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可以“满”而自足》阅读答案(精选9篇)由网友“HEADHARD”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生不可以“满”而自足》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人生不可以“满”而自足》阅读答案
《人生不可以“满”而自足》阅读答案
①曾读过一个名为《满了吗》的故事,说的是有个陡弟学艺三年,认为自己技艺在手可以出师了,于是便向师父提出请求。师父未回答,而是拿出一只装满石子的碗,问徒弟:“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抓了一些沙子撒进碗里,问:“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在碗里撒上石灰,仍没有溢出,再问:“满了吗?”徒弟点了点头说:“满了!”师父又向碗里倒入一些水,问:“满了吗?”徒弟见状,略有所悟,终于无言以对。
②师父的所为是在提醒徒弟:石子满了还有沙子,沙子满了还有石灰,石灰满了还有水……怎么可以轻易断定碗中所盛之物“满了”呢?其中的道理告斥我们:学无止境,技无穷止,无论何时何地,人生都不可以“满”而自足。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大凡有进取心的人,其理想和追求都不会有“满了”的时候,月亮再美丽,也有阴缺的时候;岩石再坚硬,也经不住无休止的风化;白玉再光洁,也会有微小的瑕疵……
③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每个人都应保持“空杯心态”“海绵精神”。古语云:“自是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人生在世,虽然苦短,但一步步走下去却十分漫长,因而在人生的征途中要不停地汲取,吐故纳新,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步。哲人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一旦认为自己已经“满了”而自足,前进的车轮就会倒退,进取的思想就会滑坡;停止不前的人生如同一潭死水,推而不进的灵魂将会跌入命运的低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是读书永不觉“满”的无穷无尽。多少人正是用这样的不自满、不自足,达到了学习、修养和工作的进步。
④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应时刻把它当作生活的智慧和生活的态度。不以“满了”为自足,方会有宁静致远的精神追求、滴水穿石的坚韧执着、厚积薄发的人生理念、忧先乐后的胸怀气度。有了这样的智慧和态度,就能摆脱私欲羁绊,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就能排除世俗的干扰,靠真本事立身,靠干实事进取;就能战胜前行路上的挑战,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奋力登攀。
⑤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必须克服骄傲自满的心态。当下有很多人有了文凭、有了几年的工作经验就在工作岗位上飘飘然起来,觉得自己“满了”,于是书读得少了、工作不认真了、他人的忠告不肯听了。其实,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没有资格自满;在工作上不管取得怎样的成绩,我们都不能骄傲。如果你在前进的征途中不思进取,自以为大脑库存的东西已经“满了”的时候,这时,不妨将自己的心智从自以为是中暂时抽离出来,给自己的思想按一下暂停键,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看清事物的本质,也能虚心采纳各方意见,以利于随时找到应对之策。在你自以为“满了”的时候,如果暂时停下来进行思考,会让你受惠更多,在更敏锐的智慧中做出更好的选择,改“自满”为“不足”,在前进途中展现出自信与气势,从而对自己的人生之路做出更好的决定。
⑥总之,人生决不可以“满”而自足。如果存有认识自己已经“满了”而自足的这种心态,产生这样的念头,那么就要暂停一下,一天、一小时、几分钟甚至短到深呼吸那么一下都行。这样的暂停,能让人在“自满”中换一种思维方式,很快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找回自己前进的动力,变“自满”为“不足”,在工作和学习中永无止境地向前奋进。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有人说,文章第①②段讲述分析《满了吗》的故事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应该删去,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3分)
2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
23. 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3分)
24.有位同学搜集到下面一则材料,想用在文中做论据,放在第几段合适?为什么?(3分)
【材料】曾国藩:“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 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
参考答案:
20.(2分)人生不可以“满”而自足。
21.(3分)这种说法不对(1分)。文章第①②段讲述分析《满了吗》的故事,是为了引出论点,并作为论据证明论点,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不能删去。(2分)
