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州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时间:2023-07-06 07:25:18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李台州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共8篇)由网友“RIVER”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李台州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李台州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篇1:《李台州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李台州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 ?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警之, 饮泣强食,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竞不得。至荆州,复然。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

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既饮茗,问其里若姓。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宗质起敬,谢曰:某皇恐,上忤阿婆,愿霁怒,试言之,何害?怒火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可言。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宗质

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宗质拜曰:然。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涕下。

宗质负其母 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白首矣。

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规姻家也,规无子,子台州之子。 予一见不敢再 ,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 罹:遭遇

B. 愿霁怒 霁:停止

C. 除知台州 除:罢免

D. 终身饮恨 饮:含着

2.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前当的一项是

① 东南无之,必也蜀

②必宽譬之, 饮泣强食

③宗质负其母 归

④予一见不敢再

A. 焉 乃 于 者 B. 乎 其 以 者

C. 乎 乃 以 也 D. 焉 其 于 也

3.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B.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C.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D.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林运使墓志铭(杨万里)阅读答案附翻译杨万里《三花斛三首·右兰花》阅读答案附赏析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小池 杨万里 阅读答案附赏析野菊 杨万里 阅读答案附赏析

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出李台州至孝的一组是

①既长,仕所至必求母

②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

③某倒囊钱为阿婆寿

④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

⑤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

⑥规无子,子台州之子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①⑤⑥ D. ②④⑥

5. 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宗质出生后因战乱母子失散,长达后曾四处寻访母亲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饭不思,黯然神伤。

B. 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C. 为一位官员作传,不注重其政治事功,却记叙其寻母尽孝之事,杨万里有褒扬孝道,规劝世风之意。

D. 文章记李台州事迹,以寻母、认母,侍母为线索,集中笔墨描写认母场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季思轶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2分)

(2)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3分)

(3)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部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3分)

参考答案

1.C

2.C

3.B

4.A

5.B

6.(8分)

(1)季思任期已满,向东而下,所经过的地方李台州仍然这样,始终没有找到。

(2)宗质站起来向她作揖请她坐下,用主客之礼待她。

(3)像李台州,他的事迹难道和朱寿昌有什么不同吗?这不就是所说的至孝和神明想通吗?

篇2:李台州传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乎?”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譬之,乃饮泣强食,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至荆州,复然。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

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既饮茗,问其里若姓。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宗质起敬,谢曰:“某皇恐,上忤阿婆,愿霁怒,试言之,何害?恐或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可言。”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宗质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宗质拜曰:“然。”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涕下。

宗质负其母以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白首矣。

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觌无子,子台州之子。” 予一见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选自《杨万里集笺校》)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B.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C.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D.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庇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如荫恤、荫籍、荫生。

B.“揖”是拱手礼,以站立姿态不需跪拜,礼节较拜礼要轻一些。若行礼时,头碰地即起,接触地面时间短暂则称稽首。

C.涕,古代一般指眼泪,而“泗”指鼻涕。“涕泗纵横”意为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

D.孝,指还报父母的爱;悌,指兄弟姊妹友爱。出自《论语学而》,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人生八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记李台州事迹,以寻母、认母、侍母为线索,集中笔墨描写认母场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B.李宗质出生后因战乱母子失散,长大后曾四处寻访母亲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饭不思,黯然神伤。

C.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D.为一位官员作传,不注重其政治事功,却记叙其寻母尽孝之事,杨万里有褒扬孝道、规劝世风之意。

13.分别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5分)

(2) 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5分)

答案:

10.B(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注意“失母”“求母”和“母存”的三个层次,“未尝”的宾语是“失母”,同时注意“而”“或”的并列结构。原句可加标点为: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11.B(B项中行礼时,头碰地即起的拜礼叫顿首。稽 (qǐ) 首,指古代汉族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掌心向内),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12.C

选项 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 对应信息在第四段。

可见作者是在后来才知道李台州“至孝”的故事,而非“素来仰慕”。

原文 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觌无子,子台州之子。”予一见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

13.(1)采分点:“秩满”,官吏任期届满;“东”,名作状,向东,往东;“所经”,经过的地方,(所+动词的结构相当于名词性短语);“然”,这样;“竟”,始终,最终,终于。(各1分共5分)

翻译 季思 任期已满,向东而下,所经过的地方 (李台州)仍然 这样, 始终 没有 找到。

(2)采分点:“若”,像;“岂”,难道;“兹”,这;“谓”,所说;“于神明”,和神明,状语后置。(各1分,共5分)

翻译 像李台州,他的事迹和朱寿昌难道有什么不同吗?这不就是 所说的至孝和神明相通吗?

