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崇与王桤争豪》阅读答案(精选12篇)由网友“Laaaaary”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石崇与王桤争豪》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石崇与王桤争豪》阅读答案
石崇与王恺争豪①,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②,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③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④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⑤,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⑥。恺罔然自失。
导读:石崇,一个较高级的封建社会官员,竟富甲天下,试问钱从何来,不问自知。而作为一国之君的武帝,不仅不管,反而帮助王恺与之斗富争豪,正如孟子所云“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
注释:①石崇与王恺争豪:石崇和王恺争比豪富。石崇,宇季伦,西晋人,是当时最大的富豪。王恺,字君夫,官至后军将军。②武帝,恺之甥也: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武帝,晋开国君王司马炎。③如意:一种供赏玩之物。④疾:同“嫉”,嫉忌。⑤条干绝世:枝条树干世上少见。⑥如恺许比甚众:像王恺那样的非常之多。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 )
2.恺以示崇,崇视讫( )
3.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 )
4.如恺许比甚众,恺罔然自失( )
二、翻译
1.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描写石崇与王恺争豪,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的方法。
篇2:《石崇与王桤争豪》阅读答案
石崇与王恺比富,双方都极力地把穿着、车马装饰得豪华奇丽;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晋武帝曾经把高二尺多的'一棵珊瑚树赐给王恺,枝杈伸张着,世上很少有能比得上它的。王恺给石崇看,石崇看罢,用铁如意一敲,随即就碎了。王恺既惋惜,又认为石崇嫉妒自己的宝贝,变了脸色,声音严厉。石崇说:“不值得生气,现在我就赔你。”于是命左右尽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高的,枝条树干世上少有,光彩夺目的有六七棵,像王恺那样的非常之多。王恺茫然若失。
答案:
一、1.常
2.完
3.尽
4.像同“惘”,迷惘
二、1.石崇与王恺争比豪富,(两家)都极力地把穿着、车马装饰得豪华奇丽。瑚树)枝杈伸张着,世上很少有能比得上它的。
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篇3:《石崇与王桤争豪》阅读及答案
石崇与王恺争豪①,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②,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③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④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⑤,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⑥。恺罔然自失。
导读:石崇,一个较高级的封建社会官员,竟富甲天下,试问钱从何来,不问自知。而作为一国之君的武帝,不仅不管,反而帮助王恺与之斗富争豪,正如孟子所云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
注释 :①石崇与王恺争豪:石崇和王恺争比豪富。石崇,宇季伦,西晋人,是当时最大的富豪。王恺,字君夫,官至后军将军。②武帝,恺之甥也: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武帝,晋开国君王司马炎。③如意:一种供赏玩之物。④疾:同嫉,嫉忌。⑤条干绝世:枝条树干世上少见。⑥如恺许比甚众:像王恺那样的非常之多。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 )
2、恺以示崇,崇视讫( )
3、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 )
4、如恺许比甚众,恺罔然自失( )( )
二、翻译。
1、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描写石崇与王恺争豪,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翻译:
石崇与王恺比富,双方都极力地把穿着、车马装饰得豪华奇丽;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晋武帝曾经把高二尺多的一棵珊瑚树赐给王恺,枝杈伸张着,世上很少有能比得上它的。王恺给石崇看,石崇看罢,用铁如意一敲,随即就碎了。王恺既惋惜,又认为石崇嫉妒自己的宝贝,变了脸色,声音严厉。石崇说:不值得生气,现在我就赔你。于是命左右尽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高的,枝条树干世上少有,光彩夺目的有六七棵,像王恺那样的非常之多。王恺茫然若失。
答案:
一、1、常
2、完
3、尽
4、像 同惘,迷惘
二、1、石崇与王恺争比豪富,(两家)都极力地把穿着、车马装饰得豪华奇丽。瑚树)
2、枝杈伸张着,世上很少有能比得上它的。
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篇4:《石崇与王桤争豪》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石崇与王恺争豪①,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②,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③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④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⑤,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⑥。恺罔然自失。
