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艺术的使者阅读答案(精选11篇)由网友“棒子拿棒插棒子”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京剧艺术的使者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京剧艺术的使者》阅读答案
《京剧艺术的使者》阅读答案
梅兰芳说:“我一方面是想把中国的戏剧介绍到国外,一方面也是想借此观摩吸收外国戏剧艺术来丰富我们的民族艺术。”1934年12月底,苏联大使馆文化参赞鄂山荫送来苏联对外文化协会的邀请书:苏联将以国宾身份邀请梅兰芳和他的剧团赴苏演出,并派“北方号”专轮到上海迎接梅剧团。中国驻苏大使颜惠庆、著名演员胡蝶、《大公报》记者戈宝权等随行。
梅剧团从1935年3月23日起,在莫斯科正式公演6天。出演了《贵妃醉酒》《宇宙锋》《汾河湾》《刺虎》《打渔杀家》《虹霓关》等剧目。还表演了6种舞,《西施》中的“羽舞“、《木兰从军》中的“鞭舞”、《思凡》中的“拂尘舞”、《麻姑献寿》中的“袖舞”、《霸王别姬》中的“双剑舞”和《红线盗盒》中的“单剑舞”。演完后就转到列宁格勒。
在莫斯科的演出盛况不亚于美国,特别是在莫斯科大剧院的那场招待会,梅剧团上演了“盗丹”一折孙悟空的戏,这是孙悟空的形象第一次出现在外国舞台上。那一天,前后台的保卫工作很严密,在下场门处的第二包厢里没有灯光,据说斯大林同志在那个包厢观看了演出。
梅兰芳这次赴苏演出,结识了著名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柯、梅耶荷德,文学家高尔基、托尔斯泰,著名的芭蕾舞演员谢苗诺娃以及在苏避难的德国著名剧作家和导演布莱希特。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两地的艺术家俱乐部还专门邀请梅兰芳做了中国戏剧的学术报告。他讲了一个多小时,当场示范表演了各种手势、步法等。前去听讲的有著名剧作家、导演、演员等,他们都受到了极大的教益,尊他为“大师中的大师"。
梅兰芳在苏联的演出,引起了欧洲戏剧界的高度重视。梅耶荷德说:“可以直率地说,看过梅兰芳的表演,可以把我们所有演员的手都砍去了。既然我们看到的这些手,不过是从袖口露出来的肉疙瘩,它们既不能代表什么,也不能表达什么,或者只能表达一些不该表达的东西,那么,何不把这些手砍去算了。”这些话当然说得有些夸张,但也说明在手的表演艺术上外国戏剧远远落后于京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梅兰芳中国戏的表演是一种有规律的自由动作。”丹钦柯说:“梅兰芳中国戏符合舞台经济原则。”布莱希特则兴奋地表示,他多年来所追求而尚未达到的,在梅兰芳这里却已经发展到极高的艺术境界了。从此,梅兰芳的表演体系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布莱希特表演体系鼎足而立,成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梅兰芳在访苏演出间隙还到高尔基大街上的一家美术商店买了一尊列宁半身塑像,回国时带到家中,作为这次访苏的最好纪念。后来几经战争和迁徙,他一直爱护、保存着这尊塑像,并把它放在自己的书房里。1959年,梅兰芳曾对一位来访的记者说:“25年来,这尊塑像始终在我的身边,成为我精神上的鼓舞和支柱,在被日本军阀侵略的残酷处境里、流离颠沛的道路中,我看到它就增加了勇气,意志坚强地同恶势力做斗争。”
整个演出期间,苏联人民给予梅剧团以热烈的欢迎。梅兰芳的每场演出,观众都叫帘多次,他的最后一场,被掌声叫帘谢幕达18次之多,这在该剧院的舞台演出史上,是一桩破天荒的事。另有许多观众聚集在剧院门口等候,渴望见到梅兰芳的庐山真面目,最后不得不由警察维持秩序,开辟一条小路,才使他登车返回住地。在那些日子里,甚至连马路上的小孩,看见衣冠整洁的中国人走过,都会喊一声“梅兰芳”,可见其影响之大。
(选自许庆龙、劳斌主编“世界名人故事丛书”《梅兰芳》,团结出版社,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苏联以国宾身份邀请梅兰芳和他的剧团赴苏,并派来专轮到上海迎接,同访的.有中国驻苏大使、大使馆文化参赞、著名演员、《大公报》记者等。
B.梅剧团上演了“盗丹”一折孙悟空的戏,这是梅兰芳第一次表演孙悟空的形象,斯大林同志在包厢里津津有味地观看了演出。
C.梅兰芳在莫斯科、列宁格勒的艺术家俱乐部做中国戏剧的学术报告时,当场示范表演各种手势、步法等,前去听讲者尊他为“大师中的大师”。
D.看过梅兰芳的表演后,梅耶荷德固执地认为可以把所有演员的手都砍去,因为对这些演员来说,它们不能表达什么,不过是从袖口露出来的肉疙瘩。
E.梅兰芳的每场演出,观众都叫帘无数次,但梅兰芳不愿见到观众,所以所有观众聚集在剧院门口,也无法见到梅兰芳的庐山真面目。
(2)梅兰芳作为一位出色的文化使者,赴苏期间有哪些方面的表现?请简要分析。(6分)
(3)这篇传记是从哪几个侧面来说明梅兰芳京剧艺术的巨大影响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文章叙述了梅兰芳与一尊列宁半身塑像的故事,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试题答案:
