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必有静气阅读答案

时间:2022-05-04 03:11:20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阅读答案((合集10篇))由网友“这个号用到死”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成大事者必有静气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阅读答案

篇1:成大事者必有静气阅读答案

陈常青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自古以来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何谓静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通俗地讲,静气就是“能沉得住气”。毛泽东在长征途中面对万千敌军的围追堵截,泰然处之,用“静气”一次次带领红军化解危机,在“谈笑间”让蒋家王朝“樯橹灰飞烟灭”。

③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它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航天飞行的整个过程心率始终在70次左右,绝对称得上心如止水。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用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难度之大不言而喻。但杨利伟做到了,并且完成得如平时练习一样镇定从容。

④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就是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本领恐慌。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还要善养正气。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气要靠正气来支撑。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

篇2:成大事者必有静气阅读答案

小题1:.静气就是遇到大事、险事时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从容应对。

小题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具体充分地论证了成大事者必有静气的观点。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议论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与感悟。本文引用名言提出“人应该有静气”,接着阐释“静气”的含义,再得出中心论点。本题解答时易被2段中的“何谓静气?”所惑,所以答题时一定要认真解读原文。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队论证方法的辨识及其作用的表达能力。解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论证方法自身在表达效果上的作用去思考。文中举了毛泽东、杨利伟等人的事例,还引用了名人名言来论证自己的论点。

篇3:《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阅读以及答案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自古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灭”。

同样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自古贤圣之

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幂幛。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何为静气?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通俗地讲,静气就是“能沉得住气”。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要抵御前秦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但是,主帅谢安此时却在后方指挥所里不慌不忙下着围棋。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又继续下棋。陪他下棋的人实在忍不住了,询问战况,谢安才轻描

波写地说道:“小儿辈遂已破敌。”毛泽东在长征途中面对万千敌军的困追堵截,用静气一次次带领红军化解危机,创造出夺占娄山关、四渡赤水等一系列辉煌战绩,在危急关击力挽狂澜于既倒。

③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他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自己

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航天飞行的整个过程中,心率始终在70次左右,

绝对称得上心如止水。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难度之大不言而喻。

尤其是在万众瞩目、全球媒体关注的情况下,要保证200多次各种各样的操作实现零失误.时

于常人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杨利伟做到了,并且完成得如平时练一样镇定从容。

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经过十几年如一日不厌其烦的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

普通人也能完成这样的操作。的确,培养静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个过程就如铁杵磨针一

样充满了艰辛。

④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

事的.能力和本领。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就是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本能的恐慌。所以,越是博学的人,事业越开阔,头脑越冷静。还要善养正气。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气要靠正气来支撑。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

⑤我们正处在战略机遇期,各种问题和矛盾错综复杂,各级领导干部都有一定的压力和紧迫感。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就迪要“每临大事有静气”,保持轻松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做到举重若轻。这样才能担重任而不急,临危难而不乱,科学地制定措施,把握好大局,处理好大事。

24.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 _ (2分)

25.第②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6.第④段画线句子中的“很大程度上”五个字是否可以去掉?请说明理由。(2分)

答:

27.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培养静气?试概括文章内容,分条作答。(3分)

答:

1、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2、作者用这一事例来证明“静气”的作用。谢安正是因为有“静气”,也就是拥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麇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气度,也就是“能沉得住气”,才取得了淝水之战以少胜多的大捷。

3、结构分析:第一段提出问题。作者先引用名人(翁同和)名言(“每临大事有静气”)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第二段分析问题。列举两个事例来证明论点。例一:谢安靠“静气”赢得淝水之战。例二:毛泽东靠“”赢得国共之争。第三、四段解决问题。作者进一步探究如何培养“静气”。其中第三段并列举杨利伟的事例来证明培养“静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充满了艰辛和耐心的历练。第四段则先从反面证明要培养“静气”需要博学和开阔的视野,后从正面证明要培养“静气”还需善养正气。

4、文章第3段主要运用了【举事例】的论证方法,论证了“培养静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个过程就如‘铁杵磨针’一样充满了艰辛和耐心的历练。”的观点。

5、根据本文提出的观点,有两点:一是要博学和开阔的视野。这就需要我们好学勤学,努力开拓视野。二要善养正气。这就需要我们发扬正气,摒弃邪气,需要我们加强修养。

篇4:成大事者必有静气阅读答案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阅读答案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圣贤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沉得住气。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淝水之战,谢安率领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抵御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可谢安在后方军帐里依然不慌不忙地下棋,可谓“险不惊于心”。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又继续下棋。旁边的人实在忍不住了,上前询问前方战况。谢安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已破敌。”可谓“成不喜于色”。谢安用他的表现很好地诠释了静气的内涵!

