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揆传阅读答案及解析(共11篇)由网友“火锅仙子”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李揆传阅读答案及解析,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李揆传阅读答案及解析
李揆传阅读答案及解析
李揆传阅读答案及解析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 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 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 遂制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皆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皆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 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属:撰写。
C.深昧求贤之意也昧:冒犯。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恣:任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昧:不明。回答此题,可用代入法。
5.一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③遂制罢羽林之请 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① 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④⑤是李揆不受重视的表现,与题干要求不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揆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密令捏造吕的过失 是在吕諲被调出京城, 自宾客为荆南节度 之后。
【答案】C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答案】(1)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职的位置上,李揆却不加推荐。(大意2分, 时名 滞 引进 各1分)
(2)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大意2分, 薄 迁徙 盖 各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翻译文言语句,要注意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要注意文意的理解,更注意关键词语及特殊句式的翻译。如(1)中的 时名 滞 引进 ;(2)中的 薄 迁徙 盖 就是得分点。
【参考译文】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安家于郑州,世代是显贵的豪门世族。少年时聪敏好学,善于写文章。开元末年,应试进士,向皇帝建言献策,皇帝下诏让中书省考察他的文学才能,破格任命为右拾遗。乾元初年,兼任礼部侍郎。李揆认为过去主管科考的部门取士,大多不考查他们实际能力,只是提高标准,索查他们读过的书籍,完全违背求取贤才的意图。他在应试文章中写道: 作为大国选士的目的,只求得到真正的人才,考试时可把经籍放在眼前,请他们任意查找。 因此几个月之后,对他好的评价传到皇上耳中,从此后很受皇上的恩遇,于是被重用。当时京城盗贼横行,有的在当街杀了人把尸体扔到水沟中,此时李辅国专权,他上奏皇上请求选调五百名羽林骑士以备巡视。李揆上疏说: 过去西汉时用南军、北军统辖管理京城,所以周勃才有机会从南军进入北军诛灭吕氏,才安定了刘氏天下。皇朝设置南衙北衙,把文官和武官加以区分,用来互相侦察监督。现在用羽林军代替金吾卫军巡夜,假如突然有不同寻常的变故,将用什么控制局面呢? 于是皇上没有采纳用羽林军巡夜的请求。李揆在宰相职位上,决断大事,提出兴利除弊、官吏进退的主张,虽然非常博学善辩,但他生性热衷于追名逐利,深受人们非议。还有他的哥哥李皆在当时本来就有名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的位置上,他竟然不加推荐。同列的.宰相吕諲的地位名望虽然与李揆悬殊,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在李揆之上。吕諲被罢相后,以宾客的身份做荆南节度,声望非常好。李揆惧怕他再入朝当宰相,于是密令直省机构到吕諲所属的地方捏造吕諲的过失。吕諲密奏皇上陈述了自己的实情,皇上就贬李揆到莱州做职务同正员的长史。李揆罢官后,过了几日,他的哥哥李皆改任为司门员外郎。后来过了几年,李揆通过考核被任命为歙州刺史。当初,李揆当政时,侍中苗晋卿多次推荐元载担任要职。但李揆自恃是名门望族,认为元载出身贫寒,心中很是轻视,不任用他,且对苗晋卿说: 风采出众的贤士不被任用,而贫贱穷酸的小人却来求取官职。 元载怀恨很深。等到元载登上相位,乘李揆应当调职时,就上奏朝廷让李揆做秘书监,到江淮养病。李揆既没有禄俸,家境又贫乏,老少百余口人,靠乞讨维持生活。他像浮萍一样漂泊于多个州郡,共十五六年,当地的郡守长官对他稍有轻薄,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元载因罪被杀后,朝廷任命李揆为睦州刺史,又入京担任国子祭酒、礼部尚书,被宰相卢杞所嫉恨。德宗皇帝驾幸山南时,命令李揆充任与番邦会盟的特使,加封左仆射。他们一行完成使命回到凤州时,李揆因病而死,死时是兴元元年四月,享年七十四岁。
篇2:旧唐书·李揆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旧唐书·李揆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属:撰写。
C.深昧求贤之意也 昧:冒犯。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恣:任意。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天用