12.(1)C D(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E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传记内容的分析与概括。A项,“大使馆文化参赞”没有同访。B项,无中生有、过于绝对,“这是梅兰芳第一次表演孙悟空的形象”错误,原文只是说“这是孙悟空的形象第一次出现在外国舞台上”;“斯大林同志在包厢里津津有味地观看了演出”分析概括错误,原文只是说“据说”,也没有说“津津有味”。D项,分析概括基本正确,但原文中的“说”不等于“认为”;另外,“固执”一词改为“夸张”更准确。E项,分析概括错误,“无数次”不准确,最后一场达18次;“但梅兰芳不愿见到观众”系无中生有;“所以所有观众聚集在剧院门口,也无法见到梅兰芳的庐山真面目”,与原文表述不符,原文只是说“另有许多观众聚集在剧院门口等候,渴望见到梅兰芳的庐山真面目,最后不得不由警察维持秩序,开辟一条小路”,说明还是有一部分人见到了梅兰芳,只是他们阻拦了梅兰芳的路。
(2)①率梅剧团赴苏联公演多种剧目,表演舞蹈。②演出期间,结识了一些著名戏剧家和文学家等。③做了中国戏剧的学术报告,传播中国京剧艺术。(意思对即可,共6分,每答对一点给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主要信息所在区域是第二、四段,选出后加以筛选,或进行归纳。
(3)①描写了欧洲著名戏剧家、导演、文学家对梅兰芳演出的高度赞扬。②间接通过苏联上到最高领导、下至百姓的喜爱与欢迎来烘托,甚至马路上的小孩,看见衣冠整洁的中国人走过,都会喊一声“梅兰芳”,来表现他影响大。(共6分,答对一个方面给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要求指出文章是从哪几个侧面来写梅兰芳京剧艺术影响力的,同时也考查了这篇传记的表达技巧。
(4)示例:①丰富了人物传记的内容。②为塑造人物服务。一是细致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梅兰芳把它作为这次访苏的最好纪念。二是充分展现了人物的精神境界、品格特征。列宁塑像成为梅兰芳精神上的鼓舞和支柱,使其增加勇气,增强了同恶势力做斗争的力量。③增强了材料的丰富性。描写京剧艺术使者梅兰芳时,既有大的文化交流材料,也有小的文化收藏事例,大与小结合,相得益彰。(共8分,答出一个方面给3分,答出三个方面给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的能力。要求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学生在思考时,可从内容、人物塑造、艺术技巧等方面人手,要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又要紧扣文本、尊重文本。
篇2:看京剧阅读答案
看京剧阅读答案
晚7时15分,能容纳上千名观众的梨园剧场演出大厅已是座无虚席,人头攒动。来自五大洲的各国游客,正翘首以待,等待着观赏今晚的剧目。
7时30分,开场的锣鼓骤然响起,观众席上灯光暗了下去。在清脆激扬的乐曲声中,身穿中华民族服装的演员出现在舞台上。《三岔口》《秋江》《水漫金山》等一出出京剧传统保留剧目展现在观众面前。精彩的武打、优美的舞蹈和圆润动听的唱腔紧紧地扣住了观众的心弦,显示出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记者身处观众席中,偷眼向四周看,只见不远处,一位金发碧眼的女郎已被《三岔口》那出神入化的武打所吸引,每当打到紧要处,就不由自主地抓紧身边的男友的手。而当《秋江》的男女主人公出现在舞台上时,记者身边几位鹤发童颜的外国老人便陶醉在悠扬的旋律和美妙的舞蹈中,情动处,甚至伴着台上的①,用脚打起了拍子。
《水漫金山》的演出开始了,剧场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白娘子、小青大战法海,那英武俊美的亮相,令人②的花枪,还有一连串的毽子小翻,都博得了满场叫好声。特别是白娘子力战群敌时的踢枪绝技,更是惊得“老外”们③,情绪高涨。
掌声,春雷般的掌声,在剧场内一次次滚动。观众席里,接连不断亮起闪光灯的白光。一位中年男子④地跑到台口,不住地按动照相机的快门。一些观众随身携带的摄像机也开始运转……
阅读题:
1.为文中四个空格处选填恰当的词语。(4分)
A.轻歌曼舞B.歌舞升平C.眼花缭乱D.目瞪口呆
E.瞠目结舌F.情不自禁G.不由自主H.应接不暇
①;②;③;④。
2.在文中用横线画出表现剧场内观众很多的语句。(2分)
3.本文是如何描绘这场演出的?请按原文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横线上。(2分)
乐曲声:武打:
舞蹈:唱腔:
4.“掌声,春雷般的掌声”一句所用的修辞方法有,其作用是。(2分)
5.作者是怎样描写观众观看京剧表演时的表现的?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①A②C③D④F
2.座无虚席;人头攒动;春雷般的掌声,在剧场内一次次滚动。
3.乐曲声:清脆激扬武打:清彩,出神入化
舞蹈:优美唱腔:圆润动听
4.比喻和反复,写出演出现场的热烈气氛。
5.如:金发碧眼的女郎被武打所吸引,不由自主地抓紧男友的手;几位鹤发童颜的外国老人陶醉其中;等等。这些描写生动再现了演出时的盛况,把外国观众对中国京剧艺术的陶醉及京剧的魅力表达出来。
篇3:京剧大班艺术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京剧中老生、花旦、丑角的外形及演唱特征。
2、能有情趣地模仿和表演,体验京剧欣赏和表演带来的乐趣。
3、萌发喜爱京剧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老生、花旦、丑角的录象片段;
2、道具:胡子、水袖、小丑帽、玉带、白鼻梁等;
3、老生、花旦、丑角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示花旦剧照,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小朋友见过吗?他与我们现在穿的衣服有什么不同?