导读:石崇,一个较高级的封建社会官员,竟富甲天下,试问钱从何来,不问自知。而作为一国之君的武帝,不仅不管,反而帮助王恺与之斗富争豪,正如孟子所云“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
注释 :①石崇与王恺争豪:石崇和王恺争比豪富。石崇,宇季伦,西晋人,是当时最大的富豪。王恺,字君夫,官至后军将军。②武帝,恺之甥也: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武帝,晋开国君王司马炎。③如意:一种供赏玩之物。④疾:同“嫉”,嫉忌。⑤条干(g n)绝世:枝条树干世上少见。⑥如恺许比甚众:像王恺那样的'非常之多。
阅读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 ) 2.恺以示崇,崇视讫( )
3.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 ) 4.如恺许比甚众,恺罔然自失( )( )
二、翻译
1.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2.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三、文中描写石崇与王恺争豪,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的方法。
参考答案:
一、l.常 2.完 3.尽 4.像 同“惘”,迷惘
二、1.石崇与王恺争比豪富,(两家)都极力地把穿着、车马装饰得豪华奇丽。瑚树)枝杈伸张着,世上很少有能比得上它的。
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篇5:石崇与王恺争豪 阅读答案
石崇与王恺争豪 阅读答案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①。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②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以为疾已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③。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④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⑤,甚众。恺惆然⑥自失。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舆服:车辆、冠冕和服装。②铁如意:搔背痒的工具,一端做成灵芝形或云叶形,供观赏。③卿:此处为对对方的称谓。④条干:枝条树干。⑤如恺许比:同王恺那棵珊瑚树差不多相等的。⑥惘然:失意的样子。
1.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
(1) 并穷( ) 绮丽 (2) 尝以( )一珊瑚树
(3)世罕其比( )
2.回答下列问题
(1) 文章通过一略一详两件事来写石崇与王恺争豪,请各用三个字概括。
答: ① ②
(2) 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王恺的珊瑚“世罕其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王恺在珊瑚被击碎后,为何声色甚厉?
(4) 联系后文,我们从石崇击碎珊瑚的举动中,可以看到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5) 文章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
参考答案:
1. ①都 用尽,用来 ②曾经把,左右 ③比得上
2. ⑴ ①击珊瑚 ②展珊瑚 ⑵枝柯扶疏,铺垫 ⑶既惋惜,又以为疾已之宝 ⑷傲慢,又胸有成竹 ⑸反映晋代地主生活的豪华与奢侈
篇6:石崇与王恺争豪原文阅读及翻译
石崇与王恺争豪原文阅读及翻译
原文阅读: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 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 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
翻译译文或注释:
石崇和王恺比赛富有,都竭力用最华丽的`东西来装饰车辆、衣冠。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曾经把 一株两尺来高的珊瑚树赏给王恺,枝叶茂盛纷披,世上最少有珊瑚树比得上它的。王恺拿出它来给石崇看。石崇看完后,用铁如意敲打它,它随手碎了。王恺既惋 惜,又以为石崇妒忌自己的宝贝,脸色严厉地大声指责石崇。石崇说:“不值得懊恨,现在我还给您。”即令左右把自己的珊瑚树统统拿来,有六、七枝高三尺、四 尺,枝条的美好世上绝无仅有,明亮华丽看也看不尽,象王恺这样同等高的珊瑚树很多。王恺心中感到很不舒畅。
篇7:石崇与王恺争豪的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石崇与王恺争豪的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石崇与王恺争豪的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①。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②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以为疾已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③。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④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⑤,甚众。恺惆然⑥自失。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舆服:车辆、冠冕和服装。②铁如意:搔背痒的工具,一端做成灵芝形或云叶形,供观赏。③卿:此处为对对方的`称谓。④条干:枝条树干。⑤如恺许比:同王恺那棵珊瑚树差不多相等的。⑥惘然:失意的样子。
1.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
(1) 并穷( ) 绮丽 (2) 尝以( )一珊瑚树
(3)世罕其比( )
2.回答下列问题
(1) 文章通过一略一详两件事来写石崇与王恺争豪,请各用三个字概括。
答: ① ②
(2) 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王恺的珊瑚世罕其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王恺在珊瑚被击碎后,为何声色甚厉?