③遂制罢羽林之请 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撰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⑵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答案:
4.(3分)C 5.(3分)A 6.(3分)C
7.(10分)
⑴(5分)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 译出大意给2分;“时名”、“滞”、“引进”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⑵(5分)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 (译出大意给2分;“薄”、“迁徙”、“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篇3:旧唐书李揆传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李揆传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李揆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皆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皆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
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译文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安家于郑州,世代是显贵的豪门世族。少年时聪敏好学,善于写文章。开元末年,应试进士,向皇帝建言献策,皇帝下诏让中书省考察他的文学才能,破格任命为右拾遗。乾元初年,兼任礼部侍郎。李揆认为过去主管科考的部门取士,大多不考查他们实际能力,只是提高标准,索查他们读过的书籍,完全违背求取贤才的意图。他在应试文章中写道:“作为大国选士的目的,只求得到真正的人才,考试时可把经籍放在眼前,
请他们任意查找。”因此几个月之后,对他好的评价传到皇上耳中,从此后很受皇上的恩遇,于是被重用。当时京城盗贼横行,有的`在当街杀了人把尸体扔到水沟中,此时李辅国专权,他上奏皇上请求选调五百名羽林骑士以备巡视。李揆上疏说:“过去西汉时用南军、北军统辖管理京城,所以周勃才有机会从南军进入北军诛灭吕氏,才安定了刘氏天下。皇朝设置南衙北衙,把文官和武官加以区分,用来互相侦察监督。现在用羽林军代替金吾卫军巡夜,
假如突然有不同寻常的变故,将用什么控制局面呢?”于是皇上没有采纳用羽林军巡夜的请求。
李揆在宰相职位上,决断大事,提出兴利除弊、官吏进退的主张,虽然非常博学善辩,但他生性热衷于追名逐利,深受人们非议。还有他的哥哥李皆在当时本来就有名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的位置上,他竟然不加推荐。同列的宰相吕諲的地位名望虽然与李揆悬殊,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在李揆之上。吕諲被罢相后,以宾客的身份做荆南节度,声望非常好。李揆惧怕他再入朝当宰相,于是密令直省机构到吕諲所属的地方捏造吕諲的过失。吕諲密奏皇上陈述了自己的实情,皇上就贬李揆到莱州做职务同正员的长史。李揆罢官后,过了几日,他的哥哥李皆改任为司门员外郎。后来过了几年,李揆通过考核被任命为歙州刺史。当初,李揆当政时,侍中苗晋卿多次推荐元载担任要职。但李揆自恃是名门望族,认为元载出身贫寒,心中很是轻视,不任用他,且对苗晋卿说:“风采出众的贤士不被任用,而贫贱穷酸的小人却来求取官职。”元载怀恨很深。等到元载登上相位,乘李揆应当调职时,就上奏朝廷让李揆做秘书监,到江淮养病。李揆既没有禄俸,家境又贫乏,老少百余口人,靠乞讨维持生活。他像浮萍一样漂泊于多个州郡,共十五六年,当地的郡守长官对他稍有轻薄,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元载因罪被杀后,朝廷任命李揆为睦州刺史,又入京担任国子祭酒、礼部尚书,被宰相卢杞所嫉恨。德宗皇帝驾幸山南时,命令李揆充任与番邦
会盟的特使,加封左仆射。他们一行完成使命回到凤州时,李揆因病而死,死时是兴元元年四月,享年七十四岁。
篇4:《旧唐书·李揆传》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李揆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补陈留尉,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翻译】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安家于郑州,世代是显贵的豪门世族。少年时聪敏好学,善于写文章。开元末年,应试进士,向皇帝建言献策,皇帝下诏让中书省考察他的文学才能,破格任命为右拾遗。乾元初年,兼任礼部侍郎。李揆认为过去主管科考的部门取士,大多不考查他们实际能力,只是提高标准,索查他们读过的书籍,完全违背求取贤才的意图。他在应试文章中写道:“作为大国选士的目的,只求得到真正的人才,考试时可把经籍放在眼前,请他们任意查找。”因此几个月之后,对他好的.评价传到皇上耳中,从此后很受皇上的恩遇,于是被重用。
【原文】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
【翻译】当时京城盗贼横行,有的在当街杀了人把尸体扔到水沟中,此时李辅国专权,他上奏皇上请求选调五百名羽林骑士以备巡视。李揆上疏说:“过去西汉时用南军、北军统辖管理京城,所以周勃才有机会从南军进入北军诛灭吕氏,才安定了刘氏天下。皇朝设置南衙北衙,把文官和武官加以区分,用来互相侦察监督。现在用羽林军代替金吾卫军巡夜,假如突然有不同寻常的变故,将用什么控制局面呢?”于是皇上没有采纳用羽林军巡夜的请求。
