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时间:2023-06-25 07:58:52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精选8篇)由网友“Seren”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1: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魏书曰:典少好学,不乐兵事,乃就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观群书。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迁离狐太守。

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太祖击谭、尚于黎阳,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昱亦以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干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典宗族部曲三千馀家,居乘氏,自请愿徙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纯①邪?”典谢曰:“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实郊遂②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遂徙部曲宗族万三千馀口居邺。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

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年三十六薨。

注:①耿纯:东汉著名的开国功臣。王莽死后,李铁兄弟专权,耿纯不愿在长安当官,以骑都尉官职来到河北巨鹿。②郊遂:古代都城外百里为郊,郊外百里为遂,也泛指郊野。

9.下列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整卒,典徙颍阴令 徙:调职

B.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 拒:抗衡

C.卿欲慕耿纯邪 慕:羡慕

D.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 嘉:赞赏

10.下列句字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初平中,以众随太祖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典)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备望见救至,乃散退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典以国家为重的一项是( )

①故试以治民之政 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

③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 ④苟利国家,专之可也

⑤自请愿徙诣魏郡 ⑥乃率众与辽破走权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典先跟从父亲李乾追随太祖征战,破黄巾,击袁术;后又随兄长李整打败薛兰、李封,基于立下的这些战功,升迁为青州刺史。高.考*资/源-网

B.太祖安排李典和程昱运送军粮,且嘱咐水路不通可以走陆路。李典分析了驻守黄河的敌人的情况,果断地北渡黄河,打败了敌军,表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

C.李典与乐进、张辽一向不和,面对孙权的军事包围,张辽害怕他们不听从自己的意见。而李典抛弃了个人私怨,与张辽并肩作战,使孙权撤军。

D.李典年少时就喜好学问,不喜欢军事,读《春秋左氏传》,博览群书。因崇尚儒雅,对有才能的人非常尊敬,也因此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3分)

(2)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4分)

(3)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3分)

参考答案

9.C(效法)

10.D(A.跟着,介词/用,介词;B.跟,介词/和,连词;C.如果,连词/你,代词)

11.B(②④⑤⑥全都能表现李典以国家为重的精神,①太祖对李典的赏识 ③太祖给李典布置任务)

12.A(“升迁为青州刺史”只是因为“从平兖州诸县有功”)

13.(1)太祖爱惜他的文才,所以把治民的政务交给他,让他尝试着管理。 注:“善”(爱惜)译错扣1分。共3分。

(2)这是国家大事,只是看你的计策怎样,我能因为心怀不满而忘记国家大义吗? 注:“顾”(看)“可以”(能够,因为)“私憾”(个人遗憾)译错一个词语扣1分。共4分。

(3)尊敬有才的士大夫,谦恭唯恐做得不够,军队中称赞他是忠厚之人。 注:“恂恂”(谦虚谨慎)“若”(如,像)译错一个词语扣1分。 共3分。

附文言文译文:

李典,字曼成,山阳巨野人(山东金乡县人)。李典跟随父亲李乾,有特殊的气质。把几千家门客都会聚在乘氏。初平年间,率领军队跟随太祖在寿张打败了黄巾军,又跟从太祖攻打袁术,出征徐州。吕布叛乱,太祖派遣李乾回到乘氏,到各县安抚民众。吕布的别驾从事史薛兰、治中李封招降李乾,一起反叛,李乾不听从,于是他们就杀掉了他。太祖让李乾的儿子李整统帅李乾的军队,与各位大将一起攻打薛兰、李封。薛兰、李封被打败后,李典跟从太祖平定诸县有功,逐渐升迁为青州刺史。李整死后,李典调职为颍阴令,做了中郎将,统帅李整的军队。魏书说:李典年少时就好学(不宜解释成学习,因为后面有“兵事”),不喜欢军事,于是从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览群书。太祖爱惜他的文才,所以把治民的政务交给他让他尝试着管理,升迁为离狐太守。

当时,太祖与袁绍在官渡相抵抗,李典率领宗族及家兵运输粮食布匹供应军队。袁绍被打败,任用李典为裨将军,驻扎下来安抚百姓。太祖在黎阳攻打袁谭、袁尚,让李典和程昱用船运军粮。正赶上袁尚派魏郡太守高蕃率领军队驻扎在黄河上,断绝了水上通道,太祖命令李典、程昱:“如果船不能过,下策只有走陆道。”李典与各位大将商议说:“高蕃的军队装备少,倚仗水上便利条件,有松懈的思想,攻打他们一定会取胜。军队不必受皇宫控制,只要对国家有利,独自掌管也是可以的,应该赶快攻打他。”程昱也认为对。于是向北渡过黄河,攻打高蕃,打败了他,水路得以畅通。刘表派刘备向北侵犯,到了叶地,太祖派李典跟从夏侯惇抵御他。刘备有一天把军营烧掉退兵,夏侯惇于是率领军队追击。李典说:“敌人无故退兵,我怀疑一定有埋伏。向南走的`道路狭窄,草丛树木很深,不能追。”夏侯惇不听,和于禁追击,李典留守。夏侯惇等果然进入了敌人的埋伏圈,作战不利,李典前往营救,刘备见到救兵到了,这才撤兵。李典跟从太祖围攻邺县,邺县被平定。与乐进在壶关围攻高干,在长广攻打管乘,都大败他们。升迁为捕虏将军,被封为都亭侯。李典的宗族私家军队三千多家居住在乘氏,自愿请求迁徙到魏郡。太祖笑着说:“你想效法耿纯吗?”李典谢罪说:“我愚笨怯弱,功劳小,可是封爵宠爱优厚,的确应该全家族的人都一起效力,再加上征战讨伐还没有停止,应该充实都城附近地区,来控制四方,我不是效仿耿纯。”于是把自己的部下以及宗族一万三千多口迁移到邺县居住。太祖赞赏他的做法,升迁为破虏将军。李典与张辽、乐进驻扎在合肥,孙权率兵包围他们,张辽想遵照太祖的指示出来应战。乐进、李典、张辽一向都不合,张辽害怕他们不听从,李典情绪激昂,说:“这是国家大事,只是看你的计策怎样,我能因为私人仇恨忘记国家大义吗! ”于是率领军队和张辽一起打败孙权使之逃跑。