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演员们穿着这种特殊的服装,带上好看的道具边唱边做动作,这就叫戏曲,我们看见的这种叫京剧。
二、幼儿看录象,体验欣赏、模仿京剧的乐趣。
1、幼儿欣赏老生的片段。
(1)、观察老生的打扮,找出特点。
(2)、欣赏、感受老生的唱腔。
(3)、模仿老生的表演。
小结:我们刚才学的这位脸上有长长的胡须,腰间佩玉环,脚穿厚底鞋,走路四方步的老爷爷,在京剧里叫老生。
2、欣赏花旦片段:
(1)介绍花旦:在京剧中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花旦。
(2)你们喜欢她吗?为什么?仔细看看花旦的打扮是是怎样的?
重点介绍水袖:这长长的袖子叫水袖。
(3)模仿花旦的表演
(4)花旦唱戏时候的声音是怎样的?感受花旦的唱腔和表演。
3、欣赏丑角片段:
(1)刚才小朋友都笑了,能说说为什么吗?你觉得他那里滑稽?
有白鼻梁,带小丑帽,表演起来动作很滑稽,在京剧里他是个丑角。
(2)模仿丑角的表演。
4、介绍京剧。我们认识了三个京剧中的角色,京剧是我国的国剧,只有我们中国才有,很多的外国人也喜欢京剧。
三、通过模仿表演,巩固对三个角色的认识。
(1)你们表演的真好,要是能带上道具肯定会更好。
介绍道具,说说是谁用的道具。
(2)戴上道具表演。
四、结束:按自己角色的表演特点边表演边退出教室。
活动延伸:
在其他领域中继续感受京剧带来的乐趣。
篇4:中班艺术:京剧欣赏
中班艺术:京剧欣赏
活动目标
1、欣赏京剧表演,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2、尝试用简单的动作表演京剧。
3、学唱京味歌曲,感受京剧韵味。
活动准备
京剧片段、《说唱脸谱》音乐。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播放京剧选段,请幼儿欣赏并讨论:这是什么表演?你最喜欢哪部分?为什么?(音乐、脸谱、服装、唱法等)
二、学习京剧表演。
1、再次观看京剧选段,提醒幼儿注意主人公出场亮相动作,感受京剧唱腔。
2、教师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学学京剧亮相动作。
1、教师带领幼儿学唱一句京剧,感受京剧唱腔。
三、欣赏京味歌曲《说唱脸谱》。
1、教师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京剧韵味。
2、请幼儿跟随歌曲和教师进行学唱。
四、结束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京剧亮相动作,用京剧唱腔一起说“下课”,结束课堂。
活动应变
第三个环节可以在第二个活动中进行。
活动延伸
1、有条件的情况下,带领幼儿一起观看现场京剧。
2、用京剧唱腔,简单地编排一部舞台剧。
区角活动
表演区:投放京剧音乐片段或《说唱脸谱》音乐、不同的脸谱,鼓励幼儿戴上脸谱,进行表演,注意突出对应的人物性格。
美工区:为幼儿提供脸谱形状纸张,请幼儿进行脸谱创作。
环境创设
将京剧剧照、京剧服装、脸谱、乐器图片贴在主题墙上。
家园同步
1、家长跟幼儿一起观看京剧等其他中国戏曲形式,介绍各种戏曲形式的特色给幼儿。
2、请幼儿利用幼儿用书向家人进行简单的京剧表演。
随机教育
京剧是我们的国粹,时刻给幼儿传授传统文化知识,让幼儿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关链接
1、跟幼儿一起欣赏其他中外艺术形式,感受各个艺术独特的表现力,提高幼儿的`艺术表现力。
2、欣赏李玉刚歌曲《新贵妃醉酒》,感受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艺术形式结合的魅力。
附录:中国戏曲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360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戏曲剧种约有360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他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坠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篇5:《艺术操作》阅读答案
《艺术操作》阅读答案
艺术操作是艺术创造才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艺术意象的生产过程中,艺术操作一方面是意象形成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又赋予意象以最终的形式符号,将意象孕育的成果物化为现实的可传达的艺术品。表面看来,艺术操作纯然是一种外在的技艺,实际不然。在艺术家准备操作时,心中的意象不一定已经非常清晰、完善,靠着操作运动,意象才逐渐鲜明、完整并得以最后定型、完成。郑板桥讲他画竹的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霜气皆浮动于疏枝密枝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非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胸中之竹”之所以不同于“眼中之竹”,是因为经过了艺术家的意象孕育和改造,这一目了然;而“手中之竹”又不同于“胸中之竹”,则常为人忽视。其实,这是艺术家把心中孕育的意象用艺术操作加以表达并且用特定形式符号将之凝定下来。因此,不能轻视艺术操作,它是意象孕育的继续与完成。