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李揆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翻译】李揆在宰相职位上,决断大事,提出兴利除弊、官吏进退的主张,虽然非常博学善辩,但他生性热衷于追名逐利,深受人们非议。还有他的哥哥李皆在当时本来就有名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的位置上,他竟然不加推荐。同列的宰相吕諲的地位名望虽然与李揆悬殊,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在李揆之上。吕諲被罢相后,以宾客的身份做荆南节度,声望非常好。李揆惧怕他再入朝当宰相,于是密令直省机构到吕諲所属的地方捏造吕諲的过失。吕諲密奏皇上陈述了自己的实情,皇上就贬李揆到莱州做职务同正员的长史。李揆罢官后,过了几日,他的哥哥李皆改任为司门员外郎。后来过了几年,李揆通过考核被任命为歙州刺史。当初,李揆当政时,侍中苗晋卿多次推荐元载担任要职。但李揆自恃是名门望族,认为元载出身贫寒,心中很是轻视,不任用他,且对苗晋卿说:“风采出众的贤士不被任用,而贫贱穷酸的小人却来求取官职。”元载怀恨很深。等到元载登上相位,乘李揆应当调职时,就上奏朝廷让李揆做秘书监,到江淮养病。李揆既没有禄俸,家境又贫乏,老少百余口人,靠乞讨维持生活。他像浮萍一样漂泊于多个州郡,共十五六年,当地的郡守长官对他稍有轻薄,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元载因罪被杀后,朝廷任命李揆为睦州刺史,又入京担任国子祭酒、礼部尚书,被宰相卢杞所嫉恨。德宗皇帝驾幸山南时,命令李揆充任与番邦会盟的特使,加封左仆射。他们一行完成使命回到凤州时,李揆因病而死,死时是兴元元年四月,享年七十四岁。
篇5:《宋史李防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宋史李防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李防,字智周,大名内黄人。举进士,为莫州军事推官。随曹彬入契丹,授忠武军节度推官。括磁、相二州逃户田,增租赋十余万。因请均定田税,又请县有破逃五十户者令佐降下考百户殿三选二百户停所居官能招携者旌赏之。改秘书省著作佐郎、通判潞州,迁秘书丞。体量二浙民饥,建言逃户田宜即召人耕种,使人不敢轻去甽亩,而官赋常在。又请京师置折中仓,听人入粟,以江、浙、荆湖物偿之。擢开封府推官,请与判官间三五日即府司军巡院察冤狱。出为峡路转运副使。先是沿江水递,岁役民丁甚众,颇废农作,防悉以城卒代之。会分川、峡为四路,徙防梓州路转运使,累迁尚书工部员外郎,为三司户部判官。
景德初,江南旱,诏与张知白分东、西路安抚。上言:“秦羲尝增江、淮、两浙、荆湖榷酤钱,民颇烦扰。江南以岁饥权罢,而淮南、荆湖未被德音。”诏悉罢之,仍诏羲等毋得复增榷酤之利。遂为江南转运。淮南旧不禁盐,制置司请禁盐而官自鬻之,使兵夫辇载江上,且多漂失之患。防请令商人入钱帛京师,或输刍粮西北边,而给以盐,则公私皆利,后采用之。徙知应天府,凿府西障口为斗门,泄汴水,淤旁田数百亩,民甚利之。又徙兴元府,入为三司盐铁判官,失举免官。后起通判河南府,徙知宿、延、亳三州,为利州路转运使,累迁兵部郎中、纠察刑狱,擢右谏议大夫、知永兴军,进给事中,复知延州,更耀、潞二州,卒。
防好建明利害,所至必有论奏,朝廷颇施行之。其精力过人。防在江南,晏殊以童子谒见,防命赋诗,使还荐之,后至宰相。
(选自《宋史·李防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括磁、相二州逃户田
括:搜求
B.听人人粟
听:听闻
C.即府司军巡院察冤狱
狱:案件
D.而淮南、荆湖未被德音
被:覆盖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请县有破逃/五十户者令佐降下考百户/殿三选/ 二百户停所居官/ 能招携者旌赏之
B.又请县有破逃/ 五十户者令佐降下考百户/ 殿三选二百户/ 停所居官能招携者旌赏之
C.又请县有破逃五十户者/令佐降下考/百户殿三选二百户/停所居官能招携者旌赏之
D.又请县有破逃五十户者令佐降下考/百户殿三选/二百户停所居官/能招携者旌赏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李防担任忠武军节度推官,设法增加租赋十余万,并奏请均定田税,按照破产逃亡的户数和招集流民的能力来评定地方官的等级并进行表彰和赏赐。
B. 在李防担任峡路转运副使之前,每逢江水泛滥,当地政府都要役使大量民众修筑江堤,对农业产生了很大影响,李防用守城的士卒代替民丁。
C. 李防任应天府知府,开凿府西障口作为斗门,让汴水流出,使老百姓获利。进入京城担任三司盐铁判官由于推举有误的过失而被免官。
D. 李防喜欢上书建议阐明利害,朝廷大多能实行他的提议。李防在江南的时候,晏殊让儿子拜见他,李防让他作诗,并向朝廷推荐,后来官至宰相。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体量二浙民饥,建言逃户田宜即召人耕种,使人不敢轻去酬亩,而官赋常在。(5分)
(2)淮南旧不禁盐,制置司请禁盐而官自鬻之,使兵夫辇载江上,且多漂失之患。(5分)
参考答案
4.B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听:听任,允许。
5.D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根据文意,此句为评价标准,由此可推知标淮为破逃五十户、百户、二百户处罚各不相同,再加上“……者”作主语提示,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为D项。
6.D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晏殊让儿子拜见他”属于对原文理解错误,原文意为“晏殊以童子身份拜见他”。
7.(1)(李防)实地考察二浙老百姓的饥荒,建议逃亡户的土田应该立即召人来耕种,使人不敢轻易离开田地,而官府的赋税也可得以保持。
(2) 淮南路从前不禁止私盐买卖,制置司请求禁止私盐买卖而只允许官方自己买卖,让士兵沿长江人拉船载,这样经常发生盐被漂失的祸患。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关键词:“民饥”,百姓的饥荒;“建言”,建议;“去”,离开。
(2)关键词:“旧”,原来,以前;“鬻”,卖;“辇”,装载。
参考译文
李防字智周,大名内黄人。(他)考中进士,成为莫州军事推官。(他)跟随曹彬出使契丹,被授予忠武军节度推官。(他)搜求磁州、相州二州的逃户田亩,增加租赋十余万。因此(他)奏请均定田税,又请求一县如有破产逃亡五十户者令佐的考核成绩降为下等,逃亡百户者令佐的考核成绩为下等中的最末
