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技巧和能力。
教学重点: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的指导
教学难点: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时数:
1—2课时
教学方法:
归纳法、讲练结合法(以练为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强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
(一)现代文阅读试题考查内容与形式
中学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篇目一般选自课外,记叙类文章是初一阶段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命题侧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积累运用、感知理解、揣摩体味等方面。
(二)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
1、基本要领: 整体把握,顺藤摘瓜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宜快]
第二遍: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深入理解文章,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并回读检查]
(三)掌握常见题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①“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②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③问语句、语段的作用: (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④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
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 层进式;并列式。
⑤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⑥问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
(或“什么——怎么样”)
⑦问语句含义:要从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
⑧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
⑨问阅读后的体会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
(四)课堂练习:学生训练后,教师评点明确
三、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四、作业布置
[附训练题]阅读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悟》 (摘自《当代日本文集》)
(注:文中的 中村、贵之君、和佳子 为人名)
(1)中村家住在一幢在山腰里的商品小住宅里。家里四个人生活,父亲,母亲,还有念大学一年级的儿子贵之君和中学一年级的女儿和佳子。父亲已经44岁,是一家小公司的科长。
(2)父亲近来心事重重。因为儿子贵之君变得很奇怪,他常常以文具费为借口死皮赖脸地要钱,虽然有时觉得他在撒谎,但也不好意思揭穿他,结果就把钱给他了。因为住房的贷款等,所以家庭经济拮据。贵之君的讲话却一天天更粗野起来。
(3)可是,父亲知道贵之君是个很有感情的孩子,很喜欢妹妹,所以他仍然非常信赖着儿子。 (4)这时,发生了一件事,就是他那长年使用的饭盒出现了一个洞。虽然饭盒太深,用起来极不舒服,可一旦坏了父亲仍非常沮丧。
(5)孩子他妈在附近的超级市场买回了两个饭盒,给贵之君和父亲。贵之君以前是带钱去学校买饭的,现在想尽量让他用饭盒带饭。
(6)可是,父亲不喜欢这饭盒,因为装饭和装菜的夹层是分开的。
(7)父亲带的饭菜每天都是大马哈鱼,这在公司里也出名了。炒鱼块直接铺在饭上,盖上盖,父亲吃饭时,把盖翻过来横在边上,接着把饭上的鱼块移到盖上,于是压着鱼块的那部分饭呈浅黄色。那是父亲最爱吃的。不过,时间一长,他也有点吃腻了。
(8)那时已是五月,天气和煦,春意阑珊。
(9)父亲结束了上午的工作,像平时。一样习惯地从包里取饭盒,打开盖一看,父亲倒吸了一口气,装菜的夹层里放着酱汁牛肉、炒香肠;还有莴苣。A父亲吃惊地张大嘴愣了老半天。这时有同事在边上走过,他慌忙盖上盖。B他总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10)C接着打开装饭盒的夹层,父亲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米饭上紧紧地铺着一层黑黑的'海苔。
(11)D“难道……”父亲喃语着,用筷子抠着饭盒角。“果真!”父亲在心中惊叹着,受宠若惊。
(12)这是两层的海苔便饭。父亲想起很早以前已经去世的母亲用薄薄的红棕色的海苔替他制作的海苔便饭。那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了。父亲不由感动得热泪盈眶。
(13)这天,父亲一整天都感到心里暖呼呼的,甚至有些神思恍惚;在回家的路上,他还买了四只很贵的甜瓜当作礼物,而且他归心似箭,真想一步跨回到家里。
(14)走到大门边时,传来贵之君在发脾气的声音。父亲的心情阴转睛了,走上前时,能清楚听见贵之君的声音。
(15)“那样的饭能吃吗!”
(16)好像是借口带的饭菜不好在责怪母亲。父亲不由得心头火起。“今天要和贵之君好好谈谈!”他这样想定后推开大门。这时,传来母亲的声音。
(17)“你和你爸爸的饭搞错了呀!”
