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汉》阅读理解及答案

时间:2022-08-29 07:47:10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流浪汉》阅读理解及答案(合集9篇)由网友“专注鸭脖三十年”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流浪汉》阅读理解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流浪汉》阅读理解及答案

篇1:《流浪汉》阅读理解及答案

《流浪汉》阅读理解及答案

流浪汉

莫泊桑

四十天以来,他到处找工作。他所以离开家乡芒什省的维尔—阿瓦赖村,是因为那里没有活儿可做。他是个盖房子的木匠,今年二十七岁,是个有才能的人,身体也健壮。遇到这次普遍的失业,他身为一家的长子,竟落到只有叉着两条结实有力的胳膊坐在家里吃闲饭两个月之久,而家里的面包也并不很多。他,雅克·朗台尔,最强壮的人,却因为没有活儿可做,闲在家里,分吃别人的汤!

他到村政府去打听;秘书告诉他中部可以找到活儿做。

他于是带了出生证和工作证,口袋里掖着七个法郎,用一块蓝手绢包了一双替换鞋、一条短裤、一件衬衫,系在一根木棍的头上往肩上一扛,离开了本乡。

他在看不见尽头的路上不停地走着,白天也走,黑夜也走,太阳晒着也走,雨淋着也走,但是总也走不到那个做工的人可以找到活儿做的神秘地方。

最初他坚持认为自己是盖房木匠,只有盖房的木工活儿才可以做。可是无论他到哪个工地,人们总是回他说不久刚解雇了一批人,因为没有人订活儿。他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只好决定以后在路上碰上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

因此,挖土填道,收拾马棚,劈石开山,各种工作他先后都做了;他也替人劈木柴、修剪树枝、挖井、搅拌灰浆、捆木柴、上山看羊;但是无论做什么,得到的只有几个铜子;因为只有廉价地出卖力气,才能打动老板和乡下人的吝啬的心,得到两三天的活儿做做。

现在呢,他已经有一星期什么活儿也没找到了;身上一文不名,只吃过一点点面包,那还是在沿路挨家哀求时,有些女人好心布施给他的。

天渐渐黑下来,雅克·朗台尔精疲力尽,腿疼得跟断了一样,肚子空空,心里非常悲伤,在道边的草地上走着;他光着脚,因为他舍不得穿他最后这双鞋,那一双早就不存在了。这是临近秋末的一个星期六。风在树间呼啸着,把天上灰色的浓云吹得飞驰。雨很快就要下来了。天黑下来了,第二天又是星期日,田野里一个人也没有。在田地里,这儿那儿高高矗立着一堆堆打过麦粒的干草垛子,好像一个个巨大的黄蘑菇;地里已经播下了来年庄稼的种子,看上去光秃秃的,好像什么也没有。

朗台尔感到饥饿,一种野兽的`饥饿,狼所以扑人就是因为这种饥饿。两天以来他一直想着自己的心事,总是迈着大步自言自语。在这以前,他的全部精神,全套本领都用在找寻职业上,他从来没有仔细想过。可是现在除了疲倦之外,又加上其他种种,如拼死命地寻找工作,到处遭到拒绝,到处受叱骂,在草地上过夜,肚子老是饿着,时刻感到那些安居家园的人们对流浪汉的那种轻视,每天总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老老实实待在家里?”他有两条不怕干活儿很有一把力气的胳膊,却闲着没事干,这多么叫人痛心;又想起了留在老家的双亲也是一个铜子儿都没有,这一切都使他心里渐渐地充满了愤怒,这股怒气每天、每点钟、每分钟都在积聚,于是不由自主地变成短促的咒骂从他的口里迸发出来。

“混帐……混帐……这群猪猡……竟让一个人……一个木匠活活饿死……四个铜子也没有……连四个铜子都没有……看,又下雨了……这群猪猡!……”

这世道真不公正……

(节选自《莫泊桑小说精选》,有删改)

16.请简要分析画线部分描写的作用。(4 分)

17.“流浪汉”有哪些特点?(5 分)

18.请从人物命运、社会现实和作者情感三个方面,分析最后一段的深意。(6 分)

【参考答案】

16.画线部分凄风苦雨的环境描写,和流浪汉面对的空旷原野,衬托主人公孤独无依,饥饿难耐的痛苦与凄凉。小说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人物生存的环境的恶劣。