等,逃亡二百户者罢免他们所任官职,能够招集流民者加以表彰和赏赐。(他)改任秘书省著作佐郎、潞州通判,升为秘书丞。(李防)实地考察二浙老百姓的饥荒,建议逃亡户的土田应该立即召人来耕种,使人不敢轻易离开田地,而官府的赋税也可得以保持。(他)又请求在京师设置折中仓,随意让人储存粮食,用江、浙、荆湖的物产来偿还。(他)被提升为开封府推官,请求与判官每隔三五日就到府司军巡院考察蒙受冤屈的案件。(他)后来离开京城担任峡路转运副使。在李防上任之前,长江沿岸江水每年泛滥,官府每年都要役使大量民众修筑江堤,对农业影响很大,李防用守城的士卒代替民丁。恰逢将川、峡分为四路,朝廷将李防调任梓州路转运使,多次升迁,(后来任命他)为尚书工部员外郎,为三司户部判官。
景德初年,江南大旱,皇帝诏令李防与张知白分东、西路安抚(民众)。李防上奏说:“秦羲曾经增加江、淮、两浙、荆湖榷酤钱,老百姓感到很烦恼,受到打扰。江南因为每年饥荒而暂时免除了榷酤钱,但淮南、荆湖受到皇上的恩泽。”皇帝下诏将这些地方的榷酤钱全部罢免,又多次下诏秦羲等不能再增加榷酤钱。于是(李防)担任江南转运使。淮南路从前不禁止私盐买卖,制置司请求禁止私盐买卖而只允许官方自己买卖,让士兵沿长江人拉船栽,这样经常发生盐被漂失的祸患。李防请求朝廷让商人将钱、丝织品存放在京师,又建议将粮草运送到西北边境,而对运送之人给盐作为报酬,这样,国家、老百姓都能得利,后来朝廷采用了
李防的建议。(李防)改任应天府知府,开凿府西障口作为斗门,让汴水流出,给旁边数百亩田地带来了许多淤泥,老百姓感觉对他们十分有利。(李防)又改调兴元府,进入京城担任三司盐铁判官,由于推举有误的过失而被免官。后来(朝廷)又启用(他)为河南府通判,改任宿、延、亳三州知州,为利州路转运使,多次升迁后任兵部郎中、纠察刑狱,被提升为右谏议大夫、知永兴军,被推举为给事中,又任延州知州,改任耀、潞二州的知州,(在任上)去世。
李防喜欢上书建议阐明利害,所行之事一定有上疏,朝廷大多能实行他的提议。李防精力过人。李防在江南,晏殊以童子身份拜见他,李防命晏殊作诗;李防让晏殊回家并向朝廷推荐了晏殊,后来晏殊官至宰相。
篇6:阅读及其答案:李贺传
阅读及其答案:李贺传
原文:
贺,字长吉,郑王之孙也。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曰:“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遂相过其家,使赋诗。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无人,援笔题曰《高轩过》。二公大惊,以所乘马命联镳而还,亲为束发。贺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公为著《讳辩》一篇。后官至太常寺奉礼郎。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旦日出,骑弱马,従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凡诗不先命题,及暮归,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见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上灯,与食,即従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非大醉吊丧,率如此。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乐府诸诗,云韶众工,谐于律吕。尝叹曰:“我年二十不得意,一生愁心,谢如梧叶矣。”忽疾笃,恍惚昼见人绯衣贺赤虬腾下,持一版书,若太古雷文,曰:“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贺叩头辞,谓母老病,其人曰:“无上比人间差乐,不苦也。”居倾,窗中勃勃烟气,闻车声甚速,遂绝。死时才二十七,莫不怜之。李藩缀集其歌诗,因托贺表兄访所遗失,并加点窜,付以成本。弥年绝迹。乃诘之,曰:“每恨其傲忽,其文己焚之矣。“今存十之四五。杜牧为序者五卷,今传。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信然。贺天才俊拔,弱冠而有极名。天夺之速,岂吝也耶若少假行年,涵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今兹惜哉!(选自《唐才子传·李贺》)
[注]郑王:李亮,唐高祖李渊的从父,隋朝时任海州刺史,高祖武德初年封郑王。
参考译文:
李贺,字长吉,是郑王李亮的玄孙。李贺七岁时就会写诗作文,名震京城。韩愈、皇甫湜读了他的作品,感到很稀罕,却不相信,说:“如果是古人,我们也许不知道;是今人,哪里有不认识此人之理。”于是二人共访李贺家,让李贺当场作诗。李贺梳总角发穿荷叶衣从内室出来,很高兴地接受命令,他旁若无人,拿笔就写,诗题叫《高轩过》。韩愈、皇甫湜二人大惊,就用自己乘坐的马命李贺骑上,并骑而还,亲自为李贺束发。李贺之父名叫李晋肃,所以李贺不能去考进士,韩愈为此写了一篇叫《讳辩》的文章。李贺后来官至太常寺礼郎。李贺外貌纤细瘦小,双眉相连,手指细长,字写起来很快。他白天出门,骑着瘦弱的马,后面跟着个剃着光头的小仆人,身背古锦做的袋子,碰到自己想出了诗句,就写下来放在袋子里。李贺凡要作诗,都不先写出标题。到晚上回家后,李贺的母亲就让婢女掏袋子里面,见到写的诗句很多,就生气地说:“这孩子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点上灯,让李贺吃饭,李贺就从婢女手中把写的诗句拿过来,研好墨,叠好纸,把这些零散的诗句补足成一些完整的诗。除了喝酒大醉,参加丧礼,李贺通常都是这样的。他的诗十分崇尚奇异的风格,结构犹如花草,片片都有文采,所得诗句都高迈惊人,完全摆脱了通常诗家的常规,当时无人能够仿效。李贺所作的那些乐府诗,被宫廷的乐工们谱上曲来演唱。李贺曾叹息说:“我二十岁不得志,一生忧愁,心就像梧桐叶一样凋谢了。”他忽然病重,恍恍惚惚在白天见有个穿红衣服的人驾着红色的龙车腾空而下,手持一板文字,像上古时代的篆文,他对李贺说:“天帝新建成了白玉楼,立即召你去写篇记文。”李贺磕头推辞,说自己母亲年老多病。那个人说:“天上比人间更快乐,一点儿也不苦。”过了一会儿,窗户里烟气滚滚,听见龙车声疾速驰去,李贺就断气了。他死时仅二十七岁,无人不为之痛惜。李藩想编集他的诗歌,于是托李贺的表哥访求李贺被遗失的作品,并请他加以整理,就付给了李贺表哥有关的费用。但李贺的表哥一年多不见影子。到找到他责问时,这位先生说:“我常常恨李贺傲气十足,瞧不起比人,我已把他的诗文都烧了。”李贺保存到今天的诗文不过十分之四五,杜牧作序的《李贺集》五卷,流传至今。
老子后所:“那些进取急切的人,他们后退同样迅速。”这话一点儿不假。李贺天赋出众拔群,二十岁声名酒至于极点,上天夺走其性命如此迅速,难道是上天太吝啬了吗?如果稍微宽限他经历的年岁,使他能修养心性品德,看他的才能,成就应当不在古人之下啊。如今真是令人痛惜啊!