22(3分)首先通过《满了吗》的故事,引出中心论点:人生不可以“满”而自足(1分),接着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怎样才能做到人生不可以“满”而自足(1分),最后总结全文,强调论点(1分)。
23.(3分)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在实际工怍和学习中,每个人都应保持“空杯心态”“海绵精神”。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应时刻把它当作生活的智慧和生活的态度。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必须克服骄傲自满的心态。
24.(3分)第④段(1分)。品读材料,明确材料讲述了曾国藩持之以恒地学习和从不自足的精神,正好印证了第④段的“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应时刻把它当作生活的智慧和生活的态度”的观点(2分)。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水乡茶居》阅读答案
2、《家园落日》阅读答案
3、《向日葵 尤今》阅读答案
4、《长在心上的眼睛》阅读答案
5、《达尔文的故事》阅读答案
6、《棉袄与玫瑰》阅读答案
7、《读碑》阅读答案
8、《蔷薇几度花》阅读答案
篇2:不可以满而自足阅读答案
①曾读过一个名为《满了吗》的故事,说的是有个陡弟学艺三年,认为自己技艺在手可以出师了,于是便向师父提出请求。师父未回答,而是拿出一只装满石子的碗,问徒弟:“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抓了一些沙子撒进碗里,问:“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在碗里撒上石灰,仍没有溢出,再问:“满了吗?”徒弟点了点头说:“满了!”师父又向碗里倒入一些水,问:“满了吗?”徒弟见状,略有所悟,终于无言以对。
②师父的所为是在提醒徒弟:石子满了还有沙子,沙子满了还有石灰,石灰满了还有水……怎么可以轻易断定碗中所盛之物“满了”呢?其中的道理告斥我们:学无止境,技无穷止,无论何时何地,人生都不可以“满”而自足。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大凡有进取心的人,其理想和追求都不会有“满了”的时候,月亮再美丽,也有阴缺的时候;岩石再坚硬,也经不住无休止的风化;白玉再光洁,也会有微小的瑕疵……
③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每个人都应保持“空杯心态”“海绵精神”。古语云:“自是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人生在世,虽然苦短,但一步步走下去却十分漫长,因而在人生的征途中要不停地汲取,吐故纳新,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步。哲人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一旦认为自己已经“满了”而自足,前进的车轮就会倒退,进取的思想就会滑坡;停止不前的人生如同一潭死水,推而不进的灵魂将会跌入命运的低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是读书永不觉“满”的无穷无尽。多少人正是用这样的不自满、不自足,达到了学习、修养和工作的进步。
④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应时刻把它当作生活的智慧和生活的态度。不以“满了”为自足,方会有宁静致远的精神追求、滴水穿石的坚韧执着、厚积薄发的人生理念、忧先乐后的胸怀气度。有了这样的智慧和态度,就能摆脱私欲羁绊,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就能排除世俗的干扰,靠真本事立身,靠干实事进取;就能战胜前行路上的挑战,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奋力登攀。
⑤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必须克服骄傲自满的心态。当下有很多人有了文凭、有了几年的工作经验就在工作岗位上飘飘然起来,觉得自己“满了”,于是书读得少了、工作不认真了、他人的忠告不肯听了。其实,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没有资格自满;在工作上不管取得怎样的成绩,我们都不能骄傲。如果你在前进的征途中不思进取,自以为大脑库存的东西已经“满了”的时候,这时,不妨将自己的心智从自以为是中暂时抽离出来,给自己的思想按一下暂停键,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看清事物的本质,也能虚心采纳各方意见,以利于随时找到应对之策。在你自以为“满了”的时候,如果暂时停下来进行思考,会让你受惠更多,在更敏锐的智慧中做出更好的选择,改“自满”为“不足”,在前进途中展现出自信与气势,从而对自己的人生之路做出更好的决定。
⑥总之,人生决不可以“满”而自足。如果存有认识自己已经“满了”而自足的这种心态,产生这样的念头,那么就要暂停一下,一天、一小时、几分钟甚至短到深呼吸那么一下都行。这样的暂停,能让人在“自满”中换一种思维方式,很快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找回自己前进的动力,变“自满”为“不足”,在工作和学习中永无止境地向前奋进。
阅读题目: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有人说,文章第①②段讲述分析《满了吗》的故事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应该删去,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3分)
2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
