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小顶山》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3-08-18 07:55:22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登小顶山》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推荐11篇)由网友“执子之手”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登小顶山》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小顶山》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篇1:《登小顶山》阅读答案

今天天气晴朗,万里碧空飘着朵朵白云。这么好的天气,哪能错过?

于是,我和爸爸去游览胜地——小顶山。

我们来到山脚下,抬头一看,嘿!茫茫云海像把小顶山咬去了一半似的。如果你再仔细看,就会发现小顶山像一只昂首挺胸的雄狮。

开始登山了。我哼着小曲,跟着爸爸在山间小路上行走。因为昨天下过雨,路边的草上沾满了露水,把我和爸爸的裤腿都弄湿了。我只好去挽裤腿。忽然,我发现一只磕头虫在慢条斯理地爬,便跑过去抓它。当我抓住它的时候,它“啪”地一下子给我磕了个头,把我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林阴深处。这里的风景格外迷人,一棵棵松树吐着一股股诱人的松香,一只只山雀在枝头唱着优美动听的歌,好像在给我们鼓劲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我不由得脱口而出。

不多时,我们就爬上了山。我和爸爸又继续向小顶山的主峰爬去。

嘿! 我们足足用了八分钟,才登上了小顶山的主峰。我往下一看,一条直通莱芜的宽阔大道变得像一条银白色的带子,公路上的车辆好像一只只乌龟在爬似的;一层层梯田绿油油的.,风一吹,麦子摇摆起来,好像在向我们招手似的。

我和爸爸站在山头上,心中充满了胜利的喜悦。望着眼前的一切,爸爸意味深长的说:“古人说得好,‘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啊!”听着爸爸的话,我也在想,这不是和学习一样吗?学习总会有困难,但只要有决心,就能够取得胜利,想着想着,我高兴地笑了。

阅读题:

1.联系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1)昂首挺胸

(2)意味深长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各两句)

比喻句:(1)________是用_______比喻___________。

(2)________是把_______比作__________。

拟人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文章分为三段,并写出段意。

参考答案:

1.(1)仰着头 挺起胸膛

(2)含义深刻 值得很好地琢磨、体会。

2.比喻句:

(1)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小顶山像一只昂首挺

胸的雄狮。用雄狮比喻小顶山。

(2)公路上的车辆好像一只只小乌龟在爬似的。把车辆比作小乌龟。

拟人句:

(1)一棵棵松树吐着一股股诱人的松香。

(2)一只只山雀在枝头唱着优美动听的歌。

3.第一段(第1小节):我和爸爸去游览小顶山。

第二段(第2至5小节):沿途登山看到迷人的风景,在山顶看见大道像带子,车辆像乌龟爬。

第三段(最后一小节):由登山悟出“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

篇2:《赤壁》《登赤壁山》原文阅读答案

《赤壁》《登赤壁山》原文阅读答案

赤壁

杜牧(唐)①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②春深锁二乔。

登赤壁山

魏裳(明)③

江南江北昼阴阴,指点前朝感慨深。

夹岸寒涛喧赤壁,空原野烧隔乌林。

山种已没三分迹,天地仍含百战心。

击楫中流回首处,荒烟满树夕阳沉。

注:①杜牧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②铜雀即铜雀台,铜雀台位子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城两南,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虎、水井三台,即史书中之“邺三台”。 ③魏裳,蒲圻(今湖北赤壁)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官至山西副使。后罢官归籍。

1.两首诗都借古兴怀,在体裁上有何不同?两首诗都以赤壁之战为写作背景,但抒发的感情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

2.两首诗的'尾句在写法各有何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杜牧诗为绝句,魏裳诗为律诗。(1分)杜牧的诗在若无“周郎”借东风这一胜利原因的假想中,表达出对军事才能的推崇,或借史实一吐心中的不平之气。(2分)魏裳的诗重在对赤壁之战后苍凉景象的描写,借此反映了嘉靖年间战事频繁、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体现出对战争的厌恶。(2分)