中考阅读训练: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无人 承:接受
B 贺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 举:推荐、选用
C 老子曰:“其进锐者退速。”信然 信:果真、的确
D 若少假行年,涵洞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 假:授予、给予
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李贺有才华的一组是( )
①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
②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
③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
④従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
⑤每恨其傲忽,其文己焚之矣
⑥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贺是唐朝宗师后人,人长得纤瘦,手脚很长,但非常聪明,写字飞快,七岁诗文便震动京城。
B 韩愈、皇甫湜读了李贺的作品,不相信他只有七岁,直到李贺梳总角发穿荷叶衣出来,他们才大惊。
C 李贺写诗崇尚奇异的风格,完全摆脱了通常诗家的常规,当时无人能够仿效,其乐府诗常被谱成唱曲。
D 作者详细记叙李贺充满神奇色彩的病死过程,是要借天妒英才的说法凸显李贺出类拔萃的天赋。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5分)
译文:
(2)非大醉吊丧,率如此。(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8、B(应当解释为“参加科举考试)
9、C(②句描绘李贺相貌,说其写字很快;④句描述李贺平时很勤奋,⑤句写李贺表哥自述,因嫉恨李贺傲慢,烧掉他所搜集到的李贺诗文)
10、B(韩愈、黄埔湜不相信的不是李贺的年龄,而是不相信只有七岁的李贺能写出这样奇妙的诗文)
篇7:李孝子传阅读答案
李孝子传阅读答案
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字裕光。父岩士,生孝子十年殁,家无旨畜①,母针衽以供孝子出就外塾。泣曰:“养亲,儿取也。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何安!”遂弃书史,勤耕作,市珍怪之食,进之母,而已甘食淡焉。母病喉,勺饮,喀喀②不下者三昼夜矣。孝子呼天求救,母梦神人刺以针曰:“哀而子之孝也。”觉,一汗而愈。雍正七年秋,海风起,城中生波涛,孝子居故穿漏,夜半屋摇摇然,孝子趋负母,伏几下。俄而前后庐舍崩,所避处独完。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273300 李传鹏
孝子父亡逾年,大父③亦亡。及其莽也,时届严寒,体故赢,手炭土,僵大雪中。治冢匠数人,蕴火覆之,沦以汤,乃苏,年五十五卒。卒时抱母大恸,嘱其孤某善事大母。
相传其幼时,居父丧,寝苫块中,哀号三年,每出入,邻人指曰:小孝子,小孝子。盖其天性然也。乾隆三十年,大吏闻于朝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
论曰:《孝经》一书,圣人所以为人子训者至矣。然世人方读书以求孝,而李孝氏子独因孝以废书,何耶?中庸曰:“率性④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古之人能率其性者,无俟于教也。不然,慈乌反哺,羔羊跪乳,使彼所读何书哉?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七》,有删节)
【注】①旨畜:贮藏的美好食品。②喀喀(kā):呕吐声。③大父:祖父。④率性:遵循本性。
14.解释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母病喉,勺饮( )
(2)嘱其孤某善事大母。( )
(3)盖其天性然也。( )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B.市珍怪之食,进之母,而已甘食淡焉。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C.蕴火覆之,沦以汤,乃苏。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D.而李孝氏子独因孝以废书。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孟子·公孙丑下》)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养亲,儿取也。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何安!
译文:
(2)古之人能率其性者,无俟于教也。
译文:
参考答案
14.(1)勺:用勺子。(2)事:侍奉,伺候。(3)然:这样。(3分,每小题1分)
15.C(C乃:副词,于是,这才。A之: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用于主谓短语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D以:连词,表因果/介词,表凭借)(2分)
16.(1)赡养(供养)父母,是儿女的职责。做儿子的不能供养母亲,却要凭借(依靠)母亲养活儿子,儿子怎么能心安!(3分,“职”“乃”“何”各1分)
(2)古代那些能遵循本性做事的人,是不用等待教化(教育)的。(2分,定语后置、“俟”各1分)(句意不完整,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篇8:李勉传阅读答案参考
李勉传阅读答案参考
①李勉,字玄卿,郑王元懿曾孙也。
②至德初,从至灵武,拜监察御史。时关东献俘百余,诏并处斩,囚有仰天叹者,勉
过问之,对日:“某被胁制守官,非逆者。”勉乃哀之,上言日: “元恶未殄,遭点污者
半天下,皆欲澡心归化。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肃宗遽令奔骑宥释,由是归
化日至。