(4) 联系后文,我们从石崇击碎珊瑚的举动中,可以看到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5) 文章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
(十五)石崇与王恺争豪 答案
1. ①都 用尽,用来 ②曾经把,左右 ③比得上
2. ⑴ ①击珊瑚 ②展珊瑚 ⑵枝柯扶疏,铺垫 ⑶既惋惜,又以为疾已之宝 ⑷傲慢,又胸有成竹 ⑸反映晋代地主生活的豪华与奢侈
篇8:高中语文《石崇与王恺争豪》原文及译文
高中语文《石崇与王恺争豪》原文及译文
石崇与王恺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者甚众。恺惘然自失。
选自《世说新语·汰侈》
注释
穷:尽,用尽。
绮丽:泛指华丽的物品。
舆服:车辆、冠冕和服装。
尝:曾经。
枝柯:枝条。
扶疏:茂盛的样子。
罕:少有。
示:给.....看。
讫:完毕。
铁如意:搔背痒的工具,因能解痒如人意,故名。一端做成灵芝形或云叶形,供观赏。
疾:同“嫉”,嫉妒。
色:脸色
厉:严厉。
恨:遗憾。
卿:此处为对对方的称谓。
条干:枝条树干。
绝世:世上少见。
如恺许比:同王恺那棵珊瑚树差不多相等的
甚众:非常之多。
罔然:失意的样子。
自失:自感失落。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
2.恺以示崇,崇视讫()
3.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
4.如恺许比甚众,恺罔然自失()
二、翻译
1.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2.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三、文中描写石崇与王恺争豪,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的方法。
参考答案:
一、l.常2.完3.尽4.像同“惘”,迷惘
二、1.石崇与王恺争比豪富,(两家)都极力地把穿着、车马装饰得豪华奇丽。瑚树)枝杈伸张着,世上很少有能比得上它的。
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译文
石崇和王恺比阔斗富,两人都用尽最鲜艳华丽的东西来装饰车马、服装。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他曾经把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送给王恺,这棵珊瑚树枝条繁茂,世上很少有和它相当的。王恺把珊瑚树拿来给石崇看,石崇看后,拿铁如意敲它,马上就打碎了。王恺既惋惜,又认为石崇是妒忌自己的宝物,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厉。石崇说:“不值得发怒,现在就赔给你。”于是就叫手下的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都拿出来,三尺、四尺高的,树干、枝条举世无双,光彩夺目的有六七棵,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王恺看了,自感失落。
篇9:君子的争与不争阅读答案
君子的争与不争
①民国四大国学大师之一的陈寅恪学贯中西,通晓30多种文字,但他不屑于考证书,连一张文凭都没有。
②梁启超知道他是匹“千里马”,便极力向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举荐。最终,清华大学破格聘用这名“高中生”为大学教授。
③按理说,陈寅恪从此应该对梁启超感恩戴德才对,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 两人在相处中,丝毫看不出陈寅恪对梁启超的“追随”。
④一天上午,梁启超刚上班,同事就递给他一份学报,说:“陈寅恪又要和你干仗了!”梁启超接过学报一看,上面有一篇署名陈寅恪的文章,矛头直指自己。
⑤原来,梁启超曾写过一篇有关陶渊明归隐动机的论文。他认为,陶渊明弃官归隐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士大夫阶层寡廉鲜耻,普遍缺乏道德感,他纵然没有力量改变现实,起码也不愿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和操守丢掉。陈寅恪则提出不同见解,他认为陶渊明辞官回家种田,是因为东晋被灭之后,他“耻于事二主”,才发誓不与新政权合作。
⑥面对陈寅恪的针锋相对,梁启超毫不在意“恩师”的威信受到挑衅,大笑道:“这小子总是和咱过不去,咱要再写一篇好好和他过过招。”
⑦一旁的同事与陈寅恪有些恩怨,见梁启超如此说,便低声建议道:“梁先生,这陈寅恪别有用心,他是在含沙射影骂您啊!先生您在清朝做过官,在当今民国又做过官,陈寅恪这不是影射您在‘事二主’吗?”梁启超一听,脸顿时黑了下来,很是难看。突然,他怒气冲冲地对那个同事喝道:“你滚!陈寅恪的为人我是知道的。请以后不要以小人心腹揣度君子胸怀!”那个挑拨是非的同事旋即狼狈地走开了。
⑧陈寅恪得知此事后,对梁启超的人品更加钦佩了。梁启超和陈寅恪尽管常常为了学术分歧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但在工作和生活中相互尊重和信任,从不听信他人挑拨,这样的君子之交以及争与不争的境界无法不令人敬佩。
1.通读全文,找出最能具体体现梁启超和陈寅恪“争”与“不争”的语句,完成下边的读书卡片。(2分)
答:_____
2.“争”与“不争”是矛盾的,为什么“争”是君子,“不争”也是君子?请你概括出“争”与“不争”各自蕴含的君子风范。(2分)
答:_____
3. “相反,陈寅恪经常为一些学术问题和梁启超争吵不休,面红耳赤、怒目相视的场面时有发生。他们之间的‘恩怨’一度成为好事者的说词。”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应该放在第段和第 段之间。(2分)
答:_____
4. 文章虽然短小,但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却不尽相同,富于变化。指出文中第⑦段划线句刻画梁启超和陈寅恪的不同方法。(2分)
答:_____
5. 积累链接:梁启超和陈寅恪是人中君子,莲花是花中君子,请默写周敦颐《爱莲说》中表现莲花如君子一样行为方正、美名远播的句子。(2分)
答:_____