【解析】考查小说的环境描写的作用。概括环境特征凄风苦雨、空旷各 1分,分析对人物形象和对生存环境的影响各 1 分。

17.(1)身体强壮,有手艺。(2)能吃苦:他什么活都做过,挖土填道,收拾马棚,劈石开山等。(3)与命运抗争:四处寻找工作;(4)痛苦时也暴发出恶的内心,如攥着他那根木棍,设想打有饭吃的人;抱怨命运不公,愤怒不已。(5)想自食其力却找不到工作。

【解析】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每点 2 分,2 点 3 分,3 点 5 分,多答不扣分。

18.(1)主人公命运不公:朗台尔四处找工作,不怕苦与累,愿意自食其力,但他就是找不到工作,成了挨饿流浪的人。(2)社会现实不公:作者通过小说反映了把健康正常的人逼成心理愤怒的人的变态社会。(3)作者感到不公:小说写出了作者对黑暗社会不公的呐喊与愤慨,对主人公的深切同情。

【解析】考查小说主题。每点 2 分。

篇2:鹦鹉流浪汉阅读理解及答案

○1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

○2室内的暖气烧得很热,我开了阳台的门透气。过了一会儿,我想去把门关上。就在我把门往回带的那会儿,我的手碰到了一个软沓沓的东西,把我吓了一大跳。那东西黑糊糊凉飕飕的,就蹲在外面的窗台上,不停地颤抖。看仔细了,却是一只小鸟,好像是冻僵了。壮壮胆伸出手一把抓住它。它温顺乖巧,绝无反抗之意。用掌托着,举在灯下,才看清是一只绿颈黄翅的虎皮鹦鹉,身子小小的,半死不活地耷拉着脑袋,微微有一丝气息。两只脚爪,一个只剩下两枚脚趾,另一个,一枚爪子也没有,只留一坨光秃秃的脚掌,立在桌上,站都站不稳。

○3不知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在这样一个北风呼啸的黑夜里。它必是已经筋疲力尽了,为着寻找一个温暖的栖息地。而它居然能在黑暗中用最后一点儿气力,奔向一扇透出热气的门缝,可见它是一只生存力顽强的鹦鹉。

○4阳台没有封闭,只好先把“鸟笼子”挂在厨房里。垫上接鸟粪的纸板,拴上仿树枝的竹筷,系好米盅和水杯,为收留这位气息奄奄的入侵者。

○5这小家伙实在是饿坏了。吃相像个饿死鬼。

○6第二天一大清早便被它喳喳的叫声吵醒。又喂它米和水。它扑过来,吃得贪婪而疯狂,犹如风卷残云,顷刻间一扫而光。

○7大吃大喝了几日,它变得身子浑圆,羽毛锃亮。常用那两根脚趾,金鸡独立,牢牢地攀在筷子上,走钢丝一般,小眼睛警觉而锐利地洞察四方。叫声一日比一日地高亢嘹亮,虽然音律音调全无,一片聒噪之声而已,它却自我感觉极佳,傲慢得像只老鹰。

○8吃也容忍了,叫也容忍了。想着外面世界的无奈,只希望它从此在我的笼子里安分守己。可它却几乎一刻不停地在笼子里跳上跳下,尖尖的小嘴急促而猛烈地啄着笼边的钢丝以及笼子里一切可以啄出响声的东西,试图诉说它某种未竟的愿望。胸脯上白色的细绒毛,一片片飘落下来,在空气里浮荡着,如同一份份难以阐释的.宣言或是传单。有时它就在笼子里长时间地兜着圈圈,像是一只失控的钟表。

○9丈夫被它吵得坐不住,说它一定是想晒晒太阳了,它本来就是天上树上的东西。

○10就把笼子挂在阳台的钩子上。阳光洒在它翠绿的羽毛上,它昂起小脑袋仰望着蓝天,忽然停止了连日不断的哀鸣,变得非常非常安静。眼睛里闪烁着一种温柔的光泽。

○11如果那时我能感到,在它这短暂的宁静中,一个天赐的逃跑机会正在临近———我会加固那只笼子吗?我不知道。

○12那天,就在中午时分,我偶然走近阳台,一抬头,发现它已撞开了笼子顶端的盖板,身子悬在笼子的出口。正挣扎着想从笼子里拱出来。我叫一声不好,忙拉开门冲到阳台上去———却已晚了一步。就在我接近笼子的那一刻,它猛地钻出了笼子,拼命地扇动着翅膀,嘟的一声,像粒子弹似的,往天空射去。

