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美的坟墓阅读答案(推荐9篇)由网友“草莓果酱”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世间最美的坟墓阅读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世间最美的坟墓阅读答案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也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加扣人心弦;今天,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好像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阅读题目:
1.“风儿……和暖的阳光……冬天,白雪……”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在不容大声说话的地方,描写自然景物的动态,反衬出墓地的宁静。
B.象征伟人将与大自然一样永世长存,更显示了他人格的崇高。
C.由于没有奢华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坟墓的朴素。
D.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可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情调。
2.作者说托尔斯泰墓“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参观者这种崇敬之情的句子,把它们分别写在下面。
3.作者用哪两个字形容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
4.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
阅读答案
1.B(原文无“永世长存、人格的崇高”之意)
2.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3.朴素
4.因为是托尔斯泰诞辰一百周年。
篇2:《世间最美的坟墓》阅读答案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也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
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
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加扣人心弦;今天,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好像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课文解析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一篇平淡而激情其中的散文。表面看这似乎是一篇游记——记游托尔斯泰墓,但在实质上它是一篇抒情散文,借游览托尔斯泰墓抒发作者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之情,并表达这样一种观念:精神的力量可以长久地震撼人们的心灵,并让人们永久记住。学习这篇散文,应注意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引导学生注意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题目
9.“风儿……和暖的阳光……冬天,白雪……”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在不容大声说话的地方,描写自然景物的动态,反衬出墓地的宁静。
B.象征伟人将与大自然一样永世长存,更显示了他人格的崇高。
C.由于没有奢华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坟墓的朴素。
D.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可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情调。
10.作者说托尔斯泰墓“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参观者这种崇敬之情的句子,把它们分别写在下面。
11.作者用哪两个字形容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
12.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
参考答案
9.B(原文无“永世长存、人格的崇高”之意)
10.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11.朴素
12.因为是托尔斯泰诞辰一百周年。
13.示例:他的额头像塑像一般线条清晰,两道眉毛似乎是凹进去的,而这两道眉毛之上的额头就好像很突出,他的圆圆的头顶就显得宽阔而有亮光。他的富有光华的白发是柔和的,他的笑容和目光是柔和的。
篇3:世间最美的坟墓阅读答案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奥地利]斯.茨威格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a)这快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b)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c)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d)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e)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f)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g)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h)(27)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28)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29)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34)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候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30)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注]: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27.第一自然段共有八句,每句都已给了标号。下面是对该段思路的分析和图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段先叙述参观过程(顺叙),再交代墓地的经过(转入插叙),共分两层:
(a)(b)(c)(d)→(e)(f)(g)(h)
B.全段先总述,再介绍坟墓,然后从树的来历入手,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共分三层:
(a)→(b)(c)→(d)(e)(f)(g)(h)
C.全段先说明坟墓将永远对后代产生巨大影响(将来),再介绍坟墓的现状(现在),又追述选择墓地的经过(过去),共分三层:
D.全段以说明托尔斯泰埋骨树下的愿望为最终目标,由大到小,层层递进,共分五层:
(a)→(b)→(c)→(d)(e)(f)(g)→(h)
28.“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的意思是(2分)
A.(他的一生)曾像流浪汉一样遭遇坎坷,曾像士兵一样战斗。
B.(他)终于与流浪汉、士兵那样的社会底层民众融为一体。
C.(他)就像倒毙的流浪汉、无名的阵亡士兵一样在世上消失。
D. (他的声名)像流浪汉、士兵等劳苦大众那样被社会吞噬。
29.“风儿……和暖的阳光……冬天,白雪……”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在不容大声说话的地方,描写自然景物的动态,反衬出墓地的宁静。
B.象征伟人将与大自然一样永世长存,更显示了他人格的崇高。
C.由于没有奢华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坟墓的朴素。
D.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可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情调。
30.作者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来进行比较,这样写起到什么作用?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可以显示出三人与托尔斯泰思想品格的差异,从而表明托尔斯泰才真正伟大。
B.从坟墓的迥然不同的风格,可以反衬出托尔斯泰墓的逼人的朴素。
C.三个人都闻名世界,只有伟人与伟人相比较,才能使人体会到这幽暗小土丘的“宏伟”。
D. 前文虽提到托尔斯泰墓与其他伟人墓不同,但较笼统,以这三人的墓为例,读者才能得到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31.作者说托尔斯泰墓“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参观者这种崇敬之情的句子,把它们分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①
②
32.如果要简述托尔斯泰墓的环境和形状,下面的语句中哪四项是必不可少的?(3分)
A.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
B.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
C.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
D.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E.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
F.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G.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H.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声
