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思问录阅读题目及答案(共8篇)由网友“金丝猴奶糖”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船山思问录阅读题目及答案,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船山思问录阅读题目及答案
船山思问录阅读题目及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无极,无有一极也,无有不极也。行而后知有道道犹路也得而后见有德德犹得也储天下之用给天下之得者举无能名言之。天曰无极,人曰至善,通天人曰诚,合体用曰中,皆赞辞也,知者喻之耳。喻之而后可与知道,可与见德。(选自清·王夫之《船山思问录》,有删节)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 6 处)(6 分)
行而后知有道道犹路也得而后见有德德犹得也储天下之用给天下之得者举无能名言之。
20.王夫之和以及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2分)
21.王夫之所认为的'喻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答:。
参考答案:
19. 行而后知有道/道犹路也/得而后见有德/德犹得也/储天下之用/给天下之得者/举无能名言之。(6分,每处1分,错漏均须扣分,扣完为止)
【附】无极,就是没有一个固定的准则,但是也没有一样事物不在它的准则之内。践行之后才能够懂得大道,大道就好比大路;懂得大道之后才能表现出一个人拥有了道德,道德也就是懂得大道。累积全天下的器用,来提供给全天下懂得大道的人驱遣注,这一切全都没办法用语言陈说得清楚。(唐缨译文)
注:用是与体相对应的哲学概念,体即本体、本质,中国哲学多以道为本体。用即本体的外在显现,几乎不能翻译。体用合一即不偏废,为无过不及的中(中庸)的境界。
20.顾炎武,黄宗羲。(2分)
21. 通天人曰诚,合体用曰中。(2分)
篇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阅读题目及答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阅读题目及答案
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屋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差拨说道:管营差这个林冲来,替你回天王堂看守,你可即便交割。老军拿了钥匙,引着林冲,吩咐道: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这几堆草,一堆堆都有数目。老军都点见了堆数,又引林冲到草厅上。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林冲道:天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烧着。当时林冲便拿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前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在庙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声,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推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1)道:这条计好么?一个(2)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3)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4)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殁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5)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6)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一个(7)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8)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9)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6.草屋崩坏后林冲为何不在仓廒借宿一晚而要到半里外的古庙?这表现了林冲什么样的性格特征?(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水浒传》在人物描写上成就极高。不仅那些主要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就是那些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是毫发毕现的。第三段中有九个一个。(6分)