23. 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3分)
24.有位同学搜集到下面一则材料,想用在文中做论据,放在第几段合适?为什么?(3分)
【材料】曾国藩:“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
参考答案:
20.(2分)人生不可以“满”而自足。
21.(3分)这种说法不对(1分)。文章第①②段讲述分析《满了吗》的故事,是为了引出论点,并作为论据证明论点,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不能删去。(2分)
22(3分)首先通过《满了吗》的故事,引出中心论点:人生不可以“满”而自足(1分),接着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怎样才能做到人生不可以“满”而自足(1分),最后总结全文,强调论点(1分)。
23.(3分)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在实际工怍和学习中,每个人都应保持“空杯心态”“海绵精神”。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应时刻把它当作生活的智慧和生活的态度。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必须克服骄傲自满的'心态。
24.(3分)第④段(1分)。品读材料,明确材料讲述了曾国藩持之以恒地学习和从不自足的精神,正好印证了第④段的“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应时刻把它当作生活的智慧和生活的态度”的观点(2分)。
【有关人生价值的名言名句】
1、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 —— 列夫·托尔斯泰
2、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托尔斯泰
3、求人帮助的时候,求穷人比求富人容易。 —— 契诃夫
4、谁要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 歌德
5、人生如同故事。 重要的并不在有多长,而是在有多好。 —— 塞涅卡
6、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 —— 罗丹
7、倦怠乃人生之大患,人们常叹人生暂短,其实人生悠长,只是由于不知它的用途。 —— 维尼
8、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 亚里士多德
9、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10、人只能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 爱因斯坦
11、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罗曼·罗兰
12、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13、一个生命比地球还重。 ——上田耕一朗
14、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雷 锋
15、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16、一个人的生命是可宝贵的,但是一代的真理更可宝贵,生命牺牲了而真理昭然于天下,这死是值得的。 ——鲁 迅
17、人生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18、生命的长短以时间来计算,生命的价值以贡献来计算。——裴多菲
19、我生来是为斗争的。 ——罗曼·罗兰
20、寻能使自己值得献出生命的某个东西。 ——武者小路实笃
篇3:《人生不成以满而自足》阅读理解及答案
《人生不成以满而自足》阅读理解及答案
①曾读过一个名为《满了吗》的故事,说的是有个陡弟学艺三年,认为自己技艺在手可以出师了,于是便向师父提出请求。师父未回答,而是拿出一只装满石子的碗,问徒弟: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抓了一些沙子撒进碗里,问: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在碗里撒上石灰,仍没有溢出,再问:满了吗?徒弟点了点头说:满了!师父又向碗里倒入一些水,问:满了吗?徒弟见状,略有所悟,终于无言以对。
②师父的所为是在提醒徒弟:石子满了还有沙子,沙子满了还有石灰,石灰满了还有水怎么可以轻易断定碗中所盛之物满了呢?其中的道理告斥我们:学无止境,技无穷止,无论何时何地,人生都不可以满而自足。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大凡有进取心的人,其理想和追求都不会有满了的时候,月亮再美丽,也有阴缺的时候;岩石再坚硬,也经不住无休止的风化;白玉再光洁,也会有微小的瑕疵
③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每个人都应保持空杯心态海绵精神。古语云:自是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人生在世,虽然苦短,但一步步走下去却十分漫长,因而在人生的征途中要不停地汲取,吐故纳新,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步。哲人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一旦认为自己已经满了而自足,前进的车轮就会倒退,进取的思想就会滑坡;停止不前的人生如同一潭死水,推而不进的灵魂将会跌入命运的低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是读书永不觉满的无穷无尽。多少人正是用这样的不自满、不自足,达到了学习、修养和工作的进步。