I. 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
33.作者用哪两个字来形容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2分)
答:
34.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2分)
答:
27.B(3分) 28.C(2分) 29.B(3分) 30.A(3分)
31.(2分)①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②成百上千到他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一朵花留作纪念。答对一句得1分,句子不完整不给分,摘录时中间用省略号删节也算对。
32.BDEI(3分)答对两个得1分,三个得2分,全对得3分
33.(2分)朴素
34.(2分)托尔斯泰诞生一百周年
篇4:《世间最美的坟墓》原文阅读及答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原文阅读及答案
(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2)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3)顺着一条羊肠小道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林,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数阴庇。(4)她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5)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在他们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时,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6)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7)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8)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一一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林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着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和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阅读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尘嚣墓冢荫庇禁锢飒飒
AxiāozhǒngpìgùsàBxiáozhǒngbìgūsuǒ
CxiáozǒngpìgūsōuDxiāozhǒngbìgùsà
2.按照下列解释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写在前面的括号内
(1)():形容经历过很多忧困祸乱的的事情。
(2)():形容费尽心机,想尽办法。
(3)():形容诗人十分激动。
3.文中第一自然段有一句话,高度概括出托尔斯泰墓给作者留下的总体印象,你把它找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4.文中的第一自然段运用了插叙,其中插叙的句子是
5.“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6.“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一一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这句话中破折号的用法是:()
A解释说明B递进C转折
7第二自然段中“”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是()
A:B,C;D……
8“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是因为:()
A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B怕遭到管理人员的制止或处罚
C不愿破坏此时此地庄严肃穆的气氛
D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的心的了
9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作者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墓,是因为它的上面开满鲜花。()
(2)作者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墓,是因为它的上面除了鲜花之外什么都没有了,从而具有一种朴素的美。()
(3)作者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墓,其中一个原因是托尔斯泰生前在文学上有过巨大贡献,名声显赫,作者非常景仰他。()
(4)作者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墓,也是由于作者为托尔斯泰不计身后名声的洒脱,为他生之辉煌,死之朴素的人生所感动。()
10.文中最后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D
2.饱经忧患挖空心思扣人心弦
3.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4.(4)~~(8)
5.承接上文的插叙再次点题
6.C
7.A
8.C
9.××√√
10.对上一句话作具体说明从反面衬托托尔斯泰墓之“宏伟”“感人”之美。
篇5:《世间最美的坟墓》现代文阅读附答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现代文阅读附答案
(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顺着一条羊肠小道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林,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数阴庇。她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在他们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时,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2)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一一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林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着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和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1.本文的记叙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全文后理解这座坟墓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最能突出这一特点的描写分别是(写出两个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人们怀着“敬畏”之情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这座墓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多处用了衬托的写法,请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开头和结尾写法上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坟墓
2.朴素
(1)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
(2)没有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3)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
(4)这里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
3.(1)保护托尔斯泰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
(2)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
(3)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4.墓中人是一个举世皆知的伟大的人,但埋法普通,坟冢朴素,足见其人格之伟大,所以说它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
5.(1)用坟冢的朴素衬托墓中人的人格之伟大。
(2)用人们的敬畏之情衬托墓中人的精神之伟大。
(3)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各具风格的坟墓衬托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
6.前后照应,都运用了议论兼抒情的表达方式。
(意思对即可)
篇6:《世间最美的坟墓》
《世间最美的坟墓》
一、读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先不看“阅读提示”)
2.阅读“提示”,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托尔斯泰墓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试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朴素。
②作者在叙述和描写中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自由回答)
――要点:敬仰之情。
3.诵读课文(个别朗读、集体朗读)。
注意体会托墓的朴素和作者的敬仰之情。
二、思
1.诵读第一段,然后思考:
①本段文字共8句话,先标上序号,然后分析本段的思路。
――先总述(a),再介绍坟墓(bc),然后从树的来历入手,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defgh)。
②这一段中哪些文字最能表现托墓的“朴素”?