③那么,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呢?

④首先,养静气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做到了200多次操作没有一次失误。(一)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只有经过十几年如一日地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镇定从容地完成这样的操作。

⑤其次,养静气需要多读书。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如何拥有这种能力和本领呢?其中的一个途径就是多读书。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 服恐慌。林语堂先生说的好:“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 ”(二)读书可以安顿好我们那颗动荡不安的心。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处事越镇静。

⑥养静气还要善养正气。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其实静气和正气是相互滋养的,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⑦草静生于缝隙,树静立于风雨,人静行于世间。人不能没有静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就像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普照的阳光。有静气的人,就如同巍峨 的大山,任脚下花开花落,任世间风云变幻,岿然不动,坚定泰然。(三)

(选文有改动)

20.(3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21.(2分)请你依据选文第②段谢安的表现,概括出“静气的内涵”。

答:

22.(3分)请分别指出文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一)

(二)

(三)

23.(3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个人应该怎样“养静气”。

答:

参考答案:

20.(3分)成大事者必有静气。(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21.(2分)险不惊于心,成不喜于色。(沉得住气镇定从容)

22.(3分)(一)举例论证 (二)道理论证 (三)比喻论证

23.(3分)养静气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养静气需要多读书;养静气还要善养正气。

篇5: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自古以来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何谓静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麇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通俗地讲,静气就是“能沉得住气”。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要抵御前秦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但是,主帅谢安此时却在后方指挥所里不慌不忙下着围棋。等到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然后又继续下棋。旁边的人实在忍不住了,上前询问前方战况。此时,谢安才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已破敌。”毛泽东在长征途中面对万千敌军的'围追堵截,泰然处之,用“静气”一次次带领红军化解危机,创造出夺占娄山关、四渡赤水等一系列辉煌战例,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在“谈笑间”让蒋家王朝“樯橹灰飞烟灭”。

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它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航天飞行的整个过程中心率始终在每分钟70次左右,绝对称得上心如止水。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用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难度之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万众瞩目、全球媒体关注的情况下,要保证200多次各种各样的操作实现零失误,对于常人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杨利伟做到了,并且完成得如平时练习一样镇定从容。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经过十几年如一日不厌其烦的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普通人也能完成这样的操作。的确,培养静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个过程就如“铁杵磨针”一样充满了艰辛和耐心的历练。

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就是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恐慌。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还要善养正气。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气要靠正气来支撑。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

篇6:成大事者必有静气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1、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2、作者用这一事例来证明静气的作用。谢安正是因为有静气,也就是拥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麇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气度,也就是能沉得住气,才取得了淝水之战以少胜多的大捷。

3、结构分析:第一段提出问题。作者先引用名人(翁同和)名言(每临大事有静气)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第二段分析问题。列举两个事例来证明论点。例一:谢安靠静气赢得淝水之战。例二:毛泽东靠赢得国共之争。第三、四段解决问题。作者进一步探究如何培养静气。其中第三段并列举杨利伟的事例来证明培养静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充满了艰辛和耐心的历练。第四段则先从反面证明要培养静气需要博学和开阔的视野,后从正面证明要培养静气还需善养正气。

4、文章第3段主要运用了【举事例】的论证方法,论证了培养静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个过程就如铁杵磨针一样充满了艰辛和耐心的历练。的观点。5、根据本文提出的观点,有两点:一是要博学和开阔的视野。这就需要我们好学勤学,努力开拓视野。二要善养正气。这就需要我们发扬正气,摒弃邪气,需要我们加强修养。

篇7:成大事者必有静气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自古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灭。

