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听吹笛诗歌赏析习题及答案

时间:2022-10-06 07:53:07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塞上听吹笛诗歌赏析习题及答案(精选9篇)由网友“古早奶糖”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塞上听吹笛诗歌赏析习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塞上听吹笛诗歌赏析习题及答案

篇1:塞上听吹笛诗歌赏析习题及答案

塞上听吹笛诗歌赏析习题及答案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梅花落:乐曲名。

8.两首诗都写月夜闻笛,感情基调有何异同?(5分)

答:

9.两首诗的结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

8.两首诗都表达了征人思乡的感情。(1分)高诗写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意境澄澈壮阔,感情哀而不伤(乐观开朗);(2分)李诗写月如秋霜,充满寒意,夜风送来呜咽的芦笛声,意境寒冷凄清(愁惨),感情悲凉哀怨。(2分)

9.高诗寓情于景,(1分)由听到的`《梅花落》的乐曲想象故乡的梅花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的情景,从而让读者感受到诗中寄寓的思乡的感情;(2分)李诗直接抒情,(1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望乡”直接点明思乡之情。(2分)

篇2:塞上听吹笛原文及赏析

塞上听吹笛原文及赏析

原文: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译文

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

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注释

塞上:指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边塞。此诗题一作《塞上闻笛》,又作《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雪净:冰雪消融。

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胡是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

牧马:放马。西北部民族以放牧为生。牧马还:牧马归来。一说指敌人被击退。

羌(qiāng)笛:羌族管乐器。

戍楼:报警的烽火楼。

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赏析:

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今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现在我们还可看到诗中写景亦有“虚景”与“实景”之分,如高適这首诗就表现得十分突出。

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消息,牧马晚归的'开廓的情景使人联想到《过秦论》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则“牧马还”三字似还含另一重意味,这就是胡马北还,边烽暂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危解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那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诗的三四句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意近,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其境界很动人。

三四句之妙不仅如此。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竟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同时,它仍包含通感,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分。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关乎盛唐气象。诗人时在哥舒翰幕府,同时所作《登陇诗》云:“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正是由于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笔不的诗方能感而不伤。(周啸天)

篇3:边塞诗——《塞上听吹笛》

《塞上听吹笛》原文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塞上听吹笛》鉴赏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诗歌一开始是两句实景描写:塞外西北,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布满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信息,牧马晚归的情景还意味着,这就是胡马北还,边境战火平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战争危险消失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那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思是何处吹奏《梅花落》?诗的三四句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意义相近,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境界动人。

将“梅花落”拆开,又构成一种虚景,似乎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搭配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师也难以画出的。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意味。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关乎盛唐气象。诗人当时正在哥舒翰幕府,同时所作《登陇诗》中写道:“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正是因为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笔下的诗才能感而不伤。

《塞上听吹笛》作者简介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篇4:塞上听吹笛原文赏析及翻译

塞上听吹笛

唐代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译文

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

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注释

塞上:指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边塞。此诗题一作《塞上闻笛》,又作《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雪净:冰雪消融。

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胡是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

牧马:放马。西北部民族以放牧为生。牧马还:牧马归来。一说指敌人被击退。

羌(qiāng)笛:羌族管乐器。

戍楼:报警的烽火楼。

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赏析

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近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高适在这首诗中写景就有“虚景”与“实景”之分,他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冰雪铺凝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

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消息,牧马晚归的开廓的情景使人联想到《过秦论》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则“牧马还”三字似还含另一重意味,这就是胡马北还,边烽暂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危解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梅花落”本为羌笛声,但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诗的三四句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意近,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其境界很动人。

三四句之妙不仅如此。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同时,它仍包含通感,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分。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关乎盛唐气象。诗人时在哥舒翰幕府,同时所作《登陇诗》云:“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正是由于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笔下的诗方能感而不伤。

这首七言绝句,由雪净月明的实景写到梅花纷飞的虚景,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尽。

创作背景:此诗是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写的,当时他在哥舒翰幕府。高适曾多次到过边关,他两次出塞,去过辽阳,到过河西,对边塞生活有着较深的体验。

篇5:《塞上听吹笛》唐诗鉴赏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诗鉴赏: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诗歌一开始是两句实景描写:塞外西北,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布满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信息,牧马晚归的情景还意味着,这就是胡马北还,边境战火平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战争危险消失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那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思是何处吹奏《梅花落》?诗的三四句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意义相近,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境界动人。

将“梅花落”拆开,又构成一种虚景,似乎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搭配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师也难以画出的。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意味。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关乎盛唐气象。诗人当时正在哥舒翰幕府,同时所作《登陇诗》中写道:

“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正是因为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笔下的诗才能感而不伤。

篇6:塞上听吹笛唐诗鉴赏

读唐诗,最爱是高适的《塞上听吹笛》。读它宁静而致远,读它清丽而祥和,读它虚实而和谐,读它高远而深长。

读诗如听笛,我听出别具一格的冰清玉洁般的音符,清越又甜美,只因那是故乡之梅的`清香,在月明边塞的上空绽放。听笛心形,那雪净牧马、月明羌笛、梅花关山,虚实交错,美妙阔远。

实景一幅画,是雪净开朗,是明月宁静。

北方,北方;边关,边关。春风吹雪干干净净,新绿一眼点点漫漫。夕阳依在远山的肩上,暮色缓缓地为山野披上灰色的袈裟。远天飞起轻尘,牧马战士一声鞭响,击碎傍晚的静寂。归来了,马群奔驰晚霞,马嘶声声营房。

终于,大地恢复一片静谧平和。天蓝如湖,月亮被一方白云擦拭着脸而出,流泻靓丽,写意圣洁。边防了望楼屹立,大漠胡杨张望。忽然,不知哪楼何人吹笛,是羌笛,清脆高亢,婉转悠扬。

虚景一笛香,是写声成象,是设问出香。

笛音悠扬,一种熟悉的舒畅,那是南方《梅花落》的曲调。羌笛清丽,如泣如诉,吹柔了战士远离故土的心。再屏息静听是风,是笛,是梅,是香,是落梅的花瓣香,四处飘散。

那是遥远的花香,乘着月光,从家乡千里迢迢而来。千里月光大道,千里梅花飘香。羌笛,羌笛; 梅香,梅香。和色和香,洒满大唐关山月;风吹一夜,虚实千里闻梅香。

一问何处落?谓风谓月,梅落轻舞飞扬,梅香漫溢关山。读净,读还,重重在上。春天来了,胡马北还,狼烟暂息,边关危解。和平的意蕴于笛音里,有感而不伤,有思而梅香。主题深化了,心绪缓解了,和平了,可以回家了。

一诗安然祥和,一诗柔情蜜意;一诗和平向往,一诗千里梅香。

篇7:塞上听吹笛高适阅读答案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①戍(sh)楼: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1)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前两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B.第三句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C.三四句妙在将梅花落拆用,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实景,让人看到落梅的花瓣洒满关山的奇异景象。

D.本诗构思巧妙,言辞婉转,情思含蓄,意境深远,是唐人边塞诗的上品。

(2)诗歌最后两句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分)

(3)诗人通过写听吹笛,描写出了塞上一幅怎样的景象?(3分)

(4)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2分) C

(2)(1分)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如果答哀伤、哀愁的得0.5分)

(分析: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

(3)寒霜后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入夜明月清朗,哨所里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边地一片和平安宁的开朗壮阔景象。

(4)①借吹奏的曲名《梅花落》的拆用,将笛声变成落梅的花片,四处飘散,色香洒满关山,以形以色写无形的声音。②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之落,句中含有思乡的情调。③以想象中的笛音的美妙,与一、二句中胡天战士牧马而归月夜吹笛的实景构成虚实相应的边塞和平宁静的动人意境和全诗乐观开朗的基调。(答对两点给满分)

阅读练习二:

1、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点评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词语锤炼方面的妙处。

参考答案:

1、最突出的特色是虚实结合,前两句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写得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中洒下明月的清辉。《梅花落》本是一种曲调,作者拆开用,又构成了虚景,仿佛飘落的不是笛声而是梅花的花片,这样,虚实交错,构成了美妙阔远的意境。

2、风吹一夜满关山的妙处A、化声为形,风吹的就不是音乐声,而是四处飘散的梅花一夜之中和香和色洒满关山,与雪净月明的实景相映成趣B、用了通感的方法,战士由听曲而想到形状,想到了故乡的梅花,向读者透露了战士的思乡之情。

阅读练习三:

①一、二句是 实 写,其描写的内容是: 边关塞上,雪已化净,正是牧马时节。傍晚时分,战士们牧马归来,月色空明,忽然间,从戍楼上,飘来悠悠羌笛声。

②三、四句将《梅花落》拆用,构成了一种 虚 景,仿佛 梅花被风吹来,一夜之间,关山处处梅花开遍。

③战士由听曲而想到家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诗中也就含有了 思乡 之情;不过战士们的情绪却并不 消沉低落。

注释

⑴塞上:边塞地区。

⑵雪净:冰雪消融。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胡是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牧马:放马。西北部民族以放牧为生。

⑶羌(qiāng)笛:羌族管乐器。戍楼:军营城楼

⑷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⑸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译文