――“这只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
这是对托墓的总体观照,写它普通而平凡。
③作者为什么要叙述托尔斯泰的儿时的故事?(自由回答)
――叙述托尔斯泰的儿时的故事,揭示托尔斯泰内心对美和幸福的渴求,使托墓的朴素之中有了一种不平凡的内涵。
2.诵读第二段,然后思考
①这一段中哪些文字描写了托墓的“朴素”?
――“它只是树木中的一个小长方形土丘而已,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进一步强化托墓的普通、平凡。
②“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的意思是什么?
――就像倒毙的流浪汉、无名的阵亡的士兵一样在世间流失。
把托尔斯泰与流浪汉、无名士兵进行对比,在对比中人们感情的波澜被激发了起来。
③“夏天,风儿……和暖的阳光……;冬天,白雪……”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由于没有奢华的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坟墓的朴素。
景物描写还渲染出墓地宁静肃穆的气氛,让人感到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位睡其中是幸福的。同时,景物的变化表明时间在行进中,让感受到一个伟大的灵魂的永恒不变。”
④作者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来进行比较,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意在衬托出托墓逼真的朴素中所蕴含的不平凡。人物英名盖世,坟墓却平凡普通,在这个似乎不相称的统一体中,人们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⑤作者说托墓“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参观者这种崇敬之情的句子。
――“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在在声说话。”
“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着纪念。”
三、研
1.如何理解“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可引原文回答,也可自己表述。)
――“无论你在夏天或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
托尔斯泰的坟墓极普通、极朴素――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小土丘,无人守护,无人管理,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名字也没有。但它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其所以美,正是因为朴素的坟墓里面埋葬着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坟墓的平凡普通与伟人英名似乎不相称,但正是作者的立意所在,普通蕴含伟大,对比中使人发现一种不同寻常的.精神力量。
2.说说这篇散文的中心思想。
――借游览托尔斯夫墓抒发了作者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之情,并表达这样一种观念:精神的力量可以长久地震撼人们的心灵,并让人们永久记住。
*3.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
――托翁诞生一百周年(1828―1928)。
四、品
诵读课文,品味作者的深切感悟,品味散文朴素、简约的语言风格。
关于语言风格,可作以下点拨:
1.首句落笔点题,用凝练的语言准确地对托墓作了评价。
2.对托墓的描写都是白描,淡淡几笔便揭示出墓地景物的本质特征。
3.平淡的叙述蕴含着深远的意味。如,“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了。”
五、小结
1.能找出文中描写托墓“朴素”的文字。
2.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篇7:《世间最美的坟墓》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揣摩语句提炼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2.引导学生理解朴素美、人格美的内涵,争做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3.领会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4.培养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为什么说托尔斯泰墓“最美”?
教学难点 :“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教学设想:运用提问、讨论法,借助多媒体一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
一、 课前三分钟演讲:我所看到的美
二、 导入 课文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人类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关于“美”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美的标准多种多样,美的种类五彩缤纷,美的事物更是不胜枚举。我们也学过不少描写美的文章,如写月下荷塘“朦胧美”的《荷塘月色》,写北平秋天的“清”、“静”、“悲凉”之美的`《故都的秋》等,那么,十九世纪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关于美的标准是什么呢?他要展示给我们的美的事物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共同讨论的就是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出示课题及作者)
三、 出示图片:奢华浩大的秦始皇墓(兵马俑)、金碧辉煌的明十三陵、奇特神秘的古埃及法老墓金字塔、典雅华丽的印度泰姬陵、简陋寒伧的托尔斯泰墓。你们认为哪座墓最美?