艺术操作是意象创造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深化,人们应当重视艺术操作中的技能,因为所有的艺术操作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作为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离不开特定的技能的。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艺术操作就是艺术技能的运用与发挥。
各种不同门类的艺术,由于其形式符号及传达媒介的不同,各有不同的操作和技能。对于外行,由于不能掌握其操作技能,就不可能进入艺术的创作过程,即使有了“胸中之竹”,也变不成“手中之竹”。因此,操作技能是艺术创作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然而,如果离开艺术意象的创作过程,孤立地追求操作技能,就会沦为匠艺。如一些广告画,就技能角度看,是符合“画”的要求的,然而缺乏艺术不可少的灵气,所以算不上真正的艺术。这就涉及艺术创造中“技”与“道”的关系问题。
这里所谓的“道”是指艺术创造过程中自由无碍、充满生气的最高境界。操作技能经过长期训练,娴熟自如,艺术家就能将它们化为自己的血肉,与对象世界亲密无间,从而进入“道”的自由境界。《庄子》记载孔子见佝偻者承蜩(知了)就像检东西一样简单,便问其道。佝偻者答曰,他是经过长期的技能锻炼,并专心致志,从而达到这种境界的。在这种专注状态中,粘知了仿佛不需要技能,只需要粘就行了。这就是技、道合一的境界。这个思想在《庄子》的另一个故事“庖丁解牛”中也体现出来。它告诉人们,主体在技能之中,是可以探索到“道”的真谛的。也就是说,主体在技能的操作中,是可以体悟、把握“道”并进而达到“道”的。
“技”与“道”是相通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道”可以通过“技”体现出来,“技”也可以在高度娴熟时达于“道”。通过长期刻苦锻炼而达于“道”的技能,能将心中所感受的立即转化为手中所操作的',这就是古代书画理论所讲的“心手相应”。心与手之间达到了这种自由和谐,也就意味着消除了“道”与“技”的界限。一切优秀的艺术家毕生所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艺术创造的至高境界。
(摘编自《美学原理》,蒋孔阳主编)
1.下列关于艺术创造中“技”与“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操作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作为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离不开特定的“技”。
B.不同门类的艺术各有不同的“技”,如绘画和文学创作的“技”是不同的。
C.“道”是艺术创作的至高境界,郑板桥绘画的“胸中之竹”属于这一境界。
D.长期刻苦训练并专心致志,能使“技”转化为“道”,即“技”“道”合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意象形成、将意象孕育的成果物化为现实的可传达的艺术品都和艺术操作密切相关。
B.“手中之竹”是艺术家把“眼中之竹”用特定形式符号凝定下来的成型的作品。
C.艺术操作是意象创造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深化,是意象孕育的继续与完成。
D.一些广告画缺乏艺术不可少的灵气,原因之一就是离开了艺术意象的创作过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操作既是一种外在的技艺,也是意象逐渐鲜明、完整并定型、完成的凭借。
B.《庄子》中记载的粘知了的佝偻者和解牛的庖丁都进入了“道”的自由境界。
C.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主体只要操作和发挥就可以体悟、把握并进而达到“道”。
D.“心手相应”是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家毕生追求的一种艺术创造的至高境界。
试题答案:
1.C。【解析】艺术创作的至高境界是“消除了‘道’与‘技’的界限”;“胸中之竹”只是心中的意象,它不属于“道”。
2.B。【解析】“眼中之竹”应为“胸中之竹”。文中说“这是艺术家把心中孕育的意象用艺术操作加以表达并且用特定形式符号将之凝定下来”,“心中孕育的意象”对应的是“胸中之竹”。
3.C。【解析】缺少“主体在技能之中”这个前提,“只要……就……”太绝对。
篇6:《古琴艺术》阅读答案
吴钊
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因琴相知、因人绝弦的千古美谈,讴歌了超越现实存在的心灵沟通,在被后世传诵数千年的岁月中,每每会激起“天下谁人能识君”的深深感叹。
古琴艺术集中体现了中国音乐体系的基本特征,构成了华夏民族音乐审美的核心,经过两千载岁月浸润而臻于完善,已成为再现中华传统艺术风貌、重拾传统文化记忆、传承民族文化血脉的重要精神遗产。