○13它走得义无反顾。连头也不回。顷刻间就没了影儿。

○14废弃的笼子在风中摇晃着。我不知它如今在哪里?也许它早已被冻死在野外了。但重要的是,它宁可被冻死,也不愿囚于一室一檐之下。于是,寻找和回归自然,就成为它一生中不断重复的主题。(摘自《张抗抗散文集》)

8.本文的题目该如何理解?对文章有什么作用?(3分)

9.第○2段加线句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作者要表现什么?描写中暗含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10.第○8段加线句“某种未竟的愿望”指的是什么?这个愿望是如何实现的?(2分)

11.第○13段加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2.文中的鹦鹉是一个什么形象?作者借它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什么写法?(4分)

参考答案

8鹦鹉是一只生活无着,无家可归的鸟;或隐含着作者对鹦鹉遭遇的同情(1分,意思对即可);作用:○1点明了文章记叙的主要对象(或主人公,或点明文章主要内容)(1分)○2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3用比喻手法突出了小鸟的特点(1分)(理解1分;作用答对2点得2分);

9 外貌(或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2分,各1分);极力表现鹦鹉受伤后奄奄一息的可怜模样(1分);表达作者同情怜悯的感情。(1分)

10 小鸟想从笼子里面飞出去,飞向蓝天(1分);它用力撞开笼子顶端的盖板,挣扎着从笼子里钻出来,飞走了(1分,意思对即可)

11 比喻(1分);生动的表现鹦鹉急切盼望回归大自然的心情和迅疾的动作(2分,意思对即可)。12 鹦鹉是一个热爱自然、追求自由、敢于反抗、不懈努力的形象(答对两处2分);作者借鹦鹉抒发了对追求自由者的赞美之情(1分)。运用了托物寄情(或借物抒情、象征)的写法(1分)。

篇3:《鹦鹉流浪汉》阅读答案

小题1:鹦鹉是一只生活无着,无家可归的鸟;或隐含着作者对鹦鹉遭遇的同情(1分,意思对即可);作用:1点明了文章记叙的主要对象(或主人公,或点明文章主要内容)(1分)2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3用比喻手法突出了小鸟的特点(1分)(理解1分;作用答对2点得2分);

小题2:外貌(或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2分,各1分);极力表现鹦鹉受伤后奄奄一息的可怜模样(1分);表达作者同情怜悯的感情。(1分)

小题3: 小鸟想从笼子里面飞出去,飞向蓝天(1分);它用力撞开笼子顶端的盖板,挣扎着从笼子里钻出来,飞走了(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4: 比喻(1分);生动的表现鹦鹉急切盼望回归大自然的心情和迅疾的动作(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5: 鹦鹉是一个热爱自然、追求自由、敢于反抗、不懈努力的形象(答对两处2分);作者借鹦鹉抒发了对追求自由者的赞美之情(1分)。运用了托物寄情(或借物抒情、象征)的写法(1分)。

试题分析:

小题1:题目中关键词是“流浪汉”,通文章可知,文中的这只鹦鹉是一只受饿受冻、撞到我家里的鸟。到文章结尾可知,它还将继续这样的无家可归的生活。题目的作用结合全文可知,点明了文章主要对象及其特点,对读者具有吸引力。

小题2:“一只绿颈黄翅的虎皮鹦鹉,身子小小的”等语句写出了鹦鹉的样子,“立在桌上”等语句写出了鹦鹉当时的动作,结合上文可知,这是我初见到这只流浪的鹦鹉时它的样子与动作,写出了它濒临死亡,奄奄一息,表达了我对它的同情。

小题3:从后文它被挂到阳台上的动作和安静的表现“它昂起小脑袋仰望着蓝天,忽然停止了连日不断的哀鸣,变得非常非常安静。眼睛里闪烁着一种温柔的光泽”可知,它向往自由,向往蓝天。“一抬头,发现它已撞开了笼子顶端的盖板,身子悬在笼子的出口。正挣扎着想从笼子里拱出来”“就在我接近笼子的那一刻,它猛地钻出了笼子”等表明,它是撞开了笼子顶端的盖板,最终逃离了笼子。

小题4:句中的“像粒子弹”表明语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结合语境可知,这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鹦鹉逃离笼子时的动作之迅疾,表现出它对自由的急切渴望。

小题5:根据文中内容,尤其是结尾的“但重要的是,它宁可被冻死,也不愿囚于一室一檐之下。于是,寻找和回归自然,就成为它一生中不断重复的主题”,我们可知,这是一个热爱自然、向往自由、不懈追求的形象,借这只鹦鹉表达了对追求斱赞美,属于托物寄情的写法。