2.杜牧诗尾句运用了以小见大(或“借代”或“象征”)的写法,诗中借大乔、二乔两位地位特殊的女子来泛指东吴统治阶级,以铜雀台指代曹魏政权,“铜雀春深锁二乔”貌似小事,实则象征东吴灭亡。这种手法让诗歌内涵更丰富,更具情味。(3分)魏裳诗尾句运用以景结情的手法,写眼前野树荒烟缭绕、残阳低沉、满目荒芜,以景物描写收束全诗,百般感触尽在不言中,也给全诗笼上了一层凄怆意绪,给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3分)

篇3:《小重山》随堂练习题及答案

《小重山》随堂练习题及答案

汪藻

月下潮生红蓼汀。浅霞都敛尽,四山青。柳梢风急堕流萤。随波处,点点乱寒星。

别语寄叮咛。如今能间隔,几长亭。夜来秋气入银屏。梧桐雨,还恨不同听。

(1)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诗人情感变化。(3分)

(2)简要分析下阕夜来秋气入银屏一句中的入字的艺术效果。(3分)

(3)清代沈雄《柳塘词话》中说,柳梢风急堕流萤。随波处,点点乱寒星虽脱胎于诗人庾信秋风驱乱萤,而景自胜。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心烦意乱、乐观豁达、遗憾孤寂。(3分。每点1分)

(2)入是穿透的`意思,写出了秋气的浓重,表现了诗人内心深重的凄凉。

(3分。每点1分) (3)都写了秋风和乱萤。庾诗突出了秋风的肃杀,较为直白。汪词借柳梢写秋风,以点点乱寒星比喻乱萤,生动而且具有较强的画面感,能更好地渲染烘托情感。(4分。共同点1分,庾诗1分,汪词2分)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

篇4:最后的山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最后的山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缅因州北部的秋天,黄昏将近,天上零零落落地挂着些许浮云,一朵一朵的云影将这山区的景色装点得格外瑰丽、动人。几个取着印第安名字的少年营地就坐落在这儿。

当微风在清凉的黄昏里颤颤悠悠时,我每每站在一棵老橡树下,举目凝望,前方的灌木丛和沼泽地尽收眼底;再往前数哩,一座小山映入眼帘。这是一座很不起眼的小山。光秃秃的山峰下是一个荒芜的牧场,牧场上星星点点地生长着野桧树,裸露的花岗岩点缀其间。然而,数哩以外的这座小山却以某种魔力在吸引着我,召唤着我。我无法移开自己的目光。我心里明白:假期结束以前,我一定要爬上那座山——越过牧场,穿过灌木丛,绕过花岗岩,一直向前向前,直到爬上山顶。我一定要这么干。我说不清这是为什么,甚至也没问过自己。

一个秋高气爽的周末下午,我溜出了营地,去爬我魂牵梦绕的小山。从橡树下望去,山峰就在眼前,神秘莫测,充满诱惑。我顺着棒球场的边沿,向前走进了一片乱丛林。

乱丛林里藤蔓缠结,野草丛生。穿行其间,举步艰难,无法分清南北东西。我忽而被朽木绊倒,忽而一脚踩进蚁穴,忽而陷入泥淖,忽而受到枯枝阻挠;带刺的种子设法钻进我潮湿的鞋子,蚊虫在耳畔嗡呜,苍蝇飞旋着撞来撞去。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挪动着步子,既迷失了方向,也忘记了时间。

就这般跌跌爬爬地往前赶着,只见一片空地蓦然展现在眼前,空地上稀稀拉拉地长着梣树和枫树,阳光滤过枝叶洒在地上。我猛然发现前面有一排华美的小屋。那又窄又尖、直指蓝天的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下,与扇形木瓦、云朵似的图案相映成趣,把房子装扮得色彩斑斓,煞是迷人。房子与房子相隔很近,不过一臂之遥。所有的`屋子都是空的,没有一点儿生命的迹象。