古琴艺术与中国其他传统器乐艺术形式相比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律学、乐学、斫琴工艺、演奏技巧、传承方式以及哲学、文学、社会生活等领域都具有突出的高雅文化特点。
相比于传统乐器,古琴琴体形制特殊,制作工艺精致,兼具视觉审美与实用器物的双重价值。历代琴人将古琴每一处结构、每一分尺度都视作自然与生命的浓缩或延展。在传世名琴的琴腹、琴底等处,多见类似画作之上的题款、刻印,无论是作为寄情寓志,还是作为操弄之后的闲暇把玩,都体现出琴人对古琴所特有的、非一般乐器所能比拟的文化情感。
现存的传统古琴曲目约有三千余首,在标题之下多有提示性的解题。从思想内涵来看,基本可以归在儒、释、道三家以及清谈玄学的范畴之内,其表现形式多借写景、叙事完单抒情。
与其他传统音乐多用工尺谱标记音高与节奏的方式不同,古琴谱记载的M弹奏时的定调、弦序、徽位以及左右手指法、奏法,而不记节拍节奏。现藏于日本的“文字谱”《碣石调幽兰》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乐谱,其用汉字详细描述的记谱方式像是一份加密文件,缺少古琴这一“密码本”,是无法从中读出鲁乐的。
繁琐的记谱在唐代得以简化,减字谱沿用至今已逾千年,具有简便易学与记录音位、手法详尽的优点。也正是由于琴谱是一种只记录音高和弹奏手法的指位谱,因而这一古琴秘笈须通过师徒之间的口耳相传才能完整地传承旋律。
琴谱不记节拍节奏的特点,也使得据谱演奏古琴充满创造性与灵活性,这一特殊的过程被称为“打谱”,是传承古琴音乐的重要方式。两千年来,琴人通过“打谱”的方式,不断地在古老的琴乐艺术中注入新鲜的血液,充分体现了琴人在处理“口传心授”与“依谱寻声”、流派传统与琴人个性等关系方面的经验与智慧,使得传统乐曲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独有的传承方式使古琴艺术既保持了原有的风姿,又展示出容纳百川的'情怀,使得这条开放的前进的河流,承载了数以千年的积淀,缓缓流至今日。
古琴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品格,无论是清微淡远,还是中正平和,传达出由感官愉悦到情感愉悦以至培养情操的不同审美诉求。作为文人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弹琴有助于找到静雅与畅达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反映了中国传统文人独特的情感追求,琴人将艺术、人生、理想等情感内涵融入指端,以求得知音与共鸣。
(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琴艺术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艺术品格,是传承民族文化的精神遗产。
B.在古琴的琴腹、琴底等处,常见体现琴人特有的文化情感的题款、刻印。
C.古琴琴谱不记节拍节奏,难以直接视唱,只有依托古琴,才能读出音乐。
D.琴人在演奏古琴时之所以能够“打谱”,是因为古琴琴谱是一种指位谱。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知音的故事有力地论证演奏古琴是中国传统文人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B.文章从多个方面将古琴艺术和传统器乐艺术作了比较,阐述了古琴艺术的特点。
C.文章以“文字谱”《碣石调幽兰》为例,论述了古琴琴谱记谱方式的独特性。
D.对于古琴琴谱,文章先交代记载内容,再从旋律传承和演奏两个层面加以分析。
3.古琴艺术反映了中国传统文人哪些情感追求?请联系全文简要概括。(6分)
答案:
1.(3分)B(应为“传世名琴气)。
2.(3分)A(“知音的故事”是用来引出论题,不是用于论证的。)
3.(6分)
①追求知音与共鸣;
②追求高雅情致;
③追求自然与生命的永恒;
④追求兼容并包的开放精神;
⑤追求清微淡远、中正平和的艺术品格。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篇7:新艺术阅读及答案
丰子恺
①世间盛传新艺术这个名词,浅虑的人,就在现在的新艺术与过去的旧艺术之间划了一条不可超越的界限,以为过去的都是无用的废物了。其实并不如此。艺术的分新旧,是仅就其表面而说的。艺术的表面跟了时代而逐渐变相,现在的为新,过去的为旧;但艺术的心是永远不变的,这犹如人的服装因了各时代的制度而改样,或为古装,或为时装;但衣服里面的肉体是不变的。脱去了衣服,古人与今人都是同样的人,无所谓古今。同理,不拘泥其表面,而接触其内部的精神,艺术也是不变的,无所谓新艺术与旧艺术的。
②艺术的心不变,故艺术可说是常新的。
③大画家,是从自然获得深刻的灵感,而成就其为大画家的。□□各人获得的情形不同,□□其表现的艺术样式也不同,□□绘画上就有种种的画派。伟大广博的自然,具有种种方面。从自然的形象方面获得灵感,而创作绘画,便成为写实派;从自然的色彩方面获得灵感,而创作绘画,便成为印象派;从自然的构成方面获得灵感,而创作绘画,便成为了表现派。各派时代不同,表现异样;但在对于自然的灵感这一点上,各派画家是相同的。
