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泷中》原文注释及赏析附阅读训练附答案

时间:2023-11-25 07:41:19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泷中》原文注释及赏析附阅读训练附答案(共8篇)由网友“飞小小”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泷中》原文注释及赏析附阅读训练附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泷中》原文注释及赏析附阅读训练附答案

篇1:《泷中》原文注释及赏析附阅读训练附答案

《泷中》原文注释及赏析附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泷中

清?屈大均

舟随瀑水天边落,白浪如山倒翠微。

巨石有时亦却立,白鸥欲下复惊飞。

【注释】: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1】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泷中》是一组诗,共十一首,这是其中的一首。诗前原有小序云:“泷在乐昌县(在今广东省)北,凡有六――曰穿腰泷,曰梅泷,曰寒泷,曰金泷,曰白茫泷,曰垂泷。”泷,湍急的河流。此诗写的是垂泷。

【翻译】:小舟随着瀑布而流从天边落下,青翠的山峰倒映在泷中,波浪掀涌成山又崩塌坠落。巨石有时仿佛会倒退几步才立住,翻飞的白鸥想要飞下又突然受惊飞起。

【赏析】:《泷中》是一组诗,共十一首,这是其中的一首。《泷中》“舟随瀑水天边落,白浪如山倒翠微。巨石有时亦却立,白鸥欲下复惊飞。”首句以似“天边落”的`“舟”与“瀑水”意象,写泷中水位之高;次句以“如山倒”的“白浪”意象,写泷中水势之猛;三、四两句并没有直接写水势,而是掉转笔锋,相继写“却立”的“巨石”与“惊飞”的“白鹭”两个意象,从而侧面烘托了水势之大,笔力雄豪,奇情壮采。《看剑作》“剑气时时似白云,时来不得更从军。青山只为英雄设,老向松霞不事君。”首句以“剑气”、“白云”意象写出诗人奋发有为的豪迈气概,但三、四两句以“青山”、“松霞”意象作结,豪气荡尽,徒然哀叹。这种方式主要是根据诗人表达情感的需要采用的意象组合。

【阅读训练】:

(1)赏析第二句“白浪如山倒翠微”中“倒”字的妙处。(4分)

(2)这首诗主要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倒”,倒塌,崩倒(1分)“白浪如山倒翠微”写青翠的山峰倒映在泷中,泷中的波浪掀涌成山,随即又崩倒坠落在泷中(把“倒”解释为“倒映”可酌情给分)(2分)“倒”字既写出了水流的湍急壮观,又抒发了诗人的喜爱赞美之情(1分)。

(2)①夸张(1分)第一句写轻舟随着瀑布冲下,好像从天边坠落;第三句写泷中的巨石有时竟会倒退几步才立住(1分),夸张手法写出了泷中水位之高和水流的迅猛(1分)②比喻,第二句写白浪汹涌,攒立如山,写出了泷中的壮观景象(1分)。

篇2:《忆钱塘江》注释翻译赏析及阅读训练附答案

《忆钱塘江》注释翻译赏析及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忆钱塘江

宋李觏①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②返照,水仙③齐著淡红衫。

【注释】

①觏:读gòu。 ②涵:包含。 ③水仙:指水中女神。这里喻指归帆。

【翻译】:

当年乘醉登上归家的帆船,看那两岸隐隐的青山前太阳已落下一半。此时此刻,最迷人的还是返照入江,满江一片红光,那江面上的点点白帆,在夕阳的辉映下,宛若水中的女神们一齐穿上了淡红的衣衫。

【赏析】:

李觏的这首《忆钱塘江》,独辟蹊径,与众不同。诗人在诗中不写气势恢宏的钱塘江潮,而以“醉”这一传神的诗眼统摄全篇,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醉眼中夕阳映照下的钱塘江奇景。

诗的前两句“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写诗人当年乘醉行船归来,一路观赏着钱塘江傍晚的美景。首句中的“昔年”二字,紧扣诗题的“忆”,表明诗人是凭自己的记忆来描绘他当年观赏钱塘江之奇景的;“乘醉”二字则告诉人们他当年是醉眼赏景的。正因为诗人是醉眼赏景,所以他放眼望去,隐隐约约地看到夕阳西下,一半已隐身匿迹,另一半还悬挂在山头上,仿佛山口衔着半个夕阳似的。次句中的“隐隐”、“衔”诸语下得颇为精妙,很切合诗人醉眼赏景的特点。