(18)父亲听见了。原来是这样。是孩子他妈搞错了父子的饭菜,父亲顿感兴味索然。
(19)“我回来了。”他有气无力地说道,打量着两人的脸。母亲一张总是局促不定的脸,一张总是受贵之君责怪的脸。可是,贵之君不同,是一副带有愧意的表情,而且显得柔和。父亲不由尴尬地把甜瓜放在那里,走上了二楼。
(20)从此,中村家发生了变化。最大的变化是贵之君。他几乎不向家里要钱了。讲话虽然还是很粗野,但能够感受到话音里饱含着的柔情。
(21)父亲几次想要对贵之君说:“大马哈鱼也很好吃啊。”但他打消了这样的念头。因为父亲明白,贵之君转变的原因,是那次与父亲换错了饭菜。
(22)暖春的阳光如今也洒满在中村先生的家里。
阅读试题
●揣摩·体味 ·感知·理解
1、第(1)段中加点的两个“小”字不能删去,因为它们突出强调的是中村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贵之君变得很奇怪”是指①:“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 ” 。
3、第(3)段话不能删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7)段“都……也”连用,意在突出,也为下文写“父亲”吃到了与儿子换错的饭菜时而感到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的心理埋下伏笔。
5、第(9)--(11)段对“父亲”感到意外这一点作者描述得十分成功,请分别:写出四句各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A、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6、第(10)段“紧紧”的意思是 _________,下文第(12)段与这用法相似的词是“______ ”二者在写法上构成了鲜明的________ , 突出了“父亲”“感动得热泪盈眶” 的原因,也表现了“母亲”对贵之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上文找出第(14)段中用错的一个词组(短语),请圈出后,改正为:________________
8、(20)段与上文第(2)段都写到“贵之君的变化”,这叫做_________________ 的手法。
9、第(22)段是 _______________描写,烘托出中村先生________________ 的家庭氛围。
10、本文以________ 为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叙述了_________ 的故事,全文正面塑造了“父亲”________ 的形象,侧面突出了贵之君______________ 的品质。
●积累·运用
1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和煦( ) 阑珊( ) 尴尬( )( )
12.解释第(2)(4)段中加横线词。
①拮据:_____________ ② 沮丧:___________ ③尴尬: 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成语:
①心里盘算的事—桩接一桩。形容思虑很多。( )
②形容不顾羞耻地胡搅蛮缠。( )
③形容回家心切。( )
④形容一点兴趣也没有。( )
14.本文以《悟》为题,意味深长,含义深刻。读完后,你又悟到了什么呢?请联系自我实际,说说你的感受。100字左右
篇1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力纠时弊,强调了阅读的重要作用: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获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识,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视野,帮助人融入广阔的社会空间;阅读能够沟通人与人类的心灵,使人得以与高深的心灵对话,吸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丰富文化的积累,发展思维和智慧,接受美的陶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修养和品位;阅读能够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这样的阅读教学就不能靠灌输和机械训练来实现,学生必须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来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呢?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读书闪趣是提高阅读效益的基础,正如于漪老师所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读书是每一个人心灵内在的需求,也是心与心的交汇,更是灵魂的壮游。教师应向学生展示宽阔的读书视野,向学生展示文本和书籍的思想和艺术精华,还应该揭示作品中的艺术技巧;用高品位的书籍和文章,以崇高的人生境界来震撼学生
的心灵,从而引起学生阅读经典著作的强烈兴趣。
只要有兴趣,学生在阅读时,即使遭遇一定的困难,也往往自然生发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应做到:
1、鼓励阅读。坚持阅读的无错原则,鼓励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材料。
2、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不是蛮横地规定阅读任务。
3、保证阅读自由。给予学生选择合理的时间、恰当的书籍、可行的阅读方式和自己表达阅读效果的自由。
4、坚持多样化。坚持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观点的表达等多样化,允许学生在阅读内容和方法上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和自由度,改变统一答案的弊端。
二、重视阅读感受的体验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没有受到感情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程标准》要求:“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
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为落实这一要求,《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对改变先前阅读教学繁琐的分析 弊端,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要指出的是,阅读目标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比如,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述就多达九处:“拓展自己的视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通过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等。
篇1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用的时间是最多的。通过阅读能使学生吸取人类几千年积累起来的文化知识,不断的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凭借书本的知识认识客观世界,不断扩展知识的领域,与人交流,与社会沟通。
一、自读感悟,领略美的旋律。孩子是一群思想的精灵,在他们看似短暂的人生经历中,他们已经有了对生活、自然,以及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独到看法和见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不断陈述、分析,灌输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去模仿,那学生就会变成一个没思想的克隆人。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凭着自己的能力去读懂,去感悟,去体验,去领略文中美的旋律。
1、初读课文,感悟整体。 要学懂一篇课文,知道课文说些什么,首先就要让孩子去读。读过课文,对语言的感觉,对文章思想的感悟,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在教学这一课时,一开始就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并且提出一个要求:“你能读懂些什么?”一读好,学生们就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是那样迫不及待地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是最粗浅的感悟,他们也是欣喜若狂,跃跃欲试。那是他们真正的思想在努力呀!这种极具个性的思维火花,是多么令人兴奋。
2、再读课文,感悟语言.入编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名篇佳作,文中的语言都是十分优美感人.如果让学生慢慢再读,就会有更深一层的感悟.例如《九寨沟》一文,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和巧妙的修辞手法,把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特别是描写九寨沟的雪峰、湖泊、森林、
