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告子下》阅读答案文及译文

时间:2022-05-02 20:48:56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尔沁没有科”为你分享9篇“《孟子·告子下》阅读答案文及译文”,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孟子·告子下》阅读答案文及译文

篇1:《孟子·告子下》阅读答案文及译文

《孟子·告子下》阅读答案文及译文

白圭曰:“丹之治水①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②。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选自《孟子·告子下》)

【注】①丹之治水:白圭,名丹,字圭,战国时水利专家,其治水主要在于筑堤塞穴。②壑:本义为沟壑,这里扩大指受水处。

1.白圭治水与大禹治水两者有何不同?(2分)

2.简要分析材料中所体现出的孟子的有关思想。(3分)

参考答案

1.白圭治水筑堤塞穴,让水流入邻国;大禹治水顺应水性,让水流入四海。(2分。每点1分,意思接近也可给分。如只回答“以四海为壑”“以邻国为壑”的,总给1分)

2.①民本思想。(1分,答“以人为本”“以百姓利益为本”也可给分)②孟子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认为统治者的德行很重要,所以孟子肯定大禹将水导入四海,于人无害且造福人民的做法,而否定白圭将水堵塞之后流向邻国从而嫁祸于人,损人利己的做法。(2分,分配给两个点,正面和反面。如果是只答出“孟子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认为统治者的德行很重要,”是从正面讲的,给1分) (共3分)

【注释】

①丹之治水:白圭治水的方法,据《韩非子·喻老篇》记载,主要在于筑堤塞穴,所以孟子要指责他“以邻国为壑”。②壑(he):本义为沟壑, 这里扩大指受水处。③洚(jiang):大水泛滥。

【参考译文】

白圭说:“我治理水比大禹还强。”孟子说:“你错了。大禹治理水患,是顺着水的本性而疏导,所以使水流注于四海。如今你却使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水逆流而行叫做洚水--洚水就是洪水——是仁慈的人厌恶的。你错了。”

【读解】

从方法上说,大禹治水顺应水性,重在疏导;白圭治水却高筑堤防,重在堵塞。

从效果上说,大禹最终将水导入四海,而白圭却把水堵塞后流向邻国。导入四海造福人民而于人无害,流向邻国则是损人利己,仁者厌恶的行为。

所以孟子一再说:“你错了。”并不承认白圭治水有什么了不起,更不用说超过大禹了。

从白圭治水“以邻国为壑”联想到我们生活中“以邻为壑”的现象,那可真是比比皆是,举不胜举的了。比如说,一个普遍现象是,自己家里装修得非常豪华舒适,干净得一尘不染,但却把垃圾桶垃圾袋放在与邻居共用的楼道里;自己家里的花岗石地面或木地板或纯羊毛地毯要保持清洁,却把一家人乃至客人的臭鞋子都堆在门外楼道上摆展览,让上上下下的`邻居都在鞋阵中捂鼻而行。这只是最为常见最为普遍的生活小事,至于那商家之间的竞争,同事之间的勾心斗角,政治斗争中的你死我活,“以邻为壑”的手段更是无所不用其极。总而言之就是一种损人利己,嫁祸于人的行为。

当然,你知道“以邻为壑”,人家也同样知道“以邻为壑”,结果是人人都成了“邻”,成了“壑”,到时候,也就没有一处干净,没有一处不受灾害了。由此看来,“以邻为壑”的最终结果是害人害己。所以,还是收起这种“仁人所恶”的“以邻为壑”手段,“以邻为友”,大家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的好。

篇2:孟子告子下阅读答案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 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 过,然后能改;困 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 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篇3:孟子告子下阅读答案

【乙】夫学者所以求益①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②长者,轻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雠敌,恶之如鸱枭⑤。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释:①求益:求得长进。②凌忽:凌,欺侮;忽,轻视。③同列:同辈。④疾之:怨恨他。⑤鸱枭(chīxiāo):古人认为这是两种恶鸟。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孙叔敖举于海 (举:被举用,被选拔)

B.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劳:劳动)

C. 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D. 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慢:怠慢)

10.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

A. 恶之如鸱枭

B.辍耕之垄上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醉翁之意不在酒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孟子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B. 【甲】文中,孟子通过历史人物的事例阐述了人才要在逆境中造就的道理。

C. 【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没有法家拂士,没有敌国外患,国家就兴盛了。

D. 【乙】文中,作者批评了那些有一点学问就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求学着。

12.对【乙】文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像这样因为学问而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去学习。

B.像这样因为学问而损害自己,还不如没有学问。

C.既然自己把学问给损害了,还不如没有学问。

D.既然这样用学习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去学习。

13.把“文言文阅读” 【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参考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答案 B D C  B

13、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要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故”“是人”“苦”各1分,大意1分)

篇4:《孟子·告子下》阅读及答案参考

《孟子·告子下》阅读及答案参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孟子·告子下》)

孟子在文中提出什么观点?联系实际进行分析。(3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观点:损人利己是一种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恶劣作风。