在刚从乱丛林中出来的我的眼里,这片阳光映照的小树林宛若格林笔下的童话世界;仿佛这个奇异的小村落在一种魔法的笼罩下,沉睡了一百年。我面前的这座黄色小屋,门廊上装饰着蓝色的小格子,不就是一直在等待着汉塞尔和格丽特尔【注】的么。林子里没有一丝儿风,就连白杨的叶子也是木然地耷拉着。蓝的蜻蜓、绿的蜻蜓恹恹地留在半空,凝然不动,更添了几许似魔似幻的神秘。远方,一只小黄鹂在啾啾地鸣叫,应和着催人入梦的蝉声。除此,便是万籁无音的死寂。这些小房子为何会在这儿?谁是它们的主人?看着这些,心里不禁悚然。

此时,日光已经西斜,把地上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可我的小山仍在前方。我再次钻进乱丛林子,披荆斩棘,终于到了一条坑坑洼洼的路边。刚转过一道弯,就到了山脚。那是我的山,我朝思暮想的山。它坦荡地浸在脉脉斜晖里。我跨过花岗岩,踏过草地,踩着麻叶绣球和笑靥花,急匆匆地朝山顶攀去。

终于,气喘吁吁地,我站到山顶上。头顶穹窿,脚下的山坚硬、实在。多少次,我远远地凝望,它是那样地缈缈忽忽,无可企及。此刻,我身在其中。

然而,正当我站在山顶的当儿,山开始从我脚下滑走。正前方,几哩林地外,我又看见了一座山,一座更高、更长的山;牛群在砍伐过的山坡上悠然地吃草,山顶上树木葱茏。但我是绝不会再去攀登远方的那座山了,纵然登上最后一座山是我长久的渴望。就在我举目凝望之时,我便感觉到,它的远方还有另一座山;巴蒂山外,缅因州外,都会有另一座山。山外有山。即便我走遍天涯海角,随时随地都会有另一座山在等着我。于是,我幡然顿悟:人生没有最后的山。

【注】格林同名童话里的男女主人公。

11.请依据文章第二至八段,概括“我”的心理变化。( 4分)

答:

12.请赏析文章第六段景物描写的表达特色。(6分)

答:

13.文中画线句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4.请结合全文,探究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6分)

答:

参考答案:

11.向往——惊奇——害怕——自豪。(4分,每点1分)

12.通过联想格林笔下的童话世界,突显小树林的神秘色…分)

14.人生要有梦想,要勇于追求探索;人生只有在奋斗的过程中才有收获和体悟;奋斗永无止境,但要适可而止。(6分,每点2分)

篇5:梁实秋的山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梁实秋的山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最近有幸,连读两本出色的新诗。一是夏菁的“山”,一是楚戈的“散步的山峦”。两位都是爱山的诗人。诗人哪有不爱山的?可是这两位诗人对于山有不寻常的体会、了解,与感情。使我这久居城市樊笼的人,读了为之神往。

夏菁是森林学家,游遍天下,到处造林。他为了职业关系,也非经常上山不可。我曾陪他游过阿里山,在传说闹鬼的宾馆里住了一晚,杀鸡煮酒,看树面山(当然没有遇见鬼,不过夜月皎洁,玻璃窗上不住的有剥啄声,造成近似“咆哮山庄”的气氛,实乃一只巨大的扑灯蛾在扑通着想要进屋取暖)。夏菁是极好的游伴,他不对我讲解森林学,我们只是看树看山,有说有笑,不及其他。他在后记里说:“我的工作和生活离不开山,而爬山最能表达一种追求的恒心及热诚。然而,山是寂寞的象征,诗是寂寞的,我是寂寞:有一些空虚/就想到山,或是什么不如意/山,你的名字是寂寞/我在寂寞时念你。”

普通人在寂寞时想找伴侣,寻热闹。夏菁寂寞时想山。山最和他谈得来。其中有一点泛神论的味道,把山当作是有生命的东西。山不仅是一大堆、高高一大堆的石头,要不然怎能“相对两不厌”呢?在山里他执行他的业务,显然的他更大的享受是进入“与自然同化”的境界。

山,凝重而多姿,可是它心里藏着一团火。夏菁和山太亲密了,他也沾染上青山一般的妩媚。他的诗,虽然不像喜马拉雅山,不像落矶山那样的岑崟参差,但是每一首都自有丘壑,而且蕴藉多情。格律谨严,文字洗炼,据我看像是有英国诗人郝斯曼的风味,也有人说像佛劳斯特。有一首《每到二月十四日》,我读了好多遍,韵味无穷。