参考答案:
1.(2分)A :梁启超接过学报一看,上面有一篇署名陈寅恪的文章,矛头直指自己。(或陈寅恪经常为一些学术问题和梁启超争吵不休。)
B:面对陈寅恪的针锋相对,梁启超毫不在意“恩师”的威信受到挑衅,大笑道。(或陈寅恪的为人我是知道的。请以后不要以小人心腹揣度君子胸怀!)
2.(2分)“争”蕴含思想独立、治学精深的君子之风;“不争”蕴含襟怀坦荡、不重虚名的君子之风。(恰当即可)
3.(2分)第③段和第④段之间
4.(2分)梁启超:正面描写(神态、语言描写亦可);陈寅恪:侧面描写
5.(2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篇10:钱学森的“争”与“让”阅读答案
钱学森的“争”与“让”阅读答案
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钱学森的精神,那就是“争”和“让”。
钱学森的“争”,是争先的争,争光的争,争的是国家、民族的荣誉和地位。
“为中国人争气”,是钱学森的追求。1955年钱学森回国时,他的老师冯·卡门由衷地感叹:钱学森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自己。超过世界闻名的空气动力学权威冯·卡门,钱学森为中国人争了气。
钱学森刚到美国留学时,常听到美国同学嘲笑中国人愚昧无知。几十年后,钱学森被国际社会誉为“新兴航空领域中最聪明的人之一”“火箭领域中最伟大的天才之一”。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克拉克在他的科幻名著《太空漫步》中,塑造了一位神话般的中国科学家,名字就叫钱学森。钱学森和他们那一代人矢志不渝地奋发努力,令中国人扬眉吐气。
为国争光,是钱学森的信念。当年,陈赓将军问钱学森:“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当饭都吃不饱的中国宣布要搞人造卫星时,被西方讥笑为“妄想一步登天”。横空出世的“两弹一星”,打出了中国人的精气神,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如果没有老一辈科学家奋勇争先的精神,中国就没有胆量和魄力挑战尖端科技,就不会有今天航天大国的地位。
钱学森的“让”,是谦让、辞让,让的是个人名誉、地位和金钱。
钱学森一贯反对别人称他“导弹之父”或“航天之父”,总以诚恳的态度告诉大家,像“两弹一星”这样的大科学工程,不是哪一两个人能干成功的,“一切成就归于党,归于集体”。美国准备授予钱学森院士称号,被他拒绝。钱学森说:“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为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
翻开钱学森的履历表,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的“官”越当越小。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初建时,钱学森就是院长,后来,他主动要求当副院长。他曾经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后来,请求辞去政协的一切职务。钱学森幽默地说:“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他把稿费和奖金交给组织,捐给学生,捐给西部地区的治沙事业。
钱学森的“争”与“让”,彰显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他的“争”,争出了中国人的志气;他的“让’’,让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魅力。
与几十年前相比,如今我们拥有了雄厚得多的物质基础和优越得多的'工作生活条件。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光大的,是老一辈科学家身上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有了这些,我们才不会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才能迎来大师云集的喜人景象,推动中国走向真正的创新大国、科技强国。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激情创造和无私奉献。我们呼唤更多的钱学森,呼唤更多的知识分子、年青一代担当起振兴中华的使命和责任。
1、钱学森的精神,可以用“争”和“让”两个字来概括,他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_____________自然段用事实证明了钱学森在荣誉上的“让”,第______自然段用事实证明钱学森在地位和金钱上的“让”。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为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2)与几十年前相比,如今我们拥有了雄厚得多的物质基础和优越得多的工作生活条件,因此,不必再像钱学森那样“争”与“让”。()
(3)钱学森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令世人瞩目的学术成果,更是老一辈科学家身上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4)这篇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点明题旨。()
(5)只有像钱学森那样的科学家才能担当起振兴中华的使命和责任。()
4、读了课文《钱学森》和这篇短文,你认为我们应该从钱学森身上学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国家、民族的荣誉和地位;个人名誉、地位和金钱。
2、7;8。
3、(1)√;(2)×;(3)√;(4)√;(5)√。
4、我们应该学会:即使远在异乡,即使有再优厚的生活工作条件,即使有再高的待遇,我们都不能忘记这片抚育我们的地方,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中华。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华夏的儿女!