李典喜欢学习和问难,以温文尔雅为贵,不与诸将争功劳,尊敬有才的士大夫,谦恭唯恐做得不够,军队中称赞他是忠厚之人。三十六岁去世。

篇2:于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于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于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人也。黄巾起,鲍信招合徒众,禁附从焉。及太祖领兖州,禁与其党俱诣为都伯,属将军王朗。朗异之,荐禁才任大将军。太祖召见与语,拜军司马,使将兵诣徐州,攻广戚,拔之,拜陷陈部尉。从至宛,降张绣。绣复叛,太祖与战不利,军败,还舞阴。是时军乱,各间行求太祖,禁独勒所将数百人,且战且引,虽有死伤不相离。虏追稍缓,禁徐整行队,鸣鼓而还。未至太祖所,道见十余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初,黄巾降,号青州兵,太祖宽之。故敢因缘为略。禁怒,令其众曰:“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乃讨之,数之以罪。青州兵遽走诣太祖自诉。禁既至,先立营垒,不时谒太祖。或谓禁:“青州兵已诉君矣,宜促诣公辨之。”禁曰:“今贼在后,追至无时,不先为备,何以待敌?且公聪明,谮诉何缘!”徐凿堑安营讫,乃入谒,具陈其状。太祖悦,谓禁曰:“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于是录禁前后功,封益寿亭侯。复从攻张绣于穰,禽吕布于下邳,别与史涣、曹仁攻眭固于射犬,破斩之。

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太祖闻之,哀叹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会孙权禽羽,获其众,禁复在吴。文帝践阼,权称籓,遣禁还。帝引见禁,须发皓白,形容憔悴,泣涕顿首。帝慰谕以荀林父、孟明视故事,拜为安远将军。欲遣使吴,先令北诣邺谒高陵。帝使豫于陵屋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禁降服之状。禁见,惭恚发病薨。

(选自《三国志·张乐于张徐传》,有删节)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朗异之,荐禁才任大将军 异:认为……奇异

B.虏追稍缓,禁徐整行队 稍:稍微

C.禽吕布于下邳 禽:捉住

D.帝慰谕以苟林父、孟明视故事 故事:先例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于禁有统兵才能的一组是 ( )

①禁与其党俱诣为都伯 ②使将兵诣徐州,攻广戚,拔之

③禁独勒所将数百人,且战且引 ④乃入谒,具陈其状

⑤别与史涣、曹仁攻眭固于射犬,破斩之 ⑥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祖掌管兖州时,于禁和自己的`同乡到他那里跟随他,并被奉为都伯,归属将军王朗。王朗认为禁有奇异的才能,推荐了他,说他的才能足以担任大将军。

B.于禁和太祖谈话后,被太祖着重,太沮任命他为军司马,让他统兵到徐州攻打广戚,于禁攻克了广戚,活捉了张绣,因作战有功被升为陷陈都尉。

C.黄巾军投降,号称青州兵,得到了太祖的宽恕。他们公开抢劫。于禁大怒,征讨他们,列举他们的罪状。于禁因此受到太祖的肯定和封赏。

D.建安二十四年,太祖派于禁协助曹仁到樊讨伐关羽。遇汉江涨水,平地上水深达数丈,七军被淹。于禁投降,只有庞德坚守气节最后战死。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禁独勒所将数百人,且战且引,虽有死伤不相离。(3分)

(2)或谓禁:“青州兵已诉君矣,宜促诣公辫之。”(4分)

(3)今贼在后,追至无时,不先为备,何以待敌?(3分)

参考答案

4.B (稍:逐渐)(3分)

5.D (①写于禁投奔太祖,④写于禁处事从容,⑥写于禁的军队困汉江涨水而被淹这一客观事实)(3分)

6.B (于禁任陷陈郝尉是在攻克广戚之后,降服张绣之前。)(3分)

7.(1)唯独于禁统率跟随他的数百人,边战边退,虽然百死伤但也没有逃离队伍的。(3分。关键词:独、且,各1分,句意通顺一分)

(2)有人对于禁说:“青州兵已经告了你的状了,你应该赶紧到太祖那里辩论清楚。”(4分。关键词:诉、促、辨,每词1分,句意通顺1分)

(3)现存贼兵在后面,追到的时间无法确定,不提前做好准备,用什么来对付敌人?(3分。关键饲:“无时”、“何以”,每词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于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人。黄巾起义,鲍信招集联合众人,于禁跟随了他。到太祖掌管兖州时,于禁和他的同乡都到太祖那里(跟随他),并被封为都伯,归属将军王朗。王朗认为禁有奇异的才能,推荐了他,说他的才能足以担任大将军一职。太祖召见他和他淡话,任命他为军司马,让他统兵到徐州,攻打广戚,攻克广威之后,任命他为陷陈都尉。(于禁)跟随太祖到宛,降服了张绣。后来,张绣又叛变,太祖和张绣作战,形势不利,大军失败,返回舞阴。这时军队混乱,各自抄小路投奔太祖,唯独于禁统帅他的数百人,边战边退,虽然有死伤但也没有逃离队伍的。敌军追赶逐渐缓慢,于禁慢慢地整理好队伍,敲着鼓回击。还没有到太祖的住处,路上遇见几十个人身上有伤,裸着身子逃跑,于禁问他们原因,他们回答说:“(是因为)被青州兵抢劫。”当初,黄巾军投降,号称青州兵,太祖宽恕了他们,因此他们凭借这敢做抢夺之事。于禁大怒,命令青州兵说:“青州兵同样归属曹公,你们还要做强盗吗?”于是征讨他们,列举他们的罪状。青州兵急忙跑到太祖那里去告状。于禁赶到以后,先整理营垒,没有时间去拜见太祖。有人对于禁说:“青州兵已经告了你的状了,你应该赶紧到太祖那里辩论清楚。”于禁说:“现在敌人在后面追赶,追到的时间无法确定,不先做好准备,怎么来对付敌人?况且太祖聪明,诬陷告状又有什么作用呢!”慢慢地凿出护城河,安置营垒完毕,(他)才去拜见太祖,详细地陈述事情的原委。太祖高兴地对于禁说:“在清水的危难时刻,我非常着急,将军能够在混乱中整理好队伍,讨伐暴,乱的士兵,,使营垒坚固,有不可动摇的气节,即使是古代的名将,又有谁能超过你啊!”于是记录于禁前后所立的功劳,封他为益寿亭侯。又让他跟随着自己到穰攻打张绣,在下坯擒获吕布,另外和史涣、曹仁在射犬攻打眭国。

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派曹仁到樊地讨伐关羽,又派于禁协助曹仁。秋天,下大雨.汉江涨水,平地上水深达数文,于禁等七军都被淹没。于禁和众将登上高处望看大水,毫不退避。关羽驾着大船冲到近处攻打于禁等,于禁于是投降,只有庞德坚守气节最后战死。太祖听说这些后,哀叹了很久,说:“我认识于禁三十年了,他为什么在面临危险身处危难时,反而赶不上庞德呢!”恰逢孙权擒获关羽,俘获了关羽的部下许多人,于禁于是又投降了吴国。魏文帝即位后,孙权自称藩臣,派于禁回魏国。文帝接见于禁,于禁胡须头发雪白,面容憔悴,流泪叩头。文帝用荀林父、孟明视的先例安慰他,任命他为安远将军。想要派他出使吴国,先让他从北边到邺祭拜高祖陵。文帝派人提前在陵屋上画了关羽战胜、庞德愤怒、于禁投降的情景。于禁见了,羞愧愤怒,发病而死。