(1)试指出作者不交代人物名字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九个一个分别指谁?认定的理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三段所说的这条计好么?这条计指什么?好在什么地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第一段突出了环境都是草的特点,其作用是为后文放火无法抢救埋下伏笔。
B.第二段中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对情节有推动作用:草屋崩坏,才使林冲离开草料场到山神妙避寒;否则,林冲将被烧死,高俅如愿以偿,也就没有逼上梁山的'情节了。
C.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这句话,说明林冲并未识破这是一起阴谋,认为看草料这差使不错,想长住下去。
D.第二段描写林冲盖炭火、拽门、上锁、那钥匙等动作,表现林冲尽职尽忠,处处谨慎仔细,对仇敌时时保持高度警惕的特点。
E.第二段从草屋崩坏无法住人、身体向火也不能御寒的苦境、独自踏雪买酒的寂寞三个角度烘托了林冲风雪落难人的形象。
参考答案:
6.因为仓廒内有官司封记,随便揭开罪加一等。反映了林冲谨小慎微的个性特点。
7.(1)因为林冲听到三人说话时,正在山神庙里,而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中间隔着大门,只闻人声,不见人影。
(2)第一、五、七个一个是差拨。他是为实现陆谦杀害林冲的阴谋,直接献计与执行的人,几句话是为了向陆谦邀功,替自己摆功。第二、四、九个一个是陆谦,他是奉高太尉之命来杀害林冲的。第三、六、八个一个是富安,他是陆谦的走卒,说话是随和逢迎的态度。
8.指用火烧草料场谋害林冲。此计好在烧死林冲不留一点痕迹,即使烧不死,烧了草料场也是死罪。
9.C D( C项说明林冲并未识破这是一起阴谋,认为看草料这差使不错,想长住下去不当。应是说明林冲并未识破这是一起阴谋,故而随遇而安,忍辱偷生。 D项对仇敌时时保持高度警惕错误,应该是对仇敌丧失应有的警惕。)
篇3:现代文阅读《看山老爹》题目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看山老爹》题目及答案
阅读《看山老爹》然后做题。
①太阳醒了。看山老爹醒了。
②他从炕上爬起来,不吃不喝,头一件事是撕掉一页日历,然后揣两个冷馍,背上水壶,踏上那条山间小路。当他经过山涧流下来的那股泉水时,猫下腰,洗几把脸,再掬几捧清凉的泉水,咕咕喝下,顿时觉得一阵透心地爽快。
③同一万个昨天一样,一成不变,再量一次生活的周长。孤零的身影,叠进脚下那些松柏和杨槐的日影里,相伴山风,铺就生命的四季。
④并非孤身独旅,风、雨、雪,都是他形影不离的旅伴。
⑤春风如酒,扑面微寒;夏风如茶,香飘山峦;秋风如烟,落叶飞天。雨很珍贵,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小似喷雾,大如瓢泼。
⑥温则为雨,寒则为雪。山上冷得早,有时旧历八月就飘起雪花,九十月就可能大雪封山,只跋涉几步,便大汗淋漓。他相伴这些阴晴不定、随时变换性格的伙伴,走过了几个地球的周长。没有视线不及的远方,没有步履不及的山峰。他那双千针细纳的布鞋,不知踏落了多少个夕阳。他的牙齿掉光了,不用着意去咀嚼生活,也隐隐地感觉到了它的苦辣酸甜……
⑦走啊走啊,黎明的起点就是看山老爹的家,落日的尽头就是看山老爹的'家。
⑧自从那些贪婪的锯齿和远远近近的灶膛,一天天伐尽烧光了山体浓密的毛发,大山就再也遮掩不住贫瘠与荒漠。看山老爹呼天喊地,天地不应。他像个孩子似的抱着树墩子大哭。从此,那些没有月色没有星光的夜晚,再也听不见北方的狼嗥了。
⑨无量的绿色无量的财富,曾经给看山老爹无量的满足无量的欣慰。他不甘心这个曾经的梦想就此破灭,于是老爹吃在山里,睡在山里,像个淘金人,捡拾一粒一粒树种,栽下一棵一棵树苗。一个脚印即是明天的一株参天大树。