四、 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为什么茨威格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五、 分析课文:
1.找出文中最能概括坟墓特点的词语。(朴素)
2.“朴素”的外在具体表现在哪里?
1) 远离尘嚣的长方形土堆; (极为普通)
2) 无人守护,无人管理; (入土为安,不劳顿他人)
3) 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甚至连名字也没有。 (淡泊名声)
[4]
篇8:世间最美的坟墓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学目的:
1、体会景、情、理的完美结合;
2、感受描写对象、语言表达的高度统一;
3、提高阅读的分析概括能力;
4、感悟生活的真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1.导入 :
○人生事事有选择,但有一件事是无法选择的,那就是死亡。惟其无法选择,故从古至今许多人对生命之结局作了各自的诠释。有了阅历的我们知道很多规模宏大的豪华坟墓,如古埃及国王的金字塔、中国秦始皇的秦王陵等等。一代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又是怎样诠释他生命的最后驿站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散文《世间最美的坟墓》。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等。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在生活的平淡中渲染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1942年2月22日,目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暴行而自感无能为力,流亡的茨威格与妻子一道自杀于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郊寓所,以一个弱者的绝望与悲愤,向人间的罪恶不义发出最后抗议。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他以自己一生辛勤的创作,登上了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的一部长篇小说。尚有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等。
○歌德(1749-18320)德国著名诗人,欧洲启蒙运动后期最伟大的作家。德国“狂飙突进”的中坚。最著名的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等。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伟大的诗人,剧作家。一生写了约38个剧本、154首14行诗和4首长诗。著名作品有《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
2.字词:
尘嚣:指人世间的纷扰与喧嚣。
荫蔽:掩盖,遮蔽。
忧患:忧虑不安。
栅栏:结木为栅。
飒飒:拟声词。
扣人心弦:事物感染力很强打动人心。
穹隆:中间隆起的拱形。
3.阅读与动手:
1.第一自然段共有八句,每句都已给了标号。下面是对该段思路的分析
图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 B 】
全段先总述,再介绍坟墓,然后从树的来历入手,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共分三层。
2.“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
了”的意思是(2分)
A.(他的一生)曾像流浪汉一样遭遇坎坷,曾像士兵一样战斗。
B.(他)终于与流浪汉、士兵那样的社会底层民众融为一体。
C.(他)就像倒毙的流浪汉、无名的'阵亡士兵一样在世上消失。
D.(他的声名)像流浪汉、士兵等劳苦大众那样被社会吞噬。
【 C 】
3.“风儿……和暖的阳光……冬天,白雪……”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起
什么样的作用?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在不容大声说话的地方,描写自然景物的动态,反衬出墓地的宁静。
B.象征伟人将与大自然一样永世长存,更显示了他人格的崇高。
C.由于没有奢华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坟墓的朴素。
D.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可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情调。
【 B 】
4.作者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来进行比较,这样写起到什么作
用?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显示出三人与托尔斯泰思想品格的差异,从而表明托尔斯泰才真正伟大。
B.从坟墓的迥然不同的风格,可以反衬出托尔斯泰墓的逼人的朴素。
C.三个人都闻名世界,只有伟人与伟人相比较,才能使人体会到这幽暗小土
丘的“宏伟”。
D.前文虽提到托尔斯泰墓与其他伟人墓不同,但较笼统,以这三人的墓为例,
读者才能得到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 A 】
5.作者说托尔斯泰墓“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从文中找出
两个具体描写参观者这种崇敬之情的句子,把它们分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①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
②成百上千到他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一朵花留作纪念。
6.如果要简述托尔斯泰墓的环境和形状,下面的语句中哪四项是必不可少
的?(3分)
A.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
B.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
C.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