篇3: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人也。父韶,彭城太守。雄初仕郡为主簿,事太守王经。及经之死也,雄哭之尽哀,市人咸为之悲。后太守刘毅尝以非罪笞雄,及吴奋代毅为太守,又以少言遣系雄于狱。司隶钟会于狱中辟雄为都官从事,会死无人殡殓,雄迎丧而葬之。文帝召雄而责之曰:“往者王经之死,卿哭王经于东市,我不问也。今钟会躬为叛逆,又辄收葬,若复相容,其如王法何?”雄曰:“昔者先王掩骼埋胔,仁流朽骨,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葬之哉!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缺。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何必使雄违生背死以立于时!殿下仇枯骨而捐之于中野,为将来仁贤之资,不亦惜乎!”帝甚悦,与谈宴而遣之。

累迁黄门侍郎。时吴奋、刘毅俱为侍中,同在门下,雄初不交言。武帝闻之,敕雄令复君臣之好。雄不得已,乃诣毅,再拜曰:“向被诏命,君臣义绝,如何?”于是即去。帝闻而大怒,问雄曰:“我令卿复君臣之好,何以故绝?”雄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今之进人若加诸膝,退人若坠诸川。刘河内于臣不为戎首,亦已幸甚,安复为君臣之好!”帝从之。

泰始中,累迁秦州刺史,假赤幢、曲盖、鼓吹,赐钱二十万。咸宁初,入为御史中丞,迁侍中,又出为征虏将军。太康初,为河南尹,赐爵关内侯。齐王攸将归藩,雄谏曰:“陛下子弟虽多,然有名望者少。齐王卧在京邑,所益实深,不可不思。”帝不纳。雄固谏忤诣,起而径出,遂以愤卒。

13.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雄迎丧而葬之

迎:迎丧,接丧

B.今钟会躬为叛逆

躬:自己,自身

C.假赤幢、曲盖、鼓吹

假:给予

D.齐王攸将归藩

攸:所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D

解析:攸是人名,指司马攸。

【思路点拨】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这些实词,使用频率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包括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四种情况。要做好此类题目,一是靠平时多积累,二是要学会借助上下文语言环境进行推断,两者结合,则问题迎刃而解。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

B.法立于上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何必使雄违生背死以立于时

C.与谈宴而遣之

D.古之君子进人以礼

帝闻而大怒

遂以愤卒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D

解析:“以”第一个是“用”,第二个是“因为”的意思。

【思路点拨】近几年来,文言虚词题考查的主要形式是把文言选段中包含某文言虚词的句子,与课文中含有同样文言虚词的句子进行比较,辨析异同。这其实是典型的考查知识迁移能力的题目。考生解题时,应准确回忆所学课文中的文言虚词词义,并联想这个文言虚词在其他课文中的词义,然后把文段中的文言虚词与之进行比较,分析异同,从而作出准确判断。

以下15--16题中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15.①又以少言遣系雄于狱

②若复相容,其如王法何

A. ①又因少许怨言把他关进监狱

②你又同情他,把王法放到哪里了

B. ①又因小小的谴责把他关进监狱 ②我如果再宽容你,又把王法放在哪里

C. ①又因少许怨言把他关进监狱

②我如果再宽容你,又把王法放在哪里

D. ①又因小小的谴责把他关进监狱 ②你又同情他,把王法放在哪里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C

解析:“相容”的“相”指“你”

【思路点拨】高考文言翻译,要求直译为主,意译只是辅助。因此,除非你有足够的理由,否则一定要讲究字字落实。专用名词如地名人名官职名等照抄,省略要补出,词类活用要准确,特殊句式要调整。

16. ①昔者先王掩骼埋胔,仁流朽骨

②退人若坠诸川

A. ①从前先王将骨头肉埋在地下,仁心传布到枯骨上

②退掉一个人像落到水里一样

B. ①从前先王掩埋受刑人的骨骸尸体,仁德润泽枯骨 ②摒退一个人如同把他推入深渊.

C. ①从前先王掩埋受刑人的骨骸尸体,仁德润泽朽骨②退掉一个人像落到水里一样

D. ①从前先王将骨头肉埋在地下,仁心传布到枯骨上②摒退一个人如同把他推入深渊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B

解析:“胔”从造字法上推断,及“掩骼”“埋胔”并列,可知“骨骸尸体”正确;“退”意为“摒退”,“诸”即“之于”

【思路点拨】一般来说,高考要求我们翻译的句子,并非每一个词语都难度大,都难以理解,往往是只有两三个词语难度较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翻译句子其实就是对关键词语的确切认知。这些关键词语多为多义词、活用词以及古今异义词等。

1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向雄重义的一组是( )

①雄感义收葬,教亦无缺

②假赤幢、曲盖、鼓吹

③及经之死也,雄哭之尽哀

④会无人殡殓,雄迎丧而葬之

⑤安复为君臣之好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A

解析:②是皇帝的赐予,⑤“复为君臣之好”也是因为皇帝的要求,而且最终是绝交。

【思路点拨】“筛选”就是通过淘汰的方法挑选,它要求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信息。本考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1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帝司马昭在向雄为钟会收殓安葬后责备他,向雄却说“我为道义所感化而收葬他,没有过错。”

B.武帝曾下令让向雄与刘毅恢复君臣关系。向雄迫不得已,便到刘毅家里拜访他,说:“我们恢复君臣的友好关系,怎么样?”

C.齐王打算回到封国时,向雄曾向天子进谏说:“陛下虽然子弟多,可是有名望的人少。齐王守在京城获益的确很多,不能不考虑。”

D.对于向雄的进谏,天子并没有采纳。向雄极力进谏,违背了圣旨,向雄径自出宫,后因愤懑而死。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对原文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B

解析:“我们恢复君臣的友好关系,怎么样?”错误,文中为“君臣义绝”的意思是绝交。

【思路点拨】做好这类题,要注意以下三点:①巧提要素。这类题一般考查故事的叙述要素,做好这类题首先要有明确选项中叙事要素的习惯。②细读语境。细读原文,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原委等叙事要素。③认真比对。认真比对题目选项与原文的异同,进而做出选择。

【参考译文】

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人。父亲向韶,是彭城太守。向雄当初在河内作主簿,给太守王经做事。王经死后,向雄哭得很伤心,市人都为他悲伤。后任太守刘毅曾经无故鞭笞向雄,后来吴奋代替刘毅任太守,又因少许怨言把他关进监狱。司隶钟会把向雄从监狱里征召出来当都官从事,后来钟会死了无人收殓下葬,向雄迎丧并安葬了他。文帝司马昭召见向雄并责备他说:“以前王经死了,你在东市哭他,我不问罪。现在钟会叛逆,你又收殓安葬他,我如果再宽容你,将把王法放在哪里?”向雄说:“从前先王掩埋受刑人的骨骸尸体,仁德润泽朽骨,当时难道先占卜功过,然后才埋葬那些尸骨吗?现在刑法已经施行,按照法令已经处理了钟会。我被道义感化而收葬他,道义教化我这样做没错。法令在上面制定,教化在下面发扬,为什么一定要让我陷于违背生死常理的地步呢?殿下如果把他的枯骨遗弃在荒野,作为将来的仁人贤士的口实,不也太令人惋惜吗?”文帝很高兴,与他交谈并饮宴后才让他回去。