⑩跋涉了一天的看山老爹,席地盘坐在松树下,不眠的目光,于皎洁的宁静中,寻觅少得可怜的树影。他一点也不灰心丧气。他相信人心,也坚信自己的双手。他用落叶擦去手上的泥土,牵起衣衫揩脸上的汗水。晚风习习,他抬起身,提了提大半口袋树籽儿,沉甸甸地满装着看山老爹的希冀与喜悦。
从来没有人说过,看山老爹命定要与大山厮守一生,也不是没有人接他看山的班。可是多年以后,当他种下的一粒粒树种,栽下的一棵棵幼苗,终于长成山的血脉,山的灵魂,看山老爹就以终生放逐林海为福气,以每天梳理绿色阳光为乐趣,为享受。他的心很广阔,装得下整座大山和那些松柏杨槐。他的心又很窄小,只装着绿色,只装着染着绿色的阳光。
看山老爹又一次面对大山,面对自己以毕生汗水养育的山林,量一次生命的周长,呵护四季绿荫。夕阳西下,他默默饮进几许孤独,望穿夜幕下山的梦境,倾听林海中不尽的涛声。明天,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无时不在召唤一位老人。透过淡淡的月光,老人仿佛看见了一个更加郁郁葱葱的绿色王国。
太阳醒了。大山绿了。看山老爹笑了。
1.结合语境,品味语言。
(1)春风如酒,扑面微寒;夏风如茶,香飘山峦;秋风如烟,落叶飞天。
(2)黎明的起点就是看山老爹的家,落日的尽头就是看山老爹的家。
2.第段中写“他的心很广阔”,后面却又说“他的心又很窄小”,前后是否矛盾?请说说你的理解。
3.看山老爹心中的梦想是什么?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4.本文有明暗两条主线,明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暗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插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山老爹种树的情节。
5.再读上文,结合下列材料,谈谈你对看山老爹的认识。
材料一 (感动中国人物)让我们感动是因为他们的坚持,是因为一天落日一天太阳又再度升起之中所累积的力量……于是,岁月就在孤独的行走中慢慢流逝,我们终于被感动。(白岩松)
材料二 我们往往不缺乏为宏图伟志,而缺少通向那个志愿的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切实的道路。(于丹)
材料三 这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些人,他们普通得常常被我们忽略,可是这个世界,却因他们身上散发出的善和暖,一点一点美好起来。
参考答案:
1.(1)运用比喻、排比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山中不同季节和景色特点,表现了看山老爹痴迷于这么山林。
(2)形象写出的看山老爹早出晚归看护山林的勤勉、痴心,同时也写出看山老爹爱护山林,以山为家,执著如一。(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
2.不矛盾,“广阔”写出看山老爹眼里、心中装着整个绿色的山林;“窄小”写出看山老爹的生活只有绿色,绿色是他的一切,没有其他杂念。这看似矛盾的词语,实际上是强调看山老爹对这片山林的热爱。(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
3.无量的绿色无量的财富。
4.老爹一天的活动 老爹对山林的爱 山林被砍伐
5.“略”
篇4:《与朱元思书》阅读题目及答案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忘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问题】
1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猛浪若【奔】( )
②泠泠【作】响( )
③【经纶】世务者( )
④横【柯】上蔽( )
15、下列加点词意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天山共色——则色愈恭,礼愈至
B.一百许里——遂许先帝以驱驰
C.风烟俱净——俱为一体
D.猿则百叫无绝——绝处逢生
16、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②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17、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描写山水,从动与静、声与色、明与暗等多方面进行描绘,展现了一幅充满旺盛生命活力的'大自然的图景;
B.文章寓情于景,字间行间流露出作者热爱自然、鄙弃功名利禄、厌倦官场政务的思想情绪。