④现今的艺术界中,流行着表现派的画风。有一班青年的艺人,以为表现主义是二十世纪的特产,这才适合于二十世纪新青年的精神;于是大家做了塞尚与马蒂斯的崇拜者。提起笔来,就在画布上飞舞线条,夸弄主观,以为非此便不新,非新便不是二十世纪的青年艺术家了。这是浅见。他们没有完备健全的艺术的心,他们所见的是艺术的表面。他们的艺术,犹如一个服装时髦而体格不健全的人。这人无论如何讲究服装,终于妆不出好看的模样来。反之,若先有了强健丰满的体格,则无论着何种服装,都有精神,正不必拘泥于老式与时髦了。
⑤这所谓体格,在艺术上便是艺术的心。何谓艺术的心?简言之,就是前述的灵感。
⑥艺术创作的时候,必先从某自然中获得一种灵感,然后从事表现。全无何等灵感而动手刻画描写,其工作不成为艺术,而仅为匠人之事。倘学画的人只知多描,学诗的人只知多作,而皆闲却了用心用眼的功夫,其事业便舍本而逐末,而事倍功半了。在艺术创作上,灵感为主,而表现为从;即观察为主,而描写为从;亦即眼为主而手为从。故勤描写生,不如多观自然;勤调平仄,不如多读书籍。胸襟既广,眼力既高,手笔自然会进步而超越起来。所以古人学画,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训话。可知艺术完全是心灵的事业,不是技巧的功夫。西洋有格言道:
凡艺术是技术;但仅乎技术,不是艺术。
⑦仅乎技术不是艺术,即必须在技术上再加一种他物,然后成为艺术。这他物便是艺术的心。有技术而没有艺术的心,不能成为艺术;有艺术的心而没有技术,亦不能成为艺术。但两者比较起来,在人生的意义上,后者远胜于前者了。因为有艺术的心而没有技术的人,虽然未尝描画吟诗,但其人必有芬芳悱恻之怀,光明磊落之心,而为可敬可爱之人。若反之,有技术而没有艺术的心,则其人不啻一架无情的机械了。于此可知艺术的心的可贵。
⑧日本已故文学家夏目漱石在其《旅宿》中有这样的话:诗思不落纸,而铿锵之音,起于胸中。丹青不向画架涂抹,而五彩绚烂,自映心眼。但能如是观看所处之世,而在灵台方寸之镜箱中摄取浇季溷浊之俗世之清丽之影,足矣,故无声之诗人虽无一句,无色的画家虽无尺縑,但其能如是观看人生,其能解脱烦恼,其能如是出入于清净界,以及其能建此不同不二之乾坤,其能扫荡我利私欲之羁绊较千金之子、万乘之君、一切俗界之宠儿为幸福也。
⑨这里所谓解脱烦恼、出入于清净界、建此不同不二之乾坤、扫荡我利私欲诸点,皆艺术的心所独到的境地。艺术的高贵的超现实性,即在于此。高尚的艺术,所以能千古不朽而常新者,正为其具有这高贵的超现实性的原故。
⑩故研究艺术,宜先开拓胸境,培植这艺术的心。心广则眼自明净,于是尘俗的世间,在你眼中常见其为新鲜的现象;而一切艺术,在你也能见其常新的不朽性,而无所谓新艺术与旧艺术的分别了。
1.艺术的心在文中的意思和表现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2分)
2.依据文章的意思,填入第③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然而 而且 因此 B.如果 那么 所以
C.假使 那么 于是 D.但是 因而 所以
3.简析第④段比喻论证的.表达效果。(3分)
4.对艺术与技术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凡艺术作品,是以技术为支撑的。
B.画家只有技术,其作品不一定是艺术。
C.艺术的心是由技术到艺术的桥梁。
D.在人生的意义上,艺术的心比技术重要。
5.第⑧段作者引述夏目漱石的话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结合文章结构,分析作者是怎样论述无所谓新艺术与旧艺术的分别的。(4分)
参考答案:(16分)
1.(2分)灵感 常新
2.(2分)D
3.(3分)以服装时髦而体格不健全的人比喻盲目崇拜表现派而夸弄主观的青年艺术家,形象地显现出他们的不健全,从而论证艺术的心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
4.(3分)B
5.(2分)证明艺术家具备了艺术的心,就能够摈弃俗念,达到常新而高贵境地的观点;引出下文对艺术的心的进一步论证。
6.(4分)首先引述现象,为新艺术正名,从而指出新、旧艺术就其内在的精神没区别;接着界定新艺术的内涵,需灵感,要常新;然后进一层论述要用心用眼,培植艺术的心,达到超现实的高贵;最后照应开头总结全文,强调开拓胸怀,实现艺术的常新不朽。
篇8:京剧打渔杀家阅读及答案
打渔杀家(节选)
[丁郎上]
丁郎 离了家下,来到河下。哪只是萧恩的船哪?——萧恩哪,萧恩!
李俊 啊,萧兄,岸上有人唤你。
萧恩 哦,有人唤我。(一望,下船)哦,原来是丁郎哥,到此何事?
丁郎 催讨渔税银子来啦!
萧恩 嗳,这几日天旱水浅,鱼不上网。改日有钱,送上府去就是。
丁郎 话倒是两句好话。可是有钱可想着给我们送去,别让我们一趟一趟地白跑,跑坏了鞋还得自个儿掏钱买。
萧恩 难为你了。
[萧恩上船]
李俊 做甚么的?
萧恩 催讨渔税的。
李俊 待我来问他几句。
萧恩 不要与他致气。
李俊 晓得了。——呔!回来!
丁郎 喝,出来挡横儿的啦。——回来啦,你有甚么说的?
李俊 我来问你,你前来做甚?
丁郎 奉了我家员外爷之命,前来催讨渔税银子。
李俊 我来问你,这渔税银子,可有圣上旨意?
丁郎 没有。
李俊 户部公文?
丁郎 也没有。
李俊 凭着何来?
丁郎 乃是本县的太爷当堂所断。
李俊 敢是那吕子秋?
丁郎 要你叫“太爷”! 新课标第一网
李俊 你回去对他们言讲,从今以后,渔税银子免了便罢……
丁郎 要是不免呢?
李俊 如若不免,在大街之上,撞着于俺,有些个不便哪!
丁郎 喝,口气不小哇!你这么横!你叫甚么名字?
李俊 混江龙李俊。
丁郎 混江龙李俊就是你呀?
李俊 不错!你要怎样?
萧恩(劝阻)不要与他致气呀。
丁郎 你接着我的吧!
李俊 哼!