同样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自古贤圣之

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幂幛。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何为静气?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通俗地讲,静气就是能沉得住气。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要抵御前秦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但是,主帅谢安此时却在后方指挥所里不慌不忙下着围棋。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又继续下棋。陪他下棋的人实在忍不住了,询问战况,谢安才轻描

波写地说道:小儿辈遂已破敌。毛泽东在长征途中面对万千敌军的困追堵截,用静气一次次带领红军化解危机,创造出夺占娄山关、四渡赤水等一系列辉煌战绩,在危急关击力挽狂澜于既倒。

③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他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航天飞行的整个过程中,心率始终在70次左右,绝对称得上心如止水。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难度之大不言而喻。

尤其是在万众瞩目、全球媒体关注的情况下,要保证200多次各种各样的操作实现零失误.时于常人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杨利伟做到了,并且完成得如平时练一样镇定从容。

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经过十几年如一日不厌其烦的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普通人也能完成这样的操作。的确,培养静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个过程就如铁杵磨针一样充满了艰辛。

④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就是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本能的恐慌。所以,越是博学的人,事业越开阔,头脑越冷静。还要善养正气。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气要靠正气来支撑。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

⑤我们正处在战略机遇期,各种问题和矛盾错综复杂,各级领导干部都有一定的'压力和紧迫感。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就迪要每临大事有静气,保持轻松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做到举重若轻。这样才能担重任而不急,临危难而不乱,科学地制定措施,把握好大局,处理好大事。

24.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 _ (2分)

25.第②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6.第④段画线句子中的很大程度上五个字是否可以去掉?请说明理由。(2分)

答:

27.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培养静气?试概括文章内容,分条作答。(3分)

篇8:“每临大事有静气”阅读训练附答案

“每临大事有静气”阅读训练附答案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自古以来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 。

②何谓静气?古人云:“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通俗地讲,静气就是“能沉得住气”。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要抵御前秦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但是,主帅谢安此时却在后方指挥所里不慌不忙下着围棋。等到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然后又继续下棋。陪他下棋的人实在忍不住了,询问战况,谢安才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已破敌。”毛泽东在长征途中面对万千敌军的围追堵截,泰然处之,用“静气”一次次带领红军化解危机,创造出夺占娄山关、四渡赤水等一系列辉煌战例,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于既倒。

③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它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 利 伟,在航天飞行的整个过程心率始终在70次左右,绝对称得上心如止水。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用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难度之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万众瞩目、全球媒体关注的情况下,要保证200多次各种各样的操作实现零失误,对于常人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杨 利 伟做到了,并且完成得如平时练习一样镇定从容。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经过十几年如一日不厌其烦的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普通人也能完成这样的操作。的确,培养静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个过程就如“铁杵磨针”一样充满了艰辛和耐心的历练。

④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就是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本领恐慌。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还要善养正气。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气要靠正气来支撑。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

⑤我们正处在战略机遇期,各种问题和矛盾错综复杂,各级领导干部都有一定的压力和紧迫感。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就越要“每临大事有静气”,保持轻松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做到举重若轻。这样才能担重任而不急,临危难而不乱,科学地制定措施,把握好大局,处理好大事。

(选自《报刊文萃》第1期,有删改)

20.请结合第②段内容,为第①段横线处补写一个观点句。(2分)

21.第②段引用古人的话有什么作用?(2分)

22.阅读③~④段,简述作者是怎样围绕“如何培养静气”展开论述的。(4分)

参考答案:

20.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评分:本题2分。

21.形象地阐释了静气的具体表现,引出“静气”的含义。评分:本题2分。每个要点1分。

22.示例:作者是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的。第③段列举杨 利 伟的事例来论述培养静气需要不断历练和积累,在第④段先从反面强调培养静气需要广泛阅读,接着又从正面引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话来论述培养静气需要善养正气。评分:本题4分。论述思路3分,表达条理清晰1分。

篇9:成大事者需要关注小节语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①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事,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陈蕃怀有成大事的胸怀固然可贵,但不屑于做琐碎的小事,忽视小节,殊不知“屋”也是“天下”的一部分,“扫天下”又怎么能够排斥“扫一屋”呢?