寒霜落尽,胡天明澈,牧马已还,在皎洁的月光下,悠扬的羌笛声回荡在戍楼之间。

请问那梅花究竟在何处落下,没想到在春风的吹拂下,一夜之间便布满了关隘山川。

赏析:

高适曾多次到过边关,他两次出塞,去过辽阳,到过河西,对边塞生活有着较深的体验。这首诗是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写的,当时他在哥舒翰幕府。

《塞上听吹笛》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此诗用明快秀丽的基调和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安详、恬静的一面。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戍边之志与思乡之情有机地联系起来,统一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全诗含有思乡的情调但并不低沉,表达了盛唐时期的那种豪情,

高适在这首诗中写景就有虚景与实景之分,他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冰雪铺凝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

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消息,牧马晚归的开廓的情景使人联想到《过秦论》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则牧马还三字似还含另一重意味,这就是胡马北还,边烽暂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危解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梅花落本为羌笛声,但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诗的三四句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意近,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其境界很动人。

三四句之妙不仅如此。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同时,它仍包含通感,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分。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关乎盛唐气象。诗人时在哥舒翰幕府,同时所作《登陇诗》云: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正是由于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笔下的诗方能感而不伤。

篇8:《塞上听吹笛》鉴赏试题附答案

《塞上听吹笛》鉴赏试题附答案

塞上听吹笛

高 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梅花落:乐曲名。

8、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都写月夜闻笛,感情基调有何异同?(5分)

答:

9、两首诗的结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试题答案:

8、 ① 两首诗都表达了征人思乡的感情。(1分) ② 高诗写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意境澄澈壮阔,感情哀而不伤(乐观开朗)(2分)。 ③ 李诗写月如秋霜,充满寒意,夜风送来呜咽的芦笛声,意境寒冷凄清(愁惨),感情悲凉哀怨。(2分)

9、 ① 高诗寓情于景(1分),由听到的《梅花落》的乐曲想象故乡的'梅花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的情景,从而让读者感受到诗中寄寓的思乡的感情;(2分)

② 李诗直接抒情(1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望乡”直接点明思乡之情。(2分) 或:李诗叙事抒情,通过叙写征人望乡,表现思乡之情。(2分)

篇9:塞上听吹笛的阅读理解以及答案

塞上听吹笛的阅读理解以及答案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练习题】

1、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点评“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词语锤炼方面的妙处。

参考答案:

1、最突出的特色是虚实结合,前两句“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写得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中洒下明月的清辉。《梅花落》本是一种曲调,作者拆开用,又构成了虚景,仿佛飘落的不是笛声而是梅花的花片,这样,虚实交错,构成了美妙阔远的意境。

2、“风吹一夜满关山”的妙处A、化声为形,风吹的就不是音乐声,而是四处飘散的梅花一夜之中和香和色洒满关山,与雪净月明的实景相映成趣B、用了通感的方法,战士由听曲而想到形状,想到了故乡的梅花,向读者透露了战士的思乡之情。

作品鉴赏

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今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现在读者还可看到诗中写景亦有“虚景”与“实景”之分,如高适这首诗就表现得十分突出。

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消息,牧马晚归的开廓的情景使人联想到《过秦论》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则“牧马还”三字似还含另一重意味,这就是胡马北还,边烽暂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危解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诗的三四句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意近,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其境界很动人。“梅花落”本为羌笛声,但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

三四句之妙不仅如此。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同时,它仍包含通感,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分。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关乎盛唐气象。诗人时在哥舒翰幕府,同时所作《登陇诗》云:“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正是由于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笔下的诗方能感而不伤。

塞上听吹笛原文及赏析

塞上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边塞诗——《塞上听吹笛》

《塞上闻笛》和《夜笛词》阅读答案

古诗文阅读《岁暮到家》题目及答案

古诗鉴赏闲居

古诗鉴赏口诀

《感古》古诗鉴赏

浅谈古诗鉴赏分析

高中语文鉴赏思乡怀远(人)诗的方法

塞上听吹笛诗歌赏析习题及答案
《塞上听吹笛诗歌赏析习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塞上听吹笛诗歌赏析习题及答案(精选9篇)】相关文章:

优美古诗鉴赏:永遇乐2022-07-21

写出唐代边塞诗词的名句2022-05-06

《鹧鸪天·楼上谁将玉笛吹》阅读答案2022-09-11

高适的诗歌介绍2022-05-07

四年级传统文化的作文2023-04-02

诗人谈诗教案2023-01-22

《别长安》古诗赏识2023-05-27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高三必修教案设计)2024-04-01

描写梅花的诗句古诗2023-03-24

边塞诗词课件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