篇4:《鹦鹉流浪汉》阅读答案

1、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

2、室内的暖气烧得很热,我开了阳台的门透气。过了一会儿,我想去把门关上。就在我把门往回带的那会儿,我的手碰到了一个软沓沓的东西,把我吓了一大跳。那东西黑糊糊凉飕飕的,就蹲在外面的窗台上,不停地颤抖。看仔细了,却是一只小鸟,好像是冻僵了。壮壮胆伸出手一把抓住它。它温顺乖巧,绝无反抗之意。用掌托着,举在灯下,才看清是一只绿颈黄翅的虎皮鹦鹉,身子小小的,半死不活地耷拉着脑袋,微微有一丝气息。两只脚爪,一个只剩下两枚脚趾,另一个,一枚爪子也没有,只留一坨光秃秃的脚掌,立在桌上,站都站不稳。

3、不知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在这样一个北风呼啸的黑夜里。它必是已经筋疲力尽了,为着寻找一个温暖的栖息地。而它居然能在黑暗中用最后一点儿气力,奔向一扇透出热气的门缝,可见它是一只生存力顽强的鹦鹉。

4、阳台没有封闭,只好先把“鸟笼子”挂在厨房里。垫上接鸟粪的纸板,拴上仿树枝的竹筷,系好米盅和水杯,为收留这位气息奄奄的入侵者。

5、这小家伙实在是饿坏了。吃相像个饿死鬼。

6、第二天一大清早便被它喳喳的叫声吵醒。又喂它米和水。它扑过来,吃得贪婪而疯狂,犹如风卷残云,顷刻间一扫而光。

7、大吃大喝了几日,它变得身子浑圆,羽毛锃亮。常用那两根脚趾,金鸡独立,牢牢地攀在筷子上,走钢丝一般,小眼睛警觉而锐利地洞察四方。叫声一日比一日地高亢嘹亮,虽然音律音调全无,一片聒噪之声而已,它却自我感觉极佳,傲慢得像只老鹰。

8、吃也容忍了,叫也容忍了。想着外面世界的无奈,只希望它从此在我的笼子里安分守己。可它却几乎一刻不停地在笼子里跳上跳下,尖尖的小嘴急促而猛烈地啄着笼边的钢丝以及笼子里一切可以啄出响声的东西,试图诉说它某种未竟的愿望。胸脯上白色的细绒毛,一片片飘落下来,在空气里浮荡着,如同一份份难以阐释的宣言或是传单。有时它就在笼子里长时间地兜着圈圈,像是一只失控的钟表。

9、丈夫被它吵得坐不住,说它一定是想晒晒太阳了,它本来就是天上树上的`东西。

10、就把笼子挂在阳台的钩子上。阳光洒在它翠绿的羽毛上,它昂起小脑袋仰望着蓝天,忽然停止了连日不断的哀鸣,变得非常非常安静。眼睛里闪烁着一种温柔的光泽。

11、如果那时我能感到,在它这短暂的宁静中,一个天赐的逃跑机会正在临近———我会加固那只笼子吗?我不知道。

12、那天,就在中午时分,我偶然走近阳台,一抬头,发现它已撞开了笼子顶端的盖板,身子悬在笼子的出口。正挣扎着想从笼子里拱出来。我叫一声不好,忙拉开门冲到阳台上去———却已晚了一步。就在我接近笼子的那一刻,它猛地钻出了笼子,拼命地扇动着翅膀,嘟的一声,像粒子弹似的,往天空射去。

13、它走得义无反顾。连头也不回。顷刻间就没了影儿。

14、废弃的笼子在风中摇晃着。我不知它如今在哪里?也许它早已被冻死在野外了。但重要的是,它宁可被冻死,也不愿囚于一室一檐之下。于是,寻找和回归自然,就成为它一生中不断重复的主题。(摘自《张抗抗散文集》)

小题1:本文的题目该如何理解?对文章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2段加线句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作者要表现什么?描写中暗含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8段加线句“某种未竟的愿望”指的是什么?这个愿望是如何实现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第12段加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文中的鹦鹉是一个什么形象?作者借它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什么写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5:鹦鹉流浪汉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鹦鹉流浪汉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鹦鹉流浪汉