彩池、飞瀑时,让我们仿佛是身临其境,领略了九寨沟的童话世界,好像进入了人间仙境,让人留连忘返。
二.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古人云:“学贵置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而作者大多都通过不同的手法间接的表现出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创设生动、有趣、有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在大家的谈论声中解决问题。例如,在分析《月球之谜》一文前,可以设计一连串简单而又连贯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月球什么样?这堂课写了月球那些谜?这些谜解决了没有?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边思考边看书,就能更快的了解文章内容,为老师的进一步分析打下好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形式,课标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俗话说,一人见短,两人见长。在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围绕着问题各抒己见,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既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又可以增强自信心和集体感。另外,可以让合作学习延展到课外中去。根据课文的需要,布置学生按学习小组集中或分别收集和整理资料,通过在上课前介绍给其他同学或出黑板报等的方式,把资料转化成知识,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教学《颐和园》时,我让学生收集有关北京有名旅游景点的资料,更可以扩展到全国或全世界的著名旅游景点后,综合起来把资料绘制成一张旅游景点地图。
四.运用现代化教具进行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把现代教育技术科学合理地运用于阅读教学中。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文、图、声并茂的特点,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课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激发学生自主探知的主动性。由于传统教学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很少,阅读容量少,即使是很形象化的饿语言描绘,始终不是形象本身。而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光限制、形象地传输保存和再现知识原型,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包罗万象的事物、如诗如画的盛景等,有选择的再现于课堂。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紧扣课本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们探知的主动性。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理解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在只读精读的基础上,分别运用动画效果,显示“迎,追,游”三个教学重点的动感画面,让学生形象感知其演变的全过程。这样不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课文,还将学生从被动地接受信息的地位,转变到积极主动进行信息加工的认知主体位置上来。
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现行教材中的许多事物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这时候若光靠教师讲解,学生是不易理解的。借助多媒体课件,就能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化难为易,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北京》,要求学生说清楚天安门广场上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建筑物,这对于大多从未去过北京,方位概念又模糊的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天安门广场四周的景物,学生有了真切感受,就能容易地完成学习任务。
五.利用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如果学生只阅读课内的范文,一个学期才阅读几十篇文章,即使篇篇读得滚瓜烂熟,所得又有几何?必须让学生利用掌握的方法、知识去广泛地阅读课文以外的书籍,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外阅读的规划、目标、内容、总量、活动方式、评价方法等方面制定具体的计划和措施。阅读量依据大纲的规定。阅读目标首先要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其次从掌握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等方面分解出不同层次的目标。我采用“自主性”和“计划性”相结合的方法选定课外阅读的内容。“自主性”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教师只要求学生在选择读物时要涉及到时事新闻、科学知识、文艺作品、历史故事等不同的门类,进行广泛地阅读,而不是具体指定读哪本书。“计划性”是指着眼于本校的办学特色,思考“我班的学生毕业时应该有怎样的文化积淀”从而确定我班每位学生在校期间都必须读完100本左右的书
2、结合阅读教学,教给阅读方法。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
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并不很明确。如有的只凭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读了好的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作文上。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要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我的做法主要是结合阅读教学,向他们介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一是选读法,即根据自己在课内外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 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二是精读法,即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读。比如阅读教材推荐的有关文章,我常常使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在校内外的课余时间或回家之后,去反复阅读,并按我预先提出的思考题去思考、去解答。三是摘读法,即用抄文章有关内容或重要词句的方法去读。这是我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我班中,人人都备有这样的摘抄本,美其名曰《大海拾贝》。每当指导学生作文时,我就要求学生翻翻自己的《大海拾贝》,从中选用资料,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它既可以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能力,使学生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教师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以后的语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 审美有效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美的探讨(精选13篇)】相关文章:
音乐传播在有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2024-02-07
初中美术教师教学论文2023-02-05
日语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2024-01-12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教育2022-06-25
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题目2024-04-21
美术教学论文2023-11-19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2023-10-30
课堂教学艺术2022-11-20
教学论文的题目2022-07-22
★幼儿园教学论文题目202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