【参考译文】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是北方人,不知道是哪个郡邑的。母亲姓展,是他父亲的妾,生下宗质后遭遇靖康年间的**,母子失散了,宗质凭着父亲的官职得到荫赏,(宗质)长大以后,到达做官的所在必定到处寻找母亲,没有找到,姻亲司马季思到蜀地去做官,宗质说:“我寻找母亲,东南地区没找到,一定在蜀地吧?”于是(宗质)跟随他到西部去,乘船经过各个州,像是县或者是村市,一定登上岸边,走遍这个地方大声呼叫,喊道:展婆,展婆。到了傍晚,才哭着回去,不吃饭,司马家的人很同情他,一定(多方)宽慰告诫他,(他)才一边哭着一边勉强吃点东西。等到季思任职期满,向东而下,所经过的(地方)(李台州)仍然这样,始终没有找到。到了荆州,仍然这样。每天早晚号叫呼喊,咽喉疼痛,身体疲惫,(在茶楼)稍事休息,(伤心地)流泪。

坐了一会儿,一个讨饭的老妇人来到他的面前,作揖说:“官人给我一文两文钱吧。”宗质站起来(向她)作揖并请(她)坐下,用主客之礼待(她)。喝完茶以后,(宗质)询问老人的家乡姓氏。老妇人勃然大怒说:“官人能给我多少钱,为何猛然问我姓名?我不是要饭的人。”宗质起身,更加恭敬,道歉说:“我十分惶恐,犯上忤逆了阿婆,希望(您)能停止生气,试着说一说,又有什么害处呢?如果或许是乡邻或亲族,我愿意倾囊为阿婆馈赠财物。”老妇人高兴地说:“我的姓氏很特别,不能说。”宗质极力恳请,(老妇人)忽然说:“我姓展。”宗质惊讶地站起来,抱着她,大哭道:“夫人,(您)是我的母亲啊。”老妇人说:“官人不要错了,我儿子有可以验证的标记,(他的)右腋下有一个紫色的痣,大小如杯子。”宗质跪拜说:“是这样的。”(宗质)露出右腋给她看,于是母子拥抱在一起哭泣,周围观看的人有几十甚至上百人,(他们)都一边叹息一边流泪。

宗质背着他的母亲回去,季思和家人孩子也为(他们)哭泣,从此以后迎养母亲孝顺奉养十多年,母亲在高龄寿终,那时宗质也已经白头了。

宗质乾道庚寅年间做洪倅,我当时是奉新县县令,多次拜见他,不知他们母子之间的这些事情。第二年,我到中都做官,宗质回到朝廷,被授予台州知州。朝中人士说:“李台州,是曾觌(dí)的亲家,曾觌没有儿子,把台州的儿子当作自己的儿子。”我见了一次不敢见第二次,也不曾知道他的孝顺。

十七年后,李台州已经去世,我和丞相京公一同做宰掾,谈话间,京公对我说起李台州母子的事情,我八岁的时候,先太夫人(即母亲)去世,我终身抱憾。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哭泣不能停止,感动并且为他作传。

称赞说:孔子说:“孝悌达到极点是和神明相通的(意为真正能把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之道做到尽善尽美,就会感动天地神明)。”像李台州,生下来就不知道失去母亲,但成年以后知道寻找母亲,寻找母亲却找不到,找不到却不懈怠,走遍半个天下,到老了才找到。昔日苏东坡歌颂朱寿昌,至今人们都咏叹歌颂并以为美谈。像李台州,他的事迹难道和朱寿昌有什么不同吗?这不就是所说的至孝和神明相通吗?如果不是至孝怎么能感动天地神明,不是和神明相通怎么能找到母亲?我每次对士大夫们说起这件事,听到的人必感动得哭泣。人们谁没有母亲?有母亲的人谁没有这样的心呢?他们有母亲,未曾失去母亲,有母亲,不用等待寻找母亲,母亲健在有的人却忽视并且不尊敬她,亦或者违背甚而不爱惜(她),他们这是什么心啊?