1、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

2、室内的暖气烧得很热,我开了阳台的门透气。过了一会儿,我想去把门关上。就在我把门往回带的那会儿,我的手碰到了一个软沓沓的东西,把我吓了一大跳。那东西黑糊糊凉飕飕的,就蹲在外面的窗台上,不停地颤抖。看仔细了,却是一只小鸟,好像是冻僵了。壮壮胆伸出手一把抓住它。它温顺乖巧,绝无反抗之意。用掌托着,举在灯下,才看清是一只绿颈黄翅的虎皮鹦鹉,身子小小的,半死不活地耷拉着脑袋,微微有一丝气息。两只脚爪,一个只剩下两枚脚趾,另一个,一枚爪子也没有,只留一坨光秃秃的脚掌,立在桌上,站都站不稳。

3、不知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在这样一个北风呼啸的黑夜里。它必是已经筋疲力尽了,为着寻找一个温暖的栖息地。而它居然能在黑暗中用最后一点儿气力,奔向一扇透出热气的门缝,可见它是一只生存力顽强的鹦鹉。

4、阳台没有封闭,只好先把“鸟笼子”挂在厨房里。垫上接鸟粪的纸板,拴上仿树枝的竹筷,系好米盅和水杯,为收留这位气息奄奄的入侵者。

5、这小家伙实在是饿坏了。吃相像个饿死鬼。

6、第二天一大清早便被它喳喳的叫声吵醒。又喂它米和水。它扑过来,吃得贪婪而疯狂,犹如风卷残云,顷刻间一扫而光。

7、大吃大喝了几日,它变得身子浑圆,羽毛锃亮。常用那两根脚趾,金鸡独立,牢牢地攀在筷子上,走钢丝一般,小眼睛警觉而锐利地洞察四方。叫声一日比一日地高亢嘹亮,虽然音律音调全无,一片聒噪之声而已,它却自我感觉极佳,傲慢得像只老鹰。

8、吃也容忍了,叫也容忍了。想着外面世界的无奈,只希望它从此在我的笼子里安分守己。可它却几乎一刻不停地在笼子里跳上跳下,尖尖的小嘴急促而猛烈地啄着笼边的钢丝以及笼子里一切可以啄出响声的东西,试图诉说它某种未竟的愿望。胸脯上白色的细绒毛,一片片飘落下来,在空气里浮荡着,如同一份份难以阐释的宣言或是传单。有时它就在笼子里长时间地兜着圈圈,像是一只失控的钟表。

9、丈夫被它吵得坐不住,说它一定是想晒晒太阳了,它本来就是天上树上的东西。

10、就把笼子挂在阳台的钩子上。阳光洒在它翠绿的羽毛上,它昂起小脑袋仰望着蓝天,忽然停止了连日不断的哀鸣,变得非常非常安静。眼睛里闪烁着一种温柔的光泽。

11、如果那时我能感到,在它这短暂的宁静中,一个天赐的.逃跑机会正在临近———我会加固那只笼子吗?我不知道。

12、那天,就在中午时分,我偶然走近阳台,一抬头,发现它已撞开了笼子顶端的盖板,身子悬在笼子的出口。正挣扎着想从笼子里拱出来。我叫一声不好,忙拉开门冲到阳台上去———却已晚了一步。就在我接近笼子的那一刻,它猛地钻出了笼子,拼命地扇动着翅膀,嘟的一声,像粒子弹似的,往天空射去。

13、它走得义无反顾。连头也不回。顷刻间就没了影儿。

14、废弃的笼子在风中摇晃着。我不知它如今在哪里?也许它早已被冻死在野外了。但重要的是,它宁可被冻死,也不愿囚于一室一檐之下。于是,寻找和回归自然,就成为它一生中不断重复的主题。(摘自《张抗抗散文集》)

小题1:本文的题目该如何理解?对文章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2段加线句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作者要表现什么?描写中暗含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8段加线句“某种未竟的愿望”指的是什么?这个愿望是如何实现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第12段加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文中的鹦鹉是一个什么形象?作者借它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什么写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鹦鹉是一只生活无着,无家可归的鸟;或隐含着作者对鹦鹉遭遇的同情(1分,意思对即可);作用:1点明了文章记叙的主要对象(或主人公,或点明文章主要内容)(1分)2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3用比喻手法突出了小鸟的特点(1分)(理解1分;作用答对2点得2分);

小题2:外貌(或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2分,各1分);极力表现鹦鹉受伤后奄奄一息的可怜模样(1分);表达作者同情怜悯的感情。(1分)