④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应时刻把它当作生活的智慧和生活的态度。不以满了为自足,方会有宁静致远的精神追求、滴水穿石的坚韧执着、厚积薄发的人生理念、忧先乐后的胸怀气度。有了这样的智慧和态度,就能摆脱私欲羁绊,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就能排除世俗的干扰,靠真本事立身,靠干实事进取;就能战胜前行路上的挑战,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奋力登攀。
⑤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必须克服骄傲自满的心态。当下有很多人有了文凭、有了几年的工作经验就在工作岗位上飘飘然起来,觉得自己满了,于是书读得少了、工作不认真了、他人的忠告不肯听了。其实,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没有资格自满;在工作上不管取得怎样的成绩,我们都不能骄傲。如果你在前进的.征途中不思进取,自以为大脑库存的东西已经满了的时候,这时,不妨将自己的心智从自以为是中暂时抽离出来,给自己的思想单击暂停键,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看清事物的本质,也能虚心采纳各方意见,以利于随时找到应对之策。在你自以为满了的时候,如果暂时停下来进行思考,会让你受惠更多,在更敏锐的智慧中做出更好的选择,改自满为不足,在前进途中展现出自信与气势,从而对自己的人生之路做出更好的决定。
⑥总之,人生决不可以满而自足。如果存有认识自己已经满了而自足的这种心态,产生这样的念头,那么就要暂停一下,一天、一小时、几分钟甚至短到深呼吸那么一下都行。这样的暂停,能让人在自满中换一种思维方式,很快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找回自己前进的动力,变自满为不足,在工作和学习中永无止境地向前奋进。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有人说,文章第①②段讲述分析《满了吗》的故事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应该删去,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3分)
2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
2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3分)
24、有位同学搜集到下面一则材料,想用在文中做论据,放在第几段合适?为什么?(3分)
【材料】曾国藩: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
参考答案:
20、(2分)人生不可以满而自足。
21、(3分)这种说法不对(1分)。文章第①②段讲述分析《满了吗》的故事,是为了引出论点,并作为论据证明论点,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不能删去。(2分)
22(3分)首先通过《满了吗》的故事,引出中心论点:人生不可以满而自足(1分),接着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怎样才能做到人生不可以满而自足(1分),最后总结全文,强调论点(1分)。
23、(3分)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在实际工怍和学习中,每个人都应保持空杯心态海绵精神。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应时刻把它当作生活的智慧和生活的态度。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必须克服骄傲自满的心态。
24、(3分)第④段(1分)。品读材料,明确材料讲述了曾国藩持之以恒地学习和从不自足的精神,正好印证了第④段的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应时刻把它当作生活的智慧和生活的态度的观点(2分)。
篇4:人不可以无耻阅读及答案
孟子日:人不可以无耻②,无耻之耻③,无耻矣。
孟子日:耻之于人大④矣,为机变⑤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⑥,何若人有⑦?
注释
①选自《孟子·尽心上》。 ②耻:羞耻,羞愧之心。③无耻之耻:没有羞耻心的耻辱。④大:重大。⑤机变:伪诈巧变。 ⑥不耻不若人:不以不如别人为耻辱。耻,以为耻,意动用法。若,如,象。⑦何若人有:有何若人的倒装。即有什么办法能赶得上别人呢?何,疑问代词,在反诘句中前置,表强调。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篇5:人不可以无耻阅读及答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无耻之耻,无耻矣。
②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3.孟子认为,具有羞耻之心是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羞耻,羞愧之心 ②以为耻
2.①不知羞耻的那种耻辱,就是无耻啊! ②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的人,有什么办法能赶得上别人呢?
3.积极进取的'重要前提
译文
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之心,不知羞耻的那种耻辱,就是无耻啊!
孟子又说:羞耻之心对于人是关系重大的。善于作伪诈巧变事情的人,是没有地方用得着羞耻心的。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的人),有什么办法能赶得上别人呢?