C.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安排,“分”的部分先写山后写水,详写水略写山,但都围绕“独绝”二字展开;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对水进行动态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水的激越壮观之美。
【参考答案】
14、(4分,各1分)①(马一般)飞奔;②发出;③筹划,治理;④树木的枝干
15、(2分)C;
16、(6分,每句各3分)①(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凭船儿东西往来。
②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
17、(3分)C;
篇5: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且行且思:亲子沟通
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且行且思:亲子沟通
张 烁
刚刚过去的母亲节,网友投票选出了“最伤妈妈的8句话”,很多人反思,这些话不能再说了,比如“别问了”“别管我”“真啰嗦”;与此同时,很多父母,尤其是孩子处于青春期的父母,也在为如何和孩子交流苦恼。
其实,无论是孩子的后悔还是父母的苦恼,都是亲子沟通出了问题。通则不痛,亲子沟通渠道畅通了,孩子就不会有揪心的后悔,父母也少了许多“说不明白”的烦闷。
亲子沟通的艺术,对父母而言,首先不能“一厢情愿”。教育孩子,爱之深,责之切,态度、语气容易失之过急,结果孩子越来越逆反。好话还得好好说,为人父母,要以孩子能听进去为最高目标。比如,营造一个平等、平和的气氛,给孩子一个辩解的机会,不要搞成“一言堂”;对于没搞清楚的问题,不要把猜测、推断当事实,让孩子感到自己总是被怀疑、被质疑;善于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意识到双方分歧也许只是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事不对人,别把孩子“一棍子打死”,更不要“贴标签”、翻旧账,让孩子“翻不了身”……
亲子沟通的'艺术,对孩子而言,首先不能“闭目塞听”。随着年龄增长,渴望独立的心跃跃欲试,从甩开父母的手,到自己拿主意、做选择,再到“父母那套都过时了”,很多孩子抗拒父母,甚至没有一个具体的理由,只是“一听唠叨就烦”。其实,父母也曾年轻过,孩子当下遇到的问题,父母也曾遇到过。当抗拒父母时,可以想想:不是为了自己好,父母怎么会这样?父母的话有没有道理,是不是有可以接受的部分?责怪父母不懂自己,是不是也因为自己不对父母敞开心扉?叮咛也许啰嗦,但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还有谁能对自己这般放心不下……
父母和孩子,原本就血脉相通,为什么不能让沟通更顺畅些呢?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作者阐述的观点是:亲子沟通 通则不痛。
B.文章开头列出网友票选的最伤妈妈的几句话让人反思,引出父母和孩子的沟通问题。
C.文章第三段通过举例论证告诉父母:教育孩子,爱之深,责之切,态度、语气容易失之过急,结果孩子越来越逆反。
D.作者认为,亲子沟通的艺术,对父母而言,首先不能“一厢情愿”;对孩子而言,首先不能“闭目塞听”。
小题2: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以及对文章的理解,谈谈怎样才能让沟通更顺畅些?(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现在的父母大多对孩子宠爱有加,随着他们的年龄增长,自主性要求越来越强,叛逆心也越来越强,因而沟通不顺。作为父母,我们不能“一厢情愿”,要换位思考,耐心劝说;作为孩子,不能“闭目塞听”,责怪父母,应敞开心扉,亲切交谈。
小题1:
试题分析:文章第三段通过举例论证告诉父母:好话还得好好说,为人父母,要以孩子能听进去为最高目标。
小题2:
试题分析:结合文中内容,或用原文回答即可。
篇6:宋征舆《小重山》阅读题目及答案附赏析
宋征舆《小重山》阅读题目及答案附赏析
小重山 清·宋征舆①
春流半绕凤凰台②。十年花月夜,泛金杯。玉箫呜咽画船开。清风起,移棹上秦淮。
客梦五更回。清砧迎塞雁,渡江来。景阳宫井③断苍苔。无人处,秋雨落宫槐。
[注]①宋征舆,明末诸生(秀才),明亡后先后考中清朝进士,仕清。
②凤凰台,在南京秦淮河附近的凤凰山上。
③“景阳宫井”又名胭脂井,故址在南京。隋兵攻占南京,陈后主入井避难,后被活捉。
1.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它和下阕有什么关联?(5分)