D.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E.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
F.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G.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H.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声
I.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
【 B 】【 D 】【 E 】【 I 】
7.作者用哪两个字来形容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2分)
答:朴素
8.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2分)
答:托尔斯泰诞生一百周年
4、从阅读中来DD思考与讨论:
①理解本文景、情、理的完美结合;
②感受语言表达与描写对象的和谐统一。
5、点评①
景 远离尘嚣 情 更宏伟 理 饱经忧患
DD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更感人 新的、美好的启示
长方形的土堆而已
几株大树
DD高大挺拔/初秋的风中
篇9:世间最美的坟墓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学目的:
1、体会景、情、理的完美结合;
2、感受描写对象、语言表达的高度统一;
3、提高阅读的分析概括能力;
4、感悟生活的真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人生事事有选择,但有一件事是无法选择的,那就是死亡。惟其无法选择,故从古至今许多人对生命之结局作了各自的诠释。有了阅历的我们知道很多规模宏大的豪华坟墓,如古埃及国王的金字塔、中国秦始皇的秦王陵等等。一代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又是怎样诠释他生命的最后驿站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散文《世间最美的坟墓》。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等。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在生活的平淡中渲染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1942年2月22日,目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暴行而自感无能为力,流亡的茨威格与妻子一道自杀于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郊寓所,以一个弱者的绝望与悲愤,向人间的罪恶不义发出最后抗议。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他以自己一生辛勤的创作,登上了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的一部长篇小说。尚有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等。
○歌德(1749-18320)德国著名诗人,欧洲启蒙运动后期最伟大的作家。德国“狂飙突进”的中坚。最著名的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等。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伟大的诗人,剧作家。一生写了约38个剧本、154首14行诗和4首长诗。著名作品有《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
2.字词:
尘嚣:指人世间的纷扰与喧嚣。
荫蔽:掩盖,遮蔽。
忧患:忧虑不安。
栅栏:结木为栅。
飒飒:拟声词。
扣人心弦:事物感染力很强打动人心。
穹隆:中间隆起的拱形。
3.阅读与动手:
1.第一自然段共有八句,每句都已给了标号。下面是对该段思路的分析
图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 B 】
全段先总述,再介绍坟墓,然后从树的来历入手,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共分三层。
2.“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
了”的意思是(2分)
A.(他的一生)曾像流浪汉一样遭遇坎坷,曾像士兵一样战斗。
B.(他)终于与流浪汉、士兵那样的社会底层民众融为一体。
C.(他)就像倒毙的流浪汉、无名的阵亡士兵一样在世上消失。
D.(他的声名)像流浪汉、士兵等劳苦大众那样被社会吞噬。
【 C 】
3.“风儿……和暖的阳光……冬天,白雪……”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起
什么样的作用?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在不容大声说话的地方,描写自然景物的动态,反衬出墓地的宁静。
B.象征伟人将与大自然一样永世长存,更显示了他人格的崇高。
C.由于没有奢华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坟墓的朴素。
D.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可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情调。
【 B 】
4.作者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来进行比较,这样写起到什么作
用?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显示出三人与托尔斯泰思想品格的差异,从而表明托尔斯泰才真正伟大。
B.从坟墓的迥然不同的风格,可以反衬出托尔斯泰墓的逼人的朴素。
C.三个人都闻名世界,只有伟人与伟人相比较,才能使人体会到这幽暗小土
丘的“宏伟”。
D.前文虽提到托尔斯泰墓与其他伟人墓不同,但较笼统,以这三人的墓为例,
读者才能得到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 A 】
5.作者说托尔斯泰墓“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从文中找出