③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啐勤干,俾摄南郑令,俄有诏处死,勉问其故,乃为权幸所诬。
勉询将吏日:“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即停诏拘啐,飞表上闻,
啐遂获宥,而勉竟为执政所非,追入为大理少卿。谒见,面陈王啐无罪,政事条举,尽力
吏也。肃宗嘉其守正,乃除太常少卿。王啐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终有能名,对
称知人。
④肃宗将大用勉,会李辅国宠任,意欲勉降礼于己,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
⑤大历四年,除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番禺贼帅冯崇道、桂州叛将朱济时等
阻洞为乱,前后累岁,陷没十余州。勉至,遣将李观与容州刺史王翎并力招讨,悉斩之,
五岭平。前后西域舶泛海至者岁才四五,勉性廉洁,舶来都不检阅,故末年至者四十余。
在官累年,器用车服无增饰。及代归,至石门停舟,悉搜家人所贮南货犀象诸物,投之江
中。
(节选自《|日庸书李勉传》)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 ) (2)肃宗遽令奔骑宥释( )
(3)乃除太常少卿( ) (4)会李辅国宠任(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5分)
勉询将吏日: “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
1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乃为权幸所诬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勉不为之屈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王啐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
D.投之江中 今日之事何如
20.结合文意,判断③④两段画线句中两个“竟”的表意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3分)
21.联系全文,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李勉的.主要品质。 (3分)
参考答案
17.(4分)(1)资助,助(2)立即,急速 (3)授官职(4)适逢,恰巧,正好
18.(5分)李勉对众将吏说:“圣上正依靠地方官作为民众的父母,怎能因为诬陷中伤的
言语而杀无罪的人呢!”(关键词:方、藉、牧宰、以、谮言。句式:岂……乎)
19.(3分)C(介词)
20.(3分)不同。第一个“竟”是“竟然”的意思,是意料之外,因为用了一个表转折关系的“而”字。第二个“竟’’是“最终”的意思,是意料之中,因为前文有“不为之屈”,是因果必然。
21.(3分)善良仁厚、知人善任、正直不阿、果敢勇猛、廉洁自律(要求:四字短语、任选三个、角度不同)
篇9:《明史李孜省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明史李孜省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李孜省,南昌人。时宪宗好方术,孜省乃学五雷法,厚结中官梁芳、钱义,以符箓进。
成化十五年,特旨授太常丞。御史杨守随、给事中李俊等劾孜省赃吏,不宜典祭祀,乃改上林苑监丞。日宠幸,赐金冠、法剑及印章二,许密封奏请。同官王昶轻之,不加礼。孜省谮昶,左迁太仆少卿。故事,寄俸官不得预郊坛分献,帝特以命孜省。廷臣惩昶事,无敢执奏者。
初,帝践位甫逾月,即命中官传旨,用工人为文思院副使。自后相继不绝,一传旨姓名至百十人,时谓之传奉官,文武、僧道滥恩泽者数千。邓常恩、赵玉芝 辈,皆尊显,与孜省相倚为奸,然权宠皆出孜省下。给事中王瑞、御史张稷等交劾之。乃贬二秩,为本司左参议,他贬黜者又十二人。盖特借以塞中外之望,孜省宠 固未尝替也。
二十一年正月,星变求言。九卿大臣、给事御史皆极论传奉官之弊,首及孜省、常恩等。帝颇感悟,贬孜省上林监丞,令吏部录冗滥者名凡五百余人。帝为留六十七人,余皆斥罢,中外大说。孜省缘是恨廷臣甚,构逐主事张吉、员外郎彭纲。
其年十月,再复左通政,益作威福。构罪吏部尚书尹旻及其子侍讲龙。又假扶鸾术①言江西人赤心报国,于是致仕②副都御史刘敷、礼部郎中黄景、南京兵部侍郎尹直、工部尚书李裕、礼部侍郎谢一夔,皆因之以进。间采时望,若学士杨守陈,少詹事刘健,都御史余子俊诸名臣,悉密封推荐。缙绅进退,多出其口。所排挤江西巡抚闵珪、冼马罗璟、兵部尚书马文升、顺天府丞杨守随,皆被谴。
吏部奏通政使缺即以命孜省而右通政陈政以下五人递进一官时张文质方以尚书掌司事通政故未尝缺使也。已,复擢礼部右侍郎,掌通政如故。
群奸中外蟠结,士大夫附者日益多。兵科左给事中张善吉谪官,因秘术干中官高英,得召见,因自陈乞复给事中,士论以为羞。
宪宗崩,孝宗嗣位,始用科道言,尽汰传奉官,谪孜省、常恩、玉芝等戍边卫。又以中官蒋琮言,逮孜省、常恩等下诏狱,坐交结近侍律斩,妻子流二千里。诏免死,仍戍边。孜省不胜搒掠,瘐死。
【注】①扶鸾术:一种道教的占卜术。②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选自《明史·佞幸传》,有删改)
9.下列对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故事,寄俸官不得预郊坛分献 故事:按先例
B.构逐主事张吉、员外郎彭纲 构:陷害
C.又假扶鸾术言江西人赤心报国 假:假装
D.坐交结近侍律斩 坐:因……犯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吏部奏通政使缺/即以命孜省而右通政/陈政以下五人/递进一官/时张文质方以尚书掌司事/通政故未尝缺使也/
B.吏部奏通政使缺/即以命孜省/而右通政陈政以下五人/递进一官/时张文质方以尚书掌司事/通政故未尝缺使也/
C.吏部奏通政使缺/即以命孜省/而右通政陈政以下五人/递进一官时/张文质方以尚书掌司事/通政故未尝缺使也/
D.吏部奏通政使缺/即以命孜省/而右通政陈政以下五人/递进一官/时张文质方以尚书掌司事通政/故未尝缺使也/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给事中王瑞、御史张稷等人交替弹劾李孜省,反而被贬官二等,任本司左参议,其他被贬被废的还有十二人。