篇11:王彦与八字军阅读答案
王彦与八字军阅读答案
王彦既得卫州新乡县,即传檄州郡。金人以为大兵之至也,率数万众薄彦垒,围之数重,矢注如雨。彦兵寡,且器甲疏略,疾战,辄不利,彦决围以出,其众遂溃。金人见彦所乘甲马独异,复尽锐追击;彦与麾下数十人驰赴之,所向披靡。转战十数里,弓矢且尽,会日暮,得免。
他将往往复渡河以还。彦收散亡,得七百人,保共城县西山。常虑变生不测,夜即徙其寝所。其部曲曰:“我曹所以弃妻子,冒万死以从公者,感公之忠愤,期雪国家之耻耳!今使公寝不安席,乃反相疑耶?我则非人矣!”遂皆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以示其诚。
彦益自感励,大布威信,与士卒同甘苦。未几,两河响应,招集忠义民兵首领一十九寨,十余万众,绵亘数百里,金鼓之声相闻,倡义讨贼者皆受彦约束。禀朝廷正朔,威震燕代。金人患之,列戍相望,时遣劲兵,扰彦粮道。彦每勒兵以待之,且战且行,大小无虑数十百战,斩获酋领及夺还河南被虏生口,不可胜计。
王彦在西山聚兵,既集,常虑粮储不继。一日,尽发军士运粟。会奸人有告虏帅者,金人乘虚,遽以大兵薄彦垒,彦率亲兵乘高御之。众稍却,彦大呼贾勇,士众力战,且以强弩飞石齐发,金人方稍退。金人有死者,皆以马负尸而去。自此金人布长围,欲持久困彦,彦绝馈运者旬余。彦檄召诸寨兵,大至,金人乃遁去。
《遗史》曰:“时金人锐意中原,特以彦在河朔,兵势张甚,未暇南侵。一日,虏帅召其众酋领,俾以大兵再攻彦垒,酋领跪而泣曰:‘王都统寨坚如铁石,未易图也!必欲使某将者,愿请死,不敢行。’其为虏所畏如此!”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器甲疏略 疏略:粗糙简单
B.其部曲曰 部曲:部下委屈地
C.皆受彦约束 约束:限制,管束
D.大小无虑数十百战 无虑:大约,总共
5.B(“部曲”应解释为“部下”)
6.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王彦英勇善战的一项是(3分)
①疾战,辄不利,彦决围以出 ②彦与麾下数十人驰赴之,所向披靡
③彦每勒兵以待之,且战且行 ④彦大呼贾勇,士众力战
⑤彦檄召诸寨兵,大至,金人乃遁去 ⑥王都统寨坚如铁石,未易图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6.C(⑤“金人遁去”是因为“诸寨兵大至”,⑥是酋领说的话,两句都不属于“直接表现王彦英勇善战”的内容。)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彦在攻得新乡县后就把号召抗金的文件分送到各州郡去,金人以为宋朝大军已到,于是率领几万人包围他的军队,箭如雨点般射向王彦阵地。
B.新乡失利以后,失散的将士渡过黄河回到了王彦身边,为了向王彦表示忠诚,都当着王彦的面,在身上刺下了“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
C.后来王彦领导的抗金力量越来越强大,其士众多达十多万人,他们拥护宋朝,倡导抗击金人保家卫国的大义,在北方声势浩大,威震燕代地区。
D.王彦领导的“八字军”英勇奋战,威名显赫,让敌人闻风丧胆,甚至在虏帅派遣将领进攻王彦之际,敌酋居然宁可受死也不敢与王彦交战。
7.B(“当着王彦的面,在身上刺下了”理解有误,应该是“在脸上刺字”。)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金人见彦所乘甲马独异,复尽锐追击。(3分)