[李台州传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3:旧唐书·李揆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旧唐书·李揆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属:撰写。

C.深昧求贤之意也 昧:冒犯。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恣:任意。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天用

③遂制罢羽林之请 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撰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⑵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答案:

4.(3分)C 5.(3分)A 6.(3分)C

7.(10分)

⑴(5分)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 译出大意给2分;“时名”、“滞”、“引进”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⑵(5分)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 (译出大意给2分;“薄”、“迁徙”、“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篇4:高中文言文阅读李常传附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李常传附答案

李常,字公择,南康建昌人。少读书庐山白石僧舍。既擢第,留所抄书九千卷,名舍曰李氏山房。调江州判官、宣州观察推官。发运使杨佐将荐改秩,常推其友刘琦,佐曰:“世无此风久矣。”并荐之。

熙宁初,为秘阁校理。王安石与之善,以为三司条例检详官,改右正言、知谏院。安石立新法,常预议,不欲青苗收息。至是,疏言:“条例司始建,已致中外之议。至于均输、青苗,敛散取息,傅会经义,人且大骇,何异王莽猥析《周官》片言,以流毒天下!”安石见之,遣所亲密谕意,常不为止。又言:“州县散常平钱,实不出本,勒民出息。”神宗诘安石,安石请令常具官吏主名,常以非谏官体,落校理,通判滑州。岁余复职,知鄂州,徙湖、齐二州。齐多盗,论报无虚日。常得黠盗,刺为兵,使在麾下,尽知囊括处,悉发屋破柱,拔其根株,半岁间,诛七百人,奸无所匿。徙淮南西路提点刑狱。元丰六年,召为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

哲宗立,改吏部,进户部尚书。或疑其少干局,虑不胜任,质于司马光。光曰:“用常主邦计,则人知朝廷不急于征利,聚敛少息矣。”常转对,上七事,曰崇廉耻,存乡举,别守宰,废贪赃,审疑狱,择儒师,修役法。时役法差、免二科未定,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乃折衷条上之。赦恩,蠲市易逋负不满二百缗者,常请息过其数亦勿取。

拜御史中丞,兼侍读,加龙图阁直学士。论取士,请分诗赋、经义为两科,以尽所长。初,河决小吴,议者欲自孙村口导还故处,及是,役兴,常言:“京东、河北饥困,不宜导河。”诏罢之。谏官刘安世以吴处厚缴蔡确诗为谤讪,因力攻确。常上疏论以诗罪确,非所以厚风俗。安世并劾常,徙兵部尚书,辞不拜,出知邓州。徙成都,行次陕,暴卒,年六十四。有文集、奏议六十卷,《诗传》十卷,《元祐会计录》三十卷。

(节选自《宋史·李常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

B.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

C.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

D.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秩”的本义是“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 ,引申为“根据功过评定官员品级”。“改秩”指改变官吏的职位或品级,多指提升。

B.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每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文中的“元丰”即宋神宗赵顼的年号。

C.户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为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主要掌管国家经济,包括户口、税收、统筹国家经费等等。

D.科举考试选状元开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宋哲宗时,将进士分为经义、诗赋两科,分别举行考试,经义进士以经义定取舍,诗赋进士以诗赋定去留。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常年少时在白石僧舍读书,进士及第后,把自己所抄书9000卷留在白石庵,世人称白石庵僧舍为“李氏山房”。

B.李常虽然与王安石关系友好,但是在讨论王安石所立的的新法时,对青苗法收息持反对态度,之后被贬为通判滑州。

C.哲宗登基后,李常改任为吏部侍郎,又升为户部尚书,司马光担心他没有能力胜任此职,怀疑他缺少才干气度。

D.李常上奏七事来陈述时政得失,在差役、免役法没有确定时,李常认为法无新旧,应听从百姓意愿,方便百姓为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常得黠盗,刺为兵,使在麾下,尽知囊括处,悉发屋破柱,拔其根株。(5分)

(2) 谏官刘安世以吴处厚缴蔡确诗为谤讪,因力攻确。常 上疏论以诗罪确,非所以厚风俗。(5分)

参考答案:

4.B 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

5.B 【解 析】明朝以前的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

6.C【解析】不是司马光怀疑,是有人怀疑。

7.(1)(5分)李常捉到狡黠的盗贼,刺字为兵,让他在自己部下,李常很清楚盗贼聚居的地方,就破门而入,全部根除了他们。(关键字词:“黠”“麾下”“囊括”“根株”各1分,句子通畅1分)