答:①词的上阕描绘了南京秦淮河畔绮丽浓艳的夜游图景。春色醉人,泛舟河上,繁花似锦,饮酒作乐,吟风弄月,玉箫相伴,一片温柔富丽。②它为下阕写景阳宫井的冷落荒凉进行了铺垫,暗示着国运的衰亡的原因之一是统治者贪恋享乐。
2.词的最后两句写“无人处,秋雨落宫槐”有什么作用?(6分)
答:①“无人处,秋雨落宫槐”与上片“十年花月夜”的盛景形成强烈的今昔盛衰对比,表达了对亡国教训的的检讨与反思;②以景传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寓亡国之痛于冷落之景中。景阳宫中不见人迹,满目萧疏,一派荒凉,只有淅淅沥沥的秋雨敲打着寂寞的'宫槐,烘托出作者内心对故国衰亡的凄伤。
赏析:
宋征舆,与同乡陈子龙、李霁称“云间三子”。宋于陈去世那年(1647)即顺治四年,进士及第。宋之事清与隐匿之殉明,大相径庭,但并不妨碍他对朱明故国的缅怀和伤悼。
这首词记录了在南京的见闻,浸润着宋征舆对故国衰亡的无限凄伤。
“春流半绕凤凰台”,起韵点明地点。“凤凰台”在南京秦淮河附近的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在古代,凤凰被视为祥瑞之物。李白曾有名作《登金陵凤凰台》,慨叹六朝繁华一去不返。宋征舆透支了李诗的一部分诗趣。“十年花月夜,泛金杯”,写往日的情景。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定都南京。朱元璋死,以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建文元年(1393),朱允炆四叔燕王朱棣自北平(今北京)起兵,自称“靖难”,四年破京师,夺取帝位,年号永乐。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设有职无权的六部。至明末崇祯年间,北京成为起义军和后金攻击的目标,许多大官显宦南迁留都,于是南京又显现出短暂的病态的繁华。第二韵写的就是这个史实。句中的“泛”字,出语轻微,却勾勒出享乐于金陵的人们的醉生梦死的情态。
“玉箫呜咽画船开”,写现时的情景。古诗词里常用“吟”来描写玉箫的乐音,此处却用“呜咽”。未必是箫声凄伤,这在是因为宋征舆心绪凄伤的缘故。“清风起,移棹上秦淮”,一接触到“秦淮”,立即使人联想到杜牧的名作《泊秦淮》。杜牧是夜泊秦淮,宋征舆也是夜泊秦淮。杜牧辛辣地讽刺了南朝陈后主的荒淫误国,宋征舆却在词句中寄寓着故国衰亡的凄伤,当然,其中不无对不念国亡仍然享乐者的愤慨。
“客梦五更回”,宋征舆梦中思索些什么呢?“清砧迎塞雁,渡江来”,这句交待了此作的时令:秋风萧萧,塞雁南迁。由此可以推算,这首词是宋征舆由京外放福建布政使,途经南京时所作。
“景阳宫井断苍苔”,这一韵分明是造境。上征暂歇处分明是在秦淮,“客梦”之后怎会出现“景阳宫井”呢?借梦造境无疑。“景阳宫井”又名胭脂井,故址在今南京玄武湖西侧。据《陈书·后主纪》,祯明三年(589)隋兵攻占台城(今南京),后主闻兵至,与张妃丽华投此井。至夜,为隋兵所执。宋征舆引用“景阳宫井”的典故,分明是为了抒写故国衰亡的哀思。
“无人处,秋雨落宫槐”,景阳宫井已不见苍苔,景阳宫中也不见人迹,满目萧疏,一派荒凉,只有淅淅沥沥的秋雨润着寂寞的宫槐。在这充满凄伤的景象里,依稀可见宋征舆凄伤的形象。
篇7:“李疑字思问,居通济门外”阅读答案及翻译
“李疑字思问,居通济门外”阅读答案及翻译
①李疑字思问,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固贫甚,然独好周人急。
②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泛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息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其手问所苦,如事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竞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它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还之。二子以半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③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内。金陵俗,妇孕将产者为不祥,逆旅多不舍。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乎?”俾妇邀以归,产一男于。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逾月始辞去,不取其报。