累迁为黄门侍郎。当时吴奋、刘毅都是侍中,一同在宫廷门下,起初向雄不跟他们说话。武帝知道后,敕令向雄应恢复君臣的友好关系。向雄迫不得已,便到刘毅家里,拜见之后说:“早先接受了诏令,君臣之义了结,可以吗?”说完便离去。武帝听说后大怒,责问向雄:“我让你恢复君臣友好关系,你为什么故意绝交?”向雄说:“古代的君子用礼义引荐人,用礼义摒退人,现在引荐人如同把人放在膝盖上,摒退人如同把人推入深渊。刘河内(刘毅)不成为我的敌人,已经是很万幸的了,又怎么能恢复君臣友好关系呢?”武帝同意了。

泰始年间(265--274),累官任秦州刺史,赐给他红色旗帜、曲柄伞、鼓吹等仪仗,赏他二十万钱。咸宁初年(275)入朝为御史中丞,迁为侍中,又出朝任征虏将军。太康初年(286),任河南尹,赐爵关内侯。齐王司马攸打算回到封国,向雄向天子进谏道:“ 陛下虽然子弟多,可是有名望的人少。齐王守在京城,获益的确很多,不可不思量。”天子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向雄极力进谏,违背了圣旨,向雄就自己离开了宫殿,后来因愤懑而死。

篇4:温恢字曼基,太原祁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温恢字曼基,太原祁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温恢字曼基,太原祁人也。父恕,为涿郡太守,卒。恢年十五,送丧还归乡里,内足于财。恢曰:“世方乱,安以富为?”一朝尽散,振施宗族。州里高之,比之郇越①。举孝廉,为廪丘长,鄢陵、广川令,彭城、鲁相,所在见称。入为丞相主簿,出为扬州刺史。太祖曰:“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时济见为丹杨太守,乃遣济还州。又语张辽、乐进等曰:“扬州刺史晓达军事,动静与共咨议。”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于是有樊城之事。诏书召潜及豫州刺史吕贡等,潜等缓之。恢密语潜曰:“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一二日必有密书促卿进道,张辽等又将被召。辽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卿受其责矣!”潜受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发,果被促令。辽等寻各见召,如恢所策。文帝践阼,以恢为侍中,出为魏郡太守。数年,迁凉州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道病卒,时年四十五。诏曰:“恢有柱石之质,服事先帝,功勤明著。及为朕执事,忠于王室,故授之以万里之任,任之以一方之事。如何不遂,吾甚悯之!”赐恢子生爵关内侯。生早卒,爵绝。

(节选自《三国志》)

【注】①郇越:古代的贤者。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水生而曹仁县军

县军:县里的军队

B.如恢所策

所策:所谋划的

C.文帝践阼

践阼:登上皇位

D.恢有柱石之质

柱石:担当国家重任的人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B.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C.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D.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温恢一向乐善好施,家里很是富有,但他把钱财分给了宗族,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B.温恢很有军事谋略。曹操曾经对自己的手下说,遇到事情可以多和温恢商量再做定夺。

C.温恢很有远见。他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曹仁将要受到关羽的攻击而提醒兖州刺史,后来果如他所料。

D.温恢能够清楚地知道曹操的用意,所以给裴潜提建议,让他加快行程,裴潜接受了他的建议,所以,没有受到责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

(2)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

参考答案

4.A(县军:即“悬”军,深入敌境的孤军。)

5.C(“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判断的关键:1、“畏”的宾语;2、“县”通“悬”,“县军”为“曹仁”的谓语;3、“乘利而进”的主语。)

6.A(温恢不是一向乐善好施,他是看到国家将要发生变乱,认为聚集财富是没有用处的。)

7.(1)(我)非常想让你留在我身边,只不过认为没有扬州的事情重要。(采分点:省略句、甚、亲近、顾、以为。每点1分。)

(2)这一定是襄阳的急难,想要让众将前往,不下令让众将紧急前往的原因是不想惊动远方的军队。(采分点:必、(襄阳之)急、赴(使动)、所以(……的原因)、远众(名词)。每点1分。)

参考译文:

温恢字曼基,是太原郡祁县人。父亲温恕,任涿郡太守,去世的时候,温恢十五岁,送丧回乡,家里十分富有。温恢说:“世上刚刚开始大乱,要这么多钱有什么用呢?”一下子把家财全部散出给自己宗族的人,帮助他们振兴家业。州里认为他的作法高尚,把他同州里的先贤郇越相比。温恢被推举为孝廉,作过廪丘县长,鄢陵、广川县的县令,彭城、鲁城的相,所在的地方对他有好评。又入朝作丞相主簿,出任扬州刺史。太祖曹操对他说:“我非常愿意让您在我身边做事,但又认为扬州的.事情更为重要。《尚书》上说‘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大臣如果良好,那么诸事都会安宁’。是不是需要让蒋济来担任治中辅助您呢?”当时蒋济正任丹杨太守,于是便下令让他回到扬州。曹操又对将军张辽、乐进等人说:“扬州刺史温恢通晓军事,进退要和他共同商议。”建安二十四年(219),孙权统兵攻打合肥。那时候各州都屯兵守卫,温恢对兖州刺史裴潜说:“这里虽然有贼兵,但还构不成威胁,所害怕的是曹仁的征南部队遭遇变故。现在洪水已经来了,而曹仁让孤军深入敌境没有防备。关羽骁勇善战,率领精锐部队,借着地利进攻,一定会造成祸害。”后来果然有水淹樊城的事。朝廷下诏书征召裴潜以及豫州刺史吕贡等人,裴潜等人拖延不动。温恢秘密地对裴潜说:“这一定是襄阳危急,要让你们赶去支援。之所以没有大张旗鼓急着让你们聚集,是因为朝廷不愿惊动远处的部队。一两天内一定会有密书催促你们上路,张辽等人也会被召去援助,他们一向知道魏王的心思,一定会后召先到,您可就要受责备了!”裴潜听从了温恢的话,放弃了辎重,让部下改换轻装迅速出发。果然接到了催促进军的命令,张辽等人不久也分别被征召,完全像温恢所预料的那样。魏文帝即位,用温恢为侍中,又出京担任魏郡太守。过了几年,升任凉州刺史,又持着朝廷的节钺领受护羌校尉的职务,赴任途中病死,死时四十五岁。文帝发布诏书说:“温恢有支撑社稷的素质,为先帝做事,劳苦功高;为朕办事,能够忠于王室,所以把万里以外的重任委托给他,让他执掌一个方面的大事。为何不能寿终正寝,我非常悲痛!”文帝赐予他儿子温生关内侯的爵位,温生死得早,爵位便断绝了。