小题3: 小鸟想从笼子里面飞出去,飞向蓝天(1分);它用力撞开笼子顶端的盖板,挣扎着从笼子里钻出来,飞走了(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4: 比喻(1分);生动的表现鹦鹉急切盼望回归大自然的心情和迅疾的动作(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5: 鹦鹉是一个热爱自然、追求自由、敢于反抗、不懈努力的形象(答对两处2分);作者借鹦鹉抒发了对追求自由者的赞美之情(1分)。运用了托物寄情(或借物抒情、象征)的写法(1分)。

试题分析:

小题1:题目中关键词是“流浪汉”,通文章可知,文中的这只鹦鹉是一只受饿受冻、撞到我家里的鸟。到文章结尾可知,它还将继续这样的无家可归的生活。题目的作用结合全文可知,点明了文章主要对象及其特点,对读者具有吸引力。

小题2:“一只绿颈黄翅的虎皮鹦鹉,身子小小的”等语句写出了鹦鹉的样子,“立在桌上”等语句写出了鹦鹉当时的动作,结合上文可知,这是我初见到这只流浪的鹦鹉时它的样子与动作,写出了它濒临死亡,奄奄一息,表达了我对它的同情。

小题3:从后文它被挂到阳台上的动作和安静的表现“它昂起小脑袋仰望着蓝天,忽然停止了连日不断的哀鸣,变得非常非常安静。眼睛里闪烁着一种温柔的光泽”可知,它向往自由,向往蓝天。“一抬头,发现它已撞开了笼子顶端的盖板,身子悬在笼子的出口。正挣扎着想从笼子里拱出来”“就在我接近笼子的那一刻,它猛地钻出了笼子”等表明,它是撞开了笼子顶端的盖板,最终逃离了笼子。

小题4:句中的“像粒子弹”表明语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结合语境可知,这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鹦鹉逃离笼子时的动作之迅疾,表现出它对自由的急切渴望。

小题5:根据文中内容,尤其是结尾的“但重要的是,它宁可被冻死,也不愿囚于一室一檐之下。于是,寻找和回归自然,就成为它一生中不断重复的主题”,我们可知,这是一个热爱自然、向往自由、不懈追求的形象,借这只鹦鹉表达了对追求斱赞美,属于托物寄情的写法。

篇6:阅读理解及答案

读郑谷的《鹧鸪》回答问题。

(1)颔联中“雨昏、花落”渲染了怎样的环境特点?这一联涉及了哪些历史人物或传说?

(2)体会颈联中“乍、才”的表达作用。

(3)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5、(1)凄迷的意境,伤感的氛围。屈原/娥皇、女英溺于湘江

(2)两个虚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

(3)借鹧鸪啼声之悲切抒写了游子的乡愁旅思。

篇7: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雪 夜

星 新 一

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你就别操这份心了。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也许你说得对。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我真盼望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

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

“有人来。”

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

“谁啊?”

“别问是谁。老实点,不许出声!”

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

“少啰嗦,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

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噢?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

“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房主人慌忙解释。

“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别,别这样。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滚开!”

陌生人三步两步蹿上楼梯。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

突然,喀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

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快给警察挂电话……”

很快,警察们赶来了。在楼梯口,警察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真晦气。”陌生人一副懊丧的样子。

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

“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是他儿子打倒的强盗,是不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 “不是的。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

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从老人的对白、行为表现看,小说凸显出对至死不逾的真挚亲情的歌颂。

B、作品以极平淡的故事和语言来表现极其哀痛的人间真情,作品通篇没有一个“哀”字,但当读者读完作品之后,心理却蒙上了浓浓的哀怜。

C、通过刻画老人的异乎寻常的举动和想法,凸显日本社会中老人的孤独,落寞以及难以得到社会关爱的冷酷现实。

D、小说把雪花比做能通人性的小精灵,寄托了作者对这对孤苦老人的同情和美好祝愿。

E、老人异乎寻常的举动中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潜藏着老人深深的内疚愧悔之意,小说直接表现了作者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强烈批判。

(2)、文中通过老夫妇富有生活气息的对白来塑造儿子活着的“假象”,这“假象”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别概括出来。(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本作家星新一是位有独特创作风格的作家,这篇小说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请分点概括,并作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说营造了富有想象空间的悠远意境,请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见解。(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E(5分)(答对一个给3分,答对两个给5分)

(2)①为儿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②怕儿子学习辛苦而要送热茶;③不愿儿子有过重的思想负担④祝愿儿子顺利通过毕业考试;⑤恳求抢劫犯不要上楼伤害儿子。(6分)