④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成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
⑤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立,而其箕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节选自《宋学士文集李疑传》,有删改)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君脱不取(2)人用是多疑
18.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杖踵疑门拄着拐杖B.具床褥炉灶准备
C.籍其数而封识之计算D.众拒门不内同“纳”
19.下列句中的“以”字表示修饰关系的一项是()。(2分)
A.得粟以自给B.反赆以货
C.妻卧草中以号D.俾妇邀以归
20.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
(2)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
21.第①段写李疑“固贫甚”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22.第②③段用相同手法写了李疑的.两件事,指出这种手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7.如果赞美(2分)
18.C(2分)
19.C(2分)
20.(1)我不幸遭受疾病,没有人家让我住宿。(被,舍,宾语前置)
(2)患难中互相帮助,人情事理上应该如此,为什么回报呢?(恤、宜,何....为)(6分)
21.为后文救助他人和“取囊按籍还之”、“不取其报”做铺垫,突出他品行的美好。(3分)
22.这两段用了对比的写法,将别人的唯利是图与李疑的轻财好义(或古道热肠、急人之难、扶危济困乐于助人)进行对比,突出作者对古义勇风的推崇。(这两段都用了反衬的手法,用别人的唯利是图冷漠反衬李疑的轻财好义,表达了作者对李疑的赞美之情)(3分)
【参考译文】
李疑自字思问,居住在通济门外,同乡的年轻人去他家接受学业,他得到一些粮食来生活.本来自己十分贫困但特别喜欢周济别人的急难。金华人范景淳在史部当差.得了病,没有别的亲人.人们对他十分冷漠,不收留他.范景淳柱着拐杖走到李疑门口,告诉李疑说:我不幸得病,人们不收留我.听说你品德很高尚希望能借给我一张床养病。李疑答应了他,邀请他就座,打扫房间,安置了床褥炉灶,让他在里面休息。李疑找他医生给他把脉,亲自给他煮粥熬药,从早到晚拉着他的手,问他的痛苦。不久范景淳病情加重,不能起床,屎尿弄脏了床被,又脏又臭让人难以接近。李疑每天给他擦洗,没有一点厌恶的神情。范景淳流着眼泪说:我连累你了,我恐怕活不下去了,没有办法报答你的大恩,行囊中有黄金白银四十多两,在过去住过的旅店里,希望你自己取来。李疑说:患难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应该如此,还要回报干什么?范景淳说:如果你不取,我死后,恐怕被人取走,这有什么好处呢?李疑于是请邻人一起去,提着回来了。李疑当面打开行囊,记下数目封存起来作了标记。几天后范景淳最终死了,李疑拿自己的钱买棺材,把范景淳葬在城南聚宝山。将所有封存好的装有财物的行囊,存放到了他的邻人家里,李疑写信让他两个儿子来。等他的两个儿子来了,李疑取出行囊按账册归还给他们。他们用米馈赠他,李疑推辞不肯接受,反而用财物送给他们,让他们回去了。平阳的耿子廉被抓捕的人用兵刃架着押解到了京城。此时,他的老婆怀孕即将生产,亲友却都关上了大门不肯收容。他的妻子卧在草中大声哭泣。李疑见到这一幕,问清楚原委后,回家对妻子说:没有人能随身带着自己的房子四处行走,谁没有个困难的时候呢?况且人命关天,如果在生育的时候受到了风寒,就容易造成母子丧命。我宁可冒着连坐的风险收留他们,也不忍心眼看着她们母子死去。于是,李疑让妻子将耿子廉的老婆带回家中,结果顺利产下一个男婴,李疑让妻子照顾耿子廉的老婆就像疑自己照顾范景淳一样。过了一个多月,耿子廉的老婆才拜别他家。他不要耿子廉老婆的任何报酬。因为这些事,大家都称赞李疑,名士大夫喜欢与疑结交。凡是认识疑的人都称道:好人啊,好人!宋学士说:我和李疑有交往,了解他的为人。李疑没有魁伟雄壮的外表,可是他做的事,却有真挚淳朴的仁义之风。我为贪财好利的流俗而痛心,记载他的事迹来规劝世人。
篇8: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达蓬山丰富的文化积淀篇
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达蓬山丰富的文化积淀篇