篇5:“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人也。父韶,彭城太守。雄初仕郡为主簿,事太守王经。及经之死也,雄哭之尽哀,市人咸为之悲。后太守刘毅尝以非罪笞雄,及吴奋代毅为太守,又以少言遣系雄于狱。司隶钟会于狱中辟雄为都官从事,会死无人殡殓,雄迎丧而葬之。文帝召雄而责之曰:“往者王经之死,卿哭王经于东市,我不问也。今钟会躬为叛逆,又辄收葬,若复相容,其如王法何?”雄曰昔者先王掩骼埋胔仁流朽骨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葬之哉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缺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何必使雄违生背死以立于时!殿下仇枯骨而捐之于中野,为将来仁贤之资,不亦惜乎!”帝甚悦,与谈宴而遣之。

累迁黄门侍郎。时吴奋、刘毅俱为侍中,同在门下,雄初不交言。武帝闻之,敕雄令复君臣之好。雄不得已,乃诣毅,再拜曰:“向被诏命,君臣义绝,如何?”于是即去。帝闻而大怒,问雄曰:“我令卿复君臣之好,何以故绝?”雄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今之进人若加诸膝,退人若坠诸川。刘河内于臣不为戎首,亦已幸甚,安复为君臣之好!”帝从之。

泰始中,累迁秦州刺史,假赤幢、曲盖、鼓吹,赐钱二十万。咸宁初,入为御史中丞,迁侍中,又出为征虏将军。太康初,为河南尹,赐爵关内侯。齐王攸将归藩,雄谏曰:“陛下子弟虽多,然有名望者少。齐王卧在京邑,所益实深,不可不思。”帝不纳。雄固谏忤旨,起而径出,遂以愤卒。

(《晋书·卷二十八》)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雄曰/昔者先王掩骼埋胔/仁流朽骨/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葬之哉/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缺/

B.雄曰/昔者先王掩骼埋胔/仁流朽骨/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葬之哉/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缺/

C.雄曰/昔者先王掩骼埋/胔仁流/朽骨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葬之哉/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缺/

D.雄曰/昔者先王掩骼埋/胔仁流/朽骨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葬之哉/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缺/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事有刺史属吏之称,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后从事改为参军。

B.汉代在长安东市处决判死刑的犯人,后来“东市”就指刑场。

C.殿下原来也是对天子的敬称,但汉代以后,演变为对太子、亲王的尊称。

D.再拜即拜两次,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一般只有向很尊贵的人才施再拜礼。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经死后向雄痛哭于东市,钟会死后向雄又收殓安葬,文帝司马昭因此而责备向雄。

B.武帝曾下令让向雄与刘毅恢复“君臣之好”。向雄迫不得已,便到刘毅家里拜访他,但并未真心实意和刘毅交好。

C.向雄敢于直言进谏,引用先王做法来为自己辩解,得到文帝的认可,免去了刑律之祸。

D.对于向雄的进谏,天子并没有采纳。向雄极力进谏,违背了圣旨,向雄径自出宫,后因愤懑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钟会躬为叛逆,又辄收葬,若复相容,其如王法何?

(2)殿下仇枯骨而捐之于中野,为将来仁贤之资,不亦惜乎!

参考答案

4.A

5.B

6.A

7.(10分)

(1)现在钟会亲身叛逆,(你)又收殓安葬(他),我如果再宽容你,又将把王法放在哪里呢?

(2)殿下如果痛恨他的枯骨并把它遗弃在荒野,作为将来的仁人贤士的口实,不也太令人惋惜吗?”

参考译文

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人。父亲向韶,是彭城太守。向雄当初在河内作主簿,给太守王经做事。王经死后,向雄哭得很伤心,市人都为他悲伤。后任太守刘毅曾经无故鞭笞向雄,后来吴奋代替刘毅任太守,又因少许怨言把他关进监狱。司隶钟会把向雄从监狱里征召出来当都官从事,后来钟会死了无人收殓下葬,向雄迎丧并安葬了他。文帝司马昭召见向雄并责备他说:“以前王经死了,你在东市哭他,我不问罪。现在钟会叛逆,你又收殓安葬他,我如果再宽容你,将把王法放在哪里?”向雄说:“从前先王掩埋受刑人的骨骸尸体,仁德润泽朽骨,当时难道先占卜功过,然后才埋葬那些尸骨吗?现在刑法已经施行,按照法令已经处理了钟会。我被道义感化而收葬他,道义教化我这样做没错。法令在上面制定,教化在下面发扬,为什么一定要让我陷于违背生死常理的'地步呢?殿下如果把他的枯骨遗弃在荒野,作为将来的仁人贤士的口实,不也太令人惋惜吗?”文帝很高兴,与他交谈并饮宴后才让他回去。

累迁为黄门侍郎。当时吴奋、刘毅都是侍中,一同在宫廷门下,起初向雄不跟他们说话。武帝知道后,敕令向雄应恢复君臣的友好关系。向雄迫不得已,便到刘毅家里,拜见之后说:“早先接受了诏令,君臣之义了结,可以吗?”说完便离去。武帝听说后大怒,责问向雄:“我让你恢复君臣友好关系,你为什么故意绝交?”向雄说:“古代的君子用礼义引荐人,用礼义摒退人,现在引荐人如同把人放在膝盖上,摒退人如同把人推入深渊。刘河内(刘毅)不成为我的敌人,已经是很万幸的了,又怎么能恢复君臣友好关系呢?”武帝同意了。

泰始年间(265--274),累官任秦州刺史,赐给他红色旗帜、曲柄伞、鼓吹等仪仗,赏他二十万钱。咸宁初年(275)入朝为御史中丞,迁为侍中,又出朝任征虏将军。太康初年(286),任河南尹,赐爵关内侯。齐王司马攸打算回到封国,向雄向天子进谏道:“陛下虽然子弟多,可是有名望的人少。齐王守在京城,获益的确很多,不可不思量。”天子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向雄极力进谏,违背了圣旨,向雄就自己离开了宫殿,后来因愤懑而死。

篇6:《杜范,字成之,黄岩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烨、知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嘉定元年举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绍定三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六年,迁大理司直。改秘书郎,寻拜监察御史。奏:“曩者权臣所用台谏,必其私人,约言已坚,而后出命。其所弹击,悉承风旨,是以纪纲荡然,风俗大坏。陛下亲政,首用洪咨夔、王遂,痛矫宿弊,斥去奸邪。”理宗深然之。

嘉熙二年,差知宁国府。明年至郡,适大旱,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两淮饥民渡江者多剽掠,其首张世显尤勇悍,拥众三千余人至城外。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

淳祐二年,擢同签书枢密院事。范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无隐情。.丞相史嵩之外示宽容,内实忌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以李鸣复参知政事,范不屑与鸣复共政,去之。帝遣中使召回,且敕诸城门不得出范。太学诸生亦上书留范而斥鸣复,并斥嵩之。嵩之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论范及鸣复,范遂行。会嵩之遭丧谋起复不果.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帝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赐之。