②由此看来,成大事者也需要关注小节。

③纵观历史,可以看到,有许多人因关注小节做出了大事情。

④“别人讲话时,不要插嘴;别人站着时,不要坐下;和别人在一起,不要读书或者看报;事先没有得到允许,不要看别人的书或写的东西……”这是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14岁时抄在笔记本上的部分“守则”。可以说,这都是些容易忽视的小节,甚至是很拘束人的小节,然而,华盛顿却把它看做了自己成长所必需的“维生素”。假如他不关注小节,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很难想象他日后会受到众人的拥戴,当上美国总统。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处理国际事务时,非常关注小节。一 次,在为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及夫人送行时,亲王的飞机刚起飞,我国送行的人们就散开准备离去,只有总理仍笔直地站在原地,并叫回了散开的人。正是他这种对待别人认为的小事一丝不苟的态度,赢得了众多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许。由伟人们的例子不难看出,关注小节能够赢得人们的好感,从而获得众人的认可和支持。

⑤关注小节,可以及时把握成大事的机会。一片草叶割破了手,鲁班发明了锯;一个苹果落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小节中包含着成大事的`机会,包含着成大事的重要条件,他们正是因为关注了小节才抓住了成大事的机会,为自己成大事奠定了基础。

⑥小节不仅关乎上文所论及的“治国平天下”这样的大事,其实也关乎“修身齐家”这一类的大事。成大事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内涵与目标。一个踌躇满志的青年,以天下为己任,对他来说忧国忧民是大事;一个家庭主妇,心里装着全家老小,对她来说安排好一家人的生活是大事。无论其内涵如何,可能都需要他们在成就大事的过程中去关注小节,只有如此,才能在自己的生活领域内做出对个人或对社会有益的大事。

⑦今天,关注小节不仅是国民素质的一种反映,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一些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在禁止吸烟的地方随意吞云吐雾……这些看似小节,但不拘小节,大事难成。愿年轻的朋友们从小事上着手,在细微处努力,最终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

22.本文的中心论点“成大事者需关注小节”是怎样提出的?(2分)

23.请你简要说明第④⑤⑥的论证过程。(3分)

24.第⑦段能否删掉?请你作简要说明。(2分)

答案

22.参考答案:

23. 参考答案:第④段举了美国总统华盛顿和周恩来总理两个伟人的例子,从关注小节能够赢得人们的好感,从而获得众人的认可和支持这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第⑤段举了发明家的例子,从关注小节,可以及时把握成大事的机会这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第⑥段从反面论证了忽略小节会贻误大事这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评分:共3分。每段说明1分。

24.答案示例:第⑦段把论述重点转移到了修身齐家的普通人身上,是对上文论证内容的补充。有了这一段内容,全文逻辑更加严密,论证更加充实,说服力更强。

评分:共2分。主要是评判原因分析。能对第⑦段内容作简要概括,1分;能答出第⑦段的论证作用,1分;只回答能否不得分。)

篇10:《为者常成》阅读答案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而已矣。”

【注释】梁丘据:齐国大夫,齐景公的大臣。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⑴ 吾至死不及夫子矣!( ) ⑵ 婴非有异于人也(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2分)

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15.下列选项中,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梁丘据是个态度诚恳,有自知之明的人。

B.只要用心发挥出才能了,死也无憾。

C.晏婴是个坦诚、智慧,言行一致的人。

D.要想成功就要努力去做,永不停止。

参考答案:

13.⑴ 1分 比得上 ⑵ 1分 不同

14.2分 我听说,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停行走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地)。

15.2分 B

的激励学生的故事

一些饱含中华文化的传统格言

常用人生感悟格言7

人生感悟格言

家书家训

开学讲话稿

暑期开学讲话稿

有关曾国藩的作文:遇见曾国藩

励志名言录

2022六年级寒假作业答案部分参考精选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阅读答案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阅读答案(合集10篇)】相关文章:

高考祝福讲话稿2022-11-05

曾国藩经典语录2022-11-21

规章制度感想文章2022-05-24

《商君书》读后感2023-07-30

申居郧名言语句2024-02-06

传统名言警句2022-04-30

古代名言2022-08-24

成功励志的古语2022-09-30

家风家训家规格言警句2022-04-29

孟子语录2023-10-1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