①宁波市达蓬山区,在翠屏山丘陵东端,系四明山余脉,东起凤浦湖、凤浦岭,西抵沈窖湖、黄杨岙,南临河头乡九龙湖,分属慈溪市三北镇、龙山镇和镇海区河头乡,方圆60平方公里。这是一个自然景点密集、人文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风景区。在佛教胜迹方面,有建于唐天宝元年(742)的佛迹寺,四周风光极佳;有香山寺,在大蓬山南的香山南坡,又称下佛迹寺,古多芝兰,花香袭人。在自然景观方面,有斗鸡石,在大蓬山南坡,二石屹立似斗鸡,昂首振羽,尖喙大张,形像酷似,今一石已毁,成“一唱雄鸡天下白”的独立金鸡。还有蛤蟆岭、资敬庵、诸葛亮庙、永兴庵、青莲庵等景点。在历史人文遗迹方面,有纪念黄震的泽山书院和湖山庵遗址。在民间传说方面,更有大量以秦徐福东渡为内容的地物传说,为当地人们所津津乐道,并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就曾前来寻根祭祖。
②公元前219年至210年间,徐福受秦始皇派遣出海,寻求长生不老的仙药,徐福东渡传说就是这一历史事件在中、日、韩三国民间的传闻。这批数量众多的民间故事,前后衔接,演绎了徐福东渡的全过程。在浙江沿海地带流传的徐福故事,则以公元前210年徐福集团成功东渡为内容,是秦始皇东巡至会稽,并最后一次派遣徐福出海的历史事件的民间留影。这组传说的核心载体是达蓬山,其它各地的传说故事,或者是达蓬山传说的铺垫,或者是它们的延续,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它们包括海盐的秦驻山、余杭的仙迹岩、绍兴的秦望山、昌化的秦皇石、奉化的赤苋山等,是始皇东巡的影子。而余姚千人坛其上可容千人,为秦始皇命徐福立坛祈祷处;岱山的'东霍山,则“环以大海,世传徐福至此山,有石棋盘,修竹环之,风枝扫拂,常无纤尘……”,岱山还有紫霞洞和海天一览亭,也有徐福东渡的传说;象山县蓬莱山麓的丹山井,相传凿于秦代,地方志记载丹井旁有蓬莱观,梁已有之,隋大业元年间废,唐天宝十三年复建。地方志记载:“象山之西山,名小蓬山者,市(徐福)遂居焉。始皇闻之,巡至鄮三十日,发舟至悬海亶、澶二洲而及。”在传说中,象山小蓬莱是徐福准备东渡期间的隐居地。作为徐福东渡传说的中心地区达蓬山,相关的景点就更多了。
③达蓬山丰富多彩的传说,反映了人们二千年来对伟大的航海家、中华文化最早的海外传播使者徐福的敬仰,徐福勇于探索、开拓,放眼世界致力于国际交流的精神,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日、韩三国掀起了徐福研究热,这里的人们也迅即闻风而动,开展了徐福民间文化的发掘和宣传,推动了地方经济、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1.阅读课文,请说说达蓬山文化可以概括为哪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
A.徐福东渡传说于公元前219年至210年间,在中日韩三国民间广为流传。
B.象山县境内丹井旁的蓬莱观始建于梁,重建于唐天宝十三年。
C.徐福准备东渡期间曾隐居于象山小蓬莱。
D.达蓬山丰富多彩的传说反映人们对伟大航海家、中国文化传播者徐福的敬仰。
3.文中第③段说“勇于探索、开拓,放眼世界致力于国际交流的精神,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请你再写出一个有这种精神的人,并加以评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文与以下链接资料,说说你对继承和发扬达蓬山文化的感想。
链接资料:目前已建成了达蓬山上山公路和蓬莱仙境牌坊、达蓬亭、徐福纪念馆等景点,宁波雅戈尔集团正投入3亿资金筹建相关的游览、休闲设施;与大蓬山相关联的地区,如岱山县,也建成了徐福公园。达蓬山徐福文化的开发利用事业,正日益显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佛教胜迹;自然景观;历史人文遗迹;民间传说
2、B
3、郑和;鉴真等。评述“略”。
4、尊重历史,尊重规律,发扬达蓬山文化的精髓,创导积极地精神文化,把它融于现代经济建设中。(意思对即可)
★ 经汾阳旧宅,经汾阳旧宅赵嘏,经汾阳旧宅的意思,经汾阳旧宅赏析
【船山思问录阅读题目及答案(共8篇)】相关文章:
校园征稿启事要求范文2023-01-26
学校报刊征稿启事范文2023-05-17
学校征稿启事范文2022-12-21
理想与经验的博弈-孟荀人性论的现代审视2022-06-06
户外活动的策划方案2022-11-07
初中最火的毕业典礼的经典致辞2024-02-24
船山道德学问与现代文明建设2022-05-08
暑假旅行记作文600字2022-07-30
《成吉思汗和鹰》读后感2022-04-29
国际水文科学研究的新进展202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