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至是以书来贺。范复之日:“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珙大感服。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范命惟扬、鄂渚二帅各调兵东西来应,卒以捷闻。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军士皆悦。

未几,卒,赠少傅,谥清献。

(选自《宋史》,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其私人

私人:自私的人

B.明年至郡

明年:第二年

C.俾勿扰以俟处分

俾:使

D.范计功行赏,奠不曲当

曲当:完全恰当

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诗

B.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c.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D.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范从小随堂祖父游历,进入仕途,一路升迁至监察御史,他尽忠进谏,提议整顿纲纪,理宗很认同。

B.杜范任职宁国府知府时,积储粮食,使府库丰盈,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任职同签书枢密院事时,针砭时弊,毫无隐瞒。

C.杜范不愿与李鸣复共事,提出辞职,皇帝不准,甚至不让他出城。后丞相史嵩之谋求起用复官没有成功,杜范就任右丞相。

D.两淮地区灾民的首领张世显拥众扰城,杜范将其分化瓦解,一方面宽宥抚慰灾民使其归乡,一方面处分张世显,用计擒获斩之。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

(2)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

参考答案

4.A 私人 :亲戚朋友或以私交、私利相依附的人。)

5.D

6.C(“杜范将其分化瓦解”,无据;“一方面……一方面’’不当。由原文中的‘‘俾勿扰 以俟处分"可知,杜范是要求他们不要骚扰,等待安置,因张世显有攻城想法,杜范才用 计抓住并杀了他,在张世显被处死后方抚慰灾民使其回乡。)

7.(1)杜范就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决定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又劝有积存粮黼退 休官员和富人散发粮食,老百姓依靠这得以安定。[便宜: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决断;发: 开仓济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赖(之)。各l分,大意2分。]

(2)古人说将相和谐那么贤才就会心悦依附,从此我们只需相互团结同心报国。(“豫” “相与”“徇”各l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小时候跟随他的堂祖父杜烨、杜知仁游历,他的堂祖跟朱熹学习,到杜范时更著名。嘉定元年,杜范参加进士考试考中,调任金坛县尉,又调任婺州司法。绍定三年,杜范主管户部架阁文字。绍定六年,杜范升任大理司直。

杜范改任秘书郎,不久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他上奏说:“先前权臣所用的台谏官,一 定都是自己的亲信,他们互相约定好了以后,再发出命令。台谏官弹劾攻击入和事,都秉承权臣的意思,所以制度荡然无存,风俗彻底败坏。陛下亲自处理政事后,首先任用洪咨夔、王遂,彻底地矫正原有的弊病,赶走奸险邪恶的人。”理宗十分赞同他的意见。

嘉熙二年,杜范被差遣为宁国府知府,第二年他到了宁国府,正赶上了大旱,杜范就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决定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又劝有积存粮食的退休官员和富人散发粮食,老百姓依靠这得以安定。杜范刚到任时,仓库很多都空了,不久,库存的米就富余十万斛,钱也有数万,杜范就把这些都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渡江过来的两淮地区的灾民有不少进行抢掠,他们的首领张世显尤其勇猛强悍,率领三千多人来到城外。杜范派人犒劳他们,让他们不要骚扰,等待安置,但张世显暗中怀有攻城的想法。杜范用计抓住并杀了他,发给其他人钱粮,让他们回去。

淳祜二年,杜范被提升为同签书枢密院事。杜范进入都堂以后,凡是遇到处理事务有失误,授任官吏有错误,他都直言毫不隐瞒。丞相史嵩之表面上对杜范很宽容,内心其实忌恨他。淳祐四年,杜范升任同知枢密院事。因为李鸣复任参知政事,杜范不屑于和他共同执政,就辞官离去。皇上派中使召他回来,并且下令各城门都不能放杜范出城。太学生们也上书挽留杜范并谴责李鸣复,同时也谴责史嵩之。史嵩之命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人讨论杜范和李鸣复的问题,杜范才就任。正好史嵩之遇到丧事,想起用复官,没有成功,于蔫任命杜范为右丞相,杜范要把这个职位让给游似,皇上没答应,杜范就勉强支撑病体去觐见皇上。皇上亲自写下“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赏赐给他。 当

时孟珙掌握重兵长期驻扎在长江上游,朝廷一向怀疑他难以控制,这时孟珙也写信来祝贺。杜范给他回信说:“古人说将相和谐那么贤才就会心悦依附,从此我们只需相互团结同心报国。如果是用权术加以笼络,这是我杜范不屑于做的。”盂珙非常感动佩服。不久,元朝的军队大举侵入五河,截断水流,设置营栅,并且派重兵包围合肥,使宋军不能进行救援,作了必定攻取寿春的打算。杜范命令惟扬、鄂渚二地帅臣分别调兵从东西两面来策应,最后终于取胜。杜范按功劳大小进行奖赏,没有不恰当的,士兵们都很高兴。

不久,杜范去世,他被追赠为少傅,溢号是“清献”。

篇7:文言文《邓晨字伟卿,南阳新野人也》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邓晨字伟卿,南阳新野人也》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邓晨字伟卿,南阳新野人也。世吏二千石。父宏,预章都尉。晨初娶光武姊元①。王莽末,光武尝与兄伯升及晨俱之宛,与穰人蔡少公等宴语。少公颇学图谶,言刘秀当为天子。或曰:“是国师公刘秀乎?”光武戏曰:“何用知非仆耶?”坐者皆大笑,晨心独喜。及光武与家属避吏新野,舍晨庐,甚相亲爱。晨因谓光武曰:“王莽悖暴,盛夏斩人,此天亡之时也。往时会宛,独当应耶?”光武笑不答。

及汉兵起,晨将宾客会棘阳。汉兵败小长安,诸将多亡家属,光武单马遁走。遇女弟伯姬,与共骑而奔。前行复见元,趣令上马。元曰:“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会追兵至,元及三女皆遇害。汉兵退保棘阳,而新野宰乃污晨宅,焚其冢墓。宗族皆恚怒,曰:“家自富足,何故随妇家人入汤镬中?”最终无恨色。

更始立,以晨为偏将军。与光武略地颍川,俱夜出昆阳城,击破王寻、王邑。又别徇阳翟以东,至京、密,皆下之。更始北都洛阳,以晨为常山太守。会王郎反,光武自蓟走信都,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光武曰:“伟卿以一身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乃遣晨归郡。光武追铜马、高胡群贼于冀州,晨发积射士千人,又遣委输给军不绝。光武即位,封晨房子侯。