(3)①小说情节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老人的儿子早就不在,这在小说的前文已经埋下了伏笔, 例如强盗的惊讶:“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细心的读者还是可以从“正常”中看出“不正常”来的。②通过情节的紧张冲突来展开叙事。强盗的闯入给作品带来波澜,读者开始关心并未出场的“儿子”的命运:两位老人的儿子会不会被强盗捆住或者又会发生什么奇迹?③首尾呼应。开头和结尾对雪花的描写。(6分,要点1分,分析1分)

(4)、①体现在开头:雪花悠然地飞落,似乎要预示什么,一两句话营造了一个静穆的氛围,自然地把读者带入故事里。接下来,冬天、雪花、旧房子、火盆、老人,由远而近,作者一步步把他描写的镜头推进了,把读者从悠远的雪景拉到现实生活的面前。②体现在结尾:生活闹剧结束之后,退幕了,“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一切都静静地消失在窗外悠远的雪景中,这一悠远的、纯净的、宗教般的意境,把俗世的生活空灵化了,也美化了,老人对死去的儿子的深情也在“雪夜”的背景中被凸现出来。(8分)

篇8:阅读理解及答案

风,我们并不陌生,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走动。风像一位神奇的隐士,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会儿,它像个乖巧的孩子;一会儿,又像个调皮的顽童;一会儿,像个慈祥的母亲,轻拂着你的脸庞;一会儿,又像恶煞凶神,疯狂地抽打着你的身躯。总之,它是变化无常的。

那么,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其实很简单,只要空气流动,就会形成风,只不过,空气有时流动得很快,有时流动得慢罢了。地球上,有6个空气流动系统,即6个风带:南、北信风带,南、北东风带和南、北西风带。由于这6个风带的纬度、方向和速度的不同,就会出现我们所说的不同种类的风。

风对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代,劳动人民利用风的原理,给船加上风帆。于是,帆船就成了沟通各大洋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明代,郑和7次下西洋使用的帆船就有20xx多吨重,足以显示当时造船业的高度发达及风的巨大作用。近代,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帆船的地位逐渐下降。但是,由于现代的“经济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反复冲击,帆船的地位又逐渐回升了。日本曾提出造5万吨的风帆货轮的方案,荷兰也设想建设更大吨位的风帆集装箱船。新型的帆船乘风破浪驰骋在浩淼的海洋上。

不过,风也有它有害的一面。美国出现过的黑风暴,曾席卷大半个国家,将3亿吨优质土统统吹入大西洋,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我国沿海的台风、墨西哥湾以及加勒比海的飓风,都给当地人民带来灾害。

风是大自然的现象,它能给人类造福,也能给人类带来灾害。但是,人是大自然的主人,他们有能力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风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人类。

1.文章开头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写出了风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风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给我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文中的介绍,请你另举出一个例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使说明语言生动形象,写出了风变化无常的特点。

2.6个风带的纬度、方向和速度的不同,形成不同种类的风。

3.利用风力来磨面,用风力来发电等。(不唯一,意对即可)

4.举例子,列数字。使文章显得更准确、明了、科学性强。

篇9:阅读理解及答案

劳动节前,我和妈妈去果园村的大妈家参加大哥的婚礼。

来到大妈家,大伯大妈喜气洋洋地迎接我们,立即领我们去看大哥的新房。

新房房门两侧,贴着大红喜字。走进新房一看:嗐,真豪华!好气派!房里铺着簇绒地毯一盏花团似的大吊灯大放光芒。墙壁四周放着新式组合家俱、彩电、冰箱、洗衣机、收录机。靠窗户是一张高级席梦思床。床上是崭新的床单、毛毯、花被子。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显得金碧辉(黄、煌)。我不(尽、禁)小声惊叹道:“哎呀,我的妈呀!这得花多少钱哪!”

“啪啪啪……”外面响起了爆竹声。我们急忙来到大门口,原来是迎亲的汽车到了。在人们的欢笑声和掌声中,新郎新娘从一辆红色豪华轿车里走了下来。

新娘穿一身红呢子套裙,嘴上(涂、图)着鲜红的唇膏,胸前的金项(练、链)、耳垂上的金耳环闪闪发光,一双高跟鞋踏得地板噔噔响。大哥穿一身白面料西服,系着真丝领(带、代),手上戴着金戒指,脚穿一双黑得发亮的皮鞋。真是一对新婚夫妇啊!