每到二月十四/我就想到情人市/想到相如的私奔/范仑铁诺的献花人

每到二月十四/想到献一首歌词/那首短短的歌词/十多年还没写完/还没想好意思/更没有谱上曲子

我总觉得惭愧不安/每到二月十四/每到二月十四/我心里澎湃不停/要等我情如止水/也许会把它完成该诗原注:“情人市(Loveland)在科罗拉多北部,每逢二月十四日装饰得非常动人。”我在科罗拉多州住过一年,没听说北部有情人市,那是六十多年前的`事了(一九六〇年时人口尚不及万),不过没关系,光是这个地方就够引起人的遐思。

楚戈是豪放的浪漫诗人。《散步的山峦》有诗有书有画,集三绝于一卷。楚戈的位于双溪村绝顶的“延宕斋”,我不曾造访过,想来必是一个十分幽雅穷居独游的所在,在那里:

可以看到/山外还有/山山山山/山外之山不是只露一个山峰/而是朝夕变换/呈现各种不同的姿容/谁知望之俨然的/山也是如此多情

谢灵运《山居赋》序:“古巢居穴处者曰岩栖,栋宇居山者曰山居……山居良有异乎市尘,抱疾就闲,顺从性情。”楚戈并不闲,故宫博物院钻研二十年,写出又厚又重的一大本《中国古物》,我参观他的画展时承他送我一本,我拿不动,他抱书送我到家,我很感动。如今他搜集旧作,自称是“古物出土”,有诗有画,时常是运行书之笔,写篆书之体,其姿肆不下于郑板桥。

山峦可以散步吗?出语惊人。有人以为“有点不通”,楚戈的解释是:“我以为山会行走……我并不把山看成一堆死岩。”禅家形容人之开悟的三阶段:初看山是山、水是水,继而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终乃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是超凡入圣、超圣入凡的意思。看楚戈所写“山的变奏”,就知道他懂得禅。他不仅对山有所悟,他半生坎坷,尝尽人生滋味,所谓“烦恼即菩提”,对人生的真谛他也看破了。我读他的诗,有一种说不出的震撼。

夏菁和楚戈的诗,风味迥异,而有一点相同:他们都使用能令人看得懂的文字。他们偶然也用典,但是没有故弄玄虚的所谓象征。我想新诗若要有开展,应该循着这一条路走。

11.请分别概括作者读到的两位诗人对“山”的独特理解和人生感悟。(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为什么以“山”为题?请从内容和结构这两个角度来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结尾画线句中新诗的“这一条路”具体指什么?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梁实秋的散文既受西方文学的影响,又吸收传统散文的精华。他的散文风格追求“简单、节制、自然”,请选择其中一个风格,结合本文内容加以探究。(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①夏菁认为山是有生命的,是寂寞的,但同时又是热情的、妩媚的(凝重而多姿),蕴藉多情;(2分)爬山这一行为表达的是追求的恒心及热诚,他追求“与自然同化”的境界。(1分)②楚戈则从山中悟出生活的真谛:山与人一样有生命,但又是超脱尘世的,(2分)他认为做人应顺从自然与性情。(1分)

12.④内容上:点明文章内容和写…雅洁,用词洗练。

【示例二】从节制的角度:①内容上,以理性驾驭情感,以理性节制想象,将感情有“节制”“适当”地表现出来。②形式上,对幽默、洒脱风格的追求,如在阿里山闹鬼的宾馆“杀鸡煮酒”的经历,趣味盎然。③情感上,把生活作为审美对象,以欣赏的态度看待生活,淡泊名利,从追求外在事业的成功,转向追求内心生活的丰富。④行文上,以温柔敦厚的笔锋,平和稳健,不露锋芒。

【示例三】从自然的角度:梁实秋的散文有一种亲切、自然的“谈话体”风格。①围绕主旨,即兴发展,夹叙夹议,娓娓述谈。②文风活泼,自然流动如行云流水,调动多种表现手法,在毫不经意间把自己的观点确切的表达出来。(不要求与答案一致。)

篇6:《小重山》阅读答案

元好问

酒冷灯青夜不眠。寸肠千万缕,两相牵。鸳鸯秋雨半池莲。分飞苦,红泪晓风前。

天远雁翩翩。雁来人北去,远如天。安排心事待明年。无情月,看待几时圆!