晨好乐郡职,由是复拜为中山太守,吏民称之,常为冀州高第。十三年,更封南變侯。入奉朝请,复为汝南太守。十八年,行幸章陵,征晨行廷尉事。从至新野,置酒酣宴,赏赐数百千万,复遣归郡。晨兴鸿郤陂数千顷田,汝土以殷,鱼稻之饶,流衍它郡。明年,定封西华侯。二十五年卒。乘舆与中宫亲临丧送葬。谥曰惠侯。

(节选自《后汉书·邓晨列传》)

【注】①元:光武帝刘秀姊,邓晨妻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晨庐 舍:住宿

B.最终无恨色。 恨:仇恨

C.至京、密,皆下之。 下:攻克、攻下

D.流衍它郡 衍:扩展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邓晨对光武帝刘秀“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①舍晨庐,甚相亲爱 ②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

③最终无恨色 ④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

⑤晨发积射士千人,又遣委输给军不绝 ⑥晨兴鸿郤陂数千顷田,汝土以殷

A.①②③ B. ①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少公从面相学的角度,认为刘秀将来会成为天子。在座的人都认为这只是说笑,只有邓晨相信并感到高兴。

B.在汉军起事时,邓晨就带领宾客响应。汉军兵败后,妻女遇害,家庭及祖先冢墓都受到牵连,宗族的人都为他感到不值,但邓晨却没有怨言。

C.光武帝从蓟到信都后,邓晨主动到巨鹿要求跟从。但光武帝认为他与其一人跟随,不如回到郡中,成为自己北方道路上的主人,能为自己提供更大的帮助。

D.邓晨喜欢担任郡守的官职,在光武帝时期,他先后担任过常山太守、中山太守、汝南太守等职务。特别是任中山太守和汝南太守时治理有方,获得赞誉。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武尝与兄伯升及晨俱之宛,与穰人蔡少公等宴语。

(2)光武自蓟走信都,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

参考答案

1.B 2.B 3.D

4.(10分)

⑴光武曾经与他的兄长刘伯升以及邓晨一同到宛地,和穰人蔡少公等名士在宴会上交谈。(“之”“宴”“语”各1分,句意正确2分。共5分)

⑵光武帝从蓟州逃跑到信都,邓晨也从小路行走,在巨鹿城下(和光武帝)相会,自己请求跟从攻打邯郸。(“走”“间”“从击”各1分,句意正确2分。共5分)

参考译文:

邓晨字伟卿,南阳新野人。依世沿袭二千石的俸禄。父亲邓宏是预章都尉。邓晨最初娶光武帝的姐姐刘元。王莽末年,光武曾经与他的兄长刘伯升以及邓晨一同到宛地,和穰人蔡少公等名士在宴会上交谈。蔡少公喜欢研究图谶预言之学,宴会时说刘秀肯定将是天子。有人就说:“是当今国师公刘秀吗?”光武听了戏言:“怎么见得就不是我呢?”在座的人都大笑,只有邓晨内心喜悦。等到光武帝与他的家属躲避做官一同到新野,住在邓晨家中,彼此关系亲密。邓晨趁机对光武说:“王莽生性暴戾,盛夏时节还杀人,这是上天灭亡他的时机。从前在宛地相聚时的.预言,难道不应当应验吗?”光武笑着不做回答。

等到汉兵起义,邓晨率领宾客在棘阳会合。汉兵在小长安战败,多数将领都失去了家属。光武单骑突围逃跑。路中遇见了他的妹妹刘伯姬,便与她共乘一骑,没跑多久,又碰到了他的姐姐刘元,刘秀急忙停下让她上马。刘元说:“你们走吧,一匹马不可能救那么多的人,不要因我们而一齐遇难。”等到追兵到来,刘元和她的三个女儿都被杀害。汉兵后退守住了棘阳,而新野宰就涂抹弄脏邓晨的房屋,焚烧他的祖宗坟墓。邓晨的宗族都感到愤怒,说:“你家本来就富足,为何要跟着妻子家族的人遭受汤镬(用开水煮)的极刑呢?”邓晨最后始终没有后悔遗憾的神色。

更始帝刘玄即位,让邓晨担任偏将军。他与光武一同攻占入侵颖川,连夜从昆阳城出发,击败了王寻王邑。接着又巡行阳翟东面,至达京、密,都一路攻下了城池。更始帝在北定都洛阳,以邓晨为常山太守。适逢王郎造反,光武从蓟地逃到信都,邓晨也抄小道行走到巨鹿会合,自己主动请求跟从攻打邯郸。光武说:“伟卿你一个人跟从我,不如你用一郡来作为我北方道路上的主人。”于是派遣邓晨回到郡里。光武在冀州追杀铜马、高胡群贼,邓晨从郡里派出积射士千人,又不断提供运输粮草供给军队。光武即位后,封邓晨为房子侯。

邓晨喜欢乐于做郡守职事,因此又被授予中山太守。官吏百姓都称赞他,他也一直在冀州官职考核中获得优秀。光武十三年,邓晨又被改封为南变侯。他进朝请奏,又被任命为汝南太守。光武十八年,光武帝出行到章陵,征召邓晨担当廷尉事务。邓晨一路随从到新野,办下酒宴,酣畅之际,光武帝赏赐他数百千万,又派遣他回到郡里。邓晨在鸿隙陂兴建起数千顷良田,汝南土地从而殷实富饶,稻米丰饶,恩泽蔓延扩展到其它郡。第二年,又被封为西华侯。光武二十五年,邓晨去世。光武帝和皇后亲临送葬。谥号为惠侯。

篇8:龚胜字君宾楚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龚胜字君宾楚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少好学明经,著名节,为郡吏。州举茂才,为重泉令,病去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制度太奢,刑罚太深,赋敛太重,宜以俭约先下。为大夫二岁余,迁丞相习直,徙光禄大夫,守右扶风。数月,上知胜非拔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胜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

后岁余,丞相王嘉上书荐故廷尉梁相等,尚书劾奏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不道”。下将军中朝者议,左将军公孙禄等十四人皆以为嘉应迷国不道法。胜独书议曰:“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日暮议者罢。明旦复会,左将军禄问胜:“君议亡所据,今奏当上,宜何从?”胜曰:“将军以胜议不可者,通劾之。”博士夏侯常见胜应禄不和,起至胜前谓曰:“宜如奏所言。”胜以手推常曰:“去!”