诗的后两句“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其意是:此时此刻,最迷人的还是返照入江,满江一片红光,那江面上的点点白帆,在夕阳的辉映下,宛若水中的女神们一齐穿上了淡红的衣衫。这里,诗人先以“好是”二字提示下文将拓深诗的意境;继而,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返照入江的情景;最后,则展开想象的翅膀,以“水仙齐着淡红衫”奇妙的比喻艺术地再现了夕阳辉映点点白帆的奇景。这两句诗亦实亦虚,虚实相间,也完全切合诗人醉眼观赏醉景――令人陶醉的钱塘江奇景的特点,体现了作者的`奇思异想。

【阅读训练】:

1.这首诗描绘了 时分的景色。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 ”一词。(2分)

2.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

3.请你从思想内容或表达技巧方面对诗歌第三、四句进行鉴赏

【参考答案】

1.(2分)黄昏(傍晚) 醉

2.(3分)最迷人的是夕阳返照江面,江水一片红 光。水面上,点点白帆也泛着淡红光芒,在夕阳的辉映下,宛如一群穿着淡红衣衫的水仙,凌波微步,美艳动人。

3.思想内容鉴赏示例:诗人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返照入江的情景,展开想象的翅膀,艺术地再现了夕阳辉映点点帆的奇景,表达了诗人对钱塘胜景的喜爱之情

表达技巧鉴赏示例:①采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江面上点点白帆在夕阳的辉映下宛若水中仙女们一齐穿上了淡红衣衫的奇景②融情于景,诗人把自己对钱塘胜景的喜爱之情融入满江夕照和点点白帆之中③虚实相间,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醉眼中亦真亦幻、令人陶醉的钱塘江奇景的特点。

篇3:弹琴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弹琴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释】

①泠泠:洋溢貌。 ②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③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寒:凄清的意思。

【翻译】

七弦琴上弹奏出清幽的琴声,静静地听就像寒风吹入松林那样凄清。虽然我十分喜爱古老的`曲调,但现在的人弹奏的不多了。

【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诗意七弦琴上发出泠泠的音响,原来是〈松风〉凄清的曲调,虽然我喜爱这类古老的曲子,但今人多已不大弹奏了。

【阅读训练】

1.结合诗句说说你是如何理解“静听”二字的?

2.琴为心声,细读此诗,你能读出诗人怎样的心声?

【参考答案】

1.答:描写了弹琴者入神的神态,从侧面烘托出琴声的超妙

2.答:曲高和寡 知音难觅 怀才不遇借听弹琴声,感叹世风日下,不弹古调,自己的爱好不合时宜,抒发了使人感到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寂寞心情。

篇4:《耶溪泛舟》原文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耶溪泛舟》为盛唐时代大诗人孟浩然所著古诗。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耶溪泛舟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注释】

耶溪:即若耶溪,今浙江绍兴以南,相传为西施浣纱处。

晖:一作“辉”。桡:一作“棹”。

泓澄:又作“澄明”。

【翻译】:

落日散发着它剩余的光线,轻摇木桨在若耶溪中划船。

碧水清清水中的生物多可爱,清溪泛舟是怎样的从容悠闲。

白头老翁端坐于岸边垂钓,新妆的少女临水清洗衣衫。

彼此对望着好像曾经相识,却只能脉脉相视无缘攀谈。

【赏析】

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冬,诗人孟浩然在长安求仕未成,沮丧地离开长安,在江浙一带漫游。一日,泛舟耶溪(在浙江绍兴城南二十里若耶山下,北流入镜湖),傍晚,在溪边看到了垂钓的老翁,浣纱的村女,他们生活得自然、和乐,无忧无虑,深深触动了诗人之心。因此,写了这首《耶溪泛舟》,以表达他从大自然中汲取生活欢乐的愉悦心情。

耶溪,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南若耶山下。这一带是古代著名的风景区,《水经注》谓:“水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又名浣纱溪,相传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曾在此浣纱。此地秀异的.山水吸引了古代许多骚人墨客,游佳作甚多,浩然此作是较有特色的一篇。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是写诗人临水泛舟看到在明净如镜的溪水中,观赏游鱼追逐嬉戏,三五成群,在水草和细石下钻进钻出。“澄明”,指明净如镜的溪水;“何容与”,意思是多么闲暇自得。