1. 这是一首摇曳多姿的恋情词,上片结句“分飞苦,红泪晓风前”与柳永词中的名句“ , ”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2.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5分)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填“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亦可)

【评分标准】:共2分。每一空1分,书写错误不给分。

2.【参考答案】:

(1)烘托,以“酒冷”、“灯青”烘托其内心的悲凉。

(2)寓情于景,鸳鸯、秋雨、半池莲都同是在池塘中。秋雨入池,池莲带雨,若含红泪,为鸳鸯分飞而苦。池莲滴雨摇风,可怜又可爱,以此表达女主人公送别时内心的.愁苦与悲伤。

(3)虚实结合,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离别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上片实写一对恋人由不忍分离到终于分离的过程。下片由实到虚,由眼前的分离而转写盼望团圆之期是虚写。着意描绘女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评分标准】:共5分,写出一点给2分,表现手法和具体分析各1分,只要写出两点就给5分,意思对即可。

篇7:《登鹿门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登鹿门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登鹿门山

孟浩然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峴。沙禽近初识,浦树遥莫辨。

渐到鹿门山,山明翠微浅。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①,采药遂不返。金涧养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②。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注】 ①庞德公: 汉名士,建安中,携妻子登鹿门山,隐居在此,鹿门山因而谓之“圣山”。②偃意: 此处解作妖娆美好的样子。

19.此诗为怀古诗,诗中抒发了对 的缅怀之情。(请用诗中的词语回答)(2分)

20.孟浩然的`诗清淡自然,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本诗“自然”的特点。(6分)

答案:

(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一20题。(8分)

19.(2分)庞德公或耆旧

20.(6 分) ①寓情于叙事、写景之中: 如描述庞公故迹及探访之事,“回艇夕阳晚”等句,或叙事或写录,自然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②顺叙手法: 按时间先后行文,写从早到晚的活动,脉络清楚,结构自然。③由实及虚,虚实相生:由眼前的事、景,自然地引出曾栖居此处的庞德公,流露缅怀之情。④因事写景,转换自然: 由乘流越岘引出江景,由到鹿门山引出山景,叙事写景陆合无间。(每点2分,任答出三点得6分)

篇8:《赤壁》《登赤壁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赤壁》《登赤壁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赤壁

杜牧(唐)①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②春深锁二乔。

登赤壁山

魏裳(明)③

江南江北昼阴阴,指点前朝感慨深。

夹岸寒涛喧赤壁,空原野烧隔乌林。

山种已没三分迹,天地仍含百战心。

击楫中流回首处,荒烟满树夕阳沉。

注:①杜牧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②铜雀即铜雀台,铜雀台位子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城两南,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虎、水井三台,即史书中之“邺三台”。 ③魏裳,蒲圻(今湖北赤壁)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官至山西副使。后罢官归籍。

1.两首诗都借古兴怀,在体裁上有何不同?两首诗都以赤壁之战为写作背景,但抒发的感情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

2.两首诗的尾句在写法各有何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杜牧诗为绝句,魏裳诗为律诗。(1分)杜牧的诗在若无“周郎”借东风这一胜利原因的假想中,表达出对军事才能的推崇,或借史实一吐心中的不平之气。(2分)魏裳的诗重在对赤壁之战后苍凉景象的描写,借此反映了嘉靖年间战事频繁、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体现出对战争的厌恶。(2分)

2.杜牧诗尾句运用了以小见大(或“借代”或“象征”)的写法,诗中借大乔、二乔两位地位特殊的女子来泛指东吴统治阶级,以铜雀台指代曹魏政权,“铜雀春深锁二乔”貌似小事,实则象征东吴灭亡。这种手法让诗歌内涵更丰富,更具情味。(3分)魏裳诗尾句运用以景结情的手法,写眼前野树荒烟缭绕、残阳低沉、满目荒芜,以景物描写收束全诗,百般感触尽在不言中,也给全诗笼上了一层凄怆意绪,给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3分)