分析:从方法上说,大禹治水顺应水性,重在疏导;白圭治水却高筑堤防,重在堵塞。从效果上说,大禹最终将水导入四海,而白圭却把水堵塞后流向邻国。导入四海造福人民而于人无害,流向邻国则是损人利己,仁者厌恶的行为。

所以孟子一再说:“你错了。”并不承认白圭治水有什么了不起,更不用说超过大禹了。从白圭治水“以邻国为壑”联想到我们生活中“以邻为壑”的现象,那可真是比比皆是,举不胜举了。比如说,一个普遍现象是,自己家里装修得非常豪华舒适,干净得一尘不染,但却把垃圾桶、垃圾袋放在与邻居共用的楼道里;自己家里的花岗石地面或木地板或纯羊毛地毯要保持清洁,却把一家人乃至客人的臭鞋子都堆在门外楼道上,让上上下下的.邻居都捂鼻而行。这只是最为常见最为普遍的生活小事,至于那商家之间的竞争,同事之间的勾心斗角,政治斗争中的你死我活,“以邻为壑”的手段更是无所不用其极。总而言之就是一种损人利己,嫁祸于人的行为.

附【译文】

白圭说:“我治理水患比大禹还强。”

孟子说:“你错了。大禹治理水患,是顺着水的本性而疏导,所以使水流入四海。如今你却使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水逆流而行叫做洚水。洚水就是洪水——是仁慈的人所厌恶的。你错了。”

篇5:《孟子·告子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孟子·告子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文: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

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

24、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1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

③吴既赦越 ( ) ④与百姓同其劳( )

26、翻译下列句子。(2分)

女忘会稽之耻邪?

27、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来概括其主要内容。(3分)

参考答案

24、舜/发于/畎亩之中(1分)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 通“增”,增加 ② 犯错误 ③ 赦免 ④ 劳动

26、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 (2分)

27、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 (意近即可) (1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分) 卧薪尝胆(1分)

二: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

(1)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意译亦可)

4、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项是[AD]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篇6:孟子·告子下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孟子·告子下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孟子是_____时期思想家,《孟子》是_________家经典著作。(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 )空乏其身( )

衡于虑( ) 而后喻( )

小题3:唐代名臣魏徵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儆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简单说明 。(3分)

小题5:孟子认为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和 行 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战国.儒家

小题2:田间,田地使受贫困之苦 通横,梗塞,不顺了解,明白

小题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4:是下联的意思。微祸给人带来内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让人奋起而有所作为,这正是福人之处。

小题5:略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孟子文学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牢记此类知识点。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根据材料意思,把握关键句子即可。

小题4: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根据句子含义回答即可。

小题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联系实际,结合本文,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篇7:《孟子.告子上》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文选段,完成小题。

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篇8:《孟子.告子上》阅读答案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3分)

(1)今夫弈之为数 ( )

(2)使弈秋诲二人弈 ( )

(3)为是其智弗若与 ( )

小题2:翻译句子(4分)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小题3:文中画线句可以概括成一个成语,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选段列举“学弈”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技艺(2)教导(3)通“谓”

小题2:(1)弈秋,是全国闻名的下棋能手。

(2)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

小题3:一曝十寒

小题4: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篇9:《孟子告子上》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孟子告子上》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并回答问题。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暴( )奕( )鸿鹄( )缴( )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⑴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______”通“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有为者辟若掘井 “______”通“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______”通“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通“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______”通“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也”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A.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B.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C.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D.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E.曰:非然也

4.下列加粗字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B.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C.以至仁伐至不仁

D.何其血之流杵也

5.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段首以“天下易生之物”为例,说明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B.接下来又以“奕秋诲二人奕”之事为例,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

C.“奕之为数,小数也”一句的交代是有言外之意的`,即学习小的技艺尚且如此,学习大的技艺便更如此了。

D.这个小故事将学“奕”的二人对比来写,说理性很强,突出后者学不如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智弗若”。

6.翻译:

⑴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pù yì hú zhuó

2.⑴“暴”通“曝”,意思:晒

⑵“辟”通“譬”,意思:比如

⑶“奕”通“弈”,意思:围棋

⑷“知”通“智”,意思:聪明

⑸“原”通“源”,意思:水源

3.C

4.B

5.D

6.⑴其中的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奕秋所讲的。

⑵这是因为(不专心学习的)这个人的智力不如(专心学习的)那个人的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孟子·告子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节原文及其翻译

孟子名人名言

《孟子》的教案

学弈原文翻译及注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的翻译

孟子名言座右铭摘抄

孟子的仁政的理解、参政方式

孟子的名言名句集绵

关于精典高考作文开头介绍

《孟子·告子下》阅读答案文及译文
《《孟子·告子下》阅读答案文及译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孟子·告子下》阅读答案文及译文(集锦9篇)】相关文章:

孟子名句2023-07-03

生于忧患翻译2023-07-03

古文言文传记的范文2023-05-1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及原文2022-08-28

孟子的名言摘抄2023-04-29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翻译2024-01-05

国学美文经典名句2023-09-26

孟子关于励志的句子2023-10-30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学生演讲稿2022-08-17

文言文名言警句励志202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