篇6:和而不随阅读答案
谢 逸
①这里所说的和,就是彼此推心置腹,谦虚友善。随,即跟着前辈的脚印亦步亦趋,依照别人的样子画自己的葫芦。
②和而不随的人倒也不少。侯外庐同志从前和郭沫若同志私交很好,彼此尊重和帮助,但在社会史分期问题上争论了一辈子,互不相让。宋朝的苏轼和王安石、司马光友情甚笃,书函来往,你唱我和,而在变法问题上与二人的见解都有不同,当时的士子不师荆(王安石)便随温(司马光),但苏轼却和而不随,尽管他对新法的态度亦有不当之处,但却不是全无道理的。
③一提起文人就很容易想到文人相轻,这是古已有之于今仍存。但在学术领域里,许多问题都还无法做出完满的结论,谁也不敢拍起胸膛说真理已全在他手,别的都是异端邪说,离经叛道。因此还需要大家相互切磋,左右探讨,上下求索,群策群力,方有所成。(a)研讨时自以为是,互不服气,甚至争个面红耳赤并无不好。当然拍台摔椅,对别人的精深见解就听不进去,这对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就有害无益了。 (b)不过,和与随也常常是一步之差,如果太强调彬彬有礼,以名气辈分定是非高下,对别人的见解视为天衣无缝,毫无破绽,或震慑于对方的地位官职,谨小慎微,官命是从,放弃独立思考,人云亦云,随声附和,那也会走入歧途。(c)韩愈说“行成于思,毁于随”,是有点道理的。一种事业之所以成功,学术上之所以取得硕果,要依靠真知灼见,精益求精,如果拾人牙慧,拿别人的成果来为自己化装,画地为牢禁锢自己,那不是自毁又是什么?
④但是,随与不随也不能一概而论,年轻时你不跟在老师后面,就很难找到科学门径;即使你学有所成,已是一代师表了,但在你的同学以至高足面前,对你所不长的某个学术问题,有时也得随他一步;如果对别人的优秀成果一律否定,恣意贬损,那只能促退。唐代的李白名满天下,过黄鹤楼时感到“崔颢吟诗在上头”,自知一时无法超越,因而不敢吟咏。白居易过三峡时秭归县令请他题壁,他知道刘禹锡在白帝城三年而未写成一诗,自己没有高于别人的新意,因而停笔不写,只吟诵沈诠期等四人的佳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李白与白居易当然都是高手,名气和成就都比崔颢和沈诠期大得多,但在黄鹤楼上和三峡舟中却有自知之明。古人论及这类事时称之为“服善”。在佳作面前服随一时,借鉴求进,以便超越,这和坠入油滑庸俗的“毁”坑之“随”是全然不同的`。
⑤我们现在讨论问题,有的是披肝沥胆,各抒己见,互相促进的朝气蓬勃的景象;但独创者少,附和者多,互不交锋,冷冷清清的不景气现象也时有所闻。为了繁荣祖国的科学文化,在学术领域里,还应该提倡和而不随。
1.给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注音。
和而不随( ) 随声附和( )
2.“在学术领域里提倡和而不随”是作者的观点,“和而不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横线的“官命是从”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词仿造而来的,这样妙用的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④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词也是这种用法。
4.下面的句子是从第③段中抽出来的,它的位置应在a、b、c中的( )处。和气不仅生“财”,更能生“才”,在友好的气氛中磋商,必定增长才干。
5.第④段的例子并不直接证明文章观点,可否去掉?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hé ;hè
2.彼此之间既谦虚友善又不随声附和
3.唯(惟)命是从 讽刺不讲原则根据领导意图办事的人 促退
4.b
5.不能去掉。此段运用事例证明应该“随”好的、善的,以便借鉴求进。从另一个方面补充了文章的观点,使论证更加全面。(答案不唯一)
篇7: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阅读题答案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①每至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捡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国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与是精神的营养品。不能与书籍独处,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不是要选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有删改)
1. 文章开头描述了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有什么作用?
2. 阅读第④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曾国藩们”是怎样的一类人。
3. 第⑤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_________,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4. 如何理解文章题目“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5. 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从一个方面谈谈你因阅读而发生的改变。
【答案】
1. 照片描述了三名男子在战火纷飞中仍不忘阅读的故事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引出下文对“阅读伟力”的论述;作为一个事实论据,论证了“阅读能丰盈人的内心”
2. 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的人;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的人;懂得读书“能养人精神”的人。
3. (1). )举例论证; (2). 阅读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从而引起外在的改变
4. 阅读能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阅读可以收获知识与智慧,让我们理解选择的意义,能够坚定前行的意志:阅读能解放心灵,让人生之路无限广阔;阅读必然指向内心的丰沛,从而让人有外在的改变)
5. 曾有一段时问,学业考试复习让我忙碌不堪,心生抱怨,我读了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书中福楼拜在忙碌中依然会捕捉生活之美,这种做法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懂得了“人可以忙碌却不可庸碌”的道理,在忙碌中仍能享受生活的美好。
篇8: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阅读题答案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①每至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捡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国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与是精神的营养品。不能与书籍独处,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不是要选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有删改)
1. 文章开头描述了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有什么作用?