篇9:《登云门诸山》阅读答案及赏析

《登云门诸山》阅读答案及赏析

宗臣

山头月白云英英,千峰倒插千江明。

手把芙蓉步石壁,苍翠乱射猿鸟惊。

谁知云外吹紫笙,欲来不来空复情。

天风吹我佩萧飒,恍疑身在昆仑行。

[注]云门山,位于广东省乳源县北,山势绵延,山色清秀,为岭南的旅游胜地。

(1)首联为本诗的写景句,有人认为—个“插”字用得极妙。请你谈谈妙在何处?(4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o(4分)

参考答案

(1)一“插”字化静为动,使静态的山中景物具有动态之美。明月傍山,云雾偎峰,层层叠叠的山峰仿佛倒悬于澄明之江,山、水、云、月,构成一幅优美和谐的自然图画。一个“插”字使山水辉映之景显得鲜活灵动。

(2)表达了诗人登涉云门,观赏自然美景而体验到的欢快愉悦的情怀。前两联,充满生趣、动态鲜活的山水云月美景,让诗人顿生秀色可餐的欣喜,攀高登险的行程让诗人尽享欢娱;后两联,诗人登上山顶,忽听云外紫笙,恍如天籁,风吹衣佩,迎立受风,恍惚身处昆仑仙境。如履仙境之快感溢于言表。

赏析

首句写山顶之景。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山头,周围缭绕着族族玄云。英英,形容云兴涌堆积的样子。攀月吻云的山峰之高耸,射云泻山的月光之清辉,遮山烘月的云雾之漂浮,三者融汇成一个幽静而朦胧的境界,同时也表明登山的时间是在晚上。

次句,是人在山中蜿蜒登涉,江水曲饶,千回百转。江水澄碧清澈,晶莹明亮,倒映出山峦。“千峰”扣题中“诸山”,千峰插水,好似一个倒悬的天地盆景,及其秀丽,而且“插”字更使山水辉映显得富有生气活力。拿傍依山峰的明月,族拥山峰的云雾,倒浮于江中,山、水、云、月,构成一幅有没而和谐的水墨画。

三、四句集中写“登”。“芙蓉”非指荷花,是长满山中的.木本植物,其性耐寒。“苍翠”写出它的本色,这里是以颜色代指事物的本身,同时也描绘了遍野芙蓉、满目苍翠的云门山色。

拉紧芙蓉树枝才能在陡峭如壁的山石上步步攀登,可见山势的险峻。“乱射”两字传神地写出手一松开,被拉紧的树枝迅速反射弹回,左右颤动,乱打身旁的枝叶,激起林中一片嘈响的情景,故惊动了栖睡的猿鸟。

五、六句写云外笙乐。“云外”表明已至山顶,暗点山名“云门”。登上山顶,即身在云中,忽又听到云外紫笙之音,更有飘飘欲仙之感。“紫笙”本指仙乐,此处实写山高风劲,风吹入岩穴发出声响,那悦耳的天籁之音若断若续、欲来不来,真似云外仙乐飘渺恍惚。它不仅渲染出高山之巅幽静神秘的趣意,也表露了诗人身入云门,心想云外的情致。

结尾两句抒发了如游仙境的登山快感。“萧飒”,即萧瑟,像秋风之声,宗臣登游云门诸山或在秋季。山顶秋风似从天外吹来,风力强劲,吹在衣佩上发出萧飒之声。诗人迎立受风,畅快淋漓到了竟恍惚以为身处昆仑仙境的地步。

篇10:《山市》练习题及答案

《山市》练习题及答案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青冥( ) 飞甍( ) 连亘( ) 窗扉( )

睥睨( )( ) 高垣( ) 逾时( )

倏忽( ) 遂( )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⑴ 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 )

⑵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

⑶ 既而风走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乌有( ) 危( ) 霄汉( )

⑷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 )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

译:忽然看见山头上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又惊又疑,互相照顾着。

B、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译;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城市里人烟稀少。

C、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译:(每层)楼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

D、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译:数至八层,剪裁成星星点点。

【参考答案】

1、míng méng gèn fēi pì nì yuán yú shū suì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⑴ 连绵不断