(2)(5分)谏官刘安世因为吴处厚交付蔡确诗中有毁谤朝政之处,趁机极力攻击蔡确。李常上疏论述因为作诗判蔡确的罪,这不是用来淳厚风俗的办法。(关键字词: “谤讪”“因”“攻”“所以”各1分,句子通畅1分)

篇5:杨万里《李台州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杨万里《李台州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杨万里是宋代著名诗人,写了许多的脍炙人口的佳作。下面这篇就诗人杨万里所写的《李台州传》,这篇文章是现在语文考试的重点。

李台州传

[宋]杨万里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 ?”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警之, 饮泣强食,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竞不得。至荆州,复然。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

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既饮茗,问其里若姓。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宗质起敬,谢曰:“某皇恐,上忤阿婆,愿霁怒,试言之,何害?怒火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可言。”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宗质

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宗质拜曰:“然。”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涕下。

宗质负其母 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白首矣。

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规姻家也,规无子,子台州之子。” 予一见不敢再 ,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 罹:遭遇

B. 愿霁怒 霁:停止

C. 除知台州 除:罢免

D. 终身饮恨 饮:含着

9.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前当的一项是

① 东南无之,必也蜀

②必宽譬之, 饮泣强食

③宗质负其母 归

④予一见不敢再

A. 焉 乃 于 者 B. 乎 其 以 者

C. 乎 乃 以 也 D. 焉 其 于 也

10.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B.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C.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D.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11.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出李台州“至孝”的一组是

①既长,仕所至必求母

②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

③某倒囊钱为阿婆寿

④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

⑤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

⑥规无子,子台州之子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①⑤⑥ D. ②④⑥

12. 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宗质出生后因战乱母子失散,长达后曾四处寻访母亲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饭不思,黯然神伤。

B. 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C. 为一位官员作传,不注重其政治事功,却记叙其寻母尽孝之事,杨万里有褒扬孝道,规劝世风之意。

D. 文章记李台州事迹,以寻母、认母,侍母为线索,集中笔墨描写认母场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第II卷

注意事项:

1 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 本卷共10小题,共114分。

四、(21分)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季思轶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2分)

(2)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3分)

(3)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部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3分)

试题答案:

三、(15分,每小题3分)

8.C 9.C 10.B 11.A 12.B

四、(21分)

13.(8分)

(1)季思任期已满,向东而下,所经过的地方李台州仍然这样,始终没有找到。

(2)宗质站起来向她作揖请她坐下,用主客之礼待她。

(3)像李台州,他的事迹难道和朱寿昌有什么不同吗?这不就是所说的至孝和神明想通吗?

【解析】

8.试题分析:除:授予官职。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此题中的“除”解释为“罢免”就是典型的以今释古,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9.试题分析:此题中③前面是“负”后面是“归”,是两个动词,应是表承接的词语,“焉”做语气词一般放到句首,由此排除AD,②中前后句应该是条件关系,用“其”无法衔接前后文,由此排除B。

【考点定位】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此题注意“焉”和“以”的用法,然后分析所给语句前后的关系。

10.试题分析:注意全后句的语意关系,重点注意“失母”“求母”和“母存“的三个层次,同时注意“而”“或”的并列结构。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注意“失母”“求母”和“母存“的三个层次,同时注意“而”“或”的并列结构。

11.试题分析:③不能反应“至孝”,⑥与“李台州”无关。

【考点定位】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还有是某人的什么做法,某人做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的分析分析,答题方式和人物性格分析类似。此题是人物是“李台州”,品质是“至孝”,然后分析列出的各项③不能反应“至孝”,⑥与“李台州”无关。排除这两项,自然得到答案。

12.试题分析:“素来”错误。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文中有“亦未知其孝”。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B“素来”错误,文中有“亦未知其孝”。

13.试题分析:重点词语:“轶”“竟”“揖”“以”“若”“兹”“谓”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轶”“竟”“揖”“以”“若”“兹”“谓”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知识扩展

翻译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方人,不知道是哪个郡邑的。母亲姓展,是妾,生下宗质后遭