B.九卿大臣、给事御史竭力论述传奉官之弊,导致李孜省被贬为上林监丞,李孜省因此非常痛恨廷臣。
C.李孜省擅作威福,把持官吏的任免升降,打击异己,但也间或举荐有声望的人,像学士杨守陈等名臣,他都密封进行推荐。
D.佞幸之臣李孜省通过旁门左道、巴结宦官等途径获得皇帝宠幸,但最终落得被遣戍边、死于狱中的可悲下场。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同官王昶轻之,不加礼。孜省谮昶,左迁太仆少卿。(5分)
(2)因秘术干中官高英,得召见,因自陈乞复给事中,士论以为羞。(5分)
参考答案
9.C.解析:根据上下文,这里的“假”意为“借助”。
10.B.参考断句:吏部奏通政使缺,即以命孜省,而右通政陈政以下五人,递进一官。时张文质方以尚书掌司事,通政故未尝缺使也。
11.A.解析:给事中王瑞、御史张稷等人交替弹劾李孜省。于是将李孜省贬官二等,任本司左参议,其他被贬被废的还有十二人。
12.(1)同僚王昶轻视李孜省,不以礼相待他。李孜省就诬陷王昶,王昶被贬为太仆少卿。(轻、加礼、谮、左迁,各1分,句意1分。)
(2)张善吉用秘术请求宦官高英,得到皇帝的召见,就自己陈述乞求恢复给事中的官衔,士大夫议论纷纷,认为这是一件羞耻的事(把这件事当作羞耻之事)。(干、复、以为,各1分,“得召见”省略句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李孜省,是南昌人。当时宪宗喜好方术,孜省就学习五雷法,厚交宦官梁芳、钱义,拿治病延年的`符书献给宪宗。
成化十五年(1479),皇上特下圣旨授他为太常丞。御史杨守随、给事中李俊等人弹劾孜省是坏官污吏,不宜掌管祭祀,于是改任他为上林苑监丞。孜省日益受宠,受赐金冠、法剑以及两枚印章,并许他密封奏报请求。同僚王昶轻视李孜省,不以礼相待他。李孜省就诬陷王昶,王昶被贬为太仆少卿。按先例,寄俸官不得参与郊坛分献,皇上特别命令孜省参加。廷臣以王昶的事为警戒,没有人敢上奏(阻止)。
当初,皇上即位刚过一个月,即命宦官传圣旨,用手工劳动者任文思院副使。以后这种事相继不绝,一传旨姓名常达百来人,当时称之为传奉官,文士武夫、僧人道士滥得恩泽的达数千人。邓常恩、赵玉芝之类,都得尊显,与孜省狼狈为奸,但他们的权力和受宠程度都在孜省之下。给事中王瑞、御史张稷等人交替弹劾 他。于是将孜省贬官二等,任本司左参议,其他被贬降职的还有十二人。此举大概只借来堵住朝廷内外的怨恨(情绪),而孜省的受宠并不曾衰退。
二十一年(1485)正月,星辰变化,皇上要大臣提意见。九卿大臣、给事御史都详论传奉官之弊,首先就提到孜省和邓常恩等人。皇上颇有感触觉悟,贬 孜省为上林苑监丞,令吏部登记冗滥官员姓名共五百多人。皇上只留下六十七人,其他全部驱逐罢官,朝中内外都非常高兴。孜省因此非常恨廷臣,便陷害并逐出主 事张吉、员外郎彭纲。
这一年十月,孜省再次恢复左通政一职,更加作威作福。他陷害吏部尚书尹旻及其儿子侍讲尹龙。他又借扶鸾术说江西人赤心报国,于是退休的副都御史刘 敷、礼部郎中黄景、南京兵部侍郎尹直、工部尚书李裕、礼部尚书谢一夔,都因此而升官。他也间或(中间)收取(采纳)当时名望较高的人,像学士杨守陈,少詹 事刘健,都御史余子俊等名臣,他都密封进行推荐。缙绅进用升官废退罢官,多出于其口。受他排挤的江西巡抚闵珪、冼马罗璟、兵部尚书马文升、顺天府丞杨守 随,都被降级。
吏部奏告通政使缺额,皇上即命孜省任通政使,而右通政陈政以下五人,按顺序升一级官。当时张文质正以尚书身份掌管通政司事务,通政司所以没有缺通政使。不久,又升孜省为礼部右侍郎,掌管通政司同先前一样。
群奸在朝廷内外盘附勾结,依附他们的士大夫日益增多。兵科左给事中张善吉被贬官,用秘术请求宦官高英,得到皇帝召见,就自己陈述乞求恢复给事中的官衔,士大夫议论纷纷,认为这是一件羞耻的事(把这件事当作羞耻之事)。
宪宗驾崩后,孝宗即位,才开始采纳科道官员的建议,全部裁汰传奉官,贬谪孜省、邓常恩、赵玉芝等人,遣去戍守边疆。又因宦官蒋琮的建议,逮捕孜省、常恩等人,投进牢狱,因勾结贴身宦官犯罪按律处斩,妻子儿女流放到两千里之外。皇上下诏免其死罪,仍戍边。孜省受不住拷打,死于狱中。
篇10:《明史李东阳传》的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明史李东阳传》的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师。四岁能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后两召讲《尚书》大义,称旨,命入京学。天顺八年,年十八,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弘治五年,旱灾求言。东阳条摘《孟子》七篇大义,附以时政得失,累数千言,上之。帝称善。
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奉命往祭。还,上疏言:
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挽舟者无完衣,荷锄者有菜色。盗贼纵横,青州尤甚。南来人言,江南、浙东流亡载道,户口消耗,军伍空虚,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东南财赋所出,一岁之饥已至于此;北地啙窳①,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变之生,恐不可测。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势家巨族,田连郡县,犹请乞不已。亲王之藩,供亿至二三十万。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故。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闸河官吏莫不奔骇,鬻贩穷民所在骚然,此又臣所目击者。
夫闾阎之情,郡县不得而知也;郡县之情,庙堂不得而知也;庙堂之情,九重亦不得而知也;始于容隐,成于蒙蔽。容隐之端甚小,蒙蔽之祸甚深。臣在山东,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然诏旨频降,章疏毕陈,而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累岁经时,俱见遏罢。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乞取从前内外条奏,详加采择,断在必行。