[注]以上文字节选自京剧《打渔杀家》。《打渔杀家》,又名《庆顶珠》《讨渔税》,是戏曲传统剧目之一。京剧、汉剧、秦腔等许多剧种都有这个剧目。剧情梗概:梁山好汉阮小七在起义失败后化名萧恩,重操旧业,与女儿桂英打鱼为生,他本想平安度日,却因恶霸丁员外勾结贪官吕子秋一再勒索渔税、欺压渔民,而忍无可忍,奋起反抗,杀死丁员外。演出全本时,尚有官兵捉拿萧恩父女,萧恩自尽,桂英投水遇救,最后与梁山好汉花荣之子花逢春成亲的情节。
1、分析剧中人物形象。
萧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剧中所表现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李俊的质问中,你发现这渔税银子有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片段的精彩之处在于人物的对白,试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两个《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
篇9:京剧打渔杀家阅读及答案
1、萧恩:一再地忍让,委曲求全,表现出他的懦弱。
丁郎:典型的`狗腿子形象,蛮不讲理,凶狠。 李俊:一身正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2、贪官勒索渔税银子,逼迫渔民无法生存,表现了地主恶霸与渔民的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3、渔税银子既无圣上旨意,又无官府的公文,纯粹是胡乱收取,增加渔民负担,揭露了渔税银子收得无理。
4、节选部分中丁郎的话蛮不讲理,充满威胁;李俊的话绵里藏针,话中有话。两人在对话中交锋,剑拔弩张,各不相让,表现了丁郎的凶恶和李俊的强硬。
5、武松、宋江、扈三娘、孙二娘等等
篇10:京剧密码的阅读理解及答案
京剧密码的阅读理解及答案
【原文】
京剧密码
①京剧,常被人们称为“国粹”,几百年来长盛不衰。剧中演员的一唱一念、一招一式、一颦一笑,无不富有意蕴、耐人寻味。【殊不知这百转千回的表演,却凝结了京剧演员几年乃至十几年的“功夫”。】
②京剧在其形成之初,便有了可遵循的基本法,并传承发扬至今,所谓“四法五功”,即唱、念、做、打与身、眼、手、法、步。
③唱即唱功,讲究的是字正腔圆、吐字清楚,把节奏、旋律、感情、语气自然地融为一体。念也称道白,在梨园行里有“千斤话白四两唱”之说,可见念功在京剧舞台上的重要性。做,指的是身段表演,无论是开门、关门还是上下楼梯,在京剧中一举一动都要有章有法。【上个世纪40年代的上海,程砚秋与梅兰芳对台唱戏。程先生的水袖翻舞,如行云流水;梅先生的卧鱼完美得亦是举座叫好。】打叫把子功,俗称打把子。不过,京剧中的打讲求的是绵软,不能伤人。把子功的最高境界是要求演员打出戏来、打出语言,而非单纯卖弄武功。
④“五功”里的手法,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手势,又分为指、掌、拳。旦角使的是兰花式。在京剧表演中,演员的手要始终保持弧形运动,力道要刚柔适中。眼睛是京剧演员表达喜、怒、忧、思、悲、恐、惊的重要工具。因此练眼神是每个科班演员必须经历的课程。练眼神首先要练集中,不能游离。以前,人们用的法子是一张白纸上面画一个黑点,然后在黑点旁边再画一些灰色的小点,后生们就一直盯着黑点看,直到黑点旁边的灰点在视野里完全消失,才算是练到家了。身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身段。由于京剧舞台表演受时空限制,为了让观众清楚地看到角色表达的东西,演员们会充分运用身体动作,夸大表演。【在京剧舞台上有一个“四欲法则”,即“欲进先退”、“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放先收”,就是对这种表演方式的总结归纳。】步法就是京剧舞台上所用的各种台步,如圆场、醉步。步法在京剧中很有讲究,什么行当穿什么衣服,走什么步法都是不同。花脸走虎形步,老旦走牛形步,武丑走鸡形步,方巾丑走象形步,彩旦走鸭形步……京剧的表演是以“程式”为基础的。唱腔的板式、场面的锣鼓经、各种舞蹈化的动作,就连演员在台上和伴奏乐队互相联系的手势,都有固定程式。“程式”在京剧表演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法”的基础上,演员可以尽情地发挥表演才能,一出《玉堂春》,“四大名旦”表演起来,各有特色。只有在“程式”(共性)的基础上,演员的表演才能(个性)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出来。
⑤京剧舞台上有几千出戏,数不清的花脸角色,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一套画法,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脸谱。脸谱看起来五颜六色、五花八门,其实自有一套章法。最初的时候,脸谱只是为了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和面部纹理,以表现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可是到后来,脸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到深,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了。
⑥如果说京剧是一门夸张的写意艺术,那么京剧服装就是夸张的写意服装。它不受现实生活中一般逻辑的规范和限制,而是运用象征、变形等夸张手段,设计各类人物的服装,以服务于舞台美学和人物的身份、性格。
⑦【京剧的戏服大致分为五大类,即蟒、靠、帔、褶、衣。】“蟒”是行话,京剧里帝王将相和后妃穿的大都是蟒袍。“靠”就是人们观念中的“铠甲”。武将扎上“靠”,给人一种威风凛凛、气宇轩昂的感觉。“帔”即对襟长袍。绣有团龙团凤图案的黄帔是皇帝、后妃、公主穿的;宰相、重臣、绅士、夫人等穿的帔,一般绣着鹤、鹿、牡丹、花卉等图案;状元登科和喜娘拜礼时穿的.是大红绣花帔;一般文人学士穿素帔。“褶”在戏服中,属于便服,不论哪个行当或哪种身份的人物都可以穿。旦角的褶子为对襟,略短。绣有飞鸟、蝴蝶、花卉等图案的褶子称为花褶子;没有刺绣的,就叫作素褶子。下层人物也各有专门衣服,渔家、堂倌、书童穿的是对襟的粗布衣裤,僧人、道人穿的是八卦衣、法衣……所以京剧人物一出场,观众就能对他的年龄、社会地位、生活状况和人品等有个大体的判断。
(选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月)
【问题】
9.本文揭示的“京剧密码”主要有哪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10.第②段的画线句用什么方法来解释京剧中的“做功”的?你觉得有什么作用?(3分)
1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请任选一句作简要分析。(2分)
①殊不知这百转千回的表演,却凝结了京剧演员几年乃至十几年的“功夫”。
②京剧的戏服大致分为五大类,即蟒、靠、帔、褶、衣。
我选【 】我的分析:【 】
12.第④段画线句中说“就是对这种表演方式的总结归纳”,请问“这种表演方式”具体指哪种表演方式?(2分)
13.你能说说自己家乡的一种颇有知名度的艺术门类吗?勇敢地来尝试一次,请说说它的特
色,不要超过50字。(3分)
【参考答案】
9.“四法五功”,即唱、念、做、打与身、眼、手、法、步;京剧脸谱;京剧戏服。(3分)
10.举例子、作比较,说明“做功”即“身段表演”都有章有法,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令人
信服。(两种说明方法各0.5分,联系文章关键信息1分,说明方法的普遍作用得1分)
11.①“凝结”即“凝聚”,说明京剧演员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苦磨练才拥有了出神入化的表演功力,使得舞台上的表演很有韵味。该词用得十分准确而有分量。
②“大致”即京剧戏服中列繁多,只是宽泛地概括和归纳,并不是全部或准确地概括。用得很准确、周密。(分析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得1分,作用得1分)
12.由于京剧舞台表演受时空限制,为了让观众清楚地看到角色表达的东西,演员们会充分运用身体动作,夸大表演。(2分)
13.略。戏剧、剪纸等民间艺术均可以介绍,只要抓住了鲜明的特征就算是成功。语言表达得1分。
篇11:京剧打渔杀家阅读答案
京剧打渔杀家阅读答案
京剧打渔杀家(节选)阅读答案
[丁郎上]
丁郎 离了家下,来到河下。哪只是萧恩的船哪?——萧恩哪,萧恩!