遇靖康年间的**,母子失散了。宗质凭着父亲的官职得到荫赏。长大以后,到达做官的所在必定到处寻找母亲,没有找到。姻亲司马季思到蜀地去做官,宗质说:“我寻找母亲,东南地区没找到,一定在蜀地吧?”于是跟随他到西部去,乘船经过各个州,像是县或者是村市,一定登上岸边,走遍这个地方大声呼叫,喊道:展婆,展婆,到了傍晚,才哭着回去,不吃饭,司马家的人很同情他,一定多方宽慰告诫他,他才一边哭着一边勉强吃点东西。等到季思任职期满,向东而下,所经过的地方李台州仍然这样,始终没有找到。到了荆州,仍然这样。每天早晚号叫呼喊,咽喉疼痛,身体疲惫,在茶楼稍事休息,流泪。

坐了一会儿,一个讨饭的老妇人来到他的面前,作揖说:“官人给我一文两文钱吧。”宗

质站起来向她作揖请她坐下,用主客之礼待她。喝完茶以后,询问老人的家乡姓氏。老妇人勃然大怒说:“官人能给我多少钱,为何猛然问我姓名?我不是要饭的。

”宗质更加恭敬,道歉说:“我十分惶恐,忤逆了阿婆,希望您能停止生气,试着说一说,又有什么害处呢?如果或许是乡邻或亲族,我愿意倾囊为阿婆馈赠财物。”老妇人高兴地说:“我的姓氏很怪异,不能说。”宗质极力恳请,老妇人忽然说:“我姓展。”宗质惊讶地站起来,抱着她,大哭道:“夫人,您是我的母亲啊。”老妇人说:“官人不要错了,我儿子有可以验证的标记,他的右腋下有一紫色的痣,大小如杯子。”宗质跪拜说:“是这样的。”露出右腋给她看,于是母子拥抱在一起哭泣,周围观看的人有几十甚至上百人,他们都一边叹息一边哭泣。

宗质背着他的母亲回去,季思和家人孩子也为他们哭泣,

从此以后迎养母亲孝顺奉养十多年,母亲在高龄寿终,宗质也已经白头了。

宗质乾道庚寅年间为洪倅,我当时是奉新县县令,多次拜见他,不知他们母子之间的这

些事情。第二年,我到中都做官,宗质回到朝廷,授予台州知州。朝士们说:“李台州,是曾觌的荫家,曾觌没有儿子,把台州的儿子当作自己的儿子。”我见了一次不敢见第二次,也不曾知道他的孝顺。十七年后,李台州去世以后,我和丞相京公一同做宰掾,

谈话间,京公对我说起李台州母子的事情。我八岁的时候,先太夫人去世,我终身抱憾。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哭泣不能停止,感动并且为他做传。

称赞说:孔子说:“孝悌达到极点是和神明相通的。”像李台州,生下来就不知道失去母

亲,成年以后知道寻找母亲,寻找母亲却找不到,找不到却不懈怠,走遍半个天下,到老了才找到。昔日苏东坡歌颂朱寿昌,至今人们都咏叹歌颂并以为美谈。像李台州,他的事迹难道和朱寿昌有什么不同吗?这不就是所说的至孝和神明相通吗?如果不是至孝怎么能和神明相通,不是和神明相通怎么能找到母亲?我每次对士大夫们说起这件事,听到的人必定哭泣。人们谁没有母亲?有母亲谁没有这样的心呢?他们有母亲,未曾失去母亲,有母亲,不用等待寻找母亲,母亲活着有的人却忽视并且不尊敬她,亦或者违背甚而不爱惜她,他们这是什么心啊?

篇6:李星沅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李星沅,字石梧,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五年,督广东学政。粤士多健讼,檄通省籍诸生之干讼者,牒报治之,士风以肃。任满,授陕西汉中知府,历河南粮道,陕西、四川、江苏按察使。在川、陕严治刀匪、啯匪,屡擒其魁置之法。

先是,永昌**,迤西道罗天池滥杀,不分良莠,众回益扰。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急于主抚,降者辄复叛。至是,缅宁匪首马国海被剿亡走,潜结云州回马登霄、海连升等复起事,迤西大震。星沅追论肇乱之由,长龄、天池并获谴。二十七年,遣兵进剿,解散被胁回众,首逆就歼,余匪肃清。诏嘉其功,加太子太保衔,赐花翎。寻调两江总督。

星沅未第时,客陶澍幕中,为掌章奏。又历官江南,习于盐、漕、河诸利弊。时度支告匮,廷臣主南漕改征折色①,于北省采买。星沅谓折多征收不易,折少采买不敷。谷贱银贵,民间展转亏折。且州县藉端浮勒,胥吏高下其手,防之皆难。迭疏论列,折色之议遂寝。