耶溪的水色山光,使诗人乐而忘返,而江南的风土人情、岸边的渔村竹寨,更使诗人如入桃源仙境。“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两句,概括地表现了江南生活的恬静安谧。蓑衣箬笠的老翁,在夕阳中垂钓却悠然自得;梳妆整齐、淡雅的村姑少女,在传说中曾是西施浣的耶溪水边洗衣、谈笑,欢声笑语更衬托出山村的幽静安宁。

结尾“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这恬静和乐的山村,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非常相似,又与诗人孟浩然失意后的隐逸心情和谐一致。因此,这“似相识”确是诗人的思绪所念,是情之所至,而与那垂钓翁、浣纱女陌路相逢,素不相识,虽则情感相通,却只能脉脉相视而已。

【阅读训练】:

1、作者通过写耶溪泛舟事发了怎样的感情?

2、简析“白手垂钓翁,新妆浣纱女”两居室所表现的生活情景。

【参考答案】

1、表达他从大自然中汲取生活欢乐的愉悦心情。

2、“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两句,概括地表现了江南生活的恬静安谧。蓑衣箬笠的老翁,在夕阳中垂钓却悠然自得;梳妆整齐、淡雅的村姑少女,在传说中曾是西施浣的耶溪水边洗衣、谈笑,欢声笑语更衬托出山村的幽静安宁。

篇5:曹伯启《子规》注释赏析及阅读训练附答案

曹伯启《子规》注释赏析及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诗】:

子规

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释】:

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赏析】:

首联点出这个传说。点明在暮春初夏,子规哀叫了。

颔联写出听了杜宇的哀啼后,两种人有反应:一者为贪夫,一者为远客。远客听到后哀怨、愁思不已,这是对应杜宇传说中的第二点。

颈联景物烘托就不说了。

尾联“催归催得谁归去”,那就是照应颔联了。你杜鹃鸟儿在那儿叫,叫声里不断催促人们。但是贪夫不会被催去归隐。催远客回家,但远客想归去却不能够。只有乡郊的人们被你催促着去忙农事了,而这正是扣杜宇传说中的第三点。

总结一下,这首诗主要点哪里是在写思乡之情?这分明就在咏子规。尽管其中暗含对贪夫无厌的讽刺,对远客不得归愁思的同情,以及对农人趁时耕种的称赞。但是主要还是一种感叹之情,是听到子规啼鸣,想到杜宇传说,联系人们的表现,从而表达对现实的一种感叹。侧重点并不是思乡之情,这是非常明朗的。

【阅读训练】: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 答案:“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卷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作用。解答这个字,要立足诗歌,从写法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形象的把握。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作者所选的意象――子规、贪夫、远客、锦水春残、楚天月光,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他的思乡难归。)

【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篇6:落花李商隐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落花李商隐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落 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释】

①这首诗作于会昌六年(846)闲居永乐期间。

1、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2、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3、沾衣:指流泪。

【翻译】

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

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

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

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

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赏析】:

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颈联直接抒发情感,巴望花不再落而不能。末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表达了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全诗语言清淡疏朗,诗人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阅读训练】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有人说诗中“肠断”一词传神,你认为如何?试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这是一首借落花隐喻自己现实处境的诗。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片芳心,最终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诗人素怀壮志,极欲见用于世,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最后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而已。诗人在体贴物情的同时,委婉曲折地透露心迹,表现自己的情思。(意对即可)

2.本诗写的是暮春时节。风送落花,漫天飞舞,落到田间小路,落到斜阳将沉的地方。诗人感慨身世,欲展才华,奈何无门,但流年易逝。诗人念此,难怪伤感断肠了。

篇7:苏轼《红梅》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苏轼《红梅》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红梅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释】;

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翻译】:

因为怕开了后招来愁怨,加上贪睡,所以独自开得迟了些;又恐冰雪般洁白的姿容不合时俗。故意染上了桃花杏花那样的红色,但保留着孤高瘦硬的傲霜斗雪的风姿。耐寒的品性使红梅不肯在春天与百花争艳都妍,红色不是她的本色。石曼卿老人不懂得红梅风格所在,怎么能从绿叶、青枝来看梅花?