⑵ 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⑶ 没有 高 云霄与天河

⑷ 集市

3、C

篇11:登望楚山最高顶唐诗

孟浩然

山水观形胜,

襄阳美会稽。

最高唯望楚,

曾未一攀跻。

石壁疑削成,

众山比全低。

晴明试登陟,

目极无端倪。

云梦掌中小,

武陵花处迷。

暝还归骑下,

梦月映深溪。

孟浩然诗鉴赏

这首诗是经游之作。开元二十年夏,孟浩然游越回故乡襄阳。返乡不久,他登览了襄阳城南八里的望楚山。望楚山是襄阳城一带最高的山,传说周代秦与齐、韩、魏攻楚,曾经登此山以望楚,后人便称此山为望楚山。

诗以议论发端。开始两句说,要论山水的优美,我认为襄阳远远胜过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会稽是古代越国的都城,以山水秀丽著称。孟浩然刚从越地而归,拿襄阳山水与会稽比较,是很自然的。首联传达出山是故乡美的热爱故乡之情。笔锋一转,诗人的`笔落在望楚山上。孟浩然喜爱游览,一生踏遍了襄阳的山山水水,这座望楚山却一直没有登览过。写未登望楚山,是为了下文写登望楚山。这样写是突出望楚山在诗人心中的地位。

五六句写远望望楚山。望楚山的石崖象刀劈那样陡峭,周围的山都伏在望楚山脚下。诗前句用比喻,后句用比较,表现望楚山的陡和高。

七句到十句写登望楚山。在晴朗的天气里登上望楚山,极目远眺,一直看到天的尽头。从看得远写望楚山的高,这是从虚处落笔,让读者充分发挥想象,后两句再从实处写。极目南望,巨大的云梦泽只有巴掌大小,而桃花源隐在迷迷蒙蒙的花中。云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湖泊,横于大江南北,方圆九百里。武陵在今湖南常德市。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沿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襄阳是今天湖北襄樊市,即使望得再远,也不可能望见湖南的梦泽和桃源,而且沧桑变换,唐时云梦已大多成为陆地,名存实亡。诗利用视觉的近大远小,把千里大的云梦缩成巴掌大小,把本来不可见的桃花源写得隐约可见,正是通过想象与夸张,渲染望楚山之高。一般诗写山高都是尽力夸张山如何高耸入云,而这里将云梦武陵缩小,作为望楚山的陪衬,不落窠臼,别有意趣。这样,诗在表现望楚山高的同时,也表现出诗人的高远博大的胸襟。这两句诗文辞优美,诗意盎然。

入夜,诗人才下山回家,足见诗人游兴之高,足见望楚山之令人流连忘返。接着诗人又由下山宕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月夜山溪图:骏马踏着银色的月光,从山上奔驰而下;月儿透过薛萝映在深深的溪流上,宛如沉璧。

诗以描写望楚山的高峻和登山的所见,描绘襄阳的江山形胜之美。诗格调冲淡,就中又文采丰葺

(殷璠《河岳英灵集》),显出似淡实腴,采秀内映(同上)的特色。

《临江仙·夜登小阁,记洛中旧游》的阅读及答案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原文、翻译及赏析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阅读答案

临江仙,临江仙冯延巳,临江仙的意思,临江仙赏析

临江仙探梅古诗翻译及赏析

《临江仙诗歌》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

临江仙,临江仙张弘范 ,临江仙的意思,临江仙赏析

《临江仙》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2022五四青年节座谈会交流发言稿精选

深山里的小戏班阅读及答案

《登小顶山》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登小顶山》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登小顶山》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推荐11篇)】相关文章:

临江仙,临江仙元好问,临江仙的意思,临江仙赏析2023-11-19

五四青年节座谈会发言稿2022-11-16

小夜城之谜散文2024-02-06

描写人生的诗句2024-01-14

促进初中语文学习的方法有哪些2023-09-02

形容时光飞逝的古诗句2023-07-13

形容桥的诗句2022-10-08

《雪之房记》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2023-05-27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2023-08-18

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典礼主持词2023-04-2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