随着喜笑颜开的宾客,我们进了一间张灯结彩的大客厅。厅外两张铺着红布的桌上,堆放着客人送来的各种贺礼。厅里摆了六桌酒席,已是座无虚席,挤得水泄不通。大伯领我们上了楼。楼上也摆了六桌酒席,同样拥挤不堪。

大家坐定之后,只听大伯一声招呼,酒宴开始了。顷刻间,上了十四菜一汤。盘子放了两层,本来很大的桌子现在突然变小了。新娘新郎向大家敬酒,楼上楼下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一边(尽、禁)情地吃(渴、喝)佳肴美酒,一边称赞主人的盛情款待,赞美厨师的好手艺。

太阳偏西了,欢笑和酒宴终于结束了。送走了客人,我和妈妈便(帮、邦)大伯大妈收拾碗筷。我发现盘子里剩了很多菜,有的菜甚至一口也没吃。我来到厨房,不由得大吃一惊,收下来的剩菜足有三大盆!这宴会可真够豪华!临走前,听大妈对妈妈说,这次办婚礼共花掉两万多元,还欠了几千元的债。

回家的路上,婚礼中的种种豪华情景时时浮现在眼前。我想:婚礼大操大办,花钱如流水,婚礼完了还要还债,这到底是为什么?靠了党的政策好,农民才开始富(玉、裕)起来,要办的正经事情很多,怎么能盲目地追求高消(废、费)呢?一些人大操大办婚丧嫁娶这类事,讲排场,赶时髦,挥霍钱财,铺张浪费,这实际上是一种愚昧的行为。手中有钱,日子富了,千万不能忘了我们民族俭朴的美德,千万不能丢了节约这个传家宝。

1.将文中括号里的别字划掉,然后按顺序分别用这些字组成正确的词语。

2.给下列文中的字注音:

琅: 肴: 霍: 泄: 髦: 昧:

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琳琅满目

挥霍

铺张

4.用下列文中的词语造句。

应有尽有—

水泄不通—

时髦—

愚昧—

5.根据文章先写见闻后写感想的特点和下列内容要点提示,用A、B把文章分成两段(A、B直接写在文章上),然后指出哪一段写得最详细。(要点提示:A.豪华的婚礼;B.愚昧的行为)

6.详写段中有许多细节描写,用直线标出描写新房摆设豪华的句子;用双直线标出描写新郎新娘打扮时髦的句子;用浪线标出描写菜肴丰盛的句子:用双浪线标出描写菜肴浪费的句子。

7.文中的婚礼实在是“讲排场,赶时髦,挥霍钱财,铺张浪费”。根据文章记叙的具体内容,抓住几个要点来说明这一点。

8.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婚礼》答案

1.划掉:黄、尽、图、练、代、禁、渴、邦、玉、废

2.略。

3.①各种好看的东西很多。②鱼肉等荤菜。③任意花钱。④为了形式上好看,过分讲究排场。

4.略。

5.B段从“回家的路上”起。A段是详写段。

6.(1)“房里铺着……金碧辉煌。”

(2)“新娘穿……皮鞋。”

(3)“倾刻间……变小了。”

7.(1)新房陈设豪华气派,金碧辉煌。

(2)坐豪华轿车迎亲。

(3)新郎新娘穿戴打扮时髦。

(4)大宴十二桌宾客,菜肴过分丰盛,剩菜三大盆。

(5)共花掉二万元,借债几千元。

8.(1)批评了讲排场,赶时髦,挥霍钱财,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婚丧嫁娶,是愚昧的行为。

(2)说明日子富了,也不能忘了俭朴的美德,丢了节约这个

老鲁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的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阅读答案

韩山拾得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如果幸福像芝麻阅读理解附答案

父亲和他的二胡阅读答案

好雪片片说课课件

叶子片片美术课件

《河床开始回忆河流》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一次失败的劫持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流浪汉》阅读理解及答案
《《流浪汉》阅读理解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流浪汉》阅读理解及答案(合集9篇)】相关文章:

万里长城一红柳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4-03-19

失忆人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05-16

席慕容乡愁原文阅读2023-06-22

唱歌的人阅读训练题与答案2023-06-10

易水不寒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10-21

科技文范文2022-05-23

《刚峰宦囊》阅读训练附答案2023-02-17

五年级语文教案2022-09-02

干事业需要激情阅读训练附答案2023-05-10

等待戈多读后感202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