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胜曰:“当如礼。”常复谓胜:“礼有变。”胜疾言曰:“去!是时之变。”常恚,谓胜曰:“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莽既篡国,遣五威将帅行天下风俗,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即拜。使者欲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胜称

病笃,为床室中户西南牖下,东首加朝服拖绅。使者入户,西行南面立,致诏付玺书,迁延再拜奉印绶,进谓胜曰:“圣朝未尝忘君,制作未定,待君为政,思闻所欲施行,以安海内。”胜对曰:“素愚,加以年老被病,命在朝夕,随使君上道,必死道路,无益万分。”使者要说,至以印绶就加胜身,胜辄推不受。使者五日一与太守俱问起居,为胜两子及门人高晖等言:“朝廷虚心待君以茅土之封,虽疾病,宜动移至传舍,示有行意,必为子孙遗大业。”晖等白使者语,胜自知不见听,即谓晖等:“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

(选自《汉书·列传第四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是逆上指

指:旨意

B.迷国罔上

罔:欺骗

C.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

存:珍藏

D.加以年老被病

被:遭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今奏当上,宜何从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B.议者皆日宜复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是时之变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为胜两子及门人高晖等言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务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龚胜为官刚正,敢于直言进谏。他关心民生,担任谏官时多次上书批评时弊,提倡俭约,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因此得罪皇帝。

B.龚胜好学通经,名重一时。年轻时被举荐为秀才,后又被何武、阎崇推荐,连哀帝对他也早已闻名;王莽篡位后也多次召他为官。

C.龚胜敢于坚持己见,不愿随波逐流。在讨论王嘉误国乱法及是否恢复孝惠、孝景祠庙问题时,他表达不同意见,甚至与人发生争执。

D.龚胜忠于汉朝,坚决不事二主。王莽篡汉后,他屡次称病,拒不接受新朝授予的高官厚爵,最终绝食而亡,以死明志,令人感佩。

7.将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5分)

(2)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5分)

参考答案

4.C【解析】存:问候、探望。

5.C【解析】C项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A、代词,什么 /

代词,为什么、什么原因。B、代词,相当于“……的人”/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D、

介词,对/ 动词,做、担任。

6.A【解析】龚胜“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并因此得罪皇帝”并非是在担任谏官时,而是

在担任光禄大夫之时。

7.(1)(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人)吗?你想有点与众不同,在外借此博得名声,你不过是申徒狄一类的人罢了!

(“何若”“采名”“乃”“属”各1分,句意通顺1分。)(5分)

(2)我蒙受汉家深厚的恩德,没有什么用来报答,如今年老了,很快就要入土,按照道义难道可以用一身侍奉二主,到地下去见原来的主子吗?

(“厚恩”“无以”“义”“事”各1分,句意通顺1分。)(5分)

【参考译文】

龚胜字君宾,楚国人。少年时爱好学习精通经义,以有节操而闻名于世,担任郡吏。后来被州里举荐为秀才,任重泉县令,因病辞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推荐龚胜,哀帝在做定陶王时就已听说他的名声,于是征召他为谏大夫。龚胜身居谏官期间,多次上书求见,陈述百姓贫苦,盗贼众多,官吏不良,世风淡薄,灾异屡现,不能不担忧警醒。国家规制用度过于宽奢,刑罚过于严峻,赋敛过于苛重,应该以节俭宽大表率天下。任谏大夫两年多,升任为丞相司直,调任为光禄大夫,担任右扶风太守。几个月后,皇上了解到龚胜不是善于处理繁冗政务的人才,于是又让他做光禄大夫。龚胜指责董贤惑乱朝纲制度,因此违逆了皇上的旨意。

一年多后,丞相王嘉上书推荐原来的廷尉梁相等人,尚书弹劾王嘉“说话随便,不负责任,迷惑国人,欺蒙皇上,是大逆不道”。皇帝将此奏章下发让朝中将军大臣们讨论,左将军公孙禄等十四人都认为王嘉确实犯了迷国不道之罪。只有龚胜上书说:“王嘉本性邪恶,他所推举的人多为贪婪残暴的官吏。他位列三公,不能调和阴阳,许多事情都废弃了,罪过都在于他。他犯了迷国之罪毫无疑问,不过,这次推举梁相等人,不算什么大过错。”傍晚时分,讨论结束。第二天又继续讨论,左将军公孙禄问龚胜:“你昨天的议论没有根据,今天要将讨论结果上报皇上,你最后决定服从哪种意见呢?”龚胜说:“将军如果认为我的.意见不恰当,就连我一起弹劾好了。”博士夏侯常看到龚胜与公孙禄之间的谈话不愉快,就起身到龚胜跟前对他说:“应当按照尚书奏章所言。”龚胜用手推搡夏侯常说:“走开!”

几天后,众大臣又聚会讨论是否可以恢复孝惠帝孝景帝祠庙的问题,与会者都说应当恢复。龚胜却说:“应当遵循礼制。”夏侯常又对龚胜说:“礼制也是有所变化的。”龚胜立刻反驳说:“走开!是时势变了。”夏侯常生气,对龚胜说:“(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人)吗?你想有点与众不同,在外借此博得名声,你不过是申徒狄一类的人罢了!”

王莽篡夺国家政权后,派五威将帅巡视行天下风俗,将帅亲自捧着羊、酒去问候龚胜。第二年,王莽派使者前去任命龚胜为讲学祭酒,龚胜推说有病而不应召。过了两年,王莽又派使者捧着盖有玉玺的诏书和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前往龚胜的乡里拜他为官。使者想让龚胜起身迎接,长时间地站在门外,龚胜推说病重,在家中西屋南窗下设置一只床,自己身穿朝服腰系长带头朝东卧在床上。使者进屋,往西走然后面朝南站着,传达诏令并交付盖有玉玺的诏书,然后退后一步再次行礼,献上印绶,上前对龚胜说:“圣朝没有忘记您老人家,现在天下制度未定,期待您参与政事,希望听到您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建议和指导,用以安定天下。”龚胜回答说:“我向来愚昧,加上年老患病,已是命在旦夕,若跟随您上路,一定会死在路上,这样对国家对个人都毫无益处。”使者极力劝说,甚至上前把印绶放在龚胜身上,龚胜就是推辞不接受。使者每隔五天就与太守一起前来问候饮食起居,对龚胜的两个儿子和门人高晖等人说:“朝廷虚心对待龚胜先生,要封他为侯,即使他病情严重,也应当起身到驿站,以表示出有赴行的意思,这样定会给子孙后代留下大基业的。”高晖等人把使者的话告诉了龚胜,龚胜知道自己的话无人听从,就对高晖等人说:“我蒙受汉家深厚的恩德,没有什么用来报答,如今年老了,很快就要入土,按照道义难道可以用一身侍奉二主,到地下去见原来的主子吗?”说完,就不再开口饮食,拖延到十四天后死去,死时七十九岁。

三国志《李丰传》原文及翻译

《魏书于烈传》原文及翻译

三国志崔林传原文翻译

《河渠书》测试题

《宋史、洪皓传》阅读联系附答案

《隽不疑传》原文及翻译赏析

孙泰文言文翻译

剑门道中遇微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王粲强记》原文译文

韩愈《获麟解》的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精选8篇)】相关文章:

《王规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2023-08-29

选修语文《河渠书》教案2023-12-04

《京镗字仲远,豫章人也》阅读答案及译文2023-04-01

《周书于翼传》阅读题及答案2023-06-06

《范式字巨卿》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04-14

汉广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12-09

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歌鉴赏附答案2024-01-29

长歌行古诗翻译2023-03-14

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阅读答案及译文2023-06-10

大家孙瀛洲阅读答案202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