帝嘉叹,悉付所司。是时,帝数召阁臣面议政事。东阳与首辅刘健等竭心献纳,时政阙失必尽言极谏。东阳工古文,阁中疏草多属之。疏出,天下传诵。
(节选自《明史李东阳传》)
[注]啙窳:zǐy?,疏懒。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
B.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
C.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
D.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孟子》,儒家经典,主要记载了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与《论语》《大学》《尚书》合称“四书”。
B.“闾阎”,原指里巷的门,泛指住宅、房屋,如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在文中泛指民间。
C.“陛下”,“陛”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因“天子必有近臣,执兵陈于陛侧,以戒不虞 ”,而群臣不可直呼帝王,所以借用“陛下”尊称帝王。
D.“东宫”是古代天子诸侯的太子所居之宫,因此可以借指太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东方属木,于色为青,所以东宫又称青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李东阳幼时聪明颖悟,擅书法,深得皇上喜爱。十八岁中进士后进入仕途,不断得到升迁。
B.弘治十七年,李东阳给皇帝上疏,描述了奉命往祭途中所见所闻的严重灾情,令人触目惊心;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C.李东阳一路上听取了各种意见,认为产生灾异的根源在于势家巨族、亲王贵戚、内廷官员互相勾结,危害百姓。
D.为了革除蒙蔽之祸,李东阳请求皇上将以前的各种建议详细地加以整理并择善实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5分)
(2)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5分)
参考答案
10.(3分)D
11.(3分)A(“四书”不包含《尚书》)
12.(3分)C (根源是“天灾和人祸”,而且从原文“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看,“李东阳认为”这个表述也不准确。)
13.(1)(5分)我假如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即使久居官署,每天处理公文,还是不能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您深居皇宫禁地呢?(关键字词:“自非”、“官曹”、“犹”各1分,句子通畅2分)
(2)(5分)游荡不务正业的人,假托皇亲国戚手下之人的名义,常常在关卡渡口都市大设店铺,并搜罗商税。(关键字词:“托”、“津”、“张”各1分,句子通畅2分)
参考译文:
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凭着戍籍居住在京城。四岁能写直径一尺的大字,景帝召见考核他,非常喜欢,抱来放在膝上,赐给果品钱钞。后来两次奉召讲解《尚书》大义,符合皇帝心意,奉诏命进京学习。天顺八年,十八岁,成为进士,选为庶吉士,授官编修。积功晋升任侍讲学士,充任东宫讲官。
弘治五年,朝廷因旱灾征求意见。李东阳摘录《孟子》七篇大义,附以时政得失,累计几千言,呈献给朝廷。皇帝称赞写得好。
十七年,重建宫中寺庙落成,他奉命前往祭祀。回来后上书说:
臣奉命急行,恰好遇到大旱。天津一路,夏天的麦苗已枯,秋天的'庄稼没有种,拉船的人没有完整的衣裳,扛锄头的面有饥色。盗贼遍地,青州更加厉害。南方来的人说,江南、浙东流亡的人满路都是,户口逐渐减少,军队空虚,仓库没有十天的积蓄,官员们欠缺几年的薪俸。东南地区是财赋出产的地方,一年的饥荒就达到了这个地步;北方地区贫弱,向来没有积蓄,今年秋天再次歉收,怎么经受得起!事变的发生,恐怕不能预料。臣如果不是经过那个地方,即使久处官府,每天处理奏疏,还是不能够掌握其详细情况,何况陛下高居深宫呢?
臣在道路上询问,人们都说吃闲饭的人太多,国家开支没有节制,差役频烦,赋税重复。京城土木工程频繁兴建,供役军士财物与气力都竭尽了,每次遇到上京城操练,都宁死不去。权势之家豪门大族,田产跨郡接县,还在不停地请求赏赐。亲王的封国,供给达到二三十万。游手好闲之徒,托名皇亲仆从,常常在水陆要冲和都会之地大开店铺,搜刮商税。国家建都于北方,仰仗东南地区供给,商人惊散,的确不是小事。更有织造内官,纵容群小打人,闸河官吏没有不惊骇奔逃的,商贩和穷困的老百姓到处骚动不安,这又是臣亲自看到的。
民间的情况,郡县不能知道;郡县的情况,朝廷不能知道;朝廷的情况,深宫中的皇帝不能知道。起初是包庇隐瞒,最后酿成蒙蔽欺骗。容忍隐瞒的祸端开始很小,被蒙蔽之后祸患就很深了。臣在山东,听说陛下因灾异多次出现,敕令群臣畅所欲言,不要隐讳。虽然诏令多次下发,奏章都陈述了,而事情关涉内廷、贵戚的,动不动就被牵制,长年累月,都被遏制罢除。臣实在担心,今天所说,又成为空文。请求选取从前朝廷内外的条奏,详细加以选择采纳,绝对有必要施行。
皇帝赞赏叹息,都交给有关部门。
这时,皇帝几次召集阁臣当面商议政事。李东阳与首辅刘健等尽心进献忠言以供皇帝采纳,对于时政的阙失必定尽言极谏。李东阳精于古文,内阁中奏章多交托给他草拟。奏疏发出,天下传诵。
篇11:宋史李迪传阅读答案
(09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李揆传阅读答案及解析(共11篇)】相关文章:
王常字颜卿原文翻译2024-01-24
《古诗词》的阅读训练2022-06-03
新课标全国卷作文范文2023-01-22
高考课标全国卷语文作文范文2023-12-05
河阳猪文言文翻译2022-06-15
报告夫人漫画免费2022-07-28
捐赠仪式主持词2022-04-30
果皮箱作文2023-05-15
杨玉环籍贯争议2022-04-30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原题答案及解析202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