2. 阅读第④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曾国藩们”是怎样的一类人。
3. 第⑤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_________,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4. 如何理解文章题目“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5. 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从一个方面谈谈你因阅读而发生的改变。
【答案】
1. 照片描述了三名男子在战火纷飞中仍不忘阅读的故事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引出下文对“阅读伟力”的论述;作为一个事实论据,论证了“阅读能丰盈人的内心”
2. 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的人;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的人;懂得读书“能养人精神”的人。
3. (1). )举例论证; (2). 阅读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从而引起外在的改变
4. 阅读能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阅读可以收获知识与智慧,让我们理解选择的意义,能够坚定前行的意志:阅读能解放心灵,让人生之路无限广阔;阅读必然指向内心的丰沛,从而让人有外在的改变)
5. 曾有一段时问,学业考试复习让我忙碌不堪,心生抱怨,我读了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书中福楼拜在忙碌中依然会捕捉生活之美,这种做法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懂得了“人可以忙碌却不可庸碌”的道理,在忙碌中仍能享受生活的美好。
【解析】
1. 试题分析: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解答作用类试题要结合文章特点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议论文开头段一般有引出论点或者论题的作用;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如果是引用了名人名言或事例,还能起到论证论点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即可。
2. 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锁定有效信息范围,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对筛选出的信息认真比较,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相关的词语句子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题作答时要注意答题内容的全面。
点睛:筛选信息有三个原则:①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②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③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
3. 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①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⑤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本题列举“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的事例,运用的是举例论证,其作用要结合文章的分论点分析作答。
4. 试题分析:考查对题目的理解。本文的题目是运用了比喻的说法。“气象万千”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这里用来喻指阅读给人带来的各种各样改变。本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概括阅读的意义和作用即可作答。
5. 试题分析:主观性试题。根据文章所阐述的阅读的目的和意义,选择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认知,从中悟出生活的道理或哲理的事例即可。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篇9: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的阅读答案
①每至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捡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国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与是精神的营养品。不能与书籍独处,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不是要选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有删改)
1.文章开头描述了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有什么作用?(3分)
2.阅读第④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曾国藩们”是怎样的一类人。(3分)
3.第⑤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_________,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2分)
4.如何理解文章题目“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2分)
5.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从一个方面谈谈你因阅读而发生的改变。(3分)
【答案】
1.(共3分)照片描述了三名男子在战火纷飞中仍不忘阅读的故事激发了读者的兴趣(1分):引出下文对“阅读伟力”的论述(1分);作为一个事实论据,论证了“阅读能丰盈人的内心”(1分)
2.(共3分)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的人(1分);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的人(1分);懂得读书“能养人精神”的人(1分)。
3.(共2分)举例论证(1分);阅读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从而引起外在的改变(1分)
4.(共2分)阅读能塑造丰盈的内心(1分),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1分),(阅读可以收获知识与智慧,让我们理解选择的意义,能够坚定前行的意志:阅读能解放心灵,让人生之路无限广阔;阅读必然指向内心的丰沛,从而让人有外在的改变)
5.(共3分)曾有一段时问,学业考试复习让我忙碌不堪,心生抱怨,我读了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书中福楼拜在忙碌中依然会捕捉生活之美,这种做法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懂得了“人可以忙碌却不可庸碌”的道理,在忙碌中仍能享受生活的美好,(与文章内容相关1分,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1分,写出改变1分)
★ 走走停停的说说
★ 集兰亭序古诗赏析
【《人生不可以“满”而自足》阅读答案(精选9篇)】相关文章:
兰亭集序翻译2023-02-09
凌虚台记原文翻译 苏轼2022-05-07
佳人览镜,佳人览镜施肩吾,佳人览镜的意思,佳人览镜赏析2023-04-24
我的青春谁做主作文400字2022-05-06
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2022-07-29
兰亭集序的读后感2023-08-31
教案学案集2022-09-03
兰亭集序读后感800字作文2022-12-10
时间的价值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12-18
努力,不要自满作文202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