李俊 啊,萧兄,岸上有人唤你。
萧恩 哦,有人唤我。(一望,下船)哦,原来是丁郎哥,到此何事?
丁郎 催讨渔税银子来啦!
萧恩 嗳,这几日天旱水浅,鱼不上网。改日有钱,送上府去就是。
丁郎 话倒是两句好话。可是有钱可想着给我们送去,别让我们一趟一趟地白跑,跑坏了鞋还得自个儿掏钱买。
萧恩 难为你了。
[萧恩上船]
李俊 做甚么的?
萧恩 催讨渔税的。
李俊 待我来问他几句。
萧恩 不要与他致气。
李俊 晓得了。——呔!回来!
丁郎 喝,出来挡横儿的啦。——回来啦,你有甚么说的?
李俊 我来问你,你前来做甚?
丁郎 奉了我家员外爷之命,前来催讨渔税银子。
李俊 我来问你,这渔税银子,可有圣上旨意?
丁郎 没有。
李俊 户部公文?
丁郎 也没有。
李俊 凭着何来?
丁郎 乃是本县的太爷当堂所断。
李俊 敢是那吕子秋?
丁郎 要你叫“太爷”! 新课标第一网
李俊 你回去对他们言讲,从今以后,渔税银子免了便罢……
丁郎 要是不免呢?
李俊 如若不免,在大街之上,撞着于俺,有些个不便哪!
丁郎 喝,口气不小哇!你这么横!你叫甚么名字?
李俊 混江龙李俊。
丁郎 混江龙李俊就是你呀?
李俊 不错!你要怎样?
萧恩(劝阻)不要与他致气呀。
丁郎 你接着我的吧!
李俊 哼!
[注]以上文字节选自京剧《打渔杀家》。《打渔杀家》,又名《庆顶珠》《讨渔税》,是戏曲传统剧目之一。京剧、汉剧、秦腔等许多剧种都有这个剧目。剧情梗概:梁山好汉阮小七在起义失败后化名萧恩,重操旧业,与女儿桂英打鱼为生,他本想平安度日,却因恶霸丁员外勾结贪官吕子秋一再勒索渔税、欺压渔民,而忍无可忍,奋起反抗,杀死丁员外。演出全本时,尚有官兵捉拿萧恩父女,萧恩自尽,桂英投水遇救,最后与梁山好汉花荣之子花逢春成亲的情节。
1、分析剧中人物形象。
萧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剧中所表现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李俊的质问中,你发现这渔税银子有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片段的精彩之处在于人物的对白,试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两个《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
《打渔杀家》节选参考答案:
1、萧恩:一再地忍让,委曲求全,表现出他的懦弱。
丁郎:典型的狗腿子形象,蛮不讲理,凶狠。 李俊:一身正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2、贪官勒索渔税银子,逼迫渔民无法生存,表现了地主恶霸与渔民的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3、渔税银子既无圣上旨意,又无官府的公文,纯粹是胡乱收取,增加渔民负担,揭露了渔税银子收得无理。
4、节选部分中丁郎的话蛮不讲理,充满威胁;李俊的话绵里藏针,话中有话。两人在对话中交锋,剑拔弩张,各不相让,表现了丁郎的凶恶和李俊的强硬。
5、武松、宋江、扈三娘、孙二娘等等
★ 《轻放》阅读答案
★ 苏武传教学设计
【京剧艺术的使者阅读答案(精选11篇)】相关文章:
高二语文《苏武传》教案2022-12-02
学会倾听演讲稿2023-05-25
高中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2023-04-01
苏武传原文答案及翻译2024-02-07
艾青:《黎明的通知》2024-01-06
交往的艺术演讲稿2022-09-24
苟无民何以有君阅读答案2023-05-15
“杨选,字以公,章丘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2-09-17
《廉颇蔺相如列传》 阅读答案附译文2022-05-24
东坡先生墓志铭阅读答案附翻译202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