两个具体描写参观者这种崇敬之情的句子,把它们分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①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
②成百上千到他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一朵花留作纪念。
6.如果要简述托尔斯泰墓的环境和形状,下面的语句中哪四项是必不可少
的?(3分)
A.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
B.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
C.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
D.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E.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
F.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G.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H.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声
I.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
【 B 】【 D 】【 E 】【 I 】
7.作者用哪两个字来形容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2分)
答:朴素
8.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2分)
答:托尔斯泰诞生一百周年
4、从阅读中来DD思考与讨论:
①理解本文景、情、理的完美结合;
②感受语言表达与描写对象的和谐统一。
5、点评①
景  远离尘嚣                  情  更宏伟  理   饱经忧患
DD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更感人       新的、美好的启示
长方形的土堆而已
几株大树
DD高大挺拔/初秋的风中               (插叙原委)
托尔斯泰以他伟大的思想永远前导着千百万读者,在他的墓前塑像、树碑、建馆,均属当之无愧。可托尔斯泰墓除了树木萧萧、风声飒飒之外,该有的却什么都没有。举世英名与普通坟墓之间,人们的心理定式与伟人的现实归宿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冲撞,结果是人们无限敬意的凝聚。“饱经忧患”的老人,最终从童年的游戏里找到了归宿,选择“远离尘嚣”,彻底地回归了大自然,本身就是耐人寻味的。
6、点评②
小小长方形土丘      最美的     理   唯有人们的敬意
开满鲜花       情   最深刻的       被自己声名所累
景          十字架        最感人的
没有  墓碑
墓志铭
名字                             (类比埋葬)
托尔斯泰原本是一个贵族青年,由于受过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他从一个进步的贵族青年转变成为一个卓越的思想者,成为宗法制农民的代表,他热爱人民,同情人民,《复活》是他创作的最高峰,标志着他跟贵族地主阶级的'彻底决裂,列宁曾高度评价他的小说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正是这样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他的坟墓平凡普通得与流浪汉、士兵的一样,如果有什么不同,“开满鲜花”而已。至此本文立意得以强化。再通过类比的议论,使人轻易理解了一种不同寻常的精神力量。罗丹曾说:“艺术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
7、点评③
风儿在树木间飒飒响着  情  你想象不到  理   逼人的朴素
景  阳光在坟头嬉戏            扣人心弦         纪念碑式的朴素
白雪温柔地覆盖
(插入交谈)
托尔斯泰墓地,有的只是风儿、阳光、白雪、一个长方形的土堆和稀疏的木栅栏,以及盛开的鲜花和几株大树。如果要给这样的“朴素”再加一个修饰词的话,那便是――逼人。“朴素”扑面而来,这就是作者给我们的感受,它扣人心弦,震撼每个人的心灵。托尔斯泰坟墓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形式,还在于通过它所表达的托尔斯泰的人格力量!生前创造巨大精神财富,死后不带走些许身外之物。年逾花甲的老人,或许你身心已有了一丝疲惫,需要大自然里的那片宁静,宁静就是你最后的选择?
8、点评④
风儿低吟     情  更打动人心  理   世界上再也没有比
景  全无人语声       感人至深         纪念碑式的朴素
庄严肃穆
(对比墓地)
作者飞翔他的联想,将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墓冢与之比较,这三个人与托尔斯泰一样闻名世界,只有伟人与伟人的比较,才能让人体会到这幽暗小土丘另一种“宏伟”,这也就是“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的根本原因DD伟岸的朴素净化了人们的心灵。
9、结语:作者的语言技巧
①景物复现
②表达变化
③风格简素
作者以其自然的风格
★ 冬天之美作文
★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 的高三语文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阅读答案(推荐9篇)】相关文章: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2022-05-05
高考满分作文--爱,为人之本2023-03-01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2022-08-19
《景泰蓝的制作》教案设计2023-12-06
关于高中散文的教学设计2023-04-23
景泰蓝的制作教案2023-10-15
八年级语文上册《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2024-01-21
景泰蓝的制作 教案教学设计2023-11-12
罗密欧与朱丽叶台词摘抄2022-07-21
汪涵的智慧经典语录2022-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