译句:金人看见王彦所骑的披着铠甲的战马独特而与众不同,又尽出其精锐部队(或“又尽奋其锐 气”)追击王彦。(3分。“甲马”“尽锐”各1分,语意通顺1分)
(2)遽以大兵薄彦垒,彦率亲兵乘高御之。(3分)
译句:金人立即率领大部队逼近王彦的阵地,王彦率领卫队登高抵御敌人。(3分。“遽”“薄”各1分,语意通顺1分)
(3)时金人锐意中原,特以彦在河朔,兵势张甚,未暇南侵。(4分)
译句:当时金人执意进攻中原地区,只是因为王彦在黄河以北,兵力强大得很,(才)没有机会向南侵犯。(4分。“锐意”“特”“未暇”各1分,语意通顺1分)
篇12:《王翱秉公》原文与阅读答案
《王翱秉公》原文与阅读答案
王翱秉公
王翱一女,嫁于畿辅某官为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何吝者?”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罕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阅读练习】
1、解释:①置 ②白 ③案 ④竟
2、翻译:①婿固不遣②则汝朝夕侍母 ;③且迁我如振落叶耳 ④旬乃还第
参考答案
1.①设备②禀报③几案④最终
2.①女婿坚持不放走②那么你可以整天陪侍你母亲③况且调动我轻易得如同振落枝叶④十天后才回家。
译文
王翱的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的一个官员为妻。王翱的夫人非常疼爱女儿,每次要女儿回家,女婿坚持不放走。他愤怒地对妻子说:“你的父亲是选拔官吏的长官,把我调到京城做官,那么你可以整天陪侍你的母亲。况且调动我轻易得就像振落树叶,有什么可吝啬的.呢?”于是女儿将想法告诉了母亲,夫人在当天准备了酒菜,跪着禀告王翱,王翱非常生气,拿起几案上的器具打伤了夫人,出门去,坐马车住到朝房里,十天后才回家,女婿最终没有被调职。
注释
王翱:明朝人。
畿辅:京城附近地区。
公:指王翱。
恚:愤怒。
而翁:你的父亲。
长铨:选拔官吏的长官。
迁:调动。
白:禀报。
案:几案。
驾:坐马车。
朝房:朝廷中供值班的房间。
旬乃还第:十天后才回家。
吝:吝啬
置:准备
竟:最终
启发与借鉴
秉公。王翱作为朝廷中选拔官吏的长官,要调动女婿的工作,真是轻而易举。但他秉公处事,任凭夫人“枕边风”怎么吹,他就是不干,最后竟与夫人“对着干”。2004年因公殉职的河南登封公安女局长任长霞,“奉命于危难之间”,在整顿当地极为混乱的治安局面中,他一身正气,秉公处事,两年间铲除了数十个大小不等的社会性质的团伙,百姓交口称赞。秉公才能执法,秉公执法才有正气。
【《石崇与王桤争豪》阅读答案(精选12篇)】相关文章:
王维《洛阳女儿行》诗词鉴赏2024-03-27
拒绝攀比作文400字2024-05-17
金谷园杜牧阅读答案2022-09-11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原文和译文赏析2023-06-20
三方面全面掌控自考“大学语文”高分脉搏2022-09-26
大学语文试题2023-05-24
成人高考专升本英语真题及答案2023-01-01
大学语文演讲稿3分钟2022-04-30
繁华事散逐香尘散文2023-05-03
古诗绝句《鸟鸣涧》译文及赏析2023-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