三十年,宣宗崩,赴京谒梓宫,复以母老陈请归养。会广西匪乱方炽,起林则徐督师,卒于途,命星沅代为钦差大臣。是年十二月,抵广西,驻柳州。时左右江匪氛蔓延,诸贼尤以桂平金田洪秀全为最悍。巡抚郑祖琛、提督闵正凤皆以贻误黜去,周天爵、向荣继为巡抚、提督。二人者并有重名,负意气,议辄相左,星沅调和之,仍不协,军事多牵掣。咸丰元年春,向荣进剿,贼由大黄江、牛排岭窜新墟、紫荆山。星沅檄总兵秦定三、李能臣率滇、黔兵追蹑,贼复窜武宣。荣、天爵各进击,贼踞东乡,两军攻之不克。星沅以事权不一,奏请特简总统将军督剿,诏斥其推诿。寻命大学士赛尚阿率总兵达洪阿、都统巴清德赴湖南防堵,将以代之。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遗疏言:“贼不能平,不忠;养不能终,不孝。殁后敛以常服,用彰臣咎。”文宗览而哀之,依总督例赐恤,赐金治丧,存问其母,子二人命俟服阕引见,谥文恭。子桓,官至江西布政使。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八十》,有删改)

篇7:李星沅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B.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C.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D.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粮道”,指军队运送军粮等补给的通路, 在古代战争中,凡属高明的将帅,都十分重视粮食供应对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作用问题。

B.“迤西”,明清时称云南西部地区,大致包括现在大理、丽江、永昌等地。 “道”在秦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

C.“花翎”,清官员、贵族冠饰。清制,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花翎,除因军功赏戴者外,离职即摘除。

D.“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在古代,有严格的`服丧制度,丧服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从重到轻,依次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此之谓“五服”。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星沅治官有方。在广东督导学政时,在川陕治理匪徒时,发现问题后均及时整治,并处理得当,效果显著。

B.李星沅办事有理有据。在追究永昌**的缘由时,认为祸乱不仅与匪首有关,还与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政策失当有关。

C. 李星沅经验丰富。在讨论“南漕改征折色”问题上,认为这一做法不妥,可能会导致官员,上下其手。可惜皇上及众臣并未听从,依旧推行。

D.李星沅得到皇上尊敬看重。在其死后,文宗悲伤哀痛,褒封谥号,授予抚恤金,并厚待李星沅的母亲和儿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粤士多健讼,檄通省籍诸生之干讼者,牒报治之,士风以肃。(5分)

(2)星沅以事权不一,奏请特简总统将军督剿,诏斥其推诿。(5分)

篇8:李星沅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4.B

5.A (根据上下文意思,这里的“粮道”指官名,明清两代都设督粮道,督运各省漕粮,简称“粮道”。)

6.C (原文“迭疏论列,议遂寝”,这件事最终废止不行,并没有继续推行。)

7.(1)广东读书人大多善于打官司,(星沅)发文在全省范围登记热衷追求打官司的书生,并发布公文治理这件事,士风因(此)得以肃整。(健,1分;檄,1分;籍,1分;干,1分;以,1分;)

(2)星沅因为处理事情的职权不统一,上奏请求专门选拔统帅率领军队督导围剿,皇帝下诏斥责他推卸责任。(一,1分;特,1分;简, 1分,将,1分;诏1分)

李适之,恒山愍王孙也,始名昌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籓,字叔翰,其先赵州人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葛洪传的阅读题答案

《金安节传》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高中金安节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以及解析译文

《宋史》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明史熊鼎传》阅读及答案参考

《明史孔镛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晋书·卷二十八》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吴澄传原文和翻译

《李台州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李台州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李台州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共8篇)】相关文章:

《明史》原文及翻译2022-11-26

《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二十一》文言文2024-05-12

文言文阅读之宋陈谏议及答案2023-06-18

《吴敬琏传》读后感2023-07-28

《宋史·种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译文2023-10-20

《明史张宁传》的原文及翻译2023-01-22

董其昌字元宰文言文阅读答案2023-01-12

和洽传·李世愉等译原文及翻译2023-04-11

论桓范陈宫文言文阅读答案2023-04-22

《元史·列传第五十五》原文及译文2022-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