【阅读训练】:

一、

(1)、对石曼卿《红梅》诗持什么态度,请作分析。就你的理解与积累,你读过的咏梅诗词里哪些作品有“梅格”,请试举一例。(默写一名句即可)(4分)

(2)、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形魂?就其中两点作赏析。(4分)

(3).首联运用了哪种手法?并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5分)

(4).作者在尾联批评石老的诗没有捕捉到红梅最本质的特征。请结合颔联来分析“梅格”。(6分)

二、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旬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5分)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一、

(1).持否定(批评)态度,石曼卿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的特征,未写出红梅的内在品格。 如:“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2).①拟人。如“怕愁贪睡”四字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憨之态。

②用典:“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这句引典故作结,点明主旨,锁住全篇,含蓄蕴藉。

③托物言志:借咏梅来赞美不同流俗的孤高品性。

(3).运用拟人手法(也有用典,“贪睡”化用“海棠春睡未足”,但答出拟人即可)(1分)。“怕愁”“贪睡”“自恐”等词体现了这种手法,形象地再现了红梅无意与群芳争春,却甘于寂寞的心理状态。(2分)“自恐冰容不入时”表面写红梅生怕其冰肌玉骨不入时俗,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因备受打击而产生的忧危孤独的心情(或不为现实所容而痛苦)。(2分)

(4). “故作”一句,是说红梅尽管艳若桃杏,但其品性还是冰清玉洁,本质不变。(2分)“尚余”一句形象地再现了红梅孤瘦遒劲、凌霜傲雪的品格。(2分)这两句委婉地表现了作者身不由己的苦衷,也流露出他坚持节操,不变其本性而感到自我安慰的心情。(2分)

写出“红”的缘由。在诗人心中,此梅是玉洁冰清的白色,现在偶然出现红色,对应首联中的“怕”、“恐”,是故作姹紫嫣红的“随大流”姿态。(3分)“尚余”一句却奇峭地勾出了梅的神韵,尽管故作红色,然而傲雪霜的风姿犹存。既无心显露,又无可掩饰。在诗人心中,梅就是梅,无论妆成何色,与“桃杏”截然不同。颔联两句将迟起美人与梅融为一体,可见诗人咏物本领之高妙。(3分)意思答对即可。

二、

(1)C(2)A(3)(5分)

第一问两个要点。①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②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3个要点。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②“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月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③“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篇8:《隆中对》阅读训练附答案

《隆中对》阅读训练附答案

隆中对

亮答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共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羊土,高祖因之以戍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图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刹寸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改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蒋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日:“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2)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3)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4)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蒋军者乎?

3、诸葛亮认为刘备可以担当“成霸业,兴汉室”重任的自身条件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

4、刘备的一个“善”字意味深长,请写出“善”的内涵。

[参考答案]

1、(1)大概 (2)兴旺富裕 (3)率领、带领 (4)一天天,一天比一天

2、百姓谁敢不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来迎接将军您呢?(意对即可)

3、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4、“善”是对诸葛亮对策的高度评价;对诸葛亮的由衷敬佩;请诸葛亮出山的坚定决心;对兴汉事业的必胜信念。

《长信秋词其一》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观书》原诗翻译及阅读训练附答案

秦观《江城子》原诗注释译文赏析及阅读题附答案

王维《漆园》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

《耶溪泛舟》原文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桃花源记和桃源诗序阅读训练及答案

李清照《夏日绝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与习题附答案

竞渡诗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秦观《江城子》原文、注释、鉴赏、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阅读例题附答案

《泷中》原文注释及赏析附阅读训练附答案
《《泷中》原文注释及赏析附阅读训练附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泷中》原文注释及赏析附阅读训练附答案(共8篇)】相关文章:

蔡道宪,字元白阅读训练附答案附赏析2023-02-15

《墨子·鲁问》原文附译文赏析2022-06-17

夕阳楼原文及赏析2023-12-25

《伊州歌》唐诗品读2022-12-09

宋之逊告密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2023-02-20

明史·杨继盛传阅读附答案2022-10-07

韩驹和李上舍冬日书事阅读答案及赏析2023-05-30

《活水源记》文言文赏析2022-12-21

送魏大从军原文及赏析2023-02-14

伊州歌 王维 诗歌鉴赏-伊州歌 王维 阅读答案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